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经营十篇

时间:2023-04-11 21:15:24

稳健经营

稳健经营篇1

制定稳扎稳打的发展规划

当三四级市场的消费状态由隐性变为显性被提前释放,市场陷入萧条期在所难免,理性地看待目前市场状况,恢复期需要持续至少两年的时间。

从企业本身发展角度来讲,遵循市场正常规律运转,优胜劣汰、公平竞争,自主经营、自发调节按照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轨迹正常健康的向前推进,更能够考验企业内功和强化参与竞争的综合实力。由于申花最初以洗衣机切入市场,冰箱和空调产品基数较小,所以在增长速度上较为理想,每年的增长幅度在25%左右。未来,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增加新功能和开发新品模具,加速产品更新率,新品推出率,推进产品升级。在企业发展规划上,以稳扎稳打、步步为赢为主步伐,给企业和商一个稳定的、良性的发展方向。

稳定与下级经销商的合作

在企业内部,做好产品品质,拓宽产品线,使整个产品线涵盖100L~500L的门、风冷、智能化对开门产品。帮助下级市场经销商完善和丰富产品线,系列化、组合化、一体化产品更容易形成主推。在国内农村市场,消费者品牌忠诚度较低,他们在购买时更注重性价比高的产品,而非品牌推广度的产品,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市场机会。

另外,农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取决于经销商的主推,多年的人脉和口碑使当地消费者更愿意听从经销商的意见。在三四级市场,消费者对经销商的认可度远高于对厂家和品牌的认可,所以在加强与经销商的合作上,我们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资源支持,以保证经销商对品牌的主推。

首先,给予经销商以市场保护。在固定区域,只授权一家经销商特许经营。避免同一市场出现多家经营,保护当地经销商的独家经营权,避免激烈竞争而引起的利润下降。

其次,从利润上来讲,由于目前一些成熟品牌价格透明度较高,加之电商的发展一方面使价格信息公开透明,另一方面分流了部分销售,导致原本经营一线品牌的经销商毛利的下降。这部分经销商为了盈利需求而产生了更多的品牌需求。而较高利润的产品则成为经销商主推的重要原因和理由。高出一线品牌的利润空间是我们给经销商的承诺,也是吸引新商家和稳定既有经销商队伍的必要条件。

另外,保证产品品质,把关原材料的使用。如采用铜管作为冰箱的内蒸发器,降低内漏比例,提高热传导效率,加强产品的品质,以弥补品牌拉力的不足。同时,不施于经销商过多压力,给商家留出更大的合作空间,通过这些举措保证并调动终端经销商主推产品的积极性。在终端打造厂家、商和经销商的“三位一体”战略联盟关系,在资金和铺货方面采取勤进快销的模式,降低经销商的资金和库存压力。

稳定释放产能

目前,申花的渠道布局现状为以与经销商合作共同运营市场为主,与部分二线城市的区域商场和电器连锁卖场、商超、电商发展为辅助渠道实现产品的终端销售。同时,通过出口OEM之路消化自身产能。

前几年因家电下乡拉动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导致很多厂家扩充生产基地增加人员,当市场需求萎缩便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很多生产基地纷纷关闭,这也是家电下乡之后症候群的表象之一。而对于申花来讲,产能的释放采取了较为稳妥的消化方式。一方面,销往东南亚、中东、北非市场的出口产品转移了部分产能。另一方面,持续开展与国内其它品牌的OEM合作,包括与市场同类企业的合作,也包括与一二线品牌的代工生产。通过合作的方式在释放自身产能的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的把控。

二三线城市有相当一部分商超业态,以经营日用品为主,进驻该渠道的产品类型主要为200L以下,价位偏低的小容积产品。商超渠道首先弱化了对品牌的要求,而从目标消费群上来看,在商超购买家电的用户基本集中在两类,一是外出务工者、毕业生等消费能力有限的人群;二是以出租房的房主购买此类家电为主。抓住这两类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征,商超渠道也可以作为增量的一种补充。

农村市场电子商务尚未成气候,也没有成为消费的主流通道。但消费主力的年轻化和网络化也使企业不得不将电商作为未来渠道的重点规划。

稳健经营篇2

【黄小林小姐,祖籍中山,早年从事电脑、游戏机等行业,2004年创办美轮物业地产,从事商铺、豪宅买卖。现任澳门地产业总商会(2007―2010年)常务理事、澳门北区工商联会理事、澳门贵州联谊会副理事长、金辉文娱艺术协会副会长、澳门公会联合总会合唱团成员、澳门合肥联谊会理事等多项社会职务。】

踏入地产行业,稳健发展

黄小林小姐祖籍中山,自幼随父母来到澳门,并在澳门接受教育,在澳门接受教育之余,自幼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澳门童军第一届木章课程后,不断增值自己,速记、司仪、心理学、室内设计、计算机课程一一去攻读。出来社会工作时,从事网吧电脑、家庭游戏机等工作。

2004年,眼光独到的她选择进入地产业,成立了美轮物业地产并任执行董事一职。初入地产行业的黄小林小姐,亦面临一些困难,而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客户返价。当楼宇或商铺价格经过黄小林小姐谈拢后,卖家忽然返价,这是所有从事地产中介和物业的人士最棘手的事。虽然黄小林小姐多次在与买卖双方将价格谈定后,出现卖家返价的情况,但她总是耐心地与买卖双方沟通,希望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解决。

自2004年踏入地产业以来,至今已有七年的时间。七年时间内,黄小林小姐用诚信和服务赢得了客户的好评,也充分感受地产行业的明显优势,而这种优势需要投资者有敏锐的眼光、大胆的抉择,黄小林小姐就具备了这两点优势,她总能把握机遇,善于选择合适的楼宇,并予以投资,进而获利。“去年一个三千多万的商铺,时至今日,已涨至一亿几千万。”黄小林小姐笑道:“一年多的时间,涨幅翻了三倍。”如此,一个有着独到眼光的决策者总能甄别出投资的可行性,并善于在投资中获取收益。地产行业是她自己执着的梦想,她相信自己会在地产业有所作为。而美轮物业地产的业务涉及帮客户买卖楼宇、商铺等,并给予客户充分的信心,让客户相信并放心地在美轮物业地产从事楼宇、商铺交易。

商铺买卖是美轮物业地产经营的主要业务之一。黄小林小姐看准了商铺的发展前景,并不断寻找合适的商铺投资,因为她拥有独到的眼光,在经营商铺买卖过程中,总能抢占先机。

机遇对于地产行业尤其重要,而黄小林小姐是位善于把握机遇并利用机遇的人。“从长远来看,投资商铺是很划算的,但是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和胆量才能融入其中。”黄小林小姐说。诚然,在商铺投资中,资金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而足够的胆量亦是衡量投资者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两者兼而有之,才可以在众多投资者中脱颖而出、获取成功。其实投资商铺最关键的是考验心理能力,只有胆大心细的人才敢于将资金注入,并有着一定的忍耐力和坚持,这样才能在投资商铺中得到很好的发展。而黄小林小姐就是这样一位有着足够胆量和忍耐力的人,她坚持自己的想法,勇于投资,并善于选择合适的投资地点,如此,她也获得了相应的收益。

七年从事地产行业,黄小林小姐付出了很多,亦收获了很多。谈及最难忘的事时,她向我们娓娓道来:“几年前,楼宇、铺面的价格并没有现在这么高,而那个时候也是我最忙的时候,记得最忙的时候,打得三个电话都没电,成交了三间豪宅,当时从香港赶回澳门已是凌晨4点,饭都没有时间吃。”听着黄小林小姐的难忘经历,笔者仿佛感受到在最繁忙的时期。她爱业、敬业的深厚感情,正因为她的这份执着与坚持,美轮物业地产的生意也逐渐蒸蒸日上。

如今,美轮物业地产经过七年的发展,早已独具规模。虽然店铺人不是很多,主要是黄小林小姐自己打理,但她十分勤奋,并热心对待客户,用自己的赤诚之心迎接前来谘询和购买的客户。而多年在地产行业的发展,黄小林小姐感受颇深:“在澳门,地产行业发展很好,我们也要不断进步,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如果政府能将投资移民开放则更好。”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黄小林小姐早已规划好,她希望有其它方向的发展,但一切都得按部就班,做好当前是最重要的。

虽然从其它行业转入地产行业,但黄小林小姐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在帮助客户买卖楼宇、商铺过程中,真心付出,真正做到让客户放心、安心。而她亦善于把握机遇,在机遇来临时,勇于投资。果断的决策、独到的眼光让她在地产行业越走越深远。

投身社会服务,热心参与

在经营了美轮物业地产之余,黄小林小姐还参与了很多社会服务的工作。她是澳门地产业总商会(2007―2010)常务理事、金辉文娱艺术协会副会长、澳门北区工商联会理事、澳门贵州联谊会副理事长、澳门合肥联谊会理事等。而参与这些社会服务的工作,她坦言十分开心。其中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很多朋友,并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作为澳门北区工商联会理事,黄小林小姐与其它理事一起积极推动澳门北区未来城市发展,汇集居民及工商界在区内亲身感受的意见, 沟通商务资讯及会员间联谊, 构建资讯平台促进民间与政府的沟通, 进言争取各项有利本区发展的措施及改善环境的资源, 以平衡及保障商界的权益, 从而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地区, 促进澳门的繁荣, 冀为加速澳门美丽城市蓝图及北区的发展尽一份力。

其实,黄小林小姐还参与了很多其它的社团活动,她深深地感受到参与社会服务的乐趣,虽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但是能搭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让大家互相联系、互相帮助,也是最值得她开心的。

谈及子女教育,重在读书

黄小林小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并育有三个子女,其中,两个孩子在澳门读书,一个孩子在台湾读书。谈及对子女的教育,黄小林小姐愿望同天下父母一样望子成龙,祈子女努力读书, 她说:“地方兴衰,视乎人才;人才多少,关乎教育。”因此,她自已非常紧张子女教育,祈望子女在学业和品德方面取得优良成绩,使将来学业有成、投身社会服务,均有卓越成就。

而三个子女也是黄小林小姐最大的精神支柱,每每在工作上遇到一些困难时,想到三个孩子,黄小林小姐就有了无限的动力与干劲。

稳健经营篇3

事业稳健发展的李纯鹤先生,以更大的热忱投身于香港地产商总会的工作。作为当届主席,李先生为业界的发展搭建平台,壮大商会的规模队伍,与同仁携手构建和谐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赴港发展 涉足建筑

上世纪50年代,李纯鹤先生独自一个人从广东粤东地区来到香港发展。在香港这个陌生的土地上,他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就是人地生疏、语言不通,一切都陌生,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他笑着说;“当时刚到香港,语言就是一道难关,碰到许多困难是很正常的。”不过,家乡人素来有长期出外谋生的传统和不畏艰难、勇于拚搏的精神,虽然困难不少,但他都一一迎刃而解。

初到香港,他选择了建筑业,开启了他人生新的历程。从事建筑业其辛苦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年轻的李纯鹤先生乐观而勤力,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和憧憬。正如他所说:“没有不经过艰苦奋斗就能出业绩,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

深谙发展创业的不易,他一直以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投身建筑业,一步一个脚印,勤勤恳恳,慢慢积累起行业的经验和人脉关系。赴港二十年后,1978年李纯鹤先生正式踏进与建筑业相关的地产行业,从此开始了从事地产、楼宇买卖的贸易往来,并且一路稳健经营,创出了不凡的成绩。如今已是业界资深人士的李纯鹤先生踏足地产业数十载,见证业界发展的历程,在业界举手投足都具有影响力。曾有人说;香港地产商总会主席李纯鹤先生,上善若水,他的出现及柔和的领导艺术成为业界多个商会团结的关键。这句话足以说明他在业界的声誉及发挥的积极作用。

上世纪80年代初涉足地产业几年后,李纯鹤先生以商人的眼光和才干自主创业,1983年他成立了华泰地产公司,并一直沿用华泰名字至今,在同行中颇具口碑。他介绍说:“香港地产近三十年来分为三个重要时期,第一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二是1997年金融风暴,第三是2008年金融海啸,这三个分水岭对行业影响深远。”

香港地产市场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大幅攀升,到1981年中达巅峰状态,地价、楼价、租金相继创历史纪录,投机炽热。此时地产业的种种不稳定因素相继浮现:世界经济衰退令香港经济不景气,利率持续高企,港元不断贬值,内部消费萎缩,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冲击下,徘徊不前的楼市终于掉头下跌,酿成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地产崩溃。李纯鹤先生就是在这个市场背景下成立了华泰地产,他秉承一贯谨慎踏实的作风,使公司稳健向前发展。

勤勉务实 业绩卓著

华泰有限公司位于香港繁华地段上环,是一家具有历史的地产公司,主要销售楼宇和房屋租赁等业务。李纯鹤先生指着地图向我们介绍:“我们主要专营石塘咀、西营盘、西区和西半山豪宅等处的楼宇业务。”的确,华泰公司服务范围很大,业务广,消费者多为中高端客户。华泰的声名和实力于斯可见。

在李纯鹤先生有力的经营之下,华泰公司业绩一直不凡,曾经拥有二十多家地产公司。一些员工也被李纯鹤先生的经营有方和人格所吸引,跟随着他在公司工作了十几年。

华泰公司虽在97金融风暴曾经受到一些影响,但坚信明天会更好的观念保持信心,继续向前发展。然而全球经济瞬息万变,又是一个十年。2007年下半年,是深港楼市水深火热的一年。狂涨多年的深圳楼市掉头往下,而萎靡数年的香港楼市却初现涨势。李纯鹤先生介绍说:“当时香港地产中介机构纷纷在深设点,提供免费的跨境巴士载客赴港买楼,许多内地人到香港炒楼花,下个两成左右的定金,然后等待香港楼市升值,在按揭手续来临前,将房子高价出手,赚香港本地购楼者的差价。但没料到香港楼市受金融海啸冲击,突然掉头往下,把许多想赚香港楼款的内地客都套在了香港地产市场,从而陷进负资产困局进退两难的境地。”

作为资深的专业从士,李纯鹤先生常给业界建言献策,他当时提供了一组有价值的数据:2008年大约有300宗内地人赴港买楼的个案,这些买楼者的资产几乎全部缩水,其中绝大部分投资者要么放弃房产,要么沦为负资产。从而业界同仁一致赞赏李纯鹤先生的眼光。

李纯鹤先生认为不管经营或投资都须谨慎,把握好时机和方向,而勤奋努力是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团结业界 携手共进

作为华泰地产公司董事长的李纯鹤先生,近年来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发展业界的社团组织上,公司业务由得力的属下和助手去打理。他同时担任多项社会公职,走在服务社团,团结业界的道路上。香港地产商总会是他现在花最多心思和时间的一个组织,李纯鹤先生是该会的第十一届主席、永远名誉会长。

香港地产商总会是香港六大地产商会之一,其它五大商会为香港专业地产顾问商会、地产联会、香港地产专业协会、地产管理协会、新界地产商会,各会在地产服务行业中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商总会的主席,李纯鹤先生积极参与各项组织活动,并为壮大商会的规模队伍献智献力。

香港地产商总会为一非牟利机构,以有限公司名义注册,属会员制组织,以香港为基地开展会务。1991年10月成立即开展会务,属下有十二个地区分会。以严格执行地产条例及有关法规、维护社会公众及业内人士之合法权益,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为宗旨。李纯鹤先生高兴地说:“该会会员从几百个会员慢慢发展起来,至今已超过1300多人,计划到明年扩大到1700多人。”

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2009年9月15日该会在庆祝祖国成立60周年的活动,汇聚了业界的爱国爱港人士,共有一百多桌宴席,场面十分热闹欢愉。让李纯鹤先生感到支持该会向前不断发展意义深远。他坦言:“认识我的人很多,人脉广,大家对我很支持,因此为团结各地产的公司,透过同业之间的互相研究、讨论、交流及教育培训,提高会员和同业的专业质素以及社会公众权益得以受保障的目标,我将会尽己所能做好商会事务。”

李纯鹤先生对该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他的这份热情和热心赢得业界对他的赞许和美誉,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也深感任重道远,但为业界搭建平台,凝聚会员力量他将不遗余力。

在商界拚搏奋斗几十年的李纯鹤先生,有他独特的经商之道和成功法宝,他乐意做一个经验的分享者,用他资深的阅历和丰富的经验去指引业界的从业者,用他的独特眼光和睿智去拨开瞬息万变楼市中的迷雾,给业界同行者一种启示。

如今,李纯鹤先生的儿女们在他的指引下,都在各行业发展自己的事业,个个乐业敬业,做得出色,这颇让他欣慰。家庭幸福的他每天都忙着各个社团工作而乐此不疲,现在有更多的时间服务社团组织,他深感人生更丰盛而有意义,并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稳健经营篇4

液晶市场份额稳步上升

2009年,TCL集团在液晶电视领域取得了明显的业绩提升,公司通过采取差异化的全球产品策略,在巩固原有业务基础的同时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实现了业绩稳定增长的目标,全年共销电1,423.8万台,其中,LCD电视销量达837万台,与2008年相比销量增长一倍,根据DisplaySearch统计显示,TCL集团全球LCD电视市场占有率排名从2008年的第八名上升到2009年的第七名,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TCL集团去年在产业升级方面取得较大突破,进一步形成液晶模组一整机一体化研发和制造企业,随后又迅速启动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建设的8.5代液晶面板项目,对于公司逐步提高在全球液晶电视产业中的竞争地位,增强本土家电企业的国际话语权方面建立坚实的基础,并有望使TCL成为中国首家打通液晶电视全线产业链的彩电企业。

网络电视具备先发优势

TCL十分看好网络电视的发展前景,并已开始全面向互联网电视转型,早在2003年底公司就与英特尔建立了3C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发3C融合方面的技术,目前已经基本达到或超过日韩厂商的水平。近两年公司又与多家内容运营商和彩电厂商建立合作关系,推出综合性能俱佳的“欢网”平台,TCL的互联网电视已迅速获得市场及消费者认可,并成功占领了一向被外资品牌占领的利润高地。在国家正积极倡导三网融合以及4C的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电视作为数字互联时代的高科技信息家电,涵盖了TCL当前在液晶电视领域的众多尖端科技,有望使TCL成为国内网络电视平台系统的标杆。

从行业和市场的角度来看,据iSuppli的预测数据显示,全球互联网电视市场容量将由2009年的1470万台增加到2013年的8760万台。而在国内,互联网内容通过电视输出的流量,每年的增长速度约104%,来自奥维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末互联网电视占电视总量的比重已经升至8%,预计2010年销售增速将超过50%,销量比重将会达到总量的35%以上,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打造完备的产业价值链

通过对家电行业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产业链延伸已经成为家电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未来彩电企业将更注重通过降低成本来抵消终端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全球出货量前四位的平板制造商(三星、LG、夏普、索尼)均具备了完整的液晶产业链,公司目前正通过积极推进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不断扩大其竞争实力。通过调研,我们了解了公司产业价值链主要环节的进展情况:

1)面板环节:公司与深圳深超合资建设8.5代面板生产线,1月16日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可实现量产,产能为1400万片。由于政府支持力度大,同时国内彩电政策受益明显,需求不断放大,公司面板量产实现的1400万产能在初期满足自供后,后期可实现外销。

2)模组环节:公司目前已建成6条模组生产线,到2010年上半年将另新增2条,共形成8条模组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800万片的规模,自制率为60%,公司投资6亿元在惠州建立的整机制造厂基本形成了500万台的整机一体制造能力,加上第三期的500万台规划产能,最终将形成1000万台的整体制造能力。

3)家电回收拆卸基地:新的业务增长点之一,将在天津、惠州建两家循环经济产业园,通过资源再利用发展回收产业,一期工程将达10万吨/年电子电器产品处理能力,建成达产后将对业务发展构成积极的支持。

投资价值逐渐凸显

稳健经营篇5

英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紧紧围绕年初确立的工作目标,突出“支农、降比、扭亏、增存、控案”五大工作重点,以发展为主题,高举支农大旗,优化信贷服务,强化内部管理,使经营实效不断提升,各项业务超常发展。到年末止,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89亿元,比年初净增867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58亿元,当年净增5111万元;再次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及“县级文明系统”、“十佳优质服务单位”和市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黄冈市综治委授予“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联社授予“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县委、县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税收贡献大户”、“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县综治委授予“最佳安全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全员抓盘活,夯实“生命”工程。针对年初不良贷款占比高的现状,全员出重拳、攻难点清收,形成“党委领导联片包社,科长包村联责,信用社专班清收,联社集中力量攻坚收,全社员工定责收”的清收网络,全面抓、全员收,全年收回不良贷款6890笔,共5207万元,比年初下降了34.2个百分点,既使信贷资产存量活化,又为信用社添创了实效。

四、全面抓增效,夯实兴社工程。经营的落脚点是实效,我们全县农信社减亏增效的核心工作就是从改善经营机制入手,咬住“包”字不放松,采取公开方案,公正测算,公平承包,加大了信用分社经营主体的力度,树立全员效益意识和核算观念。一是狠抓经营承包责任制到位。建立和完善“三级经营、两级承包、一级核算”的经营体制,联社对信用社、信用社对分社全面签订“定存款、定贷款、定收入、定支出、定利润”五定责任状。二是狠抓扭亏增效责任制到位。从联社到信用社分层落实扭亏增效包责制,将挂点联系人的效益工效与联系单位经营绩效挂钩,促进了利息收入按期入帐。三是狠抓绩效挂钩考核责任制到位。坚持把员工工资全额与其计划任务完成情况挂起钩来,按季严格地考核结算到人,十分有效地激发了员工增收节支创实效的工作热情。

六、全体创文明,夯实形象工程。围绕文明建设系统工程,突出抓好五项创建工作。首先是抓班子,带队伍。党委一班人从自身建设入手,在全系统广泛兴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热潮,深入开展“三评一促创五好”活动,强化了联社、信用社两级班子建设,带出了好队伍。二是抓载体,求实效。突出抓好“开拓创新、三学三带、民主管理”和文明“系统、信用社、科室、柜组、职工、家庭”等细胞工程创建活动,确保活动突出载体,取得实效。三是抓窗口,优服务。全系统压缩费用开支,挤出资金,先后对雷店、西汤河、宋家榜、新屋咀、冯畈等网点进行了改造和装修,使全县50多个业务窗口面貌一新,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四是抓竞赛,添活力。通过开展“插红旗、树标兵、选能手、争先进、创优秀”等劳动竞赛活动,激起了发展动力,增添了经营活力。五是抓宣传,上形象。全年分别发表部级、省级、市级文章10篇、48篇、90篇,大力宣传农信社典型事迹,弘扬了信合精神,提升了信合形象。[,感谢原作者]优质服务促发展稳健经营创实效信用社倾心服务经验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稳健经营篇6

(一)会计稳健性会计稳健性又名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基本原则之一。它是财务报告的一项重要特征和惯例,隐含着在确认和计量收入和资产时应保持谨慎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第1号国际会计准则中把稳健性原则作为会计政策的三要素之一。我国财政部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也明确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由于稳健性本身的重要性,及其与准则制定、公司治理、市场监管以及会计的国际比较和趋同等多个方面存在广泛联系,近年来稳健性的研究在国内外逐渐升温。

(二)会计稳健性的发展Devine(1963),Sterling(1967)及Stau-bus(1985)指出会计的稳健性普遍存在于外部财务报告中。Ball,Ko-thari和Robin(2000)与Ball(2001)都认为与稳健性相关的经济损失或坏消息的及时确认是财务报告最重要的特征。李增泉和卢文彬(2003)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分析研究首次确认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所以,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最早对稳健性进行系统研究的是Watts(1993)。他不仅提出了影响会计稳健性的四大因素,还为稳健性的实证检验指引了一些方向。

Fehham和Ohlson(1995,1996)首次开始使用“稳健会计”一词来表示企业权益的市场价值长期超过其账面价值后,MTB(Market-to-Book)及其变体被广泛应用,成为计量稳健性的一个方法。该计量方法认为如果MTB小于1,则说明会计政策比较稳健,并且该比值的大小反映了会计政策稳健程度的大小。

Basu(1997)的反向回归模型首次将盈余一股票收益关系模型用于验证会计稳健性,由此推导出会计稳健性为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更为充分及时,并提出:稳健性意味着会计盈余对负的股票收益更为敏感,即会计收益在对股票收益的回归中“坏消息”组回归方程的斜率和拟合优度更高一些,由此证明了稳健性的存在。由于这种计量方法可以准确计量稳健性程度的大小,可以使用其指标来比较分析时间序列或横截面稳健性程度的差异,从而为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提供了便利,所以反向回归模型在之后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Basu(1997)提出的反向回归模型在稳健性实证研究的道路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之后,国内外涌现出了大量应用Basu模型的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文献。

Dietrich,Muller和Riedl(2003)对Basu的反向回归方法从计量经济学角度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使用内生变量(回报)作为自变量使结果不可解释,而且负回报观察量相对较少导致了稳健性的计量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Ball和Shivakumar(2005)也指出了Basu计量存在的一些缺陷。首先,它无法将盈余中的暂时性收益或损失从应计的随机误差中分离出来,也无法从某些盈余管理中分离出来。所有这些都是暂时的并且导致收益变动的负序列相关。其次,模型只能识别暂时性部分的存在性而不能识别其确认是及时或不及时的。此外,私有企业没有股票回报,无法使用Basu模型计量稳健性。

Bali和Shivakumar(2005)还研究了应计项与现金流的关系,认为应计项不但可以消除现金流的“噪音”,还可及时确认经济损失,导致了应计项与同期现金流之间的非对称相关关系,可以表征稳健性的存在。由此提出了应计项与现金流回归计量模型。

Givoly和Hayn(2000)发现从60年代后期开始就出现了负的累计应计,而且程度越来越大。如果会计是无偏的,从长期来看,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公司的累计利润应该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趋于一致,从而使得累积应计值最终归零。但在遵循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财务报告中会产生累计值为负的应计项。由此可以通过负的累积应计项的程度和速度这两个指标来反映会计稳健性,称其为应计项目模型。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股票的不完全流通,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股票市场的收益不一定能够准确代表公司的会计收益,单从市场模型分析并不能够很好地验证我国市场的会计稳健性。而应计项与现金流模型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不需要利用股票市场的数据对会计稳健性进行度量,本文就此模型予以详细介绍。

二、应计项与现金流模型

(一)模型的基本原理应计项或现金流回归计量模型建立在当期应计项对现金流回归的基础上,目的是通过应计项探索经济损失是否得到及时确认。

公司的现金流,尤其是来自长期资产的现金流一般是相关的或者具有持续性,这意味着当期现金流的实际变动与未来现金流预期的变动是正相关的。如当期现金流减少的投资项目,其未来现金流也可能减少。正是由于建立在预期的现金流而不是已经实现的现金流的基础上,预期现金流的变动最终通过应计项来完成确认过程。

基于稳健性原则,出现了不对称确认,因为经济损失更可能被及时确认,作为一种未实现的经济费用计入应计项以便与收入配比,而经济收益更可能在其真正实现时才得到确认。这种不对称确认意味着在当期现金流为负的情况下,应计项与现金流会呈现更大的负相关性。模型为:

ACCt=α0+α1DCFOt+α2CFO1+α3DCFOt×CFOt+εt

其中:ACCt为第t期应计项目数额除以期初总资产数额;CFOt为第t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除以期初总资产数额;DCFOt为虚拟变量,当CFOt小于0时,其取值为1,否则其取值为0。

首先,根据应计项与现金流之间的负相关关系,α2为负。此外,该回归的意义在于稳健会计下收益的确认更可能基于实现原则,而损失则更及时的得到确认,因此应计项与负的经营现金流之间的负相关性更强,即α3湿著为负。

该计量模型既体现了应计项目对经济收益和经济损失反映的不对称的特点,又不依赖股票的市场价格对会计稳健性进行度量,有效地避免股票价格中的噪音对稳健性计量的影响。

(二)模型的修正由于盈余是现金流与应计项的总和,如果未实现损失被及时确认而未实现收益未被确认,那么盈余会比现金流更加稳健,而这种影响可能是非经营性应计项造成的。Givolyand Hayn(2000)发现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样本公司的累计应计项并没有趋于零,这就意味着经营活动现金流与盈余之间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是来自于非经营性应计项。

从总的应计项中剔除掉折旧、摊销以及经营性应计项后的应计项主要是由一些损失和费用类的项目构成的,如坏账准备(或者转回)、重组支出、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资产出售的损益、资产减值、费用的应计和资本化、收入递延确认及其之后的确认等。这些项目往往能够体现出管理层对稳健问题的意识。

Ball and Shivakumar(2005)提出的应计项及时确认经济损益

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未来的预测,而非经营性应计项目大多数是对未来公司可能出现的损益的预期,因此更加能够体现出及时确认损益的作用。李远鹏(2006)也采用经营性应计项与非经营性应计项的划分,对上市公司业绩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非经营性应计项造成了盈余更加稳健的特性。但是,在Ball and Shivak-umar(2005)的原始模型中,并没有区分经营性应计项与非经营性应计项目,因此他们所分析的这种相关性可能是不同属性的应计项目造成的。夏冬林、朱松(2009)对应计项目作进一步的划分,借鉴之前研究的方法将应计项目划分为经营性应计项与非经营性应计项,区分不同属性应计项的影响,对Bali and Shivakumar(2005)模型进行修订,提出以下模型:

OperAcct=α0+α1DCFOt+α2CFOt+α3DCFO,×CFOt+εt

NoperAcct=α0+α1DCFOt+α2CFOt+α3DCFOt×CFOt+εt

非经营性应计项目是全部应计项目与经营性应计项目的差额。其中应计项目是折旧前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经营性应计项目产生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存货以及应交税金这些事项等的变动所构成。对于一家处于稳定阶段的公司而言,如果采取中性会计政策,长期来说,非经营性应计项目趋向于0,即息税后利润加上扣除的折旧额等于经营性现金流量之和。非经营性应计项目值越低,说明公司息税后利润加上扣除的折旧额与现金流量背离越严重,如果息税后利润加上扣除的折旧额比现金流量低的越多,那么会计政策越稳健。

应计项目=(净利润+折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经营性应计项目=应收账款的增加(-减少)+存货的增加(-减少)+待摊费用的增加(-减少)-应付账款的增加(+减少)-应交税金的增加(+减少)

非经营性应计项目=应计项目-经营性应计项目

三、相关研究建议

(一)我国会计稳健性研究现状综观我国学者对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已经从验证会计稳健性的存在逐渐转移到分析制度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上来,但我国的会计稳健性研究大都运用Basu(1997)的反向回归模型。如李增泉和卢文彬(2003)利用Basu模型对我国1995~2000年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是否存在稳健性进行7分析;赵春光(2004)发现在1998年之后我国会计盈余的谨慎性比以前年度有很大提高,会计盈余谨慎性的提高主要来自于现金流量而不是应计利润;陈旭东和黄登仕(2006)也应用Basu模型讨论了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时序演进与行业特征,发现会计稳健性在1998年后逐渐增强,2001年以后上市公司的会计具有稳健性,会计稳健性具有行业特征,在制造业尤其明显。

截至目前,Basu(1997)的反向回归模型的优越性是其他会计稳健性计量模型难以相比的,但其对市场有效性有较高的要求,在计量上还受到不少质疑。对于我国而言,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特殊经济体制使得稳健性研究尤为重要。而且我国股权分置的制度环境使得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难以同英、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得到的结论更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稳健经营篇7

关键词::公司外部治理 产品市场竞争 股权制衡度 会计稳健性

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和治理效率的提高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有效而又现实可行的途径。近几年,国内许多学者大都从分析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入手,强调公司股权结构、管理层持股激励、董事会特征等内部治理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从整体角度来看,公司治理不仅包括内部治理因素也包括外部治理因素。因此,本文从公司外部治理因素角度对会计稳健性进行研究。

一、文献回顾

自Basu(1997)提出度量稳健性的计量模型之后,国外涌现出诸多有关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文献,会计稳健性也被广泛的用作盈余质量和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Watts(2003)认为稳健性是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内部治理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上,许多研究表明流通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独立董事比例以及是否存在两职合一等公司内部治理因素对会计稳健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司内部治理主要是以产权为主线的内在制度安排,其治理载体就是公司本身;而公司外部治理则是以竞争为主线的外在制度安排,其治理载体是市场体系。公司外部治理因素主要有经理市场、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及其他对经营者的约束机理五个方面(王成昌,刘升福,2003)。目前,对外部治理因素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较少,部分研究表明股权制衡度、债务契约等外部治理因素对会计稳健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孙铮、刘凤委(2005)将债务契约作为公司治理因素,研究发现其与会计稳健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张菊朋(2012)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在我国具有积极的公司治理效用,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对稳健性的需求。本文主要研究控制权市场及产品市场两个外部治理因素分别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两个外部治理因素的综合作用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二、研究假设

产品市场竞争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一方面,产品市场竞争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能够促使管理层减少败德行为、提高经营效率,同时竞争还以标杆方式向外界传递管理层经营绩效方面的信息,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成本,从而降低对稳健性的需求。但另一方面,由冲突引起的管理层的决定会损害股东的利益,尤其是处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的企业,因为竞争加剧了企业的清算和灭亡。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产品市场竞争与会计稳健性正相关。

股权制衡是指控制权由几个大股东分享,通过内部牵制,使得任何一个大股东都无法单独控制决策,达到大股东相互监督的股权安排模式,既能保留股权相对集中的优势,又能有效抑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害。股权制衡程度越高,外部股东相对于控股股东的势力就越强,相应地外部股东监督的动机和能力也就越强,控股股东侵害的能力越弱,从而股权制衡对维护企业价值的积极作用的效果就越好。另外,股东披露不稳健会计信息需要付出成本,不稳健的会计信息带来的收益与其成本相比不经济,也就是说,提前确认收益和资产,延后确认费用和负债,不会使大股东获取太多的“超额收益”。由此可见,股权制衡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股权制衡度与会计稳健性正相关。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产品市场竞争、股权制衡度共同作用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从而提出假设3:股权制衡度提高的情况下,产品市场竞争与会计稳健性的正相关关系得到增强。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及来源

本文选取2008-2010年沪深两市A股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上市公司,并按以下顺序进行筛选:(1)剔除ST上市公司;(2)剔除相关数据缺失的样本公司;(3)剔除数据明显异常的上市公司。最后得到85家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公司三年255个混合数据样本,全部样本数据来自于CSMAR数据库。

(二)变量选取

(三)模型设计

四、分析过程与结果说明

(一)描述性统计(见表2)

(二)相关性分析(见表3)

(三)回归分析(见表4)

回归结果显示,产品市场竞争与会计稳健性显著正相关,假设1得到证实。股权制衡度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但不显著,与假设2不符。这可能与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环境及特征有一定的关系,我国房地产行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不属于自由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国法律政策变化的影响。在股权制衡度一定的情况下,产品竞争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但不显著。此外,公司规模与会计稳健性显著负相关,与目前的研究结论一致;财务杠杆与会计稳健性正相关,这表明会计稳健性确实具有债务需求特征;表征无条件稳健性的市账比与本文所研究的应计条件稳健性显示正相关关系,但非常不显著,而相关性分析中显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市账比与会计稳健性显示负相关关系,与现有文献中关于无条件稳健性和条件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的结论一致。

五、结论

本文针对公司外部治理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市场竞争、控制权这两个外部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发现房地产经营与开发行业的产品市场竞争与会计稳健性呈正相关关系;由于房地产经营与开发行业具有一定垄断地位的市场特征以及很大程度上受我国法律政策影响,其股权制衡度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股权制衡度提高的情况下,产品市场竞争与会计稳健性的正向关系得到增强,这表明产品市场竞争与股权制衡度这两个外部治理因素共同作用促进了会计稳健性。同时,本文的研究结论进一步表明了产品市场竞争确实具有公司治理功能,能够缓解公司内部人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因此,一方面在我国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度来有效约束管理层的行为,另一方面在今后研究会计稳健性的动因时,要考虑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而从公司外部治理的控制权角度来看,本文选取股权制衡度基于房地产经营与开发行业的研究不具有代表性,其受其他外部治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法律政策因素,这表明公司外部治理因素之间的共同作用影响会计稳健性。本文为以后研究公司外部治理因素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提供了思路。X

参考文献:

1.刘凤委,汪扬.公司治理机制对会计稳健性影响之实证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20):16-22.

2.伊志宏.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质量[J].管理世界,2010,(1):133-141.

3.赵自强,顾丽娟.产品市场竞争、会计稳健性与融资成本——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1):49-60.

稳健经营篇8

当前,全球经济跌宕起伏,中国经济也在艰难转型。随着资本约束加压、利率市场化提速、金融脱媒深化及互联网金融冲击,中国银行业也进入了一个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经营环境的日趋复杂和金融风险的日渐积累,迫切需要银行业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目标设定及风险边界,重新认识“三性”原则对于银行经营的重要性,回归理性的经营轨道。

安全性作为商业银行第一经营原则,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流动性既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又是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是银行应对支付的能力。维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审慎经营的重要手段。效益性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获取利润的能力,是保持流动性和保证安全性的重要基础。三者之间的关系既相互支持又对立矛盾。安全性是基础,流动性是保障,效益性是目标,必须协调统一才能保持稳健经营。

严格地讲,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史还很短暂,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去检验其真实的抗风险能力,但无论如何,在当下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三性”的基本经营原则都应当是银行业必须遵守的,稳健和审慎仍然是金融业发展理念的主旋律。

正确看待稳健审慎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从特性来看,银行首先是国民经济的服务者,然后才是促进者。稳健审慎不等于封闭保守,而创新扩张也未必会健康发展,一个是原则问题,一个是理念问题。保守稳健并不排斥创新,而是强调传承,强调对事物内在规律的认知和遵守。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但创新并不是突破规则,而是规则的广泛应用。银行业必须避免短期逐利的经营行为,必须坚守稳健经营的底线,否则,以监管套利为动机、以加剧期限错配为方式的野蛮生长只会以牺牲安全性和流动性为代价,最终偏离稳健审慎的基本原则。所以,银行要坚持稳健审慎的经营风格,在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承担边界内有秩序地推进创新,避免激进式变革所带来的经营性风险。

不能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

当前,在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同质化经营格局下,拼规模、抢份额的发展方式盛行,不少银行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的终极目标,对利润的追逐日趋痴迷和非理性。严格地讲,利润只是一种财务指标,反映的仅仅是过去,而非未来。利润指标本身是容易纵和调控的,美国的安达信事件、安然事件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过分压缩成本支出和忽视风险控制,往往会使银行迷失长期利益,被市场热点和短期利益所牵引,追求不合理的利润。利润的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使得决策者往往只看到利润而看不到风险,构筑了一个危险的陷阱。所以,稳健经营观念下的银行必须努力寻求资本、风险、收益三者间的平衡,必须在风险可承受、资本可支撑的范围内赚取利润。对银行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看谁跑得最快,而是看谁的耐力更好、跑得更远。

回归“三性”的经营轨道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传统盈利模式已难以为继。过去,中国银行业长期享有“资本垄断、法定利差、客户需求庞大”等三大天然优势,但现在这些优势正在动摇。未来,客户、数据、渠道、智慧等将构成银行新的经营资源,形成新的银行盈利模式。因此,处理好“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并保持平衡变得异常重要。银行应保持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一定比例并随业务的扩大而不断补充。实行资产分散化,控制和分散风险。合理计划长期贷款和投资的规模与期限结构。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分析和经营预测,避免信用风险,减少坏账损失。保持较高的流动性资产,增强对流动性风险的抵御能力。建立分层次准备金,恰当安排资产结构,实现银行的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增加主动型负债,使银行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资金。减少非盈利资产,提高盈利性资产比重,加强经济核算,扩大资金来源,降低资金成本。严格业务规范和操作行为,完善经营监管体制,减少或避免无谓的资金损失。

总的来讲,回归“三性”办银行,就是要适应发展环境的变化,使银行的经营回归传统、规范、稳健、审慎。要克服功利笼罩下的浮躁和逐利冲动下的短视,扭转一味追求利润而淡漠责任的经营方式,找到大致满足今天而明天又能承受的风险边界,通过良好的发展战略、有效的组织治理结构、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全面准确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估、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合理的资产负债组合等,达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稳健经营篇9

【关键词】稳健性;上市公司;投资;制约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其改革的力度与方向受到了亿万人的关注。做大做强是本轮国企改革的重要战略构想,其在实际操作中也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部分国有企业,特别是少数的国有上市公司由于没有完全掌握改革的精髓,只是采取一些简单的兼并、重组及扩大投资方式合并吸收一些企业,而忽略了投资风险,这不仅不符合本次国有改革的精神,也与会计稳健性原则相悖。因此,国有上市公司还是应该遵循会计稳健性原则,抱有谨慎性态度,对其重大的投资行为予以一定的克制,这样不仅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国有资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可以保障股东权益不受到损害。

一、会计稳健性对于制约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必要性

1.稳健性原则内涵

稳健性原则又称为谨慎性原则,其是企业会计核算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具体是指,企业在处理日常业务过程,对于不确定的经济业务应持有谨慎性态度,对那些有可能发生的成本、费用或是损失,予以确认入账;而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账。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过程中,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会遇到各类的风险(诸如投资风险),持有稳健性原则,将在风险发生之前对其进行准确的预判,并防范风险,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有利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后果

上市公司的日常运营资金是通过发行股票得来的,国有上市公司也不例外,其是将原有的国有资产,划分为若干份股票,包装上市后,由全体股东共同持股的公司。目前,一些国有上市公司为了将自己做大做强,在对于预期盈利无法预知的前提下,进行盲目的对内、对外投资,结果造成投资失败,对于股东的权益形成了一定的损失。更为重要的是,有可能使得国有资产造成一定的流失,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二、会计稳健性抑制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策略

1.国有上市公司出现过度投资现象的原因

(1)国有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具有较为集中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在进行投资决策过程中易于出现盲目性,而会计稳健性较差的特性。我们知道,随着国企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深化,上市公司按法律及监管部门要求形成了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的所谓“三权鼎立”的权利分治局面,这本身能够对国有上市公司的一些经营活动如投资过程,形成一定的监督格局。然而,股份公司的特征又六尺之孤了,在进行重大经营决策过程中,股份的占比多少决定了决策权的大小。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大多掌握在代表国家持股的国姿委等相关部门,从而形成了一股儿大的局面,最终影响着公司投资的科学性、谨慎性。

(2)国有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自身的需要。党的十八以来,加大了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强对于国有企业高管层的管理,提高其绩效考核的水平,是国企改革的一个方向。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说,企业的经营层为了实现其经营效益考核指标,对于投资方面的经营活动,在没有很好的预测投资报酬率及投资回收期的前提下,刻意避开会计稳健性原则而进行大肆投资、扩张,从而造成了一些投资的盲目性。出现上述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管理层自身的需要,以及没有很好理顺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造成的。

2.会计稳健性扼制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策略

(1)提高国有上市公司投资过程的科学性、稳健性

首先,提高投资预测能力。企业决定投资前,应对于投资项目或是被投资企业进行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对于项目及企业的经济前景应该有一个总体的把控。同时,可以运用财务管理或是管理会计的相关指标如,本量利、EBIT、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等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为最后的投资决策做出有力的数据支持;

其次,加强投资中的实时监控。投资中对于项目及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到实时掌控,可以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对于项目或是投资企业采取持续性审计的方式进行严格监控,一旦出现风险,应暂停下一步的投资。同时,要查找原因,若出现重大投资过失,应及时停止,从而防止损失扩大。

最后,投资完成后,投资方应加大对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监督力度,要做到对于被投资方的经营情况了若指掌,同时还应适度地的对被投资企业提出一些生产经营管理的改进措施,并积极参与被投资方利润分配、年度分红事务,以保证投资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

(2)改革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改进管理层考核方式。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的改革提出了兼并、重组、混和所有制的改革,这使得我们看到了国企改革的希望和未来。因而,国企上市公司应不断改革及完善股权结构,同时国资部门应改进对于管理层的考核方式,在考核其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将眼光放在企业的持续发展、环保状况、职工待遇、社会贡献程度等综合性指标上,以避免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出现投资过度的短视行为。

三、总结

国有上市公司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决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过度问题,应该保持稳健的态度及清醒认识。只有通过进一步加大国有上市公司改革力度,充分发挥会计稳健性原则,对于投资的全过程实施跟踪等几个方面做起,才能从一定程度上制约国有上市公司投资过度的问题。

参考文献:

稳健经营篇10

本文主要通过对稳健性原则的概念、重要性、以及解析对稳健性原则进行相关的讲解叙述,对稳健原则有很好的认识和理解。再论证讲述稳健性原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包括对公司的报表分析、股票价格等,接着再从一个广泛的概念再到我国具体的某个上市公司,通过列举实际的数据,将稳健性原则在公司的运用现状进行表现出来。

关键词:稳健性原则;中国上市中司;适用性;实际运用

第1章 稳健性原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

一、稳健性原则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

上司公司的财务报表对于评价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企业正确的经营和财务决策提供依据。由于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使得财务报表分析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稳健性原则为财务报表提供了很必要的分析条件。

会计的稳健性原则不仅要在会计处理中采用,在财务报表的分析中更要采用稳健性原则。在不考虑会计稳健性原则的负面影响下,即使对被认为是相当可靠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也有必要采用稳健性原则。因为财务报表的分析不只是简单地停留在报表项目本身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分析上面,它首先要将相关的报表项目以及其他信息进一步加工整理,做到由表及里、气粗存精,然后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如比较分析法、比例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持有必要的保守或稳健态度,能使分析的目的达到最小乐观度,从而能冷静而理性、充分而合理的进行财务诊断,以尽量降低由财务报表分析信息所带来的决策风险。

稳健性原则在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对防止企业虚增资产和收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稳健性原则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影响是相当大的。

二、稳健性原则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

上市公司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股市周期波动的影响,而会计政策也将在一段时期表现出稳健的特征,而在另一段时间表现的激进,即会计稳健性具有动态不断变化的特征。稳健性的不同时期的变化,对股市的影响的研究到底是怎样的呢?

三、上市公司在实际运用稳健性原则时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稳健性原则有时会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冲突。比如客观性原则是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的,而稳健性原则要求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费用等。此外,稳健性原则在维护出资者和企业利益等方面的倾向性十分明显,它以种种形式是企业采取稳健的行为来达到既定的目的。根据上述情况,在经济活动中,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来处理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的关系。

(二)稳健性原则与主观的臆测。稳健性原则时建立在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一定的环境基础上的,在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臆测性。在贯彻落实稳健性原则时,要努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执业判断能力,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优化会计行为。另外鉴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外部信息需求、企业管理水平、会计队伍建设上的差距,稳健性原则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鼓励其他执行,待到条件成熟的时候,再逐步推广到所有企业,从而使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中得到合理的运用。

(三)稳健性原则的“度”怎样把握。稳健性原则运用做关键的问题是稳健性原则“度”的把握问题。过度运用或者运用不够都可能降低稳健性原则的优点的发挥而扩大其缺点,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能得到准确的揭示,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方面受到误导。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政策方案的选择时应合理的选择一个应用稳健性原则的平衡点,使稳健性原则的有点得到最大的发挥,将其自身的缺陷约束在一个小的范围内。

第2章 稳健性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实际运用

从中国上市公司的现状来看,稳健性原则的运用正当其时。中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向的时期,上市公司要自己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自己承担市场风险,因此面对不确定的事项,在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可以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中国规范上市公司会计制度之前,企业大多采用激进的会计政策,过多的追求短期的效益和利润,不进行存货减值准备,不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保守,对可预见的负债不计提准备,从而造成巨大的潜在风险,对中国股市影响巨大。

一、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管理中的运用

关于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资产减值准备的研究、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 (一)稳健性在固定资产折旧的研究。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的研究,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直线计提和加速计提两大类。如果企业采用的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则可以使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几年多计提折旧,从而减少利润,少交所得税,对于公司来说等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又可以使投入投入的资金尽早收回,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稳健性在资产减值准备的研究。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应用,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来看,企业应当在期末对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这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只需要确认市价下跌而不确认市价上涨,能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稳健。

从坏账准备来看,除了应收账款以外,其他应收款也列入计提的范围。由企业自行确认进行计提比例和方法,这就给企业增加了选择的空间,有利于企业抵御坏账损失产生的风险。

从存货跌价准备来看,期末存货的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即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货价格的变化导致存货的价值减少。

从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来看,《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长期投资、无形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技术、损坏、长期限制等原因。导致其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当计提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第3章 上市公司合理运用稳健性原则的建议

稳健性原则在上市公司中得到了较充分的应用,尤其是在资产核算和会计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稳健性原则在上市公司的应用过程中要协调好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要注意不同因素对稳健性原则的制约。此外,稳健性原则在应用过程中要增加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外部监督、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

一、运用稳健性的相关问题解决办法

(一)如何适度稳健。稳健性原则的适度性运用,在当前会计界的主流认识。所谓“适度”意味着不允许私自创立秘密公积,提取过分的准备,更不允许蓄意地、一贯的少计提资产和净收益,而是要在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相关经济利益的流入和能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将资产和收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严重的可能会误导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各项决策。甚至扰乱会计市场,影响整个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在把握稳健性原则的度时,应将会计信息按照不确定性的大小分为:“很可能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可确定”、“可能性极小”等三类。在充分考虑了相关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的前提下,将稳健性原则与不确定性的分类结合起来,即对那些很大程度上可确定、可能发生的费用和负债加以确认,并反映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中。对于很可能发生和可能性极小的费用或债务,只要求在会计报表中进行反映和披露。

(二)利用制度约束。为了防止企业不恰当地运用稳健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如果企业滥用会计估计,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允与更正,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事项的性质,调整金额,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按照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即企业应滥用会计估计而多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转回的当期,应当遵循原渠道冲回的原则(如原渠道调整的,当期转回的仍然追溯调整至以前的各期,原从上期利润中提取的,当期转回时仍然调整上期利润),不得作为增加当期利润处理。这样一来,使得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大额冲回来增调本期利润的企图落空,也就抑制了企业滥用稳健性原则来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行为。

另外,国家在具体会计准则中也做了如下规定:一是要研究和控制性较强的“适应运用”的具体标准或规范,二是要建立和研究完善外部的约束机制,三是要研究和协调会计准则与财务制度,税收法规之间的关系,调整现行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评价方法,以增强企业适度运用稳健性原则的内部动力和承受力,四是要遵循财务报告的充分披露原则。这样就可以再一定程度上减少操作上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能有效的预防和避免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三)充分利用税收因素。既然稳健性原则能使企业利润在数额上和时间上发生变化,企业利润又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那么必须处理好当期利润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关系,实行稳健性原则应适度,其限额应该以当期财政能够负担的为限。如果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采用过度谨慎的方法,无限制的压低企业的利润,就会使国家的税收减少,甚至无税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