项目式教育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2 11:13:43

项目式教育论文

项目式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项目管理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述评

学术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许多有效探索,尽管目前还没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借鉴项目管理进行专题研究,但对相关问题分别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为深化基于项目管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一、关于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应用研究

项目管理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后逐渐发展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直至20世纪90年,项目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体系,逐渐成为了一个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的现代管理学领域。

二、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都有所认识,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观点。中国古代很多学者就提出“以身示教”、 “熏陶化育”、“笃行隆礼”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观点;也衍生出来近代学者“以情化德”、“美育育德”的隐性教育理念。国外,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种天生的倾向都可以由训练和锻炼而使之在刚毅方面有所长进。”佩斯泰洛奇提出:“不要忘记基本的原则,即生活是伟大的教育者。”等。

目前,国外的研究侧重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所能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内容,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载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如应用“视觉文化”的知识,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向学生传递知识,帮助学生塑造价值观(Baker,2008);还有一些学者在他们的研究者应用“体验教育”的理论对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评价(Raji,2007)。还有一些论文(Thiedke,2004、Roholt,2002)希望通过寻找不同教育载体中所蕴藏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探讨如何将这些教育理念和内容使受教育者接受。这些都是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效探索。

国内很多学者也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做了大量探索,从他们的专著和论文中可以窥见:龚志宏在他的专著《润物细无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研究》,详细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白显良在《隐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中提出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

国内学者在他们的论文中,大致作从以下方面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讨论:一是,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的研究。如田淑青的论文《论当前我国高校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入手,分析了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二是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李铭在其论文《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提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种活动过程中能充分满足学生主体自主的需要。三是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的思考。周俊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隐性教育初探》中指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各类载体来实现其隐性育人、幽雅环境育人和文化氛围育人的作用。

三、关于将项目管理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活动的研究

学生活动管理大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的一个研究内容。例如,田慧生在专著《活动教育引论》、但武刚在论文《培养现实活动的主体:活动教育论》探讨了活动的内涵,同时探讨了活动教学、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傅进军等在《大学生活动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课外教育》一书中研究了了大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制度、资源配置与评价相关问题。

1.高校学生活动项目管理的模型。如张超等在《高校学生活动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一文中提出高校学生活动的管理, 应以项目化管理理念, 优化学生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提高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王建武的论文《基于项目管理的学生活动研究》对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从项目管理理论的角度尝试建构高校学生活动的理论模型。

2.从结合实际工作提出高校中某些学生活动应该进行项目化管理。如彭程在《论项目管理视角下高校基层团学活动的开展》、徐纯赤在《项目管理在校外学生社团活动中的应用》中指出,作为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可以适应高校团学活动的特点,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从而提高高校团学活动的效果和资源使用效率。

3.将项目管理应用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可行性分析。傅丽华在《以项目管理模式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质量》了、蒋旭在《项目管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管理的新抓手》、姚荣斌在《基于项目管理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等论文中提出,把项目管理模式引进到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促进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的提高。

4.项目管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管理的作用研究。例如,张波的《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浅析》、叶彬强、黄介彬、、胡新宇的《素质教育活动项目管理程序的研究》等论文指出素质教育活动与项目管理是有着密切关系的,项目管理应用于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提高素质教育活动的质量。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不同的视角和层级进行了研究, 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是,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停留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特征、意义等等初始阶段, 理论深入不够,联系实际的效果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田慧生,李臣之.活动教育引论[M]. 潘洪健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张波.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水运.2007(5).

[3] 龚志宏. 润物细无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4]傅进军. 学生活动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课外教育[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

[5]张超, 杨军丽, 李洪霞. 高校学生活动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10(4).

[6] 李炎清,李太平. 基于项目管理的大学生活动管理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 , 2012(8).

[6]叶彬强,黄介彬, ,胡新宇. 素质教育活动项目管理程序的研究[J].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6(12).

作者简介:

项目式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项目;体验式教育;教育研习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6―0121―04

一 前言

目前,教育技术职业人员队伍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素质有待提高,结构失调,人才不稳;偏重技术,轻视理论;缺少培训,后劲不足;科研欠佳,能力不够等[1]。那么,在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究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结构呢?教育技术职业人员还需要补充哪些知识、技能及道德情感来提高自身素养呢?这些已成为影响当前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2]。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合格教师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由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结合自身课程特点,通过与上海市怒江中学进行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体验式教育研习活动。并从中发现,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体验式教育研习可通过校内知识与校外实践的结合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同时在此过程中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教师素养。

二 基于项目的体验式教育研习概述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验式教育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激发其主动探究的兴趣。结合对相关理论的解读,我们将基于项目的体验式教育研习的理论基础描述如下:

1 项目学习理论

基于项目的学习[3](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就是学习过程围绕某个具体的学习项目进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者充分发挥个人积极主动性,在实践、探索中获得新知、培养能力。相对于其他学习方式而言,项目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手脑并用的认知和元认知活动,它一般采用小组方式进行。在项目实施前期,小组成员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一定的项目主题,之后根据项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协作。在协作过程中,为了有效完成项目主题,可能需要小组成员开展各种活动或收集阅读各种文献资料。最后,小组成员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选用合适的媒体来呈现项目成果。

2 体验式学习理论

体验学习旨在使学习者通过真实的体验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它尊重学习者的生活体验、社会体验和科学体验。在体验式学习中,学习者从自身经验出发,通过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技术支持等来促进自身发展。

3 教育研习理论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职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强化教师职前教育的实践环节,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教育研习这一新型的教育实践类课程应运而生。从本质上来说,教育研习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以研究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活动,其基本原则是“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4]。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基于项目的体验式教育研习具有如下特点:

1 实践性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实践活动贯穿始终。项目的重点是学生通过体验式的教育研习来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对课堂知识如何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对教师这一角色获得更深一步的体验。

2 教、学、研相结合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既有课堂教学又有项目合作单位的教学,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中学习新知,又可以亲临教学第一线进行观摩。另外,学生通过项目开展,不仅可以获得项目组织实践的亲身经验,而且结合项目还可开展对课程或项目本身的研究,真正实现了教学研的完美结合。

3 实效性

项目的选择及开展都是具有一定目的并能获得一定成果的。对于最后的成果,要求具有实效性,能在使用过程中体现其社会价值,同时兼具创新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4 多元合作

项目的开展如果只是停留在本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也不能很好的体现出项目本身的实效性。为此,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需要寻找一方甚至多方的合作单位,在教师资源、硬件环境等方面提供帮助。

5 完整性

作为基于课程的教育研习活动,需要有完整的项目活动安排、相应的课程目标设计、活动领域规划、活动主题设计、活动过程督导、活动管理、活动评价、活动资源保障等,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上述性质也体现了基于项目的体验式教育研习与常规课程的区别。

三 项目过程简述

此项目周期为一个学期,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相互结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我们结合自身课程特点及合作单位――上海市怒江中学的教学需求进行了实践过程设计,力图从师资、软硬件设施等方面来充分保证教育研习的效果。其实践过程框架设计图如图1所示。

其中,各个过程简要介绍如下:

准备阶段:此阶段主要完成项目确认工作。其中,为了更好的推动项目活动的开展,在此阶段即与项目合作单位―上海市怒江中学领导部门联系,由负责教学的领导层、校教研室等统一安排工作,提交项目名称。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参与教师的积极性,又能保证软硬件设施的配备。例如,本次项目的合作单位上海市怒江中学,其领导层对项目合作活动表现了极高的热情,并且表示其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课件缺失的困扰。另外,在硬件条件上,此中学共有24个班级,每个班级都配有多媒体设备。同时,学校还具有配套的电视台、广播台、电子阅览室和图书馆等。这些良好的信息咨询和查询条件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实施阶段:在准备阶段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在自愿选择的前提下分配项目课题。课题确定后,学生围绕所选课题合作开发课件。此阶段所涉及的研习活动主要包括:合作开发课件、教学现场观摩、微格教学模拟、论坛沙龙交流和监督激励评价。其中,为了保证各个研习活动收到良好的实施效果,每个研习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完成一定的反思记录。以合作开发课件为例,学生需要填写的各种文档如下图2所示。通过填写如下文档,可保证学生对课件开发过程获得清晰的认识以提高课件开发能力。下图3所示为中期阶段所需填写的《课件作品需求分析报告》。

总结分析阶段:对前两个阶段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并由项目指导教师、授课教师进行项目验收。在此阶段,学习者通过课题汇报的形式进行项目展示,并由学生、教师给予评价打分。同时,学生在此阶段需完成组内自评与互评,以反思总结自身的学习所得。

四 项目实践综合分析

为了对项目实施情况获得清晰的认识,在项目开展结束之后特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项目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取样。取样过程主要针对参加项目的学生及教师。至本论文成稿之时此项活动已开展三次,累计发放问卷125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回收率达95.2%。通过对问卷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为了使项目能够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应尽量保证师生交流时间,尤其是项目合作单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时间。在本次项目实施中,项目合作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平均为100分钟,可见,此交流时间对一个项目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可建立网上交流平台,通过网络交流平台的使用,确保学生在正常学习以及教师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提高师生交流时间和质量。

(2)项目合作单位教师的参与态度将直接影响到项目最终质量。调查显示,74%的同学认为指导老师对课件的影响较大甚至很大,26%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的作用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没有明显表现出来。

(3)学科需求性差异。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在中学阶段各门课程的课件需求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其中,主干课程如数学、语文、英语、物理等的需求量是比较高的。而在这些课程当中,尤其是逻辑性强的数学、物理课程,要开发出质量高、效果好的课件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学习方面应有意识地加强此类学科方面的技术授课。

(4)提供交流时间与场所。除了前面提到的应用网络交流平台来保证师生交流之外,超过50%的师生反映,希望能够拥有固定时间和固定场所进行交流和沟通。作为兼职指导教师,需要挤出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除了时间较短、变动性较大之外,交流场所也存在问题;对学生而言,只能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与老师进行交流。可见,交流时间与场所成为师生交流的一个障碍。

(5)专人负责,明确职责。调查显示,近70%的师生都表示,在活动开展中,应有专人对项目开展的各个阶段进行监督管理,并且在每个阶段,应明确需要完成的任务、职责。对学生而言,需项目带队老师明确活动流程,解决项目过程遇到的软硬件问题;对指导老师而言,需配合学生的工作进度,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和软硬件支持,从而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6)利于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的衔接。目前,教师教育专业化已成为世界趋势,师范教育发展问题也在一个新的层面上被重新提起。而通过开展此项目实践活动,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管理能力等,从而缩短师范生融入教学工作岗位的时间。从图7也可明显看出,通过项目的实践开展可有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获得一线教学的经验。

(7)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创新教育指出,创新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而且还可有效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而此项目实践活动,始终以创新教育为其指导理念,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微格模拟教学中,教师通过给定教学内容来让学生自主设计教学活动,这种开放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组间教学观摩所产生的思维碰撞更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灵感。

五 结语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5]。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在学生培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论文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身到实践教学的队伍中,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晶,李龙.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5,15(1):5-10

[2] 陈明选.目前高校电教人员的素质问题与对策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1999,(6):19-21.

[3] 高志军,陶玉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92-95.

项目式教育论文篇3

(一)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其知识更新已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有的甚至达到“食古不化”的程度;二是学生“失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表述基本趋同,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三是整体“失忆”。教学效果不明显,考试完毕所学知识基本上被遗忘。这三个问题,可以通过“契约学习方法”加以解决。从教学内容看,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是相当宽泛的,它是一个可以极大地进行扩展的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包括“自然辩证法”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两部分内容。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说,可以从自然观的角度讲“宇宙之运行”;也可从生产力角度讲“科技之功能”;还可从软实力的角度讲“知识与文化”。另一方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角度说,可以从“为人民服务”角度讲“思想”,以“特区”为中心概念讲“邓小平理论”;以“党性”为基础讲“三个代表”;还可从“人本思想”及“传统文化”切入讲“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多数情况下,该课程按传统的教育模式,实施的是理论宣讲式的教学。而按“契约方法”实施的马克思主义新教育模式,则试图在不减少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这种“满堂灌”的教育模式有所改变。作为一个适应当代教学改革要求的“开放课程”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教育模式力争以“课程项目”的形式嵌入传统教育模式之中。其“课”为大课,意在同学众多参与、构建宏大理论;其“程”为“工程”,即包括众多管理事项及实际演练;其“项”为“强项”,即强化项目意识、提倡同学要各选其“强项”、各展其能;其“目”为纲目,以加强“听说读写”为纲、以发展“德才学识”为目。按照项目制订的规则和要求,在每周四学时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实施一个学时的“自主学习计划”,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并紧密配合网上教学平台为基础的在线交流与成果展现。

(二)契约学习新教育模式方案及其实施本次活动实施的起始阶段比较艰难。多数学生不理解如何构建新的、打破常规的师生沟通及学生协作的方式。教师必须与学生进行比较长时间的、充分地协商,才能逐渐制定并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教育模式项目第一阶段实施及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总体方案”。这一方案明确了“新教育模式”的宗旨、意义、活动内容等。基本的活动内容是在2011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两个班(每班175人,共350人)的范围内开展以“契约学习方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试验,其中涉及学生平时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案公布并再三修改后,绝大多数同学加入了这一活动的行列,并在E-Learning平台注册(350名学生有346人注册了本课程平台),完成契约学习的计划事项。方案规定了项目实施的时间、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及考核的方法。中心内容是在基本不改变其原有教学体系的情况下,以计平时成绩的方式考评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方案规定:“平时成绩满分为40分,平时成绩按同学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及作业效果进行考评,实行累积分制,积满40分为止。同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的作业类型,建议以多类型组合的方式完成作业,以获取更全面的锻炼。作业类型共有六种:主题演讲、专题论文、自主评阅、微型博客、公共服务、自行组队”。方案对学生可选择完成作业类型的要求及考核方式做出了详尽规定:1.主题演讲要求在课堂上做4-6分钟的发言,以演讲效果及上传至本班作业区的PPT作为评定依据,满分为20分。2.专题论文要求主题明确,语句原创,杜绝抄袭与材料的无序堆积。该项以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到本班作业展示区的论文为评分依据,论文字数宜在2000字左右,为方便评阅,字数限制在1000-3000字以内,超过上下限的论文评委应当加以扣分。满分为20分。3.自主评阅为同学对本班同学演讲的内容及表现、同学上传论文的观点及行文提出自己的评阅意见,以同学在本班自主评阅区的评阅书为评分依据。评阅书应写明评阅对象,并单列“论点述评”、“总体印象”及“修改建议”等项目(以便与微博相区分,没有单列这些点评项目者视同微博,只计1分)。自主评阅书字数400字左右,以完成300-500字的文字量作为给分依据。4.微型博客以在本班服务公示区与博采众长区呈现的文本作为评分依据。要求文本原创、言之有物、紧扣主题。字数在100字左右即可计1分。明显小于100字(出现争议时以“≤70字”为界定线)的微博视同灌水帖不计分。远超过100字者不加分。在服务公示区内呈现的与项目组织有关的信息发送与信息反馈类文本一条记1分,第一次转发到讨论区的与主题相关的帖子视为有效帖,记1分。成绩录入团队有权参照回帖情况对好帖给予适当的加分,但需做出相应的注解或在阶段性总结报告中做出说明。5.公共服务团队要完成提供创意、接受报名与投诉等各项繁杂的工作,计划分为项目推广、项目经理、项目协调、项目报道、项目评审、成绩录入、项目监审、立案解释八个小组。各小组组建原则为自愿报名、不拘人数,亦可根据实际工作量实行成员的动态管理。公共服务团队的总体协调由项目协调小组及任课教师负责。各公共服务团队的具体工作由团队领队负责。每位加入公共服务团队的同学首先可以得团队基础分5分(每位同学基础分最多为10分),对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的团队,再以经共同讨论形成的决议及反映合作关系的工作日志为主要依据,记团体合作分。6.自行组队进行某一具体项目的论证及实施的同学在获得演讲及论文分数的基础上,可再获得团队合作分。团队成员的主题演讲、专题论文(或调研报告)由项目评审团队以与个体演讲及论文同等的方式完成初评,在团队提交工作日志后再进行团体合作分的评定,以团队合作表现及提交的工作日志作为主要评分依据。工作日志应详尽真实,提供一定的佐证材料,以谋求公信。平时成绩积分列表应将主题演讲、专题论文、自主评阅、微型博客、团队基础分、团队合作分共六项分列开来。此外,方案对课题经费及管理原则、权力的设定与优先权的使用等也做出了事先的规定。例如:1.每班实际可用于活动支出的费用为人民币……。其中,……元用于奖励取得优异成果的同学,由立案解释团队负责使用,报请项目协调小组备案。项目协调小组负责最后的预决算公开。立案解释团队负责制定评奖细则及其执行。2.需要使用以上经费的同学可通过平台在服务公示区直接向项目协调小组提出申请。申请书应按一定格式精心编写,亦可作为“文书管理”内容之一计入平时成绩考核的范围。结构完整、字数在500字以上的申请书可计平时成绩5分。3.公共服务团队成员均享有课堂上的优先发言权(每周二第二节课的前十分钟为公众发言时间)。项目报道小组成员同时享有比较充分的现场采访及多方问讯的权利。项目监审小组和立案解释小组成员在尊重同学的隐私权的基础上享有比较充分的调查权和解释权。极端条件下,各公共服务小组领队具有取消其成员团队基础分的权力。4.得分偏低的同学经与项目协调小组联系,可优先享有成为公共服务团队成员的权利,或优先接受公共服务的任务。5.由于课堂演讲时间及经费有限,在不能保证足量供应的情况下,演讲时间及调研经费按优先供给社会实践项目、优先供给紧密合作团队、优先供给政治理论研究的原则安排,个体演讲按现场报名或网上报名的先后顺序安排。概而言之,通过先行设岗、公共服务、集体议事、工作日志、公开演讲、问卷调查、组织辩论等活动形式,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动发起讨论、撰写论文,并及时做出解答与评判。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的自我管理、以“课堂演讲”与“网上讨论”二条主线交错展开的教学模式得以贯彻。结合“相信”这一主题,按照文化教育、科技经济、历史政治三大版块的划分,学生就“儒道释及婚恋”、“乔布斯及创新”、“卡扎菲及反腐”等各类话题展开网上讨论,就“中国文化软实力”、“爱能走多远”的问题做了问卷调查并在课堂上汇报,就“婚姻法解释的出台”、“爱就在身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组织了演讲团队和辩论赛,由学生自愿报名组成的报道团队、评审团队、立案解释团队等二十多个公共服务小组分阶段完成了活动报道、成绩考评及录入工作,并撰写工作日志,其成果均在平台上公开展示。这些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理性表达、参与实践、合作共赢、追求卓越的精神。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平时成绩考核路径的多样化,以“自主评阅”与“微博”的形式,使本课程成为学生交流政治思想、社会识见、写作技巧、个人心得的平台,讨论高峰时段取得了人均日点击量接近于十的成果。总之,2011年,通过近一年的酝酿、准备和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教育模式”项目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新教育模式方案运行的成效及其问题其实,在此次“新教育模式”实施之前,教师预期的效果原本是比较粗犷的,仅有一个比较笼统的指导思想,即学生的政治理论、哲学知识、文化修养、思想道德四个方面的意识和自觉,并将其归纳为“四德(得)”,即“得志(听得进去)、德行(说得出来)、德性(读出味道)、得道(写作方法)”,换句话说,试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或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类课程中,像英语教学一样注重学生实际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听”取他人意见,“说”出自己想法、“读”出背后台词、“写”出自己风格。笔者以为,这正是这些年来“新教育模式”在中学教学实践中所倡导的“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的做法,在大学课堂的实现。当然,“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教育模式运行一年来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学生所交成果的原创性“看不准”;同学在作业互评环节从面子上讲有点“抹不开”;有些同学虽有好的想法却“说不好”以至引起他人的误解;有些同学设想的社会实践方案因为经费与精力限制“做不了”,有些很好的策划与建议暂时“行不通”,等等。但是,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非常支持并积极参与到新教育模式中,有学生对他们自行组织的辩论赛做出了如下的事后总结:“本次活动通过‘自组团队,自愿参与’的形式积极迎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新教育模。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相关讨论普及《婚姻法解释(三)》的有关知识,加强同学们对于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启发同学们独立思考的意识,锻炼同学们不但‘敢想敢说’而且‘会想会说’的能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有利于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文化知识、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新教育模式对于大学在校生的精神、思想、能力、人格等方面的指导意义,并充分体现这种教育模式的先进性。”从教育理论上说,新教育模式的先进性根本原因在于采用了“契约学习方法”,在于其对现代契约精神的尊重。

新教育模式中“契约”之分析

(一)“身份契约”是实行“情境学习”的前提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角色扮演”的过程,按照这种思想,新教育模式给予每个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角色扮演”的机会。学生可自愿加入公共服务团队,担当“助教”、“论文评阅人”、“项目经理”、“活动宣传员”及“记者”等各类角色,这里面都包含着临时“身份”的设定与认同,标志着“身份契约”的形成。学生以自我设定的身份进入角色,通过活动形成情境,进入“情境学习”的状态。事实上,“情境学习理论并不是一项新生的理论,其早期思想隐含于认知科学、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怀特海认为,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经常是支离破碎的、脱离情境的‘呆滞思想’,只能为考试做准备,而不能用来解决实际上的问题。杜威在教育中消除了传统经验与理性的对立,强调在经验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提出了经验的原则———连续性与交互性。他提出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始终贯穿着经验的原则。可以看出,在反思传统的学校教育与学习理论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情境在人类学习中的重要性”。[4]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单纯的学习环境,同学关系比较单纯,“新教育模式”能创造出一些相对复杂的学习环境、人际关系与互动状态,如在校园家属区进行社会实践、假定的“上级”给“下级”安排任务、通过竞赛及评奖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这就创造了一些灵活、多样、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他(她)自身的体验去学习、去感悟。这种生活化、情境化的教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杜威的“经验实用主义”的升级版,也是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结合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提出“位育”概念的宗旨所在。一般来说,先有对自身条件、角色的理解与“定位”,即“身份契约”的形成,而后才能更准确、更有趣地设定学习的情境。

(二)“手段契约”是“网上形成性考核”的前提新教育模式按“公平正义”的原则,利用E-Learning平台对全体同学“网上形成性考核”的公告,并通过协商,设计了一些得分手段及考核办法,即对学生平时成绩的取得给出了可供选择的多条得分路径,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在得分方式与时间上自主选择、自由组合、自行安排的权利,同时,对各种得分手段的要求与路径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所有同学均须按照相应的要求和路径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选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评审人员的审核获得分数。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教育模式中已经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协商形成了“手段契约”。而且,手段的实施与鉴定,一般都在网上公开进行,且分数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累加,这种递进式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非常适合与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相伴随的开放教育课程。例如,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综合英语”系列课程中,为带动学生充分利用开放教育资源,设计了“网上形成性考核”题库及资源库。据称:“该课程网上形成性考核资源基本为自测形式,但为了督导学生加强平时学习,我们为每次形成性考核设置最后完成期限。学生在每次作业最后期限之前可进行无数次自测,系统自动记录最高成绩……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学生考试的焦虑感,增加其获得更好成绩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此过程中加强了练习,便于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5]这种“网上形成性考核”的方式,以学生平时学习成果的自测及自评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教育模式的“平时成绩采取自评与监审的方式累积得分”的做法异曲同工。

(三)“合作契约”是实行“协作探究”的前提新教育模式中所组建的各个小组是一个临时的、松散的学习型组织或管理团队,其成员之间达成短暂的“合作契约”,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说,他(她)们形成了“协作探究”[6]的关系。理论上说,教育学中的“协作探究”,最好由不同学科的同学就一些共识性的话题展开,特别适合通识类课程。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能不能作为一门通识课来讲?本科、硕士生及博士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如何衔接?如何使研究生的政治理论学习能进入专题研究及相对切实具体的调研及论证阶段?这样的问题都不容回避。笔者以为,与所有通识课一样,“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作为一门通识课来进行教学设计。因为所有的通识课要考虑的是这样两个核心问题,即“学生究竟能从课堂中学到什么?”;“学生的学习需求到底是什么?”。影响通识类课程学习品质的往往有三大关键:即“能不能学、会不会学、要不要学”。[7]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而言,最重要是考虑学生的“会不会学”。这就要“从课程设计上,除了一般传统的教授方式外,融入活动课程,藉由团队合作或个人发表的形式,更能使学生展现自己的强势智能,其中语文、人际内省智能的使用,在学生所撰写的活动参与心得或阅读心得建构上皆可看出学生的学习成效,足以说明活动课程融入通识课程,提供学生多元的对话空间,从对话中进行省思或目标设定,以迈向终身的自主学习历程,亦使未来课程可持续进行。”[8]这种“可持续进行”的学习方式解决了通识课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多半存在的“浅层学习”状态;老师无须照本宣科,而以强化学生自主探索的“深度学习”为目的。当然,这需要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合作,以制定各项智能及作业评量的具体标准,以达到真正的有一定深度的“协作探究”的要求。

(四)“诚信契约”是保证“非正式学习”质量的前提“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教育模式的一个亮点是“诚信教育”。即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具体看法,以便在相对宽松的网络环境下形成“非正式学习”。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下,主讲教师对学生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及网络言论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有的放矢、有所负责、有情有义”。事实上,这种要求确实能在采用实名制学习成果、进行思想交流的校园网络环境中实现,而且特别能在这种无须面对面的“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实现。因为“正式学习”是制度化的,不敢多言的;“非正式学习通常是指与工作、家庭或娱乐相关的日常生活引起的学习。通常暗指经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偶发性学习。……同时也可理解为‘自然学习’,即‘发生在没有特定指派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教师确立的课程框架之外’”。[9]由于新教育模式对学生递交成果的类型、方式及时间均没有过多的强制性的要求,虽然使得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但一般来说,通过不断宣讲的“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教育,及学生的自律及学生团队的有效监督,还是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不良现象,并加以指出。实践表明,通过不断地提请学生自省,并采取一些学生自查及老师监督的措施,学生的“诚信”意识显著提高,在“非正式学习”的过程中,多数同学能做到独立完成作业并如实地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新教育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项目式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实践学习 项目教学 翻转课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句教子诗一语道破了躬行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诗中所体现的注重实践的思想暗合了当下流行的教育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灌输中解放出来,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教育发展,理念先行。如何继承传统教育精华,汲取新教育思想的营养,构建实践先导的科学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的教研课题。[1]

一、传统教育中的实践精神

实践学习的教育理念不仅是现代西方教育研究的成果,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宗师孔子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已经躬身力行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习”字,现在通常解读为复习、练习,这个解释局限了习字的广大内涵。“习”古字写作 ,是一个小鸟振动翅膀练习飞翔,鼻子在急促呼吸的情状,寓意实践、践行。“学习”中的“学”古字写作 ,其中的“爻”是《易经》的基本元素,表示一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双手捧着卦爻在学习的情状,学习的内容即为探索宇宙时空、人体奥秘、人生意义,明白了这些道理,主动实践。

古代教育,孩子从8至15岁都要上小学,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学“六艺”就是在生活教育当中,学习礼仪应对、音乐舞蹈、射箭技术、驾车技术、书法文学和算数六种基本生活技能。教学内容完全是现实的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习,整个教学贯穿礼仪修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你看老师带着学生游学,走到哪里学到哪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例如: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与上自国君下至耕夫走卒各色人等交流,让学生在生活中历练、见识,积累经验,培养弟子从政管理的能力。“习经史”的主要学习形式是诵读,反复诵读,将圣贤之言铭记于心,所谓“童蒙养正”。在生活实践中教会学生生活是古代教育的成功之处。

孔子在推行他的“仁恕”思想教育时,采用的也是在生活实践中分步实施“践仁”的教育方法。他让人从孝悌做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然后一方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社会上所有的长辈、上司、君王。一方面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怀爱护晚辈和下属,真诚对待平辈和朋友。这样,从身边最亲近的父母家人做起,推己及人,逐步践行孝、悌、忠、信的要求,最终实现“仁恕”的思想。可见,孔子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是从生活细节规范人的行为,并让人在更大的生活环境中践行,进而逐步实现完美人格的培养。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红楼梦》第48回中还有一处精彩的“教学片段”――香菱学诗:香菱仰慕大观园诸位才女诗情画意的生活,就拜黛玉为师学习作诗。黛玉先夸赞香菱“是个极聪明伶俐之人”,并预言“不出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然后,言简意赅的讲了讲学诗的要点――意境和格律,接着又特意精选了王维五言律诗、杜甫七言律诗、李白诗各100多首等学习内容。在香菱自读了王维的五言律诗后,启发香菱谈阅读后的感思。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在香菱说出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等名句初浅而质朴的认识后,又细心引领,以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作比较,水到渠成的升华了香菱对诗词的理解赏析,最后,让香菱反复实践,写出了“新巧有意趣”的咏月诗。

黛玉赏识激趣励志,举要精讲,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深得教学艺术之精妙。尤为珍贵的是,她为香菱量身定制了学习内容之后,却不急于讲解诗的微言大义,而是让香菱自己回去熟读体悟诗的意境意趣,平等的与香菱交流研讨,反复的指导香菱实践,学习写作诗歌。黛玉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与当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双做”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体现了传统教育强调实践的思想。[2]

“百闻不如一见。”这是古代圣贤为我们总结的学习箴言。明代著名理学家林希元也有“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的圣训。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一生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鲁迅先生更是将学习形象地比作“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与当下的新课改理念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认为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他以种田为例,种田要在田里做,便在田里学,在田里教。他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特别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

古今中外无数成功的教育研究证明:实践是教育的灵魂,实践也是语文学习的灵魂。

二、项目教学是有效的实践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先进的教学模式,盛传世界各国。在德国,项目教学法倍受职业教育推崇,他们在项目教学基础上自主创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我国,北京市职业教育借鉴汲取国际先进教育理论,创建了“工作环境中学习”的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杜威的实用主义和情景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依靠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自主建构获得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走出填鸭式教学的围城,打开实践学习的大门呢?项目教学法特别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是实施“实践学习”的有效模式。

项目教学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通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交流,学生自主组织学习活动。有人会说“小组讨论”?我们一直都这么做呀!那么,我们一直都是怎么做的呢?上公开课了,或参加比赛了,设计几个问题,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最多也不超过15分钟,有的甚至只给5分钟的时间,讨论讨论,得出一个毫无争议的、绝对正确的结论,为老师下面的讲授搭个桥。这种走过场、作秀式的假讨论与项目教学倡导的讨论法大相径庭。项目教学中的讨论活动是全程的、有效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拓展获取知识的途径;自行设计工作方案;自行实施方案,完成学习任务;自行检查学习成果,小组讨论交流,不断修正错误,改进方法。一切的活动都是学生自主实践,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更广阔,真正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只是个帮助学生学习的“助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管理者。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千万不要再越俎代庖,把课堂的事都干了,自己累得肝长气短,学生却无所事事。

在项目教学中,作为导演的教师,虽隐身于后台,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实践活动的所有脚手架都是教师精心搭建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看似少了,实则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但熟悉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以教学项目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尤其是面对学习能力缺失的中职生,若想顺利实现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划、悉心引导。[3]

成果评价是项目教学的重要环节。因为学生有个体的差异性,学习成果也不可能是唯一的,所以项目教学是以多样化的策略展示学习成果;因为教学的评价标准不再是唯一的对或错,而是好或更好,所以项目教学的评价是分层级、个性化的。有人说:“中职语文测评的目的不是选拔与淘汰,而是促进每一个学习主体的能力发展。分层评价的核心是尊重个体差异,关注个体的发展空间。”这真是禅悟职教三昧的智慧之言!

项目教学为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实施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大有可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让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更扎实、更全面,以得心应手地实施项目教学。如何结合职业和生活需求、结合专业环境和语文学习特点设计活动项目,为学生创建乐学的、有用有效的实践活动课。

三、翻转课堂让语文学习天地更广阔

目前,微课教学受追捧被热议。形式灵活、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确实为教学注入了诸多新鲜有益的元素,但是,我认为推广微课程的目的不在微课本身,而是借助微课程这种手段(形式)来实现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说白了就是先学后教,先通过微课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简单的、容易理解掌握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通过项目活动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实现高层次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如果老师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通过项目活动,让学生讨论交流,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按职业行为规范的标准,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分层次、多维度地评价学习成果。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说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翻转课堂,是早期的借助“导学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个人认为这种翻转课堂模式比较适合信息化技术不太强的教师操作,适合内容较为复杂的、难以微课呈现的语文教学内容。目前推广的微课程是我国第二代翻转课堂教学尝试,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

翻转课堂的关键是创设高品质的活动项目,如何创建适合生活需求、促进职业发展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是翻转课堂重中之重。

语文学习需要翻转课堂,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深刻体会到语文学习不能靠课堂45分钟的教学来完成,语文学习的功夫在课外。翻转课堂是个有益的教育尝试,它能打开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渠道,优化了学生内化知识的环境,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项目活动中,实践体验、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综合职业能力。

总之,实践是语文学习的灵魂,项目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模式,翻转课堂优化了项目教学的资源环境,为语文学习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谭浩 《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研究》 《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5期

项目式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 项目导向教学法;内科护理学;课程改革;学科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7-0121-02

Medical nursing curriculum reform from project-oriented pedagogy

ZHANG Yan MAO Qiong LI Xiaoling

The First Clinical Department, Baoji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Medical School,Baoji 721013,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in Medical Nursing curriculum reform. Curriculum reform changed the subject system. Project led mission-driven, which could establish modular curriculum content of the Medical Nursing typical cases. Nursing students could use the typical case modular to study themselv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and to complete the task, so as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reform could break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aking exams. Professionalism assessed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and embo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Medical Nursing; Curriculum reform; Disciplinary system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1],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要实现这些要求, 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1 进行项目导向教学在内科护理学中的重要性

高职护理教育要求护生掌握护理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培养能够从事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多年来, 内科护理学教学模式缺乏专业特色, 大多是传统教学方法, 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3]。项目导向教学法通过构建一个完整工作任务情境, 培养并强化实际工作的职业核心能力[4], 较好实现“以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工作环境、以学生和行业技能为中心”的教学思想[5]。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6]。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教师要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评价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操作和讨论等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而教师的职责更多的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 课程改革要打破学科体系,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职业教育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行业界的真实工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胜任某一项特定的工作,以满足社会的人力需求,但长期以来高职教育一直延续本科教育的学科体系,缺乏高职教育的特色。因此护理教育要突破学科课程,倾向综合课程、模块化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法能够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能力培养。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以项目任务为导向,改革课堂教学及教学方法。将内科护理学典型病、常见病全部设计为临床病例,课前布置给护生;让护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学习资料、制作PPT,完成项目任务报告;最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归纳总结,重点讲解。举例如下(表1)。

3 课程改革要打破一纸定成绩,应以职业素养全面考核学生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所以课程改革要打破一纸定成绩,以职业素养全面考核学生。而课程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随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传统的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我院考核闭卷形式多,开卷考核少;笔试形式多,口试、答辩形式少;理论考核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核少,终结性考试多,没有过程考核形式为适应新的形势下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考核形式推行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别的考核制度改革,这其中护生在项目导向教学法中准备的资料、课中的角色扮演都纳入平时成绩里。强化护生课外学习。增加论文、项目实训、作业、作品、调查报告、实践教学、社会调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课堂表现及参考阅读等在成绩考核中的比重,提高专业基本能力与综合素质。

4 项目导向教学法更加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传统医学教育注重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而学科体系也淡化了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医学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和人文科学性质,医学人文科学性质的内涵是“医学以人为本”。高职护理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更加强调护生综合职业素养,因而在以项目导向教学法为核心的内护理学课程改革,更加注重护生人文素质教育。 通过项目导向教学法渗透医学人文素质养成教育,使护生由大学生向合格护士的职业角色转变。

4.1 角色扮演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让护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情境教学,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渗透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体验到护理应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体会护理专业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从而提高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修养。

4.2 任务驱动

以任务驱动渗透人文理念。在护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护生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既能培养其评判性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团队精神及竞争意识的方法进行。

总之,通过项目导向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评判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但在医学领域应用尤其是护理专业,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法往往受硬件条件不足、教师数量缺乏,教师理念、教师知识储备、职业教育环境、社会框架条件尚不完善的限制,还需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发[2005],10 号文件.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S]. 2005-10-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职成[2011]6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S]. 2011-6-30.

[3] 缪文玲. 浅谈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12(11):687.

[4] 洪霄,付彬,李涤非. 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模式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08(6):92-93.

[5] 郑惠虹. 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2009,28(627):132-134.

项目式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387-01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法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分类。项目教学法同样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的教育主旨,所以探究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教学法基本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师生一同进行完整的工作项目的教学活动。至从项目教学法提出以来,因为提倡对学生进行关键素质的提高理念与我国职业教育的主旨十分契合,所以受到我国教育部门和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关注与青睐。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学习分析思考项目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项目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参与完整项目中的不同环节,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积累实际的操作经验,认知完整项目中的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并且逐渐掌握不同项目中不同环节所需要的具体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处理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社会适应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应用对比

项目教学法引入中职语文教学之中,具有颠覆传统旧式教育理念和建立现代新型科学教育方式的重要意义。

由于项目教学法是一项新型的教育模式与理念,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方式与传统旧式教育的方法大为不同。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教学体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参与程度、评价机制和师生互动性等方面[2]。

1、教学模式对比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以课堂听讲为主。教师通过灌输知识的方式,使学生单方面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接受专业知识。在这一模式下,教师是输送知识的喇叭,学生是存储记忆知识的容器[1]。

相反,在项目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课堂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负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项目或任务,其余时间完全交由学生自由进行项目讨论,自由提出项目问题的解决方案,寻找完成项目的方式方法。在这一模式下,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的同时,更能充分展现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使学生通过项目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2、教学氛围对比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最常见的教学气氛是“安静”与“严肃”。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这一种问答教学的方式下,学生渐渐失去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发现问题,独立寻找问题解决方式的能力,学生成为在教师指挥下的“木偶”。

相反,在项目教学模式下,教学气氛首先出现的改变是教师的“提问”变成了“沟通”。教师在布置任务,组织学生完成教学项目的过程中,是以同样参与项目者的身份介入。这样的身份置换,无形中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使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变成接触与接纳。

由于项目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原则,以完成项目为目标”,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完成整体项目任务的主体,学会的大胆讨论,沟通,都会处于极性的状态,而不是以往受到老师管教后的沉默状态。所以教学的气氛具有颠覆似的改变。

3、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对比

在教学目标方面,传统的教学目标是重视知识、重视分数。

学生间素有这样的戏言:“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样戏言也从侧面反映出传统教学重视知识记忆,重视应试结果,以分数判定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相反,项目教学在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与方法。项目教学法提出:掌握知识的正确方式,是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知识,并且学会运用知识的正确方式。

在教学内容方面,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教材。而教材的内容编制重点围绕专业理论知,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笔记,背诵与习题为主要的记忆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好似“背”是唯一的学习方式。

相反,项目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丰富的创新内容。在教学的内容上,主要围绕教师为学生可提供的项目任务方案,和学生可以独立探索实践和需要多名学生协同配合,才能完成的项目任务[3]。这样的教学内容,即包含专业知识,又具有可实践性,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深刻理解项目相关的职业知识,又通过完成项目锻炼了自主学习、团队配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评价方式的对比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评价往往受到专业分数的影响。分数高基本就会评价为好学生;分数低就会评价为差学生;这导致一些学生单一追求分数上的提高,而忽略了兴趣、品德等方面的培养与学习。令一些学生因为自身基础的原因,不堪重负渐渐自暴自弃,失去信心。

相反,在项目教学中,教学的评价方式不仅仅以学生分数为参考标准。更多的是通过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来进行综合性评价。比如:有的学生善于沟通协调,有的学生善于提出项目问题与解决方案。通过这些具体的表现,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 周小晖.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优势[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

项目式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以项目为纽带;产学研合作

作者简介:秦红玲(1978-),女,湖北随州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讲师;方子帆(1963-),男,湖北黄冈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教授。(湖北宜昌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13-02

研究生教育是以前沿学术知识为教学内容,以科学研究为培养手段,以知识创新为学习目的的高层次教学和人才培养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和产业界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建立科技企业,企业在高等学校建立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随着工学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及2010年工程硕士的大量招生,教育资源更显不足。利用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成为必要。本文提出的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可以一种灵活、高效的方式实施高层次人才的联合培养或“高级定制”。

一、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内涵及适用范围

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是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一种模式,指产、学、研各方通过具体的项目结合到一起实施研究生的培养。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在实施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生产、教育、科研主体为了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质量,根据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社会的需要,依托具体科研项目,将生产、教学、科研融为一体,为研究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总体运行方式。具体地说,就是指在研究生培养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论文开题、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诸方面采用的特定运行方式和操作范式的总和。

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生产、教育、科研主体,整合各自的目标和优势,围绕人才培养和教育而进行的具有生产、学习、科研三项功能的教育合作,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是此种产学研合作的核心。[1]

这种培养模式依托具体的科研项目进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合作关系随项目合同关系的产生而产生,随项目合同关系的解除而解除,是一种动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适合于产学研三方进行初期或者短期、随机的合作。

二、以项目为纽带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空前加快,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现代的高级专门人才既要具有坚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更要具有实践动手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研究生教育“既为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又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2]为了使研究生能够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学校需给研究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科学研究。但随着教育规模的飞速扩张,这种教育资源显得异常紧张。2010年,全国开始大规模招收工程硕士后这种矛盾显得更为突出。

与此同时,技术的快速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组织持续的技术创新变得十分必要。但随着新技术复杂性的提高以及不同学科、技术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的日益明显,再加上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限制,企业仅仅依靠组织内部途径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专业,对于一些特殊的行业,有时甚至需要人才的“高级定制”。

组织间合作的一个关注点就是互补性,产业界和学研方拥有异质性的资源和能力,它们之间的联动能够创造组织间协同效应,使创新集成活动最为有效。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以一种开放、动态的模式展开高层次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高效而灵活,能够实现社会优质资源的最佳配置。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协作创新机制,在国民经济和教育中的作用必将日益凸显。

三、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培养方案新内容

1.培养目标新内容

人才培养目标是依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和要求而确定的。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专业教育。其本质规定性包括:一是高层次性;二是专业性;三是研究性。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正是研究生教育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的现实选择。其目标是促进高效改革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和机制,利用社会资源创造课题研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环境,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同时有利于企业或研究所的人才积聚、储备能力,增强其研发和创新能力。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对于传统模式而言,在培养目标上注入了新的内容,即具有很强的就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科研开发性。这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高层次性、专业性、研究性、职业性、应用性、开发性等六个特征(如图1)。

2.培养过程新内容

人才培养过程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效果。以项目为纽带的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上主要体现为:校企“两个培养主体”,培养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实行“导师组制”。如图2所示。这种研究生培养模式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主体学校单一化格局,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并非处于从属地位,而是与高校并列作为人才培养主体,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提要求,下订单。在招生录取、课程安排、培养计划、论文研究、学生就业等各个方面,企业与高校作为两个并列的人才培养主体共同发挥作用。这种研究生培养模式把研究生培养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学校培养为主,侧重理论学习,完成学校与企业共同规定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第二阶段以企业培养为主,研究生进入到项目组参加工作实习、课题研究、实验和论文撰写,培养其工作实践、技术应用、科研开发能力。研究生的论文部分工作在项目组完成,毕业时回到学校参加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的答辩。这是一种学习-实践-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开发性高级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

四、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实施方法

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由招生、培养方案制订、培养过程实施、推荐就业等多环节组成的系统工程。在实施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时,应全面考虑各环节的特殊性。

1.招生

招收什么样的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既可以实施于工学硕士的培养,也可以实施于工程硕士的培养。为了满足企业人才“高级定制”的需要,也考虑学生个体的意愿,在招生时可单列目录招生,甚至可以考虑在录取分数线以下进行特招。在面试时请相关企业参与面试、考核。

2.导师的确定

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实行“导师组制”。导师组选自科研项目组,由来自学校与企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组成,其中一位具有导师资格(来自学校或企业)的研究人员为主导师,导师组其他成员为副导师。来自企业的导师享受学校导师同样的学术待遇,按照学校导师管理办法管理。

3.培养计划的制订

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订可由导师组与企业相关技术部门、人事部门共同确定。学校在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题体系时可以增设一些选修课,并从企业聘请部分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主讲教师和硕导,以兼容这种培养模式。

研究生从事的课题和论文经过导师组共同选择认定,一般为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生在第一年修完规定课程后,可以根据课题需要选择在学校或企业进行课题的研究,只需保证双方资源都得到了合理利用。

4.考核

考核包括毕业论文和研究生能力的考核。毕业论文考核包括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论文的评审、答辩等环节的考核。在这些环节中,应该更注意课题的完成程度是否达到技术及使用要求。在研究生的能力考核方面,应该更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与企业文化的相适应性。

五、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困难

以项目为纽带的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一种“快餐式”的方式来实现人才的培养或“高级定制”,高效而灵活,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及推广价值,但目前在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政府引导和宏观推动,激励政策和措施落实不到位

“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自建成以来在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方面作了非常多的尝试,上海市高校和企业广泛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成功与政府的宏观推动和引导是分不开的。[3]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要想顺利推广和应用,除了需要企业和学校双方的努力外,也需要政府的宏观推动,并从宣传和氛围营造、企业和学校的人才流动机制、科研项目的审批多方面制订相关政策进行引导。从大环境上创造条件,推动产学研三方合作。

2.培养体系有待完善

因为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那么也需要学校的相关制度和管理模式以开放、动态的形式来与之相适应。但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大部分管理模式沿用了本科教学的管理模式,较严谨。欲使两者相适应,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调整。

3.经费投入不足

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具有动态性,在双方的合作还不深入的情况下,经费的投入也很小。要支撑这样一个独立的培养体系往往需要学校在师资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种培养模式的发展,同时还制约了双方在共同感兴趣的科研领域、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六、小结

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用具体的项目将产、学、研各方结合到一起实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高级定制”,灵活而高效。作为一种产学研合作的初级形式,运用得当,可以推动产学研三方在科研领域、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近两年来,三峡大学与某军工研究所在实施以项目为纽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合作,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证明此种培养模式在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虽然目前在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协作创新机制,在国民经济和教育中的作用必将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肖国芳.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项目式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定位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院校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挑战有的来自于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有的来自于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职教育具有非常强的职业定位、人才培养专业性强、服务社会明显等特点,使其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教育定位于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创新高职教育中的教学手段及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高职院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1]。高职教育除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外,其根本目的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使他们具备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但在高职教学中,还应注重如何将理论教学转化为实际教学,创新实际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针对教学环节中的教学定位问题还应注意下几点。

1.提高高职教育中学生在实践环节的主动性

实践环节对概念层次上的信息获取及潜在技能和自学习技能的获取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对实践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完成实践数据的采集、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等。实践环节同样帮助学生在数据的采集、学习和分析过程中实现互动,通过增强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和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关数据表明,对于演示性实践,学生只能记住实践过程的30%,而对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可以记住高达90%[2]。从这个角度来看,主动性实践环节是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创新高职教育中面向项目的教学模式

面向项目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重新整合待完成的实际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并将教学内容同该任务进行有机结合。面向项目的教学模式遵从的原则是“边实践边学习,同时边学习边实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其目标是完成项目,主要由教师、学生、项目、教学媒体、训练环境和相关教学所需材料等构成。面向项目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首先,它强调合作式学习,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学习,有益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意识的培养;此外,它强调学生自身的角色,即一改传统的由教师掌握学习的各个方面这一模式,使学生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文献[1]将面向项目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对学习项目进行定位并确定学习项目要实现的目标;

(2)进行模式教学设计,包括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机制、训练环境等,同时教师应具备相关企业经验;

(3)制定项目设计的参考手册,其目的是为项目提供实际的训练指导,确定项目规模等,其主要内容包括为学生提供资源链接等;

(4)项目评估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项目情况进行评估和给分。

3.促进高职教育中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和学应该发生在两个不同场合,即学校与工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在工厂的实际操作能力至关重要。文献[3]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能力的转化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基本知识的转化;

(2)原理和技能的转化;

(3)书本知识的转化;

(4)经验的转化。

而促进上述转化的发生又与三方面的因素密不可分,即:

(1)经常性的交流;

(2)足够的财政资源;

(3)不断的自我反思。

在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期间,这些因素往往需要在校教师和工厂的管理人员在其各自领域进行紧密合作才能得以实现。这三个因素可以看做上述四种转化的潜在障碍,例如,在校教师和工厂的管理人员之间可能缺乏有效的沟通,或者由于财政资源受限,学生无法得到在工厂实践的机会。总之,是否能够有效地将高职教育中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方向转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

4.促进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是按照职业需求组织和实施的教育,注重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两种偏向:一种是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另一种是不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简单操作型”人才。如何避免上述两种偏向,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效率和高质量?高等职业院校同校外企业进行合作为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

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情况是劳动市场的供需错位和职业教育主体间的矛盾,即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差异。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因为专业定位、培养方向与课程设置的不明确和不适应,造成学生难就业的尴尬局面,这都是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观念、培养定位、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造成的。

文献[1]认为在专业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中,要坚持“三个结合”和“三个注重”的研究原则。前者分别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后者则要求注重研究资料的准、全、深、新;注重对比和实践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应用性与指导性。文献[1]从校企合作角度讨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与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技术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学校是学员制培养,而在企业实习就是学徒制培养。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5.结语

高职教育定位于培养和训练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如何就教学问题进行合理定位是有效解决院校、学生和企业这三者之间矛盾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本文分别从高职教育中提高学生在实践环节的主动性、创新面向项目的教学模式、促进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和校企合作机制几个方面针对教学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参考文献:

[1]X.Ming,C.Zhu.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ode in computer course of advanced vocational education[C].2009II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 Engineering,2009:652-654.

项目式教育论文篇9

[关键词]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数字资源;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3-0094-04

“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不断地推动着传统的电化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改革创新。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根本要求,是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使之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教育与相关学科领域的迫切课题。

一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

2002年,基于“欧盟数字化项目合作行动计划”而成立的“欧盟文化艺术与教育科学信息资源数字化部长级网络(Minerva)”设计统一欧盟信息资源数字化平台。2003年,Minerva构建了一个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知识库。

2003-2007年美国博物馆和美国教育图书馆服务研究所两次发表长编研究报告《档案馆与图书应用技术与数字化现状》,对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理论探讨方面:

(1)项目规划与管理:2002年Minerva第六工作组为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规划制订了4个范畴17个指标;2004年美国教育图书馆学会(ALA)构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管理模型。(2)内容选择: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为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制订了一套包括5个大类49个细目的指标体系。(3)生产流程:2003年英国数字化技术咨询服务公司(TASI)对信息资源数字化产生所需的软硬件性能进行了详细探讨;法国国家数字化工程评析了现行各种元数据方案;Minerva第四工作组构建了生产过程管理的模型。(4)知识产权管理:2004年,Charles Duncan等人对英国国内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解决知识产权的法律依据及实践进行了全面调查,给出了大量案例;同年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全面考察了数字技术对美国现行版权制度的挑战,探讨了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5)数字资源保存:国际组织“数字保存联盟”(DPC)每年举办一次数字资源保存的学术年会,至今已有11届;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制订了2002-2005年英国图书馆数字保存战略;美国国家信息标准组织(NISO)也制订了数字保存指导性框架;2002年初创刊的网络期刊《数字文献保存季刊》是研究该主题的一种专业期刊。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都有大量且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

实践项目方面:

(1)咨询与培训:Minerva中心及各成员国分中心均提供完善的咨询培训业务;英国TASI公司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泊尔希尔分校图书情报学院都是著名的图书信息资源数字化咨询培训机构。(2)生产系统:欧盟每个成员国都建立了分工合理且专业性强的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系统,据资料显示,丹麦有12个机构从事不同类型文献的数字资源数字化生产,澳大利亚有15个,法国有10个。(3)项目:美国教育图书馆的“美利坚记忆工程(1989年)、美国科罗拉多数字化工程(2001年)”和目前实施的欧盟文化遗产与科学技术信息资源数字化工程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历程中影响教大。2005年,Google宣布同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五个著名大学签定协议,将对他们的所有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并上网通过Google实行全文检索。

总之国外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蓬勃发展,理论实践都比较丰厚,跨国合作模式成功,生产系统比较完善,实践项目众多。

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相关立项课题有教育部部级“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网络资源与课程资源关系及价值实现途径研究”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研究”等课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广东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框架与共享机制研究”等。

2007年5月辽宁省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共同举办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研究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和方法,信息技术环境对课程改革及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支持作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信息化时代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等问题。

2007年10月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年会暨“十一五”教育信息资源有效应用研讨会围绕主题“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与热点”和国家“十一五”课题“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应用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教育部科技司、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论坛”以“网格技术推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搭建基础教育网格平台,促进学校间的横向联合与协作,探索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在广东省电教馆和珠岛宾馆召开“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计划”研讨会就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交流,就如何实现互联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利用,加快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化进程。

2007年11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杨晓宏主编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图书,向广大读者系统介绍了教育信息资源的选择、搜索、整合、收集、加工处理、设计、制作、组织、管理和教育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实践方面:

国家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和西南信息中心都拥有大型生产系统。较大规模的项目有:全军院校图书馆已经数字化图书100多万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经完成6TB信息资源数字化;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计划在未来5年建成总量达200TB的数字资源;中国学术期刊在2007年前完成了国内外200万种图书的数字化。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平台有:TRS、清华同方、成都国图、北大方正、北京义华和杭州麦达等,其中后四家产品已取得Calis认证。

理论方面:

通过对国内有关数据库检索,切题论文有100余篇,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相关标准、国内实施项目与国外情况介绍

和问题与对策、教育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原则、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配置、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等九个方面。其中对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数字产权论述较多且颇具深度,代表性的有胡小勇、祝智庭、刘启、刘春、雷淑霞、王学东、贾晋、詹斌等;胡小勇、詹斌、胡铁生、徐林、邹霞等;对区域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整合与共建共享模式、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相关标准、国内实施项目与国外情况介绍、问题与对策有系统的探讨;而对教育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原则、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配置、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等三个方面研究涉猎甚浅。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的提出是在项目负责人前期研究成果――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城乡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整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与借鉴国内外研究的成功经验,来研究在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内容选择、项目规划配置、生产流程与管理、数字资源保存与利用等内容是一项非常具有科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

二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目标是:首先将教育信息资源中具有较高价值的教育资源数字化后通过因特网向公共用户读者提供浏览,已实现教育信息资源本身的教育传播价值,也即教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存取;其次是保护易碎载体资源,即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该课题目标对数字化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有直接关系。

1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规划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内容有: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目标确定、项目成本解析、项目成本节约方法、产权许可方式、项目实施方式选择、项目实施原则等。

2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实施规范框架研究

首先界定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实施中采用规范的含义和等级,然后对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实施生命周期中所包括的主要阶段(项目准备标准框架、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主文档保存与管理标准框架、元数据描述标准框架、教育信息资源数字资源标准框架、资源共享标准框架等)应采用的规范和指导原则进行研究。

3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流程研究

界定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生命周期包括项目规划、数字化内容选择、数字化生产、元数据析取、数字保存、数字资源、项目管理和有关标准框架等阶段。研究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流程,是整个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准备、资源数字化转换以及文本资源的抓取,详细地对各个过程进行分析。

4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内容选择

内容选择是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步骤。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以网络知识理论为依据,探讨其理论和实践,并对其选择原则进行分析。其包括: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的原因、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的原则。

5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数字资源保存

数字资源保存体系的基本价值在于提供用户可信任的数字资源的存取能力,确保数字资源的质量,并有利于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将运用网络知识理论的原则方法设计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的基础模型、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数字迁移与数字仿真比较研究、教育数字迁移风险管理、保存性元数据等,并从数字资源获取模块、数字教育保存模块、资源数据管理模块、教育系统管理模块、保存计划模块和数字资源访问模块等的角度,对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保护与存取的基础模型进行研究。

6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数字资源保存系统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教育资源数字保存系统质量保证标准框架(包括:管理质量标准框架、性能质量标准框架、用户服务质量标准框架、技术支持质量标准框架)、教育资源数字保存系统认证等。

7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是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面向用户教育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教育数字资源平台――网站的质量控制途径。

8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应用与管理研究

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应用。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结合教育系统论原理来分析和总结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从最初的课件设计应用到当前的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以多媒体课件、知识平台和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为三个截面,对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经验进行初步分析和总结。

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主文档存储与管理规范框架中,以教育理论为依据,探讨文档格式、存储介质的选择、保存策略等方面的规范;分析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特性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开发的作用机理,并针对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有效开发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

三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1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策略是:

(1)通过以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为主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构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规范框架、生产流程,改变知识资源工程中教育资源数字化生产的数字主文档以及由该主文档所派生的各种完整副本是原始教育信息资源的复制,理论上讲保留了原始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中所有重要信息,并可以对它们的存储介质和文档格式进行适当的迁移和对他们的信息内容进行必要的修复和备份,就可以达到永久保存的目的,进而形成完整的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目标、项目成本、生产流程、产权许可、项目实施方式、项目实施原则、人力资源组合和项目实施管理等。

(2)在考察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课题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教学教育网络理论为依据,分析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生命周期,探讨每个周期阶段涉及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现阶段一些可以解决方案。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命周期主要包括课题规划、数字化内容选择、数字化生产、元数据析取、数字保存、数字资源、课题管理和有关标准框架等阶段。

(3)在构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规划时,除了应用教育学、逻辑学、信息学、传播学的理论外,还应以系统论所提示的一系列科学理论、原则作为指导思路。从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与网络知识理论、数字化教育思想相结合的角度,以数字教育理论为指导、网络知识理论为依据,运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的方法,以实验、实施等实践技术为目标定位,由此进行系统研究与实践探索。站

在数字化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升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课题的社会价值。

(4)从社会需求对教育信息资源的要求,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广泛搜集国内外研究资料,运用数字时代教育理论的变革与方法研究教育信息资源,从面向社会需求的角度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标准;研究工作将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鉴国内外经验、数字时代教育理论与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特点相结合等原则。

(5)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类成本高昂的项目,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是本项目解决的首要问题。将采用减少人力成本、项目外包、自动化、优化生产流程和强化质量管理等方面来进行探讨是当前的现实问题。

(6)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系统是实施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的工具,构建质量保证标准并以此对其进行认证是实现其可信任的保证,也是确保教育用户长期有效访问的关键。

(7)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站是公共教育用户实现数字存取的平台,其质量高低对教育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有重要影响,这类网站的质量控制是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研究的关键之一。

(8)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的选择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因此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将如何从产权保护、原始文献知识价值、用户保障、原始文献物理特性、数字保存、避免重复数字化、技术条件限制和成本效益等方面来探讨是项目实施的重点。

2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

(1)通过深入实地访问、座谈和问卷调查、文献调研、网上调研、信函调研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掌握当前国内外相关课题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等实际情况,供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参考借鉴,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提供事实依据。

(2)通过专家会议,系统分析设计与比较分析研究相结合。对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提出的创新理论框架结构和内容结构方法、原理、概念等相互关系进行科学评价和预测。通过INTERNET网络检索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时掌握国际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

(3)大量借鉴管理学、信息学、社会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图书情报学、传播学、信息系统论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原理或方法。向国内外有长期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和信息机构咨询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工具,收集、传递和整理信息。

四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发展前景

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现状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从教育用户需求、教育信息化发展角度,运用图书情报学、信息资源学、教育学、信息经济学、社会学、教育技术学、系统论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原理相结合,来构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规划框架、生产流程、教育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数字资源保护与有效开发的创新服务系统,并结合影响项目规划各阶段系统构建的诸要素(包括:项目准备标准框架、教育资源数字主文档保存与管理标准框架、元数据描述标准框架、教育数字资源标准框架、资源共享标准框架),来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实施标准框架、数字保护系统的应用与管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为我国数字化教育实施规范提供参考、为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创新与发展的路径。具有前沿性。

项目式教育论文篇10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某种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框架和运行组织方式。“应用型人才注重在生产或工作实践中具体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那么,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法才比较适合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呢? 

一 项目式教学法——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有效形式 

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应用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其“培养过程中最突出的特色是重视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能力培养”[2]。“项目式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3]。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和情景学习理论基础上体现行动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4]。项目式教学是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完成项目、职业体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其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 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5] 

项目式教学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强化了实践教学,突出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它既能在生产或工作实践中培养学生具体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具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强调了理论、知识、方法、能力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知识、技术创新和知识、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在项目式教学中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项目式教学法能更好地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 学院在项目式教学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强化理性认识,探索项目教学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是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升格而成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类专业是学院设置的主体专业。通过项目式教学,强化工科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是学院教改工作的主要方向。为了探索项目式教学的本质特征,统一思想和行动,学院多次召开全体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学生干部、学生代表参加的“推进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的主题研讨会、动员会,下发了《关于制定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和大力推进实践教学的几点意见》,要求各专业在树立实践教学意识的基础上,围绕项目式教学,完善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体系,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将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分解并落实到相关课程模块和教学内容,制定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和实习实训教学计划,研究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整合,全面实施项目式教学。 

(二)分解培养目标,构建适合项目教学的能力目标体系和课程体系 

1 构建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体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项目式教学,我们把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目标分解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通用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三大部分。它是构建课程模块,设置课程,制定项目式教学计划和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依据,也是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2 构建综合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我们把应用型本科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目标,定位在建立实践课程体系,适应项目式教学上。为此,我们调整了课程模块,将课程体系分为思想道德素质课程、通用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课程以及素质和能力拓展课程五大模块。这种模块课程,既强调了理论知识课程的宽度和长度,又突出了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注重了学生思想道德等人文素质的提高,兼顾了学生个人特长和能力的拓展。模块化课程使项目式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加明确和突显。 

(三)突出实践特色,制定实践教学项目和教学规范 

1 确定项目选择和项目教学的原则 

“教学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课程的教学目标三个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工艺规范与技术标准,选择具有明确主题和活动内容的典型项目”。[6]因此,我们制定了项目选择和项目教学的几个原则:(1)典型性和针对性原则。项目必须是“真问题”“真课题”;项目教学必须同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体系紧密结合。(2)综合性和差别性原则。项目选择应该以专业为基础,体现多学科,一般不限于某一学科;不同专业应有不同项目或项目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同一项目的教学对不同专业应有不同要求和不同的考核标准。(3)理论和实践并重原则。通过项目教学能引入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在获得能力的同时获得必需的理论知识。(4)可操作性、实效性原则。项目的选择和教学,要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行动导向和学生的实际操作;学生的训练以及考试考核成绩评定要具有实效性。(5)开放性、互动性原则,即项目开发和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能互动。 

2 确定项目教学的教学大纲 

项目教学必须编写出项目教学大纲,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素质与能力、主要项目和非主要项目等关系,明确项目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考核方式和学生成绩评定标准等构成要素,以避免孤立地进行项目式教学。 

3 编写项目教学教材和资料 

为了解决教材和相关的资料问题,我们采取了先资料,后教材的作法:第一阶段,用2年左右时间,通过借鉴、收集整理、自己编写,解决项目教学急用的各种资料。第二阶段,用5年左右的时间,编写出项目教学课程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力争达到出版要求。 

(四)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为实施项目教学提供硬件支撑 为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决策和规划。下设办公室,成员由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学生处、二级学院等处室、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院建设了一批比较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基地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单纯实习实训型。主要用于与教学进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项目实习实训,大多设置在校内或学校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 

第二种:校企双向合作型。企业和学院分别在对方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选择相关专业毕业班的学生组成培训班,学习企业需要特设的课程和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熟悉企业业务运作情况。培训结束,学生即可到企业参加综合项目的实习实训。 

第三种:实习与就业结合型。企业接受即将毕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并准就业。 

(五)完善实践教学的评教评学体系,加强项目教学的管理和考核 

1 完善教学督导组织,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督查、督导 

学院完善了教学督导组,委派一位副院长主持督导组的工作,增加了教学督导办公室的人员,制定了《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建立了会议制度、听课制度、教学研讨制度和定期提交教改意见和建议的制度。 

2 健全评教评学制度,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 

我院的评教评学制度由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六个部分组成。评教评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是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为规范问卷调查,教务管理部门编制了6种表格,列出了评教评学的项目和评分标准或等级标准。普遍的评教评学活动,即全院师生人人参与的评教评学活动每学期2次,专项评教评学活动即针对某位教师或某门课程的评教评学活动每学期1~2次。 

3 改革考试制度和学生成绩考核办法,探索项目教学考评的长效机制 

为了保证项目教学取得实效,我们确立了形成性诊断考核和总结性评价考核并重,以形成性诊断考核为主的考核体制。推行知识、技能和素质全面考核,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内容结构;将考核重心转向实践环节的项目教学,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和训练,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50%。担任通用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任务的课程,其项目能力测试成绩所占比例不低于60%,且实行能力测试成绩“一票否决制”。 

通过探索和实施,我们总结出了“项目教学”的三个基本特点:(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项目和项目目标;(2)根据项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3)保持教学项目之间一定的顺序和连续性,上一个教学项目完成后才能转入下一个项目的教学。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形式的改革,实施项目教学,有利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性教学是打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彰显其专业潜能特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7]我们学院在项目式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今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探索项目教学的环节、内容、方式方法和规律,使项目教学更加符合应用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士献,李永平.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版),2010(10). 

[2]高玉平,胡志民.在互利双赢中拓宽和深化校企合作-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 

[3]凌红,杨兴平,等.在五年制高职实行学分制选课管理与学生管理的实践研究[C].卢铁成.科学发展 探索创新: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次高等教育学科优秀科研成果总览[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2.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4][6]陈旭辉,张荣胜,等.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及其应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