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体制十篇

时间:2023-03-23 11:14:17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篇1

实践表明,经济社会的活力来自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和良好的所有制形式的活力。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可以说经济社会的活力来自产权制度的活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产权问题。

1、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经济发展往往偏重数量扩张,单纯追求增长速度而忽视质量、效益的提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产权制度不合理是一个关键原因。过长的国有经济战线和产权主体实际上虚置的国有企业体制,使政府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源自政府的行政推动。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界定清晰,相关权责明确,财产保护严格,就能使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源发生革命性置换,企业和个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发展经济的动力源也由外在的压力转变成各市场主体的内在冲动。这样,就不仅能保持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而且能实现高效益。在这样的体制环境下,高速发展的经济同时也就是效益型经济、实惠型经济。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创业、创新和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促进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追求产权,以其产权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从而拥有更多的产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包括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性地开展生产经济活动的动力所在。清晰界定产权、明确权责关系和依法严格保护产权,为追求产权、实现尽可能多的经济收益提供了制度保证。我国改革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2、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老化,重复建设严重。直接地看,这是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自主性、能动性不足,市场竞争不充分,生产要素流动性不强的结果,而根本上则是现有产权制度的缺陷所致。产权归属清晰,从根本上提供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与活力,而产权的顺畅流动则形成了经济结构转换的有效途径。正是追求企业高效益的资本频繁流动和资产优化重组,使陈旧过时的产品、技术、管理难以驻足而必须不断更新,使老化、重复的经济结构难以长时期存在而必须不断转换和提升。这就是说,对经济效益的追求造成了产权流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而产权流动无论造成投资方向的变化还是导致企业组织方式的调整,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产品、产业或经济的创新。

3、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产权是信用和秩序的基础。为追求产权,就必须诚实履行信用并遵守市场秩序,从而形成了诚实守信和谨言慎行的动力;有了产权,也就有了履行信用的能力;有了产权,不守信用和违背市场秩序就会被剥夺产权,不守信用的企业也会因谁都不愿与其打交道,经营环境因此恶化而无法继续经营导致破产,这也就形成了履行信用和遵守秩序的压力。毋庸置疑,产权的清晰界定、顺畅流转和严格保护,是增强生产经营动力,稳定投资预期,规范投资行为和其他经营行为的基础和条件。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制假售假盛行、逃废债务和违约等失信行为严重,私人投资不活跃甚至外流等问题,与没有形成良好的产权制度有密切的关系。

二、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作为基础性制度建设,不仅有利于产权体制改革本身的深化,而且有利于其他方面改革的顺利推进。就主体而言,市场经济体制是能动性企业制度、竞争性市场体系和间接性宏观调控体制三者有机结合的体制系统,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对推进这三方面的改革都至关重要。

1、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产权清晰是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条件,只有产权归属清晰,才能形成有一个个明确的资产所有者的企业法人财产权,从而使企业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企业也才能以其全部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而产权的顺畅流转,不仅有利于企业依据自身实际和市场需要灵活开展资本运营,提高企业效益,而且有利于推进不同性质资本之间的收购、兼并、相互参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良好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形成开放、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的保障。市场开放、竞争的前提是市场主体的独立性与自主性,而后者又以产权制度为支撑。产权归属清晰,使各市场主体为追求经济利益展开交易进而形成竞争。在规范的法制环境下,市场主体只有通过价廉物美的产品和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占领市场;一旦形成垄断,又很快被别的市场主体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迅速打破。正是这种激烈竞争,在使市场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同时,推动着市场不断走向开放。我国目前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比较严重,产权制度不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产权归属模糊、保护不力,抑制了一部分市场主体大胆冲破垄断和封锁的动力与能力;而行政干预和保护,使另一些市场主体无需通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进而促使他们运用各种非市场的手段去维护垄断,阻碍市场开放。

3、有效转换政府职能、实现间接宏观调控的条件。实践表明,产权关系不顺,产权制度一些基本环节不健全,是妨碍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建立的重要原因。公有产权特别是国有产权归属模糊,出资人代表不明晰,导致政府社会管理者职能和所有者职能、所有者职能和经营者职能难以有效分开。不通过政资分开和产权改革,很难实现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分离,也很难防止国有企业受到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而非公有产权不能依法得到保护,既使他们的经营创造性和发展主动性受到限制,也使他们很难摆脱某些政府部门的随意干预。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通过明确产权归属与权责以及实施严格的产权保护,限定政府的行为边界,就为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和间接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也为各类市场主体维护自己的权利、抵制不正当干预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在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使它们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共同造福于社会和人民。

1、有利于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主体,切实维护所有者权益。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缺乏明确而具体的出资人代表和直接的责任主体,国有资产的产权主体实际上处于虚无状态,致使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低下,甚至受到严重侵害。对于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来说,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不仅意味着明确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而且意味着明确国有资产的直接监管者;不仅使运营国有资产的企业竭尽全力去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使监管者本身也自觉承担起维护国有资产不受侵犯的责任。这就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主体真正落到了实处,从而为搞活国有资本、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提供了制度基础。

2、有利于探寻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公有制实现形式单一,公有资产经营方式僵硬,致使许多公有资产不是流失,就是自然贬值。在近些年实施产权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特别是积极推动国有资产的流动、重组,不仅能增强国有资本的运营活力,优化国有资本的配置,而且能有效改变国有企业的资本架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大幅度增进运营效益。

3、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私有产权保护是一个薄弱环节。私有财产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和保障,会严重影响个体、私营投资者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妨碍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依法严格实施产权保护,将有效改变对私有财产权利保护不力的状况,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篇2

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2、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判断所有制是否优越的标准。3、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4、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开放性、竞争性。5、国家宏观调控,6、国有经济:地位、作用,国企地位和搞好国企的意义。7、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8、运用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分析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措施。

【哲学常识角度:】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4.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6、认识的深化和发展;科学理论对实现的指导作用。7、运用联系观点,8、运用全面的观点分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9、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原理。10、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从政治常识角度】

l、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举措。3、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主要思想。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个统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

【经济常识角度:】

1、社会主义本质;2、做好五统要遵循价值规律,以市场为导向。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3、财政作用、税收作用;4、农业的地位作用现状发展方向;5、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6、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发展对外贸易;

【哲学常识角度:】

1、物质与意识关系;2、主能与客规结合;3、联系:整体与局部关系;4、内外因、量变与质变关系;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重点与两点;

【从政治常识角度】

l、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目标和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为此,必须完成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3、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用21世纪头20年时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体现了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

市场经济体制篇3

由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较晚,体制尚不健全,时不我待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一步步重复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由于商品经济自发性与盲目性的缺点,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市场失灵的教训告诫我们,市场经济必须国家政府干预调控相配合,强而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决定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效率与速度,因而选择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宏观干预调控体系来弥补市场体制的发育不足,从而促使健全的市场体系与秩序形成,加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是我国政府在如今新的经济模式下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为此,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转变政府职责,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如利用金融、货币、信贷等经济手段,法律法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抑制生产过剩、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等经济社会现象,从而从整体上保障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然而,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也还存着不够完善的地方,在不少经济活动中政府的行政管理、行政干预的痕迹还是存在,如在土地、劳动力、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中政府依然起了主导作用,许多大型项目的审批手续受到政府的直接行政干涉,如果政府自身行政管理透明度不高、监督机制不健全,就容易出现权力市场化的现象,如土地审批转让、资本信贷等现象中腐败现象的滋生与出现。另外,在无法较快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现象面前,我们看到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的滞后性与干预调控体系的不完善,也容易导致调控手段达不到预期理想的效果,无法控制与指导一些经济现象的发展动向,所以,未来政府的宏观调控体系要不断的完善与健全,充分运动税收、汇率、利率、价格等经济杠杆以及法律等手段来有效地调节控制经济发展等因素。

二、打击垄断,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够完善与健全,在建立与护某一个经济或合法壁垒下形成的垄断现象,是与平等竞争市场相对立的极端形式,极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所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打击垄断组织与垄断市场,维护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这也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责。垄断现象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无法正常反映市场的供求变化,扭曲市场正常的竞争机制,垄断组织的市场价格要高于完全竞争,通过不平等的方式获得的超额利润,长此以往,不只伤害群众共同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法则,而市场本身并不能很好地消除垄断,因而就需要行使社会公共权力的政府来充当调停人与仲裁人,通过政策以及法律的形式来限制、控制与打击垄断组织与垄断市场,排除一切干扰平等竞争的行为,着力整顿不规范的市场秩序。这就要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以《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严格执行来抑制地方的一些保护主义现象,而地方政府也要积极地配合中央政府,在行政法规的制定上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应该及时予以纠正,做到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性与效率性,确保国内市场的公平公正、健康和谐,对于严重违背公平公正原则,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垄断组织与垄断市场要坚决予以沉重的打击,建立严格的监管部门进行切实有效地监管,这样才能确保市场经济的基础秩序与市场竞争中的组织与个人受到合法权益的保护,健全有效的经济运行制度。

三、调节收入分配,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市场经济效率与竞争的特点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个收入分配悬殊的问题,而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有效地调节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如果放任市场机制这样下去,则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社会两极分化严重,长此以往,就会对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进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社会资源进行一次分配之后,政府必须发挥资源有效二次分配的作用,履行收入分配调节的经济管理职责,这样,才能在保持经济增长效率的时候较好地兼顾公平的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较好地减少社会矛盾。目前,政府这一职能的履行,主要通过履行收入分配制度与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达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控制高收入群体,有效地保护在收入分配中处于弱势的社会群体的目标。具体来说,针对收入较高的群体,落实征收个人所得税制度;针对收入较低的城镇居民以及失业下岗人员,完善覆盖社会范围更广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障以及医疗保险制度,针对广大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较弱的局面,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篇4

这篇文章是根据2001年10月朱传榘先生在国内的一次报告会和几次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的。虽然时间已过去两年,谈论的也不是残疾人问题,但对我们认识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组织仍大有裨益,现征得朱先生的同意予以发表。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也可称为非营利组织(NPO)获得了重大发展,这是非常值得向大家祝贺的事。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或早或晚,或多或少,NPO必然会有一定的发展,这是社会结构朝向成熟的一种表现。

一、“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

人们常常只看得见那只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手”,如政府的作用,却视而不见那只“看不见的手”(Adam Smith),如非营利组织(NPO)。其实,只有有了两只手,人才能自如地动作和活动,拿得起,放得下。理解“看不见的手”的重要性,在于它常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推动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看不见,并不等于它不存在。看不见这只“手”,不仅常漠视它的存在,而且常自觉或不自觉地阻碍它的出现与发展。

“非”这个字,英文是Non,“反”这个字,英文是Anti,“非”不是“反”(东西方文化与语言存在着许多差异)。NGO(非政府组织)或NPO(非营利组织)不仅不是“反”或“非”政府,而实际上正是“政府主义”。为什么说它是“政府主义”呢?因为它在不知不觉中协助政府推动了公众福利、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艺教育、环境保护……等等的发展,使人们在享受有利于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为国家、为政府的稳定而效力。它不同于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或个人利益;“看不见的手”,即NPO却是在维护每个人或称之为公众利益的基础上,为国家和政府贡献力量。

二、 两只“手”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有些学者主张政府对社会事务管得越少越好,这是不对的。我认为,政府要管,但是要管得简明,管得恰如其分。一般来说,政府对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负有最高责任;而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将公众组织起来,其注意力偏重在微观方面,它能或可能做得比政府更好。因而,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两者应密切衔接,配合起来,以最小的代价和付出,取得最大的效率和效果。

例如,工会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组织保护消费者不受企业主的欺骗。此外,社会上还有失业者组织,社会保障组织,环境保护组织,安全保护组织等等。与每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组织,与国会(人代会)密切沟通,以影响政府的立法;政府要鼓励这些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政府,不能完全不管微观方面的事,但是应有“边界”,在“边界”之内,就是正确的,特别是在非政府组织还没有能力或还不能承担这种职责的时候,要有“边界”;而越出了“边界”,常会阻碍人们的积极性和社会的前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两者之间,也可能会发生矛盾、竞争、甚至冲突,这很自然。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究竞该如何分工?世界上没有人会教给你,更不能抄袭别人的做法,只能由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并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让公众和社会选择。

在美国,研究中国的学者不计其数,但极少人注意研究中国的“看不见的手”。中国的美国研究所,大概也是只研究美国“看得见的手”,而不去注意和研究美国的“看不见的手”。

三、塑造一个“透明”环境的重大意义

政府工作的重大目标就是要塑造“环境”,这指的并非只是自然环境,更重要的也许是社会环境。塑造一个日趋“透明”(Transparency)的社会环境,无疑对于一个正在进行改革的国家非常关键,因为只有不断透明化,才能有效地推动政府进行体制改革,并取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出现腐败现象不足为奇,中国已认识到清除腐败现象的重要性,问题是如何能真正清除腐败?严厉打击是必要的,但单纯严厉打击并不能杜绝腐败,这已为世界许多国家的经历所证明。

怎样才能创造一种环境使腐败不能为所欲为呢?NPO的发展,就是创造这种环境的一个手段。民众的参与、监督与抵制,就会增加社会的“透明度”。

加入WTO,就是迫使中国“透明”,不再保护那些效率和效益差的企业,不再保护“地方保护主义”和坑蒙诈骗的行为,迫使那些落后企业不是在国际竞争中改造、创新,就是在严酷的竞争中破产、倒闭。当然,在另一方面,加入WTO不是没有风险的。我们在生活中不可能完全躲避风险,没有风险的事在世界上是没有的,应该做的是比较与选择风险。

NGO或NPO有广大的社会公众参与,它是“透明”的武器,但从另一方面看,它本身也存在需要不断增加“透明度”的问题,“透明”是一个过程,要一步步地走向“透明”,才能获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说它是“武器”,就是说这种“武器”能迫使社会不断走向改革和创新。

四、只有“透气”,才能稳定

一个有作为的政府,一定要懂得“透气”的作用。治国的原则之一就是要设置“出气”机制,NPO也就是一种“出气”机制。有了“透气”的地方,才能避免动乱和内战。美国是懂得这一点的,做得相当完美。人们组织起来,成为一定范围内人群的代表,有建议、有意见、有牢骚,通过NPO的活动把“气”透了出来,即使一时解决不了,也不致郁结在心中。“透气”,实际上成为社会哄乱的障碍,成为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当然,如果组织不好,也会成为动乱的因素。这就要看政府如何掌握它的成长了。

事实上,社会绝对的稳定是不存在的,只能在不稳定中寻求相对的稳定。最危险的做法,是不给人任何“透气”的地方。“9・11”事件的教训,就是由于很少给阿拉伯人“透气”的地方,而导致了他们以“恐怖主义”来“出气”。

五、寻求稳定还要靠法制与传统文化

现代社会变化与发展之迅速,是前人包括我们自己很难预料到的,这导致社会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能在不稳定中取得稳定是国家领导人魄力的表现。重要的手段要靠法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制定出一系列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

美国之所以富强,得力于具备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这就是“以法治国”,也是美国律师有如此多的原因。但法律也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法律在不断被修改和补充。美国的“革命”,就反映在法律规定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方面。

从另一方面看,法制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大家知道,在美国,宗教的影响非常巨大。在中国,靠什么?可能要借助传统道德和文化,包括“孔孟之道”,这是中国的特色。所谓“中国式的市场经济”,似乎应该是具有这种道德文化传统和精神文明的市场经济。

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突破一些“瓶颈”。因而,政府有关部门要与各方面研究制定如何促进NPO健康发展的政策。NPO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前进,但也会出现弊端。因而,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长期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完成。

市场经济体制篇5

体育运动在全世界的普及,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各种以体育活动为主或密切围绕体育而开展的经济活动也迅速地兴盛起来,并不断地形成相应的企业、公司、俱乐部等经营实体,这些生产体育产品或提供体育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行业就是广义上的体育产业。由这些体育产业所形成的以体育商品、劳务供给和需求及其相互作用实现的商品流通总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育产业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市场是实现体育商品和体育劳务价值、实现体育产业积累从而最终实现体育再生产的关键。由于体育产业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它又不断从外部造成一定压力,促使体育商品、体育劳务生产者和提供者不断改进生产、经营和管理,推动体育商品生产和劳务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一原理正如经济学所言:“任何商品生产都离不开市场,市场是商品生产的生命线。”

体育经济长期以来是以广告、财政为基础,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通常说在体育事业整体上有一定的支持力度,可在更广泛的社会体育经济形态上缺乏更为充分的良性循环和持续性支持与增长。它将体育的专业性和部分人行为的局限性,从社会化健康管理层面上实现了社会功能最大化。因为,更多的人可以以更多的方式受益于体育健康管理,更丰富的社会功能可以以丰富的方式参与进来,实现效益最大化。人们体育行为的目的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使得更多的社会功能和体育健康行为之间构建起有机的结构,以往单一的体育功能行为,现在变为更多的社会机构参与进来。体育或许是一个狭义的,但是如果将体育、健康、管理三者结合起来,我们会发现会有更多的社会功能,复合功能参与进来。因为,没有这样的认识,或许我们在这样的组合中难以找到发展的支点。

对市场经营环境分析完后,我们也要对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的视角进行分析。在综合研究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诸要素以及体育产业市场自身特性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环境分析应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大型体育赛事营造的环境、体育消费者环境和竞争者环境5个基本角度进行。

1、政治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指分析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的外部政治形势和状况给市场经营带来的或可能带来的影响。其中包括两个层面内容:一是国内体育政治环境分析,如了解和剖析党和政府的各项体育方针、路线、法规、条例以及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等对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的影响和深层含义。如我国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等等。二是国际政治环境分析,主要指了解和研究国际上各国经营、管理和发展体育产业的具体做法和限制,尤其是对进口、外汇、劳工、电视转播、合同以及政治冲突的影响等的分析。如美国制定《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等反垄断法对职业俱乐部地点、数量、运动员流动与分配、门票分配、电视转播、运动员工资等方面做的限制和约束等等。对于刚刚加入WTO的中国来说,分析和研究国外各国在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中的政治和法规环境,借鉴其先进的发展经验和做法,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尤显重要和迫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家特别是那些没有上市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由于其运行主要靠各级政府中的体育行政部门管理,有特殊的发展环境,并不遵循市场法则来发展,因此,它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相对地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和垄断性。所以,在分析和研究这些国家职业体育俱乐部时,首先要明晰其政治环境,然后再分析其经营环境的基本要素。

政治环境分析,一般说来主要围绕这些因素展开:(1)目前有哪些体育产业方面的法规?这些法规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体育产业市场需求和供给有什么样的影响?(2)体育产业经营公司(企业)希望在某一国家或地区进行经营活动,存在着什么政治风险,有哪些具体限制?又有哪些具体的优惠条件?(3)本公司(企业)所从事的体育经营活动与该国家或地区有什么样的政治联系或关系?主要障碍在什么地方?对于这些问题,一般适合采取法规分析法并配合一定的环境监测和民意测验。

2、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是指从事体育产业经营的企业的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外部社会经济条件,其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将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它们的经营活动。

众所周知,购买能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着企业市场规模的大小,而购买力又受经济发展阶段、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者储蓄和信贷水平等经济因素的影响,所以,经济因素对体育企业或公司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意义。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消费水平连年攀升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GDP已经超过万亿美元,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并积极地向富裕型小康社会迈进。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结构将进行大的调整,即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下降,第

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将不断上升。其中,尤以第三产业上升最快、增长幅度也最大,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织部分,必将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预测21世纪中国体育产业也必将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快速增长期。

因此,从事体育产业经营的企业就需要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及其各要素进行认真、客观、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减少和避免盲目投入所带来的风险。经济环境分析,一般采用经济调查、预测和统计法,统计法包括定性统计和定量统计。

3、大型体育赛事营造的环境(机会)分析

大型体育赛事是指参与率较高、影响程度较大的体育竞赛活动。这里我们把它所营造的环境看成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机会和影响要素。由于这种赛事具有展示和宣传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是体育产业市场环境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影响因素,也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部分。因而,分析和研究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机会对从事体育产业经营的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4、体育消费者环境分析

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是体育产业经营的最终对象,因此需要仔细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和应对策略。

一般说来,体育产品或体育劳务市场可分为体育用品市场(各种体育器材、设施、服装、鞋帽等用品)、体育健身市场、体育信息咨询市场(提供国内外体育书籍、报纸、期刊、情报、信息、音像、文件等信息服务)、体育人力资源市场(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的流动、培训等)、休闲体育市场(户外运动、体育竞赛观看、体育旅游等)、竞赛表演市场(运作和经营各种体育比赛、表演等)、体育无形资产市场等7类。体育商品具有鲜明的文化商品的特点,它不是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的必需品,而是为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更高层次需要的“奢侈品”。提高生活质量是每个人的愿望,这使得体育产品和服务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但是人们对体育产品的需求是“非渴求”性的,因此最终能否形成购买行为,还取决于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

总之,体育产业经营者在分析研究产品和服务市场时,应充分、详细地收集上述影响消费者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并结合本企业的现状,客观、科学地分析各种显在的和潜在的消费群体,采取有效的执行策略和发展战略,尽可能规避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

5、竞争者环境分析

从消费角度看,分析体育产业市场中企业所面对的竞争者,主要是解决体育产业市场中同类经营者的市场密度、产品差异和进入难度以及影响程度4个方面的问题。

体育产业市场的密度是指同一类体育产业经营中卖主的数目。市场学认为,在市场需求量相对稳定时,这种数目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产业市场份额的大小和竞争激烈程度。因此,体育产业经营者要对当前该市场中同一类经营者进行详细分析,甚至花费一定人力、财力进行调查,摸清市场中竞争者的现状,采取合理有效的市场策略。如美国职业篮球市场1960年、1967年相继出现的美国篮球联盟(ABL)和美国篮球协会(ABA),都因美国职业篮球市场密度过高、在争夺观众和球员等方面处于劣势,失去与全美职业篮球联盟(NBA)竞争的优势而纷纷解体。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全美职业篮球联盟(NBA)在充分考虑了市场密度的情况下,目前仅保留了27支球队,从而使竞争者处于市场密度相对合理的发展环境之中。

体育产品差异是指不同企业生产和提供体育服务的差异程度。由于体育产品和服务存在差异,使得体育产品和服务各有特色、相互区别,从而使体育产业市场竞争加剧。如耐克公司生产运动服、运动鞋等用品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在质量、市场定位、技术以及市场开发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竞争优势;而锐步公司在生产同类产品时,不但充分注意到了这一差异性竞争优势,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开拓了符合青少年以及女性消费心理的、色彩鲜明和流行款式的运动服和运动休闲鞋,从而确立了适合本公司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不但扩大了市场渗透率,而且还赢得了更加广泛的消费群体,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市场经济体制篇6

1 面对现实,做好经营管理的策略

目前,医院面对的现实是:一是国家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及医院经费短缺与社会的高需求的矛盾;二是病人看病要付一定比例费用,《决定》与“指导意见”的出台,既约束了病人,也约束了医院;三是面对医院分类管理和医药分开核算。作为医院,如何找准位置,寻找自我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与策略?回顾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几年来的发展,可归纳为:

1.1 慎重决策,认真管理

认真把医院当作产业来办,象企业那样,讲经营、讲核算、讲效益。我院在进行医院监护系统设备引进时,认真测算各科的需求量,既要提高病人治疗的安全性、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又要避免滥用监护系统、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1.2 以病人需求为导向,注意经营效益

买任何设备,要以病人需求为导向,由审核部门认真核算。我们对医院每台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购前要审核,预测其效益,购后要有效益追踪,并由院采购处和医务处负责,每月报告效益追踪情况,院长对仪器设备效益追踪的结果进行分析,促进了医院财政管理和经济收益率的提高。

1.3 抓大不放小,实行低成本扩张战略

我院5 年前,全院只有3 台彩超,需要4 年收回成本。现在有9 台彩超,它们加起来的收入,已超过CT 室和核磁共振室两处的收入。我们一方面根据医院状况,对市场风险性大的项目,采取合作方式,引进资金;二是抓大不放小,抓重点科室的同时,小科室也给予重视。

2 拓宽医疗市场途径,争取医疗市场份额

2.1 开展以高新和适宜技术

我院为了开展高新技术和发展适宜技术,经常在医院职工和中层干部中进行教育,旨在使每人都有生存危机感,让科主任明白:每个科室都是个小医院,科主任就是小院长,要想办法拼抢学科前沿,明确自己的市场在哪里。要以自己的特色去吸引病人,如心脏中心、泌尿外科、介入科等科室外地病人比例明显增加。

2.2 重视环境改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的改善,人们对就医时间、空间、环境都十分重视。比如交通便利、停车方便、空间宽敞、光线明亮、室温舒适、厕所无异味、候诊室休息有座位、环境整洁、标志清楚等等。这些都成了吸引病人就诊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我院近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环境改造,重视提供各种服务,包括行政服务(简便挂号手续、实行预约服务、开展咨询、改善态度、加强医院宣教等)。实践告诉我们,医院要通过改善就医环境,既可留住老的患者,又可争取新的人群。

2.3 认真做好成本核算

搞好成本核算,减少浪费,提高效益,提高效率。我院近几年抓成本核算,经过收益逐年增长,国有资产近5 年增长1.5 倍。

2.4 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不少患者到医院就诊都要通过关系到医院找熟人关照,这种现象说明医院在服务中离患者有差距。为此,我们在向全院职工进行了患者是否可以不通过特殊关照而享有热情周到的服务讨论。通过讨论,全院职工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服务质量,拓展了市场份额。近几年来,每年门诊量以10%的速度增长,住院人数、手术量明显增加,年医疗收入逐年增长。

3 狠抓高新技术发展,做好普及应用

3.1 医院开展四大高新技术的必要性

首先,由于四大高新技术的开展,即急危重症抢救、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器官移植,对推动医院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所起到的带动、辐射作用是一般技术不能替代和相比的。这一点是医院管理者和高层医务工作者的共识,我院对此下功夫,抓好抓实。其次,四大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可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就诊患者。我院2004 年年启用外科新楼,随之又建立了重症ICU,极大地提高了我院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质量,保证了病人安全。开展冠状动脉扩张术、射频消融术、心包穿刺术、超声融栓术、心肌打孔术及各种造影、引流、支架技术,收治患者近3000 例。在微创技术方面,广泛利用各种腔镜进行手术,如开展腹腔镜、胸腔镜、宫腔镜、胆道镜、关节镜、鼻窥镜等各种手术,先后收治患者近1000 例。器官移植和细胞移植是我们近年来重点关注发展的技术,派出技术骨干去北京相关医院进修学习。这些技术开展不仅提高了医院知名度,而且就诊患者增加,医疗市场份额扩大。

3.2 抓好高新技术的普及推广

我们搞高新技术的目的是为病人服务。因此,如何运用高科技手段降低医疗成本,使患者少花钱,而享受到高新技术的服务,这才是我们开展高新科技的目的。我院在这方面狠下功夫,如原来手术切除阑尾方式,要花数千元,我院采用腹腔镜下切除阑尾办法,规范抗生素品种,减少抗生素用量,不仅减少了病人痛苦、而且比原来省钱。患者手术后当天就可以下地,第2 天就出院了。

4 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

目前,医院管理者面临的困难很多,首先是医院生存发展都需要钱,而政府给的钱太有限,那么,“钱从哪来”。要减员,人们的观念没有变,环境没有变,精简下来的“人往哪去”。这是医院经营管理中遇到的两大难题,而且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医院在经营过程必须更新认识、转变观念,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创新医院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 4.1 成本管理

先将总成本按重要程度细分,然后按照不同的会计科目排列,最后依据不同的成本类别及会计科目完成成本明细报表。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直接成本的分摊可依据各科室所承担的工作量或获得的医疗收入占总工作量或总医疗收入的比例来进行。间接成本的分摊,如水电开销可按各科室的面积、床位、病人数或医疗收比例来计算。此外为提高成本分析的准确性,还应制定单项成本分析单,内容包括:作业流程、消耗器材、参与人员、使用设备、设施的种类及其使用年限等,再进行汇总,可计算出每一诊疗项目的成本。这需要工作第一线的医生、护士及医技人员配合填写。

4.2 绩效管理

医院应当对临床、医技科室的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当各科室达到各种量化的目标或完成各项指定任务时,医院应及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当个别单位未能达到量化的目标,首先要减少其奖金数额,施加一定压力;其次医院应协助其找出原因,并研究改进的方案,采取应变措施,以促其完成或达到既定目标。还要正确使用物质利益分配之外的激励,如职称晋升和政治荣誉等精神激励。不论物质利益分配或精神激励,都必须通过完善的责、权、利统一的机制,使利益分配制度发挥激励作用;同时,还应该遵循“需求优势转化规律”,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和职称晋升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形成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和强化经营的动力机制。

4.3 实施资本运营管理

首先是建立医院财产物资规范化管理体系,重点管理好固定资产以外的各种材料,加强对变动成本的控制。其次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高新设备的效益跟踪分析。第三是实现资本的最佳运作,为加快医院的发展,即通过财务综合测算,在保证不影响正常周转情况下,利用延期付款和打付款时间差及病人住院押金方式筹集资金,也称自然性融资,充分发挥未垫付资金的作用,产生经济效益。第四是改革筹资方式。在21 世纪面临医院体制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适度负债经营,则有利于盘活资金,增加经营的活力。

负债主要形式有内部集资、社会筹资、银行贷款等。注意防范风险的提示:一是适度负债,即负债程度要依偿还能力而定,包括要重视投资效益;二是创造条件,获得政策倾斜;三是提高信誉,争取银行贷款或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实现有效的融资。

4.4 规模经营战略

面对我国医疗市场出现的“航母”,日今所谓的大医院都应“居安思危”,中小医院更应关心其生存。市场竞争的焦点是利益,而竞争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往往会偏向于强者方,形成强者恒强的结局,所以要把“蛋糕做大”,实现规模经营效益。规模经营的诱惑,在于成功地实现低成本扩张,抢占更多更大的市场;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区域性或行业性垄断。当前,医疗市场中规模效益趋势有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形成医院或医疗集团,医院改制上市,连锁经营和各种协作方式的松散型联合,其结果必然是拓展新的医疗市场,促进区域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益,发挥医院规模经营效益。规模经营的困惑就在于机遇和风险并存。为防范风险,避免扩张失败或背上沉重的包袱,规模效应应把握好扩张的方向、对象。一是选准扩张的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把眼光盯在中国进入WTO 后的国内、国际的医疗市场;二是选准扩张的时机,医院的综合实力及经济基础已发展到一定阶段,完全具备扩张的实力;三是选准扩张的对象,不能把计划经济形成的模式单一功能雷同,规模小而无特色的医院在一个狭小的区间实行盲目的叠加,要在认真作市场调查基础上严格考察拟并购的单位,分析扩张的可行性,谨慎行事;四是积极稳妥实现低成本扩张,成功的经验还要搞好产权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4.5 实施优质经营战略

二是重视循证医学模式的应用。循证医学是国际医疗界在80~90 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它是从长期以来以经验为基础的临床医疗模式转变而来的,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在 现有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决策内容包括病人的处理、治疗指南和治疗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循证医学在21 世纪可能成为一种医疗新观念和提高医疗质量的新手段。一是在与国际接轨的旗帜下,信息技术、钠米技术、生物技术的应用为循证医学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外环境。二是应用循证医学模式会迅速扩展的内动力是“可利用最适宜的科学根据”的应用范围的增大。三是循证医学应用的目的性在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保障 病人获得医疗的公平性;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等。

市场经济体制篇7

【关键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旅游经济,管理分析

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也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会用发展的眼光来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必要的调控,那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有是如何对旅游经济进行管理的,下午我们进一步的进行阐述。

1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

市场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决定的,而市场生产的数量的多少,也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量和支付能力来进行调整的,而这种信息的传递,是根据人们和市场间的买卖关系来确定的,市场的经济发展是靠消费者消费的金额与卖方所赚差价来衡量的,而卖方之间所产生的利益冲突,确实由如何提高市场利润来体现,市场经济通过不停的竞争来完成进一步的推进它的发展。

2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古国,东方神圣殿堂,古建筑物等都蕴含和无法掩盖住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中国人民素质的提升,热情待客,和堪称为世界最友好的国家,无论是那方面的因素,都能吸引着全球人们的关注和向往,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的迷恋,不可阻挡的推动者我国旅游业的更大发展空间。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积极协助相关旅游产地,对旅游地的维护和宣传推广,旅游行业不仅使本身经济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还同时推动着我国其它的产业的共同发展,人们远足,就离不开穿衣、吃饭、住宿、乘坐交通工具、购买当地具有名族特色的纪念品等等,来为自己解除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使自己的心情得到放松和愉悦。那么餐饮行业、旅馆行业以及基本的出门就得依靠的交通工具等,都附带的发展起来了。另外旅游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劳务市场解决了相当一部份的人员就业问题,并且是国内与国内各地、以及国内与国外之间的文化同时也得到了交流。

3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3.1国家对旅游业投资有限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财政投资有限,各方面都需要用钱,然而,目前我国的旅游行业即便相对其它行业经济发展相对靠前,然而目前例如交通所达旅游景点不便利因素,例如,飞机不能直达旅游景点的、火车以及汽运经常满客或超载的、另外经常发生旅游交通事故、旅游景点经常出通信信息薄弱等,很大原因都是国家对旅游业投入资金有限而导致的。给人一种,空有一处好硬件而无相对软件设施与其配备,只有等待旅客的选择到来,从而很难去开发新的旅游客源或是回头旅客。

3.2我国旅游业服务意识差以及旅游开发景点有限。到一处旅游景点,给大家的感觉一般都是,收费高且质量差,例如住宿、购物等方面。在旅游景点处所设立的购物商店不多,并且商品价位普遍较高,住宿就更加离谱了,住宿费高,但是卫生情况却相当的差,这种服务意识就本国旅客都难以接受,何况是国外游人呢。还有甚者,同一桌饭菜或是商品,国内人购买是一个价位,而外国人购买却是另一种价位,这种旅游商品差价随意性较大,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并且,旅游景点所售出的纪念商品都普遍存在,质量差、品质低、价格高的现象,很难刺激到游客们的消防欲望。对于旅游景点而言,大家都有一种感觉,我们是慕名而到的旅游景点处,然而到了目的地后,却经常被一些旅游景点挡在门外不能进入,这就很让人失望和不痛快,给人一种花钱没花到实处的感觉。

3.3国家政府对旅游业过分的保护主义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以企业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方式进行经营,然而,对于旅游行业来讲,实际还是国家享有旅游行业经营的权利,从而使旅游业原本陷于一种等待发展状态,这种状态严重的缺乏竞争力度和激励机制制度,很大程度上阻挡了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4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旅游经济管理对策

4.1扩大旅游业经营范围。以我国旅游行业中的旅行社来讲,旅行社原本就起步较晚,并且当下各旅游景点的旅行社普遍存在着,数量多且杂、收费不统一、卫生质量差等特点,只有改变旅游业中旅行社这些根本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才能不光以大好娇丽河山来吸引客源,而是在吸引到源源不断的客源后,还旅客们一个舒适舒心的休息环境,才能长久的留住客源。

4.2广引外资、完善旅游景点各配套设施。我国旅游行业目前存在着,与旅游相配套的相关行业设施无法实行配套发展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财政收入有限,需要投资的行业项目较多所造成的。那么针对此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大量的引进外资,让我国旅游行业对外开放,使旅游业附带的餐饮也、旅馆业、运输业、购物商城等都同步的发展起来,才能更好的吸引旅游客源。

4.3提高旅游业服务意识建立旅游市场竞争机制。旅客游玩为的就是发泄和放松压抑和疲惫的心情,只有给在游玩后的旅客一顿可口、香美的饭菜,提供一处舒适、干净和卫生的住宿场所后,使他们对我国的旅游景点的优美景色、可口美食、舒适住宿流连忘返。这样不仅能吸引和拥有更多的旅客,还能打响我国旅游行业属于自己的旅游品牌。

5结语

旅游业是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附带了餐饮、运输以及旅馆业的一并发展,通过国家科学有利的市场经济体制调控,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也在随着市场的变迁不断的变化着,这样才能使旅游经济发展更加稳定和持续发展,才能使其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伟波,基于循环经济视域下的旅游经济管理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7):12-13

市场经济体制篇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选择市场经济体制

人类现处在被物质消费品支配的时期,人类所面临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特征迎合了人类“自由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特性,是促进生产力高效发展的根本原因。基于此,使市场经济体制所具有的活力能够持续不断,也使市场经济具有了超越资本主义的潜能。“自由竞争”是指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实现最优选择及潜能的。而“优胜劣汰”则是强者能获得较多的利益,劣者得到较少的利益。二者的结合即是资源在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市场经济是被实践证明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迄今为止,在发展生产力方面人民还没有寻到比市场经济更为有效的方式。马克思曾说过“各个人的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充分参与社会竞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优胜劣汰的利益竞争的方式,把生存压力均衡地施加于所有社会成员身上,从而迫使人们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劳动潜能,最终推动所有个体能力的全面发展。任何社会都立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更是认为发展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意义中的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生产力水平很低,现阶段我国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对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发挥着决定作用。市场经济是我们人类迄今为止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因此市场经济体制的运用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所以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地位如果重要,是因为其承载着两大任务:其一,马克思主义原创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发展只能采用计划经济,而我国却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需要成功的实践证明,更需要充分有力地逻辑论证。其二,社会主义的存在价值即取代资本主义,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不但要借鉴利用原生态市场经济的成果,更要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只要社会主义还没有实现对资本主义在社会生产方面的超越,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经济,而发展经济就要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因为我们还没有发现比市场经济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改造原生态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经济。正因为竞争,它才能够表现出高效率,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属于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社会主义只有继承该成果,在以原生态的市场经济体制为起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也具有致使优胜劣汰了劣势。正是由于其优势,社会主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正是由于其弊端,社会主义改造市场经济体制。无论为了赶超资本主义,还是为了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市场经济体制都是社会主义无可替代的发展方式。但是,社会主义不能落入资本主义运用市场经济体制的窠臼,需要一开始就坚持共同富裕原则,批判性的运用市场体制。换句话说,社会主义虽然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却不能简单地照搬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从确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不但要借鉴资本主义的成功经验,也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本质规定。市场经济所实行的机制是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自由竞争可以为每个人潜能的发挥提供最大的自由空间,而优胜劣汰则是由市场竞争和劳动者能力的差异而产生的胜败。市场经济通过利益差别来激励劳动,贫富差别的出现是必然的。这与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共同富裕的目标形成冲突,这就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要自觉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推动市场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原生态市场经济的改造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曾经经历由自由放任的商品经济向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的转变。目前,社会主义国家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意味着它的必经之路就是实现经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对公有制的维护和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坚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的根本前提,共同富裕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必然结果。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共同富裕唯一而只能依靠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手段,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国家控制着经济命脉和关键领域,为国家需采取宏观调控时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同时,生产资料公有制对共同富裕的保障作用必须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作为连接桥梁,只有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下才能既保持并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率,又控制并平抑劳动者间的利益差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正是其对原生态市场经济的最彻底的改造。

市场经济体制篇9

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战略制高点。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配置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根据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政府有“三只手”,即无为之手、扶持之手和掠夺之手,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发挥政府无为之手、扶持之手的作用,要限制政府的掠夺之手,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是寻求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在调解经济、弥补市场功能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自身的缺陷,促使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在8•19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深化改革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会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过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其作用还要受政府等其他方面的影响。现在改为“决定性的作用”,则排除了其他方面的作用,更多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这一新提法,更加准确地反映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支配作用,反映了价值规律的内在要求。

二、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不断发展,我国在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政府逐渐放权,市场机制逐渐培育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转型阶段,定位政府角色,规范政府行为,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市场活力至关重要。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恰当运用“两只手”,关键就是“看不见的手”——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使经济活动应该更多地由市场来进行,充分发挥市场活力,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来推动资源配置,争取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实现资源最佳配置。而政府“有形之手”应该在公共服务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立足社会及市场需要,以“放权”为重点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以平等竞争为原则,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定地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着手解决政府对资源配置干预过多的问题,完善市场体系,真正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到202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与政府效能的提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篇10

信用原则是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着我国市场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对民商法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应用领域进行探究,并讨论了诚实信用原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影响,最后针对我国民商法信用原则存在的不足之处,给出了几点从信用原则方面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民商法信用原则;市场经济体制;诚实信用原则

民法和商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和商法共同调整着商品经济关系,确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正常运营。民商法的信用原则,是民商法体系中具有双重调整性、普遍规范性和较强伸缩性,具有法律调整和道德调整的双重作用,因此其对民商法的完善和发展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商法中的信用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完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应用民商法的信用原则,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然成为左右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民商法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应用领域

(一)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应用领域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的行为标准。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基于我国社会的公序良俗和道德规范,参考苏联和西方的立法体系设立的,因此诚实守信原则在我国民法和商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逐渐加大,诚实守信原则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只有保证我国民法和商法的诚实信用原则适用,才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才能进一步在现有的民商法基础上,根据社会对民商法的需要,对民法和商法进一步的完善。信用原则作为传统道德和现代法律的基础原则,其不仅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淘汰,反而其作用越来越明显,甚至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合同法》中更是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信用原则在民商法中的重要地位。换言讲,诚实信用原则已经成为贯彻民商法的基础原则之一,影响着民商法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并影响着民法和商法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诚实守信原则是平衡参与经济活动双方利益的重要工具,并能够发挥着平衡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重要作用。诚实守信原则不仅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还具有法律特有的强制性特征。从社会道德方面来说,如果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不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那么其必然会陷入无人交往的境地,必然会导致个人或企业无法参与到正常的社会活动中。

(二)诚实信用原则应用的领域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和商法中的应用是比较常见的,并且体现在物权法和债权法中的诸多方面。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和商法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在物权法中,诚实信用原则作为重要原则之一,是构建物权秩序与交易规则的基本工具,其具体的体现就是公示和公信。诚实守信原则在物权法中的另外一个应用就是相邻权,在这项权利的行使中,诚实守信原则是衡量权利是否被侵害的重要依据。还有一项对所有权的应用就是善意取得制度,该制度根据诚实守信原则,转让给他人的财产能够使第三方合法拥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利。在债权法中,诚实守信原则可以表现为情事变更原则、归责原则两方面。情事变更原则主要应用于合同变更和解除时,具体指合同生效后,在合同关系的基础情事中由于不规则当事人的因素,预防当事人蒙受不合理的损失,。还能够使另外一合法当事人获得意外的收益。债权法中的归责原则,主要是指无过错责任、公平等原则,该原则一直作为判断事实行为的标准,对于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和提高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诚实信用原则的重要影响

在市场经济带领下,市场交易原则的树立也越来越多,交换是市场经济发展动力的基本形式,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彼此的信任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更是众多市场准则中的重中之重。诚实信用是作为市场经济交换的基础保证,其行为得以进行的基本伦理前提是诚实守信,即使交换各方有任何一方不相信另一方,则这种交换行为则难以进行。市场经济领域中的信用,主要指的是参与市场经济的各方在长期的经济交往而形成的信任关系和信誉评价。这种信用关系和评价是市场交换的前提,同时,市场经济的交换必然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它是信用的结果。由此来看,信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不仅是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支持市场经济前进的动力。在无形的经济发展建设中,城市信用的原则一定要落实到实处,促使市场竞争的良性发展,从而共同推进经济建设的发展。信用作为市场经济的伦理原则,同时还是市场经济效率的资本(这种资本既可以被视为社会资本,也可以被视为道德资本,但它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是确定的)。综合来说,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诚实信用原则可以产生经济效率的资本。虽然其是经济发展中的外部条件,属于无形产物,不能够进行直接的买卖,在技术层次上也不可替代,但是“诚实信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确有着重要的意义及作用。尽管在经济学家眼中,信任和类似的价值观被看作是经济活动中的“外部事物”,但是确能够促进经济效率的,有利于提升经济行为中的交换数量和质量。在一定意义上,信用可以被纳入产生经济效果的重要资源之一,市场经济中的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产品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以及政策信用、法律信用、司法信用等都是重要的社会资本或道德资本,信用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更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资本或资源。

三、民商法信用原则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内涵与概念界定不清尽管诚实信用原则在民商法中的应用比较普遍,并且很多案件或事件中都会应用到信用原则,但我国民商法理论体系中,却缺乏对诚实信用原则和内涵的统一认定。在诸多的民商法诚实信用原则理论中,包含条款说、立法意志说、双重功能说等很多不同的理论派别,虽然这些理论派别均从某一方面对诚信原则在民商法中应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具体的论证,并对其内涵进行了解释,但由于这些说法均有其合理性,因此现如今的信用原则在民商法中没有确切的内涵和定义,这直接导致我国民法和商法在涉及到诚信原则的应用时,缺乏足够的标准型和理论支持。

(二)诚实信用原则缺乏具体的法律保障虽然诚实信用原则被写入民法和商法中,但由于诚实信用原则根本没有准确的理论界定,因而导致诚信原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混乱。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体制仍然在不断建设和完善中,也也导致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信用体系建设的并不完善,或许这也正是我国法律理论研究体系中对于诚信原则无法准确定义的原因之所在。由于诚实信用原则缺乏具体的法律保障,较低的违规成本和带来的较大的收益预期,必然会导致有些个人和企业铤而走险,导致市场经济运行的比较混乱,矛盾和信用问题不断出现。

(三)与其他原则相比,诚实守信原则的序位相对滞后诚信原则应该作为民事立法的根本原则和主要价值追求之一,只有使民法和商法能够为保护诚信的市场行为的有效工具,才能发挥民法和商法在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然而我国的民商法法律体系中,虽然对诚信原则反复强调,并将其应用于民法和商法中,但却将诚信原则放置于各项民事法律的末位。这导致我国社会的发展中,对诚信原则毫不重视,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对诚信守信存在误解,认为诚实守信在社会公德中本来就处于末位,导致我国社会上的信任危机严重,造成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畸形,并直接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了境外资金参与到境内投资的积极性。

四、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信用原则的价值内涵能够更好的实施一个法律条款,首先要把握好其核心内涵,虽然信用原则的法律概念存在分歧,但信用原则作为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法律中的核心内涵是确定的。为了更好的应用诚实信用原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信用原则相关条款时,对信用原则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如果交易主体能够明确信用原则的核心内涵,那么在交易活动中就会以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开展交易的基础,从而在交易活动发生之时正确的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消费者如果在交易活动中明确诚实信用的原则,就能够利用好法律工具,保证交易的公平和公正,从而降低在交易活动中受到损失的几率。法律工作者把握好诚实信用原则,当遇到相关案件时就能对案件更准确的分析和审理,从根本上提升法律的公信力。

(二)加强信用原则的执行力度我国民法和商法体系中,对信用原则没有统一的定义,对违背信用原则的事件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予以制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由于对诚实信用原则没有立法保护,导致部分个人和企业在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后,根本没有相应的机制予以处罚,而只能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来降低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事件发生的概率,但这个过程是比较缓慢的,不符合我国现阶段较快的社会发展速度。这就要求我国法律应该加强信用原则的执行力度,对信用原则的执行进行明确细致的规定,并出台相应的行政处罚机制,让信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对信用原则的保护,降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信用问题出现的几率。

(三)加强政府引导的同时加强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我国现阶段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不完全的市场经济,这是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决定的。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甚至很长时间内,都会是发展中国家,因而政府的引导和市场调控仍然是必要的。鉴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近年来信用矛盾和危机频发的现状,政府机构应该积极引导诚实信用原则在市场机制中发挥作用,弥补市场经济自我调节机制的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速度,并缩短政府参与市场宏观调控的时间,还要加强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只有市场主体的信用建设成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信用问题,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良性、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民商法中信用原则的应用,是民商法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之一。由于我国民商法将信用原则的位次后置,以及受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的影响,我国信用原则一直存在问题。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两性发展,就必须了解信用原则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内涵,并加强信用执行力度和政府干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大为.浅谈我国民商法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法制与经济.2012(14).

[2]苏楠.论民商法的信用原则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商业.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