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编码十篇

时间:2023-03-23 08:57:12

商品编码

商品编码篇1

进入开票软件,点击“系统设置”——“商品编码”,选中“商品编码”,鼠标右击弹出菜单,选择“增加分类”。自2018年1月1日起,纳税人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开具增值税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时,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对应的简称会自动显示并打印在发票票面“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名称”或“项目”栏次中。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商品编码篇2

关键词:条形码识别;EAN-13;一维条码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1

One-dimensional Bar Code Techn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Study

Wang Zaichao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How to use bar code technology,bar code identifies the major research information,and bar code information into a computer that can read the language,in order to achieve automatic input,automatic reading,automatic statistics.In the advanced industrial countries,bar code technology as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social product,not on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but also used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Keywords:Bar code identification;EAN-13;One-dimensional bar code

一、一维条码技术――EAN-13码

(一)一维条码简介。人们日常见到的印刷在商品包装上的条码,是传统一维条码,这种条码自本世纪70年代初期问世以来,很快得到了普及并广泛应用到工业、商业、国防、交通运输、金融、医疗卫生、邮电及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

条码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和相应的字符组成。条码信息靠条和空的不同宽度和位置来传递,信息量的大小是由条码的宽度和印刷的精度来决定的,条码越宽,包容的条和空越多,信息量越大;条码印刷的精度越高,单位长度内可以容纳的条和空越多,传递的信息量也就越大。这种条码技术在一个方向上通过“条”与“空”的排列组合来存储信息,所以叫它“一维条码”。这种用条、空组成的数据编码可以供机器识读,而且很容易译成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

(二)一维条码符号结构。任何一个完整的一维条码通常都是由两侧的空白区、起始符、数据字符、校验符(可选)、终止符和供人识别字符组成的。表1-1示出了一个条码符号的完整结构。图1-1示出条码符号。一维条码符号中的数据字符和校验符是代表编码信息的字符,扫描识读后需要传输处理,左右两侧的空白区、起始符、终止符等都是不代表编码信息的辅助符号,仅供条码扫描识读时使用,不需要参与信息代码传输。表1-1条码符号结构:

表1-1条码符号结构

空白区 起始字符 数据字符 校验字符 终止字符 空白区

图1-1条码符号

(三)EAN码简介。EAN码有两种版本―标准版和缩短版。标准版表示13位数字,又称为EAN-13码,缩短版表示8位数字,又称EAN-8。两种条码的最后一位为校验位,由前面的12位或7位数字计算得出。两种版本的编码方式可参考国标GB-12094-1998。

EAN码由前缀码、厂商识别码、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组成。前缀码是国际EAN组织标识各会员组织的代码,我国为690,691和692;厂商代码是EAN编码组织在EAN分配的前缀码的基础上分配给厂商的代码;商品项目代码由厂商自行编码;校验码为了校验代码的正确性。在编制商品项目代码时,厂商必须遵守商品编码的基本原则:对同一商品项目的商品必须编制相同的商品项目代码;对不同的商品项目必须编制不同的商品项目代码。保证商品项目与其标识代码一一对应,即一个商品项目只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标识一个商品项目。

(四)商品条码的编码原则。国际通用的商品代码(International Article Numbexing__EAN代码)和北美地区通用的商品代码由(Universal Product Code_UPC代码)在结构上有所不同,但均包括5位数字的商品项目代码,所谓编码原则就是针对商品项目代码而言的。我们所研究的一维条码是我国主要采用的EAN代码,编码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唯一性。所谓唯一性是指商品项目与其标识代码一一对应,即一个商品项目只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标识同一商品项目。商品项目代码一旦确定,永不改变,即使该商品停止生产,停止供应了,在一段时间以内(一些国家规定为3年)也不得将该代码分配给其他商品项目。在商品系统中商品及商品价格的差异是靠不同的代码识别的。唯一的商品项目代码与厂商代码和国别(地区)组配在一起就可以保证商品的代码标识在一个国家滩区)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唯一的。唯一性是商品编码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也是传统条码的局限所在。

2.无含义。无含义是指代码数字本身及其位置不表示商品的任何特定信息。平常说的“流水号”就是一种无含义代码。在EAN及UPC系统中,商品编码仅仅是一种识别商品的手段,而不是商品分类的手段。无含义使商品编码具有简单、灵活、可靠、充分利用代码容量大、生命力强等特点,所以传统条码需要借助数据库的存在。

3.全数字型代码。在EAN及UPC系统中,商品编码全部采用阿拉伯字母。

(五)通用商品消费单元的编码。消费单元是指通过超级市场、百货商店、专业商店等零售渠道直接售给最终用户的商品包装单元。其中,定量消费单元是指以商品件数计价销售的消费单元,变量消费单元是指按基本计量单位计价,以随机数量销售的消费单元。消费单元的EAN代码分为标准型和缩短型两种结构,这里具体说明标准型的编码规则。

标准型EAN代码由13位数字组成,称为EAN-13代码,根据EAN规范,这13位数字分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代码的前3位是国家代码,中间4位是生产商代码,后5位是产品代码,最后一位是自动生成的校验码。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可用的国家代码有690、691和692。其结构如表1-2所示:

表1-2:EAN-13码结构

前缀码 厂商代码 商品项目代码 校验码

P1P2P3 M1M2M3M4 I1I2I3I4I5 C

例如:6901234567892

690表示国家代码 1234表示生产商代码

56789表示产品代码 2就是校验码

二、结束语

目前,条码识读主要采用条码阅读机,利用逐行扫描的方式读取条码信息,并由硬件来识别条码,此种方式对有污损的条码识读能力差,若要达到理想的识读效果,则对条码的印刷质量要求高。本文主要是介绍了条码技术的发展情况,工作原理,各种条码的介绍及运用及它的优点,并尤其针对一维条码中的EAN-13码进行了理论研究,采用了图像识读方法进行译码,讲述了条码技术的核心思想。

参考文献:

[1]马颂德,张正友.计算机视觉一计算理论与算法基础[M].科学出版,1999

[2]李金哲,朱俊英.条码自动识别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1

[3]吕文红.二维条行码的编码与识别[J].二维条行码的编码与识别,2002,5:62-64

商品编码篇3

【Abstract】The commodity bar code is the"ID card"of commodity, which is composed of a set of bars, space and corresponding characters (Arabia numbers) arranged in a certain order. With the commodity bar code, we could scan read for goods by scanning equipment, easily search related commodity specifications, quantity, manufacturer, production date and other informations, it also could do automatic selling, calculate the sales quantity and control inventory, so as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commodity sales.

【关键词】条码;电子商务;发展;必然选择

【Keywords】 bar code;e-commerce; development; inevitable choice

【中图分类号】F76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82-02

1 引言

时下,“网购”已经成为全民的生活习惯,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9.7万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人加入网购大军。通过网购,人们体验到快速送货、物美价廉的购物乐趣,每年“双11”的火爆自不必说,甚至连全球商“一键”可得的梦想也逐渐照进了现实。

2 “互网+”新时代,商品条码进军电商

当前以“互联网+”作为突破口的新经济加速发展,我国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引发了新的投资热潮,开辟了就业增收新渠道,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电子商务正加速与制造业融合,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业态,成为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新力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

传统零售业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大的弊端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而网上商店却完全打破这样的格局,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信息获取量,增加了信息获取渠道,使消费者不再蒙在鼓里。但是,如果网上商店所销售的商品并非在实体商店见到的同一产品,就又会产生产品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人们对网上商店销售商品的质疑,产生对对网商的不信任。

想要解决网上商店和实体店销售产品是否相同的问题,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条码与电子商务结合,每一件商品都使用商品条码进行标识。

商品条码应用于网上购物平台,是电子商务发展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GS1商品条码作为产品在全球通用的“身份证”和“通行证”,经过40多年发展,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涵盖了从分类编码、标识编码到属性编码,除一维条码(商品条码)外,还包括二维条码、复合码、位置码、RFID等。目前已在15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250多万家企业广泛应用。而最常见的是商品条形码是EAN13,13位数字中的前3位数字是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分配给中国的前缀码,目前,前8位数字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分配给我国某一生产制造企业的厂商识别代码,8~12位位数字是由编码中心分配给某一产品的商品项目代码,最后1位数字则是依据国际标准计算出来的校验码。统一编码给供应链上参与贸易的各电商企业提供了一个全球唯一的编码身份证标识,使之在全球任何国家和地区通行无阻,无论是在网上做贸易,还是正在网下做买卖,当电商交易平台上的商品采用国际标准的商品条码进行标识,无疑在昭告消费者其产品的品质保证,是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有效手段之一。

商品编码的唯一性原则,就是当同一种产品拥有多种名称时,都可以通过唯一性标识来保持交易主体的一致性,只要买家搜索该商品的条形码就能识别出不同名称所指向的同一种产品。同时商品编码的唯一性还能解除人们对网上的各种假冒伪劣产品的忧虑,也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诚信经营的保障措施[1]。

3 商品条码的追溯用途

在大数据时代下商品条码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商品的零售结算,其多种功能已被社会所熟悉和接受,由此进入了深层次的发展阶段。在电子商务方面,商品条码让消费者参与受益,近年来包括微信的“扫一扫”“我查查”等商品信息核验软件为公众带来了方便,满足了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即时了解,通过手机扫描商品条码实现了商品信息的查询核验。做到了能够对网上商品进行追溯,使数据可视化,在越来越多的产品追溯系统中,以商品条码作为追溯码的案例比比皆是。通过编码唯一性特点,使商品条形码成为标识产品的载体,广泛应用于产品追溯系统、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

人们在交易过程中,通过采集商品条码信息,自动生成订单。在后续的结算、配送等环节,都以商品条码作为关键词进行追踪溯源,实现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融合,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对实现产品追溯起到了核心作用。电商供应链追溯,实际上就是针对网上购买的产品,从生产、配送、销售直至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建立统一标识,形成关联,通过采集和记录每个关键节点的信息,做到每一步骤的信息可追踪,从而实现电商供应链全过程的追溯。作为产品的“身份证”和“国际通行证”的商品条码,起到了十分关键的索引作用。

目前,淘宝(天猫)全面升级商品管理系统,要求商家在编辑的同时,向淘宝提交商品条形码。同时,部分商品还会将条形码作为商品的必要元素,这意味着以后如果没有商品条形码的商品将无法。

4 商品条码推动跨境电商发展

网上商店采用商品条码标识所售产品,不仅有助于国内市场的销售,更重要的是可以极大地提高跨境电子商务,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国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产业链分工被重构,这对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时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提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逐步实施、经济全球化和分工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入,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随着跨境电商试点的逐步开展,跨境电商平台陆续搭建,跨境电商物流模式不断创新。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杭州设立的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主要着力于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支付、物流、通关、结汇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为推动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自贸区为代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为纽带,新的试点纷纷设立,“买全球”、“卖全球”和“送全球”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总体来看,跨境经营推动电子商务产业转型升级,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了行业活力。商品条码是全球通用标准化的商务语言,电子商务中采用商品条码,可以实现交易主体一致性,解决互补兼容系统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实现信息与实物的有效链接。

5 结语

当网络交易平台的所有商品都采用了商品条码技术,做到网上商店所销售的产品,一物一码。真正实现了人们对销售数据的统计、产品的追踪溯源、产品的相关信息查询、产品质量信息的公示,这必将促进电子商务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商品编码篇4

为了应对食品安全溯源的需求,许多相应的追溯系统逐渐建立起来。其中,以商品条码为技术核心的追溯体系应用最为广泛,得到了全球范围内食品行业企业的普遍认可。

商品条码为核心的追溯技术体系

1977年,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成立,这个非营利性质的国际组织始终致力于建立一套国际通行的全球跨行业的产品、运输单元,资产、位置和服务的标识标准体系和通信标准体系,以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实现产品追溯。近年来,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开发的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全球统一标识系统(GS1系统)已在食品,饮料、牛肉产品,水产品、葡萄酒、水果和蔬菜等多个食品领域的跟踪与追溯中广泛应用。目前全世界已有遍及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对食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跟踪与追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已正式推荐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用于食品的跟踪与追溯,并将其称之为UN/ECE追溯标准。

鉴于各国法律法规的要求,目前全球开展产品追溯的国家众多,采用的追溯码各异,即使同样采用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实施产品追溯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追溯系统),其追溯码数据结构和数据项等方面也不一致。因此,在全球市场交易的产品和服务的可追溯性体系,需要遵循一个国际认可的可追溯性标准,对于已经建立的可追溯体系也需要有一个全球性的标准鉴定方式,这样才有可能保证所有建立了可追溯性体系的企业共同采用全球唯一性的通用语言。为了确保全球统一标识系统追溯管理的权威性,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正在全球开展可追溯一致性(GTC)认证印章计划。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可追溯性标准(GTS)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箱,用于供应链中实施基于商品条码的可追溯系统。目前秘鲁、智利、哥伦比亚、加拿大等多个物品编码成员组织已经正式实施了GS1、GTC国家印章认证工作,向其国内审核合格的企业颁发GS1GTC国家印章。

我国商品条码工作得到规范管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商品进入流通领域,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规模地应用商品条码以实现商品流通信息化之时,我国的商品由于不具备商品条码,难以进入国外正规商店,超市,有时甚至无法出口。

1988年,在改革开放进入第十个年头,国家技术监督局(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国家科委。财政部、外交部向国务院申请成立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全国商品条码工作。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打破技术壁垒,负责推广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商品条码标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标准;中国商品获得以“890―695”开头的国际通用的商品条码标识,使我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中提升了竞争力,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技术支撑。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全国设有46个分支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集编码管理、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推广以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工作体系;中心负责管理的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已逾十万家:上千万种产品包装上使用了商品条码标识,使用条码技术进行自动零售结算的超市已超百万家,此外,中心还建立、健全了我国物品编码与标识体系,开拓了二维条码,产品电子代码(EPC)、全球数据同步(GDS)、产品质量追溯、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标准化等研究与应用领域,有力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积极探索、自主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通过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化解决方案,中心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信息化与标准化的发展,为国际贸易、产品出口创汇以及国民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商品条码为我国食品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充分发挥商品条码技术优势,制定了食品安全追溯系列标准,启动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的建设,开发了质检信息综合查询系统,相继出版了《牛肉制品追溯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完成了《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食品追溯信息系统开发指南》等多项食品安全追溯关键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这些标准和指南的建立和出台,对于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追溯体系起到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也加速了我国同世界标准的接轨。

自2003年以来,中心除了出版指南,案例集和相关宣传材料外,还通过实施“条码推进工程”项目,开发了基于商品条码的质检信息综合查询系统,在国内建立了100多个食品安全追溯应用示范,应用试点和推广工作涵盖肉禽类,蔬菜水果、水产品及地方特色食品等,包括新疆瓜果、四川茶叶、山东蔬菜等地方特色优质产品追溯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完成了中法食品追溯项目;为北京奥运的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为更好实现产品质量监管、“强质检、保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山东实施的“蔬菜安全可追溯性信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示范”和“GS1在深加工食品安全监管追溯中的应用”两大项目,已在山东寿光田苑果蔬有限公司、山东海星集团有限公司和三通食品(潍坊)有限公司成功运行,并在济南银座,家乐福和潍坊的佳乐家超市建立了追溯终端系统,消费者可实时准确查询产品的包装、仓储,运输,销售等整个生产周期的信息。此举提高了消费者对于蔬菜及深加工食品的信任度,社会反响良好。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了以特色林果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因地制宜,将哈密瓜,葡萄等新疆特色农产品作为追溯体系建设的试点,带动新疆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开展。截止到现在,已有10个特色农产品纳入了新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平台,可追溯面积已达100万亩。2007年,中心在新疆实施“哈密瓜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实现了哈密瓜质量安全信息的追溯,促进了新

疆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发展,填补了新疆食品监管在追溯方面工作的空白,2008年,又开展了对吐鲁番特色水果――葡萄的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建成“吐鲁番红柳河葡萄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成为2008年奥运会指定准入食品;相继开展了和田皮亚曼甜石榴,和田地区薄皮核桃、安迪河甜瓜、红柳大芸;喀什地区喀什噶尔红枣、喀什噶尔木亚格杏、喀什噶尔石榴,伽师瓜等特色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为打造特色品牌和推动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四川地处我国西部,有着丰富的茶业资源和众多茶叶生产企业。为了提高茶叶的安全性和促进茶叶企业发展,中心在四川建立“茶叶制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示范系统”项目,成为国内首例采用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可追溯性标识的茶叶制品示范系统。该系统为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手段,有利于政府对茶叶产品的监督管理和消费者查询茶叶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此外,中心还在我国的多个省市开展了商品条码追溯系统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北京通过“条码推进工程”建立了我国首例采用商品条码标识系统跟踪与追溯牛肉产品的追溯试点;天津“GS1系统在中药材种植产地溯源中的应用”项目,在国内首次应用全球位置代码建立药源产地位置标识,为条码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云南“无公害养殖及肉制品EAN・UCC射频管理系统”项目,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规模生猪养殖射频识别管理系统和肉制品产品追溯系统的应用示范基地,新疆“哈密瓜追溯系统”;陕西“农产品质量跟踪与追溯体系应用研究――EAN・UCC系统应用与试点工程”;江西建立基于EAN・UCC系统的“脐橙农产品质量跟踪与追溯系统”:海南“EAN・UCC系统在水产品质量安全跟踪和追溯的应用研究”;广西南宁在两家大型米粉生产企业实施“广西米粉质量安全跟踪,追溯与监管体系”;福建“远山河田鸡供应链跟踪与追溯系统”等等。这些试点的成功建立与应用,使中心在食品安全追溯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开拓商品条码应用领域

通过实施“条码推进工程”,完成项目71个,建立起遍布全国的应用试点和示范系统。条码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零售扩展到制造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医疗卫生及军事装备等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有力地推动了各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心于2008年成立了包括分中心,药监部门、卫生部门、行业协会、医药制造、医药物流,医院、药店等在内的医疗卫生领域推广工作组,负责中国商品条码标识系统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推广应用。几年来,中心深入研究国内卫生行业监督及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方针,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态势,紧密联系卫生部门、药监部门、协会组织、企业、医院等行业单位,分析其信息化现状与需求,积极提供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标准化解决方案,以解决行业实际问题i在医药物流信息化、医药零售的移动POS应用、中药材道地性追溯,医疗器械全过程追溯,化妆品市场监管等多个领域开展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得到了企业的好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患者安全。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心进一步拓宽了商品条码应用领域,积极开展基于手机识读商品条码的移动商务领域研究应用,为商家提供新的销售渠道,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购物模式,为政府部门提供移动执法的技术支持;同时,建立了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产品防伪、质量追溯、质量监管、数据共享、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应用,消费者可以通过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随时对商品信息进行查询。在物流信息标准化、商品电子代码、联合国标准产品与服务代码等新领域,我们也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拓宽了物品编码的应用范围。

商品编码篇5

[关键词]销售管理 E-R图 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271-01

1 商品销售管理系统目标分析

商品销售管理系统是一个用来帮助使用者管理商品销售流程的软件。主要功能如下:

1:提供商品基本的录入,删除,编辑等基本功能

2:提供基本的查询功能

3:确保安全性,必须实现以下两点:

a:对系统的使用者,按等级开放管理权限。

b:对销售数据加以保护,提供备份功能。

4:提供打印功能

系统目标:使用者通过对基本销售信息的录入,直观实现对商品交易流程的管理,查询,以及对已有信息的打印输出等功能。

2 功能需求

2.1 实体

商品、销售人员、供应商

2.2 关系

销售;商品和销售人员之间的联系

供货;商品和供货商之间的联系

2.3 属性表示:

商品:编号、名称、供货商、库存

销售人员:姓名、业绩、编号

供货商:名称、地址、电话

销售:售价、销售日期、销量、商品编号、销售人员编号

供货:进价、供货日期、进货量、商品编号、供应商名称

3 系统E-R图(如图1)

4 完整性设计

4.1 实体完整性:

在商品表中定义商品编号Sno为主码;

在销售人员中定义销售人员编号Eno为主码;

在供应商中定义供应商名称Pname为主码。

在销售中定义销售日期Ydate为主码

在供货中定义供货日期Zdate为主码

4.2 参照完整性:

在销售表中定义商品编号和销售人员编号为建立在销售表上的外码。

在供应表中定义商品编号和供应商名称为建立在供应表上的外码

5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5.1 商品信息表的设计

5.2 销售人员信息表的设计

5.3 供应商信息表的设计

5.4 商品销售记录表的设计

5.5 供货信息表的设计

参考文献

商品编码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报关;商品归类;信息化教学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人们对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这就催生了报关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也对报关从业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商品归类基础》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进出口商品编码查询手册》正确查找货物对应商品编码的技能。商品归类是海关监管、海关征税及海关统计的基础,归类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进出口货物的通关与放行。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中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有200多所,但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会开设《商品归类基础》课程,一方面是教学资源匮乏,另一方面是专业教师紧缺,尤其是内陆高校的综合实训条件更显单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笔者本着“以信息化教学为桥梁,师生互动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整合行业企业经常使用的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为内陆相关院校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化教学方法。

二、《商品归类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商品知识匮乏

《进出口商品编码查询手册》共分为21类97章,囊括了进出口贸易中成千上万的商品。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由于其本身知识面较窄,很难准确把握商品的基本特性,进而无法找到正确的商品编码。尤其是对于编码手册中的化工类、纺织类、机电类等商品,学生背景知识匮乏,往往不能准确理解待归类商品的具体特征,这就给查找商品编码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面对实物商品时,学生的知识缺陷显得更加明显,往往无法准确识别商品,更不可能给出正确的商品编码。这些问题都对学生参加报关水平测试和技能竞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进出口商品归类工作实操性极强,而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任课教师都没有在一线从事归类工作的经验,并且很多任课教师也不是科班出身,他们大多来自于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等相近专业,任课教师在商品知识的储备方面和归类规则的运用方面都有待提高,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实训条件有限,教学效果欠佳

根据实训条件可以将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院校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训条件较好的沿海院校,该类院校一般都设有商品归类实训室,提供实物商品供教学使用。但此类院校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实训商品种类有限,像大多数机电类商品就很难见到,因此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一类就是实训条件较差的内陆院校,该类院校主要依靠PPT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虽然极少数学校购置了相关的归类软件,但学生无法切身体会到实物归类的现场气氛,学习兴趣较低,遇到具体问题经常束手无策。

三、《商品归类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

笔者在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商品归类基础》的课程教学中,以多媒体网络教室为载体,利用“全关通”、“归类通”和“2016年最新海关HS编码查询系统”等教学资源,配合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同时布置与具体业务对接的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搜集资料,用PPT形式呈现任务完成情况,以达到锻炼学生搜集资料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能够熟练运用归类方法进行商品归类的目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模块(以伞类商品归类为例):

(一)教学导入

首先复习上节课即第12类第65章的相关内容,解答上节课程布置的作业。其次,要求学生利用“归类通”网站,了解第66章在商品编码查询系统中所处位置及特点。再次,要求学生利用“全关通”网站,学习本章章注的相关规定,并向学生强调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最后指导学生利用“全关通”网站学习第66章的品目结构。

(二)案例教学

利用PPT课件讲解具体的商品编码案例(案例一般来源于报关水平测试真题),通过讲解图片信息、商品特性、归类依据和商品编码等案例要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归类习惯。最后利用“2016年最新海关HS编码查询系统”查找与案例商品相关的申报实例,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对现实工作中面对的待归类商品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任务训练

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个限时PPT作业(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制作内容必须与本章商品相关),学生需要搜集相关图片,介绍商品特性,写出归类依据,最终给出商品编码,四个要素缺一不可。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和Office办公软件完成作业,按时提交。

(四)总结评价

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点评,对于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和强调,并且要求部分学生现场给出自己的理由,通过互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纠错过程的印象。最后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分析,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商品归类基础实训报告册》,并对本堂课的实训项目进行总结。

四、结束语

《商品归类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实践类课程,相关院校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笔者针对内陆院校的具体情况,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归类方法。对于内陆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院校,使其能够更有针对性的使用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以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作者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康.进出口商品归类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商品编码篇7

一.申请注册商品条码厂商识别代码的条件,依法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的生产者、销售者可根据自己的经营需要,申请注册厂商识别代码;

二.申请注册程序,申请人可到所在地的编码分支机构办理申请厂商识别代码手续,并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及其复印件三套填写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注册登记表;

三.可直接在ANCC在线填写注册登记表,集团公司请填集团公司下属分公司基本信息表申请人的申请资料经所在地的编码分支机构初审后,符合条件的资料由编码分支机构签署意见并报送到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审批;

四.编码中心收到初审合格的申请资料及申请人交纳的费用后,对确实符合规定要求的,编码中心向申请人核准注册厂商识别代码,完成审批程序。

(来源:文章屋网 )

商品编码篇8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进出口商品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度增加,在种类上也呈现出多样性和新颖性的特点,这给商品归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商品归类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商品归类人员不仅要熟知商品归类原则、商品注释和相关归类要求,及时掌握新的政策规定,还要了解归类商品的属性、特性和用途,而且还需多年的经验累积和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因为,任何的商品归类的不严谨和疏忽大意,都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通关时间延长,甚至有违规的风险。

江苏宏坤关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坤公司”)是中国预归类社会化试点单位,有多年的商品归类实践、完备的归类操作系统和专业的归类人员,公司的预归类中心积累了大量的商品归类信息,并建立了商品归类数据库。现提取两个较为典型的归类案例,以飨读者。

案例一:归类不当涉嫌违规

莱企业向宏坤公司预归类中心提出做控制器集成电路的商品预归类咨询,同时提供了相应的产品说明、构成组件、功能原理及用途的资料,并指出该公司认定的商品编码为85421000(2011年商品税则已经取消该商品编码),关税税率为“0”。

预归类中心从企业提供的资料看:该商品是由电路板、二极管、电阻、电容、晶体管以及控制芯片、铁制外壳等组成,是用于控制机器内部的温度;探头探测温度,反馈给此控制器,再由控制器发出指令下达给执行机构进行降温处理,从而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

根据税则注释对“85421000”集成电路项下的描述,预归类中心作出如下分析:

从构成组件上看,虽然其中报的货物有些类似于单片集成电路的描述(红字),单片集成电路是将电路元件(二极管、晶体管、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基本上整体制作在一片半导体材料(例如,掺杂硅)基片的表面,并不可分割地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微型电路,但其构造有很大差异,从商品描述上不难看出这些“二极管、电阻、电容、晶体管以及控制芯片”都是通过波峰焊接在电路板上的,从定义上讲不能算是集成电路。

从功能用途上看,该商品用于控制某机器内部的温度,本身只有控制的部分,不带有执行机构,控制过程为开环控制,并不能将某些参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故宏坤公司建议企业将该商品归入85371090.90的用于电气控制或电力分配的装置项下,关税税率为8.4%。

通过预归类中心对该商品的归类确认,货物在通关过程中避免了以下的风险发生:

一是涉嫌偷逃税款。由于该企业原认定的商品编码的关税税率为零,而根据税则注释该商品应归入85371090.90,关税率为8.4%。

二是涉嫌逃避监管证件。该货物在向海关申报时需要提交3C证明和商检通关单,而原商品编码监管条件提示不需要监管证件。

三是面临降级。在通关过程中一旦海关认定涉嫌伪报、偷逃税款,则企业不仅要接受海关的处罚,还可能被降低企业分类等级,势必会对企业今后的通关造成较大的影响。案例二:据理力争扭转损失

某公司从美国进口品名为太阳能电极浆料的货物,向海关申报的商品编码为38249099,03(税则具体列名为电极浆料),进口税率为暂定税率3%。而海关却依据2008年一份银铝浆(太阳能电池用)的《归类决定书》,认定该货物商品编码是38249099.90,进口税率为6.5%。且由于货物的单价比较高,关税差额较大,海关暂不放行货物。因为该电极浆料主要成分为银(80%左右)、玻璃料(2%左右),余量为混合有机溶剂,主要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导电,其保质期较短,需要在较低温度和避光条件下保存,所以企业急需该批浆料完成订单,否则违约赔偿损失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找到了宏坤公司预归类中心。

预归类中心首先仔细研究了产品,也查阅了海关依据的归类决定,对比之下发现,两个商品编码之间的问题是由于9、10位税则编码解释理解造成的。2008年的税则关于38249099.03的详细描述为:电极浆料(主要成分为银,镍或铜和有机溶剂)。海关的《归类建议书》上描述为“归入该税号项下的电极浆料必须含有镍或者铜任意一种、银和有机溶剂三种物质”。据此,海关在《归类决定书》注明:该商品中不含铜和镍,无法归入38249099.03,只能按照其他编号未列名的化工品归2v38249099.90。

预归类中心还发现2011年的税则书上的描述和2008年的描述不同,2011年描述为“38249099.03电极浆料(主要成分为金属和有机溶剂)”,也就是说对金属的种类已经不做明确限定了,根据这一点,企业申请的浆料就符合了38249099.03的描述,也就是可以按照3%暂定税率缴税。鉴于税则的描述变化,他们又查询了2006年起的税则,再次发现对于38249099.03这个商品编码的描述每年都会有些调整。2006年的要求是:“电板浆料(主要成分为银,镍或铜和有机溶剂,用于生产片式陶瓷电容器)”,不但对成分有限定,对用途也做了限定。而自2008年起,该商品编码对用途的限定又取消了,仅对成分进行限定。到2010年,对金属成分的限定也取消了。

商品编码篇9

0 引 言

 

近年来,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马云和王建林的关于“电商是否会取代传统的店铺经营”的豪赌一亿元争论吸引全球瞩目,无论最终谁能赢得争论,从电子商务爆发式发展,说明了它带来的经济、交流、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都是革命性的。与传统的零售业相比,电子商务利用Internet渠道解决了中间环节过多的问题,并加快了信息流动的速度,网上的商品提供者以更优惠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将有力地推动Internet的发展,而且对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一个小型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来熟知电子商务系统内部的工作机制,加深对电子商务运作方式的了解与认识。

 

1 系统分析与设计

 

1.1 系统设计思想

 

本系统使用C#编程语言编写ASP.NET页面。利用Browser /Server 模式实现在线管理等功能。该模式是在传统的C/S 结构的总结基础上产生的,它将应用划分为3层:用户界面层、商业逻辑层、数据库层。(1)用户界面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向用户的输出,并不负责解释其含义,通常用前端工具开发;(2)商业逻辑层建立实际的数据库链接,根据用户的请求生成SQL语句检索或更新数据库,并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端;(3)数据库层负责实际的数据存储和检索。

 

运作原理:首先当浏览器向Web服务器(IIS)发出请求时,Web服务器和SDK框架会判断浏览器所请求的是否为.aspx文件,如果不是,则直接处理;如果浏览器请求的文件是.aspx文件,则IIS会判断.aspx文件中是否含有ASP.NET 程序,如果有,则加以解释执行,至于不是ASP.NET程序的部分,则直接传给浏览器;若执行中ASP.NET程序使用了ADO.NET对象,程序可以直接利用ADO.NET对象来访问SQL数据库,达到存取数据库的目的;最后如果有数据必须显示在浏览器上,则C#程序会利用ASP.NET所提供的输出对象送出数据,然后由IIS传送给浏览器。

 

1.2 系统需求分析

 

电子商务的宗旨在于Internet可以取代传统的钢筋水泥建筑物中的商店,充当买主和卖主之间的零售商。用非常小的开销,人们就可以用电子方式出售产品。本系统模拟正规电子商务网站的商家入住管理模块,提供给需要出售商品的商家一个展示平台:(1)任何需要购买产品的用户:查看出售的产品;为想购买的产品出价;(2)需要出售产品的用户:提供出售的新产品;浏览出售产品的列表,检查已被出价的产品;浏览列表以便查看出售的产品;(3)该系统还将允许用户执行其他任务:向该系统进行注册(用户也可以不经过注册进行浏览;但如果想出售产品或为产品出价就必须注册);登录系统;更改用户资料;(4)实现该系统的愿景:当出售提交出售的产品时,潜在购买者就会立即看到。没有传统媒介的时间差;潜在购买者的请求信息存储在系统的数据存储器中,而不是直接传送给出售者。这意味着出售者不必一天24小时都忙于回复;出售者可以根据产品的需求量动态的调整价格;Internet的全球性意味着每个广告也是针对全球用户的,没有地域的局限性。

1.3 系统的功能模块

 

电子商务网站是由前台购买和后台管理组成的,本系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商家的入住管理系统,对于任何需要出售自己产品的商家提供一个平台,它的整体功能模块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个人登录、商家搜索、商品分类、信息查询、招聘信息、商家入驻等。

 

1.4 程序的页面及功能

 

具体程序的页面及功能介绍:(1)主页提供登录、注册和浏览页面的链接;(2)页面显示了一个表,该表对每个当前出售的商品做了简单的说明;(3)允许注册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从而登录该系统;(4)包含一个表单,允许新用户输入必要的资料,注册用户可修改他们的资料;(5)用户登录后看到的第一个页面——他对注册用户表示欢迎,提供一个简单的可供选择的菜单选项,导航至只有注册用户可访问的其他页面;(6)允许注册用户查看自己要出售的商品的资料。从该页面,用户可以进入 (7) 页面 ,对那些资料进行编辑;(7)允许注册用户输入要售产品的资料;(8)当前用户退出该系统。

 

1.5 数据库的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的要求以及功能模块的划分,可建立Person表(存储商家资料)、Item表(存储商品资料)

 

2 系统具体实现

 

为了实现该模块,需要在VS.NET中为该模块建立一个项目,在这之后就是页面设计、后台程序编码和数据库的建立。ASP.NET技术提供了很好的页面与程序的分离技术,也就是说,实现了数据层(包括数据库和存储过程,以及数据访问代码)、业务层(大部分应用程序的特定功能驻留之处)和表示层(终端用户所能看到的界面)的分层次的体系结构,互不干扰却又整合的很好,能以最优化方式实现程序或模块,下面结合设计分别讨论。

 

2.1 数据库及数据层的建立

 

打开SQL Server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选择该数据库新建表,Person(包含系统中所有注册的用户的资料)、Item(包含代售获已售产品的信息)。接着设计这些表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即表的主键与外键的关系。接下来建立访问该数据库的数据层,两种方法可以使用,其一,就是创建一组存储过程,应用程序与存储过程通信,而存储过程与表通信。其次,可在应用程序中使用数据访问层(DAL)。DAL是一个代码层,里面包装了所有访问数据库的复杂操作。该平台选择后者,实际上DAL就是一组类,它带有许多可从页面中调用的与数据相关的方法。其后,将从ASP.NET页面调用DAL ,而DAL将与存储过程通信。所以必须首先建立Web用户界面,在每个界面利用ASP.NET服务器控件建立起页面访问对象。

 

2.2 Web页面的设计

 

为了能更透彻的展示动态网页设计过程中的技术,直接用HTML语言实现程序的界面设计。

 

2.2.1 创建主页

 

首先新建Default.aspx。接着HTML标记符定制了三个可链接的框架,其中Browse the Listings指向将要创建的Browse Listing.aspx页面,用于实现未注册用户的浏览商家产品的功能。Login链接用于已注册商家的登录的Login.aspx。最后一个“新用户”链接供用户注册的Register.aspx的页面。

 

2.2.2 用户注册和登录

 

新用户进行注册,新建一个Register.aspx页面,在ASP.NET中,通过Web页面传送信息的方法就是form(表单),在该标记符中,用标示ASP.NET服务器控件,用于表示浏览器上的注册表单。这些服务器控件除了具有类似与HTML得元素在页面中标记一个位置,生成相应的HTML元素,还将生成一个服务器端对象,用与从代码中的任何地方指派这个内容。输入完这些代码后,再输入两个容器控件,分别装入两种不同的控件对象内容,可以使该页面不仅允许输入新用户的资料,而且允许已注册用户编辑已有的用户资料。这样就不必编写两个同样工作的页面。这些即将在后台编码文件中实现。登录界面要求输入用户E-Mail和密码。

 

2.2.3 注册用户的主页

 

这是整个页面程序流程的中心,在该页面(在Page_Load()事件处理程序)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用户是否登录;接着就是用标记符分开的几个超链接,分别导向提供给注册用户功能的几个页面。List/Edit Sale Items导向View My Sale Items.aspx页面——提供给用户管理商品的页面。

 

2.2.4 其他页面的设计

 

接下来的View My Sale Iteml.aspx、Items.aspx、Browse Listing.aspx除了依旧使用Label、Text Box等服务器控件对页面进行显示和导入数据,更关键的是处理显示对数据库操作结果的页面,这都需要调用Data Grid控件进行数据绑定和显示。在View My Sale Items.aspx中,单击Html标签,输入代码;接着输入网格中要显示的控件,如Edit Text、Header Text等控件并标示。

 

2.3 后台编码的实现

 

2.3.1 组件类代码

 

ASP.NET中的页面显示与代码分离技术,不仅使系统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增强,而且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减少代码的编写量。下面进行后台代码的设计,首先,在Solution Explorer中,右击项目文件My Bid,新建文件夹Components。接着选择类类型文件,建立Person.cs、Item.cs和Tools.cs。在Person.cs组件中,为页面中的服务器控件对象定义了一个类,并为他们定义了各种方法和函数,以便每个页面的后台代码调用。然后创建存储过程,置入参数、创建 connection和command类的实例、标记该command对象为一个存储过程、给存储过程添加参数。接着新建名为@email并声明为 varchar(255)参数,它与存储过程中的声明相匹配。然后,将参数添加到命令对象的Parameters集合。编写存储过程以参数形式接受状态代码,可使创建更容易管理和调用。Item.cs与Person.cs,定义了一系列的商品的操作的类的定义。这个类只是提供了一个核心功能,开用户是否登录。Http Context继承自System.Web ,封装了个别HTTP请求的所有HTTP特定的信息。使用该类访问当前的HTTP上下文,从该上下文中,访问Request对象,从那里访问 Cookies集合,和名为E-mail的Cookies。该Cookie包含了登录用户的E-mail地址。如果是“Null”那么用户就不能登录。

 

2.3.2 设置配置信息

 

对于这个模块来说,配置信息只是由连接数据库所需的信息组成,现将它存储在web.config文件中,在和元素之间添加代码。

 

2.3.3 应用程序的编写

 

目前,Web的用户界面以及访问数据库的类都完成了,每个页面的后台编码的就是利用定义好的类的访问界面控件的操作,在本模块中,关键的代码编写涉及到数据的显示(Data Grid控件的使用),数据的更新及删除。下面抓住这几个要点进行编程。在View My Sales.aspx.cs中,数据显示控件的格式化和预定义已经在aspx文件中定义好了,在成功登录该页面后,将创建一个Item对象的实例,接着是调用View Items(),传递出售者的ID ,将返回显示在网格中的数据。接着编写网格的编辑功能,再定义网格定义属性,这些说明了事件处理程序运行是为了编辑、更新网格中的数据项。ASP.NET 通过添加给网格的一组控件,开始该列显示Edit,当单击Edit时,就进入编辑模式。接着将Edit按钮显示为Cannel和Update;选择任何一个会取消编辑模式,将再次显示Edit按钮。而Delete按钮是一直显示的。接着编写事件处理程序,以后运行单击Edit按钮时,就会运行通过On Edit Command属性指定的事件处理程序。在其中,将网格的Edit Item Index设置为当前的Item Index;接着重新绑定网格。接着,转到Items.aspx.cs中,它用于添加新的商品信息,首先创建一个Item对象的新实例,接着调用 AddItem()方法,传入产品的所有信息。

 

3 结 语

 

在本模块的程序的设计与实现中讨论了ASP.NET和ADO.NET交互的许多方面,其中利用许多不同的概念,例如:使用Java Script的客户端脚本;后台编码概念(使用C#);ASP.NET Web服务器控件;数据库访问组件;ASPNET 请求和相应对象;数据库中的存储过程 。ASP.NET展示了创建数据驱动的Web应用程序的过程,真正使得创建站点变得更容易。

商品编码篇10

一、《协调制度》的沿革与特点

《协调制度》是《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国际公约》的附件。该公约是海关合作理事会于1983年6月在第61/62届会议上通过,并于198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协调制度》是国际上多个商品分类目录协调的产物。在《协调制度》产生之前,各国商品分类目录有很大差异,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为了统一各国商品分类目录,扩大使用领域,国际上很早就为统一商品分类目录作了努力。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最早是为进出口商品征收关税而对商品进行分类时产生的。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除了征税的需要,各国为了了解进出口贸易情况,也需要借助商品分类目录进行贸易统计。最初的商品目录很简单,但是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各国逐渐意识到商品分类目录必须科学、系统、明确、有国际通用性,才能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1913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商业统计会议上批准制订了一个统一的统计目录;1927年在国际联盟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上提出制订统一的海关税则目录,该目录于1931年定稿,1937年修订,被命名为《日内瓦目录》。二战后成立的欧洲海关同盟研究小组,在《日内瓦目录》的基础上拟定了《布鲁塞尔税则目录》并于1959年开始实施,1974年改称为《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简称CCCN)。为了方便对外贸易统计,在欧洲海关同盟研究小组研究制定《布鲁塞尔税则目录》的同时,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目录》(简称SITC)。尽管CCCN和SITC的分类标准和用途不一,但涉及的都是国际贸易的商品名称及分类。国际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各国感到有必要制定一部统一的适应国际贸易各方面需要的商品分类目录。1970年海关合作理事会根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建议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负责研究创建一个既能满足海关征税和外贸统计需要、又可适应国际运输和制造业等方面需要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1973年海关合作理事会批准了该研究小组提交的研究报告,并成立了协调制度委员会,负责编写《协调制度》目录并起草有关实施的文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CCCN和SITC以及其他一些商品分类目录的基础上编制了《协调制度》。为了确保《协调制度》能够在各国统一执行,协调制度委员会决定缔结《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国际公约》,对缔约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目前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该公约,使用该目录的国家和地区更是达到200多个。该公约规定其宗旨在于便利国际贸易,便利统计资料的收集、对比与分析,减少国际贸易往来中因商品分类不同而带来的费用,以及便利数据的传输和贸易单证的统一。该公约规定,缔约方必须履行的重要义务之一是保证从公约在缔约方生效之日起,使其税则目录及统计目录与《协调制度》取得一致,保证采用《协调制度》的所有品目、子目及其相应的编码,采用《协调制度》的归类总规则以及所有类、章和子目的注释,并且遵守《协调制度》的编号顺序,缔约方还应按《协调制度》目录公布本国的贸易统计资料等等。《协调制度》是一部完整、系统、通用、准确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已成为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的一种“标准语言”。它的用途十分广泛,适用于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各个方面需要,既适合于作海关税则目录,又适合于作对外贸易统计目录,还可用作国际运输、保险、生产、原产地规则、贸易管制等方面的商品分类目录。此外,《协调制度》作为《协调制度公约》的一个附件,有专门的国际机构和人员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各国还可通过制定或修订《协调制度》,争取本国的经济利益,统一疑难商品的归类。该目录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商品分类目录。自1988年《协调制度》正式实施以来,每4至6年就会作一次较大范围的修订,至今已进行了五次修订,形成了1988、1992、1996、2002、2007和2012等多个版本内容不完全相同的商品分类目录。这种健全的自我完善机制,使得《协调制度》能够不断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贸易格局的改变,维护自身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二、2012版《协调制度》的变化

根据规定,最新一次修订的《协调制度》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2012版《协调制度》是在2007版基础上进行修订的。此次修订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根据某些国际组织或国际公约的要求而作的相应修改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要求,为加强《协调制度》在国家及地区层面粮食安全早期预警的应用,以使其更符合粮食安全计划的统计需求,提升《协调制度》面向国家及地区的粮食安全分析的适用性,对该目录中第1章至第16章的部分章注、子目注释、品目和子目进行相应的修改。这是2012年版修改考虑最多的原因。例如,为在国际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农产品“挪威海鳌虾”、“冷水小虾及对虾”等增列子目,为对发展中国家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家禽类商品“鸭”、“鹅”、“珍珠鸡”等增列子目,为贸易量大、受知识产权保护的种值用种子“种用小麦”、“种用大麦”等增列子目,为部分地区涉及粮食安全的产品“蛤、鸟蛤及舟贝”等增列子目,以及具有潜在重要性的经济产品比如为除甲壳动物及软体动物以外的水生无脊椎动物新增品目03.08等。考虑到国际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根据某些国际公约,对部分涉及环保问题的目录结构进行了调整。例如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等公约,为便于监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新增子目;根据《鹿特丹公约》中新增的化学物质名单,为危险化学品及杀虫剂“4,6-二硝基邻甲酚〔二硝酚(ISO)〕及其盐”新增子目等。同时考虑到监控易制毒化学品贸易的需要,对重要的易制毒化学品(如“去甲麻黄碱及其盐”)增列子目。

(二)根据新技术发展及新产品贸易的需要而作的相应修改为了应对新技术发展及新产品贸易的需要,对部分章注、子目注释、品目和子目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增列。例如修订“免疫制品”的定义,对涉及品目30.02的相关章注进行修订,为“生物柴油”新增品目38.26等。

(三)考虑到贸易便利化的需要而作的相应修改为了应对贸易便利化的需要,为贸易量大且存在归类争议的产品新增子目。例如根据我国的提案,为“旅客登机(船)桥”新增子目8479.71和8479.79,为“百合花”新增子目0603.15,根据美国的提案,为蔓越橘果及蔓越橘汁增列子目。针对卫生用品根据其材料归类存在归入多个品目的可能,且容易出现归类争议的情况,为卫生巾及止血塞、婴儿尿布、尿布衬里及类似的卫生用品增列品目96.19,并新增章注等。

(四)根据简化和规范统一《协调制度》的需要而作的相应修改为了应对贸易界和《协调制度》应用方提出简化《协调制度》的要求,对年国际贸易总额低于1亿美元的品目和年国际贸易总额低于5000万美元的子目予以合并或删除。同时为了规范统一《协调制度》,避免混淆对《协调制度》的理解,通过类注及章注或子目的重新修订,对某些品目的产品范围作了进一步明确。例如子目4706.93的条文“半化学浆”修改为“用机械与化学联合制浆法制得的浆”,新增第42章注释以明确“皮革”的定义等。基于上述考虑,2012版的《协调制度》进行了大范围的修订,修订涉及《协调制度》目录53个章的产品,修改内容涉及品目(8处)、子目(549处)、类注(2处)、章注(21处)、子目注释(13处)。修订后的《协调制度》六位数编码总数从2007年版的5052个增加到目前的5205个。

三、《协调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制定《进出口税则》时所采用的商品分类目录并不相同。1951年开始实施的税则是在参考《苏联海关税则》、《中华民国海关税则》及《日内瓦目录》的基础上制定的。1985年开始实施的税则是以CC-CN为基础制定的。1992年至今的税则是以《协调制度》为基础制定的。我国海关自1983年开始研究《协调制度》,1987年将《协调制度》译成了中文,并着手对我国税则目录和海关统计商品目录与《协调制度》之间进行转换。1992年1月1日,我国开始采用《协调制度》,同年6月23日,我国正式签字成为《协调制度公约》的缔约方。多年来,我国海关积极使用《协调制度》实施进出口管理,参与《协调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并运用《协调制度》规则在国际场合争取我国的经济利益,施加我国的影响,使得以《协调制度》为基础的商品归类工作成为我国海关执法与国际接轨最早、也是最为成功的项目之一。我国加入《协调制度公约》后,对《协调制度》采取了直接适用的方式,分别同步实施了1992、1996、2002、2007和2012版的《协调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是我国海关实施《协调制度》的主要载体。《税则》由税则号列和关税税率两部分组成,其中税则号列的前六位数与《协调制度》目录完全一致。但是我国根据征税、统计和贸易管制的需要,在《协调制度》六位数编码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七、第八位数。实际工作中,还根据需要对部分税号增设了第九、第十位附加代码。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商品种类的日益繁多,我国八位数商品编码的数量从1992年采用《协调制度》之初的6256个增加到了2012年的8194个。在我国,《协调制度》最初主要被用于海关征税和贸易统计,但是随着对进出口贸易管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发挥作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目前,我国有二十多个部、委、办、局对不同种类的进出口商品提出了监管要求,这些要求大都需要海关在进出口环节进行实际监控,而这些都必须以统一的商品分类目录为基础。例如海关总署与商务部合作,将许可证商品纳入分类目录管理,与国家税务总局合作以商品分类目录为基础加强对出口退税商品的核销管理等等。此外我国对进出口商品原产地规则的管理,也是在商品分类目录的基础上进行的,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协调制度》在我国的应用领域。我国实施《协调制度》以来,我国商品分类目录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基本趋于一致,大大便利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国际经济活动的便利性、国际贸易统计的可比性及国际贸易谈判的可操作性。目前《协调制度》已成为我国制定关税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基本工具,我国政府对进出口货物采取的关税和贸易措施大部分都是基于《协调制度》目录制定并向外公布,例如进出口关税、进口税、出口退税、进出口许可证、商检证等均以《协调制度》商品编码形式体现,使国际贸易管理拥有了统一规范的语言,大大促进了我国进出口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了我国税收政策和贸易管制政策的有效实施。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海关行政执法的规范性、一致性和工作效率,较好地避免了对政策执行的随意性。

四、《协调制度》变化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相关建议

(一)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将造成的影响

1.商品编码的改变,加大了商品归类的难度,在一定时期内会影响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效率。由于《协调制度》和我国《进出口税则》中较多商品的编码发生了变化,在通关过程中需要重新确定原有货物的商品归类,无论是企业申报,还是海关审核都有一个熟悉的时间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影响通关速度。例如,食用的活海参,原来归入编码0307.9199,而2012年以后应归入编码0308.1190,如果不了解商品编码的变化,还是按原来的编码申报,必然导致海关退单、删单和改单,影响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效率。

2.商品编码的变化,对以商品分类目录为基础进行贸易管理的国内相关部门提出了相应调整的要求。我国商品分类目录不仅用于海关征税和外贸统计,而且广泛应用于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出口退税管理、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检验检疫、原产地管理、军控和环保管理等方面,它承载着国家进出口政策的众多信息。新版《协调制度》的实施不仅需要《进出口税则》和《海关统计商品目录》的及时调整,也需要其他相关管理部门根据转版的商品分类目录及时调整进出口政策,以减少不必要的争议和误解对通关效率的影响。

3.新版《进出口税则》的实施,不仅商品目录可能发生变化,而且相关的关税税率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企业进出口税收进而影响进出口贸易。《进出口税则》由商品分类目录和相对应的关税税率两部分内容构成,2012年版的《进出口税则》不仅在商品编码上有较大变化,而且其相应的关税税率也可能发生较大变化。例如,尿布在新版《进出口税则》实施之前,是根据其材质分别归入不同的编码的,其适用的关税税率也有较大差别,比如纸尿布归入编码4818.4000,适用7.5%的最惠国税率,而絮胎制的尿布归入编码5601.1000,适用10%的最惠国税率。但在2012年以后,任何材料制的尿布统一归入编码9619.0010,统一适用7.5%的最惠国税率。这样絮胎制的尿布关税税率下降了,从而可能增加该种材料制的尿布的进口。同样,纸制的卫生巾在2012年之前应归入编码4818.4000,适用7.5%的最惠国税率,但在2012年之后却归入编码9619.0020,适用10%的最惠国税率。这样,纸制卫生巾关税税率的提高可能降低其进口贸易量。

4.商品编码的调整,对外贸统计数据的使用、原产地规则的管理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我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也是建立在《协调制度》目录基础上的,新版《协调制度》的实施,使得我国2012年前后某些品目的统计口径不同,从而使得这些品目的外贸统计数据与历年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例如,品目28.52汞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2012年之前仅限于符合化学定义的汞化合物,但是2012年之后,该品目不仅包括符合化学定义的化合物,还包括不符合化学定义的汞化合物。此外,我国非优惠原产地规则规定,对于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参与生产的货物,判定其原产地的基本标准是税则归类改变标准,这里的税则归类改变是指货物加工前后其四位数级品目归类发生了变化。由于新版《协调制度》中四位数品目范围的调整变化,使得原产地的判定结果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对进出口贸易和贸易管制也会带来影响。

5.各国对2012版《协调制度》实施不同步导致商品归类上的差异,也会影响进出口贸易的进行。此次《协调制度》的修订是全球范围的改动,原则上各国应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该版《协调制度》。但是,对于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其自身条件的限制,可能不会在2012年年初就及时实施新版《协调制度》,而仍在使用2007年版《协调制度》。这样进出口商品在我国的商品归类,与在贸易对象国的商品归类,可能存在差异。特别是出口企业,在货物出口之前应充分了解贸易对象国的商品分类目录是否改变,相关商品的关税和贸易管制措施是否变化,慎重考虑这些变化对贸易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建议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第一,充分了解2012版《协调制度》和我国《进出口税则》转版内容,及时掌握相关贸易管理政策的变化情况,尽快缩短对新商品分类目录的适应期。无论是进出口企业,还是海关以及其他涉及商品分类目录管理的相关部门,都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版《协调制度》和《进出口税则》的修改情况,明确新版与旧版商品编码的对照关系,尽快适应新的目录结构,缩短对新版目录的适应期,降低贸易成本。

第二,充分利用商品预归类制度,及时化解商品归类风险,提高货物通关效率。我国海关很早就建立了商品预归类制度,近几年又开始推行商品预归类的社会化服务。进出口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商品预归类制度,在正式进出口货物之前,向海关或有资质的企业申请商品预归类,避免因自身不了解新版商品目录而带来的商品归类风险,提高货物通关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