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技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7 16:15:32

现代生物技术论文

现代生物技术论文篇1

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增强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的抗性、品质改良、提高产量和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物质等。其中以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运用最为重要,发展最快。根据统计资料,到2000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推广面积达4420万公顷,比1996年增长了25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1996年的6个增加到2000年的13个。这其中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广,达到了3030万公顷,占68%;其次为阿根廷,1000万公顷,占23%;加拿大300万公顷,占7%;我国为50万公顷,占1%。

根据有关专家的看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表现为:

——研究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加速。目前,农业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业已形成,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生物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将达到10%以上,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又将占相当的比重。世界银行下属机构预测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产业的交易额为2000年20亿美元,2005年60亿美元,2010年200亿美元;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ISAAA)的预测则分别为30亿美元、80亿美元和280亿美元。

——研究方式集约化、规模化明显。在政府以及公共机构对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进行投资研究的同时,众多私有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一领域将是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之后的又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私人公司已逐步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主体。以美国为例,民营机构1992年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为5.95亿美元,而1999年则达到15亿美元。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生物技术企业领域的兼并和收购狂潮,并购金额从1997年的12.37亿美元陡然升至1999年的138亿美元。一些资产过百亿美元的巨型跨国公司由此形成,过去分散的研究基地也随之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

据业内人士分析,促成公司并购的原因,一方面是为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人员组合,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产业,小公司在资金、技术、以及抗风险能力上均难以独立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进行研发和推广。只有强强联手的大型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才能有效占领市场,与其它企业抗衡。

现代生物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物理学;经济;社会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物理学由于所研究的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的普遍性,不仅是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各种技术科学的基础,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科学。联合国第58 次大会关于2005 国际物理年的决议中强调:物理学是认识自然界的基础,物理学是当今众多技术发展的基础,物理教育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科学基础。联合国大会决议的精神体现了物理学在教育、科学、文化领域中的特殊地位,标志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与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物理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和由此引起的科技进步、文化创新,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把人类带进了现代文明社会。

中国古代学者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探究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还导致一系列的技术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包括火药、造纸、指南针、印刷术以及冶金术、航海术等等,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特别是15世纪之前,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作为现代科学的物理学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从牛顿时代到爱因斯坦,物理学的大师们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他们的努力下,物理学领域中的伟大变革接踵而至。这一切不只是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空前深入,而是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宇宙、时间和物质的认识。

15世纪、16世纪,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不怕打击、迫害,首先向封建神权统治发起挑战,让科学的阳光照亮人们的心灵。17世纪伟大物理学家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宣告了天上、地下都服从同—规律,从而给封建神权统治以致命一击。18世纪,物理学家巴本首先根据蒸气可以做功的物理思想,设计出第一个蒸汽机模型。80年后,又是在物理学家的指导下,英国的技师瓦特才完成了蒸汽机的实用化改造,蒸汽机的发明是物理学应用在技术上第一次伟大创新,吹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号角。19世纪伟大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架起了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桥梁,从而为人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革命)铺平了道路。尔后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奠定了20世纪电子信息技术基础。20 世纪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代表的现代物理革命,不仅带动了化学、生物学、医学等自然科学划时展,并全面带动科技革命,开创核能技术、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激光技术、超导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等一系列的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划时代飞跃,进入自动化、信息化社会。“物理照耀世界”、“没有物理学发展就没有现代文明”这些口号,既是对物理学在现代人类文明发展中伟大贡献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意味着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物理学仍然承担着重大的使命。几百年来,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物理学是一个强大的原动力,也是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理论基础。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几百万年,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也已有5000 年,但是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为什么直到18 世纪工业革命,尤其是19世纪电力技术革命以后,人类社会才发生如此迅速的一次又一次革命性发展。这应该从物理学的创新发展中找到明确的答案。

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物理学作用于其他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催生了一大批分支科学和边缘交叉科学,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科学和技术,甚至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例如,建立在基因研究基础上的生命科学,本身就是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携手共同努力的伟大创举。现代医学的诸多诊治方法,如X 光、B 超、CT、核磁共振、射线、激光刀等,都是直接应用现代物理学的成果。

物理学也是工程技术的基础。没有经典力学和热力学的发展,就不会有一代又一代热机的改进和发展,不能创造出汽车、火车、飞机,不能有火箭和人造卫星,以实现飞离地球、奔向太空探索的梦想。没有电磁感应理论,就没有电力技术。

没有量子力学的创立,就没有固体电子理论和半导体物理学,就不能创造出晶体管、集成电路,也就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物理学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没有现代物理学就没有现代化家用电器,没有现代家庭物质文明。

物理学科在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系统地培养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方面、教育方面也有着特殊的地位。物理学的技术成果,不断转化成生产力,已经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物理学的思想文化成果同样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它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看到,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巨大物质财富和高度文明的同时,也逐渐地滋长了人们技术至上、物欲横流等功利倾向,忽视、远离基础科学研究,忘记了创造现代文明的科学技术之母的物理学,忘记了物理学一直在充当引领科技发展的火车头作用。物质文明可以通过商品市场普及到亿万家庭,但是普及和提高精神文明却是一件十分艰巨的、长期的任务。公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是需要进行长期教育培养的,各级物理教育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承担这一重任。

参考文献:

[1]吴东好.物理学对其他学科和社会发展的意义[J]. 法制与社会. 2009(20)

现代生物技术论文篇3

摘要:科学是讲求一脉相承的,在我看来近代科学的产生主要不在于继承了希腊的文明,而在于继承了希腊的精神,一种乐观、乐于开拓的精神。虽然古希腊的实验理性,逻辑理性和数学理性的解对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推动作用,但是却并非必须。而希腊民族的乐于进取的精神才是近代科学产生土壤。哲学和实践相结合使这精神得到了极大发挥,于是文艺复兴不久的欧洲产生了近代科学技术。对于科技哲学而言,它的进程发展是有自己道路的,它的轨迹并不是复制与古希腊文明,而是在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一门学科。

关键词:科技哲学 古希腊哲学 结合

1 古希腊哲学

1.1 古希腊哲学的概念:对于哲学,我们都知道它最基本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而对于古希腊哲学,我们具有知道它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古希腊哲学(Graeco philosophy)公元前6~公元5世纪出现在希腊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小亚细亚西部、意大利南部的哲学学说。又称古希腊罗马哲学,是西方哲学最初发生和发展的阶段。古典希腊哲学,或称早期希腊哲学集中在辩论与质询的任务。在很多方面,它同时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早期希腊哲学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从未间断,从早期穆斯林哲学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和现代的普通科学。

1.2 古希腊哲学的历史地位:古典希腊哲学的影响在很多方面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古希腊哲学。在宗教方面,古典希腊哲学对早期不同宗教的希腊化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中,古希腊哲学是它的幼年时期。最初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他们不满足于原始宗教和神话,根据自己的直观,以人类正常的常识为依据,用自然现象本身来说明世界;他们从无限多样的自然现象中看到它们的统一和联系,看到它们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看到它们的矛盾和对立。这对后现代的科技哲学的影响至深。

2 科技哲学

2.1 科技哲学的概念:科技哲学就是科学技术哲学的简称。科学技术哲学属于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内容。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科学技术哲学的社会,我们从事的大量的活动,很多都是可学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科学,与此同时,哲学在日常生活中夜如影随形。

2.2 科技哲学的范围:科学技术哲学以自然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科学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等为研究领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过程和思维方法、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作用、以及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政策、管理等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和影响等等,均为其研究的范围。科技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覆盖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了。科学技术哲学的历史很长,中国古代和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就开始研究自然哲学方面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研究开始出现,科学技术对科学影响日益明显的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成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重点。科技哲学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自然界的本性,研究科学技术思维、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内容。

3 科技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之间关系

3.1 “根”与“芽”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我们研究任何事物,都会讲求一个源。至于科技哲学和古希腊哲学,我想正是一种“芽”与“根”的关系。首先得承认科技哲学产生于古希腊哲学。不论怎么讲,没有古希腊哲学这个“温床”,近代科技哲学是不会那么轻易的破土而出的。

记得最近看的《中华读书报・文史天地》发表的刘华杰同志的《席先生,我不能同意您》一文,讨论古希腊文化和近代科学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为中外许多学者所关心、并且关系着一系列问题的问题。比如说它的伴随物就有: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而在这两个问题之后,又是传统文化和现实的关系究竟如何?是传统决定着现实的命运呢,还是相反?这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刘华杰和席先生争论的焦点和归宿。席先生认为:“现实的需要和提供的条件才是科学发展的更重要的动力”,而刘华杰则把近代科学的产生归结为文化问题,即古希腊文化中有近代科学得以产生的“种子”。在这两种对立的意见中,我赞同刘华杰先生的观点。一直以来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会伴随着旧事物的灭亡。根据这个观点,既然科技哲学产生了,那么灭亡的旧事物是什么呢?我想,这个旧事物可不可以就是古希腊哲学呢?是可以这么的认为的,文化本身讲求的一种传承,科技哲学和古希腊哲学,就是这种“芽”与“根”的关系。生物学上的种子说或者基因论,把生物学上的种子说或基因论移植到文化问题上,可称之为“传统决定论”或“文化决定论”,而文化决定论或传统决定论也是文化学上的“血统论”。我想近代科技哲学也可以认为符合这种生物规律。

3.2 近代科技哲学产生的条件:范岱年先生的观点涉及传统与现实、继承与变革的一般关系问题。现实不可能不继承传统,犹如近代科技哲学不能不继承古希腊哲学一样,就像是亚里士多德的力学促成了伽利略力学的诞生,而伽利略又促成了牛顿的力学的诞生。

文化因素:深邃的文化底蕴是近代科技哲学产生不可或缺的因素。

政治经济因素: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一种社会活动的结果,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

4 小结

近代科技哲学的产生少不了古希腊哲学的铺垫,但决定近代科技哲学产生的不单是古希腊哲学的发达程度,而是那些具有古典哲学的基础又有乐观开拓精神的人。文明进程和精神进程的统一乃是近代科技哲学产生的土壤。这显然和当时欧洲继承了希腊文化,所以古希腊哲学是产生近代科技哲学的一个条件。这里要说明的它不是完全的必要,也不是充分条件。它需要古希腊哲学的铺垫,所以不是充分条件。

近代科技哲学思潮的发展,是离不开一种潜意识哲学思潮的推动的,所以,对于目前的形势而言,我的观点仍然是近代科技哲学和古希腊哲学是饮水思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乔纳森・沃尔夫.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段忠桥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吴国盛编译,技术哲学经典读本,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现代生物技术论文篇4

论文摘要:技术哲学研究虽日渐走向成熟,但迄今仍缺乏公认的研究规范和系统的理论体系,更这论进入“常规科学”阶段。对30年来技术文化批判展开“自我反思”,不仅关系到技术哲学发展前景,对推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乏参照价值。

历经30余年的系统努力,技术哲学不断走向成熟。因缺乏公认的研究规范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尽管技术哲学堪称是“一个有着伟大未来的学科”,但仍处于一种如flisabeth stroke所言的“文集哲学”( anthology philosophy)状态,仍然是一个如joseph c. pitt,friedrich rapp等人所谓的“边缘区域”( fringe area )。如继续深究,我们就会发现无论人文主义的技术观、技术社会学抑或技术伦理学,其背后均是技术及其文化底蕴在支配,为此,对技术进行文化批判分析的视角显得格外重要。在本文中,我们拟从历史的向度审慎地对当代技术文化批判的动向予以分析和评估,通过对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技术世界及其秩序的批判性反思,促使研究更具批判性,前瞻性。

一、回溯:中西不同的“问题意识”

随着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广泛渗透,其触角已延伸至社会各个领域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本质现象,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元话语。可是问题恰恰也是因此而生,随技术日益复杂化,其按照精确逻辑构建的技术体系及其权力意志造成了技术的异化。而技术的异化正是技术批判的重要维度,30多年来,“对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的批判构成了当论思考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之思、法兰克福学派的理性批判,还是后现代主义的反现代性,最终都归诸于对现代性文化的反省”。

(一)西方学界:伦理学转向

西方(这里主要指的是德国与美国)的技术批判对于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抨击了工业革命以来技术的霸权地位,更重要的是从哲学高度改变了人类传统的单向度思维模式。然而,不能不指出,由于其各自学理背景、审视维度等不同,使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存在许多缺陷。此外,他们为使这种批判显得合理不得不构建自己的哲学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改造,尤其是在技术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方面。于是,在理解上经常是顾此失彼,也导致批判力度因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受损。

1.德国的技术哲学研究经历了持续的、系统的增长,其中在技术批判方面最引人关注的成果主要包括:萨克塞的《技术人类学》,伦克的《论技术的社会哲学》,吕伯(hermann lue bbe)的《工业社会的生活意义》,罗波尔的《有缺点的技术》、《技术启蒙》,拉普的《现代时间的动力学》等等。其主要特点为:一,呈现出多元化,而非单一的和标准化的,有经验主义、存在主义、实用主义、人类学等不同的研究视角;二,与技术社会学、技术经济学和技术政治学等相关的研究联系密切;三,技术的伦理、生态和资源问题越发受到研究者关注,由过去的玄思转向现在的实践导向,有突出的现实主义转向。

2.美国技术哲学研究中技术批判研究占有突出的比重,这方面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米切姆的《技术的思考:工程和哲学之间的道路》,伊德( d. ihde)的((技术与生活世界》,费雷(f. ferre )的《存在与价值:面向建设性后现代形而上学》和《认识与价值:面向建设性后现代认识论》,伯格曼(a. borgmann )的《技术与当代生活特征》、《坚持实在》,温纳(l. winner)的《自治的技术》,杜尔宾(p. durbin )的《科学、技术和医学中的社会责任》,费恩伯格(a.feenberg)的《技术批判理论》、《可选择的技术》、《追问技术》、《改造技术》和《海德格尔和马尔库塞:历史的大灾难和大拯救》,比杰克(bijiker, w. e)的《技术文化的脆弱性》等等。尽管如spt前会长皮特指出,美国技术哲学研究负荷着意识形态框架,其核心是敌视技术。但是,已抛弃对技术的乌托邦和敌托邦的观点,从各不同的理论视阑看待技术,如从技术批判理论(费恩伯格)、政治学(凯尔纳)、现象学(伯格曼、伊德)等,认为技术可依据不同的文化、政治、现实社会条件等因素,重新加以设计。

与此同时,后现代主义对技术理性也进行了不乏深刻的批判:他们探讨长期被遗忘的“边缘”现象,而射击的标靶却是西方文化的中心。福柯在《词与物》中以宣布“人的死亡”来表达现代思想的终结,抨击启蒙思想,并声称要消灭自笛卡尔以来的无所不能的主体。利奥塔在《后现代的状况》一书中,提出消解技术的霸权,对技术“不证自明”的合法性进行质疑。博德里亚发现逐渐泛滥于社会中的消费文化的深刻意义,指出人类社会从商品社会到景观社会再到如今的仿真(类像)社会(《类象与仿真》),其深层是技术所构建的符号取代了意义本身。可见,后现代主义的技术论述中,主要关注现代技术异化。至于社会建构论者,如latour , callon , law等人,则从人类学角度研究技术问题,对人性化的技术和非人的技术分类思想给予关注。西方学界关于技术文化思想的阐释是其批判工业化的重要武器,在理论上,系统地梳理其技术文化思想,不仅可弥补我国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也能促进我国技术文化问题的深人探索,更重要的是让工程师、技术决策者、技术管理者等,明白技术不仅是一个自然的问题,更是一个关涉人的文化的问题,在实践上使用人文道德价值观念主导和支配技术的决策,使技术得到最佳的发展和应用。

(二)国内学界:人文主义为主导向的技术反思

对技术批判开展系统持续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 ,90年代。其中,徐崇温《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吴国盛《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乔瑞金《马克思技术哲学纲要》、陈凡、张明国《解析技术》、郭冲辰《技术异化论》、姜飞《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杨庆峰《技术现象学初探》等,为技术批判研究打开了视野。

但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还很少有人系统地以技术的文化批判作为研究对象,尤其是缺乏全面审视当代技术批判的存在形式及其未来的基本走向。陈昌曙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对技术哲学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在此方面作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他的《技术哲学引论》、《陈昌曙技术哲学文集》等著作,为研究技术哲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叶闯的《当代“科技批判”研究》提出或重新考定了生存论批判、生态学批判、科学技术批判等概念,通过对一些代表性、典型性的思想流派分析,对当代科学技术批判思潮进行清理;刘仲蓓的《后殖民时代技术的分析与批判》置身于“后殖民”时代分析技术、文化、人之间的关系,围绕“后殖民”的实质、西方技术文化的擅变与技术的偕越、技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解构等,以人文主义视角考量,展开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技术、文化、人的反思与批判;曹克的《技术的社会批判》认为,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是技术的社会批判,它主要分为历史批判、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两部分,二者取向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被马克思历史地关联在一起,将对技术的思考纳人到了马克思不同时期方法论的视域中。

赵建军教授的《追问技术悲观主义》,以技术理性批判与技术悲观主义的相互关系为切人点,指出技术悲观主义的意义,它不仅在人类目的与行为之间自发起调节作用,而且其批判性甚至反叛性,体现了人们对认识的深化和对人类未来的洞察力,更为生态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作了理论铺垫;乔瑞金教授在《马克思思想研究的新话语—技术与文化批判的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中阐明了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思想实质蕴涵,并指出其从技术决定论走向技术整体实践价值论(文化价值论的新纲领);张成岗的《现代技术问题研究》,从追思技术问题人手,对现代技术进行了病理学拷问,对技术问题进行了科学划界,对技术问题何以生成进行解释性研究,对技术问题之解决提出了初步构架;李丰茂的《重建技术化生存的人文主义向度》认为,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表现为“生存危机”,其直接原因在于西方工业文明以来形成的“自然主义技术化生存”,而这导致了“技术异化”进而导致了人的生存异化。必须以希腊对“技术”所做的“生存论”理解为根据,并通过当代的“文化批判”—“意义性拓展”、“时间性拓展”和“空间性拓展”,以恢复技术化生存的“人文主义向度”;朱春艳的《费恩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研究》认为,费恩伯格提出的“批判理论”( critical theories),是一类具有某种伴随历史的变化来给出的技术判定,它既非由目的和理性来决定的工具系统,也不具有内在的和一劳永逸的价值独立性,而是蕴涵着非中性的社会属性的产物,实际上就是在目的和实体之外来寻求一种基于特定社会情境的对技术的定位。

近年来,更由技术价值论、社会批判理论和技术的形而上学等人文视角的探讨而引向深人,出现了研究旨趣的经验论转向和研究背景的后现代技术转向,研究视角亦日渐多元,其理路主要有解释学、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技术哲学、技术批判、社会建构论、风险与反思现代性理论、后结构主义(如知识权力结构、仿真理论)、后人类主义(如赛博格和人类增强)等,思想资源涉及自北美(如伊德、芬伯格、温纳、哈拉维等)、法国(拉图尔、埃吕尔、鲍德里亚等)、德国(海德格尔、哈贝马斯、胡塞尔、尤纳斯等)和中国传统思想(庄子等)。相关研究聚焦于技术的本质、技术的价值、技术伦理、技术与风险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学界,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主要渗透于科技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尤其是其社会批判论和技术批判理论中。不过,陈昌曙、远德玉等人于1980年代在技术哲学研究中涉及了技术伦理与文化相关的论述。90年代,刘文海(《技术的政治价值》)、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等,在有关技术的政治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维度中,实际上已深人到文化学(伦理学)意义上审视技术问题。此后,陈凡的《解析技术:技术一社会一文化引论》、王前的《技术发展的文化制约研究》、张明国的《技术文化论》等,进一步阐述了技术与文化的内在关联。上述对当前热烈讨论技术文化问题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整体而言,进人21世纪后,我们尚匾乏对技术批判全面系统的研究,更无从把握其对当代技术文化(含伦理学)问题解决的价值和意义。

二、述评:技术文化批判的重审

“虽然人类在很久以前就生活在技术时代,但技术哲学的时代刚刚开始”总体上看,虽然技术文化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仍然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虽取得一定成果,但探讨尚未全面展开,对有些问题的认识仍嫌肤浅,如关于技术文化概念的具体来源及其在东西方语境中的差异;在中外众多学者视域中,技术(本质)的文化批判语境占有怎样的学术地位?技术文化及其风险是如何在这个时代成为哲学的关注对象的?以上诸多问题的系统研究,在国内外技术哲学界尚未充分展开,巫待加强。

(一)主题与方法的缺憾

其一,主题的离散性。在技术哲学领域有一种斯托克(stoker)所说的“连续性的开始的悖谬”( paradox of continual beginning),对其作为一个哲学学科赖以成形的一整套中心问题(central is-sues)缺乏明晰性和一致性,使得技术哲学难以形成一些集中于中心问题的内聚性理论(cohensive theory )。往往强调道德性的问题而忽视认识论和本体论的问题,关注的是技术的使用而非技术的设计、制造等过程问题;技术和工程本身,即技术制品的设计、发展、生产和维修游离于其视野之外。哪一个问题是当今技术哲学研究的核心,仍存在较大分歧。张华夏和张志林等人认为,技术的认识论和逻辑结构问题是技术哲学研究的核心。他们呼吁“技术哲学要转向技术知识论和技术逻辑的研究”,陈昌曙和远德玉先生则认为,技术与科学相比,具有更直接、更鲜明、更强烈的价值性,鉴于此,应当将技术的价值论作为技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美国,许多学者主张技术哲学主要是对技术进行伦理的、政治的分析;而皮特坚持认为,“技术哲学的首要问题是认识论”。他指出,只有从认识论着手研究,技术哲学才可能容身于主流哲学讨论之中。拉普认为,今日技术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是研究技术变革的动力学,关键是要明确在“技术决定论”中人们可能的作为了。

其二,方法的偏执性。往往强调规范性而忽视描述性,采取一种外部性的方法看待技术。在此,技术本身通常保留为一个黑箱,被当作一个不变的整体;针对此,费雷基于几十年的教学、研究和思考,形成了自己的四个信条:其一,技术哲学应联合西方主流的哲学传统思考技术;其二,应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哲学、科学哲学、社会哲学等学科的范畴,能够阐明技术现象;其三,技术哲学在理解何为合法的哲学方法时应该采用多元化的策略;其四,一种全面的、批判的、多元的技术哲学研究方法对认识技术和制定有关的社会政策是有益的仁。

(二)人文主义批判为何如此脆弱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晚期,技术哲学受制于对技术的形而上学分析(受其影响)和对科学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生活方式的批判性思辨”。技术超越论者(如容格、迈耶尔、埃吕尔、海德格尔等),他们用对认识主体的重视来取代对认识对象的重视,用重视价值来反对重视事实,以对人的欲望和精神自由的强调来对抗语言逻辑的科技方法。虽发觉人与技术之间的冲突,省察到人类在技术重压下的,却忽略在技术发展中对人的力量的肯定和文化发展。理论上的片面性使之对现代技术持敌对立场,看不到有意义的未来。尽管对技术的批判是彻底的、尖锐的,但在他们的视野中,没有科学技术也没有历史发展,最后深陷虚无主义泥潭,只能是一种“贫困”伤感。

正因理性批判与现实相悖,人文主义者所推崇的人文导向在现实中显得如此脆弱。笔者以为,在学理上,人文主义技术批判的最大缺陷是他们把批判的理论向度定位在理性和技术理性上。在精神上达到控制技术,在人文主义学者看来就是重新唤起人们的价值理性和对维护人性尊严,人性解放的自觉意识。一句话,就是依靠主体精神(政治的、伦理的、宗教的)因素来克服技术理性的恶性扩张,同时抵制其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渗透。这恰恰就是技术理性的批判在现实中难以产生真正广泛、持久影响的原因。

技术永远是一种人的合目的的行为的结果,也是符合科学理性的、合理的有效的行为,为此,人类能够运用技术不断有效地改造自然。同时,人的理性、目的、利益、价值选择也总是强烈影响和驱动着技术的发明和运用,我们是否就此断言技术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理性的因素?许多人文主义学者在对技术本质的追问后陷人悲观主义的事实确认了这一点。其实,技术也是人的社会性建构,是人的主体性的客体化,即技术既是人的异化存在物,又是人的解放的具体形式。因为人口会不断增长,人们的物质欲望和需求也只能是有增无减,阶级、集团、国家间的不同利益也会长时间地驱动着人们的价值选择,科学理性对于技术的推动,历史已经证明是加速度的。在这一切面前,所谓呼唤人性价值理性的回归,所谓人性自由发展的“理性王国”,几乎就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三)“技术的经验转向”难以真正解决题

现代技术哲学深受两种思潮的影响:其一是批判的技术哲学传统,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和哈贝马斯的人本主义技术批判理论;其二是分析的技术哲学传统,思想实质是分析的科学哲学在技术哲学中的反应,近些年又出现“回到经验”的实证主义仁。

分析传统的技术哲学由来已久,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技术哲学的原始形态。它与其说是一种哲学,不如说是一种工程师的经验。自从海德格尔对技术的存在主义反思和法兰克福学派对技术的社会批判以来,分析性的技术哲学曾一度陷人低谷。

20世纪90年代以来,哲学家们试图通过堆积式的经验研究,超越海德格尔式的技术批判,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一个最有意义的探索出现了,即技术哲学家的兴趣从技术的后果转向了技术本身。这种趋向最明显地体现在“thinking through technology; the path be-tween engineering and philosophy"(米切姆)。它深刻地指出,技术哲学的适宜研究方式应该是“不能回避工程的话语方式”。换言之,技术哲学必须对技术的哲学分析与工程师对话,若达此目的则必须学习工程语言。但是,“技术的经验转向”便能解决问题吗?温纳(winner)指出:“一旦走进技术的黑箱,人们就一定能知道哲学和技术研究所要求的所有答案吗?……技术并不是一维的实体。首先,技术的概念本身就有许多意义:最基本的有技术作为器具、技术作为知识形式、技术作为行动的方式。但这些技术的每一种形式又都有复杂的意义。所以,技术黑箱还包含技术自身历史发展的形式,这是技术哲学家在理解现代技术本质和作用时所不可忽视的,否则,哲学家就有把技术过分简单化的危险。”

显然,如果没有一定的本体论框架,技术哲学将蜕变为技术经验,从而失去哲学本色。而失去哲学本色的技术理念上难以发现技术本质的。综合来看,这两种技术哲学,批判传统和分析传统的技术哲学,实际上是在技术的“形而上”和技术的“形而下”陷人了形而上学。前者有望文生义之嫌,后者则有得鱼忘签之憾。

三、前瞻:技术化时代合理性的扬弃

对技术的形而上追问已经完成,对技术和技术哲学研究中的二分法(工程的和人文的技术哲学)也已无力回答技术所带来的现实问题。从技术的文化环境看,随着冷战的结束,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的文化环境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藉此,我们对技术哲学研究包括技术批判也理应赋予新的视阂

(一)走向经验,走向跨学科的文化批判

伊德认为,技术哲学研究必须应对这种文化环境的变化,反思当代技术世界的新问题,而不能仅是继续研究与埃吕尔、海德格尔和马尔库塞相同的主题[川。在《技术哲学导论》一书中,伊德指出,“环境危机”、“多文化”( pluriculture )、“战争与财富”、“技术发展”是未来技术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并强调“文化形态的转换要求技术哲学家以平衡过去及现在的乌托邦和非理想化之间的诱惑的方式对上述两个主题进行反思,……这只是对今天技术渗透的世界的平衡、批判和反映的思想的呼吁”。从技术自身看,随着全球电子媒介基础设施及其文化的发展,米切姆认为,现代技术(与背景分离化)正在被一种新的“元技术”(meta一technology)取代。元技术是一种重构性技术,正以虚拟的形式重新使分离的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在此情况下,米切姆指出,“过去二十年,技术哲学努力思考我们做的技术,下一个二十年必须努力思考我们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元技术。”了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角度,拉普建议研究技术变革的动力学,费雷提出应联合西方主流的哲学传统思考技术。杜尔宾呼唤行动主义,他指出,虽然需要理论的进步,但更需要的是在解决技术社会的现实问题上取得进步;虽然理解技术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围绕它们的有关的社会问题做些什么。为此,他呼吁学院的技术哲学家走进行动主义的领域,加人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列中来。从根本的精神看,无论技术哲学研究将怎样发展,陈昌曙先生指出,技术哲学必须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基础研究和应用。他说,技术哲学“没有特色(学科特色)就没有地位,没有基础(基础研究)就没有水平,没有应用(现实价值)就没有前途”。从研究的建制看,陈凡教授提出“内核硬化、边缘软化”的转向。“内核硬化”是指技术哲学研究共同体的“内核”(指专业的技术哲学工作者)要上水平、上学科,以促进“狭义的技术哲学”的形成与发展,“边缘软化”是说技术哲学共同体应是对“各界”、“各学科”“开放”,以有利于“广义的技术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总体上,囿于以往研究视野的片面化,使得技术批判研究大多是从直觉抽象的形而上学与狭隘经验的社会建构论的角度来阐述技术的内生及社会控制问题,这种研究范式是从宏观层次到中观层次的切人,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主体在技术社会控制中的作用往往被忽略了。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微观的层面切人,加深对技术微观运行机制的了解,以弥补当前研究不足的弱点。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即缺乏对技术一文化的结构研究,这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欲通过文化语境的结构化分析方法,系统研究技术一文化一人的控制问题。值得指出的是,如果缺乏一定的本体论框架,技术哲学将蜕变为技术经验,从而失去哲学本色,而失去哲学本色的技术理念难以发现技术本质。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切实地综合包括哲学、科学史、技术史与科学学等学科成果,研究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史及其文明的联系,更广泛地说是与地球进化过程的联系。人类正走向从根本上改变他们所创造的,也使他们受到危害的技术文明的道路。如果不考虑自然科学、道德、政治和其他直接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文化特征(如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各类哲学世界观的影响,就不能很好地阐释技术现状与发展。我们不但有技术问题,而且还有人的问题。在技术的哲学研究中,不仅是把人“作为”某种因素,而且要“通过人”来审视技术。技术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未来的技术哲学应当考虑:1.技术是意识的物质化,技术问题是人文科学问题,对它的理解需要揭示文化的深层基础;2.必须摆脱旧的“技术”形而上学概念并制定新的范畴模型,因为旧的范畴划分(主体一客体,科学一技术等)不能捕捉技术的实质;3.技术比科学更具有基础性质,不能由科学解释技术,也不可将技术归结为科学及其后果;4.整个技术哲学,由于它是人文化的,因此不能将它局限于最高的抽象水平、一般哲学范畴水平。有关它的论述只能建立在较具体的历史实际范畴研究的基础上。

对技术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仍是一项年轻的事业,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研究范式,这使得技术在哲学水平上远远跟不上科学哲学发展的步伐,并成为制约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究其根源,仍是技术文化观滞后所致。对中国而言,如何开展合理的文化批判,应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文化精神、文化模式的冲突和裂变,顺利地实现传统文化模式的现代文化模式的转型,已成为紧迫的历史任务。

加之,如今从技术哲学到技术政治学等学科的出现,表明人们用经验去把握的空间越来越大。因为这里探讨的问题已脱离了哲学的语境,进人到政治学、社会学的话语系统中。技术现象原本是一种复杂的现象,仅局限于从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或仅仅局限于从思辨的、“纯粹形而上学的”角度研究技术都是不够的,可以认为,走向经验,走向跨学科的文化批判,正是技术批判理论的未来走向,而正是当学科的分化引起更大程度的综合,使人类有条件从多角度、多方位反思己身。如伦克和罗波尔所说:“跨越陈旧的系科和学术边界,尤其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界,进行富有成效的和现实主义的合作,在今天技术哲学研究中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二)反思“反思的”时代:“重建文化”、“拯救文化”

技术文化批判研究,尤其是关注技术文化脆弱性(the vulner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culture)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从技术文化角度更深人探析中国当代文化的特征、和谐发展理念、现代性意义与未来发展内在动力,不仅迫在眉睫,而且还富于挑战性和无可替代的实践意义。

技术不是中立性的,它不仅在本质上、而且在结构上是暖昧的。在与人和文化中的人的关系中,技术转化了经验和经验的变项。更进一步分析,“在文化诊释学的复杂层面上,技术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被嵌人;‘相同的’技术在另一种文化情境中可以成为完全‘不同的’技术”。生活于技术文化(technological culture)当中,我们已无可避免地活在一个极易脆弱的世界(a vulnerable world )。为了生活于一个更为开放的、锐意创新的文化当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技术文化的脆弱性(vulnerability)本身的价值所在。

话语既不是独立自主的,也不是“深层”的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建立在更为辩证的关系的基础之上。在此情形下,探寻一种深远的批判性( critical)的精神变得更为必要。如果不探索技术及其现代化本质的无处不在的现实,我们将无法谈论公共话语。不难发现,以“发达”为内核的技术文化正在以资本的功能、工具性来定义现代人类主体。在某种意义上,发达的功能正在取代人类的价值。在现代性时期,技术、知识和权力的新的融合,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经济和政治控制,重新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在启蒙主义价值引导下,技术必要性提供了一种人类进步观,它与不断增强的自然控制和似乎无限的物质商品生产密切相联。但物质丰裕和人的自我实现之间的表面联系已被证明是虚构的。更为重要的是,工业“进步”和技术“进步”所造成的全球变化现在已全面威胁生态环境,技术力量是如此无所不在,以至于阶级结构、社会关系、文化甚至变革运动也以它的形象复制自己。

20世纪大规模工业发展和技术革新所带来的社会巨变,将一个深刻的含义传递给这一反智论的遗产之中。技术理性的世界里,“功能化的”(实证主义的)语言的仪式化概念取消了真正的颠覆能量,也同时取消了现实与可能之间、经验主义现实与进行选择的努力之间的辩证的张力。从文化的本质角度看,这也是文化空前发达的时代。可是,就在这个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提出了“文化危机”的问题,不少有识之士发出了“重建文化”、“拯救文化”的呼吁。

显然,这里所说的“文化危机”既不是指物质技术的不足,也不是指制度、规章的弊端,指的正是狭义文化遭放逐的状况:科学技术危机,对人类前景构成威胁;大学和教育的危机,为适应市场而追求短期效果;文明失去价值追求;诗意和正义感丧失。这意味着—本来,在文化分化的过程中,狭义文化成为人类与自然相对立的本质力量的最高形式,成为人文价值观的最后领地。可是,现在连这一最高形式也在向低级形式坠落,最后领地也在逐渐丧失,狭义文化的危机成为人类的最后的危机。以“文化工业”为例,这是对文化的工业化制造、商业化流通处理,它以牺牲创造主体性为前提,以满足大众的感官刺激需要为生产标准,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为生产目标。使人的自然需求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文化形式灌输给每一个人,人的本质力量、人的独特价值失去文化载体。在这样一个表面上高度发达的文化环境中,人成了超级动物,每头动物都只知道最大限度地饮食男女,享受奢侈腐化,一切为了物欲这个上帝。无论对于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文化”都只成为满足自然需求的手段,成为与房子、汽车、美女一样的物质材料。文化含义中人的因素消失了,只剩下自然的因素,“文化”一词终将失去意义。

如同路易·多洛在抨击“文化工业”时指出的,当代文化已经“从知识的甚至从精神的层次降下来,而只维持单纯的物质层次”。当文化工业已成为文化机制而存在时,倘若只以增加政府拨款的方式来拯救文化,实际上只是给文化工业注人新的资本,文化危机仍将漫延。人类已经到了反思文化定位的时刻。必须看到,“文化热”的思维特征是以文化为纲,无论什么问题,似乎不“上升”到文化层面即不可谓之深刻。事实上,离开对人与人的诸种关系的探讨,将特定社会结构变迁的问题化约转换为观念文化变迁的问题,只会导致对问题真实性的遮蔽,可能永远也找不到问题的症结。

当人类在栽种、培植中体味到“文化”时,当初的目的固然只是解决物欲的问题,但作为一种高出于动物生命活动的手段,文化随即证实了人的本质力量,证实了人在自然界的自觉位置,证实了人能创造出特殊的精神价值和意义。因此,人类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建立人文价值的制约机制,在总体上控制物质欲求,提高精神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将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当作永恒的追求。否则,不能拯救文化也就不能拯救人类自己。

现代生物技术论文篇5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第152次2015年10月考试计划安排课表

2015年10月17日(星期六) 2015年10月18日(星期日) 09:00-11:30 14:30-17:00 09:00-11:30 14:30-17:00 A020105 金融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75 证券投资与管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74 中央银行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60 财政学 A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0148 国际企业管理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145 生产与作业管理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A020203 会计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7 管理会计(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56 成本会计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A020205 人力资源管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63 管理心理学 02126 应用文写作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167 劳动法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A020207 市场营销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0180 企业定价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181 广告学(一) 00182 公共关系学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A020215 电子商务 00890 市场营销(三) 00893 市场信息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888 电子商务英语 00892 商务交流(二) 00898 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894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 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00902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A020228 物流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 高等数学(一) 11178 物流管理基础 05364 物流企业会计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2 英语(一) 05372 国际物流导论 08095 运输学 A030301 行政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292 市政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277 行政管理学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2 英语(一) 00040 法学概论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312 政治学概论 A030305 乡(镇)村管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0548 农村市场营销基础知识 014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08989 茶学概论 00277 行政管理学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2558 乡镇土地管理 10551 中药材栽培技术 A040101 学前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84 学前心理学 00386 幼儿文学 00389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0394 幼儿园课程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85 学前卫生学 00388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00413 现代教育技术 00387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0392 学前儿童体育 0039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039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00397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2 英语(一) 00383 学前教育学 0039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A040103 小学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05 教育原理 00409 美育基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406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00407 小学教育心理学 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 00408 小学科学教育 00411 小学数学教学论 00415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 00417 高等数学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2 英语(一)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00412 小学班主任 00416 汉语基础 00418 数论初步 A040106 教育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31 心理学 00405 教育原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446 现代教育管理技术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442 教育学(二) 00445 中外教育管理史 00448 学校管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2111 教育心理学 A050102 秘书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345 秘书学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0182 公共关系学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40 法学概论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509 机关管理 A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 02183 机械制图(一) 02230 机械制造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159 工程力学(一) 02195 数控技术及应用 02234 电子技术基础(一) 02185 机械设计基础 02236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2 英语(一) 02205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02232 电工技术基础 02237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A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2318 计算机组成原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0 电子技术基础(三)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2198 线性代数 04729 大学语文 04732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2 英语(一)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A080777 通信信息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0230 合同法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3155 现代电信技术概论 00177 消费心理学 10266 数据通信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2 英语(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2382 管理信息系统 06034 电信组织管理基础 A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391 工程力学(二) 02400 建筑施工(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387 工程测量 02393 结构力学(一) 00170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02386 土木工程制图 02396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2389 建筑材料 02394 房屋建筑学 02398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A081208 应用化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182 文献检索 02481 物理化学(三)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164 环境科学概论 08220 定量分析化学 02070 微生物学 08222 分析仪器结构与维护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420 物理(工) 08006 食品理化检验 11156 水和废气检测分析方法 A082207 计算机信息管理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54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0041 基础会计学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2384 计算机原理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2 英语(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02382 管理信息系统 A082214 工程造价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400 建筑施工(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6966 土建工程施工与计划 06970 工程造价实用软件 06969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09415 工程计量与计价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495 装修工程预算 06959 工程经济概论 A100701 护理学 00488 健康教育学 02901 病理学 02997 护理学基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903 药理学(一) 02996 护理伦理学 03179 生物化学(三) 02113 医学心理学 02864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2998 内科护理学(一)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2899 生理学 03001 外科护理学(一) 03002 妇产科护理学(一) 03003 儿科护理学(一) C030112 法律 00242 民法学 00247 国际法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9 宪法学 00223 中国法制史 00245 刑法学 00261 行政法学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244 经济法概论 05677 法理学 C050114 汉语言文学 00031 心理学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5 现代汉语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36 古代汉语 00506 写作(一)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C050207 英语 00595 英语阅读(一) 00596 英语阅读(二)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795 综合英语(二) 00522 英语国家概况 00597 英语写作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794 综合英语(一) G020106 金融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0076 国际金融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74 中央银行概论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78 银行会计学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7250 投资学原理 G020204 会计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48 财政与金融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56 成本会计 00160 审计学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7250 投资学原理 G080806 建筑工程 02391 工程力学(二) 02400 建筑施工(一) 02446 建筑设备 0600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03347 流体力学 02386 土木工程制图 02396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2404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2394 房屋建筑学 02398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02447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G081707 铁道与道路工程 02391 工程力学(二) 06523 线路工程(本) 06287 结构设计原理(本) 06519 工程流体力学 02386 土木工程制图 02407 路基路面工程 06528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06527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及概预算 07258 结构设计原理(三)(专) G082231 工程造价管理 02400 建筑施工(一) 06087 工程项目管理 08984 房屋建筑工程概论 09415 工程计量与计价 00712 建筑工程定额预算 06959 工程经济概论 J660000 教师培训课程 03329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03330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05686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研究(初中) 66603 教育学B 66605 教育学C 66607 教育学D 66609 教师职业道德 66615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高中) 66617 中学物理教育研究(初中、高中) 66604 教育心理学B 66606 教育心理学C 66608 教育心理学D 66610 教育新理念研究 66612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初中) 66613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初中) 66614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高中) 66619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初中、高中) 66601 教育学A 666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研究 66616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研究(高中) 66621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66602 教育心理学A 66618 中学化学教育研究(初中、高中) 66620 中学政治教学研究(初中、高中) Z020140 财税与金融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48 财政与金融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Z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46 中国税制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55 企业会计学 04729 大学语文 Z020205 人力资源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Z020207 市场营销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Z020209 旅游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91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04729 大学语文 00194 旅游法规 Z020211 饭店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8 市场营销学 04729 大学语文 00194 旅游法规 Z020212 企业财务管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Z020215 电子商务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898 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894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Z020228 物流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11178 物流管理基础 08095 运输学 Z020242 会计电算化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48 财政与金融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Z020260 工程财务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5124 企业财务管理 02636 国际金融实务 00041 基础会计学 05289 项目投资管理 05290 施工企业会计 Z020313 销售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0892 商务交流(二) 00908 网络营销与策划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Z030112 法律 00242 民法学 05679 宪法学 00245 刑法学 00261 行政法学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Z030202 社会工作与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66 社会心理学(一) 00274 社会政策与法规 03508 劳动与就业 00272 社会工作概论 03578 人口与环境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Z030301 行政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277 行政管理学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4729 大学语文 Z040101 学前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84 学前心理学 00386 幼儿文学 00385 学前卫生学 00387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0383 学前教育学 Z040103 小学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05 教育原理 00406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00407 小学教育心理学 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 04729 大学语文 Z050114 汉语言文学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5 现代汉语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06 写作(一)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Z050120 藏语言文学 00591 藏文历代文选 00829 藏语写作 04371 藏族史 00589 藏语语法与修辞 10522 藏文翻译理论 Z050207 英语 00595 英语阅读(一) 00596 英语阅读(二) 00597 英语写作基础 00794 综合英语(一) Z050220 商贸英语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89 国际贸易 05844 国际商务英语 00794 综合英语(一) Z050442 服装设计与工程 00680 服装结构设计 05334 服装设计 05409 成衣制作工艺 Z050444 环境艺术设计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706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Z050445 动漫设计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675 构成(平面、色彩、立体) Z071601 信息管理与服务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122 因特网应用 02117 信息组织 07311 多媒体技术 Z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 02183 机械制图(一) 02230 机械制造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159 工程力学(一) 04729 大学语文 02232 电工技术基础 Z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2318 计算机组成原理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4730 电子技术基础(三) 04732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Z080704 电子技术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344 数字电路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198 线性代数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4729 大学语文 09013 低频电子线路 Z080725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04342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 05551 创意网页设计 05196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小教) 05829 计算机文化基础 05194 教育技术学(小教) 03785 创意图形设计 Z080744 数控技术应用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561 机械工程材料 04068 机械制图及AutoCad 05785 数控原理与数控技术运用 Z080752 电子信息工程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8066 VB程序设计 08067 电路原理 Z080777 通信信息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10266 数据通信 06034 电信组织管理基础 Z080786 移动商务技术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318 计算机组成原理 00894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Z080788 嵌入式技术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234 电子技术基础(一)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Z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02400 建筑施工(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386 土木工程制图 02396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2394 房屋建筑学 02398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Z080802 道路与桥梁工程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411 道路施工与管理 06280 道路建筑材料 Z081208 应用化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8220 定量分析化学 02070 微生物学 08006 食品理化检验 Z081305 烹饪工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528 烹饪营养学 02517 食品微生物学 02529 烹饪卫生学 Z081306 应用生物技术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521 食品分析与检验 02070 微生物学 02535 有机化学(三) Z081701 交通运输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5105 民航货物运输 04569 机场服务概论 04571 航空服务礼仪概论 Z081716 铁道与道路工程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6519 工程流体力学 02386 土木工程制图 06528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07258 结构设计原理(三)(专) Z081717 交通运输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575 货物运输组织 02569 运输设备 07267 道路运输组织 02570 铁路行车组织基础 02573 旅客运输组织 07263 运输企业管理 Z081725 汽车维修与检测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6921 汽车机械基础 08590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 Z082207 计算机信息管理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4754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0041 基础会计学 02384 计算机原理 02382 管理信息系统 Z082214 工程造价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400 建筑施工(一) 09415 工程计量与计价 06959 工程经济概论 Z082230 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3893 工程建设法规 03888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Z100701 护理学 00488 健康教育学 02997 护理学基础 02996 护理伦理学 02113 医学心理学 02998 内科护理学(一) 03002 妇产科护理学(一) 03003 儿科护理学(一) Z100801 药学 03031 药物分析 03026 药理学(二) 03029 药剂学 02535 有机化学(三) Z100803 中药学 02974 中药学(一) 03044 中药药剂学 03037 药用植物学 02975 方剂学(一) B020104 财税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68 外国财政 00069 国际税收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78 银行会计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0233 税法 B020106 金融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79 保险学原理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68 外国财政 00076 国际金融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78 银行会计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B020110 国际贸易 00097 外贸英语写作 00100 国际运输与保险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7750 国际投资学 00101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05844 国际商务英语 00102 世界市场行情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99 涉外经济法 B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3 质量管理(一)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0152 组织行为学 B020204 会计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68 外国财政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160 审计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0158 资产评估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B020208 市场营销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184 市场营销策划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183 消费经济学 B020210 旅游管理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96 专业英语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124 旅游文化学 00200 客源国概况 00198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152 组织行为学 B020216 电子商务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00910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0996 电子商务法概论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908 网络营销与策划 00915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00995 商法(二) 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 00906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 00994 数量方法(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00913 电子商务与金融 00997 电子商务安全导论 B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 06089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277 行政管理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B020221 建筑经济管理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446 建筑设备 02658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657 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学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170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389 建筑材料 02447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02631 计算机辅助管理 B020222 物业管理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673 城市社区建设概论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76 物业管理 05672 物业设备管理 06569 物业管理实务 02659 房地产项目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169 房地产法 B020229 物流管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537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07043 供应链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7729 仓储技术和库存理论 00015 英语(二)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B020230 公共事业管理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318 公共政策 03312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61 行政法学 05723 非政府组织管理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03331 公共事业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2382 管理信息系统 03335 公共管理学 05722 公共经济学 B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3323 劳动经济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325 劳动关系学 03327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 03322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03328 公共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326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B020279 工程管理 00067 财务管理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087 工程项目管理 01850 建筑施工技术 08262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6289 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 06393 土木工程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8263 工程经济学与项目融资 B030109 监所管理 00928 罪犯劳动改造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36 监狱学基础理论 00261 行政法学 12561 矫正原理与实务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934 中国监狱史 00935 西方监狱制度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015 英语(二) 00933 罪犯改造心理学 B030203 社会工作与管理 00281 社区社会工作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84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034 社会学概论 B030302 行政管理学 00024 普通逻辑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318 公共政策 00320 领导科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61 行政法学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1848 公务员制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040 法学概论 00322 中国行政史 00323 西方行政学说史 B040102 学前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24 普通逻辑 00398 学前教育原理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 00409 美育基础 00885 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399 学前游戏论 00883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0886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00887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 00402 学前教育史 0088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B040107 教育管理 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54 教育预测与规划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261 行政法学 00451 教育经济学 00455 教育管理心理学 00457 学前教育管理 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 00442 教育学(二) 00445 中外教育管理史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00468 德育原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450 教育评估和督导 00453 教育法学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B040112 小学教育 03329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03330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442 教育学(二) 00448 学校管理学 00472 比较教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453 教育法学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02111 教育心理学 B040302 体育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98 体育统计学 00500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503 体育教育学 09476 专项技术与理论 00442 教育学(二) 00484 学校体育学 00502 体育管理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495 体育保健学 02111 教育心理学 B050104 秘书学 00320 领导科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261 行政法学 00524 文书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312 政治学概论 00526 秘书参谋职能概论 B050113 汉语言文学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540 外国文学史 00818 文献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819 训诂学 00442 教育学(二)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 语言学概论 02111 教育心理学 B050140 对外汉语 00535 现代汉语 00540 外国文学史 01209 西方文化与礼仪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1211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论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 语言学概论 01210 对外汉语教学法 B050412 环境艺术设计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26 设计美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2 英语(一) 06918 工程图学基础 B050418 数字媒体艺术 01784 数字音频制作与处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7189 视听语言 07216 形态构成 07759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7229 影像与剪辑艺术 B070102 数学教育 02011 复变函数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1111 数学史 0201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 00442 教育学(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2008 拓扑学基础 02111 教育心理学 10544 线性规划 B071602 信息管理与服务 02139 计算机信息检索 02194 工程经济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129 信息资源建设 02132 信息经济学 02136 Windows及其应用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B080302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02211 自动化制造系统 03206 现代控制技术基础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631 液压与气压传动 02200 现代设计方法 02209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B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02194 工程经济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00 现代设计方法 02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420 物理(工) 02238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02241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B080612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02286 电力电子技术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244 现代控制工程 00054 管理学原理 08243 系统辩识基础 10053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8241 计算机控制系统 00015 英语(二) 07311 多媒体技术 08239 工业过程与过程控制 B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324 离散数学 02331 数据结构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2326 操作系统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 0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37 C++程序设计 00015 英语(二) 02333 软件工程 02369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 03142 互联网及其应用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B080709 计算机网络 02331 数据结构 02335 网络操作系统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4749 网络工程 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 02379 计算机网络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51 计算机网络安全 00015 英语(二) 02333 软件工程 02369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 03142 互联网及其应用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4742 通信概论 B080713 信息技术教育 02318 计算机组成原理 03137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625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00441 多媒体教学系统 01265 Photoshop图形处理 02326 操作系统 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 01261 Pascal语言与青少年奥林匹克赛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1263 数据库VisualFoxpro及学校应用 B080738 电子信息技术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7867 信息资源管理 07872 计算机网络管理(一) 02234 电子技术基础(一) 07868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875 信息安全工程 00015 英语(二) 07129 JAVA语言程序设计 B080806 建筑工程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439 结构力学(二) 02440 混凝土结构设计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347 流体力学 0600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02198 线性代数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2404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2448 建筑结构试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420 物理(工) 02442 钢结构 02447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10547 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原理 B081209 应用化学 02481 物理化学(三)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354 现代科技概论 02521 食品分析与检验 03246 普通生态学(一) 08291 环境影响评价 02066 有机化学(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835 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 00015 英语(二) 02471 环境生态学 04884 化工技术经济 05082 波谱学 B081311 营养、食品与健康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760 营养学(一) 05767 食品加工与保藏(本) 05769 社区营养学 05770 烹饪营养学(一) 05753 食品化学与分析 05763 中医营养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757 流行病学 05762 临床营养学 05764 食品毒理学 05766 新型食品概论 00015 英语(二) 05755 实用卫生统计学 05759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B082208 计算机信息管理 00910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02375 运筹学基础 02378 信息资源管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 02628 管理经济学 03173 软件开发工具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37 C++程序设计 00015 英语(二)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02333 软件工程 03142 互联网及其应用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4757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B082231 工程造价管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087 工程项目管理 03893 工程建设法规 08984 房屋建筑工程概论 02386 土木工程制图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712 建筑工程定额预算 B082232 汽车服务工程 02576 汽车构造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1095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 01458 汽车市场营销学 02159 工程力学(一) 10053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91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11100 汽车运用工程学 00015 英语(二) 04947 机动车鉴定与估价 07311 多媒体技术 B090614 林业及园林高新技术与管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493 农业产业化概论 06509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 02718 植物病理学 06503 特种经济植物生产技术 03233 林业生态工程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508 草坪管理 00015 英语(二) D030106 法律 00230 合同法 00242 民法学 00249 国际私法 00264 中国法律思想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678 金融法 00227 公司法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59 公证与律师制度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167 劳动法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58 保险法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0263 外国法制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015 英语(二) 00169 房地产法 00226 知识产权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33 税法 D050105 汉语言文学 00037 美学 00540 外国文学史 00818 文献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36 古代汉语 00819 训诂学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816 文艺心理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 语言学概论 00815 西方文论选读 D050201 英语 00087 英语翻译 00600 高级英语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795 综合英语(二) 00831 英语语法 00836 英语科技文选 05844 国际商务英语 00832 英语词汇学 00833 外语教学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603 英语写作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D050305 新闻学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655 报纸编辑 00662 新闻事业管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659 新闻摄影 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653 中国新闻事业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244 经济法概论 00312 政治学概论 00658 新闻评论写作 00660 外国新闻事业史 Y020106 金融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76 国际金融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78 银行会计学 00015 英语(二)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Y020110 国际贸易 00100 国际运输与保险 07750 国际投资学 00101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00102 世界市场行情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99 涉外经济法 Y020155 文化产业 04140 知识产权概论 04122 文化产业与管理 04124 文化经济学 00015 英语(二) Y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3 质量管理(一) 00015 英语(二) 00152 组织行为学 Y020204 会计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160 审计学 00015 英语(二)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Y020208 市场营销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015 英语(二)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183 消费经济学 Y020210 旅游管理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200 客源国概况 00198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0152 组织行为学 Y020213 企业财务管理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208 国际财务管理 00146 中国税制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160 审计学 00015 英语(二) Y020216 电子商务 00910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682 电子商务技术 02628 管理经济学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3595 网络营销 Y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 06089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015 英语(二) Y020221 建筑经济管理 02658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02657 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学 00015 英语(二) 02447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Y020222 物业管理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76 物业管理 02659 房地产项目管理 00015 英语(二) 00169 房地产法 Y020227 资源经济与管理 02560 资源经济学 00107 现代管理学 06728 资源信息管理 02628 管理经济学 00015 英语(二) Y020229 物流管理 00058 市场营销学 07303 外贸运输与保险 07729 仓储技术和库存理论 Y020230 公共事业管理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318 公共政策 03312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 05723 非政府组织管理 03331 公共事业管理 00015 英语(二) 05722 公共经济学 Y020256 项目管理 05059 项目管理学 05067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02628 管理经济学 05060 项目范围管理 00015 英语(二) 07171 项目管理软件 Y020261 工程财务管理 05291 高级成本管理会计 06072 企业财务审计 05292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05294 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 05293 国际工程与建设项目管理 06214 西方财务管理 00015 英语(二)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Y020263 现代商务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00938 组织行为学(二) 00184 市场营销策划 00015 英语(二)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Y020279 工程管理 00067 财务管理学 06087 工程项目管理 01850 建筑施工技术 06289 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 00015 英语(二) Y020302 酒店管理 06124 旅游文化学 08424 酒店管理 03525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05156 经济学原理 04929 旅游市场营销 04932 酒店客房管理 00015 英语(二) 04934 现代酒店礼貌礼仪 Y020314 销售管理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00102 世界市场行情 00184 市场营销策划 00015 英语(二) Y030106 法律 00249 国际私法 00259 公证与律师制度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167 劳动法 00015 英语(二) 00226 知识产权法 00233 税法 Y030203 社会工作与管理 00281 社区社会工作 00284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00015 英语(二) Y030302 行政管理学 00318 公共政策 00320 领导科学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01848 公务员制度 00015 英语(二) 00034 社会学概论 Y030405 侦查学 08031 经济犯罪侦查 08028 审讯学 08027 侦查措施与策略 00015 英语(二) 08029 国内安全保卫 Y040102 学前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98 学前教育原理 00399 学前游戏论 00402 学前教育史 0088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0015 英语(二) Y040107 教育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51 教育经济学 00442 教育学(二)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00015 英语(二)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Y040112 小学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442 教育学(二) 00015 英语(二)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02111 教育心理学 Y040202 思想政治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82 人生哲学 00442 教育学(二) 00015 英语(二) 00312 政治学概论 02111 教育心理学 Y040302 体育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500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 00503 体育教育学 09479 健身理论与方法 00442 教育学(二) 00502 体育管理学 00015 英语(二) 00495 体育保健学 02111 教育心理学 Y050105 汉语言文学 00540 外国文学史 00567 马列文论选读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015 英语(二)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 语言学概论 Y050111 藏语言文学 03897 藏族文化概论 03896 因明逻辑 04425 藏族古代文学 04420 梵文基础 04421 藏族民间文学概论 04419 藏族当代文学 04422 汉藏翻译理论 Y050113 汉语言文学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42 教育学(二)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015 英语(二)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2111 教育心理学 Y050140 对外汉语 00540 外国文学史 01211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 语言学概论 01210 对外汉语教学法 Y050201 英语 00087 英语翻译 00600 高级英语 00831 英语语法 05844 国际商务英语 00603 英语写作 Y050206 英语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87 英语翻译 00600 高级英语 00442 教育学(二) 00603 英语写作 02111 教育心理学 Y050218 商务英语 00087 英语翻译 00097 外贸英语写作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05844 国际商务英语 05957 进出口英语函电 07970 国际商务合同 Y050305 新闻学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662 新闻事业管理 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658 新闻评论写作 Y050310 播音与主持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658 新闻评论写作 Y050311 广播电视编导 00642 传播学概论 01179 非线性编辑 01180 电视采访 00015 英语(二) 01184 电视艺术片创作 Y050408 音乐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730 中外音乐史 09189 中外舞蹈史 00442 教育学(二) 04805 声乐教学法 00015 英语(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Y050410 美术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42 教育学(二) 00015 英语(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Y050412 环境艺术设计 04026 设计美学 06918 工程图学基础 Y050418 数字媒体艺术 07189 视听语言 07216 形态构成 00015 英语(二) Y050437 艺术设计 04026 设计美学 00015 英语(二) Y050443 服装设计与工程 01017 品牌服装设计 01012 服装生产与管理学 00015 英语(二) Y070102 数学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01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 00442 教育学(二) 00015 英语(二) 02111 教育心理学 Y070405 生物技术 06708 发酵工程与设备 06705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02066 有机化学(二) 00015 英语(二) 02731 酿酒微生物学 Y071602 信息管理与服务 02139 计算机信息检索 02129 信息资源建设 02136 Windows及其应用 00015 英语(二) Y080105 石油工程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6336 油田化学 02163 油层物理 01133 油气开采工程 00015 英语(二) Y080302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02211 自动化制造系统 03631 液压与气压传动 02209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00015 英语(二) Y080338 机电设备与管理 08304 设备可靠性工程 02561 机械工程材料 08311 机械设计工程学 00015 英语(二) Y080612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02286 电力电子技术 10053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 08241 计算机控制系统 00015 英语(二) 08239 工业过程与过程控制 Y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02324 离散数学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2326 操作系统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 00015 英语(二)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Y080705 电子工程 02306 自动控制理论(二)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2354 信号与系统 00015 英语(二) 02369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 Y080707 通信工程 02373 计算机通信网 00015 英语(二) Y080709 计算机网络 02335 网络操作系统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2379 计算机网络管理 04751 计算机网络安全 00015 英语(二)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4742 通信概论 Y080713 信息技术教育 03137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 06625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00441 多媒体教学系统 01265 Photoshop图形处理 01261 Pascal语言与青少年奥林匹克赛 00015 英语(二) 01263 数据库VisualFoxpro及学校应用 Y080738 电子信息技术 07867 信息资源管理 07868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07875 信息安全工程 00015 英语(二) Y080787 移动商务技术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0900 网页设计与制作 02628 管理经济学 03173 软件开发工具 00997 电子商务安全导论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Y080789 嵌入式技术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3142 互联网及其应用 Y080806 建筑工程 02446 建筑设备 0600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03347 流体力学 02404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0015 英语(二) 02447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Y080809 交通土建工程 01553 工程测量(一) 06087 工程项目管理 08905 土质学与土力学 08276 系统工程概论 00015 英语(二) Y080825 土木工程 0600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08458 土木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 05500 桥梁工程(二) 06006 地基处理技术 02404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0015 英语(二) 11128 施工组织设计 Y081205 化学工程与工艺 06041 化工工艺学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2488 化工工艺设计与化工过程开发 00015 英语(二) Y081209 应用化学 02481 物理化学(三) 02521 食品分析与检验 02066 有机化学(二) 00015 英语(二) 02471 环境生态学 05082 波谱学 Y081311 营养、食品与健康 05760 营养学(一) 05753 食品化学与分析 05757 流行病学 05762 临床营养学 05766 新型食品概论 00015 英语(二) 05759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Y081707 铁道与道路工程 06523 线路工程(本) 06287 结构设计原理(本) 02407 路基路面工程 00015 英语(二) 06527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及概预算 Y081715 空中交通运输 07700 航行情报 07701 现代导航方法 07697 飞行性能与计划 00015 英语(二) 07696 航线气象 Y081718 交通运输 05108 民航市场营销 07295 运输市场营销学 00054 管理学原理 07303 外贸运输与保险 05110 机场营运与管理 00015 英语(二) 02568 交通运输经济 05109 飞机租赁 Y081719 机场管理 00054 管理学原理 07697 飞行性能与计划 00015 英语(二) Y081726 汽车维修与检测 02576 汽车构造 08518 汽车安全检测技术 02159 工程力学(一) 0491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06898 汽车运用工程 00015 英语(二) 05913 汽车维修技术 Y082208 计算机信息管理 02375 运筹学基础 02378 信息资源管理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628 管理经济学 00015 英语(二)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Y082225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 05093 飞机电气系统 00054 管理学原理 05090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 00015 英语(二) 07694 人的因素 Y082231 工程造价管理 06087 工程项目管理 08984 房屋建筑工程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712 建筑工程定额预算 Y082232 汽车服务工程 02576 汽车构造 10053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 0491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00015 英语(二) Y090115 园林 06509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 03259 花卉学(一) 05883 园林育种学 06640 园林规划设计 00015 英语(二) 06045 观赏植物栽培学 Y090613 牧业高新技术与管理 06495 动物微生物 06494 家畜生态学 00015 英语(二) 06308 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Y090614 林业及园林高新技术与管理 06509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 06503 特种经济植物生产技术 06508 草坪管理 00015 英语(二) Y090705 农业高新技术与管理 07288 设施农业技术 06503 特种经济植物生产技术 07289 农业微生物应用技术 Y100311 检验 01654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二) 01658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二) 06869 实验室管理学 00015 英语(二) Y100702 护理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2867 卫生统计学 03009 精神障碍护理学 03005 护理教育导论 00015 英语(二) 03007 急救护理学 03011 儿科护理学(二) Y100805 药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6831 药理学(四) 00015 英语(二) Y100907 生物制药 01245 药学生物制品学 01246 发酵制药学 00015 英语(二) 02899 生理学

现代生物技术论文篇6

专业及代码

4月14日(星期六)

4月15日(星期日)

9:00——11:30

14:30——17:00

9:00——11:30

14:30——17:00

公共课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教育学(一)00429 普通逻辑000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0219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09 管理学原理00054 物理(工)00420 线性代数0219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心理学00031 基础会计学0004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英语(一)00012 日语(一)00013 俄语(一)00014 英语(二)00015 日语(二)00016 俄语(二)00017 高等数学(一)00020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053 大学语文04729

本科及独立本科段(103个专业)

金融020106

市场营销学00058

管理学原理00054

银行会计学00078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053

国际贸易020110

外贸英语写作00097

企业经济统计学00045 经贸知识英语00095

外刊经贸知识选读00096

涉外经济法00099

农业经济管理020114

市场营销学00058

管理学原理00054

基础会计学00041 审计学00160

农学概论00127

经济学020115

西方经济学00139

发展经济学00141

-

国际经济学00140

中英合作金融管理0201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

英语(二)00015

调查与分析020121

市场营销学00058

-

管理经济学02628

-

公司管理020143

公司文化学07526

公司管理学07519 公司理财07524

管理经济学02628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05319

组织行为学00152

国际经济与管理020148

企业反倾销技巧与策略05320

技术创新05126 产业经济学05322

国际投资学07750 技术经济学06270

WTO与国际惯例05317 国际商务经济学概论05323

投资理财020177

金融营销08591

税收筹划05175

房地产投资08592

金融衍生品投资08593

工商企业管理020202

企业经营战略00151

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 管理学原理00054

质量管理(一)00153

组织行为学00152

工商企业管理(工业管理方向)020202A

WTO基础知识05159

管理学原理00054 中小企业质量管理05169

投资经济学05083

企业信息管理05173

会计020204

市场营销学00058

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

审计学00160

资产评估00158

市场营销020208

商品流通概论00185

金融理论与实务00150

市场营销策划00184

消费经济学00183

旅游管理020210

中国城市史01248 中外民俗00199

欧洲旅游文化01249 旅游市场营销04929

诗文鉴赏与楹联掌故01252

导游学概论0612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053

电子商务020216

电子商务法概论00996 互联网数据库00911

网络营销与策划00908

数量方法(二)00994 计算机网络安全04751

电子商务与金融00913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00902

人力资源管理020218

管理思想史06088

管理学原理00054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06089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06093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06090

中英合作商务管理02022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

英语(二)00015

物流管理020229

无专业课笔试

劳动和社会保障020232

-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03327

公共管理03328

社会学概论00034

项目管理020256

项目论证与评估05066

项目管理学05059

项目管理软件07171

项目融资资源管理03811 项目管理法规05065

铁道财务会计020264

施工企业会计05290

铁路会计报表编制05594 铁路货运组织07108

运输市场营销07269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05207

铁路现代企业制度基础07141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07109

工程管理020279

建设监理01878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00118

施工组织与管理01879

工程建设招标与投标04396

采购与供应管理020282

采购战术与运营03616

-

-

-

财务管理020303

市场营销学00058

投资项目分析08309

审计学00160

企业管理概论00144 税法00233

现代企业管理020309

现代物流学07114

计算机财务管理08822

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08816

经济学导论07520

法律030106

国际私法00249 中国法律思想史00264

国际经济法概论00246 西方法律思想史00265 公证与律师制度00259

劳动法00167 保险法00258

知识产权法00226 税法00233

经济法学030107

专利法06617 税法原理07946

社会保障法06455 反不正当竞争法06620

民法总论05553

商法总论05554 经济法学原理07944

行政法030114

外国行政法06912

行政执法理论与实务06914 公证与律师制度00259

行政管理学00277 国家公务员法06913

行政诉讼法06909

社会工作与管理030203

团体社会工作00279

个案社会工作00282 社会救助00298

中国福利思想00285 家庭社会学00304

社区社会工作00281 社会调查方法00288

机关管理与办公自动化030316

公共政策00318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00267

现代管理学00107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03137

办公自动化与电脑汉字处理04590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一) 04087

学前教育040102

学前教育原理00398 学前心理学00384

学前游戏论00399 学前卫生学00385

学前教育史00402

课程与教学论00467 学前教育学00383

心理健康教育040110

变态心理学(一)05626

学校心理学05955 儿童发展心理学03585

临床心理学05622 人格心理学04269

健康心理学05956

小学教育040112

大学数学06227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00465

比较教育00472

课程与教学论00467

学校教育040305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06231

教育管理心理学0045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05010

比较教育00472 教育社会学06159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教育法学00453 课程与教学论00467

电脑美术教育040306

Photoshop 5.001370

美术鉴赏00744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工艺制作实践01369

工艺美术设计01368

秘书学050104

中国秘书史00523

文书学00524

中外秘书比较00527

档案管理学00511 公文选读00525

汉语言文学050105

美学00037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00821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812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8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422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

朝鲜语言文学0501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朝文卷)03708 美学概论(朝)0129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朝文卷)03709 西方现代派文学(朝)01294

汉朝翻译01292

中国朝鲜族文学史01289

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

语文教育及课程研究05938 文学评论研究01271

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01270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古汉字学01268

对外汉语050140

英美概况01212

中国古代文学(二)01206 对外汉语教学法01210

中国古代文学(一) 01205

西方文化与礼仪01209

英语050201

英语阅读(一)00595 英语翻译00087

英语科技文选00836 综合英语(一)00794

英语词汇学00832 英语国家概况00522

综合英语(二)00795 英美文学选读00604

日语050202

现代汉语00535 旅游日语03417

日语句法篇章法00611

高级日语(二)00610

第二外语(俄语)00839 第二外语(英语)00845 外贸函电(日语)06044

俄语050203

基础俄语(一)00613 高级俄语(一)00617

翻译技巧00619

现代俄语概论00620 俄罗斯概况00615

第二外语(日语)00840 第二外语(英语)00845

朝鲜语050205

高级韩国语01111 韩国语写作01117

韩国语阅读01113

韩国文学史与文学作品选读01115

翻译(汉韩互泽)(二) 01118 第二外语(日语)00840 第二外语(英语)00845

英语教育050206

英语语音学(一)07862

高级英语精读(一)01257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高级英语精读(二) 01258

英美文学选读00604

商务英语050225

商务英语阅读(一)01312 国际商务会计01317

英语语法00831 商务英语精读(一)01310

英语国家概况00522 商务英语写作(一) 01316

商务英语翻译05355 第二外语(日语)00840 第二外语(俄语)00839

广告学050302

美学00037 传播学概论00642

现代管理学00107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30

-

社会学概论00034 法学概论00040

新闻学050305

传播学概论00642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00661

-

新闻评论写作00658

播音与主持050310

艺术概论00504 传播学概论00642

播音与主持创作基础07173

即兴口语表达07176

新闻评论写作00658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00532 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

音乐教育050408

音乐欣赏(二)07976

音乐分析与创作00733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00397 中国音乐史07123

歌曲分析与写作07127

美术教育050410

-

美术教育学00747

中学美术教学法00741

-

动画设计(特殊教育方向)050438

原画理论与创作01062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数字影视后期合成04513

三维动画04511

卡漫创作与短片制作01071

服装设计与工程050443

服装结构设计00680

成衣工艺设计03913

西洋服装史03907

服装材料学03908

艺术设计050448

设计概论(一)03521 艺术概论00504

电气设计01383

预算01384

广告学原理03442

应用心理学071502

普通心理学02106 心理统计02110

心理学史06056 学习心理学07051

实验心理学02108 变态心理学06053

人体解剖生理学02068 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07049

心理学071504

变态心理学(一)05626

心理学史05952

生理心理学06057

人事测量08671

信息管理与服务071602

信息揭示02116 信息组织02117

信息检索02118

信息用户与服务02119

信息咨询02140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080302

经济管理02204 自动化制造系统02211

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2243

现代设计方法02200

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02207

光机电一体化工程080308

工程光学06012

电子技术基础(一)02234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06016

计算机技术基础06014

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080327

机械制造技术02191 模具制造工艺学02222

机床数控原理05661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02218

数控编程05787

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05799

汽车车身数字化设计080332

汽车造型三维设计技术01901

车辆人机工程学01893

车身工程应用力学基础01892

汽车实用英语01321 车身工程应用数学基础01891

测控技术与仪器080333

应用光学01905 光学系统设计01913

仪器零件设计01910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06016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02205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80342

工程力学(二)02391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08839

机械设计基础02185 化工原理(二)03146

金属工艺学01666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080502

传热学(二)02261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02268 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02259

热力发电厂02266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02265

工业自动化080603

自动控制理论(一)02291

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2243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02297

计算机网络技术02141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02299

企业管理概论00144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02296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605

计算机软件基础(二) 02365

电磁场02305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02268

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02313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02308 高电压技术02653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080606

公差与测量06925 汽车制造工艺学06930

工程图学基础06918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0693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02358 汽车机械基础06921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06902 汽车构造06893

计算机及应用080702

离散数学02324

操作系统02326

计算机系统结构02325

计算机网络原理04741

计算机网络080709

网络操作系统02335

-

计算机网络安全04751

通信概论04742 计算机网络原理04741

计算机软件080711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07759

计算机专业英语(一) 07757

数据库原理02336 C++语言03858

计算机网络06540 SQL Server07760

信息技术教育080713

计算机组成原理02318

操作系统02326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03137

网页设计与制作00900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数据库Visual Foxpro及学校应用01263

数控技术080741

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概论05665

数控系统维护及调试05667

-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02238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02205

动画080746

计算机应用技术02316 艺术概论00504

多媒体技术应用05710

三维动画04511

剪辑学04743

计算机应用软件080762

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01337 计算机设备原理01352

Visual C++ 05708 计算机专业英语(一) 07757 编译技术06370

计算机文化基础05829 计算机安全技术01353

计算机常用算法01339 网络应用程序开发01350 计算机应用数学01332

建筑工程080806

结构力学(二)02439

建筑设备02446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02275

钢结构02442

道路与桥梁工程080807

计算机应用与辅助设计07965 工程数学(一)07961

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06084

隧道工程06081 公路工程地质07966

道路勘测设计02405 道路建筑材料06280

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080821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04057

城市道路设计05506

交通工程学05113

结构设计原理(二) 06287

环境工程081102

有机化学(二)02066

流体力学与水泵08831

环境微生物学04892

环境监测(一)02469 环境影响评价08291

化学工程与工艺081205

化工热力学02485

绿色化学概论08840

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04882 化工原理(二)03146

工业化学02486

应用化学081209

有机化学(二)02066

物理化学(二)02051

化工原理(二)03146

精细化工过程与设备08829 仪器分析(二)02484

食品科学与工程081308

食品分析03277

食品机械与设备03279

生物化学(二)02634

食品营养学03286

食品安全与品控081314

食品加工与保藏(本) 05767

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03794

有机/绿色食品概论03797

食品营养学03286 食品包装学04193

汽车维修与检测081710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06903 特种车辆06905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06931 工程图学基础06918

汽车运行材料06906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06901 机械设计基础02185

汽车构造06893 维修企业管理06892

交通铁路运输081711

计算机在铁道工程中应用05589 铁路计划管理05596

高速运输系统安全05597 铁路运输经济学07106 铁路运输收入管理06348

铁道概论06349 铁路集装运输05206

国际货物运输07113 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07299

铁路运输工程081712

交通运输经济法规07111 铁路管理运筹学05588

高速运输系统安全05597 铁路运输经济学07106

隧道工程06081 液压及气动技术05598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07115 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07299

汽车营销与售后技术服务081727

汽车售后服务管理05870 现代汽车新技术01322 车辆工程基础05841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05949 汽车维修技术05835 汽车物流01323

发动机概论01326 汽车营销商务谈判01330 汽车保险与理赔06904

汽车构造06893 汽车实用英语01321 汽车电子商务03977

计算机信息管理082208

运筹学基础02375 信息资源管理02378

-

管理经济学02628

操作系统概论02323 计算机网络原理04741

工程造价管理082231

工程项目管理06087

城市规划原理03305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04228

建设工程合同(含FIDIC)条款04231

汽车服务工程08223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05875 汽车鉴定与评估04444 汽车智能化检测技术06899

汽车节能技术06895 职业道德与礼仪05868 汽车电控新技术04438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05877 汽车维修工程04447 汽车营销与贸易04446

汽车营销技术05871 汽车运用工程06898 汽车保险与理赔05873

管理信息系统082237

计算机信息处理04023 财务信息管理系统01365

竞争情报系统01355

国际企业管理资讯01354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02134

农学090102

作物栽培学(二)02670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02683

作物育种学02672农业推广学02678

植物生产概论02717生物化学(二)02634

农产品加工02680土壤肥料学02668

园林090115

园林生态学07427

园林育种学05883

园林苗圃学06631

观赏植物栽培学06045

植物科学技术090122

植物育种学05147

现代生物学导论05146

植物生理学02662植物生产概论02717

设施农业05148

畜牧兽医090403

动物遗传育种学02794养牛学06714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02795农业推广学02678

小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07920养猪学06712

畜牧微生物学02798

动物科学090407

动物饲料管理学06692

饲料添加剂学06696

家畜繁殖学06697

动物遗传育种学06699

现代牧业生产090416

配合饲料学01376

禽生产学05945农业推广学02678

猪生产学06701畜产品加工02074

牛生产学06698牧草加工与贮藏06723

护理学100702

内科护理学(二)03202

预防医学(二)03200

护理学导论03201老年护理学04435

社区护理学(一)03004急救护理学03007

社区护理学100705

护理社会学概论03700社区护理学导论03621

预防医学(二)03200

老年护理学04435

社区健康评估03622中医护理学基础03629

中药学100802

药事管理学03034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03052

无机化学(三)02911

药理学(三)03050中药制剂分析03053

生理学02899

药物制剂100806

药品检验技术03741药物制剂工程03747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03748工业药剂学03750

生物药物分离纯化技术03746

药品GMP实施与认证03749

卫生事业管理100902

卫生政策与法规03062

医院管理学03059

高级卫生经济学03061

人体解剖组织学02893

药学与药品营销100904

药物化学(一)07957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03748

药物经济学与新药研究开发07962

药物分析03031

生物制药100907

医学免疫学06792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03748

发酵制药学01246

人体解剖生理学02068

专科及基础课段(44个专业)

国际贸易020109

市场营销学00058国际商法00091

国际贸易00089

基础会计学00041

国际技术贸易00093

中英合作金融管理020116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

大学语文04729

现代生物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本雅明;艺术理论;技术;生产力;生产关系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112-01

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基础下,本雅明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生产理论深入到艺术之中,构建了自己的艺术理论。他将艺术作品看做一种产品,艺术创作活动则就是一种生产活动,艺术家创作艺术产品的过程就是按照自己的思想来改变物质材料的形式,使其符合他心中所想。尽管艺术创作与物质生产都由生产者、消费者、产品等要素构成,同样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一方面,艺术创作同一般生产相同,遵循着一般的生产规律,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基础,也为物质材料而制约;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精神性的生产,有自身特殊的技术要求,材料、表现手法、工具等等的特殊要求都决定了艺术创作的特殊性。

尽管艺术生产于艺术家的精神性创作活动,但是在精神性劳动之后,作品往往以一种结构性物理存在,来传达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在本雅明看来,不同时代的艺术生产有不同的条件,现代艺术生产的技术条件的变化,即现在艺术生产力的改变致使艺术生产中一系列生产关系发生了改变,最终影响到了艺术的生存方式。就如文化传播,从口头相传到印刷技术的运用,再到现在电子媒介的产生,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从而改变了文化的形态,甚至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所以他认为只有立足于艺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技术上加以考察,才能真正理解艺术。

在本雅明艺术理论中,技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生产、生产工具、传播方式、形式手段的变革、传统的革新,此外还包括那些物质性的技术手段。艺术创作作为特殊的生产活动,决定了艺术生产中技术的双重性,即物质性生产的技术手段和精神性生产的技术手段。艺术家生产活动总是处于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受到时代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对新的生产工具的改革和使用,不仅仅提高了艺术本身的生产力,发展和丰富了艺术表达的水平,而且新机器的使用还促进了艺术家和消费者间关系的发展。所以,对于艺术生产力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时代的艺术技术的研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机械复制时代,采用现代手法的革命艺术是本雅明讨论艺术的出发点。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摄影小史》等几个重要的著作之中,本雅明讨论了现代艺术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艺术生产中技术的发展给现代艺术生产关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机械复制时代意味着现代艺术生产条件发生了与以往根本不同的变化,他选择了电影和摄影作为研究对象,让我们感受由于技术的发展艺术生产关系的一系列变化。首先新工具---摄像机的产生,使艺术对现实的复制再生能力较以往出现了质的变化,并且产生了新的物质性材料,例如相片、曝光时间、感光材料等等,为写实艺术提供了强有利的技术支持,技术条件的改变带来了艺术存在方式的改变,也使艺术生产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本雅明主要涉及了生活与艺术、人与人、人与机器的关系。

首先,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在他看来艺术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一些现代技术制造的产品就是艺术作品,它们发挥着广泛的影响。就如电影,它的技术更加逼真、直观,能如实的反映生活,也能制造虚假的生活,用艺术的幻象来满足人们对生活的幻想。艺术作为社会生活的现实力量,技术让技术与生活的边界逐渐模糊;其次人与人的关系。艺术生产者和艺术消费者之间,由于技术和传播方式的发展,使以往少数生产者和大多数消费者的局面打破,两种社会角色渐渐重合。并且艺术家开始考虑新技术的使用,从个体劳动走向集体劳动,例如电影就是团队集体的生产劳动成果;最后人与机器的关系。现代化生产,导致人要部分地适应机器工具,与机器在协调中进行创作活动,不再是以前工具机器听凭人的驱遣。可以这么说,人与机器原本是主与客的关系,而今变成了互相依存补充的关系,例如拍摄电影时,为拍出最好的效果,演员就像是机器的道具,在走位等方面都受到机器的限制。还有一个方面,由于摄像机的作用,消费者在欣赏影视作品时,会陷入剧中的情节,跟随镜头的视线进入到角色的世界之中,那种在阅读纸质文本时出现的主客距离感变淡了,欣赏者与被欣赏对象融为一体。

本雅明对艺术的技术问题思考是他文艺理论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他并没有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的机械应用上,而是深入到艺术生产本身,从艺术生产的技术因素入手来分析现代技术对现代艺术的革新,对生产关系的影响等问题,开辟了研究艺术的新视角。

现代生物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技术本质;现代技术;人的本质

中图分类号:NO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023-03

随着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日新月异,“技术”一词已经成为当代使用越来越频繁的词汇之一。可以说,人类自起源之日起,便与技术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在人类历史悠久的长河中人既建构了技术,技术也构成了人类发展不可忽视的内在力量与外在力量的统一。但是我们看到,虽然技术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可关于技术的定义以及技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却一直是学术界众说纷纭的,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都试图给技术一个完整的定义,技术本质的探讨也一直是技术哲学不可回避的话题,但始终无法统一,对技术的理解也由于立足点和角度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而由于技术是与人类相伴而生,有着内在的历史关联性,因此对于技术的定义势必受到历史的局限,所以要发展地看待技术。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在带给人类物质繁荣的同时,却也暴露了自身许多的缺点,技术逐步脱离了原始的传统技术模式,而刻上了现代技术的标签,因此对于技术本质的探讨也要分清传统意义上的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区别,并且放到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中去考察。

一、技术本质的不同界定

“技术”一词在英语中为“technology”,它源于古希腊语“techne”,原本表示所有与自然(phusis)相区别的人类活动,尤其是表示一种技能性。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技术定义为人类活动的“技能、技巧和方法”,他认为“一般地说来,技艺一部分是完成自然不能完成的东西,另一部分是模仿自然”[1]。因此技术在古代多表现为人类的一种技能性活动。这主要是由于在原始和农业这两段漫长的时期,人们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类为了生存“主要依赖于如何获取和简单加工自然物质的技巧、经验和技能,并不断地充实而传承给后代”[2]。因此,这种与自然属性联系紧密的技能、技巧便通过传承的方式成为人类生存的一种本能性活动。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以后,在西方文化、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推动下,近代技术逐渐形成了。特别是18世纪60年代爆发的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机器为主的工厂开始代替传统的手工作坊,实现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的转变。这一时期,由于工具技术发展迅速,技术活动在物质生产层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技术的客观性、技术的物化形态日趋强化,技术被定义为生产工具的总和或生产劳动手段的体系。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指出:技术是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协调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相结合的体系[3]。

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技术高速发展,技术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技术已不再只是简单的“方法技能说”、“劳动手段说”,人们对于技术的哲学研究也不再只是单一地把技术哲学作为哲学的部门学科来看待,而是更加深入对于技术本质的认识与批判,在此基础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对技术进行批判。

马克思认为技术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或人的本质的表现,它在人的存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劳动手段,属于生产力。因此,技术是人的主观目的的产物,也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并且,负载于技术中的人的主观性和自然的客观性统一于人类的活动中。在对技术的哲学思考中,马克思把技术置于生产它的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和现实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 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由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开辟了20世纪技术哲学的一个很大的流派:技术的社会批判理论。”[4]

法兰克福学派是技术的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流派,其中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分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的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他通过对人的本性的分析,揭露了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技术力量的介入,集权主义国家在利用技术使人们的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却也使自己的政治意图渗透到技术中。人们依赖于统治阶级对自己的统治,把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建立在表面的富足与虚假的需求之上。技术带来的繁华只是掩盖真实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假象,人们无法根据自己真实的内心需求与意志自由来反抗统治阶级对自己的集权统治,也就丧失了对社会的批判与否定,变得麻木,失去了精神的自由,变成了“单向度”社会中“单向度的人”。与马尔库塞不同,哈贝马斯则认为技术不是像政治那样从上取得的意识形态,而是像经济那样从下取得的意识形态,因而并不具有压抑和奴役的功能,技术只是某种具有中性的工具手段,因此面对当代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应该一味地否定技术,打碎机器,而是引入交往理性,以平衡现代科技这种工具理性。

作为第一个把技术提到哲学重要地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则从现象学的角度研究技术,海德格尔深刻地认识到技术并不等于技术的本质,对于技术是人类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工具性规定不是技术的本质,但我们却可以通过这种工具性去寻找,即通过正确的东西来寻找真实的东西。在他看来,技术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手段,而是一种展现方式,是自然、世界和人的构造,是一种解蔽,是要把遮蔽的东西显现出来,正是在这种解蔽的领域中构成了技术的本质。但是有别于前技术时代的这种解蔽方式,现代技术则是对人类以及自然的一种促逼,使人类也成为持存物被现代技术这个巨大的“座架”摆置其中,因此现代技术的本质就是“座架”。与海德格尔对待技术与人类关系的态度相似,法国著名技术哲学家埃吕尔也“认为技术只起一个作用,那就是‘剥去一切外部的东西,将一切事物都暴露无遗,通过理性应用而将一切转变为手段’”[5]。

斯蒂格勒在继承和批判海德格尔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本质由于原始性的缺陷因而需要具有代具性的技术进行补缺,因而技术作为身外之物恰恰是人自我建构的内在之物,技术先于此在,从而试图把技术置于时间性的核心来考虑。斯蒂格勒有关技术本质的思考不像一般人只是把技术作为人类身体的一般延展,认为技术是外在于人的本质之外的。在斯蒂格勒这里,技术的代具性由于延异的作用,是人类内在性与外在性的统一,技术既不是单纯的外在也不是单纯的内在,而是一种延异的关系,一种相互的交错运动,既有不同,又有交叠与重合,并且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建构了人之为人的本质。技术的代具性总是先于此在向死存在,是空间上的提前放置,也是时间上的超前,人总是在对其的追赶中并与其相互交织,形成了人类自己的历史。伯格曼的技术思想也是对海德格尔思想的继承与批判,伯格曼主要用经验范畴的设备范式取代海德格尔先验的座架,实现了技术本质认识的经验转向。但是伯格曼并不像海德格尔只是对前技术进行怀旧,他站在海德格尔“物”的思想上,提出了“焦点物”的概念,并通过“焦点实践”,使“焦点物”免于被现代技术变为手段与目的相分离的“设备”。“焦点实践”守护着“焦点物”,使存在展现出来,克服设备范式,同时它又要求人们不能全盘地否定技术,而是以一种理智并且具有选择性的态度来对待技术。一方面人们要杜绝一切以技术为中心展开的社会生活,一方面也要看到技术可以使人们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得以闲暇的时间。由此海德格尔的怀旧之情在伯格曼这里便已经不是一味的逃避技术了,而是参与实践、挑战技术的规则。

二、现代技术的本质及特征

(一)现代技术的本质

在古代,技术更多的是内含于人类本质之内的一种技能、技巧,虽然也有外化的工具的存在,但技术与人是处于一种相融而和谐的状态。但随着人类文明进入到以技术文明为主的现代技术社会,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角落。现代社会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成为技术主宰的时代,技术以和人类的智力进化不成比例的速度向前发展,它在使人类的外化智力快速提高的同时却也使人类过于依赖这种外化智力而使人类的真正智力逐步退化。同时,技术指向不再局限于自然,更多地指向人类自身,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克隆技术的成功甚至使“人造人”成为逻辑的必然,很多科学狂人层出不穷,他们甚至打着正义的幌子做着罪恶的事情。现代技术已变成一种“独立的力量”,已具备自身的逻辑和发展目的,不再是人类缺陷的补缺,也不再是人类借以达到征服自然的单纯的工具。技术力量的不断扩大,技术越加外化于人的本质,所以在海德格尔那里,技术的本质原本是去蔽,是一种展现方式,是要把遮蔽的东西显现出来,但这种技术更偏向于一种传统技术,这是相对于现代技术而言的,于是海德格尔又进一步揭示了现代技术的本质。什么是现代技术?现代技术就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大网,把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网罗其中,人也好、其他生物也罢,全都逃脱不了技术对其的控制,于是海德格尔用一个专有词汇“座架”来称呼现代技术。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现代技术以‘预置’的方式展现物,构造世界,使得‘物’都成了‘持存物’……‘预置’就是为着单纯的目的、留取单纯的功能,指向单纯的存在者的某种关系网络,它原则上不考虑丰富而复杂的物之物性的保有”[6]。伯格曼继承了海德格尔关于物的思想,指出“物和它的与境(context),即它的世界不可分,也和我们与该物及其世界的交往,即参与(engagement)不可分”[7]。因此在前技术时代的这种丰富的物之物性是保护性的,而“预置”则是现代技术时代中的人类对自然的加工制作,是目的与手段的相分离,正是这种“预置”的去蔽方式将表面看起来都是改造世界的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区别开来,前者汇聚天、地、人、神,后者只是向着现代技术的“预置”。

(二)现代技术的特征

现代技术与前技术时代的传统技术对比,不管是技术的形态还是与人类的生存关系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点,也构成了现代技术的特征:

首先,现代技术目的与手段的分离导致的目的单一性、手段多样性以及形态的可复制性。伯格曼认为现代人与现实交往通常体现在设备中。这些设备使人类一味地追求某种技术的功能与实用性,于是为了特定的目的,手段成了实现这一特定目的的附属品,手段可以很多样,在我们面前展现着另一番的眼花缭乱,但实际却抹杀了世界真正的丰富性。并且这种分离还导致了技术的可复制性,生产车间的流水线追求的是速度与效率,可复制性内存于其中,但抵消掉的依旧是世界的丰富性。

其次,技术与科学的不可分离性。现代技术的发展总是伴着科学的发展,技术日趋科学化,科学也日趋技术化,而在此之前,技术“主要依赖于感觉运动的技能、技术准则和描述性定律的指导”[6]。传统哲学总认为这种从经验中得来的技术是无思的,因此在古代,人们才认为技术就是手艺、技能,甚至直至今日人们依旧会给技术冠以“应用科学”的头衔。但是海德格尔指出,把现代技术看作是被应用的自然科学只是一种假象,现代物理学之所以是实验物理学并不是因为它使用了探究自然的装置,而是因为作为纯粹理论的物理学摆置着自然,促逼着自然呈现出可予以计算的力之关联体,因此实验得到了预置,而在这其中起支配作用的就是预置着的解蔽之中的促逼着的聚集,只是技术的这种本质长期遮蔽着自身罢了。因此在科学与技术的这种相互关系中,科学既不是技术发展的决定因素,同样,本人也并不完全认同海德格尔这种技术之本质起支配作用的说法,而是科学与技术处在一种延异的关系之中,既不是谁决定着谁,而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一种延异的运动,因此技术与科学是不可分的,尤其是现代技术与现代科学更是如此。

最后,技术的价值负荷性。随着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负荷价值已经是人们越来越无法逃避的现实,这是因为不管是技术方法还是技术产品都明显渗透着社会的、文化的和伦理等各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一点,技术的发展是与人类的发展相伴而生的,斯蒂格勒认为技术是对人类缺陷的补缺,因而是代具性的,其自身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于人的本质之内的。所以本人得出结论,既然人类是有价值导向的,因此与人类的本质紧密相连的技术就不可能是中性的,它总要负荷着人类的价值。就像人类制造武器,不是防御就是攻击,它在制造之初就已经融入了价值选择,尤其是当代航空航天以及核能等高新技术的研发经常是一种国家行为,这之中牵扯到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技术就越加不可能保持其中立性了。

三、技术与人类生存关系的进一步探讨

在我们对于技术以及现代技术的探讨中,不管是前技术时代还是现代,技术始终都是与人类的发展不可分开理解的,对于技术本质的探讨也不可能脱离人的本质的探讨,反过来也一样。吴国盛在讲到技术与人性之间的关系时曾根据斯蒂格勒以及芒福德的思想提出了人类“生物本能贫乏论”以及“心理能量冗余论”。前面我们已经多次提及人之初是存有缺陷的,他需要技术来补缺,因此脱离了代具性的人性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但相比较人类身体能力的缺失,人类的内心世界又过于强大了,心理能量的充沛需要有形的东西显现出来,那同样也是技术,其实斯蒂格勒的代具原本就不是完全外在于人性之外的,它原本就是内在与外在两个因素的相互依附、共同起源所构成的复合体。

但我们要看到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技术与人类自身的这种生存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前技术时代,技术的内在与外在,也是技术的人性与物性是如天人合一一般内在于技术之中的,同样它也内在于人的本质之中,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但不管技术究竟是这种代具性的,还是人类充沛能量的外在化,总之它与人类始终都不是谁主宰谁,谁控制谁。但到了当代,在现代技术对社会的全面渗透和扩张中,人逐步被技术所取代,人的价值要通过技术来实现,在技术与人性和物性的自洽中,现代技术成为一种自在力量大大超越了自身的边界,而人在物化中进化,成为物化人,人越物化,对技术的依赖性越强,反过来人类受技术所支配,这就是技术的异化。虽然埃吕尔关于技术的自主理论稍显偏颇,但却也一语道破了现代技术给人类造成的威胁。埃吕尔认为技术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它使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纳入其中,技术是自我决定自身的发展,它根据自身的内部逻辑发生、发展,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这种自我生长的体系使技术具有了自主性,现代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这种自主性,它操纵着人类,使人类服从自己的目的,并失去自身的自由,成为技术的产物。“在技术的自主性面前没有人的自主性”[8],人类不再掌握自己的命运,逐步走向异化。就连人对自我的关系也变成了一种开发利用,那就是“人力资源开发”,人成为单向度的人,生活变成对技术的迎合从而失去批判维度。

当然面对技术异化的现实,我们既不能持技术悲观主义的态度,也不能持技术乐观主义的态度,历史的脚步总是向前迈进的,我们无法背着时间逆流而上,虽然技术在当今给人类带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但我们不可能回到前技术时代,也不能像海德格尔那样对前技术时代一味的怀旧。同时,也要勇于面对技术的负面作用,不能放弃对技术异化的克服与人文批判,这就需要技术的发展要以人性的弘扬为中心,因为技术自古以来就不只是人类简单的工具,它与人类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我们必须在发展技术的同时不忘人文关怀,不失人性的弘扬。但要实现人性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解放,则要把技术的进步与人性化的治理结合在一起,使技术走上人性化的道路。为此,我们必须要保证在技术发展和人性进步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技术与人性并不是完全分处两极,也并不是完全无法融合的,一方面,人性的进步与发展对技术的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人性的内在需要与拓展对技术发展提出了更多现实的要求;另一方面, 在满足人性现实需要的同时,技术始终是推动人性进步的重要动力。虽然技术异化的后果使传统的伦理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一些新的标准在不断地消蚀着传统观念,这对未来的人性发展埋下了隐患,但技术人性化则要求我们不能忘记人类对于理性的追求不仅是工具意义上的技术理性,还要有精神与心灵上的价值理性,人类的文明不应该是单向度的技术的文明,而是人性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的发展。技术再是人类缺陷的补缺,也并不构成人类的主体,人类是技术的价值承担者,而不是由技术所决定的人性逐步技术化的傀儡。

参考文献:

〔1〕辞海(词语分册)[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60.

〔2〕陈文化,李立生.试析马克思的技术观[J].求实,2001(6):10-14.

〔3〕任玉凤,王金柱.技术本质的批判与批判的技术本质――以系统论的观点看技术本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4):34-38.

〔4〕吴国盛.技术哲学经典读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6.

〔5〕赵乐静,郭贵春.我们如何谈论技术的本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45-50.

〔6〕赵鑫.论现代技术的本质[D].吉林大学,2007.

现代生物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科技考古;计量分析;发展趋势

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研究古代人类文化遗存以及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自然遗存,获得更多的古代人类活动信息,从而尽可能地构建古代人类社会的面貌。

19世纪中叶,近代考古学开始形成。进入20世纪以后,各种自然科学和技术都有快速发展,并在国外考古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的科技考古事业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逐渐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已有较大进步和喜人成绩。

科技考古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国内已有学者专文介绍过,它包括年代学研究、环境、植物与动物考古学研究、体质人类学研究、物质结构及化学元素分析、田野考古新技术、计算机技术考古及文物保护等方面。

科技考古的文章主要发表于《考古》、《考古学报》、《文物》、《考古与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敦煌研究》、《中国历史文物》( 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江汉考古》八种考古类刊物上。其中《考古》、《文物》、《考古学报》是中国文物考古界公认的三大权威刊物,代表了中国文物考古的学术主流,都是重要的中文核心期刊。

有学者采用科技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在对九种中文核心期刊(其中八种考古类核心期刊,一种为物理核心期刊)《考古》、《考古学报》、《文物》、《考古与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敦煌研究》、《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现《中国历史文物》)、《江汉考古》、《核技术》等所刊登的科技考古论文的统计中发现:我国科技考古论文统计曲线呈现三个平台,它印证了我国科技考古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倡导期(1950-1977),初步发展期(1978-1989),快速发展期(1990-2002)。这种采用科技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文核心期刊所登载的科技考古论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很有学术意义和价值。我们借鉴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我国科技考古文献,不仅看文献的数量,也分析文献的质量和内容。综合上面各种因素,本文选择了考古学界认可度较高、影响较大的考古三大刊近十年发表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了解和总结近年来我国科技考古的发展情况,进而提出对我国科技考古发展趋势的一些拙见。

考古三大刊十年来(2005-2014)来共发表科技考古论文150篇(见表1)。每年大约都有10多篇文章,每年文章的数量变化不大,其中《考古》最多,有87篇,占总数的58%,《文物》的数量也不少,约占33.3%,《考古学报》数量最少。

按大分类统计(见表2),年代学研究19篇,环境考古学(含动植物考古)研究32篇,体质人类学研究7篇,物理化学分析技术70篇,田野考古新技术16篇,计算机考古3篇,文物保护研究8篇。数量统计表明:高新技术在考古中应用的次数频率在增多,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物理化学方法(含核技术),特别是金属分析占据重要位置,环境考古学研究呈上升趋势;传统的碳十四测年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许多考古新技术的应用无法从这三大期刊中反应出来,这三大期刊更多的反应的是这些技术对考古研究的促进作用,许多领域还没有广泛的推广开来,受众的群体还不多,所以科技考古要得到发展,首先就要突破传统考古,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适当的降低门槛。

十年来我国科技考古事业的确有较快发展,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1)《文物》、《考古》杂志开辟的“科技考古”专栏,几乎每期都有科技考古文献发表。(2)各地的文物,考古杂志都有一些科技考古。(3)一些科学史研究杂志也有科技考古文献发表。(4)近年来发表的考古报告和出版的考古报告,大都附有科技考古分析报告。(5)有数量可观的“科技考古”论文集出版。(6)一些考古文集和科技史论文集中发表了部分科技考古论文。(7)近年来举办了数届“科技考古学术研讨会”。(8)一些高校纷纷成立科技考古系,培养科技考古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生。(9)部分高校和研究单位先后成立科技考古研究室(所)。(10)各种中外联合考古队在全国各地的考古工地上正在进行不同规模的科技考古调查和发掘。(11)中外学者合作的科技考古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通过分析近年来科技考古的成果,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1、科技考古基础理论的建设很薄弱;2、科技考古学的多学科协作研究还不够深入;3、我国考古发掘和考古研究的国际合作还不够活跃。

总起来看,随着考古学对生态环境、文化整体面貌以及文化间相互关系综合研究的不断加强,近年来科技考古的研究重心也在产生变化。如果说过去的研究更偏重于单个遗址、单一材料或某一种技术手段的应用,那么现在的研究更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研究方法的关联性,具体说来,如下3个趋势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一是更加注重研究古代人类与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关系,对古代遗物和遗迹的分析研究不再停留于“是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继续探究“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文化嬗变的动力问题。科技考古与考古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因为两者的目标其实并无二致。科技考古越来越多地强调最大限度地提取考古遗物和遗迹所蕴含的信息,并从各个不同学科的角度加以释读或分析,以期更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及其演变的规律。

二是更加重视不同区域技术与文化发展所显示出的独特性,冶金考古对云南、新疆和陕西汉中等地区金属技术特征的揭示就是很好的例证,玉器考古对各地玉料矿物学特征的揭示亦复如是。注意技术与文化演进中的区域性特征,不仅有助于认识地理及环境背景的重要性,而且是为了更好地探讨不同区域或不同人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从多种角度揭示文化演进背后的动力。

三是科技考古各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这不仅体现在研究对象可能出自同一考古遗存,而且体现在研究手段上互相借鉴、互为补充,从而使得相关研究更加全面而深入。随着研究方法或手段的不断进步,研究者能够获得的信息也更加丰富,因而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多样的角度来分析或阐释这些信息,并有条件展开综合性的比较研究。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软件越来越多样,许多都能很好的促进科技考古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更多的向其他学科,其他国家,其它领域学习,拓宽视野,利用更好的科学技术来协助考古研究。

参考文献

[1]梅建军:《近两年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1卷, 2010年第1期。

[2]钱俊龙等:《从九种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看中国科技考古的发展》,《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4年第7期。

[3]向安强:《从考古三大刊文献计量分析看中国科技考古十年(1995―2005)l展》,《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现代生物技术论文篇10

一、媒介生态理论的来源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西方媒介生态理论与社会文化发展、生态危机与科技危机的反思有着直接的联系,并且呈现着媒介发展的真实问题。

就社会起源而言,生态思维最早是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存本领而存在的。在早期的医疗仪式中,人们通过唱歌、念咒、跳舞来治病驱灾。他们认为疾病和灾祸是由于自然界失去平衡与和谐的状态而导致的。从词源来看,eco-最初源于希腊语的oikos,指自然,也就是被爱德华?侯格兰(edward hoagland)称为“我们最野性的家园”的地方。波兹曼指出,生态(ecology)与环境变化的速率、范围和结构相关,它关注如何使思想和社会能够像森林生态系统一样获得平衡。来源于希腊词汇的“生态”并不是将我们的注意力导向自然环境,其最初含义是“家园”和“家庭”(household)。WWw.133229.Com①

现代生态问题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以及工厂系统的建立,人口大量从乡间涌向都市,人们全力以赴地促进生产以增加财富,同时也经历了环境危机。在人们越来越深重的忧虑中,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erns haeckel)在1866年首次提出“生态学”一词,思考有机体如何保持形成数量和分配的复杂社会盟约。他将生态一词用于指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特别强调这种互动如何产生一种平衡和健康的环境。② 瑞典林奈学派的科学家还提出了“生物链”(chain of being)这一术语,指出“如果这条自然的链子的一个环节断裂,都将导致整体的混乱无序。”③ 19世纪后半期在英美兴起的自然史散文写作同样呈现出寻找已经失落的乡村野趣与温煦家园的主题,提供了一种生态性的视野。

20世纪初的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把生态学强有力地推向大众叙事。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此时已经衍化为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和环境污染,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疾病以及社会和心理的失调。“两个半球的国家都卷进了一场任何和平条约都无法解决的世界性冲突”④ 中,人们不得不恢复对生命价值和人类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平衡和谐环境的关注,“生态”(eco-, ecological)因此成为时代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它跨越许多领域,涉及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和哲学范畴。生态哲学(ecophilosophy)、生态政治学(ecological politics)、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生态人文主义(ecological humanism)、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等种种声音表明,面对物种共同的日常话语,生态学已从叙述上升为倡导,其和谐与平衡的精神已移用于社会文化发展领域,从而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野。

在这种思想背景下,生态学的精神与想象很自然的移入对西方人的现代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技术领域,思考技术作为人的生存环境的内在问题,形成了媒介生态学的直接思想来源。西方世界从17、18世纪开始进入技术高速发展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不断扩大的工业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内容。人们因崇尚理性而崇尚科学技术,反过来又因崇尚科学技术而加固了理性统治人的机制,表面上看是人控制着技术,但实际上是技术更多地控制着人,使人丧失了内在的灵性,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工业制度的建立,工业文明把人束缚在机器系统上,失去了生存的和谐。这时,西方人对技术的态度是矛盾的,在对技术产生某种认同的同时,也把技术看成是异己之物。在1811至1816年间,由英国人内德?勒德(ned ludd)发起的破坏机器运动,就是后一种态度的表现。那些被发动起来的工人有一个很直观的看法,认为机器应该为他们的失业和贫穷负责。⑤ 这看上去似乎幼稚、简单,而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感悟到了技术在充当创造财富的手段时剥夺人的存在的实质问题。这种对技术剥夺人的存在的感悟并非偶然,而有着某种历史传承性。它在苏格拉底那里曾经表现为对文字的抱怨,即文字削弱人的记忆力,缺乏互动,任意撒播,脱离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灵魂;⑥ 它也曾经表现为卢梭式的忧虑,认为科学技术产生闲逸,而闲逸又引起奢侈,并进而导致勇敢、尚武与德行的丧失。⑦ 工业革命后,随着电气、电报、电话、照相术、电影等的发明,技术日益发展为包括物质装置、技艺与知识在内的改造与控制自然的操作体系,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他所继承的生物圈和他所创造的技术圈业已失去平衡,正处于深刻的矛盾中,⑧ 人们在技术主义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一路高歌,同时由于技术加倍地剥夺着人的存在,人对技术的理想化想象背后不免继续掺杂着恶魔化的忧虑。弗洛伊德所分析的一种表达很能说明这种精神状况:“假如那儿没有铁路,我的孩子就不会离开家乡,我也就不会用电话来倾听他的声音;假如人们不知道用船可以穿越海洋,我的朋友就不会踏上他的航程,我也就不会等着电报来缓解对他的焦虑。”⑨ 这样的忧虑在20世纪人文主义者那里散发着某种浪漫主义的气息,即试图拯救被工业文明所淹没的人的灵性,拯救人被技术理性思想浸渍的思维方式。在他们看来,技术并不是中性的,并非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体系,而完全把它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归因于人对技术的滥用或对技术目的的不当规定;真实的情形是,技术已构成它在其中发展并得以体制化的社会秩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本身同它的用处已不可能完全区分开来。当时,一批技术哲学论者从人性角度审视技术,他们关心城市生活的和谐、荒野的保护和对生命有机体的感受,以生命的名义展开对技术的猛烈批评,芒福德(lewis mumford)在1934年出版的《技术与文明》,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把技术发展的历史还原到人类的早期生活,认为原始技术是生活指向的,而不是狭隘的劳动指向的,更不是生产指向的或权力指向的,工具与武器只是人的生命技术(bitechnics)??即人的生活的总体装备的特定组成部分。只是在大约五千年前,一种通过日常活动的系统组织来致力于权力与财富增加的单一技术(monotechnics)开始出现,直至发展为以机器为中心的单一技术,其主要标志就是一种复杂的、高度权力化的机器的建立。这种单一技术带来了新的生活模式,既把人从奴隶状态甚至劳动中解放出来,又使劳动进入机械化和自动化过程,与生活的其他部分系统分离,成为单一的重复性劳动,进而形成与之相伴随的心理强制,使劳动者陷于恶魔式的无意识之中。在这里,芒福德向人们揭示出现代单一技术脱离生命技术后所构筑的复杂环境及其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影响,认为人们要在危机四伏的技术文明中生存下去,必须回归生命技术,有意识地培养被单一技术压抑的有机环境和人性。虽然他没有具体论及媒介,但这种思维方式直接成了媒介生态理论的思想来源。⑩ 麦克卢汉后来从媒介演化的角度去概括人类的历史,提出“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公式,其背后所隐含的便是“有机化??机械化??重新有机化”的进化路径,亦即芒福德的“生命技术??单一技术??生命技术”的历史想象。

对“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具有直接启发意义的是芒福德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技术即容器”的观点,在他看来,与工具和武器不同,“容器技术”是经常被忽视的一种技术形式。“对于妇女而言,柔软的内在器官是她生命的中心,不管是幼儿还是成人,她的手和脚的运动能力都要比屈伸和拥抱的能力差。在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已经是一个拥有‘容器’工具的显赫时代:除了沟渠、村庄这些巨大的‘容器’以外,这个时代还有石器、陶器、花瓶、广口瓶、缸、蓄水池、箱柜、谷仓、壳仓、房子等等这样一些‘容器’。但是这一时代所具有的独特性和显著性却被现代那些过分强调机械意义上的科技进步的学者们忽视了。”在他那里,工具、武器和机器都是男性文化的符号,“容器”则显示出女性文化符号的特征,有机体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繁殖则是女性文化的代表。(11)

这一理论拓展了一种对技术、文化和城市的生态学视角,它能让我们联想到,文字也是一种“容器”技术,它不仅能够贮存信息还因为早期保留和记录谷物的功能,也能够贮存物质。其次它体现了整体系统论的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技术合并论”的意味。更重要的是它不是仅从内部的结构来给机器下定义,而是从它所产生的外部影响出发来思考这一问题,开启了媒介环境的论题。

与芒福德关注技术本身形成互补的是,弥漫于欧洲思想界的关于技术的人文主义反思从不同方面揭示了面对技术异化所带来的文化个性和主体性的丧失,奠定了媒介生态的文化批判倾向。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936年发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一文,认为复制技术一方面对原作的唯一性和笼罩于其上的“韵味”构成了挑战,使其获得新的意义并被一个更广泛的人群所拥有;另一方面又带来了沉重的、压抑性的后果,它可以强化专制政权,并且由于复制技术的广泛传播,仿像经常既是革命性的,又容易被主流意识形态所扭曲。同年,胡塞尔在《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指出,随着现代技术与科学的发展,在人的直觉的生活世界与由科学技术所建构的世界观之间出现了二元分裂。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在1944年出版的《启蒙辩证法》中指出,启蒙在今天已成了技术的统治,而启蒙作为技术的统治,又加速了统治的技术的发展;各种文化形式由于有先进的技术为手段,能更好地操纵、控制群众的心理结构,而且由于技术理性的渗透,在大众文化中推行标准化、一律化,使大众丧失了批判现实的能力。到1964年,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进一步指出,在当代工业社会,人之所以成为单向度的人,其根源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的实现,在于现代技术已经取代传统的政治恐怖手段而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现在,技术理性已充满政治内容,技术的逻辑已成为统治的逻辑。在把技术当成新的统治或工具看待的过程中,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都认识到,技术以更强大的无形的力量支配着人的思想,技术合理性成为新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顺着这一思路,哈贝马斯撰写了《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一文(收入1968年出版的《走向一个合理的社会》),揭示出科技作为新意识形态的三大特点,即更具操纵性、较少意识形态性和更具辩护性。这些思想与现实的人们对技术越来越成为异己力量的恐惧交相呼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以后,西方人进一步怀疑科学在道德上的合法性,怀疑技术发展的混乱程度,甚至怀疑技术是物质富裕与进步的基础,以及人类理性取代宗教信仰的文明梦想,并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对文明成果中存在的阴暗面的怀疑不仅存在于奥本海默等科学家中间,也引起了人文社科学者的共鸣。英国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和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分别在各自的小说《美丽新世界》和《一九八四年》中描写了充斥着庸俗文化、无规则游戏和工业技术的未来世界以及独裁统治下的恐怖情景。法国生态学者埃吕尔(jacques ellul)在《技术社会》(1964)一书中的表达更悲观,认为技术作为一种自主性的力量,现在已经渗透到人类思维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人类已经失去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控制能力。哲学家弗洛姆(e?fromm)进一步呼应芒福德的思想,在1968年出版《希望的革命:走向人道化的技术》一书中,试图使人们明白,在现时代,社会已成了一个巨大的机器,而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部件。在他看来,现存的技术系统之所以具有一个非人道化的前景,并向一个没有人性的机械化新社会演进,是因为它为两个坏的原则所指导,即“凡技术上能够做的事都应该做”、“最大效率与产出原则”,这两个原则否认了人文主义价值,使人更容易为官僚体制所管理。

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社会大量流行技术中心论,认为技术不会产生什么特殊的伦理与政治问题,因为技术仅仅是实现价值的手段,而价值则另有其他的基础。在上述人文主义的反思中,技术中心论失去了合理性,转而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技术不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体系,它是负载价值的,因而具有其丰富的伦理与政治意含。(12) 媒介生态理论正是顺着这一思路,假定传播媒介在将数据或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地方时并不是中性、透明或无价值的渠道,相反,媒介的内在物质结构(physical structures)和符号结构(symbolic structures)在塑造什么信息被编码、传输和怎样被编码、传输以及怎么被解码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介的符号形态限定了该媒介所能代表信息的代码特征。

二、媒介生态理论的起点:媒介、文明与人的感知的平衡

当技术作为一种环境足以让人震撼与恐惧的时候,技术生态就成了现代人走出困境的合理想象。而对于媒介研究来说,媒介生态则代表一种理论思维的转向,摆脱技术理性指导下的媒介功能、媒介影响力与媒介市场研究,顺着技术理性批判的思路,把和谐与平衡作为媒介环境研究的焦点。按照波兹曼的说法,“把‘媒介’放在‘生态’的前面,就是为了说明我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媒介,还有媒介和人类之间的互动给予文化以特性的方式,也可以说帮助文化保持象征意义的平衡。如果把生态一词的古代和现代的含义结合起来,它说明了我们需要保持整个地球大家庭的井然有序。”(13)

“媒介生态”的概念在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那里最早提出来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1967年,他在与人合著的《媒介即是讯息:效果一览》(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an inventory of effects, 1967)一书中提出“媒介生态”(14) 的概念,以环境作为特定的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传播技术和媒介对文化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所起的生态式的影响。(15) 1977年,麦克卢汉指出所谓媒介生态“意味着让不同的媒介能够共存共生,而不是彼此消亡。”(16) 他偏爱感官平衡,认为一种文化需要限制某种单一媒介的使用,从而促进媒介生态的平衡。在《理解媒介》(1964年)一书中,他认为媒介能深入到人的潜意识,并且在不被察觉和反抗的情况下改变他们的感知的平衡。这在思想理路上讲,与芒福德对“单一技术”的批判和对“生命技术”的建构是一致的,而在理论上又直接吸收了英尼斯(harold innis)关于媒介时间和空间偏向的观点。英尼斯被麦克卢汉称为最早研究传播技术对人类造成影响的人。早期作为经济学家,他曾经关注过纸浆和造纸工业的经济学问题,印刷技术的优势才使得现代出版业对纸张的无限吞噬成为可能。英尼斯看到的是,自己家乡的森林被转化为纽约地铁上的瞬间阅读。和19世纪的梭罗相似,他回想起自己成长的那个小镇,那里的交流除了个人之外,有一种沉思冥想的从容氛围,他很快得出的结论是:“现代性的大众传媒根本不给现代人留出时间去思考。即时消息掠夺了人们回首历史的感悟,也掠夺了人们展望未来的力量。这就是现代大众传媒的偏向。技术本身促成了这种思维状态。”(17) 显然,他承续了芝加哥学派的问题,即虽然大众媒介使得公众得以产生,但它们又威胁着公共生活。与此同时,面对他所经历的战争的残酷,他感受到,所谓的西方文明就是咄咄逼人的扩张的文明。在他看来,西方文明的危机是与媒介的非人性化的发展相联系的,原因在于媒介在整个历史中塑造着社会,传播媒介的性质往往在文明中产生一种偏向,研究媒介与文明的关系,更能使我们清楚地看清西方文明的偏向。于是,他通过《帝国与传播》(1950)和《传播的偏向》(1951)两本著作,以西方文明史为背景,探讨了传播媒介内在的时空偏向对于文化的影响,将现代西方史的特征概括为一个建立在印刷基础上的传播偏向和知识垄断的历史。根据尼斯特洛姆的总结,“媒介偏向”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假设:(18)

由于不同的符号形态(symbolic forms)编译出不同的信息,而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符号形态,所以它们便具有不同的理性或知识(intellectual)和感性(emotional)偏向。

由于不同的物质形态(physical forms)编译、存储并传输不同的信息,所以不同的媒介便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感知的偏向。

由于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获得性(accessibility),所以它们便具有不同的政治偏向。

由于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参与条件,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社会偏向。

由于不同的媒介在组织时间和空间上方式不同,所以它们具有不同哲学思辨上的偏向。

由于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物质和符号形态,所以它们也具有不同的内容偏向。

由于不同的媒介在物质和符号形态以及随之而来的理性或知识、感性、时间、空间、政治、社会、哲学思辨和内容偏向上的种种不同,所以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认知论(epistemology)的偏向。

这种媒介偏向理论的背后所隐含的是对西方文化发展偏向的关注,即随着口语和手稿传统的消逝,人们不再关心社区、伦理、形而上学,而且这些观念都被维持空间偏向的印刷和电子传媒所取代。英尼斯除了延伸技术生态思维之外,还扩展了文化生态思维,他对传播与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三个观察的指向。第一,媒介的物质形式(例如轻质及可携带的纸张)和符号形式(例如演讲,象形文字)从不同的方面聚焦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力量。第二,传播媒介通过影响人类交往的范围和比例而改变文化概念呈现的真实和社会政治的形式。第三,不同的媒介提供了不同的文化思想体系和认知偏向。(19) 这种从媒介角度呈现的文化生态思维承认社会中还存在着以媒介为代表的技术力量、文化力量、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等多种力量,它们共同构成了传播领域的生物多样性;这些多样性的结构构成复杂的人际互动传播系统,其内在的符号结构能够并确实从总体上定义或决定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产生,还有该环境中人们的行为。这种文化生态思维的价值便是在互动中追求共栖(symbiosis)的整体观念,以达到平衡协调的生存目标。

作为媒介偏向理论的逻辑延伸,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表达了这样的见解:媒介传情达意的特定方式,能改变人的感官生活??能改变人的所见、所听、所触、所尝和所嗅,因而能改变人的所知。他所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的论断之所以具有媒介生态的意义,原因在于他所指的媒介包括任何可以传情达意的器物,每一种媒介都是人体的延伸,每一延伸都会使人的五种感官的均衡状态产生变动,结果产生一个新的环境。这就发挥了英尼斯关于时空偏向性的思想,不同之处在于他进而把焦点从人体外在的时空转向了人的感官知觉。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作为加拿大多伦多学派早期代表人物,英尼斯和麦克卢汉又被看作是媒介生态学的奠基人物,沿着这一学派的足迹走下来的学者包括艾里克?哈弗洛克(eric havelock)、埃德蒙德?卡彭特(edmund carpenter)以及作为第三代旗手的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等人。而媒介生态研究的另一学派??纽约学派并不像多伦多学派那样所指的是一所单独的学校,而指的是纽约这个城市中的媒介生态学者群体。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被看作是纽约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纽约学派早期的成员包括纽约大学的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和尼斯特洛姆(christine l. nystrom)、哥伦比亚大学的路易斯?福斯戴尔(louis forsdale)、福德哈姆大学社会研究学院的约翰?库克(john culkin)、皇后学院的佳理?甘蓬特(gary gumpert)、查理斯?魏恩加德纳(charles weingartner)和曼哈顿的托尼?施瓦茨(tony schwartz)等。他们虽然学术观点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兴趣点,即关注媒介对人类的影响,认为媒介的影响超乎常人的意识和想象。

三、媒介生态学的建构: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

纽约学派的波兹曼是媒介生态学真正的开山之父。他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遇到了当时还不太出名的英文教授麦克卢汉。他从“媒介即讯息”发展出“媒介即隐喻”的论题,认为媒介用隐蔽而强大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媒介的形式极为重要,因为特定的形式会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最终会塑造整个文化的特征。1968年波兹曼在“英语教师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年会的演讲中首次正式提出“媒介生态”概念,并将媒介生态学定义为把“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the study of media as environments)。其涵义在于,媒介生态学将传播媒介本身视为一种环境结构,即由一套专门的代码和语法系统组建的符号环境。人们掌握媒介之时,也就意味着适应了媒介本身这一符号环境。从微观层面理解,当我们“使用”媒介,从媒介的内在符号世界中思考、感知、谈论或表现身边世界时,我们就不是站在传播媒介之外,相反,我们处于传播媒介符号结构之中。所谓符号环境,其本质特征在于两种以上或多套专门的代码和语法的并存,即多媒介的符号环境。我们在这个层面所关注的是,媒介共存的动态影响以及它们的互动如何产生或组成一种合成的符号环境。

后来,他再次使用生物学的比喻,进一步解释为什么采用“媒介生态”一词来命名这个新的学术研究领域:

“从你首次知晓皮氏培养皿(petri dish)时起,你会记得‘被定义为文化繁衍的物质’的某种媒介”(a medium was defined as a substance within which a culture grows)。如果你用“技术”(technology)来替换“物质”(substance),那么这个定义便成为媒介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技术是文化繁衍的媒介;也就是说,它赋予文化、政治、社会组织和思维方式以形式。从这一观点来看,我们再援引另一个生物学上的比喻,生态学。”(20)

至此,技术、媒介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已经被清楚地界定。波兹曼提醒人们注意人类生存在两个不同的环境里,有山川树木的自然环境和由语言、技术和其他符号组成的媒介环境,后者塑造了人本身。

波斯曼接受麦克卢汉的建议,1971年在纽约大学首创“媒介生态学”专业和博士点,成为该学科的领军人物。他从消极的意义上继承了“媒介决定论”,对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负面影响忧心忡忡,向悲观的方向偏离,成为“媒介悲观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几本著作对电视等大众传媒提出严厉的控诉,要者有:《技术垄断》(1978)、《童年的消逝》(1982)、《娱乐至死》(1985)。

这时的媒介生态学基于三个基本假设:第一,人类的经验由使机体可触的生物结构和技术,以及代表着经验的符号系统共同塑造。第二,无论生物结构、工业技术还是符号系统都不是信息世界的中立传播者,它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权力,以限制和组织人们的所感、所言和所思。第三,由于人类的文化世界不是知觉、概念、实践和制度的简单集合体,而是一个依赖于传播并能独立发挥作用的复杂系统,传播的变化将导致整个文化生态的改变。(21)

这种对技术和媒介的强调,使麦克卢汉以来的媒介生态学者或多或少地带有了技术宿命的倾向。英国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在《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一书中指出,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忽视控制和使用媒介的机构和人,断言媒介的技术特征决定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避而不谈社会意图问题。然而这种倾向在媒介生态的另一个主题“语言与文化”的探讨中,却几乎是作为原点被提出的。

面对媒介和技术带来的困惑,多伦多学派的古典媒介生态学家哈弗洛克(eric havelock)和英国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杰克?古迪(jack goody)等一批学者选择了语言这一特殊的媒介,追寻它在前技术世界的表现方式及其在社会沟通与认知效果方面所发挥的交流作用。俩人于同年发表的著述《柏拉图导言》(preface to plato, 1963)和《书写的成果》(the consequences of literacy, 1963),不约而同地将书写对人类认知发展的一种初步的、偶然的作用归结为古代希腊字母文字的发明和传播,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字母书写对公元前5~4世纪的古代希腊启蒙运动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哈弗洛克通过荷马史诗和柏拉图哲学的比较视野,秉持这样的主张:字母书写对古代希腊启蒙有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作用,因而字母书写也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石。按此论见,古代希腊字母的发明使书写的广泛普及成为可能,因而也使得人类意识迅速地、永久性地出现了转型。他还认为,后来,印刷术的发明,书写一方面成为扩大哲学、科学反思的一种工具,另一方面促进了欧洲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伊丽莎白.l.埃森斯坦(elizabeth l. eisenstein)因此重新评价了古登堡的印刷机在欧洲早期的传播与文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22)

古迪则在《蛮野心智的驯化》(1977)、《书面与口头的交界》(1987)和《书写传统的威力》(2002)中坚持认为,人类认知的发展与现性是“字母书写”的“逻辑成果”。

由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学术一直专注于传播模式与认知过程,这一问题的探讨本身也产生了共振。麦克卢汉同时代的学者瓦尔特?翁(walter ong)就公开认同哈弗洛克的论见。在1967年出版的《语词的出现:一些关于文化和宗教历史的绪论》和1982年出版的《口传与书写??语词的技术》中,他通过对荷马传统、中世纪僧侣教育、印刷史、电子传媒的性质的探索,认为基于口传(orality)的思维具有基于记忆的、移情作用的、参与共享的、情境化的、聚合的、保守的等特征;而基于书写的思维则恰恰相反,具有基于记录的、客观中立的、抽象的、分析的、创造性的等特征。(23)

80年代以后,罗伯特.k.洛根(robert k. logan)和丹尼斯?施曼特?巴塞瑞特(denise schmandt besserat)在各自的著述《字母的效果:语音字母对于西方文明发展的影响》(1986)和《书写是如何产生的?》(1996)中延续了翁的研究路线。在翁看来,对语词的研究是人文研究最基本的方式,因为语词(word)使我们成其为人,语言(language)定义并区分了我们的种类。(24)

翁及其随后的媒介生态学者认为正在进行的技术化是人类历史上社会与心理转变的基本根源。从口语语词开始,书写的语词、印刷语词到电子记录和传送的语词,我们在转换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文化和意识模式。(25) 他们集中在语言与文化层面的讨论,与芒福德、英尼斯等人偏重技术与文化层面的讨论互为补充,反映了西方媒介生态学者从不同方面对人类传播和交流手段及其技术革新的共享经验做出的普遍回应。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口传?书写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视野也由“口传?书写”的二元对立走向了“口传?书写?电子传媒”的三维观照。受芒福德技术主义研究的影响,波尔特(jay david bolter)认为我们正处在印刷技术时代的晚期,印刷文本将被电子文本全面取代。(26) 佳理?甘蓬特(gary gumpert)进一步探讨了由电子媒介统治的社会。(27)

而此时的西方社会正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指出,美国社会出现这样一个奇特的混合:“一方面,商业公司希望人们努力工作,树立职业忠诚,接受延期报偿理论??说穿了就是让人成为‘组织人’。另一方面,公司的产品和广告却助长快乐、狂喜、放松和纵欲的风气。人们白天‘正派规矩’,晚上却‘放浪形骸’。”(28)“一方面强调功能理性、专家决策、奖勤罚懒;另一方面强调天启情绪和反理性行为方式。”(29) 这就是目前美国资本主义的历史性的文化矛盾和文化危机。就社会而言,这意味着凝聚力的消解;就个人而言,这意味着生活意义的失落。由于这种文化危机和文化矛盾,贝尔认为“美国资本主义已经失去了它传统的合法性”。(30)

因此,1970年第一届地球日庆典就宣称:人类已进入“生态时代”(age of ecology),透露出现代人深切的希望“生态学”能够带来平衡有序的愿望。80年代,公共伦理的沦落也催生了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的出现。这个概念从整体论、有机论出发,承认环境中每个因素的平等内在价值,但它并不是要把关注点从人类转向非人类,而是主张重建人类文明的秩序。(31) 尽管如此,1989年《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刊登的却依然是“危机中的地球”。怀特(lynn white)60年代末就从宗教的视角指出了造成今天生态危机的根源是在于基督教文明本身的发展。(32) 贝尔也提到导致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另外一个来源:对于现代各国来说,经济增长唤起了人民难以遏制,但也难以满足的持续提高的期望,“当这些期望与其他飘忽不定的因素(例如恶性的然而又是周期性发生的通货膨胀,它的渊源是突然兴起的世界经济)结合起来时……导致了失落感和危机感,动摇了个人对社会的信仰。”(33)

这种批判和反省沉淀为此时媒介生态学者的内在意识。当1973年麦克卢汉的同事埃德蒙德?卡彭特(edmund carpenter)直接用“哦!幻象给我多大的冲击力!”(oh, what a blow that phantom gave me! 1973)的惊叹来命名自己的学术著作时,我们就可以感觉得到娱乐已经随着电视主导的图像形式支配了文化的走向。“原本我们所熟知的事物,变得陌生不寻常(de-familiarized the familiar)”,(34)“读图时代”使人类的符号世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把麦克卢汉等媒介生态学者的理论与欧文?戈夫曼的符号互动理论相综合。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1985)一书中,他认为电视重新界定社会相互作用的领域,模糊了共同在场(co-presence)和距离的各种关系,可以破除那些公共人物和权威人物的神秘感,而且可以重新组织社会环境。电视媒介已经统一了以往具有性别差异和隔代差异的社会世界。女性和儿童都被电视赋予进入男性社会和成人世界的权利。这种思想和先前丹尼尔.j.布尔斯廷(daniel j. boorstin)的《影像:美国假事件的向导》(1962)一书共同影响了波兹曼对于美国当代电视传媒所主导的文化的批判。在《童年的消逝》(1982)里,他指出在儿童与成人合一成为“电视观众”的文化里,政治、商业和精神意识都发生了“孩子气”的蜕化降级,成为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使印刷时代的高品级思维以及个性特征面临致命的威胁。而这正是《娱乐至死》(1985)的主题。《娱乐至死》的前言以奥威尔和赫胥黎40年代的两个著名的“反乌托邦”寓言开篇,波兹曼指出,这是文化精神枯萎的两种典型方式。奥维尔所担心的是强制禁书的律令,是极权主义统治中文化的窒息,是暴政下自由的丧失;而赫胥黎所忧虑的是我们失去禁书的理由,因为没有人还愿意去读书,是文化在欲望的放任中成为庸俗的垃圾,是人们因为娱乐而失去自由。前者恐惧于“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后者害怕“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35) 与麦克卢汉的道德中立(moral neutrality)不同,芒福德、埃吕尔、波兹曼一脉的学者,极其关注媒介生态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并给予鲜明的价值判断。波兹曼认为,奥维尔的预言已经落空,而赫胥黎的预言则可能成为现实,文化将成为一场滑稽戏,等待我们的可能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美丽新世界”。

但是,就像麦克卢汉早就坚信的一样,“技艺的目的也许不再使我们变化,而是在向持久目标前进时保持平稳的进程。即使在造成最大震荡的革新中也要保持最平稳的进程。”(36) 1988年,被誉为麦克卢汉的天鹅绝唱(swan song)的“媒介四定律”或“四效应”(tetrad)作为对这种平稳进程的规律探讨,随着《媒介法则:新科学》(mcluhan & mcluhan, laws of media: the new science, 1988)的出版再度引起关注。放大、过时、再现和逆转的过程不是单一发生作用,而是作为整体的发展规律涵盖任何一种媒介的生命发展周期。90年代以来的媒介生态研究似乎陷入了各分支领域的嘈杂纷争中。1995年,美国学者大卫?阿什德(david l. altheide)在《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an ecology of communication: cultural formats of control)一书中,运用符号交往理论,揭示了传统媒介环境中,信息技术、媒体传播范式和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描述了专业传媒在国家体系中如何受到复杂的控制和操纵。他指出:信息技术和传播范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个人和组织也日益以符合技术和媒介范式的方式行事,转而影响着传播行为。(37) 次年,瑞杰斯?德布雷(regis debray)提出通讯的物质、文化和政治三层操作模式,再次重申不存在任何纯真的媒介,也不可能有毫无阻碍的传播。(38) 1997年,多伦多学派的第三代旗手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在《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和未来》中强调了人的主动性,认为人能够主动去选择和改进媒介,一切媒介都是“补偿性媒介”,能补救过去媒介的不足,使媒介人性化。1999年,他又在《数字麦克卢汉》一书中进一步论道:“人是积极驾驭媒介的主人,不是在媒介中被发送出去,而是在发号施令,创造媒介的内容。对别人已经创造出的内容,人们拥有空前的自主选择能力。”(39) 其“人性化趋势”的理论摒弃了麦克卢汉以来的技术宿命传统,承认信息技术会对人类社会系统产生作用,但却不是唯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按照莱文森的思路,网络媒体的超时空特性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时空观,虚拟社区中的人们可以在同一场景中非同步对话,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口语传统”。

作为多伦多大学“麦克卢汉研究所”的所长,德里克?德克霍夫(derrick de kerckhove)无疑是多伦多学派的又一代表性人物。他继承了麦克卢汉媒介对个体心理影响的思想,指出:“由于我们自己都具有从以读写能力为基础的文艺复兴时代那里继承下来的自我形象,所以,我们未能认识到,从电话到虚拟现实的所有电子技术对我们身体的延伸,已远远超越了我们肌肤的限制。本体感觉的问题,也即是我们对我们身体轮廓的感受,不久将成为一个关键的心理问题,懂技术的新一代人都要面对这个问题。”(40) 这样的致思取向将推进媒介作为心理环境的研究,反过来又促使我们在自我心理的关注中反思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问题。

从2000年开始,西方媒介生态研究进入总结和反省时期。美国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兰斯?斯瑞特(lance strate)与林文刚(casey-man kong lum)在《新泽西传播学杂志》(the new jersey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上主编了一期有关“媒介生态学的学术渊源”的专辑,对媒介生态学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到2006年,林文刚(casey man kong lum)又主编《从文化、技术与传播看媒介生态学的学术渊源》一书,围绕文化、技术和传播的相互关系,较为全面地考察了从20世纪开始西方媒介生态发展的不同方面,以及媒介生态学怎样与行为科学、文化和结构人类学、信息系统理论以及技术史等不同的学科相联系,从而更加明晰了媒介生态研究的方法论。

波兹曼在2000年题为《媒介生态理论的人文主义》(the humanism of media ecology)的演讲中,不断追问,媒介在何种程度上致力于理性思维的使用和发展?媒介在何种程度上致力于民主进程?新媒介在何种程度上让我们更容易接近有意义的信息?新媒介在何种程度上增强或削减我们的道德感和善良的天性?如果说,在改善人与媒介的关系上,麦克卢汉偏爱媒介应该用于促进人的感官(sensorium)的平衡,而英尼斯则相信媒介能够促进人的时空概念平衡,(41) 波兹曼更多的道德关注反映在他探讨新媒介是否在社会共同体和个人之间保持平衡,而这种平衡对民主来说是必要的。他一方面从《圣经》摩西十诫的第二诫中获得启迪,指出“我们的文化正处于以文字为中心向以形象为中心转换的过程中”,这样的变迁是导致文化精神变迁的根本原因,并且是悲剧性的,一方面仍深信人性的稳定。

与此同时,学界对媒介生态研究的代表性人物的代表性观点进一步给予批评和质疑。约翰?彼德斯(john durham peters)从技术中心主义出发质疑英尼斯、麦克卢汉、凯里(carey)一脉的学者对文明进程中的时空经验,称他们的视点局限在人类范围和经验范畴,以及历史中此处和此时(here-and-now)的时空观。除了增加传播分析的政治意图方面,他还强调关注机器和外星生命,以及计算机运算中十亿分之一秒和天文学的光年尺度所带来的全新时空经验,认为“我们世界的局限是我们的媒介和技术的局限。”(42)

尽管学术创新的力度已大不如从前,但还是有人尝试独辟蹊径的研究。美国学者波尔?格罗斯威勒(paul grosswiler)通过考察道教和其他东方思想与媒介生态学的兼容性来关注北美媒介生态学传播理论的跨文化偏向。他在2004年发表的《媒介生态的“道”:一种跨文化传播理论》一文中指出,麦克卢汉及其他媒介生态学者把平衡作为媒介环境研究的重要观点,而这也是道教的核心原则。媒介生态学中关于媒介作为环境的观点认为,所有的传播系统都在寻求平衡,而不是把技术和文化变革看成是附加的,媒介环境对人的调整,是在试图重建平衡与和谐,在他看来,这与“道”的主题相一致。(43)

总的来看,不同学者对媒介生态主题的探讨,让我们隐约窥见了这一理论的发展轨迹,理论的变迁也受制于人类社会的变迁以及人类对自身环境的认知能力的变迁。也许正如凯瑟琳(catherine forst)所说,牢记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我们“对事物始终保持着批判性的观察”。(44)

我们对西方媒介生态学源与流的梳理,并不是要用一种地域性或沿袭性来代替什么,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媒介生态学这样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各学派间具有沿袭关系的网络。因为如果没有全景意义的关照,媒介生态学便无法自省,无以更新。

四、媒介生态学的理论价值与问题

西方媒介生态理论至少具备了两方面的理论贡献。首先,它不是一种单一的视角,而是对人类、媒介和社会进行系统观察,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它在思维方式上主张从分析思维转向整体思维,从功利性思维转向互利性思维。西方媒介生态学看到了理性的谬误,主张用整体思维取代分析主义的思维方式。麦克卢汉认为今日的社会好像一个只知道使用后望镜的汽车司机,他既不向前看,也不向两旁看,只是从后望镜回顾已经走过的道路而已。虽然以麦克卢汉为代表的西方媒介生态学者自己也并非是向前的,不过他们挣扎着摆脱线状方式,进行全景性的关照,体现了走向多感官的努力。

传统的功利性思维模式,以追求利益为最高目标,存在着深层次的价值缺损,即“生命价值隶属于有用价值”。同时,西方媒介生态学又看到了传统的功利性思维模式的价值缺损,认为这种缺损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紧张,因此,它提倡互利思维方式。这不是简单地探讨媒介在施教、改变态度及意见以及销售商品等方面的作用,而是研究媒介对社会、文化影响的长期效果,在社会生态体系的框架下,以各种力量的共栖,达到各种力量的互利。

其次,西方媒介生态理论开辟了在结构和互动关系中考察媒介的视野。媒介生态在这里就不仅仅是一种隐喻,而成为一种具体可行的动态研究。它在宏观上表现为人类同媒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和媒介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微观上表现为媒介环境中的媒介变迁、转化和传播规律,探索它们对人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等。媒介生态学借助于生态学和环境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传播学理论研究进行了延伸和发展,成为具有生态意义的社会文化研究,从而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于自己以及生存环境的理解。

然而这些贡献却并不能掩盖西方媒介生态学的理论和现实困境。从理论内部观察,西方媒介生态所倡导的协调、平衡的观念是作为一种最高前提存在的。在作为其理论源头的古希腊传统中,有机和谐的自然观也是一种生存智慧。然而造成今天生态危机的西方二元对立思想的根源却在于孕育了西方文化的基督教文明本身。《圣经》“创世纪”篇描述了上帝把统治控制自然的权力交给了亚当(人类的代表)之后,人与自然就确立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万物有灵论的中断使人成为唯一的言说主体,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按照神学目的论重新设置,自然在人的话语霸权下沉默并沉沦下去了。基督教的世界观是从创世走向末世的直线模式,逐渐取代了古希腊崇尚和谐统一的自然观,直接影响了人类对待自然和社会的态度。尽管基督教是流派众多的宗教,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思想根源不可避免的矛盾,导致了媒介生态理论阐释的悖论。如何同时消解和认同人的自我中心?为什么财富的增加不能增进社会的协调?技术论和生态论如何统一?

事实上,西方媒介生态学者未曾建立一套坚实的理论体系。他们对现实问题拼盘式的表现,所得到的一些具有醒世恒言意味的结论,部分来自于他们对于术语表达的偏爱。因此,即使他们勉强搭建了理论框架,理论也显得过于简单化,集中于宏观层面,细节不够。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西方媒介生态理论偏重于科技生态的呈现,作为核心话语的补充的文化生态和生态伦理缺乏系统的论述,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需要进一步领悟的内涵。丹尼尔?贝尔把现代社会看作由经济?技术体系、政治与文化三个特殊领域组成,“每个领域都服从不同的轴心原则。它们之间并不相互一致,变化节奏亦不相同。它们各有自己的独特模式,并依此形成大相径庭的方式。正是这种领域间的冲突决定了社会的各种矛盾。”(45) 因此,生态问题应该至少包括三个因素,即危及资源枯竭的技术、经济方向;文化伦理牵制下的有关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社会政治方面的因素。显然,西方媒介生态理论对起决定性作用的政治经济方面的分析十分薄弱。

这种理论失衡的后果是理论诠释力的不足。在传播领域,全球媒体对本土文化的创新和重构也并不是出于对全人类精神家园的贡献,而是为了实现自身的有序运作,通过推行象征性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牟取利益。在这样的原则面前,社会环境的和谐与平衡近似于天方夜谭。如何在多种力量的角逐中建构媒介生态?对于这样的要害问题,媒介生态学却少有启发性的答案。另一方面,西方媒介生态理论植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世界的环境和文化,却以普遍主义的面目出现,缺乏对本土特殊因素的考虑。当这种模式化的思维用于分析发达社会之外,尤其像在中国这样一个深受生活传统和体制积弊影响的生态群落时,我们首先要问的是西方主流社会理论话语的操持者能否放弃权力垄断寻求妥协?暂且对这个问题给予乐观的回答。但当他们把明显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生态平衡建构方案无条件地加于这个仍然充满着阶级、种族、国家区分(歧视)的世界时,面对被漠视、被损害的人群,理论原初的志向和诠释力就变得十分苍白,更无力问答这样的追问:世界范围的媒介生态理论应该向何处发展?能否在未来的发展中对不同利益群体的环境关怀进行综合,从而导向一种真正的全球性媒介生态实践?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西方媒介生态理论形成了三个重要的特征:首先,媒介生态学承认传播和文化间的共生、互动关系。其次,媒介生态学承认媒介和文化是复杂的社会现象,承认要理解这种共生关系将会是艰难的努力。事实上,媒介生态学认为媒介和文化间的共生关系复杂且常常不可预知。第三,根植于媒介生态学中的还是人文主义的研究议程和教学法。媒介生态学者期望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帮助文化或社会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这些都可能是应对媒介化社会危机的一种思想资源。

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媒介生态学者以他们对宇宙秩序和人类生存的根本信仰和意念为基础介入当代冲突,这个基础给予他们特殊的力量和对一个和谐未来的快乐憧憬。也许他们在面对现实的问难时,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使他们难免痛心、尴尬和沮丧,如波兹曼曾经感叹的,“眼前的困难简直无法逾越……也许根本不存在解决的方法。”(46) 但他们并未放弃,除了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和教育,还深信“如果不能提出防止灾难发生的方法,那么也许可以退而求其次,试图理解灾难为什么会发生,那也是有用的。”(47) 这种略带悲观的淡淡忧伤,笼罩了整个西方媒介生态理论。这里的理论坚守不仅具有对现实的批判意义,还有对“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拯救的力量”的可贵执著。

注释:

①postman, neil. ( 1979) . teaching as a conserving activiy new york, ny: delta. pp. 17-18.

②postman, neil. ( 2000) . the humanism of media ecology. keynote speech at the first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media ecology association, p. 2.

③转引自王诺:《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载《海南社会科学》2002年9月第3期。

④美国历史学家巴巴拉?塔奇曼(1912-1989):《八月炮火》。转引自〔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莫里著,展江译:《美国新闻史》,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251页。

⑤〔英〕尼丹?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张卫东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205~206页。

⑥参见〔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何道宽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32页。

⑦〔法〕卢梭:《论科学与艺术》,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9~10页。

⑧〔英〕艾伦?科特雷尔著:《环境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7年,13页。

⑨转引自〔英〕尼丹?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207~208页。

⑩尼斯特洛姆在1973年写成的博士论文《媒介生态理论:人类传播系统研究理论集成典范的规划化》(towards a science of media ecology: the formulation of integrated conceptual paradigms for the study of human communication system)中将芒福德1934年的《科技与文明》的论述作为媒介生态理论的基础。

(11)mumford, l. the city in history: its origins, tts transformations, and its prospects. new york, ny: harcourt and world. 1961, p. 16.

(12)参见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17页。

(13)postman, neil. ( 2000) . the humanism of media eeology. keynote speech at the first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media ecology association, p. 2.

(14)lum, casey m. k. ( 2000a) . introduction: intellectual roots of media ecology. the new jersey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8( 1) , p. 1-7.

(15)marshall mcluhan and quentin fiore, 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an inventory of effects, co-ordinated by jerome agel, bantam books/random house. 1967, p. 26.

(16)marshall mcluhan, understanding me: lectures and interviews, edited by stephanie mcluhan and david staines, foreword by tom wolfe. mit press, 2004, p.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