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竞赛十篇

时间:2023-03-16 17:28:49

太空竞赛

太空竞赛篇1

[关键词] 国际太空竞赛 世界经济 影响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10)2-0013-10

国际太空竞赛始于美、苏两国。第一轮的国际太空竞赛是以美国和苏联为主角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争霸世界,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而终结。但是,国际太空并未因此而平静多久, 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新一轮国际太空竞赛再次上演,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新一轮太空 竞赛与美苏时期的太空竞赛有 着质的不同,它不是美苏争霸的太空竞赛,主角也不再只是美 、苏两个国家,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也开始参与其中,与冷战后正在形成的多极 化世界格局相应的新的国际太空竞赛格局也正在形成。虽然这两轮国际太空竞赛的主要参与 国,都不是从经济角度而主要是从政治、军事、战略角度出发而进行太空竞赛、发展太空事 业,但是国际太空竞赛客观上却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今国际太空竞赛形势

太空竞赛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出于争霸与谋取战略优势的需要,在 各个领域都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作为一个国家最高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体现的太空项目,也 自然成为美苏两国交锋与对抗的重要阵地。竞赛以苏联1957年10月4日成功把世界第一颗绕 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Sputnik-1)送入轨道,和四个月之后,美国也 成功发射了它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探索者一号”(Explorer-1)为标志拉开序幕,到1975年 7 月17日阿波罗与联盟号对接,美国航天员托•斯塔福德和苏联航天员阿•列昂诺夫在太空中 握手,昭示着长达近20年的美苏太空竞赛暂时“休战”,但其后两国在空间站建设和航天飞 机领域的竞争仍在继续,直到1989年苏联解体,这场旷日持久的竞赛才算真正结束。近30多 年的竞赛,美苏两国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总体看,两国可谓势均力敌,但还 是美国人笑到了最后。客观地看,美苏两国的太空竞赛,虽然构成了冷战的一部分,具有强 烈的政治色彩,但却也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探索太空做出了巨大 贡献。人造卫星、月球探测器、太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等航天科技产品以及人类翱翔 宇宙甚至留在月球上人类的脚印,都是人类探索太空的成绩的活标本。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对太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航 天大国还是新兴崛起国家,都投入巨资开发航天技术,甚至“将发展航天技术视为提升综合 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战略性举措”[注:廖春发.2006年世界航天进展综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网站.省略sa.省略/n1081/n7619/n7875/40410.html]。因此,被称为新一轮国际太空竞赛拉开帷幕。参与国家 之多,竞争之激烈,形势之复杂都与美苏两国的竞赛时代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美国不断加大投入,继续领跑世界航天。冷战后,失去了竞争对手的美国,在航天领 域可谓一枝独秀,占据着霸主的地位,特别是其在航天飞机领域取得的成就无人匹敌。但是 ,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STS Columbia OV-102)惨剧,直接推动了美国当 局反省其航天发展战略,并进行了重大调整。布什总统2004年1月提出重返月球、登陆火星 的太空探索新构想,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国际太空的探索重心从近地球轨道转向月球 及火星以远的宇宙。计划在2010年底前让航天飞机退役,开发新火箭和太空飞船,在2020年 代早期送宇航员重返月球,并在月球建立飞船发射场,为人类登陆火星做准备。为此,近几 年美国政府不断加大航天投资力度。这些投入使美国继续在太空探索领域保持领先的地位,并为其未来进一步探索太空并继 续领跑太空开发奠定了基础。

其次,俄罗斯重整旗鼓,复兴太空强国地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约90%的航 天工业,在改革过程中,俄航天部门出现了比其他经济部门更复杂的情况。由于防务定货锐 减,俄罗斯航天计划经费大幅度下降,折合成美元一度低于巴西。从1990年到1994年,俄罗 斯航天企业总人数减少35%,专家流失50%。 [注:苏联解体 俄罗斯接手的是怎样的航天工业?.凤凰网.]可以预见 ,随着俄罗斯新的航天复兴战略的启动,凭借其在这一领域的良好基础,航天大国地位将会 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稳定,但要想回到当初与美国比肩的地位将会很难。

欧洲另辟蹊径,欲与美国抗衡。尽管欧洲是美国的盟友,但在未来世界格局问题上却有着与 美国不同的看法。而“为了在未来多极世界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取得能与美国相抗衡 的战略上的独立自主性和在世界科技与经济领域中更强的竞争力,欧盟已选择航天领域作为 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突破口” [注:廖春发.新一轮国际太空竞争态势分析.中国学术引擎网.]这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因怕航天技术外泄而一向在对外开展航天合作上持保守 态度的国家来说,此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开始受到极大的重视。

日本加快冲刺,太空计划野心勃勃。日本的航天工业起步较早,特别是在探月工程上。20世 纪80年代日本就开始了探月计划,是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探测月球的国家,只是所有计划均以 失败而告终。加之日本航天事业长期受到体制羁绊,航天器也频频出现各种问题,航天投入 逐年减少,航天大国地位面临挑战。但是,在中国航天成就的刺激下,近几年加大了对航天 领域的重视和投入,取得了不少成绩。2007年抢在中国发射“嫦娥”前成功发射了“月亮女 神”月球探测器,日本“月球探测计划”负责人泷泽吉贞曾说,日本已经推出了2025年宇宙 开发计划。其中,日本计划2017年之前要将机器人送上月球。2025年,日本将着手建立以月 球表面为据点的月球空间活动站,可以容纳2到3名宇航员每次停留半年,以充分开发并利用 月球资源。 [注:日本、印度誓与中国争锋航天事业.中国广播网.省略/2008zt/sz qh/yw/200809/t20080925_505108942.html]2008年出台了《宇宙基本法》与《宇宙基本计划》,其后又组装完毕了国际太 空站首个日本实验舱――“希望号”;首个太空货运飞船――转移飞行器(HTV)发射成功 等等 ,向世界证明了日本也是国际太空竞赛领域中的一个具有实力的竞争者。但值得关注的是日 本《宇宙基本法》打破了日本在这一领域近40年的立法限制,明确允许日本以自卫为目的、 军事利用太空,这在国际上是罕见的,反映出日本在争夺太空领域的野心。

印度不甘示弱,抢占航天高地。为谋求世界一流大国地位,航天领域也是印度重点抢占的高 地之一。为此,印度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航天和核技术。特别是近年来,印度加大了自 主研发力度,同时与俄、美、欧等国均也建立了良好航天领域合作关系,经济的快速发展 又给航天计划所需经费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费预算逐年提高,已经超过了航天大国俄罗斯。 在此情形下,印度已在通信、遥感和侦察卫星及其运载火箭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2008年10月22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在南部的斯里赫里戈达岛的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用 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将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发射升空,使其成为世界第五个 掌握探月技术的国家。印度的航天大国步伐又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除了以上几个航天大国和新兴航天国家外,还有一些国家也在以极大的热情探索航天技术, 如伊朗、南非、韩国等,并在一些相关领域不同程度地取得了进展,成为新一轮太空竞赛的 积极参与者。

应该说,新一轮的太空竞赛是在新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展开的,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首 先是在相互竞争的前提下呈现出合作的一面,这与第一轮太空竞赛时美苏两国的针锋相对和 剑拔弩张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次是军事色彩并未因国际形势的总体缓和而减弱,其中一些国 家开发航天技术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将其打造成军事天基平台,以期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占据 优势地位。第三是参与国家众多将使竞赛变得更加激烈和复杂,如何控制这一领域的发展使 其不至于威胁未来人类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随着科技 进步和对太空认识的不断深化,相信会有更多国家加入到太空竞争的行列之中,这也将进一 步推动冷战后国际太空竞赛格局的多极化发展和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多年来的国际太空 竞赛已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际太空竞赛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国际太空竞赛是以国家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为依托,以高资本投入为基础,高新 尖端技术及其专有人才为支撑的国际空间开发之争。由于属于高科技领域,其本身可产生巨 大的直接经济效益。例如,全球仅商业卫星产业每年就创造超过800亿美元的收益。美国将 空间技术转化为产业,创造了2万亿美元的巨额利润,法国每年在航天产业方面的收入将近2 00亿欧元,俄罗斯航天发射年收入近9亿美元。 [注:马樱健.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预计2015年亮相.中国网.]因而,以2008年为例,该年全球620亿美元的航天投入将带动4960亿―8680 亿美元关联投资,合计共约占当年全球资本形成总额的4.8%―8.0%,创造GDP总额约1 000―亿1800亿美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0.2%―0.35%。

2.产业带动效应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航天活动及空间技术的不断投入,以研制与生产外层空间飞行器、空间 设备、武器系统以及地面保障设备为主的军民结合型高科技产业――航天产业迅速成长壮大 ,产值不断攀升。据有关机构统计,2003年全球航空航天产业总产值为1480亿美元 ,到2007年已达2100亿美元。

另一方面,航天产业具有较高的关联度,提供航天产业的原材料、零部件生产的新材料新能 源产业、采矿冶金业、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为生产提供配套的金融、信息、运 输等现代生产型服务业,航天产业链几乎无所不包。

航天产业的迅速发展能有效带动其关联产业成长壮大。航天技术、有效载荷技术、信息处理 技术等需要机械、电子、材料、能源、通讯、信息等产业发展的支持,通过技术发展的“需 求效应”,对上述行业形成强烈有效的激励和带动作用。而从产业配套的角度,航天制造业 可以直接拉动元器件及分系统、原材料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其次,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化 发展将不断促进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数字地球等相关产业以及信息产业发展。 而卫星导航定位(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RS)和卫星通信之间的融合( 3S+C),网络GPS个性化移动信息等,多种组合和形态,将为卫星应用打开一个个崭新的领 域。

在美国,为航天产品提供配套的公司有1000多家,涉及信息服务业、制造业、房地 产与租 赁业等14个产业,航天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其关联产业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注:陈杰. 美国商业航天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中国航天,2007(7)]

此外,作为一种朝阳产业,航天科技有着巨大的磁石效应,可以吸纳大量的资金而推动金融 市场的繁荣,并进而用所筹措基金推动航天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2010年1月18日,首 只专注于航天产业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航天产业基金在北京创立,与此同时,负责 航天 产业基金管理和运作的合伙人之一――北京航天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在当日宣告成 立。该基金首期募集资金30.3亿元人民币,投向集中在航天产品、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 天 服务业及其相关领域,重点推动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卫星运营及卫星应用、航天电子 、新材料新能源、太空生物及太空育种、重大装备制造等产业,快速实现产业化发展,从而 加快中 国航天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进程。航天产业基金合伙人会议主席吴艳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航天产业基金募集资金规模计划达到200亿元,预计将拉动上千亿产业链的发展,将促进 中国航天产业的发展,助推中国经济实现新腾飞。[注: 黄希.首只航天产业基金创立 将拉动上千亿航天产业链.中国航天新闻网.]

3.科技进步效应

国际太空竞赛是建立在现代航天及空间技术前沿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基础之上的,从某种 程度来说,国际太空竞赛实际上是尖端科技竞赛。其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包括两个层面:

首先,带动基础科学领域的技术进步。航天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应用数学、微重力科 学、微电子学、信息学、材料学等许多基础科学的发展;太空平台的应用,则使人类突破了 地球表面的障碍,直接进入空间或通过各种空间探测器获取资料、信息,为人类对宇宙空间 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与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对空间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 撑作用。此外,在航天产业链延伸过程中,通过与各产业尤其是当代电子、信息、生物、能 源和材料等高技术产业的相互交叉、融合和集成,不断衍生新型技术与知识产业,并促进了 一些新的学科分支的繁衍,如卫星气象学、卫星海洋学、卫星测绘学等。

其次,推动应用科学领域原始创新。航天发展过程中,大量独有的设计、生产、试验等核心 技术与能力,通过成果转移的方式,广泛而迅速地在其他技术领域获得推广和拓展应用,直 接带动相关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从国际国内经验来看,航天及空间技术因其极大的先 导性和高度综合性,推动了计算机、光电子、精密制造、自动控制、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众多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如美国宇航局发起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先后获得3000多项 专利,带动了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和全世界计算机、通信、测控、火箭、激光、材料和医 疗等高技 术的发展。美国有3万多种民用产品系航天飞机的衍生技术和产品,如GPS、“太空食品”、 卫星电视等。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 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第三,带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通过发展航天应用产业,不断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升 级改造,使其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大幅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极大地 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如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专利现在大多都转为民用,并 带动传统产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如人们穿的旅游鞋、生产网球拍的材料,以及冬天御寒穿的 羽绒服等,都应用了当时的先进技术专利。再如航天技术已经广泛使用在了冶金、炼钢 、纺织、汽车、船舶、电子信息、金属加工、工程机械等多个行业。其中,航天油在高 温环境下的“超高黏温性能技术”,已成功应用到车用油中,使车辆能在-40℃低温和5 0℃高温环境中正常启动,并发挥稳定的性能。航天专用油的酰胺一步法生产技术,则 被用于车用轮毂脂研制中,目前已通过8万千米行车检验,大大高于一般脂3万千米的标 准。

太空竞赛篇2

森林奥运会的综合马拉松是一项十分危险的比赛。赛事共分为四部分,海、陆、空、太空都要跑遍。你可能会问:在海里和空中怎样跑步呢?其实,综合马拉松并不是跑步的。在海里,我们会利用潜水艇进行竞赛;陆地上,我们会利用赛车进行竞赛;在空中,我们会利用飞机来进行竞赛;太空里,我们会利用太空船进行竞赛。首先,我们先到月球的森林太空观察站预备。然後,在15日那天,用太空船回到空中观察站里的亚空间换装备。接着,控制飞机冲到海中观察站里的亚空间通道换成潜水艇。最後回到岸上时,按下「车的按钮,潜水艇就会换成赛车,向终点进发。

兔族派出了族长的儿子:全力飞奔兔;龟族派出了族长的孙子:朴实龟。

裁判一声令下:「预备,开始!「休一声,全力飞奔兔就不见了踪影。但是,牠也应为速度太快,而撞上了马拉松大会专门设计的障碍物而减慢了速度。他吸取了教训後,就减慢了速度缓缓前进。经过一番龙争虎斗後。结果,兔子和朴实龟就同时抵达了岸上。

距离终点大约一百五十米,赛车道上是全比赛中唯一没有障碍物的一段比赛。兔子终於全力加速了!飞驰赛车的身影以迅雷不及的速度往前进发。可惜,经过刚才障碍物的撞击和突然的加速,兔子的赛车抛锚了,兔子还因此受伤了!龟族的人本来就心地善良,就载了兔子到医疗室。但兔子拒绝了,他要求朴实龟继续比赛,但朴实龟又不忍心留他在那里,又见其他的选手快追上来了,所以牠灵机一动,载兔子完成比赛後再送他到医疗室。「本次森林奥运会综合马拉松的冠军是龟族的代表:朴实龟,现在请森林国总统--大象先生。有请朴实龟上台领奖!人呢?人呢?「报告总统,朴实龟送2号选手全力飞奔兔到医疗室。

「那麽,颁奖礼延期明天举行

太空竞赛篇3

在NASA 的戈达德飞行中心, 面对着40 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一个名叫肯• 哈维(Ken Harvey)的黑人正在做一次演讲,主题只有一个:橄榄球上太空。“这不同于任何一场我们常见的体育竞技。从规则来看,它融合了橄榄球和篮球的玩法,又与二者截然不同。周围是无重力的,你得漂在空中。整个过程有点像莱昂奈尔• 里奇歌里唱的,‘在天花板上跳舞’。不过,你得控制好自身的力道,不然轻轻一碰就很容易出界。我管这种比赛叫作太空橄榄球。”

身材高大的肯• 哈维曾是美国职业橄榄球赛场的风云人物。但对现年43 岁的他来说,职业橄榄球已经是过去时,他现在是太空橄榄球联盟的创始人。“让我们再来发挥一下想象:搞几个球队,在太空举办联赛,是不是很酷!”1999 年,哈维从华盛顿红皮队退役。几年来,他一直关注着职业体育的发展,直到发觉商业太空飞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于是就开始琢磨,为什么不将商业体育比赛搬到太空去进行?

哈维找到了专门从事富翁太空之旅的埃里克•安德森(Eric Anderson),并将自己的想法透露给他。作为一个商人,安德森对商业开发的一套更加心中有数。他告诫哈维,目前光是一场太空旅游已经价值不菲,要想将橄榄球队搬到太空,前提是商业太空飞行的费用更加低廉。这也许要等上数十年。不过他承认哈维的点子不错,“每个人都要做运动,不是么,这听上去真是太诱人了!”

锻炼娱乐两不误

太空里的每一个人确实都需要体育。NASA 的健康专家做过一项长期的跟踪调查,他们发现,在失重的环境里生活10 天,骨钙的流失率居然达到了3.2% !那些返回地球的宇航员,体重平均都要减轻5% 左右。在描述失重的感受时,宇航员的说法都差不多:胃里的食物在向上涌,脑袋因为充血而晕沉沉的,四肢无助地散在躯干周围,要不是看上一眼,你都不知道它们正处于什么姿势 ⋯⋯如果你曾经留意观察过那些有关国际空间站的报道,会发现虽然迄今为止,前往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已经有将近20批,但很少有人执行过半年以上的任务。这是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想既保证宇航员的健康不出大的问题,又要节省发射经费,半年是最佳周期。

困扰宇航员的还不止失重。航天员中心航天员选拔训练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吴斌介绍说,在飞船发射升空和返回的过程中,宇航员事实上还要经受甚至5 倍于地球引力的超重。此外,噪声、宇宙辐射、高真空、剧烈的温度变化等因素也要求“空中飞人”必须具有极佳的身体素质。因此在早期,美苏的宇航员几乎都是在身体素质良好的飞行员中进行选拔的。

为了使太空飞行对宇航员身心的影响降到最低,科技人员可谓煞费苦心。1985 年,美国空间实验室引入了“太空跑步机”。它显示出的卓然效果让科技人员发觉,在太空中进行锻炼,是缓解空中生理不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跑步机”采用弹性“束带”把人束在跑台上,提供模拟重力,宇航员在锻炼时获得一定压力,从而可以达到类似在地面的锻炼效果。在“礼炮号”上长期飞行过的苏联宇航员,由于有效地将锻炼和加强营养相结合,基本维持了稳定的体重。而在“礼炮6 号”的第4批乘组(长达185 天飞行任务)中,宇航员实际上还增加了体重,这说明跑台锻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后,不论是苏联的“礼炮号”空间站、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美国的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还是当前的国际空间站,都专门设置了包含有跑台的锻炼场所。

创造了太空生活最久纪录的俄罗斯的伯里亚科夫,便是空中健身房的受益人。他在太空中待了438天。返回地球时,他没有像其他宇航员虚弱得需要人抬出返回舱,而是自己走出来的。伯里亚科夫说,这得益于按照制定的计划,他每天都要花费两个小时进行包括跑步在内的锻炼。不过,伯里亚科夫随即表示,在太空中寂寞的滋味远比生理不适更严重。在太空环境中,因长期远离人群,情绪激动、多梦、幻觉和失眠等精神症状时常困扰着他和其他的宇航员。伯里亚科夫幽默地说,如果下次要长期飞行,一定会带上心爱的妻子。

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局面正在改观。继高尔夫球、标枪等一些地面竞技运动逐一在太空实现后,传统单调的跑步训练已然提不起人们的兴趣。在停留在国际空间站的漫长时间内,这些“太空飞人”已经开始琢磨各种新型的太空体育运动来丰富工作之外的娱乐生活了。

在吴斌看来,将地面竞技搬上太空完全有可能,而且相当重要,这不仅有利于保持人们的精神活力,更重要的是它的确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锻炼效果。假如有一天人们可以移民太空,太空竞技必将带来不同凡响的效果。只不过,首先竞技规则要修改,另外,竞技者还得先练就一番控制身体的好本领。

NASA 的心理学家瑟佩斯认为,“ 宇航员的太空生活需要创造性,他们要学会如何就地取材、自娱自乐。在这些活动中身体锻炼可能是次要的,但对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很有作用,这非常有助于鼓舞士气。”

美国宇航员雷里曼设想了很多体育竞技项目。在生活在空间站的数月中,他与他的同伴尝试过接力竞赛、无重力篮球、水袋健身球等一系列新奇好玩的空中运动。2009 年NASA 将在现有空间站6 ~12 人的基础上,加倍每次太空任务的人数,这样使在太空成立多人竞技小组成为一种可能。“在太空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奇特体育运动和项目可以实现!”雷里曼对未来很是憧憬。

轰轰烈烈的太空体育潮

2006 年,俄罗斯宇航员米哈伊尔• 秋林一杆将高尔夫球击出空间站外,他挥手的前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润,地面上举办各种太空游项目的公司从中嗅到不平凡的商机。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零重力公司近几年忙得不亦乐乎。据公司总裁皮特• 迪亚曼迪斯介绍,该公司已经在研究各种失重运动,甚至已在筹备建设太空体育馆的事宜。目前,已经有许多个人和公司与他们取得联系,商量开展太空运动的事。迪亚曼迪斯笑道:“我认为观看选手们在零重力状态和1.8G( 飞行状态) 下进行的世界摔跤比赛更有趣”。

因为有零重力公司的服务,IPX 娱乐公司的总裁罗基• 帕萨德专心致力推出零重力的太空体育运动。他计划成立“抛物足球”球队,并举办一场“太空锦标赛”,然后公众可以像观看一个个赛季的篮球比赛那样,在电视上看到这些球队的成员漂浮着踢球。仅仅想象一下,那也将会是一幅非常有趣的场景。按照帕萨德的想法,先是租用合适的飞机,让球队上天比赛,逐步地,整个联盟将到太空中比赛,联盟的名字随即也将改成“星际运动联盟”。

太空竞赛篇4

“同学们,一个月后,省里有一次大型的数学竞赛,希望我班同学参加,并取得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光!”班主任宣布这条消息时,再次把意味深长的目光投向了他,同学们也不约而同地看着他,似乎他拿奖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了。他也很愿意接受这么多肯定的目光的沐浴,同时又很兴奋--又可以拿第一了。

晚自习后回到家,他又照例喝了几口苦涩的浓茶,好为深夜的学习做准备。数学竞赛、数学竞赛,第一、第……不知为什么,今天他的脑子里尽想这些。这时,他又猛地想到了她--一个本学期才从外地转来“天才”,她的目光总那么深不可测,总是满怀自信的样子。听说她数学常考满分,好个难对付的竞争对手!坐在一堆习题旁的他心头一惊,这次比赛还能保得住第一吗?他不敢再往下想,脑子里一片混乱,拿笔的手心里浸出了冷汗。那晚他什么都没做成,一夜辗转难眠。

像换了一个人拟的。第二天,从耸拉着脑袋来到学校。上课时,老师的提问他竟答不上来了,大家向他抽来了诧异的目光。唉,这天在学校的表现太不尽人意了。晚上回家,为了弥补白天的损失,他再次啃起书本来。“我一定要拿第一,不能失败!”他暗暗地发誓。“成功两字不断在他脑海掠过,渐渐地,他的眼睛模糊了……

几天后,他住进了医院。”这孩子心理负担太重,所以才会突然昏倒,休息几天就好了?quot;外面传来医生对母亲说的话。笑话!我哪来的什么心理负担?他简直不能理解。啊,忘了让母亲把数学书带来复习了,他后悔地拍了一下头。坐在病床上无聊,他随手从旁边拿出来一本《读者》播起来。什么?《多活45年》?他不禁认认真真地把这篇文章读了一遍。看完后,他震惊了。文章讲的是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勤的故事。他为赚钱,为不断取得成功、达到目的、搞得每天忧心忡忡,心力交瘁,最后竟导致53岁时患了一种怪病,他将走向死亡!后来,洛克菲勤选择了另一外种生存方式,他以轻松健康的心态多活了45年(98岁才去世)。天哪,过去的几年自己到底都做了些什么?的确,自己太期望成功了。为了目标,自己不断地投入到一系列的学习计划中,自己几乎没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几乎不与同学交往,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活力。他猛地明白过来,他觉得自己变成了考试分数的奴隶,只是获奖的工具,这些东西把自己压得整天喘不过气来。他每天为学习来去匆匆,他已记不清天空是什么样子,太可怕,太可怕了……

太空竞赛篇5

《星际争霸》作为全球游戏史上最成功的RTS力作,如今已经陪伴着我们度过了13个年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更新,《星际争霸》粗糙的画面已经渐渐不能满足要求越来越高的玩家。如今除了韩国还长期固定举行着《星际争霸》比赛外,其他国家几乎已经看不到《星际争霸》的比赛了。

《星际争霸2》在中国的横空出世,尽管让《星际争霸》退出了电子竞技比赛的历史舞台,但是它并没有完全继承前者留下的衣钵。其网络游戏的运营模式,在中国大陆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尽管目前WE,以及IG等战队建立了《星际争霸2》分部,但是国内目前的星际2比赛关注度不高,以及爱好者群体的数量不多,仍然是这项游戏现在面前的最大困难。

台湾地区著名的TESL电子竞技联赛,因为《星际争霸2》项目的出现,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电竞迷的关注。King告诉记者:“当地的电视台纬来体育,在晚上会对每轮联赛进行直播,很受大众欢迎,这种感觉很好。”值得一提的是,TeSL在纬来体育的收视率更是有着不错的成绩,已经超过了职业篮球的比赛,直逼收视率排名第一的职业棒球比赛。“我想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够参加这项比赛。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还是有些难度,不过我们会先从一些线上的比赛开始参加。”

Loner比Sky更出名

太空竞赛篇6

【关键词】上世纪80年代;武术;国内发展;国外传播;影响因素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最初十年,在这十年中,国内社会生活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对外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同时武术的发展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全国各地接连举办各种性质的武术比赛,民间武术馆校相继建立,中华武术在海外的广泛传播,散打比赛项目的推出以及武术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等等。参与武术的训练和比赛等活动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武术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本文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积累上世纪80年代武术相关的散乱资料,归纳出该时期武术发展的基本动向,并试图探求武术呈现出这种发展态势的社会动因。

1.上世纪80年代国内武术发展概况及发展动因分析

1.1竞技武术开展情况及其动因分析

1.1.1 竞技武术开展情况

改革开放之初各种竞技武术比赛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如1981年全国武术表演赛、1982年在烟台举行的全国武术邀请赛、1982年11月21―25日全国武术对抗项目表演赛在北京举行、1984年6月11―14日有火车头体协举办的全国铁路武术比赛在株洲举行、1984年全国武术比赛在武汉拉开帷幕、1984年全国竞技精英深圳对抗赛等等。这一时期涌现出像李连杰、赵长军、原文庆、戈春艳,郝志华、李霞等一大批武术精英,同时这一时期也组织了多次对抗项目比赛说明开展武术散手运动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这十年期间的竞技武术就像一株茁壮的小树经历了严冬的拷问之后重新蓬勃生长起来并伸展出新的枝桠。

1.1.2 动因分析

“”期间武术曾一度沉静,据载,少林寺身怀绝技的高僧就曾被遣送回家,习武活动遭到压制更谈不上发展创新。1976年“”被粉碎,国家和社会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百业待兴的中华大地升腾着前进的力量,武术训练和竞赛也蓬勃开展起来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解除了政治压制的武术人也开始将研究领域延伸到“武术技击”,伴随着武术本质功能的召唤,全国武术散手竞赛规则研究会于1982年1月6号在北京召开,基本解决了散手竞赛规则和规程问题。总之,这一时期宽松的社会环境是竞技武术发展的外部条件,武术独特魅力、本质属性和武术工作者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是竞技武术迅速发展的内在动因。

1.2 民间武术开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2.1 民间武术开展情况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各地各种形式的民间武术馆校纷纷建立,宣传活动和招生广告铺天盖地:《武林》编辑部、峨眉拳研究会在河南开封机械厂中学联合举办峨眉拳面授班,少林寺兴建大型武术馆、太原市清徐散手搏击馆、南北少林国术馆、青岛新兴业余武术学校等学校大量刊登招生广告。山东梁山县曾有八百里梁山水泊,历来习武之风盛行,一位老人贷款建鱼塘“以鱼养武”,免费教授学生家传武术,在当地声名远扬。许多地方的武术之家在自家庭院、田间地头舞刀弄枪,切磋武艺。此外,各种各样的民间武术比赛不胜枚举,河北沧州武术源远流长,门派众多,素以“中国武术之乡”享誉国内外,1987年这里就举办了第一届万人武术赛。据了解,这一时期民间传统的拜师学武,跑场子卖艺的江湖风气也比较盛行。总之,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和现代的武术传承方式并存,民间习武风气空前高涨。

1.2.2 影响因素分析

上世纪八十年代民间武风空前的主要推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1982年我国农村正式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得以解放,人民很快就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民间习武最基本的前提。其次,1984年国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出,活跃了市场,才会相继出现武术馆校和服装器械生产厂家,其中,浙江永嘉武术器械厂的产品销遍全国各省市2700多个县,远销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这就为民间武术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再次,民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许多民间老拳师虽然年迈,但是仍然为传统师承关系的再现提供了可能。并且,这一时期拍摄的一些武打影片如《少林寺》、《霍元甲》、《大刀王五》、《武林志》等对于民间练习武术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像《武林》、《武术健身》等杂志相继创刊,也促进了武术的传播。还有,80年代初期全国大规模的武术发掘整理工作也促进了武术在民间的发展。

1.3 学校武术开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3.1 学校武术开展情况

和竞技武术、民间武术相比较而言,学校武术就冷淡了一些,但是虽然武术教学学生兴趣索然,但是武术专业教学有了新发展,许多高校成立武术协会,高校间举办武术比赛,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校园文化。1988年5月4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在全州首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广州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都在这一时期成立了武术协会,广州地区高等院校第一届武术邀请赛于1984年6月9―10日在中山医学院举行。1982年教育部首先批准上海体育学院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可以培养武术硕士研究生,这极大提高了学校武术的地位,也使学校成为培养武术人才的重要阵地。这都表明武术在学校中虽然没能一时风行,但是仍然有所发展。

1.3.2 影响因素分析

中小学武术教学有所欠缺原因有许多,其中很重要的是相当多的趣味性球类项目挤压着武术教学的生存空间、武术“入门难”的自身特点以及教学方法有欠缺等。高校武术专业教学有新突破并且散打运动也是从高校兴起的,这与张文广、郑怀贤、温敬铭等老一辈武术家进入高校从事武术理论研究和武术教学是分不开的。此外,高校武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对民族文化和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视。

2.国外武术发展概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武术真正走向世界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上世纪八十年代举办了多次国际武术比赛,将武术推向世界,但是传播范围远没有现在那么广,主要在美国、加拿大地区、欧洲和亚洲诸国。

2.1美加(美国、加拿大)地区武术开展情况及其动因分析

2.1.1 美加地区武术开展情况

《中国新闻》10523期载:近年来美国风行中国功夫,特别是李小龙和李连杰的功夫影片问世以后,纽约武馆多达四十多家,中国武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商业化的西方拳术不同因而很受欢迎。据介绍,当时青年衣服上都以印着“中国功夫”的中文字样而自豪,可以想象武术在美国是多么流行了。1983年北派七星螳螂传人黎达冲在旧金山组织了中国功夫表演大会,扩大了中国武术的知名度。1984年5月旧金山州立大学体育系主办了妇女武术表演,1984年6月23日美国洛杉矶附近圣克利门蒂举行第一届中国武术比赛,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将中国武术纳入体育系科目,1986年6月美国戴维斯城举行中国武术擂台赛,一系列比赛说明武术在美加地区已经开始广泛传播。

2.1.2 动因分析

首先,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使得国内外科技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这是武术能够在美加地区快速传播的客观条件。其次,中国武术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底蕴,不同于简单明了的西方搏击术,美加地区文化属于开放性文化,善于接受外来优秀的文化因素,这是中华武术能够迅速生根发芽的文化基础。再次,早期李小龙在美国的活动,以及李小龙功夫影片的独特魅力极大的促进了武术的传播。最后,黎达冲等一批有真功夫的武术家竭力推广是武术得以快速传播的重要因素。

2.2 武术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动因分析

2.2.1 武术在欧洲的传播开展情况

早在1936年我国第一支国家武术队就曾赴德国表演引起强烈反响,1984年11月,中国武术专家小组出访欧洲,1985年4月11日到5月13日广州武术团到联邦德国、瑞士、比利时、荷兰四国进行商业性访问演出,在20个城市演出28场,观众达一万四千余人。我国武术工作者为武术在欧洲的生根发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也取得了丰硕成果:1986年5月17日首届欧洲武术锦标赛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英、法、意、荷等十个国家的武术队参加了比赛。

2.2.2 传播动因

首先,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国内外交流更加频繁,这是武术能够在欧洲快速传播的客观条件。其次,武林前辈的出访,使中华武术声名远播,为武术的传播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再次,我国拳师不远万里出国授艺实际推动了武术的传播。

2.3 武术在亚洲的传播及其动因分析

2.3.1 武术在亚洲的传播

上世纪80年代,亚洲各国与我国武术交流更加频繁,1985年4月27日日本硬式空手道联盟访华,日本上地流空手道也曾在此期间到福州寻根问祖。

这一期间武术对亚洲地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太极拳在各国的广泛传播。自从邓小平在日本题赠“太极拳好”四个大字,就唤起了日本人习练、钻研太极拳的热情,来华学拳者不计其数。日本在1983 年就有了《太极》杂志,并刊登过日本人写的跟随洪均生老先生学习太极拳的经历,太极拳在日本的风靡可见一斑。上世纪八十年代各种太极拳大会也在亚洲各地相继主办:1985年10月,李天骥、杨振铎、李秉慈应邀赴新加坡参观了由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和全国国术总会联合举办的太极拳大会,1989年3月,中日太极拳爱好者在上海举行中日第二届太极拳比赛交流大会,反映了太极拳在亚洲传播的盛况。

2.3.2 动因分析

武术在亚洲的传播受到地理、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首先,亚洲各国同属儒家文化圈,都有自己的格斗术,并且风格相近,历代交流频繁也有利于切磋技艺。其次,亚洲各国地缘接近,便于友好往来、进行武术交流。再次,早在上世纪20年代精武会在新加坡就曾经设有分会,武术在东南亚的传播有坚实的基础。

3.小结

3.1 改革开放后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是武术在国内发展创新、在国外迅速传播的外部条件。

3.2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武术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武术迅速蓬勃发展的物质基础。

3.3 这一时期文化事业的发展掀起了武术运动员拍电影的浪潮,而武术影片的成功上映又进一步提高了武术的影响力,促进了国内习武风气的形成和武术在国外的推广传播。

3.4 外国人练武大都是为了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因此,对于武术的改造除了满足社会需求还要注意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元素,既要改造自我,又不能迷失自我。

3.5 武术在重视其本质“技击性”的前提下,相当长一段时期,在国内发展必须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需求,在国外的传播主要是要满足外国友人对古老中华文化的向往和需求。

参考文献:

[1] 《武林》:1982―1990

[2] 《武术健身》:1984―1990

[3] 《中华武术》:1985―1990

[4] 洪均生.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太空竞赛篇7

关键词:选材 竞技武术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231-02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被誉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武术运动,在科技不断发展和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武术比赛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激烈。因此,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完全与科学化的训练手段、运动员刻苦训练息息相关,然而尤为重要的是武术运动员选材的标准。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形式多样、技术繁杂、风格突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的身体素质及出色的表现力基础,在节奏、精神、协调等方而具有独特的要求,运动员科学化的选材标准模式是一个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化训练的基本条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项目比赛和世界武博会的成功举办,国内外对武术进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呼吁愈加强烈。因此,我国武术管理中心为了追求武术长远的发展,对武术裁判进行了大幅的改革。纵观近几年国内外武术比赛,相同程度水平的运动员是否取得比赛的胜利,完全取决于整套难度动作的完成情况。首先,完成这些难度除了具有良好的身体条件与技术以外,还与运动员身高有很大关系。那么,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完全在于起初的选材和后天的训练。因此,研究武术运动员选材是一项担负着民族文化继承与弘扬的责任。

1 规则

1.1 A组动作质量

武术运动员的身高与A组动作有着必然的关系。如323B+3、323C+1、324B+0等这些动作难度完成后的稳定程度。出现扣分点都在于完成时两脚成马步的距离过小、身体有明显的前倾或后仰,这种情况多出现于旋风脚720接马步和原地腾空外摆540。这是因为运动员在做这两项难度动作时,腾空高度不够或身高太高,导致在完成转体后落地成马步的瞬间来不及分腿,从而造成两脚成马步的距离较小。根据生物力学中的相关原理,身高低的运动员相对重心低、重心低则有利于完成难度的稳定性。而且在接马步的瞬间前倾或后仰主要在于压身体的重心来保持稳定性。所以,很容易看出,如果完成转体落地成马步后,两脚成马步距离过小,身体的支撑面会减小,在这种情况下,间距过小的马步不利于身体重心的稳定,而且会影响在A组中的动作美观。

1.2 B组动作演练

通过武术规则的迅速改变,竞技武术走向了“高、难、美、新”的发展,然而美主要体现在动作的演练上,有对立的和谐统一的美,比社会客观生活实践中反映出来的美更有全面性和生动性。主要表现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刚中有柔,柔内含刚,刚柔相济。运动员在完成武术套路演练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人体动态规律。用“运动的轨道”表现他的空间特征。用“速度和节奏”表现他的时间特征。因此套路的演练可以在动作路线、动作方向、动作节奏和动作幅度等等的变化中,通过人体动作的灵巧性、稳定性、柔韧性、协调性、操纵的准确性、定向能力、反应时间等,充分表现出武术的运动美[1]。如果武术运动员身高较高,显然他的胳膊长,腿长,演练中虽然能表现出动作幅度的大饷溃但是完成这些动作需要相对长的时间。因此,在动作速度和节奏上相对于身高低的运动员差一点。

1.3 C组动作难度

现代竞技武术竞赛中,随着运动训练水平的科技化、训练方法的科学化、场地器材资源的丰富化,运动员竞技水平能力不断提高。纵观各大武术赛事,不管是全国大学生武术竞标赛还是全国武术精英赛,一场比赛的胜利完全取决于完成动作的难度。然而,武术运动员身高过大直接影响动作难度完成的情况。

如果竞技武术运动员选材走向高大化的趋势,那么运动员由于身高高而体重相对来说重,腿也比较长,完成难度动作时比较费力。比如,在完成旋风脚720°转体动作时:(1)助跑阶段:武术运动员的身高没有太大的关系;(2)踏跳腾空阶段:完成720°的转体则需要相对的高度,身高过高体重相对来说也较大,则需要更好的爆发力。其次,左腿摆动,右腿蹬地跳时,以髋部为圆心,以不同身高武术运动员的右腿长为半径划圆。通过简单的生物力学可以知道,腿长则完成这个动作需要的幅度大,时间长,完成此动作则需要更高的高度;(3)击响转体阶段:击响后做转体动作时,由于腿长,所以压腿、扣腿的时间长,速度慢,不利于转体。身材矮小的在完成起伏转折等动作时更加省力,动作灵活,速度更快;(4)落地阶段:如果身高过高,落地之后身体重心也高,对动作的稳定程度有一定影响。

2 项目特征

难美项群是运动员在竞技中表现难和美程度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所有群项。那么其中包括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技巧以及武术套路等竞技运动项目。各个项目在竞赛的过程中都根据运动员完成动作难度、动作优美和稳定性来评判运动成绩。所以,难美项群在完成动作难度时,有共同的技术特征。

竞技武术套路、竞技体操、艺术体操难度动作比较。项目中单个难度动作主要集中在跳跃、平衡和转体上,武术中的长拳、竞技南拳、竞技太极拳项目的动作难度主要有转体、平衡和稳定性。自由体操单个难度动作主要是跳跃翻腾类, 和武术的跳跃动作相比,其在转动圈数和轴上明显难于长拳,然而体操运动完成这些难度需要更高腾空动作[2]。完成这些转体难度对运动员的身高也有一定的条件与限制,身高过高由于腿长导致转体速度慢,从而影响比赛的成绩。

3 实证研究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优秀武术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低于全国同龄人的身高。曾获男子全能冠军的赵长军、原文庆、何强等人开始训练的平均身高为119~123 cm,曾获女子个人全能冠军的栗小平、张玉萍、张少艺等人开始训练时平均身高为113~115 cm(见表1)[3]。

4 结语

武术套路运动的动作结构、路线、方向以及完成的节奏都相对比较复杂。运动员在完成演练时,在身形比较相似的同时还要表现出良好的精气神以及劲力气势和风骨神韵,这些都与运动员的身高以及身材比例息息相关。从武术项目的特点分析,身材高大的武术运动员完成动作的幅度大,定势及造型美观,但由于身体的重心过高,稳定性较差,影响平衡动作和转体难度完成质量,动作的速度和灵巧性也相对身高低者差,身矮者重心较低,稳定性强。因此,我国竞技武术选材走向高大化的趋势是不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徐才.武术科学探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55.

太空竞赛篇8

节日篇

十月的郑州,是节日的郑州,当人们刚与“中秋”、“国庆”两大节日挥手握别,沉醉在心头的欢愉余温尚未消褪,又迎来了“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这个充满着喜庆的节日里,人们以武会友,抱拳相庆,尽情抒发着自己的武道情结,充分享受着武术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节日”的概念对于每一个国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把一届重大的传统武术活动冠以节日的形式来展现,即如同把武术研究提升到文化范畴上一样,这种提升不仅反映出传统武术自身在民间的勃勃生机,同时也预示着本次传统武术活动将会以最高的礼遇成功地举办。

气势宏大的开幕式上,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郝建秀、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李志坚及河南省委省府的负责同志、国际武术联合会与中国武术协会的有关领导在主席台就坐。62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运动员意气风发,斗志昴扬,在高亢雄壮的进行曲中,迈着矫健的步伐,列队从主席台前通过。每当报幕员高声叫出他们的国名时,总能引来观众席中潮水般欢迎的掌声,纷纷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各国武林朋友鼓劲喝彩。

开幕式文艺晚会盛况空前,中国武协主席王筱麟对此评价是“出人意料的盛大”。的确,仅是由宋祖英、、张柏芝、王力宏、童安格、韦唯、田震、孙楠、赵薇等大牌明星组成的庞大演出阵容就足以看出本台晚会的超强规模。演出在薄雾轻绕的夜色中进行,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诸位明星悉数登场,以武之韵美、武之豪情为主题,或含情咏唱,或劲舞高歌,为现场观众送去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筵。宽敞的舞台上,眩目的灯光中,他们用自己的激情演绎引领着数万观众忘情地应和着、欢呼着、投入到节日的狂欢中……一枚枚节日的礼炮在天空中雷鸣般炸响,震颤天际,转瞬间又化为一簇簇绚丽多姿、色彩斑澜的焰火,映照在人们脸上,映照在会场上空,映照着传统武术发展的明天;人们惊叹着,欢腾着,构成了晚会一幕幕盛大的场景,向中国、向世界充分展示着中华武术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展示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历史内涵,展示着新时期武人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精神风貌和豪迈气概。

登封迎宾活动也是本次武术节的一道亮点,据说这场将要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的活动,也为节日中的登封平添了许多喜庆气氛。在登封市区至少林寺山门全长约20公里的公路上,彩旗猎猎、气球飘扬,约4万名武术队员沿公路两侧组成了300余个武术表演方阵,进行着各种具有超强观感刺激的少林武术表演。沿着笔直的公路远远望去,迎宾方阵犹如一条神龙,见首藏尾,其规模之大,声势之强,为世之罕见。至身其中,只见他们个个武僧装扮,或做着少林金钟罩刀枪不入等功力演示,或做一些铁砂掌、捶打沙袋、梅花桩等练法演示,让四海宾朋们观赏到了真正的少林功夫。登封市内的“迎宾广场群英会”、“嵩阳书院三教荟萃”、“武术城前救唐王”、“满山遍野振雄风”、“少林广场迎嘉宾”、“钟声响起山门开”等系列的迎宾活动都为节日的嵩山少林寺增色不少。这些迎宾活动都从不同侧面展示着武术活动的群众基础,展示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展示少林武术发祥地的人文景观和精神面貌。

节日期间的群众文体活动更是向人们充分展示了当地特有的武术文化氛围。在绿城广场、紫荆山广场举办的太极拳、太极扇、木兰拳等大型群众性健身文体活动,将武术节与全民健身运动结合起来,掀起了全民健身运动和全民关心武术节的高潮。

节日是盛大的,节日是欢愉的,在这个承载着盛大与欢愉两大元素的武术节里,灿烂的笑容始终荡漾在每一个参赛者的脸上,来自全世界的传统武术爱好者,今天终于有了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有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在郑州这片武术的沃土上尽情挥洒自我,欢庆属于自己的节日!

赛事篇

节日欢庆的背后是刀光剑影的武术竞赛,与现代竞技武术比赛不同,本次传统武术比赛的宗旨是“以武会友,重在参与”,即不强调武术的对搏,只作传统武术的功法交流演示,据此国际武术联合会制定了《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规程》,分设了拳术、器械、对练、集体四大类竞赛项目,每类按男女分6个年龄组,分别设一、二、三等奖。

武术竞赛分别在郑州市体育馆和郑州大学体育馆举行。虽然比赛均为表演性质,少了些对抗比赛的紧张与刺激,但从比赛的效果上看,本次武术的竞赛场面与竞赛质量却丝毫不逊色于对抗性比赛,相反,正因为是表演性质的传统武术大赛,并且赛事规模大、水平高,又使得比赛呈现出另一种精彩,另一种刺激。

本届武术节之所以被誉为“武术界的奥运会”,其中一点就是因为赛事规模大。赛事规模大的直接体现是参赛国家多、参赛人员多、武术门派多。竞赛场上,因为参赛人员多,并且不作年龄限制,使得参赛运动员的年龄跨度很大,从年近八旬的耄耋老者,到年仅6岁的少年队员,形成了一个由老、中、青、少、幼组成的完整武术梯队。试观他们的演练,老年队员大多因为人行早,接触传统武术年代早,所演示出的套路身法就显现得更为传统、保真。演练中,他们招法架式精准、丝丝入扣,毫不走样,那举手投足、神色气度无不流露出其对传统武术精髓真切体悟。相对于老年队员,多数青、少年队员也打出了自己的特色,因为他们年纪小,学习武术时间短,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在不同时期也被赋予了不同的要求,在他们身上,更多的体现出了武术创新,他们在把握住传统武术的精、气、神等要素的前提下,对武术动作也适当增加了难度,使之更有现代感,更具美感。

因为参赛武术门派多,竞赛的精彩与刺激性则更多地在这里得以体现。本次比赛,参赛门派除了有少林、武当、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大洪拳等传统大的门派拳种以外,还有许多知名度很低的小门派拳种。各门派之间的相互演练角力、“争奇斗艳”,自然为激烈的竞赛平添出许多的精彩。如少林拳的刚猛、硬朗,内家拳的飘逸、诡秘多变,大洪拳的简捷直率……看似招招皆平淡,实者式式显神奇。最让场外的观众感到刺激的,应该是那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稀有门派的小拳种、器械的演示,这些多年来淡出武林视野以外,甚至几乎被武林遗忘的稀有门派一出场,便以

他们独特的身法、过弱或过强杀伤力的“兵器”吸引了许多观众的注意,他们身法虽稍显怪异,但行拳走势还算自然流畅,落落大方。因为平时少见,才有今人的“多怪”,赛后问询那些个功夫的技击性能时,结果当然是“可攻可守,攻守兼备,战无不胜,百战百胜”。

因为参赛国家多,当看到许多肤色各异的洋队员,身着各色中国传统练功服,在悉心尽力、一丝不苟地架式着并不是全然标准到位的中国功夫时,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精彩。因为中外文化、种族的差异,加上学习武术的时间太短,外国人对传统武术的理解、演练均没有太多的专业水准,所以在此次比赛中,许多国外的运动员都把比赛看作是一次难得的向中国选手学习与提高的过程,把赛场作为练兵场,勇敢地暴露出自己的不足,虚心观摩中方队员的演练,以弥补二者的差距,在比赛中提高。

武术竞赛的同时,一场题为“传统武术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专题论文报告会也同期举行,会场上,几十位国内的知名武术专家、武术研究者和民间武术传人聚集一堂,结合自己的实际,就传统武术发展的方方面面提出了自己中肯的意见。在报告会的后期,国际武术联合会传统武术委员会的几位执委也莅临会场,就“中国传统武术的定位”、“传统武术在欧州发展的概况”等问题作了专题发言,并对本此武术节的成功举办作出了的由衷的赞扬。

展望篇

10月20日晚,武术节在一派赞誉声中胜利落幕。仔细盘点武术节对武术发展所做出的几多贡献,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对以少林拳、陈式太极拳等为代表的传统武术普及推广将进一步扩大

众所周知,在河南境内的流传着少林拳与陈式太极拳两大拳系,在当地政府的长期重视与推广下,两种拳系的普及与推广已走在前列,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河南的成功举办,也是当地政府向全世界重点推介少林拳、陈式太极拳,扩大其知名度的重要举措,可以这样认为,通过本届世界性传统武术大赛的宣传,以少林拳、陈式太极拳等为代表的部分传统武术将进一步加速其普及推广的进度,习练范围进一步扩大。

二、更有助于缩短中外武术运动的差距

本届武术节中可以看到,国内武术队员对传统武术的理解与演示均高于国外队员,通过这场武术比赛的交流与切磋,使得国外武术队员加深了对中国武术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传统武术的领悟,他们的这种对中国传统武术的有益吸收,必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武术水平,缩短与中国武术队员的差距,加速传统武术在海外的普及和发展。

三、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的成功举办必将引领着武术回归传统

长期以来,国内武术界一直把武术分置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两种发展模式,在或多或少的“金牌观”思维主导下,中国武术运动的政策是力推竞技武术,大力发展竞技武术,使传统武术在长期的自生自灭,自我发展状态下,逐渐面临着种种危机。然而,传统武术是武术之源,是竞技武术的发展基础,传统武术的丢失,也即意味着中华武术的灭亡。基于这种认识,许多关注中国武术命运的有识之士大声呼吁“向传统武术回归”。

毫无疑问,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是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第一次全世界范围的传统武术比赛盛会,这对推动传统武术在全世界的普及与推广,推进传统武术的发展等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将在世界武术运动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反思篇

在看到这场活动广泛影响的同时,也有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形式大于内容,这是很多的人的普遍看法。形式固然重要,没有一个良好的形式利导,也就不会有所谓的“丰富内容”。但形势始终要为内容服务,过分强调形式,就是喧宾夺主,使内容中空。尽管武术节举办的非常盛大,但要指出的是,武术活动目的的完全实现才是武术节的主体。相对于晚会的盛大,与武术比赛现场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许是赛事档期安排不凑巧,或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到赛场观看比赛的观众不是太多,甚至是在有些场次的比赛出现了同行的啦啦队员比参赛队员多,参赛队员比观众多的场面。试想这么一种冷清而不为多数人关注的“自娱自乐”,又怎么可能产生武术发展的后劲?仅注重营造节日的欢庆气氛,而少为武术产业本身考虑,总按着“武术搭台,经贸唱戏”的老思维,承办方的招商引资工作是抓上去了,武术却被作为“道具”压人了箱底。

赛事活动与论文报告会也存在着许多走形式的地方。

把赛事粗分为四大类项目,但参赛的门派却很多,并且多数门派只有一位参赛队员,使许多场次上的单项比赛实际变为各门派间的比赛。试想,各门派对各自功法的要求、要点都不同,他们之间的演示对比又能促使各自的演练水平提高多少呢?即便比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队员的兴趣,扩大武术运动的影响,但对比目标不明确的比赛,多少会使比赛流于形式,并且使比赛效果也大打折扣。

论文报告会的情况亦不太理想。按常理,参与者水平高,带来的论文质量高,议题广,报告会的成效也应该会更好些,但实际的结果却让多数参会者感到无奈。参会论文数量多,涉及面广,但却没有因此组织相应的分组报告,让研讨报告更系统,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相反,由于报告时间太短,使许多报告人没有完整地阐述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会场又不提供更多地参讲论文资料,以使报告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这样的根本目的没能很好的实现,让会议最终就流于为形式。

太空竞赛篇9

规模空前 备受关注

无论是参赛人数,还是项目设置,2012年的比赛都达到了空前规模:近千名参赛选手中,既有开设航空航天专业院校的学生,也有来自四川理工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未设航空航天专业院校的学生;不但有地方院校大学生,还有空军航空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图2)等军校学生。这说明,“科研类”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在我国的大专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

在项目设置上,除保留3kg油动模型飞机限时载运空投、1kg电动模型飞机载运空投和太阳能模型飞机载重飞行等8个小项外,还新增了微小型垂直起降模型飞机抓取载运项目。

除竞技项目外,科技创新评比也是科研类航模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图3)。2012年的参评作品多达98件,内容涵盖气动布局、动力系统、起降方式、新型材料等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赛事的规模。比赛期间,评委老师不但每天晚上参评作品,还要利用比赛间隙,在赛场上与同学们交流,十分辛苦。

评审时,选手们不仅需向评委展示科创作品,还要进行现场答辩(图4),阐述作品的创新点,并回答提问。

10月11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来到科技创新作品展现场(图5),参观同学们的参赛作品(图6),他对作品表现出了浓厚兴趣,认真听取了每一件作品的介绍,并对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路甬祥副委员长青年时期在浙江大学求学时,十分热爱航模,曾任校航模队长。时至今日,他仍很关心我国的航模活动,尤其是青少年航模活动的发展。他对同学们说,航模活动首先要坚持群众性,不但要在大、中、小学生中开展,还要吸引社会人士参与其中;其次,坚持创造性。在符合科学规律的前提下,积极进行航空模型运动的科技创新;第三,坚持应用性,在进行航模竞赛的同时,不能忽略其应用性,并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第四,还要坚持开放性,不但坚持国内各院校互相开放,还要加强国际交流。

除比赛规模空前,国家领导莅临现场之外,这次赛事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国内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上。不仅专业杂志《航空知识》、《航空模型》派人采访,进行深度报道,还吸引了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通讯社、体育报和科技日报等在内的多家媒体的注意。尤其是中央电视台,比赛期间几乎每天都有相关报道。众多媒体广泛关注这项赛事,对进一步推动航模活动开展、普及航空知识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阴雨天气 影响不小

2012年科研类航模比赛期间,基本是阴雨天,这对搬运、审核和操控模型都造成很多不便。

太阳能模型飞机载重飞行项目受天气影响最大。根据天气预报,原定的赛期将由阴转雨,因此组委会不得不将该项目从13日提前至11日。虽然如此,情况仍不尽人意,比赛只能在阴天中进行(图7)。

与2011年不同,2012年的比赛规定,太阳能模型飞机只能以滑跑方式起飞,对其整体性能的要求有所提高。由于光照条件不足,加之需滑跑起飞,很多代表队的模型飞行效果不理想,甚至无法升空。开赛后,河北科大的模型飞机装载200g重物首先起飞,但飞行753秒后不幸撞上停在赛场边的大巴车,不得不遗憾地终止比赛。南昌航空大学(图8)和西北工业大学(图9)的模型分别装载600g和400g重物顺利升空,飞满1800秒后成功着陆。

1kg电动模型飞机载重空投项目也是阴雨天气的“受害者”。15日,第二轮比赛时,天空下起了小雨,给比赛造成很大不便:一方面,选手要尽力保护模型(尤其是机上的电子设备),以防被打湿(图10)。另一方面,1kg级电动模型飞机载水袋飞行时,通常处于极限状态,外界任何微小干扰都会使其失衡,而滴落在机体上的雨水不但增加了起飞重量,还会使模型重心后移,增加操纵难度。加之受雨雾影响,赛场飞行环境差(图11)、能见度低,模型飞远后,操纵者看不清姿态,坠机事故时有发生。

模型设计 各有千秋

与其他航模比赛相比,科研类比赛最大的特点是绝大部分项目的参赛模型需自行设计、制作或改进。在设计、制作和飞行过程中,学生们极大地开阔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锻炼了动手能力。

1.3kg油动载重空投模型细节处各有特点

3kg油动模型飞机限时载运空投项目依然是此次比赛的重头戏(图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参加了角逐。作为科研类比赛的传统项目,多年的比拼已使大家对该项目的技术特点非常了解,因此4所高校的参赛模型在整体气动布局、投放方式和动力系统上大致相同,但细节方面又各具特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参赛模型的机翼进行了优化(图13):保留了减速板,使模型的降落距离明显缩短;在强度允许的范围内,增加了肋间距,减轻了重量;翼根采用泡沫夹层梁工艺,增大了强度;使用后缘厚度较大的翼型,提高了副翼刚度,有利于改善飞行性能。通过这些优化,在保证飞行品质的前提下,参赛模型机翼成功减重约80g。最终,北航队获该项目团体冠军,成功卫冕。

西北工业大学的载重模型飞机翼展4.2m、机长2m、翼面积1.85m2,设计起飞重量20kg。整机采用轻量化构架结构设计(图14),翼梁等重要承力部件用碳纤维、凯夫拉等复合材料制作,重量轻、承力好。在静载试验中,重物加载至43.5kg时全机结构未出现破坏性损伤。在动力方面,通过齿轮减速,并装配大桨径、大桨距、低转速螺旋桨,提高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凭借出色的模型性能和选手的稳定发挥,西北工业大学贾皓小组夺得了该项目的小组冠军。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吸收其他代表队的优良设计,在原有模型飞机基础上加以改进创新(图15),并于2012年6月初完成了首架验证机。在随后的多次验证试飞中,他们不断对模型飞机进行改进,对于模型的不同结构,挑选使用不同重量的木材制作,以最大限度减轻重量。比赛时,模型飞机展现了优异性能,取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相比2011年,南昌航空大学的模型除翼面积设计得更大外,机身也做了很大改进(图16):装载舱与机身融合,既方便制作又可加快装水速度;起落架安装在机身上,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机翼的制作,并且方便拆装和运输;前起落架设计得很短,操纵手操纵模型降落时,压力减小;改进了前起落架弹簧,减震效果更好、强度更大;投放机构也做了改良,投水延时现象消失,模型垂尾前加装了背鳍,提高了稳定性。

2.遥控太阳能模型载重比赛发展迅速

2011年科研类航模比赛首次设立该项目时,只有8支队伍参加,而仅过了一年,参赛队就多达20余支,可谓发展迅速。2012年的比赛,规则规定模型飞机起飞由牵引变为了滑跑,难度增加不少。

南昌航空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河北科技大学分获该项目的冠、亚、季军。昌航的模型飞机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透明蒙皮下,既可保护电池板不受损,又能保证翼型的完整性,提高了飞行效率;电池板还被切割开安装,不但增强模型的结构强度,还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机翼的有效面积。此外,选手们通过计算,专门为参赛的太阳能模型飞机设计、制作了高效螺旋桨(图17)。

西北工业大学的参赛机翼展5.1m,机长2.8m,翼面积2.22m2,最大起飞重量4.5kg,铺设有66块太阳能电池板,在晴好天气可输出约110W的功率。西工大的模型采用双发常规布局,动力系统为自主研发的减速组(图18)和低涡阻螺旋桨(图19),最大推力可达7N。

新设项目 引发讨论

微小型垂直起降模型飞机抓取载运比赛是2012年新设的项目。比赛要求模型飞机搭载一定量的乒乓球,从起降区起飞,绕标杆飞行2圈后,将球放入圆桶内,并快速返回起降区着陆。在5分钟时间内,模型往返运送入桶的乒乓球数量多者取胜。

规则允许模型以滑跑或垂直方式起降,但必须是常规固定翼机型或具有垂直起降功能的固定翼飞行器(图20、图21)。

有的参赛队以技术成熟的四轴飞行器技术(或类似原理的多轴飞行器技术,图22)为基础,在机体外表加装机翼、尾翼等部件,或对动力形式稍做改进后(图23),作为固定翼模型飞机参赛,因而引发了一场关于固定翼模型飞机和模型直升机的大讨论。

一些参赛者认为,固定翼模型飞机的特点是依靠机翼产生升力飞行,并通过舵面改变飞行姿态。参赛的四轴飞行器显然不具备上述特点,即使装有机翼和舵面,但由行速度低,机翼不能产生足够升力,并且它不通过偏转舵面改变姿态,而主要依靠多个电机的拉力飞行。此外,这种模型甚至可像螃蟹“横行”一样沿横轴飞行,原理上更贴近直升机,固定翼飞行器根本无法做到,不能做固定翼飞行器使用。而另一些参赛者认为,以四轴飞行器为基础的参赛模型有机翼、尾翼等,且规则中没有明确禁止以四轴飞行器为基础的模型参加比赛,因而可以使用该类飞行器。

事实上,由行特点与直升机相似,以四轴飞行器为基础的模型在比赛中占有很大优势。固定翼模型与之竞争难以取胜。

对严格意义上的固定翼模型而言,垂直起降载运乒乓球比赛难度很大,对模型的性能和操纵者的水平都有很高要求,充满了挑战性。使用严格意义上的固定翼模型参赛,成绩最好的选手在5分钟内完成了11次起降,共运送331个乒乓球。而以四轴飞行器为基础的参赛模型主要依靠4个螺旋桨产生的拉力飞行,气动外形对其影响小,因而可将载运舱做得很大,加上优良的悬停优势,载运数量可轻松超过前者。由此可看出,两种飞行器的飞行性能评判标准不同,同台竞技可能有失公允。

此外,这种以四轴飞行器为基础的参赛模型也不符合组委会的初衷。原初衷是通过航模比赛,鼓励高校设计出类似于美国V-22“鱼鹰”倾转旋翼机或其他具有垂直起降功能并可高速平飞的模型飞机,在实践中检验其飞行性能,从而为我国未来在该领域开展研究提供后备人才。

通过讨论,在对固定翼和直升机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认识的同时,也说明在后续赛事中加强模型审核力度及界定的重要性。另外,参赛高校也应打破唯冠军论,淡化分数和名次,将重点放在科技创新和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上,以研制出科技含量更高、实用性更强的新型飞行器。

(本刊微博http:///hangkongmoxingzazhi对2012年垂直起降项目设有专题讨论,感兴趣的读者可加关注,发表见解)

总结赛事 开拓未来

1.规则趋于合理,未来任重道远。

经过几年的总结,科研类航模比赛各个项目的规则越来越合理,越来越科学地考察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太阳能模型飞机载重飞行为例,比赛由2011年的牵引起飞改为2012年的滑跑起飞(图24),对模型的设计和操纵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全面地考查了参赛队的能力和水平。此外,组委会还特设了“太阳能模型飞机设计飞行”奖项,以鼓励更多高校参加比赛。

1kg模型载重空投项目对此也有体现。由于该比赛属极限飞行项目,载重飞行时的电机、电调等都处于超负荷状态,极易烧毁,因此2012年比赛规则规定,模型飞机动力系统中的电池和电调间必须串入一个限流器,使电调输入电流不得超过25A,从而保护电机、电调不被烧毁。

尽管比赛设置越来越合理,但笔者认为,上述2个项目仍有发掘空间。

太阳能模型飞机载重飞行比赛可与载重空投或空对地摄影项目相结合:以太阳能模型飞机为载体,进行载重空投和空对地摄影,不但可考查太阳能模型飞机的飞行性能,还可考查参赛者对模型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由于太阳能模型飞机载重飞行受天气影响很大,有时仅靠飞行分数并不能反映出参赛者的真实水平,因此笔者建议设立“太阳能模型飞机设计奖”。评选时,飞行成绩仅作参考,而主要在气动布局、结构工艺、动力系统和材料上评判模型的优劣,以最大限度地规避不利天气对成绩的影响。

目前,1kg模型飞机载重空投比赛不限制模型飞机的滑跑距离和航线大小,模型往往滑跑距离超长、空中航线过大,加上负载过多,操控性较差,坠机事故时有发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以后的比赛中,可规定模型的滑跑距离和空域范围,使其合理带载,提高安全性和成功率,在合理范围内考察模型的整体性能。

2.部分项目主动创新略显乏力。

首先是3kg限时载重空投比赛。作为科研类比赛的核心项目,这项赛事已走过9个年头。往届的一些参赛者如今已走上工作岗位,在更广阔的航空领域发挥着光和热。比赛对他们的培养和历练毋庸置疑。从赛事自身讲,经过几年发展,参赛队在模型飞机设计、动力系统选配、新型材料应用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提高,比赛逐渐向高水平、高层次迈进。

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经过多年摸索,各队对比赛的认识不断加深,设计方案殊途同归,参赛模型逐渐趋于一致。如2012年的比赛,4所老牌航空专业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的载重空投模型飞机在气动外形、投放装置和动力形式上就十分相似,导致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考查操纵手的操控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3kg载重空投项目今后如何发展,如何以不断创新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赛事水平更上一层楼,值得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认真思考。

上述现象也十分明显地体现在2012年的遥控模型直升机模拟搜救项目上。由于用高压气体驱动抓取机构,具有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因此绝大部分参赛队都由舵机驱动改为了高压气体驱动抓取机构。

尽管这样可整体提高竞技成绩,然而笔者并不赞同这种被动式的创新,此举对培养参赛者的创新能力意义不大。建议赛事组委会制定相关规则,鼓励参赛者尝试使用更多新方法、新装置。

与这种被动创新相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遥控模型飞机空对地定点摄影项目上进行了大胆探索,首次采用飞翼模型飞机作为飞行平台(图25)。这架飞翼模型通过四舵面控制,空气动力效率高,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低速稳定性,最终在空对地摄影项目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通力合作,续写辉煌。

从最初4所高校到现在的46所高校、从几十人参赛到现在近千人同台竞技,科研类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模型无线电管理中心和举办地政府的通力合作与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各位裁判、相关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太空竞赛篇10

被称为茶界“神雕侠侣”的解方是此次读者见面会的主持人,其妻陈志艳则为大家泡茶。夫妻二人来到丽江开茶馆已逾十年。在此期间,他们遍访茶山,与《普洱》杂志结缘,所经营的“平湖秋月”茶馆是中国十佳茶馆之一。一路走来,秋月堂成为《普洱》杂志读者俱乐部在丽江的一个重要据点。

《普洱》杂志社社长罗洪波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此次读者见面会。罗洪波表示,《普洱》杂志于2007年在丽江成立了第一家读者俱乐部以来,如今已经拥有200多家读者俱乐部,是目前公认的普洱茶传播与教育领域权威的阵营。“健康、文化、财富”是多年来《普洱》杂志的办刊理念,2006年创刊初始,《普洱》填补了中国大陆无茶叶专业杂志的空白。随后,十年磨一剑,最终成就了《普洱》“中国最美期刊”的美誉。

茶和文化,向来密不可分。见面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朋友都分享了自己对普洱茶与普洱茶文化的看法。四川成都的茶友杨娟给大家分享了她爱上茶的过程:“《普洱》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茶叶专业杂志,图片和内容堪比《国家地理》。每次阅读《普洱》都是带着一种学习的心态,选择茶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云南普洱镇沅的读者杨桃则与大家分享了家乡的茶文化,希望《普洱》能够把专业的普洱茶知识与文化历史传承下去。还有很多第一次接触到《普洱》杂志的茶友,表示未来将会持续关注这本杂志。

《普洱》一直致力于在最广泛的人群中创造、推广一种“普洱茶的生活方式”,《普洱》也确信,这种生活方式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快乐。

云南临沧人大出台条例保护和利用古茶资源

云南网消息,11月18日,记者从临沧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会上获悉,《条例》将于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出台为有效保护和利用古茶树资源提供了依据。

《条例》共5章30条,分别从总则、古茶树保护和管理、古茶树利用、法律责任、附则五个方面规定了立法的目的、原则、适用范围;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村(居)委会的职责,明晰了古茶树保护和管理的方法、措施和责任、禁止和限制的行为;规定了执法主体的职责、权限等。《条例》内容较为完备、权责明确、规定合理、程序清晰,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以及针对性、可操作性。

《条例》从各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部门和茶叶管理机构、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古茶树保护、古茶树利用五个方面作了规范。随着古茶树茶叶产品价格提升和人们对其经济价值变化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伐树采茶、修枝采茶和采挖移植古茶树的现象,古茶树资源遭受破坏的程度日趋严重。为加强古茶树保o,妥善解决在古茶树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根据国家、省现行法律法规,制定出台符合临沧实际的古茶树保护地方性法规非常必要。

首款普洱茶 “飞入太空” 照亮行业

贡润祥“太空第一杯茶”新闻会在京举行

11月21日,由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与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发展促进会共同主办,云南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协办的“太空第一杯茶”新闻会在京召开。

在新闻会获悉,航天员景海鹏在太空饮用的普洱茶膏由云南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姜晓薇首次公开分享寻找“太空茶”的海选过程,为了让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下饮茶也便捷安全,项目组汇集了航天系统内外的年轻创客团队,制作出了专供太空饮用的水杯。在确定了茶的品质、溶解度、安全性、无残留物标准后,进行广泛的产品海选。最终,云南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普洱茶膏,经过项目组反复试验、检测,因产品的健康性和安全性,在众多茶膏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茶叶历史上的“太空第一杯茶”。同时,姜晓薇认为,贡润祥普洱茶膏的高品质,是成为“太空幸运儿”的关键,而航天员挑战太空喝茶,不仅是放松惬意,更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国家茶叶检测实验室联盟成立

中华合作时报消息,日前,由浙江检验检疫局承办的国家茶叶检测实验室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在浙江杭州顺利召开。联盟在质检总局科技司的指导下,由检验检疫系统内的浙江检验检疫局、湖南检验检疫局、福建检验检疫局、安徽检验检疫局、深圳检验检疫局、云南检验检疫局等22个局,国家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上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等科研检测机构,以及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发起,经过近1年的紧张筹备,终于落地。

成立大会后,联盟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会上,联盟成员对联盟的组织机构设立、宣传、技术协作、培训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大时代,联盟将以服务茶产业为宗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手段,结合当下大数据模式,实现联盟理事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不断强化联盟“纽带”作用,集中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在该领域的优势检测资源,更好地发挥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在茶叶检测服务领域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服务,为全国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福建厦门:茶叶稳居离境退税商品榜首

厦门网消息,据厦门海关统计,1-9月,厦门海关所辖高崎国际机场、五通码头、晋江国际机场三个办理点累计办理离境退税业务78票,销售额94.25万元,核定申请退税金额16.02万元。

作为福建传统的优势产品,茶叶稳居离境退税商品榜首,1-9月共计办理55票,核定申请退税金额13.14万元,分别占同期离境退税总量的70.51%、82.02%。服装类商品也表现不俗,共计办理16票,核定申请退税金额1.84万元,分别占20.51%、11.49%。

第三届中华茶奥会在杭州开幕

本刊讯,第三届中华茶奥会于2016年11月5日至6日,在杭州茶都名园隆重开幕,本届茶奥会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主办,以“传承、创新、融合、共享”为主题,以赛、品、论、展等多种形式,展呈纷繁茶事,尽显杭州茶韵。在前两届茶奥会的基础之上,今年保留常规项目的同时,积极创新,打造多样赛事,考验时下茶人的功力,深刻解读“一片树叶”背后的故事和渊源。来自法国、印尼、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墨西哥、韩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茶人集聚杭州,共襄一年一度的茶界盛会。本届茶奥会以“传承、创新、融合、共享”为主题,以赛、品、论、展等多种形式,展呈纷繁茶事,尽显杭州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