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十篇

时间:2023-03-29 22:31:42

环境工程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篇1

1.1整合教学内容,凝练教学特色

环境材料课程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如能源材料、净化材料、环境替代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智能材料及降解环境材料等。我校开设的环境材料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设在第5学期,课时为32学时,因而结合农业院校特色,课程教学内容的精练和整合必不可少。通过对几种环境材料教材的对比和筛选,并结合教学实践,选用冯玉杰编著的《环境功能材料》作为参考,主要针对近年来适用于农业地区的特殊条件的环境净化材料、吸附分离材料、新能源材料进行讲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表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净化材料中主要讲授目前环境领域的科研热点和商业前景的材料电催化材料、光催化材料、湿式氧化材料、微波材料;第二章吸附分离材料中主要讲授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领域有关的离子交换分离材料,吸附树脂分离材料,纤维吸附分离材料;第三章新能源材料中主要讲授与农村固废资源化有关的生物质能和21世纪最有潜力能源氢能。讲授中重点放在这些新材料的组成、制备方法、环境中应用原理基础上,分析各种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讲授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授课内容,重新整合,用简练、准确、通俗的语言把讲授内容表达出来,使学生一听就懂。

1.2结合科研和商业案例,提高学习兴趣

因为该课程中涉及内容较多,理论深,如果进行抽象的讲解则对于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来说枯燥,难度大,且与他们关系不大,所以学生兴趣不浓厚。教师对环境材料教学内容,一般由理论易到难,逐步深入,此外要考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的刺激程度,增强案例的趣味性。在本课程教学中,为了优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每讲一种新型材料时,讲解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远离前,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真实的科研和商业案例的情境,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核心部分———材料的组成、制备及应用原理。比如讲光催化材料时,先采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展示“自洁玻璃”在浴室门窗、厨房门窗玻璃、汽车玻璃等应用;结合“非典”事件,展示TiO2光催化剂,投入台湾使用收效显著案例。另外,介绍世界上发达国家知名公司,如英国PilkingtonActiv公司、日本TOTO公司、美国PPG公司、德国GEA公司等,研发光催化材料产品推向市场的现状。讲生物质能时,首先以动画形式介绍农村新能源开发典型案例,如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京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等。根据这些事实,先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讲解材料的制备和净化原理,达到教学目的.

1.3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的实质是教和学有机结合、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往往以教师为主导,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讲授重点放在使学生掌握新材料的组成、制备方法、应用原理,理解相应内容的基础上,把材料的实际应用现状和趋势采用讨论和讲座形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3.1讨论部分:讲授一种材料后将所对应材料的应用现状任务下达给部分学生,一般每种材料分给两组,学生三名一组,针对每种材料学生根据兴趣自愿报名,但保证每人都轮到一次。等学生根据数据库、相关报道、汇总内容,在消化基础上进行PPT汇报。汇报内容经班级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对不足内容给予补充和修正,汇报成绩由学生给定,作为平时成绩。在汇报和讨论中,学生非常积极,气氛特别活跃。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

1.3.2讲座部分:讲座是大学中的一种重要学习途径。在听讲座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较全面地掌握科研动态、商业行情并开阔视野,还可以领略各行各业专家的口才艺术,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本课中每章结束后通过课外时间,针对各种新型材料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方面邀请周边材料领域企业家和专家安排讲座,讲座过程中安排答疑,解决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4网络环境下强化引入材料发展新信息,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环境材料不断出现,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被报道,但课程的学时有限,案例教学往往难以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全面。为了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让学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利用网络环境,组建班级QQ群、微信群等,创造开放、民主、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数据库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提供最新科研成果的链接,也可以有目的地当今国内外环境功能材料研究中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或科教片。其次,给学生一定的认知时间,让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对研究成果进行剖析。最后,网上互动交流,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可以即时互动。通过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辩驳、补充,进一步提高对最新研究成果的认识。

2.结语

环境工程专业篇2

商科通用能力在商业实践领域中,具有普遍适用、可广泛迁移的基本特点。究其原因,主要由如下两个因素决定:

一是商业活动实践不断演变的客观现实,这决定了商科通用能力的普遍适用性和应对变化的相对稳定性;二是商业活动的本质指向是人,是会思考、有情感的主观的人,这使得商科通用能力具有了人文性和主观性特点。进行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着重强调思维意识、思维方式等智力技能的培养,需要在公关协调、沟通交流、组织管理、随机应变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志力、领悟力、习惯、人格人品等情感素质的培养塑造方面有所侧重。

二、“商科专业学生通用能力培养计划”解析

1.通用能力体系的构建基于商科专业特性、用人单位反馈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因素,立足“素能本位”,突出实用性,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个人的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各种能力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并最终形成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能力。经济眼光与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文案创作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活动策划能力、自我规划能力、耐劳耐挫能力等八项通用能力将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并通过实践检验,最终形成较为成熟的能力体系。

2.能力支撑体系的构建主要考虑课程体系的重构、专业文化的熏陶、专业通用技能的强化等实施要素。商科类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以商业管理类综合性通用能力为本位培养目标,既传授商业理论知识以发展学生智力,又注重管理技能训练以增强学生技能,教学过程贴近商业管理实践,培养学生的商业管理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考虑:一是各专业普及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商务礼仪、商务谈判等专业基础类课程,并将能锻炼学生耐劳耐挫能力的企业见习、劳动体验等纳入课程体系;二是通过“商道论坛”这一平台,创新性地开设“中外商界精英精选案例”“商界优秀影视作品欣赏”等文化讲座;三是以赛促学,以赛代练,制订通用能力技能竞赛年度计划,形成长效机制。

3.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主要以“传承经典,争创先锋”的文化育人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爱国、诚信、责任、感恩”主题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培养管理精英,塑造商界领袖”的育人宗旨。同时强化文化育人氛围,通过教室文化、寝室文化、楼道文化、办公室文化的建设,形成“时时处处皆育人”的良好局面,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三、“商科专业学生通用能力培养计划”的实施

第一,在课程渗透环节,商学院突出打造精品,叶超飞教授讲授的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等课程,曾多次作为公开课,在商学院师生中备受关注。

第二,在专业文化活动环节,商学院制订《商学院学生通用能力技能竞赛方案》,包括大学生活规划大赛、服务礼仪大赛、经济应用文写作大赛、计算机应用大赛、方案策划大赛、经济知识竞赛、“商学才子”演讲大赛、“言商论道”辩论大赛等八项具体赛事。八项赛事根据各自特点,分布在不同月份,贯穿一个学年。通用能力技能竞赛将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悟,营造以赛促练的竞赛文化,有效促进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另外,本学期叶超飞教授作客“商道论坛”讲座,分享《生活中的经济学法则》,吸引了商学院师生800余人听讲。

第三,在文化育人环节,商学院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商道文化”为特色,以“专业文化”为载体,通过课程设置、平面文化建设、学生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主要措施:(1)抓实行为养成,加强常规规范;(2)坚持“活动育人”,实行“一月一主题”;(3)形成三个机制:党政齐抓领导机制、“全员、全程、全面”育人机制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4)建立三支队伍:素质全面的学生党团干部队伍,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队伍,既专业又敬业的辅导员队伍;(5)思想政治工作“三进”:进课堂(特别是第二课堂)、进班级、进公寓。

四、总结

环境工程专业篇3

一、SPOC和MOOC特征及其影响

自新世纪以来,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兴起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而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在线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爱课程、清华学堂在线和网易视频公开课等“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即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相对公共基础课程而言,一直处于落后和迟滞阶段。目前关于环境科学和工程方面的国家精品课程和网易视频公开课的课程数量均很少。一般认为SPOC由福克斯教授最早使用,其面对的学生规模小,一般为几十人至几百人,且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如众多的校内网络教学平台和各类精品课程等),不是任何学生均可浏览和进行在线学习。随着我国众多学校内部的网络教学平台、国家精品课程、爱课程、清华学堂在线、网易视频公开课等开放课件(OCW,OpenCourseWare)或开放教育资源(OER,OpenEducationalRe-sources)的不断发展,MOOC应运而生,国内外MOOC联盟及平台已形成,正在推动MOOC快速崛起。而MOOC是互联网上一种新的开放教育资源,是全球高校精品实体课程和面向社会的开放式大规模的网络课程,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视频、课程公告、课程大纲、评价方式、延伸阅读、课后作业、讨论区、结业考核等模块,实体课程所具备的要素在MOOC中均能完整呈现。具有大规模、免费开放、高端、在线开放、社会性和自组织等特点,最终课程考试合格能够获得认证证书。斯坦福校长JoneHennessy将MOOC比作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在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注册参与了各类MOOC教育系统。目前有22个国家和地区94所大学(组织)加入了Coursera()。我国高校也积极响应MOOC浪潮。教育部高度重视MOOC,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复旦大学加盟了Coursera,我国一些重点大学正在利用MOOC方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MOOC给全球范围的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MOOC能帮助各国大规模学生自由获得世界范围的优质课程资源和接受在线教育;在教学与学习方式上,MOOC促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式课堂”(FlippedClassModel)与“小型私有在线课程”(SPOC)的发展。MOOC将带来全球范围的多元化大学教育竞争格局的变化“,大学中有MOOC,MOOC中有大学”交相辉映,对全球范围的大学教育带来广泛和深远的辐射与影响。同时MOOC给高等教育带来巨大机遇,引起全球优质教育资源重组,促进全球范围开放课程资源的整合和精品共享课建设等。

二、国内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MOOC课程必要性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是目前国际上MOOC平台上占专业课程比例极少的课程系列,MOOC对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影响很大。因此,我国具有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的高校均应重视和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MOOC课程建设,尤其是国内一些著名的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更应走在MOOC建设的前沿。其必要性主要体现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水平提升,学生需求更多的学习资源与机会选择、学习方法改进与主动学习能力提升,不同层次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水平差距的缩小,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优质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促进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国际化等。

三、我国高校环境学科与工程专业MOOC建设的对策

(一)我国高校MOOC建设的基本对策

1.对于普通高校,应正确认识MOOC和应对MOOC面临的挑战:国内普通高校的硬件环境是否达到并满足要求;软件环境是否形成;正确处理MOOC与校内课程的关系、MOOC课程设计应做到学校统一设计、统一计划和统一部署;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和大学视频公开课为基础,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有计划、分步实施MOOC,创建自己的MOOC品牌课程。

2.借助MOOC进行混合实践教学:通过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结合,实现混合教学,充分利用MOOC资源进行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3.借鉴MOOC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要求每位教师通过学习1~2门国内外MOOC课程体验MOOC教学的理念、新方法与过程,提高教师适应MOOC环境的教学能力;同时了解最新研究领域、方法和技术,拓宽专业视野,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4.国内外联盟:积极建立我国MOOC课程联盟,促进部分高水平大学加入国际MOOC联盟、共享国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二)我国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MOOC建设的重点对策

1.建立我国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MOOC的特色与优势:面向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知识体系,利用国内外MOOC课程优势资源打造一整套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MOOC课程及教学体系。

2.MOOC的线上和线下混合实践教学模式: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理学和工学学科。应积极探讨环境科学与工程MOOC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实践教学模式,把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落到实处。

3.利用MOOC联盟或教指委的权威性,推行环境科学与工程MOOC课程评价、认证与推荐工作,保证质量规范和提高MOOC课程质量。

4.推动建立与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MOOC各类课程社群,利于师生通过MOOC的互动和交流。

环境工程专业篇4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除了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技能,这些要求也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相关精神[1]。虽然全国很多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例如: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但这些高校或者是综合性大学,或者是非工科院校,他们得出的实践教学经验并不适用于普通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因此探索地方工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即“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已被国内外大部分高校所接受。基于此背景,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从2014年开始比较、梳理和分析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一般标准和补充标准与专业之间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并在2017年通过学校立项工程认证建设的评审,正式启动专业认证建设工作。本文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基于专业认证视角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及取得效果,为地方院校相关专业的工程认证工作提供参考。

1存在问题

首先,大部分地方工科院校由于专业建立时间较短,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原因,实践教学体系并不完善,都还没有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培养体系。“专业认证”要求只要“产出”的人才实现了培养目标即为合格。其尤其重视实践教学,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对社会及工业的适应能力,很多地方高校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第二,很多高校“重理论轻实践”,压缩实践学时及实践经费,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少。因此多数实习或者实践由长期动手实践变为短期参观接触,这种参观形式的实习,并不能满足专业认证的相关要求[2]。最后,认证需要工业界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与高等学校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建立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便学生培养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使企业真正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3]。但以上提到的重要性,往往被地方高校所忽视,地方院校在与工业界联系方面有待改善。

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2.1深化产教融合,注重“走出去,请进来”

校企合作是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落实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举措[4]。学院邀请省内外各大设计院、环保企业专家,优秀企业校友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每名校外专家除了指导学生外,还同时配备一名青年教师为助教,在校内校外配合协作基础上,学生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均得到较大提升。此方法还对促进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较大帮助。另外,本专业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在入职一年内进入当地环保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这样不但能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能加深企业和高校的联系。本专业校企合作方面已取得不错的效果。实习(实践)基地覆盖了城市生活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大气污染物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给水处理等领域和方向。构建的“面对面零距离”合作模式,使学生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技能训练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4]。

2.2以课外实践为平台,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合创新性实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自主学习以及解决实践中遇到复杂问题的能力。综合创新性实验指导教师结合实际项目开展相关指导工作,如实验项目“菌藻共生系统建立及应用”就来源于本校老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验指导教师应紧跟国际前沿研究的热点问题,选择开放性、趣味性强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学中乐、乐中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在实验成绩考核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改进实验课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的效果。除了注重实验结果,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验的整体情况,真正做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5]。

2.3深入课程设计改革,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课程设计是在课程之后进行的一项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根据课程内容组织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工艺设计计算,并完成4-6张图纸的绘制。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共设置4门课程设计内容,按开设顺序,分别是泵站与管网课程设计、水污染治理课程设计、“大气”课设、“固废”课设。基于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课程设计任务单一、内容简单、评价单一的弊端,教师给出的题目增加了深度和广度,提高了设计难度。例如,水污染治理课设内容在原来的二级生物处理工艺设计计算的基础上,增加了深度处理工艺设计,并增加了高程设计计算,并根据设计难度由原来的一人一题调整为二人一题或多人一题,明确分工,不仅学生的绘图计算能力得到了加强,更锻炼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和责任感。在结课评价环节中,增加了答辩和学生互评两项考核体系,可以促进学生真正的学懂知识,避免“浑水摸鱼”。

环境工程专业篇5

化工原理属工程学科,其处理问题的方法与自然科学学科有着较大的差别.《化工原理》是环境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第一门工程学科的课程.因此,在讲授化工原理绪论过程中,笔者就特别强调要转变学习方法,并在后续相关章节中通过引入工程案例和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观念的培养.具体的改革措施如下.

1.1引入工程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实际案例,将化工原理基本原理与实际案例进行关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工原理不单单是大学中的一门课程,而且是一门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课程,是学好专业课程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基础,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授离心泵时,笔者就在课堂上提出如何能将水从低位输送至高位、在污水管网中污水提升泵站的作用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具体的授课内容;其中涉及流体在管内的流动形态和速度、管路的阻力损失、流体流动时的能量守恒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基于能量守恒方程可进行污水提升所需的外加能量并结合污水流量和泵的效率,计算出所需泵的扬程和功率.然后再根据污水流量确定泵的流量,从而确定泵的型号.与此同时,还可以顺势引出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安装高度、气缚、气蚀等问题.在其它章节的讲授中,笔者也尝试相应引入三废处理工程中的实际案例,尽量使问题简单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特别注意联系实际工程案例,给学生灌输技术经济评价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确定工程方案时除了要从理论上探索其可行性外,还要研究其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生产上的安全性等问题,统筹考虑.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工程案例,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考虑工程问题时的工程思维和工程意识.

1.2启发式讨论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启发式讨论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教学要求而采用的一个教学启发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通过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在环境工程专业化工原理教学中,应通过从实际生活实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层层启发,由浅入深,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比如,在讲授固体干燥时,以生活垃圾焚烧的例子,指出生活垃圾在焚烧处理之前,水分必然要先汽化,然后使生活垃圾颗粒温度上升至其着火点,才能发生燃烧等等.此外,笔者在讲授传热的三种方式之前,先让同学讨论为什么夏天吹风扇会感觉非常凉快,冬天躲在墙角晒太阳会感觉更暖和.经过同学激烈的讨论后,请1~2位同学为代表指出其中可能的原因,然后才对同学的分析进行点评,并给出正确的解释.实践表明,通过类似的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习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2结合专业需求,整合教材资源

环境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和工程性较强的学科,涉及传递过程原理、能源利用、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生化反应工程、过程的设计和控制以及一些新型过程的开发等.就现有的各种环境污染物控制与治理方法而言,绝大部分都涉及形形的化学反应,或为均相反应,或为多相反应,并不可避免地牵涉到有关反应物料传递、本征反应动力学与宏观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工程问题.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化工原理理论课大多数采用的教材是在化工专业使用的《化工原理》基础上简化而成,与“三废”处理工程案例联系不太紧密,缺少反应工程相关内容,特别是生化反应工程内容.为了适应应用型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厚基础、重应用的培养目标和专业需求,化工原理课程应该强化传递过程计算基础、重点讲述流体力学基础、传热、传质的基本原理并在分析主要公式时引用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备案例,使教材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同时,增加生化反应工程基础并将其与单元操作有机衔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适宜采用由简入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前后关联的编排模式.根据以上设想,笔者采用的讲义大纲安排如下:绪论(介绍课程的研究对象与学习方法、单位与量纲、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和速率).流体流动与流体输送机械(第一章,讨论流体流动、流体重要参数测量方法、流体流动的能量衡算、简单管路计算.第二章,泵与风机的选型、安装与操作).传热(第三章,讨论保温及保温材料、热传导、保温效果、保温材料的适宜厚度、换热器).传质分离过程及设备(第四章,讨论吸收速率、吸收过程的物料衡算和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和填料塔的操作计算、传质设备的结构及操作性能).非均相物系的分离(第五章,讨论固体悬浮物及其运动、集尘、分级基础及降尘室、旋风除尘器的特点).生化反应器基础(第六章,讨论生化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主要的生化反应器设计).固体干燥(第七章,讨论干燥过程原理和特点、湿空气性质参数和水分性质).

3结语

环境工程专业篇6

>> 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析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改革与探索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工程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探讨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改革研究与实践 环境工程专业中《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医学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专业《CAD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 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环境工程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环境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浅析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aladdin.

[2] 张文生, 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l(1):77-80.

[3] 张宝刚, 冯传平, 匡颖, 等. 卓越工程师教育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初探[J]. 中国地质教育,2013 (4):9-12.

[4] 职友集[EB/OL]. http:///trends/yjs/huanjinggongcheng/school/.

[5] 百度百科:环境工程专业[EB/OL]. http:///view/145918.htm?fr=aladdin.

[6] 张东, 贾保军.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与改革[J]. 黑龙江教育, 2008 (6):65-66.

[7] 金杰, 吴克, 蔡敬民, 等. 应用型院校生物与环境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 生物学杂志,2010, 27(2): 96-98,39.

[8] 张学洪,王敦球,徐建平,等.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环境工程人才[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 29(7): 1-4.

[9] 唐勇奇, 黄绍平, 刘国繁, 刘建强. 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 教育探索, 2010 (12): 71-74.

[10] 江长胜,郝庆菊,肖广全,等.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8): 82-84.

[11] 严素定 ,王代芝 ,唐大平. 基于高师环境工程专业“三大实习”工作的经验和建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2(2):102-104.

[12] 李松, 宋照亮, 陈清华, 等. 基于创新动手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 35(8): 186-188.

[13] 郭新超. 环境工程专业三类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05,14(4): 66-69.

[14] 郝吉明.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C].大学环境类课程论坛论文集. 2009.

环境工程专业篇7

关键词:环境工程;应用创新;培养机制

环境工程专业是运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工程技术学科[1]。目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较多高校开设了以治理环境污染为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截至2015年,我国大约有366所大学成立了环境工程专业,且招生规模逐步扩大[2]。我国的环境工程学科是在70年代中后期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其标志是1977年,清华大学在原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这标志着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程。环境工程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高新科技之一,是新型的交叉性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强和涉及领域广的特点。由于环境工程专业招生规模不断增加,导致学生培养质量和教师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现代环境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工程设计能力,特别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填埋处置及环境污染修复的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独具特色,因此,原有的培养机制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寻求教一种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适应对创新应用型环保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培养模式相对滞后,需要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高校制定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相对滞后,这主要是由于:(1)环境工程学科是一门交叉性的综合性学科,而大多高校采用的专业培养模式参考了其他学科专业培养模式,环境工程业本身的特点不够突出。在制定专业计划时,涉及物理学、化学、电工学、生物学、水力学、机械基础、力学和测量学等较多课程,涉及领域多但不精通,导致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工作后,处在一个广而不精的尴尬处境,与许多其他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专业生相比,竞争优势较弱。(2)我国大多数高校,为了维持教学秩序稳定,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通常使用较长时间,不可能每一届学生都更改教学计划。但目前,我国面临环境问题复杂性越来越突出,很多新型的环保产业应运而生。因此,对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来讲,培养模式基本不变,没有与时俱进。同时也忽视了学生越来越需要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显著的针对性,制约了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能够自身的发展,难以实现“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21世纪环境人才培养目标。

2.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均较强。实践教学是培养环境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理论基础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过程[4]。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促进知识理论与实际结合,继续深化理论教学,有助于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环境工程专业大部课程都设置了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课程、专业课程设计和参观实习等,这些实践教学大多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后进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工程实例的认知,大多依据课本知识,参照相应的设计手册,进行理论计算和设计,使得形成的设计方案理论化,与实际工程应用相差较远,没有获得较好的实践效果。对于兰州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参观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第4学期末)、环境综合实习(第6学期)和毕业实习(第8学期初)。但由于教育资源短缺、联系实习单位较少,实习时间较短、经费不足和学生不重视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主要参观给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除尘装置等。在实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是走马观花,缺乏兴趣,尚未真正了解掌握处理工艺的原理、方法等。此外,由于大多水厂的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程序较复杂,学生们没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故难以获得较好的效果,远远没有达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机制改革探讨

1.优化专业培养模式,树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环境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学科领域广泛。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5]。优化专业培养模式过程中,应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开设课程和学分要求等方面,完善学生培养全过程,合理安排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主干课程与相关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相关顺序,深入理解每门课程和每一教学环节之间的主、层次关系,以及他们的之间内在联系,以确定合理的时间顺序。创新应用型人才是指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学习及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同时还应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和较强的思维能力[6]。对于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根据专业特色优势,以培养“牢固基础,应用为主,兼顾创新”为目标,树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并将该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优化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一定协调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养之间的关系。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强化学生学习意识,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习的意识和兴趣,而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首先,大学生步入大学后,懂得我国大学生数量较多,难就业已经成为较严重的现实问题,因此,从思想上一定要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完善自己,掌握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奠定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为未来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要经常引导和鼓励学生。强化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讲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对专业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可以结合课程的考核方法,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同学既理解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意义,也明白学习成绩将按照严格的考核方法来进行。最后,教师要尽量使课堂内容丰富,并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增强学习主动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课前教师认真、充分地准备教案,在设计教学方式时,既要尊重教材,又要关注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强化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使教学内容的启发性更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首先,通过完善教学培养计划,可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为了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构建针对环境工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环境综合实验等实验环节,通过这些基础试验环节,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基础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专业实验则可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环境综合实验的重点要求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其次,重视和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丰富实践教学。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环境综合实习是教学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基地的建设是获得良好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尤其是校外实习基地,可以通过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企业为学校通过实习场所,可谓双赢。

三、结语

为了培养创新应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在树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模式。通过强化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21世纪环境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锦勇,刘爱华.基于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8):141-142.

[3]布冠好,师超.当代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9,(9):68-69.

[4]刘艳萍,邓一兵.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1):21-22.

[5]谷晋川,江元霞,杨晓静,何海宾,李庆刚,刘小兵.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优化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3):56-58.

环境工程专业篇8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人才培养 ;方法和途径

环境问题成为现代人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与环境相关的产业和专业,都炙手可热。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破坏带来的困扰,不但要让人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爱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还要研发环保产品和掌握环保技术,控制环境污染的蔓延,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这些技术的取得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职业技术院校在培养环境工程人才方面有非常艰巨的任务,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环境专业的人才进行教育培养,从而使他们具有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直至掌握环保技术。本文从客观的角度探索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1 经济发展和市场对环境工程教育的发展要求

1、以的市场需要为导向,发展专业方向

从现在我国中职职业教育的情况来看,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远远超出我们国家的环保技术水平,与现实职业需要脱轨。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中职环境工程专业存在下去,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以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导向,重新确定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育人模式。调整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既有前瞻性的教学设置,又有符合社经济发展的现实课程。可以把环境工程专业继续细化,具体到环保设备、工业环保、环境管理等,这样更符合当前的社会需要,使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多。

2、拓宽就业渠道,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古人先贤留下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成为素质教育的思想根本。在中职教育中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有职业竞争力的优秀毕业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中职教育工作者来说,要一直坚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了解我国的国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的四有新人。在毕业之后能够到环境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环保事业的发展出谋献策。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家越来越认识到很多的建设项目给环境带来了伤害,需要大量的有专业知识的环境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所以,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中职院校的艰巨任务之一。

2 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20世纪下半叶,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开始提上议事日程,陆续出台了相关的生态保护政策。中职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一直紧随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式,积极的投入人才培养的工作中,在中职教育教学中,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思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寻求新的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环境专业人才。但是时代在发展,环保事业也在不断的向前推进,很多环保产业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人们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误区中走出来了,更关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部署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环境工程专业从以前的侧重治理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到致力于改善环境,寻求更环保的生产方式,而不是等破坏产生之后再去治理。这样的市场人才需求,实际上提高了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高度和难度。中职院校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和经济需要的环保人才,必须及时调整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课程优化,转变教育观念,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中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踏实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工作的创新和能力的展现,培养出全新的复合型的环保专业人才。

3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1、课程体系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中职院校育人的主阵地之一,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在职业教育符合社会需要的背景下,要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的问题。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通过把专业知识与当下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科研的研究方向的纵向联合,使课程体系层次化。让学生把专业知识和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收集资料、参与课堂教学,是学生的分析能力、参与意识、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2、实践教学同步化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具有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课堂实践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教学与实践比肩,不能顾此失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之后立刻进行实践,让学生马上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术。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到工厂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实际生产环境与课堂实践的差别,让学生认识到掌握技术的重要性。中职院校要不断更新实践的内容,与环保产业的发展保持一致,让学生通过专业实践就能切实的提高技术水平,掌握专业技能,让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在课堂上完全体现,实现实践教学同步。

3、教研结合目标化

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难度就在于当下环境产业的更新速度太快。这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教学和教研中寻求结合点,把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好,是摆在中职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首先,专业教师要根据环保事业的发展以教研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环境工程专业不断更新中的技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法,以寻求教学效果的提升,完成育人目标。其次,在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提问题、查资料、找思路等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热情,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具备在以后工作中解决工作问题的素养。

4、师资队伍专业化

名师高徒,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优秀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专业素养的中职毕业生业。中职院校要想完成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一定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中职教师队伍,他们不但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具备熟练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完善教师队伍的过程中,要注重吸收有环境工程工作经历的人才。学校还要通过业务学习,组织教师去工厂实践、行业参观,让教师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训,壮大实训教师队伍,让教师走出课堂,到实践和实习教学中去,使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更适应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要求。

4 结束语

环境工程专业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规模扩大神速,这和社会的人才需求和经济发展有关。在进行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的过程中,坚持课程设置的分层次,坚持教学教研同步,坚持学生实践专业化。这些培养路径,是中职教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支持国家能源建设和环保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环境工程专业篇9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习体系;实习环节

环境工程专业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新兴综合性边缘学科,是集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为一体的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环境工程人才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实习是联系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有效桥梁。为了适应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理论实践相统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必须加强与重视实习环节。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经验与体会,提出构建环境工程专业实习体系的建议。

1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环节现状分析

1.1 缺乏实习基地

大部分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实习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目前主要问题是实习基地容量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随着大学扩招,环境工程专业一般至少招生2个班,学生人数增加;二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站等企事业自动控制和在线监测系统的使用,实习基地对人员的需求逐年减少,造成净实习人数相对偏多。

1.2 实习内容单调

就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而言,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4门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为了将课程与实习环节相联系,要求在实习基地建设中含有相关领域的项目。但目前由于实习基地的缺乏和滞后,学生实习只能选择其中一项内容实习,造成学生只能了解某一领域的生产情况,这与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不符。

1.3 实习方式单一

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习方法,但由于实习单位管理体制的变化或安全意识的逐渐提高,使实习单位对于接待众多学生长时间驻留或在本单位参与实际工作和设备操作变得越来越不现实,又由于实习学时的缺乏,导致实习过程由以前的实际动手变为走访参观为主,由长期实践变为短期接触为主,造成实习方式简化,实习效果不佳。

1.4 实习经费明显不足

我校环境工程实习经费为每生300元左右,很难安排学生到附近城市或外省住宿实习,而实习经费的不足常常导致较远实习基地的丢失,因此实习经费是困扰实习教学的重要因素,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2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体系构建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实习现状和学生学习思维,结合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效果和质量的主要途径,除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增加学生实习经费等大家普遍关注的基本方法之外,更应该改革实习项目,构建适合教学、企业和社会共赢的实习体系。依据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习经验积累,认为环境工程专业实习体系可以按照“认知实习—仿真实习—生产实习”的模式构建。

2.1 合理安排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是培养高等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主要起专业启蒙教育的作用。通过认知实习,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生产工艺及专业的前景与发展方向,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具有一定感性认识,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认知实习安排,根据教学经验,认知实习安排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认知实习的时间。认知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对生产管理知识、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系统类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等,起到引导思路、启发兴趣的作用,因此实习时间长短影响到实习内容的深入性和实习的有效性。实习时间过短,只会出现走马观花的结果,而实习时间太长又会浪费时间。所以认知实习一般安排在专业课程教学之前,以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根据我校环境工程培养计划安排,认知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末,为期1周。

第二,认知实习的实习基地。学生一般都对管理到位、技术先进的单位产生向往感和探索欲,若能在一个优秀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实习,往往学生的学习激情较大,而技术、管理都较为落后的企业会使学生感到悲观无趣。因此认识实习地点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态度,选择实习企业时,一般考虑管理水平较高、设备先进、技术优良和工艺路线全面的大中型企业或事业单位。针对我校环境工程的专业特点和实习经费预算安排,我们主要选择了先进、就近的企业作为学校的认知实习企业,如石河子污水处理厂和市环境监测站两个单位,实习内容涉及水污染处置工程和环境监测及检测分析。实践证明,通过选择上述两个优秀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使学生对所涉及的工艺方法、仪器设备均有了良好的感性认识,大大促进了水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监测两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

2.2 增加仿真实习环节

由于认知实习以了解专业基础为主,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又缺乏足够的实习基地,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建议增加仿真实习环节。仿真实习是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真实生产过程片断与工艺,采用开发出的虚拟污染物处理工艺与检测过程等仿真软件,仿真操作如造纸厂污水处理工艺、典型化工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三废处理方法流程,并进行简单的流程设计。这种实习方法将现场操作转化为计算机模拟,可以营造类似于工厂控制室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熟悉生产工艺流程、控制方案、操作参数等,有利于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故障处理的能力。

然而,在实施仿真实习时,必须要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这是 因为从教学经验来看,认知实习主要以实习单位的技术负责人讲授和介绍为主,而生产实习时,一般会有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在现场给学生讲解工艺流程与原理并给予指导,因此上述两种实习的主要指导任务在于实习单位。相反,仿真实习一般是在学校专门设置的仿真实验室,主要指导工作由校内教师负责,因此指导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实习工作的各个环节,熟悉环境工程专业污染物处理的典型工艺与原理,还要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据我校环境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7级环境工程学生在生产实习之前增加了1周的仿真实习环节,并由曾经在相关企业挂职锻炼2年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完成仿真实习,进入实习单位之后,企事业单位觉得学生素质很高,对相关知识很熟悉,说明仿真实习达到了激发学生实习兴趣,连接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的目的。

2.3 强化生产实习质量

仿真实习可以使学生熟悉环境污染物处理工艺过程与方法,但它是在计算机上操作,并没有在生产装置上的实际操作,为达到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实习效果,必须进行生产实习,并且需要强化实习质量。

第一,保证实习时间。要使每个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抓住一个工段、一个主要设备,掌握污染物处理的整体流程和设备,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根据实习经验,熟悉实习单位管理制度和基本工艺需要约1周,能够上岗实习熟练掌握某一操作过程与原理约要3周,所以我校安排4周的实习时间。

第二,选择成熟运行的实习基地。实习工厂的运行质量、指导人员的素质和环境质量都影响到实习质量,对实习基地的要求是能够使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生产应用的主要过程和方法。鉴于此,我校选择了管理严格、技术先进的如新疆环保监测总站、石河子市天宏造纸厂污水处理站等多家单位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并与之签订了实习协议。

第三,加强实习过程管理。严格实习纪律,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均为定岗实习,无特殊情况不许请假,除了带班师傅和指导教师进行管理外,还积极发挥班委的作用,协助和配合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做好学生组织管理工作。另外,我校派指导教师跟随学生到现场进行指导、提问、检查实习日记等,使学生有一种实习的紧迫感。在实习考核方面,也考虑过程管理,通过检查学生在实习中的纪律与实习日记,了解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反馈意见,审阅实结报告和听实习汇报4种方式综合考核实习成绩。

3 结束语

实习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学环节,探索从实习的体系构建、组织模式、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方法,将会有效地提高实习的教学效果。从我校这几年的实践来看,按照“认知实习—仿真实习—生产实习”的实习模式,实习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玲,王建宏,陈家庆,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创新性实验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7:54-55.

[2] 赵明,商育伟,顾凯.高分子材料专业仿真装置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2009,8:71-72.

[3] 王林.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教学过程的改革与思考[J].高教研究,2006,78(1):34-37.

环境工程专业篇10

1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现状

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联系不紧密环境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涉及面非常广泛,理论性比较强,在实际的工作中理论与工程技术的结合程度比较高,但目前理论课堂中,主要以纯理论的教授为主,过于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难以理解消化的现象,使学生不易清晰明白实际工程技术和意义。

1.2实验教学安排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环境工程专业作为典型的理工科专业,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课程对与学生而言是非常好的实验技能的培养机会,我校在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水处理等多个专业课程中开设了实验课程,实验体系比较完备,但是实验基本都属于基础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单一,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3实习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的要求存在差距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实习主要是认识实习,时间安排比较紧,实习内容相对比较粗泛。实习过程中缺少深入学习生产流程或生产工艺的机会,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有限。此外,缺乏岗位实习,而通常岗位实习是最能锻炼学生专业操作能力的实习形式,实习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效果。

1.4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有待优化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的形式,必须要具备合理的考核体系。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主要依据为就实习报告进行评定,考核手段单一,而对实际操作能力,工作态度等并未纳入考核范围,这样导致无法形成实践教学的及时反馈和互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

2.1师资队伍建设

2.1.1教师观念的转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传统科研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积极引导专业教师及时转变观念,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做到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工具,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1.2培养与引入并重本校教师走出去。鼓励本校教师多去其他单位调研、进修,我校教师曾到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华晟实验教学仪器公司、山东建筑大学、天津城建学院、天津理工大学等单位调研,这为我校实践平台构建提供了很多新思路。优秀教师引进来。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中75%左右是来自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学院的教授和副教授以及企业工程师,并邀请设计院工程师作为答辩评委,这都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2.2加强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环境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可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5]。目前,我专业认识实习调整到专业理论课程之后,学生们对专业课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到现场去学习课堂中所讲的那些处理工艺,学习有了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印象更加深刻,学习效果良好。

2.3优化考核方式做好实践环节的过程控制,加强针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训练,同时,将个性化训练与团队精神培养相结合。我专业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的考核均增加了答辩环节,这项措施增加了他们对课程设计和实习的重视程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实习报告的抄袭现象。从学生实习答辩的表现可大致判断出学生实习效果,避免了单纯从实习报告评定成绩的片面性,使实习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2.4建立宽阔坚实的实践教学平台

2.4.1实验平台实验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过程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6]。我专业现有六个专业实验室,即环境微生物、环境监测、水处理、水力学、水泵及精密仪器六个实验室。实验室已配备了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实验所需要的各类实验装备及分析测试仪器,精密仪器实验室还配备了顶尖的专业测试设备,为我院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了便利。在实验教学中,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开发,除了基础性和验证性的实验教学,还引入和开发综合设计型实验,目前采用的实验课教材提供多个综合性实验。如水处理实验设置了离子交换实验,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活性污泥法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设置了微生物的染色,培养菌的制备和灭菌,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环境监测实验设置了水中挥发酚的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等综合性实验。另外,还增加了设计性实验,学生针对我校仁爱湖水微污染的状况,测湖水各项水质指标,根据湖水污染的情况,自行设计一套处理工艺流程,设计完毕之后,到实验室进行试验验证,根据最后水处理的结果,由学生对所设计的处理流程进行评价。该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利用能力。

2.4.2实习平台环境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匮乏,实习基地建设落后于实践教学需要。由于环境保护工作岗位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无法给实习单位带来效益,致使实习单位能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7]。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在巩固原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与咸阳路污水处理厂、北辰污水处理厂、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等主要的实习基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拓宽平台。另外,2011年我专业和西安第四污水处理厂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到西安第四污水处理厂进行生产实习为期两周,和以往的实习相比具有以下特色:①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在两周的时间里学生们系统学习了污水厂的每一个处理构筑物工作原理、流程以及水质指标化验方法。②此外还学习了污水厂运行管理知识,比如中控室,设备管理,配电和电气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多学科交叉知识。③学生还对污水厂的设计图纸进行学习,对照着图纸去现场看,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图纸绘制。

2.4.3实训平台实训有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包括教学见习、教学实训和生产实训,实训结合了课堂教学和实习的优势,教学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使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学生的参与式学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提高。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现已有部分学生已经取得了CAD证书、建造师、助理工程师、项目经理等相关职业证书,实训平台的作用得到了验证。

2.5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实践锻炼目前我系结合专业课程要求及其实际应用要求而开展的课程设计有:建筑给排水、城市给水处理、水泵与水泵站、给水排水管网、城镇污水处理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课程设计。在近几年环境工程毕业班中,95%的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都与实际工程密切相关,甚至有些毕业设计原本就是实际工程的一部分,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