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3 13:39:19

质量监督论文

质量监督论文篇1

关键词:监督档案;规范化;信息化

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是指在工程质量监督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表格及音像资料,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原始记录和重要凭证,也是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监督机构和人员开展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规范化管理,对于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体现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有积极作用。因此,做好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一、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标准不明确,材料内容参差不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5号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要求质量监督机构需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档案,但未对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确。具体到地方,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鄂建[2011]79号)明确了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的立档时间要求及保管期限,但也未对监督档案具体内容提出意见。内容标准的不明确,造成各地质量监督机构在形成监督档案时随意性较大。有的监督档案资料浩繁,有的却寥寥数页;有的把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技术资料甚至工程图纸均收集存档,真正反映监督工作开展的记录却难觅踪影,材料内容不符合要求。(二)囿于实际困难,监督档案资料不同步,不连续。质量监督工作主要在现场展开,在现有的条件下,监督检查记录一般由监督人员在检查结束后回到办公室予以补记,监督记录的同步性较差。同时,随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监督人员的监管任务屡创新高。在一名监督人员同时监管数十项工程的前提下,完全将监督抽查与监督计划逐一对应且同步记录还有一定的实际困难,监督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存在差距。(三)重视程度不够,监督档案资料不规范、不交圈。部分监督人员重实际检查、轻文字记录,往往出现监督记录字迹潦草、内容简单、签证不全等问题。有的监督档案中有针对质量问题的整改通知,却无责任单位的回复报告及现场复查记录;有的在监督记录中提出了监督意见,而后续的检查记录中没有相关的落实情况。(四)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特殊性造成工程质量监督档案归档难。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战线长、断面多,有的甚至边拆边建,造成大多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不足,无证施工、先施工后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未经竣工验收备案即投入使用的情况比较普遍。建设行为的不规范给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收集整理造成很大困扰。有的工程介入监管时已经开始施工,前期相关资料难以收集;有的工程已经投入使用但迟迟不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工程档案资料长期滞留在监督人员手中难以移交,随着时间推移难免出现遗失、损毁等情况。

二、加强质量监督档案管理的建议

质量监督论文篇2

[论文摘要]水利工程质量的优劣事关人民生活、生命财产的安全,为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质量监督就显得非常重要。阐述了工程质量监督的性质,为搞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奠定了基础。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是受到各级政府及人民群众普遍重视和广泛关注的问题。与其他项目相比,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是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深刻领会工程质量监督的性质和地位,才能更好地搞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1、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特性

第一,艰巨性。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对工程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工程一旦失事,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而且可能严重影响社会安定,甚至产生政治问题。水利工程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工序繁多,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工程建设地点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质量监督人员为了顺利开展工作,就必须克服各种困难,才有可能完成艰巨的质量监督工作任务。

第二,专业性。水利工程种类繁多,如水库、水闸、堤防.农田水利工程等,每一类工程又可以分成不同的结构形式。水利工程的水下结构多,这些工程绝大部分无法进行定性设计,因此水利工程对建筑材料、施工方法、施工条件等都有特殊的要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为了完成质量监督工作,就必须具有较强的水利工程专业技术知识。

2、质量监督工作内容和方法

(1)质量监督工作内容。质量监督工作原则是“监督、检查、帮助、促进”。参建各单位应积极主动予以配合,并认真接受其质量监督检查:质量监督工作内容可概括为“一项主持、二项确认、三项核定、四项复核、五项编写、六项参加”。一项主持。在单位工程完工后,主持由建设、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参加的工程外观质量评定会议,对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进行现场检验,并评定打分,统计外观质量得分率。二项确认。对工程项目划分的确认;对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的确认。三项核定。核定或核备分部工程施工质量等级:核定单位工程施工质量等级:核定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等级。四项复核。对监理单位的资质进行复核;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进行复核: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复核;对有关产品制作单位的资质进行复核。五项编写。编写质量监督实施细则;编写质量监督总计划和年度计划:编写质量监督报告和总结;编写质量监督简报:编写施工质量评定报告。六项参加。按要求参加相关的工程质量会议;参加由建设、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组成的联合小组对重要隐蔽工程及工程关键部位的验收,共同核定其质量等级;参加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方案的研究;参加主体建筑物分部工程验收会;参加工程阶段验收会和单位工程验收会,并宣读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报告;参加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会,并宣读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评定报告。

(2)质量监督工作方法。对监理、设计、施工和产品制作单位的资质进行复核;对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及设计单位的现场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与运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工程项目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的划分及建筑物外观质量评定标准的制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参建单位的技术规程、规范和质量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旁站监理工作、设计单位的现场及时服务工作、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及产品制作安装单位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对工作质量的检验和质量评定情况、抽查工程原材料、中间产品及工程实体质量。

3、目前质量监督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体制不顺、权责不明。目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采取了三级没置,县(区)不设质量总站分部,这样不利于有效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在设置方式上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挂靠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与独立设置的事业单位。因此在质监机构中,既有行政性质又有参照公务员管理、全额拨款、差额补助、自收自支等多种性质。在职能上也与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建管科有交叉,质量监督与质量管理工作的关系难以界定。在项目质量监督分工方面,缺乏可操作的工程质量监督事权分工办法。

(2)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对于挂靠在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机构,由于行政公务员的编制有限,人员配备相对不足,专职质监人员配备更少。在工作上对独立设置的质量监督机构,也由于经费有限,存在人员不足的情况,而且,无论是挂靠的质量监督机构,还是独立设置的质量监督机构都普遍存在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的问题。(3)流于形式,缺乏权威。由于工程项目多、质监人员少、业务素质低、缺乏必备的交通工具和检测手段,使得少数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工作出现走过场的现象;有的质量监督人员很少甚至不到受监工地现场检查参建单位质量行为和实体工程质量情况,而在办公室履行相关手续;有的缺乏抽查验证检测的数据,仅凭施工、监理单位提供的资料,形成质量评定报告;在现行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中,有施工、监理单位把关不严,甚至资料做假,造成核定的工程优良率偏高等,使质量监督工作失去应有的严肃件和权威性。

(4)费用无保障,检测难。对靠收取质监费维系工作的质量监督机构,由于质监费收费标准太低,收取难度较大,工作费用得不到保障,特别是部分由县(区)水利局组织实施的水利工程自筹资金不到位,导致工期延误,更加大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难度。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中要求的委托检测工作,由于对项目法人开支此项经费的渠道不明确,以致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的验证和随机抽检难以落实到位。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政府质量监督工作效能的发挥。

4、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意见和建议

(1)完善体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明确了“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行监督管理的制度”,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就应该成为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基本管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因此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设置也应由现在的三级设置改为四级设置,同时应进一步明确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性质。不论由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自身还是专门机构履行质量监督职能,其在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的执法地位是一致的,机构性质应确定为行政或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机构的工作费用,在各级财政预算内安排。在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做法上,应侧重对参建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管,推行强制性的第三方工程实体质量检测,改变竣工验收前的质量等级核定为质量专项验收。

(2)明确职能。为适应新形势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应进一步明确监督机构的职能。一是按照国家制定并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对所辖水利建设市场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一是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益性及准公益性建设项目,对建设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管,进行工程质量的专项验收。对其他类别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监督参建单位开展建设过程的质量管理和质量验收;三是监督水利工程质量事故的查处,组织政府设置的质量奖项评选。

(3)加强队伍建设。质量监督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是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对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已经难以适应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实施,对强化政府质量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级质量监督机构—是要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实质量监督人员。二是加强质量监督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质量监督论文篇3

1.1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建设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作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质量监督站需要着重监督和管理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并经常性地组织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一起进行讨论分析,让施工单位更加全面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工程所需要的施工技术。同时也可以让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监督和指导作用下,施工单位会更加重视提高施工技术,优化建筑施工单位自身的施工技术管理流程,进而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与此同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站对本身指导职能重要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会不断加强指导与监督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性文件,尤其是对现场记录和技术文件的管理情况,使施工单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的强化技术管理工作,进而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1.2加强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

在监督和检查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通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使高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可以通过第三方方式更加客观和全面的分析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在总结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出现问题的基础上,并做到针对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指出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自身的指导职能让建筑施工单位实现限期内的整改,进而不断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能力。同时,作为我国建筑工程监督和管理的行政部门,监督人员要更加清楚认识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着。单就对这一点来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就能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也要做到及时获取和学习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对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认识,进而提高自身质量管理水平。

1.3建筑施工单位的培训工作得到强化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指导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施工单位的培训工作。通过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培训工作的指导,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会逐步加大力度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经过多次培训,会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感。进而建筑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提高,促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日常监督和检查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应该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建筑施工单位的培训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比如因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内部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或施工人员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的因素引起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自身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等。另外通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还可以让建筑施工单位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有利于使培训的效果得到最大化,使得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得到提高。

2认识质量监督站指导职能的重要性的意义

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指导职能的重要性,有利于推动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指导和监督水平的提高。我们已经清晰的认识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首先要个正确的认识自身的指导职。然后再对建筑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和施工技术加强指导。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要将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作为最终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也要让其质量监督工作的机制得到不断完善并在注重其监督和管理职能实现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其指导职能,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建筑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另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也要不断的加强培训和学习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技术。使得其内部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促进其指导职能更有效和更明显的得以体现。

3结语

质量监督论文篇4

[关键词]灌注桩质量监督承载机理地基承载力桩身强度缺陷防治

Researchonthequalitysuperviseofcast-in-placeZhaixiangdongHongnanfu

(QualitySupervisoryUnitofSanming(Sanyuandistrictgovernmentof365001)sanmingMunicipality365001)

Abstract:Oneofthingwhichpartofcivilandarchitecturemustbegotundertheforcecontrolispilefoundation.Itismostimportantonthesuperviseofcivilandarchitecture,WetaketroubletosupervisebecausepilefoundationisnotfittobeSeen,weputforwardsomekeytechnologyinthistextbaseourrichexperience.

Keywords:Cast-in-placepileQualitysuperviseBearingmechanismGroundbearingcapacityPileshaftstrengthflawprevention

灌注桩(这里主要探讨成孔灌注桩并指端承桩,下文简称桩)质量监督从验收规范来看十分简单,无非是地基承载力的鉴定、钢筋笼的检查与桩砼质量的判定,但由于地下工程不可见的因素很多,因此判定起来比较难以准确。笔者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及理论知识,分三个问题:从桩的承载机理看质量监督的关键,桩的缺陷与防治措施,桩质量的判定,围绕桩监督问题进行探讨。

一、从灌注桩承载机理看质量监督的关键

端承桩的承载机理是桩把荷载传递到桩的底部,它支承在坚固的岩土层上,不难得出桩的承载力取决于桩身强度与地基承载力。

当桩身强度〉地基承载力,桩的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反之,桩身强度〈地基承载力,桩的承载力=桩身强度。

前面公式在孔底没有沉渣情况下成立。对挖孔桩沉渣不是问题,而沉渣问题对于钻孔桩则是存在的,沉渣量过大,桩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桩将失效。

㈠桩质量监督关键之一──地基承载力的鉴定

从桩的施工程序来讲,在质量监督中,首先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将使桩失效。

地基承载力取决岩层的构造情况、桩嵌入岩石的深度、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如果施工地区处于断裂带,在施工中就要注意夹层的存在,如福州火电厂化学处理房,××单位施工的钻孔端承桩21号桩,经抽芯检验,发现该桩的桩底座落于软土上。因为该厂区落在佛山──诏安地震大断裂带上,存在夹层,在孔钻至夹层上破碎岩石时,施工单位以为已到微风化岩石,而在此破碎岩石层下,由于地震构造运动破碎层下面还有一层软夹层,致使抽芯时,发现桩底座落于软土上,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由于夹层的存在与施工单位的粗心大意,致使在化学处理区许多桩经抽芯检验,桩底没有支承在岩基上。又如永安市纺织厂人工挖孔桩工程,笔者在监督该工程时,工程的2B桩存在一层十分坚硬但裂隙发育的新鲜岩石,用锤子敲击,锤击声音很闷,如下没有软夹层,声音应很清脆,挖15cm下去,则发现下卧松散软夹层,再挖5m方到微风化岩。该桩基工程存在不少薄坚硬基岩下卧松散软土层的现象。

㈡桩质量监督关键之二──桩身强度的监督(在于施工工艺)

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如桩身强度不足,桩的承载力亦得不到保证,桩身强度是桩质量监督的另一关键。

桩身质量监督主要在于监督混凝土的质量,桩身强度取决于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与砼质量。钢筋笼的制作检查,简单明了;而影响砼质量因素则很多,有些是可见的,有些是不可见的。在工程实践中,不少桩由于砼质量问题而使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桩身质量的监督主要在于监督砼的质量。

砼的缺陷往往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合理引起,因此必须对桩基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严格的监督,否则,起不到质量监督效果,工程验收时,对工程质量如何,将没有把握,检测出现的问题亦无从分析。

人工挖孔桩砼缺陷主要产生于砼浇捣工艺。成孔时,在土层设置护壁,而在岩石层,孔壁岩石自然护壁,一般不存在孔壁质量对砼产生多大的影响。主要监督砼浇捣工艺特别是有地下水的水下部分砼的浇捣,必须采用水下砼配合比与水下导管灌注等。

永安市纺织厂剑杆车间人工挖孔桩基础4B桩,该桩砼强度等级要求采用C20,由于该桩孔水位高,出水量大,笔者要求采用水下导管灌注,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不听劝告,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自行采用简易串筒灌注,浇捣砼时,从孔底至上6m左右“砼”表面有很高的水位,浇捣入孔的砼遭受水的危害,砂浆稀释、骨料下沉,造成砼严重离析,经检测该桩桩身砼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

钻孔桩砼质量不仅与浇注工艺有关,还与成孔工艺有很大的关系。要确保桩孔成孔质量与灌注工艺的合理性,操作得当。钻孔桩成孔质量在于:桩径不小于设计桩径,护壁可靠;关系到砼质量的灌注工艺主要是:a.控制好混凝土质量的和易性,防止出现堵管、埋管,引起断桩事故。b.控制导管埋深,控制导管埋深2~4m,使砼面处于垂直顶升状,不使浮浆、泥浆卷入砼,防止提漏引起断桩事故。

㈢对于钻孔灌注桩质量监督另一个关键──沉渣量的检查。

对摩擦桩来说,由于其受力机理是通过桩表面和周围土壤之间的摩擦力或依附力,逐渐把荷载从桩顶传递到周围的土体中,如果在设计中端部反力不大,端部的沉渣量对桩承载力亦影响不大;而对于钻孔端承桩,如果沉渣量过大,势必造成桩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同样使桩的承载力失效。如福州火电厂化学处理房××单位施工的44号桩,桩设计承载力为2000kN,实施荷载试验时,当外荷载加至1400kN,桩就出现大量沉降,经多方面证实是因为桩端沉渣量过多,导致该桩失效,亦影响其它桩的评定。因此钻孔灌注桩另一个监督的关键还在于沉渣量的检查。

总而言之,人工挖孔桩质量监督的关键在于桩身混凝土浇捣工艺是否合理与地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钻孔灌注桩的关键不仅在于施工工艺与地基承载力,还在于沉渣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因此对于人工挖孔桩来说,如桩存在质量问题,不是混凝土有缺陷,就是没有挖到持力层。而钻孔灌注桩检验不合格,就可能是桩底沉渣量过大,或砼有缺陷,或没有钻到持力层,或兼而有之。

二、砼灌注桩基础缺陷及防治措施

㈠人工挖孔桩:

桩身砼强度不足

原因:砼遭受孔内水的危害,引起砂浆稀释,砂石下沉,严重破坏砼的强度。

防治措施:

1、对于孔内有地下水,水位低、水量小的桩孔,在浇捣时把砼拌均,水抽干,可以采用串筒迅速浇捣,但是在水位以下部分,必须调整砼配合比,适当减少用水量并增加水泥用量等;

2、对于水位高、出水量大的桩孔,在水位下必须采用水下砼配合比与导管灌注法灌注,在水位之上,为了避免水下导管灌注通病──桩身上部砼强度低,则可采用简单串筒浇捣,但是水必须抽干,泥浆、浮浆要清除干净,两种不同方法施工的交接层,用插捣器穿过反复插捣。永安纺织厂剑杆车间出现4B桩质量事故后,施工单位依照笔者提供的上述防治措施,既确保了质量,又不影响施工进度,经动测检验,所有桩的砼质量都很好。

㈡钻孔灌注桩:

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

原因:桩端没有支承在持力层上面。

防治措施: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复杂地层,这种地层一般最好取芯检验,如不能孔孔取芯,要参照邻近取芯情况、钻速、泥浆返上的岩屑及钻进情况(一般钻进至微风化岩时,钻头不蹩钻,主动钻杆振动不很厉害,钻进声音感觉较好)、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考虑。

缩径(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原因:塑性土膨胀。

防治措施: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桩底沉渣量过大

原因: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

防治措施:

1、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

2、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可利用导管进行,准备一个清孔接头,一头可接导管,一头接胶管,在导管下完后,提离孔底0.4m,在胶管上接上泥浆泵直接进行泥浆循环。二次清孔优点:及时有效保证桩底干净。

钢筋笼上浮

原因:1、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m左右的距离时,由于浇注的砼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上浮;

2、由于砼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砼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砼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如果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防治措施:

1、灌注砼过程中,应随时掌握砼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当砼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

2、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砼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除。

笔者在参加福州火电厂化学处理房桩基工程施工时,其中18号桩钢筋笼就出现上浮现象,是因为搅拌机操作者与灌注平台卷扬机的操作工人,在这根桩灌注时临时换人,两个主要岗位的工人操作不熟练,所拌的砼和易性差,提管的卷扬机不灵活,出现第一斗剪球时,砼下不去经反复活动敲击导管,砼才下注,又注了好几斗,就发现在灌注中钢筋笼自然上升,将导管上提离孔底合适高度,钢筋笼才彻底止住上浮。

断桩与夹泥层

原因:

1、泥浆过稠,增加了浇注砼的阻力,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因此,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砼,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砼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

2、灌注砼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而二次下球也是造成夹泥层和断桩的原因。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a.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振击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b.因泥浆过稠,如果估算或测砼面难,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砼浇注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使导管提离砼面,也就产生提漏,引起断桩;

3、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与导管拔不上来,引发断桩事故;

4、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砼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

防治方法:

1、认真做好清孔,防止孔壁坍塌;

2、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a.开始浇砼时尽量积累大量砼,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B.快速连续浇注,使砼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

3、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砼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灌注水下砼前检查导管是否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三、砼灌注桩质量判定之探讨

㈠人孔挖孔桩强风岩承载力的判定

如果端承桩荷载要求较小(小于1000kPa),而且地层是由强风化逐渐变到中、微风化,这时在桩底就可能遇到残积强风化物夹硬碎石层,这种情况桩底的承载力就视风化物的结构紧密、软硬情况、硬碎块的大小及含量而来判断地基承载力,即参照碎石土的承载力;但是对于风化成砂土状者,则参照砂土的承载力。由于工程勘察的局限性,这一层的承载力在报告中往往误差很大,这是由于该类岩层标准取值的误差太大,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荷载试验作对比,又因为工程勘察时,取土的样不全面。作为质监部门,有条件的话要尽量做荷载试验作对比,对于人工挖孔桩,要下孔全面了解桩底岩石情况,参照有关经验知识来鉴定。例如永安市交易市场挖孔桩基础按地质勘察报告中所提供的强风化基岩,其承载力只有300kPa,而在开挖后笔者下孔观察,发现岩石已风化至岩石结构彻底破坏,但呈坚硬状态的风化层中含有50%以上2~6cm硬碎块岩石,其承载力可达1000KPa以上。

㈡中微风化岩承载力判定。

影响桩底承载力的因素有:结构情况、桩底嵌入岩石深度、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一般承载力的判定方法是依据岩样的单轴抗压强度乘以回归系数,换算成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

f=yfrk

式中f──岩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值(kPa);

y──折减系数;

f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

上述的式子是规范中判定地基承载力的公式,该公式只反映所取岩样水化能力与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在单轴抗压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岩石围岩压力阻碍了桩底岩石的破坏,因此桩嵌入岩石的长度越长,桩底地基承载力越高;在岩石段,对于人工挖孔桩,桩周摩擦阻力非常大,使得岩石对桩的承载力大增强;当然构造上的问题影响更大。

在桩基基底验收时,桩承载力的判定:

对于人工挖孔桩

应检查岩石的构造情况。如果岩石裂隙发育较少,岩石完整性好,桩承载力可以取高值;反之取低值。同时还应检查岩层下面有没有夹层,发现岩石夹层方法:

1、参考地质勘察报告;

2、用锤击孔底岩石,如声脆亮,则没夹层或夹层下卧很深;

3、在孔底边岩石层面高位下方,用工具挖小洞探明,如层面高位处下方有软层,根据岩石走向,说明有下卧软夹层。

如发现岩石下卧软夹层,施工时应挖除软夹层。

永安市纺织厂剑杆车间挖孔桩工程9C桩,笔者下孔检验,桩孔已挖入岩石0.6m,但发现岩层很薄,且夹有4~10cm厚薄不一的风化物软土,该桩底设计承载力2000kPa,笔者要求再往下挖,再进入0.8m左右,后入孔检查,发现风化物夹层已趋尖灭,并考虑到进入岩石1.4m,桩孔岩石段凹凸不平,桩周摩擦力可达400kPa,因此该桩如混凝土没有太大缺陷,即使下面有软夹层也属封闭体,该桩岩石承载力可达2000kPa以上(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达8000kPa)。

而该工程的1A桩,可能是处于构造断裂带上,该孔已嵌入岩层7.5m,可岩石的地基承载力按公式计算只达1500kPa,满足不了设计地基承载力2000KPa的要求,鉴于该孔已挖入岩石7.5m,考虑岩石围压作用与桩周摩擦阻力,只要求作适量孔底扩大,仍判定该桩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钻孔灌注桩基底承载力判定。

岩石构造只能参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与钻进情况(如钻进基岩时,钻杆不会异常振动,孔底钻头研磨岩石声音均匀,说明岩石层比较完整,反之,岩石裂隙比较发育)。

要判断岩石承载力,必须作适量抽芯检验,对于没有取芯的桩孔,依下列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邻近孔的取芯情况;

2、泥浆循环返上来的岩屑;

3、钻进情况;

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对于嵌入岩石比较深的桩,与人工挖孔桩一样,同样可以考虑岩石的围压作用,但是对于桩周摩擦阻力,则不可过高计算在内。因为机械成孔大部分靠泥浆护壁,泥浆循环在孔壁岩石上形成一层坚硬泥皮,由于在桩体与孔壁之间存在这层泥皮,使得桩在该段岩石的摩擦阻力大大降低,甚至没有存在,因此在判定钻孔桩底地基承载力时应着重考虑取上岩样本身构造情况、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围压作用,不宜考虑桩周摩擦力;虽然机械湿孔作业的摩擦桩主要告摩擦力承载,但由于其桩长比较大,整体桩不规则外形,使其具有较大的桩周摩擦力。

㈢桩身混凝土质量判定。

比较准确判断桩身砼质量的是静载与抽芯,但是由于静载、抽芯为损伤性检验,且费用高、时间长,所以常常采用动测法判定桩身混凝土的质量,而动测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动测结果不能作为桩基工程竣工的验收依据,用于普查质量仅供验收参考。

判断混凝土质量还要依施工单位素质,掌握施工过程实际情况与施工记录。主要依据:掌握施工过程情况与施工记录。

1、审查主要施工人员、施工单位所施工过的工程质量情况。

2、审查施工工艺是否适合于施工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什么质量保证措施。如:挖孔桩水位高、水量大、有没有采用水下砼配合比与水下导管法灌注,如没有,依出水量大及浇捣方法,就可推断混凝土严重离析等;钻孔桩钢筋笼如没有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再检查一下灌完桩钢筋笼的位置情况,可推定保护层是否严重不足;

3、对施工记录进行审查,要求施工单位认真做好成孔记录与灌注记录,认真分析记录中出现的机械故障及孔内异常情况、事故等,并进行推断。比如:在成孔记录中没有发现塌孔现象,而桩的充盈系数又大,说明在浇注的过程中有塌孔现象,必然导致桩底沉渣量过多或桩身砼夹砂、夹泥,桩体形成“大肚子”;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曾发生过堵管事故,拨管后进行二次灌注,就会存在断桩或夹泥层。但缺陷的严重程度还要分析其事故具体处理措施而得知。笔者曾在福州火电厂罐基础桩施工时,其中的一个桩孔砼灌了一段,因机械出现故障,导管很难拔上来,最后强行拔上,由于底部泥浆很浓,冲洗孔底孔壁会坍塌,泥浆循环渣不能彻底清除,该孔再进行二次灌注肯定出现断桩,因此该桩孔报废。如用套管护壁就可以把孔底清洗干净,再二次灌砼;

总之,质量监督中桩砼质量的判定,要掌握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与工艺情况、准确的现场施工记录,并了解施工单位素质,方可比较准确判定砼质量。

综上所述,砼桩质量监督的关键环节在于地基承载力的鉴定,审查砼施工工艺是否合理,掌握桩缺陷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对砼桩质量进行控制,达到质量监督的目的。

质量监督论文篇5

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指的是工程项目施工之前、施工过程中以及工程竣工之后整个建筑的质量安全,对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主要包括核查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要求、勘察设计与建筑施工是否达到了强制性的规定与标准以及建筑工程的结构在设计规划的期限内是否能够安全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项目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这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主要目标。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施工工期较长、工程投资金额巨大、施工工艺较为复杂,而且还会受到当地政府部门、业主和工程其他参与单位的关注与影响[1]。与此同时,建筑工程施工还会受到天气、市场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没有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防范,不仅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还会造成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浪费与损失,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致使人员伤亡,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声誉形象,阻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十分必要。

2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单位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建筑单位在工程实际施工中,往往只对经济利益格外关注,当完成投中标工作之后,就立即开始施工,对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培训,同时也没有安排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从整体上看,施工团队整体素质不高,而且缺乏一定稳定性。缺乏安全意识的主要表现为,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带安全帽、施工之前随意饮酒、不穿安全工作服、穿拖鞋高空作业等不安全现象经常发生,甚至有些施工单位在安装脚手架等基础性设施时没有设置安全网和铺设脚手片,因而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2]。当建筑监管单位例行检查时,多数施工单位只是简单的挂几幅安全警示语,临时性要求施工人员带上安全帽来应付安全检查工作,未能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2.2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定位不清晰

现阶段,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基本都是接受当地政府部门的委托,要根据建设单位的主体质量安全行为,着重对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以及建设环境质量等进行及时监督。但是,由工程监督机构的本身的性质可以将其定位成是经济来源自收自支形式的独立法人,因而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很可能会导致监督管理机构背离政府的委托,谋己私利。除此之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既作为独立法人,又作为建筑市场上的执法主体,这两重身份在一定条件下会存在矛盾。这种模糊性的角色定位,会使工程质量的安全监管效果产生影响。

2.3工程监理单位工作落实不到位

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在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中,主要是要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详细规划,主动采取一些控制性措施,尤其是在那些较为隐蔽性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需要在整个项目建设中发挥出连续性作用。然而,由于工程项目的监理单位没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确认的权利,因而监管力度不强。另外,在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质量安全监督控制不严的情况。例如,监理日志记录不全、监理通知清单缺失,工程现场监理人员配备不够、例行公事,出现质量问题督促检查不及时等等。

3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措施

3.1规范建筑工程市场

针对当前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对国内的建筑市场进行规范与整顿,加强监管力度。需要对建设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从源头上降低不达标工程项目的数量,提高建设施工单位对安全施工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管,把所有关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内容都要纳入到质量安全监督的范围之内;加大惩处力度,对于逃避质量安全监管的工程单位要给予严厉罚处,全面开展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减少安全监督的盲区与死角,从源头上严格把控监管关口。

3.2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一项工作顺利开展的要保障。因此,一定要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强化监督执法力度。根据建筑市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出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并要认真落实,促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要明确规定监管机构执法权限,必须严格遵照法律进行委托和授权,保证执法惩罚公开透明性,真正落实监管职责;加强日常监督,重点工程重点监察,可以采取定期全面检查或者不定期抽查的方式,但要保证每年至少有一次以上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工作;加强对建设过程中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以及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经常组织开展专项、综合、联合执法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的实效性[3]。

3.3强化监理单位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监理单位的工作对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定要强化监理单位的监管工作。对于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需要明确规定,监理单位需要细化和真正落实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监理单位要把安全监理的内容完全纳入到监理规划之中,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资质资格进行严格审查,重点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技术以及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作业情况等进行严格检查,在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安全防护等方面,要明确建设单位在施工准备、施工及工程竣工等阶段监理单位安全监理工作的程序和措施,要充分发挥出监理单位的监督作用。

4结束语

质量监督论文篇6

一、目前的现状

(一)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督控制的背景。大庆油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根据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设立实施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工程质量监督站,它业务隶属石油天然气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与大庆油田基建工程管理中心合署办公,形式上监建分离,实质由一个部门统一领导。此种制度下,如何对计划、设计、招标、建设、监理和施工进行质量行为监督是大庆油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所属各分站的管理难点。很显然,若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进行管理是不科学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采用内外分治的全过程管理模式,对油田内部参建部门采用内部考核的方式管理,而对油田外部参建单位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进行依法监管,同样能达到对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更好监管。(二)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督控制的意义。质量管理是确立质量方针及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油田基建全过程监督检查各参建单位是否按照法定规程进行工程建设是油田质量监督工作的主要职能,也就是对他们主体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在涉及到重要使用功能和实体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质量监督人员必须要到现场进行检查,也就是实物质量监督,通过全面主体质量行为监督和实物质量检查才能更有效的保证工程最终的质量。

二、解决的方法

(一)对参建各方的区别监督。我们认为内外有别的区别监管是适应于油田建设现状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核心的管理理念就是按照监督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区别监管。1.内部管理部门(1)对设计部门的行为监督。按照厂双文明考核制度,由基建工程部代表厂对出现质量行为的部门进行双文明分数考核。(2)对建设单位的行为监督。采用内部奖金考核的方式,在工程招投标、队伍录用、施工管理等过程中,如内部人员出现违规行为,将对其进行月度及年底奖金考核。2.外部管理单位(1)对监理单位的质量监督。按照监理合同及其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严格审查监理单位的人员资质、检测设备、检测标准配备情况,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行监督。(2)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监督。按照施工合同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严格审查现场管理人员资质,进入现场的施工设备、检测工具、技术标准是否按照施工合同全部到位。(二)对具体工程的全过程控制。针对每一个具体工程,它包括设计、招标、施工和验收等很多个环节,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相应的参与其中,要使质量监督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区别监管的同时,还应加强全过程控制。1.建设单位组织设计交底。监督参建管理人员审核图纸情况,严查设计人员违反设计规范及现场实际违规进行设计。2.施工单位组织质量交底。严格要求施工及监理单位及时进行质量交底,重点抽查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明确各方的质量责任。3.基建工程部组织资质审查。审查施工、检测、监理等单位资质是否与招投标情况相同,所签合同有无违法分包转包行为及其它不符合规定的行为。4.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实物检查。监督工程师应对重要的工程建设程序或对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工序和部位进行实物检查,以确保质监点的符合性。5.全面管理进行行为监督。监督内部各部门,是否对监理、施工、检验单位进行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6.管理人员进行形式检查。监督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是否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是否严格执行进场设备验收制度,检查材料二检报告及设备合格证是否齐全有效。7.参建各方进行联合验收。由建设单位项目经理召集参建各方人员组织竣工验收,监督竣工验收是否执行相关标准,验收程序是否合法。(三)监督前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根据大庆油田基建管理的特殊情况,我们打破常规,超前监督,将事后质量监督检查转变为前期质量控制,将质量监督检查前移,有效的提高了工程质量,避免了返工浪费和延误工期。1.实物检查前移。在正常必检点、巡检点检查的基础上将监督工作提前,即在关键工序开始施工之前,监督工程师就提前介入检查,如有发现质量问题就可以立即整改,避免大量返工。2.设备检查前移。提前选派监督工程师进驻设备生产厂家,监督设备的生产过程,检测产品的材料质量,在源头上保证设备产品质量合格,避免延误工期。3.成果检查前移。对工程成果的检查前移到施工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上,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监督施工单位制定符合实际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成果质量合格。

三、结语

通过对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以及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检查,变事后监管为全过程控制的整体转变,使建设从业人员的行为质量、重要工序的实物质量、工程成果的整体质量都有显著提高,从而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为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质量意识迅速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王雪峰 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

参考文献:

质量监督论文篇7

目前,随着市场的日益深化和细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在监督体制中依然存在许多有待需求解决的现状问题。

1.1我国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建立和健全相关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制度,使其质监人员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监督时,有法可依,进而使工作顺利的进行。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对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等行为进行处罚时,所参照的法律法规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总体实施起来还很困难,仍然还缺乏有力、适度的处罚依据。

1.2管理体制不健全

管理体制不健全,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十分突然的重点问题之一。综观国内外的案例,要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首先需要完善并设置好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相关项目管理机构;同时,根据现实生活工作的实际出现的需求,再对不同部门配备分别数量不等的工作人员,做到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的满足达标。然而,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都具有节省人员开支的想法,因而,常出现人员配备不全,工作人员的数量也不能达到合理的需求,从而工程管理部门出现大量削减的现状。因而,管理部门和人员的缺少,管理人员身兼多职的现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等情况出现在大部分的工程项目中。

1.3缺乏明确的质量监管核心与机制

目前,我国国内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的控制工作和施工质量监督工作,大多集中在单位、质检机构和施工单位三方面共同完成和承担的,单位之间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相互之间的一直以交流、合作、沟通为主要的方式。也就是由于这些方式,导致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存在严重的缺乏和监管核心,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难以做起,监管机制的构建与发展便更难以实现。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质量监督和控制工作中,更多的是站在社会利益和经济收益的眼光去考虑和处理问题。而监理单位应该是独立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第三方,具有监理工程进度和质量等职责。然而,因为国内工程监理行业目前依然处于起步时期。作为监理单位并不能单独担起施工质量监管核心的重任;而质检机构又是隶属于国家的工程施工质量鉴定与检测机构,其属于科研技术研究机构,并不具备相关的执法权,更加也不能成为施工质量监管的核心。

1.4监督系统人才素质

人才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柱,因此,人才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及急切,是目前必须要快速解决的问题之一。监督系统人才素质提高了,不仅可以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的顺利进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整个企业和国家的素质水平,为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加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对策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鉴于此,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2.1完善建筑质量监督法律、法规

只有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质量监督执法工作的可操作性,才能确保有关监督和管理机构真正地、严肃地开展监督和管理工作,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进一步全面、深入地开展,真正实现依法治质。因此,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建筑工程质量的切实保障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从而为整个建筑工程事来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2.2完善工程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是保证工程有效开展的保证,是实、施有效管理的活动主题。对于管理体制的完善,应从领导力和团队入手:①要完善领导负责制,根据组织章程,明确划分任务以及责任权限,及时对下属完善情况进行监督,当发现问题是督促其予以实施整改;②要有一支高效、科学的工程管理队伍。在项目刚开始阶段,就要选择一支团结协作的项目团队,其中包括项目经理的相关领导及成员。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向管理要工期、要进度,保证预期目标按时完成;其次,在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应制定其他的计划。进度管理的重要工作就是进度计划,计划的好坏与后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密切相关。

2.3加大监督执法度,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确保监督工作的全面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机构要加大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质量的监管,尤其要加大对工程质量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工程参建单位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这样才能使建筑工程的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使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2.4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

材料是构成完整建筑的基本单元,没有高质量的材料是无法达到预期建筑效果的。在施工现场严把质量关,选择专业的采购人员以把握好选购材料的质量,尽早鉴别出各种材料的优劣。而作为材料的生产厂家生产则要对材料准确标注信息,不得出现错误出售材料的问题。还要对于现场的施工设备、机具都要保证准确无误的运行,而且操作者必须要熟悉其具体的使用性能、操作标准、控制方式等等。还要定期的对设备加以维修和维护处理,保证在保质量问题直接消灭在最基层。

2.5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承包商要采取分包制度,把工程总承包商或主承包商将总包的工程项目,按专业性质或工程范围分包给若干个分包商。在施工现场中施工人员还要与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并且制定计划措施,必要的时候技术人员还要进行现场指导作业,来保障建筑工程没有一丝一毫的错误。还要定期的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对违章操作、设计违规、规范缺缺失、治疗过差等问题的提早发现,一旦检查出存在这类问题后在必须要及时告知处理,避免给整个建筑施工造成质量损坏的影响。加强对员工质量意识的培训,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和奖罚制度,对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并且同时鼓励其他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扬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来实现建筑工程的顺利建设。

2.6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人员素质

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所以,监督队伍人员素质水平的高劣,执法力量的强弱,便成了能否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关键,提高整体监督队伍的素质,确保监督工作及时有效、公平公正的进行。

3总论

质量监督论文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原因分析;对策

一、建筑工程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随着建设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但是从总体方面来看,我国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的水平并不乐观。这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表现:

(1)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合格,严重影响其使用功能;

(2)许多工程结构隐患严重,甚至导致建筑倒塌;

(3)装饰工程质量低劣,给排水、电气、燃气、消防等设施不能满足安全防护要求;

(4)尚未建立相应的机构与可行的运行程序。

广大群众对建筑住宅质量问题,经常投诉无门,无人受理;尚未在建筑部门就贯彻《产品质量法》制订可行的实施办法。如关于建筑住房质量事故的赔偿标准及索赔程序、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的仲裁机构及仲裁程序等。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没有建筑工程质量的法制管理,尚未形成经常性的社会监督机制。目前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还只是停留在喊一阵、抓一阵的状态,风头一过,又恢复原状。

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是质量法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2)是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监督查处不严。有的建设单位将工程肢解多头分包,有的过分压低造价,有的购买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设备并执意让施工单位使用,有的施工单位层层转包工程;

3)是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放松管理,甚至偷工减料;

4)是不少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进入工地。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单一模式,同时也给建筑市场带来了混乱。个别商家为谋取利润,经销伪劣产品,提供假出厂合格证,弄虚作假,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因此,必须把好建筑材料的检验关和试验关,钢材、水泥、水电设备、硷等主要材料和试件,不能满足于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技术资料;

5)是质量监督检查不严,有的监督站或监理公司人员素质不高;

6)是一些供电、供水、消防单位搞“行业垄断”,名工种之间配合不协调。

此外,还有规划设汁配套设备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

几乎每一宗质量事故均可找到技术、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具体原因,然而引起建筑工程质量滑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质量监督体制的不完善。我国曾有一整套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但主要集中在政府监督和企业自我监督方面,缺乏的是用户监督。

二、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对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对建筑市场的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初,结合我国国情,参照国际惯例,政府对工程质量实行监督。相继建立健全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全国形成了质量监督体系,有效地把工程质量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加强了企业质量管理,促进了工程质量的稳定提高。

2.1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人员素质

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因此,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

当前,我国的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倒塌事故及工程问题时有发生。这些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与我们的质量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目前,由于设计市场、施工市场、建材市场的庞大且经营行为不规范,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因此,只求利润,缺乏质量意识的现象日趋明显。如果我们的监督体系不重视质量,没有一个强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将成为一句空话。要振兴建筑业,必须提高监督队伍的质量意识。监督机构是工程质量认证的专门部门,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新的形势下,培养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建立监督机构的内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站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提高整个建筑业质量意识,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2.2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监督

项目法人是投资者的代表,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监督应注意:加强合同管理,避免项目法人在建筑设计、施工中签订各种虚假合同,逃避国家的监督。加强对工程招投标的监督,严格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依照法定程度和方式进行了公开招标;是否公正地择优选择了中标单位。严格施工许可证制度,建设单位必须按有关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批,领取了许可证方可开始施工。严格项目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准交付使用、不办理产权登记、不准进入市场交易。

2.3严格资质审查,把好建筑市场准入关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参与基本建设全过程的各责气单位的资质审查,严格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凡天资质或资质较低的建筑设计、施工单位,计划部门不予立项,规划部门不发建筑许可证,建筑安全管理部门不发施工许可证。全面推行质量认证制度,由国家质量监督机构对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或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检验和检查,考核合格后,以颁发产品质量证书、标志等方法,确认和证明企业生产的产品已达到某一质量水平,企业在特定的产品范围内具有必要质量保证能力。未经认证或认证不合格的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不允许从事相应业务。当前应重点查处无证、越级、超范围承接建筑设计施工、监理业务行为;挂靠承包、转包、非法分包行为;同体监理行为;认真组织对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年检,取消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从事相应业务的资格或降低其资质等级。

2.4规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为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监督国家管理基本建设的各项制度执行的部门。如果这些部门不从严把关,违法办事,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强制性监督作用根本无法发挥。为加强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应制定严格的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建立建筑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机构分管领导的质量责任,如发生质量事故,除追究当事单位和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外,还要追究各级管理机构领导在项目审批、执行建设程序、工程监督等方面的领导责任;组织力量不定期的检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情况,严肃查处收受贿赂等犯罪行为。:

2.5用户监督

用户是建筑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建筑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人身财产安全,用户出于自身利益,绝不会听任行贿、受贿、偷工减料等行为发生,吸收用户参与基本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意义重大。目前,针对工程的特点,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吸引用户参与监督的方式,对有明确受益者的工程,如住宅已确定了住户,就可从住户中推选有一定建筑技术及建筑管理经验的人成立“住户监理小组”,监理小组发现施工中施工企业违反合同规定,粗制滥造,有权通告施工企业改正或暂停施工,其他的住户也可利用业余时间到施工现场监督施工。

对无明确受益者,或受益者较多的工程,可设立工程质量投诉中心。用户可通过信函、电话、来访等形式反映工程质量问题,投诉中心受理投诉后,应及时了解用户投诉事实的真像,在规定的时间给投诉人处理答复。另外,还可开展工程质量有奖举报活动,对在工程质量监督中做出贡献,并避免了重大质量事故发生的举报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质量监督论文篇9

摘要:舆论即公众的言论和意见。高等教育质量的舆论监督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对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实行监察和督促,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行的一种社会行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深入,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舆论监督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监督机制。根据舆论传播载体的不同,可将高等教育质量的舆论监督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街谈巷议、传统媒体与现代网络舆论监督。三种舆论监督类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并兼具各自的优缺点,它们对高等教育质量都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只有把握它们各自的特征,充分利用其优势,规避其缺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舆论监督;类型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5)04-0074-06

收稿日期:2015-04-20

作者简介:余小波(1961-),男,湖南安乡人,教育学博士,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成人高等教育研究;李乐(1989-),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刘安澜(1988-),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质量研究;长沙,41008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深入,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舆论监督是无处不在的眼睛[1],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教育质量的“晴雨表”、“监测仪”,表达了时代的要求和民众的呼声,是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监督机制。但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还缺乏对它的应有重视,对什么是高等教育质量的舆论监督,它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特点等等,还缺乏系统专门的研究。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希望能引起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舆论监督高等教育质量的类型划分

在现代汉语中,“舆论”一般解释为公众的言论,英文表述为opinion,即公众的意见,是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们或社会集团对某一事态的大体相近的看法。[2]高等教育质量的舆论监督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帮助公众了解高等教育事务,对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实行监察和督促,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行的一种社会行为。目前,关于舆论监督高等教育质量的专门研究还不多,相关的分类研究也少见。有人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把舆论监督分为社会群体舆论监督、阶级舆论监督、党派舆论监督、集团舆论监督以及新闻媒体舆论监督[3];有人根据信息公开和意见申明的渠道不同,分为社会舆论监督、组织舆论监督和媒体舆论监督[4];还有人从监督的向性来划分,分为自上而下的新闻舆论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新闻舆论监督[5]等。就高等教育质量的监督而言,有学者根据监督的形式,将社会监督划分为制度化的组织监督、参与性的过程监督以及舆论式的公众监督[6]。可见,研究者角度不同,标准不一,舆论监督的种类划分也不尽相同。本文依据传播媒介的不同,将高等教育质量的舆论监督划分为三种类型:街谈巷议、传统媒体和现代网络舆论监督。这一划分的理由如下:

其一,任何舆论监督都依赖媒介而存在。在传播学中,媒介即信息,是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蚊虫是传播疾病的媒介”,“绣球是传递爱情的媒介”等。本文将媒介理解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符号的中介物,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即便是以人与人面对面的口耳相传为主要形式的街谈巷议,也需要人体器官媒介(如发射媒介——嘴,接收媒介——耳)和空气媒介才能实现信息的传播。舆论作为一种自在的社会意见形态,它的表达、呈现需要一定的传播载体。[7]媒介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构成要素,人们要表达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看法和意见,形成一致的舆论力量,最后能得以传播开来,对教育质量形成监督效果,需要借助媒介才能实现。通过使用媒介、控制媒介来传播教育质量信息,促进舆论形成,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监督的顺利进行,是十分必要的。

其二,体现了舆论监督媒介发展的顺序性。传播媒介经历了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由街谈巷议到传统媒介再到现代网络,这一变化发展过程体现了媒介发展的次序性,与人类文明的进程同步。在创造出大众媒介之前,人类已经使用语言、文字以及其他非语言符号传播了很多年。如远古文明时代,人类通过口语发声传递各种信息,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播内容大规模的复制成为可能,也催生了真正的当代大众媒介——报纸,舆论信息的传播更为广泛。技术的进步,使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出现,在传播的有效性上,印刷品让位于广播和喇叭[8]。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媒介改变了舆论信息传播的格局。由口语符号媒介到印刷媒介再到网络媒介的发展演变,体现了传播媒介发展的顺序性,它们在高等教育领域里的运用,使得高等教育质量的舆论监督更为广泛、高效和开放。

其三,反映了目前舆论监督高等教育质量的实际。在传播的演进中,媒介的发展是最迅速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不断发明创造出新的传播工具,传统的传播工具也不断提高其性能和效率。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不仅完全改变了人们接受和传递信息的习惯,也大大改变了传播媒介系统的面貌,但现代网络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亡,而是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实际上,在现今社会里,舆论监督的种类是多样的,既有现代网络舆论监督,也有传统媒介舆论监督和口耳相传的街谈巷议舆论监督,这在高等教育质量的舆论监督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南方科技大学自成立起便推行“去行政化”的体制管理,被学界内外所称道。然而,2011年4月深圳市委组织部在其网站上了《关于公开推荐选拔南方科技大学(筹)副校长等领导干部的公告》,其中,明确注明正局级行政级别的两个南科大副校长职位。消息一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很多关注南科大的人们表示“震惊”,因为这与一直高呼“去行政化,完全取消行政级别”的南科大形象颇不相符,相关人士通过各种途径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场“南方科技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讨论中,既有利用互联网实施的现代网络舆论监督,又有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的舆论监督,也还包括了口耳相传的街谈巷议参与其中的积极身影。

二、街谈巷议舆论监督及其特点

余小波李乐刘安澜:舆论监督高等教育质量:基本类型及特点分析

从信息传播角度来看,街谈巷议舆论监督是一种个体间的传播方式。它的媒介是人体自身,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动作等为辅助,属人际传播而非大众传播。人际传播是一种社会的活动,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和他人的交往。在交往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和交换着知识、意见、情感、愿望、观念等信息,从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认知、互相吸引、互相作用的社会关系网络。基于媒体形式的差异,我们可以把人际传播划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形式。直接传播是古来已有的传播者和受体之间无需经过传播媒体而面对面的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直接传播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类语言、体态语的传递进行的信息交流。间接传播则是在现代社会里的各种传播媒体出现后,人际传播不再受到距离的限制,可以通过这些传播媒体进行远距离交流,如电话联络、书信往来等,这就大大拓展了人际传播的范围。街谈巷议式舆论监督就是公众通过上述的两种形式,在相互之间传递和交换信息、意见、愿望、观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某种倾向性意见和看法,进而对高等教育质量实施的监督。街谈巷议是一种较为零散的舆论监督高等教育质量的方式,它主要有如下基本特点:

一是自发性。在街谈巷议舆论监督中,社会个体集结成群体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督行为往往带有强烈的自下而上的自发性特征,监督主体是民众个体或非正式群体,没有统一的组织,舆论环境多属于非正式场合,时间上具有随机性,传播手段主要是口头传播的形式。在街谈巷议舆论监督过程中,人们之所以能够自发集合,对某一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或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形成舆论,既因为客观环境、交际心理、文化习俗等交互作用的结果,也由于群体共同的利益。因为高等教育质量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日渐密切,高校人才的培养、科研的成果以及社会服务的效果都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并且关系到个体的发展。例如,每年高考前后,大学及专业的选择成为“家有考生”的数百万家庭最关心的热门话题,家长及考生们会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咨询及街谈巷议等多种形式,了解相关学校及专业的情况,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关于大学质量及专业特色的评价和议论会逐步汇集成为普遍的大众舆论,这些自发形成的舆论本身又会成为一种重要监督和制约力量,既直接影响学校的生源质量,又间接影响学校办学水平。

二是分散性。街谈巷议舆论监督通常是以非正式的方式呈现,具有分散性的特点。首先是时空的分散性。街谈巷议舆论监督并没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要求,社会公众无论何时、何地都可就高等教育质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次是主体的分散性。现代高等教育与社会公众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民众对它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无论是从事何种领域工作、何种背景身份的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对于“何为高等教育”、“它能给我带来什么”、“我不满意它哪些地方”等问题的看法和主张。最后是表达的意见和观点是零散的。来自社会各个不同的阶层、不同生活背景的人,所表达的意见、观点各不一样,除论坛讨论、演讲报告外,多数情况下,街谈巷议的舆论监督是有感而发,缺乏深思熟虑,言论表达也常常是零星、分散和不成系统的。

三是非正式性。街谈巷议的舆论监督具有明显的非正式性特点,主要体现为舆论传播渠道的非正式性。相对于规范的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街谈巷议舆论监督的主要媒介是口语交谈、口耳相传,有时还会用一些文字媒体如传单、标语等进行辅助补充,这样的意见表达没有正式的规范要求,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而且具有不易长久保存、表达极易受情绪影响、效率较低等劣势,在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信息传播的误差,进而影响到监督的效果。此外,街谈巷议舆论监督的主体往往是分散的利益群体,公众仅仅因某一高等教育质量话题而集合在一起,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组织,是零散和非正式的。街谈巷议舆论监督过程中,个体心理是舆论形成的基础因素,而群体心理是舆论形成的决定力量,尤其是公共“舆论场”的形成更是离不开群体心理的作用。“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往往害怕孤立,倾向于大多数意见或处于“优势”的意见,而“少数”意见或处于“劣势”的意见则会被压制。如此循环,便会使“优势”一方越来越强大,“劣势”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呈现意见螺旋式发展的过程。[9]在舆论监督高等教育质量过程中,个体很容易受他人影响,尤其是意见领袖的引导,最终对于高等教育的评价或意见趋于一致。舆论形成后又通过社会公众的不断参与,使舆论不断发展,达到高涨,进而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调节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三、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及其特点

传统媒体是以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信息的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三种传统媒体。在书写工具问世以前,信息的传递是通过口头语言、手势、图记、烟火等方式进行,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当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工具出现后,大众传播开始成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是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和最常见的一种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监督系统。很多时候有关高等教育的社会舆论报导都可以见诸报端和出现在电视广播中,这时,新闻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发挥着一定的主导作用。传统媒体介入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舆论监督,对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意义重大,它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权威性。以电视、报刊、广播为主要手段的传统媒体,代表主流媒体发声,通过精心选择来概括公众的意见,反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可以实现迅速的社会动员。传统媒体的运作与活动基本是由上而下进行的,这就保证了传统媒介机关的权威性、传统媒介舆论意见的权威性以及传统媒介信息的权威性。特别是在我国,传统新闻媒介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意志和声音,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权威性。例如,2010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没有结果的‘学术成果’”[10],对某大学一名曾获得“长江学者”称号的博士生导师的学术造假进行披露。节目一经播出,引起极大反响,各大主流媒体继续追踪报道,很大程度上推进了该学术不端事件的最终解决。

二是公开性。公开性是由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决定的。舆论监督接触的是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社会公众,传统媒体是社会问题的放大镜和扩音器,任何社会问题一旦进入媒体的视野就会变得家喻户晓,无法遮掩。在现代社会里,高等教育领域的决策、管理以及内部运行状态都受到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传统媒体既宣传和报导教育领域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代表,也关注那些违背教育规律、阻碍教育健康发展的人和事,关注高等教育领域中一切不和谐因素。可以说,通过传统媒体,高等教育领域的诸多事务直接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完全具有公开透明性。郭庆克认为[11]:

通常情况下,即使人们已经知晓违反了规范,也不会发生有组织的社会制裁行动。但当传统媒体将问题公开化以后,情况就有所改变,一般公众会积极加入到舆论制裁行列中去,是因为感受到了维护社会规范的“制度性压力”。

三是组织性。与街谈巷议和现代网络不同,传统媒体需要对传播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表现出舆论监督的组织性。作为一种信息载体,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任何传播活动都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把关”过程,都要对高等教育质量舆情进行筛选,有意识地收集、选取其中民意反映强烈、影响重大、具有普遍意义的高等教育质量事件,并根据舆论规律和报道方针对这些事件进行一定的加工、制作,然后集中报道。例如,大学管理的官本位和行政化问题、教职人员的学术操守和职业道德问题、学生的学风考风问题、招生基建等领域的腐败问题等都是当前传统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层层“把关”,使得传统媒体舆论监督能尊重客观事实,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信息传播,实现理性监督。但也由于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层层把关,控制性过强、公众参与度低、交互性差,使得它容易成为权力阶层和利益集团操控的工具,影响到舆论监督高等教育质量的公平公正。

四、现代网络舆论监督及其特点

现代网络舆论监督是传统监督方式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拓展。它是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如电子数据库、电子课件和各种网络形式如网页、电子邮箱、虚拟社区、博客等,对社会公共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和对社会生活、社会事件表达的认识和意见。[12]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媒介的出现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社会公共事务的运行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大众的舆论监督提供了更强有力的工具。在高等教育领域,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是政府、社会和高校的共同责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现代网络舆论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它是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以提供信息、发表意见看法、形成社会舆论等形式,对高等教育的活动实施监督,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互联网被称之为“一切媒介的媒介”,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方式,现代网络舆论监督有着自身独有的特征。

一是广泛性。现代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广大网民。近些年来,我国网民数量发展很快,已形成为一个极大的群体。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普及率达到42?1%,超过全球平均水平[13]。随着网民数量的急速膨胀和互联网新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网络传播为全民参与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监督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平台,将以往教育界专业人士单一主导的发言权、评论权交到普通人手里,使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人士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参与到高等教育质量的议论成为可能。在传统媒体中,人们更多看见或听见的是政府部门、知名人士和专业人士等精英群体的权威声音,而网络消解权威,使普通人的声音得以广泛传播。纵观近年来网络出现的高等教育群体事件,都可以看到网民利用各种互联网进行爆料、报道和评论的身影。例如,2013年4月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案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引发人们关于大学人才培养及教育质量的诸多思考和讨论,至今热度不减。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的结果一出,马上就出现不少信息转发和评论,仅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就有转发2051条、评论1874条。[14]

二是灵活性。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技术为舆论监督搭建了更灵活多样的平台,从网络讨论到专家访谈,从问卷调查到人肉搜索再到联络聚会,从在博客上公开举报到在社区论坛上发帖、展开激辩等等,公众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发表言论,提出意见和建议,介入高等教育事务,通过网民的交流和互动形成舆论合力和压力,以实现舆论监督的目的。而且,网络具有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优势,丰富了网络舆论的表达形式,比起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描述具有更有效的概括力和更好的传播便利性,更加贴近民众,这加速了教育事件的传播过程,对网络舆论的扩大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三是交互性。与传统媒体线性的单向传播、受众的被动接受相比,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被动地位,受众享有前所未有的参与度,传播活动的双向互动性增强。正如陈力丹所言[15]:

网络中,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不再明确,传播信息和接受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人们在瞬间就能进行角色转换。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又都是受众。这是由于网络的互动性造成的,它的互动性给予了人们转换角色的自由,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掌握和控制信息,并参与到信息的提供和传播之中。

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开放媒体,实现了多点传输、互动交流,受众既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反馈。由于网络的互动性强且传播速度快,某一教育事件一经发生,很快就有网民将相关信息发到网上,经相关网站转载后网上讨论很快就可能达到高潮,迅速汇聚成强大的“网声”。

四是即时性。众所周知,报纸信息更新的周期是按天来计算,电视节目内容是按小时来计算,而互联网是一个电子的虚拟世界,它传播信息的速度是以秒来计算的。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形形色色的新闻事件都可以随时随地在几秒钟之内传遍全世界,并且不需要负担昂贵的费用。[16]处于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可以在虚拟社区、个人博客、论坛、微博上即时地发表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看法或意见,而不需要像传统媒体那样经过复杂的组织制作过程并确立固定的发表时间(如报纸的出版时间,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等)。现代网络作为一种强大的舆论监督媒介,为信息的者和接受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并激起他们极大的参与热情,网民们只要上网检索,足不出户就能立即了解到事件的起因、时间、地点、发生发展过程等,并迅速做出反应,表达自己对高等教育的看法与意见,形成强大的“网络民意”。网络舆论监督的这种强大的时效性是其他舆论监督形式望尘莫及的。

五、结语

上述三种舆论监督类型有着不同的特征,同时兼具各自的优缺点,它们对高等教育质量都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街谈巷议舆论监督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监督方式,能够广泛表达民意,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进行监督,引导其发展。街谈巷议式舆论监督具有自发性、非正式性、零散性等特点,多数情况下常常不为人们所注意,但它在质量保障中的作用并非可有可无。相反,由于街谈巷议的舆论监督能够比较感性直观地反映现象的社会价值,因而是其他类型舆论监督的感性材料来源,是舆论监督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环节和最迅速的表达方式,在表达民众呼声、营造质量氛围、提高质量自觉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一般掌握了稳定而丰富的市场资源,都有固定的受众群和影响范围,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感染性以及理性监督等特点,能够及时实施质量预警,影响质量政策的调整,规范质量行为。但传统媒体舆论监督也存在着不足,如控制性过强、公众参与度低、交互性差等,也会影响到舆论监督高等教育质量的效果。现代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上的垄断地位,具有开放、自由、低成本以及互动性强等优势,普通民众可以更方便、更真实的表达自己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见或建议。但现代网络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其缺陷主要表现为影响力不足、信息的失真、操作不规范以及监督主体的非理性等,如果运用不当,也容易混淆视听,误导舆论走向,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只有把握上述三种舆论监督各自的特征,充分利用其优势,规避其缺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彦.舆论监督:无处不在的眼睛[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02-07(3).

[2]甘惜分.新闻学大词典[K].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37.

[3]许新芝,罗朋,李清霞.舆论监督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52.

[4]韩立新.舆论监督类型新论[C]//佚名.第八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论文集(未公开出版):8-10.

[5]杨明品.新闻舆论监督[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210-221.

[6]任林洋.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社会监督机制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5):59-62.

[7]陈力丹.论我国舆论监督的性质[J].新闻知识,2003(11):18-19.

[8]Albig, W. Public Opinion[M].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 1939:220.

[9]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76.

[10]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没有结果的“学术成果”[EB/OL].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上载日期不详)[2015-06-30].http://tv.cntv.cn/video/C10326/fa6a3756d10045f907611e9ee5fc3669.

[11]郭庆光.新闻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5.

[12]孙士生.借助网络构建舆论监督新机制[J].新闻爱好者,2010(15):6-7.

[1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信息产业网官方微博.(2013-01-15)[2015-07-01].http://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14]孔令雯.林森浩投毒案二审维持原判: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EB/OL].央视新闻.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2015-01-08)[2015-07-01].http://weibo.com/cctvxinwen/.

[15]陈力丹.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J].国际新闻界,1998(5-6):83-89.

质量监督论文篇10

关键词:舆论监督;有效性;科学定位;准确导向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206-0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能,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均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要发挥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必须做到三个统一,着力在增强舆论监督的有效性上下工夫、求实效。

一、科学定位舆论监督,把握好互动关系,实现政府和媒体之间的统一

增强舆论监督有效性,首先的问题就是必须科学定位舆论监督,特别是要把握好政府和新闻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找到政府和媒体之间的“契合点”、“最佳结合点”,实现政府和媒体的有机统一、互利共赢。而新闻媒体也只有定位明确,关系处理得当,才能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其有效性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媒体绝非政府的“天敌”。众所周知,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十分惧怕舆论监督,政府一旦出现了负面新闻,主管部门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统一口径”,结果所报道的情况与事情真相常有较大出入。因此,有人认为媒体就是政府的“天敌”。应当认识到,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舆论监督是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助推器,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是新闻媒体自身价值的体现,而绝非“找茬”,绝非是政府的“天敌”。

把握好政府与媒体的互动关系。媒体绝非政府的“天敌”,那二者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一方面,二者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党和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主体,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社会管理方式,媒体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性质不会变,党管媒体、党管舆论不会变。但是,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政府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将媒体完全纳入党的组织架构,采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行政命令的方式,对新闻媒体进行干预和管理,而是要采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的管理模式的对媒体进行有效管理。另一方面,二者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新闻媒体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而且是一种独特的公共资源和社会力量,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信息平台,是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政府虽然是媒体管理者,但同时也是媒体的监督对象,要接受媒体的监督。把握和建立政府与大众媒体的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与民主监督的建设。

实现政府和媒体关系的有机统一。在媒介化时代来临的今天,媒体与政府是互利共赢的,“合则两利、分则两败”。对政府来说,只有和媒体建立一种和谐互动的良性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对媒体来说,只有充分利用政府的新闻资源,才能增加自己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真正成为公众利益的守望者。把握好舆论监督和政府的互动关系,实现二者的统一,政府必须坦诚面对媒体,主动接受监督,虚心接受批评,而绝不能刻意遮掩,或者随意封杀。要主动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利用大众媒体传播面广、影响力大、时效性强、公众信赖等特点,完善政府的信息披露机制。新闻媒体要善意批评、理性建议,从而与政府共同营造“同向效应”,扶正祛邪。

二、准确导向舆论监督,树立大局意识,实现正面宣传与揭露丑恶的统一

增强舆论监督有效性,还必须准确导向舆论监督,把握舆论导向,提高宣传水平,特别是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实现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和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的有机统一。舆论监督只有导向准确,做到心系群众、服务大局才能真正增强有效性。

毫不动摇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强调指出:“新闻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唱响时代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这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方针。作为新闻媒体,必须树立大局意识,毫不动摇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为稳定大局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浓墨重彩地弘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伟大的事业;要大张旗鼓地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要坚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鼓与呼,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突出和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正面效应。

毫不动摇地揭露丑恶。当前,社会中光明的、积极的、前进的东西是主要方面,是社会生活的主流。但是不容否认,也存在不少消极的、落后的、阴暗的、丑恶的东西,尽管只占次要方面,是社会生活中的支流,但是这些社会丑恶现象的危害是严重的。揭露这些社会丑恶,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新闻媒体必须依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有选择地实事求事地进行批评和监督,有利于集中和反映群众意见,保障群众权益,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促进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一些社会矛盾通过媒体的监督得到了圆满解决,一些群众的利益经过媒体的监督得到了维护,一些社会丑恶、腐败现象在媒体的监督下得到了惩治,新闻舆论监督在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处理好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是不要批评性的舆论监督。有效的舆论监督不仅可以使被监督者修正错误、改进工作,而且可以促进社会团结、稳定、和谐,起到正面宣传的作用。这里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一方面,必须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借助媒体的力量揭露矛盾、弘扬正气,维护群众利益,帮助有关部门改进工作。另一方面,要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相结合,把维护社会全局利益和维护群众的局部利益相结合,把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把握节奏、把握分寸、把握时机进行。让舆论监督具有强烈的群众观点,立足群众之中,倾听群众呼声,关心民间疾苦,反映真实情况,又有利于政府改进工作,从而力争做到党和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被监督者心服口服。

三、不断强化舆论监督,树立精品意识,实现质量与数量的统一

增强舆论监督有效性,还必须不断强化舆论监督,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舆论监督要增强实效性,实现科学发展,不但要有量的积累,更要有质的提高。只有在保证舆论监督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效益,才能使舆论监督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舆论监督的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极大推动了社会进步的步伐。近些年来,媒体舆论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力度不断提高,很多社会的进步,都与媒体的正确的舆论监督密切相关。比如前几年的孙志刚事件,当年,一个普通大学生在收容遣送站里枉死,引起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并引发了全国的关注。事件的结果就是不合理不合法但却实施了二十一年的《城市流浪人员乞讨收容遣送办法》被终止。2001年广西南丹矿难事件,地方政府采用各种手段试图隐瞒消息,但最终事件还是被中央电视台记者报道出来,死难矿工的冤屈得以伸张,事故责任人受到严惩。这些事件说明,舆论监督的力量非常巨大,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当前,中国舆论监督的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总体看,中国舆论监督的质量是好的,但舆论监督中一些不科学、不准确、不和谐的问题仍然存在。舆论监督质量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过去的宣传相比,今天的监督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媒体的报道必须既要面对受众,又要面对市场,既要接受群众的检验,又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为了提高知名度,为了吸引受众关注、发挥市场效应,部分媒体把无事炒成有事,把小事炒成大事,把谎言炒成真理,甚至把负面人物炒成正面典型;还有的媒体过分关注负面报道,不注重正面引导,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损伤;此外,对一些在侦的刑事案件、尚未终审判决的案件,还会出现“舆论定案”、“媒体审判”的现象,形成“新闻越位”。另一方面,个别政府官员在观念上和方法上不适应政务公开的要求,往往“以不公开为惯例,以公开为特例”,该说的不说,可以说的不想说、不敢说,使大量政务信息迟滞闲置,甚至在突发事件中“失语”,让公众失去信任,也使得舆论监督无从依据。

实现舆论监督的科学发展,不断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首先,政府要提高透明度,主动向大众媒体和社会公众政府信息,表达政府的立场观点,宣传政策法规和政府决策,确保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要转变工作思路和方式,树立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的意识,适应在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下开展工作,变被动应付舆论监督为主动接受,学会利用媒体的舆论监督来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其次,媒体既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又要根据受众和市场的需求调整宣传结构,整合宣传资源,提高宣传质量,唱响宣传主旋律。舆论监督报道要真实、准确、客观,对于曝光的事件,不能夸大,不能增添水分,不能刻意炒作,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防止报道失实、以偏概全,大力维护舆论监督的权威性、公正性。这正是舆论监督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2.

[2]任旭.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应注意的问题[J].记者摇篮,2009,(1).

[3]红.舆论监督的原则和方法[J].新闻爱好者,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