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十篇

时间:2023-03-30 14:10:35

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篇1

    经营股票发行和买卖的场所称之为股票市场。一般来说,新股票的发行在初级市场,已发行的股票交易在二级市场。

    股票是资本市场的一种,股票和债券虽有区别,但都属于筹集中,长期资本的重要方式,因此,通常统称为证券,股票和证券两种证券的交易,称为证券交易,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同属于证券市场。

    企业为了筹集生产和经营等方面的巨额资本,常常需要通过一定方式来获取长期资金,获取的途径包括:政府贷款,向银行申请长期贷款,发行公司债券,发行股票。

    股票市场的经济意义在于股票交易行情所造成的日益兴旺的销路,投资者知道他们持有的股票可以很快兑现,这样,希望从公众中筹集股本或借入资本的公司就较容易地、较便宜地筹到资金。

股票市场篇2

企业的整体转型,也是我们国家未来很多年的一个坚持目标,企业和经济转型其实就是国家经济开始转变目前的态势,进行调整的一个信号,说明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缓冲时期,这样的话股票市场也时候一样。

我们国家的整体货币政策还是稳健型货币政策,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资金是不会进入股票市场的,而且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资金会转向新型的一些经济文化领域,这样的情况下股票市场资金依然缺乏。

欧洲的经济目前还处于调整阶段,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经济的拖累正在显现出来,我国的产能过剩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特别是一些上市企业产能过剩不可避免造成业绩的大幅度下滑。

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些下调的迹象,而且由于长期的人民币升值已经造成了经济方面的压力,随着我们国家人民币的进一步调整,很多行业都会出现重新洗牌的情况,所以这是股票市场的一个不确定因素。股票市场目前已经上涨了很高,而且大部分是小盘股上涨,这就说明了股票市场资金的缺乏,以及大家对整体经济形势的不乐观,所以我们做股票的是一定要结合上面的情况,注意股票市场的风险。

我们国家的【PPI】在一季度表现也不是很好,说明经济的压力还在继续加大,股票市场的资金情况现在比较乐观,短期来说我们可以做一些小盘股票,这类企业目前是最佳的投资方向。

股票市场篇3

[关键词] 股市泡沫 庄家 股民

中国股票市场自1984年11月18日第一个公开发行的飞乐音响股票以来,历经20多年,现在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数已达到1400多个公司。在这期间,中国股票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对一些问题争论颇多,如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如何看待股票市场等。

一、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

股票作为一种有价证券的凭证,它本身是没有价值的,股票之所以有价格,能够作为买卖对象,是因为股票能够给它的持有者带来股利收入。股票价格就是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又称股票市价或股票行市。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决定股票市场价格的内部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是决定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最基本的因素。从股票价格公式看,股票价格等于预期股息比利息率,也就是银行存款的利息率已定的条件下,股份公司的股息越大,股票的市场价格就越大。而股息则来源于公司利润,企业利润的多少又取决于公司经营的好坏。企业经营状况如何与股票的市场价格有直接影响,是成正比的。企业经营状况好,企业兴旺发达,利润多,股息派发就多,企业的社会信誉就高,股票市场价格就上升;反之,就下跌。

在现实生活中,股票市场价格上涨,往往先于企业的盈利增加,这是因为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营状况,不是一时现象,它在股息分配之前就可能表现出来,而且投资者购买股票一般是着眼于未来,一些有经验或熟悉情况的人,当了解某公司的经营和发展看好时,就率先和积极购买股票,从而影响和带动其他人,该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必然上扬。

企业内部因素集中反映在企业的经营盈利上。具体因素很多。如:经营者的素质,企业设备水平、生产技术、工艺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市场营销能力等,还有资金的筹措能力,如存款余额、负债情况、利用信贷的能力等;还有企业盈利能力,如过去的盈利状况、现在的盈利情况、近期的盈利状况、计划利润、今后盈利能力等;还有经营领域、经营的特色、产品的结构、产品的质量以及成本、消耗等等。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价值,即影响投资者对企业参与权、利益分配权的追求和期望,从而成为股票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变动的诱因。因此,科学地分析企业的内部因素,对投资者了解股票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变动是非常重要的。

2.引起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是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根据,外部因素是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有时外部因素也会直接引起股票市场价格的剧烈变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贸易以及交通、利率等方面稍有变动,或国际形式稍有变化,都会引起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动。这些外部因素概括起来有三种:即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人为投机因素。

(1)引起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经济性因素

①股票供求关系影响股票价格。当股票市场上股票供给大于投资者需求时,股票价格会跌下来;当股票市场上股票供给小于投资者需求时股票价格上涨。

②经济的周期性影响股票价格。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对股票市场价格有很大的影响。在经济衰退和危机时商品滞销、生产锐减、工厂倒闭,投资者纷纷卖出手中股票,股票市场价格下跌;在经济复苏和高涨繁荣时,工业生产增加、商品畅销、投资者积极购买股票,股票市场价格上涨。

③物价变动影响股票价格。在一般情况下,物价上涨时,企业的产品价格随之上涨,如果生产成本没多少增加,企业利润增加,股息自然增加,因而物价上涨,股票市场价格上升;当物价下降时,企业产品价格也随之下降,若产品成本未变和变动较少,影响企业利润和股息,股票市场价格会下跌。

④金融政策变化影响股票价格。

中央银行的金融政策发生了变化,会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信贷的松动或紧缩,影响股票价格。中央银行采取了宽松的信贷政策,资金宽松,社会游资也会增多,最后往往投资于股票,这会促使股票市场繁荣,推动股票市场价格步步上升。反之,中央银行如果实行紧缩信贷的政策,社会资金减少,特别是现金减少,股市会萎缩,企业和个人可能纷纷出卖股票,换取现金,由此引起股票市场价格下跌。

银行利率变化引起股票价格的升降。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利率提高,引起股票市场价格下降。利率提高时,首先会吸引社会游资流向银行,股票市场的需求减少,股票市场价格下降;其次,由于利率提高,企业信贷的利息增加、负担加重,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减少,股票市场价格会因此下降。另一种情况则与此相反,利率降低,社会资金流向股市,股票市场需求增加,股票价格会上升,企业也因利率降低而增加利润,从而带动股票市场的价格上升。

国家汇率变动会影响股票价格。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国内外经济情况,可能对汇率进行调整,而汇率的调整,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利有弊。一般来说,汇率调整后,若是本国货币升值不利于出口,但有利于进口;如汇率调整后,本国货币贬值,是有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汇率调整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若利大于弊,股票行市受经济看好的影响,股票价格也会看好,反之就会下降。就具体企业来说,汇率调整后,企业有利或有害、能否适应,都会对某些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某些股票市场价格的升跌。

税收政策及其变化也会影响股票价格。国家的税收政策及其调整变化,会对企业和投资者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股市。如果税收政策有利于企业和投资者,股票市场价格上升,如果税收政策对企业和投资者不利,可能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下落。

(2)庄家行为

庄家在股票市场上的操作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当庄家手中股票多时,庄家会为卖出手中股票,拉高股票价格;当庄家手中没有股票时,庄家会为了购买廉价股票压低股票价格。

(3)政治性因素

国际形势变化影响股票价格。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必然影响各国经济的发展,甚至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的重要变化,也会影响波及其他国家,从而产生连锁反应,导致股市变化。

战争影响股票市场价格。战争一旦发生,必然对各相关国家产生不良影响,人心惶惶,股票市场也会混乱,导致大部分股价下跌,只有军需品企业股价上升。

政府易人、政权转移、重大政治事件都会影响股票价格。一个国家政权的转移,政府领导人的更迭,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都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政策调整和变动,会影响社会安定,影响股票价格。

二、对股票市场有争议的几个问题的认识

1.对股市泡沫的正确认识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泡沫在词典中的本意是聚集在液体中的气泡,亦用来比喻人事的空虚和幻想。

股票市场泡沫没有具体标准,但从股票价格构成中可以发现股票一产生就有了泡沫。如股票价格是预期股息比利息率,而预期股息是未确定的,也就是预期股息是因人们的判断而不同。这样股票价格处于浮动状态,也就是时刻带着泡沫因素。可见,股票一产生就有泡沫,而且在上述众多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作用下,泡沫处于浮动状态。

从另一种角度看股市泡沫,只要股票交易成交,就不存在泡沫。因为对某股票同一个价位上,对该股预期收益的时间上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如卖者可能认为当前股票价格高,而买者可能认为从长期投资角度看该股票价格不高,这种情况下,就不存在泡沫了。

2.对股市庄家的正确认识

股市庄家是指掌握大量资金,专门从事股票交易的,并能够操纵股票价格的投资基金、券商、大户等等。从庄家的股市行为来看,他们专门从事低价买入股票,适时再以相对高价卖出股票,并从中获取差价利润,或者瞄准股息、红股等进行投资,并获得利润。庄家在股市中起着股票价格的发现、活跃股市气氛、稳定股市的作用,是股票市场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我们应认可庄家的存在,并正确对待这个问题。

人们对庄家的坏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那就是庄家在股市中进行低买高卖活动致使投机的散户被套。对庄家来说低买高卖活动带有职业性质,散户随庄家进行买卖股票,赚取股票差价利益,同时对庄家行为判断错的时候,会产生被套的现象。这时被套的散户从投机者转化为为长期利益而投资的投资者。当被套的散户若不以长期投资目的而持股的话,会赔着卖出手中股票,这个股票将以相对廉价卖给庄家。于是在散户被套、割肉的情况下产生对庄家的坏印象。

3.股票市场与

(1)在资金面上是封闭的,没有场外流入资金,而股票市场有流入资金,如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

(2)中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而股票市场的未来通过经济环境分析、技术分析,是相对可以预测的。

从上述两点可以看出,股票市场不是。那么,什么时候看上去像呢?那就是在股票市场中对庄家的行为判断中产生的现象。如某股票中有没有庄家、庄家会把股票价格拉高到什么程度、庄家是不是已经离开了股市、等等用于投机跟庄的情况下产生股票市场像的印象。

三、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建议

1.提高股民素质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推测,沪深两市账户总数已经突破1亿大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想让自己剩余资金增值的人们会越来越多,股民也将大幅增加。而在这种股民膨胀的时期,对股票投资缺乏认识的新股民增加,股民教育势在必行。如可以增加股票市场分析的电视节目数量,开展专家炒股辅导班,多出版炒股知识类书籍。通过股民股票投资知识的教育,提高股民风险意识、技术分析能力、宏观经济分析能力、行业分析能力等等。股民素质提高了,可减少股市中盲目跟风现象,并能约束庄家投机行为,有益于股票市场健康发展。

2.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上市公司的质量好坏影响着投资者的资金投向。投资者投资于股票,为的是能让自己手中股票获得比银行利息、债券利息高的股息、红股。因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能否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键,也是更多的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能否获得直接融资的关键。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核心在于提高其盈利能力、分红能力。目前相当一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强,对投资者回报不高,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股票市场上不为股息、红利,而为获得交易差价的投机行为泛滥,制约了股票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要加强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激励和约束,提高公司盈利能力。而且在分红问题上要规定强制性分红方案,如规定,至少要分净利润的10%的数额分红等等。

四、结语

中国股票市场正处于发展时期,只要解决好股票市场中存在的泡沫、庄家、等思想问题,加强股民素质教育,提高上市公司盈利、分红能力,将迎来飞跃式的发展,并能使股票市场成为真正的企业融资和股民收益的场所。

参考文献:

[1]于纪渭:股份制经济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2]吴晓求:证券市场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股票市场篇4

股票市场和货币政策调控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而且越来越密切。股票市场的发展深刻影响着货币的供给需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而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变化、利率变化等调控手段也在影响着股票市场。在我国股市深刻变化的今天,对股票市场和货币政策调控的关系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

有关股票市场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探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关注。

(一)在有关股票市场和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关系方面

陆蓉(2003)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脉冲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度量了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效应,她认为货币政策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楚尔鸣(2005)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量功能于股票市场的效应明显,但传导过程中的“q”渠道和“财富效应”渠道等并没有充分发挥功能。宋宸刚、谭晓蓉(2001)还对股市泡沫的产生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影响作了分析,这个探究对当前股市或许具有现实意义。

具体深入到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方面,苟文均(2000)分析了资本市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的条件,探索了货币政策变革的基本方向。栾怡(2001)开始注重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江其务(2001)、许祥秦(2001)在探究中国货币政策失效新问题时提到股票市场的因素,进而陈柳钦(2002)系统分析了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重点阐明了我国资本市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的阻碍因素。刘志阳(2002)则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提出货币政策的股市传导机制模型并进行检验,得出结论摘要: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的相关度在逐步增强,这使得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较大冲击;当局应对现有货币政策框架进行调整,重点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利率取向和最终目标的股价参考。刘岭(2003)进一步通过分析不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讨论了QFII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许崇正(2003)则具体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低效的原因,并且和陈建新(2003)提出了扭转中国股市传导货币政策低效的策略。

(二)在股票市场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关系方面

1.和最终目标的关系探究。Borio.C(1994)认为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中,央行没有理由去关注资产价格的波动。只有当资产价格波动影响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时,货币政策才应干预资本市场。而国内学者钱小安(1998)在探究了资产价格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后指出,资产价格变化对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执行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应在确定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Friedman(2000)通过对美国股票价格在一个较长时期中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股票价格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就我国情况,谢平、焦瑾璞(2002)认为1999年下半年开始的货币政策机制紧缩效应和股票市场的关联在增强。央行为提高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应当关注股票市场的发展。同期,易纲等人(2002)借助模型分析发现,货币数量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不仅取决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股市。当股市价格偏离稳态越来越远时,经济运行将是不平安的。因此,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应同时考虑股市价格和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但是央行的根本目标仍是维护币值的稳定。较权威的中国人民银行探究局课题组(2002)的探究报告也认为对股市波动央行应关注但没必要盯住。

2.和中介目标的关系探究。货币需求方面摘要:Friedman(1988)认为股票市场通过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交易效应和替代效应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Friedman%26amp;McComac(1991)分析了美国和日本的股票价格和货币需求的关系,结果显示股票价格对货币需求具有负向影响。国内学者易行健等人(2004)实证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估计了包含股票市场成交额的季度货币需求函数,得出我国股票市场成交额减少了各个层次货币需求的结论。进而赵明勋(2005)实证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股票市场的发展倾向于减少狭义和广义的货币需求,且对广义货币需求的影响小于对狭义货币需求的影响。

具体到股票二级市场,据石建民(2001)、高莉、樊卫东(2001)的实证探究表明,股票二级市场对货币需求具有统计显著性,为正相关关系。股票二级市场对M1需求的影响要大于对M2的影响。

货币供给方面摘要:周英章、孙坎坷(2002)对中国1993—2001年股市价格波动和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探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股市价格波动明显领先于货币供给量且对货币供给结构的稳定性构成较强的正向冲击,从而加大了央行货币调控的难度,削弱了宏观需求管理的有效性,故建议货币政策应密切关注股价波动。在股票价格对各层次的货币供给量影响方面,王维安、杨靖(2003)通过对中国1999~2002年的实证分析认为,股价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和转换效应是存在的,替代效应功能于短期,而转换效应会在一段时滞后显现。金德环、李胜利(2004)则进一步探究了中国股市价格和货币供给量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股市价格和M0、M2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它可以用货币供给量M0和M2来解释,但股价变化不是引起货币供给量变化的原因。

(三)在股票市场和利率手段的关系方面

Rigobon&Sack(2001)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标准普尔500指数每升降5%就可能导致利率升降25个基本点,利率对股市波动的反应强烈。国内学者王军波、邓述慧(1999)通过分析央行利率政策对股票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发现利率政策在短期和长期上对股价波动幅度、股票成交量等都有显著的影响,只是对股票市场的短期影响有反常现象,而长期影响则是稳定的。但是高俊峰(2004)在分析利率政策对我国股市的短期和长期效应后,则认为我国利率政策对股市的短期效应非常明显,但长期效应和理论分析有出入。他认为长期效应还要受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完善程度、相互间沟通程度以及长短期证券工具的丰富程度的制约,而这恰是我国的不足。具体到利率调整对股票交易量的影响方面,李敏、金光(2004)通过实证分析认为该影响存在时滞,这一时滞约在15到30天之间;而且利率调整不对股票交易量产生决定性影响。

三、二者的互动分析

股票市场和货币政策调控二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摘要:

(一)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

1.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的财富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它们所成立的前提是摘要:金融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一体的,没有阻滞。也就是说,要具有充分发展的金融市场,这样的市场资金配置效率高,现实中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接近于此。

近两年我国股票市场成功地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全流通,流通市值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股市规模进一步扩大,股市发展态势良好,这是有利因素。但种种制约因素使我国的证券市场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财富效应来响应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摘要:①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相互分割,一体化程度不高,货币和证券两种资产自身的联接效应以及两种资产价格的联接效应还有市场之间市场交易的非对称信息对称化效应不明显。②我国股票市场投机性太强,股票价格易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造假,市场信用体系并不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急需完善。③市场规模尚需进一步扩大。

2.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调控最终目标的影响。传统意义上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这种只关注实体经济价格水平,不顾及虚拟经济资产价格的目标取向,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遭受到越来越多的尴尬和无奈。事实证实摘要:股票价格已不能再排除在货币政策视野范围之外。随着资本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流通市值占GDP比重日益提高以及股指和GDP的相关度日益加强,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必然会日益加深,这其中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股价波动对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最终目标的完善已提出迫切要求。

3.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调控中介目标的影响。我国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定为货币供给量,和其相应的操作手段是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取决于基础货币投放的多少和货币乘数的大小。股票市场的发展将深刻影响货币供给量。因为伴随其发展,大量社会闲置资金将进人股市,银行、企业和居民的原有货币需求将发生变化,从而基础货币在他们之间的分配比例也将改变,这将影响基础货币的创造能力。而且由于股票价格的上涨,居民会减少现金持有,更多地进行证券投资,从而造成流通中现金漏损减少,货币乘数增大。股票市场的发展还将使居民、企业、机构投资者和商业银行通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资金配置的互动加强,这将影响商业银行超额预备金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力。可行的解决方法是在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上更多的采用利率手段,因为货币市场的利率变化将通过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从而帮助央行实现货币政策意图。

(二)货币政策调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调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股票价格的变动上。上文提及的货币政策的利率调控手段,实质上就是央行通过利率变化来改变货币和证券这两种资产的相对价格,从而吸引资金由货币市场流向资本市场,最终影响股票价格。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同样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当央行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居民手中持有的现金将增加,货币的边际收益下降,而就短期看居民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变化不大,投机需求则会出现较大变化,于是股票价格将被推高。

四、政策建议

为了实现我国股票市场和货币政策调控的良好互动,政府应在如下三个方面调整完善政策摘要:

1.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关注股价波动

2006年来我国股市发展迅猛,资本市场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位置愈发重要,股指和GDP的相关度也在加强,这意味着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会日益明显。而央行将股票价格纳入货币政策视线将适逢时机。

2.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股票市场的深入发展将使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供给量越来越不具有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利率手段将成为可行的目标取向。而这要求政府有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形成合理的利率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以有效联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股票市场篇5

关键词:股票;国际板;证

一、中美港股票市场的比较

1.1股票市场比较――股票市场

亚洲区域最资深的股票市场当属香港。1889年4月5日首个正规证券市场成立,1913年3月14日正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从1891年到1986年这95年当中,香港股市一直欠缺统一的交易秩序及严格的上市与监督制度。小小的香港九龙地区,居然拥有香港、远东、金银及九龙四个交易所。在证券市场成立的前90年里,香港股市始终缺乏严谨的秩序管理和交易制度。香港九龙就有本港、观塘、宝马及东区四大股市交易所。散户们一直无法进入由大客户统治的股市,香港股市也始终没能更进一步发展,跻身全球股市行列。

1.2 股票市场比较――投资规模

在2007年前,就有1,208家主板公司及236家创业板公司在香港联合联交所(THE STOCK EXCHANGE OF HONG KONG LIMITED)上市,市值达103,471亿港元,排在世界第六、亚洲第二位。香港交易所在2007年的总交易额有214,630亿港元,平均每日成交额为859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内地公司是香港股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由H股及红筹股组成。以市值计算,内地上市公司占市场总市值的55%。用交易额换算,大陆上市公司持有51%的交易额。

1.3股票市场比较――交易制度

市商制度是美国股市的主要交易制度,又被叫做竞价推动体系,是指市商决定所有股票交易的价码,供求者的托付交易交由第三方,由股市里的市商手做中介进行股票买进卖出。市商又分两类:一类是芝加哥股票交易所使用纯市商制;另一类是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使用的弹性市商制。

以股市买卖关系去分析,目前中国股市采取的是拍卖制度,这其实也是竞价推动体系,交易价值由供求双方根据拍卖制度自行决定。我国目前实施的竞价制度是以“价格优先、时间优先”为撮合原则的交易方式

二、中美港股票市场的比较得出中国开国际板后对中国的影响

2.1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金融中心的建设

用人民币对国际版进行估值,是人民币日益全球化的特征。总的来说,货币全球化得历经这几个步骤:第一,货币在邻近地域的市场具有使用价值和投资作用;第二,货币可以在邻近地域和金融交易的估算、统计和使用货币;第三,货币成为国际衡量单位。建立用人民币估值的国际板,体现全球资产可以在A股市场进行标价,这既表明了人民币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标价功能,又能加深人民币在外企中流动能力。

2.2 开辟新的投资渠道,降低汇率风险损失

由于国内个人所有资产提高,投资观念逐渐高涨,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极度渴望拥有更多投资理财的方式。这几年,我国企业投资规模扩张迅猛,可随着深入扩展矛盾也随之而来,蓝筹股正处于发展初期,基金层次结构单一,呈现负增长趋势蓝筹股交易,破坏市场稳定性。引入国际板,将为本土投资者提供全新的投资品种――成本更低、风险可控的国际投资工具,为基金提供更多产品标的,从而拓宽投资领域。

2.3 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资本市场的必然选择

以全球交易所联合会的记录,位列全世界前十的股票交易所,没有海外上市企业的只有上海与孟买两大股票市场。上海交易会所要想加入国际顶尖的队伍,变身成国际性市场的中流砥柱,需要打造出自己的国际板市场。以所有全球性金融机构来说,股市全球高端化对于其股票交易所乃至所依附的金融体系的进步极其关键。

三、对未来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建议

3.1 规范交易制度,引入市商制度

做市商在美国又叫庄家,是被政府承认和支持的,起着保护交易的流通、持续、和价格的平稳,牵制股价起伏。交易法则不同,所产生的交易行为也不同,潜在的庄家在受保护的做市商律法中成了合法的交易操控者,还可以牵制庄家对股价的影响。可是中国股市没有被保护、承认的做市商律法,那也不存在受法律管理的庄家。然而活跃的股票市场不能没有庄家,缺了正当的做市商庄家,就会产生暗中策划、合谋操纵的投机庄家。因此,在我国股市引入做市商制度,对于解决股票市场股价操纵、部分股票成交不活跃、未来创业板市场的不稳定等问题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3.2丰富交易品种,推出票衍生品

中国股市的不稳定性在全球排名都很靠前,就拿次贷危机引起的市场浮动来说,2006年12月到2008年8月北美东南亚国家地区的资深资本市场股指波动平均值为27.86%,都没有超过30%,反观同时期的中国波动值大大超过上面列举的市场平均值,2006年到2008年9月达到61.3%,是北美资深资本市场的2.79倍。因为在国内股市投资项目具有不可替换性,当股市跌幅失常时,会产生强烈影响,大多数投资人都持有跟涨抛跌的观念,这使得可以躲避体系危机的股票周边产品交易像股指期货、期权交易等增加了非主观因素。

5、总结

通过对于中美港股票市场比较之后的启示分析出中国开国际板后对中国的影响并且针对这一情况,给予相对的对策和建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股票市场在学术界、管理层和金融产业中成为热门话题。尽管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美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我国要建立起成熟的、国际化的股票市场还任重而道远。实践证明,我国有丰富的中小企业上市资源,只要思路正确,措施得当,完全有望建成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蒋先玲,郭昱彤.2009.“港股直通车”对两地股市影响的实证分析[J]. 特区经济(1).

[2]李春艳,何穗.2007.香港国企H股与沪深股市股指收益率波动特征及其关系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3]石建勋,吴平.2008.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一体化趋势的实证研究 [J].财经问题研究(9).

股票市场篇6

[关键词]股票市场(StockMarket)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金融(Finance)竞争(Competition)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306(2000)04-0033-04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人类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走向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生产力重要构成的人的智力水平提高、生产工具的替代、科学技术出现新的突破,都会促使社会发展变革加速。如果说在工业革命时代以前,经济的状态还是处于一步步从自给自足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的循序渐进式发展,其规模还仅仅局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国内市场的话,那么,在后工业时代即我们今天称作“新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经济发展是借助于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和金融工程,使人类获得跳跃式发展的高速引擎,其规模已经自国内向世界市场范围扩张。

我们发现,自二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对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生产布局和市场趋于合理。而发展中国家此时正在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中摆脱出来,寻求从落后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20世纪后半期,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为推动社会变革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强有力的发动机,值此机遇,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第二次产业结构大调整,即逐步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在本国大力发展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智力密集型产业,从而形成了由技术进步推动的新一轮国际大分工。此时,发展中国家虽然经过战后数十年发展,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起点低,高新技术发展相对滞后,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的大批淘汰型产业的转移,新的世界经济和市场分工一体化的态势由是形成。

新的世界分工格局存在显然不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是我们不愿意接受的。但问题在于,如果拒绝进入一体化,将会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实力的差距再一次拉大。基于这一原因,也就是我国明知WTO规则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也要倾13年努力致力于加入其中,以谋求发展的真正动因。

二、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中国股票市场

当世界经济逐步纳入一体化的范畴,其资本市场也未能游离之外。而且,资本市场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世界经济一体化在股票市场的集中表现在于,各主要国家的市场如纽约、东京、伦敦、巴黎交易所间联系越来越紧密,市场之间的分割日趋减少,“牵一发而动全局”频繁发生。股票作为资本证券化的工具,一种虚拟资本的代表,可以很便捷地在国际市场筹集和融通资金。股票价格指数,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经济晴雨表”,其联动效应正日益在欧洲市场、美洲市场、亚洲市场,进而在世界统一市场中表现出来。在股票原生工具基础上不断衍生的工具如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期权交易,既可以平抑股票市场风险,又可导致“巴林银行”一夜之间陷于倒闭。已经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股票市场更为新的竞争和兼并创造出了一个个神话。从IBM兼并莲花公司,到波音和麦道的合并,再有美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青岛啤酒、中国电信、新浪在美国上市,高速流动的资金给每一个企业跻身世界市场创造了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1997—1998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风波,索罗斯之流的“国际金融狙击手”对亚洲国家经济的摧毁,就是将股票市场作为其主战场的。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中国股票市场,可谓是忧喜参半,有利与不利并存。其利在于:第一,可以增加市场竞争主体,促进竞争局面形成。中国股票市场一旦进入国际化的市场操作,国外的机构、投资者会大批涌入,他们以其资金、人才、经验等优势,对我国新兴市场造成强有力冲击。这对长期安于现状,缺少竞争压力的中国市场应该是一种内在推动力,有助于整个市场的效率提高,服务改善。第二,可以用充裕的国际流动资金来发展自己。众所周知,我国国情相对而言是资源和劳动力充足、资金匮乏为显著特征,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所需资金缺口较大。举借国债固然可以解决一部分,但债务终究是要加息偿还的。而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利用股票不退本的特质,可以将境外资金长期锁定在中国企业的生产线上。第三,推进中国股票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较之于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我国起步晚且发展尚不成熟完善,因此,西方国家历经数百年股票市场的经验教训可为我们所借鉴,避免走无穷无尽的弯路。比如在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工具、计算机技术在交易中的运用、科学的市场监管手段等方面,都可以在融入一体化过程中逐步学习和总结,为中国股票市场走向国际化提供经验。第四,可以化解国际市场和全球经济可能出现的风险。将我国股票市场纳入国际化系统之中,在承担相应的国际市场风险的同时,也就是将由过去国内投资者完全承担的风险转移一部分给国外投资者的过程。因为,投资者不断增多的过程,也就是风险不断地被释放的过程。

中国股票市场作为新兴市场,培育尚不完善,马上就要参与相对成熟的国际市场角逐,显然是存在着先天不足的因素。

1我国股票市值占GDP比重小。评判股票市场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资本证券化率,而我国股票市场市值占GDP比重不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其他新兴市场(见表1)。

2上市公司的数量少,股票市场的规模小。资料显示,1994年,美国纽约、纳斯达克两家证券表11993年部分国家股票市值占GDP比重中国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德国日本英国美国203284396117112107139155195资料来源:厉以宁主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85页。432000年第4期

■■交易所上市公司为7229家;199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为2138家、东京证券交易所为2115家。①而我国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1993年共计有上市公司183家,1994年291家,直到1999年底才超过1000家。②3股票市价总值低于国际市场水平。以1994年为例,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2695亿美元、中国台湾2473亿美元,韩国1918亿美元、泰国1315亿美元,中国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总市值435亿美元。③我国1999年的流通市值虽然增长到约012万亿美元,但这一指标也低于欧洲中小国家的规模。表2欧洲九大股票市场流通市值国别、市场股票流通市值(万亿美元)英国伦敦2526德国法兰克福1187法国巴黎1111瑞士苏黎世0651荷兰阿姆斯特丹0614意大利米兰0517西班牙马德里0373瑞典斯德哥尔摩0272比利时布鲁塞尔0185资料来源:《金融时报》1999年11月。4股票交易量在与西方发达市场相比也是很低的(见表3)。英、美、日资本市场表31993年交易额(亿美元)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东京证交所伦敦证交所228341350179308487资料来源:霍学文:《英、美、日资本市场效率比较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2页。而我国上海、深圳两个证交所年交易额不高(见表4)。90年代以来中国股票市场表4年交易额统计(人民币亿元)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436813667812743962133130720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编:《成就辉煌的2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版,第330页。从日成交量看,上海、深圳两个市场日交易量一般维持在500亿元以下,有时甚至萎缩到150亿元,平均每只股票只有1500万元货币交易量,两个市场总的交易规模不仅大大低于纽约、纳斯达克、伦敦、东京证券交易所,也低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联交所。5上市股票交易品种不多。我国现阶段除了原生市场的A、B、H、N股现货交易和少量的可转换债券外,就再没有可供投资的股票品种,与其他市场相比,国际化程度很低,这就难以吸引各类投资者进入其间。世界主要证券市场中,在股票原生工具基础上衍生有指数期货、期权、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股票存托凭证等,多品种的市场,有利于广泛吸收世界各地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角逐。除此之外,在交易规则、市场监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相比,我国也存在不小的差距。这就充分表明,我国股票市场面对一体化市场挑战,国际化的程度还是比较低的。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WTO,世贸组织早在乌拉圭回合谈判时,就通过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1997年12月,70多个世贸组织成员国达成了新的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同意对外开放银行、保险、证券和金融信息市场,确定了市场准入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中国政府自始至终参与了GATS谈判,并两次递交了初步承诺,表示一旦进入WTO,将承担开放市场的义务。也就是说,中国要想跨入WTO的大门,必须首先打开本国证券市场的大门。而且,更严重的危机还在于,伴随全球化收购、兼并浪潮,一轮更猛烈的证券市场强强联合、战略重组正在超越国界实施。最近,德国、英国宣布:法兰克福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于2000年5月3日合并,命名为“国际交易所”。④合并后的国际交易所成为欧洲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其证券交易量几乎占据了全球证券交易总量的一半。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还会出现各大交易所合并,从而使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证券市场实现无地域和全天候交易。在世界证券市场一体化的推进中,新兴的中国股票市场是否感到危机已经来临?

三、中国股票市场的国际化对策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资本市场竞争,中国股票市场走向国际化的方向和目标已经确定,只是一个时间早迟的问题。要进入强手如林的国际资本市场,必须要有足够的准备,确保在国际市场中发展壮大自己,而不致于被对手分割和吃掉,其对策主要有下列几点。首先,按照国际惯例规范中国股票市场。国际惯例就是各国进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循的既定准则,这样才有可能相互融通。如同世界杯足球赛一样,各国共同确认的规则是保证比赛能够进行的基础。由于我国股票市场起步的时间迟,国情比较特殊,在很多问题上与国际惯例不尽一致。比如占股份比例70%的国家股、法人股在我国长期不准上市流通;普通股、优先股没有明确界定;市场对连续亏损公司没有安排退出机制;万国华等:《证券市场———大趋势》,工商出版社1998年3月版,第133页。霍学文:《英、美、日资本市场效率比较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中国证券报》2000年4月29日。霍学文:《英、美、日资本市场效率比较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8页。国外资金不允许进入A股市场等等。这些人为设置的樊蓠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正处于发展初期的市场,但却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推移,股票市场迟早要对外开放的。国际惯例不会因为我们的规则不一致而进行调整,只有我们努力去服从和遵守国际惯例,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因此,从现在起,我国股票市场就要逐渐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统一规则调整,并据此修改我国不能适应国际化的法规和准则,使中国股票市场能够与国际一体化资本市场的运作顺利接轨。

其次,借鉴国际市场的成功经验,根据中国实际,扩大市场规模,拓宽融资渠道。一个融入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能够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满足各类投资者投资需求的市场。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要纳入国际化进程的中国股票市场,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A股B股的合并,其前提是逐步由现行开放的人民币经常性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向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过渡,以此激活长期低迷的B股市场,最终实现与A股市场的合并。二是开设二板市场迫在眉睫。从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看,凡是成熟发达的股票市场都有二板的设立(以高科技、创业型上市公司为主,日本在股票交易所设立第一部、第二部、国际部)。二板市场独到的功能,如上市资格、交易方式的规定等,是主板市场所不具备的,两个市场并行发展完全可以达到优势互补,扩大国家的股票市场规模。三是考虑恢复STAQ、NET两个法人股市场的交易,并尝试以此为依托,推动国家股逐步走向市场流通。四是向国外投资者开放上海、深圳市场,允许国外企业到这两个证交所上市,使我国上市公司有相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形成中外上市公司竞争态势的良性发展构架。竞争的结果让投资者在择优中受益。当然,采取以上措施都会遇到资金来源和股票市场扩容的消化问题,但只要我们承认居民存款高达近6万亿的现实,填补投资者急于进入中国新兴市场的心理,充分认识到国际化需要我们一一去“闯关”,那么,早闯比晚闯好,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总要比逼到“置于死地而后生”境地要好些。

再次,加速证券市场的体制改革,为全面开放市场作好准备。上市股票多了,市场扩大了,就给市场的制度法规和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法规还未跟上市场发展。1994年实施的《公司法》已经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1999年实施的《证券法》也无法应对和处理股票市场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根据已经变化的市场实际进行修订。除此而外,正在参与市场交易的投资基金、即将纳入市场交易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全方位发展的股票市场呼唤《信托法》、《投资基金法》、《期货交易法》、《公平交易法》尽快出台,使市场得到有效规范,投资者权益能够得到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国际化资本市场赖以运行的基础是市场经济法则,主要依赖于市场自身规律和行业协会的制约进行关系调整。而中国股票市场长期纳入计划经济模式运行,主要依靠政府和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管理,显然,一旦参与国际化竞争后,这一套就行不通了。因此,政府管理要跳出微观领域,着重从规范制度文件等宏观层面进行入市引导,加强调控力度,即使不得不对股票市场的突发事件进行调控,也应该主要采取经济杠杆和手段,如利用公开的市场买卖操作、利率的调整等方式进行,否则,以行政命令左右股票市场,会令广大投资者望而生畏,把握不了股市运行规律,持币而不入市,致使市场发展受阻。

股票市场篇7

一、中外股票市场做空机制比较

做空机制是与做空紧密相连的一种运作机制,是指投资者因对整体股票市场或者某些个股的未来走向(包括短期和中长期)看跌所采取的保护自身利益和借机获利的操作方法以及与此有关的制度总和。

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一般都有比较完善的做空机制,通常包括主动性做空与被动性做空两种基本形式。主动性做空机制是指投资者预期股票市场价格将要下跌并积极利用这种下跌来获取相应利润的操作行为以及配套的相关制度,具体包括利用信用交易进行卖空和利用股指期货来进行做空。信用交易卖空的基本运作程序是,投资者(保证金空头交易者)以部分现金或有价证券作担保,委托卖出股票时由证券商贷给股票,到期按规定归还股票并向证券商支付利息。在这过程中,融券的数额取决于规定的保证金率,即投资者交付的保证金占融券折合资金额的比例。在利用股指期货卖空中,投资者先是在判断股指将要下跌时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其后待股指下跌时买进以进行对冲。被动性做空机制是指投资者预见到大势或个股未来走向不好的情况下离场观望,即通常所说的卖出股票而持有货币。在主动性做空机制下,投资者进行操作的动机主要是利用财务杠杆,寻求高卖低买的机会以获利(保值也可以看作一种获利),在被动性做空机制下,投资者进行操作的目的之一是避免“套牢”,即股票的市场价格下跌到低于其买价而致使其帐面发生亏损(此时股票虽然没有卖出,但已经失去了进一步操作的灵活性)之二是回避或者减少实际可能发生的亏损。不论投资者的具体动机如何,做空机制实际上都起着降低市场风险的作用。

中国股票市场的做空机制是不完善的,因为它只有被动性做空,没有主被动性做空被动性做空的目的是避险,做空投资者的资金处于闲置状态,资金增值的要求暂时无法实现,因此,投资者一般只在较少情况下才愿意做空卖出股票。与之相对应的是,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远远滞后于其股票价格的攀升,股票市场整体上仍然是一种典型的“零和”博奕形态,投资者要获利就要不断地低买高卖推升股指,形成强烈的做多愿望。这就使得被动做空的卖方力量经常小于积极做多的买方力量,做空与做多难以形成良性的平衡关系,致使股票市场的风险不断积聚。而且,股票市场上所存在的利益格局通常还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失衡:

首先,券商以及其他中介机构倾向于诱导投资者积极做多,因为做空通常会导致价格下降、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减少,相应地降低其佣金收入。

其次,上市公司从总体上来说往往也有引导投资者做多的意愿,因为这样可以推升公司股票价格、提高其市场形象并进而增加今后能够筹措资金的数量,如配股和增发新股时的价格高低与其市场价格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

再次,管理层在某种程度上也有鼓励做多的倾向,因为股指的上升通常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形势发展向好的体现,股市的财富效应对经济发展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推动作用。特别重要的是,股市的持续上扬有利于更多的国有企业改制后上市融资,有利于国有股减持,有利于创业板的开设,等等。

最后,股票价格的不断上升、成交金额的不断放大还会给国家提供日益增加的印花税,对改善财政收支结构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要维持中国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降低市场风险,就需要改变目前单边做多的市场机制,完善并强化做空机制;短期要以加快信用交易推出步伐为重点,中长期要做好各种基础性工作,适时推出股指期货交易。

二、构建完整做空机制的可行性研究

在我国开展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首先遇到的是法律障碍,如《证券法》规定股票只能采取现货方式、银行资金流入证券市场受到有关法规严格限制。法律限制信用交易、把期货交易排除在外的主要考虑是防范由此产生的各种风险及风险的扩散,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然而,就股票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不规范的信用交易一直存在,往往是监管部门严加查处时收敛一些,风头一过又重新活跃。因此,对信用交易与其采取堵还不如积极疏导。而且,就中国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股票市场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未来需要来看,开展股票信用交易并以此为基础在将来开设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也已基本成熟;

首先,广大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不断强化,自我控制能力日趋提高,为开设股票信用交易、股指期货交易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要。目前6100万投资者当中相当一部分都曾深刻体验过股市赚钱与赔钱的悲喜剧,心理承受能力较前几年明显提高,基本上具备了从事信用交易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和初步的操作技巧。至于建立在信用交易基础上的股指期货交易也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因为它可以满足多种市场需要,投资者既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有更大获利机会的投资品种,也可以用它来为现货交易进行保值。

其次,管理层对市场监管的方向已基本明确,手段也日益成熟,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股票市场的风险将可能控制在可以调节的范围之内,为开设股票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空间。就近期来看,监管的重点集中于上市公司的规范运行以及对市场操纵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上,市场运行规范度较过去显着提高,市场波动的幅度和频率都大大下降。就长期来看,市场化和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利益已经作为管理层监管市场的基本取向,从根本上结束了过去那种由于监管思路不清晰而陷于市场经常性波动之中的被动情况,今后再次出现因监管政策变化而导致市场激烈动荡甚至逆转的可能性明显降低,股市监管的理性化为股票市场稳健运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为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适宜的市场环境。

再次,期货市场的发展为开设股指期货交易提供了基本的市场环境。股指期货作为金融期货的一个重要品种,其运作成功需要有比较完善的期货市场为基础,否则就有可能遭至失败,甚至如过去开设的国债期货一样最后不得不关闭。我国期货业经我国期货业经过多年的清理整顿后,目前即将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其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将有助于股指期货的顺利推出及平稳运行。

最后,中国股票市场要与国际股票市场接轨,必须引进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融入世界金融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我们也必须未雨绸缪,尽可能早地推出股票信用交易方式和股指期货交易方式,以迅速提高我国广大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管理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开展股票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应采取的主要举措

第一,广泛开展股票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的宣传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风险控制及处理能力。一是通过券商提供信用交易、股指期货交易的基本运行机制和主要操作技巧,对广大投资者进行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的基础教育,二是帮助证券市场的主要媒体进行信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的系列讲座,帮助投资者逐渐掌握运用信用交易以及股指期货交易所需的实际操作手段和方法。

股票市场篇8

一、股票市场究竟是一种单纯的融资或帮助国有企业脱困的工具,还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长期以来,股票市场在我国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融资或帮助国有企业脱贫解困上,而很少有人将其上升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高度上来认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经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于股票市场有一传统的偏见,即认为股票市场是一个高投机和具有高度风险性的场所,不宜作为一个产业,更不能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看待。对此,我的观点是:(1)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围绕股票投资事实上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更准确地说,证券业已成为一个支柱产业)。首先,从政府来看,股票投资是一个产业。如1990~2000年仅股票交易印花税一项所创造的税收就达1500多亿元,其中,仅2000年一年所创造的税收就达450多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达4%以上。其次,就企业而言,股票投资已成为其产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是:股票投资收益在其营业收入和利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有些企业而言,甚至超过了其主营业务收入。再次,就居民而言,股票投资已成为其职业的一部分。到2000年底为止,我国居民开户人数已突破了5500万,按照我国国情,每一个投资者背后通常有一个家庭支撑,这就意味着我国目前直接间接介入股票市场的人数已有2亿人左右。股票市场的发展还带动了两个相关行业的发展:一是带动了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信评估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股票市场中介的发展,目前仅股票市场中介业的从业人员就已超过了10万人。二是带动了传媒业的发展。时下,各新闻媒体对股票市场的报道可谓是铺天盖地,仅在上海,目前己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类或开辟了证券类专栏的报刊、杂志就达30种之多,5家电台、电视台每天累计播出证券类节目超出24小时,使股票市场信息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2)股票投资不仅是一个产业,而且是一个朝阳产业。首先,从全球来看,股票市场是一个朝阳产业。一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股票市场呈现出超速增长的势头。如1990~2000年全球股票市值年平均增幅为13.8%,不仅远远超过了2.7%的GDP的增幅,而且超过了8.3%的劳务出口增幅和7.9%的商品出口增幅。二是金融市场融资股票化已不再是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国家的现象,而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性现象。如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全球股票市场的市价总值分别超过了全球居民货币性金融资产(包括手持现金和存款)规模、银行贷款规模和国民生产总值规模等重要的经济指标,这说明金融市场融资股票化已不再是少数发达国家的特有现象。三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增速最快的三大产业排名是:电脑芯片、生物制药业和证券业。其次,从国内来看:一是以市价总值计算,由沪深组成的中国内地股票市场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日本东京的第二大亚洲股票市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21世纪是中国股票市场大有作为的世纪。二是2000年中国内地股票市场的升幅位居全球榜首,其稳定性和成长性不仅对国内投资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也对国外投资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三是股票化率(股票市值占GDP的比率)发达国家一般为100%,发展中国家为67%,而我国目前不到30%,即使考虑60%左右不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股票化率也只有50%左右,这说明我国的股票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在股票市场改革中证券交易所可以置身度外吗?

字串2

股票市场篇9

要注意风险:股票市场并不是人们现在看到的这样乐观,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处于一个大的深度调整时期,所以股票市场的表现是一种反弹,可能下跌的动力会更大,所以要注意风险。

股票投资不要选择长线投资,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处于下滑阶段,股票市场的反弹就会是阶段性的反弹,所以如果做长线的话,基本上处于一种做过山车的感觉,回报率会很低,甚至亏损。

股票市场目前的环境不是很好,整体上来说,今年和明年是我们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时间段,这时候很多的企业可能出现重大的调整,所以这时候股票投资不灵活的话,亏损也会很厉害。

人民币目前出去一个下调阶段,我们国家的企业固定资产和国债就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贬值,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本身的投资效益就是下滑,股票市场的上涨动力也会减小,不过出口型比较好

股票市场篇10

内容提要:2007年,我国股票市场整体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上市公司结构的不断优化、整体上市、重组等带来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将大幅增长;居民通过股票基金间接投资股市意愿的进一步提高,将使股票基金发行规模继续增长,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将大幅提高,QFII额度将进一步上升,券商资金供给将大幅增长,我国股市资金流入将继续加速。随着我国股市融资能力的大幅提高,2007年A股市场将迎来融资高峰。2007年,结构性牛市将是市场行情发展主旋律,主要股指将迭创新高,仍将有相当的上行空间,但上市公司股价结构性调整将更趋惨烈。

一、市场资金加速流入

(一)股票基金规模继续攀升

随着我国A股市场新一轮牛市行情持续发展带来的巨大赚钱效应的不断扩散,我国社会资金进入股市的热情越来越高,居民储蓄资金通过投资基金流入A股市场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2006年,我国股票基金发行进入新的爆发期,股票基金募集份额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3月份以来,偏股型基金发行成立的家数快速攀升。3~6月份,成立的偏股型基金分别为3只、4只、5只和8只;7、8月份,市场行情有所调整,偏股型基金发行设立分别为4只;但8月份下旬行情好转后,偏股型基金发行设立突然爆发,9月份发行成立的基金数量达到10只,10月份成立和进入发行的基金达空前纪录的13只,10月份正式设立的有4只,11月份正式设立的达12只。偏股型基金发行规模方面,2006年前9个月,共有49只基金完成首发募集设立,总募集规模达1696亿份,已经超过2005年末偏股型基金1626亿份的总存量规模,也超越偏股型基金首发规模1297.8亿份的基金发行年度历史记录,创出历年基金发行募集新高;10月份以来,偏股型基金发行更是高潮迭起,10月份首发募集份额为170.9亿份,11月份高达607.5亿份,12月上旬两只基金首发募集份额即高达541亿份,其中嘉实策略增长一天的募集份额即达创纪录的419亿份。(见图1)

另外,2006年10月份开始基金大规模持续营销活动也带来了大量的净申购,申购份额估计高达400亿份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基金发行认购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普通投资者认购的积极性大幅提高,持有基金份额比例大幅上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年度机构认购占主导的状况。二是“限量发售”逐渐成为基金发行的一大趋势,易方达策略成长2号基金、上投摩根成长先锋、银华富裕主题和交银施罗德成长股票基金“限量发售”规模分别为40亿份、50亿份、50亿份和30亿份,取得了很好效果。此外,基金的持续营销逐渐成为一大亮点,将会在基金规模持续成长上发挥更大作用。

2007年,随着股市牛市周期赚钱效应进一步扩散、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专业能力将进一步被广大普通投资者认可、我国广大居民投资意识的进一步苏醒,我国偏股型基金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发行规模,有可能为股市提供3000亿元以上的增量资金。

(二)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将大幅提高

在当前牛市周期中,加大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比例,提升我国保险企业投资能力,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对我国保险企业应对保险业全面开放带来的激烈竞争、弥补历史遗留的利差损等问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5年初,随着《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及其配套文件相继颁布,华泰财险于2005年2月17日正式下单买入股票,标志着我国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正式成行。但是,2005年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购买股票还很审慎。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保险资金投资股票仅为158.88亿元,仅占2005年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4100.11亿元的1.12%,距离5%的直接股票投资比例还有很大差距。

2006年,基于对未来A股市场行情发展的乐观看法,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步伐大大加快。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保险资金直接投资A股市场股票有402亿元,投资证券投资基金为782.68亿元,合计投资A股1185亿元,相当于6月30日A股流通市值的7.53%。其中,平安保险中报显示,截至6月底,公司股票投资为152.11亿元,占上年末总资产的比例达4.8%,已接近5%的上限。A股市场新老划断以后,保险资金积极参与IPO战略配售、网下申购、定向增发,直接投资股票规模加速扩张。其中,6月27日中国人寿及其母公司中国人寿集团通过定向增发战略入股中信证券规模达5亿股、金额总计达46.45亿元;8月初,中国国航回归A股IPO,中国人寿连同母公司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共获得1.784亿股国航A股;在工商银行发行中,我国保险机构共动用资金约114.66亿元,通过战略配售和网下配售共获得36.75亿股工行A股,约占战略配售和网下配售总额81.192亿股的45.26%。

经过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两年的实际投资运作,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投资队伍,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时,保险公司资金直接入市的实际比例也已经接近5%的直接入市比例上限,扩大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也已具迫切性。

为了更好地利用当前股市良好机遇,2007年我国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上限将很可能由5%提高到15%左右。截至2006年10月底,我国保险业资产总额达18,455亿元,到2006年底将达1.95万亿元,直接入市比例提高10%将直接为市场带来近2000亿元的资金流入规模。

(三)QFII股票投资继续大幅上升

2006年,QFII资金投资A股规模大幅上升。数据显示,2005年底,QFII累计获批投资额度56.45亿美元,持有A股市值为180亿元,直接投资股票的比例不到40%;而截至2006年8月底,QFII汇入本金约合人民币554亿元,投资我国的QFII总资产已达755亿元人民币,其中证券资产为666亿元,占总资产份额的88%,股票、基金、可转债、国债分别占总资产的72%、10%、3%和3%,其中相当部分QFII已经满仓持有A股。

2006年,为了更好地发挥QFII的市场作用,管理层加快了QFII审批进度。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QFII总家数已达53家,其中有44家获得投资额度,获得投资总额度为86.45亿美元,较2005年底的56.45亿元增加30亿美元;2006年新增的QFII家数已经达到19家,创历史新高。其中,1季度、2季度、3季度分别有1家、5家和10家海外机构获批。

同时,管理层对QFII制度进行了有效改革,为未来QFII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空间。2006年8月24日,证监会、央行和外汇局共同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在QFII额度管理、资金汇出入、投资管理、收益核算、资金清算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在资金锁定期、QFII管理人门槛等方面放松了管制,对QFII背后实际持有人等则进一步强化了监管要求。

随着管理层对QFII加速审批,QFII投资额度将快速提高,2006年底QFII获批投资额度接近100亿美元,2007年将新增约50亿美元,为市场提高5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新增资金。

(四)券商资金供给将极大增加

2006年,券商的生存环境出现极大改善。一方面,市场行情的持续向好、市场融资功能的全面恢复使得券商收入大幅飙升;另一方面,经过两年多努力,我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但基本化解了历史遗留风险,还初步形成了防范新风险、促进证券公司规范发展的新机制。但是,券商并没有能够对市场的资金供给发挥很大作用,全年通过新增券商集合理财项目等途径提供的新增资金仅在一两百亿元。

2007年,券商对市场的资金供给将大大提高。首先,券商通过重组、注资、借壳上市融资等方式,自身资金实力将大大提高。其次,券商集合理财等资产管理计划将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券商融资业务将会间接为市场提供可观资金。

二、上市公司业绩将大幅增长

2004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以制造业企业为主体,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多数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且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日趋加剧,持续两年高速增长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势头逐步放缓,并于2005年一季度开始出现下降并延续下降势头,2006年一季度下降幅度达到最大。2005年三季度季报数据显示,按加权平均法计算,沪深两市1380家上市公司2005年前三季度平均每股收益0.195元,较2004年同期的0.213元同比下滑8.46%;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268%,较上年同期下降9.23%。2005年年报数据显示,沪深两市1376家应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除科龙电器等11家公司外,1365家公司2005年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2元,同比下降7.8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20%,下降8.89%。2006年一季度,披露季报的1364家公司(已摘牌的齐鲁石化仅披露年度报告)实现净利润429.88亿元,下降14.58%;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057元,同比下降高达18.5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5%,下降达21.15%。

但是,2006年二季度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消费增长动力更趋强劲、商品价格关系进一步理顺、能源原材料价格趋于回落等有利形势下,钢铁、电力、汽车、石化等行业效益将明显好转,纺织、农产品、食品等行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同时,全流通的制度变革带来的优质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关联交易利润漏出减少、股权激励等因素积极作用初步发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反转,止降回升。2006年上半年,A股市场1388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277.58亿元,同比增长7.54%,与一季度同比下滑14.58%形成鲜明对比;2006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公布季报的1401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1.89%。

在多种积极因素推动下,2006年上市公司业绩止降回升并不是短期现象,而是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进入新的增长期,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将大幅增长。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将对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产生积极影响。2004年下半年至2006年一季度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下降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单一,以制造业为主体。近两年,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扬,制造业企业利润受到极大挤压,出现利润下降亏损扩大现象。但是,整体而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国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企业利润整体连续大幅增长,利润增长率持续保持在20%以上。这说明,如果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合理,同期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不但不应出现下降,而应至少实现20%以上增长;这也意味着,我国证券市场体系之外存在大量优良资产,如果把这些优良资产引入证券市场,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将会迅速得到极大提高。2006年,我国大型银行等公司在A股市场公开发行上市、企业集团整体上市、资产注入等已把我国社会优良资产开始注入证券市场,2007年这一进程将进一步加速。

其次,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趋于下降。近几年,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特别是200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价格急剧攀升,给我国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压力。但是,2006年下半年来,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出现回落趋势。随着供给能力的逐步释放、世界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未来能源原材料价格将会继续回落。

第三,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效率将得到提高。一方面,全流通的制度变革将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将极大地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与持续发展,有利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投资价值的提升。

另外,2007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成为现实的可能性较大,按照并轨后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估算,这一政策变化将直接为上市公司带来10%左右的净利润提升。

我们预计,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并轨带来的所得税下降的情况下,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将超过15%;如果企业所得税成功并轨,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将超过25%。到时,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将步入持续增长期,未来5~10年内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将要高于GDP增速。

三、股市融资将现高峰

2006年4月份,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迅速推进,A股市场融资功能恢复的时机逐步成熟,管理层在继续大力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同时,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新老划断、逐步恢复A股市场各项融资功能的准备工作,并明确了恢复不增加即期扩容压力的定向增发以及以股本权证方式进行的远期再融资、择机恢复面向社会公众的其他方式的再融资、择机选择优质公司启动全流通条件下首次公开发行的渐进战略。2006年4月29 日,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正式,于5 月8 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市场关注已久的恢复新股发行和实行新老划断等问题,开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5月9日,《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布后的第一批再融资方案出炉,中信证券向10名以内机构投资者增发不超过5亿股,苏宁电器则向特定机构投资者增发不超过2500万股,G宝钛拟向特定机构投资者增发不超过2600万股;5月18日,华联综超公告,公司已经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发行了46,439,628股A股,募集资金599,999,993元,成为再融资开闸以来第一家抢先完成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再融资成为现实;5月19日,G申能刊登增发招股意向书,向社会公开增发不超过20,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采取网上、网下定价发行的方式进行,发行价格为5.92元/股;5月25日,中工国际刊登了首次公开发行6000万股股份的招股意向书,并于6月1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不到1个月时间内,A股市场中断达一年之久的融资功能全面恢复。

几个月的运行表明,在全新的制度环境下,我国股市承载能力空前提高。据统计,2006年5~10月份,A股市场共有37家公司完成新股首发,共融资980.27亿元;共有28家公司完成增发,融资总额达360.01亿元;1家公司完成配股,融资2.13亿元;4家公司完成可转换债券发行,融资总额达26.77亿元;新股首发和再融资总额达1378亿元。我们预计,2006年A股市场总融资额在2000亿元左右。

但是,这仅是A股市场大扩容的开端。随着我国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我国股票市场基本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大力扩大我国股市规模、提高我国证券化率(股市市值/年GDP)水平、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具有巨大的紧迫性,而我国股票供给和需求能力的大幅提高则为我国股市大扩容提供了现实条件,2007年我国股市将迎来融资高峰,进入持续几年大扩容时代。

首先,我国目前证券化率极低,资本证券化的空间巨大。截至2006年11月底,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市价总值为7万亿元,我国证券化率仅为35%,距离英美等发达国家100%~200%的证券化率水平有很大差距,更是远远低于香港市场700%以上的证券化率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股市有着极大的扩张空间。

其次,我国有着巨大的上市资源,其上市融资流通的愿望也较为迫切。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相当部分企业都面临资产负债率高、业务发展所需资金来源匮乏的严峻挑战,而通过股市融资一方面可以直接快速获得巨额资金,另一方面通过股市融资降低资产负债率也提高了其负债能力。一项摸底调查显示,未来3年内我国拟在A股市场IPO融资超过10亿元的大型公司高达150家,意向融资总额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见图2)

第三,我国A股市场具备了承受急速扩容的能力。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迅速增加,居民财富多样化投资意愿越来越强,而股票投资将是未来我国居民储蓄分流的关键市场,随着牛市赚钱效应的扩散,未来几年居民储蓄将加速流入股市。截至2006年11月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5.97万亿元,是我国股市融资最高规模的2000年6300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2.5倍,我国股市资金供给有着强劲后盾;而截至12月8日,2006年我国偏股基金募集份额已突破3000亿份,正是储蓄加速流入股市的真实写照。

2007年,我国A股市场IPO融资预计将可达2400亿元以上,增发(公开增发及非公开的定向增发)、配股和可转换债券及市场创新形式的再融资规模可达1500亿元左右,全年总融资额将在3900亿元以上。

四、结构性牛市是主旋律

(一)主要股指将迭创历史新高

2006年,A股市场行情大幅上扬,涨势逼人。年初,上证综指延续2005年12月份上涨势头,从1161点持续小幅上扬,于2月初最高上涨至阶段高点1297点;随后,在1250~1300的区间内进行窄幅正当震荡盘整1月有余;3月10日开始,市场重拾升势,强势上涨达2个月,上证综指从低点1240点加速上涨至1664点,最大涨幅达424点;5月中旬开始,市场开始高位震荡调整,但回落有限,并于中国银行招股期间日线出现11连阳的强势走势;8月初以来,在市场的谨慎疑虑中股指逐步走高,于2006年12月13日突破历史高点后迭创历史新高,2006年以来最大涨幅已超过100%。

尽管2006年A股市场已有可观涨幅,并迭创历史新高,但在良好的宏微观背景下,2007年A股市场行情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股指将继续迭创历史新高。

1.股市运行有着良好的宏观背景。首先,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平稳快速增长,GDP增长率将在9%以上,估计仍将在10%左右。其次,世界股市行情发展乐观。在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呈下降趋势、企业盈利持续增长、投机热钱加速流入股市等因素的刺激下,2006年10月以来,全球股市在美国股市的带动下一路高歌猛进,屡创新高。其中美国道琼斯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等纷纷创出历史新高。我们认为,2007年,世界主要股市仍将保持升势。这将为A股市场行情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上市公司估值继续处于合理区间。一方面,按照2006年12月7日收盘价计算,2007年第一个交易日起正式调整的上证180、上证50和上证红利指数市盈率分别为20.89倍、20.87倍和14.39倍,沪深300指数和中证100指数市盈率分别为20.21倍和20.05倍,估值并没有高估。另一方面,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将可达20%左右。因此,在保持当前市盈率水平的条件下,2007年我国股市整体亦将存在20%的上升空间。

3.市场资金流入将保持较高水平。前面已经分析,高成长的中国股市、人民币升值趋势将持续保持,使我国股市能够吸引各种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从而推动市场行情不断发展。

因此,考虑到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前景,如果2007年我国股市整体市盈率水平提高10%,市场整体上涨幅度将可达30%左右。

(二)结构性调整将更趋惨烈

尽管我们预测2007年A股市场整体仍将有可观的涨幅,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股票价格都将上涨。恰恰相反,2007年股市将呈现剧烈的结构调整,主要蓝筹股将继续上涨,大部分绩差股、概念股将大幅下挫。

1.大盘蓝筹股将主导市场运行,推动市场继续上行

随着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的相继上市和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中国石油、建设银行等大型蓝筹公司的即将回归A股,以及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创新品种的即将推出,我国股市正在迎来大盘蓝筹股时代。据计算,工行上市后,沪市总市值前5名公司是工行、中行、中石化、招商和大秦铁路,所占权重分别为18.8%、12.5%、8.4%、2.6%、1.6%,合计达到44%左右,而随着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中国石油、建设银行等大型公司的逐步登陆,前10大公司所占市场总权重将进一步大幅上升,从而左右市场整体行情运行的方向。随着蓝筹股利润的持续大幅增长和估值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整体必将继续向上运行。

2.部分公司股价将大幅下挫,回归实际价值

当前我国股市价格体系呈现扭曲,一方面是部分大盘蓝筹股仍被低估,另一方面则是相当部分概念股、微利股和亏损股则显著高估。2007年,在限售流通股逐步解禁、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市场创新的推动下,这种格局将发生根本改观,相当部分价格高估公司股价将大幅下挫,迅速向其价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