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课程十篇

时间:2023-03-17 04:29:29

工商管理课程

工商管理课程篇1

    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授予工商管理、信息技术科学、应用组织技术等学士学位。其中工商管理包括会计、电子商务、家族企业创业、金融、金融理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国际商务、市场学、运作与供应链管理、组织领导与管理、销售等专业。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共修课程包括工商管理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统计数据在商务决策中的应用、职业发展、专业沟通等课程。各专业还有各自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市场学专业为例,市场学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顾客行为和关系营销、市场研究与数据库管理、营销分析与决策等共计12学分的课程,然后从模块一中选择6学分的课程,再从模块一和模块二中选择6学分的课程。其中模块一包括国际营销、网络营销、营销沟通原理、企业营销、实习、销售。模块二包括供应链管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广告战略、直接营销、销售渠道管理、国际采购物流与运输、高级营销分析、产品价格管理、专题、购买与企业关系管理、销售领导力[3]。多数专业方向都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但家族企业创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的课程以必修课为主。

    2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

    美国托利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出通识教育基础雄厚,专业教育目标明确,课程关联相互支撑三个显着特征。

    2.1共修课程教育基础雄厚

    如前所述,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通过共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坚实而雄厚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基础,形成了通识与专业基础教育的框架。在四年制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第一年和第二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全相同。在这些课程中,大学写作、报告写作为学生提供了写作能力学习的平台;微机应用、信息技术管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商务应用数学、商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在商务决策中的应用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统计数据工具基础;财务会计信息、决策会计、财务管理原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财务分析基础工具;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商务概论、市场营销、生产与服务、宏观经济学、经营环境、高级商务政策论坛等课程将工商管理的各类要素和相互关系整体呈现给学生,从工商企业外部环境的关键要素到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的管理过程,从企业产品的生产到企业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给学生呈现了清晰的学科内容。同时,托利多大学在通识与专业基础教育中贯穿了职业发展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具备学习知识同时思考自身职业发展的能力。

    2.2专业方向教育目标明确

    托利多大学为进入商学院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确定了明确而清晰的职业定向,并用与工商管理实践紧密相联系的课程设置来实现其教育目标。例如,销售专业是托利多大学获得AACSB认证的第一个重要专业,获得了美国部级的荣誉和大学销售专业的领导地位。所有销售专业的班级被设计成真实的企业,学生未来可以成为企业销售领域的领导者。销售专业要求学生必修商务营销、购买与商务关系管理、销售、会计与区域管理、销售领导力、高级销售、销售实习共计21学分课程,同时需要的人文科学课程分必修和校级核心课程,包括心理学初步(校级核心课程)或者社会学初步(校级核心课程)任选一门,个体沟通(校级核心必修课)、批判思考(人文社科领域)和逻辑学初步(自然科学领域)任选一门。在沟通原理与实践、公共演讲、群体沟通、劝说理论、非语言沟通等课程中选择两门课程。这些课程为培养学生出色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聪慧的关系管理和科学推理能力、审慎的决策和领导能力提供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平台,有利于实现托利多销售专业的教育目标。再如电子商务专业是AACSB的特色项目。托利多大学商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两种职业轨迹,一种是让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同时辅修市场营销、信息系统、金融、国际商务或者创业等其他专业方向,成为在这些专业领域中有电子商务专长的人;另一种是学生成为专业电子商务技术人员。这两种职业轨迹可以使他们将来成为管理者、企业家、经理人才和网络开发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学院要求该专业学生必修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网站设计和商务传播、商务智能管理、电子商务模型和计划管理课程,同时选修电子商务的信息技术、网络营销、财务营销和制度、全球电子商务框架等课程,并积极鼓励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方向课程。

    2.3课程关联相互支撑

    托利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支撑促进了学生对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较快融合。所设课程之间由浅入深、由工具到实践,形成相互支撑的多层次课程体系。以工商公共必修课程(第一层次)为例。微机在商务领域的应用课程是信息技术管理课程的先修课程,财务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和决策会计的先修课程,商务数据分析是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课程的先修课程,工商管理学生的发展方向课程是职业发展Ⅰ和职业发展Ⅱ课程的先修课程,职业发展Ⅰ是职业发展Ⅱ的先修课程,商务初步是各管理类课程的先修课程,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是生产与服务系统原理的先修课程,商务数据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先修课程[4],在以上课程先修的基础上,才能进入高级商务政策论坛的课程。这些课程之间形成的先后关联,使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均学有所用,并随着课程的进展反复应用所学理论并不断深化。同时,虚线框所示,在公共类必修课中,分为信息技术类、财会工具类、数据分析类、职业方向类和管理核心类五大类课程。其中信息技术类课程为数据分析类、财会工具类和管理核心类课程提供最先进的手段,数据分析类课程为管理核心类课程提供缜密的分析工具,财会工具类课程为管理核心课程提供理解工商企业信息的专业技术。而职业发展类课程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管理核心课程中不断调整职业心理预期,在职业选择调整中不断增强学习信念和能力。在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第二层次)中,需要在以上课程作为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切入特定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和实践。

    3教学手段及其资源特色

    在科学合理配置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选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3.1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商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新教学楼中的每个阶梯教室里,所有课桌都安装电源和网络插口,这为学生提供了同时上网、与教师同步进行对网络信息资源操作的机会。教室中多媒体设备齐备,面积较大的阶梯教室中甚至设有三个屏幕装置,教师利用教学软件或幻灯片切换都非常方便。另外,商学院学生有利用学院机房资源免费打印课程资料的权利,学生自由打印课程学习资料。

    3.2教师发挥各自特点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托利多大学的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角色和引导角色交替进行。学生随时在课堂提问,教师立即解释和引导学生讨论。每名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不尽相同,选择的商务模拟系统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教师通过固定答疑时间、电邮、网站等交流方式与学生在课外积极沟通。同时,商学院教师大多数具有企业背景和经历,结合案例内容指导学生到企业调研或在公共企业数据库查阅资料完成各种调查或研究报告。

    3.3网络模拟和视听教学资源的选用

    在商学院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教室里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实践对接。例如,商务初步是一年级新生在第一个春季学期就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笔者在旁听该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充分利用Capsim公司开发的企业模拟系统让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公司管理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公司,当课程进行到管理各项职能的介绍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公司进行新产品市场预测、进行生产决策等。教师也可以利用该系统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及时了解学生课下对自己公司的运作情况。为了让学生理解公司发展中创业者的性格所起的作用,教师在课程计划中安排了Film计划,加入苹果电脑公司成立的影片,并组织讨论。

    3.4以应用为第一要素选择教材

    在托利多大学商学院中,教师选择教材考虑的重要环节是是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能否有丰富的案例资源和应用价值。以统计学为例,我国国内的统计学教材内容涵盖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内容,虽然很多教材中也注重各章节后面加入案例内容和Excel、Spss等软件应用内容,但大学本科教材基本涵盖描述统计、概率、抽样分布、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体系等内容,并以理论阐述、例题的数学推导类课程模式阐述统计学的内容。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将统计技能课程分为商务数据分析和统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两门课。前者教材主要以贯穿案例的形式阐述描述统计学的内容,后者教材以企业决策案例的形式阐述推断统计学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用的教材为蓝本要求学生使用统计软件根据模拟或实际的企业数据完成作业或报告。

    3.5人性化的课程辅助网络资源

    在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受到学校网络资源的人性化支持。例如,在教师方面,学校网站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电子图书、电子视频等资料,而且专门设计了软教学资源模块,包括做教学计划的技巧、做多媒体可见的技巧和素材资源推荐、各种情境下的教学技巧推荐等信息,这些软资源帮助教师职业发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非常具有人性化特征。同时,在学生方面,商学院为了辅助各专业的教学实践,在学校网站上特别设计了RealConnection模块,主要作用是收集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信息,帮助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历设计,与企业联系帮助学生搜寻就业信息。这不仅成为商学院职业发展课程的主要工具,也直接帮助了各专业学生的社会实习和就业。因此,人性化的课程辅助网络资源对教师更好教学、学生及时学到求职技能起到了“授人以渔”的功效。

工商管理课程篇2

1.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学校考核制度是建立在学生考试流程的基础上的,主要针对学生们的试卷分数来决定能力的好坏。这种考核制度并不能很好地评估学生们的真实水平,缺乏系统性、多元性的考核标准,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一定程度上还会打压实践能力较高学生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没有办法完全了解自己的实际潜力。不利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校的师资队伍不够强大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是通过老师来汲取知识来源,老师们更多地了解该专业的理论知识,在实地经验方面并不很熟悉,这些是老师在讲解课程具体操作方式和详细方案的时候不能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课堂教学的枯燥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余时间他们更不会主动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因此课堂教育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能提高学生们对专业的学习热情,学校师资队伍的作用占有很大的比例,特别是教师们自身的知识系统和综合能力的高低也会影响学生们潜能的开发5.学生们实际操作机会比较少。目前,高职院校很多专业,实施的仅仅是硬性教学,并没有给学生们更多的实践机会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学校里,专业知识的讲解与口教式教育占有太大的比例,这种教育方式并不能提升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当学生们真正进入社会后就无法很快地适应社会,并且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进度。

二、将“嵌入”与“应用”有效的运用到高职工商管理课程中

1.核心:将“嵌入”与“应用”有机结合

学校在进行嵌入式教学的同时,也要与一些就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在这之前要与相关企业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模拟实践课堂和实验基地的建设也十分重要,这样,将“嵌入”与“应用”有机结合,并且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如果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为学生们或执行方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保证工作良好有序的进行。

2.改进教学方式

嵌入式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学生们对老师们“填鸭式”教学本身就不满意,存在着很多抱怨现象,但是学生们的抱怨却不能解决教学的根本性问题,必须要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很多学校已经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这种方式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们的厌学情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需要学校对整个课程教育体系进行更改,不再以知识型教学模式为主,而是将知识性教育与应用性教育有效结合,并且突出应用性教学的重要性。

3.明确专业定位

由于高职院校在工商管理教学的专业定位并不清晰,涉及太广泛的问题,学校秉着一颗扩大学生们视野的心,但是却对学生们的学习与成长起着反作用。因此明确工商管理专业定位,强调“嵌入”与“应用”相结合,来更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4.壮大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壮大对广大高职教师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们有较雄厚的知识储备能力,另外对教师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人无完人,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同时擅长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色,每个人的偏向也有所不同,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对教师们的任务进行分工,壮大我们的师资队伍,提高老师们的专业与素质水平,在这里我们主要采取的方式是一方面培养基础专业知识好、实际操作能力较低的老师就进行“嵌入式”教学,另一方面召集实践性较强的老师实行“应用”性教学。从而达到两者的有效结合。

5.考核方式注重多样化

高职学校传统的教育考核方式主要以应试性考核为主,学生们的最终能力也只是以最后的分数来进行区分,但是这个并不能真正的考核学生们潜力,因此考核方式注重多样化十分重要,制定完善的考核与评价制度,循序渐进的开展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工作,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不仅对学生们的专业知识进行检测,还对学生们的课外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都系统的做一些标准进行考核,使学生们全面发展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6.增加学生应用实践机会

学校要着重添加一些学生应用实践活动,在应用实践过程中,加大工商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和模拟实验场所的建设,使学生们在模拟的环境下提升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增强学生们的就业信心,为以后步入职场做好准备。同时学校也要与企业时刻保持联系,使企业能够给学校及时告知学生实习工作完成的情况和职位变化情况。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校方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寻求相关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三、结语

工商管理课程篇3

 

工商管理主干课程、实验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一体化的含义是:一方面,把工商管理各主干课程建设的各项内容(特别是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实验)作为一个整体,以系统论为指导,对各项建设内容进行协调;另一方面,把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突破以往课程建设只围绕单一课程开展的模式,从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这个角度考虑问题,对本专业各主干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功能进行整合,并行开展多门核心课程的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相关专业的合格人才。网络版发送到校园网上奉献给社会,也是作为木材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精品课程建设是构建与培育学科教学团队重要措施

 

从木材学精品课程申报及建设的过程使我们认识到,建设好一门精品课程不仅要有丰厚的物质基础,还需要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一支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

 

木材学课程组十分注意师资引进与素质培养工作。2004~2005年派出罗建举教授到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3年推荐符韵林老师到北京林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回校工作,并计划今年派往东北工商管理主干课程建设必需以社会经济发展对本专业人才林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今年又从广西自治区木材公司引进1名具有硕士学位而且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充实木材学的实验实习力量

 

木材学教学团队骨干教师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基本上覆盖木材学的教学内容。其中:两位教师特长木材解剖与木材贸易方向,两位特长于木材保护与木材改性,两位特长于木材及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另外两位则特长于木材实验技术

 

木材学课程组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无论是项目数量或研究经费、研究成果与论著数量,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乃至林学院各课程组中都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木材学课程组有相当强的实力和能力创建部级教学团队。

 

二、“一体化”需要处理的两种关系

 

(一)课程、实验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狭义的课程是指与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由特定内容构成的知识体系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也就是一门课程从教学内容的准备到教学、到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完整过程,或者说是特定知识转移和转化的过程。本文在这里采用狭义的课程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实验与教学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特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以课程为基础的,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如果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难以培养合格的人才。教学方法则是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和转移的通道,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知识及教学活动参与者(教师、其他的学生)的知识得以汇集起来并传递给学生实验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可以通过综合性实验进一步了解课程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或者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性实验进行知识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互相制约。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实验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相互制约,任何一个方面成为薄弱环节,都会削弱其他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就课程对教学方法与实验的影响而言,课程内容、教材、讲义中的知识体系如果不完整或者比较陈旧,会使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目前国内己经有不少教学软件可用于实验教学,但由于相关课程的知识体系比较陈旧,或者由于缺少配套的实验教材,使得这些教学软件的应用受到限制,难以运用这些软件开设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

 

就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课程和实验的影响而言,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会阻碍知识的传递和转移,使得课程学习和实验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常见的现象是,在课程学习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时,由于教学过程中的沟通是单向的,在知识由教师传向学生的过程中,会发生信息的失真和耗损;由于学习的方式是封闭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及知识传递便会受到阻碍;由于教学手段是陈旧的,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量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课程、实验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之间的制约作用最终表现为管理学中所说的木桶效应,即由课程、实验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所构成的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取决于其中最薄弱的环节

 

2.互相促进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实验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又是互相促进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创新和改进,都会促进其他方面的创新和改进。课程及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开拓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空间,也使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变得更为重要。例如,随着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的知识体系中越来越多地纳入基于定量分析的管理工具与方法,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的重要性愈显突出,进一步促进了CAI教学的广泛应用。反过来,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创新也会促进课程及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了教学内容反映企业管理前沿理论及最新实践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检验原有课程知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从而可以促进课程及实验教学内容及知识体系的吐故纳新。

 

课程、实验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上述关系决定了教学改革必须对这三个方面作整体统筹考虑,既要避免因某一方面单兵突进而产生木桶效应,也要善于利用三个方面的相互促进作用扩大效果,使教学改革成为一个累积循环的过程

 

(二)工商管理专业各主干课程之间的关系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而言,企业战略管理、投资项目评估、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学等课程的内容构成了本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结构,各主干课程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些课程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互为补充上述主干课程的整体功能是帮助本专业的学生形成本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及能力,每一门主干课程又有各自的侧重点。管理学侧重于帮助本专业学生了解作为管理者一般要掌握的管理基础理论和基础概念、基础方法,形成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为其进一步构筑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奠定基础^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侧重于帮助本专业学生获得业务层面的经营管理知识,积累将来在企业的市场开发、采购、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业务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侧重于帮助本专业学生获得职能层面的经营管理知识,积累将来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信息管理等职能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企业战略管理和投资项目评估等课程侧重于帮助本专业学生获得战略层面的经营管理知识,使学生受到对企业经营管理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训练,为其将来成为全面管理者积累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各课程的内容互相补充,构成本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个完整知识体系。

 

2.互相衔接。上述主干课程的知识又存在前后衔接和互相匹配的关系。这些课程的前后衔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衔接。例如管理学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该课程的知识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二是专门知识与综合知识的衔接。在上述主干课程中,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的内容是有关企业某一职能部门或某一业务部门的专门知识,企业战略管理及投资项目评估课程的知识则具有综合性,是以财务管理等课程的专门知识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之间的互相匹配是另一种衔接关系,课程内容之间如果不能做到互相匹配,便会造成专业知识的脱节,从而影响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以生产运作管理与市场营销两门课程为例,如果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内容仅限于传统的制造业的运作管理,而市场营销课程的内容却涉及到服务业时,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效果便会因为学生缺乏服务业运作管理方面的知识而受到影响

 

工商管理专业各主干课程之间的上述相互影响决定了教学改革不仅仅需要协调好课程、实验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而且也需要协调好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要在理顺各主干课程的内容,既保持各门课程内容的互补与衔接,又避免课程内容重复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实验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一体化建设

 

三、“一体化”的任务:构建三大体系

 

工商管理主干课程内容建设、实验内容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一体化的目标是获取系统性创新所带来的集成效应,为此需要构建三大体系。

 

(一)构建主干课程知识体系

 

如前所述,工商管理主干课程的知识体系包括战略、职能、业务、基础四个层面,体现在企业战略管理、投资项目评估、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或企业信息化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学等课程的内容之中。从近年国内出版和使用的相关教材来看,上述课程仍存在同一门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差异较大,不同课程的内容重复等问题。例如,2004-2005年出版的几本管理学教材,在章节模块上就有明显差异(见表3)而诸如盈亏平衡分析、决策树、定量预测方法等知识点则在投资项目评估、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多门课程中重复出现总体来说,一种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出发,把各门主干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在功能上互补,在内容上既有区别又互相补充的主干课程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构建这样一种知识体系,仍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艰巨任务。

 

构建工商管理主干课程知识体系需要突破传统的教材建设模式,真正以社会经济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要为导向,研究什么样的能力素质模型、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并进一步开展本专业课群知识的有效性研究有效性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每门课程的知识与社会实践需要的吻合程度,例如研究每门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的广泛程度及应用前景,研究课程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贡献率等等;二是研究各主干课程知识之间的啮合程度,例如通过对各门课程教材的广泛比较,研究课程与课程之间在内容上的互补关系、衔接关系、匹配程度与重复状况最后,在有效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工商管理主干课程知识体系

 

(二)构建实验课程体系

 

实验课程具有辅助专业课程学习、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促进知识创新的功能,其在工商管理教育中的重要性曰显突出,国内许多高校的管理学院都开设有与工商管理相关的实验课程但是,目前国内高校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工商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己有的实验课程多为综合性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模拟,其辅助专业课程学习和促进知识创新的功能较弱,难以配合各主干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按照工商管理主干课程、实验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一体化的思路,需要在构建主干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实验课程体系

 

构建实验课程体系首先要有利于发挥其辅助专业课程学习的功能为此要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各主干课程学习的需要,开设系列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可针对每一门主干课程开设一门实验课程,编写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这些实验课程的内容是相应主干课程的核心知识,作用是验证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及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自解其次,构建实验课程体系也要有利于发挥其促进知识融会贯通的功能为此要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各主干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此类实验并非某一课程综合知识的运用,而是多门课程综合知识的运用。

 

通过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各主干课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再次,构建实验课程体系还要有利于发挥其促进知识创新的功能为此应以本专业主干课程知识体系为基础,开设设计性实验项目。此类实验由学生根据学术研究或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需要,在本专业主干课程知识体系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实验项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完成实验。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并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角解总之,实验课程体系应由单一课程的实验、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组成。

 

3.构建教学方法体系

 

在工商管理教育中,国内外教学方法的创新可谓层出不穷,多种多样的创新的途径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尽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十分丰富,但也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学方法改革往往是围绕单一课程开展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课程建设的其它环节(课程内容、实验教学等)相脱节,导致教学改革未能产生应有效果从一体化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与主干课程知识体系、实验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体系,无疑是必要的。

工商管理课程篇4

关键词:NYP;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教学

引言

2016年8月,笔者参加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简称NYP)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研修班的学习。通过实地考察、经验分享与交流,并到对口的工商管理系对其专业开发与设置、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教学企业等进行深入考察和交流。

1、NYP工商管理系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

工商管理系开办于1992年,属于NYP规模较大的系部。工商管理系学生培养的核心内涵是:满怀信心的年轻人。这一核心理念主要体现为:有创新能力和创意;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全球化做准备。

1.1工商管理系的专业开发

工商管理系所有专业的开发流程都需要遵循学院统一开发流程和要求。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开发新专业。如接待与旅游业管理中的会展管理专向是因近年来新加坡会展行业的大力发展而开设的。一个新专业的建设需要1-2年的时间,成立专业筹备组先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企业需求和学生学习志向与需求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准备好各种新专业报批文件,等学院批准后进一步确定培养目标,接着准备教材、实训室、教学准备工作,然后才开展具体的教学,整个过程是十分严谨的。

1.2工商管理系的专业设置

NYP学生毕业时会拿到一个基本文凭以及1-2个专向文凭。工商管理系一共有9大专业,每个专业又分不同的方向。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专向文凭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专向、供应链管理专向、企业家精神专向、客户关系和服务管理4个主要方向和零售管理、国际贸易、项目管理3个辅助方向,该专业是双方向组合的。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同时拿到2个方向的文聘,如:“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或者“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这样设置可以更好吸引生源,而且学生也能有更加宽阔的就业空间。

1.3工商管理系的课程体系

1.3.1课程目标的设定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会对调研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将该专业分为顾客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零售管理、供应链管理四个专业方向。为新加坡工商企业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企业管理能力的人才,结合校内教学企业进行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工商管理专项技能和企业家精神。毕业生将在人力资源管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顾客服务管理等相关领域担任经理或中级管理职位。优秀毕业生也可以继续在国内或海外知名大学深造。

1.3.2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系课程设置尤其注重在组织文化、创新理念、专项技能和沟通交流四个方面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其课程体系为:第一年主要是基础课,包括会计、经济、统计、管理、营销、电脑软件、商业沟通等。第二年主要是基础课(包括商业法律、商业金融)和专业课。第三年主要由加值课(相当于专业选修课,如:顾客关系管理、国际贸易、企业项目)、校内教学企业和校外企业培训三部分组成,整个课程安排采用双轨制。

1.4工商管理系课程教学的特点

第一,“授课+辅导”模式。工商管理系大部分课程采用“授课+辅导”模式,课时分配一般是“2课时授课+2课时辅导或1课时辅导”的方式。授课一般采用上大课的方式,辅导是小班授课。第二,真实案例融入教学。教师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全是真实的案例,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会把自己曾经的工作案例带到课堂,或者一些众所周知的真实企业案例。第三,国际视野,动态更新。工商管理系的大部分课程都是带着“国际”“全球”字样,如:国际贸易、全球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内容站也在国际的高度进行设计。另外,基本上每3-5年必须进行一次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更新,把最新的行业动态加到课堂教学中。第四,教师经验,融入课堂。教师的企业经验必须融入课堂,同时,教师到企业实习后,需要把企业实习的新内容添加到相关课程中。第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工商管理系的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接待与旅游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会把教学的课堂直接放到企业。

1.5工商管理系之“教学企业”

工商管理系的核心教学理念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法”,采用的是“教学企业”模式来代替“教学工厂”模式。在第三年的双轨制教学中,学生会被轮岗分配到某一家教学企业中,体验不同的商业程序及工作经验,如在零售营销管理中心的超市担任店员,以全校师生为实际服务对象,体验和学习现场促销、店面布置、理货、库存管理、收银、账务管理、客户服务等工作内容与方法,教师在此期间以公司经理或部门主管的身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培训和考核。“教学企业”的主要特点为:真实环境,持续运行;实训项目,灵活安排;指导教师,专人负责。

1.6工商管理系学生学业考核

第一,除了少量课程采取课业和过程考核以外,大部分的理论课程需要采用闭卷考试,而且考试要求非常严格。第二,试卷审批方面,要求同事和领导进行审批。第三,采用全方位的严格考核模式。尤其是实践项目的考核更为严格。第四,学生只要在大学三年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即可毕业,不要求做大型的毕业设计或毕业项目。

2、NYP工商管理系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

2.1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启示

2.1.1严格按照社会需求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

我们需要学习NYP,结合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开设物流管理专业。需要结合京津冀地区物流发展需要,对行业所需人才的结构、层次、种类和数量进行预测。通过参观、考察、商议、合作项目、企业专家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了解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技术发展动态与趋势,从而对物流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2.1.2加强系部合作,联合开办物流管理专业新方向

南洋理工学院“无界化”理念促进了不同院系师生的跨界合作,为师生提供更多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机会,增加学院的灵活度与反应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可以通过院系跨界合作,增加物流管理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或者物流管理专业(智能物流)等不同的方向,将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进行很好融合,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并吸引更多的生源。

2.1.3尝试物流管理专业

“双方向”改造与开发NYP工商管理专业是双方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专业包装,参与新加坡其他几所理工学院的生源竞争,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如果能设置第三方物流方向、信息化方向、生产物流方向、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智能物流方向、航空物流方向、冷链物流方向等,让学生选择其中两个方向,将会争取更多的优质生源。

2.2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启示

2.2.1适当“宽基础、窄专业”

NYP工商管理系所有学生接受全面的商科教育,第一学年所有学生统一学习会计、经济、管理、营销等基础理论课程,围绕教学企业项目,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经济类或管理类的课程很少,甚至第一学期就开设了专业课,这样对于学生升入本科学习或者毕业后从事非专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经济、管理、沟通等课程的学习。

2.2.2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

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英语和高等数学等文化素质课程占用大量课时,但对专业课程学习作用很小,可以用《物流运筹学》来代替《高等数学》。另外,由于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被压缩,其知识宽度和深度不够,学生的职业发展将会受到局限。

2.2.3适当提高课程目标的设定,将真实案例融入课程

我们容易把高职物流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仓管员、配送员等最基层岗位,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部分课程的定位与中职层次的课程混淆不清。应当适当设定课程目标,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把课程学习的视野定位在高一点的层次。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案例教学,大多不是真实的企业案例,或者对案例的来源和真实性无从考证,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真实案例或者经过调查核实以后的案例才能用于课堂教学。

2.2.4灵活安排毕业考核方式,注重实际效果

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环节主要采用毕业论文的方式,学生写作能力薄弱,毕业设计大部分任务落在了指导老师身上,甚至出现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写论文的现象,很难实现真正的教学目标。可以借鉴NYP,学生只要在大学三年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即可毕业,但是要求加大对平时课程考核的难度和质量,引导学生注重平时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将过程性考核贯穿在三年的学习中。

2.3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

第一,北京信息职业技术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借鉴了“教学企业”的模式,其生产性实训基地——北信慧通超市与NYP工商管理系的“零售营销管理中心”的运作模式基本相同,但“教学企业”数量太少,应尝试开发其他的教学企业,比如“北信物流配送中心”、“咨询中心”等教学企业。第二,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第三,需要开发更多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可以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2.4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启示

第一,专业课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量身定制”。为学生“量身订制”课程体系和教材,保证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任务和项目,达到学习目标。第二,针对教学中的讲授、讨论、任务驱动、模拟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但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对专业前沿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融入到教学中,才能适应高职物流专业的发展。

2.5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配备的启示

优秀的师资力量是NYP办学成功的关键。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务性很强,企业教师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敏锐的反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而且具备实践工作经验和丰富的人脉关系。我们在人才引进时不能因为学历或者职称,无形中把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人才拒之门外。同时,也要鼓励专业教师脱产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将企业项目带回专业教学中。

工商管理课程篇5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它主要以多种学科与多个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基础,系统地研究工商管理活动中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规律。实验方法一直是工商管理研究与教学、科学创新与发展以及形成和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方法的发展

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方法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商管理实验的起步时期,在这段时间内管理实验和管理研究是同步发展的,管理学科的理论也在这一阶段逐步形成。在这一时期里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和工作,通过实际的调研、分析和对比研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第_阶段是工商管理实验的成长期。在这一阶段里全球的经济快速地发展,企业所而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变的复杂,与此同时管理领域也产生一些新思想和新理论,企业管理开始注重整体的流程和具体的职能。这一阶段管理实验所涉及的而进一步的拓宽,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开始被使用。第三阶段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工商管理实验的研究开始注重战略管理和跨国公司的管理方向。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管理模拟软件也飞速发展,并广泛地应用在工商管理学科之中。

二、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的体系

从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状沉来看,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的设置主要遵循以下的几点原则。第一是在教学中要能够使学生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的基木理论、方法和专业知识。第_是要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融会贯通,形成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是要能够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工商管理中各种必要的软件,加强学生对专业性软件的学习。第四是逐步引导学生对工商管理学科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

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与交流,及时地解用人单位的管理模式的发展状沉,合理地调整和设置新的工商管理课程是保证实验教学方而的拓展和提升的很好途径。就目前来看,可以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的主要课程,建立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系统。到目前为}卜,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主要可以分为十四类,包括现代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应用、管理沟通的模拟、商务谈判模拟、战略管理的模拟、营销模拟实验教学、营运管理实验教学、人员招聘和面试模拟、管理心理学实验教学、客户关系管理实验教学、公共关系学实验教学、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以及市场调研和预测实验教学。中国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改革的作用就是要打破阻碍大学改革的顽石,扫除思想上的障碍,为大学提供新的思想平台,促进大学的发展。

三、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应用相结合,并且能够根据企业管理实际的需要不断开设新的课程,及时地更新实验项目。随养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也要能够与时俱进,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相同步。各个院校应该加大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开设与管理信息化相关的课程同时还要根据具体的需要开设一些实验课程,实验教学要能够注重传统实验与现代实验的相结合。通过实验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之中。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来说,不管是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是系统化的教学体系,都需要依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实现。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投身于学习之中。多年来通过对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不断摸索和研究,形成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

对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来说要能够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主体的实验技术。要能够以循序渐进、先基础后提高的递进方式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在基础阶段就要能够夯实基础技能、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还要适当地参杂一些复杂的设计思想,开启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还可以加入一些难度较大的设计性实验课题,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研究,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早日融入科学研究。

对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来说还要求学生形成自我训练为主体,以老师为辅助,师生之间互动的实验教学方式。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要看学生的实验技能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才用的是多种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这样便于学生从各个方而获取相关的知识,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来说要能够形成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为主体的实验测评方式。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考核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检测教与学的效果,促进所教的知识的完善,教学方式的改进。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考核的方法和考核制度可以有各种各样,但是这些方法和制度都是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为前提展开的。

(三)加强教材的建设

实验教材对工商管理学科教学课程的探究也是十分重要的,要能够从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中进行探索和总结,编写出一部尽量采用而向_十一世纪重点大学的优秀教材。其中的综合实验和专业实验要能够采用重点大学使用的实验教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沉自己编写。

工商管理课程篇6

关键词 能力本位;工商管理;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143-02

1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面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管理日益成为决定工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与此相适应,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既需要精通各管理职能领域业务的专门人才,更需要驾驭企业全局的综合型管理人才。这就要求高等管理教育必须塑造既掌握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具备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广博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全面管理者。

传统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现行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下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已经不能够满足以上能力和素质要求,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情况势必制约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

2 “能力本位”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的提出

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学生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差距,这种人才培养的差距势必制约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并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针对这种人才培养差距,亟需开展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课程建设,在此称为“能力本位”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该课程建设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教学研究项目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将能力与素质培养引入教学,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创新等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3 “能力本位”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能力本位”的工商管理类课程建设突破以往的“理论本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内容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培养专业教师。

教学内容改革

1)开展教学内容的整合。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为以理论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每门课程都力求很完整、很系统,理论性强。这样就导致课程之间存在较多的重复内容,课时总量膨胀,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很少,难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分析研究,先按照课程性质将课程分为经济类、管理类、财务类和专业方向类四大课程类别,其中经济类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土地经济学等;管理类课程包括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财务类课程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资本运营等;专业方向课程按照不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侧重点进行划分,笔者所在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专业方向,所以该部分课程包括房地产制度与法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概论、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概论六门课程。同类课程间如果存在内容交叉现象,以内容交叉的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按照培养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进度安排,重新界定该部分教学内容的归属课程,消除重复讲解的现象。

2)以工作要求为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课程,具体表现为:对实际工作进行分析,将工作分解为多项核心,确定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能力与知识的对应关系,将教学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安排,形成有助于人才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内容。接下来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说明如何以工作要求为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应该:

①能够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可以分解为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和经营策划工作等经营问题,这些工作需要学生掌握经济学中的需求理论;

②能够参与市场经济的研究工作,需要学生掌握价格理论、弹性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和思维能力;

③能够自主创业,需要学生掌握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分配理论,并具备创业意识和正确的创业观。通过以上分析,确定出包含理论讲解和能力培养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1)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因循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今后工作中需要的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理论教学中引入能够培养学生能力的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采用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所谓科学性,指并非毫无根据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改革而改革,使改革流于形式,而是通过具体的分析研究实践,为每门课程的每个教学环节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果只适合传统的理论讲授法,就依旧采用该方法),确保教学效果。所谓实用性,指要考虑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差异和授课教师的自身素质都会对教学方法的实际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在具体的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确保教学方法的实用性。

2)完善教学手段。加强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比赛不同级别的多媒体课件大赛。

建立“课内+课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内实践教学除了采用常用的实习、课程设计等形式,还可以引入先进的ERP沙盘模拟实验教学环节。ERP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继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一种重大的教学创新。借助ERP沙盘模拟,可以强化学生的管理知识、训练管理技能、管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外实践教学除了常规开展形式以外,还可以以协会和学生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笔者所在学校的ERP沙盘模拟协会于2009年成立,至今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管理知识、管理技能的培训和实际模拟经营的演练,由协会推选的团队在“用友杯”全国大学生模拟经营大赛中取得了省级三等奖的好成绩。协会的建设丰富了全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完善全校学生的知识体系,营造了课外育人的良好环境。其次,咨询顾问、企业策划等兴趣小组以现实的企业经营问题为案例,为企业经营献计献策,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到学生和企业的广泛好评。

4 总结

“能力本位”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在培养模式方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直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扩大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彤彤.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探索[J].商业会计,2014(10).

[2]郭明珠,王刚.高职院校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构建[J].出国与就业.2012(2).

工商管理课程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15)S2-0097-02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高等教育主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具体教学工作和训练内容,充分发展教育同社会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促进整体教学和科研结合。高职教育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产学合作教学将成为高职院校主要教学方法。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来说,产学合作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案例相结合。其中最主要的核心目标是要明确教学主体是学生,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实践案例的分析掌握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从具体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模式和角度来看,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教学,工商管理学科,是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这同时也体现了科学教育的创新性。

一、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其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是有别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虽然这一问题已经收到普遍关注与认识,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目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仍习惯于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工商管理类人才质量不高、学生就业难的局面。这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第一,传统课程教学方法根深蒂固。人才培养依赖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又依赖于课程教学,高职教育虽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科知识教学仍然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主线,在修订高职教育课题体系的呼声下,仅仅对某些学科框架做了修改,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师教学思想和观念没能与时俱进。受“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仍是理论知识,这使“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苦口婆心地教,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第三,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不高。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枯燥,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接受能力相对较低。学生学的过程和结果容易被忽视,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与能力,而非学生积极主动地形成一种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这不仅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埋没了学生的潜力和创造性。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是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本质特征和教学任务,也是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和根本途径,而这一过程和目标的实现则必须贴近受教育的主体。因此,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应该紧跟时展,主动适应社会、学生需要。培养大量高技术、高技能专门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使这一目标很难实现,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实践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授基本的专业课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相关的教学题材上的内容,选择比较合适的调研企业。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编写主要内容和题材案例。通过组织学生们逐一对个案进行实际的调研工作,并对调查的基本现状和调研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学生们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提出各自改进或解决方案的建议。进行小组交流后,也可以在班级上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随后教师根据具体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点。可以将学生们对方案的研究和反馈信息,给相关的调研单位。并且,邀请调研单位的有关专业人才对学生的研究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根据学生具体的表现情况做出相应的总结或是演讲,拿出其他有效性的可实施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于及时做出调整。

(一)符合社会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要求

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是具备知识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应变能力等知识素质和职业素质。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是在学校内部进行的,校内实习和实训场缺少真实的工作氛围,加之实训条件有限、实训指导教师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经历偏少。教师利用实践案例教学,以某一具体经营或管理为案例进行仿真模拟实训教学,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主动融入案例情境当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符合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特点

高职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其选用适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全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是一种知行统一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学生在共同研讨中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大量的实践材料。对于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目标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符合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学习特点

由于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自身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的积极性。以情境模拟为主的案例教学法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了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使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富趣味性和应用性,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不仅能够提高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够调动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充分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或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案例教学法从整体上来说都比较符合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主要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资料的收集,归纳,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小组活动协调能力。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也要求教师要做好深入实际教学工作,做好课堂案例分析的准备工作,以便于在教学中实现良好互动教学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

实践案例教学的准备和分析过程要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师自身条件出发。案例的准备阶段包括理论知识准备,调研企业准备以及案例的选择或设计。为了提高实践案例分析教学的实效,避免常规案例教学占用时间太多的局限,实践案例分析教学的课堂设计特别重视课前准备。案例教学法一般在正式上课前一两周就要准备案例,案例可以是教师给学生准备,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搜集。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安排预习要求,在上课之前学生要熟悉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初步分析、探寻解决方案。课前准备关系到课堂组织的效果,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组织才能顺利开展。在课前准备阶段最重要的一环为案例的选择,案例不能随随便便选择,选取的案例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典型性。典型的案例往往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涵盖较多的工商管理类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验证所学理论,从中得出正确结论。因此案例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普遍性等特点,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相关性。案例分析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快地获得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案例的选择必须与工商管理类课程内容一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三是多样性。案例的选择必须多种多样,不能一个模式、一成不变。案例如果只有一两种处理方法,这样的案例很难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也就达不到让学生灵活处理多种问题的目的。因此案例的选择必须要复杂多样。四是真实性。案例要来源于实践,绝不可主观臆测,虚构而作。虚拟的案例很难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真实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有置身企业之中、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才有可能搜寻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

(二)课堂组织

案例教学需要对课堂进行课堂设计和合理的组织。课堂设计将基础理论的精讲和典型案例的解析都放在课前准备环节,为课堂上的案例研究、讨论做好了充分准备,不仅节省了课堂讨论时间,解决了一般案例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也使案例教学避免了某些不确定因素的负面影响,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课堂的合理组织有助于师生在课堂的时空范围内共同配合完成案例分析。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可由学生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学生组成团队来完成。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讨论,教师不得干涉学生的讨论。讨论结束后,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启发,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深度,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还可以提出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案例的合理解决方案上来。

(三)效果评价

案例教学法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对效果的效能分析和综合评估是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从理论、概念、公式和技能等的掌握和运用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效果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案例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这个评价方式既可以是定性分析,也可以是定量评价,还要体现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评价。根据评价方式,最终确定学生成绩。

四、实践案例教学法的引申研究

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是提升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教学方法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日趋多样化。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使然目的,高职院校的理想教育模式,主要可以以社会的现实案例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可以将学生的今后就业或是创业与相关的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建立一个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把实践案例带到课堂中去,不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对教学法延伸到校企合作的领域中。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今后到社会后的就业能力,培养出基本理论知识扎实,同时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全方位实用型人才。

五、结论

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是提升高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教学方法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日趋多样化。传统单项“填鸭式”“满堂灌”这类滞后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摒弃,以讲授为主单向知识传授路径,课堂授课中过多强调了教师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高于学生的地位,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有悖于教学的规律和最终的目的。在高职工商管理类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创新为师生双向互通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为深刻,实践技能掌握更为熟练,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实践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双向沟通、交流的教学方法。虽在理念上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但并不排斥,更不能取代其他的教学方法。教师需取长补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何伟威,张立华.案例教学法及其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

[2]康伟.高职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J].辽宁高职学报,2002.

[3]李怡雯.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4]易斌.大学研究型教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5]聂良佐.影响学生学习迁移问题的研究[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2005.

[6]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J].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工商管理课程篇8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应用能力

    根据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趋势,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应重点加强几方面能力的提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具备将基础知识、前沿理论和专业技能有机整合的能力,从而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避免学生所学与所用不能有效融合,影响学生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加以实际的有效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应用能力,这是学生初到社会,站稳脚跟,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能力;创新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面对复杂的环境,创造性地应用专业技能,提出独特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沟通能力是实施管理活动的重要能力之一,它是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与组织内部的上下级、同级间,以及与企业外部的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这项能力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建立起高效的团队,领导一个部门或者企业前行。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素养良好,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具备独特专业能力,精通管理方案设计和执行方法,勇于探索与创新,擅长实践的“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工商管理应用型创新人才。

    为了保证方案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应全面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培养方案必须坚持笃学、集成、创新原则,注重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形成,强调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进性,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及时优化培养方案与教学内容。可从理论基础,实践应用、方法技能三个方面架构课程群;注重最新经济管理理论与解决方案、执行手段的融合;突出学习力、实践力、研究力、创新力和沟通力的能力结构的架构和多维度、强能力知识体系的构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系统软件、仿真与模拟系统,通过工商管理实践体验与职业操守训练,打造全新的实践教育环节。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可通过创业与创新课程、管理案例与实践、企业经营模拟软件等创意创新技能培训系统进行。同时注重专业资料库和实践基地的建设,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构建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培养平台。通过各类项目将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保证情境学习与知识的获取、应用、共享、发现与传播能力培养的“无缝”链接。并由此开展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了以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工商管理课程篇9

管理运筹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骨干课,同时也是一门管理学、应用数学、计算机学等学科交叉学科。在本科教学向应用型转变的大背景下,管理运筹学的课程设计也应做出相应变化。应当对管理运筹学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提高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比重,增加管理运筹学软件的学习课时,对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为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管理运筹学

运筹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使用定量方法进行决策的一门科学,自20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拓宽了运筹学的研究范围。同时运筹学还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在军事、农业、系统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而管理运筹学就是使用运筹学的方法来解决工商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目前很多学校在向应用型进行转变,在此背景下,管理运筹学的教学也应当更加注重应用性,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1管理运筹学学科的特点

1.1引进数学的研究方法

管理运筹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囊括了管理、经济、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思想,其主要研究的问题来自于社会的经济管理实践,而主要的解决手段就是各种数学方法。因此,要学好管理运筹学,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如在构建和求解线性规划模型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将具体的问题抽象成函数的表达形式,其次在求解的过程中,无论使用图解法还是单纯形表法,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知识。

1.2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

管理运筹学注重对工商管理中实际问题的研究。管理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科学,而管理运筹学正是管理科学性的重要体现。目前管理运筹学主要的研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计划、运输问题、存储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来源于管理实践,需要使用运筹学的方法进行解决。如生产计划问题,其目标就是在给定生产资料下,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或在给定生产目标下,实现生产成本的最小化。由此可见,管理运筹学所研究的问题有着十足的现实意义。

1.3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

近年来,管理运筹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学科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发现,管理运筹学的研究问题来自于工商管理的实践,而管理运筹学的理论主要体现在数学方法上。运筹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运筹学研究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同时实践问题的不断革新,也对管理运筹学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工商管理类的学生,需要更加关注对管理实践问题的梳理和总结;对管理运筹学的最新手段需要及时掌握,而不需要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2管理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抵触学习

数学作为管理运筹学的基本工具,在管理运筹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是决定其能否学好管理运筹学的关键因素。但在实践中,工商管理类属于文理兼招,并且文科生所占的比重很高;从学生的性别来看,工商管理类各专业中女生往往占据着绝对多数,这两个原因导致工商管理类的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管理运筹学同工商管理类开设的其他课程有着较大差别,也是造成学生抵触学习的原因之一。如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各个学期学习的课程几乎都是围绕着会计学,如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等。这使得学生无法对这门课进行定位,不能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会造成学生主观认为这门课同其未来的就业缺乏联系,降低其学习兴趣。

2.2过分重视理论

管理运筹学是运筹学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管理运筹学的很多研究者都来自于运筹学领域,因此他们编著的教材更加偏重于理论部分,如各种数学模型的推导,而管理学的内容所占篇幅较少。教材的编写过分重视理论,不仅导致了教材晦涩难懂,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管理运筹学问题的求解过程变得十分简便,计算的精度也大大提高,因此不需要过分强调学生一定要掌握手工计算的方法。同时过分重视理论学习,也使得管理运筹学背离了应用型学科的初始设定。学习管理运筹学更是希望学生在面对管理的实际问题时,能够具备全面、系统的思维方式。

2.3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管理运筹学在很多学校都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而考试的形式,又决定了考察的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相应的计算题也比较简单,而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管理运筹学的实际应用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管理运筹学相关软件的普遍应用,很多学校在教学中已经设置了一定比例的上机操作。但由于上机操作部分不在考试内容之中,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不够认真,学习效果也十分有限。

3管理运筹学课程改革思路

3.1对管理运筹学课程进行重新设计

针对管理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为了适应教学向应用型转变,应当对管理运筹学课程进行重新设计。首先,为了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差,在线性规划建模和求解过程的困难。应当将管理运筹学设置在第四学期,也就是在学生完成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课程学习,一些管理运筹学所需的数学知识还掌握的比较牢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对一些基础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增强学生对所涉及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手段上,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使用多媒体教学虽然是对课堂的丰富,也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当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同样也会导致授课节奏变快,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管理运筹学知识学习的难度。因此,应当适当增加黑板教学的比重,特别是在理论教学部分,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理解所学知识,提升管理运筹学的教学效果。管理运筹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这门课,同时上课的人数往往在100人左右。而过多的学生,也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同时也对学生的听课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建议应严格控制管理运筹学的课程规模,以1~2个班,不超过50个人为优。

3.2提高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比重

管理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使用运筹学的手段来解决管理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管理运筹学的教学内容应当紧密同实际进行联系。特别是在本科教育应用型转型的大背景下,更应增加案例教学在管理运筹学中的比重。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也能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管理运筹学在管理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案例教学的兴趣,也可以在课程的初始阶段,鼓励学生提供一些管理运筹应用的素材,而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实践问题进行加工和优化,使其真正成为一个管理运筹学的典型案例。同时也要加强启发式教育。传统的管理运筹学以“填鸭式”教学为主,不仅教学效果较差,同时也使得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因此,应当加强启发式教育在管理运筹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设置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对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过程,也应紧密同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联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来加深其对新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如在学习单纯性表法求解前,可以紧密同图解法进行联系,指出每一个基本可行解在图中的位置,这样可以使知识点联会贯通,同时也能使学生体会到管理运筹学并没有那么难以学习。

3.3增加管理运筹学软件的学习课时

管理运筹学软件的普遍应用,是管理运筹学教学的一大突破。目前各个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软件有Lindo、Lingo、Excel等,这些软件的应用,不仅极大的降低了学生手工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难度,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一门实用工具,对其未来的就业提供较大的帮助。传统的手工求解线性规划问题,不仅过程繁琐、求解速度慢,同时当决策变量的数量多于10个时,学生几乎不能进行求解。而管理运筹学软件的应用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即提高了运算的精度,又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应当增加管理运筹学软件学习的课时量,通过实践证明,将软件学习的课时量占到总学时的20%,就能够使学生基本掌握软件的操作过程,同时也能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课下,也应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将有想深入学习管理运筹学的同学组织起来,组织大家对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鼓励同学进工厂、进企业进行调研,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打破课堂同实践之间的隔阂,使同学认识到管理运筹学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并实现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4对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

最后,应当对管理运筹学的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为了实现本科教学向应用型转型,我们对管理运筹学的课程进行了全新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比重,增加管理运筹学软件学习的课时量;在课后,组成管理运筹学兴趣小组,鼓励同学将所学的运筹学知识应用到管理实践之中。这样的课程设计,符合本科应用型教学的培养目标,同时也保证了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因此,管理运筹学的考核方式也应适应这样的变化,对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应当适当降低笔试考试的所在比重,而增加对学生上机操作和课外实践的考核,通过全面的考核体系,即增强学生对上机操作和课外实践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是对其自身全面能力提升的一种督促和促进。

4结语

本科教学向应用型转变是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管理运筹学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应进行重新设计以实现这一目标。本文通过对目前管理运筹学特点以及存在问题的梳理,提出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设计的实施办法,希望对提高管理运筹学的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帮助,同时这也是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一种有益尝试。

作者:李森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嘉歆.管理运筹学中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J].价值工程,2012(06).

[2]何丽红,陈士成.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34).

工商管理课程篇10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大专业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工商管理等成本相对较低的专业学生,是其扩招的重点对象。这就使得原本就业形势就严峻的状况更是举步维艰,除此之外,不得不让人注意到的是,当代的企业愈发找不到符合要求的管理人才,而许多高校毕业生对于工商管理的基础知识都无法把握,追根究底,主要是毕业生在管理实践上的机会少之又少,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也反映了我国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并没有寻求一条适合高校教育发展的道路,仍旧以传统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所以,为了解决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必须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方可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生存。

1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概况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不断深入教育体系改革,并逐步推广素质教育,而在此背景下,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就应运而生。工商管理专业是管理学科中的基础科目,不仅在高等教育中被普及,据统计,全国设立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就有500余所。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企业若想在市场经济中,甚至是国际舞台中占领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其管理的创新和培养具有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相对较高的管理人才。所以,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各大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愈发重视起来。我国各大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其数量和专业结构上都相对较多和长足,然而,市场经济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味地扩充招生人数,只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却忽视了对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再适应当今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我国各大高校必须重视现行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去真正地理解当今时代对于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并遵循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规律,以此提出新的培养实践性人才的相关举措。

2工商管理专业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忽视实践教学,单一教学内容和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都以重视对学生的课堂理论教学,无论是何专业大抵如此。而工商管理类专业作为要求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是无法提高。除此之外,大多数的高校没有把握好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无法正确地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大多数高校在实践教学上大都流于形式,只为了教学而教学,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规划。而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只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实践教学可有可无,只是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主目标。而由于这种普遍存在着的理论重于实践的课堂教学,在日常的教学内容及其形式上就相对单一,其实践配套措施也相对不足。就好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概念,实践原理,而大多数学生皆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并没有真正地打好知识基础。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及时地利用理论知识基础,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自然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2.2设备设施投入不足

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开展相应的校内实践教学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备设施和良好的环境氛围,就比如学校开设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专业的模拟实验室等,这不仅能够为管理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更能将实践与理论教学更好地相结合,也为学生在校外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就目前各大高校的发展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除了部分财经性的院校外,大多数的综合型工商院校并不属于主流学科,这就使得在管理实践设备设施的经费相对不足,相当一部分的工商管理院校在实践教学经费的筹集上皆有较大的缺口,根本无法满足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设备要求,所以,许多的工商管理院校皆以模拟实践或是缩减其建设规模等方式来替代设备软件不足的实践教学,部分学校甚至取消了实践教学,让学生自行去联系企业各自进行实践教学,如此,实践教学效果自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3缺乏一定的企业实践基地

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是尤为重要的,这对于学生往后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工作有其意义所在。然而,就各大高校的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展来看,仍旧缺乏具有价值和效果的实践基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对其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营销策略等理论知识都是较为抽象的,若是学生不能接触到真实企业的生产运作、不能亲身去体验一个企业是如何发展营销的,那么所学的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并不能真正地将其运用和验证,更何谈在企业中适应生存。同时,院校缺乏企业实践基地的另一原因在于企业对于院校合作开展实践基地意愿不高,企业大都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目标,即使与院校联合开办实践教学基地,也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甚至部分企业带着敷衍性的态度,只注重对学生的实习收费,而对于后续的教学和配合极为忽视,且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招生数量不断扩充,也导致了高校不能够建立起符合学生需求的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基地。

3解决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转变观念,规范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首要目标就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教师、高校管理者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真正地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才能去更好地创造出良好的实践环境。所以,应该不断提高高校对实践教学的认知,并建立起相应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规范制度,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模式,将其理论与实践教学更好地融合,使得实践教学效果显著。不能仅是转变观念,更要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制度建设,建立起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热情、教师的教学热情,最终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3.2综合资源,科学规划,加快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作为工商管理院校的管理高层不仅要意识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要不断综合其校内外的资源,科学合理地规划实践教学,不断加强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实践基地的创设,主要分为校内校外两个部分,在进行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商管理知识,增强记忆感,能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而校外实践基地的创设主要是使学生在校内所学的知识点能够更好地加以运用,在接触企业真实运作的过程中,能够综合所学知识尽快提升自身工作适应能力。所以说,校内与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校内基地的建设一定要落实到根本,并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尽量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而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尽量与其具有价值和效果的企业的相合作,建立起能够帮助学生学到知识,增强实践能力的实践基地,拒绝流于形式,只注重利润的企业合作,以免耽误学生的实践机会。所以,只有加强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去实习工作,才能让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在增强对企业管理认知的同时,也为了适应社会而打下良好的实践能力基础及其专业技能水平。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其工商管理教学的主要领路者,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效果如何与教师的授课能力逃脱不开。高校授课老师若是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工商管理理论教学,这对于学生在校内外的实践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师并没有实际的企业实践经验,大都只局限于理论知识,和对企业表面的认知,所以,各大高校在认识这一现状的同时,就应该不断加强其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建设,在与企业建立联系时,也应该适当地加强其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对企业生产运作等方面的了解。比如在不影响教师正常授课的前提下,组织教师去相关企业进行体验和学习,加强教师对企业的了解,不断积累自身的经验,并将其所学经验与其理论教学相结合,如此,管理教学才不会只局限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或者是学校可以联系企业进行校内讲座的开展,让授课教师与其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沟通,最终教师将所累积的经验、接触到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真正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

4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好的学习方式不是埋头苦读理论,而是真实地去接触具体的实践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开办的质量效果如何。实践教学的开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加强学校、企业、教师及其学生等各方面的联系沟通,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所以,各大高校应重视起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完善其师资队伍建设及其更新教学观念等,如此,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工商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战丽娜,魏丽英.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以《组织行为学》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4(20).

[2]颜实,韩丽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4(6).

[3]魏筱沁.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探索[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