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考核十篇

时间:2023-03-29 11:11:53

人事考核

人事考核篇1

对原有的月度考核、劳动态度评价等考核形式进行系统整合,再加以专业化、形式较为科学的人事考核体系。

    1.劳动态度评定:

    根据退休金发放制度进行季度劳动态度评定,日常考核中不评议劳动态度。劳动态度评定实质上是考核员工是否达到公司要求的基本工作标准,这个标准是文化标准,包括基本行为规范、责任心、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五个方面。

    2.工作绩效考核:

    工作绩效考核是对日常业务工作表现的考核,是由各级行政主管去实施完成的绩效管理与评价过程。

    此项考核由原有的月考核制度转化而来,考核期中一个月改为一个季度。这是一种以成果为导向的考核制度,强调的是实际工作表现,考核内容包括工作直接表现成果及与工作有关的实际能力体现。

    3.任职资格能力考察:

    由各系统干部部门负责考察各级干部和员工的任职资格能力状况,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每半年有一个系统性考察。主要是考察、评价干部和员工的任职资格水平,为干部选拔提供后备人才库,也为培训、开发与使用员工提供动态、丰富的档案库。

   

第二条 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是对原有的月考核制度进行深化和优化,吸收其理念和框架上的优点,同时提出新的内容和改进要求。对高中级干部的绩效考核将另行制订相应的工作述职与评价制度,以下内容只适用于中基层员工。

    1.考核对象。中基层员工相对于高中级干部而言,指大系统三级部门及其他二级部门副经理以下正式员工(不包括钟点工、临时工和计量制人员)。

    2.考核形式。根据职位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制定考核要素。通过量化表的形式,以实际的工作表现(事实或数据)对照考核标准进行评价。量化表力求实用性和操作性,并保留较大空间供考核者填写评价意见。

    3.考核内容。核心是工作绩效,这里面包含了工作能力或岗位技能的转化部分,即表现出来的能力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直接的可量化的绩效成果,二是反映能力的可衡量的绩效特征。

    4.考核要素。按分类的原则确定相应的考核要素,开发类重点考核项目进度与质量,营销类重点考核销售额及市场潜力,专业类重点考核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事务类则重点考核日常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等等。要素力求简化,以点带面,而且考核要素必须具有较高的可衡量性,易于评价。

    5,考核基准。指公司内通用的考核标尺,尺度的掌握原则是:S(“杰出”)指实际工作远远超过目标要求;A(“很好”)指实际工作超过目标要求或某些方面在远远超过目标要求且其他方面达到要求;B(“好”)指达到目标要求;C(“需改进”)指有些方面未达到目标要求;D(“差”)指主要方面未达到目标要求。

    6.考核标准。指对具体考核要素进行评价的绩效标准,通常表现为可衡量的工作目标数量、比率等或可检测的品质标准,前者在考核期初由考核双方确认,后者则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规范。

    7.考核依据。指能够反映员工工作绩效水平的依据。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客观、准确的事实或数据,数据主要在业务活动中采集,事实主要由考核者从工作过程中记录和收集。相关协作部门的评价意见也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可应用规范的表格通过正式渠道获得。

    8.考核结果。根据考核要素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再对照考核基准确定绩效考核的等级,即得出考核结果。在制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考核结果应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效度指结果确实能够准确反映工作绩效的真实水平,信度指不同的考核者对同一工作绩效的考核结果能够保持一致性。考核结果不只是一个等级概念,而且包括考核者所作的规范性评价意见。

    第三条 任职资格能力考察制度。

    任职资格能力考察建立在职位描述的基础上,以职位所需的任职资格条件为标准,对员工的工作适应性、能力倾向、潜能与职业品质等内容进行评估,以确定员工所在职位的胜任程度,提出员工能力资格上的优势与不足,并逐步明确员工的事业成长与发展通道,其中包括干部培养方向等。

      1.考察形式。上级考察下级,主要依据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稳定的能力特征和职业品质特征。考察下级是上级的日常性工作,也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考察下级的过程就是一个关心、指导、培养下级的过程。员工对任职适应性也可向上级提出。

      2.考察内容。考察评估内容的重点在于“工作人”而非“社会人”,即组织中人的品质和能力因素,这些因素只与员工所任职位的资格条件有关。考察时上级应力戒带人个人主观偏见,月度人事考核应较多地从公司角度对员工提出要求,主要发挥其导向和约束功能,以达到全体员工在企业文化基础上对公司管理的认同。改进后绩效考核制度主要是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专门的考核,加强工作成果导向,以引导员工工作上不断进步,

不断提高绩效水平。

    3.季度绩效考核更应重视过程管理与控制:

    可以将工作绩效考核的周期改为季度后,逐步导人目标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注重期初目标的制订与期末的考核评价,但同时更应重视过程管理与控制。可以设计月度工作计划与检查制度、月沟通制度、月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周记制度等,注重对员工工作过程的阶段性成果记录和工作指导。

    4.强化考核者培训并引人资格审核制;不少考核者在执行考核制度时角色不到位,致使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因此,在实施并不断完善新的绩效考核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对考核者进行相关培训。并引人考核资格审核制,考核者培训后经考试合格持证执考,同时对其考核活动进行监管,对其考核资格实施定期审查。

    5.各部门应在“继承”中开展改进工作:

    在总体改进思想的指导下,各部门应坚持吸纳原有制度和方法中的积极因素,并结合部门业务特点开展改进工作。

    6.以各干部、干部处为改进工作的主要推行者。人力资源管理部在思想、制度、方法的层面上提出指导,并与各干部、干部处达成共识。在此前提下,各干部、干部处应担负起此次改进工作的组织责任,人力资源管理部会及时提供有关支持。

    7.改进工作与工资改革工作相辅相成。

人事考核篇2

对原有的月度考核、劳动态度评价等考核形式进行系统整合,再加以专业化、形式较为科学的人事考核体系。

1.劳动态度评定:

根据退休金发放制度进行季度劳动态度评定,日常考核中不评议劳动态度。劳动态度评定实质上是考核员工是否达到公司要求的基本工作标准,这个标准是文化标准,包括基本行为规范、责任心、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五个方面。

2.工作绩效考核:

工作绩效考核是对日常业务工作表现的考核,是由各级行政主管去实施完成的绩效管理与评价过程。

此项考核由原有的月考核制度转化而来,考核期中一个月改为一个季度。这是一种以成果为导向的考核制度,强调的是实际工作表现,考核内容包括工作直接表现成果及与工作有关的实际能力体现。

3.任职资格能力考察:

由各系统干部部门负责考察各级干部和员工的任职资格能力状况,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每半年有一个系统性考察。主要是考察、评价干部和员工的任职资格水平,为干部选拔提供后备人才库,也为培训、开发与使用员工提供动态、丰富的档案库。

第二条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是对原有的月考核制度进行深化和优化,吸收其理念和框架上的优点,同时提出新的内容和改进要求。对高中级干部的绩效考核将另行制订相应的工作述职与评价制度,以下内容只适用于中基层员工。

1.考核对象。中基层员工相对于高中级干部而言,指大系统三级部门及其他二级部门副经理以下正式员工(不包括钟点工、临时工和计量制人员)。

2.考核形式。根据职位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制定考核要素。通过量化表的形式,以实际的工作表现(事实或数据)对照考核标准进行评价。量化表力求实用性和操作性,并保留较大空间供考核者填写评价意见。

3.考核内容。核心是工作绩效,这里面包含了工作能力或岗位技能的转化部分,即表现出来的能力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直接的可量化的绩效成果,二是反映能力的可衡量的绩效特征。

4.考核要素。按分类的原则确定相应的考核要素,开发类重点考核项目进度与质量,营销类重点考核销售额及市场潜力,专业类重点考核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事务类则重点考核日常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等等。要素力求简化,以点带面,而且考核要素必须具有较高的可衡量性,易于评价。

5,考核基准。指公司内通用的考核标尺,尺度的掌握原则是:S(“杰出”)指实际工作远远超过目标要求;A(“很好”)指实际工作超过目标要求或某些方面在远远超过目标要求且其他方面达到要求;B(“好”)指达到目标要求;C(“需改进”)指有些方面未达到目标要求;D(“差”)指主要方面未达到目标要求。

6.考核标准。指对具体考核要素进行评价的绩效标准,通常表现为可衡量的工作目标数量、比率等或可检测的品质标准,前者在考核期初由考核双方确认,后者则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规范。

7.考核依据。指能够反映员工工作绩效水平的依据。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客观、准确的事实或数据,数据主要在业务活动中采集,事实主要由考核者从工作过程中记录和收集。相关协作部门的评价意见也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可应用规范的表格通过正式渠道获得。

8.考核结果。根据考核要素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再对照考核基准确定绩效考核的等级,即得出考核结果。在制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考核结果应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效度指结果确实能够准确反映工作绩效的真实水平,信度指不同的考核者对同一工作绩效的考核结果能够保持一致性。考核结果不只是一个等级概念,而且包括考核者所作的规范性评价意见。

第三条任职资格能力考察制度。

任职资格能力考察建立在职位描述的基础上,以职位所需的任职资格条件为标准,对员工的工作适应性、能力倾向、潜能与职业品质等内容进行评估,以确定员工所在职位的胜任程度,提出员工能力资格上的优势与不足,并逐步明确员工的事业成长与发展通道,其中包括干部培养方向等。

1.考察形式。上级考察下级,主要依据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稳定的能力特征和职业品质特征。考察下级是上级的日常性工作,也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考察下级的过程就是一个关心、指导、培养下级的过程。员工对任职适应性也可向上级提出。

2.考察内容。考察评估内容的重点在于“工作人”而非“社会人”,即组织中人的品质和能力因素,这些因素只与员工所任职位的资格条件有关。考察时上级应力戒带人个人主观偏见,月度人事考核应较多地从公司角度对员工提出要求,主要发挥其导向和约束功能,以达到全体员工在企业文化基础上对公司管理的认同。改进后绩效考核制度主要是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专门的考核,加强工作成果导向,以引导员工工作上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绩效水平。

3.季度绩效考核更应重视过程管理与控制:

可以将工作绩效考核的周期改为季度后,逐步导人目标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注重期初目标的制订与期末的考核评价,但同时更应重视过程管理与控制。可以设计月度工作计划与检查制度、月沟通制度、月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周记制度等,注重对员工工作过程的阶段性成果记录和工作指导。

4.强化考核者培训并引人资格审核制:

不少考核者在执行考核制度时角色不到位,致使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因此,在实施并不断完善新的绩效考核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对考核者进行相关培训。并引人考核资格审核制,考核者培训后经考试合格持证执考,同时对其考核活动进行监管,对其考核资格实施定期审查。

5.各部门应在“继承”中开展改进工作:

在总体改进思想的指导下,各部门应坚持吸纳原有制度和方法中的积极因素,并结合部门业务特点开展改进工作。

6.以各干部、干部处为改进工作的主要推行者。

人力资源管理部在思想、制度、方法的层面上提出指导,并与各干部、干部处达成共识。在此前提下,各干部、干部处应担负起此次改进工作的组织责任,人力资源管理部会及时提供有关支持。

人事考核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问题;策略

我国事业单位有100多万个,事业编制人数超过3000万,这些人员在科教文卫等领域承担着各类公共服务的重任。在当前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深入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事绩效考核管理是重要的突破口,通过制定完善的人事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有效地提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带来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不断上升。这客观上要求事业单位要顺应改革要求,正视人事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进绩效考核效果的持续提升。

1人事绩效考核概述

1.1人事绩效考核内涵

人事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单位运用各种评价工具,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用于对人员绩效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正向引导措施来提升员工绩效制度的过程。人事绩效考核从目的层面来看,就是通过考核发现绩效管理问题,进而制定改进措施,从而实现绩效水平的提升。从内涵来看,人事绩效考核主要包括绩效考核计划制订、绩效考核具体实施以及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等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完善的人事绩效考核流程。

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的重要作用可以从单位和职工两个层面进行探讨。个人层面,通过绩效考核并配合相应的奖惩机制,可以推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以及个人业绩状况的改善。绩效考核本身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员工绩效水平,考核本身仅仅是一个手段,从这一点来说,人事绩效考核的重要目的就是发现拖累员工绩效水平的因素,并制定改进措施。单位层面,人事绩效考核可以带来单位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同时有助于满足社会公众对于事业单位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事业单位改革推进保驾护航。

1.3人事绩效考核原则

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开公平原则,人事绩效考核标准、流程、结果等都要公开公平,严格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方法来对同一类别的员工进行考核,减少领导意志在绩效考核中影响,让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结果认可。二是不断反馈原则,人事绩效考核结果需要反馈给被考核者,让职工认识到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问题所在,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三是差别对待原则,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需要做到差别对待,不同岗位类别,不同层级员工需要制定差别性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绩效考核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

2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管理问题

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管理长期以来都没有太大的改善,尽管这些年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外部施压下,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相比以往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2.1人事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全面

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全面是很多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工作开展中最典型的问题,考核指标本身是一个指挥棒,指标不科学必然会将绩效考核工作带入歧途,并影响到绩效考核效果。很多事业单位对于人事绩效考核重视不足,没有结合单位岗位情况构建出来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基本上就是沿用的“德能勤绩廉”这种绩效指标体系,指标不全面,同时也与职工绩效相关性不强。依据这种指标进行人事绩效考核,并不能够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员工的绩效,绩效考核本身也就失去了基本意义。

2.2人事绩效考核方法信度效度不高

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中存在考核方法信度效度不高的问题,结果使得绩效考核不能准确地把握导致员工绩效下降的具体因素,不能够评价员工的真实绩效,绩效考核效果因此大打折扣。从事业单位目前最常用到的人事绩效考核方法来看,强制分布法、排序法等比较普遍,这些方法仅仅是能够区分出来绩效卓越者以及绩效平庸者,但是却不能够发现职工绩效问题所在,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无助于职工绩效改善以及提升,单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的绩效考核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2.3人事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充分

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结果利用目的是从结果中分析问题,并配合奖惩措施,来实现员工绩效水平的不断提升,然而调查却发现很多事业单位在绩效结果运用方面处于一个缺失状态,绩效考核结果出台之后就束之高阁,这使得人事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员工都将绩效考核看成是一项例行工作,内心对于此项工作重视不足,因此绩效考核都是应付了事,毕竟无论是绩效考核结果好坏都与自己切身利益不大,这使得绩效考核的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3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管理策略

针对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在指标完善、方法创新以及结果运用等方面不断努力,实现绩效考核结果的上升。

3.1科学设置人事绩效考核指标

事业单位做好人事绩效考核工作,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是首要工作,在考核指标设置方面,应注意指标的全面性、相关性、具体性等要点。全面性是指绩效考核指标要充分考虑职工绩效的多维性,要囊括量的指标、质的指标,确保绩效指标能够照顾到员工绩效各个方向。相关性是指绩效考核指标要与员工绩效高度相关,重点考核这些指标,对于那些与绩效关不大的指标可以忽略。具体性是指绩效考核指标要具体,容易获得,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这样才能提升绩效考核的可行性。借助于这些绩效考核指标来进行考核,把握好重点绩效考核指标,从而引导绩效考核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2积极创新人事绩效考核方法

事业单位在人事绩效考核方法需要积极创新,事业单位应对于沿袭多年、效度与信度不断下降的绩效考核方法尽快抛弃,引入目标管理、标杆管理、平衡计分卡、360度考核等方法来代替强制分布法、排序法等。充分利用好这些效度以及信度更高的绩效考核方法,来全面地把握员工绩效问题,进而能够针对这些绩效问题,提出更加有效的改进方案,帮助员工不断提升绩效。

3.3充分运用人事绩效考核结果

人事考核篇4

    人事考核在现代绩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它为绩效管理的开展提供源动力,但现有考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考核功效的正常发挥;考核性人事测评是一种科学的考核管理手段,本文主要围绕这一管理手段的特征以及其在具体考核中的运作展开,希望为现实管理提供可借鉴的内容,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  

    前   言 

    考核是指对一段时间内个人的工作能力及工作绩效所作出的判断,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传统人事管理中,主要凭借直觉、印象以及简单的成绩记录来对工作情况作出判断。这类考评手段缺乏严格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容易造成考核评定上的失误,从而影响整个管理过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运用科学的评价系统对人员素质及其工作成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1998年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实施的重要阶段,中央各部委的“人员分流”工作无疑是这次机构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分流工作中如何做到对所有人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则成为成败的关键所在;1999年2月,《中国行政管理》详细介绍了财政部于1998年下半年进行人员分流工作的成功经验,他们采用了民主科学量化测评干部的方法,为该部的定编定岗和人员分流工作的平稳进行打下了基础;作者在文中指出“我们认为,这个办法对于…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值得借鉴…” 。人事测评方法不仅仅是这次机构改革中值得借鉴的方法,而且对于整个人事考核工作来说,它也是促进人事考核发挥功效的有力工具,受此启发,本文将就人事测评在发展组织人事考核功效中的作用做一点探讨。 

    一、现代绩效管理中人事考核的功效 

    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协议,达成关于目标、标准和所需能力的统一框架,然后通过相互理解的方式,使组织、群体和个人取得较好结果的一种管理过程 ;它是本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吸收功绩评议、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等管理理论的精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管理机制,绩效管理的推行为提高组织绩效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概括的讲,它是通过测量和评估“投入-过程-产出-结果”模式的效能 ,以达到提高效能的目的,其中“投入-过程-产出-结果”模式包含组织的和个人的两大部分,组织效能的提高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而对个体的“投入-过程-产出-结果”模式的管理则构成了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组织中个体的“投入-过程-产出-结果”模式的测量和评估达到提高个体绩效的目的,最终实现组织绩效提高的目的,因此绩效管理实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管理理念,通过个体绩效的改善带动组织绩效的提高,从这一点来讲,绩效管理给现代人力资源的考核管理提出了艰巨的任务。 

    首先,绩效协议是组织通过协商达成绩效要求,它为绩效管理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并确定了方向。对人事考核来说,绩效协议的制定意味着考核标准的确定,绩效管理要求将绩效协议中所提出的绩效要求在管理实践中加以贯彻和执行,这也就成为绩效管理对人力资源考核管理提出的要求之一;而考核型人事测评的首要工作就是根据工作分析确立测评指标体系,这恰恰满足了绩效管理的要求,因此,在此意义上说,考核型人事测评为绩效管理提供了源动力。 

    其次,要实现提高绩效的目的,必须要了解当前绩效状况,也就是对个体的“投入\过程”因素及“产出\结果”因素的测量与评定,这是人事考核工作不可避免的内容,考核型人事测评正是在确定的测评指标体系中对“投入\过程”因素和“产出\结果”因素所作的测评,它满足了绩效管理的过程性需要,因此,从这一点上看,它为绩效管理的进行提供了动力。 

    再次,绩效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对人力资源的考核更无法离开人这一核心,考核型人事测评所提供的正是对组织中的个体素质及工作成绩的考查与评定,满足了绩效管理对个体绩效评估的要求,为最终实现组织总体绩效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从以上来看,绩效管理和人事考核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绩效管理的开展要求完善人事考核的功效,相应的,考核型人事测评的建立满足了绩效管理的这一要求,同时又成为推动绩效管理开展的动力源所在,因此本文的以下篇幅将详细论述如何健全和发展考核型人事测评这一有效的考核管理工具,从而达到促进组织绩效提高的目的。 

    现有人事考核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如考核标准不规范、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体系缺乏可操作性等等,严重影响了考核功效的发挥,而考核型人事测评则是弥补现行人事考核管理中诸多不足之处的有效手段,因此从现实意义上讲,考核型人事测评也有利于人事考核功效的完善,在文章前言中已提到的财政部人员分流工作的成功经验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二、考核性人事测评的特征: 

    人事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方法通过一定方式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测评目标系作出量值或价值判断的过程,或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判断人才具备的某些特征的过程 。 

    人事测评是对人员素质及其外在表现的测量与评估,它是由测量和评定两个方面构成的。测量是在一定规则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对被测人员的行为进行描述,它包括三个要素即规则、行为和数学 ,测量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评定泛指衡量人与事的价值,人事测评中的评定包含三个要素即定量描述、价值和权衡 。测量具有定量性质,评价具有定性性质,测量是评定的基础,评定是测量的继续和深化,人事测评是测量和评定的有机结合,没有准确客观的测量就不会有合理科学的评定,离开合理科学的评定,即使是准确客观的测量也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两者是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人事测评正是二者的统一体,是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 

    人事测评具有多样化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人事测评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照测评内容不同,可以将人事测评分为素质测评和绩效测评两类,素质测评侧重于对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测评,是对被测者工作前的条件的分析与确定,绩效考评侧重于对被测者的工作活动的成果及价值的考察与评定,它是对被测评者工作成果的分析与审定;按照测评标准划分,人事测评又可分为常模参照性测评和效标参照性测评 ,前者常用于晋升性人事考核中,后者在一般性考核中常用;此外,按照测评的目的和用途划分,人事测评可以被分为选拔性测评、考核性测评和配置性测评等 ,考核性测评是服务于人事考核的人事测评工具。 

    服务于人事考核工作的人事测评,我们称之为考核型人事测评,它是以对投入/产出因素(即知识,技巧,专业和能力等基本素质)以及产出/结果因素(即工作成绩和贡献)的测评来实现对绩效的考评的,考核型人事测评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考核型人事测评不但测评人员的素质,而且还对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评,是对被考核者的全面考察,克服了人事考核中重视能力及素质考核而忽略绩效考评所造成的弊端。一般来说,考核性人事测评从德、能、勤、绩四方面对人员加以考核,德、能、勤反映的是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绩反映的是实际工作的成果和价值,同时也是德能勤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表现的结果。因此考核型人事测评有利于对被测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加强工作绩效的考评,能够全面反映被测人员的基本情况。 

    其次,考核型人事测评有规范的考评标准,工作分析所制定的工作说明书详细而明确的说明了工作任务和内容,为衡量绩效提供了依据,工作规范的制定规定了担任某项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任职条件,为衡量人员素质提供了准则。因此,工作分析方法是考核型人事测评标准建立的基础。 

    第三,考核型人事测评有完善的测评指标体系,测评指标体系是测评内容和测评标准结果的具体表现形式或操作化形式,考核型人事测评的指标体系中包括了反映考核具体内容的各项测评要素,如业务能力可以分解为业务知识、表达能力、执行能力、判断能力交际能力、计划能力、领导能力、学习能力等要素;还包括揭示每项要素的关键可辩特征的测评标志,如表中所示,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从回答问题是否清楚、论述问题是否周密、论点论据照应是否得当三个方面加以测评;还包括反映测评要素或要素标志的程度差异与状态的顺序与刻度的状态标度,如表中 “水平标度”一栏中所标出的“清楚,一般,混乱”代表了反映逻辑思维能力的每一项测评标志的水平,因此,考核型人事测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的揭示被考核者的全貌,与过去的人事考核方法相比,更加易于量化,便于提供客观性评定依据。 

    逻辑思维能力测评指标 

    测评要素 测评标志 水平标度 

    逻辑思维能     力 回答问题层次是否清楚论述问题是否周密论点论据照应是否连贯 清楚周密连贯 一般一般一般 混  乱不周密不连贯 

    第四,考核型人事测评同其他人事测评类型相比,具有简洁性的特点,考核工作是人事管理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考核性人事测评的简洁性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重要特征,它表现在操作上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因此同以往的人事考核方法相比,考核性人事测评有更强的操作性,而且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可能性降低,有利于实现提高组织绩效的目标。 

    从以上所述的考核性人事测评的基本特征中可以发现,考核型人事测评弥补了现有人事考核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是使人事考核工作有效发挥其功效促进绩效管理的进行从而带动组织发展的有力工具。 

    三、考核型人事测评的基本运作: 

人事考核篇5

一、基本情况

这次考核是我镇较为系统、全面、正规的一次考核,从考核准备、组织实施、成绩统计到等次评定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了周密准备、公平施考、严肃统计、公正评价,既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考核氛围,又考出了每位同志的真实成绩,圆满完成了年度考核工作。目前,我镇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共有49人,其中:公务员20名,事业编制29名,通过民主测评,考核共评出公务员优秀3名,称职16名,不确定等次1名;事业人员优秀3名,合格26名。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突出考核工作的严肃性。为了准确评价我镇机关事业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切实加强队伍的管理,提高素质,镇党委对这次考核工作十分重视。一是我镇就2008年度公务员考核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年度考核工作,党委书记袁多伦同志就如何公平、公正、严肃、真实地搞好年度考核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这次会议为我镇年度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了奠定了基础。

2. 分级考核,提升考核成绩的真实性。年度考核中,我镇在注重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基础上,更重视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的结合。在本年度考核工作的组织上,为了让领导、让群众正确评价每一个领导同志,公正考评每一名工作人员,使每一个人都能考出真实有效的成绩,我镇采取了“一级考一级、下级考上级”的考核方式。我们邀请村(社区)干部30余人参加了测评会议,要求达到一定参评比例,并且参评分值占总分的20%,注重下级对上级的评分结果。

人事考核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改进优化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内涵及作用概述

绩效考核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效能发挥方面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方式方法,对事业单位内部成员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成效、综合表现以及工作状态等进行的综合评估分析,按照绩效考核的实际情况,来对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积极的引导,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对工作成效进行促进,以确保事业单位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具体来说,绩效考核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内部具有激励功能,能够通过绩效考核对事业单位员工一段时间的表现和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员工准确的掌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认清自身优势和特点,进而促进事业单位员工不断改进自我,促进绩效的提升。第二,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内部具有强化沟通功能。依托系统科学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可以让事业单位管理层准确的掌握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状态,同时也有利于事业单位员工准确的掌握事业单位管理层的意图。第三,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在事业单位内部实施绩效考核,以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解决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平均主义等问题,营造良好的导向。

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应用的基本原则要求

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有着较大的区别,科学合理地制定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应该根据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实际以及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发展实际,科学的制定绩效考核体系,重点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要求:

(一)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对于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的制定,必须确保考核方案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而且绩效考核的制定以及执行等实施过程以及绩效考核结果都应该进行公开,只有保证客观性和公平性,才能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也才能让事业单位内部员工普遍接受。

(二)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

对于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都应该坚持以科学的考核理论为指导,在考核方法的设计以及考核指标的筛选方面,都应该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便于能够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发展实际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实绩。

(三)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

在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实践性,尤其是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使用方面,应该注重指标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绩效考核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

(四)坚持动态调整的原则

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的变化,尤其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标的调整,对整个绩效考核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绩效考核目标与事业单位发展目标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实施优化路径

(一)准确的界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目标导向

在事业单位内部开展绩效考核,应该明确绩效考核的目标设置导向,具体来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为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依据,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对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进行及时的调整优化和更改,促进事业单位员工实际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事业单位薪酬体系的设置提供依据,根据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结果,对事业单位的薪酬结构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员工薪酬福利待遇体现出绩效性。为事业单位员工的培训及调整提供依据,根据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结果,准确的掌握事业单位员工的优缺点,进而与对员工的培训以及发展规划相配合,促进实现事业单位员工的成长。

(二)优化事业单位员工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指标选择和流程设置

在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方面,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在职业道德方面,重点是在事业单位员工的思想觉悟、工作作风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在工作能力方面,重点是在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方面选取相应的指标;在工作态度的指标方面,主要是工作积极性、敬业精神和认真态度等方面选取指标;在工作业绩方面,重点是选择工作的实际结果和效果;在廉洁自律方,重点是选择工作纪律指标。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流程优化方面,主要是按照准备考核、实施考核、结果分析、结果反馈以及结果应用等不同阶段,开展绩效考核。在整个绩效考核的实施过程中,重点是对绩效考核项目和考核内容的优化确定,合理的界定绩效考核指标分值权重和考核等次比例。

(三)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保障措施

在绩效考核的制度保障方面,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内容更具体、操作更规范、效率更高,并对整个绩效流程进行全面的指导、规范和约束。在绩效考核的组织保障方面,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内部有效的应用实施,应该充分考虑事业单位自身的职能属性,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体系的基本要素进行明确,在准确把握好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目标、重点、原则要求后,有针对性地改进绩效考核体系实施步骤以及实施保障,进而依托科学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促进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效能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黄红玲.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77.

人事考核篇7

根据__文件精神,一起结合我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此次的干部考核工作,于20__年2月底考核全部结束,现就20__年度事业单位科级及以下干部年度考核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地区20__年度事业单位考核工作从20__年11月底开始至1月底结束,历时2个月。全地区共有在册事业单位人员?人,应参加考核?人,实际参加考核?人,其中:优秀?人,合格?人,基本合格?人,不合格?人,未定等次?人(主要为新招聘人员)。未参加考核?人(主要为长期病休、挂职、脱产学习)。全地区共评出优秀等次?人,评优比例为?%,严格控制在18%以内。

二、主要做法

1、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根据*文件精神,我们及时向地委、行署进行汇报,按照地委、行署的统一安排,及时成立了20__年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地区实际,研究制定了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同时,下发了《*》。对干部考核的内容、范围、程序、评定结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事业单位及时成立由单位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一定比例群众代表组成的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其所在单位的考核工作。

2、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为加强我地区20__年度考核工作的监督指导,我局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主要负责各县市及地直事业单位考核工作的政策指导和监督,处理考核工作中的日常事务和协调工作。对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考核领导小组汇报,由考核领导小组研究后提出处理意见。

3、严格把关、规范程序。为使考核工作客观公正、民主公平,要求各县(市)、地直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考核程序和办法进行考核。要求各单位在党委(党组)的监督指导下,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原则,认真开展考核工作。按照个人述职(总结)、民意测评、领导评鉴、组织审核、反馈复议的程序对工作人员进行考评。严格控制优秀比例,对在考核过程中超比例评优的单位,取消多评的优秀名额。

三、存在问题

(一)在平时考核的过程中,个别单位领导干部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及时监督、督促工作人员填写考核手册,以至于个别工作人员的考核手册不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该同志完成的日常工作任务、阶段工作目标和出勤情况的真实性。

(二)今年,机关(参照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中被评为优秀的人员实行一次性奖励800元,在事业单位中反响比较大,认为应该享受同等待遇。

(三)个别单位在考核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确定优秀比例,超比例评选优秀,将矛盾上交,责任上推。

四、今后工作打算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地区考核工作监督小组,把事业单位考核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去谋划和思考。

(二)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以往考核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考核办法,完善考核程序,使考核工作更具有操作性和科学性,以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人事考核篇8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绩效管理;事业单位

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加强绩效管理,而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的手段之一。通过对我国绩效进行改革,分析其弊端和长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研发改革新思路、新方法,根据我国目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作出调整,利用时代信息和系统知识对事业单位进行绩效管理。

1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

1.1对绩效考核进行系统认知首先,我们要对绩效改革进行系统全面的认知,从知识上、从历史上、从具体操作实践上,要有自己独到的把握和见解。绩效考核制度源于中国宋朝,文官晋级按照资历来考核,忽视了工作的质量,涌现出了效率低下、冗员充斥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哀,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不能忽视个人才能、才学、工作表现、工作质量等,不能重蹈覆辙只看资历。要同时对德、能、勤、绩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要按照考察结果的优劣程度来决定和评判事业单位中公务员的奖惩和晋升。这就要求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必须要严格依照单位目标进行绩效考核管理,可以阅览中外相关书籍资料,结合时代信息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进行合理化调整。1.2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考核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照时间来分有日常考核和类似年度考核、季度考核这样的定期考核,两者必须要同时兼顾,保证考核的真实性,但两种考核的主要目的不同,日常考核主要以分配机制合理化为目标,而定期考核是用来总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每次都要对下一季度、下一年度的工作做出计划和合理安排。按照主体来分,就是360度考评方法,分为主管考评、自我考评、同事考评、下属考评、顾客考评等多个主体,可以从多个视角、多个方位来对事业单位进行合理的考核,这有利于绩效考核的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考核呢?考核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事业单位的总目标,基本目标是为了提高工作积极性,使分配机制合理化,以此为目标进行合理的绩效考核优化管理。1.3绩效考核的重要性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绩效考核又是绩效管理的重中之重。绩效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一个好的绩效考核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根治问题。绩效考核是在事业单位总目标指导下进行的,所以绩效考核有利于最终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效益最大化,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绩效考核有利于挖掘和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找出应对措施,推进事业单位的总体发展。绩效考核有利于分配机制合理化,合理的分配机制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有了人才才能促进发展。

2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现状及问题

2.1绩效制度过于死板,缺乏个性现阶段的绩效制度大多沿袭历史或学习其他单位,而运用时就是直接使用,缺乏了单位自身对绩效考核的思考和考虑,正如哲学中所说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没有注意融合自身单位的具体目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对单位人员的观察和研究,导致制度缺乏个性,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单位和所有人员。2.2绩效制度过于形式主义由于没有意识到绩效制度的重要性,总是走形式,象征性地评估,而不是从实现单位总目标出发,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不能促进分配机制的合理化,导致了绩效考核数据没有了参考价值,都是一些虚假的数据,无法真正反映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情况和员工工作效率,而没有参考价值的绩效考核数据是完全没有意义的。2.3绩效考核的方式不科学绩效考核制度是事业单位工作的核心,需要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比如,绩效考核方式不够科学,有的事业单位使用的依然是老式绩效考核方法,没有与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工作问题反馈不及时,没能形成有序的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存在问题反馈滞后的现象,导致问题解决不及时,从而致使问题扩大化,因此,应结合当前科研技术进行相应改善。

3绩效改革的调整方向及完善措施

3.1建立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制度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目前人们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我们应兼顾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应进行相关培训,结合其他事业单位情况和自身的具体目标,学习中外不同的制度,考虑员工的具体特性,制定属于自身的、独一无二的、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制度,这样绩效考核数据的参考价值也会更大。3.2严格真实考核,拒绝形式主义绩效考核要严格真实,依照规定的条例条款一一考核,事业单位要颁布相关的条例,要严格惩罚虚假的考核,每天、每季度、每年度都要进行全面的考核,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总结,对事业单位未来的工作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计划。要严格拒绝形式主义,不能够只走过场,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失去了意义。数据真实才能总结和发现真正的问题,才能实现合理的分配。3.3建立健全与绩效考核相匹配的奖励机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合理制定相关的奖励机制。首先,职位的升降要与绩效考核挂钩,取代上司拍板决定的现状,改善贿赂和作风不正问题。其次,工资的多少要与绩效考核挂钩,绩效考核效果好就加工资,数据低就作出相应的惩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事业单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应根据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主要着眼点应是工作人员的利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3.4与时俱进,结合中外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具体调整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时刻保持警惕,定期总结和发现绩效考核中出现的问题,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的发展步伐,利用高科技来发展绩效考核制度,多了解国内外的事业单位考核制度,多进行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互相学习借鉴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长期的绩效考核的实践中,总结宝贵的实践经验,运用到绩效考核管理中。4结语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不容忽视,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有利于业单位总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促进分配机制的合理化,但是,现阶段依然存在许多考核机制方面的问题,需要以史为鉴,结合中外知识和实践经验合理调整绩效考核制度,以推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吴建华.对我国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21):124-125.

[2]邓华.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J].科技咨询导报,2007,(07):98-99.

[3]丁慧.企业财会人员绩效考核与激励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30):143-144.

[4]丛亮滋.基于平衡计分法构建烟草商业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J].物流技术,2009,(04):150-151.

人事考核篇9

1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简介

一般而言,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作出的预测、计划以及招聘工作,并对其进行综合管理、考核、支付报酬。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采取激励措施,结合企业及员工需求开展的最优组织绩效管理过程,绩效考核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主要是为了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以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绩效考核中最主要的措施方法便是绩效工资制度,它是与绩效加薪相挂钩的工资制度,按照岗位责任的大小支付工资的综合制度体系,一般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以及奖金所构成。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离不开绩效工资制度,缺少绩效工资的绩效考核制度不过是纸上谈兵,不能起到真正的制约作用。

2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便是绩效考核,它是单位培养人才、评选职称的有利支撑,可以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不佳,多数员工对单位绩效考核结果不满意,这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置不同层次类型的具体考核标准,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考核指标笼统模糊,没有根据员工工作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分,造成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客观评价员工行为,没有将考核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2 缺乏有效的沟通体系

目前,我国实施绩效考核主要是遵循单位内部组织的权力路线,往往是单位领导监督约束员工行为,但领导的绩效评估则是普通员工监督,绩效考核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体系,没有实现上下互通的特点。实际工作中,领导很难得到普通员工管理能力的信息,加之一些领导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只注重关注具体人或物,考核工作并不全面。同时普通员工也很难获得领导的日常管理行为,不能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真正的绩效考核应是通过评估员工能力,找出单位存在的潜在问题,目前事业单位的考核并没有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2.3 缺乏规范的考核标准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考核标准并不明确,考核过程没有量化的具体指标,考核相对简单缺乏可行性与科学性。事业单位一般比较重视具体的实际业务工作,对人力的考核工作就是应付了事。一般而言,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主要包括业绩考核与行为考核两个方面,而行为考核中的品德考核应是具体考核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相对具有广泛性,实际操作中,很多单位将业绩考核作为重点,忽视了品德考核的重要作用。

3 完善绩效考核的具体措施

3.1 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应准确认识绩效管理的实际价值,在思想上对其加以重视。当前社会,事业单位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战略也转向了绩效管理,它可以有效的连接部门与自身的努力程度,是个人能力与单位职能之间的有效结合,各级的管理人员应积极投入到绩效管理中去,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

3.2 明确绩效管理原则

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便是激发各单位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及时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人力管理问题,提高整体的效率水平。实施绩效管理时应遵循公平、公正、严肃、科学以及权威等原则,确保考核结果合情合理。具体工作中应做到奖优罚劣,鼓励会干事、能干事的实业家,不搞关系作风,不徇私情,真正将绩效考核的正能量辐射到每一个部门组织。

3.3 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不仅应加强员工的思想管理也应掌控全局的战略管理,做好人才吸纳、绩效实施以及绩效评估的各个环节,这样才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其实现自身价值,因此事业单位应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同时明确考核主体, 杜绝考核项目缺项、漏项现象,做好绩效反馈工作,以使员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3.4 加强绩效培训过程

事业单位的人才往往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有必要采取完善的培训措施,提高培训力度,使新员工可以快速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巧。绩效的培训内容应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培训、工作需求培训,职业道德培训主要是塑造评价者的工作态度,使其可以公平、公正的评判每一位企业员工的具体工作,工作需求培训主要是使评价者懂得如何使用评价工具,把握评价标准。

人事考核篇10

人事考核制度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很独特的重要作用。往往制度出台前感觉不到有什么复杂的成分,可是一旦进入实际施行阶段,则问题又复杂起来,且越来越复杂和繁琐,很令管理者和执行者“头疼”。本文结合近期个人的部分学习心得仅试图探讨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以期进而能够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两种思维方式:考核技术方法和历史哲学方法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在探讨解决考核制度中的一系列问题时,几乎毫无例外、清一色地采取了“考核技术方法”的思路,即总是只会在考核制度本身中寻找出路,总是在考核方法上绞尽脑汁,发明出各种各样的“雕虫小技”;虽说考核制度在日益翻新,但对问题的解决其实并没有多少帮助。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人们在对考核制度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误区,即都对它要求过高,没有跳出考核制度之外,对它进行一番反思,认识到它固有的有限性,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在考核制度之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考核技术派”的种种探讨和发明,在一定的限度内是有必要的;因为它可以使考核制度更完善、更精巧、更易于操作。但是,如果不能从历史的高度、从哲学的高度,即采取“历史哲学方法”的思维方式,对考核制度进行反思,寻找新的出路,就会在牛角尖里钻不出来,或是把它弄得越来越复杂、琐碎;或是变来变去,不停修改;最后是使人不胜其繁,觉得这东西还不如没有的好。这就是考核制度“简单问题复杂化”在很多地方所遭受的命运。一个东西如果被弄得过分复杂、精巧、难于操作,往往就会走向它的反面,从一个有益于人们的东西变成一个有害于人们的东西,最终是自己逃脱不了被人们遗弃的命运。

二、考核制度的三个主要问题

从实践中看,考核制度的实行面临三个比较重大的问题即:考核制度的价值取向;如何弥补考核制度本身固有的局限;如何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公平、客观?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考核制度所规定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问题体现着一个组织体的价值观,意味着一个组织体鼓励自己的成员做什么样的人,因而至关重要。对于“评价标准”的要求是它必须取向积极、要求明确。

第二个问题说的是,任何一个现实的考核制度,无论是在它的条文规定、还是在它的具体实施中,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而且,作为一个要求众人按照统一标准来打分评议被评议者的考核制度,如果过分强化,就会束缚人的个性、创造力,理论上存在导致人人都成为八面玲珑的谦谦君子的价值导向。因此,“法治”要辅之以“人治”,考核结论只能作为公司领导奖惩和任用干部员工的重要依据,而不能作为唯一依据。下面集中讨论第三个问题。

三、如何使评议更公正、更客观

虽说无论是作为一个现实的考核制度、还是作为考核制度本身,都存在无法彻底消除的局限;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局限性,归根到底,是要使通过这一制度对人做出的评价,尽可能地客观、公正。在这些局限中:

就任何一个现实的考核制度而言,在客观方面,制度的条文规定不可能制定得尽善尽美,尤其是有些考核标准无法定量,难以把握,特别是素质评价和工作质量评价都不可能不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在主观方面,任何评分者?“德”、“能”、“识”三方面都不可能不存在各种各样的局限性。

就考核制度本身而言,它要求众人按照统一标准来评议被评议者;正如前面所说,如果过分强化,就会束缚人的个性、创造力,理论上存在导致人人都成为八面玲珑的谦谦君子的价值导向。

考核制度的这些缺陷,最终都会影响到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

显而易见,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任何一个单一的措施所能做到的。

(一)在“评价方法”上,有定性的评价和定量的评价

一般对业绩的评价易于定量,对素质的评价只能以定性为主;定量评价比较客观、准确,而定性评价的主观性、模糊性比较明显,这就像体育比赛中的“田径标准”和“体操标准”的差别一样。为了解决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问题,一方面应当在对“业绩”和“素质”二者的考量中,侧重于比较能够客观、准确评价的“业绩考核”;另一方面要采用数学工具来实现“模态转换”,即在“素质”考核中,量化各项考核指标,以提高其客观、准确性。

(二)考绩与考评必须先分后合

业绩是短线考察项目,素质是长线考察项目,应该明确分工、先分后合。每月察业绩,年终评素质,最后按照一定比例综合形成干部员工的全年得分。这样可以在业绩评价中一定程度地克服评分者年终笼统凭印象评分所造成的主观性。

(三)增加考绩分在全年考核分中所占比重

月考绩分立足于业绩,年终考评分立足于人员素质,前者较客观,后者较主观。因此考绩分在员工全年考核分中所占比重必须大大高于其素质评分,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评分中的主观成分。

(四)定性的评价方法也多种多样,而且各有利弊,需善加取舍、取长补短、综合使用

大体说来,直接上级的考评,比较细致和准确,但容易失之过宽;间接上级的考评,比较客观公正,但准确性较差;自我评估有利于上级深入了解员工的具体情况,调动员工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但也容易失之过宽;下级的评分,虽说比较准确,但一般也有过宽的弊病;同级和协作部门的考评,会造成激烈竞争的局面,从而有助于了解到其他形式的考评所不能提供的情况,但又容易失之过严;外聘权威评价部门的考评,不言而喻,客观公正性虽说较好,然不可避免会有隔帘问诊、隔靴搔痒之弊:总之,没有任何一种考评形式是十全十美的,只能凭借数学工具,通过它们之间的一定比例的互相牵制才能使总的评价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公正和准确。

(五)工作中公正评议

工作中较少发生关系的部门之间不搞互评,互相之间有工作关系的部门之间互评时,要针对“关键接口指标”进行评议,而不搞泛泛之评;工作上无接触的部门不参加对公司领导的评议;工作上无接触的领导不参加下级干部的评议;允许评议者在对被评议者或被评议者不了解的情况下注明“不了解”,等等:这些都可以撇去评分中的一些水分和泡沫,增加评分的严谨性和客观性。

(六)建立涵盖全面、要求准确的岗位责任制,使评议有标准可循

同时尽量使评分标准变得易于把握。前面说过,评分中的主观性有客观原因,即评分标准难以把握,特别是素质评判和业绩质量评判。设计中可以努力使它们变得比较具体、量化、易把握。

(七)提高评议人员素质

这里就包括了对各部门主管、公司领导乃至全体参与评议人员在品德、能力和见识方面的要求,在培训、选拔、任用、考核等方面都要注意提高其在考核工作上的品德和水平。这一条实际上做起来很费功夫,而且难以见效,但仍是不得不认真去做的事。

(八)考核委员会成员素质

为加强对考核工作的领导,同时体现企业对考核工作的重视,企业应成立考核工作的领导机构--考核委员会,其人员组成要充分体现代表的广泛性。由于考核标准的改进和考核者素质的提高都难以有较大进展,我们就要明确:我们主要靠评议人员的个人素质,还是主要靠一种体制来保证评议的公正?显然,前一种思路对考评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但处事公正(德),有很强的辨别能力(能),还要十分熟悉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识)。

(九)企业人事(行政)管理部门的专业考核工作人员

企业人事(行政)管理部门的专业考核工作人员,则组成考核事务办公室,受委员会领导并对其负责,负责考核所需的一系列事务性工作(但不宜参加考核委员会),如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对考核制度进行宣传讲解;对考核过程中的执行制度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之后的分析研究;接待被评议者的申诉等等。

(十)创新能力的考核

为了一定程度地消除考核制度存在的压抑人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倾向,在考核标准中,可以有意识地加入对被评议者创新能力的考核内容,尽可能地融入积极的价值取向。

四、阐述几个观点

(一)以前我们常说,看事情要看大局、看本质、看主流、看大趋势,以免被个别的细节、支流和曲折所左右;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分析问题要有概率统计学的观点,在考核制度的问题上也是这样。概率统计学原理在这里处处都起着关键作用。

也就是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各部门掌握标准不一,而在于部门主管评分时是否公道:只要他给各位下属的评分的高低排列和分数距离符合下属们的工作实际表现,就不用担心与其他部门的平衡问题,因为数学工具会自动为他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