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十篇

时间:2023-03-21 00:57:29

人事

人事篇1

单位名称:

注册地址:邮 编:

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 E-mail:

乙方(委托方)

单位名称:

注册地址:沈阳办事机构地址:

联系电话:沈阳办事机构电话:

业务负责人:沈阳办事机构负责人:

邮编:传真:E-mail: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经协商就乙方委托甲方乙方雇员人事业务有关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合同提及的人事是指乙方根据管理需要,将全部或部分人事业务委托甲方依法办理的服务业务。

第二条 委托方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成立的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法人组织。

第三条 方是指沈阳市人才中心所属的、经授权的、依法从事人事及人才派遣业务的实体中介机构。

第二章 甲方权利义务

第四条 甲方有权力询问乙方与委托人事业务相关的情况,有权力核实乙方提供相关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五条 甲方有义务在合同期内按乙方要求开展如下委托人事服务:

1、提供国家、当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及人事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服务功能等咨询服务;

2、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负责保管乙方员工的人事档案,负责办理出具各种以人事档案为依据的证明材料;

3、提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推荐、招聘、测评、初步面试等服务;

4、负责代办乙方工作人员的社会统筹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住房公积金的申报和缴交;

5、负责代办乙方与其员工的劳动合同鉴证相关手续;

6、乙方要求办理的其他人事服务。

第六条 甲方有义务保守乙方人事、劳资相关商业机密。

第七条 甲方按乙方委托要求,在办理过程中遇违反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的,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并按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第三章 乙方权利义务

第八条 乙方有权力委托甲方为其、代办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人事业务,有权

力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要,经与甲方协商后对本合同标准文本进行修改后签订委托人事合同。

第九条 双方签订合同后,在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和甲方管理规定的情况下,乙方有权力通过甲方对其员工的档案及相关人事资料进行管理、调用、控制。

第十条 乙方有权力对甲方的服务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一条 乙方有义务在合同签订前,向甲方提供本单位营业执照(法人资格证书)、办理本项业务人员的授权委托书、与本项业务相关的公司背景资料及其他资料。

第十二条 乙方有义务向甲方提供其员工的人事相关资料、劳动关系证明和其他与委托人事服务相关的资料。

第十三条 乙方有义务按委托合同规定的时间、方式、数额向甲方支付服务费。

第四章 费用及付款

第十四条 乙方应向甲方按每人每月 元支付服务费,过程中遇第三方收费的,由乙方另行支付。

第十五条 乙方应在每月8日之前支付服务费,或划款至下列帐户:

开户名称:

开户银行:

账 号:

第五章 争议与仲裁

相关的合同样本·房地产合同·委托购房合同·财务委托合同·人事协议书·委托协议书·货物运输合同第十六条 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甲乙双方如发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经协商后仍不能解决的,可提交人民法院处理。

第十七条 由乙方提供的与委托甲方服务相关的数据、材料不真实或不准确而引起的相关责任,由乙方负全部责任。

第六章 其他条款

第十八条 在合同期限内,双方应定期核对委托人事服务情况和账目等资料。

第十九条 在合同期限内,乙方提出单方中止合同的,乙方应按如下要求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双方签订合同时间未满一年的,乙方按当月服务费金额交满一年服务费;双方签订合同时间满一年未满一年半的,乙方按当月服务费金额支付满一年半的服务费;双方签订合同时间满一年半以上的,乙方违约金双方协商解决。

第二十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第二十一条 双方约定需修改或删除的本合同条款。

第二十二条 其他需约定的协议见附页。

第二十三条 本合同有效期限: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第二十四条 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保存一份)。

甲方:沈阳人才交流服务经营管理中心 乙方:

法定代表人(授权负责人) 法定代表人(授权负责人)

签字: 签字:

人事篇2

【关键词】传统人事管理;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4-0067-02

一、传统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是典型意义上的传统人事管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注重对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监控,即着眼于对人事关系的监控,管理特征表现为注重细节和执行。[1]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开发把人看作最重要的资源,但是,这种情况下的人被看作是抽象意义上的、被物化的人,忽视了人是有需求的、能动的个人。所以,不管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事管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属于传统人事管理的范畴,都受科学管理时期的管理思想影响,致力于对效率的追求,忽视了人的能动性和需要的满足,这便导致了传统人事管理价值的缺失。于是,传统人事管理的发展便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是企业对效率提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满足。在管理实践中也会存在很多问题:企业在应聘中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和毕业大学生自身工作经验的不足;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投入不足和员工的素质、技能得不到提升;人事考核中强调显性绩效,员工片面追求短期效应;在员工激励中重视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组织中人际关系冷漠,人情关系紧张;员工长期拘泥于单一工作岗位,工作积极性低,等等。因此,我们不得不对管理的本体问题进行追问和对传统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思维和人事管理方法。如何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

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人事管理的现代思维向后现代思维的转变;人的客体化向主体化的转变;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重心转变;因事择人向适才适所的管理原则的转变。

(一) 人事管理的现代思维向后现代思维的转变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进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1]思维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我国目前的人事管理思维滞后于人事管理实践的发展,要想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就必须转变人事管理思维。传统的人事管理思维建立在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基础之上,重视人的一般性和共性而忽视了人的差异性和个性。由于这种思维满足了企业对效率的要求,所以这种人事管理思维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即使在当今社会,这种人事管理思维仍然在人事管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一些优秀人才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在现代人事管理中除了要满足员工的普遍需求之外,还要照顾员工的特殊需要,才能真正的实现“以人为本”。通常,我们称传统意义上的重视员工的普遍性和共性的思维为“现代管理思维”,而重视员工差异性和个性的思维为“后现代性管理思维”。实现现代人事管理思维向后现代人事管理思维的转变是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实现这种转变,才能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根本变革。

(二) 人的客体化向主体化的转变

实现人的客体化向主体化的转变就要做到以人为本。所谓的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是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进行的人事管理。[6]传统的人事管理受性本恶的人性假设的影响,必须通过强制的方式克服人的惰性,所以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下,人成为单一的管理对象,被视为会喘气的“工具”,人的主体作用被抑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建设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以必须实现计划体制下人的客体化向主体化的转变,实现以人为本。要想做到以人为本,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向下级授权。200年前,政治哲学家艾德蒙得・伯克就曾经指出,权力集中总是会导致的繁文缛节,扼杀创造性,消灭个体差异性,从而阻碍社会的发展。[2](P.40)因此,组织应该适当授权,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让员工参与到组织的管理中来,使员工的才能得以发挥、价值得以实现。其次,尊重人,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尊重人较高层次的需要。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在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公司的认可。尊重员工,体现在对员工物质上和心灵上的关怀上;体现在对员工工作的认可与表扬上;体现在充分采纳下属的工作意见上。再次,实施动态管理。传统人事管理体制下的终身雇佣制并不是一个完全好的体制和理念,它使企业穿上了束缚的外衣,限制了企业的变通能力。现行的人事管理应该抛弃终身雇佣制的做法,组织要按照工作岗位的专业性质来确定不同年限的雇佣合同,用货币购买养老金计划取代退休制度,以“机会”观念取代“论资排辈”观念,让人们竞争上岗,必要时与外部人竞争。组织要建立健全的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淘汰那些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员工,招募优秀的人才,为组织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 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重心转变

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必须转变人事管理的工作重心,从以人为中心转向以人、事为中心。传统的人事管理是功利性的,在评价员工的业绩时往往是效率导向的。这种做法忽视了人事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忽视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需要。当今社会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企业的责任是追求经济。实际上,“经世济民”才为经济的本意。英国商业经济学家查尔斯・汉迪也指出:“公司的根本目标根本不是利润,利润只是为了工作和生产,为了生产的更多更好。盈利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这并不是诡辩,包含着严肃的道德上的考虑。”[2](P.60)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忽视了除组织效率之外的其它价值诉求,因为一个组织的发展蕴含着组织和员工的双重需要――组织效率的提高和员工需要的满足。所以,在人事管理中要兼顾这两方面利益。如果一个组织中员工需要得不到满足,不能实现对员工正确的激励,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降低,小则员工士气不高、效率低下,大则员工离职。在组织的发展中,人是不同于其它生产要素的特殊群体,而满足人的各方面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四)因事择人向适才适所的管理原则的转变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首先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史,而异化是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只要异化存在,其首要表现就是工作的不自由,即必须首先满足工作要求,其次才能考虑工作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同时,人事管理的功利性――为实现组织发展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决定了管理视野下的人必须被视为手段,即人首先是作为人力资源拥有者出现在人事管理视野中,用什么人、如何用,从根本上讲,取决于组织实践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因此,因事择人成为人事管理的首要和核心原则。[3](P.1)因事择人,就是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传统人事管理的专业化分工能够明显提高效率,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认为:“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天才,在适当的时间内不做别的工作,而只做一件事,那么他就能做得更多,更出色,更容易。”但是,事实证明:职业化、专业化对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也就是说职业化、专业化只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效率,如果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过高,反而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传统人事管理因事择人所奉行的高度职业化、专业化理念已经阻碍了效率的提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l挥人的主体地位,现代人事管理应贯彻适才适所的原则,与因事择人原则不同的是,适才适所在因事择人的基础上增加了为人择事的内容,即从人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出发为人物色一个最能发挥其潜能的工作岗位。现代人事管理不仅要考虑人对工作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工作对人的满足。例如:为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提高员工的福利水平、提供平等晋升的工作平台、实行岗位轮换制等。

三、 小结

人的管理意义不仅体现在人是管理的客体、是被监控的对象,人在管理中还是能动的主体,人是管理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人的利益的满足是管理的终极追求。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注重提高企业的效率,人的价值被忽略了。随着知识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满足人各方面的需求成为人事管理的重要任务。所以,必须改革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正像艾尔佛雷德・诺斯・怀特黑德曾经写到的那样:“智慧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到,人类文明的主要进步便是破坏所处时代的社会结构的过程”[4](P.14)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英]查尔斯.汉迪著.超越确定性[M].徐华,黄云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陈辉.人事管理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4][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 精神如何改革政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人事篇3

人事合同范文1机构:___________(简称甲方)

委托人:_____________(简称乙方)

根据省人事暂行办法的规定,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订立本人事合同如下:

一、甲方接受乙方人事委托,代为乙方提供人事服务。

二、人事的期限为_____年。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起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

三、乙方应在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将有关材料整理后送交甲方。乙方要将需要归档的材料及时转交甲方归档。

四、甲方可为乙方提供下列项目:

1.人事政策咨询;

2.接受、保存和管理人员人事档案(包括专业技术档案);

3.按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保留原有身份;

4.办理符合档案规定的查阅、借用和转递人事档案手续,按规定向有关组织提供档案中的材料;

5.为委托人员参加当地招干、招工、出国(境)政审等出具有关证明;

6.办理与委托人员有关的材料归档事宜;

7.档案工资调整;

8.代办养老保险;

9.党组织关系挂靠;

10.集体户口挂靠;

11.医疗保险

五、乙方认定,甲方为乙方提供本合同第四条中所列第_________等项的人事服务。

六、甲方有如下责任:

1.甲方以党和国家人事工作方针政策的有关规定为依据,承担乙方要求人事的有关事宜。

2.甲方认真做好乙方人事项目中规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3.甲方尽可能为提供人事管理相关的工作方便。

七、乙方有如下责任;

1.按甲方要求,及时提供与委托内容相关的材料;

2.根据委托内容,及时交付有关费用;

3.乙方如工作单位变化或其他变化,应及时通报甲方。

八、甲方不负责乙方除人事合同规定项目以外的其他管理责任。

九、人事合同期满,乙方需继续委托人事的,应在合同期满一个月内续订人事合同书;终止合同的,乙方应在合同期满一个月前通知甲方,以便做好交接工作。

十、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十一、合同中如有未尽事宜,须经双方协商,签订补充条款,双方旅行签行签约手续。

十二、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盖章生效。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人事合同范文2甲方:乙方:

为了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保障公民权利及相关待遇的落实,经甲乙双方协商签订如下合同:

一、乙方按政策规定将本人党关系、人事档案、户口及社会保险委托甲方管理。并随时将其工作变动情况及联系方式报告甲方。

二、甲方有权向乙方索取有关归档材料,乙方应积极配合,及时提供聘用单位的劳动合同(聘任书)和有关材料。

三、甲方按有关政策规定为乙方提供如下人事服务:

(一)管理组织关系、人事档案及户口(仅限大中专毕业生办理落户手续);

(二)管理人事关系:认定个人身份和工龄、转正定级、按国家政策规定调整档案工资,对符合条件的办理录(聘)干身份手续;

(三)办理因公、私出国、出境政审及相关手续; (四)组织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试; (五)组织参加岗位培训;

(六)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手续; (七)办理聘用合同鉴证;

(八)其它与人事管理相关的服务工作。

四、乙方按规定向甲方支付人事管理服务费 120 元/年,中途终止合同者不退还服务费。

五、乙方如不按规定缴纳有关费用,经催缴后超过三个月仍未补交的,应向甲方缴纳20%的滞纳金,否则甲方有权单方终止合同,并继续追缴有关费用及其滞纳金。

六、乙方工作发生变更,需调转人事关系及档案时,应持具有人事管理权限单位出具的商调函办理。

七、本合同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合同期 年,合同期满,双方可根据意愿终止或续签合同(合同期满档案未转出或续缴档案管理费同视为续签合同)。

八、如乙方是我中心单位聘用人员,则本合同以单位与我中心所签人事合同为准。

九、本合同归入档案,未尽事宜由双方商定。

十:个人基本信息: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人事合同范文3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人事站(以下称甲方)和委托单位_________(以下称乙方),就委托人事事宜,签订合同如下:

一、甲方接受乙方的委托,为其人员提供人事管理方面的综合服务。作为被人的人事主管部门。

二、甲方提供如下服务

1.为乙方办理接收毕业生手续和人员调入手续;

2.负责被人的档案接收和报到手续;

3.管理被人的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并为其办理落户手续,出具以档案为依据的证明材料;

4.负责乙方与被人解除合同后办理档案和人事关系转回_________省人才中心的手续;

5.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调整档案工资、计算工龄;

6.办理有关资格考试、职称申报等手续;

7.负责乙方与被人聘用合同的鉴证。

三、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负责被人的日常管理及考核;

2.负责支付被人的工资、劳动保护费用;

3.为被人建立社会保险,并支付单位所承担的费用;

4.与被人的合同期满后,如双方协商同意续签合同,应提前30日到甲方办理续签合同的有关手续。如合同期满双方不办理续签手续,视为合同终止。

5.与被人解除合同后,应将解除合同手续交到甲方备案。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人事篇4

1、人事不属于正式工,它属于单位不在编人员,用的时间长短根据单位需要而定,但待遇和正式职工基本一样。

2、人事,即类似于人才租赁。

3、与人事签订雇用合同的是公司。工资是公司发的。

4、人事是属于公司的员工。而不是所服务的公司的员工。

(来源:文章屋网 )

人事篇5

乙方(受聘人):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

丙方(担保人):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

兹因甲方工作需要,决定采用人事方式聘用乙方从事相关工作。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聘用期限

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共_____年_____月,其中试用期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共_____月。

二、聘用岗位及职责

乙方应服从甲方工作安排,在聘用期内履行以下义务:

工作岗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责及要求: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甲方的各种规章制度,接受甲方的劳动安全教育,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三、乙方完成本合同规定的岗位工作职责后,甲方应向乙方支付以下待遇

1.甲方以现金形式按月支付乙方工资,采取(月,周,日,定额)工资制,(月,周,日,定额)工资标准为人民币_____元。

2.甲方支付乙方的其他待遇(保险方面):按照市人才交流中心规定。

3.甲方支付乙方必需的劳保用品和工作工具。

四、聘期管理

1.甲、乙双方执行_____山市人才交流中心《人事合同_____号》。

2.聘用期间,乙方人事档案,人事关系由_____市人才交流中心,所需费用由乙方支付。

3.聘用期满后,经双方协商,可以续聘,续聘合同另行签订。

4.在聘期内任何一方提出解除聘用关系,须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并在征得对方同意后,方可根据规定解除聘用关系。

五、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甲方可以提前解除本合同

1.乙方在试用期内不符合聘用条件的;

2.乙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甲方规章制度,情节较为严重的;

3.甲方因工作原因必须撤消岗位,又无法重新安排工作的;

4.乙方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

5.乙方不服从甲方工作安排的;

6.按照国家及甲方有关规定可以解除聘用关系的。

六、甲,乙双方聘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乙方自谋职业

七、甲,乙双方协商的其他条款

合同终止不再续聘或解除合同的,乙方须按甲方规定办理离校手续。

八、本合同在执行期间产生的争议,由__________市人才交流中心负责调解,调解不成的,任何一方可提请上级政府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九、乙方若有违反本合同约定条款的,按甲方人事聘用人员有关规定承担相应责任。其他未明确的,按甲方有关规定执行。

十、丙方自愿为乙方提供担保,乙方若出现违反本合同约定事项,丙方承担连带责任。

十一、本合同经甲,乙,丙三方签(章)并经__________市人才交流中心鉴证后生效,合同期限届满,合同自行终止,甲,乙双方聘用关系终止。

十二、本合同一式四份,甲方、乙方、甲方人事部门、__________市人才交流中心各执一份。

甲方(用人单位签字、公章):__________

甲方(人事部门签字、公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乙方(受聘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丙方(担保人签):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人事篇6

1 实施人事制度的意义

1.1 传统管理制度的弊端,不利于高校发展

高校的传统管理模式是一种封闭式的静态管理模式,带有一些计划经济时期的特征,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现代高校的发展。

(1)员工所有权和使用权界限模糊,高校不能自主选择教师团队,教师也不能自主择业,不能完全发挥教育价值。

(2)因人设岗现象严重,存在很多资源浪费现象。

(3)“铁饭碗”导致教职工没有危机意识,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4)采用身份管理模式,难以衡量教职工的真正教学素质水平。

1.2 人事制度符合现阶段高校发展的需要

人事制度的实施,将改变传统的高校聘用制度,采取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进行人员聘请。这样的做法,实现了人才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简化了聘用手续,使高校能够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职工聘请,可以为高校节约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3 人事制度可以对高校的员工进行合理编制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现如今,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现有的师资力量完全无法高校的需要。但是高校又不能明确到底需要多少人员,而实行人事制度让高校可以根据岗位需要通过人才服务机构聘请急需的人才,缓解高校因暂时的人员不足而产生的问题。人事制度施行的劳动合同制度,改变了原来的终身制用人方法,建立了一条比较灵活的用人机制。这种方式,可以合理优化教职工结构,优胜劣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实施人事制度所面临的困难

每一种新事物的产生,总不能一帆风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人事制度作为一种新的高校人事管理模式,它的发展还不是十分成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

2.1 新的观念一时难以被普遍接受

因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如果立刻推行新的制度,摒弃旧的制度,很难在短时间内让所有的人都接受。有的人由于缺乏对新制度的人事和了解,甚至会对新的制度产生误解。这样使得新制度的推行遇到很大的阻力,难以顺利展开工作。

2.2 人事档案管理和使用的分离给管理带来不便

人事制度的档案管理采用的是将员工的档案寄存在当地人才服务机构,而不是自己保管的方式。由于用人单位需要通过档案作为对进行员工的管理和工资发放的依据,档案的分离,给员工带来了很多不必须要的麻烦,也加大了高校人事管理部门的工作量。

2.3 员工与编制员工存在矛盾

人事制度下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合同签订的员工,一种是高校的在编员工。由于高校没有明确制定两种员工的待遇水平、考评制度等方面的规定,导致员工在一定程度上的待遇跟编制员工存在很大差异,严重影响了教职工之间的公平竞争,也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 实施人事制度实施的一些对策

对于人事制度的实施,存在问题是很正常的,遇到阻力也是必然的,但是如果不能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扫除阻碍,那么相信这一制度的未来也不会长久,所以要寻找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3.1 转变观念

新时期要有新观念,新制度要有新观念来支撑。由于很多人的观念没有转变,所以他们不能适应新制度。所以在推行人事制度的时候,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让人们了解这个制度,对这个制度有一个清晰地人事。所以,用人单位要加强人事制度的宣传推广,让人们了解这个制度的优越性,从而认可这个制度的施行,不会从中干扰。

3.2 相互协作

人事制度的顺利施行,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用人单位和人才服务机构。因为只有这两个机构相互配合才能使这一制度顺利推行。因此,要加强高校与人才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这一制度的顺利开展。

3.3 提高管理素质

人事篇7

    法定人是法律规定其有职责无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的人。在民事诉讼中,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可以亲自进行有效的诉讼活动,而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不能亲自进行有效的诉讼活动,由于无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人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不能有效地委托诉讼人,因此需要法律规定的人为其进行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无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的法定人就是他的监护人,是:㈠父母;㈡父母均已死亡或者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作法定人: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兄姐;③关系密切的其他家属、朋友愿意承担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㈢没有上述㈠、㈡法定人的,由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法定人。有精神病的无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的法定人是:㈠配偶;㈡父母;㈢成年子女;㈣其他近亲属。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㈤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责任,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㈥没有上述法定人的,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作法定人。民事诉讼法规定,法定人之间互相推诿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在法定人中指定一人代为诉讼。

   

人事篇8

内容提要: 证据是民事诉讼的基础,民事证据的收集是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体系。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存在弊端,致使当事人收集证据困难。应当加强当事人及其诉讼人收集证据的制度保障。建议尽快制定通过《证据法》;实行证据开示制度;建立依当事人申请的法官协助取证制度;完善“知情人员”违反证据提供义务的法律制裁制度。

民事诉讼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材料。其重要性正如诸多学者所指出,是法院处理民事案件的前提条件,是处理一切民事,经济纠纷的立足点和根本点。因为,只有根据证据判断事实的真相,方能正确地适用法律,判断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归属。而且,证据是诉讼开始的基础,也是诉讼继续的推进器,还是引导诉讼走向终结的决定因素。一个重要的证据可以救人于水火,也可以置人于死地[1].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证据调查收集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它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受到保护的关键。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制定证据法,对民事证据的收集,尤其是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人进行证据调查和收集的活动,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使得调查取证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大打折扣。这已成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个突出弊端。

一、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国的民事审判制度经历了从传统的法官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过渡。传统审判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法官包揽证据的调查,四处奔波收集证据,并根据自己收集的证据进行裁判。这样既拖延了诉讼,又助长了当事人提供证明材料的惰性和对法院收集证明材料的依赖性,以至出现了“当事人动嘴,法院动腿,律师翻本”的不正常现象。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办案效率低下,程序公止和实体公正无法保障。出于对这种收集证据制度弊端的反思,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项首要举措就是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即收集证据的主要任务从法官转移到当事人,在诉讼终了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由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承担败诉的后果。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强调应该说抓住了中国传统审判方式的症结,可谓是一剂良药。但与此同时,原有的以法官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证据收集制度并没有大的变化,证据收集制度与证明责任的要求相脱节,当事人的收集证据权并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因此有学者指出,我国“当事人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是一项缺乏程序保障的抽象权利,是一种权利的招牌”[2] .而证据的客观性又决定了诉讼所需要的证据不一定为当事人所持有,有的为对方当事人持有或第三人持有,还有的为有关机关或团体持有。只有将这些证据全都收集起米,才能为当事人所用,以达到诉讼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0 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委托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第61 条规定:“诉讼的律师和其他诉讼人有权调查收集证据,”第64 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上述几条法律规定构成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确立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收集的主体是当事人、诉讼的律师或其他诉讼人、人民法院。对上述二类证据收集的主体除在该法第65 条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对人民法院的证据收集权做出法律保障外,对当事人和诉讼的律师或其他诉讼人证据收集的规定则过于笼统、概括,并未就上述证据收集主体收集证据的具体措施、手段以及如何排除证据收集过程中的障碍做出保障性规定。这样,一方面当事人的证明责任,查明案件真实的任务被加强了,而另一方面却没有被赋予相应的制度保障权利,这对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人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诚如有的学者所感叹“, 没有再对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方法手段加以明确规定, 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3].以至在诉讼实务中,当事人收集证据时,处处碰壁,难以甚至根本无法收集到自己需要的证据,当事人的证据收集权形同虚设。在实践中,当事人收集证据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证据为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持有时,对方当事人或第二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拒绝提供证据;当对方当事人的身体状况本身就是证据时,如对方当事人的伤残情况,想检查对方当事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就更难了;第二,当当事人需要证人出庭作证时,证人也因种种原因不愿出庭作证,有的甚至连书面证言都不愿出具;第三,当当事人向有关单位或团体调查证据时,有些单位或团体或者只同意律师调查证据,拒绝当事人调查,或者不管律师还是当事人,一律以内部有规定只向法院提供证据为由,拒绝向当事人或律师提供证据。

总之,由于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制度作保障,目前,在我国民事诉讼活动中,当事人及其诉讼人很难收集到自己所需的充分、详实的证据。因此,加强民诉证据收集的法律制度保障,已经成为我国司法工作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 扩大和完善当事人调查和取证的手段和程序,才能使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实现根本性的改变,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民事诉讼立法,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4] .

二、当事人及其诉讼人收集证据的制度保障之探析

为了克服目前我国诉讼实务中,民事当事人及其诉讼人在调查取证中的诸多困难,真正发挥当事人的诉讼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效率和公正两大司法目标,笔者就加强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诉讼人调查取证权的制度保障问题,提出如下主张。

(一) 、尽快制定通过《证据法》,以法律形式完善证据提供的一般法律义务制度。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仅在第50 条、第61 条、第64条、第65 条对证据收集的主体和方式作出了原则性的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定》在上述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在第二部分以17 个条文的内容规范了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并且规定了人民法院依职权收集证据的其他情形;在第二部分“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以及第四部分“质证”规范了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方式、程序。但《证据规定》的内容相对于证据的收集仍显过于笼统、概括。如第75 条规定:“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如此规定在法律适用上即存在这样的问题,是以证据持有人所持有的证据作为裁判的证据(这一证据实际上没有提交) ,还是以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证据内容陈述作为裁判的证据(对方当事人对证据内容的陈述又应当属于何证据种类) ;是推定该证据的存在,还是推定对方当事人对该证据内容的陈述的真实性。又如第55 条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那么证人到底是当事人的证人、还是法院裁判的证人;就我国目前的国情,证人拒不作证该不该处罚,又当如何处罚。再如,当证人与当事人间具有法律上的特殊关系或证人与待证事实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时;是否有拒绝作证的权利等。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制定一部统一的《民事证据法》。目前,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立法已经提上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并且,“多名民诉专家已经提出了不同内容的数百条文《民事证据法》专家建议稿。笔者认为,在将来的《民事证据法》中,在证据调查和收集方面,应当确立录取证词规则、当事人互相询问规则、要求提供书证和物证规则、要求自认规则、鉴定规则、证人拒证规则、拒证处罚规则、勘验规则、专家证人规则、证据保全规则、域外取证规则、证据声明规则以及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规则等内容。

(二) 、实行证据开示制度

人事篇9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企业效益

引言

对于“人”以及“人”在系统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同,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重要区别。这种区别也使得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管理上的各种不同,从而对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系统带来效益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内涵分析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借助行政力量对系统内部的“人”进行的管理,其主要工作是负责“人”的进入、流出和管理。具体工作包括招聘、考勤、职称评定、人事变动以及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等。传统的人事管理通常是根据现有的规章制度对系统内部的“人”进行僵化的管理,行政命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管理的有效化,但是却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人变成了简单的资料或者工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在管理上比较灵活。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使人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并且能够为系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认识管理的相同点分析

2.1管理的对象相同。

无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还是传统人事管理,其管理对象都是系统内部的“人”和“事”。也就是说,这两者都是要将“人”管好,将“事”处理好,将“人”和“人”、“人”和“事”的关系处理好,从而使得人尽其才,使得系统内部关系和谐融洽。

2.2管理的任务和目的相同

作为在传统人事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继承了传统人事管理中人才的招用、管理、晋升、变动、工资福利等基本任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二者的主要任务是一致的。无论是传统的人事管理还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其目的都是组织的发展,都是为了实现人、财、物的合理配置,提高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不同分析

3.1管理理念和模式不同。

任何一种管理都是在一定的管理理念支配下进行的,不同的管理理念导致了管理的模式、方法、效果等的较大差异。传统人事管理视“人”为成本,管理过程中将降低“人”的成本作为主要目标,因而在管理中往往以严格的控制为主,大大限制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顾名思义,将人力看做资源,认为“人”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并且能产生出更大的价值。在管理中重视以人为本,将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人的潜能从而使人产生更大的价值为主要目标。传统人事管理将“人”视为成本,在管理中以“事”为主,将“人”视为“事”的附属。组织中的“事”是静态的,因而传统人事管理是一种静态的管理,采取的是静态的、僵化的、死板的模式,对于组织未来的发展重视不足,以行政命令来代替对“人”的人性化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由于在对“人”的认识上存在分歧,因而管理模式上也具有较大的差别。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做动态的、有意识、有潜能的重要资源,把人看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将“人”的潜力开发、积极性的调动,以及组织系统的更好发展作为管理的主要目的,因而管理中更多地体现出了一种主动开发型的管理模式。

3.2管理的地位和内容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部门在组织内部被认为是“开支部门”、“消耗部门”,地位上处于执行层,始终游离于组织内部核心机构之外。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人员的招录、考勤、奖惩、考核、工资福利、职务变化、档案的保存与管理等事务,与组织的发展并无直接关系,因而不受重视,甚至被当作可有可无的摆设而存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一改传统人事管理的尴尬地位,由原来的游离部门成为了组织内部的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部门,成为了组织发展和效益提高的关键部门。在地位提高后,其管理的内容也发生了重大改变,除了传统人事管理的那些主要工作内容外,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更加注重人的潜能的发挥。

3.3管理的方法和作用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由于对“人”的地位和“人”对组织发展的作用认识上的限制,因而在管理中更多采用的是机械的、单一的管理,主要是技术层面上的管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人事管理部门仅仅作为组织系统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而存在,毫无战略性和前瞻性可言,“人”成为了被动接受的对象,潜能得不到发挥,积极性不能被调动,不能为组织系统的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前瞻性和战略性明显,在管理方法上灵活多样,其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能够使各主体的物质和精神等各方面受到照顾,得到满足,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人”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积极性,能够把组织系统的前途和自己的未来紧密结合,能够为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为组织创造更多的财富做出更大贡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方法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主体发展的要求,能够为组织系统的发展进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事管理是产生于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对系统内部“人”和“事”的管理模式、方法和手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人事管理已经不能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相适应,因而必须将传统人事管理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中,必须从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等多个角度着手,从而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赵旭之.浅析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0(5):18-18.

[2]高敏.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J].黑龙江国土资源,2015,0(2):52-52.

人事篇10

关键词: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152-02

如今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的发展要充分做到“以人为本”。但是,怎样才能合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并将他们作为人力资源来进行开发和利用,同时又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更大的贡献,成为了我们需要投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相比较而言,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我们来做简要的研究探讨。

一、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含义

在人们最初的观念中,就是简单的理解为人事部门进行对人员的招聘和调配等活动。它的主要工作属性就是负责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了达成一定的管理目的。从另一方面上来理解,人事管理就是各个单位或是部门对组织中的人群实行管理的行为。传统的人事管理中包括很多复杂的环节,包括“进、管、出”。其中,整体都是以人为核心的,通常来讲,传统人事管理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来进展工作,将事作为一切管理的准则,这种做法就是将人的地位和作用完全忽视,这种做法对管理工作的进展也产生一定的阻碍。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能够为更多需要人力资源的人提供更多的便利,在服务的过程中要进行一定指挥,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法来平衡人力和物力之间的关系,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充分激发人的潜能,从而使整体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包含了几方面的工作,其中有教育培训或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估等,他们工作的宗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始终将人作为整体经济的中心,目的是为了能使人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里所指的人既指的是一种劳动力,又指的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除此之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强调的是注重人才的利用,根据各自的实力来分配资源,这些理念无一不体现了人的合理分配性和公平竞争性。

二、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分析

1 相同之处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存在是由传统人事管理演变来的,同时也是对新形势下人事管理的发展和创新,两者之间有相同之处。

(I)管理目的相同

虽然两者的方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单位最终目标的实现,希望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经济条件能够是人的资源发挥无限有效的作用,也是为了能够将人力和物力进行有效的统一,使员工的工作效率能够提高,使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能够以此为社会造福。

(2)管理任务相同

无论是传统人事管理还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他们的基本工作都是负责对人员的招聘和录用、组织考核或是奖惩、档案的管理等。

三、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虽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事管理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是这两者的存在环境不同,所以它们拥有不一样的特点。正确对待其不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展管理,具体有以下表现:

1 管理观念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作为核心,将人作为一种工具,注重对他们的使用,并对其又大量的资金投入。传统人事管理的工作围绕“事”而进行;相对于传统人事管理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它主要的工作是将人作为最有利的资源,注重员工的价值。这种管理将人力资源看成是企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管理核心是注重调节,出发点以人为本。

2 管理内容丰富程度和管理重心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的内容比较单一,单纯的是对员工进行“进、管、出”的管理。工作职能是对员工进行招聘或是考核、奖惩、档案管理等。这种管理的形态整体以“事”为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不承认人的管理中心地位,将人作为一种工作的工具,在进行组织和活动时常常只考虑到组织自身的需求,常常忽略员工的特点和需求,这就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组织发展的进度,同时也严重打消了员工的积极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虽然也是传统人事管理中的一些基本流程,但是在丰富程度上有很大的改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作为主要资源,更注重人的意义。在组织工作时,考虑到每个员工的特点和兴趣,并按照每个人的特长合理分配工作,会激发员工的斗志,令他们积极地投入到组织当中去,还满足了组织和职工各自的需求。

传统人事管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环境下诞生的,它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距,所以因此而产生了现代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这是一种新兴的学科,涉及到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问题。面对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更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还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慢慢探索和体会。

参考文献:

[1]陈旭,王城,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J],中国林业经济,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