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十篇

时间:2023-03-23 16:11:04

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

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篇1

【关键词】介词 with用法

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之间、 词与句子之间关系的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介词和其后的宾语构成介词短语,也称为介宾结构,介宾结构在英语中很常见。同时,介词又叫前置词,顾名思义,是说介词放在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前面。英语中介词的搭配能力极强,用法也很灵活,掌握好介词的用法对学习英语不无裨益。

with就是众多介词中的一个,with理所当然具有介词的上述属性。习惯上人们把with分为with短语和with结构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习巩固。with短语在英语中极为常见,with结构是英语复合结构中最常用的一种。学好它们对学好复合宾语结构、不定式复合结构、动名词复合结构和独立主格结构均能起很重要的作用。笔者就with短语,with结构的构成、特点以及用法等作一较全面的阐述。

一、with短语

“with+名词/代词”构成with短语,通常在句子中作状语。

1. 表示“与,同,和……在一起”,例如:

Leave your dog with me. 把你的狗交给我吧。

2. 表示“带有,具有;显出(一种特性)”,例如:

This is the bank with over 200 branches. 这就是设有200多家分行的银行。

They fought with courage. 他们英勇地战斗。

3. 表示“用,以……方式”,例如:

What will you buy with the money? 你准备用这笔钱买什么?

4. 表示“拥护,赞同”,例如:

You are either with me or against me. 你要么支持我,要么反对我。

5. 表示“跟……对抗,和……对立,与……作对”,例如:

Stop fighting with your classmates. 别跟你同学打架了。

6. 表示“随着……;与……同时”,例如:

The wine improves with ages. 这酒越陈越好。

7. 表示“对于,关于,至于”,例如:

What’s wrong with you? 你怎么了?

8. 一些表示“喜怒哀乐”的形容词,对人时要用with来引导,对事则要用at来引导。例如:

Jack was delighted with you. 杰克对你有好感。

James was furious at his brother’s behavior. 詹姆斯对他兄弟的行为大为生气。

9. 用于固定搭配,例如,together with,along with, related with, compare with, deal with等等。

二、with结构

(一) with结构的构成

它由with或without+复合结构构成,复合结构作介词with或without的复合宾语,复合宾语中第一部分宾语由名词或代词充当,第二部分补足语由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或分词充当,分词可以是现在分词,也可以是过去分词。常见的with结构构成如下:

1. with或without+名词/代词+形容词;

2. with或without+名词/代词+副词;

3. with或without+名词/代词+介词短语;

4. with或without+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

5. with或without+名词/代词+分词。

(二)with结构的用法

with结构在句子中多数充当状语,表示行为方式,伴随情况、时间、原因或条件,其用法如下:

1. with或without+名词/代词+形容词

She came into the room,with her nose red because of cold.(with+名词+形容词,作伴随状语。) 她进了房间,天冷,鼻子都冻红了。

2. with或without+名词/代词+副词

With the meal over,we all went home.(with+名词+副词,作时间状语。) 饭后,我们都回家了。

3. with或without+名词/代词+介词短语

The master was walking up and down with the ruler under his arm。(with+名词+介词短语,作伴随状语。) 老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胳膊下夹着尺子。

4. with或without+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

Tom stayed at home all day, with a lot homework to do.(with+名词+不定式,作伴随状语)汤姆整天呆在家里,有很多作业要做。

He could not finish it without me to help him.(without+代词 +不定式,作条件状语) 没我的帮助,他不可能完成。

5. with或without+名词/代词+分词

She fell asleep with the light burning.(with+名词+现在分词 ,作伴随状语) 她睡着了,灯开着。

Without anything left in the cupboard, she went out to get something to eat.(without+代词+过去分词,作为原因状语)橱柜里什么也没有了,她出去弄些吃的。

此外,with结构在句子中也可作定语,例如:

From space the earth looks like a huge water-covered globe with a few patches of land sticking out above the water.

(三) with结构的特点

1. with结构由介词with或without+复合结构构成。复合结构中的名词或代词与其后的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或分词存在语法上的宾语和宾语补足语之间的关系,但在逻辑上,却具有主谓关系。

(1)如果宾语和宾语补足语在逻辑上有主谓关系,则with结构中的动词用ing形式作宾补:

She sat staring into the distance with tears streaming down her cheeks.她坐着凝视着远方,泪流满面。

She stood there with her hands resting on her hips.她站在那,两手叉腰。

(2)如果宾语和宾语补足语在逻辑上是动宾关系,则with结构中的动词用过去分词形式作宾补:

He ran into the room with his face covered with tears. 他泪流满面地冲进了房间。

With his homework finished, he felt happy. 他做完作业后很高兴。

(3)如果表达某事将要发生,则with结构中的动词要用不定式to作宾补:

With a lot of work to do, he can’t go out for fun. 因为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他不能出去玩。

(4) 如果说明当时的状态,则with结构中的动词常用形容词,副词或介词短语作宾补:

He used to sleep with all the windows open.他常常开窗睡觉。

With the meeting over, we went home. 会议结束后,我们回家了。

He came in with a knife in his hand. 他进来了,手里揣着刀。

2. with结构中,with之后的代词为人称代词时,则用人称代词宾格。例如: He could not finish it without me to help him.

三、 几点补充说明

1. with结构在句子中的位置: with 结构在句中作状语,表示时间、条件、原因时一般放在句子前面,并用逗号与句子分开;表示方式和伴随状况时一般放在句子后面,不用逗号分开。若with结构作定语,则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后,一般不用逗号隔开。

2. with结构作状语时,不定式、现在分词 、和过去分词的区别: 在with结构中,不定式、现在分词作宾补,表示主动,但是不定式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而现在分词表示正在发生或发生了的动作;过去分词表示被动或完成。

例如: With the boy leading the way,we found he house easily.(小男孩已领过路)

With the boy to lead the way,we will find the house easily tomorrow.(小男孩明天将领路)

He lay on the bed with the bedroom door shut.(寝室被关着)

3. with结构与一般的with短语的区别: with结构具有前述的功能和特点,而 “介词with+名词或代词(组)”组成的一般的with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定语和状语。作状语时,它能表示动作的方式、原因,但不能表示时间、伴随和条件。在一般的with短语中,with后面所跟的不是复合结构,也根本没有逻辑上的主谓关系。

4. with结构与独立主格结构的关系: with结构属于独立主格结构,但在结构上,with结构由介词with或without引导,名词前有冠词、形容词、所有格代词或其他词类所修饰,结构较松散;而独立主格结构没有with或without引导,结构严密,名词前可用可不用修饰语。在句法功能上,with结构可以作定语,独立主格结构则不能;独立主格结构通常在句中作状语,但也可以作主语,而with结构则不能。

独立主格在口语中不常用,往往由一个从句代替,而with结构较口语化,较常用。例如:

There were rows of white houses with trees in front of them.("with+复合宾语"结构,在句中作定语)

A strong man working a whole day could not jump this high.(名词+现在分词构成的独立主格结构,作主语)

The boy said,turning to the man,his eyes opened wide and his hand raised.(独立主格结构,表示伴随状况或行为方式,作状语)

Then last night,I followed him here,and climbed in,sword in hand.(名词+介词短语构成的独立主格结构,作状语,表示伴随情况)

在充分了解with短语和with结构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用法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今后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篇2

    关键词: 语素;虚词;语误;偏误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9-0125-02

    在现代汉语中,语素【1】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是最小的构词单位,是语法中词法分析的最小单位。语素可以和别的语素组成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语素的教与学,是对外汉语教学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语中词有两种,一种表示事物概念,一种具有语法作用,前者叫做实词,后者叫做虚词。这里着重收集分析的是学生在虚词使用中存在的语素偏误。虚词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工具,用来联系词、句子成分、分句,以至句子、段落,并表示各种不同语法关系与语气。汉语里虚词的数目不多,但是作用很大。由于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型态变化,不像西方语言能在动词的型态上作改变,以说明动作时间是在现在、过去或未来,或是用人称、单复数呈现人物的性别或数量,而虚词的运用正好弥补了这一问题。因此,仔细辨析掌握每个虚词的搭配关系和使用方法是很重要的。虚词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本身的特点来确定,不能错位。虚词一般分为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然由于所搜集学生作文的语料中,叹词的偏误极少,故本文仅将虚词偏误分类为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四种,下面对这几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副词偏误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说明行为动作或状态性质等涉及的范围、时间、程度、频率,以及肯定或否定的情况,有时也用以表示两种行为动作或状态性质的相互关系,一般充当状态,不修饰名词。不同的副词意义不一样,不能任意使用,即使功能相近的副词,也未必能随意替换,必须针对搭配对象所要表达的语义作选择。外国学生写作时常出现副词滥用、近义词混淆或是近义词连用等副词偏误。

    (一)副词滥用

    1、a.那时我很顽皮,就拿着刀子在桌上削竹子,却觉得很好玩。(我的童年)

    b.那时我很顽皮,拿着刀子在桌上削竹子,却觉得很好玩。

    (1a)的“就”有滥用的偏误。“就”属时间副词,在句子中承接上下句,一般指短暂时间内即将发生的情况,但是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应是指那时的他很顽皮,拿着刀子在桌上削起竹子,却觉得这个动作很好玩,就这个句子而言,主要动作已经发生,所表达的重点应该是表示动作给人出乎意料的含意,并非即将发生的情况,所以不需要由“就”这个副词来表达动作在句子中的时间关系,“就”在此句中因修饰作用和语义无法搭配而造成副词滥用的偏误,故宜删除“就”字。修正后如(1b)。

    (二)近义词混淆

    2、a.虽然现在的我功课不好,但是体能也不错。(给十年后的自己的一封信)

    b.虽然现在的我功课不好,但是体能还不错。

    (2a)中的副词“也”使用不当。副词“也”与“还”都是表示重复、频率的副词,在句子中当,“也”一般指的是两个人或事出现相同的情况,如“他爱运动,我也爱运动。”“还”是表示勉强过得去的副词,多修饰褒义形容词,如“他的生活还过得去。”在此句中作者想表达的是现在的作者虽然功课不好但是在体能上的表现还不错。前句为否定的、负面的含意,后句有赞许的、肯定的含意,前后句所呈现的含意截然不同,故不适宜用表示两事相同的副词“也”字,而应使用表示“尚可”含意的副词“还”,此句因副词的功能接近造成混淆。修正后如(2b)。

    (三)近义词连用

    3、a.你或许可能会觉得这样做很像白痴。(有趣的运动世界)

    b.你或许会觉得这样做很像白痴。

    4、a . 我原先本来想要告诉她,可是没有勇气。(被人欺负时该怎么办)

    b.我原先想要告诉她,可是没有勇气。

    (3a)、(4a)都存在“近义副词连用”的偏误。在一个句子中意义相近的副词只要使用一个即可,两个则显得多余累赘,(3a)“或许”和“可能”都是表示估计上不很肯定的语气副词,“或许”和“可能”宜删除其一,如(3b)。 “原先”、“本来”都是表示事情开头、最初时间的副词,“原先”、“本来”也只能保留一个,修改后如(4b)。

    二、介词偏误

    现代汉语介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其用法也是比较复杂的,介词不可以单独使用,必需置于名词、代词或某些短语前组成介词短语,用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介词结构除了介词带宾语之外,有些介词常和某些方位词语搭配,如介词“在”常和“上”、“中”、“下”搭配成“在……上╱中╱下”格式,而介词“当”、“在”常和“时”、“时候”搭配成“当……时╱时候”或“在……时╱时候”,介词“以”常构成“以……为”格式。介词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有多种用法,常用介词可依功能分为表示空间、表示时间、表示对象、表示依据、表示缘由等类。外国学生在使用介词结构时,常遗漏了后带词语,或忽略语义与结构的搭配,造成介词偏误。

    (一)搭配词语遗漏

    5、a.在跑接力(),体育老师也常帮女生跑。(有趣的运动世界)

    b.在跑接力的时候,体育老师也常帮女生跑。

    6、a.在我记忆()好像七、八岁时到了昆明。(我的童年)

    b.在我记忆中好像七、八岁时到了昆明。

    (5a)、(6a)均有介词“搭配词语遗漏”的偏误。介词“在”常跟表示时间的名词(短语)或时间词语搭配,说明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和“上”、“中”、“下”、“内”、“里”等方位词组合时,可用来表示时间、空间、范围、方面、条件等。(5a)所要表达的是跑接力的时候教练帮女生而不帮男生这个含意,“跑接力”是事件而非时间,语意上不完整,故应加上“的时候”才能与介词“在”合成完整的介词短语,以达成说明时间点的任务。(6a)所表达的是记忆之中作者七、八岁时来到昆明的含意,“记忆”之后加上方位词“中”,语义才能完整呈现。修正后如(5b)、(6b)。

    (二)近义词混淆

    7、a.由那次的教训中,我学到不努力是不会成功的。(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b.从那次的教训中,我学到不努力是不会成功的。

    (7a)有介词混淆的偏误。“由”与“从”都是表示空间的介词,介词“由”跟名词组合,用来引进施动者,介词“从”表示起点,跟处所词、方位词组合可以表示处所、来源,二者因功能语义相近,容易造成混淆。(7a)所表达的含意是,作者了解到不努力就不会成功这个道理是源自那次的教训,“由”跟“那次的教训”无法搭配,应改为“从那次的教训中”较通顺。修正后如(7b)。

    三、连词偏误

    “连词”是虚词的一类,他的功能主要是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短语或分句之间的某种关系。汉语里“连词”的数目比较多。连词当中,有的常用以连接词或短语的,有些常用以连接分句。“连词”一般表示所连接的两部分有某种关系,这种种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联合关系”,如“和”、“跟”、“以及”、“并且”、“或者”、“而且”、“宁可”、“然后”、“于是”等,及“偏正关系”,如“虽然”、“但是”、“不论”、“尽管”、“那怕”、“如果”、“即使”、“因为”、“所以”等等。有些连词用法很不相同,不能互相替换,如果连词的连接成分搭配不当或是连接词语搭配不当,都会造成连词的偏误。

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篇3

关键词:高考英语;单选;答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118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各类考生现在正在积极备考。针对英语这门150分的课程,要想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提高几十分很困难,但是我们要有信心,争取每位考生都能把英语中的简单和中档题型拿到满分,那高考英语成绩一定会让考生们满意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研究清楚单选题里的各类考点,学会解题技巧,才能应对各类题型。下面,笔者针对2012年高考英语单选题的各类考点来说明自己的解题技巧,希望对考生们能有所帮助。

一、情景对话:符合语境,英语思维

21.-Which one of these do you want?

- Either will do .(A)

A. I don’t mind

B. I’m sure

C. No problem

D. Go ahead

解析:I don’t mind(“我不介意”);I’m sure(“我确信”);No problem(“没问题”),用于别人提出帮忙请求时;Go ahead(“用吧,说吧,进行吧”)等。

二、冠词

先看考处是否是固定短语,不是的话就看该名词是可数名词还是不可数名词,再看是特指还是泛指来确定加不加“the”或“a”。单数可数名词泛指就用“a/an”,特指就用“the”;复数可数名词泛指什么也不加,特指就在前面加“the”。不可数名词泛指什么也不加,特指在前面加“the”。

22. Sarah looked at finished painting with satisfaction.(C)

A. 不填;a B. a; the C. the; 不填 D. the; a

解析:with satisfaction是固定短语,意为“满意地”,painting是可数名词,此处表示特指用the。

三、时态:动词发生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就用什么时态,把常考的几种时态定义背会即可

“Life is like walking in the snow”, Granny used to say, “because every step” (C)

A. has shown B. is showing C. shows D. showed

此处表示客观事实就使用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的动作对现在造成影响和结果;过去的动作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进行时表示此刻或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动作;一般过去式只强调动作发生在过去。

四、名词性从句:确定是名词性从句后,看从句中是否缺成份来确定什么样的引导词

24. It is by no means clear the president can do to end the strike.(D)

A. how B. which C. that D. what

解析:该题先确定it在此处是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是后面的主语从句,并且从句中又缺do后的宾语,表示“所……的事情”,就必需使用what. how引出从句要在从句中作状语;which引出从句要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但表示“哪一个”;that 引导名词性从句只引出从句,不充当任何成份,没有任何意义。

五、状语从句:根据从句和主句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来确定什么样的状语从句即可

25. I don’t believe we’ve met before, I must say you do look familiar.(B)

A. therefore B. although C. since D. unless

此处主从句表示让步关系,这里就只能选B才能表示让步关系。therefore表因此;although表让步;since表示时间或原因;unless表示条件“除非”。

六、形容词:常考词汇区别,比较级,最高级和固定结构

26. The result is not very important to us, but if we do win, then so much (D)

A. the best B. best C. better D. the better

此处考“so much the better”那就更好了。

七、动词和动词短语:必须把常考的固定动词短语熟记并能灵活运用

如应积累很多有关make, put, bring, break, turn, come, cut, keep, take等词的短语意思,并能灵活运用。

27. Mary is really good at taking notes in class. She can almost every word her teacher says.(B)

A. put out B. put down C. put away D. put together

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篇4

关键词: 关系名词 名1名2组合 认知

一、引言

目前已有不少人对名1名2结构进行了研究,例如:张延成[1]、王宏佳[2]等主要研究了该组合的语义和结构关系。张敏[3]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论证并揭示了汉语名词短语中“的”字的隐现规律。本文也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名2为典型关系名词时,名1名2的组合类型作出一定的诠释。

二、关系名词与名1名2组合类型

(一)关系名词

名词可以划分为关系名词和非关系名词。Fillmore认为,关系名词表达一种“固有的关系”,它存在于关系名词所表征的实体和另一实体之间,其性质是不可分离或强制性的领属关系。关系名词包括身体部位的名称和亲属称谓(转引自Keizer[1]324)。

L?ibner[5]292把名词分为两类:分类名词 (sortal nouns)和关系名词。他提出:在某些条件下,关系名词可以像分类词语一样使用,反之亦然[5]295。

Keizer[4]325-327指出,关系名词可分为基本关系名词和派生关系名词两类。基本关系名词的功能有如及物动词,它的谓词框架(predicate frame)包含两个论元,一个?J和它的领有者R。派生关系名词从某些动词或形容词形式派生而来,它继承(inherit)了基体词汇(base word)的所有论元。

Taylor[6]209-210指出,关系名词勾画事物,其标示的实体与另一实体处于一种不被凸显的关系之中,即关系与另一实体都属于基体部分。

关系名词,无论从语义关系还是从句法表现上,都和非关系名词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名词所有格+名词,如N’s+N,或N+of N结构里,关系名词的所有格是补语,非关系名词的所有格是修饰语,在语义关系上,补语相当于由中心名词充当语义谓词(semantic predicate)的论元,修饰语表达了中心名词的特征(Huddleston[7]262)。

可是在Keizer[4]看来,关系名词与非关系名词、补语和修饰语,它们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其区别是渐进的,而且因为情境的不同而不同[4]345。关系名词是一个原型范畴 (Keizer [4]345),它总是自动地、毫无例外地去激活另一个总体知识结构,其概念化取决于后者[4]342。例如:“脸”作为关系名词,这个概念的识解更有赖于“人”的背景知识。

关系名词是一个有着代表和边缘成员的语言范畴。本文将主要探讨汉语里名2为以下两种典型的关系名词时,名1名2组合类型的理据:

1.名2表示身体的一部分,如人手等。

2.名2为亲属称谓,如姐妹等。

本文只考察名1名2能单说时的情景。

(二)名1名2组合类型

根据邢福义的研究,名1名2组合可能是复合词、短语或短语词[8]149-153,三者在可离析性、独立性等方面存在差异,短语词介于复合词和短语之间。

名2作关系名词时,名1名2组合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复合词。根据名1、名2的结构关系又可分为:(1)并列式,如婆媳、夫妻等。这二者在语义上属于双重领属关系,即婆婆是儿媳的婆婆 ,反之亦然。(2)复指式,如小兰妹妹等。(3)定心式。依据语义关系,定心式包括表示领属关系的复合词,如人心、人头等、表示形况关系的复合词,如虎牙、兔唇等、名1表时间、方位的复合词,如前臂、前额等,以及和名1或名2相关的复合词,如葫芦兄弟等。

2.短语词。短语词以定心结构居多,如猪耳朵、鸡肉等。

3.短语。可细分为定心短语和并列短语。定心短语包括表领属关系的结构,如猴子屁股等,以及名1表时间、地点的短语,如本地媳妇、法国牛排等;并列短语如兄弟姐妹等。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名2为关系名词时,复合词是名1名2组合类型中最为凸显的类型。不仅结构关系丰富,而且语义关系也很复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原有的短语或短语词现在已经凝固成词。例如:牛耳朵为短语词,而牛鼻子却是词。与复合词相比,短语词和短语的语义类型不够丰富、结构比较简单、名1名2组合也受到较大的限制。例如,短语中表领属关系的结构,名1大多不能表人,如不能说孩子眼睛,而必须说孩子的眼睛。

以下运用认知科学的网络模式等理论对名2做关系名词时,名1名2的组合类型进行解释和论证。主要对如下三个问题进行分析与回答:

1.名1名2组合为什么会出现三种类型?

2.这三种类型中,为什么复合词最为凸显?

3.表示领属关系的名1名2组合,为什么有的是词,有的是短语词,而有的是短语?

三、名1名2组合类型的认知诠释

有关名1名2组合的三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人类认知的网络模式来作出解答。网络模式依靠计算节点间的连接强度来解释认知单元间的信息激活或者抑制。但是网络模式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认知假设,其它的认知原则如概念距离和完型原则都能影响节点间的连接强度。

(一)认知的网络模式

人类认知的网络模式,也称联结主义模式。该模式认为,符号信息是通过大量相互联结的认知单元来进行计算的(章士嵘[9]284),这些相关的认知单元称为基本单位或是结点。这些结点构成了一个网络。结点间的联结有一定的强度。联结强度决定了信息输入后,网络中的认知单元是否被激活,以及激活的程度。没被激活的结点处于抑制状态。被激活的结点会继续向高层次的节点投射其输出。所以,网络模式是一个动态的体系。

网络模式认为:存储在记忆里的不是有关实体的知识表征,甚至也不是相应的激活模式,而是结点间的联结强度(Keizer[4]344)。具体而言,在名1名2组合中,名1、名2间的联结强度愈强,就愈可能结合成一个比较固定的语言单位,如词或短语词,反之则成为短语。所以,名2为关系名词时,名1名2间不同的联结强度是三种不同组合类型形成的根本原因。例如人手。 人是手的直接辖域(immediate scope), 而且只有人才有手。二者之间有很强的联结。人手一词具有完整的意义。又如牛肉。牛的信息结构对理解肉这一概念固然重要,但很多动物身上都有肉,这就意味着,肉这一信息的输入,既可以激活有关牛的信息,又可以激活有关鱼的背景知识。所以二者间的联结强度不如人与手。牛肉是短语词。再如兄弟姐妹这个短语。姐妹表征亲属称谓时的意义是姐姐和妹妹。其直接辖域是包括姐姐和妹妹的人际关系系统,与兄弟这个概念并无直接的联系。所以兄弟与姐妹间的联结强度最弱,是短语。

(二)概念距离

概念距离是影响联结强度的因素之一,与联结强度有很密切的联系。概念距离越小,联结强度越强,名1名2越可能结合成词。Croft([10]175)指出:处于固有领属关系中的两实体间的概念距离要近于非固有领属关系的两实体。因此名2为关系名词时,名1名2组合会产生大量的表示领属关系的复合词,如母女、人口等。

另一方面,关系名词与其领有者之间的概念距离虽然较近,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关系名词和其领有者的距离很近,它们会一起组合成复合词,有些距离较近,它们会一起组合成短语词,还有一些则距离较远,它们一起会组合成短语。总的说来,关系名词和其领有者的概念距离似乎决定于关系名词和领有者的性质和功能。

首先,如果关系名词所表征的实体只为其领有者所特有,则它与领有者的概念距离较小。比如鱼刺是词,而兔肉为短语词。

其次,名1、名2的概念距离取决于该组合所表征事物的功能和特性。如果该功能和特性在人的认知中具有显著的地位,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相应的名称去指称该事物,也即是名1、名2的概念距离小,其组合为复合词。例如牛黄、蛇胆等。试比较:

1.a.羊毛?摇b.兔毛?摇c.鸭毛?摇d.鸭绒?摇e.鹅绒

羊毛与兔毛相比,羊毛是生产毛线的主要原材料。所以羊毛是词,兔毛为短语词。同理,鸭绒、鹅绒是词,鸭毛是短语词。

再次,具有双重领属关系的实体之间的距离比只具有单向领属关系的实体间的距离更近(张敏[3]354-355)。试比较:

2.a.婆媳?摇b.外地媳妇?摇c.农村婆婆

b、c两例中的方位名词可分别充当所修饰词的领有者,即外地领有媳妇,农村领有婆婆,但反过来这种关系就不成立。婆、媳可以互相领有对方,婆媳是复合词。

最后,隐喻意义的规约化过程也是概念距离缩小的过程。隐喻是构词的方式之一。试比较:

3.a.狐狸尾巴?摇b.兔子尾巴?摇c.猪尾巴

三例中,a为词,b为短语,c是短语词。虽然a、b具有相同的结构和音节数目,但b却不具备a所具有的已经规约化的隐喻意义,所以,隐喻意义的规约化是“狐狸尾巴”浓缩成词的内在动因。又如:

4.a.牛毛?摇b.羊毛?摇c.兔毛

牛毛和羊毛是词,而兔毛为短语词。因为牛毛具有比喻的意义。

以上论述说明,领有者+关系名词的组合会产生复合词、短语词和短语三种类型,根本原因似乎是两者间的概念距离随着它们的特征和性质而发生了变化。

(三)完形感知与否

完形感知与否是另一个影响联结强度的因素。名1、名2表征的两实体如果被作为一个整体或完形而感知,则名1名2间的联结强度强,名1名2组合为复合词,否则为短语或短语词。完形感知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相近原则、相似原则、封闭原则或持续原则(Ungerer,et.al.[11]33)。

当名2是身体部位的名称或亲属称谓时,它倾向于和身体其它部位名称或亲属称谓形成相近、相似、封闭或持续的关系,而被完形感知。所以名2做关系名词时,名1名2较容易形成复合词。

完形原则能对很多名1名2复合词结构作出解释。

首先,满足相近原则的复合词有眉眼和眉目。

其次,符合相似原则的复合词有柳叶眉、佛手等。

再次,符合封闭原则的有嘴脸、腰椎等。

最后,满足连续原则的复合词有肩膀、腿脚等。

完型原则似乎证明,复合词是三种组合中,最为凸显的类型。

四、结语

关系名词表达着一种与另一实体间的不被突显的关系。本文从认知科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研究了名2作关系名词时,名1名2组合类型的内在动因。本文认为,名1名2的组合类型取决于这两个名词之间的联结强度。后者又受到概念距离和完形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延成.“电脑寡妇”跟“月亮女儿”:名・名结构语义关系识趣[J].语文建设,2000,(7):41-42.

[2]王宏佳.数名1名2结构考察[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4):92-95.

[3]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Keizer,Evelien.Postnominal PP complements and modifiers: a cognitive distinction[J].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004,2,(8):323-350.

[5]Lobner,S.Definites[J].Journal of Semantics,1985,(4):279-326.

[6]Taylor,John R.Cognitive Grammar[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7]Huddleston,R.Introduction to the grammar of English[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8]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9]章士嵘.认知科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篇5

    [关健词]人称指示 说话者 听话者 亲密度

    一、人称指示和语用分析

    人称指示是指通过篇章中词汇和语法特点来解码篇章信息。斐尔莫(Fillmore)和列文森(Levinson)将人称指示分为五类: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语篇指示和社交指示,此文将从语用角度出发来分析人称指示。人称指示“无法避免的把主观性引入到自然语言的词汇结构”(Lynons 1977, 646).在说话人使用语言的时候对人称指示的选择上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语言基本上存在三种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是指说话人,第二人称是指听话人,第三人称是指除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人。说话人对人称指示词的选择会表现出说话人在特殊的情况下对听话人的感情、态度和与听话人的关系,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会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英语与汉语中说话人如何选择人称指示来增进感情。

    列文森(Levinson 1983)提出了“指示中心”的观点,指示中心是指把说话者作为中心点来解释人称指示词。根据指示词与指示中心的距离,指示词可以分为近指指示词(proximal deixis)和远指指示词 (distal deixis)(Levinson 1983,81)。Lyons也提出了“情感指示”(empathetic deixis)的说法,也就是说说话人选择近指指示词还是远指指示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说话人的心里经验,说话人选择人称指示词来缩短他与听话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从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友谊、亲密关系或者是疏远、冷淡。

    耿德本提出了情感等级(empathy hierarchy),说话人与参与者X之间通过语言传达的关系被称作情感价值,情感价值用E(x)来表示,说话人面对不同的对象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价值,耿德本的人称情感等级可以如此表示:E(1st)>E(2nd)>E(3rd),也就是说,情感价值最高的是第一人称代词然后是第二、第三人称代词。人称指示词的语用分析

    1.第一人称复数代替第一人称单数

    1)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介绍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结合了结构法和交际法两者之长处的教学法是我们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经验总结。(The speaker is the only on author of this paper.)(何自然1988)

    2)We have been observing the phenomenon for years, but at this stage we are still unable to be very specific about its nature or its cause (何自然1988).

    当说话人在谈论自己的所获得的成绩时通常用复数形式来表示谦逊,在这种用法上英语与汉语有相似之处,英语和汉语中的第一人称复数形式都有包括式(we-inclusive-of-addressee)和排除式(we-exclusive-of-addressee)之分。包括式和排除式在英语中主要表现为“let us”和它的缩写 “let’s”上,“Let us”有时包括听话人有时排除听话人,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到底是包括还是排除,而“Let’s”通常只是包括听话人。在汉语中,“咱们”是包括式而“我们“是排除式,但有时也是包括式。当说话人主动地向别人提供帮助时,说话人通常用“let’s”来代替“let me”来表示听话人也是这个动作的参与者从而减少给予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矛盾保全了听话人的面子。在汉语中说话人用“咱们”、“我们”从而使自己进入到了听话人的情形而缩短了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距离加深了感情,这样就实现了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为了寻找共同点,说话人也通过用人称代词“we”、“咱们”、“我们”把听话人引到自己的情况下。

    莱考夫用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说话人可以利用指示词的包括式和排除式来达到交际的目的,以下是美国总统里根的一段演说:

    “by beginning to rebuild our defenses, we have restored credible deterrence and can confidently seek a secure and lasting peace, as well as a reduction of arms. As I said Wednesday night, American is back and standing tall. We’ve begun to restore great American values: the dignity of work, the warmth of family, the strength of neighborhood and the nourishment of human freedom. But our work is not finished.”

    在里根总统的这段演说中如果我们不考虑篇章,我们就不知道这里“we”和“our”指的是谁,实际上“we”和“our”都是指美国政府、美国人民或者是两者,里根总统这样用的目的是要让美国人民认同他们的目标与美国政府达成一致。

    2.第一人称代替第二人称

    根据不同的场景说话人会表达不同的情感,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说话人会选择用第一人称来代替第二人称,这样说话人就把自己引到听话人的情况下从而缩短了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距离。例如,一个领导来到一户人家说“咱们家(你们家)今年过得怎么样?”汉语中还有以下例子:

    3)你要记住, 我们(你)是学生, 我们(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4)同志,咱们/我们这儿有万宝牌电冰箱卖吗?

    这种用法在英语中也很常见,例如一个妻子对饭前不洗手的丈夫和孩子说“We wash our hands before and after dinner to keep fit.”,一个父亲提醒他的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到了,他可能这么说“Tom, what are we supposed to do?”,这样就比较具有说服力,听话人就很容易接受。

    这种指代信息使得听话人听起来比较亲切,所以这种用法在正式场合主要是长者或者是领导会这么说,在非正式场合消费者或者家长这么说。

    3.第一人称代替第三人称 在汉语中,第一人称经常用来指代第三人称,例如:

    5)第一年分水的时候确实影响了我们农民的收入,……

    这个句子里第一人称“我们”实际上是指“他们—农民”,用“我们”代替“他们”这样就有效地缩短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表示出亲切的关系。4.第三人称代替第一、二人称

    因为第三者不是会话的直接参与者,所以第三人称代词是远指指称。所以说话人使用第三人称代词会让人感到有距离感。在某些会话场景中,说话人不用“你”或者“you”来指代听话者而是表示第三人称的名词短语,例如,在厨房的一位妻子对她懒惰的丈夫说:“Would his highness like some coffee?”这位妻子用“his highness”来代替“you”显示出她与懒惰的丈夫的距离和不亲密感,幽默嘲讽的口气也暴露无遗。第三人称代词也常常用来表示责备,例如,Somebody didn’t clean up after himself.

    但是,如果第三人称代词或者短语用在长者与小孩之间的对话中,情形就完全变了,它不再是表达不满和责备而是表达亲密,增进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感情,这在英语汉语中都很常见。例如,

    6)宝宝乖,宝宝快别哭,妈妈带你上街去买糖糖。

    7)这回你就听老师一句话吧!

    8)Baby: Mum, tell us a story.

    Mother: Ok, but if I tell you a story, will you go to sleep for Mama?

    这说明第三人称代词有时可以缩短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距离从而让人感到亲密感。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与汉语中人称指示词的使用在缓和人际关系,增进感情方面有很多共同点,这些人称指示词能帮助说话人很好地达到交际目的,说话人在日常交流中要学会使用这些人称代词,巧妙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篇6

关键词:汉语时间表达 对比分析 漏用

“时间”和“时”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时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时”是人们为了学习语言,人为规定用来表示时间区别的动词形式。语言使用者通过动词词形变化来获取或传达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信息。“时”是表达“时间”的语法形式,“时间”是语法形式所涉及的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间表达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汉语和英语的语言形式是截然不同的。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就动词而言,汉语中词形没有形式的变化,英语则有动词词形变化。因此,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肯定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使用汉语表达时间的时候会产生偏误。本文选取HSK动态语料库中,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时间表达的语料进行分析,以期将复杂的汉语知识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漏用”指在句子中缺少了一个在语法上必需的成分。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的表达方式时,这样的错误很普遍。漏用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动态助词“着”的漏用

(1)而且随()这个变化,男女间最理想的相识方式也有所改变。①

(2)可是在我国也许可以说广播台、录音机平常放的歌曲就是流行音乐,因为它代表()当天老百姓在购买什么唱片。

(3)当然母亲影响孩子是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一般我们都从小跟母亲有()最亲密的关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着”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汉语中的“着”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还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从汉语表“时”方式的角度来看,留学生之所以出现这些错误,是因为“着”不能简单等同于英语里的“be+doing”形式,而且其使用范围很广,它既可以用在绝对时制里,又可以用在相对时制里;可后附“着”的动词既可以是动态动词,又可以是静态动词,所以“着”表示现在或相对现在的时候,它的使用规则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来说就很复杂、很模糊。因而,他们在使用的时候会采取回避的原则。

陆俭明(1999)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使“着”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最好采用“‘着’表示行为动作持续的说法”。肖奚强将“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后面的‘着’看作一个”,也将“着”归为表示动作持续。我们赞同这样的说法,可后附“着”的静态动词加上“着”以后表示静态的持续,比如:“有着、爱着、体会着、注意着”等。动态动词又可以再划分为持续性动态动词和瞬间性动态动词。持续性动态动词加上“着”以后表示动态的持续,比如:“插着、盖着、挂着、种着”等。瞬间性动态动词加上“着”以后表示动作结束后留下的状态的持续,比如:“开着、扔着、停着”等。在教学中,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告知他们绝对不能后附“着”的特殊动词有哪些,比如像表示生死之类的动词。记住不能后附“着”的特殊动词应该是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对高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了解可后附“着”的动词的分类及用法。

二、动态助词“过”的漏用

(4)我的父亲是政府交通部门官员,在我很小的时候已经带我去()巴士厂……

(5)婴儿就像一张白纸那么单纯和洁白,没有受()任何的污染。

动态助词“过”表示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或经历时,可以用在绝对时制里,也可以用在相对时制里。例(4)和例(5)中动词后附的“过”都被漏用了。

汉语中的助词“过”不能与英语中的一般过去时态“V+ed”形式简单等同。例(4)中“在我很小的时候已经带我去巴士厂”中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已经指明了该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在说话时间之前,是小时候的经历。但是该句子是由连动短语作谓语,这样便造成了留学生漏用“过”。我们不妨从留学生的母语中来找寻原因。例(4)连动谓语“带我去”中,“已经”放在第一个表动作的动词“带”前面,表明该动作发生在过去,这和英语里连动结构的表达方式相似。并且“带”和“去”两个动作发生的先后关系并不十分清晰和突出,前一动词“带”属于持续性动词,它的动作时间包含后一动词表示的动作时间,我们把这种连动关系归为“同时”关系。汉语连动句在英语中有很多种对等的表达形式。英语在这一类连动意义的表达中,往往由前一动作的动词发生词形变化,承担表“时”功能,后一动作可以用不定式短语,或者介词短语表示。“带我去过巴士厂”可以说成“brought me to go to the bus factory”,或者“brought me to the bus factory”。留学生母语的语法体系中不定式短语和介词短语没有词形变化,所以遇到汉语中类似的表达,留学生会把母语和汉语对应,在表示第二个动作的动词后漏用表示经历的动态助词“过”。

“过”表示曾经有过的经历,用在动词之后,句子里可以不用时间词。其否定式“没有+动+‘过’”表示未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例(5)中“就像一张白纸那么单纯和洁白”是因为“没有受过任何污染”。前一句是“结果”,后一句是“原因”。前一句中的事件是作为参照时间,后一句中的“过”呈现出相对时制的功能,表示相对过去时。

例(4)、例(5)两个句子,从整个句子的时制来看,都是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属于绝对时制。两个句子中,相对时制不受绝对时制的支配,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的相对时制比英语的相对时制灵活。因此留学生受母语的影响,不能把握在没有过去时或将来时标记的句子中,使用具有相对时制功能的“过”,所以才会漏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强调“过”表示经历的含义,以及“过”的否定搭配形式,安排阅读一些回忆性的文章,以增强学生的语感。

三、动态助词“了”的漏用

(6)我现在也总算理解()他为什么对我那么严厉。

(7)报纸上,有登夫妻因为离婚,而杀()对方,这不是令人伤心吗?这样的家庭破裂了。

“了1”作为动词后缀,用在动词后宾语前,表示动作的完成。例(6)表示到“现在”这一时刻为止,“理解”这一动作已经完成,所以在“理解”后应该用“了1”。此类偏误是由于英语为母语者对助词“了1”的作用以及“了1”可以在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中呈现相对时制功能不熟悉造成的。另一种是因为“动+‘了1’+宾”结构不独立成句,必须要和小句结合使用。当前一小句叙述原因,并且导致了后一小句中“动+‘了1’+宾”结构表示的某种结果时,助词“了1”不能省略。例(7)中位于后一小句的“杀”一词表示“离婚”所造成该动作的完成,所以其后应使用助词“了1”。

四、“从……起/开始”中“起/开始”漏用

(8)绝对认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孩一张眼睛(),父母便担起了这份责任。

(9)从那时候(),我爸爸的思想有了一些变化。

(10)原因是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父母就是他们最亲近的人。

时间短语“从……起/开始”结构中,“从”是介词,后面接续时间短语、动词短语或小句组合,指明时间起点,并且表明状态从那一刻开始延续的时候,必须要和“起”“开始”连用,否则语义不完整。英语中可以用介词“from”,连词“since”指明时间的起点。比如:from now on(从现在开始),from that day on(从那天开始),或者“since they met”(自从他们相识)。留学生出现以上错误,是因为受母语的影响,介词“from”指明时间起点,本身就含有“从……开始”之意,后面接续介词“on”则是强调动作或状态的开始,“on”可以省略掉。“since”连接句子来表明时间起点,后面无须再接续任何表示开始的单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汉语和英语在时间表达上的差异。如何纠正留学生在时间表述方面的漏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重视学生正确的汉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一门语言并不是单纯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极大地体现出了语言学习者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二)适当运用对比方法讲述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特点。两种语言中所传达出的时间观念是不一样的,形成这样的时间观,与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有关。在进行时间表达的教学时,可以从文化背景、语义对比辨析、语法等方面着手。通过对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有关时间表达的内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互相补充,互相印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学习。

注 释:

①“()”表示该用而没有用,下同。

参考文献:

[1]肖奚强.现代汉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2.

[2]陆俭明.着(zhe)字补义[J].中国语文,1999,(5).

[3]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4]房玉清.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比较

[J].汉语学习,1992,(1).

[5]刘勋宁.现代汉语的句子构造与词尾了的语法位置[J].语言教学

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篇7

1. among, between

一般来说,among用于三者或三者以上的“在……中间”;而between主要指两者之间。among表示范围时,还可表示“在……之中”。

【考例1】 Their wings can bridge the gap _____ lines, resulting in electrocution(电死) if they touch two lines at once.(2016年北京卷)

解析:根据句中的bridge the gap,lines可判断填between,表示线与线之间的距离。

【考例2】The citys psychology cafes, which offer great comfort, are ______ the most popular places. (2015年全国I卷)

解析:the most popular places是解题的关键,说明很多,所以用among。

2. in, on

二者均可表示“在……上”。on侧重于表面接触,而in侧重于接触的深度。英语中的某些习惯表达常用in或on。若打击某人的脸、嘴、眼、胸、腹等部位,用in;若打击的是头、额、鼻、颈、肩、腿等部位,用on。

【考例1】Sally worked out 10 class rules and posted them ______ the walls of the classroom. (2015年广东卷)

解析:张贴到墙上应用介词on。

【考例2】 A train driver threw a piece of coal

at one of us, hitting him ______ the eye.

解析:打在眼睛上,用介词in。

3. across, through

二者均可表示“穿过”。across表示从表面穿过,through表示从空间的里面穿过。

【考例1】Dreaming about whether you would want to read minds, see ______ walls, or have superhuman strength may sound silly. (2016年四川卷)

解析:根据句中的Dreaming与have superhuman strength可判断出,本空应用介词through。

【考例2】 Once called the Garden of Amsterdam, it still attracts travelers to come over to cycle and walk ______ the surrounding forests. (2015年湖北卷)

解析:根据“walk ______ the surrounding forests”的意思“漫步在周围的森林”,可知应用through。

4. in, on, to, off

四个词都表示两地之间的方位关系。in表示在某范围之内;to表示在某范围之外;on表示“毗邻”“接壤”;off强调两地隔着一段距离。

【考例1】Nicholas did the only thing he could ― he huddled(蜷缩) ______ his cave and slept.(2015年北京卷)

解析:根据“蜷缩在洞中”可知填in。

【考例2】As we all know, Japan lies ______ the east of China.

解析:日本与中国不挨着,判断用to。

二、时间介词

1. at, in, on, at

at表示时间的一点、时刻等,如at 9:00, at noon;也可以表示短暂的一段时间,如at Christmas;in表示在某段较长的时间内(如世纪、朝代、年代、月份及泛指上午、下午和晚上);on表示具体的日子或一个特定的时间(如某日、某节日、星期几),也可以表示特定的上午、下午和晚上。

【考例1】Taxis ______ a rainy New York night are rarer than sunshine.(2016年全国II卷)

解析:“在纽约一个下雨的夜晚”,为具体的时间,所以本空应填on。

【考例2】 I have read half of the English novel, and Ill try to finish it ______ the weekend.(2016年北京卷)

解析:at the weekend “在周末”,故填at。

【考例3】My grandfather still plays tennis now and then, even though hes _______ his nineties. (2016年北京卷)

解析: in his nineties意为“在他九十多岁”,再根据句意可知填in。

2. in, after

in表示时间,意为“在……之内”;如表示“在……之后”,所在句子用一般将来时,同时后面必须是一段时间。after表示时间,意为“在……之后”。通常“after+时间段”,与一般过去时连用;“after+时间点”,与将来时连用。

【考例1】I told her she shouldnt swim ______ a whole night’s coughing.(2016年天津卷)

解析:a whole nights coughing为时间段,同时根据句意可知应填after。

【考例2】I have always enjoyed all the events you organized and I hope to attend many more ______ the coming years.(2016年浙江卷)

解析:the coming years是将来的时间,同时根据后半部分句意可知应填in。

3. for, from, since

for后面接时间段,表示行为或状态持续了多久;from后接时间点,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起始点;since后接时间点,不仅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起始点,而且还强调该行为或动作从起始点一直持续到说话的时刻,因而常与延续性动词的完成时连用。

【考例1】―Excuse me, which movie are you waiting for?

―The new Star Wars. We have been waiting here more than two hours. (2016年北京卷)

解析:根据“We have been...more than two hours.”的意思,可知本空应填for。

【考例2】I tried to hold off at first, I played it cool ______ a short while.(2016年浙江卷)

解析:根据后半部分的意思“我沉着冷静了一会儿”可知,本空应填for。

三、表示工具、手段、方式的介词

1. by, in, on

三个词都可以表示旅行的方式。

(1)不涉及交通工具的名词时,用by,名词前没有冠词。如by sea, by water, by land, by air等。

(2)涉及交通工具的名词时用by,但名词需要用单数,其前面不加冠词和任何修饰语。如by bike, by car, by bus等。

(3)当旅行方式涉及特指的交通工具时,用on或in,名词前用冠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等修饰语。如on my bike, in a black car等。注意:步行、骑马、骑骆驼等需要用on。如on foot, on horseback, on a camel等。

【考例】The towns harbor was already full of ice, so it couldn’t come _______ ship.(2016年北京卷)

解析:by ship“乘轮船”,为固定短语。

2. with, in

with用于有形的工具或者身体某些器官之前,其后的名词多被冠词、物主代词等修饰。如with our eyes, with a pick等。in后面接的词表示原料、颜色、语言、钢笔、铅笔等。如in Chinese, in ink等。

【考例】Chopsticks are not used everywhere in Asia. In India, for example, most people traditionally eat ______ their hands.(2016年全国III卷)

解析:根据后面的their hands可知本空填with,意思是“用手”。

3. 注意以下固定短语:on/over the telephone/radio 通过电话/广播; in this/that way用这/那种方式; by this/that means用这/那种方式;with this/that method用这/那种方式。

【考例1】But now that information is being spread and monitored(监控) _______ different ways.(2016年全国III卷)

解析:根据different ways可知,本空填in。

【考例2】Today,I heard another his song ______ the radio.

解析:表示“通过广播”,通常用介词on或over。

四、表示原因的介词

1. for多与表示情感的抽象名词以及reason, famous等词连用。

2. of用于某些形容词之后,后接与感情相关的人或事。

3. over常用于带有感彩的动词,如cry, quarrel, laugh, sigh等,讲述所发生的事情的原因。

【考例1】In general, they can expect to live six or seven years more than men. One reason _____ this is biological. (2016年四川卷)

解析:reason通常与介词for连用,故本空应填for。

【考例2】And then,weeks later, I counted, re-counted and jumped _______ joy. (2016年浙江卷)

解析:根据“因为高兴跳了起来”,可知本空应填for。

五、表示支持、反对的介词

against意为“反对”,指在观点、主张等方面与某人采取对立的态度。此外,against还有“逆着,依靠,在……衬托下,与……比赛”等意思。for意为“赞成,支持”,指在观点、主张等方面与某人采取一致的态度。此外,还有“对于”的意思。

【考例1】A warm drink of milk before bed has long been the best choice ______ those wanting a good night’s sleep. (2016年四川卷)

解析:根据“对于那些希望睡一晚好觉的人来说……”可知,本空应填for。

【考例2】They help the body defend itself ______ some kinds of infections.(2016年四川卷)

解析:根据句意“它们有助于身体自我保护,避免一些感染。”可知,应填against。

六、其他常考介词

1. besides, except, but, except for

besides意为“除……之外(还有)”;except意为“除……之外(不再有)”,通常可以与but互换,但如果后接副词、介词短语、when从句时,不能用but。except for意为“除了……”之意,它所叙述的事实或细节部分用来修正句子的主要意思。如The composition is well written except for some spelling mistakes.

【考例】Honestly speaking, we have lots of other things in common _______ music.

解析:句子中的other很关键,故用besides。

2. with的用法

with用法繁多,成为高考热点。其主要用法如下:

表示“和……在一起,和,跟”;表示“带有”,表示伴随的意思;指原因或理由;用在“with+宾语+宾补”这个复合结构中。

【考例1】Suddenly, he saw a car ______ its bright lights on. (2016年全国I卷)

解析:此处为“with+宾语+宾补”复合结构,所以本空填with。

【考例2】 The menu is Italian, ______ excellent meat and fresh fish, pizzas and pasta(面食). (2016年全国II卷)

解析:“with excellent meat and fresh fish, pizzas and pasta(面食) ”是对菜单的解释说明,所以本空填with。

3. beyond的用法

表示“(时间)过了,比……晚,迟于”;也可以表示“(范围)超过,为……所不及”。

【考例1】_______ a certain point, though, further stress will only lead to exhaustion, illness and finally a breakdown.(2016年上海卷)

解析:further stress很关键,根据句意可知本空应填Beyond。

【考例2】The number of cities producing CO _______ the standard has been reduced from 40 to 9 .(2014年全国大纲卷)

解析:beyond the standard“超过标准”,为固定短语。

4. as与like

as意为“像”“如同”“当作”,可以与the same,such,as连用;like意为“像”。

【考例1】 ...universities have given in to the idea that they should provide the same environment ______ that of the home. (2016年北京卷)

解析:the same通常与介词as连用,故本空应填介词as。

【考例2】We start with small talk, a polite conversation about something ______ traffic or weather.(2015年安徽卷)

解析:根据句意“我们从聊天、礼貌的交谈开始,谈论一些像交通或天气这样的事情。”可知,本空应填like。

5. 名词与介词的固定搭配

①后接介词to的名词:access, approach, attention, answer, apology, attitude, devotion, entrance, introduction, journey, key, visit。

②后接介词in的名词:expert, interest, pride, trouble, problem。

③后接介词on的名词:congratulations, effect, influence。

④to后接情感名词,表示“某种行动后产生的感觉”:to one’s delight/horror/joy/surprise/amazement/sorrow/regret

【考例1】Her popular 1962 book Silent Spring raised awareness of the dangers of pollution and the harmful effects of chemicals ______ humans and on the world’s lakes and oceans.(2016年全国I卷)

解析:句中effects与介词on搭配使用,故本空应填介词on。

【考例2】It was really annoying; I couldnt get access ______ the data bank you had recommended. (2016年天津卷)

解析:get access to为固定短语,意思是“接近,获得,可以使用”,故本空应填to。

【考例3】______ my surprise, I found that she would pack a paper bag full of canned goods and head out every morning at about nine.(2016年上海卷)

解析:to ones surprise意为“使某人惊讶的是”,为固定短语,故本空应填To。

6. 常考介词短语

①介词与名词的常用搭配

at a loss, at breakfast, at Christmas, on show, by accident, by nature, in anger, in comfort, in fear, in secret, in place, in advance, out of date, out of order, under discussion, with ease, with satisfaction等。

【考例1】The dictionary is ______ date: many words have been added to the language since it was published.(2016年天津卷)

解析:根据“自从出版以来,增添了很多词汇。”可知,“这本字典过时了”。out of date意为“过时”,为固定短语。故本空应填out of。

【考例2】We require the students full details at least 4 weeks ______ advance. (2016年天津卷)

解析:in advance意为“提前”,为固定短语,故本空应填in。

②形容词与介词的常用搭配

be anxious about, be curious about, be absorbed in, be dressed in, be rich in, be fit for, be thankful for, be absent from, be equal to, be devoted to, be contrary to, be similar to, be/get used to, be ashamed of, be proud of, be angry with, be concerned about, be patient with等。

【考例】 Are you interested ______

becoming a musician and getting a recording contract(合同)? (2016年全国II卷)

解析:be interested in意为“对……感兴趣”,为固定短语,故本空应填in。

③动词+介词

ask for, leave for, agree with, catch up with, get on/along with, make friends with, bring in, fall into, get rid of, look into, pick up, take on, focus on等。

【考例1】For years I dealt _____ my travel agent only by phone.(2016年全国II卷)

解析:deal with意为“应付,对付”,为固定短语,故本空应填with。

【考例2】Most of us are more focused ______ our tasks in the morning than we are later in the day. (2016年全国II卷)

解析: focus on意为“专心于,专注于”,为固定短语,故本空应填on。

④其他常用短语

according to, along with, because of, due to, but for, for fear of, for lack of, for the purpose of等。

【考例1】According ______ a study by grandparents. com, 83 percent of the people said Mrs. Robinson ’s decision will influence grandparents in the American family.(2016年全国I卷)

解析:according to意为“根据,按照”,为固定短语,故本空应填to。

【考例2】It was a cold January in 1925 in Nome, Alaska. The town was cut off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 due ______ heavy snow.(2016年北京卷)

解析:due to意为“因为,由于”,为固定短语,故本空应填to。

七、强化训练

(一)单句填空

1. Consistency is key ______ a good nights sleep,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waking up.

2. Armed with two over-packed suitcases, I arrived at the airport just ______ time for my flight.

3. The review explains that smell is unique in its effects ______ the brain.

4. ______ the other hand, negative thinking will only cause more depression in your life.

5. There is a famous quote that reads, “A healthy body leads ______ a healthy mind.”

6. If I have saved any children, it is because______him.

7. But in modern societies, the old can also learn ______ the young.

8. ______ time of anger, do yourself a favor by releasing(释放) it in a quiet place.

9. ______ my amazement, I did find some interesting books.

10.The history of people planting and using bamboo can date ______ as far as 7000 years.

(二)语法填空

Tooth decay(蛀牙) is a major health problem for billion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ccording to a recent study, a third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1 (be) suffering from bad teeth. In addition, the milk teeth of about 600 million children are also affected.

Experts estimate that 200 million new 2

(case) come up every year. While most dental problems start during childhood, there are many adults 3 suffer from tooth decay. Researchers 4 (conduct) their studies between 1990 and 2010.

According to the study Latin America, Northern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are the most

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篇8

Abstact Reduplication is an important linguistic device in Modern Chinese and in the region al dialects in China.The same is true for the other Asian-Pacific languages of the Sino-Tibetan , Malayo-Polynesian and South-Asian language families. Redupli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morphological, lexical and clausal.This article, however, mainly studies the lexical red uplication.Its main function is to change the size,the quantity,the frequency, the degree or th e time-duration which the base form denotes.This article makes an attempt to subcategorize lexi cal reduplicates in Chinese in the hope that these subcategories could themselves form a system with enough explanatory power. 1.词语重叠与“量”范畴 1.1词语重叠 重叠是使某语言形式重复出现的语言手段,是汉藏语系、南岛语系(又称“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 、南亚语系等亚太地区语言中常见的现象。重叠之前的形式称为“基式”、重叠之后的形式称为“重叠式” 。由基式到重叠式的生成过程、重叠式的语言表现和重叠的作用等异常纷繁复杂,但从语言的不同层面看, 大约可分为非词重叠、词语重叠、语句重复三类。 a)非词重叠:非词重叠的基式为一个音节(如“猩、 乎”)或一个语素(如“哥、妈”),重叠后构 成一个词(“猩猩、哥哥、妈妈”)或一个构词成分(“乎乎”)。显然非词重叠是构词法层面的重叠。 b)词语重叠:词语重叠的基式为一个词或一个短语, 重叠后构成一个超词成分,如: 家——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通红——通红通红(的) 一口——(饭要)一口一口(地吃) “家、通红”都是词,“一口”是数量短语,它们的重叠式都不是一个词,而是超词。由此可见,词语 重叠不是构词手段,而是属于构形法和句法层面的语法手段。 c)语句重复:语句重复的基式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乃至一个句群,重叠之后构成一个短语 、一个句子、一个句群、甚或语篇,属于句法和超句法层面的重叠。语句重复的特征之一是重叠式中间可以 有停顿,如: 你做什么呀?放下!放下! 走哇走哇,一直走了三天三夜。 “放下!放下!”中间用“!”标明停顿;“走哇走哇”也可以说成“走哇,走哇”,中间可以有停顿 。因此,从本质上说,语句重复与前两种、特别是词语重叠的最大差别,不在于基式和重叠式所代表的语言 单位的大小,而在于这种停顿所包含的许多语法性质的不同。 本文主要在普通话的范围内讨论词语重叠现象。考虑到关于重叠形式的研究已有不少,本文把讨论的重 点放在重叠的表义功能上。 1.2重叠意义的确定 确定重叠意义的基本方法,是比较基式和重叠式的表义差异,这种意义差异就被认作是重叠的意义。因 此,基式和重叠式的确定都相当重要。在确定基式和重叠式上必须注意: a)词语重叠的基式必须是一个词或短语。 如“红通通”的基式是“通红”而不是“红通”,因为“通 红”成词而“红通”不成词。所以“红通通”是B A A式重叠而不是A B B式重叠。 b)注意多义基式和同形重叠式。当基式不只一种意义或用法时,重叠只可能在一种意义或用法上进行。 如“精神”是多义词,分属名词和形容词;“精精神神”是在形容词的意义和用法上的重叠。再如“上上下 下”是同形重叠式,一是双音节方位词“上下”的A A B B式重叠,重叠式含有“所有、每一”(“上上下下 都是一条心”);一是动词“上”和“下”分别重叠以后再并立合用到一起,表示多次反复(“他上上下下 跑了好几趟”)等。 c)没有基式就没有重叠式。 如“热腾腾”从表面形式看与“红通通”相似,但是“热腾”、“腾热” 都不成词,因此,“热腾腾”不是词语重叠式,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d)共时性观念。 本文不把基式和重叠式看作语言发生学上的历时性概念,而是看作语言共时系统中的 两种相关的现象。比如“喷香”,即使是在语言发展史上后于“香喷喷”产生,仍把它看作是“香喷喷”的 基式。 不同的语言手段可能与重叠同时或先后发生作用,因此有必要甄别哪些意义是重叠造成的,哪些是其他 语法手段造成的。比如: 短短儿的眉毛黄黄儿的脸 短眉毛黄脸 “短短儿、黄黄儿”同“短、黄”比较,有程度减弱、情感亲昵等差异。不能把这两种差异都看作是由 重叠造成的。“短短儿、黄黄儿”是先重叠后儿化,因为有 短短的几个月人就变了个样。 脸黄黄的,难看死了。等只重叠不儿化的现象存在,而没有作形容词用的“短儿、黄儿”等形式存在, 可见,重叠的作用只是减弱程度,亲昵是由儿化造成的。 重叠的语法意义是有层次的,本文试图把不同层次的语法意义梳理成由基本意义引申发展而形成的系统 ,并希望这一系统对汉语方言和其他语言也有一定的解释力。这一目标决定了在确定基本意义、引申意义和 引申方式时,不仅要有系统的观念,而且也要有类型学的观念,即不仅要有普通话的根据,同时也要有方言 和其他语言的旁证,虽然文章中并不一定要处处把旁证材料都列举出来。本文重在考察重叠的语法意义,但 是,也兼顾到对于确定基本意义、引申意义和引申方式有帮助的语用意义。 1.3“量”范畴 “量”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范畴,这种认知范畴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就形成语言的范畴。表达量范畴的语 言手段很多,词语重叠就是这诸多手段中的一种。所有的词语重叠都与量的变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 可以说,词语重叠是一种表达量变化的语法手段,“调量”是词语重叠的最基本的语法意义。 不同词语的重叠、词语的不同重叠方式、重叠式出现的不同的句法位置,都会带来表量的各种差异和由 此而生的其他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a)次范畴不同。量的次范畴可以分为四种:物量、数量、度量、动量。 b)量变维度不同。量变维度有两种:加大、减小。 c)引申的语法意义不同。 d)附加的情感色彩不同。 下面分别讨论四种次范畴的具体情况,并注意量变维度和引申意义,必要或方便时也兼顾情感色彩。 2.物量 具体事物都具有空间性。空间性是指事物的长、宽、高及由此形成的面和体等。空间性具有一定的量, 这种量称为物量。物量的变化从理论上讲有加大(空间的拓展)和减小(空间的收缩)两个维度,但是由词 语重叠所表达的物量变化没有加大的〔1〕,只有减小的。如: (A)纸条儿——纸条儿条儿 (手里攥了一把纸条儿条儿)〔2〕 烟末儿——烟末儿末儿 (漏下来的都是些烟末儿末儿) 水泡儿——水泡儿泡儿 (河里冒出很多水泡儿泡儿) 圆圈儿——圆圈儿圈儿 (纸上画满了圆圈儿圈儿) (B)洞儿——洞儿洞儿 (小洞儿洞儿里掏出个大螃蟹) 面儿——面儿面儿 (石头都碾成了细面儿面儿) (A)类的基式是双音节儿化名词,采用A B B方式重叠后一儿化音节;(B)类的基式是单音节儿化名词 ,采取A A式重叠。在实际话语中,重叠式前常带有形容词修饰语。两类基式的意义都表示细小的事物,其重 叠式的意义比基式更显细小。在西北和西南方言中,这种重叠相当普遍,并具有极强的构词和构形功能;徐 州话甚至还可以有“边儿边儿边儿、头儿头儿头儿”的A A A式重叠;但普通话中却相当有限, 这大约是普 通话中有较为发达的“子”尾,在形式上限制了这种重叠的运用。 3.数量 事物、处所、时间、行为等,都可以以一定的单位进行多少的计量,这种量可称为“数量”。物量表达 的是物体自身的大小,数量表达的是物体等的多少,二者是不同的“量”。词语重叠表达的数量变化,基本 上是向加大的维度变化〔3〕,有“多数”、 “所有”(包括“每一”)、“定量反复”、“逐一”等次数 量范畴。 3.1多数 “多数”是词语重叠数量变化的核心语法意义,量词、数量结构、个别数词、代词等重叠都可以表示多 数。表多数的量词重叠式一般用作描述性谓语和定语。能这样用的量词是一部分单音节的自然量词,包括借 用的名量词。度量衡量词、多音节量词无此用法。例如: 白云朵朵,锣鼓声声。 阵阵春风拂面,缕缕清香扑鼻。 数量结构常用A B B式重叠,也可用A B A B式重叠。数词限于“一”,量词的范围比上述量词单独重叠 时稍宽。这种类型的重叠式常作定语和状语,但有时也可作谓语。例如: 一枝枝怒放的梅花,争艳斗丽。 草叶上挂着一珠珠鲜红的血。 脸上被荆棘划破,一道道的渗出血来。 三叶树环绕山丘,一行行,一层层,郁郁葱葱。 算你们运气,人家也当兵,一茬一茬的复员了,都没有赶上打仗,偏偏让你们这一茬的赶上了。 电话线被坦克轧得一节一节的。 “数量名”结构也可重叠表多数,例如: 他只管一封信一封信地往外寄,不管人家看不看,回不回。 数量结构的A B A B式重叠和“数量名”结构的重叠,其间常可加进“又、接、连”等词语。能重叠表多 数的数词不多,常见的是由两个位数词构成的合成词“千万”、“万千”的重叠,如“千千万万、千千万、 万万千千、万万千”等。〔4〕 “谁、什么、哪里、哪儿、怎么”等;“这么、这么着、某、某人、如此、等”等代词重叠可以表示虚 指的多数,这与藏缅语族的一些语言(如藏语、傈僳语、载瓦语、景颇语等)用疑问代词重叠表示“复数” 是同样的现象。一般是重叠两次,但也可见到重叠三次的,重叠三次所表示的数量并不比重叠两次的更多。 例如: 他们一见面,就是谈论谁谁买了什么什么,谁谁又怎么怎么了。 谈起小学的同学,某人某人现在搞什么工作…… 谁谁谁去北边那条路,谁谁谁去南边那条路,谁谁谁去镇南堡,谁谁谁朝东北方向追。 3.2“所有”和“每一” “多数”是一种模糊量,当对多数引进新的计量观念时,就会由此衍生出一些新的语法意义。一是把多 数推向极限引申出“所有的”周遍意义,一是引入“批量”的观念而引申出“定量反复”的语法意义。先说 极限引申。 词语重叠可以由表“多数”衍生出表“所有的”周遍意义。单音节的具体名词、时间词、量词等,都有 此种重叠式〔5〕。 重叠式一般是作主语、定语和状语,作定语和状语时一般不能加“的”或“地”,一般 不单独作宾语〔6〕。例如: 人人都是英雄汉。 篇篇文章都充满了激情。 这种事总不能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如果是多音节词,只选用其中的一个语素进行重叠,如“学校 、商店”只能重叠为“校校、店店”。 单音节方位词不能重叠,用对举方式构成的双音节方位词可有A A B B式重叠,如“里里外外、前前后后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等。这种重叠同“家家户户、村村户户、秒秒分分、岁岁年年”等不同,“家户、 村户、秒分、岁年”都不成词,可见它们是A A重叠式的合用, 〔7〕其功能与A A式大体相当。 “所有”和“每一”是对周遍意义的两种不同角度的表述,前者的着眼点在总体上,后者的着眼点在个 体上。汉藏语系的许多语言,凡有此种重叠式的都往往表示“所有”和“每一”两种意义,是具有较大普遍 性的。 3.3“定量反复”和“逐一” “定量反复”是由“多数”加入“批量”观念后衍生出的一个次数量范畴。数量结构的A B A B式重叠和 数量名结构的重叠,都可以表达这种语法意义。例如: 饭不能两口两口地吃,要一口一口地吃。 时间很紧,得三辆车三辆车地并排往前开。 当数词是“一”时,常可由“定量反复”引申出“逐一”的意义,数量结构也可采用A B B式重叠。例如 : 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搜过来,看他往哪儿躲。 车厢一节节地搜过来,看他往哪儿躲。 单一个数词“一”重叠,也可表达“逐一”的意思: 他把事情一一交待清楚了才离开。 表达“定量反复”和“逐一”的词语重叠式,多作状语,并常带“地”字。 4.动量 动量〔8〕,是指动作行为的力度、涉及的范围、活动的幅度、 反复的次数和持续的时长等。动词是句 子组织的中心,句子中所出现的成分几乎都可能与动量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物量、数量和下面要 讨论的度量的变化,都可能与动量有关。这里主要讨论动词重叠对动量的影响。 能重叠的动词主要是可控性动词。单音节动词有A A、A一A、A了A、A了一A等重叠式。一般的双音节动词 有A B A B、A B了A B等重叠式,“理发、游泳、鞠躬、睡觉、散步”等用A A B式重叠。〔9〕动词重叠最常 见的作用是“减小动量”,即赋予基式所代表的动作行为以反复次数少(次少)、持续时间短(时短)的意 义,但也有“加大动量”的现象。 4.1次少时短 一般说来,持续性动词的重叠,多表示持续的时间短,非持续性的动词具有可反复性,重叠多表示反复 的次数少。〔10〕但是,动词的持续性与否不是一刀两断的。许多动词在不同的角度看或在不同的语境下, 或是持续性的,或是可反复性的;如“闻”,在“闻了一会儿”中是持续性的,或是强调它的可持续性的一 面;在“闻了一次、闻过几回”中,是反复性的,或是强调它的可反复性的一面。有些动词是持续性的还是 可反复性的,其特征并不明显,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如“动员、理发”等。因此,许多动词重叠式可以兼表 次少时短,或不能清楚地分出是表次少还是表时短。例如: 她凑近玫瑰花闻了闻,香,真香。“闻了闻”既表示闻的次数少(至少一次),也表示闻的时间短,难 以分清或根本不需要分清是表示次少,还是表示时短。 动词加“着”常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它的重叠式不仅表示动作正在进行,而且还意味着一个新的事件出 现。例如: 说着说着,他就来了,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扯着扯着,就把衣服给扯破了。这是减小动量在进行体中的一种表现。而且持续性和非持续性的动词都 有此种用法,因为持续的时间短,必然是持续,反复的次数少,必然在反复。持续和反复都可能与进行体发 生关联。属于南岛语系的台湾高山族布嫩语、百宛语等,可用重叠动词词根的方式表示进行体,可见从语言 类型学上看,动词重叠本身就可能与“进行体”有关联,只不过它在普通话中还没有发展为一个语法范畴。 4.2轻微和尝试 表示次少时短,并不必然地伴随着动作的力度小、幅度小,例如: 陶坷庄严地向母亲点点头。“庄严”这一修饰语说明“点头”的力度和幅度不会小。但是,表示次少时 短的动词重叠式,在大部分情况下确实包含着动作的力度和幅度的减小,从而使这些重叠式具有“轻微”“ 不经意”等意味和使语气缓和、委婉的作用,并成为祈使句的一种重要的礼貌表达式。例如: 进屋避避雨吧! 请您给咱看看,指点指点。 当人们表意的侧重点转移到这些伴随性的意义、色彩上时,次少时短的意义就会退居到次要的地位或者 完全被忽视,于是便可能引申出新的语法范畴。“尝试”就是从中引申出的一个语法范畴〔11〕。动词重叠 一般表示命令、请求,或者希望进行的尝试,其后可加“看、看看、试试”等。例如: 不信,你病病看?要不了三天你也得瘦一圈。 你踩踩试试,破不了,结实着呢。能这样用的动词范围较大,一些非可控动词(如“病、咳嗽、梦、醒 ”等)也可重叠表尝试。重叠式嵌“了”,可在一定语境中表示刚进行过的尝试。例如: 他踩了踩,没破,还算结实。 我试着张了张嘴,果真张不开。 此外,一些跟心理感受有关的双音节动词或形容词的A B A B式重叠(如“高兴高兴、欢喜欢喜、喜欢喜 欢、快乐快乐、舒服舒服、新鲜新鲜、幸福幸福、温暖温暖”等),当带有“使动”意味时,常表示让他人 或自己有某种体验或经历,例如: 只是觉得在知青户太闷人了,想换个环境,新鲜新鲜。 难道我们相互温暖一下,或者说是让我来温暖温暖你,一切就会好起来的吗?这种重叠意义虽然与上面 所言的“尝试”有所不同,但也可归入广义的尝试范畴。 4.3多量 动词重叠也有“加大动量”的情况。两个意义相近、相反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合用,表示动量繁多,如“ 吵吵闹闹、拉拉扯扯、搂搂抱抱、吃吃喝喝、说说笑笑、来来回回、上上下下、出出进进”等。 两个动词重叠式的先后位置,理论上是不固定的,但有一些在习惯上是有序的,如“吃吃喝喝、说说笑 笑、来来回回”等一般都不倒过来说。这常使人们把这种重叠合用式当做一个整体看待,生发出一种整体的 抽象或比况的意义,某些动词的意义也逐渐非实指化。 动词或简短的动宾结构重叠三次以上,表示反复的次数多,并有厌烦之意。例如: 结婚结婚结婚,一张口就是结婚,烦死了。 吵吵吵吵,一天到晚就知道吵,叫人耳根清静一会儿不行吗?这是典型的口语格式,在许多方言中也都 可见到。 4.4惯常 动量加大并不必然地伴随着动作的力度和幅度都加大。只表示反复次数多但不表示动作的力度和幅度加 大,并附带有“轻微”或“不经意”意味的动词重叠,可以表示经常性、习惯性或悠闲性的动作行为。这种 语法意义可以称为“惯常”。例如: 人老了,养养鸟,种种花,下下棋,聊聊天,管那么多闲事干什么。 清晨起来,到处走走,打打拳,踢踢腿,一天都舒服。大约是受“养养鸟、种种花”之类重叠方式的影 响,一些动宾式的双音节动词多依A A B方式进行重叠,如“上上课、唱唱歌、跑跑步”等。 5.度量 形容词和一些副词,用来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等的各种各样的性状。性状各异,有色度、深度、长度、 亮度、硬度、速度……,但都具有一定的程度性。度量就是指这些各种各样的程度的高低。刻画度量有多种 语言手段,但无疑重叠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表达度量的重叠以形容词重叠为主。因此,下文主要讨论形容 词重叠,其他词类的重叠随文说明。 形容词常分三大类:非谓形容词(或称“区别词”),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非谓形容词不能重叠 。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多数能重叠,重叠方式为A A〔12〕;重叠式也可合用为A(,1)A(,1)A(,2)A(,2),如 “瘦瘦小小、胖胖大大、高高大大、高高低低、红红绿绿”等。一些单音节副词也可A A重叠,如“最最、白 白、狠狠”等。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约有1/6可以重叠〔13〕,主要重叠方式为A A B B;一些消极意义的形容 词可有A X A B式重叠,且含贬义,如“马里马虎、土里土气、糊里糊涂”等,个别形容词还可有A B B式重 叠〔14〕,如“干净净、硬棒棒、暖和和”等。 在状态形容词中,后加叠音语缀或无意义音缀的不能重叠,如“水汪汪、臭哄哄、黑咕隆冬、酸不啦唧 ”等;其他常用A B A B的方式重叠,如“雪白雪白、碧绿碧绿、笔挺笔挺、通红通红、喷香喷香、锃亮锃亮 ”等〔15〕;个别可有B A A重叠式〔16〕,如“喷香香喷喷、 闪亮亮闪闪、冰凉凉冰冰、崭新新 崭崭”等。 5.1程度加强 度量的重叠形式虽然复杂多变,但表达的意义却比较单纯,一般都是表程度加强。双音节重叠式都加强 程度,例如: 一对细长细长的眼睛,那么明亮,脸上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肖群秀摸她脸,滚烫滚烫,…… 当孩子的时候,衣服总是整整齐齐的。 欢欢喜喜退出了掩蔽部。 暖和和地睡一觉。 副词“非常”和许多带程度副词的形容词短语也可这样重叠表程度加强,如“非常非常(聪明)、最大 最大、很高很高、顶红顶红”等。两个意义相反的形容词重叠合用表示复杂多样,这也是程度加强的一种表 现。例如: 数过了伤口,大大小小挂花四十四处。 路面高高低低,崎岖难走。 入夜,红红绿绿的彩灯,编织着城市的梦。 单音节形容词和副词,重叠后作状语或补语,一般表程度加强。例如: 高高地坐在一辆弹药车上。 他悄悄过去,冷不防卡住了那个报话兵的脖子。 三令五申讲了,偏偏还要违反,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断头处燎得黑黑的。 把钢盔压得低低的。 此外,单音节拟声词可用A A式重叠,如“啪啪、叮叮、嘀嘀”等。有时还可有A A A式重叠,例如: 接着格格格地笑起来,…… 双音节拟声词有A A B B和A B A B两种重叠方式,如“叮叮当当/ 叮当叮当、咕咕噜噜/咕噜咕噜、劈劈 啪啪/劈啪劈啪”等。拟声词重叠有使所拟声音加长、多变的作用,意义与上述的形容词重叠大体相似,也可 归入形容词重叠这一类中。 5.2程度减弱 单音节形容词,有不少并不是因调量的需要而重叠的,而是句法上要求重叠。例如: 远远向将军伸出一支干瘦的小手。 一头青丝在短短几天之内,以至是一夜之间化为霜雪。 她们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这就难了。以上句子中的形容词不重叠,句子就不成立或不顺畅。在此种 情况下,重叠式也可能兼表程度加强,也可能不明显地表示程度加强。虽然“远远、短短、空空”都可能表 示较大的度量,但在程度上与其基式“远、短、空”有多大的不同,并不是很容易说清楚的,最大的差异主 要是“生动”与否。这种现象为重叠表示程度减弱提供了重要的中介。朱德熙(1956)指出,性质形容词重 叠式用作定语和谓语,“不但没有加重、强调的意味,反而表示一种轻微的程度。”这些被称为“形容词生 动形式”的重叠式作定语和谓语是描写性的,从而加强了本有的“生动性”。 6.总结 词语重叠的主要表义功能是“调量”,使基式所表达的物量、数量、动量、度量向加大或减小两个维度 上发生变化。 词语重叠对物量的调整非常有限,只能让它向减小的维度变化,表达空间缩小的意义。对于数量,词语 重叠只能让它向加大的维度变化,核心语义是表“多数”,并由“多数”加入定量观念而引申出“所有”( 包括“每一”)、“定量反复”和“逐一”等次范畴。对于动量,词语重叠可让它向减小和加大两个相反的 维度发生变化。减小动量的基本语义是表示“次少时短”(动作反复的次数少、持续的时间短)。由次少时 短派生出“轻微”、“不经意”的语用含义,并由此进一步引申出“尝试”语法范畴。加大动量的基本语义 是表“多量”,并由多量与“轻微、不经意”结合引申出“惯常”的语法意义。对于度量,词语重叠主要是 让它向加大的维度变化,表达“程度加深”。由于句法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在特殊情况下词语重叠也可使度 量向减小的维度变化,具有“减弱程度”的功能。 词语重叠的表义体系可以简略图示如下:* 减小 ─物量───空间缩小 │ 加大 定量─所有(每一) ├─数量───多数──┤ │ ─定量反复──逐一 调理─┤ │ 加大 轻微 │ ───多量───────惯常 ├─动量─┤ │ │减小 轻微 │ ───次少时短─────尝试 │ 加大 │ ───程度加深 ─度量─┤ ─────程度减弱 句法需求 附注 〔1〕用词语重叠表示物量加大变化的现象, 在全世界语言中也很罕见。原因大约是语言中有大量的表 示物量变化的手段,如数量词语的修饰描述、形容词及其重叠式的修饰描述等。因此,下文要谈到的用词语 重叠表示物量减小变化的现象虽然存在,但也相当不发达。 〔2〕凡用例标出“儿”的是必须儿化的,其他情况一般不标出。 〔3〕“一点儿点儿”也许是个向缩小的维度变化的特例。 〔4〕参见卢卓群(1979)。“三三两两”因“三两”不成词, 不属此类。 〔5〕在河南泌阳话中,不仅有A A式重叠,还有A A A式重叠,而且重叠式中的每个音节都可儿化。A A A比A A多点强调意味,因为A A 已表“所有的”,不可能再增加数量。徐州等方言也有A A A式重叠。 〔6〕汉语的主语位置一般是有定的,宾语位置一般是无定的。 周遍意义属于有定范畴,因此作主语最 为顺当。“把”的宾语可以是有定的,“你总不能把篇篇都读到”也成话,但不如“你总不能篇篇都读到” 来得自然。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说法,只是特例。 〔7〕这种形式应记为A(,1)A(,1)A(,2)A(,2)。但是,这种形式与A AB B式的分野也不是绝对的。在 语言的发展演变中,“日夜、分秒、村寨、时刻”等,已经成了词或逐渐词化,“日日夜夜、分分秒秒、村 村寨寨、时时刻刻”也便可以视为A B A B式重叠。 〔8〕朱德熙(1982:66—67 )把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称为“动量”,把动作延续的时间长短称为“时 量”。本文“动量”的含义与之不同。 〔9〕动词的这些重叠式, 在动量的表达和其他语法功能上都有种种差异。萧国政、李汛(1988)就曾 讨论过动词V—V式重叠与VV式重叠的不同。因篇幅所限,本文对这些差异不作深究。 〔10〕刘月华(1983)指出:“如果动词表示的是持续性动作,重叠后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如 果动词表示非持续性的、但可以反复进行的动作,重叠后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少。” 〔11〕壮语、布依语、畲语、拉珈语等语言,都有动词重叠表尝试的现象,不独汉语一种语言所有。此 外,黎语动词重叠表示“不经意”,跟尝试也相当接近。 〔12〕徐州方言可有A A A式重叠。厦门方言可有A A A A A式重叠。 〔13〕见李大忠(1984)。形容词能否重叠的规律尚不明晰,大约与四个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音节数 目、意义类属、内部结构、语体色彩。 〔14〕在中原官话等方言中,A B B式相当发达,如“整齐齐、 结实实、四方方、现成成、囫囵囵”等 。李宇明(1995a )曾对河南泌阳话中的这种重叠式进行了论述。 〔15〕有些双音节性质形容词也可A B A B重叠,重叠之后所表意义类似于动词重叠的“尝试”义,如“ 漂亮漂亮、辛苦辛苦、痛快痛快”等,可看作形容词的动词化的一种表现。李宇明(1995b)已专文讨论。 〔16〕吴方言浦田话等方言中,还有大量的A A B式重叠, 如“血血红、碧碧绿、笔笔直”等。在浦田 话中,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甚至也可较自由地A A B式重叠,如“认认真、大大方、普普通、狡狡猾”等。   参考文献 蔡权(1990)廉州方言形容词的特殊形式及其用法, 《方言》第4期。 陈亚川 郑懿德(1990)福州话形容词重叠式的音变方式及其类型,《中国语文》第5期。 陈淑梅(1994)湖北英山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式,《方言》第1期。 戴庆厦 徐悉艰(1992)《景颇语语法》,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范方连(1964)试论所谓动词重叠,《中国语文》第4期。 范继淹(1962)重庆方言名词的重叠和儿化,《中国语文》12月号。 何汝芬 陈康(1981)台湾高山族的阿眉斯语, 《语言研究》第1期。 李蓝(1987)贵州大方方言名词和动词的重叠式,《方言》第3 期。 李大忠(1984)不能重叠的双音节形容词,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宇明(1995a)泌阳话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及有关的节律问题,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1 995年10月,武汉)论文。 ——(1995b)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的A B A B式重叠,待发表。 李人鉴(1964)关于动词重叠,《中国语文》第4期。 梁德曼(1987)成都方言名词的重叠式,《方言》第2期。 刘村汉等(1988)广西平南白话形容词的重叠式,《方言》第2 期。 刘丹青(1986)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语言研究》第1期。 ——(1988)汉藏语系重叠形式的分析模式,《语言研究》第1 期。 刘月华(1983)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动词重叠,《中国语文》第1期。 刘自力(1987)仁寿方言名词的重叠式,《方言》第2期。 卢卓群(1979)说十百千万的组合,《语文教学与研究》第2期。 吕枕甲(1988)运城方言重叠式的韵律特征,《语言研究》第2 期。 施其生(1988)汕头方言动词短语重叠式,《方言》第2期。 唐志东(1988)信宜方言前字变音重叠式,《语言研究》第2期。 涂光禄(1987)贵阳方言的名词重叠式,《方言》第3期。 汪平(1987)湖北省西南官话的重叠式,《方言》第1期。 汪国胜(1994)大冶方言语法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 王还(1963)动词重叠,《中国语文》第1期。 萧国政 李汛(1988)试论V—V和VV的差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 邢福义(1990)《形容词短语》,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现代汉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发兴(1987)湖北长阳方言名词和动词的重叠式, 《方言》第3期。 詹伯慧等(1991)《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 张宁(1987)昆明方言的重叠式,《方言》第1期。 张惠泉(1987)贵阳方言动词的重叠式,《方言》第2期。 张光明(1992)忻州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式,《方言》第1期。 张树铮(1990)山东省寿光方言的形容词,《方言》第3期。 甄尚灵(1984)遂宁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方言》第1期。 郑懿德(1983)福州方言单音动词重叠式,《中国语文》第1期。 ——(1988)福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式,《方言》第4期。 中国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198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四川民族出版社。 朱德熙(1956)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语言研究》第1期。 ——(1961)说“的”,《中国语文》12月号。 ——(1982a)《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1982b)潮阳话和北京话重叠式象声词的构造, 《方言》第3期。 朱建颂(1987)武汉方言的重叠式,《方言》第1期。

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篇9

【关键词】短语构成;介词和副词;联想教学 目前英语动词短语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把某个动词所有的短语搭配和含义告诉学生,然后造句。比如call这个动词,在教学时把与call 有关的短语列举出来:call for, call on, call in ,call at, call up,call back, call out, call off等,然后每个短语造个句子,最后叫学生记住这些短语的含义和用法。这种教学方式的缺点是没有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每一个短语的构成元素。这样学生不能举一反三,遇到新的短语就不能自己分析,从而理解短语的含义。此外,学生为记忆这些短语花了大量时间,还容易混淆短语的含义。

其实,英语动词短语中的介词和副词决定了短语的含义,所以联想教学法就是从介词和副词着手。通过归纳,带领学生详细分析常用的构成动词短语的介词和副词的核心含义与引申义之间的联系,方便学生记忆,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下面我举例说明:

up这个介词能与许多动词构成短语,如:stand up(站起来), get up(起床), put up(举起)等。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短语分析出up的核心含义是“处于或趋于直立的姿势”。有了这个认识,学生遇到hold up就可以猜出有“举起”的含义。不过,put up除了表示“举起”还有“张贴,提高,建造”等含义,这一切都是up“惹的祸”。因为由up“处于或趋于直立的姿势”这个核心含义可以引申出其他几个含义,如下图所示:

引导学生联想,把引申义和核心含义联系起来,学生容易记住多个引申义,这也就方便了学生记忆这些短语。此外,如果引导学生归纳了use up ,eat up中的up 有“完全,彻底”的含义,他们在阅读中遇到wash up, buy up 就不难猜出其含义:wash up洗完,buy up买光。

我们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篇10

一、名词的错误。名词错误有以下几类:

1.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混淆。例如:He gave me some advices中advice是不可数名词,不能变复数。这就需要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不可数名词。如:information, fun, equipment, furniture, luggage等。

2.一些单复同形的名词。例如:sheep,deer等,就不能加s。

3.普通名词的单复数之间互改。如:

one of the student中应用students。

4.特殊的名词变复数。常考的有“女医生”应该都变复数:women doctors;“男医生”应该是:men doctors。

5.同类名词误用。如:home和family。

二、冠词的错误。主要有四类:

1.a和an互换。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冠词错误,到底用哪一个,关键看后面的名词,其发音是否以元音开头的。很多学生是以拼写的首字母是否元音来判断,就容易出错。如:hour,honest虽然是辅音字母开头,但前面的不定冠词要用an;又如,university前用a,而ugly前用an,因为要看发音时第一个音是否元音。

2.a和the互换。考查学生对语境指和泛指的把握。有时也取决于固定的搭配,如the same前必须用the。还有一些常考的辨析,如:序数词前加a或the的意思不同,a second表示“又一次,再一次”,而the second表示“第二次”;又如,a most 表示“非常”,the most表示“最……”。有这样一个语境:Beijing is a most beautiful city.我们不能用the most。

3.需要加a或者the的。这种错误是学生不容易发现的,往往要在“形容词+名词”之前加冠词a或the或an。

4.需要删去a或the的。尤其要注意在一些固定搭配短语中,或者是不可数名词前。如in danger中没有a或the;have fun中也没有a或the。

三、动词类错误。这种错误在每篇短文改错中必定会出现一道,有时甚至两道。有下列几种常见类型:

1.非谓语动词的考察。往往需要将原文中的动词原形改为非谓语的一些形式;或者非谓语之间互改,有时-ing形式改成-ed形式,有时加不定式to或删去to。具体看情况而定。非谓语对学生来讲,一直是个难点。

2.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问题。从时态的角度考查,大多是一般现在变为一般过去,一般过去时变完成时态,或者一般现在变将来时,现在完成变过去完成;反之,也会有些题考到。所谓语态就是指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考查。有时需要加be或删去,有时需要加been或删去。同学们要注意一些不及物动词,一般是不被动的,如:happen,appear,break out等。

3.主谓一致的考查,即谓语动词要与主语一致的问题。常考点有:主语的单复数决定谓语的单复,有些特殊的情况,需要注意。如:不可数名词,非谓语,或者从句做了主语时,谓语动词一般用单数形式。“Receiving presents is pleasant.”有的主语是表示时间、距离、金额、度量等的复数名词,但这表示整体概念,所以谓语用单数。“Five years has passed.”。如果主语由not only…but also…,neither…nor…,either…or…等并列时,采用就近原则。此外,主语后若有as well as, along with, with, together with, except, besides, including, in addition to, rather than时,谓语不受影响。“The teacher as well as the students was excited.”最后,要注意完全倒装中的主谓一致。如:“Beside the river stand many trees.”其中的stand并不与river保持一致,而与trees一致。

四、代词。常考点有:代词的单复数问题,如:it改为they/them,I改为we;代词的性别指代问题,如:he换成she;代词的格容易出错,如:I换成me,they换成them,he换成him等;反身代词的错误,如:me换成myself;最后是不定代词的错误,如:any和some,all 和both,much和many,each和every,a few和a little等。

五、介词。一般是介词的多用、少用、混用问题。其中,多用介词有一些常考点:because of如果后面是个句

子,需要删去of;return后没有back;enter后无into;serve后无for;reach后无to等。

六、形容词和副词。

1.形容词和副词互改。常常把good改为well;happy改为happily或者相反。

2.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改法。常见的有early改为earlier;good改为better等。

3.两种形似意思不同的副词。如:high和highly;deep和deeply;hard和hardly;most和mostly。在前两组中,high和deep既是形容词又是副词,当副词时表示实际的高和深,而加了ly后也是副词,表示抽象意义。如例句:He deeply loved the girl./We think highly of him./He can jump high.

七、并列句的连接词。And和but、so常常互换。

八、复合句的连接词。在定语从句中which和that常互换,所以需要同学们记清楚两者的辨析点,还有what换成which的。有时,考查名词性从句,需要把how和what互换,if和whether互换,有时要添加what、how等。

九、根据语境判断是肯定还是否定。有时需要加not,有时需删掉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