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教育十篇

时间:2023-03-29 07:06:04

任职教育

任职教育篇1

关键词:导师制;任职教育;效益;导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识别码:A

近年来,随着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深入推进,如何科学辩证地借鉴院校多年学历教育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创新性地研究和实践任职教育改革,不断提高任职教育培训效益,又好又快地为我军信息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成为摆在承担任职教育任务院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把握“导师制”的根本内涵,针对任职教育特点,吸收学历教育“导师制”的成功做法,在任职教育中实行“导师制”,是提高任职教育培训效益的一项有效机制。

一、任职教育引入“导师制”的可行性

一是学历教育“导师制”为任职教育“导师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军队院校借鉴地方大学经验逐步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渐成规模。虽然任职教育具有不同于学历教育的特点和培训模式,但军事学历教育中积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仍值得任职教育辩证分析、合理继承,任职教育以此为实践基础实行“导师制”实为可行。

二是多年的任职教育实践为任职教育“导师制”提供了环境条件。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之后,经过体制编制调整,以岗位任职教育为主体的新型院校体系初步建立,标志着我军院校教育的重心由以学历教育为主体向以任职教育为主体的转型。经过多年任职教育实践,无论从思想观念、体制结构、运行管理、政策保障、人才队伍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变革,这些为任职教育“导师制”的实施提供了环境条件。

三是任职教育“总师负责制”为任职教育“导师制”提供了参考借鉴。任职教育“总师负责制”是在院校教学管理职能机构的领导和指导下,选聘“总师”负责教育培训全程工作的新型任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总师”受聘后成为某培训班的总负责人,具有相应职权,在机关指导下全面负责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反馈等各项工作。“总师负责制”的实施以及“总师”选拔培养的做法和经验为任职教育“导师制”的实行提供了参考借鉴。

二、任职教育“导师制”的内涵和特点

(一)“导师制”及任职教育“导师制”的内涵

传统意义上的“导师”,专指研究生导师,汉语词典中对导师的解释是: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中指导人学习、进修、写论文的人。在实际中,导师既可以是研究生导师,也可以是本科生导师;既可以是指导学生某一方面的导师,也可以是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修养、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等的全面性导师。

据此,结合任职教育自身特点,我们认为,所谓任职教育“导师制”,就是在实行任职教育教学“总师负责制”和管理“班队制”的同时,聘请有能力有经验的任课教员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导师,在培训全程中,随时随地与学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对学员进行课业辅导和论文指导,与学员共同完成课题研讨等任务,并在与学员的交流中增强对部队情况和学员岗位需求的了解,提高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学能力。

(二)任职教育“导师制”的特点

任职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快,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学员大多具有部队工作经验和学历教育经历,因此,任职教育“导师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对导师要求高。要求导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良好的沟通能力,最好是具有一定的部队任职或代职经历。

二是导学互动性强。相比于学历教育导师以导为主的导学模式,任职教育“导师制”更要求导师与学员的互动。学员在课上课下可随时与导师交流,可探讨课业问题、也可以研究部队工作实际问题;可探讨学术论文的撰写,也可以共同攻关学员带来的课题。导师在导中学,学员也可在学中导,教学相长。

三是导学内容广。导师对学员指导的内容全面、丰富,既指导学员“做学问”,还要在潜移默化中协助学员队做学员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

三、任职教育“导师制”的实施

机关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任职教育“导师制”,必须以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立足现有的基础和条件,遵循严格的管理程序和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完善的机制。

(一)导师的岗位职责

各种培训班次的任职教育既具有职业教育和岗位指向性等共性特点,不同的培训班次又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对“导师”职责的界定既要有共同部分,还要有针对不同培训班次确定相应的特定职责。

共同职责。导师要了解学员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特点,指导学员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要向学员介绍所学课程并指导学员的课程学习,指导学员选定论文题目,进行相关课题研究,解答学员的疑难问题,帮助学员提高岗位任职能力;协助做好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学员的身心健康,做学员的良师益友;协助进行对学员的课程考核和培训成绩评定;给予学员任职岗位建议。

特定职责。特定职责根据具体培训班次的具体要求由机关和“总师”制定。

(二)导师的选拔标准

导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其言行能够成为学员的榜样;肯于学习钻研,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对部队需求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对学员任职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熟悉任职教育规律和院校的规章制度。一般情况下,任职教育导师应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三)导师的选拔程序

在“导师”的选配中,必须严格规范,真正选拔出让学员信服、让机关和“总师”放心的“导师”。

1.公布岗位,设定条件

每学期开学时,院校将本学期任职教育培训所需设置的“导师”岗位予以公布,设定各班次“导师”的选拔条件,面向相关专业系公开招聘。

2.个人申报,室系初审

符合条件的教员提出申请,填写相关申请报表;由教员所在教研室和专业系综合分析教员能力素质,并结合该教员本学期教学科研任务情况进行初审。

3.单位推荐,机关优选

通过室系初审的“导师”候选人由单位推荐,机关就各候选人的专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进行评定,优中选优。

4.颁发聘书,公告

机关选出“导师”后,由训练部门颁发聘书,并及时张榜公布。

(四)导师的规范管理

任职教育导师应在机关和各培训班次“总师”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机关应成立导师管理机构,对导师的管理应以人为本、跟踪考核、动态管理。

第一,要建立导师岗前培训制度。通过岗前培训,使导师熟悉院校各种教学管理制度的运作及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成为导师后,每年还须接受相关培训,

以期更好地提升导师的指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二,要建立双向选择制度。导师和学员的组合要坚持双向选择。首先,由导师将其从事的学科专业方向、主要教学科研课题、承担的教学任务、兴趣爱好、对学员的要求等基本资料,发给全体学员;然后,由学员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导师。未能通过双向选择达成意向的导师和学员,由组织上统一协调和安排。导师可以根据学员的情况和表现选择学员,学员也可以根据导师的情况退出并另选导师。

第三,要建立机关、“总师”与“导师”联系制度。机关和“总师”要经常深入导师所在单位和培训班,了解其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第四,要建立导师报告制度。导师应在培训班开业前向机关业务主管部门提交工作计划,在学期中和结业后及时汇报工作情况。

第五,要建立导师工作保障制度。明确导师工作中与职责相配套的权力,设立专项保障经费。

第六,要建立导师激励制度。院校应定期对导师工作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考核,对业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并将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档案,作为晋职晋级的依据之一。

(五)“导师制”的工作评价

任职教育“导师制”工作评价,应着眼于激发导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整体培训效益开展多元主体、多种形式的评价。采用座谈、问卷、填涂测评卡等多种形式,分别进行自我评价、学员评价、“总师”评价、“导师”互评、领导评价及专家评价,对各种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给出评价结论。

四、实行任职教育“导师制”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选拔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员担任导师

选拔导师是实行任职教育“导师制”的重点环节,只有按要求选聘的合格导师才能有效履行导师职责。在导师的选拔中,应特别考察应聘教员的责任心。相比于学历教育,任职教育更多地依靠任课教员和学员自主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因此,责任心强的教员担任导师能在学员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能更为有效地组织学员学习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如果导师责任心不强,往往会使“导师制”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创设适宜的“导师制”运行环境

任职教育中引入“导师制”能否收到应有效果,不但取决于导师制度本身,还有赖于与之相关的环境和条件。第一,从教学管理方面入手,营造“导师制”运行的适宜环境。重点解决课程设置、排课计划和成绩评定等方面的问题。例如,精简课堂教学时间,给学员留下较多的自我支配时间;科学考评学员成绩,鼓励学员个性化发展。第二,从教学保障方面入手,创造“导师制”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制定导师业绩考评方法和工作量计算方法,科学认定导师的工作量,并给与相应的工作量酬金。导师指导的学员论文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科研课题获奖的,应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三)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导师队伍

我军院校在学历教育“导师制”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也培养了一批专业素质高、能力较强的“导师”队伍,而任职教育“导师制”起步较晚,有很多院校还没有实施。因此,当前需要着力加强任职教育导师队伍建设,特别要吸收年轻教员进入到导师队伍中来。为了在实践中锻炼导师队伍,建议在任职教育“导师制”中实行“正副导师制”。正导师主要由担任授课任务的正副教授担纲;副导师,相对于导师而言,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方面的要求可以适当灵活一点,主要考虑年轻教员。根据每个培训班次的学员层次及学员和教员数量,具体确定导师的配置,通常每位正导师指导学员3人左右,并配备1~2名副导师。副导师由正导师提名选聘,主要负责组织各种研讨课及科研活动的前期准备和后期督查工作,是正导师与被指导者的纽带和桥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较快地培养年轻教员的职业道德境界和教研能力水平。

(四)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学员队干部和导师的作用关系。学员队干部负责对学员的行政管理和思想教育,他们的作用不能也不应该由导师来替代。实行“导师制”的基本目的在于对学员进行岗位前指导,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导师的主要职责在于对学员在学业上的帮助指导,协助队干部做好学员的思想工作,而不是队干部工作的替代者。二是要处理好“总师”和“导师”的作用关系。“总师”是培训班教学总负责人,在开班前,“总师”要对各位“导师”介绍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情况,提出教学质量、教学反馈要求,对“导师”工作提供指导;“导师”必须在“总师”指导下开展相应工作。三是要处理好导师和任课教员的作用关系。导师与课程教员都要教书育人,课程教员的教书育人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体现,但是导师的教书育人要通过对所指导学员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来体现。因此,导师职责要求比一般任课教员更高。

参考文献

任职教育篇2

(一)目的性

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任职教育要求学员必须满足军事岗位职业需要,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使教育紧密结合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部队任职岗位需要,适应作战训练需要和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因此,这也要求任职教育院校必须坚持“能打仗、打胜仗”需求和岗位需要为导向,构建教学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员岗位任职的能力。

(二)针对性

任职教育的培养内容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它贴近部队、贴近作战和岗位实践的需求,突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新训法和新理论。这要求任职教育院校必须把好任职教育的“脉点”,针对学员岗位需求和部队发展需要,提供“定单式”课程和“量体裁衣”的教学内容,使教育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

(三)实用性

任职教育要适应部队岗位需求,以岗位任职需要为目标,课堂教学与部队需要相结合,人才培养与“能打仗、打胜仗”需要相结合。任职教育要强调实践应用,突出培养解决任职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素质。因此,这也要求任职教育院校要优化教员的知识、能力、素质结结构,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任职教育需求。

二、任职教育改革的建议

任职教育是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以能力、素质为本位的教育。针对任职教育特点,结合任职院校的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任职教育改革。

(一)制(修)定适应任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我军新型院校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军队院校教育正由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的转型,这是世界军事教育发展的潮流。因而,为适应新的承训任务,在总结学历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任职教育的规律特点,构建合理的核心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进一步优化课程总体设计。任职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岗位任职需要和岗位任职能力的提高,任职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以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为核心,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立足岗位、贴近需求、着眼现实。同时将军事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纳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

(二)加强教材体系建设

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材结构更利于课题式教学与学员岗位业务能力的形成。任职教材要从过去的一本书、一个教学内容提升为一个教学包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一是要系列化,建立和开发符合培养目标、体现任职教育特点、紧密结合任职岗位需求,面向教员与学员的各级各类系列教材,实现各门课程教材间的衔接与沟通。其二是要立体化,实施主教材、网络课件、学习光盘、习题案例教程、试题库、教学支持网络平台等一体化配套建设,对多种教学媒体教材的创作应统一纳入到整个教学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和开发中去,多种教学媒体教材分别采用不同的编写方法,把教材的精华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学员,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实现以优势互补,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有机整体。

(三)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

立足课堂教学,以教研室、教学组、课题组为组织形式,以日常教学活动与专项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教学难点重点开展教学研究。针对教育转型和任职教育的特点,统一思想,大力推行课程改革,贯彻以学为主、突出实践,面向岗位的“课题式”教学理念,把课程改革与部队维修改革相结合,因才施教,大力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更新教育观念,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充分发挥学员自主选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体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总体提高。

(四)加强教员队伍建设,培养教员综合素质

任职教育篇3

关键词:感恩教育;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必要性;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270-02

一、中职学生的德育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中职学校的德育状况直接关系到21世纪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成为影响劳动者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

目前,由于家庭和社会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的德育状况令人堪忧。一方面,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底子差,从小被老师和社会定义为“后进生”,导致很多中职生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而且很多中职学生的家庭状况复杂,单亲家庭造就的性格不健全,贫困家庭给学生带来的自卑心理,富裕家庭出来的“富二代”和“官二代”。这一系列的复杂的因素导致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和目标,精神空虚,不求上进;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还有一些学生从小出生在不健全的家庭里面,性格孤僻叛逆,对父母、教师和他人的关心视而不见,不懂得感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的淡薄和感恩教育的缺失。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感恩教育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要加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感恩的思想贯穿于人生的始终,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孝经》中说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俯首皆是。感恩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美德,是学生学会做人的起点。一个人拥有了感恩的心,就会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人如果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他就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过他的人,也会主动帮助别人,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很难被他周围的人所接受。

鉴于目前中职学生德育的不良现状,归根结底就是感恩意识的淡薄和感恩教育的缺失。中职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担负着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加强感恩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和家人、老师以及朋友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动力。感恩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感恩自己的身边最亲近的人——父母开始,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由近及远,由感恩父母的养育知恩开始推而广之到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直至感恩一切,通过感恩教育逐步扩大学生的心量,放下以前与父母亲人之间的对立,走出孤僻、自傲和叛逆的心理怪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身边对自己“有恩”的人事物,对身边的一切人事物都持感激恭敬之心,同时也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和生活的目标。

其次,从老师和班主任的角度来看,感恩教育对于中职的德育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在中职学校的日常班级管理中,实践证明,开展感恩教育能有效地提供学生的自律能力,大大健全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感恩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人性的教育,它首先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正确出来自己与身边的人事物的关系,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事物树立起诚敬谦和的恭敬之心,从感知、感激父母的养育知恩开始,扩散到感恩爱护身边的一切人事物。

再次,从学校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感恩教育有利于加强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促进家庭以及社会的和谐。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都停留在形式层面,德育课基本上都是班主任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面记,这种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的道德知识的讲授致使德育的效度和信度降低。因此,深入学习和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在中职学校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人事物的意识贯穿

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为学生将来毕业走向社会形成良好的公共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感恩教育在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路径

1.班主任要做好感恩教育的实施工作,开展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中职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提高自身的感恩素养,在学生中发挥榜样的作用;要尽可能利用一切事件去了解学生的心里和情感状况,使感恩教育更有针对性;同时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让全部学生参加进来,充分调动感恩教育的积极性。

第一,班主任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的感恩素质和个人魅力,通过言传身教成为学生感恩教育的楷模。班主任要首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不断提高自身的感恩素养和个人魅力。其次班主任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做到言行一致,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学生。多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感恩故事和心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榜样,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第二,班主任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以情感人。感恩教育应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感情的交流的桥梁。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经常跟学生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班主任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想法、肯定学生的进步、宽容学生的过错,对每位学生一视同仁。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朋友、家人,才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亲切感,才能成为学生思想的开启者。 第三,在平时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参加进来。比如开展名为“念亲恩”、“报师恩”、“感恩一切”等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让学生感知和体会为人父母和教师等为自己个人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劳,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学习和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和师长。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借助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观看传统文化讲座和论坛相关的视频,鼓励学生上台自己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故事,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的氛围。另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到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义工团体中去,让学生在服务社会过程中感受感恩行动,帮助他人的快乐。

2.与各科任教师联合,把感恩教育融入各科目的教学课程中去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中职生也不例外,他们不仅有文化课,还有专业课。可以说,课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感恩教育,必须依托课程,不断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感恩思想,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单兵作战,学校要牵头联合各个班的科任教师,把感恩教育写进各个科目的教学大纲,根据各个科目的实际情况,增加感恩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将感恩教育以多种形式渗透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去。如在专业实践的课堂中,渗透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感恩教育,教育学生感激国家、学校提供的培训场所,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即使不是自己感兴趣或想要的工作,也必须爱岗敬业。这是责任,也是对社会、单位、学校的回报。在专业的课堂渗透感恩教育,使得枯燥的课堂生动起来,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而且变成了师生情感交流的育人的舞台,不仅大大拓宽了感恩教育的范围,而且增强了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作互动的感恩教育协同机制

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能光靠班主任一个人单兵作战,也不能靠学校一方单方作战。感恩教育要真正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发挥持续长久的作用,必须要亲师合作。从学校的层面来说,学校要牵头构建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合作互动的感恩教育协同机制。

一方面,中职学校实施感恩教育一定要重视家校联系,取得家长支持,在互相尊重、沟通、合作的基础上做好学生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家访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其对孩子的影响,分析家庭在感恩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建立学生档案。通过建立学生感恩信息档案,汇

报学生取得的成绩,让家长、学校随时了解孩子在校、在家情况,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家长应当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同学校密切配合,启发和督促孩子认真接受学校教育,以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家长还应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身的“感恩”行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比如,父母之间要相互恩爱,要体贴、尊重、孝敬长辈;在工作中,要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在与人交往中,要有来有往,有情有义。

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在实施感恩教育中要构建学校与社会协同运作的和谐互动机制,使感恩教育的思想、内容等与社会和谐统一起来。首先,各级政府应从思想上重视,从政策上引导感恩教育。政府部门要尽快出台与中职学校相应的政策,对感恩教育起到领导和保证作用。其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影视媒体、报刊的感恩宣传教育作用,增强对青少年感恩意识形成的指导与宣传力度。再次,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营造有利于开展感恩教育的社会环境。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严厉打击社会丑恶现象。最后,社会用人单位录取学生时,不仅要考察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要参考学生的德育档案,同等条件下,对品行高的学生优先录取。学校也要主动争取社会的支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团体开展的和感恩有关的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当地老干部、老党员、劳模、英雄给学生作优秀事迹报告等,建立起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贾冰.中职生感恩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任职教育篇4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叫xx,现年41岁,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学历,200x年3月至今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现被xxx县长提名为县xx局局长人选。如果今天我能被人大常委会正式任命,我将倾注全力为发展和振兴教育事业殚精竭虑、恪尽职守、勤奋耕耘。并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依法治教,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政策,全面贯彻《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县人大及社会各届的监督,认真办理落实人大代表的建议和议案,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在法制化轨道上开创新的局面。

二、谋事创新,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立足我县实际,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重点,巩固优化义务教育;以配强师资、质量立校为重点,扩张提升高中教育;以突出特色、规范管理为重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行政与教研教学管理机制,抓好学校管理,加强教学指导,强化教师培训,增强师资力量,改善办学条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全县教育的整体质量,确保高考升学率稳步提升,并尽快在考入全国一流名牌高校的人数上实现重大突破。

三、廉洁自律,建设一流教师队伍

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廉自律的若干规定,坚持警钟常鸣,做到自省、自警、自重、自律,不断增强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切实抓好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做到总揽不包揽,兼听不偏听、放手不撒手、爱护不袒护、直率不轻率、果断不武断。狠抓基层领导和教师作风建设,树立和弘扬为人师表、忠于职守、治学严谨、无私奉献的时代风尚。实行专干校长轮岗竞争和教师择优聘任等制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总之,如果我能有幸肩负教育局长的重任,我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教育局一班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谋事敬业,开拓创新,用辛勤和汗水,为振兴教育事业、打造教育强县做出无私的奉献。

任职教育篇5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任职教育;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近年来,由于研究生教育的岗位指向性不强,使得毕业研究生在部队,特别是在一线作战部队的认可度不高,存在“用不了、提不了、稳不了”的现象。但研究生教育又是社会公认的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渠道,代表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各国提高军官素质的主要手段,不容轻易否定。在此背景下,就有人提出了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融合式”培养的建议。

目前,推进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总部机关的政策。但关于融合的相关学术研究还比较滞后,研究成果不多,现有的一些研讨多是探索性的、浅层次的,相关理论还不成熟,如何“融合”,还缺乏深层次的研究。从两种教育类型的本质属性入手,分析研究生教育和任职教育在各个方面的区别与联系,研究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融合的内涵和融合的具体形式,探讨这两种教育融合的举措,这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的比较分析

研究生教育和任职教育的本质是不同的,无论是生源特点、选拔方式,还是培训目的、培训方式、质量要求等等,都有明显的区别,简单地讲融合不具备可操作性,特别是作为一个影响全局的政策,简单地提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融合发展,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混乱,影响研究生教育和任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生教育和任职教育两种培训类型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两种教育是不同性质的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精英教育,任职教育是培养任职能力的职业教育,两者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和价值追求;其次,两种教育都是面向军官的本科后教育,培养过程中的交集不大,相同点不多,但两种教育在培养目标需求上具有互补性,研究生教育有提高任职能力的需求,任职教育有提高创新能力的需求;第三,推动融合不能解决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经验、创新与应用、前沿与现实等军队研究生教育与部队需求的深层次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不了”的问题;第四,推动融合有利于减少干部的调学次数,缩短培训时间,提高军官培训工作的整体效益;通过学分互认,还可以提高任职教育的吸引力,拓宽研究生教育的生源渠道。

三、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融合的内涵

(一)培养功效融合

研究生教育是比任职教育更高层次的培训形式,接受过相应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者,可以不必再参加相应的任职培训,或参加过相应层次的任职培训,在申请学位时可以免修相关课程。比如,获得联合战役学硕士以上学位,或获得作战指挥军事硕士专业学位,可以不再参加军事指挥干部的中级培训;获得军事装备学硕士以上学位,或装备指挥军事硕士专业学位,可以不再参加装备系统的指挥干部中级培训。

(二)培养目标融合

在研究生教育中,通过加强对军官队伍培训使用的精准化管理,按照“训用一致”的原则,尽量明确研究生的岗位任职意向,把任职能力作为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目标之一,并在培养过程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

在任职教育中,按照建立学习型军营、军官接受终身教育的大思路,突破现有学制的制约,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任职教育的目标之一,通过合理设计培养过程,实现任职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与融合。

(三)培养方式融合

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比较灵活,层次上有博士、硕士;学位类型上有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学习方式上有全日制脱产研究生、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院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的半脱产型研究生等等。

任职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可以参照研究生教育的模式改革任职教育,实现任职教育培训模式的多元化,为增加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要求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任职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同质化培养。

四、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融合的形式

(一)研究生教育与初级任职培训的融合

按照模块化的思想进行课程设置,将两种教育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知识模块,把初级任职培训的知识模块移植到研究生教育中,所有研究生都至少接受一个初级任职岗位知识模块的学习。同时,实施岗位任职资格认证制度,为通过相关考试、达到某一岗位任职要求的研究生发放任职资格证书,从而实现研究生教育与初级任职培训的融合。

(二)研究生教育与中级任职培训的融合

对部分学业成绩优秀、学习意愿强烈、学习潜力较大的中级培训学员,在完成职务晋升培训规定的学习内容后,经过选拔考试程序,转入研究生教育,将中级培训所学相关课程的成绩计入研究生课程学分,补修部分学科课程后,直接进入课题研究环节,从而实现研究生教育与军官晋升培训的融合。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军官任职培训融合

建立专业学位与任职岗位的对应关系,开设与任职岗位相应的专业学位班次,并规范相应的培训要求和质量标准,实施具有任职教育性质的研究生教育。

在培养过程中,根据岗位需求选课程、结合工作实际选课题、围绕工作难题做文章,进一步突出其任职教育特性。

五、推动两种教育融合发展的举措和建议

(一)加强法规建设,为融合提供制度保证

科学定位研究生教育和任职教育在军官培训中的位置,在明确军事教育训练大政方针的基础上,科学修订有关规章制度,准确定位军校在现代军事教育中的职能作用,把适宜在军校组织的教学活动明确出来,把适宜在部队组织的训练活动剥离出去。在制度上明确各类岗位的任职资格和培训要求,有效引导军官接受具有岗位针对性的教育,引导院校开展具有岗位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二)更新研究生教育理念,强化军事职业教育特色

把提高岗位指向性作为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研究生培养,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放在首位,进一步突出军事职业教育特色,在培养学术创新能力的同时,针对部队任职需求,加强军人职业素养和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同时,进一步突出军队建设的实际需要,突出军事特色,优化调整学科方向,构建与高级军事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

(三)拓宽任职教育的内涵,提升军官队伍的创新能力

把任职教育由“拓宽知识为主”拓展为“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将任职培训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重点掌握岗位任职知识;第二阶段,开展旨在解决实际工作难题的探索研究,并在规定时间内向院校任职培训管理考核机构提交研究成果,对成果评审合格者颁发相应的岗位任职资格证书。对于研究成果优秀、有志冲击更高目标的军官,经过相应考核后转入研究生教育。

任职教育篇6

关键词:任职教育;学员;教育管理

随着军队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军队院校逐步形成了以岗位任职教育为主体、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对分离的新型院校体系。任职教育既顺应了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又反映了我军教育改革的鲜明特色,是我军广大干部成长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建设正在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紧跟使命任务需求等问题,都给院校任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新形势下任职教育学员的特点规律,有针对性地搞好任职教育学员的教育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任职教育学员都是党员干部,思想觉悟较高,在日常管理上应注重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一)实行学员兼职管

让学员兼职学员队“干部”,是加强任职教育管理的创新举措。学员兼职学员队“干部”,其本身也是学员身份,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身为兼职队干的学员,经常与学员们一起学习生活,与学员距离最近,交流起来更方便更便捷,更熟悉学员基本情况,清楚学员愿望需求,能够准确把握学员思想脉搏,掌握学员困难疾苦,更能赢得学员的信服,做起学员工作也就得心应手。

(二)吸纳学员参与管

及时组织学习院校有关规定,让学员一入校就清楚什么是“高压线”,哪些是“关注点”。学员人人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公开承诺书,学习上形成互助,管理上相互监督。发挥班长、组长的骨干作用,通过党团活动、党小组会等形式,用不折不扣的制度落实,把学员的思想行动“捆绑”在法规制度内,主要精力“聚焦”在学习培训中,让学员思想上更坚固,学习上更积极。

(三)启发学员自我管

任职教育学员来自不同部队,集体荣誉感相对比较强。通过开展“树单位形象、展过硬作风”活动,教育学员维护单位荣誉,珍惜集体荣誉。注重用单位的积淀鼓舞学员,用部队的传统激励学员,用个人的魅力感染学员,确保学员行动上自觉,行为上检点,守纪上严格,学习上痴迷,遵章上自觉,作风上硬朗。

二、任职教育学员岗位经历不同,获取知识多样,在课目设置上应注重遵循“岗位需求”原则

要确立以学员为主体、以提高能力为目标的思想,把积极创造有利于学员成长的环境,落实到任职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把学员满意度作为检验任职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要贯彻科学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当前急需与长远建设的关系、教学与管理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既要考虑当前急需,又要兼顾到长远利益,做到协调一致、和谐统一。

(一)学习内容用得着

在培训内容的顶层设计上,要注重瞄准军队转型解决教学内容方向感问题,紧扣使命任务解决教学内容现实感问题,把握岗位任职需求解决教学内容层次感问题。坚持把部队先进经验、理论成果融入教材、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体现部队建设现状和部队发展状况,以满足学员任职需求。教学内容上还要注重本着“岗位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学员最缺什么就引什么”、“应讲什么课就开什么课”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求知欲。

(二)能力训练贴得近

任职教育学员到院校培训,最渴望的就是在拓宽视野上、超前思维上有所升华,院校要紧密结合学员的岗位需求实际,把课题研究方向定准,把想定作业内容搞细,把演习演练做真演实。要知道学员工作上的弱项,了解学员能力上的短板,清楚学员岗位中的需求,想方设法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员开动脑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岗位实践展得开

没有相应的任职教育培训,没有具体的岗位实践,就很难具备相应的岗位任职能力。要通过任职教育获得岗位经验,就必须强化院校教育与部队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让学员在院校就能获得部队岗位实践经验,得到岗位实践锻炼。要把学员可能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预想预防,通过健全临时组织,完善制度规定,实行营连编制等环节,运用特情处置、现场解答、随机应变等形式,不断提升学员综合能力素质,尽最大努力缩短任职教育学员的岗位实践适应期。

三、任职教育学员来自部队一线,实践经验丰富,在教育形式上应注重突出“专长潜能”开发

(一)解疑答惑互助

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长期困扰部队的重难点问题,学员都渴望能够利用在院校培训这个时机,力求得到解决。学员入学前,要认真整理好所在部队的先进经验、制约部队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政治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在院校培训期间,要主动请教院校专家教授,教员要积极向广大学员学习实践经验;学员之间要经常“切磋武艺”,通过“师生互助”、“同学互助”,从中获取灵感、找到答案、得到解决。

(二)课堂交流互动

只有盘活学员内在潜力,让他们开启智慧大门,才能真正达到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要结合实际,千方百计给学员搭台子、铺路子,通过为学员设立“激情演讲”、“交流互动”等平台,让学员上台讲经验,登台话感受,既能帮助消化所学知识,也能让学员在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中,理论上进一步得到武装,不断更新储备知识。

(三)资源优势互补

院校理论知识厚实,部队实践经验丰富,任职教育学员长期工作在部队一线,对所从事的工作驾轻就熟,有着切身的感受体会。院校要积极为其创造空间和舞台,让学员从部队带来的先进经验、主要做法有交流的平台和施展的舞台,通过经验介绍、研讨交流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恳谈与互动,实现院校与部队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达到先进经验互鉴。

四、任职教育学员思维比较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在方法手段上应注重立足“灵活多样”路径

任职教育的侧重点是任职,而岗位任职能力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任职教育在方法手段上必须做到千变万化、灵活多样。

(一)实行小班化

学员是教学的主体,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员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授课教员要认真备课,做到精选精讲;学员要深度阅读有关材料,认真准备研讨交流提纲,按照教员要求围绕论题各抒己见、积极发言,对不同意见要踊跃予以反驳;教员还要及时引导学员主动思考,认真总结归纳学习讨论过程。通过观点碰撞、火花交融,帮助学员不断提高岗位适应和驾驭工作的能力。

(二)引入活案例

把案例教学法引入任职教育领域,是近年来的成功尝试。鲜活的案例有利于锻炼学员的思维方式,改变学员理论灌输固定式的一成不变,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式教学就是要拨开就理论讲理论的浓厚迷雾,用案例诠释真理,论证观点。案例式教学成功的前提是要有好的案例,这就要求授课教员要学会精选案例,切实按照学员需求点、兴趣点的实际,搞好案例上的超前设计。

任职教育篇7

[关键词]教学改革 任职教育 课堂教学

随着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任职教育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应用性知识而不是基础性知识,越来越尊重经验和艺术而不是学科理论体系,越来越关注能力培养而不是知识积累,越来越强调实践环节而不是课堂讲授。但从教学实践看,课堂教学还不能完全适应任职教育要求,还存在“自我设计”、“想定作业”等问题和“教师苦教”、“学生滞学”的现象。为此,紧紧抓住院校教学改革这一有利契机,加强对任职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摆在广大教员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

一、以学定教,务实搞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而搞好教学设计的前提在于能否把学情摸清搞透。研究教育对象,把学员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实际情况和学员赴学的背景条件、个人动机、现实需要等真实想法搞清楚;研究部队需求,把部队急需、短缺的人才素质要求和影响部队建设的现实问题搞清楚。按照“教员主导、学员主体”要求,以学定教,基于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一是设置好教学内容,解决任职教育课堂教学到底要“教点啥”的问题。实质教育说强调,学校教育要专注知识传授,提供有用的知识,认为知识是智慧、能力、素质培养的基础,离开知识,智慧、能力、素质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构主义教学观则更强调“形式训练”,认为学习者处理话题的方式和话题本身同样重要。那么,究竟如何选择?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核心是要搞好有机统一,加以整合。第一,要学习基本理论,让学员把理论体系建构出来。教员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能动作用,自觉地做知识的提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让学员做知识的建构者和问题的探索者。组织学员从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做起,从条令法规、规章制度入手,帮助学员在理论知识模块中找依据,主动的、自然的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第二,要掌握基本方法,让学员把工作思路梳理出来。从部队的现实需要和学员岗位任职要求入手,通过组织“诸葛亮会”小型研讨、采用“解剖麻雀”案例分析、开展“故事会”传授部队经验等进行传帮带,解决学员不懂不会的问题。在行为习惯和方法技能层面,让学员掌握有利于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技能和自主学习的方法。第三,要训练思维方式,让学员把思想观念解放出来。教学过程是学习基本知识、探寻工作方法和思维训练的过程,而思维训练是更高层面的学习。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员“靠思想站立”的意识,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由自主、独立思考、反思、怀疑批判的理性精神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二是统筹好教学力量,解决任职教育课堂教学到底由“谁来教”的问题。课堂教学是不是一定教员讲?课堂教学能不能让学员来上?课堂教学该不该由大家去做?为此,本文认为,第一,要统筹教学力量,组织教员协作教。教员既要做独立思考、深入研究的个体,更要做集中力量、合力攻关的整体。比如,对一些事关部队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要联合攻关,协作组织。第二,要挖潜教学资源,激发学员自主教。要充分发挥学员有一定工作经历和实践体验的优势,采用研讨式、案例式、情境化教学等方式,搭建现身说法、学员讲堂等平台,把大家的能动作用发挥出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第三,要借助“外来之水”,引入外援辅助教。要发挥院校地处大都市、专家教授多和学员班次能级高的优势,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比如,对部分理论层面的疑难问题可以请专家解答,实践层面的现实难题可以请部队领导友情客串,政策法规问题可以请总政机关的同志给以解读。

三是策划好教学方式,解决任职教育课堂教学到底该“如何教”的问题。对课堂教学如何组织的问题已经有了很好的研究,但实践中感到,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比如,课堂教学就一定在“课堂”吗?学生要不要带着“问题”下课?“声动”就是“生动”吗?实践中感到,要用好以下三种教学手段。第一,突出“查找”,进行引导性教学。要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教员当导演不当主演,当主持不当主讲,集中大家智慧,在“查找”上下功夫,做到精读法规文献找抓手,使教学内容有法可依;研讨部队现状找问题,使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把握教育特点找规律,使教学过程有章可循;探寻工作套路找对策,使教学效果有所作为。第二,突出“演练”,进行情景化教学。要在大家系统学习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像军事上搞沙盘推演一样,进行现场演练,进行情景化、小班化训练,增强大家的直观感受。比如,如何做好官兵思想工作可以针对具体案例,结合一定情景组织学员演练,增强大家的参与意识。第三,突出“研讨”,进行案例式教学。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学员来源广、情况多、结合实际紧的优势,广泛开展研讨式教学,让大家相互学习。

二、要点控制,切实抓好互动效应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交互的系统;课堂教学效果是几十个智能主体相互影响、彼此作用的结果;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在问题牵引下的使学员充分卷入思考的过程,教与学双方思想交锋、碰撞、争鸣的过程,也是一个智能控制的过程。为此,搞好课堂教学,就要注重把握状态,抓好教学的过程控制。既着眼部队需要,又适合学员需求,把“雅”和“俗”结合起来,做到适应而不迎合,把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实用性和交互性融为一体。具体讲,教学中就要把握“五个要点”,发挥“五种效应”。

一是用知识点控制,发挥潺潺涌动的“泉水”效应,让学员听后解渴。教员既要做道德的传播者,也要做学员品德形成的向导;既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学习知识的促进者。教学中,教员要注重用知识点来贯穿课堂教学过程,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条由各个知识点组成的知识链。比如,教员要按照讲什么、怎么讲,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逻辑关系来控制教学过程。

二是用兴奋点控制,发挥一气呵成的“评书”效应,让学员听后意犹未尽。课堂上要注重对如何点题,抓住学员的兴趣,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如何展开教学内容,以培养学员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如何处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展开学员的思维过程;如何调动和激发学员的潜能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要精心准备语言,注重讲授语言的口语化、大众化,要剔除讲稿中不规范的字、词、句,以求简明通俗,并善于运用态势语言传情达意。要在表达上下功夫,研究和感受讲课激情,注意情感的投入,并通过课前个人或集体试讲,认真彩排,规范和锤炼自己的语义、语气、语速、语调和语音,增强表达效果,为提高授课质量创造条件。

三是用感情点控制,发挥激情迸发的“炉火”效应,使学员亲热温暖。有效的教学需要精心的预设和丝丝入扣的严密论证,但如果完全按预定的来操作,教学中的自然度也就不存在了。教员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现场的情况,在移情上下功夫,加强对学员情绪了解、疏导和驾驭能力,既能分享学员的感情,又能对学员的处境感同身受,拉近与学员的心理距离和情感认同。比如,联系教员丰富的经历、阅历和经验,加大课堂教学的感情砝码,增加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切实把课堂作为教学双方沟通思想的生态园。

四是用疑难点控制,发挥众口可调的“厨师”效应,适合不同口味。教育者要通过深入钻研,消化教材内容,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观念,构建完善的讲课内容体系,以求难点问题讲透,重点问题讲够。要针对任职教育教学对象差异性很大的特点,比如,有的团职和排职同时上课,有的不同兵种专业坐在一起。要把问题作为一种“磁核”,注重设置不同层面的问题来引导、控制课堂,在课堂上展开思维的对话,既要做问题的解决者,更要做解决问题的顾问,让课堂上少有“句号”,而是多设“问号”,甚至是“省略号”。

五是用姿态点控制,发挥能放能收的“风筝”效应,让学员听后神情专注。一个系统性能是否良好要看姿态,一堂课效果如何也要看大家的姿态。教学是卷入思考的过程,要在课堂上不断地加入“干扰信号”,为学员提供一条开启思想的路径。教学中要防止出现单单从概念出发,而不是从问题入手,只注重结论和识记,而忽略对知识发生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探究。要防止过分强调教员的主导作用,缺乏对学生自主精神的尊重和关怀。要用姿态来控制教学过程,在课堂上与学员展开思维的对话,让学员们思想起舞。

三、建立机制,确实做好“授后服务”

做好“授后”服务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在实践中常常被忽略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就一定在课堂吗?学员要不要带着问题下课?是不是下课了教学活动就结束了?是不是学员毕业了,教学任务就终结了?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缺陷”的,应该是留有余地的,而这种“缺陷”要由教员课前就有所考虑,要学员们在课后自己去填补,这也就说明了搞好“授后服务”的重要性。

一是建立“室队挂钩”机制,互帮共建。教研室和学员队是学员学习生活中活动时间最长的两个单位,也是彼此联系较多的两个集体,它们从不同方面担负着大量的、重要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两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既有职能分工,又浑然一体。为切实把课堂教学工作搞好抓实,两个组织、两个单位就要实行“捆绑作业”,建立“室队挂钩”机制,实现“无缝链接”,让两个轮子一起转,确实保证“授后服务”质量。

二是发挥驻队教员作用,跟踪问效。“教员驻队”机制已经建立并良好运行,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也是学员的一个福音,在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搞好课堂教学的“授后”服务,就要挖潜、发挥驻队教员作用。发挥驻队教员“观察员”的作用。课上教学的效果好不好,有时要在课后反映出来,驻队教员既要身在队中、心在队中,也要队在心中,学员在心中,问题在心中,及时把学员的困惑、问题找出来。发挥驻队教员“联络员”的作用。要把驻队中发现的问题同主讲教员实时沟通、及时反馈,以便于主讲教员准确掌握、正确处理。同时,也要把主讲教员的要求、意图传递给学员,加强学员的理解和认同。发挥驻队教员“辅导员”的作用。驻队教员还要利用自己的双重身份,结合自己的任职经历、经验,深入班级同学员进行深度研讨交流,及时答疑解惑,一线现场办公,真情搞好“授后”服务。

三是深入一线部队调研,访问交流。为更好地发挥院校教学为部队培养、输送人才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根据教员所担任的课题内容,组织大家利用一些重要时节,针对一些重大任务,深入一些重点方向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实地考察、跟踪问效。既看课上怎么学的,更要看课下怎么做的,看看课上讲的内容在实践中运用得怎么样?学员们真正掌握了没有?要定时收集学员们的反馈信息,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调整、替换课堂教学内容,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新鲜和活力。建立院校与部队之间双向交流、走访互动的长效机制,做到互通有无、实时交互,切实让教学活动不断地从部队汲取营养,不断把课堂教学内容向部队延伸,为部队建设服务,为打赢目标服务。

【课题来源】本文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第二届深化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优秀论文”

[参考文献]

[1]陈红梅:任职教育特点与教育观念更新,《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2]郑永延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余亚平:《思想政治教育学新探》,上海人民出版,2004年版.

[4]总政治部:《中国人民思想政治教育大纲》,2009年版.

[5]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国人民政治工作条例》, 2010年版.

任职教育篇8

职业素质是中职护生培养的核心内容之一,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利于中职护生成长、成才。本文探讨班主任职业情感对中职护生职业素质形成的作用。

关键词:

职业情感;职业素质;班主任

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医学生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和精湛的诊疗技术,还要求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据了解,近年来发生的医患纠纷,很多与医患沟通不畅、医护人员情感及爱心缺失有关。为此,我们必须从医学教育抓起,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我校作为为各医疗单位培养专业适用型护士的中职学校,对于护生职业素质培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注重班主任职业情感的投入,不断提高护生职业素质,为改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打下良好基础。

1班主任职业情感的作用

职业情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1]。教师的职业情感是教师对教育职业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不同教师的职业情感具有差异[2]。教师的职业情感在职业素质教育中主要有以下功能:(1)驱动功能,指教师职业情感是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动力。具有良好职业情感的教师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并具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心,教师职业情感越深,素质教育内动力就越大。(2)迁移功能,即教师能把自己的职业情感迁移到护生身上。这种情感迁移能使护生形成勤奋好学的学习作风,工作后爱岗敬业。(3)感化功能,教师积极向上的职业情感能够感化护生,使护生克服自卑感,促进职业素质的培养。班主任是学校里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与教育者,也是这个班级全体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中职护生与班主任的感情比其他任课教师深,因此班主任的职业情感更能影响护生的生活和学习。

2班主任职业情感投入在培养中职护生职业素质中的必要性

2.1中职护生对职业教育认识错误,缺乏职业情感

目前我校护生大多初中学业成绩较差,心理落差较大,存有自卑心理,对未来期望值高但又很茫然,找不准方向,处于彷徨和无奈中。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内容,护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纪律散漫,学习不在状态,甚至萌生退学的想法。作为班主任,应具有良好职业情感,把遇到困难努力克服的精神及时迁移到护生身上,引导护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尽早适应中职学习和生活。

2.2中职护生职业素质不适应医学发展需要

中职护生学制为3年,其中在校学习两年,实习一年,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繁重。虽然在校期间学校会安排相关护理人文素质课程,但仍存在部分护生职业素质不适应医学发展需要问题,主要表现在护生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适应现实环境。有的护生自我调整能力差,面对生活、学习上的失败,情绪悲观,放弃努力;有的护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不能正确处理人际矛盾。以上种种职业素质缺乏的表现都会影响护生的成长和成才。

2.3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护理教育应注重班主任职业情感的投入

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服务对象是人,所以医护人员不仅需要有精湛的医术及优质的护理服务来治愈疾病,还需要有良好职业情感。医护人员的言行都会向病人传达出某种信息,影响其心理,尤其是罹患重大疾病的病人更渴望医护人员的关怀。良好的服务态度、恰当的人文关怀有利于病人增强信心,对于疾病治愈有一定作用。目前,我国医疗纠纷事件频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护人员态度不好,主要体现在诊治护理过程中言语冷漠,缺乏耐心和人文关怀。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有责任把自己的职业情感迁移给护生,使护生能够做到热爱工作岗位,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注重职业素质培养,具备人文关怀精神。

3班主任职业情感投入对培养中职护生职业素质的作用

3.1培养护生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是每个从业人员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对于护士来说更是其职业素质的核心。爱岗敬业要求我们热爱自己的岗位,提高职业素质,强化职业技能。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需要积极投入职业情感。班主任若能做到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负责,积极帮助护生解决问题,就能使护生受到熏陶,潜移默化中感染护生、成就护生。

3.2培养护生沟通交流能力

护士的服务对象是人,其主要工作是给予护理治疗及健康教育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有利于护士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病人康复,因此护生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护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沟通人群为同学和教师,其中与教师的良好沟通更能增强护生的自信心。班主任应积极主动地投入职业情感,使护生增强对教师的信任,解除顾虑,积极与班主任交流、沟通,逐步培养与不同人群沟通能力,学会聆听,学会思考,为以后的医患沟通打下坚实基础。

3.3培养护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每个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是护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素质之一。现阶段护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学习态度仍受到情绪的影响。良好的情绪可以使护生精神振奋,投入学习;不良的情绪可以让护生意志消沉,妨碍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的职业情感影响着护生的学习情绪。因此,班主任应投入职业情感,引起护生共鸣,使其保持良好情绪,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培养护生创新精神,首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精神。医学课程学习任务重,内容枯燥,学生学习效率低。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情景教学、案例分析、视频播放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提到的必须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单纯靠背诵难以记忆,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想一些口诀,如利用谐音“借一两本淡蓝色书”加以记忆。

3.4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护生素质,让其身心健康发展。医学的发展要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护生具有批判精神,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绝对不能忽视对护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发挥职业情感,注重启发与引导护生,鼓励其自主思考、主动质疑、系统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插入一些重要学说的发现背景、形成过程等,让护生了解现存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医学的发展需要批判精神。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投入职业情感,重视护生综合素质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将职业情感传递给护生,培养有良好职业素质,能够走向社会、服务人类的有用之才。

作者:黄丽萍 单位: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任职教育篇9

首先,我要感谢省教育厅,感谢在座的同志,不仅感谢多年来对我个人工作的关心、支持、帮助。更重要的是要感谢省教育厅对丽水、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丽水现在还是全省欠发达地区,原因是多重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民文化素质总体水平不高。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省教育厅也帮助我们一起努力,可以说省教育厅对丽水的教育、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山里许多孩子就没有条件读书,我们原来提出的让孩子每一周能吃到一块肉、每一周能吃到一碗蔬菜、每一天能喝上一碗汤的目标就不可能全面实现,我们想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张床睡的愿望也不可能实现,我们山区教师可能也没有那么多机会得到素质提升。正是教育厅设计的“四项工程、六项行动计划”,为我们丽水、为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创造了条件,开辟了道路,使丽水的教育发展出现了蓬勃向上的景象。我现在还是丽水市长,请允许我在这里最后一次以市长的名义代表250万丽水人民,感谢省教育厅长期以来对丽水教育和发展的支持!

到教育厅工作,我感到很光荣。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人类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从来是和教育的发展、教育的进步连在一起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竞争力,归根结底在教育;一个人要成长进步,也靠教育。包括我今天能走上这个岗位,没有许多老师的培养,没有教育的熏陶,是不可能站在这个讲台上的。今天我能够从事教育事业,确实感到无尚的光荣。我这个人唯一的爱好就是酷爱读书,到教育厅无疑为我创造了一个读书学习的好机会。我尊崇教育事业,深深地喜欢孩子。很想为孩子,特别是困难家庭的孩子做点事。在丽水的时候我就喜欢为孩子做事,一定程度上为孩子做一点事也就是为他的家庭做一点事,为他的一生奠定很好的基础。作为一个市长,我说过,钱花在孩子教育身上,我放心,我觉得很值得。这几年在丽水我和我的同事正是这么做的。

面对新岗位,我知道责任很重大。接侯靖方同志的班不容易。因为他在任的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他和教育战线全体同志的艰苦奋斗,**教育蓬蓬勃勃地发展,我不敢说所有的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总体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在这么高的工作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再提高必定不容易。同时,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要求要转变增长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能源短缺的问题、环境污染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要靠人的素质的提高。只有提高人的素质,才能带动科技进步,才能使我们的经济发展走上一条科学发展的轨道。没有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增长方式很难转变,科学发展也很难实现。现在老百姓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发达地区是这样,欠发达地区同样也是这样。现在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让孩子念上书,而是要念好书,要到好的学校、受到优质的教育。这些要求对于教育系统担子很重。构建和谐社会是这次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这对教育发展无疑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我们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能力,更要塑造品德完美的孩子。面对这些情况,我自知责任重大。我自知要接好这个班,没有加倍的努力是不行的。如果接不好这个班,我对不起在座的各位,对不起省委、省政府,更对不起老百姓。

尽管挑战很多、压力很大,但我有信心干好这个工作,我的信心来自于党中央的领导,来自于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省委实施“八八战略”的整体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建设文化大省、科教兴省、教育强省等一系列要求,以及最近通过的建设教育强省和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干好教育工作,我充满信心。因为我省教育发展的方向很明确,发展的道路也很明确。还有,现在全社会都很重视教育,大家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氛围很好,各方面都关心、支持教育,这无疑为我们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特别是经过侯靖方同志以及历届教育人的努力,我们**省教育系统的工作已经有了很好的条件,这为教育的全面发展、水平的提升水平创造了很好的基础。我更相信大家一定会像支持侯靖方同志那样支持我,有了大家的支持,尽管我有很多缺陷、很多不足,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把全省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推向前进。

当年我到丽水,我对那里的干部说过一句话:“我一定要尽快成为丽水人”。回顾这3年,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做到了。今天,面对我们教育厅的全体干部职工,我要重复类似的话:我一定要使自己尽快成为一个教育人,成为一个能够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兵。我会尊重班子的每一个同志,尊重全厅的每一名干部、每一名工人,会尊重教育系统的每一位同志。我将和大家一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八八战略”,在量的扩张任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从提高教育的内涵,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出发,按照刚刚省委组织部叶洪芳副部长提出的三个方面要求,着力于为学校办学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着力于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着力于为孩子读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任职教育篇10

摘要: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不同于传统教育,时代在进步,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思路。通过加强学生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关键词 :职业教育德育创新校企文化培养方式

一、校企文化对接是德育创新的平台

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职业教育是在学生的德育过程中渗透企业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是传统观念中 “不听话的学生”“差生”。这些学生可能是“被惩罚”“有问题”“叛逆”的学生,而学生想做的,往往是不被允许的,那些准许做的,往往又是学生不想做的。不问学生需要什么,不问学生喜欢什么,渐渐地学生只有表面的顺从和伺机的反抗,从而没有存在感和价值感。

其实,大部分这样的学生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因而,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只要老师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学生就会慢慢地发现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一点也不比别人差,从而活出自己的精彩。

职业院校的学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二是学生不受约束,行为散漫,经常违纪。三是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很多学生有吸烟的不良习惯。四是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对学校和老师有抵触。五是喜欢集体活动,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

针对以上特点,结合校企合作这个平台,我们需要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评价体系、培养方式上多加研究。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应结合企业实习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根据不同科目进行设置,例如,机械、电气、媒体设计等专业实施的是一体化教学,将每个课程设置成理实一体化课题。最后,在评价体系上打破以往传统的评价方式,答案不再唯一,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德育创新必须借助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了解企业对中职学生的素质要求,在平时的教育中,将企业要求的素质培养贯穿其中。

二、学生适应社会和自我提高能力是德育创新的重要方向

职业教育中的德育不再是以往的“高分”教育,还必须包括生活能力、校园内外训练、劳动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

第一,班主任首先应该打破传统观念,树立职业教育理念,调整自己,终身学习,自我提高。长期以来,受用人机制和升学机制的影响,社会上存在着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倾向。社会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以利于毕业生的创业、就业、择业,让学生放心把自己的前途抱负寄予职业教育。同时,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就业形势经常变化,失业、转岗和职业流动日趋频繁,要适应职业生活,就必须终身学习,不能期望一劳永逸,要终身追求自我提高。

第二,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平时的教育中就已然实现。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结合起来,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动向。校企合作实施职业教育,可以让学生理论练习实际,把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生产操作的能力,能够一毕业就进入企业岗位工作,并能获得应用性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求职。

三、德育创新工作任重道远,必须扎实推进

1.严格施行德育量化考核制度

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决定了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必须对班级、学生进行德育量化管理。

(1)班级量化考核是对班集体纪律、宿舍卫生、教室卫生、早操、日常行为、集体活动等方面的记录和评价,由各学院学生管理处每月公布一次结果,学期末公布总成绩,作为评选优秀班级的重要依据。

(2)学生个人量化考核主要由班主任组织实施,每周公布每个人的量化考核成绩,学期末作为评选优秀学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该成绩要写入成绩单,通知家长,并记入学生个人档案。考核内容包括思想表现、品德修养、学习态度、遵守纪律、劳动卫生、集体活动以及其他项目。

2.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班级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因此,学校必须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重视班主任的工作,安排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

坚持进行班主任活动,包括集体培训、理论学习、经验交流、观看影像、座谈研讨、外出观摩、征求意见等。

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跟进,出台一些激励机制对鼓励学生进步也是必要的措施。

总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扎实做好中职学生的德育。

参考文献:

[1]匡瑛.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德育模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