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物价十篇

时间:2023-03-26 22:48:44

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篇1

关键词:粮价稳定;物价波动;农业;基础地位

中图分类号:F7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7)08/09-0084-03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重要商品,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资,无粮不稳,无粮则乱。这充分说明了粮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表明,粮食供求关系的波动直接导致其它产品价格的波动,进而直接导致物价的全面波动。由此可以看出,农业对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6次粮价波动引发物价波动的情况,说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的重要性。

第一次是1953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彻底的,消灭了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由于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骤然高涨,农业生产一度出现了“古树开花”的新气象。粮食产量从1950年到1952年持续3年增长。但是,1953年,粮食的销售与收购之间却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1953年9月,国家的粮食收购计划只完成了80.1%,而10月份的粮食销售却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3%。供需缺口达到40亿公斤。粮食供求不足导致粮价上涨,粮价上涨,必然带动物价大幅度上涨,尤其是肉、禽、蛋、奶等以粮食为原料的相关产品涨价。“粮价涨了,物价就要全面涨。物价一涨,工资要跟着涨。工资一涨,预算就要超过。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人心恐慌。”

粮价稳定是物价稳定的关键。面对这种情况,政府不得不对粮食采取统购统销的政策。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总的来看,在当时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物价稳定。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保持物价稳定是很难做到但确实做到了的。

但是统购统销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粮食供求的紧张状况,到1955年春,许多地方几乎是“家家谈粮食,户户要统销”。后来的剥夺了农民的私有产权,大搞“一平二调”,更加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农民的普遍消极怠工;粮食购销企业缺乏积极性,政府的财政补贴负担日益沉重;限制了合理的流通和交换,完全排斥了市场对粮食的调节作用。

第二次是1959年到1961的“三年自然灾害”。由于“”的“左”的错误和化的失误,造成粮食严重减产。以江苏为例,1960年“江苏的收成可算为中上,但全省粮食只能按205亿斤分配,…全省平均每人口粮只有305斤(原粮)。苏州地区最高,为384斤,徐州地区最低,为264斤”。在全国广大农村,由于粮食减产和高估产、高征购,缺粮问题更为严重。“老百姓吃不饱饭。三月,山东省出现人口外流、浮肿病和因为浮肿病而死亡的情况”。“最严重的地区是河南信阳,有的公社非正常死亡人数达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1962年人均食用油由4.8斤减少到2.2斤,猪肉由10.2斤减少到4.4斤,棉布由19.5市尺减少到10.6市尺。尽管当时这些消费品由政府定价,计划供应,但物价总体上仍然大幅度上涨,1961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涨16.2%,1962年又上涨3.8%。

在中国这样有着庞大人口的国家,粮食一旦发生短缺,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全国性的损失教育了决策者和直接承担损失的农民,于是有了广大农民和从事农村工作的干部的思考,党开始调整农村政策,通过实行“队为基础”、“三自一包”的政策,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第三次是1984年底和1988年秋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采取正确的政策,粮食生产得到空前的大发展。1982全国粮食产量不到6000亿斤,1984年猛增到8146亿斤,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粮食供过于求的局面。于是国家采取合同定购的办法收购农民生产的粮食。合同定购的办法传递给农民的信号是国家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粮食了,其直接后果是粮食种植面积下降,产量下降。粮食产量由1984年的8146亿斤,下降到1985年的7580亿斤,1986年的7840亿斤。在人口增加,粮食产量下降的情况下,供求矛盾顿时显现。再加上物价改革时机选择不当,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放开,工农产品“剪刀差”拉大,粮食生产效益下降。“据上海市统计,1985年至1988年,8种主要农药价格年均递增15.4%,化肥年均递增13.8%,薄膜年均递增26.7%,而粮棉油年均递增只有5.6%。”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种植业的收益相对下降、甚至绝对下降,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结果“有两度通货膨胀越过了10%这道警戒线,分别达到14%和18%,前者造成了经济波动,后者甚至成了引发社会动乱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训深刻。”

第四次是1993到1994年。造成这次粮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1990年夏粮上市以后,市场粮价下跌,国家于7月宣布实行粮食收购保护价。以减少市场自发性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谷贱伤农,使农民在市场价格下跌过多时,仍能从国家收购中收回生产成本并有适当利润,在价格方面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保护价”的参照标准不是市场价,而是政府定价,具有较强的指令性。这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连年丰收,使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出现“胀库”现象;庞大的财政补贴使粮食主产区各级政府对按照保护价收购缺乏动力;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哪个地方收的粮食多,这个地方政府承担的财政补贴就大;面对销售困难,财政补贴又不到位的情况,企业收购越多,需要承担的保管费用和银行利息就越多,效益就越差;反之,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国家和主销区都希望粮食主产区多调出粮食,但产区却不愿意。这里实际上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二是在1992年到1993年全国出现经济过热,1992-1993年,每年有6000-8000万人进城打工,这些进城人口加大了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三是1994年1月1日起,外汇改革,造成本币一次性贬值50%以上,许多地方抢购粮食出口谋利。这就造成了粮食价格上涨60%以上,带动了肉、禽、蛋、奶价格全面上涨。“1993年初,物价涨幅在8%左右,1993年末,物价涨幅上扬到了17.6%,1994年上半年,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19.8%。”国家及时采取宏观调空措施,全国重视农业生产,1995年以后,粮食连续4年丰收,粮价下跌,带动肉、禽、蛋、奶价格回落。

第五次是2003到2004年。由于1998年以后,在粮食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国家适量控制粮食总量增长,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各地又大上开发区,城市化建设也大量占用了农田,1999年到2002年,全国耕地净减少5500万亩。全国粮食产量从1999年到2003年连续下降。因为粮食减产而导致供不应求,结果是粮价又大幅度上涨,粮价上涨进一步推动消费品价格上涨。

第六次是2006年10月以后的粮价上涨,直接带动了肉、禽、蛋、奶等价格的上涨。以2007年5月中旬南京的肉价、蛋价为例,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0%和50%以上。国家有关部门也迅速做出反应,分批次向市场投放数以百万吨计的临时存储粮,增加供给,稳定市场。这次粮食价格上涨,原因很多,其中国际市场粮价上涨是一个重要原因。2006年11月22日,美国现货市场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平均价格分别比9月份上涨62%、36.7%和25.4%。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粮食出口大国,用玉米做原料,提炼乙醇作为石油的替代品。而现在乙醇的价格比生产成本高出一倍,农产品变为车用燃料有巨大的利润,这个事实使近几年来新的乙醉加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建立起来,直接导致了国际市场上的粮价上涨。在和国际市场接轨的情况下,国内粮价上涨也就不奇怪了。

同时应当看到,我国城乡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于升阶段,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明显提高,“绿色”“无公害”“有机”等概念日益普及。要适应这种消费趋势,粮食生产成本无疑会加大,粮价适度上涨有其合理性。在粮食供应充足、市场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让农民从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中多得些利益,不仅有益于解决“三农”问题,而且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回顾建国以来由于粮食价格波动引发物价波动的情况说明,粮食是物价稳定的基础,农业生产无论如何不能发生大的波折。这就需要始终保持足够的粮食生产能力。市场价格总体的涨跌,主要受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的影响,上一年粮食丰收,必将有利于下一年的粮价稳定,并以粮价的稳定带动肉、禽、蛋、奶的价格稳定。在粮食和副食品价格稳定的基础上,物价就能保持总体上的稳定。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业,才能保证市场供应和物价的基本稳定。在我们这样一个十三亿多人口中就有八亿农民的国度搞建设,应该时刻注意从我们的国情出发。粮食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对此,曾经主管新中国经济工作多年的陈云同志在80年代多次强调:“如果粮食库存不断下降,一旦城市用粮接不上,哪怕断三天,就会闹乱子。因此,我们必须在粮食问题上立于不败之地。”

稳定物价篇2

一、落实措施、保供稳价

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要把保供稳价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当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从生产、流通、储藏、进出口等环节入手,做好重要商品和物资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要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努力扩大速生蔬菜等农作物种植规模,推进生猪、果蔬等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提前做好粮食、食用油、蔬菜等应急保证预案。要保证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供应和储备工作,要保证废品油供应,确保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稳定。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供求、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情况,建立完善重要商品和物资贮藏及价格异常动摇应急机制,疏通信息沟通渠道,开通应急处置电话,一旦发现价格异常动摇和供应短缺等情况,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置,并在第一时间向县政府演讲。

二、严肃纪律、规费惠民

降低农产品流通本钱,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促进稳定市场物价保证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系列价费优惠政策。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加强农贸市场监管,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认真落实《四川省发改委关于公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发改价〔2010〕1071号)精神,督促各有关部门、单位认真落实省已公布的22项取消和16项停止执行的收费项目。严格调定价纪律,除国家和省上要求调整的价格、收费规范外,今年年底前一律不新出台和提高政府管理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三、协调配合、强化监管

重点对粮、油、肉、蔬菜、种子、农药等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进行检查,物价、经商、工商、农业等有关部门要立即组织开展人民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价格专项检查。通过检查掌握重要商品和其它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贮藏以及价格水平的变化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置,对商家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及合谋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要予以从重处分。经商部门要重点做好市场商品供应和物资储备的检查落实工作。工商部门要重点加强市场秩序监管,引导广大生产经营者老实守信、合法经营、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粮食部门要整顿粮油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做好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和收储工作。质监部门要重点加强市场商品质量的检验检测工作,做到让群众放心消费。教育部门要指导各学校做好学生食堂饭菜价格稳定工作,加强对学生食堂饭菜价格检查,确保不发生随意涨价或者变相涨价行为。

四、落实补贴、改善民生

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证、失业平安规范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证等部门要结合实际。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平安金和最低工资规范;教育部门要指导各学校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工作,安排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稳定物价篇3

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届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主线、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切实改进价格监管,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着力解决民生价费问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年被省发改委评为“价格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宏观调控,稳定价格总水平

1、强化价格监测,及时预警预报。全面贯彻落实《省主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及时掌握价格变化动态、搞好预警预报。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测体系。加强粮、油、肉、禽蛋、液化气等群众生活必需品以及相关药品价格的监测。

2、做好价格基础工作,组织开展《农户种植意向》、《农户农资购买》、《农户存粮》、《生猪生产成本》、《农户早、晚稻生产成本》等专项和常规调查,并将调查数据及时上报国家、省、市物价部门和政府领导,为各级领导研究“三农”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3、加大价格调节基金的征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征管制度,拓宽征收渠道,加强与部门的协调和联系,提高基金的征收率。较好地完成了市物价局下达的基金征收任务。探索基金在扶持“菜篮子”等产业方面的办法和途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使用价格调节基金90万元,为全县城乡2.3万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扎实做好这一惠及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措施的落实工作,为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完善价费政策,注重改革和保障民生

1、依法治价,切实稳定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供电、供水、液化气等公用事业价格,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收费,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相关政策,配合卫生部门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贯彻执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细则)工作。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认真做好小水电上网电价的测算工作,改善招商环境,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文件规定,全县共测算上报电价22家,为小水电企业增加收入180万元。为深化城市水价改革,推动城乡供水事业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完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制度,规范污水处理收费行为。

2、认真做好“行风评议”工作。借助县“行风热线”和“12358”价格举报电话的平台,充分发挥职能,做到“为百姓办事、为发展服务、为政府分忧”,坚决纠正价格投诉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一年来共接投诉31件,解答价格咨询31件。处理“市长热线”投诉案件7件,查处价格违法行为47件,收缴金额42万余元,退还消费者37万余元,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3、大力开展清费治乱,减轻群众负担

根据上级文件政策对应减免、降低、取消的收费项目、标准进行清理,共计保留涉及收费项目400余项,涉农(企)收费部门46个,减轻企业(农民)负担110多万元,为招商引资企业、农民的正常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的价格环境,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从源头上截止乱收费、规范收费行为,我局把《收费许可证》年审作为清理乱收费、规范价格收费行为的重点来抓,共对106个单位的收费情况进行了审验,审验率达100%。

三、加强价格监督检查,优化发展环境

1、开展涉企收费、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收费检查。减轻企业负担,开展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供电、土地等民生价费检查。开展了市场商品价格的定期于不定期检查,特别是加强重大节假日的检查力度。依法查处价格欺诈、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垄断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2、大力推进价格公共服务和价格诚信建设。按照《省开展价格公共服务三年规划》文件精神,转变价格管理职能,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进行涉农(企)公示回头看。对收费公示牌进行了全面检查,更换因破损、降低收费标准、取消收费项目的收费公示牌(乡镇21块,村级81块),按上级要求,评出市级价格诚信单位2个。切实让价格服务“进农户”、“进企业”、“进医院”、“进学校”、“进社区”、“进景区”。使价格公共服务深入人心。彰显了价格主管部门为民办实事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3、帮助建立诚信,以价格服务为先导,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发展。7、树立铅山发展经济理念,班子成员任何时候都不放过任何环境下的招商引资工作,为铅山经济发展尽责、尽心、尽力。8、做好安全稳定工作,根据物价系统的特点,做好基层物价所人员的工作,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基层物价人员的实际困难。

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认真贯彻价格认证工作服务司法、服务社会、服务政府的工作宗旨。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扎实做好价格认证工作。办理各类案件164件,鉴定金额1360万元,其中刑事案件68件,鉴定金额310万元,办理车损91件,鉴定金额127万元;民事案件4件,鉴定金额140万元;破产企业资产评估鉴定1件,鉴定金额790多万元,为政府、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办理案件,为当事人调解价格纠纷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完成了《全县部分金属、硫酸及建材价格专项调查》任务,得到县委汪书记的书面表扬。

五、求真务实,加强队伍建设

稳定物价篇4

离子化合物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是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离子的极性更强,所以离子键是比共价键更紧凑,所以很多离子化合物都高融点高沸点可以证明。不过这个也就是一般情况,同等离子,或者近似离子,如果一个分子质量大的离子和一个分子质量小很多的共价化合物比较,分子内的绝对引力是不一定谁大谁小的。只能说离子化合物比共价化合物相对稳定。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稳定物价篇5

日本一直是世界上零售物价最稳定的国家之一,其稳定物价的成功做法:一是高度重视生活必需品供给的稳定。以蔬菜为例,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状况极易受气候影响,价格波动的频度和幅度远大于其他生活必需品。因此,日本的各种经济组织,一方面指导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和上市有计划地进行,另一方面,当出现菜价一定程度或大幅度上升时,“稳定蔬菜供给基金”等组织,根据市场的有效需要,不失时机地向市场增投蔬菜,扩大供应,保证需求,从而平抑菜价。二是政府紧握流通的批发环节,调控生产和市场,稳定物价。在日本,农产品批发业主要是经营粮食、蔬菜、果品的批发。农产品批发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考虑到分散交易很难看准市场的动态和价格变动的走向,只有当众多的交易对象聚集在一起时,才能通过“供求竞争”形成合理的价格。因此,政府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批发市场的作用,促进流通,调节供求,稳定物价。三是建立、健全有效的统计和信息系统,及时公开经济信息,引导消费,稳定物价。日本不仅把统计和信息系统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而且把及时公开经济信息作为强化民众监督、防止“搭车涨价”和不正当竞争的手段加以运用,尽可能迅速地向国民提供有关商品供求、价格变动的正确信息,引导消费者保持合理的消费行为,防止因抢购、囤积等不正当的行为引起物价上涨。

法国采取“目标价格”稳定物价

法国的物价能够保持基本稳定或小幅度增长,也与政府的管理政策直接相关。法国政府力求在商品供与求这两个不断变化的因素之间力求大体平衡,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接受。其中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建立以“目标价格”为中心,配以不同类型辅助价格及其体系,避免市场物价无序地上扬或下滑。目标价格是指一种产品在按计划规定的若干年以后所要达到的价格,此价格与产量目标联系在一起,通过调高或调低来控制产品产量的增加或减少,产品产量的增加或减少反过来又对稳定物价起积极作用。政府除了在价格上做宏观调控外,还在税收等方面也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意大利以“协议价格”和“福利价格”调控物价

意大利则采取“协议价格”对某些特殊产品价格实施干预。意大利对作为主食的面包实行了长达47年的价格干预,因为面包对大部分食品价格的影响比较大,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政府与面包生产企业协商制定“协议价格”,协议价格确定之后,企业不能自行变动。协议价格并不会导致面包生产者无利可图,因为在制定面包协议价格时,已经考虑了工资、设备折旧和维修、保险费和租金、燃料、辅助材料和动力费用、包装和运输费用,此外还加上了贷款利息、税金和企业赢利等因素。

另外,意大利的一些国有企业的商品和劳务还实行“福利价格”。“福利价格”顾名思义是在价格之中有以政府补贴为内容的“福利”。这种价格,在欧盟市场上比较普遍,它对稳定物价、促进消费有一定的作用。

比利时实行“最高价格制度”以稳定物价

比利时对牛奶、面包、面粉等生活必需品零售价格,采取严格和有效的监控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国家规定的“最高限价”。企业可以在此价格限度下竞争,但不容越线。考虑到这些商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又分散在众多的网点经营,如果只控制源头,则效果不佳。“最高限价”由生产企业、零售商、批发商、消费者、工会及政府经济部等几方面代表组成的价格委员会根据市场因素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来制定。“最高限价”一旦形成,具有法纪效应,不能违反。

俄罗斯采取干预和冻结价格等措施,治理通货膨胀

在此轮物价上涨中,俄罗斯的通胀压力最大,2007年10月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增幅达10.8%,年内通货膨胀率超过11%。因此,俄罗斯采取多管齐下政策,抑制物价上涨。一是利用提高贷款或再贷款利率、增加黄金储备等金融手段缓解通胀压力。提高贷款或再贷款利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流通量,是遏制物价上涨的重要措施。二是通过进出口调节,提高或降低部分产品税率,增加本国市场供应。俄罗斯最近把小麦和大麦出口关税由零分别调高至10%和30%,有效期至2008年4月30日;把奶制品、蔬菜和所有食用油进口关税由15%降为5%,有效期6个月;为了增加和保证市场供应,有限度地开放部分商品进口,如批准从中国4家企业进口兔肉,从美国18家企业进口牛肉,从巴西、匈牙利、德国和澳大利亚进口肉制品等。三是实施直接的价格干预。俄罗斯政府目前宣布,已准备好150万吨小麦,择机投放市场,平抑小麦价格,并支持国内30家大型食品生产销售企业签署了食品价格冻结协议,把6种食品价格(小麦面包、黑麦面包、牛奶、酸奶、葵花籽油和鸡蛋)冻结在2007年10月15日的水平上,有效期至2008年1月31日。四是对低收入弱势群体发放食品补贴。俄罗斯政府宣布,从2007年12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金标准每月提高300卢布,2008年8月1日起,再提高234卢布。五是加大了对价格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俄罗斯政府对40多家涉嫌“蓄意串通涨价”的企业进行了调查,除处以数十万至数千万的“不诚信罚款”外,并对相关企业提讼。

其他国家为稳定物价所采取的一些特色措施

英国:实行由英格兰银行独立决定利率,采取渐进式加息的货币政策,遏制通货膨胀。同时,2007年对公共部门的薪资上升施压,希望其总体上升符合2%的通胀目标。

巴西:实行“家庭津贴计划”,本着“以金钱换行动”的原则,对送子女上学和参加体检的贫困家庭给予每月10至50美元的补贴。提倡政府和低收入群体订立“社会契约”,变减贫工作中政府单一责任为政府和受惠的低收入群体的共同责任,将减贫同培育减贫能力结合起来,潜在地培育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增强低收入群体承受物价上涨的能力。

韩国:实行物价平衡关税,即通过调节关税可以保证特定商品的稳定供应,防止物价大幅波动,从而保护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季节关税,季节关税主要用于调节一些因进口价格随季节变化而波动较大的农产品等的进口。

稳定物价篇6

答:2010年我区价格总水平前稳后高,1-6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平均上升2.7%,8月后逐月攀升,呈现涨幅高、范围广、预期强的特点。7-1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分别上升2.6%、3.3%、3.0%、3.9%和5.0%。1-11月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3.1%,低于全国平均上涨幅度0.1个百分点,基本还在可控区间。但作为居民生活必需品的食品价格,1-11月份累计上涨9.2%,对群众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影响较大。

问:为了应对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我区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为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保障低收入群众生活基本稳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自治区政府发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的实施意见》,其主要内容有七项。

一是切实做好农副产品生产和供应。大力扶持城市周边大棚蔬莱种植,加强“莱篮子”基地建设,抓好蔬菜生产,安排好节日市场供应。抓好小包装粮油储备,确保粮油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组织好煤炭生产,优先保证发电用煤、取暖用煤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煤供应。

二是全力保证流通环节的畅通。认真落实农副产品绿色通道政策。从2010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对少量混装其他农副产品以及超载幅度在合理计量误差范围内的鲜活农副产品运输车辆,比照整车合法装载车辆执行。进一步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降低流通成本。石油部门要保证成品油供应,切实解决当前柴油供应不足问题。支持化肥的生产和流通,对化肥生产用电用天然气和铁路运输继续实行价格优惠。加强运输组织调度,做好冰雪天气应急准备,确保发电用煤、生活必需品运输畅通。

三是实施价格临时补贴政策。根据我区的具体情况,对城市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和孤儿共计95.1万人,补贴3个月,每人每月补助80元;对农村牧区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共计126.2万人,补贴3个月,每人每月补助40元;对大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计10.4万人,补贴2个月,每人每月补助80元。补贴资金共计39641万元,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自治区对财政困难的盟市给予补助。

四是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将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起钩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使相对静止的救助标准变为动态的“水涨船高”式的救助标准。

五是规范粮食经营和深加工秩序。加强粮食收购资格审查,坚决禁止非法从事粮食收购活动。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及时掌握秋粮收购贷款发放进展情况,做到贷款发放与企业收购计划和实际进度相一致。加强贷款用途管控,严肃查处信贷资金被挪用于粮食收购或向未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发放贷款的违规行为。

六是切实加强价格监管。认真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监测预警。近期对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供气、供水、供热等公用事业价格,学校学费、住宿费标准以及医疗服务价格,原则上不作调整。继续落实清理和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继续加强对粮食、蔬菜、水果、食用植物油、肉、蛋、奶、液化气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管,必要时对重要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合谋涨价、恶意炒作等价格违纪行为,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七是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和价格信息。建立健全价格新闻披露机制,引导新闻媒体准确理解和把握好国务院《通知》精神,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及时公布市场价格情况,客观分析价格变动趋势、准确阐释价格政策,稳定社会预期,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安定民心。

稳定物价篇7

【关键词】股票价格;消费;物价;影响

随着国内资本的不断扩大,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股票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不仅在于股票市场能够对投资和消费产生促进的作用,还能够对劳务和商品价格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市场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对实体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强。而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对物价的波动起到牵制作用,因此物价始终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我国股票价格对消费的影响

股票价格变动通过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消费。股价的涨落引起居民金融资产的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动,从而对以货币购买力体现的居民消费水平产生影响。

我国股票价格通过财富效应影响消费:

财富效应是指金融资产持有人的财富与金融资产价格成正比,财富随着资产价格的上涨或下跌而同步上升或下降,进而对消费产生刺激或抑制的影响。股价价格的变化对居民金融财富和收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消费需求。

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方面,从总量之间的关系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看,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见表1、表2)。同时我国股市发展历史短,制度变化大,要具体研究股市财富效应的大小、稳定性和滞后性比较困难。

表1 2000-2010年年度数据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 股市总值 上证指数

全国居民消费水平 0.841 0.84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0.874 0.869

表2 2003年3月-2010年10月月度数据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

上证指数 0.726 -0.724

上证指数同比增长率 0.373 -0.346

但综合考虑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消费需求所处的特殊阶段,根据近几年来股市的表现,不能因为股市的财富效应不明显和不易测量,就否认股票市场对消费需求的作用:①我国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换代时期,住房、汽车、旅游等将成为带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当前股市的涨落对住房、汽车、耐用消费品、旅游、娱乐等奢侈品的消费需求影响较大;②目前持有股票的投资者虽然占总人口的比例较小,但相对来说是收人积蓄较多的居民,属于城市中的中上等收人群体,由于其消费意识相对超前、消费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其消费状况对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具有示范效应;③股票价格的涨跌对消费的影响程度不同,从储蓄资金增长情况看,股市下跌并没有吸引相应资金进场,反而导致资金从股市净流出,银行定期存款比例增大,这说明在股指下跌时财富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股市下跌抑制消费需求。

2.我国股票价格通过替代效应影响消费

在消费支出增长一定的前提下,股票价格上涨引起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增长,必然会导致对普通商品和劳务消费的减少,从而会降低一般物价水平;反之,股价的下降会导致普通物价水平的上涨。同样对于微观经济主体来说,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因为股价的上升而对普通商品劳务消费的减少;反之,会引起对普通商品劳务消费的增长。这就是所谓的“替代效应”。

从方向来看,与“财富效应”正好相反,这种“替代效应”是一种负向效应。正是由于这种负向性,使得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极少数发达国家出现了股价上升,物价和消费反而下降的怪现象。也就是说,由于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不同,投资者素质的差别以及其他一些制度方面的因素,“替代效应”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强,在发达国家比较弱;“财富效应”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弱,在发达国家比较强。“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恰恰相反,导致了在不同的国家,股票价格对消费和物价的作用结果有很大差异。当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必须有一个前提:在股票价格对消费和物价的整个作用过程中,“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是两个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而其他效应是次要的、辅的因素。

3.我国消费对物价稳定的影响

在我国,消费需求与价格的关系,首先是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决定价格,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是价格形成与运动的内在基础和实体,是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价格调节着市场供求关系,而市场供求关系反作用于价格,成为支配或影响物价稳定的基本因素。其次,短期的消费需求决定着市场价格偏离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的方向和程度。就我们国家而言,由于人口数量较大,经常会出现市场消费供不应求的情况,市场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这就导致物价虚高的情况出现;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更发达,人口数量相对较小,往往会出现市场消费供过于求的情况,市场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不仅如此,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决定着市场价格偏离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的程度大小。最后,长期供求关系直接影响着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形成的条件,进而影响市场价值。因此,我国民众的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市场价格,就像前面所说,一旦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就会价格上涨,因此我们要控制好我国的市场供求,稳定我国的消费水平。

4.小结

股票价格通过消费需求影响着物价稳定,股票价格对消费的作用是通过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实现的,对于我国现在的情况,股票市场规模不足,消费结构偏重太大,导致我国的财富效应不很明显,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财富效应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替代效应在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要更加明显,所以股票价格对消费的影响是很显著的,而消费需求在物价稳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股票价格是通过消费进而对物价稳定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范小云,肖立晟,王博.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研究――基于贷款供给函数的再考察[J].当代财经,2010(11).

稳定物价篇8

关键词:物价稳定;经济增长;通胀预期;改善结构

一、国际国内现状分析

(一)国际现状分析

从国际上来看,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尽管出现经济恢复增长的迹象,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许多国债务危机日趋加剧,国家财政赤字严重;国际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使全球通胀预期进一步增强。另外,世界经济正在面临一些新的变化:一是某些国家与地区政局的动荡,推动了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对世界经济增长和通胀形成双重冲击;二是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灾害,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对日本及周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亦是显而易见的;三是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也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国内现状分析

从国内看,尽管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很多,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除体制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长期性影响外,由于受复杂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经济运行中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缓解与遏制,具体表现为部分商品物价不够稳定、通胀预期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面临的压力比较大。

二、保持物价稳定的意义与作用

(一)保持物价稳定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市场物价的稳定是分不开的,当物价发生剧烈波动时,会向人们传递一种错误的信号,就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是物价的快速上涨,它会导致投资需求猛增,资源供应紧张,投资需求的增加以及资源供应紧张反过来又会推动市场物价更加猛烈地上涨,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物价稳定是保障社会稳定的根本

物价的不稳定,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供求关系失衡,甚至会导致整个流通领域混乱,出现部分组织或个人恶意囤积商品,哄抬物价,造成社会的急剧动荡。因此,保持物价稳定,把物价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三)保持物价稳定是进一步改善民生的需要

物价的高低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在我国,食品消费支出在居民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如果食品价格不稳定,将会直接影响到工薪阶层、离退休人员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特别是物价的持续大幅上涨,将会使困难群体范围增大,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因此,保持物价稳定,防止物价持续快速上涨,是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的重要因素。

三、影响物价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流动性过剩是引起物价变动的直接原因

流动性过剩,就是流通领域的货币过多,货币过多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而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工资水平的快速增长;二是货币的不断升值,致使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进行新的调整,大量外资的涌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加剧。

(二)成本提高对物价上涨的助推作用

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攀升,致使生活消费品生产成本上升;“用工荒”会导致高工资高福利时代的提前到来;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所有这些都会对物价波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影响

由于受全球流动性增强、美元持续走软、日本地震灾害、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走高的影响,目前石油、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已超过美国次债危机前的水平。特别是在全球流动性宽松、投机活跃的背景下,大宗商品金融化特性增强,单纯靠市场供求关系已难以对市场价格平进行衡。由于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快速上涨的影响,国际能源、资源类商品价格“水涨船高”,对各国下游产品传导的压力会不断地加大。

四、如何正确处理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一)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处理好控制货币总量和改善结构的关系、抑制通货膨胀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综合运用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汇率等多种金融工具,将社会融资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加大银行对重点领域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科学合理地调节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分配比例,只有这样才能既消除通胀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支持的合理需求。同时要充分估计金融政策支持的滞后效应,避免由于政策原因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从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防止物价波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健康协调发展,必须以充足的物质生活资料为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其他需要,就必须从发展生产、保障供应以及搞活流通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防止物价大起大落。

市场的基本关系是供求关系,供求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则是决定商品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反过来价格又是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诱因,但是无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还是价格引导供求关系,它们都是建立在原材料采购、商品的生产及销售等环节处于完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而自由竞争的结果会导致垄断现象的发生。因此,强化对价格的监管,打击人为哄抬价格行为,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就能够有效地防止垄断,杜绝人为因素对物价的控制。

(三)大力实施产业转移政策,降低产品的出厂价格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内需的进一步拉动是关键,而市场内需的潜力或主战场主要集中在相对落后的国家与地区。另外,该地区还具有生产要素成本低、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加大向落后地区产业转移的力度,有利于降低生产产品的成本,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

综合所述,引起市场物价波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国际食品与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是引起物价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但亦不能排除经济增长不平衡、劳动力成本增加、货币投放过多、消费增速加快以及投资过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上述因素形成叠加效应的话,有可能引起市场物价的剧烈波动。因此要正确认识物价稳定的重要意义,妥善处理好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适时采取一些必要的调控措施,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乃武.2011通货膨胀的走势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1(8).

2.刘涛.当前我国价格上涨的影响因素及未来走势[J].宏观经济管理,2011(8).

3.盛毅.当前推动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调控策略[J].经济体制改革,2011(4).

4.祁京梅.物价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分析[J].中国物价,2011(7).

5.王小广.当前物价形势及调控建议[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6).

稳定物价篇9

其次,农业是物价变动的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农业近几年发展并不是很好。三农问题的关注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根本问题。农产品的低附加值,价格低廉,与工业产品形成剪刀差,使农产品的价格受到打压。但是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农业对于国民经济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农民拥有更多的选择就业的机会。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对农民的激励问题依然存在。再者,自然灾害近几年增多,农业生产条件比较恶劣。但是需求比较旺盛,将近十四亿人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供需失去平衡,物价上涨。

再次,农产品流通存在问题。这个问题存在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

第四,市场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需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打击投机倒把行为。

稳定物价篇10

今年上半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围绕“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总体要求,以加强市场价格行为监管为着力点,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积极推进反价格垄断、社会监督、法制工作和基础建设,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稳定物价总水平。据统计,今年1—6月份,全国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10万件,实施经济制裁9.85亿元,其中退还消费者1.18亿元,没收违法所得7.72亿元,罚款0.96亿元。

(一)围绕稳物价,大力整顿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一是开展节日市场价格整治。今年以来,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加强元旦、春节和五一等节假日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坚持以群众生活必需品等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为重点,突出超市商场、农贸市场、农村集市等重点对象,加大价格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查处了部分经营企业通过价格欺诈等手段牟取不正当利益的价格违法行为。

二是开展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专项检查。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交易,促进零售业健康发展,开展了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积极协助起草清理工作的有关文件,制定了检查工作的方案,并指导省市价格主管部门开展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检查工作,对检查中的问题进行政策支持。配合商务部等五部门对大型零售企业收费开展调研,组织大型零售企业自律工作会议。

三是高度关注重点商品的价格波动。今年以来,食用油、婴幼儿奶粉、大蒜等重要商品的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为此,我局对规模和影响较大的12家连锁超市近4年来食用油、婴幼儿奶粉价格波动情况进行了摸底和汇总,调取了销售票据和涨价函,详细分析了涨价周期、涨价幅度和涨价成因。组织召开了有12家流通企业、连锁经营协会等参加的座谈会,对当前价格形势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重要商品价格涨幅上报工作机制。在大蒜价格出现波动期间,调取了蔬菜协会有关资料,详细分析了大蒜价格波动的成因,形成文字材料,为价格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开展胶囊类药品及药用胶囊市场供应及价格变化情况调研。4月15日“毒胶囊事件”爆发后,部分药用胶囊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可能引发胶囊类药品借机涨价。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胶囊类药品及药用胶囊市场供应及价格变化情况,防止有关企业借机涨价,我局组成两个调研组分赴四川、浙江、黑龙江、河北四省对有关药用胶囊生产企业、胶囊类药品生产企业、零售药店、医疗机构进行深入调研。

五是积极指导地方开展市场价格监管工作。通过下发文件、刊发简报、组织培训等多种方式带动各地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工作。湖北省物价局开展了以保供、稳价、惠民为目标市场价格监管年活动。在活动中以严厉打击市场价格违法行为、规范明码标价、打造明码实价示范区(点)、开展价格诚信单位创建活动为主线,以检查商场菜场机场(含车站、码头)、药店酒店书店、房市油市银市(简称“三场、三店、三市”)的价格行为为重点,辐射各行业,覆盖全市场。吉林省物价局对一起在网络微博中进行虚假宣传的价格欺诈行为进行立案调查,依法对长春万达电影城有限公司做出了罚款50万元的行政处罚。并通过吉林卫视通报了案件查处情况。

(二)推进反价格垄断执法,维护竞争秩序

一是查处价格垄断案件。我局对8家保险粉生产企业达成并实施价格垄断协议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886.32万元。自从《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次适用法定减轻处罚条款,对第一时间主动报告达成价格垄断协议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一家企业,全额没收违法所得,依法免除罚款。对第二时间报告达成价格垄断协议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三家企业,全额没收违法所得,依法按照60%幅度减轻罚款。对迟迟不承认违法行为的两家企业,全额没收违法所得,不减轻罚款。对参与达成但未实施价格垄断协议的一家企业,罚款5万元。对调查期间,因安全生产事故被当地政府责令退出市场的一家企业,不再处理。上半年,会同江苏、浙江、安徽等有关省价格主管部门对部分涉嫌达成价格串通协议的造纸企业作出最终处理决定,对主动报告违法事实的造纸企业免于行政处罚,对部分造纸企业共处罚款700多万元。

二是及时制止电影票最高零售价。在从媒体报道中得知有关部门将《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票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消息后,立即与有关部门进行了联系并召开有关会议,指出其中会员票、团体票等优惠票价不低于电影院挂牌价格的70%,片方、发行方制定的最低票价不得高于指导价格的70%等内容涉嫌违反《反垄断法》。有关部门明确表示不再出台相关规定。

三是反价格垄断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反垄断执法机构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5月30日,与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签署反垄断合作谅解备忘录;与英国公平交易办公室在合作谅解备忘录框架下,协商并确定双方2012年合作计划;与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反垄断执法机构协商签署反垄断合作谅解备忘录有关事宜;与欧盟竞争总司就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救济措施进行了讨论;6月,与美司法部、联邦贸易委员会在北京共同举办滥用知识产权专题研讨会。两次会议共对18个省份价格监督检查机构执法人员进行了培训。通过出访,深入了解和学习了其他国家在反垄断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扩大了反垄断工作的国际影响。

四是指导地方调查垄断案件。其中指导广东对珠江口20家海沙资源企业达成并实施横向价格垄断协议进行调查后,对20家企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70多万元,解散了价格联盟,促使海沙资源费恢复到原有水平,稳定了海沙价格,及时保证了国家重点工程用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