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交际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5 08:09:12

法语交际论文

法语交际论文篇1

关键词:语法翻译交际法

从中世纪的欧洲人学希腊文和拉丁文所产生语法翻译法起,在外语教学方法上已经历了语法翻译法(脚mmar一ranslationmethod)、直接法(directme小od)、听说法(theaudio一lin只ualmethod)、认知法(theeo即itiveapproach)、交际法(theeommunieativeapproach)、功能法(thefunctional即讲oach)的演变。在现阶段笔者认为,高校的外语教学应从语法翻译和交际法两项入手,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语法翻译法是用本族语讲解,强调语法的作用,强调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记忆和背诵,侧重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其长处在于利用文法和学生的理解力着重阅读,着重使用原文,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这是比较适合有思考力的外语学习,者的方法。丹麦语言学家OttoJes沐rson在他的《为什么母语学得这么好》的文章中曾对学语言的婴幼儿和成人作了一番比较研究,得出的结果是:在孩子这方面无论孩子有多愚笨,对语言都有一个完全的掌握,而在成人那方面,无论成人在其它方面的天赋有多高,大多数情况下,对语言的掌握,都是漏洞百出而且不正确的。如果从这个结果看,我们似乎应采用直接法,也就是以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本族语的方法,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音习惯。讲述中只用外语加手势、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法。但直接法恰恰忽略了人的理解力的不同,儿童语言和成人语言的不同。一个儿童头脑的“知识”含量是绝对比不得成人的,成人由于长期思考习惯的养成,已难以象儿童一样运用直接法,因此,针对成人的教学法与针对儿童的教学法不应相同。

对于学外语的成人来讲,使阅读理解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是一个更重要的目的,而语法翻译法恰恰给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研究空间。成人可以利用学到的语法知识,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主谓宾的结构来分析一个较难理解的句子,这时候,就会发现面前的句子似乎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理解的难度减弱了。可是,我们光能理解是不够的,还要进行书面或口头形式的交流。因此,必须培养由汉语再翻译成外语的能力,才可以说对外语有了初步的掌握。应用语音学家H·G·Widdowson在谈到“语法”和“学会”时说:“对学习者而言,欲知晓语意,则应知晓语法在单词与语境之间所起的作用(what15erueialforleamerstoknow15气how脚nunarfunetionsinallianeewithwordsandeontextsfortheaehievementofmeaning)。”由此可见,语法翻译法忽视了语教学,忽视了语音和语调的教学,过分强调翻译而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交际法产生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它主要是在社会语言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既要求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求学会具体运用,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比如说新闻报导、广告、通知、表格、新闻广播、电话谈话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因此,交际法可以弥补语法翻译法所带来的口语练习方面的不足,我们也可以尽可能地利用直观教学带来的各种好处,列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所学与他们每日的活动息息相关。而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各种交际中的语音,知道怎样去说,说什么,这恰好迎合了J·A·Fishman等提出的社会语言学的任务“谁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对谁讲话(从小。SpeaksWhatla眼u眼etowhomandwhere)。”所谓交际能力正如MiehaelGanale在其文章((从交际能力到交际语言法(FromCommunieativeeompetencetoeonununicativeLa雌u职eped眼。盯)》中所说,是“知识和技巧:在交际能力的运用过程中,知识指的是人们对语音和交际语音运用的其它层面的自觉和非自觉的认识;技巧指的是人们在真正的交流中对这种知识运用的程度有多高。”可见交际法的最终目标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要以人们的知识积累作为基础。同时,我们在学习中还要分清语言和语言知识的内涵,语言内涵是指能够与不同语言的人进行简单的交流,那么你已经掌握了这种语言的某种法门;而语言知识则不同,语言知识是指系统的规则,这规则可以使一句话听起来语序正确,合乎这种语言的特点。因而,对大学生来讲,仅仅靠浅层次的交际是无法在语言的掌握和运用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只有掌握了包括语法翻译的语言知识,才能弄懂深层次的交际内容。

综上所述,在外语教学中,应采取博采众长的态度,既让学生对语言能够流利地运用,使之成为有效的交际手段;又要让学生懂得语法翻译的知识,在不断的理解领悟中去体会语言的更深层次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授一、二年级学生时除了正常的教材,还应让他们多读些各个领域的原著,以适应不同语体的特点,这个阶段也是词汇量积累和扩大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以语法翻译为基础的,其目的就是让他们尝试地进行部分运用;在三、四年级时可以利用视听手段让学生自发地学习在各种交际场合中的语言运用,提高听说能力,使其对语言的掌握从稳健中走向灵活。

法语交际论文篇2

就目前来说,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呈现这样一种现状,那就是教师单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而听课的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无多大用处的。大学英语的受众绝大多数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就把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学习英语的目标,这样一来,学生的能力大多局限在书面阅读上,而听、说方面的能力与技巧就显得薄弱,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张口说英语,也听不懂别人用英语进行的谈话。虽然某些学生的四、六级考试成绩可能很高,但是并不表示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就很强。要改变这种现状,在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又能有效加强学生听说及交流能力的培养,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行交际英语教学。

2、交际英语教学法的原则及特点

语言是人类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社会交际功能。所以,外语的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努力寻找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是交际英语教学法的原则,交际英语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安排一些实际应用的教学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另外,要组织有趣实用的教学活动,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参与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基本技能。交际英语教学法强调语言的真实性,所以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出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对语言进行实际的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而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却不参与其中,因为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3、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限制因素

3.1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都是主体的角色,主要负责知识的传授;而作为学生来说,在教学活动中只是被动地接受各种知识,缺乏学习地主动性。交际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交际作为教学的重心,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谈和讨论都是用英语来进行,这种情况下,老师变成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学生成为了主体。受固有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行交际教学法时,会有很多障碍,很多学生开始时往往无法适应,所以很难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很难的。此外,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不一样,学生之间要想用英语来进行交流也会出现很多障碍。长此以往,那些英语方面比较擅长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而那些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由于自卑或者是其他原因,往往就会不积极或者干脆就放弃课堂活动的参与,这种情况下,英语的教学课堂就变成了部分学生的课堂,就会导致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异更大化。

3.2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学大纲,学生在进校报到之时,就被告知要按照学校固有的教学大纲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学校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的设定,都是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来进行的,不能够脱离了它。对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缺少大学英语口语课程的设置,大多数只是设置了精度课和听力课。这就显得对英语的口语教学不够重视,这种课程的安排,明显不合理,无法达到对新时期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

3.3受课堂规模的限制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还受到课程规模的影响。就目前来说,高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都是学生人数多,教师资源少,还要受场地原因的影响。我国高校的英语课程普遍规模很大,每一次的课程往往是由一个或者是两个班组成。所以,教师要在一个几十甚至是上百人的课堂上把学生都合理有序的组织起来,难度可想而知,而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这样规模偏大的课堂,不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也减少了学生真正参与实际交流的机会,加大了交际教学法的实施难度,使得教学很难进行。

3.4受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限制交际教学法十分注重对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而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了语法方面、语言社交运用方面、语言环境的分析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总之,交际教学法就是要使得学生明白,什么时候说什么,该怎么说,对谁说的问题。所以,交际能力又被分为语言上的交际能力以及文化视野下的交际能力,只有注重对这两者的培养,才能达到交际教学法的教学要求。某些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流利程度都比较高,但是,在真正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却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缺少目标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引起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文化背景方面知识的传授,不能只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背景方面的了解。

3.5受现行考试体系的限制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普遍运用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成绩做评估,成绩往往被当做是衡量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就是被当做评估高校学生英语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时,就会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英语学习的目标。英语四六级考试,虽然也设置了英语口语考试,但是,只有在达到了规定的分数时,才有机会参加,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过高的门槛。

4、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材都以阅读材料为主,很少有口语课程的设置,而且学生人数通常较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显得参差不齐,交际教学法的实现难度很大。所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以书面阅读教学为主,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克服这些困难与障碍,在教学中有效实施交际教学法。

4.1高校应该尽量克服客观因素,实施小班教学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都是大班教学,课堂学生人数过多给教师运用交际英语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明显,一旦课堂学生人数过多,师生之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就不可能达到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就连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得不到足够的机会进行英语的交流,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做到对学生一对一的辅导与关注,是根本不能实现的。所以,大班教学来说,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实行小班教学,教师就可以对课堂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可将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指定的学习项目。除此之外,教师与学生之间、同学之间就可以进行有效的互动,以这种形式参与课堂活动过程,无疑可以提供学生的交际能力。

4.2合理整合教材,并适当补充课外的内容由于课本编排的原因,有些单元的一些内容顺序比较混乱,所以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其更加具有条理性,并适当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课外材料,培养学生听说及交际能力。此外,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有趣实用的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活动,如利用课本的听力材料,让学生进行模仿,并要求学生在听力材料的基础上自己总结一些有用的句型。此外,对一些阅读文章,也可以将其充分利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说或写的能力。

5、结语

法语交际论文篇3

关键词:交际能力;语用能力;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061-01

在汉语教学中,人们对语言教学教什么,实施何种教学法,语言教学中要不要进行文化教学存在一些分歧。这主要表现在三点上,一是认为汉语教学主要目的应是语言本体知识的教学(语音的准确性、词汇的扩充、语法与句型知识等),相应采用结构主义教学法;另一点是认为语言的本质在于它的工具性,因此,语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语用能力为根本,并应采用交际主义教学法。本文将结合对这二个问题的讨论,探讨语言教学中,处理好文化与语言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相应提出一些建议。

一、交际能力、语言本体知识及和文化教学

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语言的本质不断加深认识,提出语言是交际性工具这一功能性观点,语言教学目的、目标也随之不断修正。并明确了语言运用能力包括的内容,即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细化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指标。那么交际能力包括哪些因素,它与语言知识是什么关系,它与文化教学又是什么关系呢?

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下列五方面的内容:1、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2、功能,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3、语境,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4、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话语;5、社会文化知识,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其中,后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一点――语言得体性。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所以,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不仅要学习语言本体知识并进行“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

只强调语言形式和内部结构的结构主义教学,割裂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及功能的联系。用这种教法教出的学生可能很会做专测语法形式、结构的试题,但必然缺乏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读、写的能力),出现交际失误,最终也就达不到学习和掌握并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二、交际法教法中文化教学的体现

广义上讲,文化教学存在于语言教学的每个阶段,甚至每个单元。语言教学既然最终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教学。真正使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如何发准音或拼写正确,而是在实际交际中如何恰当运用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就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用能力。这样讲,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讲每一个语言项目时都把与之相关的语用功能介绍全、练习够,这是不现实的,也违反认知规律。目前我区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的弊病之一就是讲者不厌其烦,力求一次讲全、讲透。在介绍一个新语言项目时,往往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字典搬家。学生则忙于记笔记。应试教育和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更起了负面推动作用。交际法教学注重语言功能训练。具体语言形式的功能要随语境而变化,使用中相关社会因素较多,只有逐步介绍、训练,循环往复,学生才能体会到不同语境中语义的差异并逐步掌握,进而形成语言能力。目前,在教材编写中,教学内容循环出现的方式与原则也应体现在汉语教学中。

三、交际法教法中文化教学的实现的方法和原则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是深不可测的难点。日常口语交际中就存在着文化因素,各类教材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和发掘。我们提倡我区从事汉语教学的各族教师不断加强对汉语语言与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语言交际能力,进而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文化因素的教学。文化因素存在于最简单的交际活动中,文化教学也应存在于最基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向别人问候时,即使只介绍了一种形式的实际用法,只要从语用角度讲是正确的,他就传授了语用原则与文化知识;学生如果通过训练掌握了这一形式的运用,教师也就是在帮助学生逐步发展文化语用能力。尽管这种学习可能是零散、不系统的,学生却是在沿着正确的语言学习道路前进。教师自己不应该也不应要求学生学习好了语言形式再去实践,或者掌握了语用知识再去实践,而应在实践中学习、发展语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只能在交际中实现。

如何进行交际能力训练?方法可以多样。交际教学并不否认语言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并把它看成是语用能力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交际法与结构主义教学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学习目标的不同。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他提出了课内开展交际活动的几个环节:“假设交际”,指在课内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各种操练,包括机械操练和教师讲解等;“教学交际”,指课堂内进行的再表达练习,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后,根据教师提供的语境开展模仿性对话或书面练习;“针对际”,指学生根据情景和语用考虑,作出反应;“谈论性真实交际”,指学生不受限制地自由交谈,语言具有真实性和社会性,言语符合语用及文化规范。

综上简述,教师只要确立语用学观点,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采用交际法教学并在汉文化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材料进行各种旨在提高语用能力的训练和交际,是能实现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的。

参考文献:

[1] 盛 炎.语言教学与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法语交际论文篇4

论文摘要:外语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层出不穷。Hv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为交际教学法提供了理论框架,并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交际能力理论对于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1

引言

“语言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Chomskv提出的,指的是理想的语言使用者的语法知识。他认为语言能力与实际情况下语言的使用无关。这一观点已被指过于狭隘。美国人类学教授、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1970)称这一观点为“伊甸园”理念,并提出了交际能力理论(Communicative Compe-tence)。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1)知识的可能性,指有关的语法和词汇的知识;(2)可行性,指有关语言形式的知识,如知道如何开始和结束谈话,懂得在不同环境下与不同人交谈时应运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3)合适与否,指语言的运用是否恰当;(4)实际上是否完成,即指懂得如何使用和应对不同类型的语言行为,如请求、感谢、道歉和邀请。换而言之,交际能力是指能够使人们有效使用语言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交流的能力。

2

交际能力理论的发展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Hymes提出交际能力理论以来,这一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语言学及其他领域并迅速成为一颇为时髦的观点,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上。

虽然Hymes原先的论文并未谈及外语教学,但是他在论文中提供了可以描述成功使用者的知识与能力的理论框架,因此他的交际能力理论模式对于外语教学及测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全面方法(Widdowson,1978),教学大纲的设计(Johnson,1982),方法论(Johnson&Morrow,1981)和测试(Spolsky,1989)。

2.1交际教学法

在上世纪七十年展起来的与交际能力理论相关的一种教学方法被称为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是外语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目的。交际教学法作为与以语法结构为基础的教学法如听说法等不同的外语教学法,在英国应用语言学家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众所周知,语法一翻译法已占据中国外语教学领域多年,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已走向全世界;而全球化的趋势也在不断推进,我们不得不在不同场景下用外语与来自各行各业的外国朋友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希望与他人交谈时,我们必须注意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与其他交谈者的关系以及在某一特定场合可以使用的语言类型。我们要做到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下理解书面语或口语句子。所有这些语言交际能力都要求我们不但拥有可以正确使用语法规则以说出合乎语法规范的句子的能力,更要清楚应在何时何地向何人使用这些句子。由此可见交际能力理论对于外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无法否认交际教学法是目前的中国外语教学所迫切需要的。

2.2交际法外语教学的教材

运用交际教学法的外语教材通常有以下特点:(1)教导学生如何去理解和表现不同语言形式的交际功能,如请求、描述好恶等;(2)教材根植于意念大纲或是别的以培养外语学习者交际能力为主旨的大纲;(3)教材强调外语交流的过程,如在不同场景中使用合适的语言,运用语言来执行各种任务,像解决难题、获得信息等或者是在社会交际中用语言与他人交谈。教材的真实性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要保证教材真实可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必不可少。

2.3交际能力理论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就交际能力理论而言,任何真正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学方法的尝试迫使外语教师考虑在中国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中从未引起人们重视的许多问题。而交际教学法强调的正是把外语学习者始终放在外语教学的中心位置,因此,外语教师必须在满足他们学生对于外语学习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其教学方法和教材。在交际法外语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的角色迥然不同,有着较大的差异。

2.4交际教学法对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注

另外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也强调了语言的社会文化特色,即语言的使用会受到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或干扰。这也许是Hymes对于外语教学及第二外语习得理论最大的贡献。为什么当人们相互交流时经常受到母语文化的干扰?Hymcs给出了他的解释:不同的语言社区有不同的说话方式、语言功能、语言含义及不同类型的语码转换等。这些风格各异的语言使用方式真实反映了在不同语言社区中人们在信仰、社会价值观、从属团体及行为准则等各方面的多样性。Hymes的分析也告诉外语教师外语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还应该教授与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外语学习者才能更好地避免外语学习中母语的干扰。

3

结语

综上所述,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为外语的交际教学法提供了理论框架。今天他的理论已获得广大语言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者的普遍认同。许多外语教学者正在努力丰富并推进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以使之更适用于实际的外语教学。毋庸置疑,交际能力理论对于外语教学意义深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Brumfit,C.J.Communicative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法语交际论文篇5

关键词:交际法语言教学;优势;缺陷;改进和优化

一、引言

交际法语言教学(commnmcattve language teaching)起源,于60年代晚期的英国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70年代中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80年代初期开始在我国的某些院校进行实验,交际法理论教学逐步得到推广。它根据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断(D.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的理论,即交际能力不但应具有语言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应注意语言运田的得体性,克拉申(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也强调语言学习必须通过运用语言交际,而不是通过训练语言技能。按照交际法理论,交际法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和交际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交际教学法的核心即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利用交际教学法,使其达到充分为现代英语教学服务的目的呢?本文拟从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脉络谈起,探讨了该教学法的利于弊,并试着提出改进其不利之处的几种方法。

二、交际法语言教学的理论发展脉络

交际法语言教学是19世纪7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的,是一种以语言功能为纲,以培养学交际能力为基本目的的教学法体系,旨在通过语言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其理论核心是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70年代,针对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的“语言能力”概念,即语言能力是抽象的语言体系知识或语法规则知识,海姆斯提出了关于交际能力的理论(communica-tlon competence)。他认为语言能力是指一个人对潜在的语言知识和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只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包括:(1)可能性,即用正确的语法规则表达语言的能力;(2)可行性,即能够让语法正确的句子被接受的能力,因为语言在实际使用中取决于许多因素,如个人对信息解码的能力、人的记忆限度、以及文化、社会、交际环境等;(3)得体性,即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4)实际操作性,指表达现实知识的能力,如有些语言,虽然语法正确、实际可行、语境恰当,但却没有在生活中出现,而有些语言虽然不合语法,但是一出现就可以被接受。由此可见,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语境和语言的运用能力,在外语教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第二阶段是在80年代加拿大学者卡纳尔(Canake)和斯温(Swain)进一步发展了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他们的交际能力理论包括:(1)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指掌握语言规则,确切地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字面意思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遣词造句的能力;(2)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d。competence),指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恰当地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恰当是指意思和形式都恰当,也就是说,言语要合乎语法,话题的选择和表述要符合礼貌原则等;(3)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指通过语言形式的衔接和语义的连贯,组成不同体裁的口语或书面篇章的能力;(4)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指为提高交际效果所运用的技能,如在交际中如何选择话题、如何开始谈话、如何保持或转移话题、如何结束话题,以及运用音调的高低和体态语言等等。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这一交际法教学理论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三阶段是在90年代初美国学者巴克曼(Bachman)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学说。他的学说更全面,更系统化。也更具实用性。他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包括三个部分:语言能力(具体的语言知识)、策略能力(在交际中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语言交际过程中所牵涉的神经的和心理的过程)。其中策略能力是对交际法语言教学的进一步完善。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开始引入我国,语言学者们积极地探索交际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因此“意念教学大纲”、“功能教学大纲”、“交际法大纲(功能一意念大纲)”、交际法教材等应运而生,广大语言教师纷纷开始利用交际法进行英语课教学。

三、传统教学法的局限

所谓传统法,即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和听说法等的总称。传统的外语教学一直侧重于让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孤立的语言项目,而不把这个过程与真正的交际场景联系起来,其目的不是为了交际。它们在教学原则上非常注重语言形式(form)的掌握,而不是语言的意义(function)。所以强调听说和翻译,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对学生的错误每错必纠,而忽视了流畅性。传统法认为学语言就是学语音、语法、词汇,同时掌握四种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但不注重如何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运用到实际中去。在教学内容上,语法句型是传统教材的重点内容,根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排列,练习常是机械的,课文有很多是为了配合语法句型而改写或编写的,显得不自然或过于“标准”,“人为”(contrived)痕迹明显,缺乏语言的真实性。其内容往往局限于学校、家庭生活,极少涉及社会生活。课文常常短小精悍,词汇量少,文章类型少,体裁少,几乎不考虑学生日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上,英国语言学家和教学法专家Brumfit把传统法教学顺序描述为:介绍项目(present)-机械操练(drill)-在上下文中练习(practice incontext)。概括来说,传统法具有以下局限性:

(1)重视掌握语言形式,而不是实际运用。

(2)强调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死记硬背,而忽略其社会功能。

(3)给学生的输入少,极少有进行交际的机会。

(4)以教师为主导,常进行“满堂灌”教学。

四、交际法语言教学的优势

交际法教学强调“以任务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实践,要求根据显示生活中对英语的实际需求,模拟各种生活语境,情境,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机会,它注重的不仅是语言在形式,语法上的准确性,更强调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可行性,交际的技巧性,以及训练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活动 转贴于 中学生是一切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识,培养新技能,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具体来说,交际法教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1)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关系。交际法教学越来越明显的特征就是随着实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师生关系是一种互动、融洽的关系,而不是传统教育中的那种主仆关系。

(2)把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发展巧妙地结合。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置学习的主体于不顾,只强调教师讲解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从中世纪“经院式”教学承袭下来的教学方式,其结果之一是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交际法教学强调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操作能力,即让学生自己去想,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培养了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3)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交际法教学让学生参与,有时伴有情景或模拟场景,这样让学生更能贴近生活,学生成了主角,自然而然地他们就对英语感兴趣,把学英语当作一种乐趣。

五、交际法语言教学的缺陷

交际法是新的教学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它重视交际能力,比传统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进行交际的积极性,它比试图教授整个语言形式系统的传统法更见效快,更省时省力,但是它也有不利的一面。

首先,用交际法进行语法教学,语法学习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心理语言学实验表明,无论是儿童母语习得,还是成人二语习得,他们对于语法项目的习得和领会都是按一定的次序进行。交际法的语法教学实践往往采用功能一意念大纲,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为实现特定的交际功能,如:询问、指示、命令、拒绝、请求等,正确而又得体地运用这些语言形式。在这种体系中,语法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忽略,有时会给人以杂乱无序的感觉。

其次,交际法的语法教学中,语法项目的输出占相当大的比例,即学生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交际会话来理解巩固语v点。与传统语法教学相比,交际法的语法知识输入比例相对减少。而语言学家Van Patter和Cadiero发现,“那些只会从输入中感知和处理语法结构的学生在理解句子方面要优于以输出为主的学生。”除此之外,交际法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正如Richard和Rodgers所指出的那样:"the adopting of a commu-fricative approach raises important i,ssues for teacher training,materials development,and tesn,ng and evaluafion。”

六、对交际法英语教学的改进和优化

交际法语言教学主要与交际过程中的语言学习有关,这种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获取“交际能力”。要做到这一点,语言形式和功能都被必须强调,语言的正确使用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语言流利和准确也同样重要:教材和实际交际活动应该尽可能真实。这使学生和老师都平添了不少压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采用交际法进行外语教学,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改进方法:

首先,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正确理解“交际能力”的内涵,认识交际法英语教学的实质,要熟悉说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掌握培养交际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正确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在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里参与口头和书面交际,不仅满足他们目前学习英语的需要,而且满足他们将来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

此外,教师还要正确对待交际法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分配适量的课堂时间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交际性的操练机会,使学生既能学到语法结构。又能训练他们的交际能力。

法语交际论文篇6

1.口语交际具有交往沟通的作用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虽然运用口语交际会受时空的限制,但口语仍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因为以说话的方式进行交际既经济、方便又有实效,不管多么复杂的意思,人们都可以用适当的话把它说出来。

2.口语交际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开放,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的大量涌入,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的倚重于语言而不是文字。语言交际活动也日益频繁,这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口语交际能力。在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辩论、宣传、演讲等,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口才。

3.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口语交际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是人们将自己的内部言语(思维),借助于词语,按一定的句式快速转变为外部言语(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个言语信息的吸收、分析、加工、组合、输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严密性的重要标志。

4.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书面表达的提高

说与写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是叶圣陶先生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多年以前已得到广大语文工作者的认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教育是从口语教育开始的。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我认为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比较适合现阶段的中学生。

1.利用早自习或课堂中的朗读实施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朗读对理解句子含义的重要作用,但我们清楚朗读不仅对理解句子的含义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丰富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和语感能力 ,锻炼学生的口才,提高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拘形式的让学生多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意:第一,朗读指导应切实中肯,从发音、语速到停顿、语调都要一一指出。第二,应采取个人读,分组读,分段读,齐声读,接力读等方法力求使全班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第三,教师应示范朗读,要懂得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的同时也是学生向教师模仿学习的过程。第四,听录音配乐朗读。如果教师朗读水平一般则采取这一方式比较好,这样也可以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2.利用课前三分钟或五分钟实施口语交际教学。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发表三分钟或五分钟的演讲。每天一个学生,全班学生按组逐一上台,轮完以后再从第一次登台的学生开始。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两三次登台的机会。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是自我介绍,介绍朋友宾客,介绍自己的家,介绍曾经旅游过的城市,介绍熟悉的名胜古迹、民族等,还可以说笑话、讲故事、说自己的奇思妙想,说自己的愿望,说目前情况,小小新闻等。一般要求说得自然流畅,有真情实感,能吸引听众。当然对于口语水平较差的同学只要求说得自然流畅就行。

3.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实施口语交际教学。讨论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口语交际训练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理解的讨论,对语言运用的讨论,对人物形象的讨论,对主题的讨论等,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准确理解课文,(下转2―7版中缝)(上接6版《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口语交际》)而且通过讨论更能促进学生倾听、说话、应对能力的有效提高。

法语交际论文篇7

关键词: 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一、引言

口语交际能力在社会中是一项重要的衡量个人能力的标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与人相处,走向成功。职业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构成,其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走向更高的学习平台外,还有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竞争力。因此,在职业高中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口语交际与阅读和写作共同组成语文教学,口语交际是说话的体现,而说话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语言应用情况是,听占45%,说占30%,而读和写共占25%[1]。可见口语交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上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必要的。尤其是在信息社会,大量的现代电讯科技出现,推动有声语音工具的发展,口语在社会上的应用和普及度大大超过书面语。因此,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在社会中更好地应用一些现代技术,如影音跨海越洋传播技术等,必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必须有明确的思想,然后迅速找到合适的词汇,并将这些词汇以一定的方法构成句子后,通过发声器官将这些文字词汇转换为口头语言。可见在口语训练的整个过程中,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语文知识应用、对词汇的敏感度、句子的组合能力等,达到提高学生整理语文能力训练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职业高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全面的应用型人才,而口语交际能力是重要的衡量指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岗位竞争力的需要。

三、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科学路径

1.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在职高语文口语训练教学中,积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即口语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知口语训练的魅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创设与教学相关的情境,并促使其在创设好的情境下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如组织和主持会议、小品表演、相声等。也可以创设包括新闻调查、焦点访谈、新闻1+1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模拟情境,鼓励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并进行口语训练[2]。如在“我的母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回想自己与母亲的点滴,将对目前的爱写到一张小卡片上,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演讲,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和母亲的故事。这种轻松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氛围下进行口语训练,提高自我口语交际能力。又如在有关求职信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在课堂上创设招聘会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分为求职和招聘两批人,进行现场模拟招聘,学生在这样情境下进行口语交流,达到教学目的。

2.鼓励学生积极朗读课文,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朗读就是一种融合眼耳口脑的方法,借助口诵将一些无声的文字语言转变成有声语言[3]。朗诵是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形成。学生在朗诵过程中不仅能很好地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提高和完善,还能不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使学生在朗诵训练中强化口语交际能力。如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通过采取朗诵法,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诵,很好地对学生的字音字形进行纠正,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的学生,他们的普通话并不标准,进入职高后,通过朗诵让教师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应用更好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同时,对诗歌的朗诵,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领悟诗歌的魅力,并在学生诗歌等中国传统语言词语中,给口语训练提供更多的素材。

3.使用交谈法开展教学,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交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流主体根据一个话题进行的双向语言信息交流,是最常见的一种口语交际方式。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样一个广泛的社会交流形式,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课堂中,交谈的应用,可以通过开展讨论教学实现,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借助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实施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分组讨论、课堂辩论赛等形式开展讨论教学。如在“鸿门宴”的加息中,教师可以以“我眼中的刘邦”为主题组织一场讨论会,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便积极投入讨论,对刘邦的评价褒贬不一,但都是自己的想法。通过开展这样一种口语教学,以读促说,不仅拓展学生的思维,还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一种有效方法。

4.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保障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虽然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作用仍然是极其重要的。在口语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和语言素养直接影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保障。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在社会中的地位,明确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对学校及对社会的重要性。同时,语文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我口语理论知识修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和掌握心理学、交际学、语言学等与口语训练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口语训练课堂上,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个人魅力,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4]。在教学中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必须简练、规范、生动、有启发性,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结语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新课改背景下职高教学的必然趋势,而且适应了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对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原则下,要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使用交谈法开展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保障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国荣.立足小课堂,延伸大世界――浅谈提高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34):26-27.

[1]孟珊.高职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对于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20(19):10-11.

法语交际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教育技术;交际法

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它的目的是提高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使语言学习中的四项技能:听、说、读、写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培养学习者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避免只记一些死的语法条条,注重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减少教师的控制程度,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

1交际法产生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1957和1965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和《句法理论问题》分别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形成。这种理论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语言能力是指人具有识别和理解句子的能力,而语言运用只不过是语言能力的实际表现。美国人类学家海姆斯(hymes)1972年发表了题为“论交际能力”的文章,对乔氏理论加以驳斥。他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仅只指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且包括恰当地、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于是,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这一概念,既包括语言能力,又包括语言运用。具体地讲,“交际能力”包括四个社会文化特征:①语法的正确性;②语言的可行性或可接受性;③语言的得体性;④知道某种语言形式出现的频率,是常用的习语,还是罕见的个人习惯ⅲ。

2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交际法的三大特点

①交际法的大纲不以语法项目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而是以功能项目和意念为基础。当然,这不是说忽视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而是把语法项目按功能和意念加以整理,让语法形式服从于语言功能,有人称之为“交际教学语法”。②交际法强调教材内容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而不是为体现某种语法现象而特意凑合语言。而且,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要安排在合情合理、合乎社会交际情理的情景之中。有足够情景的话语往往超出单句的范围,而是一个语篇(discourse)。所以,交际法不鼓励教授独立的词、词组或句子,而是一段对话或一段文字(text)。它尤其反对脱离语境、脱离上下文的机械操练。③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主,而不是以老师为主。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制订教学内容。让学习者接触到尽可能多的地道的语言,而不是语法知识。学习者充分参与,不是教师们主宰课堂。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的交际情景,使他们能主动地、自由地运用语言。这样一来,教师努力使教学过程交际化,课堂上多采用语言游戏、扮演角色、讲故事、模拟情景、解决问题等形式。

2.2交际法中的三大角色

2.2.1教师的角色 教师在交际式教学中的地位是多样的,比如组织者、参与者、评估者、引导者或者资料提供者等。这是因为当学生们获得比平时多的自由时,他们不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知识方面都没有充分的准备,他们也许会犯一些语法错误,甚至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用母语来交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就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提供一些建议,尽量引导他们不要说汉语。作为交际过程的促进者(向导和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学生,不是强行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促进学生学习,即组织学生展开交际活动,包括指定交际活动计划,指明活动的步骤、角色的分工,提供可供使用的学习资源,引导并确保交际过程协调发展。

2.2.2学生的角色 学生获得更大的自由度。他们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负责,自行设计、管理一些与此相关的语言活动,积极、主动地吸收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和资料。而具体上课时,他们被分成一组或几组,进行对话或演讲,相互陈述自己的观点。交际法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需要才是教学目标。学生们可以互相帮助。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期望、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都可能受到同学或老师的影响和引导,同时反过来也可能给别人以同样的影响和引导。学生的一切努力或者付出,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都被看作是朝着学习的目标前进。

2.2.3指导教材的角色 为了使用交际法教学,人们使用了一系列范围的材料,他们可以影响课堂内的互动和语言使用的质量。第一种教材为课本型教材,其目录包括语言实践活动的分级和排序。典型的此类文章一般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接下来进行分析,实际场景描述等。第二种为任务型教材,其中一系列的游戏节目,角色扮演,模拟活动和任务型活动都可以纳入交际语言教学活动中。第三种是向学生展示活生生的实物,例如照片、图片、杂志、报纸等,都可用来帮助完成不同的活动。

2.3交际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2.3.1精读课中的应用 在学生学课文之前,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对主题的兴趣。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他们就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去阅读文章。教师在这一阶段应为学生提供多种课堂活动,自由讨论(brainstorm)、小组讨论(groupdiscussion)、问答练习(question—answer)等。学生们通过参加课堂活动达到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课上,首先教师要求学生知道每段文章的主题句(topicsentences),篇章的主题(themainideaofthetext)。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有明确的阅读目的,而且也训练了他们的skim—ming和scanning等阅读技能。然后全班进行讨论,包括让学生做关于课文材料的演说(speech),比如作者的态度、文章的发展趋势等,然后进行辩论,即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讨论最后由老师做总结性发言。总结出每段的中心思想(mainidea)、语言要点和语法语言特点,建议学生模仿。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演说、辩论,可直接感受到文章的构成,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生成结构,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口语能力,对写作教学也有好处]。

2.3.2听力课中的应用 听力课中的各项活动包括:对课文进行评述(summaryanddiscussion)、听对话(understandingaconversation)、复述小故事(retellingastory)、做笔记(note-taking)等。每一项活动又包括多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填空、真假判断、回答问题以及分角色表演等。教师把这些有意义的、有趣味的任务布置给学生以后,学生是主要角色,是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监控者(themonitor)。另外,在学生的语言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应以流利表达为重,尽量不要为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打断他们的对话。

3交际教学法面临的难题

①编写交际法时最大的困难是如何使题材、功能和语法融为一体。为了表达语言的功能,应付各种交际场合,就不可避免地遇到难易程度不同的语言形式和结构。这些形式和结构如何安排得既有系统性又照顾到循序渐进,就是十分困难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顾了功能,丢了语法,或顾了语法又丢了功能,都达不到交际法的本来目的。②理想的教学效果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齐头并进。但是,兼顾两者并不容易。努力使课堂教学交际化的同时,往往会忽视语言的准确性。另外,在目前各高校扩大招生的情况下,每个教学班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多,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这很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的实施。③把课堂过程交际化是个理想,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非本族语教师,自己的交际能力还有待提高,很难脱离教案,更不用说随时用地道的外语来应付各种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必须是友好、融洽的。教师要有感染力,要有好心情,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生。如果整个班级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无动于衷或有抵触情绪,教学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法语交际论文篇9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视听说;认知法;交际法;认知-交际法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各个高校都开展了形式各异的教学改革来完成这个任务,大多数高校为了显著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都把英语课程划分为读写译和视听说两门。

视听说教学现阶段基本上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常用的“认知法”,广泛采用“交际法”进行教学,即学生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情景进行反复练习来提高听说能力,但是,由于学生们对听说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实践练习中缺乏理论的指导,因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就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应鼓励各种教材和教法并存,注意扬长避短,各有侧重,相互融合渗透以结合各地实际吸取众家之长。因此,为提高视听说课堂教学效果,在视听说教学中提倡采用认知-交际法,即在原有的交际法教学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适当运用认知法讲授一些有关英语“听”、“说”的系统知识和图式知识等,然后运用交际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一、采用认知-交际法的缘由

1.认知法概述

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Cognitive-Code 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认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认知法主张外语教学中要充分发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强调认知规则,指导掌握外语交际能力。它是一种关于在外语教学中发挥学生智力作用,重视对语言规则的理解,着眼于培养实际而又全面地运用语言能力的外语教学法体系或学习理论。

(1)认知法的优点。在外语教学中,认知法重视母语的桥梁作用,重视语言规则的学习以及情景化的实践,认为语言受规则支配,语言学习不是单纯模仿、记忆的过程,而是创造性的活用过程;重视有意义性的学习方法,强调有意义的操练,而不是简单模仿的机械运动,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并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使外语教学更加情景化、交际化。

(2)认知法在视听说教学中的缺点。认知法是建立在以英语句型为中心的基础上,能使学生掌握所学外语的语法系统从而为培养交际能力准备条件。然而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交际能力,而不只是认知其语法规则。而懂得语法规则的人也不一定具有外语交际能力。另外,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脱离语言的实际运用,它局限于学生孤立地记住功能、情景和表达形式的关系。学生以核心句型为出发点所创造的句子往往生搬硬套,从而背离实际的语言环境,达不到交际的目的。

2.交际法概述

交际法也称作功能法或意念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英国学者提出并形成的。交际法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不仅能使用正确的外语语音和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而且还要能在各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外语。在教学过程方面,交际法强调语境化、交际化,即提供真实的情景和创造外语的环境让学习者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交际教学法在教学原则上偏重于语言功能的掌握以及真实语境中的语言流利使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运用真实语言进行交际,在一定场景下完成交际任务,教师只起指导作用。

(1)交际法的优点。它的优点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实际生活中应用语言的技巧,鼓励学生力争做到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

(2)交际法在视听说教学中的缺点。交际法的缺点是教学内容更多考虑的是情景教学,而不问其难易程度如何,违背了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影响了学生认识语言能力的培养。目前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班编制过大,视听说班级一般在50人左右,非常不利于教师组织听说教学,也削减了学生获取交际能力的机率。另外,在起始阶段,需要有一定语法和语音基础知识要求的交际法使基础薄弱的学生容易遭受沟通焦虑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刘佳对比中外教师课堂学生的不同时发现:学生在外籍教师的课堂上态度更积极,但他们仅仅只是模仿外教的发音以及肢体语言。所以当他们有时遇到新的单词而不会表达的时候取而代之的是肢体语言。然而,他们的错误语法却很少被更正。有些语法错误和肢体语言甚至会影响到语言的流畅和连贯性。所以说,我们国内的老师应该适当地运用交际法。

3.认知法和交际法在视听说教学中结合的可行性

通过比较两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发现这两种教法都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课堂时间有限,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个渐进的过程等等。交际活动是一种输出,输出必须建筑在输入和吸收的基础上,整个语言教学应该遵循先输入和吸收,然后才输出的客观规律。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是开展交际活动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交际活动会成为空中楼阁。[5]因此,我们认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应采用认知法和交际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认知法”获得知识,然后同学们之间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演讲与辩论等形式进行“交际法”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

二、认知-交际法理论概述

认知-交际法就是在整合认知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的优点的同时,去除两种教学法固有的弊端,适当运用认知法讲授一些有关英语“听”、“说”的系统知识和图式知识等,从而形成一种“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型”的视听说课堂,有效地帮助广大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1.“以思维为突破”

思维模式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且体现在这个民族特定的语言之中,中英文因为思维的不同而显现出差异。英语语言有简单明快、直截了当的特点,自然也反映在它的思维方式是直来直去。中文的思维方式是“画龙点睛”,也就是常说的兜圈子。

(1)描述顺序不同、偏重点不同。英文对问题的陈述是先描述结果再描述过程,而中文则是先描述过程最后描述结果;中文倾向于先说原因,后说结果,英文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英文按照重要程度来描述问题,而中文按照时间顺序描述问题;中文是从轻到重,偏正结构,而英文是从重到轻,正偏结构;中文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在最后说,英文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在前面来说;英文由内往外,由近至远描述,中文方由外往内由远至近描述。

(2)信息内涵不同。英语实际上是一种细节化的表达语言,语言和信息大多数时候是等价的,用比较细节化的方式把所需要表达的内容详细的表达出来,语言比较“直白”。中文是一种更偏重整体,更“含蓄”的语言,大多数时候语言本身蕴含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听众或读者自信思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例如,“长河落日圆”,“枯藤老树昏鸦”、“难得糊涂”等等,从字面上看,很直白,但是“意境”很丰富。

因此,将认知-交际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时,尤其是在用英语口语进行表达的时候,要提醒广大同学注意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要在脑海中建构英语的思维模式,就是通过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作为突破口,让他们学会用英语思维,从而显著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2.“以文化为背景”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更有益于提高英语听说水平。因此在将认知-交际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时,在“认知”部分,要鼓励同学们多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英美文化知识水平,这样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才能明白对方的真实意义,才能更为准确的进行视听活动。

3.“以学习为中心”

“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说教师、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两个重要的主体,这两个主体服务于“学习”这个中心,“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同等的,地位是均衡的,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两者是相互合作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两者共同围绕“学习”这个中心,一同进行互动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辅助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受益者、学习者;教师依托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各种教学工具,采取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来达到最初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积极地讨论、主动积极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最后达到学习的目的。

4.“以练习为重点”

(1)重视语言规则的学习。认知-交际法并不只是侧重口语的表达能力,也强调语言规则的学习。语言规则是基础、是根基,只有掌握它,语言学习才能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视听说口语课堂上,在学期伊始就要针对大学生英语视听说课堂的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语法、语音规则等知识的讲授,让他们打下深厚的语言知识基础。

(2)重视口头交流的练习。认知-交际法认为学习外语既要达到语言的准确性,又能够流畅的交流。而口头交流则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体现方式。所以语言的学习要量化,不但在知识量上,更要在质量量上进行强化要求。认知-交际法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口头交流,例如可以通过一些小组讨论、经验交流、辩论会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的用目标语交流,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认知-交际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用语言进行交流,只有通过交流,语言的意义才真正得到重视。实行认知-交际法在保证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开发,另一方面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很大的提高。

1.认知听说中的语法知识和规则

因为大学生学外语的时间有限,而且缺乏说外语的环境,因此必须借助文字来及时归纳总结,认知所学知识和规律。因此采用认知-交际法的教授视听说的第一步就是教师应系统性地整理、归纳有关英语“听、说”的系统知识和图式知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优先将这些知识分层次、按步骤传授给学生,学生也要进行有目的的分类、整理和归纳,总结成自己的语言,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英语。

2.先输入-听

从语言习得的基本理论得知,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基础,输出是对输入语言的个性化加工。学生只有增加语言素材的有效积累,才能做到有效输出。听是摄取语言、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运用语言的基础。婴儿是在听的基础上才逐步开始了发音、词汇、句法的习得过程。所以教师在视听说课堂上都要尽量创造贴近生活的语言习得环境,尽可能多地使用目标语,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和学生能力相当的视听刺激,让他们更加深入地领会语法知识和规则在具体语言中的广泛应用。

3.后输出-说

根据文秋芳教授对英语专业学生在口试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归纳:(1)语言准确性偏低。相当一部分考生语感差,没有节奏,失去爆破掌握不好,词尾辅音后加元音,少数音素严重混淆;过去时错误比较普遍,第三人称后不加“s”。(2)语言流利度不够。句子中有过多不必要的停顿,说话中加入大量“ye”,重复过多。(3)讲话内容没有新意,缺乏思维的深度。(4)对话中交际原则掌握不好。有的只顾自己讲,不听对方讲话;有的抢对方话头,不让对方把话讲完。

文教授总结的这些问题四六级口语考试中、视听说课程口语期末考试中也累见不鲜。因此,为了改变哑巴英语、大学英语口语幼儿化的现状,在大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再复述,或表达赞成/反驳,以口语输出检查听的效果。教师还应充分注意到发音的重要性,花大力气纠正早期的语音问题,训练正确的语音、语调等。教师也要创造合适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口语焦虑心理和其他不利的因素,鼓励学生多说、多练。

4.查缺补漏

在课程进行中简要指出听说过程中频繁出现的语法知识错误、交际方面的问题等,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外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疏导,避免见错就纠或置之不理。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初期,特别在开口说的时候,在语音、语调、词汇的应用等方面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一犯错误就纠正的话,就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恐惧心理,慢慢容易形成英语口语沟通焦虑。但是,如果对学生的错误不管不顾,听之任之,就会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与知识体系,说一口流利的、错误的英语口语,这也是应该避免的。所以,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要经常采取统一讲解的办法对大多数同学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疏导,不针对个人的错误进行点评。

法语交际论文篇10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课程标准;方法;评价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课程中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并列的内容,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在考试指挥棒的引导下,口语交际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新课程理念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人们往往认为口语交际在生活中就可以学到,不需要教学,这是一个误区。无论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语文课程名称的由来和构成,还是语文课程工具性的特点都说明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

明确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研究教学方法也就成为必要的了。语文教学是系统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既然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那么口语交际教学也应该是系统的,也应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有学者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必须根据口语交际教学“情境性”、“互动性”、“综合性”的特点来设计,方法包括“听讲”、“诵读”、“复述”、“答问”、“讲述故事和见闻”、“专题演讲”、“即席发言”、“讨论或辩论”、“创设生活场景”等。应该说这几种方法就是口语交际教学在课堂中的常用方法,这几种方法是语文教师胜任课堂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所必备的。另外,“要充分拓展课程内容,既要焕发课堂的生命力,又要感受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广开思路和言路”,这和很多人的观点不谋而合。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生学习口语交际也不例外。所以有些人提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即“口语交际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它强调以生活的实际需要为交际目的,让教学的过程成为实现某种需要的生活的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这种生活化策略不仅是课堂中的,也可以是“让口语交际训练在课外得到有效延伸:走向大自然,可建议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去大自然游览,丰富其知识储备;走向家庭,让学生把在学校看到的 听到的 感兴趣的事告诉父母 亲友,在多交流 多表达中提高交际能力;走向社会,培养学生面向社会,学习交际,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

有些人对口语交际教学延伸到课外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要求口语交际教学训练贴近现实生活,并不是形式主义地把教学训练搬到大街上去,搬到社会上去。而是通过训练话题的选定,将密切贴近生活,将与学生密切相关、或者学生能够理解、而且有兴趣的社会问题引进课堂教学训练中来”。显然,口语交际教学主要是在学校和课堂内部完成的,将口语交际教学放到生活中去是难以完成的,也超出了教学的范围,不过教师在生活中遇到学生可以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相机指导。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

评价可以对教学起到反馈作用,没有评价的反馈作用就无法得知自己的口语交际教学水平和学生口语交际学习的效果,目的就是改善口语交际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提出了以下建议:“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考察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口语交际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综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第二、第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评价宜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评价建议,在实施中要恰当的使用。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评价中,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原因有多个方面。有些人认为是因为口语交际教学没有纳入教师的评价体系所以有人提出要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就小学阶段看,有人提出“第一,打破按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导体系; 第二,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第三,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评价模式, 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型课堂评价模式”。

更有人提出了要通过增加口语交际测试改变当前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无论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语文教育和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出发,都应重视听说。语文教学和考试增设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测量,是符合课改课程目标和要求的,它也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当然在口语交际测试的具体实施还没有人作出具体的探讨。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口语交际教学没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有必要说明口语交际教学的必要性。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师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口语交际教学应该占有重要地位。口语交际教学不能仅是方法的堆砌,而首先是要有明确的内容,没有明确内容,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就只是可有可无的地位。它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和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方法是在内容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有利于口语交际教学的系统开展,应该注意区分日常口语交际和口语交际教学的区别,也应该注意口语交际教学生活化与生活中的口语交际的区别。而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提高,考试改革增加口语交际测试是对语文考试改革的大胆设想,对口语交际教学将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2] 蔡明、王文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陈惠琴.新课程背景下口语交际教学的三种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1(12).

[4] 刘伯奎.让中学生的口才都雄辩起来――关于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