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十篇

时间:2023-04-06 12:11:40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篇1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与尊重,实行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这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在个体素质、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方面都存在差异,要切实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能力差异和信息技术基础差异来进行教学。例如,粤教版选修三《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能够了解万维网,并绘制网络浏览图;对于逻辑能力较强、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掌握P2P技术;对于操作能力较强或具备美学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其编程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对于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其程序设计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为学生布置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作业,并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中了解学生的信息能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定期为其进行辅导,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具备基本的信息能力。

二、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学生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具备信息意识。信息意识的关键就在于对信息的吸收、选择能力以及信息敏感度。学生往往仅仅将上网视为一种娱乐消遣行为,没有将互联网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很少利用互联网来促进自身的信息技术学习。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一课中,就对如何确定信息要求和来源,如何对信息进行采集和保存进行了详细的讲授,除了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之外,教师更要将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起来。要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贯穿到技术教学中来,经常为学生介绍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又对学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的网站。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与其他科目的教师积极沟通与交流,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询信息的方式来解决一些学科问题。

三、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信息道德

信息素养篇2

时间:2012年4月17日下午2点。地址:教育技术社区。

社区首页滚动的画面中,乔布斯和他金灿灿的“苹果”默默地呼唤着“创造”与“人文”,疯长的“今日发帖”数,留下了来客无声言论。办公室里,沉默的秒针随时间跳动,不发出一丝声响。当人们沉默时,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的小李与小江在各自的屏幕前正襟危坐,目光炯炯有神,十指规范地遮住了键盘上的一排字母,享受属于这个下午最后一丝宁静。因为在随后的几个小时中,清脆的键盘敲击声将不绝于耳,一场有关信息素养的激辩,将如命运交响曲般激烈奏响,不同的观点、流通的信息犹如快乐音符的跳动。争论间,气力四溢,不时引来旁人侧目相视……

这场论道源于他俩在探讨信息素养时产生的分歧,小江掰着手指,细数着知网中不计其数的文章,心中暗喜。和众多教师一样,信息素养的概念早已烂熟于心,这个当代人所必备的技能,与其他素养一样,潜移默化地在生活与学习中竞相增长。小李将手中一本《养生会》卷起,紧闭双眼,若有所思,摇头晃脑地念叨起来:“‘技兼于事’,‘道兼于天’,二者却可相通。教师之于信息素养,本应如庖丁之于解牛、轮扁之于制轮、吕梁丈夫之于游水。论信息素养之道,就是体、悟、得道的过程。”于是二人相约在此论道,并立下条约数十,不得随意互窥屏幕、狂搜百度、复制粘贴、、抄袭……刹那间,四下无声,但听“叮铃铃”一声铜铃般的脆响,指似雨落,键如弹簧。

小江:我想我们正在探讨一个早有定论的话题,信息素养是人们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你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和评价信息,我想有定义在,就不必多谈了吧。

小李:苏格拉底是由概念出发一步步求得真理的,而定义和真理不同,我并不想反驳你,但只用定义来解释,似乎有些冰冷。

小江:冰冷?你指什么?

小李:我是说冻结与冷漠。信息流转不息、百象横生,它不会冻结,但它会乏、会累,所以需要呵护,添衣加被,横竖阳光,给它些许温度。

信息素养篇3

信息素养内涵

信息素养一般是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指基于网络获取、分析、生成、使用和创造信息的综合素质。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要求,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现代的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当中,主要指学科教师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技术与本学科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育下信息素养培养的意义

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当代教师适应信息社会要求 信息素养已成为公民必不可少的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它能使人们在整个一生中有效地寻求、评价、利用和创造价值以达到其个人的社会的职业的和教育的目标。教师每天要吸收和传播各类信息,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不仅是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还是有效指导学生提升信息素养的前提。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最好的技术如果没有与使用这种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它在教育环境中就毫无用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表明,信息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主体地位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基本条件和保障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人的信息化,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应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将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责应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冲击,教师还应在教育观念上跟上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教育发展中加强自身的提高和发展,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化教育下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

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进行有效的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首先得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帮助教师提高对信息素养的认识,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不断强化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明确的理论认识。

营造良好的教师学习信息素养的氛围,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首先,为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提供必要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如为教师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鼓励教师多在网络上学习应用,使网络活动成为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其次,开展竞赛活动,搭建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再次,建立学习团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由于年龄、学科结构等因素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可以结合学校教师队伍的团队建设,进行信息素养的共同提高。第四,学校办公信息化,促使教师提高。采取办公诱导的方式,促使教师学习提高。如电子教案、教师个人学习空间、教师工作QQ群、微信群,电子白板在课堂应用、教师的工作计划、总结及教育教学常规的一些材料均用电子信息的手段等等,充分创造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开展针对性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必须通过接受适当的计算机学科培训达到对计算机硬件和现代通讯设备的初步认识,理解信息来源、途径和方法。信息素养应从培养教师大胆操作和实践开始,只有首先克服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畏惧心理,信息的情感和意识加强了,才能提高信息知识容量和更高层次的应用信息的能力。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网页制作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一系列课程的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有机整合,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培训最终目的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使用信息技术的思维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量。因此,必须鼓励教师尽可能多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将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能,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更加深了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搭建教师展示平台,提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鼓励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此外,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育活动,这样一方面开阔教师的眼界,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素养

教育部颁布最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现在的高中信息技术课中,虽已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中心还是围绕考纲,所以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多的还是仅仅以掌握一些基本操作作为主,至于如何获取信息、怎样获取信息,如何获取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之甚少。比如,高中学生学业考试网上报名填个人信息时,只要根据括号内的例子在前面的文本框填好个人信息就行了,但许多同学对这个例子视而不见,甚至认为这个例子多余的,当它不存在,有的干脆坐着等老师来解决。其实他们只要动动鼠标在空文本框上点击一下,下拉菜单中也已有提示。所以说培养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势在必行的。下面,我结合自己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谈一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培养。

一、充分利用教学常规管理,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要求学生养成最基本的信息素养习惯。第一:要求学生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上课时应对号入座,操作时要规范,不浏览不良网站,不沉溺虚拟游戏,不要为了躲避老师,乱拔网线或是破坏键盘等,要爱护设备。第二:保持机房整洁美观。学生进入机房要穿布鞋套,除跟上课有关的都不允许带入。第三: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在必修教材最后一章中我们也讲到信息资源的管理:如何有序管理好信息资源,使之井井有条。比如电脑中文件夹的管理、桌面的管理等等。通过信息资源管理来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更好地实现了信息的价值。生活中处处包含信息素养的影子。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材,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模块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发现教材中有用的信息素养内容,运用到教学中去。

例如我们在教学选修教材中“网页设计”这一节中,以绿色和地球为方向,让学生找有关绿色和地球相关方面的资料和图片,进行制作和加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自己动手,分工合作,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网页制作中图片、文字的应用和选题立意规划,还提高了学生信息获取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处理能力,而且对学生进行了极具说服力的环保意识的培养,同时这种教育也得到了升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做为地球主人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再比如,在讲计算机病毒这一章节时,可同时进行加强道德法律教育。

我校竟然有学生在百度贴吧里创设东南中学吧,然后对老师进行言语攻击,此外还公布老师生活中的私人照片等等,这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也给学校造成了不良影响。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和益友,怎么会有那么多恨和怨,有什么不能好好说的,这恰恰说明了学生缺乏信息伦理道德,所以加强道德法律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计算机病毒、网络上不健康的、反动的内容,还有版权问题、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需要老师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做个社会和网络文明人。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信息素养

学生填鸭式教育,让他们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不能自我解决。信息技术教学是以操作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比如,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发现,有的学生操作时对话框中已提示出错,但他们还是按照错误的操作继续重复或等老师来解决。对于这种情况,不能让他们等待老师来告知结果,应该让学生根据信息提示和帮助菜单尝试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在模拟试题库做习题时,最后显示的评分窗口应直接点击“关闭”按钮,才能一次性关掉这一套试题,这样才能进行下一套练习,而有的同学根据以往经验,直接点击窗口右上角的“X”,结果只是关闭当前的评分窗口,并未关掉整套试题。等做同一题库中另外一套试题时怎么也打不开。这时候我们应该要考虑,一般打开的窗口在任务栏上都有显示,万一操作不当,我们可以直接关闭任务栏上最小化窗口,而不是定向思维式重复打开试题库但却怎么也打不开。所以教学最终目标的不是会一个问题,而是要获得处理、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最终目标信息素养。

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教师是信息的传播者,所以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信息素养。老师们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网络知识,而且要培养和强化自己的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教育学生,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去。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中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真正成为有用的基本技能,这就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把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信息素养篇5

关键词:信息能力;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

21世纪是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它是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信息意识――个体信息素养的前提;信息知识――个体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能力――个体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道德――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以上几个方面也是教师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力着眼点。

二、信息素养的培养

我国教育部2000年11月下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为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1.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高校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让教师和学生们充分利用资源,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课程,收集创造以电子作品创作为主的各类素材,提供进行学习评价的试题库反馈系统等;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资源培训;用网络进行信息、信息导航、信息交流来开展信息活动。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学习技能。创设情境,使学习者有获取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和信息,形成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3.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是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能够把信息教育与各学科整合起来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地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总之,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主动地获得学习内容,对所得的信息进行扩展,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王理.信息素养.科技出版社,2010-09.

信息素养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教学;信息素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才和科学技术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高度信息化,这就需要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同志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作为信息社会的一个人,不仅应具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应具备创造信息、信息的能力,这种信息能力是要求信息社会的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人们要迎接社会的各种挑战,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信息素养恰恰是现代人综合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把握着时代的脉搏”。中国面对21世纪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认识到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实质就是教育的竞争,社会主义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大批具有竞争力,创造力的各种人才。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能向学习者提供在当时当地无法看见和看清的事物、现象和过程,或者无法听到和听清的各种音响。可以使教育、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大大扩大教育、教学的功能。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的优异功能,在信息技术教学课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是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营造学生信息素养环境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兴旺发达的后备军,如何让他们更快地与世界接轨、与未来同步,教育是关健。教师的信息素养更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成就感。要想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氛围,首先要求教师搞好课堂设计,尽量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了解这些抽象知识的动态。例如在讲“计算机病毒”一节内容时,不能泛泛而谈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种类,而应把病毒发作时所表现出的特征对学生有所展示,这当然可以通过找一些图像资料或做课件展示病毒发作时的情景及其危害,让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感性认识。

1、加强内功修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一般都是一所学校的信息技术领头人,信息技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教学的能力如何,将影响到这所学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水平。同时,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也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教师学习了Authorware、PowerPoint、ForntPage等工具后,可以把自己将要教学的内容做成演讲稿或设计成网页,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

2、通过制作个人主页,与学生交流做网页的体会、技巧。将个人主页设计成为师生交流的空间,学生可以在留言本或聊天室里与教师进行真诚的交流与讨论,实现网上同步、异步辅导和网上答疑。

3、应用市面上现有的学习资源,如“开天辟地”、“电脑学校”等软件辅助教学。

4、向学生推荐一些较好的学习网站,如使用百度/根据自已的需要查找学习资料,洪恩在线——开天辟地学电脑/等。现在每一本教材里都有相应的网址,要求同学们上网查询,让学生利用Internet资源自主学习,主动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分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5、从网上课件库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页和素材,建立具有该课特色的资源库,既便于教师备课,也方便学生学习,营造一种信息氛围。

因此,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如使用软件和Internet资源来备课,自己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并根据教学需要应用于教学任务。二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素养技能进行自身的建构学习。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信息素养学习环境尤为重要。

二、自主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培养用信息手段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还没离开学校,所学的东西就可能被淘汰,今天所教给学生的知识让学生终身受用是不可能的,各种软件应用都会被层出不穷的新软件、新功能、新操作系统所代替,编程语言也是不断地在演变和改进,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些都不是信息技术课最重要的内容。有专家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核心是应该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并引导他们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工具实践,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影响人一生的信息素养品质。

1、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信息

根据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结合实际,让学生感到自己动手去探索、收集、总结相关的知识,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信息素养篇7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学生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53

信息素质就是指个体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利用等能力,它是一种对目前任务需要什么信息、在何处获取信息和如何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而所谓学生的信息素质就是学生在利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主动参与信息活动、自觉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态度以及具备的获取、识别、加工、处理、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一、加强基础教学

信息技术虽然已经发展了很久,但其主要体系依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掌握了信息基础知识,才能更稳固地继续向前探索,因此,夯实学生的信息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收到良好效果的前提。

(一)营造立体教学环境,让学生融入信息学习中

信息知识是信息学习的理论支持,也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与灵活有趣的操作过程相比,信息理论却是抽象且枯燥的,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个生动立体的教学环境,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例如,二进制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运算方法,但是对日常使用十进制的学生来说却很难转换思路,且单纯的语言和数字讲解又过于抽象,因此,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二进制时钟Flash,用动画来表示基础算法,这不但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二)课堂内容时刻与社会信息技术接轨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这不但给信息技术的研发者带来了挑战,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虽然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已经压缩了改版的时间,但是要做到随时跟进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不现实的,而陈旧的信息知识教学也浪费了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教师要肩负起将课堂教学与社会信息技术接轨的重任,不断丰富自己的信息理论知识,将社会上最先进的信息知识带入课堂,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二、⒗砺勐涞绞荡Γ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心,也是将信息意识和信息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重要一步,其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而将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成一种可发展的、能为其未来服务的能力,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和实践机会方面下工夫,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理解和接受能力。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初中生虽然对信息技术没有很深的了解,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不会受到现有信息技术的限制,可以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做的是给学生指出思考的方向,并进行一些技术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并结合已经学到的知识来动手操作。例如,在教授“Flas制作”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可爱或者搞笑的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好奇的心态下根据所学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自己制作动画。这样,学生在探索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并有效地提高了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综合信息素养。

(二)增加学生信息实践的机会

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但是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并不小,课后实践机会有限,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共同加大课堂实践的投入,只有使学生牢牢把握课堂实践的机会,才能真正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要加大对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投入,不但要保证一人一机,而且要保证机器性能的优越;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要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实践讲解和实践操作的时间,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给其更多的上机操作机会,让其独立探索。

三、建立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各种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活动课程,对学有余力、兴趣广泛的优秀学生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一)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校每年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

(二)智能机器人活动课程

智能机器人是我校科技教育的一大特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探索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学生在整个设计开发过程中,通过搭建机器人、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等环节,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三)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信息素养篇8

先从“信息”说起。通过对2004年以来全国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五本《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教材的研究我们发现,所有的教材都介绍了“信息是什么”,但是没有一本教材明确“什么是信息”,甚至个别教材给出了“信息尚无定论”的错误结论。事实上,大多数教材都引用了关于“信息”的以下三种“说法”:信息学奠基人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控制论奠基人维纳指出“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提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这三种“说法”,恰恰分别从信息的作用、信息的本质和信息的内容三个方面给信息做了完整的定义。只是对信息定义或解读的角度不同而已,这就好像我们给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命名一样,既可以用它的功能进行命名,也可以用它的结构进行命名,还可以用它的本质或某种特殊属性进行命名。

众所周知,信息总是以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或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或者说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或动画是信息的承载形式,因此我们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或动画称为信息的“载体”;这仅仅是信息的表现“载体”,还并非是信息存储的“载体”;而将承载着特定信息的纸张、磁盘等通过物流、电磁波以及网络等形式传播出去,便形成了“媒体”。由于对“信息”概念的片面认识,使得人们关注的重点也产生了严重偏移。大家纷纷关注信息载体形式,而这些载体形式又恰恰对应不同技术加工对象的类型。因此,《信息技术》便自然而然成了信息载体的技术。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信息文化(Information Literacy),尽管信息素养应该是一种对信息社会适应的基本能力;它应该涉及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方面的知识;它应该包括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信息的道德和信息的应用等方面。但是,片面的“信息”认识,使我们忽略了信息的意识教育、淡化了信息的价值教育、丢掉了信息的内容教育,而仅仅保留了针对信息载体形式的技术教育。

“媒体素养”教育的兴起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家逐步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需要“技术”教育,更需要关注“信息”教育,而基于对“信息”的上述三种“说法”,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教育实际上是有关信息的媒体教育或媒介教育,或者说,“信息素养”的提升表现在“媒体素养”或“媒介素养”的提高。

百度百科认为,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就是一个人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是指人们面对传媒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制造能力、思辨性反应能力等。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下了如下定义: 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媒体素养”与国外进口的“媒介素养”都是指人们面对信息的能力。为了大家理解方便,我们建议使用“媒体素养”。

所谓媒体素养教育是指帮助人们培育或提高媒体素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很多关于媒体的具体知识,如有关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文化、技术和历史;有关动画的制作原理和艺术;音频的种类和加工技术;广告的说服技巧和艺术手法等。但是,媒体素养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人们死记硬背这些知识来成为专业的媒体人员,而是在于培养人们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来认识媒体是任何影响我们的认知与行为,从而使我们在与媒体的交往中始终占据主动。

融合媒体素养的信息技术教育

纵观世界各地,媒体素养教育的方法无外乎开设单独课程和融入其他课程两种模式。开设单独课程的典型代表是英国的“媒介研究”课程,而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将媒体素养教育融入多种学科课程的方法。针对我国实际,我们建议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媒体素养教育,以期真正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一,媒体素养是信息素养的具体体现。如前所述,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而媒体素养主要是指面对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制作能力和思辨能力。由此可见,媒体素养是信息素养中信息能力的具体体现。

信息素养篇9

教育部提出“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目标是:1.使中小学教师对技术的理解以及自觉应用技术得以加强;2.加强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3.使中小学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学科的能力不断提高;4.使技术对教育的支持和服务加强。

义务教育学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且对这一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四个维度分别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应该用整体、综合的角度来看待“信息素养”这个核心目标:

第一,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概念。通常我们说一个人有文化有素养,大多数是指这个人有知识,因此当我们称某个人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的时候,这个人至少应该具备相当丰富的信息学科知识,所以说信息知识应该是信息素养的基础。

第二,虽然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但是,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是密切相关的。信息素养的高低离不开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这种熟练运用贯穿在信息的获取和鉴别、加工与处理、交流与运用的整个过程中。因此,信息素养也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即技术素养。

第三,信息素养不仅包括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还应该包括对信息的态度,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意识、一切是否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法规。如果没有信息知识,没有信息技术,当然也就谈不上信息素养;但你即使储备了很多的信息知识,掌握了很高的信息技术,而缺少对信息的积极态度,没有良好的信息道德社会水准,那也不能说具备了很高的信息素养。

第四,信息能力实际上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从狭义上来说,信息能力指的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评价信息、传递信息乃至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从广义上来说,除了上述的能力之外,还应该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等等。

信息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中,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

对教师而言,其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另一方面是教师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的素养,指教师应具备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这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

根据信息技术教师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自我培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

1.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现阶段,课程整合主要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然而信息技术教师目前只是为课程整合提供低层次的技术操作帮助,充其量不过起到了“技术指导”的作用。其不应再局限于充当“技工”的角色,而应努力成为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专家和指导者,帮助其他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明白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冲击,进行角色转变,做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做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者,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2.因地制宜,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要以强烈的信息素养需求为出发点,激发自身兴趣,根据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情况,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在网络上得到知识、情感的支援,与专家、同行进行交流互通,探索有关信息和疑难问题。

3.勇于实践,努力创新。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这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正如何克抗教授指出的:“教师要能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能用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能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生活等。”那么,我们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就是要培养信息技术教师对各种信息技术理解和活用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要经常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努力地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学习和教育教学策略之中,学以致用。

4.积极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信息素养篇10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的能力是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并使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如多参加校内外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和“主阵地”,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二、结合学科整合,开拓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又能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理想环境,通过巧妙的课程整合,学生不仅学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和信息方面等的技巧,特别是信息素养的能力的提高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和其他课程的整合中,信息的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而且,高中学生思维敏锐、热情,但容易偏激、冲动。他们往往在行为举止上对社会、他人和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通的逆反心理与行为。也可能导致使课堂无法调控,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拓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具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更强的协作交流能力等。

三、重视学生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质上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学会高效率地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而不是“灌输”知识,即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答案传递给学生,应该去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们自始至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地位,利用所学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把技能要点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信息。教师手把手的教导,最终会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增强,而这样的学生将来会被信息社会淘汰。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把计算机运用到实际学科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或信息开发工具来帮助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强化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