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阅读答案十篇

时间:2023-04-07 06:22:04

榜样阅读答案

榜样阅读答案篇1

80后、90后作家的青春治愈作品尤其崭露头角,《穿越人海拥抱你》、《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向着光亮那方》等入选当当新书榜十大好书。对此,马伯庸表示,“阅读是正能量的重要来源”。

《一个人的书房》、《曾国藩家书》等国学大作今年首次进入亚马逊年中纸质书销售前100名,显示出国学热、史学热的逐渐升温。其实在电子书阅读平台中,国史经典的购买、下载量往往更高,《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中国通史》、《明朝那些事儿》等书就是Kindle付费前十名的常客。史坛名嘴袁腾飞建议读者多读史,他说,“相信每个人都可以从历史类作品中获取一定的正能量。”

另一个好消息是文学经典作品也有所回归,余华《活着》、杨绛《我们仨》分别进入当当网“虚构类”和“非虚构类”十大好书。

《疯狂动物城》、《欢乐颂》、《最好的我们》等书由于同名影视剧的热播而蹿红,《查令十字街84号》也因为出现在热门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而被读者熟知。韩寒主编的APP“ONE一个”推出的精选书成为榜单中的新力量,《可以不可以》、《皮囊》被新华书店和当当网列入系列好书推荐。

在不同城市里,阅读情况也大相径庭。与去年相比,只有温州、昆明、太原和长春四城连续进入亚马逊“最爱阅读城市榜”,榜单中依旧多为二、三线城市,北上广同去年一样无缘榜单。去年排行十四的合肥一跃成为榜首,冠军金华市则落出今年前十。与2015年南方城市引领城市阅读榜的情况不同,2016年城市阅读榜中,北方城市数量有所增加,南北方基本平分秋色。

但无论在榜单上的爱阅读城市,还是在“不读书”的北上广,书籍都是我们心灵中一片纯净的栖息地。在纸张之外,爱书人士拓展了更加丰富的读书形式,引导繁忙的都市人回到书中寻找“诗与远方”。如小猪短租联合全国十家书店打造的“城市之光”书店住宿计划,让爱书人在旅途中也能在书香环绕的氛围里休息。“中国最美书店周”活动也在7月8日开幕,在全国21座城市举办一系列读者互动类、艺术类、科普类活动。

类似的活动还有许多,何不暂时放下手机,打开书店的门,翻开一本书,重拾阅读的感动?

2016年中亚马逊中国阅读排行榜

纸质书Top 10

《岛上书店》――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该书在亚马逊中国的2016年中纸质书销售排行榜中跃居榜首,自2014年在美国出版以来短短一年内席卷英国、德国等25国,创下了出版史上全球化最快的畅销纪录。

作者加布瑞埃拉・泽文是近年来颇有灵气的美国青年作家,毕业于哈佛大学英美文学专业,《岛上书店》是她的第8本小说。同时,它也是青年翻译家孙仲旭的遗作。孙仲旭自杀前曾在博客上写道:“译这本书,满足了我好几个心愿……我想起我已经有三年多没有译过轻松的书了,我会珍惜这个机会。”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走得过去,人生就会变得美好而辽阔。小岛上的几个生命相互依偎取暖,逐渐走出人生困境,重燃对生活的热爱。书中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这么慢,那么美》――慢一点,发现幸福的所有细节

瑞典作家罗敷所著,作者结婚后在北欧生活了十年,并用笔记录下了一种“以慢博快,以简博繁,有舍方得”的北欧式生活理念。

物质很重要,但“够用”就可以。北欧人的幸福感,更多来源于简约、自然、宁静的心态,以及家庭的温暖、个人努力,而这些也是我们自古传统一直倡导的。书中反对过分浮躁的生活态度的部分,值得我们反思。

此外,《解忧杂货店》《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自控力》《宝宝第一套好性格养成书:皮特猫(套装共6册)》《追风筝的人》《无声告白》《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进入亚马逊中国2016年中纸质书销售排行榜前十名。

读书也有流行趋势

一,正能量书籍受追捧

二,国学与史学回归

三,影视剧影响明显

电子书Top 10

《解忧杂货店》――没有罪案,只有温情

《解忧杂货店》不是东野圭吾最常写的推理悬疑文学类型,论奖项,它也只获得过第七届中央公论文艺奖,但它却是东野圭吾最有温度的作品。这个故事里没有罪案,没有侦探,只有一家僻静街道旁的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门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杂货店主浪矢爷爷总是很认真地回复别人的问题,哪怕是恶作剧。东野对人心和人与人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即使回答人是浪矢爷爷,但咨询人最终是遵循自己内心做出的选择。“一切全在你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

本书长期在亚马逊畅销书籍排行榜中位居前列,并夺得亚马逊中国2016年中电子书销售排行榜冠军。

此外,Kindle付费电子书销售排行榜掀起史学热,《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和《中国通史》等历史类作品进入电子书热销榜前十。

《一个人的朝圣》――为弥留老友的千里跋涉

英国资深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小说处女作,获得2012年度英国最佳新人小说奖。

一位六十五岁的老人,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没有朋友,夫妻疏离,主人公哈罗德似乎可以被定义成我们所说的一个“loser”。改变了一切的是一封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寄来的信,她患了癌症,写信来告别。震惊和悲痛中,主人公受到路旁加油站女孩的鼓励,踏上了一条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朝圣”之路。

在亚马逊2012年中图书排行榜中,以《一个人的朝圣》为代表的正能量书籍备受追捧。《自卑与超越:你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跟任何人都聊得来》《无声告白》等温暖治愈系及心理励志类的书籍均挤进Kindle付费电子书年中销售排行榜前十名。

《三体》――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三体》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在美国出版,并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复旦中文系教授严锋评价其“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在“2016年中纸质书关注度排行榜”中,“三体”拔得头筹,在Kindle电子书关注度排行榜中同样炙手可热,位列榜单亚军。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关注度榜,都可以看到读者对“哈利波特”、“小王子”、“明朝那些事儿”、“平凡的世界”等经典作品的热情不减。

榜样阅读答案篇2

针对这种现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试图给考生提供一些较使用的方法,现在谈出来,以就教于同仁,并为广大考生提供点较实用的解题方法。

一、按分设点

高中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解题方法,但对现代散文的阅读,在考试做题时还会产生一些茫然之感。怎么答,答什么,不好把握。我认为在作题时,学生们应该首先进行整体阅读,开始逐题作答时,要读完题干并且要看完该小题后边的分值,该题的赋分是该题对考生知识能力检测的一个客观尺度。赋分多少,直接反映出了该题内容的含量。一般说来大阅读的小题分,基本上可以按分分为一分或二分一个答题要点来设置,所以应按照该小题得分数,设计对应的答题要点。一般说来,现代文大阅读总是按两分一个要点作答。列举类的题,如“有哪些”“几个方面”等是按一分一个要点作答,然后根据该题的要点数,在文本中找出相应做答区域,概括出相应的作答要点即可作答。这样就可以避免多答或漏答,提高做题准确率。

二、分类作答

高考现代散文的题型比较规范,要提高作答的准确率,要有一定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方法。据平时的训练来看“分类作答”的方法比较好掌握,有一定的实效。

根据考纲和历年的高考现代散文的命题,可以梳理归类,把试题类型分为含义类试题,求因类试题,作用类试题和寓意主旨类试题。每一类题型又有一定的作答规律可循,细述如下:

榜样阅读答案篇3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钱文忠教授在谈及学习时说:“没有一个人一生下来就酷爱学习,这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激发。”其实阅读也是一样的,当学生读书的欲望被激发后,就会主动去阅读。我平时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引导启发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显得很被动。俗话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让学生有疑问,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书,边读边思考,最后交流讨论,寻求最佳的答案。当他们养成了读书时提出问题的好习惯,就会主动去阅读。

2.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很大。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根据这个特点,我就常给他们讲名人读书的故事,激励他们发奋读书。我还经常表扬班上爱读书的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很多学生越来越喜欢读书,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阅读理解能力也逐渐提高。

3.以身作则

我每周都安排一节课与学生一起读书,然后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优美句子跟他们分享。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潜移默化,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4.读书与活动相结合

为了让孩子们爱上读书,学校每年都举办读书节。我利用这个契机,结合自己班的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

(1)讲故事。每天上课前,我坚持对学生进行3分钟听说训练。让他们汇报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可以读一段新闻或一个片段,也可以背一首古?,让读书变得趣味盎然。

(2)办手抄报。办手抄报是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手抄报的内容广泛:学校生活、科学教育、世界见闻等。我布置学生办一份“读书节专刊”的手抄报。孩子们根据要求,查阅图书,搜集材料,设计板块,配以插图文字。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3)举行比赛。为了让孩子们保持读书的热情,我们常常用活动课的时间举办朗诵会、故事会等读书交流活动,并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课外阅读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他们越来越喜欢读书了。

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学生的阅读能力跟读书的方法密不可分。因此,我很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当孩子们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就会喜欢阅读,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1.教给学生基本的读书方法

常用的读书方法有浏览、略读、精读、悟读。浏览的速度很快,通常只留意报纸、杂志的标题,看看是否有需要搜集信息。略读往往一目几行,了解大概内容就行。精读要逐字逐句地读,遇到不懂的地方要标上记号,想办法弄懂了再往下读。悟读是更高层次的读,要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我要求孩子们根据不同的文章,灵活采用各种读书方法,进行有效的阅读。

2.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指导阅读的时候,我注重培养孩子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求他们把好词好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摘抄下来,并学着把它们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3.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图书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对于学生该读哪些课外书,我做了精心的指引。

三、读练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小学语文课最主要的还是进行思维和语言的训练。因此,“练”应该成为语文课上重要的一环。在课堂上,我以读为本,读练结合,让学生感悟、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榜样阅读答案篇4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与书同行,汲取知识,增长才干,传承美德,树立良行,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奇迹的阅读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迹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对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姑夫说:“我供他!”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候,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里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扭头一看是爹。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摔死算啦!”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不是么?

1.选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

2.选文第三段画线的句子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

3.选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作用是:

4.选文依次写“文”“爷爷”“赵伯”“姑父”求爹让“文”复读,其构思技巧是:

5.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面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处理?

6.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

《奇迹》答案

1.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

2.为下文爹不为说情所动作铺垫,同后文爹的态度改变形成对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3.分别写出了“文”因高考落榜的懊丧和复读无望的辛酸之情

4.层层蓄势,表现“文”的锲而不舍

5.详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表现“文”的锲而不舍的性格,其复读时的努力,考上大学的结局可想而知。

榜样阅读答案篇5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意义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上课前找出重、难点,上课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听课,提高听课的主动性和效率。养成了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学生就会勤于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养成了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乐于阅读和写作;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可以减轻老师、家长的负担,有的学生写作业时需要家长自始至终地陪着,家长或答疑,或督促,最后还要亲自检查。这都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如果养成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那么他根本不需要老师家长提醒,也能把作业按时按质地完成。所以说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让他们自发地学习、阅读,从而减轻老师家长负担。

二.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

(一)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包括制定执行语文学习计划,做好课前学习准备和做好课前预习等。学习计划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课的前提和质量保障。从实际调查发现有10%同学根本没有语文学习计划,学习处于一种随意状态;有计划的学生也没有严格执行计划,大部分学生开学初能按要求制定并且执行计划,但天天坚持的学生是少数。低年级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差,经常上课有人要去上厕所,课堂上做练习要借字典借纸笔等工具。

(二)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

1、上课不专心听讲,在下面讲话或者搞小动作

课堂学习是小学生增长知识的基本途径。上课专心听讲,眼睛注视老师,根据老师的要求注视黑板或看课本,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善动脑筋,积极思考,适当记笔记等是对小学生听课的基本要求。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很多学生在课堂都会讲废话,做小动作。

2、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总是抱着事不关己的学习态度

语文课上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听说读写的活动,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该倾听的时候不专注,要表达的时候没话说。

(三)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后复习,独立地完成作业,不仅能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而目前现状是大多数学生作业前不注意复习知识,做作业时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更有甚者中低年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依赖思想严重,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答案,写作文常常是家长念一句孩子写一句,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通过榜样感召。榜样感召就是以榜样人物的良好学习习惯、优异成绩等来教育影响受教育者。小学生具有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模仿,易受暗示和感染,可塑性强的特点。例如要养成他们认真作业的习惯,老师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榜样作用,把班上书写认真整洁的作业本展示出来。

(二)创设情境陶冶。情境陶冶是指通过教育者有意识创设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行为习惯方面受到暗示、感染和熏陶。比如:作文课时老师写下水作文和学生一起交流,阅读课上老师静静地读书,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写字课上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写字、练字,这样的情境自然能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协调家庭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热爱学习,把读书学习作为业余生活的最大爱好,把谈论学习作为家庭的重要话题,并经常过问孩子在校的表现及学习情况,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父母爱上阅读,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榜样阅读答案篇6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言语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积累,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策略。

1.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的基础,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还记得我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的很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最后,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读与练同行,促进言语表达

练的形式可以多样,比如《九色鹿》一课,我就设计了这样的读写点,让学生帮国王写一份告示,召告天下百姓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这正好与开头的皇榜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也希望通过想通过让孩子站在国王的角度写这个皇榜,让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得到提升。 这里的练笔设计,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心理距离,成功地完成了读者角色与文本角色的心理对接,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言作者未言,言自我欲言,此刻的练笔设计是有声胜无声,促进了学生的言语表达。

3.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背诵十分重视,但在现代人眼中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是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第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言语文字的优美。如我在教学《万年牢》一文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先谈谈课题后的疑问,此时学生的兴趣很大,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内心所想:有的说:"万年牢"是说某种东西特别牢、耐用;有的说可能是有人犯了错误,要坐一万年的牢狱,就叫"万年牢"……同学们听着伙伴们的回答都把猜测的目光投向我。面对个个天真活泼、求知欲很强的孩子,我因势利导地说:"你们刚才的想法都好。

那么课文中的'万年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后就知道了。"当学生第一次读完课文,'没有找出明显的答案时,学习兴趣有些低落,于是我又向学生提出:"'万年牢'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面对这个易解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又一次高涨,很快地找出答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万年牢"的不同含义,组内交流之后在班级汇报。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交流体会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又如;我在《鸟的天堂》一课教学结束时,其中一位学生提出了"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了就离开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时是早晨,怎能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呢?又怎能说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这个问题,我又让学生通过读书,查阅大量的资料相互交流,最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深化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主题。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让学生读代替教师讲,能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榜样阅读答案篇7

在投资界,雷军是有名的“天使”。在他的成功案例之中,有一家公司在成立伊始就没考虑赚钱,这就是多看科技。也许除了他和多看团队,很少有人认为多看科技会在数字阅读时代成为继亚马逊之后的另一个领跑者。在他看来,(创办多看科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至于赚钱与否,不是首要关注的问题。

王川的二次创业

有人说,王川是雷军可以“闭着眼投资”的人。这句话虽然无从考证,但王川从雷军身上学到的,或许是成为今后二人合伙创建多看的关键所在。

这源于一个一亿元人民币的教训。2007年,香山。雷军问王川有没有兴趣参投一家公司,那时的王川事业上已经有所成就,商人的本能令他脱口而出一句,“你告诉我一件事,它怎么赚钱?”雷军说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回答,让王川放弃。那家公司叫做 UCWeb。当时王川如果按惯例投资10万元,现在其股份价值约1亿元。

雷军并没有骗他,现在他已懂得“不知如何赚钱”的意义所在。

2009年10月,王川找到雷军,说要做电子书。在当时的电子书领域,亚马逊的Kindle一家独大,是国内外厂商争相效仿的榜样。雷军心存疑虑。这并不奇怪,国内电子书厂商已经很多,想在这个竞争充分的行业脱颖而出,难度可想而知。这次,王川给出的回答和6年前的雷军一样,他并不知道这条路如何走,但他知道这条路会越走越宽。

理由是,Kindle虽然成功,却并不适合中国人。它一直没有中文软件系统,是最大的软肋所在。这在王川看来是个机会,也是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开发出一款真正适合中国人用的电子书。”与他志同道合的人除了雷军,还有徐小平。

2010年2月,多看科技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这期间,多看科技在Kindle上了第一个软件版本,也完成了1000万美元的第一轮融资。

这是王川的第二次创业。如果说十几年前创办雷石公司的成功,让他体会到赚钱的,那么这一次,则让他直言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那是一份未知带来的刺激。

2012年11月小米科技电视机顶盒产品小米盒子,同时宣布全资收购开发小米盒子的多看科技。王川从此正式成为小米第八位联合创始人,其电子书业务仍保留多看品牌继续发展。

王川深知,kindle的成功靠的不仅是硬件,而是内容与互联网服务等的结合。在多看成立之初,王川组建了一支硬件团队,无论智能手机,还是智能电视,他的硬件团队都在积极应对潮流变化,使得多看在不同领域自如跨界。

在被小米收购后,多看继续在电子书领域发展。想要做的足够好,王川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他需要太多和他一样的人,共同在这条路上前行。

他没有等太久,胡晓东和其他的志同道合者来了。

中国合伙人

多看的办公室在一座并不起眼的写字楼里,沿着两层露天的阶梯而上,楼下是一家星巴克咖啡厅。就是在这里,多看科技副总裁胡晓东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胡晓东匆匆进到会客室,手里拿着iPad,仿佛已经知道要说的一切。这两天,他的采访表排的很满。

3月13日,多看阅读ios中国区被苹果下架,应用内无法购买图书。3月15日,多看阅读ios全球下架,几乎全线瘫痪。多看团队经历了难熬的两个月,终于在5月15日这天,重新回归App Store。

胡晓东打开一个页面,上面显示,多看重新上架一天后,已经占据iPad排名畅销榜第一位,下载榜第二。在iPhone上,畅销榜和下载榜都是第三位。这种突发性的回升,多少让他有些惊讶,8小时的速度回到畅销榜第一,多看的重生,让压抑了两个月的用户达到一个集中的爆发点。

作为多看的副总裁和内容团队的带头人,在和多看产生交集的过程中,胡晓东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过程。王川最初看上的,是胡晓东的硬件能力。在这之前,胡晓东已经在硬件,软件和互联网领域都有工作经验,但电子书这个领域,是他从未触及过的。“我开始觉得我做不了,但王川觉得我能做。”从2011年加入多看,胡晓东一手创建了内容和运营团队,从当初的只身一人到现在70多人的团队,在王川制定的框架下,他迅速地执行和推进着多看的发展。

一年多的时间,多看积累了一千万用户,付费用户达到十万左右。每个月五六十万的营收,一天最好的销售量会达到四五千本。但即使这样,多看到现在依然“不赚钱”。

就像王川当初说的那样,想做一家不赚钱的公司,给用户提供最好的电子书体验。

在多看,你不会找到两本设计一模一样的书。与之前的工业化制作不同,多看里的每一本书都经过精心排版制作,其中会有音频,视频或者链接的插入,有几十人的编辑团队专门负责书的设计,甚至连排版工具都是自己开发。这在国际上都是没有先例的。但有一个让人郁闷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胡晓东,那就是来自于出版社的数据源太差,这导致做一本书需要一天时间,而审校一本书可能就需要三四天。这是行业的一个普遍难题,也是电子书错别字多的根源所在。

即便如此,多看每天都还是会有书被下架,需要重新去做。在胡晓东看来,正是多看的不可复制性,需要大量的投入,多看每个月的投资都在两三百万元。“我们做书不惜代价。”胡晓东并不讳言“这是个累活儿”。

一个企业想要生存,需要通过盈利进而持续发展,多看也不例外。“不赚钱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过程,一种态度的体现。”尽管多看距离盈利还有一段距离,但目前依然保持着比较高的用户接受度,用户的二次购买率超过50%,而业内平均水平也只有5%。“我们目前所关注的并不是销售额,我们关心的是用户是不是真的将多看阅读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被苹果下架的两个月时间里,多看的技术团队并没有闲着,按照周期更新做出了五个版本,重新上架后直接由2.0升级到2.1。至于苹果下架多看的真正原因,尽管业内存有诸多猜测,但胡晓东对这些“外因”早已介怀:如果多看有更多的用户支持,成为用户使用苹果设备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那就不会再无端出现这种事情。

“我们还是不够强大,我们的产品还不够极致,对用户不够极致的好,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更努力,让自己强大起来。”胡晓东说。

在多看,王川所定义的内容框架是一个“精品阅读时光”。什么是精品?怎么去做精品?胡晓东从一开始就在思考。

多看在做内容选择的时候,秉承的是八个字“独自思考,言之有物”。不去做跟风、凑数的一些书,而是希望给别人有所用处。移动互联网产生以后,文字更趋向于日常化,多看现在全力推进的“屏阅读”正是迎合了用户阅读习惯的变化,在做纸质书电子化的同时,再去探索新一代的屏阅读的体验。纸质书时代,读书是一件私密的事情,但现在人们的阅读思维已经改变,从个人阅读走向社会化阅读。“电子书可以不断更新,一本书可以像一朵花一样,有作者、读者、编者不断灌溉,成长,完善,很有意思。”

多看所致力的两件事“屏阅读和社会化阅读的形成”并不是生造的概念,而是用户的习惯已经变化,内容却还没有跟上。多看在做的是为这个行业补课。“这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也许五年,十年。但我们会不懈地去做。”

多看团队:极致+厚道

多看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这个问题从王川创建多看之初就没有答案。多看在张望,在摸索,也试图不被所谓的商业模式捆住手脚。付费阅读的选择上,无疑是一条艰难之路,尤其是在中国。但胡晓东充满信心:“大家不买内容服务,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如果内容服务不够好,没有好的体验,甚至还不如盗版,那么大家为什么要买?“逼着用户为道德付费,是不靠谱的。”胡晓东说。

多看书城成立以来,用户的增长情况和用户的黏度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多看并没有采取任何的市场推广活动,全部都靠用户的口碑来传播,用户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胡晓东知道,情况在慢慢好转,用户的付费习惯,阅读习惯都在改变,大众阅读是十几亿规模的电子书,在几年以后,会到几百亿的市场规模。“我们着眼的是,当那个爆发点来的时候,你做好了哪些准备,而并不是现在去消耗既有的一些东西。”

目前多看的付费阅读已为用户所接受,但未来会怎么样,没有人知道。胡晓东说,没有商业模式的另一个层面,是多看一直没有限定商业模式。中国目前的数字出版和移动阅读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刚刚开始,一切都是未知。多看同样在未知中探索着,不被所谓的框架束缚。

或许可以说,王川的多看和雷军的小米在理念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业内,有很多人觉得多看太“二”,不想着赚钱,模式苦、累、笨、蠢。大多数人都喜欢用聪明直接的办法获得最大的利益。在胡晓东看来,导向市场成功的捷径无非就是苦和累。“在刚起步的阶段,行业普遍缺乏积累,如果只是一味去赚钱,不去注意用户习惯的养成,那么只是投机取巧。”胡晓东对本刊记者说,多看的核心愿景是做有尊严的公司,而路径无非是极致加厚道。

在多看阅读的微博上,60%的用户意见都会有胡晓东和其他同事的回复。有时候一个普通用户的意见,会有十几个多看人的回复,“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内容。”胡晓东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卖油翁》里的一句“唯用心尔” 。“一切都在你的用心,只要把功夫做到了,自然会逐步成功。”

除了把内容做到极致以外,多看与出版社的合作也同样表现的很“厚道”。多看的结算系统可以追溯到每一本书的销售情况,账单没有错过一笔,没有晚合算过一笔钱。这就是多看对出版社的态度。胡晓东回忆刚刚接手多看内容的时候,在出版业一个人都不认识,以前谈下一个合作伙伴需要四个月以上,最长的足足用了一年。而现在基本上只需要两三天。现在多看的合作伙伴基本上涵盖国内95%以上的一流出版社。

长征第一步

无论是终端制造者、移动运营商和出版社,还是互联网企业,均对数字阅读这盘棋筹划布局。远有汉王、盛大等终端生产者的“阅读器”大战,近有当当网、京东,淘宝等大型电商纷纷启动付费电子书城。在这个充分竞争的领域,电子书行业俨然一片“红海”。

但在胡晓东看来,多看并没有所谓的同质竞争者。只看自己是否足够的好,给用户服务是否足够完善。不与别人比较,一直是多看的风格。“看着别人去设计自己的道路,永远是追随者。”

汉王科技最早举起“中国亚马逊”的旗帜,以电纸书概念一举上市并轰动一时,最终却因为内容断环而销声匿迹。多看却注重与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横向纵向联合。只是希望产业链一两个环节内做到不可或缺,做到“把书做好,把书卖好”就足够。

而亚马逊即将在中国大陆推出Kindle系列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的传闻也一时间让中国电子书市场躁动起来。对于Kindle进军中国,胡晓东似乎毫无压力。在他看来,多看与Kindle不同,并不是同质化产品。手机和Ipad阅读都具有多媒体特征,手机阅读会是数字阅读普及的根本。这是电纸书无法做到的。“时代变了。”他的目光向远处望去,像是在思考什么。

多看和Kindle最大的不同在于,Kindle认为数字阅读的未来是可知的,是可知论者。它在美国已经成功,把纸质书电子化。而多看团队认为未来是不可知的,所以一直在不断试错和改变。“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数字阅读会演化成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胡晓东说。

当所有电子书企业都想成为“中国亚马逊”时,多看也在不断求索。中国的数字阅读何时达到高点,还是未知。多看科技已经做好五年的准备。中国未来会出现像亚马逊一样的企业么?胡晓东的答案是肯定的。

图书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必须要足够了解本土文化以及用户需求心理,同时在技术上要不断调整和改善,这是外国企业做不到的。“不能指望国际大鳄改变中国的电子阅读。”中国的电子书产业链发展并不成熟,但不只多看科技,还有很多企业都在向这个方向努力,有不同的方法。这也是胡晓东做这件事的信心所在。

这让胡晓东回忆起当初王川来找他的情景,两个人前后进行了不下十几次的谈话,最长的一次谈了九个小时。而真正打动胡晓东的是王川所传达的“梦想”——让中国人多看一本书。加入多看科技,让他更深刻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以及这份事业带给他的幸福感。

榜样阅读答案篇8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拓宽学生课外阅读,无疑是当前中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新的教学大纲对课外阅读这一块极其重视,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丰富语言积累,并在阅读数量上作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背诵优秀诗文量为8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然而现在学生在课外阅读上形成了一些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外阅读的原本作用,制约了语文诸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现列举一二。

一、学生在课外阅读上形成的误区

(一)按照个人喜好择书

对于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师放任自流,忽视和淡化了其具体的指导,学生凭兴趣邀游书海,久而久之,必然因“偏食”而形成“颇具个性”的读书嗜趣。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迁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还不成熟,看语文作品,难免“情人眼里出西施”。 比如偏爱古典诗词的学生,就以为古诗词以外别无书读;热衷钻研文言散文作品的学生,对现代文一类的东西往往觉得不屑一顾;港台及内地的某一类文章读多了,部分学生就认为文章不绮丽,不柔情,不浪漫就不够味,而不见这样做的结果是使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不平衡、不全面、受力不均,终至不能协调发展。

(二)按照考试需要择书

由于考试中作文占分比例相当大,于是部分学生为提高作文成绩,他们就视作文书为宝典。试图取那些优秀作文的“现成之长”来填补自己的“眼前之短”。对于这类书,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是横念倒背,朝夕揣摩,而对其他优秀作品则视而不见,不予理睬。有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是这样的,给你四种类型阅读材料A名著、B作文选、C杂志、D报纸,写出你的首选。竟有67%的同学选择了B作文选。而当问及其选择理由时,他们不约而同的回答是“应试”。当他们为应试把择的书仅停留在同龄人的“佳作”上时,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必定受到了禁锢,其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甚至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三)按照“现实存在”的原则看书

所谓“现实存在”看书就是有什么看什么,信手拈来,不加选择。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知识的片面的问题,然而现在的书刊良莠不齐,精华与糟粕并存。而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没有足够强的辨别能力,因此很难做到吸其精华,剔其糟粕,而最终使学生受害无穷。现在部分学生思想极坏,就是受到这些坏书的影响。

其实种种误区的产生追根究底还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那么我们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该怎样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二、怎样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告知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让学生主动阅读

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作用并不了解或只是略知一二。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只是为了应付老师作业,因而常常流于形式。如果能明确地告知其作用或目的,就会使很大一部分学生恋上课外阅读。那么它的作用有哪些呢?

第一,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探求本身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课外阅读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外阅读能促进学生灵活的掌握知识。这里的灵活性是指学生遇到问题时,能迅速地打开记忆的闸门,从记忆的库存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第三,课外阅读能培养学生的独力思考和创新意识。当学生的阅读进入较高阶段时,即对问题带有一定研究性阶段时,才能在众多的作品中找出其间的种种联系,找到解决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的答案,提出新颖的见解,形成独创性的智能。第四,课外阅读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写作起着正向迁移作用。喜欢阅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学生,在他写作的过程中,口语和书面语反复转换、筛选的思维活动十分频繁,他们常常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在阅读中吸收的丰富词汇、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联想运用到习作中去,有时使人耳目一新。

(二)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而且也必需培养。我们可采用多种方式营造一种浓重的课外阅读的氛围。如进行读书竞赛、手制读书小报、进行原文改编、开展好书推荐会、新书推荐会、朗诵会、讨论会、交流读书心得等。所有兴趣的诱导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心理期待,使他们的内心一开始就对课外阅读呈现饥渴的状态。是为了把读书的权力还给学生,如此下来学生曾经迷失的自我就会慢慢的复归,满含兴趣地读书过程是快乐的。

(三)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理性阅读

指导就是把阅读物的选择、阅读的要求、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指导学生要善于把课堂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举一反三,提高能力,也就是通常说的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

第一,做好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推荐的读物力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又能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能力层次,且力求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而利于教学。如《十六岁的花季》就有很强的时代性也适合学生味。学《沁园春.雪》 时可推荐学生读《诗词》。学《范进中举》可以让学生看《儒林外史》等。而科技书籍的推荐就能迎合此年龄段学生喜欢“猎奇”,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特征,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每次阅读前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小到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大到某种情感的养成,某种能力的培养。如此下来,学生也就不会有无从下手,无所适从的感觉了。明确的操作要求,会让学生读起书来更从容。第三,指导阅读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使学生终生受益。进行课外阅读时除了用常提到的跳读、略读、精读、圈点勾画法外,还可以采取浓缩法、比较法等。

榜样阅读答案篇9

新近公布的抽样调查表明,2007年中国人的图书阅读率(每年至少读一本书的读者在识字者中的比例)仅为34%。这个数字在1999年是60.4%,到2003年还有51.7%,2005年时为48.7%,首次跌破了50%。这项调查是新闻出版总署下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的。

与传统图书阅读率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新兴媒体的互联网阅读率持续迅速上升。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说:“阅读趋势正呈现数字化、多元化、个性化三大特点,传统图书阅读率下降已不可避免,网络阅读的兴起不可逆转。”

从表面上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只是把纸质书换成了“数字书”,但综合分析,中国人的阅读存在“空心化”隐忧,阅读质量并不理想。调查显示去年我国人均购书量不足5本,其中八成是课本教材。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黄国荣对此忧心忡忡,因为国民阅读习惯变化将导致思维能力的弱化:“图书阅读是线性的、连续的,它的优势在于可以进行深入研读、品味细节、交流学术思想,同时也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而网络阅读侧重于形象思维,具有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特征,能够扩大知识面,非常方便地得到答案信息,却纵容了思想的懒惰,弱化了思维能力。”

更让人担心的是,不断弱化的传统阅读本身也有结构性的问题。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在传统阅读中,报纸占第一位,杂志占第二位,图书阅读则是最后一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中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下30万种。但在阅读上,中国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在这次国民阅读调查中,超过69%的人认为读书是重要的,只有1%的人认为阅读不重要。调查人员询问那些不读书的人为何与书无缘, 43.7%的人回答“没有时间”, 29.1%的人回答“不习惯”。

没时间读书的人群里,占首位的是20-29岁的年轻人,其次是30-39岁的中年人。最让人惊讶的是,在不习惯读书的人群里面,18-19岁的年轻人占45.9%,也就是说,高中和刚刚离开高中进入大学的人群,居然已经不习惯读书!

对此,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很郁闷。一直在为阅读鼓与呼的他感叹说,“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大学生也没有阅读习惯,据复旦大学的一个调查,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2%,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为22.8%,阅读专业期刊的只有9.3%,阅读外文文献的只有5.2%。这是我们大学生阅读的一个普遍状态。而美国大学生平均每周的阅读量是500-800页。我们整个社会离阅读越来越远。”

朱永新还说:“赫胥黎曾经预言过人类文化灭亡的方式是没有人想读书,没有人想知道真理,文化成为了滑稽戏。在我们这个时代,他的预言真的有可能成为现实。”

榜样阅读答案篇10

----“四反馈”语文阅读教学实验体会点滴

      著名学者李政道博士曾说:“什么叫‘学问’?是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我国历来讲究做‘学问’,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李教授的这番话说得非常深刻,对我们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具重要意义 。

      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现代教育要求学生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更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等各种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让学生学会问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美国一位著名的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问题的学生才是有问题的。”的确,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善于提出和思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提出富有个性的问题是语文阅读教学“四反馈”教学实验的主要方法,在自读自悟课文内容中培养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语文阅读教学“四反馈”教学实验的宗旨。如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学会自能阅读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下面三方面入手。

      一、学“问”的前提:教师开放教学。

     课余教师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上课不爱提问?我以为根源是教师的课堂不够开放,教师的观念没有转变。中国自古以来,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为胜任“解惑”,教师显然不能传授暂无定论的知识,而必须给学生传授准确无疑的知识,因此“统一教材”、“教参答案”,对于这样的知识,教师通过苦口婆心的讲授,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好问?这样的课堂教学只能说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使学习者“成为他所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选自《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为此,我们的课堂,教师应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点拨学生理解问题,特别要保护偏离教案之问,超出教师现有知识之问。这样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如传统教学《草原》第一段,教师常设问:这段话从哪些方面写出草原的美丽?是如何写的?答案是统一的,“从草原的天空、草地、羊群、感受写出草原的美丽。天空是……”这样的方式上课,学生没有发言的积极性,我运用的“四反馈”教学法则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习课文。教师设问的则是:这段话你最喜欢哪些词句?为什么?还有什么不懂?这种方式上课,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抢着说,争着发问。因为“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语)的强烈欲望,这样的教学,教师根本不要愁学生鲜有提问了。

      二、学“问”的保证:教师还足时间。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把知识讲透,教师讲解分析往往占去了绝大部分时间。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句大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课本,就“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讲’,而且要在讲‘深’,讲‘透’,那才好。”“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象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它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叶圣陶语)?”显然不符合培养学生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因此,具体说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另外,还受50年代初苏联“文学分析法”的消极影响,重课文内容、情节的面面俱到的分析;把“启发式”误认为一问一答的“问答法”的理论认识等等。于是,语文阅读课老师讲得多,学生读书少、思考少、动笔少的现象至今仍然是习惯成自然,积重难返,“涛声依旧”。要让学生在阅读课上学“问”,教师首先要在确认学生是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特别是解放学生的时间,教师应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即教师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像蜜蜂一样自由自在地采集“花蜜”。为此,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以下模式进行教学:师生共定学习目标----学生围绕目标自学----学生反馈自学的情况----师生讨论学生自学后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理解不懂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本质上是在课堂教学中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内容,而我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目标不明时给予引导,思路混乱时给予开导,态度不正时给予疏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充足的时间自学思考,提出有独到之处的问题,更使人惊喜的是通过讨论学生常常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学生自学后,提出了作者除担心邱少云会跳起来或叫起来,会不会担心他身下的炸弹爆炸(课文插图邱少云有背弹袋)?再如《飞夺泸定桥》自学后学生提出:敌人为什么抽掉桥板,不炸断铁索桥?经过讨论,再读课文,学生明白了敌人根本不想炸桥,从文中“来吧,你们飞过来吧!”可以看出敌人认为红军过桥是不可能的,所以,不想炸断桥。这些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理解都是学生充分自学思考的结晶,是他们创新精神的体现。

      三、学“问”的钥匙:教师巧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