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长城的传说范文

时间:2023-03-24 10:2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长城的传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关长城的传说

篇1

500字导游词:长城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请大家多多关照,大家都可以叫我林哥。俗话说得好:不登长城非好汉。今儿就让我们做一回好汉。”

大家看!远看长城,它像一条神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化为我们今天的万里长城,守护着这片好江山。它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一共有一万三千多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战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响应。我们要是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不要瞧不起这些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 万里长城还有一个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条神龙来到这里,被这片美景所吸引了,就在这住下了。又过了许多年,神龙死了,它的身体化为一股金烟,钻进了地下。过了几天,海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海浪,巨大的海浪正要把这些山脉弄成平地的时候,突然,埋葬神龙的地方出现了一股金烟,这股金烟又凝结成神龙,神龙向巨浪飞去。渐渐地,巨浪消失了,神龙也消失了,当地人民为了报达神龙,就建立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好了!我也不多说了,准备好了吗?让我们真正做一回好汉,咱们let's go。

导游词作文400字:长城导游词

600字有关万里长城导游词作文

最新长城导游词400字

2019年长城导游词700字

关于长城的导游词600字:感人的传说

有关长城导游词500字

关于长城导游词500字

介绍长城的导游词

550字游览长城导游词

长城导游词5则

世界遗产导游词400:长城

万里长城导游词

关于长城导游词550字

篇2

走进金山岭长城,就像走进了艺术的长廊。这里有数不清的望孔、射击孔、吐水嘴。一百多座敌楼形态各异,每一座敌楼都有一个含义深刻的名字,如望京楼、陶春楼、仙女楼、将军楼……登临长城,就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之感,对一个人的身心大有益处。

雄伟的长城是中华民族自强、自信、团结的精神象征。因此,学校把金山岭长城确立为德育实践基地,每个季度都组织学生到长城参观游览,在长城上宣讲爱国故事,以长城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将长城文化带进课堂、融入活动。

课堂里的长城文化裂变

金山岭长城在修建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动人的故事,如望京楼是怎样修建成功的,为什么要修建单边城墙等,这些故事讲述了劳动者的智慧。从古至今,描述长城的诗文不胜枚举,文人墨客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用精美的文字诠释长城文化。因其独特的建筑设计艺术,金山岭长城历来都是摄影家推崇的摄影乐园。

由此可见,创编长城文化校本教材拥有丰富的素材。然而,这些素材需要经过多方面收集、汇总、筛选,才能为编写教材所用,为此,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

一是成立考察小组,到金山岭长城实地考察,对建筑特点、艺术特点等进行全面考察研究;二是成立资料研究小组,全面查找有关金山岭长城文化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并进行整理;三是成立采访小组,采访当地长城文化的本土专家,搜集相关资料;四是成立资料汇总小组,对采集到的有关长城文化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五是根据各章节将内容汇编成册,供各年级学生使用。最后开发完成了《金山岭长城传说》《金山岭长城建筑艺术初探》《金山岭长城摄影艺术赏析》《长城古诗文》系列校本教材。

为发挥教材的作用,学校将长城文化课程纳入课时,每周在各年级开设一节长城文化课。低年级学生通过听老师讲长城的故事,了解金山岭长城背后那些不平凡的故事,明白如果没有先辈之间的合作、奉献和创新,就没有如今让世界赞叹的建筑奇迹。中、高年级学生则通过赏析长城建筑艺术和摄影艺术,学习古诗文,培养艺术爱好,激发艺术潜能。学校还根据实际情况,在高年级学生中组建了长城摄影艺术社团,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相机去记录长城的雄壮与美丽;定期聘请当地有名的农民摄影艺术家段久军、周万平到长城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活动中的长城文化辐射

每月组织一次与长城文化有关的影片观看活动。如通过播放电影《长城大决战》,让学生感受到在伟大的长城上,中国人民是无惧挑战的,中华儿女正以前所未有的干劲、勇气和智慧,创造着新的历史。载人航天、潜龙下海、航母试航……我们已经告别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正走在国家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儿童必将肩负起祖国未来建设的重担,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每学期组织一次讲故事或演讲比赛。让低年级学生通过讲长城故事,了解先辈们怎样发挥聪明才智,成功修建了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保家卫国,中华儿女要铸就新时期的“长城”,就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厚德载物,方能担当起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中、高年级则组织一次长城文化演讲比赛,让学生以不同的视角讲出自己对长城文化的认识。

利用节假日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比如,“我是长城小天使”“我是文明长城人”系列活动,让学生借助长城这个天然的大课堂,去锤炼、去感受,得到情感的升华,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演讲稿,在班会课上展示;长城志愿者活动,学生向游客宣传环保知识,提醒人们在游览长城时要做到不在城墙上乱刻乱画,不随便丢弃垃圾,看到破坏行为要进行劝阻;调查研究活动,组织学生对农家院、长城管理处、经商个体户、当地摄影家、当地长城文化专家就“旅游观念的转变、利用长城文化致富、科学利用和保护景区”等问题进行调查采访……

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巧妙植入长城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校园里时刻感受到长城文化的存在。学校的花坛、草坪全部设计成微缩的长城造型,学生闲暇之余,可坐在小“城垛”上休息、读书、看报、游戏。操场院墙四周全部选配金山岭长城典型建筑图片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让学生对金山岭长城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篇3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也只有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切新鲜有趣的事物都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醒他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不仅有着不同的面孔,同时我们还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思想和逻辑。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激发出来。

在学习《长城》这篇课文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长城是什么样的,将自己头脑中的长城描述出来。在学生讨论与交流完毕后,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长城的照片,学生看到蜿蜒盘旋、连绵不断的长城不禁目瞪口呆,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使学生对长城充满了好奇感,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知识,于是我便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堂霎时就变得热烈而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学过了这篇课文后,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还远远得不到满足,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些课下作业,让学生再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等资料,以便下次课上再进行交流。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学习“自相矛盾”这个寓言故事时,我就让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热烈辩论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也使学生对寓言寓意的理解更加透彻。不同教学方式的巧妙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在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下,课堂教学要注重“以生为本”。教师作为引导者,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主动探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会知识,学习技能,掌握学习的方法。

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来学习。首先,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故事复述下来,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然后,我为学生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呢?根据课文的内容,与同学讨论并交流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通过品读课文的重点语句,逐渐理解了课文的主旨,提高了分析能力;最后,我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想象: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并将其写出来,以期深化课文主旨。

学生通过这样一步步的思考与探究,对语文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方法,并能够逐渐提高自主学习、自主分析的能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我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课文的学习。通过学生生动形象的表演,陶罐的谦逊、铁罐的傲慢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也十分轻松活跃。

在学习了张籍的《秋思》后,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我便让学生在课下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准备在下节语文课上进行知识竞赛。学生通过自己的搜集,找到了很多相关诗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在课堂上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提高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篇4

[关键词]景区语言;外观语言;语言文字规范化;人文和谐

[DOI]10.13939/ki.zgsc.2017.08.121

城市旅游景区建设中,其硬件和软件共同决定景区旅游品质和形象,而作为景区建设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外观语言彰显景区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旅游景区外观语言指的是存在于旅游景区户外环境的语言文字,是对景区形象的塑造具有直接作用和影响的语言文字形式总和,包括景区外在的导游解说词及文物古迹、景区标志牌、门店招牌、户外宣传广告等语言文字。城市外观语言也是城市人文景观的一部分,能够直观展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作为中国著名的沿海旅游城区,其景区语言环境对城市和谐语言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针对山海关景区外观语言状况的调查中,调查组重点通过对“天下第一关”“老龙头”“孟姜女庙”及“长城博物馆”四个景点及古城内的实地考察,掌握了景区用字现状,分析归纳了景区外观语言的文化特征及不规范用字情况,并为景区外观语言规范化建设提出了策略。

1山海关旅游景区外观语言的文化性

山海关,地处中国北方长城文化带。它历史悠久,名胜荟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地。山海关景区(老龙头、天下第一关・古城、孟姜女庙)是国家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于1979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也是2007年国家首批66家5A级景区之一,其外观语言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性特征。

1.1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山海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走进山海关景区,长城文化、军事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本土文化等多元文化在此汇集,每一处语言文字都铭记着一段悠远的历史,每一处文物古迹都记述着一串动人的传说。

矗立在镇东门城楼上的“天下第一关”巨匾,为民国九年(1920)杨宝清所摹刻,见证了山海关600多年的历史。其中“一”字一笔1.09米,繁的“关”一竖1.45米,五个大字结构合理,精神贯通,与这座建筑浑然一体。迎恩楼上悬有一块匾额,上书四个大字:“祥蔼_桑”,是清乾隆九年(1744),高宗皇帝去东北拜谒祖陵,途经山海关,来到西门迎恩楼,见此处霞光普照,瑞气东来,乃亲题赐额。

老龙头地势险峻,天容海色,澄海楼更是居高临下,吞波吐浪。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即兴赋诗,一首首名篇佳句记录下老龙头长城的优美风光和历史变迁。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在此留下了御书墨宝。老龙头碑林亭旁立有10通卧碑,刻有明清时期文臣武将所作有关老龙头诗词。碑林内还保存有明代“一勺之多”碑、清乾隆御制碑、清道光御制碑及明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杨琚所作《观海亭记》。其中,“一勺之多”碑是明天启五年(1625)山石道刘永基题写,天启六年(1626)海运同知王应豫勒石立。把浩瀚的大海说成只有“一勺之多”,足见题者的宽阔胸怀和非凡的气魄。

1.2多元的国际化风范

景区对外开放以来,始终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着力推进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使用和普及,并兼顾国际交往接待需求,为满足国际化需求,招聘日、俄、韩、英等6个语种的政务导游,配备到景区一线开展导游和翻译服务。景区标志牌、导引牌全部实现了中英文对照。在公共场合和宣传中需要配合使用英语或汉语拼音的,均按照以规范汉字为主、英语或汉语拼音为辅的形式,规范汉字的字体当大于外国文字,加注的汉语拼音应书写在规范汉字的下方,拼音符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范》的规定及要求。

1.3规范的外观语言风貌

据调查,山海关景区导游词历经三轮次的修订和完善,目前已编辑形成8个篇章、8万余字的《山海关导游词汇编》。景区导览标识系统较为完备,各类标识牌、指示牌、导引图、全景图的设计与制作上,不仅注重规范汉字的使用,还充分考虑了与周边环境、风貌的协调一致。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目前有导游员243名,其中,政务导游9名,普通话水平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景区导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4和谐的景区人文生态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随处都可以感受得到独特的关城文化和质朴的关城民风,透过一个个承载着历史印痕的人文典故,游客能够充分感受景区的人文风貌。山海关城东6公里的孟姜女庙,演绎着“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和“姜女寻夫”的动人故事。殿前的抱柱联就是那副誉为“天下第一奇联”的著名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相传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1521―1593)所作。它巧妙地运用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意及谐音等特点,进行重叠组合,意趣无穷。“朝”通“潮”,“长”通“涨”、谐“常”,从而形成了如下的读法: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常常涨,常涨常消。多年来,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许多游客朋友的努力,这副对联已有了近20种读法,表面看虽是文字游戏,却包含着人生的哲理。

2山海关旅游景区外观语言的不和谐现象

和谐、规范的语言是游客获取精准的旅游景区文化信息和服务信息的主要工具,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种种原因,景区和古城范围内还一定程度地存在着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具体情况如下。

2.1景区用语层面

本次在对景区周边从事餐饮及商业服务的人员进行调查时发现,从业人员用语存在一定不规范现象。调查对象多源于本市各县区(冀鲁官话方言区),也有对象来源于东北地区(东北方言区),个别商户存在一定的方言乡音,交谈时发现有舌尖前后音不分或“r”“l”不分的;有声调调值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的;有使用方言词的等。

2.2景区用字层面

一是存在不规范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说明性文字、广告中的错别字现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四条、第十七条及《河北省实施〈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精神,公共场所的设施、招牌、广告用字、企事业组织名称用字等,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文物古迹、题词和牌匾、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等,允许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但应当在明显位置配放规范汉字的招牌。调查发现,在景区内一些介绍性文字及周边店面有使用繁体字现象,在不规范字中占有绝对比重。其中一部分为建设开发时间较早(即1987年前后所立)。手书繁体字、异体字招牌,没在明显位置配放规范汉字的副牌的情况比较普遍;另外就是印刷体繁体字直接作为店铺名招牌和部分介绍性文字,这些既缺少名人书写的艺术美感,也不利于游客辨认。个别错别字情况主要出现在说明性文字和广告中。二是有误用标点符号、序号现象和阿拉伯数字纪年写法不规范情况。按照“规范使用序号、标点符号、汉语拼音”中的要求,文字材料中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第五层为“①”。在调查中,我们看到在介绍性文字中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后面的圆点符号“.”被用作了顿号“、”及介绍文字中涉及书名号和引号的使用有不妥之处等现象。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中规定:“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在同一行中,避免被断开”。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介绍文字中,公元纪年“1987年”的千位数“1987”被分割成“198”“7年”,以两行呈现,有违上述规定,属于不规范情况。三是景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精细化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多年来,虽然山海关景区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景区用语用字越来越规范,导游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但对于山海关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来说,景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需在制度化等细节上进一步提升,更上一层楼。

3构建和谐的景区外观语言

和谐、规范的语言是游客获取精准的旅游景区文化信息和服务信息的主要工具,它不仅对公众起着重要引导和帮助作用,而且能有效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进一步搭建旅游城市与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国人民沟通、理解的桥梁,应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

3.1提高语言使用者的语言和谐意识

语言文明、规范是人们的文化修养在语言上的反映,作为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人”对于语言文明、规范化具有主导性的作用。

景区及周边单位或商家管理者要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切实贯彻《语言文字规划纲要》,应充分认识到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共识。

3.2重视普法宣传教育

法纪是文明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保障,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可以有效避免语言违法、违规现象,有利于城市的和谐与稳定。

当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群众中的知晓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应广泛利用包括传统纸质和声像媒体以及现代网络和电子媒体在内的各种旅游语言资源,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3.3强化景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管理

景区用字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重点领域和人群的作用,各部门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

3.3.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龙头作用

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过程中应起带动作用,管理者要主动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测试和培训。

目前,基层管理者使用方言较多。因此,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大对普通话水平未达标管理人员的培训,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见《河北省实施〈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条)完成《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所提目标。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培训。

3.3.2充分发挥媒体的榜样示范作用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媒体对受众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能力起到示范、促进和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媒体语言的科学研究,加快这一领域相关条例规章建设,根据新情况科学规划媒体语言。

3.3.3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行业的窗口作用

要对旅游服务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尤其是景区周边餐饮及商业服务人员进行语言文字方针政策、规范标准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科学地制定出完整评测要求,有效地提高其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景区周边餐饮及商业服务人员,多来自城郊或县级以下地方,具有流动性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相对较低的特点,常以方言作为服务用语。因此,应积极协调并推动用人单位、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和进城务工人员输出地相关部门对务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增强规范意识,提高用语用字规范化能力,从而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3.4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开展对景区不规范字的集中整治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章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地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据此,地方文化、工商、民政等相关部门应严格履行法律赋予自己的神圣职责,进一步加大对社会用字的监管执法力度,做到常态化、制度化。在企业名称登记、商标注册、户外广告审批上严格把关,决不让一个不规范用字蒙混过关。对已有的景区及周边不规范用字,一经发现,立即责令改正,该换的换,该加副牌的加副牌。同时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作为一项群众性事业,还需公众积极参与,可广泛开展公众有奖举报等活动。设立不规范社会用字举报电话,使不规范社会用字再无藏身之所。

4结论

语言文字是一种社会性极强的社会现象,其文明、规范程度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而且是整个社会、整个时代。

山海关,作为地处中国北方长城文化带上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地,其景区语言文字,一方面承续着中华历史文明的乐章,另一方面又残存着语言文字变革发展中个别有悖于社会文明、进步的不和谐音符。对此,本文重点针对体现长城文化的“老龙头”“第一关”“孟姜女庙”及“山海关长城博物馆”景区及周边临近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以期从源头上,为该区域管理者治理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提供决策参考。

由于采集的语料主要源自“老龙头”“第一关”“姜女庙”和“山海关长城博物馆”等重点景区及周边语言文字现象,并只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因此此次调查有明显不足之处:首先,调查的范围比较狭窄,只列举了重点景区的一些典型例子,所分析的语料具有一定局限性;其次,调查的领域不够全面,文中重点调查了景区及周边店面牌匾、招牌、广告等语言文字,而没涉及网络媒体语言文字;最后,限于调查队伍专业结构和调查时间不足等因素,未能涉及拼音和外语问题。因此,调查结论必然带有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王玉.漫谈规范语言文字与提高城市形象[J].咸宁学报,2009(5).

[2]张先亮,谢枝文.生态观视野中的汉语言和谐[J].语言文字应用,2010(2).

[3]程展.新型城市化建设中的城市外观语言考察[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3.

[4]苏培成,尹斌庸.现代汉字规范化问题[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5]王铁昆.汉字规范通俗讲话[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

[6]郝铭鉴.文字的味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篇5

【关 键 词】 兴趣;学习动力;语文;教学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让兴趣真正内化为学好语文的动力。为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如下探究。

一、关键要找好入趣点

“入趣点”是指人在做事情过程中的兴趣所在。每一件事情只要认真去做,努力去发掘,必定能找到入趣点。在教学时,我们应借助课文文字,循循善诱,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爱上学语文。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生活激趣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一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找春天,课前我先把全班学生带进校园里,在自己的身边找春天。看看谁的眼睛亮、耳朵灵……果然,带着他们走了学校一圈,回到教室,学生有的说:“老师,我发现树叶变绿了,春天来了。”有的说:“小草由黄色变成了绿色,真好看呀!”有的说:“校园里的花儿开了,有黄的、粉红的、紫红的,春天真美呀!”有的说:“小蜜蜂出来了,春天来了。”有的说……他们说得太精彩了,让人听了真是一种享受。

(二)图画激趣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如教学《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第二课时,我们就可以在挂图上贴上一个光芒四射、火辣辣的太阳。出示课文的挂图给小朋友们看,太阳火辣辣的,知了在树上一个劲儿地叫着,好像在说:“热呀!热呀!真是太热了!”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蚂蚁和蝈蝈又在干什么呢?快让我们去看看吧!学生个个兴致极高,“啪啪啪”地翻开课文,大声朗读起来,可见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也可激起学生的兴趣。

(三)音乐激趣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如教学课文《放小鸟》,在学到笼中的鸟宝宝和鸟妈妈对话时,我有意识地让孩子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当时,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妈妈是贵州人,生下她就离她而去了,唱着唱着,我发现她的眼睛湿润了,唱完歌曲她趴在桌上哭了。此时,孩子们就是文中的小鸟,都被感动了。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我注意渲染一种与教材一致的氛围,用音乐渲染情境,小心地拨动学生的情弦,有意识地让教材蕴含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活动相连接、相沟通。

(四)表演激趣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怎么才能激发儿童兴趣?有这么一句名言,叫做“蹲下来看孩子”很有道理。举例来说,教儿童口语交际──听故事演故事,可以给他们戴上大树、苹果的头饰进行表演。不要低估了头饰的作用,儿童的世界是童话的世界,一戴上头饰,无论在扮演者本人的眼里,还是在其他小朋友的眼里,他就是故事中的某个角色了。有经验的老师都很注意头饰的运用,它会增加趣味性,使学习变得轻松。

二、课外自主,养成习惯

(一)贵在得法

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收集各种有用的材料,应用所学的语文技巧,随时随地把握学习语文的机会。但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搜集到有关的资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教师要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一是要先弄清楚要搜集的资料是属于哪一类的,再有目的地进行寻找;二是带学生到学校阅览室阅读,教师加以指导;三是列出参考书的书名,让学生到图书室借书;四是提供信息,指导学生到书城、少年活动中心或上网查找;五是方法灵活多样,可采取主要内容概括法、摘句法、复印法等。学生掌握了方法,学起来就显得轻松,自然也就有了兴趣。

(二)恒在收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如学习《长城和运河》《桂林山水》时,让学生查找有关长城、桂林的历史、传说、歌曲、图片等资料;学习《三打白骨精》一课时,要求学生阅读《西游记》小说。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及责任感。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独立地学习语文,面向世界、认识世界,创造个人的世界,发挥个人的潜能,培养足够的能力和信心。

总之,为了达到小学语文教育目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从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将这种情感体验化成语文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世正. 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M]. 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