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的诗十篇

时间:2023-04-04 16:48:02

妇女节的诗

妇女节的诗篇1

38妇女节歌颂女性的诗歌 篇【1】三八节的眼睛作者:芹泥莲香居士

在众多的笑声里我沉默地看你

在众多的沉默里我的心跳等待回音

我终于成长为360个羞涩里最后一个勇气

我终于是36朵玫瑰里最好一个圆丁

亲爱的

我的酒杯爱上了你的醉

你的醉是我另一只酒杯

我已经袒开了胸怀XX你灵魂下的另一只眼睛

而你的眼神正好是我灵魂的拷贝

有你的鼓动我的醉不是醉

有你的笑涡“飞流的瀑布”正是烛灯下的美景

走吧,跟我走吧,

趁你的心跳还有少女的憧憬

趁我的青春还有星辰的梦寐

今夜我以莲蓬作船

以桃叶作浆

必将从迷路的鹊桥回到有路的桃花渡上

38妇女节歌颂女性的诗歌 篇【2】三八那一种作者:灵雨仙

风吹过匆匆

雨下过朦胧

酒一盅又一盅

云聚散易空

月圆缺难重

情新淡旧浓

多少春秋迎送

多少记忆雷同

你的身影在我的日夜里穿梭无穷

欢乐是一些笑终于相逢

寂静的眼泪,也彼此相拥

有一种眷恋,从那纠缠的眼眸里才能看懂

一次怒放的放纵

一回彻底的吟咏

生命曾离开中控,自由活动

瓷器那高贵的脆弱

玻璃那透明的心胸

我是个塑料时钟,不准时却经用

不敢问苍穹,生死该如何汹涌

不敢问你,是否我爱你是把你仙缘断送

要多空旷的宇才能荒芜我的繁华我的痛

就散去吧,趁着这街头的霓虹

就归去吧,各自都需要承受一棵落叶的梧桐

也许,就有别样的饱满或青葱

只有绷紧的弦,才弹得出韵,才挽得出强弓

只有放松的簧,才能在弹压里负重

活着,只为了你给的光荣,你给的——梦

38妇女节歌颂女性的诗歌 篇【3】感受三八作者:岁月的酒杯

一直不喜欢三八节

年少时认为那是妈妈的节日

做了妈妈后也没搞懂它的意义

有人说它像护士节教师节

是对弱势的精神鼓励

这样想时它就越发的没有意义

如果性别有强弱是男强女弱不是么

强就强吧弱就弱吧

谁也没必要和谁对立

男人强就强在拥有健壮体格力大无比

可是没有力气又有什么关系

她们照样可以洗衣做饭和拖地

男人强就强在为了事业可以抛家别舍全心全意

可是有没有事业那又有什么关系

她们工作照样是尽心又尽力

男人强就强在为前程敢打敢拼锐意进取

有没有魄力那又有什么关系

她们只想在你打拼的安乐窝里如何侍奉好父母和儿女

男人强就强在遇事冷静沉着放得下拿得起

有没有胸襟那又有什么关系

她们在苦时难时疼时大不了哭一通鼻涕

可是她们可以穿裙子穿过一年四季

她们可以留长发长的垂到腰际

她们还喜欢清淡的饮食偶尔关注路边的小吃

她们浓妆或淡妆全由自己心意

她们练瑜伽跳健美操乐此不疲

她们逛商场了解时尚采顾全家所需

她们会从一朵花一棵草中感受生命的神奇

她们会通过书籍影视剧了解社会阅读自己

她们喜欢幻想制造浪漫给生活加蜜

太阳和月亮天空和大地

谁又会不满谁的位置

谁又会无视谁的努力

世界本就是和谐的整体

其实过不过三八节又有什么关系

38妇女节歌颂女性的诗歌 篇【4】又到三八妇女节作者:柳如蕙

听说西湖边太子湾的郁金香开了

路旁的白玉兰花绽放了

小宝宝们坐着童车踏青了

我们的节日,三八妇女节光临了

你看那年轻的姑娘们身着新潮的夏装

叫人不由地把青春岁月怀想

卅多年改革开放带来了万千气象

互联网帮助我们实现了资源共享

过去每逢三八节盼望聚餐

姐妹们叽叽喳喳无话不谈

男同胞干瞪眼无计可施

心里边怨政府只抬举妇女

38妇女节歌颂女性的诗歌 篇【5】走在三八节里作者:一点尘埃

条短信,像飞舞的蝴蝶

贴付在qq群对话框上

粉色的、红色的

蓝色的、紫色的

字迹,装裱着的三八的日子

多好的三八啊!没有你

女人们不会如蜜蜂对花的甜蜜

没有你,那漫天飞来的祝福

就不会抵达

多好的三八啊!没有你

女人们的舞蹈不会如此疯狂

没有你

也不会三八节日的花香

如油菜花般的盛开的女裙

如阳光一般的笑脸

妇女节的诗篇2

【关键词】《节妇吟》 理学 人性

唐代诗人张籍的《节妇吟》为读者描绘了一位“节妇”形象: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明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字文昌,先世苏州人,贞元十五年进士,始授秘书郎,后做到水部员外郎,世称张水部。

此诗前开头四句说:你知道我已经有了丈夫,还送给我一对明珠。非常感激你对我的深情厚意,就把明珠系在红罗襦上。后面六句说道:我家住的是高高的楼房内,我的丈夫是明光殿里的近卫军。我心里很清楚你赠我明珠的用意,但我不能背叛我的丈夫,我和他曾发誓虽不能同生但要同死。我只能含着眼泪归还你的明珠,深深地遗憾你我为什么没能在我嫁人前相逢。

一个男子,由于深情地爱恋着一个已婚的女子,因而赠送她明珠,这个女子开始对这个男子也深有感情,于是就收下了明珠,“系在红罗襦”表示接受他的感情。可最终又把明珠还给了这个男子,明确地表示自己既已为人妇,就绝不应该背弃丈夫。

张籍这首诗的原题是《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这个李师道曾经礼聘过张籍,而此时的张籍已接受了别人的聘任,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委婉地回绝了李师道。由此可知,这首诗的内容应该是个比喻。诗中的“妾”是张籍的自喻,“君”自然是指李师道了。

在这里,我们不谈李师道聘任张籍,也不谈此诗的比喻义,仅就此诗的思想内容来看,我们发现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一个敏感的话题——封建社会中的妇道问题。从题目上可以看出,张籍在诗中肯定了这个女人是个节妇,可见唐朝人认为一个女人可以接受另一个男人的感情,也可以对他表示自己的“感”,只要她不与人私奔,不背叛丈夫。那就应该算是恪守了妇道,也没有逾越礼教中对妇女行为的种种约束和限制,就可以算是一个“节妇”的。古诗云:“……发乎情,止乎礼义。”张籍诗中女主人公开头的态度显然是“发乎情”,表现了她的一种自然的人性,但紧接着就是“止乎礼义”,说明她并没有违反当时人为的礼教。

张籍的这首诗在当时写出来也是比较大胆的,在封建的宗法制度中,夫妻是五伦之一,又是三纲之一。夫为妻纲,妻子是从属于丈夫的,夫妻间的爱情也不是均等的,而是由宗法制度分配的。丈夫对妻子,权力大于爱情;妻子对于丈夫,义务大于爱情。由封建婚姻制度结合的夫妻,即使双方真有爱情,那也是由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和妇道等维系着,这种夫妻关系许多表面上是亲密的,实质上是疏淡的,妻子在家庭中是处在绝对服从的位置上的。因而,当时许多妇女的内心是极度苦闷的,是需要有人抚慰的。张籍诗中的女主人公或许就是这种情况,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这位妇女还是深爱她的丈夫的,所以说张籍的这首诗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可以证明唐代的确是一个很开放的朝代。

可到了南宋时,情况发生了变化,以朱熹为首的道学家严重歪曲了儒家的礼教观念,他们对妇女的言行定出了许多灭绝人性的禁律。他们把妇女的言行束缚在礼教的界限中,不允许妇女们表现出自然的人性,甚至不许妇女们有人性。这种残酷的礼教观念,严重地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和文学批评。

明末就有人评论此诗:“系珠与襦,心许之矣……然还珠之际,涕泣流连,悔恨无及,彼妇之节,不几岌岌乎?”又有人评曰:“此诗情辞婉恋,可泣可歌,然既系在红罗襦,则已动心于珠矣,而又还之。既垂泪以还珠矣,而又恨不相逢未嫁之时……节妇之节,危矣哉。”这两段评论有个共同点,就是都对这个女子的系珠、还珠的行为不以为然,而且都认为这个节妇的“节”已经处在很危险边缘了。两段评论虽说都没否认女主人公节妇的行为,但也可以看出,他们认为“心许之”、“动心于珠”是不符合礼教的,他们对这个女子的行为是明显地持有贬义的。

再后来就有人直接提出疑问,认为“忠臣节妇,铁石心肠,用许多转折不得,吾恐诗与题不称也”,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评者认为诗里描写的并不是节妇,他认为,如果要写节妇,就应该写女子的“铁石肠”,对赠珠人坚决拒绝,绝不应有丝毫的感情,怎么能“还君明珠双泪垂”呢?至于“诗与题不称”,不过是评论者的一种委婉说法罢了,在他们的思想中,此时的女主人公应该像汉乐府《陌上桑》中的秦罗敷一样,用“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来坚决地回绝。很显然,这些否定评论的根源均产生于禁止人性的宋儒的礼教观念,用今天的话来讲,这是一种灵魂的拷问,是泯灭自然人性的。

妇女节的诗篇3

关键词:袁枚 女性文学 女性意识袁枚,清中期的名进士,三十三岁辞官,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此后广交四方文士、从事诗文著述,张扬自己的思想和理论。他思想上勇于疑古,敢道人所不敢道,行为上敢行人所不敢行,这充分的体现在他对妇女这一问题上。他抨击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鼓励女性从事文学活动,对女性文学加以扶持和呵护等等,这是袁枚思想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的充分彰显,下文就将对其这一思想进行具体的论述。

一、 反对“贞节论”

妇女的贞节观念可溯源至汉代。到宋代程朱理学所提倡的节烈观念,被封建统治者所认可并成为官学。明清两代更是把女性的恪守妇德作为道德高尚的标志来大加倡导,将无私献身于与守节的妇女视为女性楷模。清人撰《明史?列女传》时,收集到的贞烈女子不下万人,成书时择其最突出者也有308人,其中以“烈妇”言,有丈夫死而随之殉烈的,有丈夫不肖而殉死节烈的,还有丈夫未死而先行殉烈的。对此,袁枚痛心疾首,他极力反对把当做衡量女子贞洁的唯一标准,并指出本性好才是最重要的。他在《小仓山房尺牍》卷三《与书巢》一文中更是明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

“札中不娶处子一语,殊得老子不为天下先之戒。以为非处子则不贞耶?不知豫让遇知伯,便成烈士;文君嫁相如,便矢白头。责报于人,先自问施之者如何耳。以为非处子则不洁耶?不知八珍具而厨者先尝,大厦成而匠人先住。嫠也何害,洵知言者。”

其中“责报于人,先自问施之者如何耳”一句,体现了袁枚对男子苛求女子恪守而自己却随心所欲的无情讽刺。

同时,在历史编撰方面,他指出,“宋人谓蔡琰失节,范史不当置《列女》中,此陋说也夫!《列女》者犹云女之列传云尔,非必贞烈之谓,或贤或才或关系国家,皆可列传,犹之传公卿不必尽死难也。”①对于改嫁,袁枚也予以深切地同情,《随园随笔》卷十三“改嫁”中写到“三代以上,妇人改嫁不以为非”,并列举历史上改嫁的事例,如提到“范文正公之子妇先嫁纯礼,后适王陶,陶即公之门生也。时文正尚居相位,而孀妇改过不以为嫌”。 在贞节问题上有如此之论,这在当时倡导亡夫守节、被人奸污则自杀的思想环境中,无疑是达到了先进的地步。

二、 驳斥“祸水论”

中国古代女子总是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但有时,她们的社会作用却又变得举足轻重,充当君王恶政的替罪羊。早在商、周时期,美女妲己、褒姒便糊里糊涂地蒙上了祸国亡君的罪名,杜甫《北征》中写到“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视褒、妲为亡国的祸水;西施同样也被视为祸国的红颜祸水,杜光庭在其诗《咏西施》中云:“素面已云妖,更著花钿饰。脸横一寸波,浸破吴王国”。

针对此谬论,袁枚发出了自己不同的声音。在其诗《张丽华》中指出:“可怜褒、妲逢君子,都是《周南》传里人”,他在这里为几乎是定论的坏女人褒姒、妲己翻案,认为她们若是遇到了君子,当也能成为《诗经》里被后代传诵不已的后妃。接着在《随园诗话》卷三第七十六条中说:“侍宠自古为患,而地道无成,其过终在男子?”向女子“祸水”论进一步发难。

在驳斥“祸水论”的同时,袁枚还对这些红颜女子表达了自己不同于世人的关怀之情。在《玉环》其一即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缘何四海风尘日,错怪杨家善女人?”诗中的“错怪”就已经把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传达了出来,而“善女人”更是为杨玉环这一是非人物重新定性,把自己对杨玉环的同情深切地表达出来。其《马嵬》诗其二则更加深了这种情感,“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诗歌十分巧妙地把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杜甫的《石壕吏》联系起来,把杨李的爱情放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来考察,这和晚唐诸多描绘杨李爱情的诗歌则不同。他在同情杨李的爱情悲剧时想到了下层人民分离的苦难,把帝王后妃和平民百姓并说,表明他关注的更是人间普遍存在的真情,情感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三、 抨击“无才观”

“女子无才便是德”在中国封建社会被奉为信条,这一传统观念不仅漠视女子的创作才华,而且压抑她们的创作热情,如査昌鹓女士在《学绣楼名媛诗选》自序中回忆当年曾认为写诗“非女子事,辄不敢为,偶有小咏,即焚弃之。”这也使得一部中国文学史,女性文学所占的比例十分可怜。鉴于此,袁枚向阻碍女子作诗的传统观念发难:“俗称女子不宜为诗,陋哉言乎!圣人以《关雎》、《葛覃》、《卷耳》冠三百篇之首,皆女子之诗。”在此,袁枚借圣人对女子诗的肯定来说明女子作诗的天经地义;他还根据《易经》的阴阳理论来说明女子文学的不可或缺,“《易》以乾、坤二卦为首,亦阴阳夫妇之义……且《诗经》好序妇人,咏姜嫄则忘帝喾,咏太任则忘大王。律以宋儒夫为妻纲之道,皆失体裁”,这里,袁枚反对以宋儒夫为妻纲之说来限制妇女从事诗歌创作,来衡量诗歌。袁枚的这些观点,对妇女从事文学创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妇女诗人是极大的支持。

不仅如此,他还付诸行动,创办随园,广收女弟子,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举动,曾引起过许多的非议。清人章学诚就斥曰:“近有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大率以优伶杂剧所演才子佳人惑人。大江以南,名门大家闺阁多为所诱,征诗刻稿,标榜声明,无复男女之嫌。殆忘其身之雌矣。此等闺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实学可取?而为邪人拨弄,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虽如此,袁枚依然支持和关心妇女文学,刊行了《随园女弟子诗选》,大量采录女子诗作,加以宣传、表彰,提高女诗人的地位;其中,编列之女弟子即有28人。在《随园诗话》中,他对女的诗大加赞赏,在他看来,清新灵巧、自抒性情的妇女诗歌“意境最宽,有学士大夫读破万卷,穷老尽气,而不能得其阃奥者。有妇人女子、村氓浅学,偶有一句,虽李杜复生,必为低首者。”袁枚的这些举动对清代妇女文学创作的繁荣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当时的诗坛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梁乙真在《清代妇女文学史》一书中指出:“‘乾隆间,影响所及,南至闽粤,北极燕鲁’的袁枚,‘一时红粉俱拜门墙’,‘大江南北,名闺淑媛,亦莫不得其一言为荣’。征诗刻稿,标榜声明,二百年来,诗人享名之盛,未有逾于随园者,故有与随园有直接或间接之关系”,“盖自乾隆而后,百余年间,蔚为妇女文学极盛时期,实其流风余韵有以潜移默化之也”。这些论述充分肯定了袁枚在清代妇女文学创作上所起的作用。

袁枚尊重女子,为女子抱不平,但是他毕竟生活在传统礼教和程朱理学时代,不可避免地会烙上那个时代的印记,暴露出落后、保守的一面,做出自相矛盾的事情;但是袁枚对唤醒女性学习文化的意识、减少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性别歧视、对女性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作家林语堂曾这样评价到:“中国女诗人的数量虽较男性诗人为少,其传统却一向延续而未尝中断。单单清朝一代,吾们发见差不多上了千数的女诗人,她们都有作品发表于印刷的集子中,其数量亦不可谓少。自从清朝出了一位袁枚(他是反对女子缠足很力的一位诗人),在他的影响之下,树立了女子写诗的新范型。”

参考文献:

[1] 王英志,《袁枚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2] 袁枚,《随园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妇女节的诗篇4

【关键词】朱淑真;诗词;南宋;仕女生活

古代仕女是一个颇为特殊的群体。“仕女”一词,旧指生于并嫁与贵族或官僚家庭的妇女。她们深居内宅,属社会封闭型人群。优裕、安定的生活,使她们不必为衣食操劳。她们有充沛的自由时间随自己的兴趣修饰服饰妆容、专研织绣女红,而家庭的环境也使她们能有更多接触文化艺术的机会。受到父辈兄弟的影响,她们中的许多人可以研习诗词文章和书法绘画,甚至有可能接触政治军事等一般来说男人涉足的领域。仕女在古代女子中无疑是比较出色的群体,她们曾经有过才华和梦想、快乐和幸福、压抑和挣扎,她们身上闪耀着在男性主宰的世界也无法埋没的光彩,由于这些美丽而兼具智慧的女子,古代女性才得以甩脱“柔弱”、“无才”、“卑微”的标签。但是也正由于非富则贵的家庭环境,她们的生活和价值观更容易受封建礼教的支配。

朱淑真,字号幽栖居士,属仕女阶层,是宋代诗词创作数量较多的女作家,共留下了337首诗歌、33首词,被魏仲恭收录为《断肠集》。《断肠集》与李清照的《漱玉集》并称为宋代女性文学作品的双璧。①朱淑真的诗词多是闺怨和爱情篇章,清新婉丽,情真意切,其文章深得晚唐五代遗韵,当时广泛流传着“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淑真词……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出言吐句,有奇男子之所不如。虽欲掩其名,不可得耳”。[1]这个典型的闺阁女性,将敏感的心灵和如火的激情全部投放在闺阁这一狭小天地中,从独特的女性创作视角展示南宋仕女的生活和感情状况,这是朱淑真诗词真正价值所在。

南宋时期,由于战争、商品经济发展及官员游宦等原因,男性及整个家庭在社会上的流动性极大,这就迫使南宋士大夫们重新思考秩序、正位、纲纪等问题,女子相夫教子、正家以礼的“主内”角色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仕女的活动范围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司马光在《涑水家仪》中规定:“凡为宫室,必辨内外,深宫固门。内外不共井,不共浴堂,不共厕。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如盖头面帽之类)。男子夜行以烛,男仆非有缮修,及有大故(大故谓水火盗贼之类),亦必以袖遮其面。女仆无故不出中门(盖小婢亦然),有故出中门,亦必拥蔽其面。铃下苍头,但主通内外之言,传致内外之物,毋得辄升堂室,入庖厨。”[2]她们在特定的节日里才能走出闺阁,融入社会,体验世俗浓郁的节日氛围,或家族的祭祀当中,或是与姐妹们一起庆祝节日,因此这些节日对她们显得特别重要,这是她们大书特书的内容。除此之外,她们只能通过日常的梳妆打扮、读书写作、刺绣女红等打发日子。当然,这些仕女还有特殊的打发烦恼的方式——饮酒。朱淑真的作品也体现了以上特点。

诗中节日与风俗

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节日注入了新的内容,带来了轻松愉快甚至奢靡的风情。节日风情反映了人们当时丰富的生活情趣、平衡的社会心态。南宋时有帝后“圣节”,“圣节”之外,还有一些官定的节日,重要的有元旦、上元节、中和节、天庆节等。节气性和季节性的节日有立春、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朱淑真以诗词的方式记录了宋代节日、饮食、服饰等众多方面的风俗,展示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仕女们的生活状况。

朱淑真有《元夜三首》和《元夜遇雨》四首诗反映了元宵节灯火辉煌、繁华热闹的盛况:“阑月笼春霁色澄,深沉帘幙管弦清。争豪竞侈连仙馆,坠翠遗珠满帝城。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升平。”“十里绮罗春富贵,千门灯火夜婵娟。香街宝马嘶琼佩,辇路轻舆响翠耕。”“揭天鼓吹闹春风。”这些诗句再现了元宵节人声鼎沸,鼓乐齐鸣的欢腾,人们竞相攀比,以示富有,大街上热闹非凡,人群熙熙攘攘,拥挤中妇女们的首饰撒落满地的景象。笑声、锣鼓声、马嘶声、翠耕声不绝于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元宵节南宋街市上的热闹繁盛景象。

立春代表着春天的正式开始,更深层次地饱含着人们对未来一年的希望、憧憬。“梅花枝上雪初融”、“柳条如线著春归”,从朱淑真诗中我们看到了立春之日的物候特征,雪融化、柳树已发芽。“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韭黄兰茁簇春盘”、“玉管吹灰适报春”。立春时节人们拾野菜卷春饼、挂春幡、设春盘、玉管吹灰等多种典型习俗,生动形象地再现于朱淑真诗词中。

五月五日端午节,又有端五、重五、重午、天中、浴兰令节之称。端午节家家要在门口铺设桃、柳、葵花、菖蒲、艾叶,还要吃粽子、五色汤元、茶酒等,有些人家将泥塑张天师像悬挂于门额上,用来禳毒气。朱淑真有诗“纵有灵符共彩丝”,灵符彩丝都是辟邪驱病之物。

七月七日南宋妇女有七夕乞巧的民间习俗,妇女们对月穿针,或把蜘蛛放入盒子内,乞求织女赐予女红巧技。第二天如果网丝圆正,美名“得巧”。朱淑真诗“拜月亭前梧叶稀,穿针楼上觉秋迟。天孙正好贪欢笑,那得功夫赐巧丝”四句点出七夕“拜月”、“穿针”、“天孙”、“巧丝”,再现七月七日南宋妇女乞巧的民间风俗。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清光消雾霭,皓色遍高空。愿把团圆盏,年年对兔宫”。从朱淑真诗中得知,南宋时,家人八月十五中秋节要吃团圆饭,喝团圆酒,饮酒赏月已成民俗。

十一月冬至宋人也颇为重视。“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琯飞葭动细灰。”朱诗反映了宋代冬至祭祀祖先、玉管吹箫的民俗。腊月底,被认为“月穷岁尽之日”,故称“除夜”。民间洒扫门闾,除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先。朱淑真除夕诗共有三首:《除夜》两首和《除日》一首。“爆竹声中腊已残,酴酥酒暖烛花寒。朦胧晓色笼春色,便觉风光不一般。”燃放爆竹、饮酒、守岁等已成为当时节日习俗。朱淑真作品中除夕晚上饮酒守岁、燃放爆竹、插桃符避鬼的风俗基本涵盖了南宋人的生活风尚,体现了南宋的生活文化。

诗中酒文化

酒是宋时最重要的饮料。据今人研究,当时的酒可分为黄酒、果酒、配置酒和白酒四大类。黄酒以谷类为原料,“凡酝用粳、糯、粟、黍、麦等及曲法酒式,皆从水土所宜”[3]。宋时出现了一批名酒,北宋晚年的名酒如宋英宗高后家的香泉、宋神宗向后家的天醇等都是达官贵人家酿造的。另有如开封丰乐楼的眉寿、白矾楼的和旨等都是大酒楼酿造的。还有各地的名酒,如北京大名府的香归和法酒,南京应天府的桂香和北库等。南宋晚期,名酒有军队殿前司的凤泉、浙西提举常平司的皇华堂、苏州的双瑞等,都由官府生产。以上名酒只有一部分是商品,但这也是宋时酒文化发达的标志。[4]

宋代,女性作品中有关酒意象的诗词有110首,是前代总和的5.5倍,而写酒意象的女作家35位,是前人的4倍。[5]宋以前,先秦卫宜夫人、汉朝卓文君、晋刘妙容、唐代陆蒙妻蒋氏、鱼玄机等女性,她们的作品中都留下了酒的印记。宋代,随着酿酒业的空前繁荣,饮酒者身份由皇宫贵妇、唐代女官之流进而扩大到小家碧玉。如杨慧淑、连妙淑为龙宫皇妃,魏玩、李清照是相门之妇,张玉娘、朱淑真则是宦门淑女。宋代,酒是流淌在女作家精神世界的血脉,贯穿着她们人生丰富多彩的情感浪花,浓缩着她们各自独特的生命体验,古代酒文化的历史上留下了她们美丽的倩影。综观朱淑真《断肠集》,提及酒意象的作品有60多首,占其作品的五分之一,占宋代酒意象总数的一半。

朱淑真作品关于宋代饮食习俗记载的以酒最盛,展示了酒的种类、用途。淑真诗:“爆竹声中腊已残,酴酥酒暖烛花寒。”酴酥酒即屠苏酒,宋时正月初一饮酴酥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正月初一饮的酒还有椒酒和柏酒,以祝长寿。“椒盘卷红烛,柏酒溢金杯。”所以有“元日进椒柏酒,椒为玉衡量之精,服之令人身轻,柏是仙药”。[6]从中,我们看到宋人除夕夜饮酒颇为讲究。“金杯满酌黄封酒”,黄封酒是宋朝官酿的酒,以黄纸封口,称黄封,是御赐酒,后多用来指上好酒。“当尽新篘玉友醅”,玉友即是一种名酒,色彩莹白如玉,糯米和酒曲酿制而成故称玉友醅。有关饮酒风俗朱淑真作品中更是比比皆是,“强切菖蒲泛酒卮”、“无聊酒独亲”。酒可以消愁抒闷,可以闲情遣兴,可以祝寿、助暖。朱淑真笔下的当时人们对酒的嗜好、饮酒的风俗再现了宋代仕女生活缩影。

诗中服饰妆扮

古人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服饰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宋朝有“服制”规定,实际生活并不恪守一律。衣冠服饰在宋发生了许多变化,显示出时代特色。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宫中、朝中装束对社会服饰风尚起着重大影响。宋皇后常服有“龙凤珠翠霞帔”,“后妃之服”规定有祎衣、朱衣、鞠衣、礼衣等,是参加不同仪式的装束,常服则大袖、长裙、霞帔等。而其“背子、生色领皆用绛罗,盖与臣下不异”。[7]穿背子很普遍,《师友谈记》记禁中贵妇著有“黄背子”或“红背子”。北宋末,服饰多变。京城中“妇人便服不施衿纽,束身短制,谓之不制衿。始自宫掖,未几而通国皆服之”,被指为“服妖”。[8]

“宋代女性多服窄袖衣,与长裙相配穿着,衣料以罗为多,柔软轻薄,宋词多有罗衣、罗裙之称。”[9]“上身多穿袄、襦、衫、背子、半臂等,下身是裙和裤。”[10]衫和裙也是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作为南宋仕女,朱淑真诗词在不经意间展现出自己的外貌服饰,呈现出宋人的服饰面貌。朱淑真作品中点到四种服饰:罗衣、衫子、裙子、带围。其中罗衣是提到次数最多的,“乍著薄罗偏觉瘦”、“瘦怯罗衣褪”、“泪滴罗衣不忍看”、“泪滴罗衣暗断肠”等等,可见,罗衣是朱淑真经常的穿着,同时也是宋代女性最普遍的服饰。朱淑真作品中也常提到这些服饰,“愁看罗袖上”、“解却红裙小簟凉”、“淡红衫子透肌肤”。此外,带围也是宋人腰间的装饰,“陡觉湘裙剩带围”、“带围宽尽小腰身”,可见带围在宋人服饰中使用较普遍。

服饰之外,宋代女子头饰也很丰富。朱淑真作品中有很多有关头饰的描述,“坠翠遗珠满帝城”,提到了珠翠,“闹蛾雪柳添桩束”,又提及了闹蛾、雪柳这些宋代头饰,这些都是节日妇女装扮自己的头饰,各具特色。朱淑真诗中除了提到用于节日的头饰,还有平日里所戴头饰凤钗,“卸却凤钗寻睡去”。此外,朱淑真作品中提到的头饰还有金钗和梅花,“玉体金钗一样娇”,“笑折一枝插云鬓”,“自折梅花插鬓端”,“谩把梅花取次妆”。无独有偶,北宋著名女诗人李清照《清平乐》中也写到“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朱淑真词有:“盈盈笑靥,称娇面爱学、宫粧新巧。”“只有宫娃无一事,每将施额斗妆匀。”都是指将梅花折来贴在额前的情形,从中可以窥见宋代女子头饰之丰富、之常见。

朱淑真的诗词反映了南宋的节日风俗、饮食习惯和讲究的服饰装扮。透过这扇窗口,我们更多地了解了宋代的一些民风民俗,更好地解读了朱淑真诗词。

注 释:

①本文引用所有朱淑真诗词,均出自张璋、黄畲校注:《朱淑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参考文献:

[1](宋)魏仲恭.断肠集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03.

[2]司马光.司马书仪·卷三[M].丛书集成本,第43页.

[3](元)脱脱.宋史·卷185《食货志》[M].第4514页.

[4]朱瑞熙,等.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2-14.

[5]舒红霞.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与酒文化[J].殷都学刊,2004(3).

[6]梦粱录(外四种)[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216.

[7]舆服制三[M].宋史·卷一五一.第3534-3535页.

[8](宋)岳珂.宣和服妖.桯史·卷五.第54页.

[9]张维清,高毅清.中国文化史(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261.

[10]姚瀛艇.宋代文化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620.

妇女节的诗篇5

《诗经》作为反映周代到春秋时代社会生活的诗歌总集,有大量的婚恋诗存在,甚至可以说婚恋诗是《诗经》最为让人醉心和感动的闪光点。在这里我所关注的是结婚之前的环节,也就是上古时代的男女是如何互相倾慕进行求婚的。

“二南”即是《周南》《召南》,两者是“正始之道,王化之基”(《诗大序》)。按程俊英先生的《诗经译注》上的考证,方玉润的说法,即周与召都是地名,在雍州岐山之阳,周南与召南是指周与召以南的江汉之间较准确。因而周南召南基本沿袭有周人的风俗礼仪,属于周代的礼节范畴,故《周南》与《召南》是周人的诗歌,其中反映出来的是周代的礼仪。

研究诗经的婚恋诗,我们不难发现,与汉代的婚礼习俗相似,当时已经有了求婚定情的习俗。但是因为属于不同的礼仪风俗系统,所以在《邶风》《鄘风》《卫风》中求婚定情所表现出来的方式和定情信物与《周南》《召南》不甚一致。由二南和卫风诗组的比较可以看成周代和商代在求婚方面的差别,更全面地了解古人的婚恋世界。

首先来看二南中的求婚定情。

《周南·关雎》五章脍炙人口,作为诗三百篇中的首篇,描写了以为君子对于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

本篇的首章表现的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男子的角度出发,描写一个君子爱上了一个采集荇菜的拥有美好品德的女子,想要追求她。接着描写男子的心里动态,想要追求到求之不得,然而心中仍是难以忘怀,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最后到在在惆怅和痛苦中想象和所爱之人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纵观全诗,以男子的心理为叙述中心,刻画细腻,一波三折,表现了他对于所爱女子求婚的执着和坚定和求之不得的痛苦。强调的是“君子好逑”至于淑女是怎样的心理态度则没有表现。

而《召南·摽有梅》以女子的口吻描写。既然站在女子的心理角度描写,似乎与前面的两首以男子口吻的诗篇颇有不同。细看全诗,以梅子成熟表现时间流逝,也以成熟的梅子比喻芳龄当嫁的自己,流光容易把人抛,青春无多,因而发出了心底的渴盼。“求我庶士”年轻人赶紧追求我吧,“迨其吉兮”趁着良辰吉时来迎娶我,“迨其今兮”趁着今天定婚期,“迨其谓之”趁着仲春好同居。全诗虽然以女子的口吻叙述,然而女子所想要的是男子去追求她。女子心底渴盼,但是在行动上仍然是处于被动,需要男子去求婚示好,去定下良辰吉日,归根到底,仍然是男子居于主动地位。由此看来,《摽有梅》与《关雎》《汉广》在求婚方式上有相似性。

与《关雎》以男子口吻叙述,《摽有梅》以女子口吻叙述相比,《野有死麕》则是以第三人的角度客观描写青年男女的恋爱求婚,颇似恋爱见证人的感觉。“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开篇描写的是郊外有一位大鹿的猎人遇到了芳心已动的美丽姑娘,接着小伙子则是上前把话挑,在这里很明显男子主动向女子示好。“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小伙子砍下木头当柴烧,拾起猎物,白茅捆扎,送给女子当做礼物,男子主动送礼物定情。很幸运,女子欣然接受,男子获得了爱情。

由以上几篇,我们可以看出在二南的求婚定情中,无一例外的是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也说明在周代求婚礼仪中,男子的主动性较大,享有主动权,即是“发议于男子”,女子只能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定情信物也是由男子赠送。二南产生于周地附近,这与周代的礼仪制度有一定关系,周代礼制等级森严,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就是要恢复周代礼制的盛况。森严体制下男女关系不平等,这也是“成妇礼,明妇顺”(《礼记·昏礼》)的体现。

《静女》是一首典型的男女幽会诗。

分析约会的过程,首句便说“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一个美丽的姑娘在城门楼里等着“我”,女子等男子,而且这位姑娘也非常可爱狡黠,故意藏起来,不让心上人找到,看到心上人“搔首踟蹰”的样子,自己心里欢喜。接着静女“贻我彤管”,送给男主人公定情信物彤管,彤管非常漂亮,男主人公心里十分甜蜜。这首诗虽然以男子口吻写幽会,但是不难发现在这次约会中女子似乎更有主动性。女子积极活泼,主动向男子示好,无论是在约会中的捉迷藏还是送信物,都显示出了主动的一面。这与二南中“发议于男子”的求婚方式很不同。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两人互动的场景,甜蜜而有趣,“踟蹰”“搔首”“贻”“爱”等细节描写生动细腻。这样的场景在二南中很难见到。

如果说商人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动性更为强烈,那么《鄘风·柏舟》则更加印证了这一点。此诗为女子自誓。少女泛舟河中,看到了潇洒美少年,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直截是“髧彼两髦,实维我仪”髧是头发下垂,两髦是指男子未成年的发型,在这里女子说这样的少年郎就是我想要的伴侣,多么痛快!“之死矢靡它”女子发誓自己不会改变心肠,非他不嫁,高呼“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希望父母体谅自己也支持自己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女子对于爱情和自己婚姻的态度非常直接,毫不掩饰,并且希望父母支持。很明显,女子是定情求婚的“发议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殷商礼俗下的诗歌中求婚的发议者多是女子,与二南中发议于男子形成对比。在周人大胆追求的都是男子,而在商人则大多是女子,女子在形象上得到了极大丰富,在求婚定情的地位上面居于主导,有主动性。

值得玩味的是,周人和商人的女子结婚之后命运各不相同,在《周南》《召南》除了《江有汜》一首之外没有其他弃妇诗,结婚之后多有思妇诗,反映妻子对丈夫深深的思念,痴情而痛苦地等待,如《周南·卷耳》《周南·汝坟》《召南·草虫》等。而在卫风诗组中描写婚后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约10首诗中有5首是弃妇诗,3首思归诗,思妇诗只有2首。商人女子则表现出对不幸婚姻的批判,对不忠丈夫的指责,对婚姻情况十分清晰,如《邶风·谷风》《卫风·氓》,再如《邶风·日月》中也是弃妇申诉怨愤的诗,“胡能有定?宁不我顾!”“胡能有定?宁不我报!”反复问天,抒发自己的苦闷。

由此也可看出无论是求婚还是婚后,商人和周人女性表达情感的方式差别很大。商人女子较主动,周人女子较被动。婚恋礼俗存在很大差别。由此可以推测,商人女子比周人女子所受的约束要小一些。

在定情信物上,由二南我们可知,多是男子赠送,《野有死麕》中男子赠送的是被自己猎杀的小鹿,拿白茅包裹,表现的是一种刚勇和力量,彰显的男性的阳刚;而在卫风诗组中定情信物多是由女子赠送,如彤管或是美玉或是水果,非常美丽柔弱,是自己纯洁爱情和温柔美丽的象征彰显了女性的阴柔。

妇女节的诗篇6

《荷花淀》读后感一

《荷花淀》讲述的是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的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白洋淀的妇女代表了解放战争时期妇女的新思想,也象征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初步胜利。这些被解放的妇女加入到解放战争的大潮中,为全国的最后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荷花淀读后感二

读罢孙犁的《荷花淀》,就仿佛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朴鼻而来,一幅幅淡雅、幽静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使人感到“诗体小说”的诗意:用诗一样的语言,创造了诗一样的意境。

作品第三节,写水生嫂深夜编席。“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两个比喻,既写出了夜的深远,又表现了水生嫂勤劳、朴实的品质。

作者让画面随人物的视线推移:“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写银白的淀,使画面淡雅,写轻纱般的雾,又使画面静中有动,而荷叶荷花香更使这宁静优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质感,这是作者通过周围的景物抒写了自己美好的感情、愿望和理想。不仅如此,这幅画还隐寓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静优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却不平静。夜这么深了,丈夫还没回来,她正在焦急地在等他呢。可见水生夫妇的笃深情意和恩爱,这与后面描写夫妻话别场面相照应,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了水生嫂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可是,日寇的侵略破坏了这美好的生活,这就奠定了水生嫂最后决定参加抗日斗争的思想基础。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把写景、抒情、心理刻画融合在一起,象一曲随风飘来的乐曲,又象涓涓流水奏出的完整的乐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言尽而意无穷。

这夜景的描写作者抓住了“静”,文中对中午的描写却抓住了“动”。“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象无边跳荡的水银。”廖廖几笔勾勒出了中午的荷花淀动态中的静美,衬托出荷花淀的明朗。景物描写的明快节奏使我们从中看到了这群年轻妇女装了一肚子的不快,那跃腾的浪花正暗暗反映出这群妇女乐观的精神。

妇女节的诗篇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宜其家人。

④有关本诗中“室家”与“家室”的问题。

关于“室家”与“家室”二词的传注解释都认为二者是同义复词:第一节的“室家”与第二节的“家室”词序的互换是为了押韵的需要,而二词意义没什么不同。这样解释的话,本诗就没有什么精妙之处了,而且,二、三节就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但如果我们从文字学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一下“家室”和“室家”二词的意义,那我们就能真的认识到经典的原貌了。

“家”:甲骨文为“”,像房子里面有一头野猪(豕),而且是公猪。对于这个字的解释,文字学家有两种认识:一是“家就是猪圈”,上古社会,特别是氏族部落社会时期,人们要驯养野生动物,都是先把它们圈起来。如圈牛羊的地方叫“牢”,甲骨文为“”,所以有成语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圈马的地方叫“厩”等;二是认为上古社会,猪和人生活在一起,所以家里养猪叫“家”。

我个人认为,第一种说法比较合情合理,比较符合当时生活的原貌。而第二种说法就显得牵强了。

“室”:甲骨文为“”,其义为“至也,入于内也”――《说文》,人进到屋里才叫“室”,又引申为“内室,房间”。

根据以上有关“家”、“室”二字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家”和“室”是两个完全不同,意义差别很大的词。“家”的范围大,它甚至可以达到一个村落,一个城市,一个地区。而“室”的意义范围就比较小了,“室”一般指内室。如《礼记》曰:“男子十二可以有室。”“有室”就是可以结婚了,就是有老婆了。所以,“室”还有“私密”之义。《论语・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在这里“堂”指的是大屋,如“堂屋”,而“室”则是指比较“隐秘”、“私密”的地方。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诗中的“家室”与“室家”二词的运用绝不是为了简单的押韵,而是一种意义的递进,同时也是对人的品德赞美意义的递进。

“宜其室家”,说明这个女子首先是长相好,貌美如花,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见了美好的事物不喜欢呢!所以,诗的第一节首先说明这个女子的外表美,在整个大家族里人见人爱,所以说其“灼灼其华”。这一节主要说这个女孩子像盛开的桃花一样美丽,正是二八年纪,青春如火。

⑤正因为有了这一节的外貌美,也才有了下一节的“宜其家室”的说法。这就涉及到第二章里的“有有实”这句话里的“”和“实”这两个字。 书上注解“,未成熟的果实”;“实,成熟的果实”。

⑥下面单就“实”的甲骨文说一下:

“实”甲骨文为“”,其字像一个房子(“”)里面有一个装满东西的箱子(“”),下面一个“”表示钱财(贝),因为贝壳曾作为货币流通使用,所以古代一般跟钱财有关的字都以“贝”为偏旁。如“财、贿、赂、、贫”等字。

此字的本义是一个箱子装满钱财,由此引申为“充实”、“饱满”之义。一切成熟的果子都叫“果实”。

本节说“有有实”的真正含义是指这个女子的生育能力强,有成熟的“果实”,还有未成熟的果实,源源不断。而这个女子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生育子女,其根本原因就是“宜其家室”,这个“室”是“内室”。

所以,这首诗的就精妙之处就在于“室家”与“家室”的使用。看似相同的两个字,却演绎出很深刻的内涵,让人体味无穷!

前面说过,“室家”与“家室”的使用,主要不是为了押韵,而是意义的递进。

妇女节的诗篇8

龙年艳阳天,瑞雪兆丰年,万物已复苏,春意正盎然。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迎来了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我们为有自己独特的节日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上为尊严、自强自立、团结起来罢工示威的妇女运动,才给我们换来了今天的节日。自1912年三月八日,美国纽约1500妇女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资,禁止童工;强烈要求八小时工作制,参政选举权,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相继在德国,俄国已有妇女罢工,闹朝运动,联合国最后确立了每年的三月八日,为国际妇女劳动节,规定放假一天。几千年来,我国妇女更无地位,受蔑视,缠足裹小脚,走路像圆规,东歪西扭;还有那害人的三刚五常,三从四德,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妇女才真正翻了身、得到解放,做了主人。

人类影响着世界,妇女影响着人类。翻开历史,从古希腊有智慧女神典娜,到中国纺织创始人黄道婆;从获诺贝尔奖金的居里夫人,到中国的第一位女博士徐功巧;从十九世纪英国的女诗人勃郎宁夫人,到中国南宋的女诗人李清照、朱淑真,以至后来的张爱玲、当今的冰心,还有现代不计其数的女作家、女诗人举不胜举。历史上还有武则天,慈禧稳坐江山,呼风唤雨,一览乾坤、叱咤风云。此时,又想到为国捐躯的女士英烈:杨开慧,江姐,赵一曼,刘胡兰等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心中永远纪念她们。祖国之大,宽广辽阔,无不有我们巾帼之影。不论是在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是在风雨飘摇海岛,还是在那天气恶劣,冰封雪盖的高原大西北,都有我们女性的足迹,都有我们女性洒下的心血和汗水;还有歌颂女性的民族戏曲“穆桂英挂帅”,50岁又挂帅领兵当先锋;“花木兰从军”替弟领命从军,人所共知的一句唱词“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铿锵有力,跨越时代、经久不衰,是女人的魅力使然。

高尔基曾说过:“我们应该赞美她们—妇女,也是母亲。整个世界都是她们乳汁所养育起来.....没有母亲,既没有诗人,也就没有爱”。想起我们妇女,出人头地的虽是风毛麟角,可大多数是在及其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在外工作是模范,在家刷锅又洗碗。上孝顺高堂父母,下为孩子付出无数辛酸。谁能知道,谁能理解,只有女同胞心心相印,激励共勉。我们的胸怀博大,把所有的爱送给人间,使人们在爱的阳光下,享受春天般的温暖;女人,不论贫贱妍媸,还是亮丽富贵,共同的特点都是爱人类,爱社会,爱母亲,爱孩子,爱一切真善美。关爱孩子,把孩子看做心肝、宝贝,终生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女同胞们,我们是社会的动力,里里外外的半边天。我们生育和抚养后代,费尽千辛万苦,功不可灭。我们给人类带来希望,给生活带来曙光,给人们带来幸福,给世界增添精彩和芬芳。女人,功不可灭,女人,不可小看。我们操劳辛苦,不求大起大落,只求平平安安;我们温良恭俭让,甘当俯首老黄牛,愿做小小螺丝钉,心甘情愿。女同胞们,我们生长在盛世中华,我们是幸福的,咱们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报效祖国,无愧时代!姐妹们,让我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抖起精神,满怀激情和喜悦,庆祝三八,展示风采。值此良机,红百合衷心祝福亲爱的同胞姐妹们:节日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永远幸福。

妇女节的诗篇9

本文拟以文本为基础,着重分析邓恩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的两类:“天使”和“妖妇”。

一、《离别词:莫悲伤》中的“天使”形象

《离别词:莫悲伤》一直作为柏拉图式爱情的典范,邓恩勾勒出一幅男女平等的画面,塑造了一个忠贞居家、温良顺从的妻子形象,表达了其对女性的尊重与赞美。然而,细细品味之后发现,在平等的背后隐藏着邓恩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

诗中邓恩运用大量陌生化意象,安慰妻子面对离别时不要悲伤哭泣,表达出邓恩对爱情的理解和对妻子天使形象的爱恋。诗歌开篇将德高之人安然辞世比作与妻子的分离,在诗人看来,他与妻子不存在真正的分离,虽然他身体离开了妻子,但他们的心灵相通,灵魂永远在一起。接着诗人强调了与妻子间爱情的神圣,不希望离别时哭泣悲伤,他们不会“叹如暴雨”与“泪似洪波”(傅浩译),也不愿向世俗宣讲亵渎他们的爱情。然后诗歌将离别比作天体的震动,离别只能带来相思之苦而并不会造成像地震那样的危害,而若夫妻之间能达到精神的统一,即使是离别也会像天体的震动一样,“却无害处”(傅浩译)。诗人与妻子的爱是经过净化的高尚之爱,两人的灵魂不会因为肉体的分离而破灭。相反,两人的爱情因为分离而像黄金一样得到延展:“所以我们的灵魂是一体浑然,/虽然我必须走,/灵魂却/并不分裂,/而只是延展,/就像黄金打成的薄叶。”(傅浩译)诗中另一奇喻,是以圆规的两脚来比喻分离过程中的男女:“即便分成两个,/它们也好比/圆规的一双脚紧固相连;/你的灵魂,/那定脚,/坚定不移,/但另一只脚若移动,/它也旋转。”(傅浩译)诗人和爱人从来就没有过灵魂的分离,因为他们俩就像圆规的两脚,一只脚稳坐中央,另一只脚绕其运行,如果“另一只脚在外远游时,/它俯身倾听它的足音”(傅浩译),当另一只脚在外远行归来时,他们又能融为一体。

从圆规意象的表面来看,诗人将妻子置于中心位置,自己围绕她转。但仔细分析便能发现女性的从属地位:首先女方是固定在中心不能移动的,她没有权利更改自己的位置,更没有机会实现自身的价值,女性作为男性的私有财产,被关在家里保持沉默和贞洁,成为家中的天使。其次,虽然女方是固定在中心的,但她随时要倾听丈夫的消息与命令,受到丈夫的控制,直到丈夫回家时才能“把腰挺直”(傅浩译)。接着诗人还对妻子提出要求“你对我就将会如此,/我必须像另一只脚,/环形奔走”(傅浩译),妻子必须无条件接受丈夫的命令,无限制地对丈夫忠诚。最后,诗人将维持爱情稳固的责任完全推给妻子,认为只有妻子忠贞,爱情才能长久:“你的坚定使我的圆画得正确,/使我回到起始之处结束。”(傅浩译)

由此可见,诗人完全将女性置于男性的附属地位,女性只有限制在婚姻和家庭中才是唯一的出路。“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由此得到进一步强调,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得到肯定,但她们能力所及的范围也仅限于家庭。著名历史学家李维强调:旧式的道德对于男性来说是在寡不敌众时的勇气,战士般的服从,个人英雄主义,生活方式的简朴,庄重与严肃。与之相对的是,对于女性来说,道德与服从是她们最大的美德。

正如《离别词:莫悲伤》一诗中的妻子——家中的天使:温柔与虔诚、顺从与孱弱、贞洁与奉献。对丈夫来说,她将成为好伴侣;对于孩子来说,她是教师与道德楷模;对于仆佣来说,她又成为善良而亲切的女主人。她的主要职责就是在“凡俗的人世”创造出一个“明亮、安静、舒适、愉快的天堂一般的场所”[4](P41)。这些牢笼中的“天使”为自己的“崇高”原则付出的代价就是永远在男权社会臣服。

二、《歌:去抓住颗流星》中的“妖妇”形象

在普遍有着厌女传统的西方社会,邓恩像其他男性一样认为女人天生有罪,是不忠和邪恶的代表。他们认为女人必须对丈夫言听计从,否则便成为“妖妇”的代表和被批判的对象。在《歌:去抓住颗流星》中,邓恩用现实主义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不守妇道的“妖妇”形象,并直接表示了对这类女性的讽刺与不屑。

诗歌开篇提出一系列不可能发生的事:

去,抓住一颗流星,

让人形草也怀孕胚胎,

告诉我,过去的岁月哪里去找寻,

是谁把魔鬼的脚劈开,

教教我如何听美人鱼歌唱,

或如何躲开嫉妒的刺伤,

去弄清,

什么风,

能将老实人提升[5](P34)。

诗人将众多突兀的意象叠加在一起,关键在于表达不可能性,为展现诗歌主旨埋下伏笔。诗人在第二节直接点出了诗歌主题:世界上不存在既漂亮又忠诚的女子。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位“生就慧眼”的骑士,游历了“一万个日夜”,历经了世间的奇迹后却“你归来时就会给我讲,你遇到的奇事一桩又一桩,你会诅咒恶骂天下无一地住着女人,忠实又美丽”(李正栓、吴晓梅译)。

“假如你真的找的到,就让我知道”(李正栓、吴晓梅译),在第三节的开始,诗人以退为进,表示愿意相信旁人遇到过美貌忠贞的女子,如果真有,那么就算“朝圣”也是“美好”。但诗人仍坚信:

尽管我们隔壁而居,随时相遇;

假如初遇时她还有真情,

忠实到你把情书写成,

她却已

还没等我送过去

就将两三个人抛弃[6](P34)。

邓恩用三个诗节来回答女人是否会忠于爱情这个问题,大前提是用世间诸多不可能之事说明找到忠贞的女子实属奢望,小前提是人生经验的否定,纵然寻遍世界也是徒劳,结论就更为肯定,纵然有人告诉他有这样的女子,他也绝不相信。

诗人辛辣地讽刺了女人的不忠善变,对女性形象进行了坚决的否定。邓恩对诗中的女性形象——“妖妇”持怀疑态度:不贞洁、不自爱,认为她们缺乏道德评判标准。在男权社会里,对两性的评判一直是持两种标准,男人可以纵情声色,而女性却只能绝对地忠于丈夫。女性对男性权威的不服从,无论在政治、心理以及性的意义上,就其本身来说就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

在该诗中,邓恩一直以自我为中心,女性自始至终都是沉默的“他者”,无法为自己的行为申诉辩解。虽然不同于那个相夫教子的家中的“天使”,但同样是经过诗人歪曲的形象,不可能享有与之同等的权利。“妖妇”,归根结底还是男性臆断的产物,是男性性别歧视的表现。

三、女性形象虚假的成因

在邓恩诗歌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有忠贞善良的“天使”,也有世俗善变的“妖妇”,但无一例外都是诗人男性中心主义思想虚构的产物。邓恩对女性的这种态度,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同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其个人生活阅历密切相关。

首先,对于英国而言,从中世纪开始就确认女性天生比男性低下,“女人天生是弱者”的谚语通过各种文学手册以及牧师的布道广为流传。英国社会从希伯来以及早期的基督教文化中继承下来的父权制,主要有两大理论支柱:其一是圣经教义,认为夏娃是由亚当的肋骨变来的,而且正是夏娃的过失为人类带来了无法消除的灾难。第二个支柱则是所谓的生理学证据,当时的医学证据似乎表明,女性天生在心理与生理上都比男人弱,而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完善使得女性必须严加管束,否则便会给自己与他人带来麻烦。这一观念对于巩固男性统治地位以及确立英国女性的形象起着重要作用[7](P16)。作为英国传统社会的一员,邓恩或多或少地受这一世俗观念的影响,并体现在其文学创作中。

其次,邓恩所处的巴洛克时代政局动乱。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后,英国国王与议会矛盾冲突日益激烈。同时,他处在一个地理探索与科学发现的时代,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邓恩先后经历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的统治时期,期间各种教派,尤其是清教徒和其他宗教,派别活动日益激烈。邓恩不得已担任神职,接受英国国教圣公会而背叛笃信已久的天主教。冲突交织,新旧交替,无一不冲击着邓恩敏锐的头脑,使得诗人内心产生诸多矛盾与不安。邓恩对女性的批判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其内心对种种“改变”的恐惧。诗人甚至将女人比作善变的疯子,谴责女子的不忠实是为了印证自己的叛教行为,诗人以不忠的女人自比,是因为他认为女子是不忠与虚伪的代名词。

再次,邓恩对女性的态度可以追溯到其不幸的童年。年幼的邓恩在经受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后,心灵受到重创。从心理分析理论可以看出,邓恩将对母亲的依恋转移到对其他女性的追寻上,这也是他早年纵情声色,热衷于拜访女人的重要原因。邓恩认为这些女人都是不忠善变的,并对她们感到失望,成为其诗歌中“妖妇”的原型。邓恩的美满婚姻使得他开始赞美女性的忠贞美好,将妻子虚构塑造为“天使”,是神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四、结语

邓恩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解构了同时代诗人要表达的浪漫情怀。邓恩诗中的女性形象不再是浪漫的象征,而在一定程度上打上了现实的烙印。无论是邓恩塑造的“天使”还是“妖妇”,都是他男性中心主义的思想下“失真”的产物,女人依旧是男人的附属。邓恩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与英国的历史传统、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他的个人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因而对邓恩诗歌女性形象的研究必定要发掘男女二元对立背后的隐藏因素,还原女性的本真,才能为女性的崛起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注释:

[1][英]约翰·邓恩著,傅浩译:《英国玄学派诗鼻祖:约翰·邓恩诗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2]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1784)是英国剧作家、诗人、词典学家和散文家。他的重要著作有《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和《诗人传》。

[3][7]李正栓,刘露溪:《现当代国外邓恩研究述评》,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

[4]王萍:《现代英国社会中的妇女形象》,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妇女节的诗篇10

节日快乐女同胞!你买东西我报销!

女人的纯正是饰物、是美德、不是服装。

妇女只有作为母亲,作为贞洁诚实的主妇才真正值得人们礼拜。

勤劳善良的妇女们,节日快乐!

今天我本来是想给你做饭的,可是…可是我怕做的不好伤了你的胃……

Lovelylady,节日快乐,开心永永远远!

现代的女性当自觉是一个人,是一个和男性一般的一个人。不但男性能做的事要去做,男性未做的不能做的事,也要去做。

世界因为有了女人,而显得分外美丽!问候只是短短的几行,却是一个浓浓的真意!祝三八节快乐,永远年轻漂亮!

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爱便没有幸福;没有女人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妇女节快乐!

什么是骄傲?牛呗!什么是谦虚?装呗!什么是勤俭?抠呗!什么是奉献?傻呗!什么是聪明?吹呗!什么是美女?你呗!美女节日快乐!

送你一束玫瑰,传情达意依靠它。送你一只桃花,时来运转全靠它。送你一扎白合,百年好和指望它。送你一碗豆腐花,吃完之后笑哈哈。三八节快乐

一千朵玫瑰给你,要你好好爱自己;一千只纸鹤给你,让烦恼远离你!一千颗幸运星给你,让好运围绕着你!妇女节快乐!

又是三八节,送你十斤铁。熬锅营养汤,补钙又补血。再放一年假,工资照样给。还有啥疑问,去找翠花姐。

为了这宝贵的一天,我低下高贵的头,我决定做一天你的奴仆,全心全意为你服务,这将是我无上的光荣!

又是一年三八节,祝你早忙午也忙,别生气老婆,你今天好好休息吧,你要我做什么都可以啦,只是要记得明天早点起床给我做早饭,嘻嘻!

妇女节送你女性养生法:①开心,面对我时长挂笑容;②细心,做好每一件我交代的事;③贴心,永远把我放在第一位。记住了吗?

世界因为女性的诞生,显得分外美丽!只是一个小小的问候,却是一个浓浓的真意!妇女节快乐!

我们的节日,我们唯一的季节。工作狂,今天是咱们的节日,快给自己请个假吧!

一年一度春风暖,旧梦总在旧时圆,三八宏图展,九州春意浓。

我多么渴望梦中的你,一个温柔的女人能叫醒一座麻木沉睡的宫殿。

又是一个三八节,你又是在享受全世界给你的福利。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

正是春去花正黄时,映着青草映着林,今天我本来是要给你做饭的,可是……可是我怕做的不好伤了你的胃……

亲爱的,知道吗,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是你的节日,我为你煮了你爱吃的菜,煲了你爱喝的汤,等你回家。爱你!

妇女节到了,天啊!半边天都走了,什么时候能给我们过过“妇男节”呀。等着吧!

一年一度三八节,让那些工作和琐事见鬼去吧,巾帼英雄,今儿个该休息了吧,有事我担着。

女士的节日好多,差不多都被你们占去。还好就一个3月8号,否则……我们男士就惨了——别,别打我,我什么也没说……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今天给你过个节,哇!你购物我报销吧!(窃喜:免去拎包跟班赞美之苦)

劳动人民是最美丽的。你是勤劳的,世界因你而美丽,我却不能没有你!节日快乐!

新世纪的三八节,你还在那里吗?Lovely lady,节日快乐,永远开开心心!

时间过得好快,无奈的时间又到了,重要通知:三八节期间,全国女性休假一天,全国男性加班一天。

让我给你过一个快乐的三八节:老婆你好,咱家你是大领导,妇女节真好,你过节,我劳保。

让我们男士为妇女节加油:我的肩膀可能不够宽广,但足以为你遮风挡雨;我的胳膊也许不够有力,但还能为你撑起一片蓝天。妇女节快乐!

今天是妇女节,女同胞们,让我们共同摆脱烦恼,走出家门,尽情地潇洒一回吧!三八妇女节快乐!

我知道你很忙,我也知道你很刻苦劳累,可是你一定要知道:你今天的任务是很重要的,因为今天是妇女节,你答应过要做饭给我吃的。

美丽大方的女子,愿你青春永驻,活力永存!节日快乐!

天如此晴朗,我的心情比风还愉快,老婆我爱你!三八妇女节愉快!

美丽的你,今天是你的节日,有你的日子你是一切,没你的日子一切是你!

今天是你的节日,在你我的世界里你一直是老大,抓革命,搞生产,咱们的事情你说了算!亲爱的,妇女节快乐!

哎!天上下雨地下流。喂!老婆,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是你的大节日!在这个时刻,我要送给你千万个祝愿与问候,这是最值钱的“寒酸”!

你我世界里的三月八号到了。巾帼英雄,今儿个该歇歇了吧,有事我顶着。

休息了,难道就这样算了不成?哎呀,你们放假走了,剩下我们几个顶着,晚上是不是该请客呀?

天苍苍野茫茫今年的希望太渺茫水湾湾路长长没钱的日子太漫长楼高高人忙忙今夜能否与你结伴抢银行?接头暗号三八节快乐

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没有爱,幸福不会来;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你我不知道什么叫未来,祝福你,妇女节快乐

送你一盘鸭吃了会想家;还有一碟菜天天友人爱;配上一碗汤一生永健康;再来一杯酒爱情会长久;加上一碗饭爱情永相伴!节日快乐!

三八妇女节日快乐,美丽健康幸福愉快。

通知:值三八妇女节到来之即,为表示庆贺,所有女厕和女浴室均免费向您开放,欢迎光临!

今天我看到一颗流星从天空划过,我赶紧闭上眼睛,合起双手祈祷。你想知道我许的什么愿吗?告诉你吧:妇女节快乐!

也许我的肩膀不够宽广,但足以为你遮挡风雨;也许我的胳膊不够有力,但还能为你撑起一片蓝天。妇女节快乐!

想送束花给你,却怕你误会我的意思;想写一首诗给你,却发现别人已经写过好多,我只能真诚对你说句:妇女节快乐!

君子之交淡如水,所以每到节日的时候,我总不忘记对你送上一句:节日快乐。等我说完了,我才想起今天是妇女节!

想送束花给你,却怕你误会我的意思;想写一首诗给你,却发现别人已经写过好多,我只能真诚对你说句:妇女节快乐!

一个美丽的女人是一颗钻石,一个好的女人是一个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