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监控技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23:44:33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诊断与维护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225

0 前言

高速动车组的远程监控系统主要是指车辆段和远程服务中心对列车进行的实时监控系统,而且支持多个地面站点与多个列车之间同时进行监控。对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能够及时分析高效的分析出故障原因,为系统的维护工作提供保障。

1 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网络的构建

Internet/Intranet和LON网络是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在远程地面站点与列车设备之间传输监控信息的主要网络。具体先由远程地面站点发出监控指令,后经Internet/Intranet传输到各高速动车组的监控主站;然后再由主站通过LON网络,按照地面站点发出的监控指令查询需要的信息,再通过Internet/Intranet将查询到的信息发送出去,最后到达地面站。

高速动车组的远程监控系统采用WinSock通信来传输监控数据,监控系统的通信协议选择TCP。系统在进行通信时首先需要为通信双方建立连接,并由一方请求另一方。本文中远程监控系统的通信双方是指远程地面站点和列车,其中请求方为列车。由于不可能做到让每列车都拥有自己固定的域名或IP地址,所以在这个系统中会引入网络通讯服务器使其通过Internet节点直接接入网络。列车中的自动门控制系统、照明设备、空调设施等都属于被监控的列车设备,同时列车中设有监控从站和主战,其中从站负责列车每一节车厢内的设备,主要设在每节的车厢的乘务室;主站主要负责监控列车所有车厢的设备情况,设在列车的总控室内,同时接受地面站点的远程监控。

2 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诊断

从多学科理论发展来看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其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如现代人工智能学科的不断发展、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加强、控制理论和模式识别理论的逐渐成熟,这些现代先进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和成熟为解决远程监控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之产生了各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所以有关远程监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技术进步和需求扩大的驱动下,一些动态系统的诊断专家系统已经达到了实际应用的水平。但是随着高速动车组的远程监控系统也在日趋先进化和复杂化,且目前我国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比较滞后、其参数时变性和非线性、祸合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加强。同时监控系统的数学模型也越来越复杂,所以此时已经不在适用传统的基于系统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了。因此本文主要选择人工智能作为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诊断的技术方法,人工智能已经成功的故障诊断领域进行实际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系统故障诊断的结合,将其提升到了更高的技术水平,远程监控系统的智能化诊断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诊断方法存在的一些的局限和问题,和复杂监控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专家系统、古樟树、神经网络、实例推理等都是目前比较常用的远程监控系统故障诊断的智能方法和技术。

3 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维护

对于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维护,首先需要在故障诊断过程中具备扎实的远程监控系统故障诊断知识,还需掌握系统中各设备的设计知识,另外对于诊断出的监控系统故障问题利用维护知识去科学有效的排除故障。本文采取故障树的远程监控系统诊断方法,为列车建立起高速动车组故障树。从而很好的实现远程监控系统出现复杂故障时的快速及时查找和科学的定性分析。但故障树的方法过程仍比较抽象,所以可以考虑将其与先进的三维Catia模型相结合,对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各级子系统和最小的维护单元进行开发。

将故障树远程监控系统分析方法和高速动车组系统的三维模型库进行科学的结合,以实现一一对应关联。通过三维模型将动车组的各系统部件进行层次化显示,然后运用系统程序将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的三维数据库调用出来,再随着故障树系统诊断方法分析过程中的一级级展开,就可以对应的将高速动车组的内部结构单位部件进行可视化的显示,为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诊断和维护提供了方便。本文在对三维模型的处理上选择了Crotona3DRapidAuthor来进行轻化处理,有效的提高了三维模型系统的数据读取和展示速度。同时也使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故障维修维护更加精确,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了三维模型与故障树分析的结合,形象、动态、可视地查找到动车组故障部件,并显示了个部件和子系统在各自上一级系统的中相对位置,有利于更快速、更准确地完成故障诊断和排查。

4 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的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的诊断和维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中对于远程监控系统的诊断和维护,都是基于先进科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来讨论的。对于高速动车组远程监控系统中出现故障采取的诊断和维护方法仍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远程通信;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5-0000-01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Huo Yu

(Hebei Handan Qing Hong Highway Management Office,Handan056001,China)

Abstract:Telecommunications (Telecommunication) 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ystems,using analog or digital signal modulation technology for voice,data,fax,image,audio,video and other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of puter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 wide range,such as remote monitoring,remote education,telemedicine,teleconferencing and so on.

Keywords:Te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

计算机远程通信技术,是一种通过或其它数据装置与通信线路,完成数据编码信号的传输、转接、存储和处理的通信技术,所以数据通信系统也就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用通信线路连接所在地的终端设备,实施数据通信的一种系统。目前计算机远程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远程监控

远程监控可以分为“监”和“控”两部分,其中“监”是指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为主:而“控”是指通过网络对远程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方法,对远程计算机进行重新启动、关机等操作、还包括对远端计算机进行日常设置的工作。计算机监控系统是以监测控制计算机为主体,加上检测装置、执行机构与被监测控制的对象(生产过程)共同构成的整体。在现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大量的物理量、环境参数、工艺数据、特性参数需要进行实时检测、监督管理和自动控制。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监测的范围越来越大,或者监控点越来越多,单一的,各自独立的监测系统已不能适应工业化的需求,需要把监控工作分散进行,然后再进行集中管理,这就是所谓的分布式监控。当要监测的站点较多,且分布不集中时,可以采用远程监控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水处理、工业锅炉等众多的工业场所。能够实现远程监控的通信媒体、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称为远程监控系统。目前远程监控技术的主流是应用Internet技术,在TCP/IP协议和WWW规范的支持下,合理组织软件结构,使工作人员通过访问网络服务器来迅速获取自己权限下的所有信息并及时做出响应。远程监控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主控制中心计算机与监测站计算机的通信过程;二是各监测站和其监测点的通信。在现场设备分布广泛或数据不易采集的场合,要能够及时地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进行有效控制,这就是远程监控技术在工业生产上的需求。远程监控技术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量,节约了成本,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对于生产的自动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通信网络方面,目前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传输距离有限,传输质量欠佳,通信费用太高等等。技术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未来远程通信技术也会更加完善,最终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的远程监控系统。

二、远程教育

由于传统的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求知需求,早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就出现了以邮件形式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解答与提交作业这种远程教育的雏形。终生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远程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远程教育又称远距教学、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的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需要往校舍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学生可以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管道互助学习。远程教育根据技术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实时会议电视系统来进行的远程教育和基于Internet网络模式的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会议电视系统由会议电视终端、多点控制设备(MCU)和传输线路组成。

三、远程医学

远程医学(Telemedicine)从广义上讲是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医学信息和服务。它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学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从狭义上讲,是指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影像学、远程诊断及会诊、远程护理等医疗活动。这里所说的远程医学即狭义的远程医学。上一世纪50年代末,美国学者Wittson首先将双向电视系统用于医疗。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功多年以前曾经预言:“未来医疗活动中,医生将面对计算机,根据屏幕显示的从远方传来的病人的各种信息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美国乔治亚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的远程医疗网络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医疗网络。远程医疗,就是借助信息及电信技术来交换相隔两地的患者的医疗临床资料及专家的意见。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远程医疗利用信息处理和电信技术,以声像、图形或其它形式传递医学信息,用于诊断、治疗、研究和培训等工作。远程医疗技术是指电子医务数据通过一定的通讯及计算机技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以利用异地的专家及先进的医疗技术力量来解决当地的医疗难题。这些数据包括高清晰度照片、声音、视频和病历等。远程医学系统技术包含通信、视频会议、多媒体数据库和医学图像等技术。通信技术可采用多种通信网络技术,通信网络的传输速率是制约远程医学技术发展的瓶颈。

远程通信技术与最新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使用者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便捷准确地远程通信技术也将日趋完善,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蒋美仕.科学技术与社会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曹军义,刘曙光.基于Internet的远程测控技术[J],2001,6:17-21

[3]陈丽霞,范士勇,刘鑫.基于H.323视频会议系统及其组成[J].通信技术,2008,6

[4]吴立钊.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湖南大学,2002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 远程控制 控制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06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1990年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因特网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人类的生活、工作的结合日益紧密,而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得到应用。作为业界公认的实用技术,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和管理得到更多用户的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1 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某台指定的远距离终端计算机依赖于网络,去控制及监视另一台或多台终端设备(如计算机、自动化设备等)的技术,其主要应用于远程监控、远程技术支持等。

如果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对象来看,早期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主要是针对单变量线性的对象,而现代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的对象则由一变多,也就是我们所谈到的多变量非线性的对象;而从实现远程控制技术的元器件来看,早期监控技术主要依赖于独立模拟元器件,而现代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则建立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础上。①互联网与通信科学的进步,一方面改变了控制技术早期的技术基础及系统结构,另一方面也使得控制技术与网络有了更好的融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谈论的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基于网络的远程控制技术,主要会使用四种网络接入模式,包括LAN、WAN、电话拨号及互联网接入。②

1.2 远程控制的关键技术

1.2.1 Web技术

Web技术起源于日内瓦某个粒子实验室,其主要基于超文本技术,包括HTTP(应用层协议-超文本传送协议)及HTML(表示层句法-超文本标记性语言)两大技术标准。

1.2.2 Activex技术

这一项技术主要是针对互联网相关应用开发出来的技术,包括Activex 控件、文档、脚本描述、服务器框架及Java虚拟机等五大部分,其主要依托于组件或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该技术是微软早期创建的远程控制技术之一,被应用于常见的服务器及客户终端机中。

1.2.3 Magic Packet技术

Magic Packet技术是又AMD公司所开发的,又称作网络唤醒技术,其主要通过MAC地址来进行网络中计算机的辨识,即使客户端的计算机出于关机状态,Magic Packet也可以通过其标准的唤醒数据包来启动任一指定MAC地址的远程终端,开启电源并启动电脑。

1.2.4 远程屏幕监视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利用TCP/IP协议来完成远程监控,服务器端基于Winsock控件建立连接、发送指令到客户端,在完成监控屏幕指令后,客户端会通过图片格式的文件反馈回服务器。

1.2.5 Sockets技术

Sockets技术,又称为套接字技术,其主要分为流套接字及数据包套接字两大类。套接字技术是基于VC++的语言编程来完成远程控制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通的,并且支持TCP/IP协议。

1.3 远程控制技术的原理及实现

1.3.1 远程控制技术的原理

远程控制技术可以帮助建立多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通道,从而使得专业工程师利用互联网或通信技术来进行多台计算机的控制成为可能。远程控制技术的实现需要依靠三大核心构成,包括互联网、远程控制软件、专业工程师。通常情况下,其实现原理如下:位于远程终端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端或控制端),利用远程控制软件,向被控制的多台终端设备(称为客户端或被控制端)发出指令,并利用远程终端的计算机来进行各种程序的操作,比如针对客户端所在计算机文件的使用、查看及管理客户端的多个应用程序、远程使用与客户端所在计算机已建立连接相关外部设备等某些特定的工作。

但在使用远程控制技术前,有三点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远程”不代表距离或位置的远近,客户端及服务器端所在的设备完全可以是在同一数据中心机房的任意设备,或通过互联网接入的任意设备;第二,如果需要通过互联网来使用远程控制技术,必须通过远程控制软件作为载体,即将远程控制软件预装或安装到需要被控制的终端设备上;第三,服务器端的主要职责是发送指令与最终执行结果的查看;客户端的主要作用是根据指令完成操作、反馈执行结果。为了便于专业IT人员的后续工作,很多现代远程控制技术,都会基于互联网技术、利用浏览器来运行相关程序。

1.3.2 远程控制系统实现框架

网络远程控制系统由三大核心系统组成,包括有现成设备检测与控制系统、远距离数据传输系统及远程监控终端系统。③在进行实际远程控制技术的实现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综合考虑整体远程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及个性化操作需要,建议服务器端开发语言采用Linux系统下的C语言、客户端采用Windows系统下的C++语言;参照Socket技术及流程,并对所有远程控制指令进行加密,服务器及客户端仅识别加密语句;在Socket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基础上,建立远程有效访问和监控机制,隔离并控制异常数据情况。

2 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

2.1 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广泛,如远程的办公、远程教育、远程监控等多个方面。④其中前者在国内的应用较少,后两者应用居多。

2.1.1 远程办公

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地办公,实现办公自动化。远程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在任意地点通过internet接入办公室的工作计算机,使用计算机中的应用程序、计算机硬盘中存储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访问文件、共享资源等。远程办公不仅有利于加强公司内部人员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兴趣,远程办公对于缓解一线城市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等大有益处。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瑞典等,对于远程办公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国内在远程办公方面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仅少量跨国企业采用了这样的模式。

2.1.2 远程教育

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技术还应用在远程教育方面。国内在远程教育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企业e-learning平台的建设、培训学校远程教育平台的提供、互联网网站远程教育资源和内容的提供。国内的领先企业在远程平台建设方面的投资正如火如荼,其通过网络远程控制技术所建设的e-learning平台,可以供企业员工在远程接受企业内部的培训及相关学习资料、学习心得的分享;而在远程教育平台、远程教育资源和内容的提供方面,网络远程控制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远程技术提供授课服务、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增强学习频率与效率,另一方面远程模式对于学习成本的降低和优化也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对于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稀缺地区,远程教育对于当地教育资源的补充也是未来政府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在远程教育方面的投资还十分欠缺,希望在国家十二五发展包括2013年财政支出中,加大对远程控制技术在教育行业应用的投资于倾斜。

2.1.3 远程监控

除远程办公和远程教育以外,国内企业在远程监控方面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尤其是在针对企业用户的企业级硬件运维方面的应用。对于银行、制造、电信、互联网等基础架构较为复杂、且企业硬件设备种类多样、数量庞大的企业而言,通常都会采购由原厂服务商提供的远程监控软件及服务,通过服务商远程的专业工程师和领先的技术工具,帮助企业实现24*7小时的实时监控,并针对性地找出系统日常运行中的问题,通过远程控制技术来提供相关的软硬件支持服务、日常的故障查询、常规故障修复等问题。远程监控可以大量降低企业的运维成本。此外,远程监控还应用于企业日常应用,使用规范监控、网络异常流量监控、员工行为监控、商业机密监控等方面,避免由于不规范操作或病毒感染等问题导致企业整体系统出现风险的问题,做到实时监控、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2.2 远程控制技术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远程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实时响应、稳定可靠、可操作性强这三大方面。对于远程控制技术来说,需要满足以上三点才可能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远程控制技术为用户提供实时响应的功能,在远程终端的服务器或专业工程师具有自动辨识设备问题或系统风险的能力,能及时将有效信息反馈给客户端,或帮助客户端修复相关错误或提出警示;远程控制技术的可操作性和稳定可靠性对于用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过于复杂的远程操作系统不适用于非专业人士的使用,因此在设计和实施远程控制技术时,需要考虑到操作的便捷性与稳定性。

3 结论

相比较于传统的控制技术,基于网络的远程控制技术更加的灵活,并且对于计算机信息的共享更加充分、降低了周期性专业工程师现场诊断及定期巡检的风险、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也大有裨益。

注释

① 陈希武.利用网络实现远程控制的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4-35.

② 眭春辉.浅谈计算机远程控制技术及常见软件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7):7654-7655.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篇4

论文摘要:随着油田的开发,偏远油区的数据监控、视频监控在油田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成为各种监控系统的主要链路方式。本文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几种无线通讯技术的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偏远油区的地理环境及生产环境对无线通讯技术应用的影响。并对应用无线网桥技术进行的平台视频监控项目中的成功应用做简单介绍。

1 引言

在油田偏远油区生产过程中,对相关生产参数及油井视频进行远程监控对偏远油井的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偏远油区装置远离油田总部,应用有线的通讯方式,施工困难且周期长、灵活性差。而无线通讯方式由于其建立物理链路简单易行,成本低,可以根据现场需求及时调整项目方案,灵活性好,系统的功能扩展方便,因此特别适合偏远油区对通信链路的要求。

2常用的无线通讯技术

目前在油田现场广泛应用的无线通讯技术主要有gprs/cdma、数传电台、扩频微波、无线网桥及卫星通信、短波通信技术等。

其中gprs和cdma技术

3.1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可以通过选取性能好的设备或应用抗干扰措施以减少甚至避免干扰。WWw.133229.COM但无线通信过程中的信号衰落问题则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海上油田远离陆地,与陆地之间的广阔的海域、多变的气候使得在陆上应用效果很好的技术在海上应用时没有了用武之地。

微波在空间传播中将受到大气效应和地面效应的影响,导致接受机接受的电平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起伏变化,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衰落。从衰落的物理因素来看,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吸收衰落、雨雾衰落、k型衰落、波导型衰落、闪烁衰落等等。在各种衰落因素中,吸收衰落、雨雾衰落及k型衰落对海上油田的无线通信应用影响较大。

3.2对技术应用的影响

各项通信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中还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其独特的现场环境。海上平台一般空间狭小,还要考虑海上多风,平台最高点一般较低的特点。

首先是对天线安装的限制。海上微波通信受地形地貌影响,相同的通信距离要求两端天线的高度更高。对于卫星通信、扩频微波、短波通信等天线体积较大的应用,由于海上风力较大,抗风性的要求也使得设备在小平台的安装变得十分困难。

此外,对于无人值守的平台,设备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可自动维护、参数远程设置等功能。而对于卫星通信、短波通信等要求平台上配备专业管理操作人员进行设备的管理维护,这一特点也为技术的应用带来一定的限制。

4 无线网桥技术在海上平台视频监控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现场应用中,我们选取了基于5.8g无线网桥设备进行了现场应用测试。测试地点为浅海油井,测试内容为4路视频监控图像的传输。该系统具体解决方案是利用摩托罗拉canopy 5.8g无线网桥建立通信链路。在平台一侧首先通过视频服务器将模拟视频信号转化为可在 网络 传输的ip数据流,之后由无线网桥将信号传输到陆地端。陆地端一侧通过无线网桥进行接收后由视频监控服务器处理后,对视频信号进行录像存储及web。相关用户可依据相应权限在局域网内进行视频图像的浏览、录像等操作。

系统通讯链路建立后,可远端对设备参数进行设置,设备维护方便。监控视频图像清晰、连贯,满足监控要求。从系统的链路冗余可以看出本次测试的应用距离已接近5.8g无线网桥技术在海上应用的最远距离。从系统的稳定性出发,在更远一些的类似应用中应谨慎选择这项技术。

结论

无线通信技术在偏远油区的应用已逐渐成为各种监控系统的主要链路方式。在选取相关技术时除了要考虑包括传输距离、信号带宽、天线安装条件、发射功率、设备功耗、系统成本等各方面因素外,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环境对通信的影响。信号的衰弱会使很多通信技术达不到理论标定的距离,因此无法适应现场需要。面对大量的数据传输管理的需求,在选择无线通信技术手段方面还应统筹计划。特别是要对采用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系统的可扩展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 文献

[1]王一平、肖景明.微波传播..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2]许东. 网络化的全数字图像监控系统. 北京: 有线电视技术, 2002: 27-56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网络远程控制技术 机房管理 互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00-00

学校的机房管理工作内容十分繁杂,工作难度十分高。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工作量十分庞大,不论是硬件的维护,还是软件的删除都需要机房管理人员来进行操作。机房管理人员还要在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来回巡视防止学生出现违反使用计算机操作规范的事件。即使在学生使用完计算机后,机房管理人员还要一台一台计算机进行检查是否正常关机。平时还要对机房进出人员进行管理。正对上述繁杂的机房管理工作,网络远程控制技术能够提供十分完善的解决方案。

1 网络远程控制技术

网络远程控制技术主要是指通过某台计算机通过网络去控制或监管另外一台或多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技术[1]。该技术包括客户端与服务器,客户端能够对服务器进行操作,完成客户端发出的请求。机房管理人员能够利用该技术查看任意主机的情况,或者向任意主机发送消息或指令。

2 网络远程控制关键技术

网络远程控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1)Web技术,即为超文本技术,其中包括HTTP以及HTML两大技术标准;2)Activex技术,该技术主要针对互联网相关应用开发所提供的技术,其主要依托在组件或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上;3)Magic Packet技术,即为网络唤醒技术,主要通过MAC地址来对网络中计算机进行辨识;4)远程屏幕监控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TCP/IP的协议来完成远程监控。服务器端是基于Winsock空间建立连接,发送指令到客户端。在完成监控屏幕的口令后,客户端会发送图片格式的文件返回到服务器。

3 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

3.1网络远程控制技术模式

在网络远程控制技术下可以利用远程屏幕控制技术来获取摄像机拍摄到的视频,并且通过拾音器来获取的音频。再经过处理后形成完整的监控视频。系统能够将获得的完整的监控视频自动保存下来。利用网络远程控制技术还可以对机房计算机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首先,其能够对机房的电力系统进行监控,一旦有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打开计算机就会发出警报声,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在没有人看守机房的情况下计算机的安全使用。另外,利用网络远程监控技术还可以统一对学生使用的计算机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比如开机、关机、演示、软件装卸等等。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机房管理者可以在任何一台连接了校园网的计算机上,通过权限设置来对机房的计算机进行管理,十分便捷高效.为了充分发挥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的作用,就需要有高效快捷的软件与完善的硬件相配合。基于硬件的需求,系统所配置的软件应该实现以下功能:环境监督控制软件、门禁管理、在线监控、网络服务、数据库支持、远程客户机软件等[3]。

3.2网络远程控制技术部分

环境监控:工作原理是将获取到的视频、音频信号经过处理后传送到监控服务器中,并且在数据库中保存。同时,这些数据也要传送到外部网络供网内用户使用,对机房进行在线监控。远程客户端与前端的监控摄像头可以随时进入或退出网络。该部分能够随时改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4]。

智能门禁:主要负责记录进出机房的人员与相关信息。根据学校机房的使用状况可以分为三种模式来开启,分别是教学模式、普通模式与应急模式。教学模式即为在上课前以及下课后5min内所有人员进出机房无需使用IC卡;普通模式即为所有进出机房的人员需要出示IC卡;应急模式即为在意外事故发生下,所有人员均可以自由出入,方便机房内人员疏散。

在线监控控制:对机房内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在线监控控制管理,保证机房内所有计算机都始终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在线监控维护软件能够利用服务器与客户机端口来判断计算机的工作情况,如果发现某一计算机工作处于异常状态,则会自动进行系统维护[5]。

校园网远程访问:监控服务器能够实现远程访问的功能。只要是连接到校园网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只要拥有访问权限就能够利用监控服务器对机房进行远程访问控制。用户可以使用Internet Explorer直接监视控制机房设备。用户还可以应用远程访问功能来直接装卸机房计算机上的软件。

4 结语

网络远程控制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其给各个行业的控制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未来的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将会变得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只有秉持着人性化原则的,合法的网络远程控制技术才能够更加全面、稳定的推动网络化控制管理进程,进而带来更加稳定、更加有效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时宇.探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机房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 (23):186+189.

[2]彭小梅.远程监控技术在机房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02):129-130.

[3]胡武.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机房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3,(12):138.

[4]付海龙.分析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在机房管理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 (05):22.

[5]]张松,陈志刚.基于C/S与B/S混合架构的开放机房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2):19- 21.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篇6

[关键字] 储备库 火灾报警自动 监控系统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998.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264-2

1 传统消防监控系统概述

自动消防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光纤光栅感温报警系统、手动报警系统以及消防控制系统。固定设施还包括冷却水泵、泡沫水泵、平衡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置,以及电动阀门。该系统将火灾报警系统以及消防控制系统、补水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集中采集监控、并具有联动控制的自动消防控制系统。自动消防监控系统主要由火灾报警系统及消防自动控制系统两部分构成。

1.1 火灾报警系统

主要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光纤光栅感温探测报警系统以及手动报警系统。本系统光纤光栅感温系统与PLC采用点对点连接方式实现数据的交换。手动报警按钮采用点对点硬线连接的方式接入PLC,信号经程序处理后送到上位机人机交互画面中显示,当有报警信号输入时,自动弹出组态的好的画面,指示出具体的地址位置。无论光纤光栅感温报警信号,还是手动报警信号均复用给火灾报警控制器,完成报警功能。

1.2 消防自动控制系统

消防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监控计算机以及手动操作站。消防泵房值班室内设置一套消防PLc(单机),配套输入输出模块,为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考虑,输入输出模块均采用16点,电源模块、网络模块也全部采用冗余配置。系统所涉及的消防设备、泡沫混合装置、消防泵、电动阀、液位计、压力变送器等设备电缆均接到PLC机柜内,再通过点对点硬接线的方式与手动操作站连接,最终实现集中采集控制的功能。监控计算机与PLC之间在TCP/IP协议支持下,通过以太网形式连接实现数据的交换。手动操作站采用钢制结构,将手动操作及模拟显示集于一身,与新加PLC机柜之间采用点对点硬线连接的方式,将现场设备信号并接到该操作站上,与PLC系统形成一种冗余结构,这样无论PLC系统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操作站上手动操作始终有效,即使PLC系统完全瘫痪,该手动操作站仍能实现与PLC联动控制功能完全相同的操作功能,具备一键到底功能。

1.3 系统控制过程可人工确认火情

为防止误报而产生的误操作,按自动方式进行控制之前,需进行自动延时或进行人工确认。工业电视监控系统与消防报警及控制系统建立联系,即在接到出现火情的储罐的火警报警及控制信号后,自动使相应的电视监控设施对准事故罐罐顶着火部位,便于观察施救。

2 远程消防监控系统的构建

2.1 远程消防监控系统系统结构

根据远程消防监控系统的功能分析可以发现,其系统的构建任务主要包括:

(1)基本数据的采集,即通过对消防控制主机和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实现数据的采集;

(2)数据的传递,即通过构建相应的网络结构和通讯方式,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系统;

(3)信息的组织处理,即对各类信息进行筛选归类,按照用户操作流程进行分发。为此,根据远程消防监控系统的需求,同时参考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GB50440-2007),可以确定其系统结构在这一结构中由于消防建筑与监控中心之间的互联通常是通过通用互联网实现,且消防建筑中的火灾报警或者消防监控主机,以及视频监控系统形态各异,协议不同,因此为了保证互联系统的安全性和系统扩展的方便性,通常需要一个中间设备作为统一接口,这就是图中所示的 “前端联网设备”。另外,由于公安消防系统所使用的网络是专用网络,不能与公众互联网直接相连,因此,在系统构建时还应该考虑到公安专用网络与公众网络之间的安全隔离问题(可以采用网闸类设备实现),即图中的“网络安全隔离”部分。

2.2 远程消防监控系统功能分析

远程消防监控系统的构建主要应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火警发现:即及时发现火灾警情,为火灾扑救赢得时间;

(2)安全巡察:即对用户单位进行安全巡察,及早发现安全隐患;

(3)指挥调度:为公安、消防等部门提供准确的现场信息,提高资源调配和指挥效率;

(4)用户服务: 为用户单位提供应用服务。

2.3 远程消防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通过上述功能分析和结构讨论,远程消防监控系统的建立除了需要按照业务流程进行大量的监控中心系统集成工作和消防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采集整理工作外,还有两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需要解决,即被监控单位的消防控制主机的联网技术及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技术。这两项技术决定了系统构建的成败,下边分别进行讨论。

(1)消防控制主机联网技术

目前消防市场用户使用的消防控制主机品牌众多,国外品牌主要有爱德华、精灵等,国内主要有海湾、赋安等。大部分消防主机报警信息的输出接口是串行通讯口,也有其他类型接口。远程消防监控系统实现消防主机联网,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因此就需要开发硬件平台将不同的硬件接口统一转换为网络接口。

此外,各个厂家报警输出数据通讯协议不一致,报警和控制信息的表达各不相同,要实现联网报警,必须实现数据格式和信息表达的统一。因此,必须制定统一的联网报警输出数据通讯协议,并编制相应的接口软件将各种消防控制主机的信息报文解析、重组,形成格式统一的报警信息。

3 影响消防监控系统的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消防监控设备维护不及时,设备故障未及时发现,从而导致火警漏报、误报;

(2)值班人员麻痹大意,对火灾报警的响应不及时,造成灾情蔓延;

(3)发生火灾警情时,由于对现场的信息掌握不全,沟通迟缓,导致消防警力和消防资源调配不及时,造成灾情扩大,救援迟缓等。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对各个使用单位的消防监控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大覆盖范围的远程消防监控网络和系统,由消防管理部门集中对各个单位进行专业的消防系统监督管理、火灾警情监控,尽最大可能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将有效的提高监控效率,减少漏报、迟报情况,降低火灾损失。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中高层建筑、大型建筑不断增多,建筑结构日益复杂,从而形成火灾隐患点多,火情发现迟缓,扑救信息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给消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此,目前很多建筑安装了远程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火灾险情的早发现、早报警。其一般的过程是:(1)监控系统发现火灾警情,在消防控制主机上发出火情警报;(2)单位值班人员收到警报后验证情况,确认火灾后通知消防单位;(3)消防单位调集资源进行火灾扑救。但是,由于这些消防监控系统基本上都是各单位各自选购安装,独立工作的,经常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火灾信息漏报、迟报以及消防资源调配不及时等情况,从而导致火势蔓延,酿成巨大损失。

参考文献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电梯远程监控 智能建筑 特种设备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7-0002-01

一、电梯远程监控的基本内容和组成

1.电梯远程监控的基本内容

电梯监控系统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优势于一身,可以实现基于网络技术的电梯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通过远程监控,实时监控电梯的状态,对电梯故障及时进行处理,甚至可以根据电梯运行的状态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信息,并将其排除在发生之前,变被动维护为主动维护。从而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电梯故障发生率和维保费用。

2.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成

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主要分为 3 个子系统:信号采集系统、信号传送系统和后台控制系统[3]。

2.1信号采集系统

信号采集系统与电梯是直接连接的,通过采集器收集电梯运行的各种信号。电梯监控数据采集器采集到的电梯控制柜和轿厢内的电梯运行数据和音频视频信号等,通过远程数据发送系统传送数据到远程监控中心。

2.2信号传送系统

信号传送系统把采集到的信号传送到后台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控制信号也通过此传送系统发送到电梯控制器,其主要方式有局域网、电话拨号、互联网、无线网等。

2.3后台控制系统

后台控制系统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对远程电梯的监控,主要由远程数据接入系统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组成。

二、电梯远程监控技术和方法

从电梯监控系统的现状来看,开放性是其发展的唯一途径,因为无论是从电梯公司管理的角度来看,或者从建筑物或小区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角度来看,以最快的方式实现电梯信息最大限度的共享,是进行优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网络化管理的根本前提。

1.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模式的远程监控系统现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C / S模式是最常用的网络技术的计算模式,建立直接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对于 C/S 模式的远程监控系统,客户端负责执行前台功能,如数据处理和报告请求等。而服务器端执行后台服务,如管理共享外设、控制对共享数据库的操作、接受并应答客户机的请求等。因此服务器端的工作模式一般是多线程的。通信部分编程则主要采用 Scoket 编程,Scoket 编程可以基于TCP,也可以是 UDP。

当客户端访问到远程服务器时,必须知道远程服务器的端口。因为客户端任务较重,服务器端的任务较轻,C / S模式实际上是被称为“胖客户端”模式。这种模式是更适合于小规模的、较少的用户,并且在单一数据库且有安全性保障地局域网环境下运行。随着客户数目的不断增加系统性能就会不断下降,甚至出现瓶颈的状况;在多用户、多数据库的环境下,可能造成用户长时间等待、死锁和系统崩溃的潜在可能性。系统不易扩展等。

2.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 / S)模式应运而生。 B / S模,是由C / S模式发展而来,是C / S模式在Web应用程序的例外,它提供了一个简单、一致的跨平台的应用环境。它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的特点,并且这种模式具有成本低、扩展性好等优点,更适合于Internet / Intranet的数据库版本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B/S 模式的远程监控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在客户端由若干浏览器组成,它们负责接收用户请求,并将请求出 Internet/Intranet 送服务器:同时,浏览器将从 In-ternet/Intranet 获得的信息以 HTML 格式解释,并最终展现给用户。

浏览器/服务器模型是建立静态信息的基础上的,其数据格式为静态的 HTML文件。随着 Web 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应用要求的提出,使得 Web 本身的一些不足显现出来,并逐步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2.1实时性差:Web信息基于静态HTML文件,这使得信息更新慢,不能满足实时数据应用。

2.2安全: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换的HTML格式的文本文件。没有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机制。无法给用户提供信用保护。

2.3数据管理模式单:Web服务器进行数据管理仍然停留在基于文件的管理模式。

3.基于 Brows e r/C lie nt/S e rve r 模式的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B / C / S模式的远程监控系统是使得B / S系统和C / S系统互连更好的解决方案,它们实现了对传统系统数据处理的继承功能。客户端发出的数据访问请求,首先交给 Web 服务器,再通过 Web 网关由应用服务器或中间件到达 SQLServer;而数据的返回则相反。这种计算模式的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开发及维护成本低、系统安全性好、扩展性好等优点。而且 Web 支持底层的 TCP/IP 协议,紧密结合了 Internet/In-tranet 技术,使 Web 与目前使用的局域网做到无缝连接[4]。

三、电梯远程监控的发展

1.智能建筑中电梯远程监控与智能化系统的集成

智能建筑的本质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2.城市电梯远程集中监控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电梯安全检查部门应该掌握全市各类电梯,从而及时有效的预防各类事故电梯的运行状态。系统由图形工作站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构成,可以动态显示城市的主要道路、单位、楼宇、医院的电梯分布,并通过导向的方法对任何一台电梯运行进行查询和检查。

所有主要的无线报警装置安装在电梯上,通常情况对,电梯安全监控中心可以是任何一个城市的电梯进行检验。电梯何时出现 故障、维修人员何时到现场、电梯何时恢复正常等数据都会记录在数据库中。监控中心可以清楚了解到一个城市的电梯运行状况以及故障状况,还可以对维修人员在电梯故障后的到位情况、维修情况科学地、有效地监督管理。

四、总结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电梯远程监控技术和方案进行了综述。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通用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这将导致不可能实现了普遍和广泛的电梯监视。如果可以将多种技术和方案融合,集各家所长,才能有可能拿出一个更实际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惠升.电梯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高守华.电梯远程监控[J].中国设备工程,2008,(8):16-17.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3G网络;光热工程;监控系统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线3G网络在各行业广泛应用,人们对于用手机及电脑对太阳能远程监控的需求日益高涨。用户不需要进出设备间就能掌握热水信息,随时随地管理热水工程,及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等。因此,无线3G网络技术成为目前流行而且需求量较大的一项技术。

2.全国光热工程远程监控系统系统架构

为满足客户能够更舒适的享用放心热水,使我们的控制系统适应快速发展的太阳能热水工程市场,为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控制柜联网、手机等设备查看运行数据、无线通讯技术和运行数据的存储打印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客户的欢迎。为实现光热工程远程监控,本文采用3G无线网络通过多种途径对热水工程进行监控。

2.1 监控内容

本文设计的远程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水温水位、集热器温度、用户管道温度,补水和循环过程。

2.2 数据采集传输的过程

无线数传终端(DTU)登录GPRS网络之后,根据设置的IP地址和端口来与中心平台进行TCP/IP连接。当TCP/IP连接建立之后,前端采集设备和中心软件之间就可以进行数据通讯。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现场数据显示、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可以实现现场只能故障报警和故障判断,还可以实现对现场控制器的参数设置和控制操作,最终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远程传送和远程监控。

2.3 DTU与中心平台的组网方式

根据中心平台能不能上网和如何上网的情况,DTU与中心平台有三种组网方式,分别为Internet结合固定IP地址、Internet结合动态域名、使用VPN专网。

系统架构如图1。

3.各部分功能及技术点

3.1 IP MODEM简介

IP MODEM又称无线数传终端(DTU),主要应用在工业自动化、电力、气象、水文、环保、防灾预警等需要实现远程组网传输数据的行业。通常只要是带RS232或RS485的仪表或设备都可以使用IP MODEM实现远程组网传输数据,且对环境无特殊要求,只要有手机信号即可。

IP MODEM工作原理:

IP MODEM主要通过RS232/485方式与终端设备连接,终端设备通过RS232/485只要把数据发送到IP MODEM,IP MODEM就可以把数据通过无线网络透明地发送到客户的服务器;反之,服务器下发到IP MODEM的数据,IP MODEM也会把接收到的数据透明地通过RS232/485发送到所连接的终端设备,从而实现客户终端设备与服务器间的通讯。

一般情况下,凡是有网络接入的、可以上网的办公或非办公环境,都可以架设数据中心服务器。而服务器软件的通讯模块,可以是TCP/UDP网络通讯,也可以是一些读取串口的软件,都可以与IP MODEM连接,并实现终端与服务软件之间数据的透明传输。

系统功能:

(1)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2)公司能有效监控用户系统的运行情况和使用情况,发现故障及时联系用户进行服务。

(3)便于公司收集各工程运行数据,对已有系统进行总结分析。

3.2 3G通讯技术在远程监控中的应用

3G手机不仅可以用作采集实时数据信息,而且可以将信号传送到中心平台通过中心平台进行处理,并为客户端作为实时监控系统。克服了传统的网络带宽不足的制约,手机视频监控系统可很好地满足实时性和视频清晰度的要求,基本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实时控制的应用需求。

总体归纳有以下几点优势:

(1)实时随地的优势,他满足了不管在什么时间,不论在任何地点,通过何种设备都可以进行监控。

(2)成本上的优势,因为当今社会手机是基本上人人都有的,把它作为监控的一种终端设备使用时是对资源的一种多重利用,减少了一定的成本。

3.3 技术路线

方案论证:

方案一:客户端PLC————3G无线数传模块————3G网络————装有三维力控组态软件的电脑(有固定IP地址)。

方案二:客户端PLC————(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15页)3G无线数传模块——3G网络——网关——服务器——监控电脑。

方案比较:

方案一优点:成本少,二次开发容易,已做过联机实验,方案可行,课题开发周期短,2月内可试安装运行。

缺点:数据传输速率有限,设备超过200台后可能会有较大延迟。

方案二优点:设备运行稳定,有较大数据吞吐量,设有转换协议数据传输较安全。

缺点:成本高、二次开发可能较麻烦,软件开发周期较长,半年后可试安装运行。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电力监控;目标;发展趋势

1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现代低压监控技术的日趋完善,实现供电系统监测、控制的智能化、网络化,已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的趋势。通过应用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可以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供电可靠性,提高电力品质,实现变电站的无人值守或者少人值守,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决策管理水平,转变传统管理运营方式,提升企业形象,推动供电管理逐步向自动化、综合化、集中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2 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内涵

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是一套完整的送配电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它成功实现了对供电系统现场设备实时数据的采集、数字通信、远程控制、设备维护及供电综合信息的管理。系统结合现代化控制理论将在线监测技术、传感器技术、数字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有机的融为一体,通过安装在电力设备上的多种传感器和现场监测装置,远程在线监视、监测、监控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及设备周围的环境状况,当电力设备或周围现场发生异常时,能在第一时间自动采集、并向上级远方监控管理中心发送监测信息(数据、语音、视屏等)和报警信息,使运行人员在远方监控管理中心便可对现场设备进行实时监听、监视,监控,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该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结构,可与第三方系统(例如BAS、SCA-DA、DCS、工厂能源管理系统等)实现无缝的互连。

3 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目标

3.1 电能管理

系统可自动记录日、周、月、年负荷,优化负荷分配,精确计算电力消耗(电费)与用电需量,帮助用户实现移峰填谷,平衡负荷,达到节约电费的目的。

3.2 提高可靠性

系统可根据供电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检修计划,提前发现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反映故障原因,及早排除故障。

3.3 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具有远程数据采集及自动汇总功能,免除了日常抄表工作和报表计算,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及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4 提高调度水平

系统实现了对电力参数,状态信息实时显示,实现了对供电设施的远程控制及相关保护参数的在线整定,为安全、稳定、高质量的供电提供了有力保障。

3.5 可实现信息的扩展与互连

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与多种应用系统集成,实现了供配电数据的充分共享。

4 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特点

4.1 性能价格比高,功能全面

系统底层采用网络型智能仪表,完全满足对电力系统的管理、保护、监控及电能质量监测的全部要求。系统融入了当今国内外最新的变配电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对供配电全过程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

4.2 科学管理,节约成本

系统按照少人或无人值守方式设计,在可靠提高管理连续性和自动化程度的同时,最大程度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充分降低了管理成本,并为合理配电、节能环保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供配电调度指挥提供了一个网络化、信息化、低成本化的全新平台。

4.3 组网灵活,通用性强

电力参数测量仪等保护测控单元分散安装在高低压开关柜中,均配置有RS485通讯接口,采用标准的Modbus-RTU/Profibus-DP通讯协议,所有测控设备在现场层统一成网。上层通讯网络采用多种结构形式,可以是TCP/IP网络、光纤网络、电话线或是无线网络等等。

4.4 接口规范,安全扩展

系统后台监控软件采用专业的电力版软件,具有组态灵活、适应性强和可扩展的特点。通信网络结构简洁清晰,通讯接口规范,支持多种标准通讯协议,如Modbus、Profibus、CDT、IEC870-5-101、OPC等协议。二次设备可随一次设备的变化而方便地改变内部控制逻辑,改、扩建工程中在不影响整个系统安全运行的同时,实现了对供电设备的无扰动安装,方便了用户的增容和改造。

4.5 良好的扩充性

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供电系统增容的可能性。现场设备管理主机均可扩容,当系统增容时,只需将管理设备与系统直接进行连接,而无需对线路进行改造;系统主机采用大容量产品,为将来扩容保留了充分的冗余空间和设备接口。

4.6 系统的可操作性

整个系统设备齐全、功能完善、操作简便、便于维护、易于掌握。系统在操作人员与设备之间建立起了友好的界面,使操作者无论是进行系统设置还是日常运行,只要通过键盘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即使没有经验的操作者,也只需稍加培训,便能掌握一般操作。

4.7 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系统底层设备全部选用的是经过用户大量使用并且成熟的产品,为防止雷击所有设施均保证良好接地,为重点设备配备了专用UPS电源。管理层配置了防火墙,安装了防病毒软件,从硬件上做到了内外网隔离。应用系统选用的是专业版电力监控软件及网络版数据库,系统具有严格的权限管理及完善的运行日志记录等功能。

5 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未来应用趋势

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的趋势如下:

(1)在控制手段方面增加了对微机、电子器件和远程通讯的应用。日后技术的发展会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的简单轻便,操作也会逐步的普及,所以电子技术的支撑是它发展的主要信心之一。

(2)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稳定、经济为目的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通讯、控制及电力装备已经可以完美的集于电力系统之中,实现功能的一体化和操作的简便化,其内涵外延都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发展如此快速,所设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考虑的细节越来越完善,使得其功能越来越完善,操作也更加人性化。

(3)在控制策略上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它会越来越智能,知道我们人到底想干什么,以至于他都能准备的完成我们的每一个命令,并且执行的效率高,能把错误率控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 (4)和现代控制理论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个理论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以后也离不开它。总而言之,电子信息技术凭借着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扮演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还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这些都会为促进着我国电力自动化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6 结语

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供配电设备的监视、保护、控制、测量、报警等功能的计算机监控,完全能满足对变电站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的功能以及无人值守的需要。该系统的成功应用为供电企业安全稳定供电,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平台。

远程监控技术论文篇10

[关键词]测控技术;组成;特点;电子技术领域;应用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226-01

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离不开测技术的身影,这是一种新形式的电子技术,在近几年中发展较为迅速。测控技术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主要原因是在测控技术中包含了众多的其他相关技术,将这些技术进行有机的融合,就形成了如此强大的综合性技术,可以说测控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工业生产以及电子信息等各个方面的进步,如果长期坚持下去,相信在今后的时间里这一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利用。下面我们就测控技术的组成与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而探讨其在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希望测控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1、测控技术的组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中所包含的最为突出的技术类型就是测控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趋势,在各行各业中均有所体现。测控技术中包含了众多的领域技术,如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等,除此之外,还有测试测量以及仪器仪表等都是测控技术中最为常见的领域技术。在测控技术中,主要由五部分组成,这五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托,并且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测控技术这一技术系统。它们分别是控制器、测控应用软件、程控设备、总线与接口、被测对象。这五部分都是测控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部分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控制器主要的作用是指挥与协调,相当于我们的大脑,如果没有大脑发出指令,就无法做出相应的动作,控制器就是起着这一作用的重要部分。常见的控制器为计算机。再如程控设备的主要作用是显示以及存储,没有程控设备将信息数据存储好,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将信息输送给控制器,发送相应的指令。常见的程控设备包含显示器以及存储器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测控技术必将会成为信息技术的核心环节,并且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援,人们应该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并且积极开拓与创新测控技术,实现自动化的发展目标。

2、测控技术的特点

测控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是网络化;其二是智能化;其三是数字化;其四是分布式化。这四个特点能够充分的说明测控技术的发展是朝着更加多样化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方向发展的。

2.1网络化的特点是时展的要求,当前的生产生活中都离不开网络的发展,而测控技术就是将网络化的特点得到进一步的放大,同时能够使人们能够更加便捷的应用到测控技术,因为在测控技术中,包含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更进一步推动了网络化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更进一步的完善测控技术在现代领域中的应用,将其广泛发展成为重要的技术之一。

2.2智能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仪器在运用的过程中更加精准化,例如在进行数据计算的过程中,通过智能化仪器的运用,可以有效的降低计算的时间,同时还能使计算结果更加精准,这是现代技术的一大革新,有效的提高了测控技术的发展水平。

2.3数字化的特点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因为无论是在各行各业,都需要进行数字化的控制与管理,可以进行通讯的数字化,多媒体的数字化等,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通过数字化的通讯手段,人们都可以达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同样在信息传输也不例外。

2.4分布式化的特点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这一特点使得测控技术变得更加安全与稳定,通过对不同地区进行测控,找出最为合适的地点而进行仪器的布设,这就是分布式化所体现出来的优越性。除此之外,分布式化还能有效的提高各个领域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测控技术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应用

3.1传感器技术

新兴传感器技术是当前测控技术的重要应用分支之一,依据测控技术,新开发了包括智能传感器、数字化传感器、集成传感器等新兴传感器。其中新型网络传感器的应用最为重要,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工农业、城市管理、抢险救灾等行业,在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中发挥着重大贡献;而最为常见的是数字化传感器,常用于环境测量、图像传感器及医院、银行部门的监控等;智能传感器用于火车状态监控及心内压监控等:集成化传感器常被用在温度、压力等的测量上。

3.2远程测控技术

远程测控技术是测控技术的另一项重要应用,网络与远程测控技术的结合使社会公众生活更为便利,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工业领域趋向大力发展的测控方向。其中无线通信远程测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电、煤气等自动抄表领域的远程测控;专线远程测控术有利于大型工程监测工作的开展,核电站监测及石油输送的远程监控等均充分利用了专线远程测控技术。

3.3现代测控总线技术

总线技术可将各部件连接至处理器上,该元件的应用使得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和开放性有效增加,系统结构得到进一步简化,各个元部件更换便捷,系统成本降低。基于测控总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在USB上使其能在低速设备上正常运行,GPIB总线技术则促使测控技术迅速向大规模测控方向发展,尤其在电子技术领域方向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电子自动化沿总线结构方向迅速迈进,使得企业自动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网络相关行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企业成本得到有效节约。

3.4虚拟仪器技术

虚拟仪器技术结合计算机技术与测控技术,具有功能强大、技术性含量高等优势,这类现代工业新产物是测试领域一项重大突破性技术,表现出灵活且交互性强的优点,实现了测控技术的系统化和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可对液力变矩器在不同压力及转速下性能参数的测量:还可利用视觉软件开发出农业自动秧苗分析系统,对种子发芽期及秧苗数量进行预测,并加强秧苗质量监视;应用于蚕种催青过程中无损质量的检测,开展农机现代化教育及管理等农业、电子技术领域。

4、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的现代测控技术也呈现出较大的发展和突破,促进了产业的不断升级,彰显出潜在实用价值和重要科研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志刚.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探析[J]. 机电信息.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