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工艺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01:30:02

处理工艺论文

处理工艺论文篇1

各元素在合金中的作用如下:(1)Si和Mg的影响Si和Mg是该铝型材合金的主要组成元素,其结合形成了产品的主要强化相Mg2Si。但Si和Mg比例不同,形成强化相的数量和分布有差别,这直接影响到产品日处理后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3],对于Al-Mg-Si三元合金,当其处于ɑ(Al)-Mg2Si-Si三相区间内时,具有最大的抗拉强度。对于Al-Mg-Si三元合金,Mg2Si含量增加,会提高其抗拉强度,但会降低其伸长率;当Mg2Si含量为定值时,Si含量增加,抗拉强度增加,伸长率变化不大,但当Si出现过剩相时,合金的耐蚀性随过剩相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脆性增大;当Si含量为定值时,增加Mg含量,也会提高抗拉强度。合金位于ɑ(Al)-Mg2Si两相区或Al单相区(Mg2Si固溶于基体),具有最佳的耐蚀性能。公司根据以上机理,确定了内控标准。(2)Mn的影响Mn亦可强化基体,提高产品的韧性和耐蚀性,但Mn含量过多时,会减少Si的强化效果,形成晶内偏析,产生粗精组织,降低铸锭的挤压性能,因此,要适当控合金中Mn含量。(3)Ti的影响Ti是晶粒细化剂,可以避免铸造时形成热裂纹,减少铸锭中的柱状晶组织,细化铸锭的晶粒度,减少挤压产品的各向异性。(4)Zn和Cu的影响少量的Zn和Cu可以提高铝型材的强度,耐蚀性变化不大,但添加量过多时会降低铝型材的抗腐蚀性。同时,少量的Cu可以减少人工时效后机械性能的下降。(5)Fe的影响Fe是铝型材中的杂质元素,会损害型材的综合性能,应尽量减少其含量。综上所述:在该产品用铝合金成分配比中,镁硅比应保持在1.18左右,此时铝型材内强化相绝大部分是Mg2Si,含有少量的富余Si,Si含量亦不过剩,此时强度较高,塑性和抗蚀性未降低;由于没有过剩的硅含量,Mn含量可以处于国标的下限。Fe含量应根据原铝锭冶炼水平,越低越好。

2热处理工艺控制

2.1铝棒均质热处理工艺控制在铝棒铸造成型过程中,受合金成分、浓度梯度、温度梯度、冷却强度等因素的影响,铝棒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树枝晶、蔷薇晶、带状组织、偏析、非平衡相、铸造应力等不希望得到组织或状态,为了在挤压前消除这些缺陷,优化铸棒组织,需要对铝合金棒进行均质处理。均质处理时一是要考虑铝棒不能过烧,出现二次共晶;二是要使粗大的针状、带状和非平衡相充分溶解。以XX公司35吨均质炉,装入直径292mm铝棒为例,考虑到热电偶误差,保温温度应控制在570±5℃,保温6h为宜,低于560℃,可能出现组织不均匀区域(低倍组织),挤压型材力学性能较低;高于585℃,将会使晶界粗化,引起过烧,严重时形成难熔质点。保温时间应在5.5~6.5h之间,过高和过低都影响铝型材力学性能。以保温温度570℃,保温6h为参照,挤压工艺相同的情况下,当保温温度延长至7.5h时,抗拉强度下降约11%。冷却时,采取风冷+水冷分级的冷却方式,一方面使冷却介质均匀分布,一方面不至于冷却速度过慢或扩快,影响均质效果。

2.2加热固溶热处理工艺控制研究表明[4],模具出口处型材温度受铝棒加热温度、挤压速度和其它因素多重影响,其中铝棒加热温度影响强度约44%,挤压速度影响强度约32%。对于本文研究的该型材产品,由于合金为6082合金,本身变形抗力较大,同时型材截面复杂,幅面宽,因此,适宜较高的铝棒加热温度,低的挤压速度。对铝棒加热的控制主要是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于加热温度控制,主要考虑因素是型材出口温度(固溶温度)和变形抗力,铝棒加热温度过低,将造成变形抗力过大,出现模具崩裂或走水;即使挤出型材,型材出口温度较低,型材性能较差。考虑到铝棒从铝棒炉出来到进入挤压机有一定的时间间隙,铝棒加热温度应适当提高。对于铝棒保温时间控制,主要考虑析出物溶解程度和铝棒温度均匀性,对于长棒炉,通过改善加热方式和内部热循环方式,尽可能提高炉内温度均匀性。对生产该型材的铝棒,保温时间应控制在3分钟以上,能够保证析出相的充分溶解,如果铝棒进入加热炉前长时间放置,保温时间应延长。同时,实践证明,保温时间继续延长,对挤出型材性能影响不大。当生产铝型材使用在线淬火方式时,型材出口温度即为固溶温度。固溶温度与铝棒加热温度直接相关。对于生产该型材的6082合金,理论上,固溶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强化相的彻底固溶。由上述可知,其它挤压工艺相同的情况下,铝棒加热温度直接决定固溶温度,因此铝棒温加热温度越高,固溶的越好,但固溶温度要低于合金最低熔点,防止合金过烧。生产实践表明,当固溶温度处于520-545℃时,型材具有较高的性能;此时,采用某挤压工艺时,铝棒加热温度应控制在485~510℃。

2.3淬火工艺控制由于生产本文所述型材产品使用的是6082铝合金,该合金的淬火敏感性比6061、6063等牌号合金要高[2],因此,淬火强度要高,否则,将影响产品强度和时效效果。在曾经使用过的水淬、强风+雾、强风等淬火方式中,水淬冷却强度最大,淬火后硬度高,但淬火后由于型材厚度不均,容易出现产品的翘曲和变形,造成废品。强风+雾的淬火方式亦能达到产品性能要求,但对光身料产品,气雾容易在产品形成水渍,增大后期处理难度。Xx公司通过改变出风口位置,改善气体质量和温度,可以使产品强度和硬度等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在淬火工艺控制过程中,该型材的淬火冷却速度要保证达到300℃以上。

2.4时效工艺控制经过固溶淬火后的铝型材得到一种不稳定的固溶体,此时其力学性能并不能达到最大;同时,由于该固溶体处于过饱和状态,又有较大的析出倾向,如果不对其进行人工时效处理,析出相将在晶界处聚集,出现晶间腐蚀或应力腐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可能需要整形等工序,人工时效前产品会在自然状态放置一段时间,相当于一个自然时效过程。生产实践显示,自然状态放置时间应尽量避免在5~7h之间,在此时间区间内,相同人工时效工艺下,力学性能偏低。在人工时效工艺参数优化过程中,当时效温度为175℃吴宗闯,等:集装箱铝型材生产过程中热处理工艺控制初探•89•时,保温6.5h,产品性能最优;但延长保温时间,产品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变化不大,保温时间延长至15h,产品性能略有降低,强度降低小于3%。但保温时间低于5.5h,力学性能下降明显。考虑企业成本控制因素,保温时间控制6~7h最佳。

3结束语

处理工艺论文篇2

盾构刀圈的制造工艺一般为:下料——锻造——软化退火——机械加工——淬火、回火——精加工。因盾构滚刀的刀圈承受严重的冲击载荷和磨料磨损,因此选用刀圈的材料应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避免刀刃端在高应力下发生变形或压溃变形;应有足够高的硬度,有利于提高耐磨性,减少刀圈的磨损;应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可防止刀圈工作时的断裂和崩刀;应具有良好的抗回火性能,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保证刀圈在热装和滚压、破碎岩体过程中因摩擦热而升温时不会过分降低硬度;刀圈材料还应该具有好的热加工和冷加工性能,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制造方便等。目前,国内外制造盾构刀圈材料主要为模具钢,常用刀圈材料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8~11]。可以看出,刀圈材料的含碳量一般在0.4%~0.9%,较高的含碳量可以提高热处理后刀圈材料的硬度,保证耐磨性能和使用寿命。对于模具材料,热处理后全相组织中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而合金元素对硬度的影响较小。从表1可看出,刀圈材料合金中含有较高的Cr、Mo、W、Ni、Si、V等合金元素,主要是为了提高热处理时的淬透性,提高刀圈截面硬度的均匀性,提高回火抗力及全相组织的热稳定性。

2热处理工艺

(1)在盾构刀具制造材料中,4Cr5Mo-SiVl钢是常用于制造刀圈的材料之一。4Cr5Mo-SiVl相当于美国牌号AISI-H13,日本JIS-SKD61、德国X40CrMoV5-l,是一种铬系中合金高强韧热作模具钢,该钢的特点是含铬量较多,具有较高的淬透性,如厚度为150mm的钢可油冷淬透。由于合金元素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回火抗力和抗氧化性。模锻时锻造温度范围较窄,应严格控制锻造温度,模锻加热温度在1120~1150℃,始锻温度在1080~1120℃,终锻温度不小于850℃,模锻后应该缓冷并及时退火,以免产生裂纹。4Cr5-MoSiVl钢球化退火工艺为860℃±10℃×2h,降温到750℃±10℃×4h,500℃左右出炉。普通退火工艺为845~880℃×2~4h,然后缓冷到500℃左右出炉。4Cr5MoSiVl钢刀圈材料淬火加热温度一般为1020~1050℃,空冷或油冷材料的硬度HRC55~58,淬火组织为细针和隐针马氏体、未溶的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需适当的回火提高韧性。文献[12]在4Cr5MoSiVl基础上,通过提高含碳量至0.5%,适当增加Mo、Cr、V合金元素含量,热处理工艺为1060℃真空淬火+550℃回火3次,回火后硬度HRC55~58,且具有良好的韧性。3次回火的目的是由于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淬火后全相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较高、硬度偏低,淬火后第一次回火可促使部分奥氏体的分解和对淬火马氏体进行回火,而在第一次回火冷却过程中部分未分解的奥氏体会转变为二次马氏体;第二次回火是对二次马氏体的回火并进一步促进奥氏体分解,减小奥氏体含量;通过第三次回火可使奥氏体含量达到较低水平,提高材料硬度和组织稳定性。(2)进口盾构刀圈材料中,有的用40CrNiMo制造刀圈。40CrNiMo属于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常用于调质结构钢,具有良好的韧性、强度和耐磨性。40CrNiMo是在热作模具钢50CrNiMo钢的基础上降低含碳量而来,因此韧性提高。用40CrNiMo钢制造切割圈,热处理采用870℃淬火220℃回火,硬度为HRC50~55,全相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文献[13]分析进口40CrNi-Mo刀圈材料与国产4Cr5MoSiVl的刀圈材料,发现进口刀圈材料的硬度值从刀圈刃部至内圈逐渐减小,表面硬度为HV627(HRC56.5)、心部硬度HV530(HRC51),但具有很高的冲击值、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进口刀圈材料基体组织主要为回火板条马氏体,细小的碳化物不连续地分布在马氏体板条间及晶粒内部。而国产4Cr5MoSiVl全相组织虽然也为回火马氏体,但析出碳化物沿晶界及马氏体板条间分布,导致刀圈的冲击值降低,使用寿命低于进口刀圈。(3)5Cr5MoSiV属于中合金模具钢,热处理时材料的硬度一般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1060~1100℃时硬度达到峰值,淬火后回火温度在500~560℃时硬度达到最大值[14]。5Cr5MoSiV的热处理工艺一般为1060~1100℃淬火+530~560℃2次回火,硬度HRC57~60。淬火后多次回火使奥氏体充分分解或回火冷却过程发生马氏体转变,减少奥氏体量、稳定组织和提高材料硬度,淬火回火的全相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其上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如VC、Mo2C及M23C和少量M3C型碳化物,碳化物在基体中弥散分布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及其耐磨性能。文献[15]研究了热处理对5Cr5MoSiV钢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Cr5MoSiV钢较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为1060℃淬火+530℃2次回火,可获得较高的硬度(HRC57~58)和良好的耐磨性。为了进一步提高5Cr5MoSiV材料的韧性和塑性,合金化时可再加入微量的稀土和钨,形成5Cr5MoWVSiRe钢[16],钢中加入钨能形成复合碳化物,提高耐磨性;稀土的加入可以净化钢液、细化组织,能够改善钢的力学性能,耐磨寿命达到或略超过进口刀圈的寿命。(4)50CrMoV属于低合金模具钢,用50Cr-MoV制造刀圈的模锻始锻温度为1100℃,终锻温度900℃。由于材料含碳量较高,存在提高淬透性元素Cr、Mo,模锻空冷后可产生马氏体组织,硬度较高。因此模锻时要注意严格控制终锻温度和锻造后的锻件冷却速度,以防止锻造裂纹发生,模锻后刀圈在机械加工前应进行软化退火,温度在750℃~780℃。刀圈的奥氏体加热温度为870~880℃。为防止刀圈在淬火加热时发生表面脱碳,淬火加热最好在可控气氛热处理炉内进行或采用真空淬火热处理,淬火后的刀圈应及时进行热处理,50CrMoV回火温度在500℃~550℃,回火后刀圈的硬度HRC56~59。(5)6Cr4Mo2W2V为一种高合金模具钢,含有较高的铬、钼和钨,具有良好淬透性、耐磨性和韧性,应用于岩石抗压硬度较高的情况,是制造滚刀刀圈理想材料之一。实验表明[17],6Cr4-Mo2W2V钢制滚刀的使用寿命是9Cr2Mo钢制滚刀使用寿命的2倍以上,制造刀圈的热处理工艺为680℃回火、820℃加热、1150℃加热,预冷一定时间后在200℃等温处理,油冷、540℃3次回火,刀圈截面硬度HRC62~63,硬度分布均匀,刀圈材料中含有一定量的下贝氏体组织,形成回火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的复相组织,结果表明这种复合组织对提高滚刀的磨料磨损有利。(6)9Cr2Mo钢属于高碳低合金钢,一般作为Cr系冷轧辊用钢。9Cr2Mo钢制作刀圈材料,钢的硬度值控制在HRC54~58,用于软岩滚刀刀圈,具有耐磨性和经济效益[18]。9Cr2Mo钢通过等温淬火,可形成下贝氏体或下贝氏体和马氏体的复相组织,可提高耐磨性。9Cr2Mo钢淬火温度为840~860℃,淬火后硬度66~68HRC,回火温度360℃,硬度HRC56~57。淬火回火状态的全相组织为隐针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和碳化物。文献[19]研究了热处理对9Cr2Mo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9Cr2Mo钢具有较高的淬透性,实际生产时热处理可采用油淬,加热至温度845℃淬火,硬度达HRC61,淬火全相组织为马氏体、Fe3C和残余奥氏体,随淬火温度的提高,全相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增加、硬度降低,淬火后随回火温度的提高,硬度有降低的趋势,300℃以前回火硬度变化较小,HRC为57~61;淬火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或回火马氏体、下贝氏体和碳化物。超过300℃回火,硬度下降较快。9Cr2Mo实际生产中可采用840℃淬火、300℃~360℃回火,可获得较高硬度(HRC54~57)和韧性。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刀圈材料经热处理后的表面硬度较高,一般在HRC56-60,心部硬度HRC50-56,可以承受较大的冲击。对于软岩和中硬岩的刀圈材料,刀圈所受岩石的冲击力相对较小,可用利用刀圈的高硬度来提高碾压破岩效率,可用一般的工模具钢或高碳低合金模具钢制造,经淬火回火热处理使用。对于硬岩,刀圈所受岩石冲击力较大,为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冲击性能,可采用基体钢或中高碳中合金钢制造,配合合理的淬火或回火工艺,为提高刀圈的使用寿命,也可在刀圈刃部镶嵌硬质合金,以提高刀圈材料使用寿命。

3提高盾构滚刀刀圈材料耐磨性能的主要措施

分析国内外刀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提高盾构滚刀刀圈耐磨性和寿命的主要措施有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破碎岩石的特性等方面。材料方面主要提高刀圈材料的纯净度,减小材料的成分偏析、带状偏析及其气体和夹杂物含量、细化刀圈材料的组织,提高材料的纯净度,采用电弧炉冶炼+炉外精炼,或采用电渣重熔等措施,提高材料的冶金质量。在热处理工艺方面应研究热处理工艺参数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理,确定合适的热处理加热温度、回火温度及回火次数,通过热处理细化材料的全相组织、提高刀圈的韧性。对于破碎工况,要分析了解岩石的硬度特征,对于硬岩工况,为了提高刀圈材料耐磨性,可以在刀圈工作部分镶嵌硬质合金刀头,或采用回火抗力较高的刀圈材料;对于软岩工况,适当提高刀圈材料的硬度,对耐磨性有利。刀体部分可选用耐磨合金钢材料,也可采用表面堆焊硬质合金、热喷涂耐磨层、渗氮或碳氮共渗等方法增加表面硬度,提高滚刀的耐磨性。

4结论

处理工艺论文篇3

1.1试验材料本文研究的材料为14Cr1MoR+S32154爆炸复合板,规格为(3+75)mm,2种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见表1和表2。

1.2试验方案制定不同热处理工艺,对14Cr1MoR+S32154试板进行热处理试验,并检验理化性能和显微组织,试验方案见表3。

2试验结果及分析

2.1试验结果理化性能检测结果见表4.

2.2结果分析

2.2.1理化性能1)爆炸复合板依靠炸药爆轰产生的冲击力完成基覆板的冶金接合,完成爆炸焊接的同时,复合板也产生了冲击硬化和内应力,表4中6号试样为爆炸复合态的力学性能,与原始基板相比,其力学性能表现为强度高,屈强比高,断后伸长率低。2)1、2号试样经历了相变温度以上的高温热处理,基板性能与原始状态相比有较大差别,强度降低,冲击吸收功减少,断后伸长率增加。1号试样经历了高温正火+720℃回火热处理,基层获得较好的强度和塑韧度配合,综合力学性能较好;2号试样的热处理为800℃退火,与1号试样相比,强度和塑性差别不大,但冲击韧度大幅度降低,对覆层弯曲和晶间腐蚀检验均不合格。800℃下长时间停留对覆层S31254产生了不利影响,析出了脆性相。3)3、4、5号试样的热处理为相变温度以下的低温热处理,旨在消除爆炸冲击硬化,恢复性能,尽量减少对覆层S31254析出相的影响。从表4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低温退火可以消除爆炸加工硬化现象,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基层14Cr1MoR强度逐渐降低,塑性变好,冲击吸收功无明显变化。同时覆层的外弯试验和晶间腐蚀试验结果均合格,可见低温热处理未对覆层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2.2.2显微组织分析1)基覆材的原始状态显微组织如图1所示,基层为贝氏体组织,覆层组织为孪晶奥氏体+少量碳化物。2)1号试样经正火+回火后复合板基覆层的显微组织如图2所示,热处理后基层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覆层组织为等奥氏体+碳化物,由于加热温度低,奥氏体为等轴晶粒[4];2号试样800℃退火后的金相组织如图3所示,热处理后基层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覆层组织为孪晶奥氏体+碳化物。与2号试样相比,1号试样基层组织更为均匀,更接近原始组织,故力学性能较好,但由于加热温度高,覆层组织与原始状态相比变化较大。与原始状态相比,2号试样覆层晶界和晶内产生了大量析出物,导致力学性能恶化和耐蚀性降低。3)由于3、4、5号试样的热处理为相变温度以下的退火处理,基层未发生相变,因此主要对覆层组织进行观察分析。金相照片(见图4)显示,3号和4号试样的金相组织与原始状态最为接近,为孪晶奥氏体+少量碳化物,5号试样在晶内和晶界析出相明显增多。

3结语

处理工艺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超滤膜,组合工艺,饮用水处理

 

与常规处理工艺相比,超滤具有出水水质稳定,占地面积小,能耗及维护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加之膜造价的不断降低,超滤技术已成为替代传统处理工艺的适宜选择。但是,由于超滤膜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单纯超滤工艺去除溶解性有机物的效果不佳,易造成膜污染、膜通量降低等问题。因此,超滤膜常与其他工艺组合,组成超滤膜组合工艺,以提高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处效果。混凝/超滤、常规处理/超滤和活性炭/超滤等工艺是最为常用的超滤膜组合工艺,在饮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混凝/超滤组合工艺

混凝工艺通过电性中和、卷扫、吸附架桥等作用可改变原水中悬浮颗粒的尺寸分布,从而增强了超滤膜不能去除的小颗粒和溶解性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此外混凝还可改变颗粒物的表面电性,使滤饼层不会紧密附着在膜表面。因此,采用混凝作为预处理,可与超滤工艺形成互补,降低膜过滤阻力,提高对低分子有机物、无机物和无机离子等污染物的去除率[1,2]。

混凝/超滤组合工艺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将混凝形成的矾花去除后进膜过滤,二是不去除矾花直接过滤,即在线混凝/过滤工艺。比较而言,后者的预处理流程较为简单,且基建费用较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3]。

1.1混凝/超滤工艺的处理效果

1)对浊度及微生物的去除

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对浊度及微生物的去除效果在众多研究中都予以了肯定。一般情况下,混凝/超滤工艺出水可保持在0.1NTU以下,且出水水质稳定,出水水质明显优于常规处理工艺。

从表1中可以看到,不同水质的原水,不同的混凝剂,经过混凝/超滤工艺后的出水浊度都能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表1 混凝/超滤工艺对浊度的去除效果

 

序号

原水浊度(NTU)

出水浊度(NTU)

混凝剂

参考文献

1

12.3~26.9

<0.1

聚合氯化铝

[1]

2

16.3~75.5

<0.1

聚合氯化铝/硫酸铝

[4]

3

3.0~18.0

0.057~0.13

氯化铁

[5]

4

6.17~8.54

<0.3

处理工艺论文篇5

关键词:水处理循环水工艺流程技术改进

Abstract:Thetectnicalflowprocess,equipmenttipeandsituactionofuseareintroduced.Andsomeequipmentsinthemudpoolareimprovedintechnology.

KeyWords:watertreatment;circulatingwater;technicalflowprocess;technologicalimprovement

1、概述

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棒材厂成立投产于2001年1月,是年产60万吨直径为12~32㎜的螺纹钢及直径为18~32㎜的圆钢棒材生产线,该厂自动化程度高、产材产量高,所用的系列冷却水为循环的工业水,并做到全部内部循环、不外排。循环水分为浊水循环、净水循环两个系统,现总用水量2020m3/h,其中浊环水900m3/h,净环水1120m3/h.水处理主要负责冷却水的循环、水质处理、加压、降温等工作。

4、水处理系统概况

4.1浊环水系统

该系统供粗、中、精轧机组、控制水冷装置及冲氧化铁皮等用水。供水量900m3/h.其回水经氧化铁皮沟自流至旋流沉淀池,沉淀后一部分经4M泵加压至车间冲氧化铁皮;另一部分经1-3M泵加压至化学除油器进行除油和二次沉淀处理,除油、沉淀后,进入浊热水池,再用5D泵加压至冷却塔冷却,冷却后自流至浊冷水池,最后用3D、4D泵加压至用户循环使用。

化学除油沉淀器底部污泥用排污阀排出流至污泥池,经污泥泵加压抽至板框压滤机压滤脱水,脱水后泥饼由厂方综合利用。污泥量1300t/a.

4.2净环水系统

该循环系统主要供轧线直流电机、液压、加热炉冷却、进出炉辊道等所需的间接冷却水。经使用后的水只是水温略有升高,经冷却处理后即可使用。净环水量1120m3/h.净环水设施有循环水泵房、吸水井、冷却塔等。

为保证系统水质,系统中设有GSL-22000×7100125t/h自动清洗滤水器进行旁通过滤。

4.3给排水系统设施

4.3.1旋流沉淀池及浊水泵房

漩流池及浊水泵房合建。

浊水泵房内设两组水泵。一组为化学除油器供水泵组,即1、2、3M泵,型号为250LC-32立式长轴泵(Q=480m3/h,75Kw)共三台,两用一备;一组为冲氧化铁皮泵组,即4M泵,型号为200LC2-46立式长轴泵(Q=300m3/h,75Kw)共一台,不设备用泵。并旋流池上部设一抓斗吊钩两用桥式起重机,用于抓取其内的氧化铁皮。

4.3.2化学除油器及污泥脱水间

设有MHCYG-IV型化学除油器3台,设计处理水量Q=400m3/h,N=3Kw.

XMG50/800板框压滤机一台,其中过滤面积S=50㎡,N=5.5Kw.

MY3.2-4-AHA42×3加药装置两条。

4.3.3循环水泵房及水池

循环水泵房及水池呈南北布置,共有四个水池。一个净环水热水池,一个净环水冷水池,一个浊环水冷水池,一个浊环水热水池。泵房内东西布置设有五组共14台水泵。

第一组:净环水热水泵组(1D),将净环水热水池热水抽至净环水冷却塔冷却,再自流至净环水冷水池。泵型号250S-39(Q=485m3/h,N=75Kw)共三台,两用一备。

第二组:净环水供水泵组(2D),将净环水冷水池中的水抽至棒材厂各冷却设备用水点冷却设备后再用管道流至净环热水池。,泵型号250S-65A(Q=468m3/h,N=110KW)共三台,两用一备。

第三组:浊环水供水泵组(3D),将浊环水冷水池的水抽至棒材厂轧机冷却用,再经轧机冲渣沟流至旋流沉淀池。泵型号300S-58A(Q=720m3/h,N=155Kw)共两台,一用一备。

第四组:浊环水穿水冷却供水泵组(4D),将浊环水冷水池的水抽至棒材厂轧机穿水冷却用,再经轧机冲渣沟流至旋流沉淀池。泵型号200S-43×3(Q=288m3/h,N=155Kw)共三台,两用一备。

第五组:浊环水热水泵组(5D),将浊环水热水池热水抽至浊环水冷却塔冷却,再自流至浊环水冷水池。泵型号250S-39(Q=485m3/h,N=75Kw)共三台,两用一备。

泵房屋顶设有两组冷却塔,第一组为净环水冷却塔,型号为MBZ-1共两台,第二组为浊环水冷却塔,型号为MBNW-1共三台。

5、技术改进

从棒材厂投产以来,水处理系统运行正常,水量、水压、水质、水温处理都符合要求,能顺利配合生产需要,满足生产要求。但原设计的污泥池沉积的污泥用污泥泵抽至板框压滤机进行污泥压滤脱水一直是个问题,不能正常进行。原因主要是原设计的抽污泥泵是潜水式的,污泥池没有搅拌设施,排污后污泥沉淀于池底。污泥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皮,密度大,沉底易结块,很快就将污泥泵头堵死,使得污泥泵不能工作。污泥池的污泥只能靠定期的人工挖掘,既浪费大量的成本,又对环境卫生造成污染,在人工清泥的过程中会影响日常排污工作的开展。

鉴于此,对污泥池进行了改造。将已坏的污泥泵拆除,并安装了一台自控自吸泵于地面作为抽污泥泵,其型号为80NFB-C1(Q=50,N=22Kw)

进水管径DN=80mm,出水管径DN=50mm,吸水管下伸至距污泥池底约0.8米,出水管接至板框压滤机。并在原污泥泵两侧1米处安装两台和污泥泵同样的自控自吸泵用于搅拌污泥,其出水管设计成螺旋式,下伸长至距池底部0.4米,并在螺旋式出水管表面均匀分布直径30mm小孔,以增加出水面积,从而形成螺旋式搅拌。

在操作规程中规定:排污后沉淀30分钟,用清水泵抽掉上部清水,然后开两台搅拌机搅拌30分钟,再开抽污泥泵抽污泥,同时搅拌机泵一直处于搅拌状态,防止污泥沉淀结块,至抽完为止为一操作循环周期。如此循环操作一天进行两次。解决了污泥去除问题。

此项技术改造总投资5万元,取得较好效果,排污工作正常进行,污泥不再需人工清理,每年可节约成本10万元。

处理工艺论文篇6

摘要 结合宁连公路北段高速化完善工程探讨了粉喷桩处理公路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与检测方法,介绍了喷粉桩施工注意事项。关键词 公路 软土地基 粉喷桩 施工工艺 检测方法宁连公路北段高速化完善工程连云港市境内有13座跨线桥位于软土地基路段,其土层状态基本是表层1~3m厚硬塑层,下8~10m厚软、流塑层,再下为硬塑层(或基岩),采用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即以水泥作为固化剂,利用深层搅拌机械将水泥与原位软土进行强制搅拌、压缩,并吸收周围水分,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生成一种特殊的具有较高强度、较好变形特征和水稳性的混合柱状体,它对提高软土地基承载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及保证桥头高填土路基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效果,下面结合工程实际对粉喷桩处理公路软土地基施工工艺与检测方法进行探讨。1 设计简介宁连公路北段高速化完善工程(下简称“本工程”)粉喷桩设计桩径为50cm,间距1~2m,按梅花型布置,桩长以穿透软、流塑层进入硬塑层不少于50cm为原则,通常为8~12m,用于粉喷桩的水泥(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干粉。根据地基含水量的大小,采用水泥喷入量为45~60kg/m。含水量在40%以下时,水泥用量为45kg/m;含水量在40~60%之间,水泥用量为50kg/m;含水量在60~70%之间,水泥用量为55kg/m;含水量>70%时,水泥用量为60kg/m。设计要求水泥土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1.2MPa。2 施工准备2.1 粉喷桩施工前应准备下列施工技术资料: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室内配比试验报告,粉喷桩设计桩位图,原地面高程数据表,加固深度与停灰面高程以及测量资料等。2.2 场地平整、清除障碍。如场地低洼,应回填粘性土;施工场地不能满足机械行走要求时,应铺设砂土或碎石垫层。若地表过软,则应采取防止机械失稳措施。2.3 施工机具准备,进行机械组装和试运转。2.4 粉喷桩的施工工艺根据设计要求的配比和实测的各项施工参数通过试桩来确定。试桩一般为5根,通过试桩来确定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喷粉量等。2.5 粉喷桩所用的水泥(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并经室内检验合格才能使用,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变质的加固料。3 施工工艺流程3.1 粉喷桩施工。3.2 操作步骤为:①深层搅拌机械就位。②预搅下沉(至设计标高)。③搅拌提升,同时喷干水泥粉至地面以下0.5m处(设计桩顶)。④在桩上部的5m长范围内重复搅拌一次(1/3~1/2)桩长、桩上部强度要求较高。⑤重复搅拌提升,直到离地面下0.5m,上部回填5%灰土(或水泥土)并压实。⑥关闭搅拌机械移位至下一桩位。4 施工注意事项4.1 控制钻机下钻深度、喷粉高程及停灰面,确保粉喷桩长度。4.2 严禁没有粉体计量装置的喷粉机投入使用。4.3 定时检查粉喷桩的成桩直径及搅拌均匀程度。对使用的钻头定期复核检查,其直径磨耗量不得大于2cm。4.4 当钻头提升至地面以下0.5m时,喷粉机应停止喷粉。4.5 当喷粉成桩过程中遇有故障而停止喷粉,在第二次喷粉接桩时,其喷粉重叠长度不得小于1m。4.6 粉喷桩施工时,泵送水泥必须连续,固化材料的用量以及泵送固化材料的时间应有专人记录,其用量误差不得大于±1%。4.7 为保证搅拌机的垂直度。应检查起吊设备的平整度和导向架对地面的垂直度,每工作班检查不少于2次,使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4.8 搅拌机喷粉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合预定的施工工艺要求,搅拌机每次下沉或提升的时间应有专人记录,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时间误差不得大于5秒,施工前应丈量钻杆长度,并标上明显标志,以便掌握钻入深度,复搅深度。施工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处

处理工艺论文篇7

浅谈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独立性

西安 杨广虎

文艺评论的独立性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各方的关注和评论家的努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弱化文艺评论独立性的事情层出不穷,“圈子化评论” 、“研讨会评论”、“红包评论”等等现象不断,人们深恶痛绝,但又自觉不自觉地自我异化,精神麻木,放任自流。

新形势,指新的事物发展形势,或者国内、国际的时事发展新的趋势。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在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对外开放的发展,社会矛盾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深层问题,社会分层及其利益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矛盾进一步发展,人们在思想活动中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更加明显。作为一名文艺评论家,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的国际、国内趋势,以及各种思潮,才能进行正确地评判。

当前,社会上,包括文艺工作者对文艺评论有这样那样的偏见和不满,这更需要我们文学评论工作者不断反思。文艺评论,又称文学批评,是评论者在文艺欣赏的基础上,在某些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对文艺创作、文艺思潮等文艺现象,文艺实践活动进行阐述和评判的文章,是评论者科学理性认识的体现。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有必要重提评论的独立性,文艺评论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文学评论的独立性,首先体现在不依附于各种外来的势力,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正能量。新形势下,社会环境不断包容和开放,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意识形态作为上层精神建筑,是建立在物质不断丰富和国家安全和平基础之上的;文学评论没有绝对的独立和自由,是在保证国家政权稳定和人民生活快乐幸福的前提之下的。新形势下,国家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清明政治,这给文艺评论的独立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给文艺评论工作者以责任。文学评论是社会化的阅读行为和认识世界的途径之一,文艺评论工作者,要站在社会的前沿,关注热点、焦点问题,借鉴西方理论,总结、完善中国经验,充分体现社会主导价值观和主流思想。

二、文学评论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文艺评论工作者自身人格、思想和道德的独立。既然说,“文艺评论”是“评论者科学理性认识的体现”,作为评论主体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就需要认真学习,放眼世界,有前瞻性、敏锐性和预见性,当好“伯乐”,苦练内功,保证自身思想和道德的独立。雷达说过,“对于一部文学作品,可以有各种评论,但是同时,有一个必须得遵循的原则,那就是审美的规律。”中国文联向社会正式“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指出“文艺界核心价值观”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价值追求,内容是“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爱国,是文艺工作者的精神气节。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崇德,是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尚艺,是文艺工作者的职业追求。《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是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主要内容是“坚持爱国为民、弘扬先进文化、追求德艺双馨、倡导宽容和谐、模范遵纪守法”。作为一名文艺评论工作者或者文艺评论家,应该按照“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去要求自己,遵守《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不断约束自己。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崇尚人情的国家,不能因为面子,胡吹乱讲,谄媚奉承,也不能因为红包金钱,利益驱动,“赶场子” 、“混圈子”,“评奖子”,丧失起码的公允和自己的人格、思想和道德,缺乏应有的勇气和正气,为世人所耻笑。

三、 文学评论的独立性还体现在评论本身。一切的文学评论应该从文本出发,关注文本,这就是文论工作者的底线和立场,既要全面,又要专业,不能因为个人之见,随意发话。现在的文艺评论讲真话实话难,说到点子上的少,不痛不痒的话多,依附歌颂文艺名家众多,发现培植文艺新苗甚少,文艺鉴赏水平不高,盲目遵从权威评论家,各种不知深浅的文艺评论的“通才”居多,初出茅庐的年轻评论家无用武之地。文艺评论不从文本着手,不看文本,就能信口开河,滔滔不绝,肉麻吹捧溢美之词不绝于耳;中肯评论少,褒奖多批评少或者没有,违心的、一味拔高,毫无节操的奉承让人脸红;真实、鲜明、正直的评论实在太少。有吹捧歌颂穿靴戴帽的,也有自恃清高,以点带面,攻其一点,否定全部,刺刀见红,棒杀呵斥酷评的,还有动不动引用一些国外的新名词和自己所谓的“主义”、“流派”,夸夸其谈,让人听了如坠云雾,不知所云。文学评论不是简单的“批评”,应该鼓励敢说敢言,多元化、尖锐化,但也需要理性评论,有礼有节,有根有据,奖掖新人,不搞人身攻击和门户、派别之争。“国内许多上过大学又学过文艺理论,很希望把自己学过的专业术语卖给读者,让人家知道自己很有深度,在美国倒过来。你为大众服务的话。是不允许你使用术语的。什么后现代主义。用了肯定被编辑毙掉。”笔者认为,这样的深度和学问,还是不要自我标榜的好。我们不反对正常的争论,“英雄不问出处”,也不管你是学院派和民间一员,只要有良知,坦诚相见,充分表达对文本本身的真知灼见,才不辜负自己和文艺工作者的期望。太物质的《小时代》虽然票房不错,但笔者认为,在我们所处的大时代中,善良、温暖、幸福、大爱的文艺作品应该得到受众喜欢。

四、文学评论的独立性,最重要的要打破各种“潜规则”和利益链。当前社会,文艺评论工作者身处尴尬地位,面对人情、金钱、利益的诱惑,很难坚守;另一方面,一批坚守者,生活贫穷,无人问津。很多时候,让人觉得文艺评论也像在演戏,文艺评论工作者成了红脸或白脸的角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符合文艺客观、科学规律的,但千万不可以此为借口,不谈正能量,评论媚俗化。文艺作品也不能无视历史、文化和时代,“戏说”成风,只刮“韩风”,脱离国情。当前学院派有一套相对完整的评论理论体系,治学严谨、精准;民间派贴近生活,直截了当,有的放矢。可以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需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才能情理交融,让人信服。现在,文学评论工作者被大众消费挤压得无处可逃,传统的纸质媒体几乎见不到专业的文学评论期刊,像社科院的《文学评论》、陕西的《小说评论》、辽宁的《当代作家评论》,四川的《当代文坛》,广西的《南方文坛》,吉林的《文艺争鸣》等等期刊,在市面很难看到。而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让大众狂欢,不负责任,缺乏真知灼见、基本是非判断的各种评论四处充斥、误导读者,与其说这是每个文学评论工作者的悲哀,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文学评论工作者就是要用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文艺工作者“把脉” 、“开方”,祛除“病灶”,健康成长。现在的问题是,由于体制等众多原因,专业的、有良知文学评论工作者少之又少,公知分子少之又少,大多湮灭在芸芸众生中,成了“潜规则”和利益链的牺牲品。文艺评论是文艺生态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文艺评论通过理性的选择、分析、评判,发挥着对文艺作品进行深度鉴赏、价值呈现、理论总结、方向引导等重要作用。文学评论对文艺作品、读者的介入,良性引导,成了市场牟利的手段和途径;文学评论工作者成了市场上的摆设和道具。文艺评论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读者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是相互促进的;真正文学评论工作者及时的介入、独到的见解,既引导读者阅读,也有助于作家在创作中不断得到提高。“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最高境界,是被批评与批评之间达到了审美与情感的合二为一,追求的是“肝胆相照”式的“高山流水”。西方文学批评则是要在批评对象的精神价值基础之上,进行批评价值的生发、生成,有着批评者自我的洞见和独立性。” 很可惜,文艺评论工作者现在是个专业,不是个职业,很难在经济上独立,何谈尊严和锋芒?何谈公信力?在这种困境下,付出与回报很难成正比,“拿人红包,替人说话”似乎很正常,偷偷摸摸,极其违心。要消除“潜规则”和利益链,除了对文艺评论工作者一个应有的尊重,还应该建立相应科学的报酬机制,否则,货真价实的独立文学评论家不可能出现,像陕西由胡采、肖云儒、李星、畅广元、费秉勋、薛迪之、薛瑞生、陈孝英、王仲生、孙豹隐等成立于改革开放初的“笔耕文学评论组”,曾指导和批评陈忠实、贾平凹、叶广芩等作家成长;现在,浮躁的大家都急着大搞经济和完成课题、论文,哪有时间?这样自发的小组织,现在也难出现,即使出现,也可能是昙花一现。

当下,文艺评论式微和弱化,是不争的事实。“范郭案”终审判决后,《人民日报》指出:“文艺批评的尴尬恰恰就在于边界的模糊,为了避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评论家采取慎开金口,明哲保身,圆滑世故的首鼠两端态度,当着官员说套话,当着作品说胡话,当着大众说瞎话,背着大家骂粗话,文艺批评喑哑失语,乏力萎缩,单调乏味。”文艺评论工作者的阴阳性、多面性跃然纸上,作秀、游戏、浅表、炒作,这些不仅是社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自身问题。文艺评论工作者也面临“断代”的危险,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很重要,一个成熟的文艺评论工作者需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需要专业知识、建立、不断提升自己独立的文学评论体系,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沉淀,才能以独有的目光,对文学艺术进行公允的评价和勘测,在孤独中才有可能保持清醒地头脑和个性、自有与独立。文学评论呼唤年轻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呼唤有立场、学识、胆识,甘于坐冷板凳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呼唤自觉的文化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现在“文艺评论”在利益挤压下,或蜕化变质为“文艺表扬”,在此之下,死去的不仅仅是文艺评论,文艺工作者和其作品本身也在过度表扬下变得愈加骄纵自满,虚空疲软。真正的文艺评论的被边缘化、被拒绝,这种倾向是很不正常的,而且很可怕。文学评论的缺失、缺位和媚俗,值得警惕和重视,它需要创新、突围,但更需要独立、自有;文学评论的独立性,不仅关乎文艺界的思潮、思想、意识形态导向,也关乎文艺工作者、读者(听众、观众等)的良性导向,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持续发展,开拓创新的问题,说大一点,也涉及一个民族的信仰、国家的文化安全。

处理工艺论文篇8

关键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工艺设计;教学体系

1. 引言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专业的9门核心课之一,由此确立该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1, 2]。该课程具有典型的实践操作性和实用性特点,对环境工程本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已有众多高校学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了研究。刘珊等[3]探索了将双语教学引入理论课堂的方式,提出了若干固体废物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的具体教学方法。肖相政等[4]也对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提出了探索与创新思路。黄红丽等[5]尝试将12课时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在有限课时中丰富教学内容和强化教学效果。

而课程设计作为理论课程最重要的实践能力训练方式之一,相关研究较少。本论文结合武汉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固体废物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进行实践和改革研究,对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和考核要点进行优化,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工艺设计主题的比选

根据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教学核心内容,主要有收集运输、预处理、物化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资源化利用、填埋处置等章节,其中热处理(焚烧、热解)因为涉及专业较多,如热能工程、电气工程、自动控制、机械工程等,不适宜作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主题。较为适宜作为课程设计主题的有收集运输、好氧堆肥和卫生填埋三项。

(1)收集运输

理论课程中收集运输的主要对象为城市生活垃圾,设计到工艺设计的内容有容器设置数量、集装时间、行程时间、每周工作时间和收集次数等,收集运输的相关计算基于服务区的基础数据(如人口、人均日产量、区域特征等),进而根据区域道路和收集点分布特点确定清运路径[6, 7]。收集运输工艺设计主要基于理论课程知识,知识背景要求相对单一,对CAD制图等技能要求较低。

(2)好氧堆肥

好氧堆肥主要适用于可降解生物质含量较高的固体废物,如农林废弃物、餐厨废弃物等。生活垃圾因成分复杂、产品合格率无法保证等原因,越来越少采用堆肥工艺作为处理方式。但随着我国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带来的环保设施选址难问题,好氧堆肥成为生活垃圾预处理的有效方式之一[8, 9]。好氧堆肥作为小规模试验或实验室研究主题较多,而实际大型工程应用仍较少,不具有普遍性。

(3)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仍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的主要方式,其具有经济性、操作简便等特点。卫生填埋涉及生物处理、污水处理、CAD制图、流体力学等知识技能[10],所需知识背景均为环境工程专业必修课程,具备作为课程设计主题的优势。此外,卫生填埋在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方面也应用广泛,熟练掌握卫生填埋的工艺设计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今后的实践能力和就业优势的提高均有帮助。

综上所述,卫生填埋最适宜作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课程工艺设计主题,我校已将卫生填埋作为课程设计主题实施了三年,教学实践效果良好。

3.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工艺设计教学体系

课程工艺设计以卫生填埋场的工艺设计为主线,要求学生在16课时(1周)内,完成卫生填埋场的总体设计和规模计算、防渗系统的布置、封场系统与堆体整形、渗沥液收集与导排系统、渗沥液处理规模与工艺设计等。

3.1 基础资料

课程设计的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城市概况、气象资料、地形地质资料等,详见表1。

3.2 设计要求

要求学生基于已有资料按照完成一套卫生填埋场的主要工艺设计文件,填埋场的主要功能设施的设计计算要在设计说明书或图纸中得到体现,具体要求见表2。

3.3 考核要求

(1)考核方式:

平日考勤、设计报告,加上抽查提问,对成绩进行综合评定。重点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2)评分办法:

课程设计结束后,学生应提交教学大纲和设计任务书所规定完成的相关材料,由指导教师按评分标准进行批阅,并综合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评定学生的成绩。

四、结语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堂工艺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进在学生专业课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近两年毕业生反馈情况,改革后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作用明显,充当了学生在CAD软件熟练运用与环境工程实际工程项目中的重要媒介,让学生的固体废物处理工艺学习中针对性的学习了实际工程设计技巧。为新形势下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相信随着今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工艺设计教学会更加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先,江娟,张芳,张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科教导刊,9(2015)103-104.

[2]苏小丽,陈云霞,段金华,《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n程教学改革初探,广州化工,40 (2012) 201-202.

[3]刘珊,张小玲,陈爱侠,大学短学时“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专业课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与教学研究,25(2011)87-90.

[4]肖相政,简放陵,刘雯,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1(2014) 39-41.

[5]黄红丽,罗琳,周惜时,秦普丰,魏建宏,王寒,魏祥东,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实验科学与技术,12(2014)94-96.

[6]姜薇薇,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收运系统选址与路线优化研究,in,曲阜师范大学,2014.

[7]孙凤海,李汉楠,徐玉梅,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管理模式的优化设计,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2011)942-946.

[8]杨列,刘婷,陈思,张俊,熊辉,胡骏嵩,陈朱蕾,生活垃圾机械-生物预处理工艺优化,环境工程,29 (2011) 89-93.

[9]杨列,陈朱蕾,唐素琴,龙思杰,胡骏嵩,生物预处理过程中有机质与水分对垃圾热值影响研究,环境卫生工程,22 (2014) 19-21.

处理工艺论文篇9

[关键词]排水工程;玻璃钢夹砂管;浦东国际机场

中图分类号:TU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248-01

一、玻璃钢夹砂管的施工工艺

在对整个路面进行排水水处理过程中,排水处理的工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排水处理的投资成本都是由排水处理工艺的好坏决定的。所以,排水处理厂在选择排水工艺的过程中要十分的慎重,并且在选择排水处理的技术时,要选择比较先进的技术,并且选择的处理工艺要保持成本较低。与此同时,工艺的排放量要尽量保持在最小的状态,工艺的能耗越低越好。

因为它直接决定着排水处理的投资成本,也决定了节能减排的效率和污水的排放量。因此,排水处理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要慎重。要选择技术相对比较先进,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但是能够得到较高效益的处理系统。与此同时,所选择的设备最好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方便人们操作,并且拥有较少排放量的优点。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一级处理施工工艺优选,另一种是二级处理施工工艺优选。

第一,一级处理工艺优选。一级处理工艺的优点在于它的投资成本相对比较低,在处理过程中它的系统管理起来非常的便捷、简单,能耗量较低。所以,可以沉降并且分离一级处理工艺优选。在处理过程中还可以选择中和的方法,比如:对沉砂池的工作效率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提升,这样就可以达到使沉沙池加强的目的,如果一级处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那么对二级处理时的成本可以起到降低作用,从而实现耗能的降低。

第二,二级处理工艺优选。在二级处理工艺优选中,有四种主要施工工艺,分别是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厌氧技术、生物膜处理法、An/O工艺等。在运用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它的施工不用有初沉池,也没有必要单独的设置二沉池,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占地的面积减少了,由于节约了土地资源,所以投资商的投资成本也有所减少,所以如果建立污水处理厂应当将这些因素放在首选进行考虑。如果在进行二级处理过程中,使用厌氧技术,那么在处理过程中,污泥的体积与之前相比将有很大的减少。这种方法使后期费用中,处理污泥的费用大大得到减少,与此同时这种方法不需要曝气,如果在处理过程中使用这种处理工艺,将能有很好的节能减排作用,除此以外还能将能量进行大量回收。但是由于这种技术自身存在很多的限制条件,所以在处理过程中,它的速度相对比较慢。所以,在一些污水处理的企业中,应当使这些有限的条件得到突破,有一定的条件可以多考虑使用这种施工工艺。如果想要使施工工艺的维护费用有所降低,那么就可以使用生物膜处理的方法,在采用这种施工工艺时充氧可以直接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进行,非常简单适用,这种方法不会产生大量活性泥污,所以,污水处理厂选择生物膜处理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如果处理的条件是缺氧条件或者是厌氧条件,在这种处理环境下,将使有机物大量的去除,这样的情况就可以使用An/O工艺这种方式可以降低设备的需求量和曝气量,所以这种施工工艺的节能减排效果非常好。除了上述四种非常常用的方法外,反硝化除磷、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在污水处理方面也是非常有效的,这虽然是比较新型的节能工艺,但是节能减排的效果非常好,目前在污水处理方面涌现出许多新的施工工艺,新的方法,有待我们大量的去操作和使用,只有将这些新的工艺结合使用,才有可能找到更好的污水处理方法。

二、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有效设备

设备的节能还能通过配置更加高效的装置进行实现,在整个排水运营体系中,耗电的成本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以上,所以,如果能对路面排水成本进行降低,那么节能效果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要想使耗电的成本有所降低,那么排水运营应当在耗电的设施中进行改进,改进设施的性能,降低设施的耗电比例,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三、结束语

在对玻璃钢夹砂管设计时应当采用相对比较适当的手段,将地基进行加固,如过在进行井上检查时,应当大量的使用用卸荷板以及检查力度加大的井底板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尽量减少管道发生不均匀的沉降现象。因为玻璃钢夹砂管与混凝土管道在材质方面进行比较是截然不同的。而又由于机场地区地下水位相对比较高,特别是如果施工的时间在雨季,施工时更应当注重管道回填的质量及管道抗浮的措施。从而使施工的管理得到更好的加强,使施工的操作规程得到更好的规范,从而使施工的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周仕刚,薛元德. 玻璃钢夹砂管应用现状与标准化[A]. 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中国不饱和聚酯行业协会.第四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市场和技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中国不饱和聚酯行业协会:,2010:52.

[2]岳秀林. 玻璃钢管道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A].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1:3.

[3]熊旺. 大口径玻璃钢夹砂管进行顶管施工可行性试验的应用实践[A]. 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上海市非开挖技术协会.第一届中国城市地下工程非开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上海市非开挖技术协会:,2004:9.

处理工艺论文篇10

关键词:电工技师论文工艺性标准化

一、专业项目论文的工作观

技师技能考核或鉴定首先应注重的是工作者专业素质——岗位工作能力水平的评价。写作和提交论文是申报鉴定者应对技能考核鉴定的准备过程,同时是个人技能水平的展示过程。

技术工人的专业工作目的一般要求是: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物质消耗——有效益价值核算或向好性预期。凭借论文关于专业工作项目立论确定、技术路线解析、工艺方法选择、调试过程记录等的描述,充分显示工作者的能力水平——专业规范把握、主流技术运用、工艺方法适当、工序工步明晰。

技师论文应该强调较高级工艺性内容,应该是工作技艺和业绩展示、以专业文献范式表述的文章,并不一定要用某效益指标来显示工作价值。如工艺改进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专业技巧水平;又如新技术应用型课题论文,突出的是对工程新技术或复杂工艺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1.强调论文项目的工艺性价值。技能,应理解为专业工作的技能工艺能力。也许是简称,总易误认为技能偏指技术能力,而忽视工艺能力。技术一般是指工业过程的方法论,即一般是可行性确定后在标准化设计前提下选材、加工手段、加工流程以尽可能的高效率获得目标产品的方法。而工艺,可以理解为加工的“艺术”,强调工作过程中获得目标产品的技巧性、保障性和完美性。技术工艺能力,可以理解为技术与工艺互渗而形成的知识型、技巧型、成熟型的生产力。

较高级的专业技能型人员的工作,应能体现技术工艺引人入胜的技巧性,工作项目论文也理所当然要求显示出工艺性价值——论文应显示出写作者关于工作项目的基本技术理解能力和工艺质量层次。基本技术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的引用或引证,工艺质量则涵括改进能力、工作技巧、专业理论与实际的连接和补足能力、安全防护构思能力、提高工作对象商品化的能力。工艺质量直接决定了目标产品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市场性。

2.注重专业性表述的标准化概念。技师的基本技术理论理解力是其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其工作的方式、目标往往约束了专业理论的扩充速度和应用空间。许多长期在特殊电气工程岗位工作、工艺经验丰富的技艺型人员理论水平并不高,但他们的本职工作很出色,工作质量的工艺价值突现。一般认为长期的专职工作经验中积累着较高的专业工艺悟性。应该看到,高专业工艺性主要表现为相对行业标准、生产规范有很强的理解力,对生产流程有很强的连接、补足、改进的能力。正是高的专业悟性使得技艺型人员与技术设计人员的工作配合相得益彰。

3.把握过程分析的理论深度。一些技师工作项目论文中,用大量篇幅阐述理论的依据——数理公式推导过程或教科书式论说,然后绘出基本原理图,最后给出相当肯定的可行性结论。必须注意,这种论文往往是有缺陷的——项目的实施有效性没有表达—作者的操作工艺技能水平得不到显示。缺少相关工程经验公式或者经验系数(理论公式受客观实际过程条件的约束),易使得项目实施性这一关键工艺环节受到鉴定评价者质疑。这类论文的缺陷在论文大辩的有限时间里难以弥补。

4.妥当运用“技术进步手段”、“技术创新理念”、“精湛工艺过程”。机电工程岗位特征——专业智能成分较多,技巧思维保持,非连续性非周期性的操作。视下述工作能力为工艺能力;把握专业标准和规范的运用方法、流畅的专业语言(术语,编程,工程图,解析图表等)表述、撰适用的工程文档、规划工作技巧和效率。

技术进步:在产业规范约束下,采用现代的、主流的专业技术成果。

技术工艺创新:在产业规范约束下的工作能够在去除隐患、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形式优化、节能提效、减污去噪、降低维护成本、智能化诊断运行等某些方面有显明的特色成果。

基本完备和适配的资料:是指可以作为施工提纲或设备的档案基本资料。

二、电学原理在工程运用中的本征性理解

机电技术中的电工技术是关于电能量分配和智能控制的技术,应用电工技术的基础原理是欧姆定律和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

1.本征性理解。客观导电材料上的电量分析应划分为以电压(电动势能信息)为主量的“信息变换及传递系统”和以电流为主量的“能量传输电路”。控制信息传递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保证信息的准确”,控制系统传递信息不一定依赖固形材料(例如可通过空间电磁场感应传递)。

使用电动机为电能耗用终端的设备继电器线路形式控制电路主要形成运动控制“逻辑、时间、顺序”机制,自保、互锁、延时、中继等都是形成控制信息的电路。

采用集成运放器为核心的信号电压调节器主要解决比例(信号放大)、微分(信号即时变化率)、积分(信号的时间积累效应),而整流、检波、限幅、隔离、跟随、调零、保护等都是附加电路。

电能量传输的第一要素是电路成为回路,依赖有形的导电材料,再者就是能量规模(大小)和传输时间可控。因此,控制电路的关键功能是信息“变换(如电压放大器)”和“调节”。

主电路的关键功能是能量的“被控”和“驱动”,而反馈电路则是对于完成基本运转功能的、由基本控制器和驱动器(主电路)组成的开环系统输出量检测并形成修正信号的“智能化”部件。

现时的机电“主流技术”指由集成PID运算器件、逻辑运算器件(CPU)及大容量数据存储器件为核心的控制器运用技术、由可高频全控大功率无触点开关元件为核心的驱动器运用技术及由新型传感器为核心的传感信号接收变换电路技术。

2.机电能量转换技术离不开磁材料技术,也离不开磁路分析技术;传统的磁路材料由于磁传导敏感于温度和介质成分,其电气特性检定比较困难。但是近些年来,新型合成磁性材料技术迅猛发展,其运用空间(特别是在机电技术领域)急速扩展。

再者,材料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工业技术发展的双引擎,感知设备运动状态和形成系统信息的传感器技术是智能系统的前端。

从对于控制方式本质的理解判断机电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一个四端电路(网络)为例,若以改变激励能够实现相应响应,则控制方式可分为:a.电流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流放大系数),b.电压控制电流(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导(跨导)),c.电压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电压放大倍数),d.电流控制电压(控制机制参数体现为转移电阻(跨阻)),实现电能利用的机电设备的电路多以电流为被控量,所以上述a,b两种控制方式是驱动器电路,c是信息处理电路,d不是机电设备电路优选形式(能量控制信号)。

上述a、b方式分别代表着两个时代的电能传输电路(主电路、驱动器)形式。

a方式中,电流控制电流的中心技术是:实现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一路电流控制多路电流。代表性功能器件有三极管和继电器。

三极管,响应速度高,无动作触点,但控制电路与被控电路有公共支路,控制量与被控量的高次谐波相互影响或制约,而且可承受功率在瓦特级,一般不符合机电设备功率规模要求。

继电器(接触器),以电-磁-力形式驱动开关触点动作,实现电流的小控大和一控多。但触点动作时间不准、电弧现象、线圈断电反电动势高并形成高频干扰源、体积大等固有弱点,长期以来被视为“非理想器件”。

b方式是经典控制技术体系中理想的控制方式——信息控制能量。

上世纪后半期,业界使用大功率半控型电子器件晶闸管加之PWM技术的移相触发器实现有缺陷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于机电设备能量控制——主要是直流电动机的荷载调速。

上世纪末期大功率全控型电子器件IGBT(一种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器件)的商品化普及,机电设备用全控型的信息控制能量方式成为现实,例如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交流电动机实现宽范围荷载的变频调速。

3.电气主流技术发展的瞻望。机电设备机械构件的技术进步程度受制于材料技术发展及其成果的商品化程度。通用机电电工技术范畴的技术开发重点有:

电力电子技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工业规模电能变换的技术,是建立在电子学、电工原理和自动控制三大学科上的新兴学科成果。器件以半导体为基本材料,根据器件的特点和电能转换的要求,开发电能转换电路,包括各种控制、触发、保护、显示、信息处理、继电接触等二次回路及电路。

电动机技术:强磁材料与低温环境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软件型传感系统分析与仪表。

机电液智能控制技术:机械、液压、电子融合控制技术使得机器的效率、性能、品质、可靠性等大大提升,如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深海或隧道的巨力液压控制系统。

微机电系统技术:常规电气系统元器件微型化组件化甚至实现“叠层组件—集成化”,即把微型化的敏感元器件、微处理器、执行器、各种机械构件、电动机、能源、光学系统等都集成于一个极小的几何空间内,并且能像集成电路一样大批量、廉价地生产。

电致流体相变技术: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ERF,electrorheologicalfluid)可在“固”—“液”两相之间转换,转换过程可控而且可逆,转换时间为ms级,利用其电控力学行为,可以预期得到较之传统力学元件更为理想的(机—电能量转换控制的)响应指标。

磁致流体相变技术:磁流变液是由高磁导率、低磁滞性的微小软磁性颗粒和非导磁性液体混合而成的悬浮体。在零磁场条件下呈现出低黏度的牛顿流体特性;而在强磁场作用下,则呈现出高黏度、低流动性。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的流变是瞬间的、可逆的,而且其流变后的剪切屈服强度与磁场强度具有稳定的对应关系。

硅胶导电与绝缘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作为可以在电磁场发挥“柔性”功能的新型器件必将影响机电设备电路构造技术。导电硅胶是具备导电性能的硅胶制品,用于一些电子硅胶产品上发挥开关接通的作用,现时应用于一些电子设备、家用设备、办公设备中,比如导电硅胶按键、电线连接管、影印机滚轴、电缆插头、连接器衬垫等。

三、要强调通用电学知识与电工新技术运用衔接的工艺能力

机电设备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文件、超级公司企业标准)的意志和执行能力。标准化是机电设备可靠性的保障。国家标准中对机床的控制方式、接地方式、抗干扰、容错、机械连锁、危险部件防护等,作了较完善规定,有效保障了机床的安全可靠运转。经验证明,符合标准的机床,故障率较低,反之故障率则高,可靠的保护措施是防止器件和装置损坏的重要方面。

当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体系强调了标准化水平是素质和技术能力的体现。如技术资料规范化编整能力、微机控制应用程序解析能力、逆向工程能力(逆向于在确定材料条件下设计制造的路径对产品拆解—解析技术工艺特征,提交改进或改性方案,以期获得结构或功能更优化的产品)、工程数学与物理运动现实的映射解释能力。

四、提高论文的精致程度和新技术含量的着眼点

维修电工岗位工作的技术工艺核心领域(空间范围,对象)。

维修电工岗位工作的主流技术、前端发展技术(如机器人,城市电动载人设备(电梯,搜索救生设备,无人驾驶运行设备,物流基地自动化设备等),注意:在机电前端技术领域;与电路系统运行规律模式相似的流体智能控制系统正在迅速地发生着微型化、精准化、多种指标信息传递同道化的技术水平提升。

机器的电气系统运用主流技术改造的工艺路线和工步流程。

一些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实用性(技术改造方案的功能指标的得失)和适用性。

专业技术文献资料的引用和“创新价值”的保障。

五、论文正文的编辑策略

通过这里的工作全过程的描述而展示个人的工作实力状况,明喻达到专业技师水平。正文应涵括以下内容:

1.详尽细致的立论表述:现实性、可行性、绩效预期等。立论的过程是运用专业范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简述预期的项目工作的流程、效益目标、专业技术层次特征和工艺精华综合;证明自己的主张。立论应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现实性:有重点而且简单的描述工作环境,仪器工具,基础性技术资料等工作先期条件,适配一些示意性插图、流程框图、曲线图、简表等。

可行性:有重点而且简单的描述工作团队情况,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和经验,主流技术采用的决定,需要增加的仪器工具,实施方案或技术工艺路线。

绩效预期:有重点而且简单的、与现实性情况可比较的谈说,重点是预期的技术或形式先进性、工程安全性、设备的控制或运行可靠性、节能减排等的定性谈说。

2.主流技术采用、工艺方案、实施过程等的详述。例如: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技术基于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继电器电路中的中继、延时、顺序、串并逻辑、传感信息处理等的硬件功能而提升了机电设备控制的可靠性。又如:基于用计算机软件对全控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编程控制而实现交流电源变频控制,使得电动机“宽范围、恒功率或恒转矩的调速”成为普适技术。

工艺方案:展示工作者专业软实力的平台,以分类的技术工艺设计资料及对其简单注解说明文字为主项。资料文件要符合专业规范,要基本完备,要适配。例如:机床设备电气系统档案基本资料文件一般有电路原理图、电器件位置示意图、接线图、元件明细表、电气原理说明或控制流程注解、维修或改造记录等。

三项资料:工作对象技术改造之前的电路原理图及工况表述、改进工程技术路线设计(流程图与功能框图)和主要零部件明细,是工艺方案论证的骨干依据。

对于要遵循物理规律,以推演、论证、解析为主要技术路线的项目论文,建议采用机电工程手册为理论蓝本,引用工程计算方法处理数据。

调试过程:调试工作的工序、工步罗列,调试过程状况和数据的记录。

3.结果与讨论。这是全文的重心,应精心筛选技术工艺成果,把那些必要而充分的数据、现象、样品、认识等选出来,写进去,作为分析的依据。在对结果做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应说明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误差分析,说明现象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证性。

概括项目工作的总结: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联系实际结果,解说它的工程意义、应用价值和在实际中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对相关进程记录资料进一步标准化编整的见解、意愿与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建,张文凡.电类技师论文的撰写、答辩及点评.(ISBN9787111318422).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