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简笔画十篇

时间:2023-03-23 13:09:51

爷爷奶奶简笔画

爷爷奶奶简笔画篇1

这不,好久没到爷爷家了,寒假里爸爸带我去看望爷爷奶奶,一早我们就出发了。刚进爷爷家门,我们不由惊呆了:只见一个人架着一副老花镜,穿着一套西装,打着领带,脚蹬一双褐色皮鞋,正在挥毫作画呢。莫不是我眼睛花了,仔细一看,这不正是我的爷爷吗?我忙走过去,仔细打量了一下:爷爷很正常呀,看那一丝不苟的样,再看看那笔下栩栩如生的山水画……那架势俨然是个大画家呀。过去因为家里穷,爷爷可从来没上过学呀,甚至从没碰过笔呀,今天怎么会……不可思议……

爷爷见我们来了,放下手中的笔,摘下老花镜,看我们一脸惊讶的样子,爷爷笑了。他告诉我们,最近他进了老年大学,虽然已年逾古稀,可他还要为自己的大脑“充电”。说着,他从房间里拿出一张自画像,我接过一看,还真像。我问:“爷爷,是你自己画的吗?”一旁的奶奶忙证实说:“是的,我亲眼看着他画的。他是用镜子照着自己画的。”奶奶一接上词儿可就没完没了了。“你爷爷自从上了那个老年大学,可用功了,每天总在家里写呀画的。他说了,奥运会马上就在我国举行了,我们再不学点知识那才真是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呀’,等到奥运会开幕那天,他也想露一手,让外国人也看看……”爷爷站在一旁呵呵的笑着:“你不也是吗?一大把年纪了,还去学英语呢。”什么?奶奶学英语!牙齿都掉得差不多了,说得准确吗?我有点不信。“Welcome to China…”好一口标准的英语呀!那水平简直可以和我相比了。奶奶说:“乖孙子,怎么样,我说得还可以吧?”原来奶奶看爷爷为了迎接奥运忙着“充电”了,自己也不能落后呀,学点英语,奥运会期间也好为外国朋友服务呀,向外国朋友介绍我们家乡呀。真是想不到呀,两个一字不识的人,这么大年纪了,还学会了这些,我不由得打心眼里佩服他们。

这段时间,爸爸妈妈也没闲着:买花,翻地,种花……把院子里装扮得漂漂亮亮:金黄的迎春,灿烂的梅花,优雅的君子兰……他们说:“我们这也是为迎接奥运出力呀!”

爷爷奶奶简笔画篇2

在延安,胡考与张仃在一起谈话,胡考问张仃:“如果全国解放了,你去干什么?”张仃回答他:“找一个地方,种几亩地,然后,画画。”

一年深冬,我坐在黄苗子先生的客厅里,听他谈到这段往事时,我们都哑然失笑。这是爷爷说的话,没有第二个人会说出这样的话。爷爷在六十多年前就开始奉行简单主义的人生准则,但历史的各种变局,令他应接不暇,为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爷爷差不多付出一生的努力。

这句话,应该是胡考告诉苗子先生的。六十多年过去了,我想,连爷爷自己都忘得一干二净。他是一个无比简单的人,简单到只剩下画,此外,他的大脑中一无所有,包括他的个人史。有时我们当着他的面,讲他的荒唐事,笑得我们前仰后合,他却露出一副事不关己的神情,对我们的幸灾乐祸不屑一顾。常常要借助我们的提醒,他的个人回忆才能得以施展。有时,奶奶给他讲他的故事,就像讲别人的故事一样,循循善诱。

爷爷并非患有健忘症。我在山里陪爷爷住时,有时外出,很晚才回来,爷爷则会坐在客厅里固执地等我。等我回来,他才肯上楼去睡。

别人的事情,他都记得清楚。谁也骗不了他。他只是对自己的事情漠不关心。关于他自己,他并不比别人更清楚。

他更像一个旁观者。点燃一根火柴,看它慢慢燃烧,直至熄灭。

或许,他记忆里只有火光。

不要问他与画画无关的事情。他只想安静地画画。六十多年前,他就向胡考宣布了这一点。这一信念一生未变。他为此四处奔波,北平-上海-榆林-延安-北京,绕了一大圈。他越努力,就越是远离他最初的幻想。

痴迷、悲愤、惶然、眷恋――他的经历,以笔墨的形式,层层叠叠地,涂进他的画里:一位东北老人的憨朴,以及,银狐般的机智。

此外,他“一无所知”。

包装新中国

我有时觉得,爷爷从一开始就被置身一个巨大的悖论中。他想画画,为艺术献身,但这个梦想在时代的伤口面前是那么微不足道。在他眼里,艺术内部埋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要吞噬他的全部热情。

救国。不是政治宣言,是一个求生者的本能反应。像《义勇军进行曲》唱的:“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后来,黄苗子先生在论及爷爷的老师张光宇时写道:“战火和政治逆流,就是这样把一个⋯⋯画家,从一个幻想的象牙之塔中赶出来,逐渐改造成一个为祖国为人民而拿起笔杆的民主战士。”

或许,这是时代强加给艺术家的规定性成长。

有一年春天,我在北京万荷堂的桃树下与黄永玉先生谈论那代人,他讲到郁风先生等。

他在自己的书中也写道:“这一群横空出世风格各异的漫画家使出的招数,既非任伯年吴昌硕的门墙,当然更不是徐悲鸿和刘海粟的庙堂。倒是跟鲁迅先生创导、关心的木刻艺术的命运走到一起。抗日战争一开始,进步的文化界流行了一个艺术概念:‘漫、木’,指的就是漫画和木刻这两个紧贴着现实大义的艺术群体。”

爷爷无疑是其中一员。是我的疏忽,怎么从来不曾向郁风打探爷爷年轻时的消息。

何况郁风那么爱说话,一定中计,揭爷爷老底。黄永玉送她一幅画,画一只鹦鹉,旁题:“鸟是好鸟,就是话多。”

但她有自己的原则立场。上世纪四十年代在上海对她说的私房话,她至死未讲。决定她是否能够守口如瓶的,不是的荣辱沉浮,是自己的原则,打死打不死都不说,令人肃然起敬。

许多人都是从“漫、木”中找到自己的路。爷爷是漫画,黄永玉是木刻。

爷爷起步于漫画,在延安乃至建国时期,又搞实用美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从火红的延安走过来的爷爷又承担了包装新中国的任务。

在建国初期,昔日激愤、悲观和忧郁的漫画家,也沉浸在革命成功的大喜悦中。他看到了山河一片大红的祖国,也看到了欣欣向荣的希望。也就是说,爷爷早在抗战漫画阶段所表达过的沉甸甸的希望,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

爷爷于是应之邀住进中南海,负责对怀仁堂、勤政殿的改造,并愉快地承担了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政协会徽,以及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设计装饰的重任。那一年(1949年),他只有32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远处眺望,他会想到什么?是否,与国家的梦想相比,个人的梦想显得无足轻重?

“毕加索+城隍庙”

在设计完国徽和政协会徽以后,张仃在其后的日子里,又马不停蹄地主持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系列邮票(1959年)、《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的系列邮票(1957年),主持了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中国馆的总设计(1952年),主持了巴黎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馆的总设计(1956年)。在这种鞍马劳顿、旅次频催之中,张仃也把自己整个儿地融进了红色。他成了红色的一部分,他是构成红色大海洋的一部分。他成了一粒欢腾的、兴奋的红血球。

从建国到“”爆发前,爷爷除了将少量时间用在了国画创作外,将大量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包装新中国上。他包装新中国的方式不仅仅体现在设计国徽、政协会徽、邮票和布展上,也体现在被时人称之为“毕加索加城隍庙”风格的装饰画上。而所谓“毕加索加城隍庙”,就是将毕加索画风中的有益成分和中国民族画风中的有益成分结合起来,亦中亦西,亦古亦今。顺便说一句,早在延安时期,爷爷就对毕加索充满了钦佩;1950年代,他去西班牙与毕加索会面,甚至提出过授予毕加索荣誉中国公民的动议。而“城隍庙”所代表的民族风格,更是爷爷自幼年以来的钟爱之物。不过,这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具有开风气之先性质的“装饰画”,其目的却一如既往地要尽力展现新中国积极、乐观、健康、清新和奋发向上的新生气质。

直到晚年,他才能摆下画案,安心画画。是前者否定了后者,还是后者否定了前者?或者,两者根本就没有区别?

花非花,雾非雾。

不激动,不画画

“天快黑了,我们早点回去吧。天黑以后,路上有土匪。”说这话的时候,爷爷已经快九十岁。我们相视一笑,觉得爷爷实在可爱。

整个美术馆被包了下来,作爷爷一生作品的回顾展。许多原作,对于我和冰川来说,都是第一次看到。爷爷到了现场,与美术界的朋友们见了个面。晚上我们到这家台湾餐馆吃饭,朋友伯度推荐的。

白头发。白胡子。陈丹青见到爷爷,不由得说出三个字:“好样子!”

对我们的无动于衷,爷爷显得有点生气。他凑到奶奶耳边,小声对奶奶说:“他们年轻,不懂。”我想早回去,我惦记着夜里的英超联赛。

不知是否因为老了,儿时记忆时常混淆他的视听。对于老人来说,越是久远的事,记得越清楚。还有一条,爷爷似乎永远在他的主观世界中自得其乐,时空的变幻对他难以施加影响。

四岁那年,1921年,爷爷在自家的大黑门上用彩色粉笔画了一幅画,竟是一幅《出丧图》,是他根据对于丧事的印象完成的,笔画繁密,人物惟妙惟肖,所有经过的人都要放慢脚步,仔细打量。先是打量画儿,赞不绝口;再是打量人,啧啧称奇。爷爷小时候个子很小,站在漆黑的门边儿,根本不起眼,找半天才能找到。但镇上的人们都喜欢他,知道他能画,不时把他抱起来亲两口。

爷爷早在四岁就尝到了小名人的滋味,但好景不长,那幅《出丧图》被太爷爷看到了,狠狠地打了他。太爷爷那时是镇上的教书先生,那天他刚好从外面回来,看到这幅画,勃然大怒,像拎小鸡一样,拎着爷爷的脖领子往院里走。爷爷觉得自己在空中滑翔了一段之后,重重摔到正房的砖地上,小脸蛋儿跟砖地亲了一下,擦出一块红印子。爷爷的父亲随手把一只茶碗掼在地上。那只茶碗带着一声怪叫粉身碎骨。爷爷的母亲闻声出来,对着发怒的丈夫瞠目结舌。他父亲叫道:“这个丧门星,居然在家门口画这么丧气的画,看我怎么整治他!”

爷爷的母亲蹲下去,把爷爷搂在怀里,说:“孩子懂得什么,看你把孩子吓的!”

太爷爷年轻的脸已经变形,说:“他这是在咒我们全家!告诉你,以后不许他再碰画笔!”

如果我们能够重返爷爷童年时的旧宅,我们应该能够从那些斑驳的老墙上辨认出他最初的作品。我曾去过凤凰,在黄永玉先生的老宅里住过。古椿书屋的墙上,留着他早年的墨迹――是他最早发表的作品,稿酬是父亲黄玉书的一顿拳头。

老房子消失了。墙上的图形像神秘的水上花纹一样,一闪即逝又充满深意。他已不记得自己画的第一个图形是什么。但那图形无疑为他的一生指明了方向。他一生的幸福和痛苦都隐含在那简单的笔画里。

奶奶说,爷爷被宣布退休的时候,他高兴得在地上打了一个滚。

可以画画了。不必再为恼人的行政工作负责了。为这一天,他等了大半生。他疯狂地写生。

不激动,他不画。然而,他每天都激动着,像1950年代与李可染进行中国画革新时那样,义无反顾地进行他的焦墨画实验。漆黑的墨色,在画幅上蔓延。

参与国徽设计

有人认为梁思成和林徽因是国徽的设计者。实际上,国徽的设计不是哪个人独立完成的。

1949年7月,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对国徽的设计提出三点要求:一、中国特征;二、政权特征;三、形式庄严富丽。

据1949年8月5日下午三时半在北京饭店六楼大厅召开的政协第六小组(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第二次全体会议记录,当时已经收到设计稿28份,但皆因不符合上述三条原则而被否定。于是,成立了两个专家小组设计国徽,一个是以林徽因为首的清华大学营建系专家小组,另一个是以张仃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专家小组。张仃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用天安门作国徽主要图案的设计思想。这一设计思想以后逐步得以完善。而梁思成则反对以天安门为国徽主要图案,而主张以璧为国徽图案。从中央档案馆,我们查到了两个设计小组阐述各自设计理念的重要史料,大体可以了解当时双方的论争。

张仃拿出了他的设计方案。他在《国徽应征图案设计含义》中阐述道:一、红色齿轮,金色嘉禾,象征工农联盟。齿轮上方,置五角红星,象征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齿轮嘉禾下方结以红带,象征全国人民大团结,国家富强康乐。三、天安门――富有革命历史意义的代表性建筑物,是我国五千年文化,伟大、坚强、英雄祖国的象征。

现在看起来,张仃当初的构想大多数都体现在沿用至今的国徽上。应当说,张仃是国徽的创意者,而林徽因等则为其最终完善者。亲自找梁思成谈话,说服他接受张仃以天安门为国徽主体的设计方案,并委托清华大学营建系最终完成国徽图案的制作。而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第一枚国徽,则是张仃亲自跑到前门外,找到一位雕刻师傅,制作的一枚木制国徽。

爷爷奶奶简笔画篇3

(一)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我们都喜欢的小朋友的家中去做客,看看这个小朋友的家庭生活场面。

(播放多媒体课件:动画片《大头儿子》片段并以歌曲《可爱的家庭》伴奏)

(旁白):窗外下着大雪,天真冷啊!大头儿子一家呆在温暖的家里。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欣赏窗外的雪景,围裙妈妈在编织毛衣。他们一家在开心地说着、笑着。他们的家庭生活多么幸福、温馨啊!

师:我们每个人都像动画片中的大头儿子一样,有自己幸福、温暖的家,家中有关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今天就以“家”为主题,来说说我们自己的家。

(二)介绍我的家

师: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张全家福照片,这张照片记录着你们家最幸福、最开心的时刻。现在谁愿意上台给大家讲讲你的这张全家福的来历?

生1:我叫吴佳。这是我五岁生日时,我们全家在一起给我过生日时拍的照片。照片上有我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瞧,照片上的我多么高兴啊!

生2:我叫黄岩。这张照片是今年国庆节爸爸妈妈带我出去游玩时拍的,看,我们全家笑得多开心啊!

生3:我叫张晓雅。这张照片是我奶奶过生日时拍的。照片上有我的爸爸妈妈和我,还有叔叔婶婶……大家看,我们这个大家庭多幸福啊!

(为发言的同学奖励大胆发言智慧星,其余的学生同桌互相介绍。)

师:从大家的介绍中,老师知道每个小朋友的家都非常幸福,非常快乐!

(三)爱心猜一猜游戏

师:我们在家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今天老师特地请来了几个小朋友的家长,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几位家长上台和他们的孩子一起来做“爱心猜一猜”游戏,看看他们之间究竟了解有多深。

(学生和家长上台,由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和大家认识。)

出示游戏规则:老师提出问题,家长在答题板上写出答案,然后孩子回答,家长出示答题板。如果他们的答案一样,台下的小朋友就掌声鼓励。

出示题目:

妈妈的生日

妈妈最喜欢的体育运动

孩子最喜欢吃的饭

孩子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评出冠军,奖励沟通智慧星)

(四)关爱家人

师:我们的爸爸妈妈不仅经常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而且还非常关心、爱护我们。谁来说说你的爸爸妈妈在生活上、学习上是怎么关心你、照顾你的?

生1:我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忙着带我去看病,给我做可口的饭菜。

生2:我学习上遇到难题时,爸爸妈妈耐心地给我讲解。

生3: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照顾我的生活,给我做饭、洗衣。

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么关心我们,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在生活中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场景(一):妈妈生病了。

生1:帮妈妈倒水拿药。

生2:帮妈妈端饭。

生3:做好自己的事,不麻烦妈妈,让妈妈好好休息。

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场景(二):奶奶过生日的时候。

生1:给奶奶唱《生日歌》,祝奶奶生日快乐。

生2:给奶奶送生日贺卡,祝奶奶生日快乐。

生3: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奶奶买礼物,祝奶奶生日快乐。

(五)制作贺卡

师:大家这么爱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生l: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生2:妈妈你辛苦了!

生3:妈妈,祝你永远快乐!

生4:爷爷奶奶,祝你们永远健康!

师:既然大家有这么多要对家人说的话,那就请大家拿出自己的画笔及准备的卡片,在卡片上写下你最想对他们说的话,然后再画上一幅美丽的画,做成一张漂亮的爱心贺卡送给他们。

(播放“让爱住我家”音乐,学生做贺卡。)

(同桌互相展示贺卡。)

爷爷奶奶简笔画篇4

又一次站在了乡间的小路上,金灿灿的麦海随风摇曳着,荡起一圈一圈的波纹。天气已经渐渐地凉了,这些麦子却还在这儿贪婪地享受着午后的阳光,再过一段时间,那些轰隆隆的大家伙就会来把它们封进那些白色的大口袋里。坐在田埂上,我突然想起了爷爷奶奶肩并肩挥舞着镰刀的情景。那暖暖的阳光洒落在他们的牙齿上,他们咧着嘴,笑得那么快乐。我就坐在田头,捧着那碗奶奶做的宽面,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记得爷爷最爱吃馒头,奶奶一年要不停地做馒头。当那蒸气慢慢地向上钻,跑到天花板上时,烟雾笼罩了整个厨房,也在我的牙缝间穿梭。往往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奶奶会把做馒头剩下的已经发酵的面团放在桌上,拿擀面杖来来回回地抚平,然后改大刀切成长条,最后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旁边的火烧得很旺,水咕咕地冒泡了,奶奶把一大把面撒下去,拿勺子来回搅几下,最后不紧不慢地盖上锅盖。往往这个时候,我便会踮着脚,拼命盯着锅沿,想看面什么时候能熟。

当我专心致志等的时候,奶奶已准备好配料,麻利地掀开锅盖,依次丢进配料,再淋入麻油,放入香菜。一股好闻的面香立刻钻入我的鼻底。不等奶奶说,我便飞快地坐到椅子上,拿好了筷子。奶奶见我这样总是先慈祥地笑一下,然后吩咐我慢点吃。我哪里听得进去,张开嘴就往里送,立刻我舌尖都麻了。那面条刚碰到舌尖,一点微微的辣和酸便在口腔里跳起了双人舞,它们陶醉了味蕾,伴着麻油的香味,蔓延到我的全身,我抱着碗“呼呼”地往下灌。当时的我狼吞虎咽,哪里顾得去仔细品尝。

如今,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再那么麻利,住到了城里,家里再也没有做过馒头与宽面了。即使是逢年过节,也只是随便买一些用于祭祀罢了。我曾经在面馆里吃过各种各样的宽面,可味道没有记忆里的那般美好。

我渐渐地明白,人生像是一次旅行,沿途的风景充满了诱惑,路上也会有形形的人出现,但风景总会悄悄离去。唯有那些回忆会一直陪伴你,就像那舌尖上滚烫的记忆。

【评点】

两文从写作内容及整体思路上看,差别不大,然而经过修改之后的文章,似乎更胜一筹。细细探究其亮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侧重烘托,景物含情。虽是写美食,修改文却出人意料地引入了一段景物描写。无论是“麦海随风摇曳”的金黄画面,还是爷爷奶奶在风景中辛勤劳动的情景,均仿佛让人嗅到了清新的面香,品味到了面条里蕴含的那份美好情感。笔墨虽不多,却让文章大为添色。

2.反面迂回,突出主旨。修改文一改原文一味正面记叙的方式,在收束时将妈妈做面的情景,修改为“家里再也没有做过馒头与宽面了”,顿时让人生出无限怀念。这种反面迂回的笔墨,让情节有了波澜,并且由物及人、由事入理地挖掘出了美食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美好与幸福,自然地升华了主旨。

【写作启示】

记叙文出彩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一定要学会巧妙而综合地表达。具体而言:

爷爷奶奶简笔画篇5

青婷是妹妹,喜欢羞赧地吐出舌头。别人问她好不好的时候,她吐舌头的意思是“好的,没问题”;老师向她要作业本的时候,她也会吐舌头,意思是“老师可不可以再等等呀?我还没有做完呢”;爷爷让她做家务,她吐舌头却是告诉爷爷,人家还想再玩一会儿呢。

姐姐红婷也不爱说话,有陌生人来,姐姐会躲在妹妹的背后,拉着妹妹的衣服,然后偷偷地抬头看着陌生人的眼睛,好久都不眨一下,一句话也不肯说。

姐妹俩今年11岁,在天镇中心小学上六年级。

夏天放学之后,姐妹俩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在芦苇丛中、在芭蕉叶下寻找绿色的、红色的各种各样的蜻蜓。她们能非常迅速地捉住一只停落在草芽上的蜻蜓,然后往夕阳那边奋力一抛,让蜻蜓飞走。她们认为,夕阳是蜻蜓的家,蜻蜓飞向余晖是最温馨动人的画面。

潜山,是她们的弟弟,今年九岁半,天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

潜山手臂上经常会出现小小的破皮口子。潜山喜欢打架,喜欢打架的时候嘶吼的声音,喜欢打完架之后放肆奔跑的感觉。潜山跑得很快,老师都逮不到他呢。

三姐弟还有一个18岁的姐姐红梅,今年已经出嫁了。

姐弟仨现在还记得红梅出嫁时候的场景:鞭炮炸得耳朵疼,一大桌一大桌怎么也吃不完的饭菜。十里八村的狗啊猫啊也都赶来庆贺,它们流着哈喇子,快速而又小心地穿梭在饭桌下寻找着食物,小心翼翼地抬着步子,生怕被大人们驱赶。

出嫁那天,红梅穿着皱皱的红红的衣服,胸口被勒紧,袖子也窄窄的,白烟色的皮肤鼓了出来。当红梅穿着这身皱了吧唧的衣服和一双高跟鞋站在青婷眼前的时候,青婷觉得,姐姐刹那间变成了一个受操控的提线木偶。

出嫁那一天,爸爸妈妈回来了。三姐弟开心极了,要知道在平常,爸妈一年只回来一次,一次就只待一个礼拜,然后又会去到东海的城市。姐弟仨谁也没见过海,谁也没去过爸妈生活的那个城市。

不过他们能想象海的样子。东海有贝壳,有沙滩。而在天镇,四顾都是高高的青山。青山下是常年不息的河流溪涧。这里没有海浪,没有帆船,却有鸟啼、蝉鸣,还有穿梭在山谷间沁凉的风。

爸妈在东海,爷爷奶奶却在天镇。

爷爷今年已经70岁了,耳背得厉害,只听得清潜山的声音。奶奶今年也快70岁了。从出生到现在,姐弟仨只看过奶奶一个表情,就是不出声的笑。

一天到晚,奶奶不是待在院子里就是坐在天台上,有太阳的时候,出来晒太阳,看风吹过自家的屋子,把晒在房顶的辣椒掀到楼下,这个时候,奶奶会笑得更加开心。青婷觉得,奶奶笑起来的时候像一个未满周岁的宝宝。

奶奶不会用手捂着嘴巴笑,她从来只是静静地端坐在藤椅上,默默地笑着。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一个人,谁都没法进入。

没有太阳的时候,奶奶就会坐在客厅,看着大厅上挂着的“天地国亲师”的牌匾,她这样一看,能看上好半天哩。

两年前,青婷家的瓦房塌了,椽子塌落下来重重地砸在爷爷的身上,爷爷肋骨骨折了,半年多也才好了一半。爷爷的腰也被坍塌的房梁弄伤了,现在,爷爷走路需要扶着凳子。

那个时候,父母还在东海打工,附近村子里的叔叔阿姨帮忙用木头、尼龙袋子和钢丝绳索在坍塌的瓦房旁搭了一个六平方米的棚子。爷爷奶奶就和姐弟三个在棚子里住了大半年。下雨的时候,这个棚子里面也滴答滴答地漏着雨水;太阳出来的时候,透过五颜六色的塑料膜,房间里像是进来了一道小小的彩虹。

直到一年前,爷爷奶奶和姐弟仨才搬进新建的水泥屋子。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红婷、青婷就早早地起来,为爷爷奶奶还有弟弟做炒饭。萝卜炒饭,白菜炒饭,一炒就是一大锅。现在,爷爷奶奶都不能干活了,姐妹俩必须把一天的早饭、午饭和晚饭在清早炒好。红婷在灶旁拾掇柴火,青婷负责翻炒锅里的米饭。

红婷喜欢吃青婷做的炒饭,特别是开炒的时候放入猪油发出的吱吱的声音,想想都会咽下几口唾沫。红婷最喜欢吃的就是猪油炒饭,而潜山喜欢吃的是鸡蛋炒饭,但在这个家里,一周只能吃上一次鸡蛋炒饭。

青婷会把几乎所有的鸡蛋丝都用筷子挑出来,夹在弟弟碗里;但红婷却不这么做,因为,她自己也想吃到美味的猪油炒的鸡蛋。

撒种、种菜、翻土、除草,地里的活红婷、青婷总能麻利地做完。

每天,潜山和姐姐们要走过长长的盘山小路,花上足足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走到天镇中心小学。潜山总是飞跑在前面,不管冬天夏天,晴天雨天,他都不会和姐姐走在同一条跑道上。除了常常打架,让姐姐们担心,很多时候,姐姐们并不觉得潜山是个坏孩子。

潜山嗜好画画,不管在家里还是学校,他的课本、作业本、练习册,甚至在学校与家里的墙面上,全部都是他的画作。下课画,上课也画;白天画,晚上的时候,潜山就在梦里画画。画画的时候是潜山最安静、最悸动、最沉着,又最疯狂的时候。

各种各样形状的花,各种各样形状的房子,不到三分钟,潜山就能在小本子上完成一幅图画。在他的笔下,爷爷可以是一只猫,老师可以是一只大老鼠,花朵可以互相拥抱,星星可以落在孩子的手掌心里。

潜山喜欢画铅笔画,铅笔画省时省力,画完之后不满意了,还能再任意地涂改。潜山也喜欢画彩色的画,只是他没有足够多的彩色画笔。

姐弟仨都喜欢上学。潜山喜欢上学,是因为教室里有用不完的彩色粉笔,他可以在黑板上、在墙上任意地作画。他也可以将喜欢的彩色粉笔偷偷地装在自己的袋子里,悄悄地带回家里。

姐姐们喜欢上学,是因为学校有她们的朋友,大家可以一起玩牵火车的游戏。这是天镇小学的学生们最喜欢玩的游戏:一个人拉扯着另一个人背后的衣角,在操场上围成一条长龙,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不松手,谁就能赢得胜利。红婷可是这个游戏的小能手呢。

虽然姐弟仨都喜欢上学,但他们的学习成绩却很让老师着急。青婷最好,一般语文数学都能考个八十分;红婷呢,六十分左右;潜山的各门功课很少能够及格,甚至也有考几分的时候。有一次,潜山考了班里倒数第一,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还在画画。老师气得七窍都快冒烟了,他一手抓起潜山,另一手去夺他的画作。还没等潜山反应过来,那桌上、抽屉里的一幅幅图画就被老师撕了个粉碎。等潜山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和老师扭打在一起了,小小的额头暴出青筋,牙齿都快咬碎了。同学也拉不开他们,等到下课铃响起,这场战争还没分出个胜负。

潜山把整整两盒的彩色粉笔偷偷地拿回了家,他认为这是报复老师的最好办法。于是,家里的墙壁上、走道上、地板上到处都是红红绿绿的风景画。

老师怒气冲冲地给远在东海的潜山家长打电话,父母在电话那头一个劲地向老师赔不是。细心的妈妈还给老师寄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用大大的快递袋子包裹着,可除了老师,谁也没见过这个礼物。

潜山呢,并没有受到妈妈的责骂,相反,妈妈也给姐弟仨寄来了一大包礼物。

姐弟仨拖着包裹着礼物的尿素袋子,好不容易回到了家。红婷青婷迫不及待地在里面翻来找去,潜山则傻愣愣地站在一旁,好像觉得,即便是礼物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怨气。

翻开袋子,红婷、青婷找到了新的衣服、书包和文具盒。青婷开心极了,当场就换上了一件粉红色的新棉袄,在“天地国亲师”的牌匾下转了又转,一边转一边朝傻笑着的奶奶吐起了舌头。

红婷呢,则抿着嘴巴,一副不开心的样子。她不喜欢粉红色,并且,她并不想自己的衣服都和妹妹的一模一样,她认为,那样很傻。为什么双胞胎就非得穿一样的衣服呢?红婷怎么也想不通,再说,文具盒什么的,自己已经有两个了,一个是学校发的;另外一个是去年过年回家,妈妈给她买的。除了文具盒,大人就想不到什么新鲜的玩意儿吗?哪怕一个洋娃娃也好啊。红婷心里嘀咕着。

最不开心的要属潜山了,他气得踩了踩双脚,脸憋得通红。他的袄子是灰色的,而他最讨厌的就是灰色。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往灰色的墙壁上、黑板上涂抹上各种色彩,而爸妈居然给他买了一件灰色的袄子!他紧皱着眉头,一副想要爆发的样子。

潜山最想要的是一块画板,或者是有48种颜色的彩色颜料,再或者是一本绘画的指导书也好。要知道,天镇可没有这些东西,文具店里卖的至多是水彩笔和幼稚的简笔画工具书。

潜山跑出门外,望着四围的高山,他仰望晴朗的天空,差点没哭出声来。为什么老天总要和我作对呢?什么愿望都不能满足我。潜山委屈极了。

潜山脱下鞋子,赤脚踏入了溪涧中,把脑袋垂了下来,让清冽的泉水洗濯着稻草色的短发。快到冬天了,泉水更加冰冷了,枯黄的芦苇叶上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霜。潜山从头到脚凉了个透,没坚持半分钟,他就哆嗦着回到岸上,穿回了鞋子。他朝水流的方向奋力抛去几个小石子,可惜并没有激起多少浪花,石子马上就沉入水底了。

一连好几天,潜山都没吃早饭。

冬天到了,天镇的花草树木都变成了一个颜色。潜山最讨厌的就是冬天,他希望四季都像春天那样有着明艳灿烂的色彩。春天是一个精灵,一个仙子,总是能在潜山的眼前不断地变换着色彩;而冬天,就像一个讨厌的形容枯槁的老太婆,潜山见到它就像见到班主任和老师一样,想避开,想一个人走得远远的。

冬天深了,枝头、山麓、草坪,哪里都是光秃秃的一片,芭蕉叶也枯黄一片,生气似的沉沉地垂下了脑袋。冬天听不到那么多的鸟啼、狗叫、鸡鸣了,这是一个安静的季节,姐弟仨里面只有青婷喜欢冬天。她喜欢晶莹洁白的雪花,喜欢冬天里暖暖的火炉。她更加知道,冬天过后,一年不见的爸妈就要从遥远的东海回到天镇了。

青婷最想念爸妈了。想父母的时候,青婷会拿起电话,拨出他们的号码,但每次一举起电话,青婷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即便是爸妈回家,姐弟仨和父母说话也并不算多,青婷只会乖乖地牵着妈妈的手,或是拽着爸爸的衣角,跟在他们屁股后面挨家挨户地去拜年。

建了一年多的房子还有几个窗户没有安好,如果爸爸回来了,他肯定会把窗户安得牢牢的,屋里再也不会进风了。青婷这样想。

这一天回家,姐弟仨远远地看见奶奶怀里抱着一堆晒干了的柿饼,笑嘻嘻地朝他们走了过来。

这是哪里来的柿饼啊?青婷嘟囔着。

还没到家,红婷就发现厨房外的烟囱已经冒出了油烟。奇怪了,平常都是我和青婷回家给爷爷奶奶做饭,中午的时候,爷爷奶奶都是吃我们早上做好的炒饭,那今天是?红婷摸了摸脑袋,牵着青婷的手,跑到了屋里。

大厅里是两个大大的鼓鼓的编织袋子,袋子外面有两个杏仁色的海螺,海螺的下面,还有两个人鱼娃娃。人鱼公主,是青婷最喜欢的童话主人公,因为人鱼公主可以为了完整圆满的爱情,付出年轻的生命,她是那么勇敢,那么纯洁。青婷赶紧抱起这个人鱼娃娃,一个劲地往它的脸蛋上亲去。红婷慢慢地捻起娃娃,用手指揉来揉去。她发现,虽然自己喜欢的是洋娃娃,但人鱼娃娃的鱼尾可以用来暖双手,摩擦几下,自己生着暗红色冻疮的双手就痒痒暖暖起来。

妈妈回来了。

青婷跑到厨房,妈妈正在炒菜呢,青婷紧紧地用双手环抱起妈妈的腰。这是妈妈,这是妈妈!很想念妈妈,但是一见到妈妈,青婷却不知道要和妈妈说些什么,她只是开心地一直吐着舌头。妈妈微笑着扭转头,第一个看见的却是眼睛眯成一条缝的红婷。红婷并不是对着妈妈笑,她呆望着锅里的肥肉,听着锅里发出的吱吱的响声。肥肉的汁爆了出来,溅落在地板上,红婷咽了一口口水,她太想吃到锅里煎的肥肉了。

直到妈妈叫她的名字,她的视线才慢慢地抬了上来。红婷心里痒痒的,有那么几秒,红婷觉得这个站在眼前的红衣女子并不是妈妈,而是远方来的一位亲戚。

潜山离妈妈很远,因为他既没有海螺,也没有人鱼公主。他斜着眼睛看着妈妈。妈妈顾着翻炒锅里的菜,只对潜山喊了一声他的名字,却没有等到潜山的回应。

爸爸在给屋子装上锃亮的窗户。

冬天到了,窗户的一边已经结出了洁白的冰晶,爸爸戴着卡其色的手套,半蹲在窗台上,他皮鞋尖角处已经裂出了一道缝儿,露出红色的袜子。今年是爸爸的本命年,妈妈说,本命年的时候要穿红袜子,才会有整整一年的好运。

过完春节,红婷和我就要12岁了。我们也会有一双幸运的红袜子,它会带给我们整整一年的好运。青婷这样想。

爸爸傻愣愣地侧着脑袋看着他的三个孩子,哧哧地笑了笑,又继续手上的工作。

晚饭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弟仨围坐一团。

只有潜山是最不开心的,虽然爸爸给他买了一把枪,但他并不喜欢。所有普通男孩子喜欢的东西,他都不喜欢,什么玩具枪啊,变形金刚啊,游戏机啊。他看见这些东西就像心里长了毛毛一样不舒服。

潜山不知道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对他,即使是一双跑鞋,也能让他开心很多。他并不需要衣服,更不喜欢玩具。一定是老师在父母面前告了我的状,让他们以为自己的孩子除了打架,就是偷学校的粉笔头。

我是一个罪不可赦的坏孩子。潜山努着嘴巴这样想。

爸爸妈妈说,这趟赶着春节前回来,就想看看红婷、青婷还有潜山,再过五天,他们又要去东海了。今年春节不能在家过,厂里春节的工资是平常的三倍,他们想趁着春节,多挣点钱,早点把因为建房而欠下的债还清,还想明年回来的时候,再带爷爷去城里看病呢,因为爷爷的腰伤还没有完全恢复。

听着听着,青婷就流下了眼泪,红婷看着青婷,也不自觉地眼眶发红。潜山呢,因为一肚子的气,早就想发作了,他咬紧牙齿,攥着拳头,视线移向黑黢黢的指甲盖,努力地不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

回来没几天,家里的窗户就已经装好了,爸妈扯来几块彩色的塑料膜,用钉子将塑料膜在窗沿钉好,这就是最实用的窗帘。

阳光射进小屋,透过塑料膜,好像五颜六色的彩虹飘进了屋子。爸妈用袖口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看着修葺一新的房间,露出了满足的笑脸。

终于修好了所有的窗户。

明天,父母就要启程去那个遥远而陌生的东海了。

下午的时候,父母步行来到了天镇。爸爸从破旧的军绿色大衣的兜里掏出一百块钱交给妈妈,妈妈带爸爸来到超市,挑选了三袋礼品,往潜山老师家的方向走去。

晚上的时候,父母还乘车去了趟县城,一直到很晚很晚才回到家。

孩子们已经熟睡了,妈妈来不及和自己的儿女说一句晚安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爸妈就早早地起床,穿好衣服,他们轻轻地、悄悄地打开了大门,乘坐最早的班车离开了天镇。

父母实在不忍心将孩子的美梦吵醒,不愿在美好的清晨到来的时候向孩子告别。妈妈更不想再看到姐弟仨的泪水,那样会让她心碎的。

妈妈的眼睛涨得通红。回来才五天,妈妈已经不记得寒夜来临的时候,抱着爸爸哭了多少次了。但她还是干脆地拎起了行李,坚强而缓慢地离开了那个温暖的家。

潜山第一个醒来,他揉了揉迷糊的双眼,踢开了被子,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他发现他的床脚下,是一个大大的画板,画板外,是一盒48色的水彩颜料,在画板的旁边,还有一双崭新的运动鞋。潜山蹲坐下来,再次揉了揉眼睛,他确定这不是个梦。

寒冷的冬天的早上,潜山的脖子都冻得发红,他的身子也哆哆嗦嗦的,但他却忘记了要先穿好衣服,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画板,一遍又一遍地数着水彩颜料。潜山笑了,他一下子觉得今年的春天提前来了。

当红婷睁开双眼,她看到的是自己最想要的洋娃娃,像是上天赐给她的礼物。红婷好像做了一个长长的美丽的梦,一觉醒来,美梦就成真了。红婷高兴地抚摸着这个有着金色鬈发的洋娃娃,谁知道,手一触碰到洋娃娃的衣服,洋娃娃就眨着眼睛对她说“早上好”呢。连小猫盘在她的脚下,她都没有察觉。

青婷呢,一早起来,就在寻找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是她找遍了所有屋子也没有找到爸爸妈妈的踪影。她双手揉着衣角,沮丧地歪着脑袋。

青婷的心里像塞了一个柠檬,不是滋味。想着想着,眼睛又红了。

红婷笑盈盈地朝青婷走过来。你看,红婷对青婷说,我们本命年的幸运袜子。红婷手上攥着两双厚厚的珊瑚色的红袜子。她将袜子举向青婷,青婷接过袜子,泪珠滴落在柔软的袜子上。

青婷闭着眼睛,在心里祈求好运袜子能给远在东海的父母送去幸运与平安。她祈求父母能早一点从东海回来,来到山这边的天镇,永远不再离开他们。

爷爷奶奶简笔画篇6

十岁以前跟爷爷奶奶在乡下过,爷爷是乡里中心小学的校长米那是很以为这是一项非凡的职业,由此衍生出许多骄傲的神气。现在回去,还常有小学的老师笑着回忆:你那时候了不起啊,坐在花坛边上,两只脚伸直的要啊来晃去,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我们对你说,你爷爷要来找你了,还不起来吗。你小头一昂——我爷爷是校长!我呢,是爷爷的女儿!于是我也笑了,不忍想象那是怎样一副傻样子。

那时成绩还是不错的,语文尤其好。应该是二年级的期中考试,上午考了语文、数学,下午老师阅卷,我便溜到办公室看着。老师照顾我,先翻出我的试卷改着。考得什么当然记不清,也就是默默词语、造造句之类,极简单的。我的双手背在后面,心里拎着,直至站在桌子旁边,盯着老师的笔在试卷上游走。第一题……好,全队,一大勾;第二题,又一大勾。第三题是注音,有点难度,拨那个笔画的慢点,然而还是全对。我的心半抬着,鼻孔里长长呼了口气。改试卷的老师——似乎姓王侧过头看我一眼,说道:不错嘛,这题没有打错。说完握笔的手在试卷上点了几下。我低下头,竭力抿着嘴笑了。

然而这笑容还没完全打开,我的心便骤然缩紧:我看见了一个错!组词时把“环绕”的“环”组成了“怀抱”,这两个字正在我眼前涨大,涨大,淹没了所有红勾。我沮丧的叹气,整个人被失望攫住了。为了保险起见我自然不会对别人说:哈,我语文肯定拿满分!——不过心里面,还是很有一番壮志和决心的。更何况满分对我而言是有多重要!它甚至关系到我可不可以从奶奶那拿走三元巨款挥霍!

于是我虽然沮丧着,却不乏希望的瞪着那支笔,祈祷它能飘忽一下,再划出一片红勾来。问题是,从一年级到二年级这长时间关于诚实美德的教育毫无疑义在我身上产生了效应,我马上意识到这种祈祷非常之错误……还在祈祷与否的纠结之间,那笔却已下了:一个红勾!

爷爷奶奶简笔画篇7

一.山随路转,方显过程之美。

任何好的叙述与描写都必须有时间的流动,只有这样,才能展示和丰富叙事的层次,从而形象地提出问题、演绎命题的内涵,达到形、情、理的巧妙融合。但这个基于时间流动的过程,展现出来的不是流水账式的苍白,而应是叙事前后情感的铺垫转折;或事情一波连着一波的发展,不断形成的冲击效应;或从不同角度叙事组合,从而形成情感的变化,或转折,或加深。

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爱在心口难开》,考生下笔即写自己考了145分,回家让父亲签字,本想会得到父亲哪怕一句的赞扬,但父亲头也不抬,自己很不满意,摔门而出。然后插叙交代父子间隔阂已久,难以沟通的缘由。再写父亲节自己被同学拉去买了礼物——一根皮带和一瓶二锅头,回家后父子对饮的精彩片段。最后,“一声‘我爱你’化解无数情”,父子两人在心灵情感上达到了沟通。

从过程性上看,该作具有时间的流动、空间的变化,显出其变化之美;又有情感的转折或加深,使过程性的内容在情感的糅合中显得更加丰厚和别具匠心。

记叙文的过程性,应在合理中写清楚过程,过程中能传神传情。

作为高中记叙文,合理不仅仅是体现在合乎生活常理、情理上,更应体现在合乎题意、立意、情感的有效表达上。后者是体现合理的关键所在,它决定了叙事过程中的详略和顺序。

2004年广东高考作文《爱在心口难开》一文中,“父子”对饮的场景写道:“可怕的寂静,只有酒杯碰撞声。两人都喝得微醺,我望着父亲,幽幽地说:‘爸爸,我……我……我爱你……’极轻极快地带过,也不知他听到没有,‘我没别的意思,只是你那条皮带快断了……’没等我说完,父亲喉咙里冒出一句:‘今天考试考得不错……’我的眼顿时热了。他拿起酒杯,仰头猛地一倒,眼睛闪闪的,红了。他慌忙掩饰道:‘这酒……这酒太烈了……’我笑笑,哽咽着:‘是烈了点……’说罢也举杯一饮而尽,热泪,流进了嘴里……有爱的泪,是甜的……”

这一段过程性描写,不仅细腻生动,而且对题意、立意、情感有效表达的潜在指向十分明显。父爱是不轻易流露的,但父爱又是深沉的。父子之间的男人式的交流是不轻易在口中直接表露的,但基于理解的情感沟通又是默契的。这样的过程性描写才具有真正的合理性。重要的是,只有建立在合理性上的叙述、描写才能传神传情。

二.山光水色,方显情境之态。

情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也指某种具体的情景和境地。无论写人还是叙事,都必须在一种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具体而言,记叙文的情境可以是特定的环境描写、氛围营造、场景描摹、细节设计等,它的核心在于具有生活味。高中学生不乏记叙文技法的训练,但为何在写人叙事中出现描写生硬、情感失真、言行失态的现象,关键在于不善于营造一种贴近生活的情境之美。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好奇心》,写我怀着一颗好奇心去探寻奶奶对爷爷的那份让我好奇的举动——“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考生选择了一个充满生活味的视角,来展现好奇心下奶奶对爷爷的那份情感。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

奶奶的言行,的确让孙女好奇。于是,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此文能在“尺水”中“兴波”,能打动阅卷教师,关键在于能用鲜活的生活细节展示澎湃的内心波澜。这样的描述,除了注意过程性的合理外,更是得益于对写人叙事的情境性展示。奶奶对爷爷的话,嗔怪中充满关爱、满足。淡淡几句,不做作,不雷人,但朴实得感人。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写,最核心的就是在写人叙事中,要能让人物“活在”原汁原味的生活之中,通过对人物生活化的描写聚焦来展示人物的品格,演绎对题目的理解和对题意的表达。这样的文章才显得自然、纯粹、接地气。

三.两美相融,更显“灵秀”之韵。

缺乏情境的过程,必然是单调的“程序性叙述”;而离开了特定的过程,情境的设计只是“为文造情”的技巧。因此,过程性和情境性是相互融合,相互推动的。就记叙文而言,写一事的记叙文,开头往往不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而是下笔把人物就放在心理、情感的矛盾冲突中,然后再交待矛盾的缘由。而这种冲突往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设计和渲染来展开的。如2012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父陪女儿检查)开头:

“已是上海的深冬,砭人肌骨的寒冷。上海眼科医院外的灰色地面,枯叶软塌塌地浸在积水中,想必淅沥的冬雨定是下了一夜。

拽了父亲的手怏怏地走,父亲忧愁的目光像这锁了寒雾的深冬,迷蒙而凄恻。

来上海检查是费了一番周折的,在我看来一次检查眼压高是算不得什么的。而父亲的眉自那时起就没有舒展过。是谁强颜欢笑将那忧愁深掩?是谁一夜夜叹息彻夜难眠?又是谁一次次欲言又止独品忧愁?

‘孩子,听话,去检查吧,要是真有问题,我们就可以早治疗,爸这心忧得慌哪!’

于是,此刻我站在这里。”

这段文字,下笔就从事情过程的中段切入,运用上海深冬自然环境的渲染,突出了父亲忧愁的迷蒙、凄恻,然后再交待“忧”的缘由。这样的叙事不仅经济简练,而且富有情韵。

就写几件事的记叙文而言,往往运用“画面剪辑”的方法来将几件事组合起来。要求突出每一件事的“画面感”,即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将事情的“自然过程”简约,将事情的“精要显意”部分在具体情境中放大。既保持了叙事的过程性、合理性、内容的丰富性,又显示其叙事展开中的精美性和动人性。

爷爷奶奶简笔画篇8

一天下午,天气晴朗,爸爸带着我来到了尤家埠子村的杨爷爷家。一跨进大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满院子的各种野花:阳台上摆着花,大盆小盆里栽着花,旮旮旯旯种着花,园田中开着花。满眼的花,使我惊喜地脱口叫道:“嘿,这里简直是花的世界喽!”谁知,我的话音刚落,爸爸就笑着接上了茬儿:“小英子,这是花,但更是药草啊!”

“怎么,这花儿是草药?”我惊奇地睁大了眼睛,这红的、黄的、紫的、蓝的……明明是五颜六色的花嘛,怎么成了药草呢?爸爸大概猜透了我的心思,就给我介绍说:“这些看起来是花,但实际上又是药草的植物,都是你杨爷爷从沂蒙山中采来移栽在这里的,是专做药物研究用的,有的已经栽在这里十多年了。直到把它的特点、功能都研究清楚了,杨爷爷才会换上一种新的。”

我们一边看着说着,一边往里面走去。真可惜,杨爷爷没在家,他的老伴杨奶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告诉我说:“你们来的真不巧,老头子前些日子又带着徒弟进山采药去了。这个老头子啊,都那么大岁数了,还非要把沂蒙山的中草药全搞清不可。一到春秋两季,就带上徒弟进山采药,谁也劝不住他!”在爸爸同杨奶奶闲聊的时候,我仔细地打量起杨爷爷书房里的摆设来。四周安放着五个一人多高的大书橱,里边全是书,有大本的,也有小本的,有精装,也有线装的。听爸爸介绍说,杨爷爷的书特别多,光价格超过十元的,就有两百本以上。据说,连昂贵的《黄帝内经》也有,值一万多元哩。正面摆放着一个宽大的写字台,上面摆设着笔砚纸张和书。我想,杨爷爷的那本《沂蒙山中草药大典》一定就在这儿写成的吧?听人们说,这本书有50个分册,草稿摞在一起,几乎有我这么高,那是他花费了几十年的心血写成的,汇集了沂蒙山区的上千种中草药呢。我走到书橱边,找到了那本《沂蒙山中草药大典》,翻开一看,有文字介绍,也有插图,真是文图并茂。抚摸着这本书,我对杨爷爷油然生出一股敬意,这是一位多么勤奋执着的老人啊!这部大典中该凝结着他的多少心血啊!听了爸爸的介绍后,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杨爷爷在采药中,头顶着烈日,突然晕倒在山坡;他亲口尝着不知名字的野草,中毒口吐白沫,浑身起满了疙瘩……

我还在想得出神的时候,杨爷爷回来了。只见他精神健朗,腰杆挺直,红光满面,简直不像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当他知道我们的来意后,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说:“金英小朋友,非常欢迎你。我就听说了,你是小记者,发表了不少文章…… ”说着,他又叫徒弟端出花生和糖果招待我。

我们边吃边谈。杨爷爷滔滔不绝地介绍了他研究中草药的过程,最后说:“沂蒙山区的草大多是药,只要认真研究,就可以变草为宝,救命活人……”

参观了杨爷爷的家,亲耳听了他的介绍,我终于明白了,他确实像李时珍。我真为结识了我们沂蒙山的“李时珍”——杨希明爷爷感到骄傲自豪!

【简评】

这是篇出色的访问记。

首先,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开头,点明采访的对象是杨爷爷,接着写进大门后看到遍地植栽的中草药,然后写参观书房,再写与杨爷爷见面交谈,最后以抒情议论结尾。

爷爷奶奶简笔画篇9

关键词:农村 家庭 幼教 短板

(一)

近年来,农村欠发达地区年轻的父母大量进城务工,留守幼儿大多由爷爷、奶奶等老辈家长负责监护。老辈家长对子孙固然疼爱有加,也有一些育儿的传统经验,但由于观念落后,力不从心,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弱化,成为幼儿教育体系中的一块短板。具体表现为:

一、精力不够,难以施教

老辈家长在农村是耕种收割的主力军,尤其是农忙季节,一日三餐都难按时,哪有时间教育孩子?笔者去年曾走访了六十多所农村幼儿园和部分农村家长,大多数老人都是夫妻俩带着两至三个孩子,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平安健康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有的老人体弱多病、自顾不暇,更是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二、观念陈旧、放松教育

农村老辈家长对早期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存在重养轻教现象。他们认为,小孩上幼儿园就是去玩玩,有人管就行了。还有的老辈家长,为了下午打麻将,中午12点多就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晚上6点多才能接回家,导致孩子活动时无精打采,有的甚至趴在桌上就睡着了,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给幼儿园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方法欠缺,不会教育

由于缺乏现代科学育儿知识,许多农村老辈家长尽管望子成龙心切,但方法不当,事与愿违。主要表现有:一是溺爱放纵。他们对孩子十分宠爱,当你从幼儿入园和离园的时间段观察,你会看到抱着孩子走的多数是爷爷奶奶,买零食给孩子吃的还是爷爷奶奶。二是方法简单粗暴。许多爷爷奶奶由于不懂幼儿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对幼儿好动、好问、好模仿感到不耐烦,有的甚至大声训斥,如,有一次大班的老师带孩子们观察小蝌蚪的生长情况,放学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拉着奶奶的手要奶奶也来看小蝌蚪,没想到这位奶奶却说:这有什么好看的?快回家,我还要做饭呢!一句不经意的话挫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观察的积极性。在大班,有的孩子作业做错了,有的爷爷奶奶会说,你怎么做错了呢?你看人家某某某,一题也没错,你真没用!不恰当的语言,不恰当的方法,使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三是重孩子知识的学习,轻情感、能力的培养。许多农村老辈家长把幼儿园是否教拼音、算术、甚至英语作为评判幼儿园好坏、教师是否负责任的标准。他们不懂得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比如,在孩子不小心自己摔倒时,祖辈往往会急忙抱起孩子然后用手或脚拍、踢孩子摔倒的地方,嘴里还说:“就怪你就怪你”。他们没有和孩子一起分析摔倒的原因,而把责任推给了别人。这样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没有提高,以后犯了错还会把责任推给别人。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有的祖辈在看孩子绘画时,他们主要是看画得像不像,我经常听到的还有一句就是:你看老师怎么画的?你画的一点都不像。他们不懂艺术教育主要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他们强调的是学会而不是会学。四是与幼儿园缺乏沟通和配合使幼儿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许多祖辈在送孩子时,根本不和老师见面,由于缺乏和老师的沟通和交流,许多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习惯到家里又变回来了,如要求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到了家里就变成了饭前便后擦擦手,有的甚至擦擦手都没有。幼儿园的许多活动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如主题《好吃的水果》、《甜甜的糖果》,都需要家长从家中带两至三种水果和糖果,由于祖辈不了解,也不愿意带,给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了难度。在《香香的蔬菜》这一活动中,要求家长带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这在农村应是最容易的事,但偏偏许多孩子不认识,老辈们说长大了自然就认识了。

四、言行不雅,难以师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许多老辈家长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形成一些陋习,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如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穿拖鞋进入公共场所、语言粗俗,对幼儿潜移默化,产生不良影响且难以消除。

农村家庭教育短板的形成,既有现实条件,也有历史原因。年轻父母顺应时代潮流走出去创业发展,爷爷奶奶理所应当走上前台,担当留守幼儿教育的主角,这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客观现象,也是时代赋予老辈家长们的责任和使命。但是爷爷奶奶们由于文化观念方面的原因,对唱教育主角不适应、不胜任,只能被动接受。这是客观现实,也是历史的尴尬,短期内难以改变。

由于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弱化,影响了农村幼教水平的提高,对基础教育乃至幼儿一生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站在关心民族未来的高度,切实重视解决农村家庭幼教短板问题,为提高幼儿教育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爷爷奶奶简笔画篇10

我想说:窗子是家庭的眼睛。

当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越走离家越近,及至看见家的那扇窗口,就像看见了温暖的港湾。还没走近它,就已看见了窗口的花朵姹紫嫣红,还有亲人闪烁的目光浮耀其间。

那窗里窗外的目光和花朵,都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以致那小小的窗口成了亲情的标志,永远让我们系念于心。

我第一次阅读《神奇的窗子》,是在一个初春的夜晚,那时候,乍暖还寒,但书中却充溢着亲情的暧意。我好像伴随着书中的小女孩,和她一起走近爷爷奶奶的家,在窗口发现了他们慈爱的笑脸。

走进家中,透过窗口,又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夜晚的星光,清晨的花园。

走出家门,可以帮奶奶干活,可以骑自行车,捡树枝、捡橡果,和爷爷玩喷水游戏。

坐在有魔法的神奇窗子前,可以想象恐龙来了!送比萨饼的来了!女王来了!

神奇的窗子承载着家里和家外,厨房和花园,现实和幻想,相聚和别离,这里有太多太多的趣事和幸福,以致于小女孩说:“等到有一天我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也要有这么一个‘你好再见窗’。”

那个家庭充满了淳朴的亲情,和煦的阳光,清脆的笑声,这一切都是每个孩子所渴求的。

娓娓地叙述一个小女孩从一扇小窗口感受到的亲情,从亲情中感受到的幸福,这样美妙的记忆最能经久不变,它是岁月中最有魅力的乐章。

让孩子从小体验尽可能多的亲情,提高他天性中美好的一面,强亲和力,丰富想象力,赋予性格上美好的品质,享用一生。

这源于它的文学故事。作者诺顿贾斯特以切身的感受,真实地再现了他生活中的趣事。他只需如实地记录下他和小孙女的经历,便让我们感受到祖孙之间的亲情。

孩子的想象,幽默的叙述,细节的安排,都使这个故事有趣,人物形象丰满。

这个故事同时也得到画家克里斯拉希卡酣畅淋漓的表现。独特的构图方式得归功于画家的童心,使他的画笔充满张力,无拘无束,自由奔放。丰富的华彩,聚散缤纷,好像儿童的信笔涂鸦。这正是儿童想象力的进发,说明画家对儿童的审美心理有着迅捷的领悟。鲜艳的颜色使画面飘忽不定,充满动感;黑色的线条规划了形象的特征,鲜明简洁。绘画与文学的融合,是诗画的交辉。画面的温暖与光亮直抵我们的心中。

我们特别不要忽视画面中的细节,它丰富和生发了文学的表现力。

《神奇的窗子》是一本既时尚,又传统的图画书。它的故事情节感动着我,它的艺术技巧感染着我。

对于一扇小窗凝眸遐想,那一段童年故事值得我们萦怀系心。

我想告诉自己:引导孩子学会感受亲情,这是生命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