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1:16:59

股票期权

股票期权范文篇1

在美国,对于股票期权的理论纷争由来已久。股票期权的支持者认为,公司发行股票期权不需任何现金支付,而且还可以获得税收上的优惠。反对者认为,公司是要为股票期权付出代价的,股票期权会造成原有股东权益的稀释,侵害原有股东利益。当期权持有人行使期权,从公司购进股票后,市场上的流通股增加,必然分薄了每股收益。有些公司为维持股票收益水平,不得不动用储备资金回购自己的股票,这样必然影响对其他投资和研发活动的投入。

会计准则的制定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注意到股票期权的成本问题。1972年,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了(APBOpinionNo.25,简称25号意见书)《对职工发行股票的会计处理》(AccountingforStockIssuedtoEmployees),对公司职工持股计划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25号意见书采用内在价值法计量股票期权,即股票期权的补偿成本(CompensationCost)只限于计算日股票的市场价格与行权价格的差额。而事实上大多数固定认股权的行权价格至少会等于计算日的市场价格,不会产生需确认的补偿成本。由于当时股票期权还没有被广泛应用,而且股票期权的成本计算也是一大难题,因此,会计准则制定者决定期权不需纳入成本。80年代初,美国的几大会计事务所向FASB提出具体意见,认为股票期权明显是一种支出,应纳入成本核算。90年代初,有关股票期权问题争论逐渐升温。FASB认为,股票期权计划应当确认报酬成本,包括市场价格等于行权价格的固定型股票期权,理由是:(1)股票期权具有价值;(2)股票期权产生了报酬成本,应当正确计入企业的净收益中;(3)在可以接受的限度内能够估算股票期权的坐标。FASB主张以公允价值取代内在价值法来确定补偿成本,这一主张遭到强烈反对。在多方游说下,美国参议院以88票对9票的结果通过一项反对FASB改变会计准则的非正式决议。FASB于1995年10月了SFASNo.123(简称123号准则)《股票补偿的会计处理)(AccountingforStock-BasedCompensation),123号准则是妥协的产物。新准则鼓励而不是要求企业运用公允价值法,允许企业选择内在价值法来核算股票期权,但需要追加披露两种方法对本期净利润和每股收益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美国高科技泡沫的破裂,决策者们开始担心股票期权潜在的负面影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不无担忧地指出,不把股票期权纳入成本会人为地夸大企业的利润和股票价格。安然公司财务丑闻曝光后,投资者开始怀疑股票期权存在的负面影响。在2002年2月份的国会听证会上,安然前CEO杰弗里·斯基林承认,股票期权能“超乎寻常”地夸大公司的盈利水平。纽约经纪公司贝尔斯登称,2000年,安然发行了价值1.55亿美元的股票期权。如果将期权成本从2000年公司利润中扣减,那么当年安然公司的运营利润将下降8%。公司在2001年的运营利润要比不采用期权时高出9.33亿美元,期权不算成本的做法同样使花旗集团的2001年运营利润提高了9.19亿美元。欧洲保险公司安联保险旗下的一家投资银行表示,如果把所有的股票期权作为费用入账,那么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2001年的利润会下降30%(郄永忠,2002)。

美国对股票期权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IASB)已一致同意批准起草新的会计规则,新规则将要求公司把股票期权列入经营开支。

(二)股票期权是否会诱发经营者新的道德风险

根据现代公司理论,企业所有者——“外部人”与企业经营者——“内部人”之间存在着责任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的矛盾。信息不对称会引起经营者的“偷懒”动机以及由此带来的“道德风险”(moralhazard)。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合同达成后,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自身效益而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使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目标趋于一致,所有者会依赖在企业建立起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股票期权就是企业长期激励的制度安排。

作为激励经营者的手段,股票期权是基于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假设:股票期权提供激励——管理层更积极工作——公司业绩上升——公司股价上涨——股票期权提供激励。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公司股价的上涨是源自经营者的努力程度还是市场整体变化的因素;第二,经营者是否会通过其它的方式而不是积极工作以提高公司业绩的方式来推动公司股价上升。第一种情况的存在会削弱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但可能通过改革业绩评价体系加以修正。第二情况即可能存在的经营者的新的道德风险。在美国,高级经理们的年收入中,来源于行使股票期权的收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福布斯》杂志每年5月对美国800家上市公司经理人的薪酬结构进行调查,股票期权行权平均收益从1985年的4947美元上升到1997年88万美元,增长了178倍,而同期的平均工资与奖金仅从73万美元上升到122万美元,增长不到一倍。据美国《商业周刊》的统计,1997年美国收入居前10位的CEO收入构成中,长期服务补偿(主要是股票期权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基本上都在96%以上。由于股价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报酬的重要性,很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已经把推高股价作为工作的唯一目标,并不顾一切追求公司股价的上涨。如果单靠扩大销量,削减成本以赢得利润,股价的上升就会很慢,因而经理人员就会为谋了私利而去操纵股价。在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督的前提下,如果公司的长远发展出现问题时,深知内情的公司管理层会被利益所驱动,不惜通过做假账采制造公司繁荣的假象,从而推动公司股价上涨。

在安然事件曝光之前,从2000年12月到2001年11月,就出现了三波内部人抛售安然股票的高潮,这期间,安然的高级管理层利用股票期权赚取了数以百万计的美元。安然公司董事长肯尼斯·莱在2001年就通过执行股票期权实现了1.234亿美元的收入。

二、对我们的启示

(一)建立中国特色的长期激励机制

在美国暴霹出来的股票期权问题,表明任何一种制度并不是完美无缺和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改革和完善。美国的股票期权问题是制度完善中的问题,而我国则是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不能过于神化股票期权,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它出现的某些弊端而否定它的先进性。美国股票期权存在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为我们自己的长期激励制度建设赢得了时间和空间。股票期权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环境和与之相匹配的制度环境。要有一个有效的证券市场和成熟的经理人市场作支撑,并且在一定的政策结构下、与其他制度安排的互动中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我国目前股市还是一个弱式有效的市场,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理人市场,缺乏相关配套的法规。年薪制在我国由于缺乏成熟的条件,变成了经营者增加固定收入的一种方式,与经营者的业绩失去了相关性,没有能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如果照搬美国的股票期权模式,必定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并不能作为替代年薪制的权变策略,真正解决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营者长期激励的问题。因此,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借鉴美国股票期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有中国特色的长期激励机制。

股票期权范文篇2

“春江水暖鸭先知”,股票期权的理论魅力,使我国企业界以实际行动扮演了对股票期权的先知先试角色。股票期权计划在我国至今经历了10余年发展时间,已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上海”、“北京”和“武汉”三种模式。综合现有各种模式的具体做法,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案例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国际规范和惯例的特点,颇具中国特色。

1.期权不仅适用于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还适用于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这与国外股票期权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这一点有所不同。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希望借助于实行股票期权或期股等方式来完成改制和产权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改制首先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企业历史积累中各要素贡献的分割问题,以便为企业未来的公司治理构筑合理化的平台。对于市场竞争性的国有企业来说,建立一个开放的、流动的产权结构是改制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意义重大。这不仅是扩大资本规模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单一国有资本所承担的风险,实施更有效的激励的需要。怎样才能既保证管理人员获得能够产生较强激励效果的足够数量的股权,又能避免因分割存量资产引起的矛盾?一种变通的做法就是着眼于增量企业未来的股权,即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周其仁教授认为它是绕开私有化难题的制度创新,对这一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2.股票期权已不再是一种选择权,经营者必须购买。西方成熟的股票期权是一种选择权,而不是一种义务。受益人可以在未来某个时期因股票市价高于期权的执行价格而行权,也可以因股价低于执行价而放弃行权。但是在国有企业现行的股票期权激励中,期权不仅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义务,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必须实际购买本企业股票。比如武汉国资公司的延期支付计划,对公司法定代表人而言,根本不是一种拥有选择权的股票期权,而是将其所有的已经分配的风险收入的指定部分拿去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对北京的期股试行办法来说,经营者必须在三年任期内按既定价格分期缴纳股款,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的股份;在经营者缴足股款之前,这部分股份属于“期股”,经营者对这一部分股份只有表决权和收益权,而没有所有权,待全部股款缴足后,期股的所有权才属于经营者;经营者任期届满两年后,经审计合格,该股份可以变现。可见,在我国实施的股票期权,名为股票期权计划,实为“股票购买计划”,经营者获得的股票期权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所有权,从法律上来看,这种所谓的股票期权已有经营担保的性质。

3.非国有中小股东利益在制度设计中未受到重视。从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实践来看,不论是上海还是北京、武汉,其实施方案都是由政府国资、财政等部门发文规定,程序上一般都是让国有控股股东代表提出一项议案,由股东会作出决议。由于资本多数决定原则,国有控股股东的提议都能够获得通过,从而使其意志处于支配地位,产生对中小股东的约束力。由于国有股东提出的股票期权议案是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考核指标的,这实际上排斥了中小股东在股票期权决策上应有的权利,造成了国有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样,获赠股票期权的经营者只须对国有控股股东负责就行了,而无需考虑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而且,国有股东的代表人或者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并不直接从公司收益增加或股票价值上涨中受益,他们作为有限理性人有其自身独特的效用。这决定了他们与公司经营者签订的股票期权协议中的各项考核指标的订立和监管,并不一定能够与“以业绩为中心”、着眼于长期激励的股票期权制度的精髓相一致。

4.我国股票期权具有惩罚机制。在激励与约束上,我国股票期权更多地偏向了约束一方。北京市规定,如经营者任期未满而主动离职,或任期内未达到协议规定的考核指标,取消其所拥有期股权及其收益,个人现金出资部分也作相应扣除。武汉规定,完成净利未达到50%的,扣罚以前年度股票期权40%,而期股却是用经营者的部分薪酬购买的。上海市规定,中途离职利未达经营指标的,不予兑现股权收益,并扣除一定数额的个人资产抵押金。这样,股票期权就成了一种担保之债,具有惩罚性。

二、股票期权的适用条件

作为一种公司企业的薪酬改革,股票期权制度产生于美国,美国不仅市场经济非常成熟,而且有关公司、证券的法律制度也非常完善。当我们欲将一个植根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制度成功地移植到我们这样尚在“转轨”的国家时,就必须仔细考察、理解它的生存土壤,否则就可能出现“南桔北枳”的危险。就股票期权在国外的发展情况来看,它的良好运作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适用条件:

l.成熟的股票市场。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其适用性与股票市场本身是否有效紧密相连。所谓有效市场,是指市场价格总能充分反映可以获得的信息,如果市场中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可以获得的信息,投机者可以利用技术分析或基本分析的方法获取超额利润。如果股票市场缺乏效率,股票价格与公司实际经营状况相关度不高,那么行权价格的确定也就缺乏科学的依据,有可能畸高畸低。证券市场的无效还可能使享有股票期权的经理人在行权和实现利益的时候受到证券市场的“冤枉”:经营业绩并不好的经理人员可能因为证券市场的不正常价格波动而获得很高的利润;相反,业绩好的经理人员却可能因之无法行权或实现的利润不能正确反映其业绩。人们很难想象,在证券市场监管不力、市场秩序混乱、“黑庄”横行的环境中使股票期权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西方国家企业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经理人员与股东利益有较高的一致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较为科学的经理任命制度,存在较为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他们追求的目标函数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他们不仅追求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追求其在经理人市场上的名誉和地位。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建立,首先要打破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上的行政化,使企业经营者的选拔由政府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使经理人员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合理流动、择优汰劣和最佳配置。其次要加强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本的培养,造就一个企业家阶层。实施企业经理人员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要求有一个职业经理人阶层为基础,为市场优化配置提供有效供给。最后,将企业家与国家行政干部区分开来,实现经理人员职业化,制定职业规范,对职业经理人实施任职资格制度和职业规范制度,从职业角度约束、管理经营管理人员。

3.优惠的税收制度。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效果跟政府税收优惠制度的扶持密不可分。在发达国家中,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公司和个人往往能够享受税收的优惠,由此降低了公司的激励成本,进了股票期权制度的推行。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在税收方面对股票期权制度实施优惠措施,是因为经理薪酬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但是企业所有者之所求,也是企业员工乃至全社会之所求,因此对于像股票期权这样有效的制度创新,政府有必要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况且股票期权制度还具有将所得转为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事实上,从股票期权的产生背景来看。它最初主要是为了规避法律规定的过高个人所得税率而设计的。因为薪酬证券化后,可以从会计上将所得转为投资,从而起到避税的效果。到20世纪70至80年代,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的问题在西方受到普遍重视,在这一背景下,股票期权制度不但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而且其“节税”的目的还因明确的税收优惠制度而具有了法律上的正当性。

三、构建股票期权制度必须直面的问题

1.无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发达国家,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公司和个人往往能够享受到税收的优惠,由此降低了公司的激励成本,促进了股票期权制的推行。我国迄今不仅没有这方面的税收优惠规定,而且除了征收股票交易印花税外,还对个人在股票期权中的实际利得(包括股利)征收个人所得税,从而加大了激励成本,减少了经理人员的实际收入,不利于股票期权的实施。就我国目前对于股份公司经理人员的股票期权收益的税收而言,按照《关于个人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从雇主取得折扣或补贴收入有关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规定:在我国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因其受雇期间的表现或业绩,从雇主以不同形式取得的折扣或补贴(指雇员实际支付的股票等有价证券的认购价格低于当期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的数额),属于该个人因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在雇员实际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即按照累进税率交纳5%~45%的个人所得税。此外,经理人员在行权后转让所得股票时,还应交纳证券交易印花税。以上对经理人员股票期权的实际利得或交易流通的征税,加大了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成本,降低了经理人员的实际收入,削弱了股票期权制度的激励效果。

2.缺少配套的会计法则。我国目前的股票期权会计法规还是个空白。按照现行会计法规,股票期权在赠与时,无需作任何会计处理,经理人员采用现金或其他方式行权时,可以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借记“银行存款”、“现金”或者其他资产类科目。但如果行权价与行权日股票市价存在差额,公司是否应当确认有关费用?抑或在股票期权赠与日后即预提有关费用?这些会计法规都没有予以明确。在信息披露方面,按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的规定,或有事项包括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所谓或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所谓或有债务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股票期权在赠与日后,公司负有一种应经理人员的意思表示而进行股票销售的义务,这种义务的履行是否会导致经济利益从企业流出,要看行权价与行权日公平市价之间的差额如何。如果前者低于后者,则在实质上摊薄公司利润,稀释公司股份,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应认定为一种“或有负债”。如果行权价与行权日公平市价相同或者高于前者,则经理人员放弃行权,因此,不存在可能出现“或有资产”的情况。有人认为,由于因股票期权而承担的义务不是一种现时的义务(在授予期结束之前,不能行权;且行权期内,是否会行权,还存在不确定因素),而且该义务的金额无法可靠地计量,因此,不应在会计报表中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做出相应披露。但行权之后,公司因行权而以契约规定的行权价向经理人员出售股票,如果行权日公平市价高于行权价,公司是否应当确认费用?因价格差额而导致的资本公积未能增加的机会成本,会计上如何处理?对于这些,现行会计制度并未做出任何规定。

3.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我国国有公司是一种特殊的公司制企业,国家股和法人股在股权结构中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这种低效的产权结构形成了低效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并成为我国实施股票期权的一大体制障碍。首先,国有公司股权结构单一,“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机制难以监督经营者,有效的治理结构难以形成。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一般散股股东并不能“用手投票”来影响企业经营者的去留和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广大中小投资者由于监督成本较高,往往并不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成为消极股东(NegativeHolders)和搭便车者(FreeRiders)。虽然国有控股公司中国家处于控股地位,在形式上可以通过“用手投票”决定经营者的去留和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家的投票权必须委托给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官员,而这些官员并不是国有企业资产的真正所有者,不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由此,他们监督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权力成了—种“廉价投票权”。无能之辈就可能产生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行为,他们可能通过贿赂而获得、并保持企业领导地位。这使得“用手投票”的效能大打折扣。至于“用脚投票”,由于国有股法人股被人为锁定,不能进入一级市场流通,这使得国有股东不能抛售经营不善公司的股票,使之成为“垃圾股”,来躲避损失风险;也使得收购企业即使购进二级市场某公司的全部股票,也不会发生接管(Takeover)行为,从而也很难对经营者构成压力和威胁。因此,国有公司的特殊股权结构以及国有股法人股的非流通性,使得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很难反映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努力程度,证券市场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出来,导致了严重的外部人控制(OutsiderContr01)和内部人控制,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建立起来,实施股票期权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其次,国有公司中国家控股不能解决政企不分问题,从而必然影响股票期权的实施效果。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后,国有资产管理者成了国有公司的合法“老板”,他们可以利用控制权名正言顺地干预企业,形成了事实上的外部人控制现象。因此,只要国家控股,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即使对国有企业实施公司制改造,实行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相分离,企业仍然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有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家由主管部门任命的占75%,由社会人才市场配置者占0.3%。这种由政府任命的官员或企业经营者,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企业家,而是讲究行政级别的企业官员。这些非经人才市场筛选出来的经营者不可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企业价值增值为动力,而是尽力“讨好”上级,把政府的社会、政治目标作为经营目标,甚至与上级官僚合谋侵吞国有资产,损害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因此,企业股价的变动不能反映经营者的能力及其努力程度,股票期权也就不会收到什么效果。

4.证券市场发育不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对股票期权的有效实施还存在不少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证券市场规模较小,限制了股票期权的实施范围;二是证券市场还很不规范,影响了股票期权的实施效果。首先,股票期权的实质是从股票价格中提取股票市场对公司潜力和经营者努力程度的评价信息,并借此对高层经营者提供长期激励,为其人力资本定价。股票期权的激励最终必须通过股票市场来实现,这就要求实施股票期权的企业,必须是上市公司或者至少在今后几年内能够发行股票上市的公司,但我国的上市公司比例还很小。此外,从证券市场的结构来看,西方国家的股票期权一般使用于濒临亏损但扭亏有望或者高成长型的企业效果最好,因为这两种企业的股票有较大幅度升值的可能。而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大多处于传统行业,股票价格上升空间一般不是很大,这就降低了我国实施股票期权的效果。其次,我国证券市场很不规范,股价和企业经营业绩脱离的现象十分严重。股票期权的长期激励作用是通过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涨来实现的,但是,股票期权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股票价格必须能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在一个规范的证券市场上,股价高低同企业经营业绩密切相关,股票价格能够充分反映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及其经营水平,实施股票期权能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而我国证券市场还属于“政策市”、“资金市”,市场投机气氛很浓,庄股盛行,泡沫成份较多,人为操纵股价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亏损股价同其绩效严重背离,有些企业连续亏损几年已经被ST(特别处理)或PT(特别转让),股价却比一些绩优股价还要高。倘若经营者选择在此时行权,就只有收益而没有风险了,这不仅违背了股票期权的初衷———激励经营者搞好企业,而且还会产生新的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宏辉.经营者股票期权的法律思考.社会科学,2007(1)

股票期权范文篇3

关键词:债转股企业股票期权制

实施股票期权制的现实意义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要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问题,促进经营者做出符合所有者目标的选择,关键在于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协调。股票期权制,作为一种薪酬激励制度,是指所有者授予经营者在规定时期内已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普通股的权力。它将经理人员的薪酬与公司长期业绩联系起来,鼓励他们更多地关注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能有效地克服工资和奖金或年终分红传统激励机制中经营者行为短期化倾向。

目前,在债转股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一些企业将其视为“免费的午餐”,不图改制,得过且过。债转股企业没有建立新的激励机制,不能促使经营者彻底改变观念和态度,转变经营机制,改革创新,实现企业的复兴和发展。

在债转股企业中实行股票期权制,可以吸引和稳定人才,有效解决经营者长期激励不足的问题,矫正经营者的短期行为,降低委托-成本。

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债转股企业的阶段性股东,自身经营能力有限,无法很好地监督经营者的行为。其股权的顺利退出极为重要。股票期权制的股票(份)来源可以是资产管理公司的股票(份)。一旦期权持有者行权,资产管理公司的一部分股权就实现了退出。这将是资产理管公司股权退出机制的创新。

从实践上来看,债转股的完成可以是一次国有经济战略性的大重组,是国有经济退出部分行业和领域的过程。而股票期权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途径,为国有股(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股份)退出开辟了一条通路,因而会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

实施股票期权制的独特优势

在债转股企业中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制,较之在国内一般公司,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股票(份)来源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这些企业是特殊的企业,最大股东一般为资产管理公司。在设计股票(份)期权方案中,股票(份)来源问题可以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股权转让解决。而在一般公司,这一问题成为推行股票期权制的最大障碍。中国目前的新股发行和增发新股的政策尚没有关于准许上市公司从公开发行中预留股份以实施公司股票期权计划的条款;另外中国的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回购的方式取得股票的途径被相应的政策规定所封堵。

其次,债转股企业在债转股过程中,为推行股票期权制创造了条件,减少了实施成本。推行股票期权制的前提是企业必须是经过公司制改造的。债转股的过程就是公司化改造的过程,其中要进行资产评估,财务审计。这就为期权激励的行权价格提供了比较准确的依据,方便了经营者的业绩评价。

再次,债转股企业一般都为非上市公司,若实施期权激励制度,其行权价格的确定将不能依赖于股票价格,只能灵活地依据各种指标确定价格,比如每股净资产值、净资产收益率。而一般的上市公司行权价格依赖于当前股票市场价格,由于目前我国股市还不成熟,上市公司股价与企业业绩或内在价值之间相关性不高,甚至相背离。股市还受经济周期、股市周期、心理预期、投机力量等因素影响。那么期权制就失去了根据,激励作用自然就减弱。

股票期权制的内容设计

在债转股企业中实施股票期权具有操作的可行性。股票期权制在中国已经不是新鲜事物,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实施了这一激励机制,债转股企业同样也能实施。股票期权制的内容可以具体设计为:

实施范围。凡是经过公司制改造的企业均有资格实行股票期权制。债转股企业自然是符合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适合债转股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企业的产品品种是否适销对路(国内有需求、可替代进口、可批量出口),质量符合要求,有市场竞争力;工艺装备为国内、国际的先进水平,生产符合环保要求;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债权债务清楚,财务行为规范,符合“两则”要求;企业领导班子强,董事长、总经理善于经营管理;转换经营机制的方案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各项改革措施是否有力,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任务落实并得到地方政府确认。

由此看来,符合条件的债转股企业在成功改制之后必能很好地释放出生产力,满足实施股票期权制度要求成长性好、有发展潜力的条件。

适用对象。期权激励适用对象的选择必须与公司的价值形成相联系,特别是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相联系。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董事、经理阶层、科技人员和有突出贡献企业职工。因此,股票期权激励对象主要是董事长、经理人员、科技人员和有突出贡献的企业职工。不同规模的企业,期权授予范围也不一样。小企业可以应用到绝大多数员工;中型企业,则在中层以上骨干人员中适用;大型企业,则仅授予高层管理人员和主要技术骨干。

股票(份)来源。实行股票期权计划的公司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股票(份),以备期权持有者行权时使用。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主要有三种途径:新增发行或公司通过各种名义回购;大股东协议转让;设定虚拟股票期权等思路进行设计。对于大多数债转股企业,可以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协议转让一部分股票(份)。

行权的资金来源。由于大部分期权持有者的资金有限,无力购买大量的企业股票(份),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实行的期股,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长期激励计划,经营者行权一般按照授予时间表分批进行,同时采用延期支付计划、公司借款、担保贷款、期权抵押贷款等方式融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解了资金压力。

授予数量和行权价格及期限。授予数量直接影响到未来收益,直接体现期权激励效果。有关理论认为管理层股权超过20%时,激励效应减弱,保守现象出现。授予数量少了,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股票期权行权价格是否合理,关系到期权激励是否有效。由于大多数债转股企业都是非上市公司,行权价格的确定可以以每股净资产值为基础,同时要与公司的业绩联系起来考虑。在期权激励有效的范围内,理想的期权激励计划应强调多期权份数和高行权价格的组合。行权期限可以设定为3—5年。

业绩评价。股票期权的实施必须建立在经营者业绩评价的基础之上。要综合评价经营者经营业绩,内容包括财务、核心竞争力、企业学习与成长等方面。具体指标可以有每股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R&D活动的成果等等。

行权后股票(份)处理。期权持有人行权后拥有的股票(份)可以自己持有以获取企业分红,也可在市场上自由转让。若需要转让而不能实现时,可以由债转股企业按转让时企业每股净资产价格购回。

参考资料:

股票期权范文篇4

股票期权强调的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如果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股价上涨,拥有该权利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可取得股票,从而获得股票市场价格与执行价格间的差额收益;如果股价下跌,持权人可以不行使权利。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主要是基于一种良性循环:授予股票期权——持有者努力工作——公司业绩提高——公司股票价格上扬——持有者行使期权获利丰持有者更加努力工作。通过循环,使股票期权持有者与股东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是一种能有效解决两权分离下的问题的长期激励机制。

一、美国股票期权计划及其会计处理

1996年《财富汾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家大工业企业中,有89%的企业已采用向其高级管理人员授予股票期权的薪酬制度,同时,股票期权数量在公司总股本中所占比例也在逐年上升,总体达10%,有些计算机公司则高达16%.1996年以后,这一比例仍在上升,而且扩大到中小型企业。据统计,1998年美国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结构中,基本工资占36%,奖金占15%,股票期权占38%,其他收入占11%.

1.两种股票期权计划。美国的股票期权计划有两种:激励股票期权(IncentiveStockOption)和非法定股票期权(Non-qualifiedStockOption)。两种股票期权计划的区别以美国国内税法(IRSCode)为基础,激励股票期权计划为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大的税收优惠,高级管理人员在行权时无需为股票市场价格与执行价格之差纳税,只有当其所持股票再出售时,才根据期权持有期,按资本利得税税率(28%)或所得税税率(高于28%)纳税。在非法定股票期权计划中,高级管理人员在行权时即需为股票市场价格与执行价格之差纳税。因此,对高级管理人员而言,激励股票期权计划比非法定股票期权计划更具有吸引力,对公司而言,提供非法定股票期权可得到一定的税收减免,减免额为行权时高级管理人员所持股票市场价格与执行价格之差;激励股票期权计划无该项税收减免。

2.股票期权的赠与条件。

(1)股票期权的受益人。股票期权发展初期,受益人主要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如果某高级管理人员拥有该公司10%以上的投票权时,则未经股东大会批准,不能参加股票期权计划,只能持有非法定股票期权。

(2)股票期权的赠与时机。高级管理人员一般在以下三种情况下获赠股票期权:受聘、升职、每年一次的业绩评定。公司薪酬委员会将根据该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公司该年的整体业绩来决定合适的股票期权数量。

(3)股票期权执行价格的确定方法。执行价格不能低于股票期权授予目的公平市场价格。当某高级管理人员拥有该公司10%以上投票权时,如果股东大会同意他参加股票期权计划,则执行价格必须高于或等于授予日公平市场价格的110%,非法定股票期权的执行价格可以低至公平市场价格的50%.

(4)股票期权授予期的安排。通常情况下,股票期权需要在授予期(VestingPeriod,又称为等待期)结束后才能行权。股票期权的行权权将分几批授予高级管理人员,这个时间安排称为授予时间表(VestingSchedule),时间表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加速度的。高级管理人员在获赠股票期权五年后才可以对所有的股票期权行权。

(5)股票期权的不可转让性。股票期权不可转让,唯一的转让渠道是在遗嘱里注明某人对股票期权有继承权。除高级管理人员个人死亡;完全丧失行为能力等情况以外;该高级管理人员的家属或朋友都无权代替他本人行权,其配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对其股票潮权享有夫妻共同财产权。

3.股票期权计划的会计处理。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的第25号意见书(APBOpinionNo.25:AccountingforStockIssuedtoEmployees)及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123号公告(AccountingforStock—BasedCompensation)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

(l)APBOpinionNo.25的会计处理方法——内在价值法(intrinsicvaluemethod)。内在价值为股票期权的市场价格高于执行价格的部分。在激励股票期权计划中,税法要求授予日期权执行价格必须等于股票市场价格,采用内在价值法,授予日无需确认报酬成本,因为激励股票期权计划为两平期权,内在价值为零;在非法定股票期权计划中,由于授予日股票市场价格通常高于期权执行价格,采用内在价值法计量,在授予日要确认报酬成本,报酬成本即市场价格占执行价格之差,并将报酬成本在计划中规定的服务期内摊销。

股票期权范文篇5

关键词:股票期权;法律环境;激励机制

我国国有企业的“59岁现象”一度频发,不仅是因为我国现有的约束机制不完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59岁现象”并非我国所特有,在市场经济、商业伦理道德相对成熟的美国也曾出现过“64岁现象”(美国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退休年龄是65岁),在实行股票期权制度后,“64岁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一、股票期权制度概述

股票期权制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旨在解决企业“委托——”矛盾,报酬和风险相对称的长期激励计划,已成为西方企业最富成效的激励制度之一。在1996年《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家大工业企业中,有89%的公司已向高级管理人员采取了经理股票期权报酬制度,并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股票期权制度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我国企业界掀起了一场“股票期权热”。1996年,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出台《企业经营者群体持股办法》,对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实行股票期权,这开创了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先河。1997年,四通利方公司也开始引进股票期权制度。1999年,上海贝岭宣布赠与高级管理和科技人员股票期权,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中最早推行股票期权制度的企业。紧接着,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一些政府部门和国资管理机构纷纷出台股票期权实施办法,鼓励企业采用这种制度。

股票期权是用来激励公司的高层领导者或核心人员的一种制度安排。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买卖双方在特定时间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某种股票的权利。股票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期权买方支付一定数量的期权费,获得在未来特定时间内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相应地卖方必须服从买方的选择,承担卖出或买进相应股票的义务。它的运行机理大致如下:企业在与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经理人)在签订合同时给予经理人在未来特定日期以签订合同时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选择权。持有这种权利的经理人可以在规定时期内以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购买本公司股票,此行为称为行权。在行权之前,经理人没有任何的现金收益;行权之后,经理人可以自行决定在任何规定的时间内出售股票,从而取得行权价与市场价之间的差价收益。一般来讲,期权的有效期是3~10年,如果经理人管理有方,公司业绩良好,从而公司股票攀升,那么经理人就可以原先约定的低价购买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并通过出售获得差价收益。公司业绩越好,差价就越高。如果在规定的行权期内,公司业绩没有提升,股价也没有上涨,则经理人自动放弃行权。股票期权制度能够激励经理人克尽职责,全心全意为公司的发展而努力,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

二、我国推行股票期权制度的法律障碍

1.公司法上的障碍。股票期权制度需要宽松的公司资本制度。股票期权制度适用于授权资本制,授权资本制允许公司的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资本可以分期缴付,为股票期权制度提供了发展的余地。我国公司法实行法定资本制,公司资本必须在设立时有股东全部缴纳,这是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最大障碍。在西方国家,股票的来源有4种:预留、回购、转让、增发。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不能留存股票,除了向发起人发售外,其余股票应当向社会公开募集。预留之路在我国行不通。公司除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外,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这也使得“回购”不可能。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转让”之路也是举步维艰。公司要增发新股,应当向原股东配售或向社会公开募集,公司不能为实施股票期权而“增发”新股。总之,我国公司不可能像外国公司那样按照法律的规定取得股票期权制度实施需要的股票。实践中,有的公司采用大股东出售或转赠股份包括国有股东减持股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有的以大股东名义从二级市场上购买,从而规避我国法律的限制。除了股票来源这重障碍外,我国公司法设置的另一个绊脚石是:公司董事、监事、经理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而经理人行权后,并没有获得任何直接收益,必须将低价购买的股票出售获得差价收益,股票期权制度的激励作用才能够发挥出来。

2.证券法上的障碍。我国《证券法》规定,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及有关的高级管理人员等知悉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不得买入或卖出所持有的该公司的证券,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司的经理人即使获得公司的股票,但是属于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所以他们不能出售股票获利。实践中为了避免和法律规定相冲突,经营者持有的公司股票一般在离职后方能出售,即经理人的股权收入必须在离职后方能兑现。

3.税法上的障碍。在我国,国家税务总局1998年专门就股票期权中涉及个人所得部分颁布了国税发009号《关于个人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从而雇主取得折扣或补贴收入有关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在中国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执行股票期权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以不同形式取得的折扣或补贴,属于该个人因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在雇员实际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时,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以5%~45%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以后雇员转让出售股票有所得,还应适用2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换而言之,当经理人取得期权时,就应当按照超额累进税率纳税,当经理人实现期权时,还必须缴纳证券交易印花税。这两类税的征收,加大了股票期权制度的成本,降低了经理人的实际收入,削弱了股票期权制度的激励效果,也违背了股票期权制度税收优惠的本意。股票期权制度最初是为了规避法律规定的高个人所得税率设计的,因为薪酬证券化后,在会计上所得就转变为投资,从而可以起到避税的效果。美国税法规定,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对经理人因股票期权发生的个人所得税和资本增值税可以推迟到出售股票时再缴纳,其中个人所得税甚至可以免缴。

4.会计法上的障碍。我国会计法规关于股票期权制度至今仍然是一个空白。股票期权制度的实施必然会设计一些会计问题,因此需要相应的会计准则和规定来规范。美国会计委员会1972年颁布的25号意见书“员工股票核算规定”和1995年颁布的的123号公告“以股票为基础的薪酬核算规定”对实施股票期权的公司的会计处理做了明确的规定,使公司的会计操作具有统一的可遵循的原则。我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规定,公司难以对这类行为作出恰当的会计处理,从而影响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实施。

三、我国实现股票期权制度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股票期权制度不仅适用于上市公司,还适用于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不能发行股票,因此在这种情形下称为“股份期权”,与国外股票期权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不同。股票期权本是一种选择权,权利人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主要是一种激励机制,但我国在实施这一制度时更多偏重其约束功能。经营者必须自己掏钱实际购买本公司股票,经营者行权获得的股票必须在离职后才能兑现,有的公司对经营业绩不达标的经营者还要扣罚一定比例的“期股”,从而使股票期权带有浓重的约束性质。经理人购买股票带有经营担保的色彩,笔者认为出现这种偏离主要在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没有为股票期权制度的发展预留空间,《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都没有将股票期权制度纳入其调整范围,导致企业界在进行制度设计时不得不规避法律,将标准的股票期权制度改头换面,使股票期权实际上变成了一种经营担保制度。第二,为了有效控制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我国在引进股票期权制度时,就本着激励与约束并存的指导思想,将股票期权制度改造成经营者自己出钱买股票,实际上就是以个人财产为经营行为作担保,使得原来以激励为主要目标的效果不复存在。

要使股票期权制度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必须对我国法律制度进行系统的重构,解决法律上的发展障碍。如果公司法、证券法、税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不能为股票期权制度提供发展的空间,股票期权就无法登堂入室。具体而言,首先,《公司法》应改变现有的法定资本制,参照其他国家的授权资本制,允许公司在实行股票期权时改变资本状况。其次,应明确规定股票期权制度实行所需的股票来源。例如:公司在发行新股时可以预留一部分股票作为将来经理人行权的股票来源,允许上市公司为实施股票期权计划而回购本公司股票。《证券法》在遵循内幕交易条款的原则下,可对经理人股票流通作出例外规定,允许经理人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将所持股票入市流通。修订《税法》时,改变对股票期权制度征税的现状,重点是税收优惠政策。经理人行权时应免交个人所得税,只有在出售行权所得的股票时对差价收益缴纳股息所得税。在会计制度方面,尽快建立一系列公司可以统一遵循的原则性规定,以推动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规范化发展。

股票期权制度的实施必须要有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成熟和规范化是实行股票期权制度的前提。股票期权制度将经理人的薪酬体现为股票期权,其工作业绩主要靠证券市场来评估,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决定着公司经营的好坏和经理人的经营能力,但是其先决条件是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能够实际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证券市场必须是有效的。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可能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成熟和规范化的证券市场是维护其有效性的根本保障。在成熟规范化的证券市场上,一般情况下股票价格与公司的经营状况呈正相关关系。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到现在也只发展了10年,各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基本上处于发展培育阶段,股票价格还不能基本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受到许多投机性因素的影响。在这种不成熟的证券市场环境下,股票价格不能反映出经理人的经营能力,失去了对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股票期权制度没有运行良好的证券市场为依托,激励作用大大降低。证券市场的成熟发展非朝夕之事,股票期权制度的发展在我国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倪建林著.公司治理结构.法律出版社,2001.

股票期权范文篇6

关键词:股票期权;确认;计量

1我国股票期权的确认

会计确认一般包括确认为何种要素以及如何时确认。

1.1确认为何种要素

股票期权的确认主要到两个问题,一是股票期权是作为权益还是作为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二是股票期权作为费用还是作为利润分配的一部分。

在股票期权是否需要确认为费用上存在着两种观点:利润分配观、费用观。利润分配观认为,股票期权的发行是直接发生在员工和原有股东之间的交易,股东同意与员工分享未来权益的增值。费用观认为,以激励为目的的股票期权,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因此应将其作为企业的薪酬成本,计入费用要素,列入利润表。我国今年初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权支付》也支持这种观点。作者理解其原因为:(1)从本质上看,股票期权是在“两权分离”情况下,为了激励经营者及员工为企业长期发展努力工作而给予的一项薪酬,因此可以将股票期权的授予看作企业与员工之间发生的一种特殊交易。企业以期权换取员工的劳动,通过交易,企业得到员工的劳动,付出的是期权成本。根据会计的配比原则,企业应将这笔费用在员工服务期间逐期摊销,与相应期间员工劳动所产生的收益配比。(2)虽然从形式上看,当股票期权的持有人行权后,其身份转化为企业的股东,享有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权,但从交易本身来看,企业实施股票期权是一项独立的交易,在交易过程中,期权作为一种报酬的支付形式,其本质与工资、资金是对现时劳动的报酬,而股票期权则是对员工长期劳动的报酬和奖励。(3)股票期权在行权之前,企业无法推断期权持有人在总股本中所占的份额,期权持有人并不具备成为企业股东的条件。只有等待期满,持有人完成期权计划所规定目标并后,期权持有人才能按照其占总股本的比例享有相应的份额,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股东。因此,利润分配观在理论上很难成立。(4)根据我国今年初刚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的总流出”,企业以股票期权为代价换取员工的服务,期权成本符合合准则对“费用”的定义。因此,企业在以股票期权为代价获得员工服务的同时,应将股票期权价值确认为费用。

确认后的结果是,利润表中的费用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增加,从而使两张报表如实反映企业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后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1.2确认时点

关于股票期权确认的时点,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以股票期权的授予为会计确认日。其理由是在授予日企业与员工都确认了股票期权计划条款,经理人开始为得到股票期权而努力工作,企业也开始承担义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均持这种观点。二是以可行权日为作为会计确认日。其理由是,企业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是为获取股票期权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在企业尚未获得员工服务之前,期权仅仅属于一纸空文,因此等待期满才是合适的确认时点。由于这种方法考虑了股票期权自身的不确定性,因此得到许多会计学者的支持,但是在实践中应用较少。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中,规定了股票期权的两种确认时点:一是对于授予后立即可以的,在授予日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二是对于需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才能行权的,采取分时点入账,即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将所取得的职工服务计入成本费用。相比之下,第二种方法更多地考虑了股票期权的不确定性,比较符合会计的谨慎原则,从整个等待期来看,最终对成本的确认与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也是一致的。但是这种方法使期权的产生早于确认,意味着期权被授予后要一直等到资产负债表日才能被确认,从会计年度内看实质上是推迟了费用的确认,不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在股票期权授予日,一方面意味着企业要承担未来向期权持有人出售股票的责任,另一方面意味着持有人要向企业提供所规定的服务。也就是说,股票期权的实际影响从授予日开始就实际发生了。将授予日作为计量是日有三个优点:①能较彻底地反映公司股票薪酬计划的薪酬费用高低;②对于股东而言,第一时间即将薪酬费用作为费用入账,能帮助股东了解经理层的报酬状况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成本;③对企业本身而言,由于在计划授予日就交薪酬费用作为成本入账,可以起到减少公司税赋的作用,即使股票薪酬计划最终未能行使时,也可以节省税赋。因此,根据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授予日应是股票期权最合适的确认时点。

2我国股票期权的计量

股票期权的计量属性,现在国际上经常用的有两种:(1)内在价值。指市场价格高于价格的部分。在行权价格不低于市场价格的条件下,股权期权的内在价值为零,即不确定薪酬费用,地当期损益表也不会有影响。在行权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条件下,应该确认薪酬费用,并在员工提供服务的一个或多个期限内分摊入账。(2)公允价值。所谓公允价值,是择时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刚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采用的是公允价值计量股票期权。其原因是:(1)股票期权不仅具有内在价值,还具时间价值,采用内在价值法计量股票期权不能全面反映股票期权的价值,从而高估企业的利润,影响企业报表的质量,误导报表使用者的决策。(2)股票期权是一种激励制度,对其的会计处理应该能够促进股票期权制度的发展,如果采用内在价值法,很多企业为了不确定薪酬费用,经常使行权价格等于股票价格,目的是为了增加公司的利润,进而提高公司股票股价,这样就使得公司是围绕会计准则而不是根据最优激励效果来确定股票期权计划。(3)公允价值法有广泛的适应性,能保持会计准则的稳定性。内在价值法对固定条件的股票期权适用性很好,但对变动条件的期权计划适用性较差,而公允价值则适用于所有的股票期权计划和股票增值权等其他股票薪酬计划。我国未来将出现越来越多种类的股票期权计划,将出现多元化的趋势,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我国在股份支付会计准则中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4)2004年12月FASB修订版要求所有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法进行期权的核算,为了与国际趋同,使国内上市公司和赴海外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统一起来,也要求我国采用公允价值法核算股票期权。作者认为,对于股票期权来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真实的反映股票期权的价值和企业的激励成本。至于如何计量,活跃市场的报价及其他参考价格自然是其公允价值的最佳选择。但是,由于股票期权是不可转让的,在市场上很难找到类似的交易价格,因此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只能借助于期权定价模型。常用的方法有B-S即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期权定价方法,计算简便,便于操作推广。B-S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参考文献

[1]王艳.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浅议[J].会计研究,2005,(12).

[2]李晓芬.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中美比较[J].经济师,2006,(12).

股票期权范文篇7

〔摘要〕经营者激励是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途径,其有效实施又必须以健全公司治理机制为保障;而我国国有企业当前的公司治理机制对股票期权的实施形成重重障碍,排除障碍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应采取试点方式逐步推行股票期权,在试点中不断完善公司治理。

股票期权(Stock饰tion)是公司授予经营者可以在约定期限内(一般5至10年)以某一预先确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票的权利。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具有激励的长期性、有效性和激励对象的有限性和操作过程的复杂性等特点。股票期权的核心理念是将经营者拉人所有者阵营,并以此产生激励作用。从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看,企业经营者可分为风险规避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偏好型,前者趋向保守和稳定,后者则富于创新和冒险。股票期权是最适合后者的薪酬激励方式,像美国微软、思科、戴尔等公司在创业初期的工资支付时由于缺乏现金而代之以给员工支付很高的股票期权。凭借股票期权和20世纪80,9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的续走牛,使微软公司创造出上千个百万富翁。尽管近两年随着美国安然、世通等大公司财务丑闻案的频频暴露,导致美国股市自2000年3月从高峰跌落至今已经足足有39个月,道一琼斯指数下跌40%左右,纳斯达克股票综合指数更是下落超过70%。大部分高科技股股价一落千丈,全盛时期授予经营者的股票期权不再值钱,股票期权正经受严峻挑战。但股市的下挫并未动摇股票期权的价值根基,它仍被美国公司称为“发展百年老店不可或缺的一种激励方式。当前美国研究股票期权的侧重点在于怎样加强股票期权的负向激励,即成熟的般票期权应当在股市下跌时也能发挥激励作用以保护经营者的利益。由于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如何正确、合理和有效地实施这一激励手段的阶段。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试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控殷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面临的障碍,并提出如何排除这些障碍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使股票期权激励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的若干建议。

一、实施股票期权对国企公司治理的意义

1.有利于解决国企公司投资主体缺位所带来的监督弱化问题。国企公司从产权上讲,本质上属于全体国民所有,而全体国民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可能做到事实上的人人直接所有。因此,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存在作为股东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国企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一关系。在没有长期激励机制的情况下,这种“委托一”模式能否有效,完全取决于人本身是否首先是一个“道德人”,即在“人性本善”的前提下能够自觉地代表股东的利益。但事实上,多数人首先是一个“经济人”,当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发生冲突时,经营者很可能放弃股东利益而谋取个人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国有企业会出现“59岁现象”、,’穷庙富方丈现象”的原因。实施股票期权,建立桩产权映系为纽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就能够使经营者和股东利益尽可能保持一致,从而促使经营者更加重视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2.有利于克服传统薪酬制度弊病所带来的激励不足问题。国有企业传统薪酬制度实行以工资加奖金的单一薪酬发放方式存在“三多三少”(精神激励多、物质激励少;短期激励多、长期激励少;灰色收人多、合法收入少)的弊病。一些掌控上亿元国企资产、每年创造上千万元利润的经营者,报酬却很低,贡献与收人严重不符。据2000年国有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表明:影响企业经营者发挥作用的因素很多,其中选择“激励不足”的比例最高,占51.9%。另据2001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查结果显示:50%多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年收人在2万元以下,仅有0.2%在50万元以上。满足经营者物质需要并激励经营者长期积极努力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给他一定的股票期权,使经营者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在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不断壮大中满足其成就需要。

3.有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我国国有企业如何激励并留住人才?是一个长期关注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人和委托一理论、风险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引人,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过去长期被忽视的对国企经营者人力资本的经济激励问题将日益受重视。而现行的经济激励手段,使得国有企业蕴藏着严重的人才危机。据前纽约市职业劳工局局长张令瑜女士介绍,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一次就从中国挖走了3600名软件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企业亦如此。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企业的竟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股票期权体现了企业的人才竞争战略,它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问题。

4.有利于促进职业经理队伍的建立。职业经理的才能,是通过自信、意志力、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及对潜在的盈利商机的敏感和直觉素质表现出来的。这种能力是一种稀缺资源、是一种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本。而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激励企业经营者充分发挥其技术、管理和经营才能;另一方面,又能力促他们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和不断努力来加大自身“人力资本”的“投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增强其“能量”,从而促进企业职业经理人员队伍的成长、成熟及相应职业经理市场的建立。

5.有利于正确衡量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股票期权是由证券市场对企业经营者业绩的度量作用引申出来的。经营者的业绩考核问题历来是企业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的实际业绩即使运用一整套繁琐的指标也很难准确地加以度量。然而一个有效的股票市场,却可以通过能够反映公司基本状况的股票价格的升降折射出经营者工作的努力程度及企业的经营业绩。股票期权曾被称为“自公司制之后企业改革的第二次革命”,“是一种可用并且很好用的公司治理激励机制”。

二、国企公司实施股票期权面临的障碍

我国的股票期权试点早于1993年在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开始(或许这只是最先报道出来的案例),然后,上海仪电控股公司(1997年)、天津泰达股份(1998年)也进行了实施股票期权的探索,北京和武汉(1999年)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施股期激励试点的指导意见。部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如上海贝岭、中兴通讯、武汉中商、三毛派神、长源电力和亚泰集团等也先后推行股权激励制度。但这些较早进行股票期权试点的企业,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当前国企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所面临的障碍主要有:

1.从公司内部机制看—非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利于股票期权的实施

股票期权的实施必须以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而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在于股权结构的合理。只有合理的股权结构才能保证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而我国当前的国有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占比重过大(深、沪两市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比重多数在40%以上,个别公司高达70%以上)。国有股比重过大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具体表现为:股东大会职能弱化;董事会成员基本上由国有股股东提出的候选人担任;独立董事“不管事”;监事会形同虚设。非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造成治理行为的紊乱,其结果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不能相互制衡,甚至有些国有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个人担任。在这种情形下推行股票期权,会导致股票期权授予主体和授予对象合一、业绩考核指标“自我”确定、“自我”考核和“自我”激励等弊端的发生。

2.从公司经营者选拔机制看—行政任命制使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长期性难以实现

2000年国企经营者问卷调查显示:经营者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的占73.47%,由董事会任命的占20.14%;从企业经营者的用人权看,企业经营者有权任命副职领导的占29.2%,无权的占70.85%tb}。政府部门对国企经营者的任命和解职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经营者变更频率加快,总经理任职多数不超过5年,而股票期权的行权期一般需要5一10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股票期权激励的长期性与公司经营者任期的短期性发生冲突。一旦出现冲突,经营者一般会无条件地服从行政任命,迫使股票期权实施的中断。

3.从公司经营目标看—国企经营目标多元性使对经营者业绩难以考核而不利股票期权的实施

实施股票期权的主要内容包括召集股东大会批准奖励方案、确定奖励对象、设立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考核经营者业绩、确定奖励额度、股票期权的授予和行权期的确定,等等。其中最困难的一项就是如何考核经营者的业绩。国外通常的考核指标是商业目标,而并不看重社会目标。而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多元性的,既有商业目标,更有政治和社会发展目标。这种多元性的经营目标必然导致对国企经营者业绩考核的复杂性。

4.从公司经营资产(产业结构)看—传统的夕阳产业不适宜股票期权的实施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适宜实施股票期权的企业一般是高新技术产业,股票期权对传统产业的激励作用不大。1999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大公司的79%对经营者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这些公司多数是从事电子、通讯、医药、网络和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图。而我国国有企业大多属于夕阳产业。截至2002年底止,广西的19家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16家(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的5家、国有法人股的11家),其中只有4家(银河科技、广西斯壮、北生药业、桂林集琦)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其余从事制糖、化工、电力和百货等传统产业。单一的传统产业发展前景暗淡,即便企业的经营者有较强的经营能力,公司未来的盈利水平也难有较大提高。股票价格长期处在较低价位且长时间上涨不大。这样,股票期权就很难发挥激励作用。

5.从公司外部环境看—目前股票市场的弱效性和相关法规的缺乏使股票期权难以有效实施发达国家企业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前提是股票市场上挂牌交易的公司股价能够有效地反映公司的赢利能力。这在西方较为成熟的股票市场是基本能够做到的(当然有时也会存在泡沫成分)。目前趋于一致的观点是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弱效市场,市场的投机性较强。公司股价高低较多地受非业绩因素影响,如是否有主力资金关注等。股票市场不能准确地反映公司业绩,而股票期权的最终收益体现为行权价与行权日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由于股票市场失真较为严重,因此给如何确定行权价带来了困难,从而弱化了股票期权应有的激励作用。

我国至今没有一部类似美国《国内税务法则》的国家法律涉及股票期权的基本构架与实施细则,也缺乏类似美国《证券交易法》中关于股票期权行权与交易的法律条款。因此,目前在实施股票期权方面虽然有许多政策方面的支持,但法律规定却是空白。而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股票的来源和流通设置了重重障碍,譬如:实施股票期权首先是公司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西方国家通常的做法是公司发行时预留一部分股票或可以从证券市场上回购股票,而我国《公司法》第83条规定:“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量的3596,其余应向社会公开募集。”这就决定了预留部分股票来实施股票期权是不可能的。《公司法》第149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可见上市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的。此外,完整的股票期权方案应包括行权后的股票流通。只有允许流通,才能使股票期权的激励价值得以兑现。否则,持股人只能实现“纸上富贵”。《公司法》第147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并在任职期内不得转让。”这一规定使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大打折扣。

三、完善国企公司治理以利股票期权实施的几点建议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从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出发,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确属必要。但当前股票市场、经营者选择机制、约束机制以及证券法规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障碍,不是所有的国有公司都具备实施股票期权的充分条件。因此,应从实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试点方式,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公司)进行试点,并在试点中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2.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关键是优化公司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只有合理的股权结构,才能有效克服“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目前,可考虑从以下几个途径优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国有股回购;增发流通股,提高流通股比例;国有股转让、置换;法人交叉持股;经营者持股,等等。同时,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和有效制衡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股票期权是公司所有者用以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的手段,因此,它必须掌握在所有者及其信任托管者手中。要克服经营者业绩考核“自我”进行、薪酬“自我”确定等弊端发生。

3.建立职业经理市场。废除行政任命企业经理制,推行市场招聘制。目前的困难在于我国职业经理市场落后,究其原因还是国有股“一股独大’,所致。由于国有股控股,公司经理的选择主要是行政任命,这样职业经理市场对公司在职经理没有构成威胁。因此,职业经理市场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改变国家股“一股独大”的局面,把经理人员交由市场选拔和淘汰。没有职业经理市场竞争机制的导人,股票期权就缺乏激发经理人员努力工作的动力。建立职业经理市场要注意:一在筹建经理市场时要严格定位于中介机构,减少行政管理色彩;二在建立和规范职业经理市场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信誉机制的建立。这就要求对进人市场的每一位经理人员建立起全面、真实、连续和公开的业绩档案记录。

4.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和提高国有资产的科技含量。股票期权的实施要建立在一个完整、科学的考评体系上。考核公司业绩时应突出其商业目标,即重点考核公司的每股收益或净资产增加多少。同时,国有公司要加大资产重组的力度,适时注人优质资产,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从单一的传统产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以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只有这样,公司的股票才可以赢得投资者的长线关注,随着公司股票价格的攀升,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才能有效发挥。

股票期权范文篇8

股票期权实施法律障碍

股票期权计划虽然在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被普遍采用且效果良好,但是,在我国,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却面临着相应的法律制度障碍和市场条件的欠缺。总括一下,基本的法律障碍主要有如下几点:公司不得持有本公司股票的问题。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首先要解决行权时即实际购买股票时的股票来源问题。从规范的制度设计看,该股票(或股票额度)应来自公司,即期权权利人以事先确定的价格从公司实际购得股票。而根据我国的公司法律制度,公司无法拥有本公司股票。首先,我国《公司法》采行实收资本制而不是授权资本制,即公司章程载明的注册资本必须于公司设立登记时全部由股东认缴,也即对上市公司而言,其股票必须全部发行在外,公司不能库存自己的股票,也不拥有待发行的股票额度。其次,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49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除非是为了减少公司注册资本或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之目的,这等于又堵死了公司从二级市场回购并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另一途径。尽管有的人士提出,可以采用让公司大股东出售或转赠股份包括国有控股股东减持股份的方式来解决股票来源问题,且在实践中,确有此类事情发生。但是,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一个规范做法,规范的股票期权计划是由公司以自己名义并为公司整体发展利益而实施的,而不是由公司的某一股东实施的。那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其操作完全取决于大股东的单方意愿,不但每个公司的情况特别是股东持股结构并不相似,而且其中仍有许多法律问题(如计价、流通等),因而不能作制度性的推广。

股票流通的法律限制。完整的股票期权计划应包括行权后的股票流通。只有允许流通,才能使股票期权的激励成分真正实现。否则,若不允许流通,持股人只能实现纸上富贵。这显然使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而我国《公司法》第147条正是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公司股票的流通作了限制,该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并在任职期内不得转让。

内幕交易的问题。内幕交易是为任何国家的证券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我国《证券法》(第67条、第70条)及其他证券法规均规定,禁止内幕知情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股票。《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38条还规定,股份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经理人员和……将其持有的公司股票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6个月内买入,由此获得的利润归公司所有。也就是说,即使上述两个法律障碍得以通过修改法律加以解决,在实施股票期权计划过程中,内幕交易又必将成为另一个法律问题。要想防止内幕交易的发生,出了立法限制外,内幕人员严守诚信原则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中,期望作为股票期权计划受益人的公司高管人员都能在卖出股票时不利用所掌握的内幕消息,无疑过于天真。因而,在允许期权权利人通过择机卖出股票以实现最大激励利益和禁止内幕交易之间,就构成了一对十分现实的矛盾。

这些法律障碍问题不解决,规范的股票期权计划就无法实施。但由于市场对股票期权计划的需求已变得十分急迫,且股票期权计划确实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因此在现实中先行修改法律,再实施股票期权是一个并不可行的方案选择。为此,必须寻求其他解决途径。

利用信托机制实施股票期权

在未修改法律的情况下,能否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内找到合法有效的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其他途径呢?笔者认为可以,并建议借用信托机制,通过一定的创新设计,实施股票期权计划。

我国《信托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第7条规定,设立信托,必须有确定的信托财产,并且该信托财产必须是委托人合法持有的财产。本法所称财产包括合法的财产权利。据此,股票期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利,其行使和处分,即作为一项资产进行管理,自然可以通过信托方式委托他人办理。也就是说,股票期权计划,完全可以通过信托契约的方式安排实施。具体讲,可分如下几个步骤:(一)公司在拟订股票期权计划时,在计划中明确指定某一信托机构,并通过协议(该协议并非信托协议)约定,由该信托机构在股票期权开始实施的一段时间内,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从证券二级市场上以自己名义购买并持有约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同时就实际购买价和事先确定的期权行权价之差价的承担和支付等问题加以约定;(二)在公司授予特定人员股票期权后,股票期权权利所有人立即按公司要求,与公司指定的信托机构签署统一格式的信托协议,载明其可行权的股票数额,将其期权的行使(权)委托给该信托机构,由该信托机构在规定的行权期间内按事先确定的行权价格自行决定行权,同时,指明信托受益人(可以是委托人自己,也可以是委托人指定的第三人);(三)信托机构在以自己名义行权后,可按协议双方的约定,以自己名义持有或售出股票;(四)信托机构将最终处分股票所得收益扣除相应费税后支付给信托受益人,信托关系终止。通过信托机制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和市场环境下,有如下几点好处和意义:可以有效解决在《公司法》中有关实收资本

制和股票回购限制规定未作修改的情况下的公司股票来源问题。信托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人,以自己名义购买、持有并处分股票并不违反任何现行法律规定。股票有了合法来源,就为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可以解决《公司法》规定的公司高管人员在任职期间不得转让所持公司股票的问题。信托机构可以自己名义卖出股票,从而让股票期权计划项下的股票具有可流通性,使得公司高管人员在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中应实现的收益可以及时得到兑现,从而真正使得股票期权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激励机制作用,达现制度的效率和目的。

股票期权范文篇9

然而,经营者股票期权在我国毕竟属于正在探索的改革措施,鉴于国情又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只能在不断摸索中逐步完善和发展。具体分析,我国股票期权与国外相比具有以下异同:

(一)相同方面

1、薪酬结构相同:国外股票期权计划,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基本工资,由薪酬委员会根据各个管理岗位的范围、职责、重要性以及其他企业相似岗位的水平来制定。二是年度津贴或奖金,根据公司的年度业绩情况和其他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来决定。基本工资和津贴一般都以现金的形式发放,起短期激励的作用。三是对完成经营目标的经营者授予股权,起长期激励作用。国有企业股票期权计划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同样也包括三个部分,即基本工资、年度奖金和股权,并且股票期权在收入中占较大比重,与国外相同。

2、设计的目的相同:中外都希望以这种方式对公司管理层起到长期激励作用,避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因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只有使公司的价值不断升值,才能使自己手中所持有的股票期权不断升值,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者利益与股东长远利益的结合,以此达到股票期权长期激励的目的。

(二)不同方面

1、期权所需股票的来源不同:国外期权计划所需的股票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公司发行新股票,二是通过留存股票帐户回购股票。因受国内证券法规的限制,公司回购的股票要注销,所以我国目前在上市公司推行的股票期权实践中,只能以自然人的名义从二级市场上购买,而对非上市公司只能采取虚拟股票的形式。

2、期权的受益对象不同:在国外,期权发放的对象起初主要是公司经理,后来日益扩展到公司的技术人员、大多数员工,甚至外部董事、母公司员工等等。而国内实施的范围主要仍是公司核心管理层。

3、期权所代表的权利不同:国外的期权计划通常给予公司经营者在某一期限内,以一个固定的执行价格,购买公司普通股的权利。执行期内,期权持有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购买公司的股票,也可以不购买公司的股票。而我国目前实行的股权激励大多数是一种期股奖励,实质是把奖金的大部分代受益人购买公司的股票,受益人并不能选择是否购买。

4、授予和行权时的支付不同:对于国外期权来说,授予时的期权价格相对较低,,有时甚至是无偿的,但期权执行时,其持有人必须按事先规定的价格支付费用;对于我国的股票期权来说,授予时是有偿的(上市公司按股票的市价计算,非上市公司按企业的每股净资产计算),但是在期权执行时,期权持有人却不须再负担任何费用。

5、期权所代表的收入不同:对于国外期权来说,执行价格与股票售出价格之间的差额,就是期权拥有者的收人。对于我国推行的股票期权来说,受益人的股票来源于奖金,因此期权的执行价格也是拥有者的收入。

6、卖出股票的时间限制不同:国外期权内没有任期内不能抛售公司股票的规定,我国一般规定受益人只能在任期期满6个月后出售。

从以上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股票期权激励更接近于期股,是一种股票化了的奖金,与严格意义上的股票期权计划还有差距。任何一种制度安排,只有在一定的政策结构下、与其他制度安排的互动中才能发挥作用。股票期权作为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创新的机制,由于相关配套措施仍不完善,在国内缺乏其赖以生长的土壤,因此目前在国内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配套的法律法规缺位使股票期权的实施障碍重重

尽管国家对于股权激励给予了明确的政策支持,但到目前为止,除了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认股权试点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以外,我国还没有一套全国性的规范经营者持股的制度。股票期权制度的推行在我国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尤其是一些“敏感”区域,使股票期权的实施障碍重重。

1、股票来源的制度障碍

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用于期权激励的股票一般是已发行但尚未流通的“库存股票”,可以在股票发行时预留期权额度,也可以从二级市场回购。但这两种做法都与我国的现行法规相抵触。我国《公司法》第149条明确规定:“公司不能收购本全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证券法》也规定,在我国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股票不能从二级市场回购获得,也不能在股票发行时预留期权额度。这就是说,公司回购的股票要注销,而且我们也没有库存股制度,更何况很多国企根本就没有流通股或法人股、国有资产股、外资股等库存股票。

因此在目前条件下,建议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可行的办法:①新增发行或从送股、配股中预留,供被授予人将来行权。但从新股发行中预留股份额度必须经证监会批准,有相当大的政策难度。另一种方式是从送股计划中切出一块作为实施股票奖励的股票来源,该方式只需获得公司股东大会决议通过,不存在其他政策障碍。目前中兴通讯采用的就是此种方式。②大股东转售。即在不影响大股东控股地位的前提下,可由大股东承诺一个向被授予人转售公司股票的额度,以供将来行权。此方式同样必须经证监会批准,存在相当大的政策难度。风华高科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③以非公司的名义回购。即通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工持股会甚至以自然人或其他名义购买可流通股票。④虚拟股票。在该方式中,经营者并不真正持有股票,而只是持有一种‘嘘拟股票“,其收入就是未来股价与当前股价的价格差,由公司支付。如果股价下跌,经营者将得不到收益。⑤自然人认购发起人股份。政府允许高管人员直接以发起人的身份持有大量的公司股票。发起人认购的公司股份在三年内不得转让,三年后可协议转让。

2、尚未建立有关的税收政策

美国对于股票期权激励有一套较为规范的税收政策。例如,从个人所得税角度看,股权激励在执行时有些有优惠,比如限制性的股票期权;有些又没有优惠,比如无条件股票期权(两种期权在出售时都需要缴纳资本税)。从公司税收角度来说,有些计入成本,有些是从税后利润当中拿出来的。但是我国现行的税法并无股票期权税收方面的政策,也未规定股权激励是从成本中间列支,还是来自于税后利润。

(二)弱效的证券市场影响了股票期权的激励力度

健康成熟的证券市场是股票期权激励作用实施的必要的客观环境。只有保持股价和公司业绩的正向相关,才能激励经营者采取各种手段谋求公司的长远发展,通过股价的稳中有升来获利。波动剧烈、不成熟的市场不能使企业家对自己股票期权的收益做出明确的预期,将会削弱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其次,成熟的证券市场也促进了并购的顺利进行。如果公司的管理不善、业绩不佳,导致市价下跌,则很容易被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所收购,经营者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甚至职位不保。这无疑对经营者产生很大的压力,促使他们尽职尽责,努力维持公司良好的经营业绩。

但是,我国的股票市场还只是一个弱效市场,市场的投机性较强,在家操纵股市、信息披露失真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使得公司股票的价格与业绩并不高度相关,股价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反映公司的质量。有些公司业绩并不怎么好,只是由于流通盘子比较小,庄家比较感兴趣,所以股价一直比较活跃;有些公司甚至出现操纵利润、和庄家联手操纵股价的现象等。这种情形下,如果以扭曲的股价实现对经营者的激励,容易诱使国企经营管理者为了使行权时股票保持较高的市场价格,通过内部人控制施行人为包装,使公司股票的价格高于它的实际价值,增大了潜在经营风险,背离了股票期权激励的初衷。因此,证券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的规范,倡导理性投资的理念,审慎调节市场供求,使证券市场向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

培育市场一要鼓励竞争,二要规范交换,而竞争又要和明确产权和给予经营管理者股票期权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进行,在具有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无疑会使一部分经营管理者对国家利益的攫取合法化。因此,对经营管理者的股票期权必须从有竞争性市场(如上市公司)可供参照的国企开始突破,兼顾员工和国家的利益,做到公平,加快配套制度的建设,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的约束,根据实际情况甚至可以让经营管理者持大股,真正实现“双赢”。

(三)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对公司的监督机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推行经营者股票期权计划之后,管理人员在公司的利益增大,客观上会助长其以公司冒险谋求自己利益的动机。国外一些研究揭示,公司经理们一般在公司公布有利消息前不久获得股票期权,几乎所有的股票期权都是按股票现价授予的。这说明经理们可以通过操纵股票期权授予和消息公布的时间而轻松获利。因此,要使激励的力度越大,约束的力度就应越强。分权制衡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及经理层是期权的操作平台,但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公司不具备这个平台。根据何浚(1998)的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度(即内部董事人数/董事会成员总数)为100%的有83家,占样本数的20.4%;为50%以上的公司占78.2%;在所选530家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的有253家,占样本总数的47.7%,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必须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大约束力度。一方面,应加强财务监管,通过及时报告、备案,委派财务总监、监事,完善审计制度等措施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使奖励和惩罚都有足够的力度,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经营者股票期权计划规范进行,证券监督部门要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薪酬等方面的信息披露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等独立的社会机构在这方面也要加强监督作用,避免许多经营者把股票期权看作“最后的晚餐”,不吃白不吃。

(四)股票期权激励要求建立市场化的经营者选拔机制

股权激励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分配制度的一项改革创新,但如果不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组织选拔制度进行配套改革,最终难以真正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

市场的优胜劣汰是对经营者能力最好的评价。经营者越是关注自己在经理人市场中的声望,工作就越敬业。现实的业绩会影响到经营者未来的工作机会,从而促使经营者减少自我获利和在职消费的行为,更加关注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我国的国企领导者基本上仍由行政机构任命,有的政府部门既向公司派董事、董事长,还要管经理、副经理,打乱了公司控制权的配置规则,搞乱了公司内部的权责关系。没有合适的激励对象,激励机制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要加快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选拔机制,逐步废除经营者由行政机关任命的制度,实行社会招聘,将经营者的选聘市场化,建立经营者信誉制度,加大信誉不良的经营者择业和从业的难度,这将对经营管理者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股票期权范文篇10

关键词:员工股票期权内在价值公允价值

尽管在安然、世通等财务欺诈丑闻爆发后,员工股票期权制度备受置疑,但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的一种重要创新,其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仍然无可替代,全球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实行股票期权的员工激励模式。与股票期权相关的会计问题主要包括确认、计量和披露三部分,其中尤以会计计量争议较大,最为复杂。笔者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考察员工股票期权计量属性的选择,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探讨我国员工股票期权的会计计量。

内在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历史争论

股票期权会计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有四种:历史成本、最小价值、公允价值、内在价值。前面两种计量属性并不常用,更多的争论集中在公允价值和内在价值的选择上。内在价值(IntrinsicValue)是指企业股票市价超过行权价的差额,差额越大,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越高。理论上,企业应按照授予日当日的股票市价与行权价的差额作为股票期权的成本,并在服务期内摊销为费用。但在实务中,由于大多数股票期权计划的行权价一般都等于或者高于授予日的股票市价,公司根本无须确认任何费用。然而,从本质上讲,公司对员工授予股票期权,实际是股东放弃了自己的股票先买权,而且由于员工的行权,损失了本来应当属于股东的股票溢价,显然内在价值法并不能反映这种成本,尤其在有效期内股价大幅上涨时。这是内在价值法的一个致命缺陷。

公允价值(FairValue)是指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是授予股票期权时有关交易各方(即企业和员工)所能接受的价格,它不仅包括期权的内在价值,而且纳入了期权的时间价值(TimeValue)。因为股票期权的持有者并不需要立即行使权利,期权在未来行使时蕴涵着公司价值未来增值的机会,这就是股票期权的时间价值。公允价值可以根据期权的行权价格、有效期限、股价、预期股利、预期股价波动率等变量,利用股票期权定价模型进行计算。这种方法考虑了大多数影响期权价值的因素,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期权的实际价值。但是利用模型计算期权价值,不可避免地需要对相关变量进行预测、估计,并且要借助大量的假设,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公允价值取代内在价值的国际视角

美国的相机变化

自2001年底以来,安然等财务欺诈丑闻的曝光,使现有股票期权会计制度再次成为众矢之的,彻底废除内在价值法以真实反映股票期权费用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事实上,早在安然事件揭示之初,一些公司为树立自身会计稳健的形象,已经陆续宣布开始或将对员工股票期权采用公允价值处理。可口可乐公司率先提出在2002年第四季度的报表中使用公允价值确认股票期权费用,此后相继有80多家美国上市公司宣布改变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其中包括通用汽车、美林、沃尔玛等。在此背景下,2002年10月4日,FASB了一项题为“以股票为酬劳基础的会计处理方法——过渡和披露”的征求意见稿,准备对SFAS123进行修改;2003年3月12日,FASB决定在其2003工作议程中追加一个关于将股票期权强制用公允价值计量费用化的项目,并于2003年4月29日投票一致通过,新准则预计在2004年底颁布。

IASB的最新进展

1998年的IAS37——《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中指出股票期权只是企业与经理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合约,行权以前没有发生现金和股票的实际收付,不能纳入会计核算,不应确认资产或负债,也无须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但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改组后的IASB已经摒弃了上述不合时宜的观点,于2002年11月7日了“以股票为基础的支付”的征求意见稿(ED2),其中主要规范了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ED2的内容参照了FASB的SFAS123,但在计量属性上没有采取模棱两可的暧昧态度,而是规定员工股票期权必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该准则已作为IFRS2在2004年2月颁布,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实施。

1998年的IAS37——《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中指出股票期权只是企业与经理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合约,行权以前没有发生现金和股票的实际收付,不能纳入会计核算,不应确认资产或负债,也无须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但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改组后的IASB已经摒弃了上述不合时宜的观点,于2002年11月7日了“以股票为基础的支付”的征求意见稿(ED2),其中主要规范了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ED2的内容参照了FASB的SFAS123,但在计量属性上没有采取模棱两可的暧昧态度,而是规定员工股票期权必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该准则已作为IFRS2在2004年2月颁布,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实施。

IFRS2除了要求必须使用公允价值以外,与SFAS123相比还存在一些重要差异。

关于员工股权期权费用化的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SFAS123规定入账的股票期权费用应以给予的期权数量乘以单位期权的公允价值来直接计量。而IFRS2的规定是一种间接计量,具体方法是:假定在授予日所授予期权的公允价值等于该实体预期在给予期内员工提供服务的总价值,在授予日估计该经济实体预期在给予期员工提供服务的数量,然后用所授予期权的公允价值除以该服务数量,得到每单位服务的公允价值,最后用某一会计期间员工服务的数量乘以单位服务的公允价值来计量这一期间所接受的服务,并确认相应的费用和权益。显然,间接计量的核心是所接受的服务,期权只是衡量服务的工具。

关于股票期权没收、取消的会计处理。IFRS2规定,在期权被没收时,只将相应的股票期权从权益中转入资本公积项目,已确认的费用并不转回。如果在给予期经济实体取消了股票期权的授予,实体应像未取消授予一样,对剩余给予期内的员工服务继续确认,因取消授予而向对方进行的支付应按所有者权益回购进行账务处理,也就是作为权益的减项,回购日的实际支付额超过期权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费用。而SFAS123规定,在期权被没收时,应转回给予期间确认的费用和权益;在期权被取消而替之以现金结算时,将这些期权视为立即给予,授予日计量的但仍未确认的补偿费用应在结算日立即确认,其余现金视为对已确认权益的回购。

其他国家股票期权会计的动态

除美国以外,其他国家采用员工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的时间都还不长,没有像美国那样存在根深蒂固的计量属性之争,在制定相关准则时能够比较顺利的推行公允价值而不必担心来自实务界的巨大压力。

英国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以前是按照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下属紧急问题工作小组(UITF)发表的第17号概要书“员工股票计划”来执行的。UITF17所规定的内容与美国APB第25号意见书基本相似,要求采用内在价值法核算股票期权。但在IASBED2的当天,ASB就宣布完全支持其基本原则,并征求意见稿,内容与IASBED2几乎完全一致,规定员工股票期权应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正式的准则已于2004年4月颁布,在上市公司的生效时间是2005年1月1日,非上市公司是2006年1月1日。

从上述各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动向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上已经建立股票期权会计准则或类似准则的国家,以及IASB,都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股票期权的价值,以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内在价值法由于忽略时间价值,难以准确反映期权的真实价值,已经不能满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广大投资者的需要。

我国员工股票期权会计计量的现实选择

尽管我国目前以股权为基础的支付业务并不多,但发展势头迅猛,随着对外开放、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预见,员工股票期权不久将成为我国企业中的普遍现象。作为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部分,我国有必要研究制定相关的准则。下面就会计计量提出一些建议:

公允价值与内在价值——我国何去何从?员工股票期权在我国出现只有短短几年时间,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法规可循,会计处理还比较随意。尽管就全球来看公允价值法是一种发展趋势,股票期权会计计量从内在价值法发展到公允价值法,表明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从强调可靠性向强调相关性过渡。但遗憾的是,目前我们还不具备使用公允价值的经济环境,对于可交易的股票期权,国内尚未形成股票期权市场,无法获得公允的市场价格。对于不能交易的股票期权,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采用B-S模型计算的技术水平和条件,即使在资本市场非常发达的美国,也不是每个公司都能做到。另一方面,该模型假设,股票价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股票投资回报的波动性在期权有效期中是固定不变的;在期权有效期内,股票无红利,或者有已知的红利;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无风险利率;投资者可以按照无风险利率任意地借入或贷出。此类假设在我国无一能够满足,也缺乏相应的市场参照。

因此,我国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宜强调可靠性,兼顾相关性。我国将来的准则或制度设计可以借鉴APB25号准则的做法,将授予日的市价与行权价的差额确认为费用。会计上借方按照内在价值确认递延费用,贷方记录股票期权,并在期权计划中规定的服务期间内平均摊销,分期转为费用,行权后,股票期权转为股本。另外,从理论上,我们也应加强公允价值法的研究,以便为将来向公允价值会计过渡做好准备。

应充分考虑我国法律环境对股票期权会计计量的影响。当前我国在实施员工股票期权制度时,面临着一些法律障碍。因此,在以内在价值法计量期权时,还应注意到法律限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于股票期权没收、取消的会计计量。股票期权的没收、取消属于后续计量的范畴。笔者认为,关于期权没收,SFAS123的会计处理更合理。没收股票期权是在员工未满足授予条件下发生的,相当于没有接受相关的服务,或服务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已被抵消,既然不向其提供期权,也无需再确认相关费用。

我们赞同IFRS2对期权取消的会计处理。股票期权本是对员工在给予期间劳动的奖励,取消期权而以现金结算,所支付的现金应视作期权的对价,将授权日计量的但仍未确认的补偿费用在结算日立即确认,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

参考资料:

1.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2.王瑞华,股票期权会计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