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秩序十篇

时间:2023-03-14 04:56:45

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篇1

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认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是由供求所决定的,但这只是对问题认识的一般开始,而不论从供给和需求的哪一方面看,任何一种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形成,又都存在着各自的经济和社会的形成机理,即把商品或服务的买或卖当作两种劳动的交换来看待时,这两种劳动的价值形成过程又都要受到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时决定一单一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就并不仅表面限于供求调节、制衡那样简单。因为作用条件的不同,商品或服务价值含量也会不同.如果影响商品或服务价值的诸因素的作用组合、作用方向、作用力度是与社会的市场化取向吻合的话,这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水平与需求期待就不会存在多大差异。由此,就必然会派生出商品或服务价值的形成秩序问题,由此也更会衍生出某一商品或服务的市场化秩序问题。保险是一种以管理风险和转移风险为核心功能的独特社会服务,影响其价值形成的因素自然会异于其它,因而也自然会存在异于其它的价值形成结构及秩序,而在不同的社会市场条件下,其服务价格之形成亦必会存在市场化秩序问题。而如何有效地协调这一秩序,并能力求与社会的市场化取向趋向一致,既会关系到这一服务业本身的健康发展及产业效率,又会关系到全社会的保险福利水平。这也是在推进中国保险市场化进程中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保险是保险人向公众提供的一种以风险保障权利为载体的独特专业服务,是一种特别的使用价值,因此其价值内涵的成份及形成与其它的商品或服务会有相同之处,更会存在某些方面的差异。如果说保险服务具有价值,首先是因为保险人提供给公众的风险保障权利也是要在满足一定的资源条件下才能被“生产”出来,投资人也是以一定数额的“预付货币额”来换取具有一定质和量的劳动力,购置适应这些劳动力工作的场所、设施、设备为先导行为的;同时,还要购买可保障保险人自己持续经管的另外一种风险保障权利——再保险,拥有和运用可把自己所接纳的不同种类的风险进行同质化处理的专业技术,并以此形成风险保障权利的一部分价值;除此之外,在保险人提供给公众的风险保障权利中还要包含另外一种价值成份——平均分了的单个风险转移对价。无论在何种社会条件下,人们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并希望把自身不欲承担、不能承担的风险转移出去,通过向保险人付出风险转移对价来购买风险保障权利就成为了公众转移风险的一种形式。然而,具体到每一社会成员,不仅其各自所面临的风险会各有不同,而且这些风险运动变化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即每种风险于未来会否有损失发生都是不确定的;如果以可能发生在单个社会成员身上的损失量为依据而要求这一社会成员支付与损失量等量或高于损失量的费用来购买风险保障权利不仅是行不通的,同时对社会财富也不是一种增进,因此,就需要对存在于一定人群的全部风险进行总体量化,并依据各种风险性质作出损失概率推断,据此计算出可从存在此类风险的一定社会成员平均收取的、与这部分社会成员潜在的损失总量达至平衡的风险转移对价。换句话说,就是要把原本单个社会成员所要承担的较高的不确定的支出变成确定的低水平支出,也可以说是把未来的单个社会成员的损失在其他全部成员间作了平均分配。而不论对企业,还是对个人,其为获得风险保障权利而向保险人付出基于一定风险量计算出的风险转移对价,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再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是一种必要的价值转移,没有这一部分价值转移,保险人提供给公众的风险保障权利中就会出现价值缺失。因而,就如同物化劳动会成为商品价值一部分一样,保险人向一定人群收取的风险转移对价也自然而然地要成为保险价值的一部分。

任何社会主体从事商品生产或提供专业服务,其根本目的都无非是要通过实现商品或服务的交换价值而最终获得一定数额的利润。而商品或服务的交换价值实现水平又总是和一定的市场条件紧密相联的。概括而言,一定的商品或服务只能在两种市场条件去实现自身的交换价值: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和非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比较容易理解,是指商品或服务进入不存在障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对其不设置管制的市场条件;而非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则包括多种情况,一是某种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仅存在一个提供者,不存在另外的竞争者,实际上也就是寡头市场;二是市场上存在进入障碍,政府对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实行控制,这其中又分为不同的情形,如政府对所有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实行控制,也可能是政府对某些部门的商品或服务实行价格管制,而对另外一些部门的商品或服务则不设置价格管制。毫无疑问,各种不同的市场条件对一定商品或服务交换价值的实现所具有的影响也自然是不同的。但不论在何种条件下,只要商品生产或专业服务是受到盈利目的所驱动的,只要是从事商品生产或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主体存在着较强的于商品或服务的交换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交换价值的愿望,这些社会主体就不会只把经营管理的注意力仅放到商品生产或专业服务组织的某一阶段,而会循总资本循环的秩序、由始至末地逐阶段控制和削减一切可对商品或服务交换价值实现不利的成份及元素,以求最大可能地摄取商品生产或服务经营的交换价值。特别是在商品或服务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条件下,因不仅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价格控制,同样在商品生产或服务组织阶段之前的相关要素动员、购置阶段也都不会存在或较少存在价格控制;而由不同的社会主体所生产出的商品或组织的服务并不能按个别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去实现个别的交换价值,一般只能依照同部门产出的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一部门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平均化的社会价值,即“在这个部门的平均条件下生产的、构成该部门的产品很大数量的那种商品的个别价值”(《资本论》第3卷119页)去实现自身的交换价值。而那些对自己所生产的商品或所经营的服务抱有较大的于市场交换中实现交换价值期望的社会主体,无一不是不从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购买开始就作出严谨的和经济性的选择,力求以最小的“预付货币额”来换取最多可能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以为随之而起的商品生产或服务经营奠定至为经济的价值基础。这样的一种价值转换在此后的商品生产或服务组织、以至于流通领域中实现交换价值过程中都属首要的一环,如果讲在实现商品或服务的交换价值全部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前后秩序的话,那么,这种价值转换在这一秩序演化中天经地义地会永远处于前置地位,并会对后诸节秩序的价值转化产生影响。

保险产品交换价值的取得与其它商品交换价值的实现于机理上是无什么本质区别的。但在从非充分竞争向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转化过程中如何确定保险服务价值市场化和构成保险服务价值的两类劳动基础要素市场化孰先孰后秩序以及求得二者之间的平衡,却会对保险业的产业效率带来直接的影响。不言而喻,保险服务价值的市场化是应当建立在构成保险服务价值的两类劳动要素市场化基础之上的,后者是前者实现的重要前提。市场化是一种商品生产和服务经营所需要素以及商品和服务的交易价格逐步被市场所决定的过程。除了包含政府会逐渐解除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控制外,市场化还包含生产经营要素于成本、质量、效率方面必须统一,高质量的生产经营要素始终要向高效率经济活动领域流动,一商品生产或服务经营主体欲长期占有高质素的生产经营要素就必须持续致力提升自身的经营效率等内涵。在现代保险服务的专业经营中,影响其价值构成的要素是多种类的,会涉及到资本、劳动力、场所、设施、技术、管理等。由自身所独有的内在价值增殖扩张本性所决定,资本对商品或服务价值形成的影响无疑要重要过其它要素,可以说资本是商品或服务价值形成的起点的起点。在具体的保险经营中,资本对保险服务价值的影响主要看两方面的情况,一是资本是以何种条件被占有、占用的,二是在全部经营所需要素组合中资本对其它要素的约束程度如何。如果资本的占用是有效率的,资本对其它要素的支配约束力大,受此影响所形成的保险服务价值就会比较容易在市场上实现其交换价值,否则,就将是另外的一种结果。而欲使劳动力在实现保险服务交换价值中更多地发挥作用,也依然需要两个基础性的条件:以相对经济的支出换取一定质和量的劳动力及创造条件提高劳动力的单位产出。在讨论劳动力对保险服务价值影响这一问题时,亦需对另一客观存在的问题作出回答,就是管理对一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形成是否具有影响。在一些传统的经典理论中,管理是被排除在价值创造范畴之外的,而实际上管理也是一种劳动,与一般的劳动力一样也是参与价值创造的。也正是基于此,马克思在一方面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管理从属资本的性质同时,另一方面又在《资本论》第3卷中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凡是有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表现在与各种局部劳动无关而与工场全部活动有关的职能上,就象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这是一种生产劳动,是每一种结合的生产方式中必须进行的劳动”,明确地承认了企业管理者的劳动也参与了商品价值的创造。而具体的管理如何对保险服务交换价值产生影响,其作用原理同劳动力对保险服务交换价值的作用原理完全是一样的。而从通过对物理属性的消耗而实现价值转移并最终影响到保险服务交换价值的物化劳动与一定数量货币资本的转换条件分析,若使这部分劳动能对保险服务交换价值的实现产生积极作用,除了避免对这部分劳动的非经济性配置、占用而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这部分劳动与货币资本的交换也是在至为经济的条件下实现的。与一般商品生产或服务经营不同,保险服务价值中还应包含一部分保险人为确保自身经营稳定、必须从外部购买再保险保障的那部分价值转移支出,并且这部分价值转移支出的水平会受到另一个市场条件的限制。但无论如何,这部分价值转移支出能否维持较低的市场价值水准并与保险人从投保人处所收取的风险转移对价相应一致,最后也势必影响到保险服务交换价值的水准。保险经营属技术性较强的产业,其运作会涉及到风险处理及转移技术,也会牵涉到资产管理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都存在价值占用高低以及应用范围、程度及效率等问题,毋庸赘言,这些也都会对保险服务交换价值的实现带来影响的。从上述种种可以看出,不仅保险经营所需的各种要素占用水平、配置结构等会对保险服务价值、保险服务交换价值、直至对保险服务市场化程度产生影响,以什么样条件动员和占有这些要素、为此所要付出的价值转移处何种水平同样亦会影响到保险价值形成、保险服务交换价值乃至保险服务市场化程度。如果能在无价格约束的市场条件下以较低的价值转移水准换得保险服务经营所需的各种要素并加以经济性配置,保险服务就同样会比较容易地在无价格约束的市场条件下实现其交换价值。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保险服务经营所需各种要素的市场化,就不会有保险服务交换价值实现的市场化。

市场秩序篇2

关键词:利益主体;证券市场;秩序

一、证券市场秩序的内涵

证券市场秩序意味着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准则,对证券市场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市场按照特定的规则运行。证券市场制度提供的正是这种内生的规则体系。证券市场的秩序由市场内的行为主体相互作用而形成,但政府作用比较特别,它可以出现在更高的秩序形成与控制层次上。在一般意义上,市场秩序指依据规则和准则进行控制下的市场运行状态。市场的公平与效率是市场运行状态的主要指标,也是制度规则体系的评价标准。

国内对证券市场效率的实证研究分析,1993年以前的研究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非市场有效,此后的研究大多支持弱式有效。市场秩序混乱,市场公平和市场效率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市场的运行是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的,要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必须从形成秩序的市场主体的行为出发,建立相互制约、平衡的利益框架。

二、利益主体行为与市场秩序的相互影响

证券市场行为主体在相互的交易中会自发形成一种市场状态,可以称为自发秩序。每个行为主体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将拥有的资源投向能获取较高收益的股票,这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但自发秩序的优势必须在长期和重复的交易关系中逐渐形成。如果交易者的行为预期不确定时,极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这就会增加市场的交易费用。从长期看,某个市场体系要生存下来,必然能逐渐调节纠正交易机制,取得交易费用上的优势,但要达到良好的状态可能要经过相当长时间,在调节过程中也会浪费巨大的资源。下面从几个主要利益主体行为对秩序的影响进行分析。

1.政府。从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初步形成看,政府是证券市场制度供给和运行的核心,其他主体大多通过影响政府决策而获利。强势主体(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能对政府的决策施加较大的影响,但并未能控制政府的行为。而政府过多涉及到证券交易中的具体利益,一是政府对证券市场目前的定位与期望过高,二是政府自身利益和其他市场主体过于密切地混杂在一起。在国内证券市场中,国有性质的主体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占绝大部分,机构投资者中,国有企业也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媒体更是政府或国有资本主办的,它们的行为在相当程度上正是通过政府整个权力机构发挥了作用,对证券市场的秩序形成与变动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2.上市公司。由于占绝大部分比例的国有上市企业采取的都是增量发行,国有股仍占有控股地位,外部股东无论在控制权还是在信息上,都处于十分不利的状态,公司经理等“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为了获取更多的融资,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等情况时有发生。由于上市公司都属于利益既得者,其利益主要在一级市场的发行中,而在证券交易市场上,上市公司间难以形成比较普遍的共同利益。而且由于国有上市公司仍然承担了政策性负担,国有企业固有的“预算软约束”弊病也移植到上市公司身上。上市公司的利益一致性不够,难以采取集体行动。但上市公司与政府的利益密切相关,分别对各自的管理部门有较大的压力。

3.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不仅实力雄厚,而且数量比较有限。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规模很大,因此它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也很大,对环境的变动比较敏感。在外部环境中政策和市场景气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具有集体物品(它的收益者只是一个局部的集体)的特点。机构投资者通常能够组织起来,争取更有利的外部条件。

机构投资者个体参加争取集体物品(政府有利政策)行动的条件是,它从这个集体物品中获取的收益大于它付出的成本。每个参加者的成本包括行为成本和组织成本的一部分。但集体物品能够为所有投资者共同享用,而不仅仅是付出努力争取的机构。每个机构投资者都希望别人去争取而自己能够“搭便车”。如果努力者分享的集体物品低于其付出的努力成本,它是不会去争取这个集体物品的;如果即使与别的机构投资者共同分享,它从集体物品中获得的收益仍高于它为争取这个集体物品付出的成本,那它有提供的激励。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较少,在争取能够带来足够大收益的集体物品时,通常每个机构投资者能够分享的收益大于它为集体行动付出的努力成本。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也会权衡不作为的机会成本,在不作为的损失大于作为的成本时,他具有参加集体行动的压力。因此机构投资者经常能够组织起来争取对他们这个群体有利的集体物品,如对政策改变的影响,对政府支持股市的需求,都比较明显的表现出来。但集体物品量总是低于最优水平,因为搭便车者的存在,使得努力者总是无法获得它所争取到的集体物品的全部收益。

4.一般投资者。在国内不规范的证券市场上,受到损害最大的是一般投资者群体,一般投资者的个体力量弱小,更应该联合起来采取集体行动。但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是机构投资者经常联合起来,集体要求某些对他们有利的政策,而一般投资者则是“沉默的大多数”,极少有集体行动来申诉自身的要求。一般投资者参与争取集体物品的条件和机构投资者个体相同:他从集体物品中获得的收益大于他参加这个集体行动的成本。但一般投资者数量众多,任何投资者能够从可能的集体物品中获利都极为有限。而对一般投资者进行广泛组织的成本都极为惊人,除非某个组织的成本已经为它的其他职能承担。一般投资者从集体物品中的获利微小而成本高昂,搭便车的倾向同样广泛存在。他们预期的成本和收益极端不对称,通常没有参与集体行动的激励。

一般投资者不能形成有效的压力集团,不利于市场均势的取得,应该在制度上有一个一般投资者保护协会之类的组织,它由某些具有政治、地位要求的个体来推动,同时可提供其他非集体物品,这个组织的真正目的:组织一般投资者,维护自身利益服务。而先例也可以改变一般投资者对争取自身合法利益行为的预期。如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失职和违法及中介机构的虚假审计行为,投资者也许有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意识,但个体能获得的利益有限,而个体在对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诉讼中又明显处于人财物的劣势,在证券市场现实中,个体诉讼行为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成功。如果法律的变动使投资者个体有合适的诉讼环境,出现了较为成功的诉讼案例,形成“选择性激励”的效果,其影响可以从个别到普遍,逐步改变投资者对诉讼的收益——成本预期,使更多投资者愿意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也即成为制度变迁的路径。

三、良好市场秩序的形成路径

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等强势主体群体与一般投资者弱势主体群体的力量极度不平衡,欺诈行为、虚假信息泛滥,操纵市场行为流行,市场规则有向不利于市场长期利益方向发展的趋势,市场的秩序陷入混乱。在此阶段一种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政府的强力介入。政府必须充分尊重并利用自发秩序,但这不意味着政府对制度体系形成与变动的不参与,自发秩序需要通过政府的行为来调节。政府的制度创新应该和市场主体的创新互为补充,要相信在良好规则下的市场制度能够带来社会福利的整体增进。政府确定交易的基本框架和公平原则,在证券市场已经建立起来的现在,应该放宽其他由市场主体自发创新的空间,政府则致力于提升自发创新的层次,消除市场主体创新的外部性,最终形成互补性的制度创新框架。

证券市场的长期利益一是公平;二是效率。自发秩序也许可以提高市场的效率,但自发秩序通常不能带来公平。政府是证券市场中最重要的主体,他供给证券市场制度,调整并维持公平秩序的形成。但统治者也是经济人,他也面临有限理性的制约,且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能指望政府的制度供给和秩序调节就必然能带来良好的证券市场秩序,增加社会的总体福利。当政府的利益来源与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一致时,它的行为会促使社会的进步;反之,它会导致市场的混乱,阻碍良好秩序的形成。这时就要调整政府的收入来源,使得从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中获得的利益大于从寻租中获得的利益,而且实现这一点,可以削弱个别市场主体群体对政府决策的严重影响或控制,摆脱不利路径依赖。

政府要降低市场的交易费用,必须为市场主体界定明确的行为边界,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产权。政府部分放弃从参与交易中得到的收入,而增加从经济发展中得到的税收,即要使每个官员和国有资产经营者有明确稳定的预期:从努力完成职责中得到收益大于设租和寻租得到的收入。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最终的目的也在于此,而推行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的全面非国有化并不一定能促使它们形成明确的预期。在当前情况下,要政府完全放弃为国有企业融资的目的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改善市场秩序的。国有上市公司的根源在于政策性负担造成的预算软约束,当存在政策性负担时,即使是私有企业,也同样会出现这些问题。因此,政府的行为应是逐步取消国有上市公司的政策负担,界定行为边界、获利或受损的方式,迫使国有企业与其他性质市场主体竞争,实现为国有企业融资与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平衡,加固证券市场的基石。

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而减少对要素流动的控制,可以消除在证券市场上广泛存在的“管制租金”要素的自由流动可以加速租金的消散,促使证券市场向常态的回归。严格的监管可以促使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违规的预期成本上升,有利于遏制违规行为,而要素流动控制的放松,有利于市场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要素流动控制的放松可以促使不同投资市场间的竞争,降低市场主体退出证券市场或选择其他市场的成本,这对弱势市场主体尤其有利。而市场间的竞争可以迫使每个市场降低自己的交易成本,否则将被淘汰,这可以帮助提高整体市场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市场秩序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服务保障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以打造优良发展环境为主线,以解决影响我县项目建设环境、扰乱建筑工地施工秩序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严厉打击阻挠项目建设、扰乱施工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升我县建筑市场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创造更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目标任务

各部门单位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切实增强整治建筑市场秩序的责任感、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通过宣传教育、调查摸排、集中整治、案件查处等工作措施,严厉打击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强买强卖物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接受服务的强买强卖行为;严厉打击以敲诈勒索、阻挠施工等手段,要求承包货物装卸的强装强卸行为;严厉打击采取不正当手段强行承揽全部或部分工程的强包强揽行为;严厉打击未经施工方允许擅自进入施工现场,采取不正当手段或设置各种障碍影响施工秩序或阻挠施工的强阻施工行为;严厉打击采取不正当手段违法违规收取施工单位各类费用或利用职权强行摊派物品的乱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着力治理转包和违法分包问题,严肃查处建设单位指定分包、施工企业转包和违法分包,以及超出资质等级认可范围承揽工程等行为,努力营造规范、健康、公平、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

三、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这次专项整治工作,分宣传发动、调查摸排、集中整治、巩固总结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4月26日-5月10日)。各责任部门单位和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阵地和舆论导向的作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印发宣传材料、出动宣传车等形式,深入建筑工地、社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遵纪守法,自觉参与整治工作,自觉抵制阻挠正常施工的各类违法活动,教育建设施工单位依法施工、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努力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文明的施工环境。

第二阶段:调查摸排阶段(5月11日-5月20日)。由县综治办牵头,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公安局、县城市管理局、县监察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路局、县水利局、县工商局等部门共同参与,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认真了解工程项目建设情况,梳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详细摸排阻挠施工、扰乱正常施工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逐一登记造册,填写建筑工地调查摸底情况统计表,实行动态管控,扎实推进整治工作顺利开展。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设立公布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发动广大群众积极揭发和检举建筑市场中违法犯罪线索。对群众举报、投诉的线索,要迅速调查核实,及时坚决开展打击行动,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集中整治阶段(5月21日-11月30日)。根据调查摸排的情况,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组织精干力量,突出解决建筑市场秩序中出现的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强行供材、强行收取“地盘费”、“管理费”、“保护费”、违法转包和分包等问题,力争做到打掉一批、震慑一批、教育一批。要根据季节变化、项目建设进度等情况,分时期、分领域确定工作重点,对建筑市场实行动态整治。对发现、发生的突出问题由县综治办牵头多部门联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以保障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强对城区治安秩序的管理,健全完善“网格化”巡逻机制,警力下沉,加大治安巡逻密度和执法力度,努力预防和减少可防性案件发生。

第四阶段:巩固总结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建筑市场秩序集中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各责任部门单位要在参与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对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全面总结,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立健全管理长效机制。要做好日常管理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把问题隐患消除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四、保障措施

建筑市场秩序集中整治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各责任部门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建筑市场秩序集中整治联席会议,由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综治、公安、城市管理、监察等5个职能部门组成。联席会议要加强对整治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单位要把建筑市场秩序集中整治行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成立专项整治领导机构,制定专项实施方案,落实分管领导。实行严格的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集中精力靠上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做到事事有人管、有人做,切实落实好整治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市场秩序篇4

*年我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和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贯彻祁市长、邵市长的重要指示,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围绕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围绕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更加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加关注社会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加关注土地、环保、农业、社保等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更加关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依法监督,依法整改,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为实现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奋力开创富强*和谐*建设的新局面,发挥审计监督的保障作用。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审计监督,集中查处和揭露各种伪造票据、会计凭证、会计账薄、提供虚假会计报告等违法行为;强化预算执行审计,狠抓税收审计和金融审计,搞好专项资金审计。加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法人和党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社会审计组织的监管,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协助市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重点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四乱”现象,把查处“四乱”问题作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着重对有执收执罚权的部门,使用财政资金较多的部门,非税收入较多的部门,二、三级机构较多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审查,清理各种违反规定的不合理收费,制止各种形式的干扰企业正常经营、损害企业合法权益、增加企业负担的行为。把对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监督,由原来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时查处损失浪费、挤占挪用现象,确保资金安全完整,管理规范,使用合法、投入有效,为全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结合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协助财政、监察、国税、地税、公安等部门,加强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严格“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加强财政性专项资金的监管,建立财政资金追踪时效和反馈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按规定应给予审计处理处罚或上报的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的事项,审计人员不得擅自处理或隐瞒不报,对违反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强化税收征管监督,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协助国税、地税、公安、财政等部门,强化对税收征管的审计监督,严厉打击偷税、逃税、抗税等违法行为,加强道路运输业等各类发票管理;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严厉查处虚开增值税发票、道路货运发票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全社会依法纳税意识。在审计中如发现有偷税、逃税行为的,坚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该收缴的予以收缴,该处罚的坚决处罚,决不姑息迁就。

市场秩序篇5

(一)“零负团费”经营模式普遍

“零负团费”在旅游市场中主要表现为:旅行社以零价格或者低于成本价从外地组团或从外地旅行社手中买团,然后倒手卖给导游,导游不仅不能从旅行社获取工资还要向旅行社交费,然后从景区、购物点、餐饮等旅游项目中想方设法套取回扣,从中获利“填坑”。①据调研中发现,旅游从业人员和一些管理部门对“零负团费”已经熟视无睹,甚至将之当成行业的“潜规则”。因此笔者认为,这是造成海南省旅游市场混乱的最根本原因。

(二)旅行社承包、挂靠现象普遍,加剧了低价恶性竞争

据工商局提供的数据表明,海南省目前登记注册的旅游社有248家,但是在旅游市场中了解到,目前海南省旅游市场上从事旅行业务的单位有2000家以上,两个数据的差额基本是通过承包、挂靠等方式使之增长的。有的旅行社增设门市部、营业部,这些部门名义上是旅行社的内设部门,实际上是独立的“旅行社”。有的门市部和营业部有用同样的方式发展承包挂靠,由一“社”变多“社”,从而产生大量的“小旅行社”。这些“小旅行社”披着合法外衣,凭一张办公桌,一部传真机就可以独立组团,从事旅行社业务经营。由于旅行社承包、挂靠数量过多后,导致海南旅游市场中地接社进一步削价竞争,形成恶性竞争。因此,旅行社承包、挂靠是“零负团费”现象的直接推手,是造成海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的直接原因。

(三)旅游社企业劳动报酬不规范

旅行社企业劳动报酬不规范,导游的工资等合法劳动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条例》第32条的规定可知,①旅行社与导游之间应是正常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旅行社应与导游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工资,并办理各项社会保险。但是,目前各地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旅游社与导游分离的现象。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其一,导游签约于旅行社,但旅行社却不付导游工资,导游的收入完全取决于带团所带来的回扣。其二,导游没有与旅行社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从旅行社领取工资,相反导游需要向旅行社“买团”,旅行社实质上是游客与导游之间的中介机构。因此,旅行社企业在劳动报酬方面是不规范的,基本上没有执行旅游法规的相关规定,这种畸形的劳动关系也是严重违反了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直接损害了导游的合法权益。而导游为了利益,在游程中随意更改游客的旅游线路,擅自增加游客的自费景点,擅自降低游客的吃宿标准,勾结一些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购物点骗诱旅客消费,以从中获取高额的回扣。这类行为不仅打击了合法经营的竞争对手,从而也扰乱了旅游市场的经营秩序,也是造成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为了增强操作性,进一步遏制和规范旅行社企业劳动报酬不规范问题,海南省加强了对该方面的地方立法。例如海南省人大制定的《旅游条例》第25条以及《海南经济特区旅行社管理规定》第19条第2款的规定。②但是,依然不能从根本上保障导游人员的劳动报酬权益得以实现。

(四)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产品等标准化建设滞后

当前,海南省旅游业在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产品、旅游管理方面标准化建设较滞后。一般认为,如果由政府或行业组织对该行业服务质量、产品、管理等制定相应的标准,就能使该行业的服务规范化、体系化,从而保证优质的服务。如果某一行业缺乏规范化和体系化的管理,该行业的服务质量或者产品质量等将难以保证。例如,目前海南省旅游产业规模还不大,旅行社业务以地接社为主,而海南省的旅游客源95%以上来自外省,外省游客是与当地组团社签订旅游合同,一般不与我省的地接社签订合同。一方面,旅游合同的规定一般比较笼统,比如游览景点、时间、线路、购物点、专项旅游活动项目、导游服务内容标准等方面的规定模糊不清或者存在瑕疵;另一方面,在游程中,游客和导游手中一般只有一张旅游行程单,旅游行程单只有基本行程,没有严格的责任条款。基于上述两方面原因,为一些导游擅自降低服务标准,增加自费景点、购物点提供了方便。在住宿方面,有些导游把游客带到卫生环境很差的家庭旅馆,从中获取高额的回扣。由此可见,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方面如果没有形成标准体系,加上信息不对称,就会给违规经营者提供滋生的空间。

(五)“两点一店”虚高标价、导游获取回扣问题严重

旅游商品购物点、旅游景点的门票和旅游酒店的住宿费用虚高标价,导游获取回扣问题严重。虚高标价,导游和经营点相互勾结,从而获取回扣在旅游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既严重影响了旅游形象和旅游服务质量,也不利于自助式的散客旅游的壮大发展。众所周知,在我国拥有私家车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的经济条件也已上一定台阶,如果旅游景点的门票和旅游酒店的住宿费用实行看人定价的多轨制,对单个游客、散客的标准与对团队、对导游和其他议定人员的收费标准不同,将会大大损害散客的利益,不利于自助式的散客旅游的壮大发展。当然,旅游购物点商品、旅游景点的门票和旅游酒店的住宿费用虚高标价,导游获取回扣的现象也将招致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不满意,最终会导致游客把旅游目的地转移,客源越来越稀少。例如,在2010年春节期间,海南酒店客房价格高涨,尤其是三亚出现的天价客房引起各界热议。据悉,将2010年节前和春节客房价比较,2010年春节期间海南酒店客房价格的涨幅分别为:亚龙湾的喜来登度假酒店(五星级)290.2%和7%、万豪度假酒店(五星级)239.1%和35.6%,位于大东海的珠江花园酒店(四星级)201%和9.3%,位于三亚湾的三亚度假村(三星级)148.1%和35.4%,位于三亚市区的豪威麒麟大酒店(四星级)146.3%和69.9%。大部分客房价格涨至8000元以上,套房都在万元以上,亚龙湾的丽思卡尔顿酒店的金茂居豪华套房标价为88888元/套/天,大东海文华东方度假大酒店带有SPA泳池的别墅标价为72000元/天,实为“天价”。然而,2010年春节海南客房价格的爆涨,并没有带旺海南旅游,反倒是吓跑了部分游客,与往年相比,住房率不升反降,春节旅游经济未达到理想预期。[8]由此可见,价格是否能有效调控,对旅游市场秩序的健康运转影响深远。

(六)“四黑”屡禁不止①

我国各个旅游城市和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四黑”现象。“四黑”现象的存在严重干扰了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严重侵害了正规旅游企业和游客的合法权益,也严重的损害了当地的旅游形象,并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例如,近年来,尽管海南省多次组织对黑车、黑社、黑导、黑店的专项打击整治,但往往是死灰复燃、愈演愈烈。“四黑”与正规旅游企业争夺游客,非法从事旅游业务,不断勾结不法经营者欺诈、敲诈游客,严重的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让海南的旅游企业背了“黑锅”,致使海南形象受损。

(七)旅游餐饮点短斤缺两、欺客宰客时有发生

海鲜大排档等旅游餐饮购物点,短斤缺两、欺客宰客行为时有发生,这是长期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例如,欺客宰客,兜售假冒伪劣商品,海鲜大排档等旅游餐饮点短斤缺两,以及黑团黑车甩客现象等都是游客对海南常有的投诉。面对这些丑陋现象,诚然正如海南省省长罗保铭所说的:“如果我们海南连这方面的问题也解决不了的话,或者不能有效解决的话,我们就过不了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个最低的门槛,或者迈不过去这个最低的门槛。”[9]

二、海南旅游市场秩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海南旅游市场存在上述突出问题的原因很多,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行政法的角度分析,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与政府在旅游市场监管上存在问题有关系。其一,旅游主管部门责权不对称。旅游产品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特殊产品,由旅行社组合起来形成一条旅游线路,并对沿途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提供旅游服务,且涉及6要素的各类企业应按照合同约定服务标准提供服务,旅行社在这一过程中负责旅游服务质量的把控和实施。对于海南这样一个国家旅游岛来说,几乎没有一个行业与旅游业完全无关,而海南旅游主管部门承担的主要职责仅仅是对旅游产业的宣传推广、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同时享有对旅行社、导游的部分处罚权,责权严重不对称。其二,旅游执法体制不完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整合。旅游业是一个敏感而且关联度很高的行业,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因此旅游行政监管涉及的部门较多,包括旅游、物价、公安、文化、交通、劳动、卫生、城管、质检、工商、民宗等10多个行政部门。目前,这些行政部门尚没有清晰的旅游行政监管界限,也没有有效的联合对旅游市场进行综合监管的机制,同时,各行政部门的利益纷争也不同程度的客观存在,从而使得当前的旅游行政监管存在诸多问题。其三,监管手段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当前主要运用的旅游行政监管手段是即时检查、事后检查和接收游客投诉后调查等,很显然这些旅游行政监管手段并不能从源头遏制破坏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发生,已跟不上旅游市场的发展,不能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对旅游市场的监管作用。其四,对旅游市场主管部门进行体制改革不到位。不少城市和地区已对旅游市场主管部门从体制上进行改革,但还未发挥其职能作用。例如,海南省政府成立省旅游发展改革委员会,成为政府综合协调部门,实施对全省旅游业的行业管理。海口市、三亚等部分市县也相应成立了旅游发展委。万宁市把旅游局从事业单位转为行政单位赋予其市场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但改革后的各级旅游市场主管部门权力配置和岗位职责并不明确、具体,致使其在旅游市场监管中难以发挥其职能作用。其五,部分执法人员法制意识淡薄,执法不严、执法不力。置法律的尊严于不顾,消极对待长期困扰旅游市场的“零负团费”、“四黑”、标价虚高问题、高额回扣等一系列破坏旅游市场秩序问题,就是一些执法人员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的违法性和对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整体形象的长期危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或者以罚代管,不重视解决问题,导致破坏旅游市场秩序的老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三、海南旅游市场秩序规范对策思考

海南旅游市场秩序之所以长期存在上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旅游行政监管体制不适应地方旅游发展要求。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政治制度、管理体制和旅游发展情况不同,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旅游行政监管体制的内涵和功能也存在着差异。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必须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国或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旅游行政监管体制。要与国际旅游接轨,改善海南旅游市场秩序,促使旅游市场良性发展,海南必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和行政指导手段的运用。

(一)旅游市场需加强实施法治规范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与建设海南法治政府相辅相成。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建设法治政府,需要从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个关系全省发展的战略着眼,又按照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要求,促进法治政府建设。通过法治规范助推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建设法治政府,必须要强化三种意识。一是法治意识:法治作为现代政府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行为方式,其发达程度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法治发达的程度。我们会看到,许多的腐败、违法现象并不是由于人们不懂法造成的,更多的是由于人们不相信法、目中无法造成的,因此全社会对待法律的态度往往重要于对法律的了解。建设国际旅游岛,有一个必然的要求,就是要与国际接轨。而法治是促进旅游岛建设与国际有秩接轨的重要保证,要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普遍相信法律的意识、按规则办事的文化,政府的示范作用不可低估。所以,要高度重视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带头学法、守法、用法的楷模,要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建设国际旅游岛进程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二是程序意识:在现实中,“为了正确的目的不择手段”已经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社会文化心理,基于这种心理,很多时候,我们只注重目的和结果的是非,而不重视过程的对错,但是在真正法治而文明的社会,必须充分认识到程序正义必须优先于实质正义。行政程序作为行政法中的基本法,它可以使纷繁复杂的行政权的行使得到基础性的统一,因而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公开、参与原则通过程序法得以落实,对依法行政和公民权益的保护,从主要依靠事后的司法监督,增加了通过行政程序使政府进行自觉的事中监督和事前监督,从而扩大了监督的范围,促进了行政法治的发展。程序公正是保证行为公正的关键,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进程中,做什么事都要讲规矩,要尽量减少和避免特区初期提出的“先上车后买票”的一些做法,重点选择规范行政程序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抓手,在办事程序上力求公正。三是服务意识:现代政府是服务型建设,而服务型政府必须是法治政府。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是龙头产业,也是一个综合业,没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是难以发展好旅游产业,建设好国际旅游岛的。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建设服务型政府,用法律保证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创建服务型政府是我们喊了多年的一个口号,但现实中落到实处的又有多少?我们离服务政府的差距有多大?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我们缺乏服务意识。在实践中政府管制的意识比较强,而服务的意识则较淡,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就更淡,以至于我们政府经常是好心办成了坏事。所以,要真正的让好心办成好事,要让群众真正的感受到政府所提供的优质服务,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树立服务意识,并且把它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只有这样,我们服务政府的目标才会实现。

(二)旅游市场应加强运用行政指导

市场秩序篇6

《20****年****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年****省整顿和规范市场

经济秩序工作要点

20****年,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突出重点、明确责任、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把整顿与培育、规范与引导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和影响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领域,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任务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继续好转,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

一、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一)继续深化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工作机制,扩大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覆盖面;认真做好重点食品安全风险性调查与评估工作、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完善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种植养殖环节治理。加大兽药、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和农产品例行监测工作力度,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完善农业、农村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化生产,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规模,确保农产品安全。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治理。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完善食品加工企业档案审核备案制,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和无证照经营活动,加大对食品质量准入、交易和退市监管力度;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加强食品消费环节治理。继续推进“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严格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审核和监督,开展对餐饮业和学校食堂食品原料使用情况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生猪屠宰企业、城乡结合部生猪屠宰的检验检疫和定点屠宰工作,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及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使人民群众对市场的食品放心安全消费。

(三)全面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认真落实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和医疗器械注册现场检验制度;组织开展药品批准文号普查,启动药品再注册工作,杜绝假冒伪劣药品上市,从源头上保障广大群众吃上放心药。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秩序,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室的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在全省注射剂高风险生产企业试行派驻监督员制度,完善药品生产监管责任制;继续抓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GMP认证工作,规范药物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秩序;切实加大药品生产企业监测工作。整顿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重点检查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超经营方式、超范围经营、挂靠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违法广告的整治力度,坚决打击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加强部门协调,建立违法药品广告“黑名单”公示制度;加快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建设,规范农村药品供应渠道;完善农村药品监管机制,落实农村药品报告制度和责任目标;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二、进一步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切实维护权益人的合法权益

(四)认真落实《****省贯彻国务院办公厅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06-20****年)实施意见》,继续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协作机制;着力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效能。

(五)加大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侵权行为的整治力度。抓好20****年****省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严厉打击专利诈骗、群体性专利侵权、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严厉打击涉及食品、药品商标侵权行为,重点查处生产、流通领域及商品交易市场的商标侵权案件,切实做好涉外商标保护工作;严厉打击著作权盗版行为,重点整治盗版光盘、音像制品、教材、软件、网络侵权盗版等违法活动;开展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自觉遵守WTO规则,加强对侵权行为的风险管理,提高我省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维护权益人的合法权益。

(六)充分发挥****省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12312”热线功能。建立健全受理举报投诉、转交办理、跟踪监督、办结反馈等工作协调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进一步打击各类商业欺诈行为,不断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七)进一步开展打击各类商业欺诈行动。继续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加强协调、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联合整治,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非法行医和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重点整治药品、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类虚假广告,特许经营和商业促销的欺诈行为。

(八)加强对商业零售企业占压和骗取供货商货款、投资、招商、劳务合作、中介服务、商品房交易、虚假合同、互联网、手机短信等虚构项目和领域中的欺诈行为。

(九)强化执法协调,建立反商业欺诈信息共享和预警监管机制,加大对投诉、举报、查办、曝光的力度。打造宣传教育阵地,充分利用地方报刊、媒体对商业欺诈的发案规律、作案手法和骗术类型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识假防骗能力。

四、进一步打击非法传销组织,切实遏制非法传销活动

(十)切实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彻底查禁传销,规范直销。要完善“打、防、控”体系,集中力量查办涉及地区广、参与人员多以及诱骗青年学生、农民参加传销的大要案,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及时报送,及时立案,依法严惩传销组织者、策划者和骨干分子,摧毁传销网络。

(十一)加强网上传销的监控,加大网上打击传销力度,防止传销骨干从有形到隐形进行网上传销来坑害骗取群众财产。要严把直销市场准入关,依法规范直销行为,查处违规招募、违规培训、违规计酬和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直销的行为。

(十二)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传销这一“经济”的本质和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极大危害。工商、公安、民政、城管等部门要做好受骗群众的疏导、劝返和遣散工作,严防由传销引起的发生。

五、深入开展“两烟”打假打私专项整治,扩大打假打私成果

(十三)坚定除假务尽、长期作战的思想,再接再厉,继续保持“两烟”打假打私的高压态势,维护****烟草支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开展两烟打假打私专项整治,坚持职能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调,以“端窝点、破网络、抓主犯、清市场、守边境”为重点,继续开展以“高原风暴”为代号的全省多地区打击网络专案联合行动,突出打击制售假冒卷烟网络、烟草走私网络、制假原辅材料和非烟网络,有效摧毁各种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团伙,进一步提高打击网络的质量和水平。

(十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宾馆酒店、娱乐场所、旅游景点、农村商店假冒卷烟、走私烟销售行为。加大源头打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收购、加工、倒卖、走私烟叶、烟丝的违法行为,加强运输分销非法烟草专卖品稽查工作,切断制假窝点原辅材料来源渠道。保持市场监管工作的高压态势,不断规范烟草市场秩序。

(十五)建立市场监管体系,完善举报、查处监管机制,构建行政处罚和司法打击的合力,切实遏制涉烟违法犯罪发展蔓延的势头。加强两烟打假打私信息平台建设,发挥网络监管作用,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两烟打假打私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两烟目标管理责任制,净化全省“两烟”市场环境,切实维护****烟草产业形象。

六、针对其他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十六)进一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建材、汽车配件、酒类等产品的违法行为,遏制制售非法拼装车、地条钢、黑心棉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反弹势头。

(十七)加强农村农资市场监管工作,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及添加剂、农机及配件、水产苗种等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

(十八)整顿土地、文化、货币、证券、外汇、保险、建筑、成品油、房地产市场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惩治虚开和接受虚开增值税发票、做假账、账外经营等偷骗税违法行为。广泛开展化肥价格、涉农收费、教育收费、医药价格、电力价格的专项检查。

七、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不断提升整规工作合力

市场秩序篇7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投资者反映最强烈、企业发展最需要的突出问题,全面转变作风,提高执法效能,切实提高投资主体的满意度、经营主体的诚信度和消费主体的放心度。

二、工作目标

按照“全面整治、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整治农村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安全为突破口,追溯扩面,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区域、重点内容、重点领域、重点品种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通过集中整治,使生产经营户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不断加强,广大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进一步构建“公平、开放、安全、有序”的市场体系,营造竞争公平、市场开放、经营合法、秩序规范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三、时间安排

从8月中旬至9月底,在全市开展农村市场秩序暨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动员部署阶段(8月中旬)。主要是制订实施方案,召开动员部署大会,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开展整治行动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良好活动氛围。

2.集中整治阶段(8月21至9月20日)。主要是按照整治方案,集中开展综合整治,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曝光典型案例,普及科学常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树立维权意识,提高识假能力,查处一批案件,形成震慑力。

3.督查总结阶段(9月21日至9月30日)。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对整治行动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对检查中发现的认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整改无成效的责任单位和相关人员,严肃追究责任。对贯彻落实有力、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进一步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促进工作全面提升。

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制订可行的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在行动开展过程中要坚持“四个结合”:即整治与规范相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专项治理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督促指导与生产经营者自查自纠相结合。

四、工作措施

(一)集中开展执法检查。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专项整治的任务和重点,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重拳出击,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行动,以整治农村市场反映强烈、社会影响面大的违法行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市场日常监管。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健全市场主体信用监管档案,严格落实市场区域巡查制度,按照网格化监管要求,定人定岗定责,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经营者,采取增加巡查频次、完善巡查内容、提高巡查效能等措施,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章行为,切实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三)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运用检测车、快速检测仪、快速检测箱等快速检测设备,加大对食品、农资、家用电器、计量器具等重点商品监测检验力度,对抽检不合格的商品及时组织清查、下架退市和跟踪监管,严防再次流入市场。对经初步检测并经法定检验机构确认的“问题商品”,一律下架、封存、销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四)明确职责,联合执法。这次农村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由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牵头,会同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文广局、市畜牧局、市供销社、市食药监局、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门负责指导与协调。

市工商局负责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打击扰乱市场秩序违法行为;会同公安部门打击非法传销、规范直销;负责流通领域食品安全。

市质监局负责清理小作坊、黑窝点,打击生产伪劣产品行为,加强对强制检验商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免费检定计量器具,排查自制土锅炉、压力容器、液体石油气钢瓶等特种设备;负责生产领域食品安全;查处使用计量器具中的违法行为。

市公安局负责打击集贸市场内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打击非法传销及制假售假犯罪行为;建立健全各类市场治安防范体系。

市食药监局负责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药品(材)行为;打击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毒性中药材和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交易活动;强化药品市场监管及餐饮环节食品安全。

市文广局负责规范集贸市场内网吧、电子游艺室、书摊等经营场所的管理;取缔非法摊点;收缴黄色等非法出版物品。

市商务局负责成品油、煤炭、肉类、酒类等市场的的监管。

市农业局、市供销社负责强化对农资市场的监管。

市畜牧局负责加强对动物卫生防疫、检疫检验。

市政府新闻办负责加强对专项整治行动的跟踪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市政府督查室负责牵头对专项整治行动开展督促检查。

上述各部门要根据其职责分工,认真研究制定本部门的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协作配合,以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确保整治成效。

(五)积极查办大案要案。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强化案件查办工作,通过在监督检查、监测检验、投诉举报中发现案件线索,要依法进行及时查处,做到发现一批,查处一批;尤其要抓好涉及非法传销等案件排查和督办工作,对大要案件要挂牌督办、限期办结,达到移送条件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要及时对典型案件进行曝光,震慑违法分子。

(六)建立完善长效机制。通过专项整治,完善监管制度,建立包括巡查机制、网格化管理机制、可追溯机制、联动机制在内的长效监管机制,防止“一阵风”。同时要规范执法行为,严肃执法纪律,既有效惩处违法行为,又依法保护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五、工作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此次农村市场秩序暨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量大面宽、任务繁重。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性、艰巨性和迫切性,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克服松懈、畏难情绪,务必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是加强领导,靠实责任。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农村市场秩序暨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副市长温利平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董小明、市工商局局长李玉进和市质监局局长王宏玮任副组长,市政府督查室、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文广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供销社、市食药监局、市政府新闻办等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市场科和市质监局食品科,具体协调负责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日常工作。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机构,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重点、职责分工,严格按照工作阶段划分,层层分解任务,抓好组织实施,保证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有序开展。

三是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依法行政,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上下联动、互相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指导,及时解决,不留隐患。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将采取重点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跟踪检查各单位进展情况,通报检查结果,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市场秩序篇8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和学习国家和省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全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刚才史书记在部署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全市社会治安工作的同时,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也提出了明确要求,马上朱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就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关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市场经济秩序混乱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中央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抓好这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关键是思想要统一,认识要到位。

第一,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来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十分必要。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和保证。随着“九五”计划的胜利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状况,某些方面和领域还相当严重。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严重影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经济,如果继续允许地区经济封锁,全国统一大市场就不能建立,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功能就会受到削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也使各种市场信号受到严重扭曲,如不严厉整治,就不可能最终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

第二,从巩固和发展国民经济良好势头的要求来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非常迫切。当前,我县社会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秩序混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坑害消费者的行为屡见不鲜;市场交易不讲规则,商业欺诈、逃废债务现象严重,偷税、逃税、抗税等不法行为及财税工作以权谋私行为尚未杜绝;建筑工程招标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文化市场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安全生产隐患没有完全消除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彻底解决,就会影响致到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守法经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扼制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还会严重损害对外开放形象和国际信誉,破坏投资环境,削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些都清楚地表明,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直接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只有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才能为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国民经济来之不易的重要转机得到巩固。

第三,从实践“xxxx”重要思想的要求来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具体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集中反映。如果在发展过程中,放任假冒伪劣商品横行、建设工程质量低劣、安全事故特别是重特大安全事故不断,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得不到保证,人民群众应该从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实惠也就得不到体现。可以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因此,我们一定要从贯彻落实xx同志关于“xxxx”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站在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和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高度,增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乡镇、各部门只有按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迅速大张旗鼓地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下决心解决那些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才能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明确工作任务,确保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明显成效

陈震宁市长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讲话中强调指出,当前工作要着重从三个方面取得突破,即:打击制售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活动;坚决杜绝造成重大事故隐患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税收征管,整顿金融秩序。这三个重点前两个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搞得不好是要出人命的;后一个是财政金融秩序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健康运行。这三个问题也是社会反映强烈、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我县各乡镇、各部门要围绕这三个重点,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和市政府的有关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当前我县要从以下七个方面的入手,扎实开展工作:

(一)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制假售假,直接危害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群众所深恶痛绝。这些年我县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假冒伪劣商品和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取得一定成效,情况有所好转,但面临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必须进一步加大联合打假力度。打假的重点主要是食品(包括肉类、酒类)、药品、种子和农资(包括化肥、农药)、棉花、食盐、卷烟、一次性输液(输血、注射)器、汽摩和农机配件、建筑装璜材料等。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商标假冒侵权行为的治理力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抓好对明令淘汰产品和无许可证产品的打假工作。坚决查处生产销售无许可证产品,以及转让、伪造、假冒生产许可证的违法行为。

(二)强化税收征管,严肃财经纪律。近几年来,我县税收跑冒滴漏现象及抗税、逃税等案件时有发生,越权减税、免税、缓税或“先征后返”的现象也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税法的威严。财务资料失真,企业会计报表水分大,资产严重不实,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较为普遍。针对这些问题,要继续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加大税务稽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偷税、逃税、骗税、抗税以及其他涉税犯罪行为和各种涉税犯罪活动。积极推进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与监督。推行预算内外资金综合预算和“票款分离”制度,保证达到“两个%”,坚决取缔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行为,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扩大和完善会计委派制度,加强对重大项目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强化监督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三)规范市场主体准入机制,整顿市场交易秩序和竞争秩序。当前,企业无证照经营、超范围经营、许可证和合格证不齐全等经常出现,以次充好、以虚假广告诱导消费者的现象比较普遍,利用垄断地位质次价高服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程序,确认市场主体资格,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和“三无”企业,依法加强对已准入的市场主体的监管和考核,坚决查处违反登记管理法规的行为。对医疗等特种行业的准入,要从严审批。尤其对烟花爆竹、化学危险品经营企业、成品油经销企业、有关中介机构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对坑害消费者的要依法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对虚假广告者和媒体依法进行处罚。

(四)强力推进文化市场整顿。净化文化市场,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特别是对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县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特别是以音像出租、电脑培训、网吧等各种名义,利用计算机从事经营性电脑游戏的活动相当普遍,特别是在校园周围不少含有不健康甚至色情、暴力、反动等内容,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必须下大气力进行整治。对娱乐服务场所要继续实行压减政策,依法取缔无证照和证照不全的文化音像市场经营单位。加强对电子游戏经营的监管,对非法经营有害网吧、游戏机房等行为要依法惩治和取缔。坚决查缴淫秽色情、盗版、反动、“ ”xx等各种非法出版物,力争使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在较短时间内有根本好转。

(五)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建筑市场混乱是导致建筑质量低劣的重要因素。如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串通投标、哄抬标底,以及转包、违法分包、签定阴阳合同、地下合同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逃避应有的监督。因此,必须把建筑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治乱从严、标本兼治”的原则进行整顿和规范,所有招投标行为,都必须依照《招标投标法》和省、市有关规定进行。坚决制止规避招标、虚假招标、转包、违法分包、无证和越级承包工程等不法现象,严惩招投标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切实加强对工程中标后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管,对造成工程质量低劣的施工单位必须追究负责人及其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六)强化信用观念,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确保金融的安全稳定,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金融诈骗、不讲信用、恶意逃废债务特别是银行债务、欠债不还等现象在不少企业中一定程度存在,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势必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势必影响经济有效运行。因此,必须从信用这个源头抓起,标本兼治,切实规范金融秩序。要增强全民的信用观念,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信用制度,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逐步建立全社会统一的信用体系。要坚决制止企业逃废债务。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法院、公安、工商、税务和金融机构要严厉制止,情节严重的,要追究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责任。要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各种形式的金融犯罪。

(七)强化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当前我县交通运输、公共聚集场所、集贸市场、工矿企业、学校、建筑等行业和单位还存在不少隐患,特别是最近我县接连发生几起安全事故,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使各种安全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当前要对交通运输、煤矿、建筑、公共聚集场所、学校和烟花爆竹、易燃易爆物品(含化学危险物品)、锅炉等,开展重点专项治理,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查找安全隐患,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国务院的规定,严肃追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行政领导责任,对疏于管理、玩忽职守、造成重特大事故的责任人和有关领导,包括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必须依法、按规追究其责任。

三、切实加强领导,形成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整体合力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群众参与程度高,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整治力度,上下形成合力,确保顺利实施。

一是加强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已经成立“连云港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县里根据市政府的要求也将相应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设立精干的办事机构,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和督查工作。各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领导,全面检查了解各项整顿和规范任务的落实情况,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提出工作方案,协调有关部门抓好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确保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二是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齐抓共管。经委、工商局、质监局、公安局、文化局等部门要根据这次会议的部署,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抓紧制定方案,落实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对于涉及多个部门、责任一时不明确的问题,要及时研究,明确在各个环节上不同部门所应承担的职责。同时,各有关部门都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不得推诿扯皮。对那些涉及面广、数额巨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要一查到底。对屡教不改的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从严惩处。要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组织的作用,教育、监督、约束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是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是市场的参与者,也是市场的监督者。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对群众在消费过程中权益受到损害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及时进行处理。有关部门要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经营者积极举报,扩大案源,实行全方位的社会监督,使违法违规行为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应有惩处。要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提供重要线索、使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行为及时得到查处的举报有功人员进行奖励。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整顿工作,组织精干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广泛宣传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工作成效,运用以案说法等形式,形成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强大舆论声势。

四、正确处理整顿和发展的关系,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在规范中整顿,在整顿中规范,通过整顿和规范,使市场经济秩序得到根本好转,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根据我县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同抓好当前工作相结合。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我们始终必须坚持的主题。今年是实施“”计划的第一年,必须围绕高起步、开好局的要求,努力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因此,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同时,必须一着不让地抓好全年的经济工作。做好增加投资、促进消费、扩大就业、开拓市场、农民减负增收等方面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对各项改革,要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正确把握各项政策措施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对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做好过细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二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提高经济整体素质是我县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当前市场经济秩序中出现的问题,与经济结构不合理有着很大关系。因此,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也要注意围绕经济结构调整来展开、来实施。坚持把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市场监管与企业自律结合起来,按照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引导,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手段,加快发展优势产业、优势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那些设备和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质量低劣、产品无市场的企业。通过这些措施,既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又从根本上铲除假冒伪劣商品生存的土壤。

市场秩序篇9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是维护农民工及求职者合法权益,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劳动者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有效遏制职业介绍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市有关部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成立专门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名单附后)。各区县也要成立专项行动协调指导小组,统筹安排清理整顿的各项工作,及时沟通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各部门要将专项行动安排列入本部门工作议事日程,加强对本系统的工作指导、调度和督促检查。

二、明确目标任务,突出清理整顿重点

这次专项行动的目标任务是: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用工监管,严厉打击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违法犯罪行为。取缔非法职业中介组织,清理整顿违规经营的职业介绍机构,规范职业中介机构的中介活动和用人单位的招工行为,依法严惩“黑劳工”、“黑职介”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通过专项行动,有效遏制职业介绍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职业介绍违法违规行为大幅度减少,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明显改善,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招用工行为进一步规范。

清理整顿要以工商企业密集区、流动人口集散地、职业介绍机构聚集、城乡结合部中小微企业和自发形成的人力资源交易场所为重点,兼顾其他地区和场所。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是重点宣传政策规定和清理整顿工作要求。各区县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相关进城务工人员的知识,或编印成宣传小册子等在进城务工人员集中的场所免费发放,提高广大求职者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宣传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清理整顿工作成效。对非法职业中介组织的惯用手法也要予以揭露,提高广大求职者的防范能力,防止上当受骗。对违法犯罪活动和违规经营行为,要加大曝光力度。

四、强化措施,务求实效

(一)部门密切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实施综合整治。要注重部门联动,强化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对以职业中介为幌子骗取求职者财物,拐卖妇女或未成年人从事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和欺骗、贩卖、强迫劳动者劳动的黑色利益链犯罪团伙,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依法立案侦查。对未取得职业介绍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用人单位提供虚假招聘信息,虚假招聘广告,非法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组织或者个人,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取缔。违反规定将“乙肝五项”作为体检项目,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以招聘为名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进行其他违法活动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工商三部门对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共同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各部门要抓好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管辖的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进行认真部署检查,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利用对职业中介机构年度审验和企业年检的形式,联合对辖区所有登记注册的职业介绍中介机构进行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规范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与经营。

3、统一行动、联合执法。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工商部门要抽调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进行联合执法,出重拳打击和清理非法职业中介,不留死角,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4、依法加强职业介绍机构的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业务指导,严格审批,加大对职业介绍机构的监管力度。

5、建立执法联动机制。针对非法职业中介隐蔽性强、流动性大、违反行政法规与刑事犯罪并存的特点,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与公安110联动,对违法犯罪行为做到快立案、快调查、快处理。

(二)认真受理查处举报投诉。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和受理渠道,在职业中介机构经营场所、工商企业密集区、流动人口集散地及自发形成的劳动力交易场所公布查处取缔“黑职介”的举报投诉电话和信箱。接到举报投诉后,要立即调查核实,依法查处,做到有报必查,查必有果。

五、工作安排

各区县要在专项行动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建立专项行动协调指导机构,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于2月15日之前将实施方案报市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

2月8日至3月20日,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期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工商三部门将配合国家、省联合调研检查组赴部分区县检查调研。各区县在2月27日前上报专项行动的阶段进展情况和有关数据。

市场秩序篇10

[关键词] 市场秩序 房地产 模糊综合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

一、研究背景

从2005年开始,针对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国家加强了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如加快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紧缩银根等等。但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各个方面的问题,如住房供给结构不合理、市场风险加大、市场秩序混乱。

国外关于房地产市场秩序评价的研究比较少,对于市场秩序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对于房地产市场秩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比较多,而市场秩序评价方法的应用比较少,仅在建筑市场,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中有所应用。

二、房地产市场秩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构建思路

本文房地产市场秩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遵循两条思路:

(1)构建原则:综合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代表性原则、个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2)借鉴一般商品市场秩序评价指标体系:市场秩序评价体系课题组将市场秩序评价体系设计为三大类指标,即市场进出秩序指标、交易秩序指标、竞争秩序指标。

2.评价体系构建

房地产市场中包含的要素比较多,其发展也具有与其他市场不同的特点,要对房地产市场做出正确的评价,就有必要设置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这些体系必须考虑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各个要素,不仅要从微观经济活动层面反应各种市场要素的运行状态,也要反应出与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习惯的认同和遵从情况。本文结合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特点,借鉴市场秩序评价体系课题组的成果,对房地产市场秩序评价设置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1)市场主客体秩序指标

房地产市场的主体秩序指标可以分成市场主体经济效益指标、市场主体进出秩序指标两个二级子指标。

具体构成为:①房地产市场主体经济效益指标:房地产企业产值利润率、房地产企业税收总额、房地产企业人均经营额、房地产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②房地产市场主体进出秩序指标:房地产企业及中介咨询企业条件合格率、房地产企业及中介咨询企业证照齐全率、不合格房地产企业及中介咨询企业退出率。

房地产市场客体秩序指标具体分成两个二级子指标:房地产产品秩序指标和房地产中介咨询服务秩序指标。

具体构成如下:①房地产产品秩序指标:商品房质量达标率、商品房质量事故率、商品房质量公众投诉率。②房地产中介咨询服务秩序指标:房地产中介行业总产值、房地产中介行业从业人数、房地产中介服务水平、房地产中介服务业主满意度。

(2)市场交易秩序指标

房地产市场的市场交易秩序指标可以分成:房地产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秩序指标房地产企业和合作单位之间的交易秩序指标以及业主和中介咨询企业之间的交易秩序指标这三个二级指标。

各二级指标的具体构成为:①房地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交易秩序指标:产品价格公开率、消费者投诉率、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率。②房地产企业与合作单位之间交易秩序指标:书面合同签订率、合同履约率、不合格合同率、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指数。③业主和中介咨询企业之间交易秩序指标:中介服务质量与水平、合同纠纷情况、客户满意程度。

(3)市场竞争秩序指标

市场竞争秩序指标用来评价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状况。主要包括不正当竞争秩序指标、限制和阻碍竞争秩序指标两类。

具体指标构成为:①不正当竞争指标: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指数、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案件指数、商业贿赂案件指数、虚假广告案件指数。②阻碍和限制竞争指标:行业垄断情况、地区封锁情况、滥用行政权利限制公平竞争案件指数。

(4)房地产市场运行秩序指标

本文结合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特点,设置了房地产市场运行秩序指标,可以分为四大类二级指标。

具体构成为:①房地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指标:房地产投资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房地产用地比、房价收入比。②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指标:商品房预售率、商品房开工量、商品房空置率。③房地产市场均衡程度指标:商品房存量与增量交易比、商品房租售价格比、房屋租售面积比。④房地产金融服务指标:房地产开发贷款率、购买商品房贷款率、贷款限制与贷款门槛、贷款利率。

(5)市场监管秩序指标

房地产市场监管就是指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房地产市场监管秩序指标可以分成监管依据指标、监管体系指标和监管效果指标三个二级子指标。

各二级指标的具体构成为:①监管依据指标:房地产行政监管立法的人员情况、房地产行政监管立法的程序情况、行政监管法律法规数量、行政监管法律法规的变化情况。②监管体系指标:相关管理部门的数量、市场监管机关只能到位率、行业协会的发展、新闻机构的关注程度。③监管效果指标:违法违规项目总数、执法人员违法违纪和不作为行为发生率、监管系统的不良行为情况。

三、房地产市场秩序各指标权重与指标值的确定

本节主要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房地产市场秩序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并通过专家打分与现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模糊综合评价中各指标的评价值。本文房地产市场秩序评价指标的各权重如表1所示。

四、房地产市场秩序模糊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对象集,因素集和评语集。本文的对象集为房地产市场秩序,因素集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本文的评语集采用V={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五级评价,为使结果更具有直观性,对评价集赋予一定的分值,即V={90,80,70,60,50}。

第二步,确定权数分配。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个因素的权重。

第三步,建立各因素的评分隶属函数和综合评价矩阵R。

第四步,计算每个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

为使结果具有可比性,本文主要针对全国房地产市场、北京房地产市场、长沙房地产市场进行评价,考察整体市场、一线城市市场和二线城市市场所具有的不同特点。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计算,房地产市场秩序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五、改善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政策建议

房地产市场秩序各城市各有不同,整体来说房地产市场秩序评价分值不是很高。尽管还不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不仅在市场实际操作方面需要进一步发展,在监管、调控方面也需要有更科学有效的措施。

1.坚决调整房地产市场的分配不公问题。可借鉴欧洲的公共财政政策,理顺房地产商与消费者的分配关系,改变房地产行业的分配和再分配失衡问题。

2.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避免资金非理性地流向房地产业。要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入,做好企业股本募集、产业基金、创业基金和资产证券化,打开资本市场通向中小企业和自主创新的通道。

3.以市场调节为效率之剑,法律手段为公正之剑,以政府的科学管制为公平之剑,架构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铁三角架构,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公平、公正和效率的有机统一。

4.加强政府职能建设。在政府管制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建立房地产的听证制度,这有利于建设一个和谐的房地产市场;二是要严格监管房地产金融市场,坚决打击各种违规行为;三是要加强对房地产中介的监管。

5.加强社会舆论监督。通过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查处房地产开发用地、房地产交易、中介和物业管理等环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强化企业自律、依法诚信经营。

参考文献:

[1]Darko Galinec, Slavko Vidovic. A Theoretical Model Applying Fuzzy Logic Theory for Evaluating Personnel in 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Applied Management. Glendale: Jan 2006. Vol. 7, Iss. 2: p. 143 (22 pages).

[2]王生升: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与市场经济秩序[D].中国人民大学,2002

[3]宋巍巍:建筑市场秩序分析及评价[D].清华大学,2004

[4]熊元斌:市场秩序及其评价体系简论[J].工商行政管理,1996(10):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