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报表十篇

时间:2023-04-07 10:5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会计报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会计报表

财务会计报表篇1

关键词 财务会计 统计财务 报表 建议

一、引言

在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中,二者在知识的运用中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是,会计工作与统计工作在职能的发挥上又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统计的职能发挥主要是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要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保证会计与统计的工作质量。[1]

二、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相同点

(一)数据来源相同

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中最大的相同点就是数据的来源。二者在资产和负债方面对于数据的来源主要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而利润的分配方面在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数据来源中来自于企业的利润分配表。其他部分的数据来源主要取决于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资料。二者的数据来源是相同的。

(二)指标名称相同

在数据来源的基础上,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基本保持相同的数据来源信息。而在信息的指标名称上二者之间也是相同的,在个别的具有微小的差异化表现中,大体的指标名称基本保持相同。

(三)部分审核关系相同

在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之间存在的部分审核关系时相同的。比如在对所有者的权益计算公式中,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计算公式都是通过总资产减去总负债来进行核算。这个审核关系的核算取自会计公式资产=所有者权益+债。由此看来,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对所有者的权益计算公式取自相同的会计公式。此外,二者在进行营业利润的计算中也主要从会计公式中的相关计算公式中转变过来的,基本符合相同的审核关系。[2]

三、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不同点

(一)报表设计不同

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二者在报表设计的不同之处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报表计量单位的设计与定报报告的期别设计。

首先是报表的计量单位审计上,在统计财务报表中对于计量单位的设计通常以“千元”作为计量单位,而财务会计报表则通常以“元”作为计量单位,这是由于二者在进行经济业务的统计中面向的业务范围不同,财务会计报表面向的经济业务通常是比较小的业务,而统计财务报表面向的是大的经济业务,所以导致二者的计量单位有所差异。

其次是定报报告的期别设计。在年报的报告期设计上二者基本没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在定报的报告期中财务会计报表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需要以月度、季度、年度、半年度进行确定定报报告的期别,而统计财务报表则一般以几个月为定报报告期别,比如1~5月,1~8月等。[3]

(二)数据指标依据不同

数据的指标依据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在根据会计的账户余额进行报表指标的统计中。统计财务报表在进行资产负债部分的数据填报中,“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指标在数据的指标中尽管也同样来自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但是却不能直接通过资产负债表获得。这是因为在资产负债表中对于“现金”与“银行存款”这两项指标的指标存在于“货币资金”指标中,而“货币资金”指标中除了包含“现金”与“银行存款”这两项指标外,还包含其他的货币资金指标。并且资产负债表中对指标的体现是合计的数值。所以,在进行指标的填报中,需要通过期末的余额对统计财务报表进行填报。

其次是财务统计报表在“本年折旧”的数据指标填报中,由于在会计科目中不存在直接的“本年折旧”指标,导致填报的指标需要在会计科目的加工中进行指标获得。在会计科目中存在的指标是“累计折旧”。所以,在统计财务报表的填报中应当通过“累计折旧”指标中的本期折旧值。当不存在报废与转出时,本年的折旧值为累计的折旧值减去期初的余额。而在存在报废与转出的情况时,不能通过这个公式进行指标获得。

再次是在相关的会计科目中并不能获得相关的填报指标,比如在“投资成本”的指标获得中,会计科目中并不存在这样的指标数据。所以,要通过相关的投资成本分析确定后方能再进行填报。

最后是在相关的统计财务报表的指标填报中,会计的科目中并不能直接体现出现相关的数据指标,需要通过相关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进行得出。比如在会计科目中对于科技支出明细方面没有进行相关的详细规定,需要考虑“管理费用”中的“研究开发费用”、相关资产的“折旧”等数据来源后通过相应的计算得到。

(三)报表审核关系不同

在报表的审核关系上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在资产负债以及利润分配方面在进行公式审核时具有一定的差异化表现,财务会计报表软件对于各个附表之间的钩稽关系有严格的审核逻辑,而统计财务报表对于报错情况容许以备注信息方式进行解释。所以,应当注意这样的差异化的审核关系表现。

四、做好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相关建议

(一)建设完善的统计报表制度

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二者应视为报表岗位的关联性工作。为了能够使得统计工作更加完善就要进行相应的统计报表制度的配套。通过统计报表制度规范统计报表工作,使得报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二)有效进行财务统计分析

在进行有效的财务统计分析时,要通过财务的会计指标结合相关的会计知识进行统计和分析,而在把握财务统计分析的准确性上就要求具有灵活的统计知识运用。但是,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相关的统计知识教学在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过于专业化,难以适用于日常的统计分析工作中,缺乏运用的灵活性。所以,如果想要更好的通过统计知识进行有效的财务统计分析,就需要改革和升级教材中的统计知识体系,使得统计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运用于日常的统计工作中,使得在财务的统计分析工作中能够发挥有效的依据作用。

(三)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

统计工作的完善少不了的是对统计人员的统计水平的提高。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虽然同为报表工作,但是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化表现。而统计报表的差异化表现对报表的统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必须要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统计知识培训,提升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二者之间的差异,更好地保证了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二者的报表质量。

五、结语

在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相同c不同之处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统计与会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化。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相关报送人员对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缺乏足够的了解,使其常常混淆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统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所以,应当加强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专业化培训,认清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把握会计与统计之间的区别,做好企业的会计和统计的报表工作。

(作者单位为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王先静.浅析财务会计如何提高财务报表编制的准确性[J].现代商业,2016,12(35):161-162.

财务会计报表篇2

1.编制财务报表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进行信息整理和总结。企业可以根据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掌握企业在某一阶段的经营情况,可以随时调整经营结构和经营项目,以利于企业长久发展。财务报表是重要的信息资料,这些信息代表企业的财务总体情况。编制财务报表不仅为企业经营提供资料,更为企业的投资改革提供数字依据。财务报表的编制要完整,资料完整、数据完整。编制的财务报表要准确及时。准确的编制财务报表对于企业具有重要作用。财务报表工作通过编制财务报表获得财务工作的所有信息,财务工作信息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参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2.财务报表编辑的主要内容。财务报表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两大类。资产负债表分为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和报告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分为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编辑财务报表要遵循报表的内容,要按格式要求制作。

二、提高财务报表准确性的主要方法

编制财务报表要求规范、准确、及时。财务报表涵盖了企业的连续性经营活动。财务报表编制要明确责任,会计人员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因此,会计人员的工作准则是财务报表编制的主要约束。会计在编辑报表之前要明确工作任务,明确报表种类,明确计量方法。

1.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的整体效果,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企业编制财务报表要依靠企业的会计人员。企业会计人员一定要熟悉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要以企业经营情况为编写背景。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资产情况和负债情况。固定资产代表着企业的固有资本情况,负债情况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利润表示是企业盈利的最好表现。会计人员要对企业充分了解才能第一时间制定财务报表的正确与否,能够判断出财务报表的大致走向和大约的数据数值。会计人员掌握企业经营情况是对企业负责的工作态度。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要仔细核对原始财务信息资料,对资产、货币、支出、资金、现金流等内容充分掌握。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要对所有经营内容进行分类和排列。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企业的资产项目和权益情况是参考的主要内容。编制财务报表时要注意动态观察。动态观察是会计人员应该运用的重要方法。动态观察要求会计人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报表中反映的财务情况是具有变化性的结果。财务情况是一个变量,财务报表制作业应该运用发展的思维去审查。

2.严格执行编制财务报表的格式标准

编辑财务报表的重点就是遵循财务报表编制的格式要求。财务报表格式是约束报表编辑的主要规定之一。无论是资产负债表还是利润表,财务报表的格式要求都是报表编制的主要内容。在资产负债表的格式要求上,采用横向和纵向的结构。左边代表资产方,右边代表负责方,这样,资产方和负债方的情况就一目了然。财务内容中具有明确的分类和排列,资产项目排列的资金项目、全面资产、票据、账目、预付款项、利息、收据、存货都要明确格式要求。财务报表的要求既是纵向的要求,也是横向的要求。纵向是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顺序,横向是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格式的优势就是可以把所有的财务信息达成统一性、一致性,在计算过程中,这种格式要与内容完美融合。

3.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和检查

财务报表中涉及大量的数据。数据在填写完毕之后,会计人员应该对数据内容进行仔细查验核对。我们在工作中经常发现的问题就是数据填写的误差。财务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财务工作的正确性要求极高。数据编写不准确就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财务报表中的现金数据、款项数据、销售情况等大量记录都要靠数据进行记录。数据填写完毕后,要进行核对和检查,核对检查工作是对已经完成工作的一种检验。可以有效地保证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率。

4.会计人员要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实际上就是提高财务报表所含内容的准确性。财务报表的种类很多,因此,财务报表编制要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是会计知识中难度比较大的项目,但是,掌握好计算方法,可以有效避免计算中出现错误,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会计人员在日常财务工作中就要注重财务计算知识的学习,并在工作实践中努力尝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5.注重财务报表中项目数字填写的规范性

财务报表具有规范性。在所有的规范的内容中,数字填写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功。每一名财务人员在学习会计知识的开始,就要学习数字的填写方法。在实际财务工作操作中,数字填写看似是基础性工作,其实却是财务报表的重中之重。

三、结论

财务会计报表篇3

【关键词】 财务报表; 会计信息质量; 审计质量; 信息需求者

一、引言

2010年以来不断有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面对集体诉讼。近年来美国针对外国企业提起的证券集体诉讼案数量稳步上升,中国在美上市企业面临的集体诉讼最多。2009年下半年以来,不少美国投资人看好率先复苏的中国经济,在纽约资本市场热衷中国企业股票,后来股价大跌,投资者遭到损失,这时有人发现在这些公司IPO之后的财务结果,与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报表显著不同。这个事件表明了中国资本市场和美国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监管严厉性和监管方法的不同,美国的资本市场监管制度采用“严刑峻法”的方式,对于不按照规定披露财务信息和公司信息的上市公司将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集体诉讼、司法制度保证了这种处罚措施将落到实处,从而使美国证券市场发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发达、规范和充满活力的证券市场。

我国证券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至今,在整个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政府都是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我国通过借鉴证券市场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已基本上建立了一套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较短,同时证券市场还承担了“国企脱困”和帮助国家执行宏观经济政策等职责,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证券市场还远未达到规范状态,相关法规也不够完善。强化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是一个有序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进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相对较完善的美国证券市场也曾发生“安然事件”,但其后美国证券市场在强化信息披露和财务会计处理的准确性上做出了许多努力,确保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以及在改善公司治理等方面对现行的公司法律、证券法律和会计法律进行了多处重大修改,所以我国证券市场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和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也只能在逐步的改进中提高。

二、财务报表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包括三个方面:1.提供有利于信息需求者作出合理决策的有用信息;2.提供有助于信息需求者估计企业预期现金净流量的金额、时间安排和不确定性并以此为基础估计他们自己的现金流入;3.提供与整个企业有关的经济资源,对资源的以及交易、事项和情况,对资源和资源的变动影响的信息。财务报告目标包括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性,对于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而言,不仅要注重对股东委托的管理当局履行受托责任的信息,而且投资者也需要获取有关资源配置的信息。

而财务报告的信息基础是会计信息,投资者不能获取会计记账的信息内容,也不可能处理那么多的会计记账信息,他们只希望获取会计记账信息的汇总,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反映会计信息,所以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就决定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有用性程度,所以信息需求者会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要求: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和如实反映,如实性保证了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相关性指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导致使用者的决策差异。在这两个基本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下,信息需求者还希望会计信息质量满足可比性:被披露的信息能够使信息使用者识别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验证性是指提供的信息能被信息使用者验证是否无偏见地如实反映了经济事项;及时性是指将信息在丧失影响使用者进行决策的能力之前将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可理解性是指报告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能被使用者理解。

但是上市公司提供有用财务信息的约束条件包括重要性和成本效益两个方面,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面临着信息过量的问题,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量正在逐渐提高,证券市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存在重要性和成本效益的替代选择,重要性是指会计信息的忽略或错报将会影响信息使用者作出的决策。重要信息的遗漏将导致信息的不完整或错报,破坏如实反映,而不重要的信息通常是不相关的。因此重要性应作为衡量信息是否能够影响使用者决策的过滤器。成本效益是指在提供会计信息时所花费的成本应低于带来的效益,从上市公司决策的角度,他们更关注成本效益,有时是为了关注上市公司决策层的利益(如大股东的利益),比如为了掩饰上市公司向大股东输送利益,上市公司会记录没有经济意义的经营活动尽可能地满足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汇总,会计信息是经济业务活动的反映,而财务报表的虚假是因为经济业务活动的虚构或者曲解,投资者却只能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上市公司的信息。

三、财务报表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上市公司更关注成本效益原则,但为了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必须制定一套财务信息的披露制度,使得投资者等信息需求者能够获取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信息需求者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业务特征及其在所属行业的竞争地位,全面地对比分析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和财务报告中的附注内容,掌握上市公司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利于信息需求者的决策。财务报表的信息需求者包括了债权人、客户、供货商、投资者等,债权人更注意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率和利息偿还比率等,以确定其还债能力;供货商更关注上市公司应付账款的金额以确定企业付款的快慢;投资者更关注上市公司市盈率和市净率以确定投资成本和公司价值的比较。而上述所有的财务报表分析必须基于一个前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财务信息是真实公允的,所以审计是保证财务报表分析实现的有效途径。

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警察,肩负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鉴证职能的责任,这种审计鉴证职能是为了确保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使得投资者能够依据被审计的财务报表判断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而作出自己的决策,市场起到调整资源配置的作用,但是这种职能可能因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损、审计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弱化,证券市场的有序性受到影响,例如我国证券市场的“银广夏事件”就给证券市场带来极具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财务报表的合法、公允确保注册会计师在其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业务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地完成审计目标,上市公司良好的财务信息系统会保证审计市场的健康发展,而混乱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系统可能会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无从入手,只能据此出具无法表示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这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是无法获取足够的审计信息的,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必须规范,只有有了明确的制度设计,注册会计师才能明确标准,并对照标准进行审计鉴证业务,所以要保证审计市场的健康发展、保证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职能的有效发挥,财务信息制度以及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制度都将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财务报表与审计质量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的具体会计准则、会计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体现各种利益关系的界限和分配结果。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使得其在财务报告中得到具体化地实现,我们需要注册会计师审计完成这一职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内容正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矛盾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未能将投资者信息需求作为其财务信息披露的选择标准,而是尽可能少地披露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将财务状况归结于行业不景气、受新会计制度影响等客观因素,而对公司包括管理、营销等问题很少披露,这些都造成了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而且部分上市公司还存在财务报表舞弊的情形,使得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这时注册会计师未能及时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从而难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这就是我国证券市场目前面临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质量矛盾。

(二)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统一

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并不具有直接的统一关系,虽然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内容是财务报表所依赖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记账所依据的记账凭证和经济业务活动事实,但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并不意味着审计质量的高,而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也不意味着审计质量的低。低质量的会计信息和高质量的审计组合会导致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受到信息决策者的质疑;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低质量的审计会导致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而虚构经济业务,导致原本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能持续;只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高质量的审计,才能保证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得以执行,上市公司财务制度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五、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统一

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质量三者的统一不仅仅在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及完善的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制度,更是在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达到资本市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有序发展:当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时,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也限制了信息需求者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这个时候就对审计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信息需求者不能接触到会计信息,注册会计师需要代替信息需求者作出判断,判断其财务信息依赖的内部控制制度基础和会计信息基础是否真实可靠。如果这时审计质量不高,那么证券市场将面临着无序发展的可能性,证券市场将不能有效地进行证券定价和资源配置;如果这时审计质量高,那么证券市场将面临着重整的可能性,证券市场将完善其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将规范其会计信息系统。

我国证券市场要达到财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质量的统一,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伴随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制度的完善和我国审计市场的发展而逐步进行的过程。美国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也不是在设立之初就达到目前的高度,所以我们这个过程具有渐进性。但是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发现:为了保证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纠正上市公司不真实的财务信息,注册会计师审计必须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履行,并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诉讼制度,使得注册会计师恪尽职守,执行审计程序、完成审计目标。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报表篇4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影响;企业;适应

一、引言

合并财务报表指的是反映整个企业的经济现状、经营状况还有现金收支的财务报表,它是反应一个企业经济现状的重要指标。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以及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以及合并程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应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企业会计准则》以及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对合并财务报表所做出的调整方面出发,分析它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并从这些影响中分析出这样调整的意义,进而确定企业如何根据新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编制。

二、《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调整

合并财务报表是将企业的全部成员作为会计主体,运用一系列专业的方法所总结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经济运营情况的重要报表。它能够从总体上反映一个企业的状态是否正常,并能够作为改善企业经营方式的依据。合并财务报表的良好编制能够有效的防止管理过程中的利润流向不明、会计信息不全等问题,是一个具有可靠性指导公司发展的财务报表。而财政部在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及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对合并财务报表做出一定的调整,丰富了合并财务报表的信息。《企业会计准则》在以下方面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了调整:首先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发生了变化,肯定了原来的“控制”作用,并在这个基础上重新界定了“控制”的概念;其次增加了对一些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例如: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等,对这些特殊情交易的会计处理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另外,《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首次采用本准则的企业应当按照新的规定对被投资方进行新的评估,确定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在无特殊情况下发生了变化要及时追溯调整。

三、《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

由上文可得《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合并财务报表某些方面的改动,使得合并财务报表能够更加有效的反映企业经营发展的所有经济活动。而不同的修改对于企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2006年的合并财务报告准则三十一条,2014年修订后的合并财务报告准则五十四条,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和合并程序都有较大变化。首先,重新划定了母公司的合并范围,若是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那么不能为其投资活动提供帮助的子公司是不用编制进合并财务报表的;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会以当期损益的方式计入。这个变动更加详细的规划了公司内部的财务状况,投资收益等,方便对财务项目的管理。其次,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政策,保持和母公司的一致。这一举措进一步加大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力度,也方便了母公司对子公司会计财务的管理,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协调。最后,对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做出了详细规定,更全面的解决了合并财务报表中一些财务纠纷的正确处理方法,也方便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四、如何对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作出响应

修定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在2014年7月1日应用实施,这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也加大了工作难度。如何使企业财务人员更快适应新的准则带来的改变,笔者经过考虑,提出以下观点。1.转变思想,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会计准则这次的新会计准则的核心是加强企业控制力度,为此企业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创新,为了促进更长久的进步,企业应当积极将新准则运用到企业的治理运营过程中,也就是财务会计信息也用来作为公司治理状况好坏的标准。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本企业的新准则体系来扩大企业的影响能力,形成企业良好风气。2.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适应新的准则由于新准则加强了企业的控制力,但也加大了财务报表的编制难度,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为此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对新准则中作出的调整有充分的认识,此外还可以编制会计手册来显示对复杂操作的处理方法,分发给员工自己学习,这样公司培训和自己学习的方式共同进行,可以使从业人员更好地适应新准则,也使企业更好地适应了新准则的变化。3.加强财务管理,控制现金流量最重要的是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实施健全的预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计量成本;确定公平的价值体系,使得能够在市场价值变动的情况下找出最符合当前状况的价格作为计量的依据,有助于保证对合并财务报表分表的编制的准确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准则》的对整个经济产业产生了动荡,对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方面的修改也促进了企业的对其部门的影响力与监控程度,企业的财务人员担任了编制财务报表的重要责任,更需要加强对新准则的认识了解。为了充分利用新准则带来的这些优势,企业应积极执行新准则,减少在细微处的财务操作疏漏,从而做到更好地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才能更好的适应新会计准则带来的便利,促进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莹莹.新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8.

[2]袁路华.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7(,29):107,106.

[3]刘丽丽.新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有关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4]刘艳.新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5):150,152.

[5]钟利红.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财务会计报表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运用

会计报表是企业经营状况的基本反映,一直是内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状况的主要途径。通过会计报表的有效运用能够确保企业财务活动及其他各项相关管理工作符合国家规定和市场发展需求,同时依靠披露报表信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管理层的不法牟利手段,严格控制企业各项财务经济活动,监督资金支出的合法性,为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在财务管理视域下,会计报表的运用不仅要起到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的作用,同时还要帮助企业实现对内部资源的高效率规划、利用,发挥出更大的资金使用效益,提升企业各项业务的质量水平。

一、财务报表的分析内容

企业作为以经营性质为主的社会组织,盈利是企业运作的第一目的,而要实现盈利,企业就需要明确自身当前的状况。但是由于企业是群体性组织,内部运作和外部运营都存在多个组成环节,管理者要想切实掌握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也由此需要财务报表来帮助管理者明确企业现状,为管理决策的下达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财务报表的分析囊括了企业的负债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付现能力和财务状况等内容,涉及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负债经营、战略计划落实情况、盈利水平变动趋势、现金流量增减、企业资金保全及企业资金增值等项目。报表内容的真实性和关键性将会影响到管理者对企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计划的判断,如果报表信息失真或者是内容过于繁琐,将会扰乱管理者的视线,干扰管理者的决策。有鉴于此,会计人员在制作财务报表时要基于分析目的,从报表中收集相关数据,再根据所分析对象的不同,将数据进行分类和基本运算,根据所得结果总结其中隐含的本质和联系,最终得出有效的分析结论。

二、会计报表的运用意义

(一)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业绩的反映,也是对企业盈利情况的揭示,通过会计报表可以推导出企业现金流量方面的大致情况,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到企业当前到底处于盈利还是亏损状态,又该如何为企业未来的运营制定发展计划。管理人员借助对报表数据等相关信息的分析,可以掌握到企业资产的运用情况、企业项目业务的收益情况、企业资金流动情况等重要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判断当前的管理措施和运作模式是否合理,是否创造了符合预期的收益,并进一步判断是否要对目标管理策略进行调整,让目标管理策略和企业效益获取可以保持一致性。会计报表是管理人员及时处理企业运营漏洞的关键,也是促进预算管理有效性的助推力。

(二)控制财务风险

风险规避是上市企业需要重点关心的领域,管理层可以通过报表分析和了解到企业当前的资产利用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企业当前的财务健康程度加以判断,然后依靠对自身财务风险的全面深入分析评估,构建有针对性的风险预警机制。在当前,大部分公司都将风险分析纳入到报表编制工作中,管理层会要求会计人员编制会计报表时在附注中体现企业财务信息、客户信息以及市场信息,为公司经营风险的有效规避予以一定程度上的保障,保证会计人员在分析与推演过程中做到严格谨慎。对企业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之后,企业管理层可以知晓企业项目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警方案,以此来减少从风险产生到风险干预之间的时间,让公司在面对市场风险时可以立刻启动预警机制,及时规避风险事故,保证企业财务安全,起到及时止损的效果。

(三)支持企业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实际经营活动中,由于人为因素或者经济环境变化等问题,常常可能造成实际资金投入超出预算的情况。所以管理层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往往追求减少预算编制和实际成本支出的误差性。会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体现企业在各项业务上的资金投入和收益之间的关联,帮助企业管理层从各项经营活动中掌握预算编制与成本支出的差异性,调整原有的预算方案,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保证编制内容更精确,更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减少预算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问题发生,为实现企业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提供有力帮助。

三、会计报表的运用原则

(一)结合企业内部环境和市场外部环境

企业要充分认识企业内部环境和市场外部环境,反复揣摩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及时把握内外部环境中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自身发展战略,更新会计报表的编制理念。管理者需清楚会计报表对企业规划的重要意义,将会计报表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并将这项工作提升到与企业发展前景相关的重要地位,让公司上下对会计报表的重视度全面提高。管理层要参照会计报表中的内容与归纳结果,梳理自身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快构建起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保障。企业要以会计报表为依据,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强化财务集中管理,确保财务监管、风险防控、财务职责分离等各项管理制度能够全面落实到位。

(二)重视分析方法和影响因子

对于企业来说,资金永远是其发展的主要命脉,怎样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是非常关键的。在网络信息时代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了庞大的数据,因此,很多企业打造了内部财务结算中心,设置统一化的账户,对企业的数据流加强管理,加快企业信息传递,加强财务预算、财务结算、资金管理之间的关联,提高了资金周转利用率,并且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对企业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另外,对企业各部门的工作程序进行优化,确保其能够尽快向财务结算中心提交会计报表信息,为财务结算管理的规范化奠定基础。财务结算中心需对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充分的了解,发现管理中的缺陷。结算中心可将资金可用额度作为基点,进一步加强资金“流入”与“流出”管理,同时,对次月财务预算环节加以优化,从而提升财务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可打造财务管理各子系统,包括会计核算、内外财务信息披露、财务分析、财务监管等子系统,内部各部门可以共享相关财务信息资源,也有利于管理层了解相关部门的业务活动与企业经营情况,尤其是投资比例较大的业务项目,各环节存在多种潜在风险因子,如部门利益与公司利益冲突时,部门领导为了个人利益选择投资报酬率低的项目,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会计人员要根据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总结主要影响因子,结合之前的类似业务进行投资预算分析,参照以往的经验结合实际业务的具体情况对预算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避免以往业务活动中的预算值不全面、不准确等教训。

(三)有效预警和识别经营风险

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的业务领域比较广,难免存在一些风险因素。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分析评估与防范机制是避免企业遭受财务风险影响的关键措施,而且也有助于增强企业对风险的预测与防控能力。第一,要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参照会计报表的所示内容,可以将风险防控与监督纳入财务管理之中,重点从风险识别、处理、预防三个环节抓起。另外,要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在日常员工培训中将风险管控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提高财务工作者以及其他员工的风险意识。第二,风险管理机制的形成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行为准则的依据。员工可参照报表所示的资金管理问题,梳理出资金运作环节中潜在的风险与漏洞,为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打好基础。第三,依照会计报表健全内外部风险监督机制。企业应将内部会计人员与外部监督部门有机相结合,强化对企业风险的内外管控。同时,对岗位制度与委派制度加以优化,一定要突显内部会计人员在风险监督管理中的重要性,以确保相关专项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出会计报表的作用,为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打好基础。

四、目前会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析过程不规范

当前,由于技术限制或者人员素质等原因,会计报表分析存在很大的缺陷,例如对数据库的异常数据没有及时发现和修正;在分析报表时没有建立完整的时间线,导致会计人员没法将报表数据精确对应到相关的月份、周或者日;公司缺乏单独的编制小组或者定价机制,导致私人操作的空间过大,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转移资金,造成公司资金保全或增值情况不明。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对报表的有效性和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带来负面影响,也正因为如此,企业需要推动报表分析过程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以此来保障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二)缺乏职权分离

不少企业由于人员不足等问题,一般不会建立独立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这使得会计人员对报表的分析内容缺乏足够精确性。例如企业的会计部门只有1~2人,这样会计人员需要负责的内容过多,无法仔细查找隐藏在企业经营信息中的风险,也就无法为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规避风险做出帮助。除此之外,将分析权力过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也容易造成分析人员的权力过大,缺少制衡,从而对分析信息进行随意的挪用和修改,对报表内容的真实性带来严重影响。

(三)过度依赖人员主观判断

当前,会计人员对结果的计算更多是依赖自己的工作经验,在结果分析上缺乏足够的分析逻辑和计算方法,分析的主观性过重,分析成果是否精确过分依赖于分析人员自己的能力。如果分析人员水平不足,就可能导致分析出错。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当予以改善,让分析过程有标准的计算方法和分析公式做支持,让分析结果尽可能精确、真实,能切实反映出公司的各项经营能力和经营现状,为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打好基础。

五、会计报表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分析过程系统化

会计报表作为对会计人员核算资料的归纳和反映,应当做到系统化、规范化,报表的分析过程要具备查询和修改功能,能够通过设定日期、时间、周期、项目等筛选条件来显示指定的核算数据,并可以对数据库中异常数据进行修正。同时,会计人员要保证按照设定的时间段可以生成数据的趋势曲线图,并可以将多个数据的曲线图放置在同一界面进行对比。且按照指定的数据项目和格式,定期自动生成日、月的统计报表,并具备增删项目、修改数据的功能。基于对应的时间段和项目,会计人员要能够仔细的分析其算数运算、比较运算以及逻辑运算,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严格按照数据处理流程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分析流程标准化,提高分析过程的严谨性。同时也为以后的企业预算投入分析系统提供大数据支撑。为达成上述要求,会计人员立足于业务项目的运营要求对财务资金的特定要求进行计算,同时利用电子数据的形式列入项目财务资金的要求列表之中。结合采购等部门的需求清单,以近似预算表为依据对会计报表进行制定,同时就企业发展需求以及各种市场条件制定行之有效的报表编制计划。

(二)全面分析影响因素

财务风险的发生,会对企业的所有财务活动、财务资金乃至于今后的长远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应用中,加强风险防控力度。而要加强企业会计报表应用的风险防控力度,最关键的便是要提高风险评估的科学性。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识别,应基于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基本原则,建立起一整套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流程,采用风险清单法等,对企业在财务管理、财务活动中,可能面临的内、外风险进行准确的甄别,并一一列举,对每项潜在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危害以及原因等进行分析,重点是要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主要因素。然后针对风险,分别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预警机制以及应急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发生,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极其危害。

(三)明确职权分离

在实践中,应当由素质专业、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企业领导,组建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小组,并且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助,科学、准确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风险。此外,企业应根据会计工作的具体职能、业务、权责,构建全方位的控制体系,并且要着重突出重点业务和关键环节,根据具体的会计职能业务,制定明确的报表编制流程、规范和标准,对会计、支出等相关的关键工作岗位,严加审查,最好是能够形成不同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依靠会计系统的内部协调,来增强会计报表的有效性。

(四)分析指标实用化

会计人员应当围绕财务管理、财务活动,加强企业各个部门、岗位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其目的是时刻掌握企业的财务资金活动需求,增强会计报表的时效性。会计人员还要善用分析法对报表中归纳的数据加以整理和总结,让报表除了反应公司资金使用情况外,还能揭示企业的效益动态,方便管理层锁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有根据、科学性的发展策略。如会计人员可以根据报表中的企业的利润、业务量以及产品价格和企业成本支出的联系对报表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用P表示计算利润,用R表示销售收入,用T表示总成本,用U表示单位价格,用S表示销售量,用V表示单位变动成本,用C表示变动成本,用F表示固定成本,用M表示边际贡献,用B表示单位边际效益,分别给出损益方程式①和边际贡献方程式②:①②根据公式①和②对报表数据进行提炼和精确化归纳,让报表所示数据具有更多的参考性,能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六、结语

综合而言,会计报表的合理运用对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帮助,企业也应当重视会计报表的有效性,并在发展规划中将其利用起来,通过系统化报表的编制和应用流程,尖端化会计队伍,科学化报表信息,精确化分析结果等方式让会计报表在企业发展中提供更多的信息依据作为支持,帮助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战略实现予以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立璞.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报表分析的运用研究[J].纳税,2021(23):113-114.

[2]徐颖.会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今日财富,2021(09):157-158.

财务会计报表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财务报表

一、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内容之间的差异

之前的会计准则下,财务报表包含内容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与财务说明书。而新的会计准则除了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外,还包含所有者权益(也称为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一共五个部分。

其中新准则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进行了单独规范,以期使财务报表能为其使用者提供更准确的投资、经营以及信贷决策信息,使财务的管理决策功能更进一步;新会计准则直接将之前准则下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附表直接提升为主表,更能将所有信息更全面地展现给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为管理者等服务;新会计准则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上更注重详细的信息披露;新会计准则精简了原会计准则下报表内容,将财务说明书等取消,因其内容在其他部分已展现,同时其涉及公司生产经营基本情况内容不宜通过会计准则加以规范。

二、新会计准则下的三大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资本市场作为企业融资和投资者投资的重要场所,对于企业筹资、社会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作为投资者到资本市场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投资者作为投资的主要依据就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作为投资者到资本市场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投资者投资的最主要的依据就是企业对外所公布的财务报告。投资者不可能总亲自到自己拟投资的企业去现场实地考察,即使能够到达实地考察,也不可能全面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因而,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也就成为投资者用于投资的唯一依据。这也是促使会计功能在新会计准则下得以转变的重要因素。

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和监督一个企业或单位的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中,会计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的现金和财务状况,在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同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会计已经成为包括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信息需求者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信息来源。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保证财务报告中有着真实可靠的数据、准确无误的计算,以及完整的相关内容,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力的准确信息,才能体现会计真正价值。不是所有的报表使用者都是会计专业,因此,在保证会计报表的质量前提之下,所提供的报表必须具有简单易懂、可理解性等特性。实质,财务报表一般具有可靠、相关、易理解、可比、实质大于形式、谨慎以及及时等基本特征。

会计计量是指用货币或其他的量度单位计量出符合条件的会计要素,同时将这些度量数据计算登记入账,并将其列示于财务报表之中从而确定各相关项目金额的过程。从会计角度而言,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其中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我国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重发考虑在内。

财务报告就是单位向目前已有以及潜在的投资者、政府、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等会计信息需求使用者提供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财务和现金流量信息,将当前经营成果以及未来近期经营成果趋势展现出来,从而利于各方对企业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财务报告包含有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及资料。报表本身和报表附注构成了完整的财务报表,其中,附注是财务报表的有机组成成分,而报表通常至少要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最重要的报表之一,我们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了解掌握以下信息并做出相关评断:判断企业资产当前以及近期内的稳定性,不同资产的具有不同形态和存在经营方式,其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影响也不同,而对我们对企业资产构成的分析,可看到企业整体结构,从而可判断企业至少近期一段时间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判断企业的负债紧迫性和还债压力大小,负债数额显示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多少,负债与所有者的比重便反映出企业的财务安全程度,而再把流动资产、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相结合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可以判断出企业还债的紧迫性大小;判断企业偿还长期贷款以及举债能力,通常情况下,实收资本与留存收益是反映所有者权益很重要的内容,反映出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的最初始投资与资本积累分别多少,从而反映出企业的财务实力与资本结构,而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占所有总资产的比例数越大,企业偿还长期债款的能力就相对越强,同时企业举借债款的能力也相对越大。

(二)利润表

财务会计报表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准确性;具体措施

一、前言

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报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它能反映出企业财务运行状况、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为使用者提供基础财务数据,会计报表一旦失真,将造成企业决策者、投资者和债权人错误判断和决策,严重会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不得不重视。

二、财务管理中会计报表的重要作用

1.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对于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的重要性。会计报表全面系统地揭示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财务运行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有关各单位或个人掌握企业财务状况,进而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投资收益、偿债能力、发展前景等,为他们投资、贷款和贸易提供决策性依据。

2.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对于企业自身决策和发展的重要性。会计报表准确性能给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真实的企业财务状况,了解企业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及时发现经营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准确决策经营发展方向,提高经济效益,为企业经济预测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对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重要性。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对各个单位提供的会计报表进行汇总分析,了解和掌握各行业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依据,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保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4.会计报表准确性有利于财政、税务、工商和审计部门的监督管理。通过会计报表可以检查、监督企业是否偷税、漏税,违反国家各项法律、法规。

三、制约会计报表准确性的几种因素

1.企业内部因素

一是行业间的压力所致。主要来自外部压力,由于企业扩大规模需要外部资金的注入,证券分析师一般注重短期的营业收入和获利水平,企业管理层为了投其所好,故意造成会计报表失真现象;另外,由于董事会经常向管理者施压,为完成董事会任务,一般企业薪水与创收相挂钩,这样,容易造成会计报表失真;二是同企业间相互竞争的压力所致。随着市场发展的不平等性和市场相互竞争不断加剧,一旦企业实力降低,就会加大企业销售的负面影响,为了不受影响,企业故意将会计报表失真。

2.企业外部因素

一是主要是监管体系的监督水平较弱所致。对一些弄虚作假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外部工商、税务、审计部门的监管不力,内部的会计监督薄弱,甚至一些会计报表是管理人员授意的虚假报表,造成会计报表不准确。二是法律不健全所致。由于现在的“证券法”没有对民事责任处分的规章制度,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对违法会计人员采取包庇,隐瞒不报,造成一些违反犯罪人员逍遥法外,久而久之,加重了财会违法行为。

四、提高会计报表准确性的具体措施

1.建立会计报表监管体系

一是建立内部会计监督体系。成立由董事会设立的独立董事组成的监察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本企业财务状况、会计报表的监督和审查工作,小组成员可以由外聘专业人员或聘请中介机构担任。主要是保证企业会计报表过程的完整和准确性进行检查,防止职务相互兼容,有效地发挥董事会和理事会的功能作用;二是改善内部自查监督机构。由管理层人员组成,抽调本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定期互查,对检查结果负有连带责任。

2.完善法律制度,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企业管理层要加大对《会计法》以及相关法律的学习力度,对发现会计人员在财务上有损害企业利益、有侵占公款、有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者,要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严肃法律制度,不参杂个人情感,对违法违纪现象坚决查处,绝不手软,同时,吊销他们的会计资格证,永远不可以从事相关职业。

3.加强对会计人员教育培训

会计报表的准确性与会计人员有直接的关系,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精湛的业务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企业要重视两个素质的教育培养,企业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培训,聘请专家讲解财会中注意事项,进行业务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互相学习,提高业务本领,同时,选用一些高素质人才,担任会计重要角色,保证会计报表的准确不失真。

五、结语

总之,引起会计报表失真情况还有许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来分析,逐步解决会计报表失真现象,但是,会计报表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需要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文惠.浅析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商业经济,2009(24)

[2]郎旭英.如何利用财务报表为企业决策服务.冶金财会,2010(1)

财务会计报表篇8

投资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对关联企业的信息需要,是企业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表的基本依据他们对关联企业财务信息的需要表现为,在其资本投入后,资本的保值增值状况但怎样判断企业使用投入资本是否保值和增值呢?由于投入资本经企业使用后是以资产形式存在的,所以,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就表现为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当投入资本所形成的总资产价值经使用后未发生减少,而是等于投入资本的价值时,我们说资本是保全的。这里经企业使用后的资本保全,实际是指企业的期末资产价值与期初资产价值是否相等。用公式表示就是:

投入资本经运用后所形成的期末资产价值=投入资本所形成的期初资产价值这一公式内含着两个重要的信息:(1)表明了投入资本的使用时间或使用过程;(2)表明了投入资本的使用结果综合起来,可以看出投资者对自身资本保全信息的需要,就是对企业期末资产状况的信息需要。值得说明的是资本投入通常具体随着经营需要而不断投入的过程,所以,公式中的投入资本价值是指整个资本使用过程中所投入的资本价值通常分为两类:一是期初投入资本价值;二是期中追加投入资本价值。所以,前一公式就进一步表现为:

投入资本经运用后所形成的期末资产价值=期初投入资本价值+期中追加投入资本价值这样,公式中的时间差异就进一步表现为:(1)期初资本与期末资产的差异;(2)期中资本与期末资产的差异;(3)期初资本与期中资本的差异。这种时间差异就使得资本保全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与资金的时间价值有关相应就产生了名义货币资本保全、固定购买力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

投资者投出资本不仅需保值,而且,要增值,为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也需要获得资本增值的信息由于企业的资金来源中不仅有投入资本,而且有借入负债,负债又必须到期偿还,所以,投入资本的保全是以期末资产价值扣除负债后的净资产为基础的在现实的会计核算中,通常以利润表示资本增值,期初投入资本价值以期初资产价值表示,而期中投入资本(含退出资本)以融资或退资而相应增减的资产数表示由此,反映资本增值的公式就表现为:

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士期中新增减资本数)=利润

上述公式中所包含的内容反映了资本保值增值的信息在现实中投资者总是期望资本被不断地运用,并能得到长期的保值和增值,这就要求企业提供的当期资本保值增值信息中,内含对未来资本保值增值的可能性及风险的披露,包括对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揭示。显然用前面所述的资本保值增值计算公式所提供的信息不能披露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那么,企业怎样才能满足投资者及其他利益关系人的这种信息需要呢?有两种可供选择的途径:一是不仅揭示资本保值增值的总量,而且揭示这一总量的形成结构;二是不仅揭示资本保值增值的结果,而且揭示资本保值增值的原因。投资者及其他相关利益关系人正是从这种结构和原因中,分析企业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以此确认企业在未来是否可能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综上所述,投资者及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基本信息需要是:现实的资本运用是否已实现资本保值增值,未来的资本运用是否将继续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为了满足投资者及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基本信息需要,必须采取的信息揭示方式是:在揭示资本保值增值总量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资本保值增值的形式结构和原因。

二、财务会计报表的历史演讲过程

企业向投资者及其他利益关系人提供信息,采取了财务会计报表的形式。投资者及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基本信息需要决定了财务会计报表的结构、内容及其变化,(1)直接和基础的财务会计报表形式它是以期末资产总额减投入资本总额(或投入资本所形成的资产总额)等于资本增值额的形式所设计的投资者可以借此获得期末总资产和增值额的信息这种报表形式适合于投资人与投入资本的使用人合二为一的个体经营场合,投入资本是由投资人自身提供的这时投资者本身就了解期末资产总额和资本增值额形成的原因,无需通过报表揭示,也不存在对资本结构单独揭示的需要。(2)资产负债表形式随着企业的出现,经济业务变得复杂,投入企业的资金主体多元化这就要求通过财务会计报表应能说明期末资产总额和资本增值的原因,以及期末资产形成的资本结构,从而说明资产的归属关系和资产得以形成的资金原因。财务会计报表就转化为按以下公式构造的形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是按流动性或变现能力来进行分类反映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按偿债的流动性或偿债时间长短进行分类反映的(3)资产负债表加损益表的报表形式。在单一的资产负债表形式下,不能揭示企业利润或者资本增值的原因,也不能反映企业过去的资产周转效果。而这对于投资人及其他利益关系人分析企业未来面临的经营风险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企业利润是由经营活动形成的,采用一定的报表形式揭示企业的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就能说明企业利润形成的原因和资产的周转效果,这种报表就是损益表。

从理论看,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会引起资产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它以实际存在形态来表现,最终通过资产负债表揭示与此不同,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也会引起收支的变动,它是以观念的存在形态来表现的,这由损益表反映由于损益表的出现,企业在对经营活动进行反映时,必须进行双重记录即资产变动和相应的收入支出。后者是用来说明前者的,它说明资产数量增减的原因,但不能说明资产的原有结构的变动原因可以结论,损益表是资产负债表的利润项的解释性报表损益表为了进一步揭示资产负债表利润形成的深层原因,在表内采取按业务性质分类反映收支状况或利润的形式通过揭示不同经济业务在获取的利润总额中所占的份额,不仅有助于投资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判断利润形成的经济业务原因,而且可以判明企业盈利水平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即主营业务所取得的利润比重越大,盈利水平越具长期和稳定性,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越小。

由于损益表中揭示了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而它们又是企业过去运用投入资本或期初资产的结果,所以,通过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并与资产占用相比较,就可以揭示企业资产的周转效率。

通过损益表说明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利润形成原因,还只是涉及到大类业务层次,通常是主营业务、附营业务和营业外业务还必需进一步深入至各大类业务之中的具体业务。所以,继损益表之后又产生了主要产品(商品)销售明细表,它更深层次地说明了主营业务中各主要经营对象的盈利状况,是对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项的形成原因的说明。借此,可以更进一步判明企业的经营风险。

(4)资产负债表加财务状况变动表形式。如前所述,资产负债表只是说明了企业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变动结果包括总量和结构,不能说明其形成原因,而损益表只是说明资产负债表中利润抑或资产增量的形成原因,但不能说明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总量变动,是由哪些资金的投入退出引起的,也不能说明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内部结构变动原因。

财务状况变动表就是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需要而形成的由于该表列明了企业期末资产比之期初资产在项目上的增减和数量上的变动,从而能揭示企业期末资产结构变动的原因;也由于该表列明了企业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具体变动项目包括投入与退出项目,从而能揭示企业期末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变动原因,所以,财务状况变动表是资产负债表内部结构变动以及总量变动的解释性报表由于财务状况变动表列明了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具体变动项目,这有利于投资者及其他利益关系人分析每一个项目的流动性变化,进而进行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流动性对比关系的具体分析,以确定企业实质的偿债能力,预期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偿债风险。

财务状况变动表在解释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变动原因时,既涉及引起现金变动的项目,也涉及与现金变动无关的项目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为规避财务风险,人们对企业的现金流动更为关注,为了对引起现金变动的项目作出更具体的解释,衍生了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和短期债券投资两个项目的净增加额的具体原因的补充说明。通过该表更能直接说明企业可能面临的潜在财务风险。

三、财务会计报表的未来发展

    财务会计报表的历史演进表明,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揭示是按照由果到因、由抽象到具体、由浅入深的规律递进的。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建立的会计报表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特别是由于计算机的出现,这种改进和发展将是实质和快速的。一般可能呈现以下趋势:

1.以会计要素为基础,以经营业务和财务业务为说明的财务会计报表因果链将不断延伸,直至各具体的经营业务和财务业务。如解释利润的报表,在损益表,主要商品销售明细表的基础上,会拓展至与商品销售明细表相平行的其他各类业务收支明细表,而商品销售明细表也会深化至商品购销、存明细表构造这一报表体系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以会计要素为主体形成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揭示企业的现实财务状况;二是通过以经营业务和财务业务为线索而形成的解释性报表体系,不仅揭示现实财务状况形成的原因,也揭示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潜在经营和财务风险及其这种风险的形成因素2以经济责任人为主体建立的报表体系,旨在按各责任单位或个人归集收入和支出,核算资产,以判明各经济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以及工作效率。为投资人和经营者选聘人才,考核业绩,进行奖罚提供依据。

2.以经营业务和财务业务活动为主体建立的报表体系,这种报表的特点是将同一性质的业务活动进行归并,在一张报表中进行揭示如把银行借款作为一项财务业务,则应把所有的借款业务归并在一张报表中,通过该报表可以了解银行借款的全貌和明细情况投资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可以借此了解企业有哪些类型的业务活动,以及这些类型的业务活动的具体构成项目有哪些从中投资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可以进一步分析企业未来面临风险的实质原因

3.以作业为基础建立的报表体系,作业是构成各项经营业务和财务业务活动的基础,一项经营业务和财务业务活动通常是由许多有机联系的作业来完成的,作业是一项经营业务或财务业务活动完成好坏效益或效率高低的直接原因通过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报表体系,就可以把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分析引伸至具体的作业活动,从而判明经营和财务状况形成的深层原因,揭示未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实质根源

财务会计报表篇9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财务报表;合并分析

新会计准则对16项内容进行了修改,具体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或有事项、收入、借款费用、租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关联方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比如,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了明确规定,取消了后续支出,且在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格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并实行资本化、摊销等。

一、概述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权益变动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共同构成了会计报表,并以书面文件的形式,组成了财务报告,通过它,可以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准确反映,一方面是向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披露;另一方面,它也是服务模型的一种;从效果上看,此类报表通用性非常强,但是针对不同的决策模型,其作用与价值的局限性也较大;因此,在现阶段需要解决财务报表的合并等问题。

二、问题分析

首先,合并的方法突出了购买法、权益结合法、新实体法;但从合并报表的实际方面来看,企业合并表的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是对方法的模糊或者不明确。所以,通过前两个方法就可以解决具体的确定性、定义,并给予规定;再一个就是企业选择方法往往不合适,重于形式,轻于实质。所以,运用新实体法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其次,从报表范围来看,各种合并下最终因计算方法的不明确性而往往导致合并处理过程中,对于同一业务的处理不同,所以,报表信息会存在偏差;但透过公允价值,将控制权、被控制权明确化之后,通过对财务状况的实际衡量,差值就会显现,从而可以将其列入其中,认识到会计报表核算方面对于精准性的影响因素。

第三,就是在负债等账面价值方面,新准则以权责发生制实现合并,而权益结合法则是只针对利润,这样会计报表就会变得模糊而非精确。所以,存在矛盾之处,仍需进行一些改进。透过新准则还可以看出,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一致性在实际的处理中,很难做到,而且必然会造成会计核算差异情况的出现。

三、解决措施

首先,在合并方法方面进行一些补充,比如,对合并方法少的问题,应该进行明确定义,并对一些方法有补充性,如企业合并方面,可以将购买法、权益结合法二者进行补充,再进行严格性定义,而且对不同的类型企业的影响有所不同,所以,应该利用公允价值、账面价值的对应性来解决其中的问题,而不能仅靠实际的“一刀切”来解决,所以,在这方面应该注意分类型、补充方法,并利用对两者的区分来解决可能发生的混淆问题;从而对会计报表方法加以丰富,并进一步深入规定。

其次,在控制方面,应该看到,合并报表范围中的暂时控制、安置控制问题,因为后者是短期投资行为,在1年或以内,所以,子公司必然会利用这个控制来作为借口,拒绝纳入合并范围,对此,就需要针对性的了解到暂时控制的可能性投机,以减少可能出现的弄虚做假行为;另外,在实际的合并中,若出现非营利性组织未有法律制约,进入到营利活动中,也应该有对营利、亏损方面的问题进行财务合并,从而克服股权分散问题,减少对公司合并报表造成的困难,增加在处理程序方面的指导,规范公司制度等。

第三,对于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为在新的准则下,公司或企业必然要对自身的制度、规定进行一些调整,以便更好的实施新准则。具体而言,企业合并过程中,做好备查簿登记,母翁司应该在对子公司的购买中,从公允价值方面,做好购买时的公允价值记录。另外,通过备查账簿也可以对子公司购买、编制合并报表方面,提供更好的记录,与依据,可以增加公司财务处理方面的精准性,并表明买进卖出业务方面的具体情况,因而,应该有一个好的清晰的账簿记录,以便配合新准则的实施,同时规范企业自身的财务行为。

第四,从明确价值方法的确定方面来看,需要建立一个公允价值系统,因为在新准则之下,并未有明确确定法,所以,通过对财务处理程序的理解,应该减少这些可能性的阻碍,预防争议或克服矛盾。因此,需要多搜集资料、记录信息、分析数据,最好是通过聘用制度增加专业性强、威望较高的评估人员或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评估,从而在公允价值上实现统一性。若是没有参考价格,则应该确定公允价值,最好是能够给出合理的价格,从而增加交易的公平性。另外,这套系统应该配有配套的监控系统,从而做到对相关信息变动的时时监控,以此提供精准数据。

四、结束语

总之,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还未完全实现,而且进一步的金融工具的发展也是必然趋势。所以,为了更好的迎接最后的经济市场,还需要做诸多准备工作,此次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是一次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它不仅能够贯彻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也能够不断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助力,增加开放水平,稳定资本市场,使其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光琴.企业财务报表在银行信贷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2014(12).

财务会计报表篇10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专业性较强,授课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授课教师熟悉会计、财务管理、税务、财经法规和财务报表等内容,而且要求教师有较丰富的学识、相关经历和经验,这样在教学中才能融会贯通,教给学生更多知识,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然而,绝大多数非会计专业的老师都不是财会专业出身,财务知识不够全面系统。因此,讲授好“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难度较大,不仅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而且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案例教学法,任课教师不仅要学会如何合理筛选案例,如何设计教学程序,科学组织课堂教学,自己还要能全面理解和分析所选案例,能够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应对学生在案例分析时提出的各种疑惑和问题。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扩大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面,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

2案例教学法引入非会计学专业“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具体运用

2.1认真选取课堂教学案例

由于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财务基础普遍较差,对于财务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在讲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具体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相应的课堂知识点案例,并将这些知识点案例穿插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通过某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来增强学生对具体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引导学生剥去案例非本质的细节,揭示其内部隐含的深层次问题。例如,在讲授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质量分析时,可以引入草原兴发的案例,通过对草原兴发2004~2006年的年报进行背景介绍和分析后,教师可以提出下面启发式的问题:连续多年的年报数据都显示草原兴发的现金比率极高,且95%以上的现金都集中在母公司,然而母公司为什么要囤积这么多现金?为何多年来企业的现金又没有太多变化呢?企业在拥有12亿现金的情况下,为何依旧资金紧张,原因何在?提出以上这些问题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抽丝剥茧,一步步分析年报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而查出草原兴发虚造销售收入、利润做假等违规行为,使学生对企业货币资金的质量分析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2合理布置作业案例

为了加强学生对某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在讲授完基本理论后再布置一定的案例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对案例进行分析,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这类作业案例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任课教师为学生挑选出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案例,根据教学进度给学生指派相应的课外作业任务,让学生开始资料查找和报表分析工作。第二阶段是案例的课堂讨论和教师讲评阶段。每章的内容讲完之后,教师安排出1~2节课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进行开放的课堂案例讨论,让学生通过相互切磋及交流,学习如何在友善的气氛下,建立自己的看法,并为自己的立场辩护及与对方争辩[4]。最后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讨论的案例进行客观评价和总结,指出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客观、全面、科学地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例如,在讲解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时,可以选取宝钢股份、华谊兄弟和科龙电器近三年的年报资料作为分析案例,为学生分派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不断巩固知识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科学安排综合分析案例

为了加强学生对企业财务报表整套分析流程的掌握,教师可以根据学时安排和教学要求设计综合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能力。这种综合案例分析主要是通过项目教学来实现。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就把本学期的综合案例分析任务布置下去,鼓励全班学生按自愿原则组成学习小组,一般12-15人一组,根据班级总人数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选取一家本组成员都比较感兴趣的上市公司作为项目研究对象,收集该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报表,在期末规定的时间以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完成财务报表分析的几大模块,最终提交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报告,并以PPT的形式在全班进行讨论和展示。由于每个上市公司的信息量和财务报表数据量都比较大,因此,每个大组内部又可以根据自愿原则分成若干个2-3人的小小组,每个小小组只负责财务报表分析中的一个模块,这样由全组成员相互分工合作最后协同完成任务。将这种综合案例分析法由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根据教学进度边学习边收集资料,边学习边模拟操作,课程讲授完了,学生也熟悉了基本的操作流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3非会计学专业“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评价

自2011年起,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在经济学、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三个非会计学专业中同时开设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之一,本人自2012年起尝试在三个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三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充分激发了非会计学专业学生选修“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题组对2010级金融、2011级经济和2012级金融工程共计324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网上选课阶段,这三个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选修率达到了97.1%,82%的选修学生都反映他们在听了学长对该课程的介绍后,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不再那么惧怕,无论是课程的参与度,还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了很大提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该课程的带动下,对财务的其他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选修了管理学院和其他高校开设的财务专业课程,拓展了知识面。二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了完成作业案例和综合案例分析,学生们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收集资料,进行案例准备,他们不仅要学会如何下载企业年报,还要学会如何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如何撰写财务分析报告。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他们不但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分工完成任务,增进了同学间的交流,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学会了幻灯片和Flash的制作方法,掌握了EX-CEL、Word和PPT等计算机操作软件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三是明显提升了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对2010级金融、2011级经济和2012级金融工程共计280人选修学生的调查,87%、89%和91%的学生表示他们喜欢这种开放式的案例教学方法,不喜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课程的课时总数太少,案例分析会占用他们较多的课外时间。三个专业的期末考试合格率分别为79%、82%和83.3%,主观题的得分率分别为78%、81.5%和85%,说明经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有了一定提高,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54%、61%和67%的学生表示,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带动下,他们的资料收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和“论文创新”比赛并获奖。四是提高了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完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应用至关重要。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让任课教师从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逐渐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无论是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还是作业案例的布置,都需要任课教师在其中起到重要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这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极大挑战。通过案例教学方法的尝试,本课题组教师注重持续学习、相互切磋、日常积累和创新实践,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目标,而且锻炼了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了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组织能力,完善了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