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大学十篇

时间:2023-03-25 18:13:26

地质大学

地质大学篇1

英文名称: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2383

国内刊号:42-1233/P

邮发代号:38-8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高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地质大学篇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985院校。

中国地质大学分别位于北京和武汉两地,前身分别系北京地质学院和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分为武汉校部和北京校部,中国地质大学在北京和武汉两地独立办学,分别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简称“地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的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农、艺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入选“111计划”、“卓越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来源:文章屋网 )

地质大学篇3

2.只有重构社会主义才能克服生态危机——萨拉·萨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论析蔡华杰,CAIHua-jie

3.中国工业污染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GMM实证分析耿强,杨蔚,GENGQiang,YANGWei

4.中国地区能效分布函数与标杆研究傅毅明,宋国君,陈德良,马本,王晨,FUYi-ming,SONGGuo-jun,CHENDe-liang,MABen,WANGChen

5.土地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研究综述黄善林,卢新海,HUANGShan-lin,LUXin-hai

6.对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再思考曹明德,CAOMing-de

7.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应用中的国际法问题初探秦天宝,成邯,QINTian-bao,CHENGHan

8.从行政权力本位到公共利益理念——中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理念更新王小钢,WANGXiao-gang

9.环境法学方法论的问题划分与实践运用——以"环境权入宪"为例陈海嵩,CHENHai-song

10.战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特点及启示董泽芳,张继平,DONGZe-fang,ZHANGJi-ping

11.高等教育省级统筹的公共财政支撑能力研究冯洁,廖湘阳,FENGJie,LIAOXiang-yang

12.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唐松林,陈小伟,TANGSong-lin,CHENXiao-wei

13.寻找听众:中国传播研究的需求与使用刘海龙,LIUHai-long

14.基于建构视角的批判性媒介模型研究吴颢,WUHao

15.传统节日:文化、仪式与电视传播周文,ZHOUWen

16.大型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复杂性研究李四福,诸克军,王德银,LISi-fu,ZHUKe-jun,WANGDe-yin

17.知识产权争端与美中双边产业内贸易:经验研究沈国兵,SHENGuo-bing

18.我国高科技现代服务业集群创新优势的制约因素及提升策略吕维霞,赵亮,LUWei-xia,ZHAOLiang

19.动态能力视角下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初探刘振,陈劲,LIUZhen,CHENJin

20.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测度研究——以咸宁市为例方世明,郑斌,FANGShi-ming,ZHENGBin

21.演化经济学研究综述孙晓华,邵珊,孙笑竹,SUNXiao-hua,SHAOShan,SUNXiao-zhu

1.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学习温总理谈话精神的体会张锦高,ZHANGJin-gao

2.论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刘献君,LIUXian-jun

3.论境界教育郝翔,HAOXiang

4.近五年来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三类数据源的计量分析邱均平,王姗姗,QIUJun-ping,WANGShan-shan

5.环境法学研究的转身——以环境与健康法律问题调查为例吕忠梅,L(U)Zhong-mei

6.环境标准的健康价值反思赵立新,ZHAOLi-xin

7.环境监管体制的审视:从重金属污染的角度陈虹,CHENHong

8.环境健康与法律:美国经验借鉴王立德,杨晨曦,AlexWang,YANGChen-xi

9.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矿产资源消耗现状与反思成金华,CHENGJin-hua

10.理解中国工业化与能源消费: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检验吴巧生,WUQiao-sheng

11.环境规制与中国大中型企业工业生产率李强,聂锐,LIQiang,NIERui

12.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2000-2010年)石磊,王震,SHILei,WANGZhen

13.基于消费概念嬗变的可持续消费实现路径研究刘倩,LIUQian

14.节日仪式传播:并非一个共享神话——基于广西仫佬族依饭节的民族志研究陈力丹,王晶,CHENLi-dan,WANGJing

15.自为的主体抑或自觉的主体:对新闻策划论战的知识社会学透视胡翼青,高小燕,HUYi-qing,GAOXiao-yan

16.1978年以来中国报纸新闻文体的演进史——基于范式变迁的视角刘勇,LIUYong

17.尊崇与戏谑:国家领导人"代言"广告分析宋玉书,SONGYu-shu

18.服膺还是操弄:广告与人性的关系解析张殿元,ZHANGDian-yuan

19.我国蔬菜出口市场结构与战略思考谭力文,余望梅,杨时,TANLi-wen,YUWang-mei,YANGShi

20.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实现研究徐小龙,XUXiao-long

21.金融市场风险测度方法研究评述魏宇,温晓倩,赖晓东,WEIYu,WENXiao-qian,LAIXiao-dong

22.VaR方法及其在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度量研究史天雄,钱锦晔,SHITian-xiong,QIANJin-ye

1."四权"建设:拓宽舆论表达渠道的突破口童兵,TONGBing

2.试论当代中国的舆论表达主体张涛甫,ZHANGTao-fu

3.社会动员与执政党的媒介使用:理念、资源与模式林溪声,LINXi-sheng

4.突发事件中的舆论生态及其影响:新媒体事件的视角周葆华,ZHOUBao-hua

5.2009年全球舆论调查中的中国国家形象马凌,李昱佳,MALing,LIYu-jia

6.论生态文明社会的物质基础:经济生态发展模式程启智,CHENGQi-zhi

7.环境视角下我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特征及影响因素刘玮,童光荣,LIUWei,TONGGuang-rong

8.英国对实施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的审计及启示华金秋,陈博为,HUAJin-qiu,CHENBo-wei

9.矿产资源安全研究述评罗辉,宦吉娥,LUOHui,HUANJi-e

10.能源效率战略与促进国家能源安全研究李世祥,LIShi-xiang

11.资源型企业跨国经营财税金融支持研究张光进,ZHANGGuang-jin

12.环境法的法典化:迷思与解迷汪劲,WANGJin

13.矿业权作价出资入股初探薄燕娜,BOYan-na

14.环境侵权的微观与宏观——以《侵权责任法》为样本张宝,张敏纯,ZHANGBao,ZHANGMin-chun

15.环境损害赔偿法的基本概念和框架刘长兴,LIUChang-xing

16.高等教育强国:一个人文命题何雪莲,HEXue-lian

17.追求公平:或许正是高考陷入误区的根源王长乐,杜朝晖,WANGChang-le,DUZhao-hui

18.高校十年大扩招的公正性缺失及其应对杨建朝,YANGJian-chao

19.俄日台民营化比较分析林晓言,LINXiao-yan

20.复杂技术创新中的知识长尾与知识粘滞,谢伟,WANGYi,XIEWei

21."失业"农民工的再就业培训刘志英,王沁,LIUZhi-ying,WANGQin

22.会计协调、会计准则与盈余质量——来自欧盟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陈辉发,蒋义宏,CHENHui-fa,JIANGYi-Hong

23.我国技术市场的失灵与对策研究张佳文,ZHANGJia-wen

1.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究进展及中国政策选择孔凡斌,KONGFan-bin

2.南水北调增量供水的区域利益增进关爱萍,GUANAi-ping

3.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污水排放特征分析尹希果,桑守田,YINXi-guo,SANGShou-tian

4.循环经济生态创新力研究刘加林,黄鹂,严立冬,LIUJia-lin,HUANGLi,YANLi-dong

5.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政策思考冷罗生,LENGLUO-sheng

6.反思与超越:环境侵权救济的内在机制诉求辨析刘超,LIUChao

7.现状与展望:中国动物保护立法的思考刘宁,LIUNing

8.美国环境经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陈燕,蓝楠,CHENYan,LANNan

9.欧盟环境法的新近发展与不足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王欢欢,WANGHuan-huan

10.新闻职业伦理四大争议问题评析展江,ZHANJiang

11.新闻道德观念生成的历史逻辑与内在机制杨保军,YANGBAO-jun

12.转型社会争议性议题的媒体再现研究陈刚,CHENGang

13.互联网问题的分析框架与类目建构钟瑛,李亚玲,ZHONGYing,LIYa-ling

14.网络内容的技术控制模式建构与评析罗昕,LUOXin

15.理论建构与理论批评的互动——美国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研究二十年综述黄迎新,HUANGYing-xin

16.从可持续到科学发展——潘懋元高等教育发展观探源陈兴德,CHENXing-de

17.共治架构下自治与尽责的平衡:美国特许学院模式及治理启示陈金圣,龚怡祖,CHENJin-sheng,GONGYi-zu

18.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非均衡与商品房价格因素分析杜江,DUJiang

19.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董志勇,官皓,明艳,DONGZhi-yong,GUANHao,MINGYan

20.武汉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分析张平,袁丹,ZHANGPing,YUANDan

地质大学篇4

2010年10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2 实习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3实习内容:

昌乐火山口

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为季节性河流。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公园内各种地质遗迹丰富,一是第三纪中新世时期距今1800万年山旺玛珥湖沉积岩层(科学上划分为山旺组地层---硅藻土),沉积厚度25米左右,具有标准的层型剖面,现已成为国际上中新世生物建阶的重要依据。由于层薄如纸,稍加风化即层层翘起,宛若书页,被古人形象地比喻为"万卷书"。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层层型剖面所处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组玄武岩、第三纪中新世时期湖相沉积岩(山旺组)、第四纪黄土和晚期的火山岩浸入等地质现象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时期(距今XX万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锥、熔岩流动特征等各种火山地质现象,如黄山、尧山、擦马山、灵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岩区的理想场所。特别是擦马山玄武岩柱状节理,直径近于80cm,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尧山西侧,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台地,经长时间风化剥蚀,形成了自然景观,人们称之为"石楼"。

山旺组地层中的化石,形成于距今18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时期。目前已发现的动、植物化石有10几个门类7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已绝灭的物种。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类。动物化石有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特别是山旺山东鸟、齐鲁泰山鸟等鸟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新世时期的空白,山旺成为我国鸟化石丰富的产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鹿类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产地。新发现的带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植物化石枝叶最多,花、果实和种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组硅藻土层中(距今约1千4百万年),其种类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世界罕见,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有十几个门类600多种。动物化石包括昆虫、鱼、蜘蛛、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昆虫化石翅脉清晰,保存完整,有的还保留绚丽的色彩,已研究鉴定的有11目46科100属182种。山旺鸟类化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完整鸟化石最丰富的产地,三角远古鹿化石和东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该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标本。植物化石有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类。除100种藻类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属143种。它们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态、古气候、动植物演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被中外专家誉为研究中新世的“综合实验室”。

山东地下大峡谷

高峡深涧,鬼斧神工。飞瀑流泉,溅玉喷珠。天赋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惊险刺激。管轨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东地下大峡谷位于沂水县城西南8公里龙岗山下,是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洞体长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长洞,中国特大型着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形成于约0.65亿年至2.3亿年前。

特点:

一气势雄伟壮丽,峡谷深切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之地下三峡。洞内有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景观100余处,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二 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长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壮观,在我国北方溶洞内实属罕见。

三 利用暗河水势开发的1000米漂流项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漂流道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溶洞内的幽深莫测,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扬顿挫的特点。将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惊险刺激演绎的淋漓尽致。

4 实习总结:

地质大学篇5

实习地点: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广州番禺莲花山

实习内容:

1、观看影像资料—不良地质现象

2、地质图阅读,工程勘察讲座,阅读收集整理资料

3、野外实习:莲花山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

4、编写实习报告

时间已经是秋天,天气还是挺热,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老师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集体观看了一些影视资料,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还观看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还有观看了常见的造岩矿物,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了解它们的工程地质特征,虽然影片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后还是增进了我们的工程地质专业知识。

今天天气晴朗,在观看完影片资料,使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开始学习阅读工程地质图。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围在老师身边,老师讲话的声音又不是很多,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在观赏的过程中,由于人太多,我们走散了,没有跟上我们班那队,而是跟错了另外一个班的老师,我们来到了浴仙池,听老师说,这是一个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岩层低洼处积成的小水池,水池经人工处理呈椭圆形状,在水池靠壁的一侧,是一尊用白色石头雕成的塑像,有点像天龙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的雕像,那神仙姐姐在解头上的发簪,正准备沐浴,浴仙池有此得名。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水池四周的砂质岩石经过长年日晒雨林风吹,野生物生长,其风化程度强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经出现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我们跟着老师继续走,走到了碧莲池,可惜池里已经没有莲花了,只有鱼在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倒也风流快活,碧莲池亭台轩榭,走廊,小桥与山间岩石相映,在高高的岩石壁上留在一首诗词“多少楼台次第成,莲花燕子纪朦胧。眼前无限狮洋浪,不发千秋水上名”。在莲花池后面的岩石上竖立着一尊用白玉雕成的观音像。

地质大学篇6

实习地点: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 广州番禺莲花山

实习内容:1、观看影像资料—不良地质现象

2、地质图阅读,工程勘察讲座,阅读收集整理资料

3、野外实习:莲花山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

4、编写实习报告

1、(10月20号星期一)

时间已经是秋天,天气还是挺热,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老师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集体观看了一些影视资料,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还观看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还有观看了常见的造岩矿物,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了解它们的工程地质特征,虽然影片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后还是增进了我们的工程地质专业知识。

2、(10月21号 星期二)

今天天气晴朗,在观看完影片资料,使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开始学习阅读工程地质图。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围在老师身边,老师讲话的声音又不是很多,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为了在野外实习时不至于手足无措,我认真的阅读了实习指导书,还仔细的看了老师给的课件,初步了解了在工程建设中地质勘察之重要以及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各种方法和步骤,比较全面的了解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3、(10月22号 星期三)

在选址阶段,收集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资料后,为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必须进行野外的实地勘探,所以安排了这次莲花山实地勘探。

久闻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今日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广州番禺莲花山旅游风景区,位于番禺区珠江口狮子河畔,距离广州市区约30公里,是一个融古代粗犷与现代秀美于一身的风景旅游区。2002年时,莲花山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莲花山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共分为:莲花塔景区、莲花城景区、观音胜境区以及石景区四大景区。为首的石景区为西汉始创的古采石场遗址,悬崖峭壁,奇岩异洞,鬼斧神工,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是国内仅见的“人工丹霞”奇迹,莲花山古采石场开采时间自西汉初年一直延续至清代道光年间,西汉南越王墓石料即采自莲花山。由大小40余座丘陵组成,面积30余万平方米。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面下13米。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运走的石料;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的莲花塔,则是莲花塔景区的代表。莲花塔又名文昌塔,素有“省会华表”之称。驻足于塔上,四面秀丽景色可尽收眼底;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莲花城,原为清政府在珠江口设防之用。历史的沧桑点点凝结在古意十足的城池之间,令人回首百余年前的那段往事;观音胜境之内,莲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观音像,果然气魄非凡,令人如入“净土”,顿生敬畏之感。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和地层简介如下: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40KM,局部60KM。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此带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达100多个。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

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几个班搭着校车到了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但沿途的风景不错,一路鸟语花香,忍不住想快点下车,去好好的欣赏。终于到了山顶,下了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海观音,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常壮观。望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望海观音右侧的就是观音阁了,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层阁顶高处有“莲花禅寺”之牌匾。大殿门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们虔诚焚香礼拜,祈求福缘。

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估计是由此得名吧,据说它是莲花山的标志之一。这块石头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蚀而成的,看来千万年前这里是水位还是很高的,石头的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极容易被风化。

接下来就是飞鹰古道和飞鹰崖了,飞鹰古道是人为开凿的隧道,隧道洞穴比较宽大,穿透整个岩层,岩层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

我们跟着老师一路走下去,狮子岩对面的就是观音岩了,它是一块上部向外凸出,下部向内凹陷的岩石,上面有“观音岩”三个字,岩性也是沉积岩中的棕红色砂岩,下面供奉的是一尊观音像,很多善男信女在顶礼膜拜,还有求姻缘的,虽然我不信这一套,但面对着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我竟然也想去求一支签,但最后没有去,而是跟着老师走。接下来就是八仙岩了。八仙岩其实是一个岩石群,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岩性为棕红色砂岩,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上部有植物覆盖,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还有波浪型节理,有的节理几乎贯穿了整个岩石群。很明显是岩石受到比较大的拉应力,还有生物风化作用。

在观赏的过程中,由于人太多,我们走散了,没有跟上我们班那队,而是跟错了另外一个班的老师,我们来到了浴仙池,听老师说,这是一个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岩层低洼处积成的小水池,水池经人工处理呈椭圆形状,在水池靠壁的一侧,是一尊用白色石头雕成的塑像,有点像天龙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的雕像,那神仙姐姐在解头上的发簪,正准备沐浴,浴仙池有此得名。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水池四周的砂质岩石经过长年日晒雨林风吹,野生物生长,其风化程度强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经出现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我们跟着老师继续走,走到了碧莲池,可惜池里已经没有莲花了,只有鱼在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倒也风流快活,碧莲池亭台轩榭,走廊,小桥与山间岩石相映,在高高的岩石壁上留在一首诗词“多少楼台次第成,莲花燕子纪朦胧。眼前无限狮洋浪,不发千秋水上名”。在莲花池后面的岩石上竖立着一尊用白玉雕成的观音像。

地质大学篇7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000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地质大学篇8

关键词:教学方式;策略;大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69-02

一、研究背景

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学数学教育在培养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中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大学数学教育发生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教师仍采用“1+1”教学模式,即1支粉笔+1块黑板,这种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的需要。(2)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知数学有何用途,学用脱节,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3)地方院校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初等数学基础知识与以往对比有较大的差距,这更造成了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新的形式,不能满足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4)部分数学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创新教学理念不够。

二、提升大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建议

鉴于新世纪对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要求,针对地方院校大学数学教育的现状,根据作者多年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提升大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建议。

1.改进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大学数学产生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学数学的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为此,要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大学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课堂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的感知兴趣。多媒体教学使大学数学语言更加生动,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多媒体制作就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借助动画演示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图形的形成、过渡、转化,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部分教师的讲课课件粗制滥造,完全是教材知识的照搬,点读课件代替教学过程,不对知识本身做出更多的解读,从而造成相反地效果。

例如数学分析教材10.1章节的一道例题,求由摆线x=a(t-sint),y=a(1-cost)(a>0)的一拱与x轴所围平面图形的面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使用动画设计,学生就可以形象地看到圆在滚动过程中形成一拱圆弧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方面学生对题意本身的理解和解题过程的掌握。

(2)课堂教学多互动,提升学生的认知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课程学习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教师讲课时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可能会失去听课的主动性,从而造成学生思想抛锚,或者直接做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比如教师可以参考《“案例―参与―探究”数学学科教学法的有效模式》,来梳理自己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目的。有效的、多变的互动课堂教学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很大意义,他能使任课教师及时有效的掌控教学的整个过程,也能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并为接受新的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3)课外新媒体互动,提升学生的熟知兴趣。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改变传统的师生交流模式迫在眉睫。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为当代大学生喜欢,通过这些新媒体与学生交流教学中没能解决的问题或者学生做作业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将是网络时代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

2.实行分级模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伴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地方院校各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别进一步扩大,因此,对大学数学实行分级教学是大学数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如,在学生进校的时候可以根据高考成绩分成若干个教学班;学期末考试后根据成绩分成不同的教学班;同时考虑到各个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目标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教学班。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总体上提高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加强数学文化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文化自信。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中。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有很多事例反映了数学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了解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文化产生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此,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数学史,比如在讲解微积分时,可以介绍牛顿、莱布尼茨的生平,让学生了解两人从不同角度创立微积分的时代背景及微积分对整个数学分析学科的影响。又比如在讲图论时,可以介绍国际上著名的“中国邮递员问题”:邮递员从邮局出发送信,要求对辖区内每条街,都至少通过一次,再回邮局。在此条件下,怎样选择一条最短路线?(此问题由中国数学家管梅谷于1960年首先研究并给出算法。)让学生了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切实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总之,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适当加入一些数学史上著名的故事,以解释数学家发现重要理论的动态过程,就可以使学生明白数学不仅仅是一些符号、公式,而且每一个重要理论的发现都凝聚着数学家的思想和智慧,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文化自信。

4.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把数学竞赛的解题思想融入到大学数学的教学中,把数学应用案例有机地与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在竞赛中引导学生如何剖析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的用途和数学在解决科学问题中所发挥的威力。通过这种安排,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数学”变成“我要学数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5.不断完善教学相关制度,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①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切实搞好数学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党政领导深入一线,坚持院系(部)听课、评课制度。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真正做到讲课堂堂有收获,评课次次有提高。在相互听课、评课中学习,在相互听课、评课中提高。②开展数学优质课比赛,大力推广优秀教学案例。在中青年教师中着力开展数学优质课比赛,不断拓展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总结、发现、推广优秀课堂教学案例,深入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③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建立督导长效机制。加强学校教学督导小组及院系(部)党政教学督导工作,完善学校、院系(部)教学督导奖惩制度,定期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效果,彻底杜绝教师不认真备课,敷衍了事。让每一位教师时时有压力,课课有担子,切实做到认真负责,上好每一节课。④提供交流培训机会,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不断创新教育教学观念。一要“走出去”,派送青年教师出去交流、培训、进修,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二要“请进来”,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来传经送宝;三要“网上学”,现代社会是网络的社会,也是知识爆炸的社会,在网上可以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使课堂有声有色,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玉芬,高红亚.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探讨[J].保定学院学报,2010,23(3):124-127.

[2]万建军,张同斌.大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9):135-137.

[3]黄萍,彭望书.“案例―参与―探究”数学学科教学法的有效模式[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6):66-69.

[4]汤晓虹.解析“数学文化”是取还是舍[J].科教文汇,2012,(1):106-107.

地质大学篇9

柳江盆地实习区地质概况

一、交通及自然、经济概况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它位于秦皇岛市北,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公里,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区内有纵惯南北的的公路及地方窄轨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和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米,最高的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其中70%集中于七、八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本区基本上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工业以开采煤及耐火黏土为主。

二、地层

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区域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前青白口纪的变质岩广泛分布于盆地的。晚元古界、古生界则分布于斜的两翼。中生界地层与燕辽一带极为相似,但本区仅见有侏罗系出露与向斜的核部。

(一)地层层序

新生界

第四系 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松散沉积物。

中生界

侏罗系、中侏罗系 兰旗组

下侏罗统 北票组

古生界

二迭系 上二迭统 石千峰组

上石盒子组

下二迭统 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

石炭系 上石炭统 太原组

中石炭统 本溪组

奥陶系 下奥陶统 亮甲山组

治里组

寒武系 上寒武统 凤山组

长山组

崮山组

中寒武统 张夏组

徐庄组

下寒武统 毛庄组

馒头组

昌平组

上元古界

青白口系

景儿峪组

龙山组

太古界

绥中花岗岩

三、岩浆岩

柳江盆地的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两大类。

(一)喷出岩:

该区的喷出岩分布广,厚度大,超过850米。喷出活动主要可分两期:较早一期在侏罗世,岩性为安山岩,分布于向斜的核部;较晚一期在晚侏罗世,岩性为酸性喷出岩,仅局部分布于向斜的北端和东南边缘。

(二)侵入岩:

1.燕山花岗岩:呈岩基产生。主要分布于盆地的整个西部边缘和东南外援。西部岩基称为“温泉堡花岗岩体”。直接与向斜两翼呈侵入接触关系,岩体中心相为灰白色中一粗粒碱性花岗岩。边缘相为肉红色中一细粒斑状花岗岩。东南岩基中心相岩性与西部岩基相同,边缘相为斑状细粒石英正长岩。本区所见燕山花岗岩,皆为这两大岩基的边缘相。这两大岩基侵入于侏罗系及其以前的所有地层,同位素年令测定为一亿年。形成时代相当于晚白垩世。

2.东翼浅成侵入岩:主要有牛鼻子山正长一二长斑岩岩体及张崖子西南山正长斑岩——闪长珍岩岩体等。这些小岩体产状为岩株。形成时代的侏罗纪——白垩纪。

其次,本区各种岩性如辉缘岩、闪长珍岩、煌板岩。花岗斑岩等的侵入岩脉。岩床为数众多,均受构造裂隙控制。大致呈北东——南西走向,北西——南东走向及南北走向。

四 构造:

(一)柳江向斜构造盆地:

柳江盆地所在地区是一个由古老变质岩系所组成(并有广泛出露)的蓟县~山海关隆起区的边缘部分发育起来的向斜盆地。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因此它是晚元古代清白口纪古生代,中生代地层所组成的向斜构造盆地。

柳江向斜盆地基本上为——南北向延伸的不对称甚至局部倒转的向斜,西翼的产状陡峻,西翼南部秋子谷——山羊寨一带产状发生倒转,而东翼产状平缓稳定。该不对称的向斜轴部紧靠西翼。因此出露的地层宽度东翼是西翼的五倍或更多。

柳江向斜的基底为太古代。古老的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等变质岩出露于向斜盆地的北部,东部及南部边缘。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有一不整合面(吕梁运动造成的)。其上为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岩系及以后各代地层。在向斜的西部及东南外缘为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构成了险要得山地。

柳江向斜分成三个构造分区:

1.柳江向斜东翼区:

东翼占据面积很大,约为整个向斜面积的2/3强。

东翼区的构造特征是岩层产状平缓稳定(产状向西倾角在10度~30度之间)。次生厚度变化小对煤及耐火粘土的开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东翼小岩株。岩床和岩墙为数很多。多处侵入相对柔软的煤层。以致使煤层受变质和扰乱,是开采的一个不利因素。断层多为北西和北东向。以正断层为主,多是小断层。

2.柳江向斜西翼区:

由于西部花岗岩侵入造成挤压,所以西翼地层出露较窄,次生厚度变化大。

西翼取的主要构造特征是:岩层近南北走向,岩层产状变化急剧,倾向东,倾角可达70度,甚至直立,倒转。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有几条南北走向高度角的逆断层,自西向东上推,延伸很远。

由于受到强烈的挤压,岩层厚度变薄,甚至缺失,加上断层发育。因此,该区少有开采价值的沉积矿床。

3.柳江向斜核部为燕山期,喷发的中性安山岩所占据。往往构成山地,如老君顶,海拔493.7米,形成了地形例置现象。

(二)断裂构造:本区断层较发育,类型较多,主要为正断层与逆断层,分布于向斜各处。主要断层有:

1.鸡冠山——汤河地堑:

位于鸡冠山——上平山之间的汤河河谷中,由几条近南北向的正断层组合而成。断层面倾角大,河谷东侧断层面向西倾,西侧断层西向东倾,汤河河谷就是沿地堑构造中心部位发育的。

2.伍庄——傍水崖断裂带:

该断裂带发育在柳江向西斜的西翼,西起伍庄,东至傍水崖。有平行的数条断层出现,形成迭瓦式构造。断层面多向西倾斜。少数向东倾斜。倾角70o——80o。断层面呈舒缓波状,见有挤压构造透镜镜体,构造角砾岩和片理化带,牵引褶皱断层和糜棱岩化等现象也较明显。

3.苏庄——伍庄——山羊寨逆断层

该断层发育在柳江向斜的西翼,走向ne20度,大致平行于向斜轴,是一条走向断层,沿走向延伸近10公里。断层东侧为下盘,其亮甲山组豹皮灰岩,,断层两侧为上盘,其张夏组后层状灰岩。断带宽1米左右,中间有细晶闪长岩脉侵入。断带中有构造角砾,岩发育和片理化现象,旁侧牵引,褶皱也较明显。

4.牌坊砬子逆断层:

该断层观察点位于伍庄东北500米牌坊 子之废弃旧矿坑处,断层北北东向延伸,长达3公里。断层发育于二迭系地层中,断层东侧为上盘,西侧为下盘。上盘为下二迭统,顶部b层耐火粘土和上二迭统含砾粗砂岩,具有明显的牵引褶皱。下盘为 下二迭统粉砂质页岩。沿断层面观察,见有构造透镜体及片理化现象。上盘岩层两组节理发育。

5.石门寨126.6高地北采坑正断层:

该断层出露在柳江向斜的东翼,位于石门寨东南126.6高地北废采坑处。断层走向ne15度,断层在平面上呈锯齿状延伸,在剖面上向东倾,倾角61o。整个断裂宽带15米,其中有正长斑岩岩脉侵入。宽约3.5米。断裂带中有断层角砾岩,角砾大小不等,以东岩为主。后期被二氧化硅所胶结形成硅化带。实出地表面呈锯齿状近南北向延伸。断层延伸有1.5公里。

断层东侧为亮甲山组的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薄层竹叶状灰岩,西侧为寒武系张夏组的厚层 状灰岩。

6.石门寨126.6高地南采坑逆断层。

断层发育在亮甲山组灰岩中,断裂面在剖面上呈舒缓波状。断层面在剖面上见有大片擦痕、阶步,断层面附近有构造透镜体和断层泥发育。断层的上盘(北西盘)产生次一级的牵引褶皱。该断层延伸不远,断距不大。

(二)构造发育史:

柳江盆地于晚元古生海进。在长期风化侵蚀的古老变质岩系上开始接受沉积。直至古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地层。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在这段时期内曾有过长短不等的上升侵蚀期。如在清白口纪和下寒武世之,中奥陶世和中石碳世之间都曾发生过沉积间断。上述时期柳江盆地古地理环境随有过海、陆地明显变迁。但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平稳的升降运动。所以该时期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都是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自中生代初期起,经历的构造变动性质与古生代不同。这个时期的构造变动使晚元古代、古生代地层强烈、褶皱、断裂。

地质大学篇10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大学生 素质教育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因此,弘扬优秀文化是每位高校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优秀文化中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本文以河南地域的中原文化为例,对地域文化在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其途径进行探讨。

一、发挥地域优秀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满足大学生素质提高的新要求

社会发展和就业的新形势,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即大学生应该是既有知识和能力又有健康人格,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高素质人才。地方高校所处地域的文化是大学生的成长和就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适时将当地文化资源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范畴,对发挥地域文化内在的育人功能,满足大学生素质提高的新要求有重要作用。

1.培养大学生的品德,提高思想素质

首先是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地域文化教育的一个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以发生在本乡本土的,以学生了解的家乡的具体文化作为教育内容。通过地域文化的学习,可以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大学生在文化探究活动中,会更加珍惜当地的文化遗产,增强对文化、文物的保护意识。在学习、调查、收集、整理地域文化资料的过程中学会集体合作,克服困难,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地方名人的优秀品格也会潜移默化于学生的头脑中、表现在言行中,成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准则,并以此准则来要求自我,激励自我,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我们的先辈洒下的汗水和创建的成果,都有着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例如在中原大地上,“人文初祖”黄帝许多创造发明,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岳飞为保卫人民的利益奋勇抗金,杨靖宇、吉鸿昌为抗日抛洒热血,等等。通过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和了解家乡文化,为悠久灿烂的家乡文化而自豪,增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并由此升华为爱国主义情怀。

2.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

首先是有利于地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既有利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又有可能让我们传统民族文化被外来文化蚕食。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就成为思想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传统文化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世界其他异质多样文化,如何在尊重异质文化基础上,取长补短,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这离不开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各地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例如,河南的历史遗迹、遗址、文物、历史文献、历史故事等等都是学生接触到的最直接、感性的物质文化;中原文化蕴含的价值取向、认知态度、思维方式、民俗传统等则是其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传承的精神文化,这是中原文化的核心。通过中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在了解中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继承中原文化精神,并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新的角度去认识中原传统文化,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对其拓展和创新,构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原人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下做到趋利避害,从而实现中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是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发展文化产业培养人才。在21世纪,我们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开发我国各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发展地域文化,创新地域文化,要把我国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变为强大的文化力量,推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为此,全国各地都出台了弘扬地域优秀文化的措施。例如,河南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充分发挥中原文化独特优势,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构建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在大学开展地域优秀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提供人才;另一方面,地域文化知识势必通过大学生辐射给家长和社会,文化中蕴含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将得到大力弘扬,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为地方经济发展奠定文化基础。

二、整合优秀地域文化资源,拓展素质教育新空间

河南位于中国的中部平原,所以人们又称河南为“中原”。河南的地域文化也称中原文化,它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原地区文明发展的总和,包括中原地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了新空间。

1.悠久灿烂的历史传统文化。中原历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有“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和“天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之美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根据其特色,可以分为多种文化形式,如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医学文化、汉字文化、诗文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国都文化、学术文化、教育文化、饮食文化,等等。

2.光耀千秋的革命传统文化。中原地区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传统,曾经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中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如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县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先后创立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英勇的红军,著名的革命将领、许世友、徐海东等都在此战斗过;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敌后抗战,竹沟被誉为革命的小延安,成为新四军第二、第四、第五师的发源地;河南涌现出无数英雄的抗日儿女,如杨靖宇、彭雪枫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昂扬奋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河南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可贵的时代精神,如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建成了一批如、刘庄这样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任长霞、李学生、洪战辉等。

三、探索地域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的途径,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国家课程是从全国的视角来安排,内容实难充分顾及到这一点。遍布中华大地的不同历史文化地域,其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丰富的历史内涵,连接起来就是一部生动的中国文明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其中所记载的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拥有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凝结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把这些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到学生的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了中原文化与大学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

1.中原文化与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衔接进行课内教学。地域文化与教材内容衔接进行课内实践教学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同时结合了地方的实际。这些文化资源都是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说服力强,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首先,把中原文化内容穿插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使二者融合在一起。这样既讲授了教材内容,同时亦进行了中原文化内容的教学。例如,中国历史是从全国的视角来安排内容,即使涉及地域文化的内容也很简略。历史教材中有不少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河南籍的历史人物:黄帝、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商鞅、张衡、张仲景、范缜、吴道子、杜甫、韩愈、岳飞、杨靖宇,等等。但教材上并没有强调他们是河南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强调指出,并补充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河南历史名人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作为河南人的自豪感,激励他们为家乡作贡献的志向。

其次,认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发挥中原文化精华的教育载体作用。教师应提倡学生阅读地域文化的经典作品。给学生列出一定的应读书目,如《周易》《道德经》《汉书》《资治通鉴》等以及其它古典文学作品和众多的爱国诗篇,并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和有关论文。以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能力,陶冶情操。

再次,在“两课”教学中要深入贯彻中原历史文化教育,倡导发扬中原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观。通过古代优秀志士的良好事迹感染学生,以他们的高尚品格引导学生,以他们的优良作风鼓舞学生,真正使中原历史文化的爱国奉献精神、和谐精神、勤劳自强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价值观念进课堂,进学生的心中,切实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学会关心历史、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2.开设中原历史文化选修课程。课堂教学是实施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利用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相关课程的开设。目前,郑州师范学院利用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在相关专业开设了《中原民俗文化研究》《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原戏曲文化研究》《中原姓氏文化研究》《中原思想文化研究》等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准备面向本科生开设公共选修课程《中原历史文化》,向学生系统介绍中原历史文化的发展、特征及其精神等,这不仅可为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出一条有益的途径,也是为利用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更积极的探索。

3.开展校园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开展与中原文化相关的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戏剧、民俗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营造中原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各种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感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更为生动、更易接受,更有利于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精神的培育,更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