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行十篇

时间:2023-03-15 18:59:21

太空旅行

太空旅行篇1

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这天上午,太阳刚刚升起,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向往以久的“神州”号飞船发射台,看着它那壮观的身躯,想着自己马上就要驾驶这艘飞船,心里万分激动。我们来到舱门前,只见舱门上方的灯闪了一下,门就自动打开了。我们走进飞船,发现飞船内舱分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但比我们想象的要高级很多。我坐在机长的位置上,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后,保险带就自动系好了。

待一切准备完毕后,我按了左边的一个红色的按钮,提醒地面工作人员我们已经准备完毕,不一会,从我们佩戴的高档耳麦中传来“10秒准备”的提示音,我心里万分激动,因为我将要代表中国第一次进行环绕太阳系旅行。“10、9、8、7、6、5、4、3、2、1!发射”,,随着巨大的响声,飞船快速上升,我闭上双眼,盼着早点到达太空,好欣赏太空美丽的景色。5分钟后,我们飞离了大气层,进入太空。我打开了自动导航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用交流器说:“大家感觉怎么样啊?”,副驾驶小曹激动得说:“哈哈,太美妙了,我都不想回去了。”大家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感受……

太空旅行篇2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说要2年后,有的说要30年后。英国布里斯托航天飞机公司把太空旅行分为两种。一种是亚轨道太空旅行,即达到太空的高度,绕地球轨道飞行不到一圈的短暂旅行;另一种是环绕地球轨道的太空旅行,就像卫星一样在太空中沿着轨道飞行。根据该公司的分析,6年后可能会开始亚轨道太空旅行,而环绕地球轨道的太空旅行则要等到10年以后。太空旅行的费用很高,只有富人才承受得起。等到把费用降到中等收入而且爱储蓄的人也能承受得起时,则要等到15年以后了。

工程技术上的基本要求

设计要求

到过太空旅行的许多宇航员都说太空旅行是令人终生难忘的体验。在太空中观看地球、月球、太阳以及各个天体,在微重力条件下行走和活动,这些都令人心旷神怡。太空旅行听起来如此令人神往,难怪许多人都想去亲身体验一番,前提当然是要既安全又经济。

目前,把一个人送入太空轨道的费用是1000万美元以上。太空旅行出致命事故的概率是百分之一,这个概率还是太大。目前坐飞机旅行出致命事故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一,而体育跳伞的致命事故概率是十万分之一。显然,太空旅行载人航天器的设计要求主要是降低旅行费用,提高安全系数。

飞机和火箭的对比

现在的太空旅行为什么如此昂贵而且危险呢?美国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火箭发射,最初使用缴获的V-2弹道火箭,后来研制自己的火箭,80年代开始使用航天飞机,见美国各阶段的运载火箭外形图。它们都采用弹道火箭技术,其主要部件只能飞行一次。这是太空飞行费用高并且危险性大的基本原因。即使是成批生产的火箭,只要它只能使用一次,对于大规模的商业使用来说,依然是太昂贵了。迄今为止,私营公司投资发射的的航天器只有通信卫星。费用的昂贵导致火箭发射很少进行,每年仅有100次左右,这很难使太空运输成为“空中的航线”。每次太空飞行都需要几百名工程技术人员准备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技术文件也堆积如山。美国航天飞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 投入使用的、在地球与太空之间往返飞行的载人航天器(见右下图)。但在18年中它也只飞行了100次,平均每年也就5次左右,而全世界的客运飞机每年飞行1000万次以上。一种新型的民航客机一般要求进行1000次试飞,才能获得正式运送旅客的飞行证书。

为了使太空旅行既安全又经济,需要研制出实用的航天飞机,使之能够像民航班机那样定期运送旅客。目前,美国航天飞机还不尽如人意,无论是飞行费用还是出事故的风险,都要比民航班机高很多。

太空旅行的基本设施

太空旅行除了需要航天飞机以外,还需要太空旅馆以及发射太空旅馆的火箭等一整套太空旅行基本设施,以支持在轨道上的太空旅馆,见左下图。这种设想早已有之。早在50年代初,就有人对此进行了实质性的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60年代采用“土星”重载火箭将“天空实验室”送上太空,并试图采用X-15型高速实验机为未来航天飞机运送补给品,以便建立一套初步的太空旅行基地。他们没有进一步改进X-15,但其研制经验为80年代问世的美国航天飞机所借鉴。

从实验到成熟

为了实验新的航空技术,有时需要建造实验飞机。实验飞机在飞行前后需要进行大量维护,其寿命也可能很短,还可能得不到运送旅客的许可证书。在飞行实验成功之后,新技术才应用到飞机的设计中,这时的设计即所谓的“成熟的”设计。设计出来的飞机只需要少量的维护,寿命也长,并能取得运送旅客的许可证书。

一般情况下,研制实验飞机的费用是未来成熟飞机的10%。实验飞机不需要成套的生产图纸和工艺夹具,甚至可以手工制造,而且也不必为了取得客运许可证而进行飞行。

未来的航天飞机也必须像民航客机一样,具有较长的寿命,能迅速返航,维护费用较低。其技术上的关键是拥有耐久的火箭发动机,良好的隔热保护,简易的维护。在目前航空航天技术的基础上,经过10年的逐步发展,将可以研制出新型的航天飞机。

从亚轨道飞行到轨道飞行

前文说过,太空飞行分为亚轨道飞行和环绕地球的轨道飞行两种。亚轨道飞行较容易实施,这是由于其需要的最高速度相对低一些,而轨道飞行要求速度达到音速的25倍。亚轨道飞行所需要的燃料重量也少得多,使用目前效率最高的火箭发动机,单级火箭所需要的燃料重量占起飞重量的50%,而轨道飞行的火箭则占87%。由此可见,要实现太空旅行,比较节省经费的方法是建造小型亚轨道航天飞机。其体积和技术要远远小于环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航天飞机。

轨道飞行最可行的方法是采用两个飞行阶段。在第一飞行阶段,用货运飞机把航天飞机送上高空,达到一定的速度后释放航天飞机,让它开始第二阶段的飞行,并达到环绕速度。采用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每个飞行阶段所需要的技术要求也比较容易达到,把亚轨道航天飞机稍加改进即可。

太空旅馆

已有的几个太空实验室和空间站的成功运行表明,建立太空旅馆在技术上已没有问题。但是,现有的空间站还是非常昂贵,主要是由于以下四个因素:1代表国家的政治形象。2每个空间站都是新产品。3低下的生产率。4维修费用高。重大的修理要发射航天飞机送人去修理,而美国航天飞机的发射费用是大约5亿美元。民航飞机在设计时都有标准可遵循,而空间站都是单件设计,单件生产,技术要求也高得多。

如果航天飞机的成本能够降下来,则空间站的成本也能相应地降下来,就可以作为太空旅馆使用,其成本将与同样规模的民航机大致相同。例如,一个内部容积与波音747飞机相同的空间站,其成本将降到2亿美元。目前研制的国际空间站的成本约为500亿美元,庞大的成本是建造大型空间站的障碍。由此可见,研制出低成本的航天飞机之后,也随之能研制出低成本的太空旅馆了,其寿命应在20年以上。

重载火箭

大型太空旅馆将设计成模块拼装式。各个模块分别发射,到轨道上再组装到一起。这样,每次发射所用重载火箭的成本远远低于美国航天飞机的成本。未来向太空旅馆运送供应品的任务很重,估计每隔几天就要运送一次。现有的大型运载火箭,如美国航天飞机和“阿丽亚娜”火箭还可以使用,其成本在采用了未来航天飞机的技术之后将大大降低。

安全

航天飞机的安全性应该有可能达到民航机的水平。太空旅行面临四个伤害因素:射线辐射、太空碎石、重返大气层时的高温和严重的机舱效应。这些伤害因素有些是太空旅行特有的,有些则是民航飞行也有,但程度较轻。通过充分的技术实践,这些伤害因素应该得到控制,可以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尽量减少暴露、屏蔽、系统冗余、充分培训飞行人员、充分的统计分析以及艰苦而详细的开发研制。

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和飞船不能充分保证安全。由于它们只能飞行一次,因而无法在正式飞行之前作飞行试验。而新型号的民航机往往要试飞1000次左右,才能取得客运许可证。运载火箭由于造价昂贵,很少进行试验飞行。

成本

据推算,每位旅客乘未来航天飞机的飞行成本为5000美元左右,比乘长距离民航班机的飞行成本高多了。这是由于航天飞机要携带更多的燃料,从而减少了能够运送的旅客数量,另外燃料多也增加了成本。除此之外,由于初期的航天飞机的飞行要分为亚轨道飞行和轨道飞行两个阶段,其设计要比民航飞机复杂得多。随着发动机、结构、材料等技术的发展,会研制出只有一个飞行阶段的、更简单的航天飞机。对太空旅行的总体成本作出的初步测算,航天飞机的成本占总成本的70%。再把太空旅馆的成本、管理费和利润也包括进去,去太空旅行几天的费用约为1万美元,中等收入的人可以承受得起,而且比目前运送一个人进入太空的费用要便宜约1000倍。

太空旅游的商业经营

日本进行过旅游市场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每年有大约100万人愿意花1万美元到太空去旅游几天。美国和加拿大也进行了调查,愿意花1万美元去太空旅游的人口比例与日本大体相同。如果全世界按此比例计算,每年有太空旅游需求的人数将达到1500万。考虑到太空旅游毕竟是未来计划的事情,市场调查肯定会有局限性。按谨慎估计,每年也有100万人要去太空旅游。即使这样,如果航天飞机能乘坐50位旅客,也需要50架航天飞机每天飞行一次,整个太空旅游市场的规模将达到每年100亿美元。

太空旅行篇3

为了实现太空旅行,英国布里斯托航天飞机公司制定了发展战略,把太空旅行的基本技术因素和市场因素结合在一起,目的是以最小的风险和成本研制出实用的航天飞机。这种航天飞机将大幅度降低太空飞行的成本,并将进一步发展成为低成本的空间站和重载航天飞机。为了尽快达到实用阶段,航天飞机的设计应尽量采用现有的技术,也需要导航系统,用以达到运送旅客的安全标准。太空运输的运作模式将由目前的有限发射,转变成类似民航定期飞行的运作模式。

未来的航天飞机将有50个座位,每位旅客的运输成本为1万美元。按现在的技术发展趋势,5年后造出航天飞机的样机。该样机用于发射小型卫星和向空间站运送供给品。其使用寿命不会很长,维护费用会比较高。即使如此,与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相比,它的成本还是大大降低了;再逐步发展10年,将研制出类似民航飞机的实用航天飞机。这样,15年以后,太空旅行将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尽管一步到位就开发出航天飞机也是可能的,但是逐步研制更加可取。下一步,一种小型航天飞机被定为研制对象。它将在导航系统的引导下进行亚轨道飞行。这种航天飞机的研制费用较低,但同样能展示太空旅行的商业潜力,因而比较容易获得进一步研制开发的资金和支持。

这种小型航天飞机被命名为“登天者”(见下图),是在X-15超高速试验研究机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的。50年代末建造的高速有人驾驶的火箭研究机X-15,飞行速度可达音速的6倍多,最大飞行高度可达约108公里,因此也可称其为亚轨道航天飞机。“登天者”小型航天飞机的设计和研制费用约为8000万美元,预计3年后进行首次飞行。该机可乘坐4人,其中2人为宇航员,2人为普通乘客。它将进行亚轨道飞行,首先用于科学研究,然后再用于太空旅行。

“登天者”的飞行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使用喷气发动机起飞,上升到约9公里,停用喷气发动机;启动火箭发动机,开始第二阶段飞行,使之继续上升,靠惯性飞行达到约96公里高度。

“登天者”可以重复使用,用于试验航天飞机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在飞行几年之后,它将获得运送2名乘客的许可证。乘客在经历了若干分钟的微重力状态后可以观看地球,还可以在白天看到天空变黑和明亮的星星。“登天者”的维护较简单,费用也低,能够很快再次投入使用。

在基本设计上与“登天者”最为近似的飞机是SR53型战斗机(见其三面图)。两者的外形尺寸和重量很相近,都装备有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SR53型战斗机只制造了2架样机,1957年进行了第一次试飞。这种战斗机从未进入空军服役。它每次飞行的成本与现代喷气战斗机的成本很接近,约为1万美元, 这也是“登天者”未来每次飞行要降到的成本。

“登天者”样机将在3年后开始飞行,预计再经过三、四年几百次飞行,达到了要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之后将获得客运许可证,这样就可以开展亚轨道太空旅行了。

在“登天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研制的航天飞机被命名为“太空轿车”。它也是一种小型的采用两阶段飞行的航天飞机,水平起飞,水平降落, 并拥有导航系统。其运载能力被设计为1吨,这样就能承揽卫星发射业务;如果载人,包括宇航员在内可乘坐6人。欧洲航天局(ESA)的一份可行性报告指出,用现有的材料和发动机可以造出“太空轿车″。如果顺利,5年后将造出样机,用于发射小型卫星以及为空间站服务;再用5年的时间积累飞行经验,证实其安全性能,以便获得运送旅客的许可证。10年以后,“太空轿车″就可以开展太空旅行了。当然,初期的旅行费用会很高,只有富人承受得起。

研制“太空轿车″的费用估计为1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航天飞机2次飞行的费用。因此,只要用“太空轿车”取代美国航天飞机的几次飞行,就能把研制“太空轿车”的费用节省出来。从政府的角度看,使用现在的航天飞机或运载火箭,费用也不低;如果能保证“太空轿车”一定数量的发射,其价格会降下来,政府肯定会愿意合作,私人机构也会对“太空轿车”投资,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就能将省下来的资金,用来降低飞向太空的成本。

“太空轿车”再向前发展就是“太空汽车”了。它不再作亚轨道飞行,而是作轨道飞行。它水平起飞,水平降落,进入轨道需要两个阶段飞行,也拥有导航系统。其座位扩展到50个,或者运载5吨货物。“太空轿车”将在15年后投入太空旅行的运营,每位旅客的费用约为1万美元。

研制航天飞机的历程

对太空旅行市场的分析来看,按保守估计每年也有100万人愿意花1万美元到太空去旅行一次,这就需要50架航天飞机。拥有这样一个规模的机群是太空事业发展的近期目标,乐观的估计是15年后能实现这一目标。但是,回顾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发现这个目标几年前就应该实现了。

我们知道,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由亚轨道飞行的航天飞机取代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早在1959年,第一架实验性的亚轨道航天飞机X-15就进行了试飞,随后又进行了199次飞行,最后于1968年放弃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已制造的、用于研制航天飞机的实验机中,X-15是比较成功的一个。

1961年,X-15是飞得最高和最快的一个机型。它使美国和欧洲的各大航空公司看到了进军太空的希望,再向前发展一步必然会研制出实用的航天飞机。一般来说,采用两个阶段飞行的方法进入太空,每个阶段需要的技术比较容易达到。因此,如果当时不放弃X-15,而是在其基础上研制新型的采用两个阶段入轨的航天飞机,那么到了70年代中期,新型航天飞机就会投入使用,用于发射卫星或向空间站运送货物;再经过20年,航天飞机的各项技术会趋于成熟,到现在很可能就已经将太空旅行发展成为一定规模的产业了。这并非“事后诸葛亮”的话。因为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航天飞机的支持者就设想使用航天飞机运送旅客,只不过当时的注意力集中在高速长途航空客运,而不是太空旅行。

既然技术上早已达到一定水平,为什么航天飞机没有研制出来呢?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冷战。1945年就有了V-2型弹道火箭,后来又研制出从X-1到X-15一系列X型实验机。那时,人们期待进一步研制出采用火箭技术的航天飞机。1961年,在冷战的压力下,人类乘坐在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的运载火箭,飞上了太空。载人太空飞行的时代开始了,接下来是载人飞向月球的竞赛。美国于1969年使用大型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赢得了竞赛,美国宇航员成为人类登上月球的第一人。由于当时太空飞行的次数少,人们还没有认识到重复使用发射工具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而且,人们习惯性地认为,飞向太空只有使用弹道火箭。因此,研制航天飞机的计划被推迟了。接下来,美国研制的航天飞机是部分重复使用的,其轨道器和固体火箭助推器可以使用多次,巨型液体燃料贮箱只能使用一次。与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相比,其费用同样高,危险性同样大。研制可重复使用的小型航天飞机的提议,被冷战的政治需要搁置了下来。

航天飞机的研制历程说明,制造像民航飞机那样的“登天者”航天飞机是完全可能的。现在的技术要比X-15时期先进了许多。“登天者”可以采用美国航天飞机的外部隔热保护技术,也可以使用传统的铝合金框架、生命保障系统、推力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和导航系统,都不存在技术问题。

在飞机的发展历史上,新型飞机从实验试飞到投入运营的时间间隔通常都少于10年。X-15在1968年作了最后一次飞行之后被放弃了,现在在其基础上重新研制的航天飞机,进展应当迅速一些。

美国的研制情况与展望

美国正在研制几种航天飞机样机,如X-33和X-34,美国航空航天局为其提供了部分资金,一些私营公司也在资助航天飞机的研制。可以预计,5年后起码研制出一种航天飞机,再经过10年时间,航天飞机将达到实用阶段,即可经营一定规模的太空旅行了。这与前面提到的英国公司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研制航天飞机的主要障碍是如何获得所需的资金。太空旅行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是官方的政策与专家的提议是如此脱节,很难说服资金拥有者认真考虑投资这一领域。如果有航天飞机经常飞向太空,则有可能逐步改变人们的思维定式。

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基金会设立了一项航天飞机设计比赛。任何人或组织只要能研制出可运载3人的亚轨道航天飞机,上升到100公里的高度,返回后能重复使用,即在2周后能再次飞行,就能获得1000万美元的奖金。

设立大奖能促进航空事业的发展,这已被历史所证实。这种比赛将促进航天飞机的运营方式向民航飞机的运营方式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降低太空飞行的成本,私人资金才会有可能进入太空旅行行业。

太空旅行篇4

你们与传统的旅行社有什么区别?

科斯基:我们是唯一专门提供太空度假的旅游局。我想许多人厌倦了地球,想稍息一下。我们遇到了许多顾客,他们有许多不同的需求。我们问他们喜欢什么,是消遣、历险或浪漫……然后根据他们特殊的喜好制订旅游体验。

在太阳系中,我们可以到哪里度过轻松愉快的海滩风情式假期?

格西维什:在类地行星表面很难找到液体,但是可以选择土星的一颗卫星――土卫六,那上面有液体甲烷湖泊。你可以在湖面上漂浮,在湖边散步。那里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土卫六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实际上,土卫六的大气太厚,因此你必须穿一种特制的太空服以免被其大气压力压死。另外,你可以欣赏到厚厚的大气形成的美丽浪漫的薄雾。最关键的是,根据我们已有的调查,到达那里只需要6年多。

如果你想体验更温暖的旅行,可以考虑到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去游览。水星阳面很热,因此我们建议人们沿着其阴阳面交界线徒步旅行。阴阳对比会产生绝美的影子,极适合拍摄黑白照片。

如果我想要更刺激点的旅游怎么办?

格西维什:到内太阳系徒步旅行有许多很好的选择,因为你可以在那里的行星表面真正地行走。首选是火星,氧化铁成分使那里的岩石呈现美丽的红色。你还可以在水手谷进行低重力攀岩。水手谷是火星的一个峡谷,深度是大峡谷的3倍。它使得大峡谷相形见绌了,不是吗?你或许想去那里的奥林匹斯山,它是太阳系最大的火山,不过是个死火山,所以你不必担心什么。那里非常好玩,低重力远足可以让你游览大片地方。我强烈推荐这种旅游。

或许你想参加太阳风旅游项目。你可以租一艘帆船,展开巨大的反射太阳帆,吸收来自太阳表面的带电粒子的辐射压力。当你乘船巡游时,可以领略太阳粒子及太阳表面美丽的景色;对流单体像沸腾的黄油,漂亮极了。但是,法律要求我们告知大家,太阳旅行者的死亡率高达50%,这是因为与地球的情形相比,太阳表面的耀斑和日珥非常大,你可能遇上它们并被瞬间烧死。因此,胆小者不适合参加此种旅游。

跟我谈谈外太阳系的情况。我想到外太阳系的某个地方旅游一下。

格西维什:我局有几款到冥王星的滑雪项目。那里是个很适合滑雪的行星,虽然现在被列为“矮行星”(指恒星轨道上的一类物体,其体积够大可成为星体,但又太小不能吸收或驱散其轨道区域的其他物体),但它仍然是你小时候就知道的那颗冥王星。因为冥王星降级,所以我们所有的滑雪旅行项目都降价10%。那里的重力很小,意味着你每次跳跃都能跳得很高。其表面像是硬冰与岩石的混合物,呈炭灰色。但是,还是挺好玩。冥王星有一个名为卡戎的大月亮,是空中的一幅美景。滑雪后,你可以在小木屋停留稍息,那里是谈论冥王星的好地方。

哪里有最引人注目的景观?

太空旅行篇5

我驾着0001758号宇宙AAA级飞行船,初访太空。宇宙可真大啊,各种各样的行星、恒星看得我眼花缭乱,看看地球,可以说是小得像只皮球,我把飞行船调到自动控制,走到放零食漫画的房间里,拿出几袋零食和漫画,一边吃,一边看,真是悠然自得。

正当我吃得津津有味,看得忘乎所以的时候,机器好像发生了小毛病,飞入一个星球,我见大事不好,连忙启动降落巨伞,飞船摇摇晃晃的降落下来,飞船没有什么大毛病,零件完好无损,助推器烧坏了,马达三只中两只烧掉了,我只能换上一个新马达,我的飞行器里只有一保备用马达,少了一个马达是无法飞行的,又少了全部的助推器,飞船根本无法起飞,更别想逃离这个星球,飞回地球了。

我看了看这个星球,还好星球上食物充足,树木茂盛,棵棵参天大树直入云层。

我的飞船不能起飞,但可以行动,靠着两个马达,100节超大容量巨型电池的力量,起码可以环绕这颗星球一周。

我开着飞船,向森林深处开去,这儿动物不少,但都长得奇形怪状,一只很像恐龙,但它的嘴一点不像恐龙,倒像鸭子,最有趣的是它的尾巴,它的尾巴长满尖利的刺,背上居然还长着翅膀,我加快速度,大约20分钟后,我离开森林,来到的地方却让我大吃一惊。

我乘着飞船来到了一个大城市,这里发展得比地球快1倍,不2倍,这里交通发达,路上没有汽车,却全是飞毯,这些飞毯有的地上走,有的天上飞,飞毯上坐着一个个外星人,它们脑袋不大,体型与地球人差不多,它们头上有两根线,不知是干什么的。

太空旅行篇6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寻找——个美丽的,星球。

最近,我们学校组织了科技节的活动,我们一齐观看了一部名叫《旅行到宇宙边缘》的宇宙科普纪录片。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除了惊叹以外便就是惊愕。

那是看任何一类片子都没有过的感觉,它是真实的,或许是现代科技的逼真效果让我身临其境,但你不能否认这就是目前人类认识到的宇宙。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画面会出现什么,下一个时光隧道会带领我们到哪一个星系,哪一个星球。它诱惑着我们,引导着我们,进入一个个时空。这些星球越是美丽,越是危险,但这些却阻挡不了我们探索下一个星球,寻找下一个空间……

我们在其他的星球上不停的寻找生命,很遗憾他们没有出现在我们的眼睛可以触及到的地方。如果每一个星球都有一个时间,从这里离开到达其他星球的时间或许是距地球时间几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看完这个纪录片,我感叹,宇宙啊,你是可爱还是可怕,是神秘还是凶恶呢?这,一切都将由我们揭开。在这个黑暗之海,不断有星球碰撞,毁灭,重生,分裂,合并……这些引起了我的猜想,在这些星球中到底有没有生命呢?到底有没有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呢?……它们引发了我一大串猜想。

回首地球,远处眺望这个蔚蓝色的星球,忽然,我觉得我们好幸福,有这样一个美丽而和蔼的星球。而我们却不断破坏它,为什么呢??唉——

突然,我们在黑洞前停了下来,无穷的黑暗,没有一丝的光芒。恐惧,封闭,惊吓,充满着;可怕,分裂,破碎洋溢着。地球的未来,会这样吗?当宇宙只剩下无情的黑暗,没有一点阳光时……而我们不是不前进,而是不敢前进。

于是,我们,必须离开这儿。我们返航了,以光的速度。

看见了,看见了,蔚蓝色的,淡绿色的,灰灰的裹着的——地,球!!原来我要寻找的是,地球……

当一个人发现这个世界如此之广阔和深远,远远超出自身理性和智识所及时,必然心生恐惧。这时的心情,大概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绝世之句,也难以表达吧……

地球其实就是一个奇迹,但这是个即将破碎的奇迹。

太空旅行篇7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264209)

摘 要: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太空旅游开始孕育和发展,这种旅游有不同的模式,包括使用飞机和太空船。本文审查了与太空旅游活动有关的重要问题,如太空的范围,可适用的法律机制以及飞机和太空船的法律地位、授权飞行、注册、责任及太空游客的法律地位等。

关键词 :太空旅游;空间法;太空保险

中图分类号:D9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202-02

一、国际空间旅游事业的发展

太空旅游是指任何向游客直接或间接提供经历空间旅行的商业活动。从2001年美国人蒂托同俄罗斯航天局签订合同,通过美国太空冒险公司乘坐“联盟—Y”飞船在国际空间站停留6天至今,国际太空旅游经营者已让6名游客游历太空。

在太空旅游组织机构方面,目前世界上已经有本森太空公司(Benson Space Company)、太空冒险公司(Space Adventures)、维珍银河公司(Virgin Galactic)、火箭飞船旅行公司(RocketShip Tours)和MirCorp等5家公司。空间旅行项目包括了月球飞行、轨道飞行、亚轨道飞行、零重力飞行等形式[1] 。

二、国际空间旅游活动的相关立法

(一)国际法方面

目前虽然没有专门针对太空旅游的国际条约,但是在与空间活动有关的一些条约中有所涉及。如《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中规定的多数事项都与空间旅游间接相关。虽然该条约约束的主体是所有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国家,但它提出的“十项原则”,比如自由探索和利用原则、保护空间环境原则等都毫无疑问应适用于太空旅游活动中。其中的国家责任原则就包括空间活动不管是否由一国政府作出,该国都应为此负责。《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规定了外空物体发射国的损害责任,从责任承担主体、对第三国的连带责任、赔偿请求的提出、期限等方面作了比较具体的说明。《营救宇宙航行员,送回宇宙航行员和归还发射到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可以帮助解决航天器、宇航员落入他国境内时的归还问题。《关于各国在月球或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第8条第3款规定,缔约国的活动不应妨碍其他缔约国在月球上的活动,如有妨碍的,应及时协商,其他缔约国也可以随时加入协商,协商结果要通知联合国秘书长,由秘书长将信息传达给所有缔约国。这些协定主要针对各国太空活动的规制,牵涉到太空旅游活动的条款不多,但如果做扩大解释和适用则可能辐射及太空旅游。

(二)国内立法

美国于1984年制定《商业性空间发射法》,要求非政府性发射的美国人都要获得由运输部、国务院等相关机构颁发的发射许可证,且无论是在美国国内还是国外发射。1998年又颁布了《商业空间法》,对国际空间站商业化作了规定。俄罗斯《关于批准空间活动许可证条例》具体规定了许可证发放事项。近几年,俄罗斯正起草《关于商业空间活动》的法律。瑞典的《空间活动法》要求所有非政府主体在瑞典领土内开展的空间发射活动都要有政府的许可证。否则要承受1年的徒刑或罚金。[2] 欧洲、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加拿大等国还联合制订非职业宇航员赴国际空间站旅游的原则。要求游客必须经过连续培训,通过医学、心理学和人际交流能力测试。他们必须能够适应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环境,具备正义感和忍受孤独的能力。不得有犯罪前科、不诚实、酗酒行为和吸毒史等,这些也应当适用于太空游客。

三、当前国际太空旅游的若干法律问题

(一)太空游客法律地位不明确

目前诸如《月球协定》等国际条约中,只规定了“宇航员”,而太空游客与“宇航员”这个称呼是有一定差别的。国际空间站成员国以“非职业宇航员”称号对进入国际空间站的游客或其他职业宇航员之外的人设定了条件,但对于太空游客在法律上的认定还需国际社会予以进一步讨论。

(二)现有法律规则立法缺乏针对性,对太空旅游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分担缺乏规定。显失公平。目前除美国外,多数具备开发空间旅游能力的国家都对制定了对私营航天项目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但对于如何规制民间太空活动的风险缺乏具体规定。美国的《2004年商业航天发射修正案》规定了自费游客的太空旅游费用和风险都由个人来承担。[3] 2006年12月正式出台了一部关于太空旅游业的条例,该条例没有规定旅游公司须为旅客的安全负责,却要求游客保证出现事故后不起诉美国政府。不过,条例要求公司必须投保并且告知旅客相关风险。

(三)游客的地面损害责任处于未决状态。《责任公约》只规定了国家的损害赔偿责任,即无论是国家行为还是非政府行为,都由发射国承担绝对责任。这是否意味着,太空游客所造成的地面损害亦应有国家负责?对于民间商业太空旅行来说,似乎并不合理。

四、对民间国际太空间旅游立法的建议

(一)加强国际协调,制定国际统一规则

对于民间太空旅游,各国之间的法律差异势必造成法律冲突,需要国际私法规则加以解决。由于太空旅游发展较晚,空间开发国应积极合作,商讨开发太空旅游的共同规则。

(二)太空游客应授予《外空条约》中“航天员”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太空游客也象航天员一样承担起作为外空使节的任务,代表全人类造访太空。确立太空旅游风险共担原则,由太空旅游经营者投保并实行赔偿责任限制,以保护刚刚兴起的这一商业类别。

(三)对太空游客实施《营救协定》所确立的营救原则,使太空游客在面临坠落危险时获得充分及时的救助。

(四)对于太空旅游损害问题实行商业赔偿为主,国家赔偿为辅原则。根据市场化发展的规律,积极发展太空旅游商业保险,由保险公司承担主要赔偿责任,但因太空旅游项目投入资金巨大,为了以防万一保险市场受到冲击,政府也要承担一定的救助责任,以确保国际空间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参见吴国兴.发展太空旅游的设想和建议[J],中国航天.2002(4):29.

[2] 参见尹玉海.国际空间立法概览[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485.

太空旅行篇8

问:能告诉我们“旅行者1”号探测器进入星际空间的准确日期和时间,以及当时与太阳的距离吗?

答:“旅行者”号研究小组指出,“旅行者1”号进入星际空间的时间是2012年8月25日。该结论是基于这一天观察到的带电粒子变化情况,以及2013年4月—5月采集的磁场数据和最新等离子体数据得出的。

最新等离子体数据使研究小组做出该探测器进入星际空间的判断,但时间只能精确到2012年8月。太阳日光层内部和外部的带电粒子在2012年8月25日出现永久性变化。这一变化的周期为12小时,我们无法精确该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当时,“旅行者1”号距离太阳183亿千米,距离地球182亿千米。

问:为什么会定义为一个历史性事件?

答:“旅行者1”号是距离地球最遥远的人造航天器,此前航天器从未进入过星际空间。这代表着历史上的一次里程碑事件,与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1962年“水手2”号第一次飞掠金星、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等事件的重要性相差无几。

问:“旅行者1”号进入的是一个怎样的太空环境?

答:“旅行者1”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太空环境,超出了太阳释放等离子体的范围。等离子体广泛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带电粒子最密集、运动最缓慢的形态。同时,太阳等离子体从太阳表面四处流溢,如果“旅行者1”号飞越太阳系,那么周围的等离子体也会发生变化。

问:我们如何知道“旅行者1”号处于星际空间?

答:“旅行者”号研究小组称,从2013年4月至今“旅行者1”号探测器等离子体波设备获得的新数据可以获悉,该探测器于2012年8月25日进入星际空间。大约在2012年3月,太阳发生了一次突然性物质喷发,这些物质历经13个月才抵达“旅行者1”号所处位置,周围的等离子体发生振动。该探测器首次探测到这些振动,这是研究小组8年来首次探测到此类声音,并将最近的数据反馈。科学家称,“旅行者1”号在2012年8月进入这片密集的等离子体区域。

问:这些太阳事件发生的频率怎样?

答:在太阳活动高峰期,一天之内会出现多次日冕物质喷射,或者太阳物质喷射,这段时间被称为太阳活动高峰。两艘“旅行者”号探测器分别于1983年—1984年、1992年—1993年探测到大规模日冕物质喷射,这些大规模日冕物质喷射导致太阳圈内产生可探测到的无线电波。然而,每年3月17日出现的太阳风暴并不被认为是大规模喷射,也没有形成可探测到的无线电波。目前,“旅行者1”号刚探测到等离子体振荡,但只有当其处于星际等离子体区域时才能探测到。幸运的是,3月17日的太阳风暴恰好影响到“旅行者1”号所处的区域。

问:我们如何知道“旅行者1”号探测到的就是星际等离子体呢?

答:2013年4月,“旅行者1”号探测到的等离子体密度较大,是“旅行者2”号在同一时期在太阳圈外层探测到的等离子体密度的40倍,这种差别非常明显。等离子体密度的变化,是在“旅 行者”号研究小组的预期之中。

问:你如何确定“旅行者”号抵达星际空间?

答:“旅行者”号研究小组预计的关键性变化都已出现,例如:高能粒子变化、等离子体密度的显著变化等。这是我们预计在星际空间中看到的。

问:为什么“旅行者”号研究小组称进入星际空间是2012年8月25日,而不是2012年8月?

答:等离子波研究小组依据数据推测,“旅行者1”号在2012年8月抵达高密度等离子体区域。由于这是一个推算,因此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据我们所知,太阳圈内部粒子在2012年8月25日已经基本消失,同时星际空间粒子急剧增多。因此,“旅行者”号研究小组有足够证据证明,2012年8月25日是人类首次进入星际空间的时间。

问:为什么“旅行者”号研究小组没有更早地掌握,“旅行者1”号实际上早在一年多之前就已进入星际空间?

答:2012年8月25日获得的数据表明,来自太阳圈内部低能量带电粒子差不多消失,而来自太阳圈以外的高能量粒子突然上升到最高水平,这是到达星际空间的两个关键性标志。

这些变化是“旅行者1”号经过太阳风层顶时出现的。太阳风层顶是太阳圈与星际空间的边界,太阳风在该区域与星际物质达到平衡。同时,科学家还预计,当“旅行者1”号进入星际空间磁场时,周围的磁场方向会出现一次突然变化,然而后来对磁场观测数据的分析显示并未发生变化。研究小组认为,当时“旅行者1”号可能仍停留在太阳圈内。因此科学家需要一种不同寻常的方法来测量这种等离子体,太阳风暴正好提供了一次最佳机会。

问:如果此次太阳周期性喷发未发生,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答:如果未发生2012年3月的太阳物质喷射,或者这些物质未到达星际空间,“旅行者”号研究小组将继续寻求其他间接方案,来了解“旅行者1”号探测器所处的等离子体太空环境。他们唯一的策略就是观察这些物质是否发生变化。

问:为什么科学家曾认为磁场是星际空间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目前却又避而不谈呢?

答:由于“旅行者1”号并未直接勘测等离子体,科学家使用磁场来代表等离子体的变化。“旅行者1”号的等离子勘测仪器,用于测量等离子体的密度、温度和速度,但是该仪器早在1980年就已停止运行。由于太阳等离子体携带着太阳释放出来的磁场线,而星际等离子体具有星际空间的磁场线,因此科学家认为,通过观测这些磁场,我们能够了解其等离子体环境。如果从等离子波仪器上获得确切的等离子体数据,就能确凿地说明等离子体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研究小组极力寻找的重要信息。

问:现在“旅行者1”号距离地球有多远?

答:目前“旅行者1”号距离地球190亿千米,这是2013年9月9日的最新观测数据。

问:“旅行者2”号现状如何?它是否接近星际空间?

答:即使“旅行者2”号首先发射,它仍不会接近星际空间。从探测数据来看,“旅行者2”号现在还处于太阳圈中。现在我们密切关注着“旅行者2”号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展开研究分析。

“旅行者1”号与“旅行者2”号以不同的方向运行,“旅行者1”号方向更朝向北,而“旅行者2”号则更朝向南。

问:这两个探测器还能工作多长时间?

答:这两颗个测器的磁场和粒子科学设备能正常运行至2020年,仅有紫外线探测设备仍在反馈数据,尽管通过这些数据仍不能辨别出太阳圈和星际空间。2014年,该设备将停止工作,为其他设备节约电量。

2020年,由于电量有限,“旅行者”号的引擎将开始逐个关闭磁场和粒子设备。科学家预测,“旅行者”号探测器的最后一个科学设备将持续工作至2025年。

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每年产生的功率不足4瓦,因此,任务科学家必须确定何种设备是传回太阳圈和星际空间关键性数据的首选设备,并将其他设备逐个关闭。当前,发电机等其他一些航天器设备已关闭。

到2025年之后,我们就不会接收到有关科学数据,工程数据将在几年后陆续传回地面。或许这两个探测器将在2036年成为深空网络的一部分,这将取决于它们还保留着多少电量,是否还能向地面传输数据。

问:“旅行者1”号未来的目的地在哪里?“旅行者2”号呢?

太空旅行篇9

排队等“上天”

2007年2月14日,英国开发太空飞船的实体模型在伦敦自然博物馆亮相,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这个巨大的太空飞船实体模型,可以搭载6名乘客,参观者坐在太空舱内可以尽享邀游太空的感觉,设计人员称,这艘太空飞船的实体预计将于2009年升空,目前已有200多人签署了协议,还有6.5万人注册登记。

此前,在2001年和2002年,俄罗斯先后利用“联盟号”载人飞船将美国的蒂托和南非的沙特尔沃思两个人送上太空旅游。随后,世界上第3位太空游客、美国人奥尔森在国际空间站进行了为期10天的太空旅游之后,乘坐俄TMA-6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回到地面。在奥尔森返回地面的同时,又一次太空之旅的“抢座战”也同时打响。第4位太空游客是日本的夏本大辅,他获得了2006年10月搭乘“联盟号”飞船去国际空间站的机会。

俄罗斯航天署有意大力发展太空旅游,并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一个可多次重复使用的亚轨道旅游飞船模型C-XXl。这艘飞船的票价比乘坐“联盟号”飞船要便宜得多,日本火箭协会计划耗费6.28亿美元设计建造一艘可重复使用的“旅行者号”太空旅游飞船,可使普通游客在2016年前往太空游览,这艘飞船预计有50个座位,可以在地球轨道上邀游3个小时,通过巨大的旋转座舱,欣赏地球和太空的美丽风光。乘坐人员无需经过任何训练,就像乘坐飞机一样方便。

为了解决个人驾驶交通工具到太空的愿望,个人飞艇和个人飞碟已经开始使用,5~7年之后,个人太空飞船也可以将游客送入近地轨道,在未来,太空中会有众多地球人同时登空,为便于来往和联系,游客还可以乘坐“太空出租车”到另外一些地方去参观游览。

旅游花样多

目前,太空旅游基本有5种方式:

专用飞机抛物线飞行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爬高,到达曲线顶点后从顶点沿抛物线下落。其成本较低,技术上比较成熟,安全也较有保障。

亚轨道飞行飞船进入太空后,离开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开始进入太空边缘,在距离地面大约100千米处,可以感受几分钟的失重,看地球蓝到发亮的奇异景象,但这种飞行状态由于速度和动力赶不上真正的宇宙飞船,所以不能围绕地球轨道飞行,

轨道飞行人们乘飞船以每秒7.s千米的卫星飞行速度,在离地面200~400千米高的轨道上围绕地球飞行。进入轨道后,飞船一直处于微重力状态。实现长期轨道旅游的工具目前主要是国际空间站,游客可以在那里看地球、看极光,身临其境地体验太空飞行的。

月球旅行目前,俄罗斯和美国都已经提出月球旅行计划,运送旅客的飞船通过助推器的作用飞向月球。游客在旅行过程中将在环月轨道上俯瞰地球美景,并可以近距离观察月球表面的情况。

定点观光 美国准备利用航天飞机抛弃在轨道上的外油箱,建造一种环形的太空观光馆,除提供客房、餐饮和酒吧外,还可以安排游客进行太空观光和体验失重,从舷窗向外,能够观看到美丽的地球和每隔45分钟出现一次的日出。为了方便游客在失重条件下观看周围环境,窗户上有一些经特殊设计的设备,可以用来固定游客的身体,在太空观光馆内还设有太空行走甲板,游客不用穿舱外航天服和携带笨重供氧设备,就能体验到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感觉。

“穿着”有讲究

地球之外的空间,是一个复杂的境地,需要不断对所穿的太空服装进行改进,以便更好地适应太空环境。

新型“抗荷服” 抗负荷飞行服简称“抗荷服”,是高空飞行所必须穿戴的服装,瑞士科学家研制出的全新充液式抗荷服,采用双层结构,夹层中注有液体,看起来就像贴身的潜水服,整套抗荷服的外层为坚固的不可伸缩的材料,内层为可伸展的防水隔膜,通向身体各部的管子夹在两层之间,这些管子中有两条从颈部直通到脚踝,而后分开分别通向脚面和脚跟部,另外一些通向手臂外侧以及肩部和腰部,管于是逐渐变细的,前端直径约5厘米,末端直径约3.75厘米,管子内部充有液体,整套服装注水1.4升。在过载情况下,服装下部管道内液体的压力增大,使液体开始膨胀,压迫抗荷服的内层。由此形成附压作用行员的下体,阻止血液的脚向流动,保持大脑供血充足,避免不良反应,充液式抗荷服的自动动作过程完全是一个物理过程,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调节系统,因此反应速度很快。

太空“宇航服” 太空宇航服根据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主要在宇宙飞船内穿着,与地面上的服装基本相同:第二种在发射以及返回地面时穿着,具有预防不测事故的作用;第三种专供在空间活动时穿着,英文简称为EMU舱外活动服。我国科研人员为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准备的舱内太空宇航服,主色调是乳白色,局部镶有天蓝色的边线。衣服中部有一个可以拧动的圆形装置,用来调节衣服内的气压、温度和湿度:右下部有一根细管,连接通信工具;左下部有两条管路,连接供氧和排放二氧化碳的设备,这件连体太空宇航服约10千克,是用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削成的,穿在身上十分轻巧,对舱外宇航服的要求更高,一件竟有15层之多,从性能看,内衣轻、软、有弹性,能传热,又能透气。腰带藏有复杂的微型监测系统,负责记录宇航员生理上的各种数据(心率、体温、呼吸等),以及太空宇航服内部的温度、辐射强度等数据,作为对宇航员的动态监控。现在,为建造国际空间站的需要,美国航空航天局对太空服作了进一步改进,使电池、污染物质过滤装置等零部件,能够在空间站进行循环利用,从而大大减少从地面运送到空间站的物资。

精制“火星服” 现在,许多研究人员开始为宇航员未来登陆火星和其他星球的着装进行实验,约翰逊航天中心在新设计中,着重强调了对太空服拼接处的抗拉能力问题的解决,使宇航员在未来的火星行走时,不致因太空服而限制活动能力或是危及生命。

生活大不同

在太空生活,许多细节都得考虑,往往要采取与地球不同的方式进行。

吃饭是一件很讲究的事情,不仅在营养成分上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在食物的制作方式上也十分考究,最早,人们认为在太空不能吃固体食物,因此,主要食品是铝管包装的膏状食物,后来经过实验,人们在太空失重情况下也能吃上小块固体食品、脱水食品和软包装罐装食品了,现

在,食品的种类已扩展到几十种,既有菜品、糖果、点心,也有饮料和调料,而且,食品的品种也多种多样,不过,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重量轻、体积小、碎沫不会飞散、能够在失重情况下进食。而且,在经过简单加工之后仍然保持原来的色、香、味。

睡眠是人的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陆地上如此,到了太空依然如此,不过在太空中睡眠可不能躺在床上睡,必须钻进睡袋并固定在舱壁上。人们睡觉时可以不分上下左右,站着、躺着都可以,手臂也可以伸出睡袋之外,现在,欧洲航天局设计发明的一种新式睡袋,在袋的外面有一个管道,当管道充气时,睡袋拉紧,并向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由于有这种压力的作用,人们可以消除自由下落感,就像在地面睡觉一样。

人在太空生活,也要像在地面一样需要定期洗澡,保持身体清洁卫生,太空中的洗澡间,是一个像手风琴式的密封塑料袋子。顶部固定着圆型水箱、喷头和加热器,底面上有许多小孔,小孔的底下有一个集装箱,收集并盛放废物和污水。在底面上还有一双固定的橡皮拖鞋,人们穿上拖鞋,就不会漂浮起来。洗澡时,要先戴上呼吸罩和护目镜,以免从鼻孔和嘴吸进水珠和蒸汽,打开加热器后,待水温达到适当的温度时,开启水喷头,就可以使经过加压的温水从上面喷下来,供人们进行洗浴。

排便是人类的本能,在太空人们当然也要排泄大小便。在没有装设便桶的航天器上,一般要使用直径为20厘米左右的口袋。口袋上衬贴一圈胶布,大小便时就把胶布粘在身体上进行排便,由于不完全可靠,常会有脏物流出,因此,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在比较大型的航天站里,现已设有厕所。厕所内,有一个呈漏斗状的收尿器,里面通有气流,可以把人们排出的尿液吸进内部的收集袋里,收集袋每天更换一次,以保持清洁,舱壁上镶制的便桶,里面有渗透力很强的滤水袋,用来收集粪便,并通过贯穿气流的作用使粪便沉淀固化。

住宿很舒适

太空旅馆比国际空间站更加具备旅游特征,居住条件更加舒适,有一个可以躺着的休息空间,饮食方面也比较完善。

2006年7月12日凌晨,美国投资建造的世界首个“太空旅馆”试验舱,由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座名叫“创始一号”的“太空旅馆”试验舱,由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在乌拉尔地区的一个基地完成,火箭所运载的试验舱在发射后数分钟内成功进入距地面约500千米的轨道,这个用于“充气式可扩展空间站”概念试验的舱体,在地面上的长度约4米、直径1米,但在进入轨道充气膨胀后其直径能增至近2米,目前,“创始一号”太空旅馆试验舱,在太空轨道成功充气扩展,内部的温度在26℃左右,恰好适合人类生活,与此同时、它的太阳能电池板也完全展开,为舱内的科学仪器提供电源。该试验舱除装有摄像机等监控设备外,还有测试太空生存环境的昆虫。研究人员表示,“创始一号”要在轨道上运行几年,以验证其能否经得起太空垃圾和宇宙辐射等考验。

太空旅行篇10

曾经,体验太空生活只是航天员才有的“特权”,不久前乘神舟九号飞船遨游太空的三位中国航天员便是这样的“幸运儿”。“太空旅游”的概念出现后,极少数富豪也享有了这样的“专利”,但普通人还是只能在梦里游历一番。不过,最近发生的几件事,似乎预示着这种局面正在悄悄改变。

6月初,媒体上一则“500名人预订‘太空游’船票”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关注。消息称,英国维珍银河公司表示,他们在宇宙飞船建造项目上的合伙人已经从美国航宇局获得了试飞许可,计划在年底对“太空船二号”的火箭动力装置、系统进行试飞测试。太空游的时间尚未确定,目前已有包括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英国王子哈里、好莱坞明星汤姆‘汉克斯等超过500名全球各界知名人士订了该公司的“船票”,每个席位的价格为20万美元。在接受为期3天的训练后,游客们可搭乘载人飞船进入距地面约21.3千米的高空,感受到5分钟左右的微重力状态,且可在此期间解开安全带在舱内随处漂浮。整个旅程预计为2.5个小时。

严格地讲,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旅游。真正的太空旅游应是轨道飞行,目前能实现轨道旅游的主要是国际空间站,可供游客往返空间站的“交通工具”只有俄罗斯“联盟”飞船。但是,这种旅游的单价从2000万美元涨到6000万美元,迄今全球也只有7位富豪体验过。为此,国际上一些机构和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各种便宜的“准太空游”。“准太空游”主要包括飞机的抛物线飞行、接近太空的高空飞行和亚轨道飞行。接近太空的高空飞行虽非货真价实的太空旅游,但它能让游客体验身处极高空才有的感觉。当游客飞到距地面18千米的高空时,便可看到脚下地球的地形曲线和头顶黑暗的天空,体会到一种无边无际的空旷感。维珍银河公司的所谓“太空游”便属此类。

6000万美元一次的太空旅游实在太过奢侈,普通人连想也不敢想;即便是20万美元一次的“准太空游”,恐怕也仍然只有少数人享用得起。这样的“太空游”,概念炒作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太空旅游要普及,面临的最大瓶颈是运输成本太高。只要运输成本降不下来,普通人便难以企及。

降低成本,看似经济问题,实际上是技术问题。

太空旅游之所以昂贵,是由于把飞船送上近地轨道需要消耗昂贵的燃料。无论是航天飞机还是宇宙飞船,把每千克重量送上近地轨道的价格都在2万美元以上。指望燃料价格下降许多,似乎不现实。或许只有换一种运输方式,才能解决问题。太空旅游遭遇的与其说是成本瓶颈,不如说是技术瓶颈。

各航天大国正为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能重复使用的宇宙飞船和可重复使用的“火箭飞机”,已经成为一些航天企业的选项。但这样的思路,似乎仍然是传统运输方式的延续;打破这种僵局,需要具有革命意义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