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食品安全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7 15:48:23

食堂食品安全论文

食堂食品安全论文篇1

公办托幼机构食堂水池按蔬菜、肉类、水产和餐具清洗进行分类并专用,刀具和砧板按蔬菜、肉类和水产进行分类并专用,容器按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区分并专用的比例分别为87.1%、65.2%、65.7%和74.1%,且均高于民办托幼机构食堂的相应比例(P<0.05)。75.4%的民办托幼机构食堂开展了蔬菜农残检测,低于公办托幼机构食堂(P<0.01)。托幼机构食堂对餐具和盛放熟食的容器进行消毒、将消毒后餐具和容器置于保洁柜和规范开展食品留样工作的比例分别为99.1%、90.7%、76.7%和89.6%,且公办与民办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食堂建筑和设备时设立食堂的基本条件,食堂内部布局合理,基础设施达标,可以有效减少食品的交叉污染,防止食源性疾病的传播。与国内其他市县相关研究相比,市托幼机构食堂持有效餐饮服务许可经营、设置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堂内部功能布局合理、规范食品原料采购索证、设有足够三防设施并正常使用方面都接近最高水平,且在餐具消毒和保洁、水池和砧板分类使用、规范食品留样等方面优于其他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市托幼机构食堂在硬件设施配备、日常管理等方面相对较为完善。但民办托幼机构食堂与公办相比,不论在硬件设施、食品原料采购及管理,还是食品加工操作过程都有较明显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民办托幼机构多为家庭经营或个人投资,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对食堂内的基本设施能省则省,能简则简;

(2)民办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相对素质偏低,甚至部分从业人员并无相应资质,且由于待遇不高,人员流动频繁,造成食堂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食品安全意识相对偏低,食品加工过程随意性大,不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3)民办托幼机构的生源多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家庭经济差,父母平时忙于打工,对子女的饮食安全状况不够关注,对经营者不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水平的改善不仅需要内部投入和管理的改善,也需要外部监督的加强。

(1)在当前学前教育供不应求的现状下,政府应加大对非公办托幼机构的扶持,给予一定的财政投入或政策优惠以减轻其成本压力;

(2)要定期对托幼机构负责人开展食品安全培训,使“负责人是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增强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3)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强化对托幼机构食堂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食堂食品安全论文篇2

【关键词】 食品处理和加工;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249-02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一种科学、简便、有效的预防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目前国内外推崇的控制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为保障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卫生部2003年颁布的《食品安全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在2006年所有学生集体供餐企业实施HACCP管理[1]。2005年10月新颁布的《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中又再次提出建立和实施HACCP管理体系的要求[2]。然而,目前中小学食堂中尚未推行HACCP体系,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基础设施及从业人员素质的限制。

为了解中小学食堂是否具备建立和实施HACCP体系的基础条件,笔者于2008年3-4月对沈阳市部分学校食堂的基础设备、卫生情况和人员素质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沈阳市皇姑区学校食堂55所,其中小学食堂32所,中学食堂23所。

1.2 方法 根据“沈阳市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表”对学校食堂采用现场查看、询问和填写统一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食堂卫生管理、功能布局、卫生设施、食品储藏、操作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餐具消毒等。同时对528名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调查。

1.3 统计分析 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食堂建筑面积为(1017.4±1650.5)m2, 中学大于小学。 从业人员数量,小学和中学分别为(7.0 ±1.0)人 和(19.0±17.0)人,从业人员40~49岁年龄段占33.6%,初中文化水平占74.3%。

2.2 卫生管理 55所食堂均办理了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持健康证达到100.0%。虽然绝大多数学校食堂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卫生管理人员,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制度的落实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监督、约束的作用。

2.3 建筑布局 55所学校食堂在选址上都能达到卫生要求,厨房面积合格率较高,但在主食间存在不足,合格率仅为52.7%。由表1可见,小学食堂在建筑材料、主食间及洗消间上都要优于中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4 卫生设施及环境卫生 所有学校食堂的供水充足, 均为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自来水。废弃物容器配备合格率为58.1%,对废弃油脂处理合格率仅为7.7%。由表2可见,餐具消毒和冰箱冷藏温度指示合格率低。另外,用具混用的现象较严重,合格率仅为27.3%。

2.5 原料卫生 在原料索证、库房通风设施及冷藏时是否有温度指示上存在严重不足,合格率分别为18.2%,20.0%,10.9%。小学食堂在冷藏时食物生熟分开储存方面做得较好,合格率为81.3%。专间保温合格率为69.1%,中学(91.3%)优于小学(53.1%)(χ2=9.13,P

2.6 其他方面 55所食堂均无食品留验制度,从未进行过食品留验。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良好率为38.0%,不及格率为21.0%。

3 讨论

HACCP作为一个完整的预防性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具备充足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3-10]。具体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1)与供餐人数相适应的建筑面积及布局合理的加工贮存场所。 (2)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包括冷藏设备、餐具消毒设备、“三防”设备、生熟分开的加工工具。(3)合格的饮用水源。在正常条件下, 学校食堂的供水应当充足, 并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4)原料相对固定采购,有原料索证和食品留验制度。(5)从业人员掌握食品卫生及相关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 该地区中小学食堂基础设施不足,其中厨房建筑布局不尽合理、主食间面积较小,“三防”设施普遍不到位,而且运行效果差;冷藏设备冰箱数量比较充足,但指示温度合格率很低,说明设备没有正常运转。餐具消毒和工具生熟分开使用的合格率很低,与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的相关报道结果[11-13]相似。食品原料索证率低, 无食品留验制度。缪国忠等[14]对江阴市中小学校食堂调查也显示,索证合格率仅占32.4%,基本无食品留验制度。同时从业人员数量少,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卫生知识水平低,卫生知识不合格率高达21.0%。大多数从业人员不具备HACCP体系实施人员所需要的能力和意识。

综上所述,该地区中小学食堂HACCP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基础条件尚未具备,推行HACCP体系任重而道远。建议:(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增加从业人员数量,使其与就餐人数相适应。对食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及食品卫生法制教育,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以达到全员参与食品安全工作。(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餐具消毒、避免交叉污染、保证“三防”设施有效运行和食品留验制度等。(3)保证工作间面积,加大食堂设备的投入,尤其是餐具消毒保洁、“三防”及废弃物盛放的设施。

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3,16 (1): 75- 7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5):76-89.

[3] 李兆慧,吴玉萍.HACCP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浙江预防医学,2007, 19 (4): 32.

[4] 徐来潮.HACCP方法用于学校食堂卫生管理的探讨.浙江预防医学,2004,16(8):38.

[5] 郇岐山.HACCP管理体系在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1):1003-1005.

[6] 盛明纯.HACCP系统在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中的应用.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4,10(6):343-344.

[7] 胡世洪,李云,许国平.HACCP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的应用.现代预防医学,2009,36(5):965-967.

[8] 刘大良,仝志琴.论食品行业的ISO9000、HACCP和量化分级管理.实用预防医学,2008,15(1):270-271.

[9] 宋钰.学生营养餐实施HACCP研究概况.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3(6):250-254.

[10]HENROID D, SNEED J. Readiness to implement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 systems in Iowa schools. J Am Diet Assoc, 2004,104(2):180-185.

[11]周红霞,余德宏.学校食堂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对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5):90-92.

[12]徐静仪,姜轶,方耀华.广州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分析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70-371.

[13]卢春燕,唐国琨,林爵勋,等.2006年防城港市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应用预防医学,2007,13(1):45-46.

[14]缪国忠,陆明华.江阴市中小学校食堂卫生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4,25 (4):505 - 506.

食堂食品安全论文篇3

[关键词]院校;社会化保障;食堂;卫生现况

[中图分类号] R155.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2(a)-0154-0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tatus regarding the sanitation of 44 academy socialized security canteen of a certain institution

WANG Shan-yu1 XU Bao-feng1 XIAO Hong1 YAO Wei1 LI Qiang1 CAO Yu-ting1 GAO Chun-yu2

1.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Military Authority Affairs Administration Managenment,Beijing 100082,China;2.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Airforce of PLA,Beijing 10007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understand the sanitation status of the academy socialized security canteen in military institution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the risk inspection,warning,control strategies and HACCP plan of food safety.Methods From October 2014 to March 2015,academy socialized security canteen of a certain institu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group.The basic saniation condition,facilities & equipments,sanitation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of food safety and so 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rough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and spot check,the main risk factors an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were found.Results The 44 dining halls were undertaken by 26 catering industries with one to seven canteens undertaken for each one.Among nealy 2000 employees,the number of cook were more than 40%,and servants accouted for 34%.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food hygiene knowledge evaluation were nearly 75%.The number of daily people were more than 45000.The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canteen were 165 thousand and 700 cubic meters.The area ratio of canteen and operation room was 1.96∶1.00.The possessed per capita canteen area was 2.25 cumbic meters,the operation area was 1.71 cumic meters,which was far more than the per captia standard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2.4 cumbic meters,and the rate of 29.55% (13/44) had complete function room with complete sanitation management system.HACCP was not eastablished in a single enterprise though having passed IS9000 quality certification.Conclusion The hardware facilities and facility condition obtain obvious improvement regarding socialized secuity canteen of military institutions,however,the overall arrangement is still unreasonable so that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standard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Key words]Institutions;Socialized security;Canteen;Sanitation status

军队院校社会化保障食堂的卫生监管,一直是院校后勤保障的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时常出现的食物中毒事件,更加引起了各部门的高度关注。影响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原料生产到流通环节,再到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等。对食堂而言,既有硬件设施条件方面的,也有人为管理制度落实方面的,涉及内容很多[1-3]。为全面了解掌握军队院校社会化保障食堂的卫生状况,本研究对44个社会化保障食堂(10个A级、34个B级)进行了卫生状况调查与分析,旨在为军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食品卫生管理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3月,采取调查表填报与现场抽查复核的方式,由院校食堂管理单位或承包经营企业按照统一下发的《军队院校社会化保障食堂卫生状况调查表》,对某部所属军队院校实施社会化保障的44个食堂(A级10个、B级34个),从承包商与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工作用房、设施与设备、制度与管理、食堂布局示意图5个方面共50个项目的调查内容逐项填写。为确保数据的准确,于2015年6月又抽查了12个食堂,采取现场核实的方法,进行补充调查和数据纠正后,再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结果

2.1承包商Y质与服务人员的卫生素质

此次调查的44个食堂由26家餐饮服务公司承包,均为经过资质认证的餐饮服务公司,建立了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共有从业保障人员1956名,其中行管人员180名,炊事员784名,服务员656名。有291名炊事员取得了等级厨师证,高级厨师有113名。经测评,全体从业人员饮食卫生知识掌握良好,卫生知识知晓优良率近75%,及格率超86%,共办理《健康体检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1877个,持有率为95.96%。食品卫生监督量化达A级的食堂,其人员卫生知识及格率及办证率均为100%,具体从业人员情况见表1。

2.2用房面积与功能间设置

调查结果显示,44个食堂的餐厅与操作间比例为1.96∶1.00,加上辅助用房面积,餐厅与加工用房的比例为1.62∶1.00,与集体用餐单位设计规范要求的餐厅与操作间约为1∶1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如按日常保障就餐人数计算,人均拥有餐厅面积为2.25 m2,A级食堂为2.36 m2/名;如按最大保障人数计算,人均面积为1.71 m2,而操作间的面积人均只有1.17 m2。值得注意的是10个A级食堂操作间人均面积只有1.02 m2,特别是接近85%的食堂未建专用的冷荤间。在副食操作间的功能划分上,部分无粗加工间,部分粗加工鱼、肉、禽、菜共用一处,部分无专用餐具清洗消毒场所,部分主副食混存一库。功能间齐全的仅有29.55%(13/44),较齐全的为52.27%(23/44),还有18.18%(8/44)的食堂功能间设置严重不全,具体用房分配情况见表2。

2.3设施建设与卫生管理

食堂的设备除炊事机械、灶台外,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就是盛放食品的容器和冷冻冷藏与消毒设备。调查发现,各单位对食品原料与成品、半成品容器的区分尽管采取了多种方法,部分使用颜色,部分通过形状,但在对12个食堂进行抽查时发现,仍有10个食堂存在生熟混用、荤素混用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对有颜色的毛菜筐与白色精菜筐区分的意义不了解、对原料与成品容器混用的危害认识不足所导致。部分将自助餐台上的方形熟食盘盛放生鱼生肉,这可能直接影响到饭菜的卫生。10个A级食堂中有6个建有固定或移动式冷库,冷冻与冷藏的总容积为280 m3,基本满足食堂肉食品原料的储存与其他半成品的存放;其余38个食堂仍以数量不等的冰柜、冰箱为主要冷冻冷藏设备。2.4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

在餐具的清洗消毒上,基本上实现了程序化清洗,有22个食堂购置了自动洗碗机,占食堂总数的50%。消毒则以热力蒸汽消毒和红外消毒为主要方式,辅助以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消毒能力基本满足保障需要,且A级与B级食堂间无显著性差异;所有冷荤间和配餐间均安装了紫外线消毒灯。在病媒生物防制反面,根据需要安装布置了灭蝇灯、粘蟑板,建有纱门纱窗,库房门口有挡鼠板,下水道有防鼠金属网,基本做到设施齐全。但在厨余垃圾的收容处理方面,无害化程度不高,存在容器不密闭,做不到日产日清。表3为44个社会化保障食堂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设施设备统计情况。

2.5食品安全监管与制度落实

就调查情况来看,各单位比较重视食品安全监管,A级食堂全部建立了食品卫生检验室,配备了专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装备,选配专业人员定期进行食品抽样检测,特别是食品留验,做到了100%落实。有34个食堂建设了视频监控系统,布设监控点321个,基本做到了全程监控无死角。所有食堂都建立了卫生管理制度,但有13个食堂缺少专间管理规定或无应急处置预案方案。部分企业试行建立“食堂质量控制手册”,落实“日卫生检查”“食谱制订管理规定”“食品留验与检验制度”“采购验收作业指导书”“烹调监控作业指导书”“从业人员培训控制程序”,但无一家企业建立HACCP计划,这对食品安全管理影响较大。表4为社会化保障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措施与制度落实情况。

2.6功能间设置与布局

综合分析44个被调查的食堂布局平面图,如按集体用餐单位应该符合“生进熟出”、功能间齐全的要求,除10个通过卫生量化分级管理A级评审的食堂和6个较好的B级食堂外,其余食堂均存在布局不合理、功能间不全等问题,特别是仍有8个食堂的主、副食加工相互交错,粗加工间鱼、肉、禽、菜不能划区加工,分池清洗,存在相互交叉污染的卫生隐患。

3讨论

影响食堂食品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许多研究证实,无论是硬件设施条件,还是原材料质量,特别是人为操作因素,都直接影响到食品卫生质量[4-6],因此,全面了解和掌握食堂的卫生状况,弄清食堂承包商资质、人员素质、工作用房面积、设施与设备配备、制度与管理措施、功能间布局等情况,对全面研究制订食堂管理有关规定,预防食物中毒和群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确保就餐人员健康安全极为重要。

有研究证实,企业信誉直接影响质量,尤其是餐饮企业,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7-8]。本次调查发现,44个社会化保障食堂的承包商均为注册的餐饮服务公司,都取得了国家认可的服务许可证,无论是资质、还是业绩,都为当地著名的餐饮企业,为保证服务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公认的是食堂的建筑情况也会影响到饮食保障|量,特别是功能间建设和“生进熟出”的加工流程。功能间不全或生熟交叉,都会直接影响饮食卫生质量[9-12]。此外,还有餐厅面积、操作间的大小等,特别是两者间的比例。如果餐厅很大,而操作间很小,往往因超能力接待而影响到饮食卫生质量;反之又会造成浪费,因此,应该按照有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食堂用房,确保比例合适。本调查显示,如按正常接待量计算,44个食堂的餐厅面积人均达2.25 m2,基本符合要求,这也是近年来狠抓院校营房建设的结果。

影响食品卫生质量较重要的食堂设施设备条件除防尘、防蝇、防鼠、防虫卫生设施外,主要有容器、冷冻冷藏和清洗消毒设备[13-16]。本次调查发现,80%以上的食堂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容器标识清晰,部分食堂毛菜筐、精菜筐和食品盒都采用标准化的产品,区分清楚,容积符合加工规模的需要。在10个日正常保障人数超过1000人的食堂中,有6个建有自用的冷库,保证了肉食品原料和半成品的冷藏需要。其他食堂配备的冰柜、冰箱的数量和容积也可满足需求。在餐具的清洗消毒方面,有22个食堂购置了自动洗碗机,占食堂总数的50%,其余食堂则采取人工清洗方式,消毒方式均采取消毒柜与化学浸泡消毒相结合的方式。

卫生制度建设与措施落实是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的关键[17-20]。此次调查发现,所有食堂均成立了食品卫生管理组织,并结合自身需要建立了一系列卫生管理制度,资质认定、原料采购索证、健康体检与培训、功能间管理、食品留验与检验等一应俱全,部分还建立并落实“日卫生检查”“每周食谱更新”等制度规定,但无一家建立了HACCP计划,这与许多餐饮企业自称“全面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的说法有一定差距。

综上所述,影响食堂食品安全的因素集中在环境和人为两个方面,特别重要的是人为因素,具体体现在原材料质量、加工工艺、贮存保管和容器、餐具消毒等主要环节[21-23]。本次调查基本弄清了军队院校社会化保障食堂的硬件设施和制度建设情况,为食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防控制提供了可靠支持,也为下一步研究制订军队院校社会化保障食堂的HACCP计划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建英,王亚楠,王子文.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综述[J].吉林农业科学,2009,34(5):59-64.

[2]曾庆娟,何应龙.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1,(7):44-45.

[3]罗晓雷.浅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J].江苏调味副食品,2011, 28(1):43-46.

[4]赵宇翔,李洁,张磊,等.上海市食品安全事件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10,(3):16-20.

[5]马春燕.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1,(13):155-156.

[6]周天荣.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法制,2010,18(6):31-32.

[7]张金.关于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江苏预防医学,2010,21(6):62-64.

[8]李宁,严卫星.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情况[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23(1):13-16.

[9]万宇平.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及发展新方向[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1,29(4):1-5.

[10]戴伟,吴勇,隋海霞.论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的形势和任务[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22(1):46-49.

[11]郇正玉,朱晓东.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339.

[12]于磊,张金贵.目前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环保,2010,37(6):309-310.

[13]沈红.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J].食品工业,2011,(5):89-91.

[14]苏越,胡梦坤.食品安全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3):25-27.

[15]梁耀娟.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对策[J].产业经济,2011,(3):179.

[16]胡天淼.食品安全原因分析及对策[J].采购与供应链,2011,(19):109-110.

[17]李颖.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军队食品安全问题刍议[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6(10):10-12.

[18]李宁,杨大进,郭云昌,等.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与落实现状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1,11(3):5-8.

[19]高歌,代养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6(9):14-16.

[20]和淑萍,左利伟.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7-39.

[21]张丽丽,张文超.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1,(3):105-107.

食堂食品安全论文篇4

【摘要】本文以食品安全导论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为背景,以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为突破点,研究不同考核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探索一种适合独立学院办学特点的公选课考核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 食品安全导论 公选课 考核模式

高校公共选修课一般是指面向全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旨在发展学生兴趣特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公选课的开设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层次的多元化和课程体系设计的灵活性等特点[1],这与独立学院以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为其办学宗旨相符合[2]。因此独立学院的公选课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有力举措、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益选择。

我们独立学院自成立以来,开设了《食品安全导论》公共选修课程,教学中我们注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事例,向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大学生,介绍影响食品安全的多种因素,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的管理与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以期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深受大部分学生欢迎。

然而,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自高考第三批次录取,入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自主性不强[3]。另外,公选课本身存在学生来源广泛、组成复杂,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背景参差不齐等特点,以及部分学生有片面地追求学分,选而不读或只选不修等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从改革考核方式入手,在常用的开卷考试和课程论文写作基础上,采用检查到课情况、检查听课笔记、开展课堂讨论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1 课堂考勤考核

公共选修课通常是学生逃课的“重灾区”。有的学生对公选课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选报选修课时,或仅看课程名称的字面含义,或只是口耳相传式的了解,不重视、不投入,错误认为报了名偶尔上课可以蒙混过关取得学分,因此常常选择逃课以争取时间精力做他们认为更值得的事情;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规划,在选课时并非考虑自己的专业或爱好,而是抱着混学分的想法,很少参加听课,试图考试时“投机取巧”。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都有较好的家庭背景和条件,从小没有勤劳习惯,入学后学习懒散,缺乏动力,个别学生必修课的学习都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所以公共选修课更是能逃就逃[4]。另外公选课学生来自不同系,数量多、组成复杂,不可能分年纪或班级考勤,老师不可能每次占用时间对在座的一百多个学生一一点名检查到课率。

为了掌握学生的到课情况、提高学生听课的自觉性,我们在食品安全导论公选课的第一堂课上,除开宗明义讲授课程的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让学生认识到食品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其安全关系着个人、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受到国家的重视[5]。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学习食品安全导论,对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外,还郑重提出食品安全导论公选课每周一次,考勤占总成绩的10%,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不缺课,相对固定座位,以便老师进行课堂考勤、检查到课率。利用座次表考勤,可以使老师心中有数,针对性地点名和清查人数,可引起迟到缺课同学的注意,督促到课,给予考勤评分,还有利于老师熟悉和了解学生,便于课堂教学。个别学生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由于课程紧张或外出实习,难免有两三次缺课现象,对于这些学生只要有院系学工组批准的请假证明,按照额外布置的食品安全讨论话题如“三聚氰胺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利与弊”、“使用不锈钢餐具应注意什么”等,进行5-10分钟的课堂发言并回答同学的提问,可以弥补。如此督促和关爱学生,开启了心扉,拨动了心弦,学生乃“亲其师而信其道”,重视本公共选修课程学习,气氛日益浓厚。

2 课堂笔记考核

《食品安全导论》是一门涉及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工程,甚至环境科学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可以讲授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作为公共选修课时效性强、内容更新较快,老师一般收集大量的参考资料编写讲义授课,学生选用一本教材很难满足学习的需要,另外,公共选修课授课对象为全院非食品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大多数学生的食品安全以及生物学、化学知识水平依靠平时生活中的积累或停留在高中水平上,而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毅力,上课不作笔记,迟到早退,课堂上思想开小差,不注意、不善于听讲,不积极开动脑筋。因此为了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并成为考核的一部分。

有人测试过上课45分钟,学生只能记住75%,48h后再测试则只能记住10%。而课堂笔记是要求学生课堂上专心致志,眼到、耳到、手到、心到的手段,记好了笔记,课后复习能清晰再现老师讲课内容,能使学习效率大幅提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名言正好说明了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6]。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课堂笔记作为考核指标,占总成绩的20%,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多媒体课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录授课内容的重点,检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遵照执行,如按照生物性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农药、兽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重金属元素及环境污染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含天然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以及新型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的管理与制度等章节认真记录并整理完整笔记,这样使学生能按教学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掌握课程范围内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了集中听课注意力的好习惯, 克服自律性较差的毛病;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速记能力。我们认真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并按等级给出成绩,一般分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对于不及格的可补充后重新检查一次。

3 课堂提问考核

独立学院学生虽然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思想活跃、爱好广泛、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在本课程教学中,抓住公选课具有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层次多元化和课程体系设计灵活性等特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精心构思以学生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扬其长处,鼓励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主动学习。

教学时根据学习知识点,随堂向学生提问,给予发言者加分奖励;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给予提问者肯定和表彰,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克服胆怯的心理,也增加了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达到了考核的目的。在讲解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时,介绍了给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问农药残留的原因以及作为消费者吃水果时怎样防止或控制农药残留的影响。在每章学习结束时,设计一些判断题和选择题,供学生抢答,并请几位学生按照座次的分组来记分进行评比,这不仅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收到了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学生们普遍反映这门公选课课堂气氛活跃,能积极激活学生的兴趣,为了对付课堂提问,课堂上不能偷懒、开小差,始终保持积极思维的状态;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并给予了思路的引导;听起来不枯燥,而且也觉得轻松,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 课堂讨论考核

食品安全与个人日常饮食生活密切相关、也牵涉到千家万户,这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有些食品安全知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在教学时挑选大家比较熟悉的热门话题,给出一些思考题,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利用校内可利用的资源,如网上下载、图书馆查找答案,作为课外作业完成,并将拓宽的内容带到课堂上作3-5分钟的专题发言或分组辩论,学生联系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和身边存在的隐患,从具体的事件中受到启发,从而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比如在学习生物性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时,布置思考题“谈谈你所了解的由生物性因素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有的同学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吃生或半生的螺类或鱼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由于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脑膜和脑炎、脊髓膜炎和脊髓炎症状的事例,提醒大家吃唆螺时要注意卫生;有的同学谈到在家乡吃酒宴见到的食后不适现象;有的同学谈到自己在小摊上购买小吃保存不当,吃后腹泻的亲身体会,并分析引起的原因。在学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时,由学生主持开展了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的辩论,学生主持人介绍转基因的概念和转基因食品的特点,正方学生认为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转基因食品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的瓜菜;转基因技术把动物的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的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可培育出生长周期短、产仔多、生蛋多、泌乳量大、瘦肉率高的食品动物,生产优质的动物性转基因食品。而反方学生认为转基因食物“可能”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包括三个方面:某些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某些转基因作物可引起人的过敏反应,转基因产品营养成分变化,使人的营养结构失衡。

这种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极好机会,也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使老师了解到学生们的学习状况,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予考核评分。

5 期末笔试考核

期末考试是考察学生课程知识及某些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检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应考心理素质等的方式,目前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7],在食品安全导论课程学习中占总成绩的50%。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有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进行基本知识测验,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专业常识的了解与掌握情况占卷面总分的60%。一部分是论文,则给出命题,如“谈谈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消费者,如何注意食品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等等,在这一部分灵活性很大,文体不限,学生发挥空间很大,评分时也易于拉开成绩档次。

实践表明:科学地利用课程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反馈、激励、引导等功能, 能让每一个学生热爱公选课, 主动学习;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尝试成功, 逐步成材!

参考文献

[1] 王志祥.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的探讨[J].高教研究,2008,26(12):19-20.

[2] 王浩丽.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校讲坛,2008,(8):488-489.

[3] 张海龙,肖月,周子明.对如何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思考[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7(4):74-76.

[4] 陈媛媛.提高独立学院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22(7):37-39.

[5] 夏明,管婧婧.公众教育——提升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2):73-75.

食堂食品安全论文篇5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改革;食品安全学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严重的影响了人民大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心。因此在食品专业开设《食品安全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培养具有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熟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人才,使食品安全现状得以改善。在很多新建本科院校,《食品安全学》是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二个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之一,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食物中生物、物理和化学性危害;生物毒素;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食物掺假及鉴定;食品包装安全问题;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法律法规等[1]。就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大部分专业课教师都是青年教师,很多时候教学缺乏经验,上起课来,难免有些力不从心,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笔者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培养人才目标的要求,对该课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探讨。

1 新建本科院校《食品安全学》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食品安全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掌握食品安全性维护和防范的应用技能型人才。除了课堂的知识传授以外,还应该结合当今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工程化思想。就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来说,该门课程的教学还是停留在“全课堂”模式,几乎没有实践教学的内容。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在教学时,还是停留在知识点教授,而不是食品安全系统框架体系的认知。除此之外,该门课实际上是一门涉及学科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毒理学、病理学、分析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营养学、免疫学、流行病学、质量安全体系、法律法规及控制措施等。但很多学校食品专业课程设置里,并没有开设上述大部分的课程,因此加大了上课的难度。尤其青年教师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深厚的功底,并且学识广泛,才能基本上驾驭得了这门课。所以,对于一些新建本科院校食品专业的青年教师来说,更应该深深思考该如何上好《食品安全学》这门课。

2 教学实践的改革

为保证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手段,多层次,多方面的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1)在教材选择上,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结合本专业实际,选择教材。我们学校使用的是化学工业出版社、钟耀广主编的《食品安全学》,该书在编排上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部在教学中较好使用的教材。

2)在教学中应多采取案例教学,结合国内外和当下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对于食品安全原理的诠释,不必限制拘泥于课本上一字不变的概念,这样不仅会教条化,还会打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如我们在课堂上说明一些案例,国外的“二恶英”、“疯牛病”、“雪印奶粉”,国内的“苏丹红”、“地沟油”、“阜阳大头奶粉”、“毒淀粉”和“恒天然”等事件时,配以图片并加以时事分析,学生们学习兴趣高昂,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非常。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是我们较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将适宜的食品安全原理融合到实时的案例中去,逐步塑造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其分析案例的能力,有助于未来在生产实际中,提高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能力水平。

3)多媒体辅助教学。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此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直观、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对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是使食品安全学教学“活”起来的最有力的手段.特别是大量原本抽象的讲解可将教材内容结合案例分析,通过图片或小短片形象展示[2]。同时,也大大缩短教师备课时间,增加了教学内容,时间和教学效率都大大的提高。促进加快了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但是完全依赖多媒体也是会造成教学形式单一乏味[3],很难突出重点,所以有必要加入一些板书,用来梳理教学脉络,突出重点。

4)在教学实践中促进自主和合作式学习。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由学生自选与课程相关内容,并自愿组成研究小组进行文献检索、收集与该内容有关的资料、制作幻灯课件等活动。由各小组选出学生代表在课堂上讲述,并回答其他同学提问,最后由任课老师总结并对出现的问题予以解答。

这种让学生走上讲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探索,不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与创造性,而且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具体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了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

3 考试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试采用平时课堂讨论,作业、制作PPT讲稿以及课程小论文等多种形式考核,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通过以上课堂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学期结束的考试中,学生表现良好,从知识点的掌握,到检索文献的能力,制作PPT汇报的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

4 结语

在新的形式下,《食品安全学》课堂教学实践改革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也是我们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一项主要任务。这就要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尤其是青年教师,要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我,才能符合现今社会对新一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钟耀广.食品安全学[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梅琳,崔海英,徐斌.《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1,90:20-21.

食堂食品安全论文篇6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验;食品质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100-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世界范围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如英国疯牛病、亚欧口蹄疫爆发、美国多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感染暴发、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暴发、英国和中国苏丹红事件、中国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的超标使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等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为了适应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精通食品安全与检验业务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食品安全与检验》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从安全的角度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及其预防措施,以及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等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检验问题,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预防食源性疾病,保障食用者健康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食品安全与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了解在食品生产、开发、销售等环节中的现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理念和控制措施,掌握食品检验的新技术,拓宽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现代食品检验的内容和方法在不断的扩展和更新,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技术不断涌现。因此,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形势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急需提高《食品安全与检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

一、《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内容的改革

《食品安全与检验》是以各类典型食品为对象,研究其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及其预防措施,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等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检验方法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内容涉及化学、食品分析、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在2006年第一次开设这门课时,采用的教材为陈炳卿教授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食品卫生学》。由于这本教材的内容较多,本课程的学时又有限,只选取了其中部分内容,如主要食品的污染问题、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及预防对策、食品的监督管理理论与方法等。自2009年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内容变化较多,因此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及时更新和补充,如食品安全的理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可追溯体系、食品监督管理体系等内容的更新,并增加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与检验》中关于检测的内容,是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技术手段对食品中的有害成分进行分析评价。食品的检验和评价主要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及毒理学检验。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先进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国内外的学者和科技工作者研究出了许多新的食品检测方法,开发出许多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在样品的前处理、试剂的使用和配制、检测过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从而缩短了总的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因此,教师对食品检测技术进行了更新,如增加了快速检测技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生物检测技术等,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纳入教学,丰富课程内容。将这些先进的检测技术原理和方法、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等加入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食品学科前沿的新知识及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本专业深入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二、《食品安全与检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年来,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经常被采用,但这两种新型教学方法在食品科学领域教学改革上的应用还需要摸索和尝试。其中“案例学习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代表性案例,启发学生积极讨论并获得正确知识的教学方法,而“小组讨论法”是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通过引入“小组讨论法”,能提升学生参与“案例学习法”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思考,鼓励发散性和逻辑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并应用于《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教学,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中,对食品安全法的部分内容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布置案例分析作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熟悉案例。将班上学生分成6~7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对每人预习的案例进行讨论,最后综合整理本组成员的讨论提纲或结果,得出本组案例分析的结论,待课堂上发言。这些工作在课前完成。其次,在课堂上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做记录和补充,教师留些课堂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通过讨论,问题越辩越明,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学习和借鉴他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及理解能力。此外,有利于师生互动,针对所分析的案例,学生可以就某个迷惑的问题向教师提问,或师生间讨论,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最后,教师对本次案例分析进行总结:总结学生的结论,并提出教师本人的结论及学习建议,及时表扬学生做得好的方面,让其获得成就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探究。当然有的学生会不太接受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教师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沟通。

教师设置问题或案例应依据课程内容的需要,精选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然后进行启发式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分组讨论,强调组内合作、任务共担、资源和成果共享,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讨论中得到启发,主动地学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与小组讨论法有机地结合是比较适合本课程教学改革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食品安全与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检验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有关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评价方法,为将来从事食品安全控制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这是课堂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

由于食品的种类繁多,本课程仅针对有代表性的粮食、肉蛋乳、调味品以及饮料等典型食品开展实验研究,使学生掌握各类典型食品的主要安全问题、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的控制及如何正确评价。

原有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少。原因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的时间长,仅利用实验课的学时较难完成;验证性实验只针对某一检测指标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无法继续深入探究,不能前后连贯的研究和解决一些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项目,开展不宜分散安排的食品分析与检验综合实习和食品工艺与质量综合实习教学实践活动,通常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假期和开学前,连续六周时间进行。在实习过程中教师提供一些选题,学生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题目,自行查阅文献设计方案,与教师探讨,然后开展相关安全项目的测定、综合比较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及预防措施等。通过这种基于研学理念的《食品安全与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学生对感兴趣的选题开展实验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全面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四、结语

《食品安全与检验》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新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及控制措施,满足新形势下食品安全检验和监督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本课程在理论教学内容上及时更新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的检测技术成果,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模式,在实践教学上增加综合和设计型实验,并开设基于研学的综合实习。实践证明,学生不仅掌握了食品安全与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也逐渐提高了独立开展实验研究的实践技能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上述的教学改革尝试还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永慧,吴永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食堂食品安全论文篇7

【关键词】 福建铁路;地面餐饮单位;索证率;索证率;食品安全监管

铁路餐饮单位是铁路职工就餐的主要场所,其采购的食品及其原料若不符合卫生要求,加工后供机车乘务人员、列车乘务人员及铁路职工食用,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导致职工住院请假或带病上班,影响铁路行车秩序和安全。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对福建铁路餐饮单位的索证索票及进货台账建立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取自管辖内福建铁路23户职工食堂。自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对福建铁路23户职工食堂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进及货台账建立情况进行调查。

1.2 方法

设计制作餐饮单位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建立情况调查表, 每个餐饮单位食品原料随机抽查不少于10件, 检查人员现场查验餐饮单位是否索证索票建立进货台账, 并填写调查表。调查时应注意两个主要环节:一是餐饮单位在食品原料采购过程中是否依法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制度,重点注意是否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及有关票据凭证。包括: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卫生检验合格证明或化验单、检验检疫合格证或购物凭证(发票、收据、信誉卡等)。二是餐饮单位是否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制度,是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1.3 评价标准

参照张忠新《南平市延平区餐饮业食品原料索证索票建立进货台账现状及对策》的评价标准:餐饮单位索证索票建立台账率≥90% 为好;76%~90% 为较好;60%~75%为合格;<60%为较差。

2 结果

福建铁路23户职工食堂一、二季度索证率较好,为78.2%和82.6%;索票率合格,为60.8%和65.2%。第三、四季度后索证率为好,分别达到100%;索票率较好,分别为78.2%和86.9%。全年度平均索证率为好,达到90.2%,索票率合格,为72.7%。第三季度以后变化明显,索证率、索票率与前两季度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本年度中,第一、二两季度列车机车乘务员腹泻2例,影响行车秩序1次。

2010年各季度福建铁路职工食堂食品及其原料采购索证索票情况一览表

3 讨论

本年度调查研究结果提示,福建铁路职工食堂前两季度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基本合格,通过加强监督检查,第三季度后,23个职工食堂的食品及其原料采购索证索票情况明显好转。综合全年度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总结分析如下:

3.1 影响索证索票率提高的原因

3.1.1 人员因素

一是领导思想重视不够。各单位分管食品安全的领导都兼管了很多方面的工作,食品安全只是其管理工作中的一小部份,由于主要精力放在了行车安全上,从而忽视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兼职仓管员责任心不强。许多食堂仓管员在食品及原料入库时只注意验收食品原料的数量而未对产品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把关。三是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是不少餐饮单位的现状,多数从业人员除健康体检时参加卫生知识培训外,未经过其他系统的卫生知识培训。

3.1.2 管理因素

一是未设立专职的仓管员。目前,23个铁路职工食堂中20个职工食堂未设专职仓管员的岗位,兼职仓管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抓好落实食品入库验收索证索票工作。二是监督管理不到位,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对食品原料采购未落实索证索票的违法行为未严格把关,未进行必要的卫生行政处罚,从而间接影响了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的重视程度。

3.1.3 其他因素

一是无统一的食品原料进货登记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虽然规定了进货查验内容,但无统一的登记格式,各单位的食品原料进货验收台账内容形式不同,关注的主要项目也不同。二是索证索票的难度大。有些铁路职工食堂地处远离城市中心,周围只有一些小型超市,供货商当地各方面的监管还较薄弱,供货商不愿提供有关许可证件的复印件;有些职工食堂因就餐人员少,进货量小,未定点采购食品及原料,索证难以保证,或供货商收取索证费(复印费、资料费)。

虽然影响索证索票率提高的原因不少,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为:一是领导思想不够重视;二是未实行定点采购。

3.2 提高索证索票率的对策

3.2.1 加强宣传培训,站段行政主要领导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利用日常监督检查的机会,通过与站段主要领导沟通,宣传食品原材料采购索证索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各单位领导对食品安全中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重要性的认识,并督促他们建立专职食品安全管理队伍,负责做好有关食品安全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工作,接受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指导、履行自己的职责,抓好落实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工作。

3.2.2 印制统一的索证索票登记台账,分发到各职工食堂管理人员手中,组织各单位相关人员集中培训,对索证索票的重要性及操作方法进行讲解。便于索证索票规范管理,也能促进各单位的索证索票制度落实。

3.2.3 实行定点定摊采购制度。采取客观务实的措施,使食品及其原料能够长期定点采购,以解决采购量少的问题,并与供货商签订采购合同,从而索要相关资料。

3.2.4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加大检查力度,严格发证前的审核工作,对未建立健全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的督整改落实后再许可。同时加强管理相对人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在日常巡回监督检查中,对食品原料采购未索取相关证件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从而推动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工作。

总之,铁路餐饮单位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铁路职工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关系到铁路行车秩序和安全,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食品原料采购索证、进货验收是保证铁路餐饮单位食品安全及铁路职工饮食安全的第一道关。严格做好餐饮单位采购索证索票工作,对于规范食品监督管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忠新.南平市延平区餐饮业食品原料索证索票建立进货台账现状及对策[J]. 海峡预防医学.2011,4,17(2):70-71.

食堂食品安全论文篇8

【关键词】 iso 22000标准;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

abstract:the necessity of intensifying the food safety management in refectorie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s expounded with a discussion of constructing food safety system of the refectories, recurring to iso22000,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condition provision, compilation of documents of standardiz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qualified personnel.

key words:iso 22000 standard; refectories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food safety system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全国各高等院校食堂条件、食品安全状况均不断提高。但伴随改革过程形成的道德、技术、环境和消费观念等风险也使得高校饮食安全风险加大。同时,原有的食品安全理念和食品安全措施和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实需要。当前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均在不同程度实施高校食堂标准化建设,以期带动高校食堂更加健康发展[1]。因此,适时跟进形式,更新观念,改革举措,在高校食堂管理中引入iso 22000标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推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法制化、标准化建设,从而提高伙食质量与服务水平,切实保障高校的稳定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在高校食堂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食堂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食堂是学校教学、科研、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师生提供饮食保障的重要任务。高校食堂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其加工服务方式、服务对象和从业人员状况决定了高校食堂是食品安全的高风险组织。首先,从高校食堂的工作流程来看,存在着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不合格、采购人员采购“三无”产品、验收人员验收把关不严、食品加工过程中未做到严格执行卫生标准、以及餐具消毒不规范等诸多安全隐患。其次,从高校作为群体组织的特点来看,高校学生作为高学历的群体在社会受到广泛关注,在校园中为相对弱势群体,消费水平低,对食堂伙食质量安全等维权意识低,具有相对高的耐受力,微小安全症状不容易受到重视,只有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才引起重视,而这也往往容易诱发,这在高校管理中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再次,由于高校食堂管理的体制惯性和非公益性,导致食堂管理队伍人员的从业素质一般不高,责任心不够强,一旦管理松散不到位,容易怠工,不能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导致终端产品和服务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因此,伴随高校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学生及家长对食堂食品期望值和消费能力的日趋提高、社会对食堂安全问题的不断重视,强化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理应成为高校食堂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二、 iso 22000标准的构成及特点

iso 22000标准共分8章32节,分别对标准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体系的确认验证和改进做出要求[2]。该标准整合了世界各国采用的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的标准与技术规程,进一步确立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国际标准,体现了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新理念与新模式。因此,从高校食堂构建食品安全体系的角度来看,该标准统一和整合了国际上相关的自愿性标准,涵盖核心haccp七项原则[3],结构与iso9001和iso14001保持一致,提供了一个全球交流haccp概念、传递食品安全信息的机制,对高校系统化地建立、实施和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导方法。

三、结合iso 22000标准,构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 结合iso 22000标准,构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最关键的环节在于高校食堂管理部门和管理团队要吃透iso 22000标准的精神,根据高校食堂现状特点,把握建立安全体系的关键环节。从iso 22000标准执行涉及的层面来看主要有: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生产控制、科技支撑、检测技术、信息交流、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应急反应和质量信用等内容。因此构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应围绕这些着力点,凝练核心内容,逐步建立健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

(一)围绕食品安全方针,落实食品安全体系目标

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食品安全方针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总方向和宗旨。遵守食品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是食品安全管理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法律义务。计划、过程和结果都是安全体系的一个部分,整个安全体系的目的都是围绕最低安全需求的文件法规的要求来运作。目前各地不同程度的在开展高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安全体系建设涉及到的是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因此,就建设高校食堂安全体系而言,应主要结合食堂标准化建设对高校食堂提出的安全体系建设目标着力建设。

(二)延伸标准管理范围,加强食品供应链管理

iso 22000标准要求组织要首先认识到其在食品链中的角色和地位,认识到由于在食品链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引入食品安全危害,因此要通过对整个食品链进行充分控制,确保在食品链内有效地相互沟通,以供给最终消费者安全食物。涉及到高校食堂的供应链管理范围包括两个部分:上游供应商供应链管理和食堂内部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保证产品安全和质量以及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在具体供应链管理范围问题上,学校食堂应认真审定食品安全管理范围,将其对食堂操作过程的控制扩大到包括食品验收、加工和出售等环节,如原料采购、食品烹调加热、容器餐具洗刷消毒、备餐和售餐、餐厨工作人员的健康监督、饮用水的卫生质量等环节。通过合理扩大供应链管理范围达到控制食品安全的目的。

(三)重视基础条件投入,加大硬件建设力度

基础条件建设是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必备的条件之一,是保证安全体系成功持续运行的基础保障。从iso 22000标准执行层面涉及的技术标准、生产控制、科技支撑、检测技术等来看,均属条件建设内容,虽然当前高校食堂硬件条件和以前相比有很大改善,但在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与iso 22000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食品安全现状诊断、危害分析、关键点控制角度来看,也需要对硬件条件、技术参数有细致的把握。硬件建设的依据需要详细按安全法规要求,结合高校食堂消费特点,收集和整理与食堂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类管理文件、工艺、标准等,对照标准, 找出现行管理体系与iso 22000标准的差距,提出硬件改造方案进而确定需改进的方面。

(四)编制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一方面,iso 22000是一个适合于所有食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它仅表达了共性要求。为此,针对高校食堂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一个重要的工作是依照iso 22000标准,编制开发与该标准配套的实用指南,制定符合高校食堂特点的具体适用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其他作业文件等规范性文件。这些具体文件应当从不同层次说明安全体系所需要的行动依据,管理手册阐述企业的食品安全方针、目标,概括性、原则性、纲领性地描述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描述实施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各相关部门及人员应开展的活动。其他作业文件即详细的作业文件,包括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供应链材料信息、食品特性、关键控制点确定依据、haccp计划、作业指导书,规范、指南、图样、报告、表格等。另一方面,iso 22000标准强调要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注重实施过程控制、系统管理及持续改进。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着力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实施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以食品安全目标导向,通过体系的实施和运行和体系的监视和测量,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

(五)权、责、利、能兼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食堂食品质量安全的最终实现和形成,主要是通过餐饮工作者具体的生产、加工、制作来完成的。一套完整的计划、沟通、记录、危害分析、关键点监控、减危方法等措施的执行均需要落实到团队的有机协调运作。iso 22000标准中体现出来的信息交流、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应急反应和质量信用等内容均是对团队功能的描述。因此,加强食堂管理团队建设显得格外重要,需要从权利、责任、利益、能力等四个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需要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负责人的管理水平,使之具备一定的卫生管理知识、熟悉iso 22000标准的一系列知识,具备联络协调外部相关方以及处理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事宜的能力。其次,按iso 22000标准要求,明确管理团队成员各自所担当的责任,并能保证可以按iso 22000标准强调的得到有效沟通。再次,需要提升管理团队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加工、制作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强化其食品安全意识和能力。可通过各类培养、教育、培训等形式来提高队伍素质。最后,建立健全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这是iso 22000标准得以贯彻实施的前提保障。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是高校食堂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iso 22000标准只是一个参考的理论手段,真正做到建立完善安全体系,离不开对学校后勤管理现状和条件的客观认识,离不开对建立食堂安全体系目标和要求的把握,离不开对标准内涵的深层次挖掘,只有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勇于迈进,才能在高校食堂饮食安全体系建设中取得突破、获得成效。

【参考文献】

[1]gb/t 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s].

食堂食品安全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 G 478.5 G 483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943-02

【关键词】 食品处理和加工;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为切实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充分了解泰安市学校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状况,提高监督效率,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患的发生,保障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泰安市卫生监督所于2007年4月印发了《学校食堂、周边餐饮单位、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学校卫生综合整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泰安市1 956所学校、378个食堂及486户学校周边餐饮单位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现场观察、询问和填写调查表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校食堂就餐基本情况、卫生管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建筑与布局、基本卫生设施、饮用水、餐具消毒效果检测(大肠菌群纸片法)情况。食品卫生信誉度分级根据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A、B级根据卫生部《餐饮业卫生许可量化评分表》和《餐饮业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综合打分评定,C级根据《泰安市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C级评分表》打分评定。

2 结果

2.1 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情况 378家学校食堂有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90.48%,其中A级9户,B级35户,C级298户,D级36户。见表1。

2.2 学校集体食堂建筑布局及卫生设施情况 见表2。

2.3 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效果检测情况 见表3。

2.4 学校周边餐饮单位情况 本次整治学校周边餐饮单位共486户,429户持有效卫生许可证,25户许可证过期未年审,32户为无证经营;取缔10户,给予警告67户,罚款处罚14户。

2.5 学校饮用水卫生情况 泰安市绝大多数学校生活饮用水采用集中式供水,水质符合要求。其中5所学校采用二次供水,全部合格;91户学校采用自备水源。见表4。

3 讨论

食堂食品安全论文篇10

《食品安全与检验》是以各类典型食品为对象,研究其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及其预防措施,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等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检验方法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内容涉及化学、食品分析、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在2006年第一次开设这门课时,采用的教材为陈炳卿教授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食品卫生学》。由于这本教材的内容较多,本课程的学时又有限,只选取了其中部分内容,如主要食品的污染问题、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及预防对策、食品的监督管理理论与方法等。自2009年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内容变化较多,因此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及时更新和补充,如食品安全的理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可追溯体系、食品监督管理体系等内容的更新,并增加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食品安全与检验》中关于检测的内容,是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技术手段对食品中的有害成分进行分析评价。食品的检验和评价主要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及毒理学检验。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先进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国内外的学者和科技工作者研究出了许多新的食品检测方法,开发出许多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在样品的前处理、试剂的使用和配制、检测过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从而缩短了总的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因此,教师对食品检测技术进行了更新,如增加了快速检测技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生物检测技术等,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纳入教学,丰富课程内容。将这些先进的检测技术原理和方法、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等加入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食品学科前沿的新知识及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本专业深入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二、《食品安全与检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年来,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经常被采用,但这两种新型教学方法在食品科学领域教学改革上的应用还需要摸索和尝试。其中“案例学习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代表性案例,启发学生积极讨论并获得正确知识的教学方法,而“小组讨论法”是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通过引入“小组讨论法”,能提升学生参与“案例学习法”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思考,鼓励发散性和逻辑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并应用于《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教学,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在《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中,对食品安全法的部分内容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布置案例分析作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熟悉案例。将班上学生分成6~7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对每人预习的案例进行讨论,最后综合整理本组成员的讨论提纲或结果,得出本组案例分析的结论,待课堂上发言。这些工作在课前完成。其次,在课堂上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做记录和补充,教师留些课堂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通过讨论,问题越辩越明,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学习和借鉴他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及理解能力。此外,有利于师生互动,针对所分析的案例,学生可以就某个迷惑的问题向教师提问,或师生间讨论,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最后,教师对本次案例分析进行总结:总结学生的结论,并提出教师本人的结论及学习建议,及时表扬学生做得好的方面,让其获得成就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探究。当然有的学生会不太接受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教师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沟通。教师设置问题或案例应依据课程内容的需要,精选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然后进行启发式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分组讨论,强调组内合作、任务共担、资源和成果共享,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讨论中得到启发,主动地学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与小组讨论法有机地结合是比较适合本课程教学改革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食品安全与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检验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有关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评价方法,为将来从事食品安全控制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这是课堂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由于食品的种类繁多,本课程仅针对有代表性的粮食、肉蛋乳、调味品以及饮料等典型食品开展实验研究,使学生掌握各类典型食品的主要安全问题、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的控制及如何正确评价。原有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少。原因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的时间长,仅利用实验课的学时较难完成;验证性实验只针对某一检测指标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无法继续深入探究,不能前后连贯的研究和解决一些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项目,开展不宜分散安排的食品分析与检验综合实习和食品工艺与质量综合实习教学实践活动,通常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假期和开学前,连续六周时间进行。在实习过程中教师提供一些选题,学生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题目,自行查阅文献设计方案,与教师探讨,然后开展相关安全项目的测定、综合比较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及预防措施等。通过这种基于研学理念的《食品安全与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学生对感兴趣的选题开展实验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全面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