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设备十篇

时间:2023-04-09 03:01:32

消毒设备

消毒设备篇1

【关键词】空气消毒设备的消毒原理;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维护保养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se,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air disinfection equipment maintenance.Methods The principle of hospital air disinfection equipment,the us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method of maintenance are discussed.Results The air disinfection equipment management to strengthen the correct use of equipment.Conclusion Office and the med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engineer has the necessity,importa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air and maintena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Key word:Principle of sterilization and air disinfection equipment;Problems;The solution;Maintenance

引言

医院空气污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隐患,用空气消毒的方法消除和控制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对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其管理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

1.各类空气消毒设备的消毒原理和使用环境

1.1 紫外线消毒灯主要是破坏细菌、病毒的DNA,起到消毒作用,在房间清洁干燥无人状态下可保证空气消毒达到标准范围,但因其对人的眼睛及皮肤有损害,不适合有人时的消毒。

1.2 电子灭菌器采用“冷阴极”管网状或放电结构产生O3,消毒后大多数细菌数可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但因部分管不产生或只产生少量的O3,消毒后达不到消毒要求影响消毒效果,并且对多种物品和人又损害,不适合有人或物在场的消毒。

1.3 动态空气消毒机多采用紫外线循环风、静电场循环风、等离子体循环风消毒方式;静电场除尘原理能持续不断地产生高浓度的正离子附着在颗粒物上,迫使颗粒物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向集尘板移动,实现了颗粒物与空气的分离,同时空气中的细菌在高能正离子流的冲击和浸润作用下,是细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遭到破坏,导致细菌死亡;静电除尘原理,用过滤器除尘的方法起到除菌消毒的目的,不会产生任何毒负作用,可连续不间断开启,不会对人和物品有任何危害作用。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净化器的核心是等离子体反应器,它在强电场的作用下,逸出的电子被加速,获得很高能量。高能电子在运动中与气体分子、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其动能转换成基态分子(原子)的内能,引起激发、离解和电离,形成等离子体。一方面其内部在巨大的电场作用下,对细菌细胞膜构成严重击穿和破坏;另一方面打开气体分子键,生成单原子分子、负氧离子、OH离子和自由氧原子、H2O2等自由基,具有极强的活化和氧化能力;激发态粒子又能辐射紫外线和X射线,都对细菌、病毒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这就是等离子体消毒净化的机理。同时,它还能分解甲醛、苯、氨气、一氧化碳、烟气等高分子有毒有机物,转化成低分子无毒无味的无机物。消毒效果可靠,带除尘和遥控装置,使用方便,有人在场也可以使用,对人和设备无害,非常适合无层流设施的空气消毒。

紫外线消毒灯、电子灭菌器、动态空气消毒机分别用于不同的消毒环境中,他们同时有存在优缺点,我院感染办和医学工程科对空气消毒设备的管控做到了有的放矢,将紫外线消毒灯安置于治疗室、换药室、敷料室、器械室等人员流动少的区域,电子灭菌器则有使用科室安置于刚出院病人的病房和走廊减少对人和设备的损害,而将动态空气消毒机安置于Ⅱ类环境的高危科室如手术室、ICU、CCU、EICU、产房、爱婴病房、介入中心、供应室(洁净区)及普通病房(气管切开、脑外科病人),紫外线和等离子动态循环风消毒机是以空气进化为主的物理消毒方式,消毒时医护人员和病人可以在场,不会对人员产生负面影响。其局限性包括不稳定性:动态消毒容易产生死角,此外是非接触性化学消毒,利用动态机是无法进行医疗机构的终末消毒的;维护上的局限性:一般动态机要定时更换过滤网和清洗电场,一旦维护不及时,消毒效果会降低,这也是其应用中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2.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使用科室只注重消毒设备的响、转等表面现象,对消毒设备的使用日期、时间、维护保养等情况不记录或记录不准确、不详细,导致消毒设备形同虚设,甚至有设备超限服役的情况。

2.2 使用不规范

在设备安装、调试初期以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后操作者不能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操作等注意事项,以致消毒设备的消毒工作流于形式。

2.3 部分医护人员消毒观念和消毒知识欠缺

医护人员对消毒、灭菌知识了解甚少,在单位学习、培训的机会也不多,造成了目前存在问题的现状。

3.解决的办法

3.1 定期对医院空气消毒机进行维护保养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我院空气消毒设备种类和数量繁多,重点对紫外线空气消毒机、静电场空气消毒机、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机做定期的维护保养,包括更换紫外线灯管、高效过滤碳板、等离子体反应器、清洗过滤网等工作,而感染办对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则是重中之重,该工作是对消毒灭菌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效果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的唯一手段,也是监督临床医护人员做好消毒灭菌工作的依据。只有通过对设备的监测才可以发现消毒灭菌管理工作存在的疏漏,才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

3.2 院内的空气消毒是日常工作,贯穿整个医疗活动,空气消毒设备在医院分布广泛,使用频率也很高,因此加强医护人员了解正确区分静态和动态空气消毒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静态空气消毒是在密闭、无人、无及时产生污物的房间进行的空气消毒;动态空气消毒时一种丰密闭、有人群活动、存在即使污物的空气消毒。

3.3 感染办和医学工程科对医护人员应进行消毒灭菌设备操作和应用技能的培训,加强消毒设备的动态管理,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让医护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空气消毒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定期举办专题知识培训,使所有医护人员都能掌握消毒设备的基本原理、技术指标、消毒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达到熟练操作消毒设备的目的。

3)熟悉消毒设备的日常管理知识,能在日常工作中准确地记录消毒设备的使用情况,如安装日期、消毒时间、故障维修情况,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消毒设备的消毒效果和正常运行工作。

4.维护保养

4.1 紫外线消毒灯

从设备安装初期本科室严格按照感染办要求对紫外线消毒灯的安装做了严格要求,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灯安装数量(30W紫外线灯,在垂直1m处辐射强度高于70μW/cm2)为平均每立方米不少于1.5W,并且要求分布均匀、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2.2m,使得人的呼吸带处于有效照射范围。连续照射不少于30min,紫外线的辐射强度与辐射距离呈反比,悬挂太高,影响灭菌效果。如果是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照射表面应以1m为宜,杀菌才有效。在维护保养上面则是严格要求使用科室对紫外线灯管使用过程中一般每2周一次进行擦拭与保洁,否则会阻碍紫外线的穿透,新灯管使用前,可先用75%酒精棉球擦拭。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保持灯管的洁净和透明,以免影响紫外线的穿透及辐射强度。医院感染办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应3~6个月用紫外线辐射照度仪作一次强度检测,发现强度不合格的灯管要及时通知技术人员进行更换。

4.2 电子灭菌器

在日常使用时应注意应及时清除防护网上吸附的灰尘,使用人员发现有部分灯管发黑或放电时亮点变暗时应上报科室负责人,科室应通知感染办对设备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如监测不合格则通知医学工程科相关工程师更换灯管。

4.3 动态空气消毒机

在安装时要注意进、出风口不应有障碍物阻挡,机器背面应留有空间,以使机器后部空气畅通。进风口预过滤器一般6个月清洗一次,污染严重时应3个月清洗一次,一般要求过滤网最多清洗次数为3次。清洗过滤网时将其放入水池或其他容器内,放入适量的洗洁精浸泡10min作用,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切记不能用刷子刷,否则会损坏过滤网,冲洗干净后将其通风晾干不能至于日光下暴晒。紫外线空气动态消毒机里面的灯管使用寿命5000小时,当机内紫外线辐射强度低于8000μW/cm2或累计使用超过5000小时时应更换紫外线灯管,维护保养时应及时清除灯管表面和反光板表面的灰尘避免影响紫外线的辐射强度;复合活性炭过滤器一般一年更换一次,污染严重或室内相对湿度长时间较大时,应3-6个月更换一次;内部线电场组件一般2年保养一次,污染严重时应每年保养一次。我院对放置在Ⅱ类环境的动态空气消毒设备严格管控,2013年3月-2014年3月对我院所有动态消毒设备进行了全面的维护保养工作,从而降低和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5.结语

现代医院是一个完整的医学服务系统,消毒灭菌效果直接决定医院工作质量的好坏,为提高人民群众医疗诊治水平,创造一流的医疗服务质量,要严抓消毒灭菌设备质量控制,做到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何金圣,徐立平.医院空气消毒管理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2,5(5):128-129.

[2]王彭兰.我院空气消毒现状与管理[J].全科护理,2009,8(23):36-37.

[3]邱一奇,康江滨,钟志新.医用等离子空气消毒净化器的机理特点和维护保养[J].医疗装备,2013,6(11):70-71.

消毒设备篇2

肺功能室及其物品应定期清洁消毒,由于肺功能检查时要求通过呼吸测试管道与患者呼吸道连接,故患者呼出的气体,甚至用力呼吸时的唾沫等可污染呼吸管道及室内其他物品,易于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因此管道及室内环境的清洁、消毒非常必要。虽然目前尚无由于肺功能检查而导致明确交叉感染的报道,但其潜在危险不容忽视。部分文献报道雾化吸入装置及肺功能检查中的CO2吸入装置有大肠杆菌及分枝结核菌生长。

目前国外已广泛使用一次性过滤器使患者口腔与肺功能仪测试管道相隔,呼出气体首先经过过滤器,因此可阻隔患者呼出的细菌,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国内尚未普及应用,目前多用一次性或重复使用的接口器连接患者口腔与呼吸道。

肺功能仪消毒:我院使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使用一次性口嘴。需要关注的主要3个部件有细菌过滤器、连接管和口嘴。

正常情况下:①清洗:将45°弯头、筛网传感器、传感器外壳、硅胶管路等拆下后,用10%的醚蛋白酶液浸泡10~15分钟后,取出用流动蒸馏水冲洗(最好不用自来水,因其含有杂质)。②消毒:再将其置于2%戊二醛内(加0.3%碳酸氢钠可增强其杀菌消毒作用),浸泡15分钟或更长时间。或用随机附带的Descogen消毒颗粒配成1.5%的液体浸泡15分钟。取出用流动蒸馏水彻底清洗干净(尤其注意筛网传感器应绝对冲洗干净,否则将导致仪器定标不准确)。

高感染患者测试后:①硅胶管与塑料部件的消毒:将45°弯头,传感器外壳,硅胶管路等拆下后,将其置于2%戊二醛加0.3%碳酸氢钠溶液中(增强杀毒效果)浸泡10~15分钟后,取出再置于浓度1:25的84消毒液中浸泡10~15分钟(或用1%过氧乙酸浸泡10分钟)取出后晾干。②筛网传感器消毒:取下后置于2%戊二醛加0.3%碳酸氢钠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或取Descogen颗粒配置成浓度为3%的溶液浸泡约60分钟或环氧乙烷熏蒸10~20分钟。③清洗:完成各个消毒步骤后用流动蒸馏水彻底冲洗,尤其是筛网传感器,如果冲洗不干净会导致定标不准确。

消毒设备篇3

关键词:重复使用器械;集中清洗消毒;实施;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1]。长期以来我院供应室与各科室都各自为政,器械的清洗质量难以达到标准要求,供应室主要负责各科室包装好的器械包、敷料包等准备好的需要灭菌的包的高压灭菌和少量穿刺包供应工作,因此,消毒供应室的建筑面积不大,清洗设备不够。为遵循卫生部2009年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我院在积极规划重新建筑新的标准消毒供应中心的同时,自2010年8月开始采取利用新建手术室内的内镜全套清洗设备,从对患者健康影响最危险的手术室重复使用器械、物品开始,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手术室清洗间集中清洗、消毒、包装后运到供应室灭菌,逐渐扩展到妇产科、各科室的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灭菌供应,集中清洗管理以来,清洗质量普遍提高,临床科室反应良好。现将实施方法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以往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多由各临床科室使用后就地自行处理,基本以常水冲洗为主,几个简单的清洗槽(甚至就只有塑料水桶、盆),由于清洗条件和设备不完善,加上临床科室清洗消毒包装人员也未经过相关技能正规培训,往往难于保证清洗、包装质量,造成器械大量生锈,寿命缩短,进而危及患者安全,同时,各科每次都要使用相应的清洗、消毒剂等物品,造成资源浪费;消毒剂的使用、排放,增加了化学消毒剂污染及工作人员被感染的危险。其近年来我院手术室每年手术量约1200~1600人次,腔镜手术每年约60~80人次,内镜清洗设备使用率低;供应室因传统的科室清洗、包装,供应室灭菌,其建筑面积不大,清洗设备不全,技术落后,与新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相差甚远,需重新建筑,增添设备,达到规范要求。

2实施

2.1实施前准备

2.1.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集中式清洗消毒的目的和重要性 对消毒供应室人员进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培训, 使全员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集中式清洗消毒的目的和意义。

2.1.2增加人员和设备 添加2名非护理人员,购买存放器械整理箱、塑料篮筐、时钟、清洗专用刷、干燥设备、防护用品及清洗消毒剂等所需物品。

2.1.3开展培训,掌握标准 为使集中管理达到最佳效果,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医疗器械的分类标准、各类器械清洗流程和清洗质量标准,并就新流程进行全员培训,使全员掌握医疗器械、用品的质量标准和管理要求,除派护理骨干外出学习外、每人到上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跟班学习1 w,进一步掌握实际操作方法。将清洗、消毒工作流程制作成图表,在清洗间张贴,手术室将各种手术包内器械名称、数量打印交供应室,使全科人员在思想上、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

2.2实施

2.2.1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士将使用后的器械转运到清洗间,经清水初步冲洗,去除血迹后交供应室人员清洗,若不能在短时间内清洗,就放入含1%三效热源灭活剂(对不锈钢无腐蚀性的含氯消毒剂)整理箱中浸泡,供应室每天派2名人员到手术室清洗间,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与消毒》标准完成清洗-消毒,包装间打包等工作。

2.2.2不同的手术所用的器械不同,对洗涤和包装的要求也不同,手术室人员在浸泡时,按照一台手术的器械放入一个整理箱,清洗时也一箱一箱的清洗,以免混放包装时重新分类清点器械耽误时间,易发生多包、少包或错包器械;为了让供应室人员能够尽快熟悉器械名称及包装方法,手术室在供应室人员打包时派一名护士到包装间指导协助打包,待供应室人员熟悉后,由其自行完成。

2.2.3包装好的器械包送回供应室进行高压灭菌后,送手术室备用。

2.2.4根据消毒供应室人员清洗熟练的程度,逐步扩展到妇产科、各科室的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灭菌供应,同时增加工作人员,以保证工作量的完成。

3实施效果

通过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管理,规范器械消毒灭菌流程.提高器械灭菌的专业性,保证了器械消毒灭菌质量,使各种器械的使用寿命延长,大大节省医疗资源,减少成本消耗,有效的防控医院感染。同时就地清洗消毒、包装,还减少了手术室器械运输过程的碰撞损坏。

4体会

消毒供应室是一个医院进行器械清洗、包装、消毒灭菌、供应等工作的场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而质量的保证除国债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术能力,还需要需要的设备及设施。以此在标准消毒供应中心未建成前,利用现有手术室内镜清洗设备资源,采用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管理,能提高器械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的质量,提升工作效率,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2],同时,使各种器械的使用寿延长,大大节省医疗资源。值得在现有新的标准消毒供应中心未建成前使用。

参考文献:

消毒设备篇4

第一条依据

为加强沐浴场所卫生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止传染病传播,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

(一)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经营服务的沐浴场所,包括浴场(含会馆、会所、俱乐部所设的浴场)、桑拿中心(含宾馆、饭店、酒店、对外开放的桑拿部和水吧SPA)、浴室(含浴池、洗浴中心)、温泉浴、足浴等。

(二)沐浴场所内设置的理发店、美容店、游泳池、文化娱乐场所等其它公共场所和餐饮场所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三条用语含义

(一)污染源,是指沐浴场所受到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来源,包括粪池、垃圾场、污水池、旱厕等。

(二)公共用品用具,是指沐浴场所提供顾客使用的、与顾客密切接触的物品。包括浴巾、毛巾、垫巾、浴衣裤、拖鞋、饮具、修脚工具等物品。

(三)卫生管理组织,是指对沐浴场所的卫生证照、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场所环境、顾客用品用具和设施等实施有效卫生管理的机构。

(四)健康危害事故,是指沐浴场所内发生的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群体性健康损害事故。

第二章场所卫生要求

第四条选址、设计及竣工验收

(一)沐浴场所应选择远离污染源的区域。一般室外周围25米内不得有污染源,且不受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

(二)新建、改建、扩建的沐浴场所,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或设计阶段和竣工验收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卫生学评价。

第五条环境卫生

沐浴场所内外环境应整洁卫生,蟑螂密度、鼠密度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第六条场所设置与布局

(一)沐浴场所应设有休息室、更衣室、沐浴区、公共卫生间、清洗消毒间、锅炉房或暖通设施控制室等房间。更衣室、沐浴区、公共卫生间分设男女区域,休息室单独设在堂口、大厅、房间等或与更衣室兼用。各功能区要布局合理,相互间比例适当,符合安全、卫生、使用要求。更衣室、浴区及堂口、大厅、房间等场所应设有冷暖调温和换气设备,保持空气流通。

(二)沐浴场所地面应采用防滑、防水、易于清洗的材料建造,墙壁和天顶应采用防水、无毒材料覆涂,内部装饰及保温材料不得对人体产生危害。

(三)使用燃气或存在其它可能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的沐浴场所应配备一氧化碳报警装置。使用的锅炉应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许可。沐浴场所安装在室内的燃气热水器应当有强排风装置。池浴应配备池水循环净化消毒装置。

(四)更衣室应与浴区相通,配备与设计接待量相匹配的密闭更衣柜、鞋架、座椅等更衣设施,设置流动水洗手及消毒设施,更衣柜应一客一柜。更衣柜宜采用光滑、防水材料制造。休息室或兼做休息室的更衣室,每个席位不小于0.125平方米,走道宽度不小于1.5米。

(五)浴区四壁及天顶应当用无毒、耐腐、耐热、防潮、防水材料。天顶应有相应措施,防止水蒸汽结露。浴区地面应防渗、防滑、无毒、耐酸、耐碱,便于清洁消毒和污水排放,地面坡度应不小于2%,地面最低处应设置地漏,地漏应当有蓖盖。浴区内应设置足够的淋浴喷头,相邻淋浴喷头间距不小于0.9米,每十个喷头设一个洗脸盆。浴区通道合理通畅。浴区内不得放置与沐浴无关的物品。

(六)沐浴场所的吸烟区(室)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其室内空气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七)沐浴场所设有食品经营项目的,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要求。

第七条公共卫生间设施

(一)沐浴场所应配备相应的水冲式便器,在浴区内应当设置公共卫生间。公共卫生间的设计应符合卫生要求。

(二)公共卫生间内便器宜为蹲式,采用座式的宜提供一次性卫生座垫。

(三)公共卫生间内应有独立的排风设施,排风设施不得与集中空调管道相通。公共卫生间内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

第八条消毒设施

(一)提供公用饮具的沐浴场所应设置专用的饮具清洗消毒间,专间内应有上下水,设有3个以上标记明显的水池,配备足够的消毒设备或消毒药物及容器,配备密闭饮具保洁柜并标记明显。

(二)对浴巾、毛巾、浴衣裤等公用棉织品自行清洗消毒的沐浴场所应设置专用的清洗消毒间,专间内应有上下水,设有足够的清洗、消毒水池且标记明显,配备足够的清洗消毒设施或消毒药物及容器,配备毛巾、浴巾、垫巾、浴衣裤等专用密闭保洁柜且标记明显。提倡使用一次性浴巾、毛巾、浴衣裤等一次性用品。

(三)在沐浴场所适宜地点设置公用拖鞋清洗消毒处,配备足够的拖鞋清洗消毒设施或消毒药物及容器。

(四)在沐浴场所适宜地点设置修脚工具消毒点,配置专用的紫外线消毒箱或高压消毒装置对修脚工具进行消毒。

第九条供水设施

(一)有冷热水供应设备并有明显标志,给排水管道及阀门等设备安全可靠。

(二)供顾客饮水的设备应当取得卫生行政部门许可批准文件(复印件),饮用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沐浴用水水质、浴池水质温度、浊度应符合国家相应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十条通风设施

(一)沐浴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新风、排风、除湿等),排气口应设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二)如使用自然通风,应设有排气窗,排气窗面积为地面面积的5%。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十一条照明设施

沐浴场所应有足够的照明,灯具需安装安全防护罩。桑拿房应安装防爆灯具,使用安全电压。更衣室、浴区照度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

第十二条废弃物存放设施

沐浴场所应在适宜位置设置废弃物盛放容器,容器应密闭加盖,便于清理,能够有效预防控制病媒虫害孳生。

第十三条预防控制病媒生物设施

沐浴场所应设有预防控制病媒虫害的设施。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口和回风口应安装防鼠、防病媒生物侵入设施。

第三章卫生操作要求

第十四条操作规程

(一)沐浴场所应当按照本规范有关要求,参考《推荐的沐浴场所用品用具更换、清洗、消毒、保洁方法》(见附录1)和《推荐的沐浴场所及设施、设备、工具清洁消毒方法》(见附录2),制定本场所具体的卫生操作规程。

卫生操作规程包括沐浴场所为顾客提供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具体工作程序和要求;公共用品用具的采购、储存、更换、清洗、消毒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场所环境清洁、设施管理、维护、消毒等工作程序和要求。

(二)沐浴场所应当认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卫生操作规程,从业人员应当熟悉本岗位的卫生操作规程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第十五条公共用品用具采购

(一)沐浴场所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化妆品、饮水设备、消毒药剂、消毒设施、清洁杀虫药剂等用品用具应到证照齐全的生产厂家或经营单位购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或有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采购时应建立验收制度并做好记录。

(二)购置的消毒剂、清洁剂、杀虫剂不得对人体产生危害。使用的消毒、通风保暖等设施设备不得对人体安全造成损伤。顾客使用的发用类、护肤类、彩妆类、指(趾)甲类、芳香类化妆品对人体不应有毒有害并应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要求。

第十六条公共用品用具储藏

(一)应按照最大设计接待容量1:3的比例配备浴巾、毛巾、浴衣裤等用品用具,设置相应的库房,配备保洁存放容器或设备,各类用品用具应分类存放并有明显区分标志。

(二)库房内不得堆放杂物,应有预防控制病媒生物、防潮等设施和措施,设有隔墙离地的平台和层架,设有机械排风设施,保持良好通风。

第十七条公共用品用具消毒

对供顾客使用的浴巾、毛巾、浴衣裤等棉织品、公共饮具、公用拖鞋、修脚工具应有严格的更换、清洗、消毒、保洁制度,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其中对浴巾、毛巾、浴衣裤等棉织品和公共饮具应在不同清洗消毒专间内清洗消毒,经清洗消毒后的各类用品用具应达到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的规定并保洁存放备用。各类用品用具更换、清洗、消毒、保洁方法可参考《推荐的沐浴场所用品用具更换、洗涤、消毒、保洁方法》(见附录1)。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第十八条浴池水消毒

沐浴场所应根据循环净化消毒装置、客流量等状况定期对浴池进行清洗、消毒、换水。浴池水每日必须经循环净化消毒装置处理,营业期间池水应定期补充新水,水质符合卫生要求。

第十九条沐浴场所及设施、设备、工具清洁消毒

沐浴场所的地面、墙面、水龙头、座椅、茶几等应经常清扫或擦洗。对顾客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表面、更衣箱、公共卫生间、垃圾箱(桶)、浴池、浴盆、洗脸盆、擦背凳及擦背工具、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等可参考《推荐的沐浴场所及设施、设备、工具清洁消毒方法》(见附录2)。

第二十条设备设施维护

沐浴场所应当定期对清洗消毒、保暖通风、冷热水供应等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做好检查、保养和维修的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发生故障时应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各类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保持良好状态。

第四章卫生管理

第二十一条卫生管理组织

(一)沐浴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卫生主管负责人,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制定完善的部门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沐浴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其经营场所的卫生管理负全面责任。

(二)沐浴场所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组织安排和督促检查工作,对患有有碍公众健康疾病的从业人员应当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第二十二条培训、管理制度(自检、公示)

(一)沐浴场所及从业人员应当证照齐全,卫生许可证应悬挂在场所醒目处。

(二)沐浴场所经营单位应建立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制度,定期对本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并做好记录。

(三)建立自身检查与检测制度。对场所环境卫生状况、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操作卫生等内容可参考《沐浴场所卫生管理自查建议项目与内容》(见附录3),每周进行一次检查并做好记录。对场所更衣室、浴室温度、照度、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浴池水温度、浊度等每月进行一次自身检测并做好记录。对尚无能力开展自身检测的项目可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四)建立公示制度。对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及沐浴场所卫生检测结果应当及时在沐浴场所醒目处向顾客公示。

(五)设立禁浴标志。应在沐浴场所门口醒目位置设有禁止性病和传染性皮肤病(如疥疮、化脓性皮肤病、霉菌引起的皮肤病等)等患者就浴的明显标志。

第二十三条环境卫生管理

(一)沐浴场所应建立室内外环境清洁制度,定期清洁室内外环境,保持经营场所内外环境卫生、舒适。

(二)配备充足干净的清扫工具,定期做好卫生清扫工作,及时清运废弃物并统一定点处理。

(三)公共卫生间和废弃物容器无病媒虫害孳生,无积水、无异味。

(四)沐浴场所内应放置安全套或者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应当提供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

第二十四条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事故报告

(一)沐浴场所应当制定预防传染性疾病传播、一氧化碳中毒等健康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当发生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时,应及时抢救受害者脱离现场,迅速送病人到附近医疗机构救治,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

(二)沐浴场所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是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责任人。当发生下列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导致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事故报告责任人要在发生事故24小时内电话报告:

1.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水质受到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

3.公共用具、用水和卫生设施受到污染所致传染性疾病、皮肤病流行;

4.意外事故导致的一氧化碳、消毒剂、杀虫剂等中毒。

第二十五条档案管理

沐浴场所应建立完善本单位卫生管理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有关证照: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等。

(二)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培训考核制度、自身检查与检测制度、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更换制度、禁浴制度等。

(三)组织领导机构和人员岗位职责。

(四)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应急预案,健康危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发生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后的处理情况。

(五)各种操作规程:包括饮具等清洗消毒规程、非集中式空调清洗消毒规程等。

(六)用品采购、验收、出入库、储存档案。

(七)用品用具、饮具清洗消毒检测档案。

(八)设备设施维护,卫生检查档案。

(九)空气质量、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测档案。

(十)投诉与投诉处理结果档案。

(十一)有关记录:包括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更换记录,自身检查与检测记录,培训考核记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记录等。

(十二)有关证明:包括预防性建筑设计审核,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图纸,有关消毒设施,消毒药物,饮水设备,化妆品等的有效卫生许可证或卫生许可批件的复印件等。

各项档案中应有相关人员的工作记录并签名,档案应有专人管理,各类档案记录应进行分类并有目录。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三年。

第五章人员卫生要求

第二十六条健康管理

(一)沐浴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应当取得“健康合格证明”。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健康合格证明”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二)从业人员患有有碍公众健康疾病,治愈之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可疑传染病患者须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进行健康检查,明确诊断。

第二十七条卫生知识培训

(一)沐浴场所卫生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应当完成规定学时的卫生知识培训,掌握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卫生操作技能等。

(二)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两年进行一次。

(三)从业人员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八条个人卫生

消毒设备篇5

摘要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方式,对温州市某区基层医疗单位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13所医院中有独立消毒供应室的医院占23.1%,有消毒供应室专职工作人员的医院占15.3%。80%以上医院消毒供应室没有实行分区管理,没有洁污通道等必要的布局。该区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清洗设备配备和器材的配置率均在15%~23%,基本设施配置不到位。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对有管腔和齿缝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为15.39%~69.23%。结论该区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的建筑布局、硬件配置和制度管理到位率较低,清洗质量得不到保证,应依照行业标准加强消毒供应室基本建设和管理。

关键词

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清洗质量;调查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担负着全院医疗器材的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及发送等工作,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部门。根据2009年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3个行业标准的精神,医院应当实行医疗器材集中管理,这在大型医院已经基本得到贯彻落实,但大量基层医疗机构尚未完全实行。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CSSD的工作质量管理,确保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质量〔1,2〕,随机选择温州市某区部分医疗机构为对象进行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建设和管理现状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方法

1.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温州市瓯海区13家基层医院,调查内容包括消毒供应室建筑布局、清洗设备、医疗器械清洗流程、灭菌效果监测、质量管理和人员配备等。

1.2调查方法采用现场查看、询问和问卷调查方式,分别对抽取的13家医院CSSD展开调查。现场调查由调查人员分别到每个医院消毒供应室查看环境布局、硬件设施和管理制度。询问和访谈为随机抽取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询问,查阅工作记录和灭菌效果监测结果,并将调查结果详细填写专用登记表。问卷调查采取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在讲解的基础上,要求当场填写并收回,由调查人员统一进行评判。

1.3调查结果判定依据2009年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3部行业标准中相关规定,核实调查结果,判定各医疗机构CSSD建设和管理情况。

2结果

2.1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该区13所基层医院中有3所医院有独立的消毒供应室,只有2所医院消毒供应室为专职工作人员,70%以上的医院缺乏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设备设施不齐全,质量管理和灭菌监测不到位,见表1。

2.2建筑布局情况所调查的13所基层医院中,多数医院消毒供应室布局不合理,80%以上消毒供应室没有实行分区管理,没有洁污通道等必要的布局(表2)。

2.3硬件设施配备情况本次调查该区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清洗设备配备和器材的配置率在15%~23%,基本设施配置不到位(表3)。

2.4清洗流程和质量情况调查发现,该区医院消毒供应室清洗的器械多数不达标,清洗流程达标率和清洗质量合格率普遍较低,有管腔和齿缝的器械清洗合格率更低(表4)。

3讨论调查表明,温州市某区多数基层医院再生医疗器械未实行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专职人员少,人员流动更换频繁,部分消毒员无上岗证。兼职人员负责处理使用后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相关知识缺乏,对操作流程不熟悉,加之硬件设施配置不到位,无法保证清洗质量。操作流程大多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执行,灭菌效果监测没有开展或不到位。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种方法〔3〕,本次调查的医院消毒供应室大多仅开展部分化学监测,仅有2所医院开展了生物监测。大部分建筑布局不合理,面积及位置均不符合要求。消毒供应室往往地处楼顶或地下室,面积狭小,基本无法按规范进行三区划分与合理布局。清洗、消毒和灭菌设备简陋,基本没有高压水枪、气枪、超声波清洗器和干燥设备等,手术器械、氧气湿化瓶和呼吸机螺纹管等诊疗器械、器具均由病区各科室自行清洗,因此清洗质量较差。压力蒸汽灭菌器湿包现象严重,包布不洁、器械有锈迹,清洗中不用酶洗剂,很少进行处理。多数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无工作手册及作业指导书,也无岗位工作职责、制度、操作规范及器械、物品处理流程等,以现有管理无法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根据现行行业标准规定,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规范化管理主题体现在合理的建筑布局、先进的设备材料、有效的消毒与灭菌技术实施、提高人员素质及科学管理等5个方面〔4〕。建议相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院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建设和管理,把消毒供应室建设作为对基层医院验收标准之一。新建或改建医院消毒供应室应重点关注建筑和布局〔5〕,如处于合适的位置、实行区划、建立人流物流洁污通道,辟有回收间、洗涤间、检查包装间、灭菌间、无菌物品储存间、发放间、办公室、更衣间和卫生间等;硬件配置必须保证基本需求,如设有冷热水供应,手工清洗池、必要的清洗机、水(气)枪和灭菌装置等。按照行业标准规定的集中式管理要求,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回收至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完成。任务指标是既能保障医院无菌物品供应的质量,又能满足临床需求。如果医院规模很小,可以依靠所在地区大型医院消毒供应室负责集中管理,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6,7〕。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S].2009.

〔2〕汤井利,赖紫娴,李丽娣.浅谈供应室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0(20):14114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2012.

〔4〕梁翠娟.我国医院消毒供应室规范化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1):6668.

〔5〕胡瑛.从预防医院感染角度探讨供应室的建筑设计[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08609.

〔6〕王志棣,孟爱珍,华卓君,等.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运行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5):292293.

消毒设备篇6

1方法

1.1调查对象

宝山区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中设置口腔专业的诊疗机构共88家,其中公立医疗机构25家,民办及个体牙科诊所63家。此次调查对象各抽取宝山区不同级别设置口腔专业的医疗机构(口腔诊疗机构)约60%,共51家口腔诊疗机构。51家口腔诊疗机构分布在宝山区各个乡镇,每个乡镇3~4家,其中公立医疗机构15家(三级医疗机构1家,二级医疗机构5家,一级医疗机构9家),民办及个体口腔诊所36家(口腔门诊部23家,口腔诊所13家)。

1.2调查内容

从消毒灭菌制度的建立,区域布局与设备设施,消毒灭菌物品管理,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生物检测、诊疗环境消毒情况,医疗人员职业防护6个方面对51家口腔诊疗机构消毒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同时对待用的已灭菌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等进行采样检测。

1.3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内容设计专门调查表格,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制定统一标准,采取现场查看,询问医务人员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并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卫生部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法规和标准对已灭菌口腔器械进行采样检测。每家采样2件(其中1件为手机)已灭菌且塑封包装完整的口腔诊疗器械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检测,检测项目为菌落总数。检测结果显示无细菌生长,为合格。

2结果

2.1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本次抽查的51家口腔诊疗机构都建立消毒隔离制度。诊疗区域与清洗消毒灭菌区域分开设置。消毒灭菌区内部布局合理,均配备高压蒸汽灭菌设备和非手触式水龙头,按规定进行每月1次的高压蒸汽灭菌设备生物监测。诊疗环境及口腔综合治疗台均有消毒记录。但在消毒灭菌物品包装、超声清洗机配备及医疗人员职业防护方面的合格率分别为92.16%、84.31%、88.24%。调查中发现4家民办及个体牙科诊所未在灭菌物品包装外注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在超声清洗机配备方面,有8家口腔诊疗机构未配备超声清洗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1家,民办及个体牙科诊所7家。在医疗人员职业防护方面,6家口腔诊疗机构医务人员操作时未配备护目镜,其中公立医疗机构1家,民办及个体牙科诊所5家(表1)。

3讨论

本区51家口腔诊疗机构在消毒灭菌物品包装、超声清洗机配备及医疗人员职业防护3方面的合格率分别为92.16%、84.31%、88.24%,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合格率较高,在90.00%以上,民办及个体牙科诊所合格率为80.00%以上。民办及个体牙科诊所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民办及个体牙科诊所与公立医疗机构相比,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合格率偏低,尤其是在超声清洗机的配备、医疗人员职业防护及灭菌物品的包装方面需进一步加强。这与部分个体及民办牙科诊所的负责人对消毒灭菌工作不够重视,且对与口腔消毒灭菌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够熟悉有关。

本次监测灭菌口腔诊疗器械102件,合格96件,灭菌总合格率为94.12%,说明总体灭菌效果良好。本次监测在未通知具体监测时间的情况下突击监测,监测结果基本反映了本区口腔诊疗机构器械灭菌质量现状。检查中发现,本区公立医疗机构总体情况良好,灭菌合格率为100.00%,民办及个体牙科诊所灭菌合格率为91.67%。口腔诊疗器械因侵入性操作多,使用频率高,造成医源性感染、传播的潜在危险大,不能有丝毫松懈\[2\]。实际上,在平时的拔牙、补牙和洗牙等口腔治疗过程中,绝大多数都伴有创伤性的出血,而艾滋病、肝炎等这些严重危害我们健康和生命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之一就是血液传播\[3\]。因此,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关系到广大口腔疾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是不容忽视的。民办及个体牙科诊所灭菌合格率较公立口腔诊疗机构偏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工作大多由护理部负责,且护理部的考核工作也是相当规范和严格的。本次民办及个体牙科诊所有6件已灭菌口腔诊疗器械检测不合格,分析原因,一是灭菌器械的清洗质量未达标,医疗器械未及时清洗、清洗不彻底及清洗后器械未擦干或烘干;未配备超声清洗机及采用酶洗技术,器械上存在黏附血液等有机物而影响灭菌效果。二是口腔诊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和消毒灭菌知识欠缺,技能培训不够。部分压力灭菌操作人员未经上岗培训,对消毒灭菌器的性能、方法、特性了解不够,不能正确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过程中灭菌物品的摆放、装载不符合要求。三是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成本较高,消毒灭菌次数越多花费就越多,且反复消毒和灭菌会降低口腔器械的使用寿命。个别口腔诊疗机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未重视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

为此我们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① 加大宣传与培训的力度,定期对口腔诊疗服务及器械消毒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技术等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消毒技术水平。要求口腔诊疗机构在使用消毒灭菌设备之前,应熟读使用说明书,详细了解具体消毒灭菌程序,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以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

② 重视口腔诊疗器械清洗与消毒环节。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4\],使用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口腔诊疗机构应配备超声清洗机,最好使用加酶洗液清洗,以加快血液、体液、脂肪等污染物的溶解和分解。规范口腔诊疗机构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方法,以确保消毒与灭菌效果。口腔诊疗器械有效的消毒与灭菌是控制交叉感染的关键。

③ 加强监督执法力度,不定期地对口腔诊疗机构尤其是民办及个体牙科诊所的消毒灭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采样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落实整改措施。通过监督检查和采样检测,督促口腔诊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上新台阶,敦促其了解管理的重点环节与难点所在,从而加强自身管理,提高口腔诊疗机构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质量。4参考文献

[1]甘和平,何静怡,仇伟,等.上海市口腔诊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17(6):556-559.

[2]方本烈.婺城区2007年口腔器械检测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4):37.

[3]郑玉程.口腔器械消毒管理\[J\].现代医院,2010,10(3):109-110.

消毒设备篇7

关键词 腹腔镜器械 消毒灭菌 存在问题 改进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腹腔镜手术在我院妇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多个科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腹腔镜手术量的增加和其材质的特殊性,临床腹腔镜器械清洁消毒灭菌工作不到位,将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医疗安全,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因此,为了高效安全地完成所有腹腔镜手术,现将近年的摸索学习和改进腹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进行探讨。

过去腹腔镜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

清洗时间不充分:腹腔镜手术多,腹腔镜设备及器械数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故手术频繁,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细致的刷洗过程,往往是快速刷洗。大家都知道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如不能去除血清蛋白质等有机物污染物,躲藏在有机物内的细菌和内热源就不易被灭菌杀死,还可能传播血源性疾病。因此,如果清洁不彻底,整个灭菌过程将失败[1]。

刷洗工具不理想:由于没有专门的环境,往往清洗只能用流水冲,用普通器械刷洗,精细的地方很难刷洗干净,管腔长的只能用注射器抽水冲洗,黏附在管腔内壁的组织、血凝块有时很难冲洗干净。

清洗环境的不足:以前手术室没有设立专门的清洗空间和设备。腹腔镜器械只能和普通手术器械同在一个清洗池清洗,由于器械的特殊性,普通的清洗池根本适应不了,往往不注意就损伤器械。

用酶清洗浸泡器械前忽略用流水初洗:为了省时或图方便,使用后的器械直接用配制后的酶清洗液清洗,致酶清洗液被污染,影响清洗效果。

配置的酶清洗液多次使用:酶清洗液价格较高,为节约反复使用,这易造成二次污染。

过去腹腔镜器械消毒的不足

浸泡消毒:过去腹腔镜器械的消毒都是用一个自制的大的长方形铁箱盛有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2%戊二醛浸泡法因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引起药液浓度的降低:如碱性戊二醛的聚合、水的稀释、使用的频率、消毒液挥发和丢失等,可能影响其灭菌效果,须每天检测其有效浓度,更换盛装容器,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另外,戊二醛挥发后的气体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有害,污染环境。

浸泡消毒时间不足:腹腔镜手术多,腹腔镜设备和器械数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手术的器械浸泡时间缩短,只达到高水平消毒,未达到灭菌效果。

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的改进措施

建立腔镜器械专门清洗间:专门设立腔镜器械清洗系统设备(包括腹腔镜器械浸泡池、冲洗池、酶液浸泡池等),还配备高压水枪,根据不同种类器械,高压水枪还配备了不同型号的枪头。引进超声清洗机,配上长短不一的细软毛刷。

购置多套腹腔镜器械及设备:器械设备相对固定专人管理,负责清洗,消毒灭菌,一段时间后可轮流运作。

规范清洗流程:手术上的器械护士随时将器械上的血迹擦干,将污物去除。①第一步:手术结束后,将器械各部件全部拆开置于流动清水中初步清洗,除去大部分污垢及血迹;②第二步:将初步清洗过的器械浸泡于配置的多酶液中,必须将各个关节都打开泡入,多酶液的配制按照器械污染的程度而定。如果无法用毛刷清洁的细小管腔、缝隙等部位,可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再放入超声机酶洗20分钟,水温在30~40℃为宜,此时酶的活性最强[2];③第三步:精洗,浸泡好后将器械放于清水中用软毛长刷清除多酶液及污物,并用高压水枪冲洗管腔内的管道;④第四步:用超声清洗机清洗器械,彻底去污;⑤第五步:干燥器械,将洗好的器械用干净的软棉布擦干,用高压枪将各关节部位及管腔内冲干,使其干燥无水迹。

腹腔手术器械消毒灭菌的改进措施

取消2%戊二醛消毒液的浸泡消毒灭菌方法,引进等离子消毒灭菌机。把准备好消毒灭菌的腹腔镜器械用专用包布包好放到等离子消毒灭菌机中处理即可,如有连台手术,灭菌后由器械护士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直接取出使用,使用等离子消毒灭菌机只需45~60分钟即可灭菌完毕,比传统的2%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时间缩短许多,增加了连台手术的台次,也增加了手术效率。

讨 论

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和灭菌成功的关键。腹腔镜手术器械比普通手术器械的结构复杂、精细,有细小的管腔,极易残留污物和细菌。既影响化学消毒剂的灭菌效果,又影响器械的使用寿命,间接给手术带来后患。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程》,配齐必要清洗消毒灭菌设备,遵守清洗消毒流程,对确保腹腔镜手术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消毒设备篇8

食品生产的过程就是从清洗消毒开始,到清洗消毒结束。任何一台生产食品的设备不可能未经清洗消毒就来做产品,同样每一次生产完产品以后,它也必须要进行彻底的清洗,才可能在下一次生产时使用。因为,良好的清洗消毒恰恰可以有效解决食品的卫生污染问题,可以为我国食品工作的发展以及食品安全提供基础保障,通过对清洗消毒技术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关标准,为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实际上,卫生污染问题就是食品生产过程控制当中一个组成部分。但是,食品工业清洗消毒产品有其特殊性。它是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所涉及包括食品工艺、食品机械、工厂设施、工厂设计、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检验分析、消杀技术、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因此,这个领域的技术研究,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这些年,食品工业对高效生产设备的需求日益旺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众多一流食品机械制造商最重要的市场,甚至有个别的一流品牌全年95%的设备订单都来自于中国。他们在把先进的设备带入中国的同时,也利用其技术优势以及设备自身特点夺身定制了一套标准,甚至指定清洗消毒剂的品牌,由于对进口新型设备的使用条件没有经验,因此国内的食品企业常常被迫购买高价清洗消毒剂。国内的食品机械制造商,所擅长的技术通常是食品工艺、机械卫生设计、机械加工技术、自动化控制、材料学等领域,几乎对清洗消毒剂领域没有研究。

而在设备的设计完善以及改良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清洗消毒技术的支持。例如在食品工业当中常用的一种消毒剂是过氧乙酸,从国家的消毒剂技术规范来讲,是用于30min杀菌强度达到5,认为它可以作为消毒剂。但是对于饮料包装瓶的消毒来讲,需要的是2000~2500ppm的过氧乙酸,在10~15s、55℃的条件下,对物表消杀,达到杀菌强度是5~6。那么怎么去做这个杀菌强度的实验,国内没有可借鉴的标准,工程师们在摸索。他们尝试用硫酸钠作为中和剂,但是不能表达瞬间的效果,试验需要测5s、10s、15s三个时间段的结果,应该怎样证明瞬间的中和反应呢?这个例子说明在很多基础领域,技术标准和实验方法上都处于空白状态,带来的是在很多消杀技术研究上,确实遇到了一些困惑。在目前饮料行业的高端灌装技术、无菌冷灌装技术领域,国内设备制造商由于缺少有经验的清洗消毒技术服务商的支持,在设备的研发、改良以及设备的安装验收方面常常是事倍功半,设备厂商也急需有效的行业标准,来推动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我国食品制造业,长时间使用的都是非常原始的硝酸、烧碱进行管道设备CRP清洗,然后用热水、次氯酸钠来进行消毒,用甲醛或臭氧对车间进行熏蒸,以及包括员工的手部消毒,用75%的乙醇,大家都知道乙醇如果说长期使用的话,员工手部会开裂,开裂产生伤口以后就会滋生金黄色葡萄酒菌,如果接触到食品上会产生毒素,在国外很多食品企业都在使用碘,可能大家觉得碘实在太原始了,但事实上也是最安全的,因此食品行业是否可以在一些规范上进行调整和改善。经常会有食品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说,传统方式的清洁方式会造成设备快速老化,比如橡胶垫片会被腐蚀、原件被氧化,不当的熏蒸会造成有害物质残留,不当的清洗工艺会造成清洗的不彻底进而造成产品的污染、腐败、重金属超标等。现在很多企业都认为,不锈钢是一个很好的卫生材质,但是不锈钢当中也有重金属,如果选择的清洗剂不当,就会把重金属洗出来了,进而污染到食品。所以不合适的清洗消毒方式,轻则会造成企业直接经济损失,重则会引起消费者或者员工的健康受损,企业品牌受到影响。

二、制定标准迫在眉睫

消毒设备篇9

1.1养殖档案不健全2008年以来,在施甸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支持下,每个养殖场(区)都发放了《畜禽养殖场养殖档案》。但是经了解,只有部分养殖场(区)建立了养殖档案,生产、免疫、用药、消毒、销售等记录齐全;而大部分养殖场(区)未建立养殖档案或相关信息记录不详细,一旦有疫病发生,难以溯源。

1.2消毒措施不到位所有养殖场(区),虽然在场(区)门口设有消毒设施,如消毒池、紫外线消毒室等,但缺乏登记制度,流于现实,不按程序消毒;选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不科学;消毒缺乏针对性或不彻底等,不能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1.3环境污染严重经实地查看了解,很多养殖场(区),基本建有粪尿废弃物等污染物的有效处理设施,如堆粪房、沼气池、粪便发酵池、沉淀池等;但仍有部分养殖场(区)的废弃物未经处理而随意堆放和排放,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造成各种动物疫病的传播。

2对策

2.1强化硬件建设

2.1.1选址适宜,布局合理养殖场(区)选址应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且具备动物防疫条件,地势高,通风良好,水、电、路通畅,粪污处理方便,总体布局合理。

2.1.2设施完善,设备配套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饲养密度合理;养殖场大门口建有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更衣室,并配有消毒用的高压喷枪和常规防疫检测设备;猪舍内部建有猪栏、食槽、饮水器、风机等设施,以及防暑降温、增温设备等,还应使用限位栏、卫生圈、产床和仔猪保育床等设备,并具备干粪堆放间、污水排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

2.2引进优良种猪,实施品种良种化除4个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猪场进行保山猪保种、纯繁约克、杜洛克和培育LY母猪外,其余的养殖场(区)应以LY母猪为主,走“洋三元”的路线,便于集中销售,在价格上占绝对优势,避免饲养的母猪品种多而杂,销售困难。

2.3集中采购饲料,降低养殖成本面对众多的饲料厂家,可以联合其他养殖场(区)养殖户,共同协商,选择、比较,找出适合的饲料品牌,与厂家达成协议,价格、用量、运输等合理安排。

2.4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每个场至少培养1~3人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邀请相关部门和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提高业务素质。

2.5加强防疫,提倡健康养殖根据县动物疫病中心的要求,结合养殖场(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养殖场(区)的免疫程序,做好营养、免疫、消毒、预防性投药等生物安全措施,提倡健康养殖的理念。

2.6建立完善养殖档案动物卫生监督所应督促完善养殖档案,对养殖场(区)实行动态管理,监督做好日常生产记录、引种记录、防疫记录和饲养记录等。防疫记录要详细登记各种情况,建立疾病档案。

2.7严格落实消毒措施进入养殖场(区)的所有交通工具必须进行喷雾消毒,消毒药水应定期更换;尽量避免闲杂人员进入生产区。并落实好以下消毒措施:一空栏消毒。二定期预防性消毒。三是临时紧急消毒。

2.8合理处置废弃物在新建设的生猪养殖场(区),一定要设立粪尿丢弃物的处理措施;老的养殖场(区)没有废弃物处理设施或设施不完善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改造和完善,将粪尿等污物合理利用,并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销售造册。

3总结

消毒设备篇10

5.3.1加工、包装车间应通风良好,配有换气设施或空气调节设施以防室内温度过高,

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面积与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16;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不应小于每小时换气三次。

5.3.2机械通风管道进风口要距地面2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风口,开口处应设防护罩。

5.3.3排气口应装有防止害虫侵入的装置,进气口应装有空气过滤装置,过滤器应该能被清洗和重新安装。两者均易于拆下清洗或更换,室内空气调节,进排气或使用风扇时,空气流向应从高清洁区流向低清洁区,以防止空气对产品的包装材料造成污染。

5.4供水

5.4.1生产供水:工厂有足够的供水设备,水质必须符合GB5749的规定。必要时设置储水设备,应有防治污染措施,并定期清洗、消毒。使用循环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上述规定。

5.4.2制冰供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制冰及贮存过程中应防止污染。

5.4.3储水池(塔或槽)应以无毒,不污染水质的材料建成,并应有防止污染的措施,应定期清洗消毒。

5.4.4用于制冷、消防和其他类似用途而不与原料或成品直接接触的非饮用水,应使用完全独立、有鉴别颜色的管道输送,不得与生产(饮用)水系统交叉联结或倒吸于生产(饮用)水系统中。

5.4.5供水设施出入口应增设安全卫生设施,防止有害动物或其他有害物质进入导致食品污染。

5.5卫生设施

5.5.1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应在远离生产车间的适当地点设置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其设施应采用便于清洗、消毒的材料制作,结构严密,可防治害虫、老鼠进入,并能避免废弃物污染厂区和道路。

5.5.2废水、废气处理系统:必须设有废水、废气处理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废水、废弃的排放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规定。厂区内部的排放有害气体和煤烟。生产车间的下水道口需设地漏、铁栏。废气排放口应设在车间外的适当地点。

5.5.3更衣室、淋浴室、厕所:应设有与职工人数相适应的更衣室、淋浴室和厕所。更衣室应设储衣柜或衣架、鞋箱(架),衣柜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离地面20em以上。男女更衣室应分开,室内应有适当照明,且通风良好,并设有供生产人员自检用的穿衣镜;淋浴室可分散或集中设置,淋浴器按每班工作人员计,每20~25人设置1个,淋浴室设置天窗或通风排气孔和采暖设备;厕所应设置在车间外侧,水冲式,备有洗手设施和排臭装置,其出入口不得正对车间门,要避开通道,其排污管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设。

5.5.4洗手、清洗、消毒:洗手设施应以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建成,其设计和结构应不易藏污纳垢,并易于清洗消毒。洗手设施应分别设置在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适当的地点,应设热水和冷水洗手设施,采用非手动式开关,以防止已清洗或消毒过的手再度污染。洗手间内设置足够数目的洗手设备(每25人设一个洗手水管,每50人设一个消毒盆)并备有洗手剂、清洁剂、消毒剂和干手设备。洗手的警示语要放在一个醒目的位置。生产车间进口处应设有工作靴(鞋)消毒池或备有防污染鞋套。消毒池壁内侧与墙体成45。角坡形,池深足以浸没鞋面,生产经营人员必须经过消毒池方能进入车间。

5.6贮藏库

5.6.1贮藏库应装设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温度计或温度测定自动记录仪、自动温度报警装置,保证切割蔬菜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温度在4℃±0.5℃。

5.6.2贮藏库内应各有垫板,垫板高度不低于10em,库内灯光应有防爆装置。

5.6.3贮藏库门设有风幕装置,以备开门时防止外部温度的影响。

5.7实验室

5.7.1工厂必须设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卫生质量检验室,检验室应具备产品标准所规定的检验项目所需要的场所和仪器设备。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校对鉴定,及时维修,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检验数据准确。未开展检测的项目,可委托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食品卫生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5.7.2实验室应配备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和实验室操作人员,从事卫生、质量的检验工作和实验室管理工作。

5.7.3实验室应有完善的实验、检验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要逐批次对原材料、半成品和出厂前的成品进行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单。试验和检验的原始记录应齐全,并应妥善保存,以备查核。

5.7.4如对检验结果有争议,应由卫生监督机构仲裁。

6设备

6.1加工设备

6.1.1设备的设计、构造和安装必须满足加工的要求。

6.1.2设备与设备之间应排列有序,各工序所用设备和容器不得混用,以免交叉污染。

6.1.3固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便于彻底清洗、消毒。

6.2操作台、工器具和传送车等,应用无毒、无味、坚固、不易生锈、易清洗消毒、耐腐蚀的材料制成,与产品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平滑,无凹陷或裂缝。

6.3盛放食品的容器、工器具不能接触地面,废弃物应有专门容器存放,必要时加贴标识并应及时处理。清洗和消毒的设备和装置的设计有专门的用途和适当的维修。为了防止污染,这些设备应该和食品贮藏、加工、包装的地方严格分开。

6.4制冷设备:产品冷却设备的设计应该能够尽快达到和维持所要求的温度,设备上应设计有控制和监测温度的装置。

6.5温度测量装置:为保证温度控制精确性的需要,应该安装、校正和维护温度测量,记录装置。

6.6磁铁:在某些操作(如切块、切片或填充)的前后应该安装磁铁以保证有效去除金属污染;磁铁的磁力大小要适合需要,如有必要要进行检测。

6.7金属检测器:金属监测装置的安装、校正和维护应根据生产厂家的说明书来作,以保证有效去除金属杂质,这可能包括产品性质的调整、目标金属的选择、设备大小和速度调节等。

6.8计量器:流量计(如氯喂料速率计量器、气压计等)在安装时和随后的每一年都要进行校正以确保精确性。

6.9其它仪器:其他必要的控制关键因素的专门仪器也要到位,如有必要也要进行校对(如氯注射装置、氯浓度检测设备、pH计等)。

7机构与人员

7.1机构与职责

7.1.1生产管理、品质管理、卫生管理、安全管理及其它各部门均应设置负责人员,以监督或执行所负责的工作。

7.1.2品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手册》,宣传贯彻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定期向卫生监督部门报告;组织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培训l生产经营人员,定期组织生产经营人员健康检查,并做好记录工作。

7.1.3品管机构应独立设置,并直属于工厂最高领导,对工厂监管负全面管理职责,并有充分权限以

执行品质管理任务,其负责人有停止生产或出货的权力。

7.1.4品质机构应有食品检验机构,卫生管理机构,作业现场品质人员配置。生产负责人与品质管理负责人不得兼任,其它各部门人员均可视实际需要兼任。

7.2人员与资格

7.2.1品质管理部门应配备掌握专业知识的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7.2.2品质管理人员应经过培训,并具备两年以上食品卫生管理经验,熟悉掌握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

7.2.3质量检验人员应毕业于检验专业或上岗前应取得有关部门核发的检验资格证书。

7.3教育与培训

7.3.1工厂应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定期对全厂职工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本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技术人员应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信息,做到教育有计划、考核有标准,卫生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

7.3.2各部门管理人员应忠于职责、以身作则,并随时随地督导及教育所属员工确实遵照既定作业程序或规定执行作业。

8卫生管理

8.1 工厂的卫生管理

8.1.1工厂根据本草案的要求,制定卫生实施细则。

8.1.2工厂必须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管理机构应配备经专业培训的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按规定的权限监督全体职工执行相关的卫生和管理规范。

8.1.3卫生管理机构职责:宣传和贯彻食品卫生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在本单位的执行情况,定期向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报告;制定和修改本单位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规划;组织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培训食品从业人员;定期进行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并作好善后处理工作。

8.1.4维修、保养:建筑物和各种机械设备、装置、设施、给排水系统等均应保持良好状态,确保正常运行和整齐洁净,不污染食品;建立健全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检查、维修,杜绝隐患,防止污染食品。

8.1.5清洗、消毒:应制定有效的清洗及消毒方法和制度,生产车间内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应经常清洗和进行必要的消毒;设备、工器具、操作台使用清洗剂和消毒剂处理后,必须用饮用水彻底冲洗干净,除去残留物后方可接触蔬菜原料或产品;每班工作结束后或在必要时,必须彻底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墙壁、排水沟,必要时进行消毒。

8.1.6除虫、灭害:厂区应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类、蚊、蝇、昆虫等的聚集和孳生;对已经发生的场所,应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和消灭,防止蔓延和对食品的污染;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的污染和中毒的预防措施,用药后将所有设备、工具彻底清洗,消除污染。

8.1.7有毒有害物管理: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均应有固定包装,并在明显处标示“有”字样,贮存于专门库房或柜橱内,加锁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建立管理制度;使用时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按照使用方法进行,防止污染和人身中毒;除卫生和工艺需要,均不得在生产车间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任何种类的药剂;各种药剂的使用品种和范围,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监督部门同意。

8.1.8污水、污物: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不符合标准者应采取净化措施,达标后排放:厂区设置的污物收集设施,应为密闭式或带盖,要定期清洗、消毒,污物不得外溢,应于24h之内运出厂区处理;做到日产日清,防止有害物集聚孳生。

8.1.9废弃物:加工后的废弃物应及时从生产车间运出,堆集于污物设施内,及时运出/--N处理;使用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应经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8.1.10卫生设施:洗手、消毒池,靴、鞋消毒池,更衣室、淋浴室、厕所等卫生设施,应有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应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8.1.11工作服:工作服包括淡色工作衣、裤、发帽、鞋靴等;工作服应有清洗保洁制度;凡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日更换;其他人员也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

8.1.12车间设有专职卫生岗,负责监督检查进入车间人员衣着和消毒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