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课堂实录十篇

时间:2023-03-30 23:36:02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篇1

“不断网”是一个网络支教平台(http://)。本文介绍了济南大学的林绣月博士携“不断网”团队给甘肃张掖甘州区甘浚镇农村学校进行网络远程支教的教学案例。文中介绍了两个案例,其一是把洋教授请进了乡村小学,其二是《说话课》母语学习。

本文图片均是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中心学校下属星光小学孩子们上课情景,孩子们通过仅有的一台电脑和一个麦克,与外面的世界交流沟通。

教学案例

案例1:网络开放课堂把洋教授请进了乡村小学

2010年11月18日,来自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的让·克劳德·巴比尔(Jean-Claude Barbier)教授和夫人做客暨南大学创业实验室公益网络支教课堂,同这里的支教老师一起,给甘肃偏远地区的两所小学——速展小学和星光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当孩子们得知此消息,都努力地练习口语,等待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公益课堂的支教老师特地将课堂主题内容设为“Traveling to France(法国之旅)”。课堂上通过网络交流的过程中,虽然孩子们的口语和巴黎教授的口语的差距非常大,但是,孩子们还是努力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声地回答支教老师的提问。

也许,短短一节课的时间不会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不可能提高英语考试成绩,但是,孩子们有了与外籍教授用英语交流的经历,这个可能比提高分数更有意义。网络开放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一个惊喜,把洋教授请到了乡村小学。

案例2: 网络开放课堂——《说话课》

通过网络,不仅可以把洋教授请到乡村小学教英文,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母语学习。《说话课》就是其中一个案例。

笔者担任星光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教学工作,但在语文教学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乡村小学的孩子普通话的水平较差,演讲能力较差,一些小孩子不敢在讲台上大声说话。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笔者和济南大学的支教团队设计了以说话为主的语文开放课程。

代号为“和一群集”的支教团队给星光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说话课》,到2011年11月,《说话课》已经进行一年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孩子们在说话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很多学生能从容地拿起麦克风说话,基本能用普通话与老师交流。这门课程有多名主讲老师和助教。上课时老师不断引导学生们说话,同时点出需要纠正的发音。课堂中学习气氛活跃,大家积极发言,主动拿起话筒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连最不爱说话的学生,都会拿起话筒回答问题。一周一次的网上支教课是大家最活跃的课堂,在课堂上,没有批评,没有惩戒,更多的是支教老师的远程鼓励和表扬。2011年11月3日支教的主讲老师魏铭恺在教学周记中写道:好像孩子们对和自己生活有联系的事物特别敏感,像上次让孩子们将家乡的植物、动物进行造句,孩子们很活跃,话也非常多,气氛一下子就很热烈。但对一些陌生的东西、故事什么的,反应就会稍慢一点,以后在设计教学时,联系孩子们生活的实际,挖掘孩子们身边的教学资源,做PPT的时候多加进孩子们身边的、熟知的东西,让大家都大声发言起来。

反思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篇2

关键词: 课堂提问 课堂观察 微格 互助研讨 新常态

随着课堂的观课和议课逐渐取代传统意义的听课和秤课,对课堂观察的意义更理解。但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另一种现象,那就是对整个课堂进行全面观察,议课时就没有重心,也就没有针对性。本来是对授课者与观课者都有益的议课活动,也就变成对授课教师教学行为进行点评,观课议课失去意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课堂观察中没有相应的量表,也无法记录教师在某个问题处理上的相关数据,自然无法分析问题,只能泛泛点评。为此我与本校教师一起探讨课堂观察问题,有了一些做法和体会,现在以对“课堂提问”的观察与各同仁分享。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一提到课堂提问,就会想到教师把设计好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逐一提问学生,对了给予肯定,错了给予纠正,不完善的给予补充。总之,问的目的是得到一个标准答案,以备考试之用。提问本来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把握能力。但为了答案的提问,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兴趣,有问而不答的,照书念的等,失去提问的初衷。

“思维从发现问题开始,教学以捕捉疑难为先”。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从功能看,提问可以用来导入课堂教学,也可以用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借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等。从教学过程说,既可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但从学生发展角度说,我认为课堂提问应该有一个导向功能,即利用课堂提问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建构应用性知识体系。也可以是目的性提问,有了这种提问,课堂提问功能就算完全了。

从以上分析看,课堂提问意义至少有以下这几点:第一是强化记忆;第二是强化理解力;第三是发展学生思维,即促进学生发展。

那么如何使这些提问都有相应的作用呢?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如记忆性问题如何问才能更快唤起学生的记忆?理解性问题如何设问和提问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运用?探究性问题如何提出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等。

二、课堂提问效度保证的分析

事实上课堂提问并不是单一的事件,其自身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体系,这个体系包括:问题的提出――教师的期待态度――学生的应答――教师的理答――问题的解决。如果我们在课堂提问过程中缺少某一个环节,提问效果就会打折扣(除只要求思考不要求回答的问题外)。如何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如何体现提问的效度,应该有可以量化的依据。

为保证提问效度,我设计了记录课堂提问过程的量表,称之为“课堂观察之提问观察表”,在具体实践中,确实使教师对提问有了较多理解和反思。观察表如下:

课堂观察之提问观察表

观察者:?摇?摇 ?摇?摇?摇观察科目:?摇?摇?摇 ?摇?摇观察课题:?摇 ?摇?摇?摇时间:?摇?摇?摇 ?摇?摇

在观察课堂提问的问题上,课堂提问有没有效,要有量化体现,不能凭空说有或者没有效。在上表中,列出的小环节,就是通过教师在提问中出现的情况记录,以分析其效度。如“提问类型”,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只要求学生记忆;第二种是看学生的理解和综合能力;第三种是只想重新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关注。这三种提问哪一种更有意义,也就是使课堂更有效。如果说现在的学生不会思考,不会综合,那么就可以通过这个观察记录看看,我们到底有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和综合。如果课堂只有第一种和第三种提问,学生不会思考,那就是正常的,因为我没有要求学生思考和综合。又如“提出问题后的处理”,在这观察记录表中,我列出了四个情况,一节课下来,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提问后到底如何处理提出的问题的。我们可以思考这样的问题:不同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效果,最初的提问设计想要的效果又是什么?有多少教师留有时间让学生思考,有多少时候是教师自己抢着回答的?如果一开始就想着代替学生回答的话,那么我们有提出问题的必要吗?通过这个表的记录分析,可以知道教师是如何处理学生的思维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历史思维到底是教师的责任还是学生的责任。

三、互助式的课堂观察反馈对教师的影响

在没有具体的课堂观察量化之前,对教师提问层面的分析是多了还是少了,提问的层次怎样?再评课也只能从表面上分析,没有数据说明,毕竟授课者很多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一些问题处理上存在问题。如果拿数据说话,触及的就不是授课者,而是所有课堂观察的人。当然,这种触碰是通过课后互动式反馈研讨达成的,就是大家在课后拿出课堂观察的数据一起研讨,让授课者与观课者相互质疑,使参与者都对提问有清晰的反思。

我曾在课堂提问观察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以微格形式进行观课和议课,即我带领几位教师就课堂这一个环节进行跟踪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实践之后,教师对提问有了较深的感悟:

刘老师:通过这段时间的尝试,对课堂提问方式、手段和目的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如如何设置问题、控制问题的梯度层次、对学生回答的处理等都需要经过精心考虑。自己对每个单元、每节课、每个知识点的问题设计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更加重视。教学中更注重利用问题使知识记忆向运用过渡,并且喜欢挖掘章节知识内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课本知识系统的认识。虽然说只有短短两次集中讨论,但是每次都要观看自己和大家前一段时间的教学视频,由此产生的联系和比较对自己还是带来了不少的触动。如发现自己在回应学生问题的时候一些肢体语言的不当、表达方式的不佳,这些都需要在以后教学中做出改善。

郭老师:这次微格教学涉及的理论内容有很多,我们仅针对课堂提问部分展开了相关探讨。从开始微格教学研讨小组的组成,到微格教学教案的填写,再到课堂提问的第一次观察,又到经过讨论后,不断修正自己的微格教学教案,在这过程中,每个人应该或多或少有所收获。对于我个人而言,在这过程中起码有付出,当然也有收获。个人认为收获最大的莫过于促使自己去学习,自主学习微格教学技能,自己针对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促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们使用音像摄录设备,使教学技能反馈做到及时、准确、具体。在几次集中研讨中,我们专门针对教学提问技能进行了多次录像观看、分析与总结,使我们直面自己的课堂提问问题,这种在训练中对被训练者进行有效反馈和总结,有助于提高实际教学技能。

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我们确立的是互助式研讨,没有评课的好坏,每位参与者只谈自己看到的、记录下来的及想法和疑问,最后由授课者根据大家的观课记录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剖析。这种互助式观课对教师发展的意义是较大的,因为这是内化式发展,不是外力强加的被动顺应。

四、课堂观察能不能成为新常态

尽管我们进行的课堂观察只是一个点,而且只是教学的形式而非教学的实质内容,但对教师的触动已比任何听课评课都大,原因就是前面所说的,这是教师内化式发展。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从学生角度思考,只要目标明确,就算没有观察教学内容,课堂效果应该是不错的。

但是课堂观察能不能成为一种新常态,却是我们担心的。担心的理由至少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听课使很多教师只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有没有认真记录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的细小变化,这是担心的关键问题。没有这一步,就无法有效地进行第二步议课,也就不可能让授课者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问题。这样授课者和听课者都各无所得。

第二,传统评课一般都会有一个主管教学的“领导”做定性发言。在行政指导教学、评课定性课堂现状下,一般都是急于纠正授课者的问题,那么教师有没有积极参与的热情是担心的“难题”。

第三,如何保证观课后的议课有效,包括时间、地点、设备等。也许现在更多学校更多地关注教师完成工作的量,对质的关注要少得多,这样议课需要的条件自然无法跟上。而教师的发言欲望是瞬间的,当教师发言欲望退去之后,也就无法重新拾起。

第四,教师有没有自我发展的欲望。提出这个担心,是现实所困,也是无奈的担心。现在制约教师发展欲望的因素不少,很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已使教师学会得过且过。拿什么来拯救教师的发展欲望,这是课堂观察发展的根本问题。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篇3

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和广州珠海第五中学等学校开展“翻转课堂实验”成果, 为我国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一、翻转课堂的意义

常规教学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知识来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 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课堂中讲授知识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但他们仍然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推动者。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

2. 重新建构教学时间

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教学时间的重新重新建构。传统的课堂是“课堂学习+课后练习”,而翻转课堂则是“课余学习+课堂练习”。实验教师提前一周录制好教学视频并上传至学校服务器,学生在自习课或课外使用平板电脑从服务器上下载并观看教学视频,回到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面对面交流、讨论和完成练习。充足的时间与高效率的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 翻转课堂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来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 其关键之处在于教师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利用课堂中的时间,来完成“课堂时间”的高效化。

3.学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进入到一个网络时代,一个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知识延伸的时代。教育者可以利用录屏、博客、微课、YY视频、ppt课件等技术工具高效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在网络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然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并非完全独立地进行学习。 翻转课堂是有活力的并且是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 在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 因此,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便是这个课堂的主角。

二、翻转课堂的备课方法

(一)课前设计模块

1. 创建教学视频

在翻转课堂中,课前知识的传授一般由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确定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其次,是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班级和学生的差异;第三,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制作作业平台

在学生看完老师提供教学教学视频后,应该对录像中的收获和疑问进行记录。同时,学生要登录作业平成教师布置的针对性课前练习,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并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对于课前练习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教师要合理设计。对于学生课前的学习,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网络交流支持。 学生在家可以通过留言板、聊天室等网络交流工具与同学进行互动沟通,了解彼此之间的收获与疑问,同学之间能够进行互动解答。

3.搜集学生反馈信息

通过学生聊天室、YY视频和留言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如氧化还原反应中那些练习要讲评,老师课堂上要删减或增加哪些知识点,哪些知识点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和互动。

4.制定好学生思考讨论题

翻转课堂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思考讨论题是最好的措施。根据学生课前反馈,针对学生薄弱问题、易错问题、模糊问题进行设题思考讨论。

(二)课中设计模块

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最大化地开展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不断延长课堂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关键就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完成知识内化的最大化。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

1.课堂师生交流

课堂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交流得出意见,由每一个学习小组推荐一同学,在班上发表看法,全班同学评判最后老师小结。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偏移这个概念引起了学生很大兴趣。

2.教师讲解

根据学生情况,老师将课本知识做删减。学生懂的课堂不讲,如知道用化合价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补充适当必须掌握的内容,如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教学时间在15分为好。

3.给出问题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兴趣给出梯度层次的思考讨论题,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追求的最好方法。学习小组选,根据问题的难易、类型进行小组内部的协作分工设计。 当问题涉及面较广并可以划分成若干子问题时,小组成员可以按照“拼图”学习法进行探究式学习。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子问题的探索,最后聚合在一起进行协作式整体探究。 当问题涉及面较 小、不容易进行划分时,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先对该问题进行独立研究,最后再进行协作探究。

4.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而生成的一种高效课堂。学生在分组讨论时,允许学生使用电子产品上网查询。培育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学习方式,创建个性化学习,把学生从培训班家教中解放出来。

5.分享成果

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之后,完成个人或者小组的成果小结。 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学习体验,分享成功和喜悦。老师在课堂上对学习小组评分,进行周冠军擂台赛。在成果交流中,参与的人员除了本班师生以外,还可有家长、其他学校师生等校外来宾。

三、翻转课堂的反思

1.教学改革、提高高效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努力的方向。2011年11月28日,加拿大著名媒体环球邮报题为《课堂技术发展简史》的文章中,罗列出自公元前2400年到现在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2011年的变革则是“翻转课堂”。

2. 翻转课堂能为师生节约大量时间。用现代电子技术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实现新课改革、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思维能力,大面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3.实现了四个转变:从“注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转变;从怎样“教教材”向怎样“用教材”转变;从注重“教”向注重“学”转变;从“传统教学”向“新理念教学”转变。

4.翻转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教学信息量,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得大量的课外延伸资源,对拓展学生视野、培育学生综合素质起到显著作用。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篇4

所谓“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快乐教育就是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改善心态来获取快乐、体会快乐,提高教育、学习质量的一种方式。那么,课堂就是教师快乐教育,学生快乐学习的实现舞台。课堂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可以说,让数学课插上“快乐”的翅膀,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已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追求。

一、舞台主旨——营造“快乐民主”的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地进课堂。我经常在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的回答除了得到丰富的知识以外,别忘了孩子的情感收获:这节课你快乐吗?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追求快乐是孩子最原始、最实际、最迫切的需求,也是孩子发展最直接、最具体的原动力。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在学生认识了小面额的人民币“1元、1角、2角、5角、1分、2分、5分”后,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换算的兴趣,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上出现了孩子非常喜欢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头像,很快教室里充满了孩子们开心的叫声,这时,我适时过渡:过年了,大家会收到很多压岁钱,它们也是,你们想知道它们收到多少吗?“想!”响亮的回答后,大家面带微笑,很快安静了下来。美羊羊:一个厚厚的红包,数一数一共有10张1角。懒羊羊:一个瘪瘪的红包,拿到手,懒羊羊就快哭了,抽出一看,只有一张(1元),眼泪马上掉了下来。“哎呀,懒羊羊怎么哭了,大家快来安慰安慰他。”孩子的兴趣很高,小手林立。“懒羊羊,快别哭了。”“懒羊羊,你的钱也不少呀!”“懒羊羊,别哭啦,你的钱和美羊羊是一样多的。”“1元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你们的钱是一样的,懒羊羊,快别哭了!”在这种“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中,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形象、生动活泼的语言,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焕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1元=10角”的知识点自然而然地呈现了出来,并使学生印象深刻。

课堂上,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当他们内心真正感到快乐的时候,把玩与学、玩与做、玩与创造有效地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效学习。

二、舞台灵魂——创设“自主参与”的教学过程

一堂成功的教学,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因为课堂不仅是掌握真理的场所,更是发现真理的地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为教师应该了解: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面,喜欢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尤其是孩子。教师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宽容的神态,一个肯定的手势都会让学生感到无限的温暖,带来自信与快乐,成为他们学习上的动力。而所有的“一个”,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难做到,可学生一旦得到,就会立即点燃希望之火,熊熊燃烧,积极认真、热情主动地投入学习。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统计》时,动画演示:从袋子里倒出来一块块饼干,我让孩子思考:你怎么知道正方形饼干有几块?长方形饼干有几块?圆形饼干有几块?1分钟后,学生拿出了铅笔(孩子们知道光用眼睛看不行,要用到铅笔记录),我向大家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再次演示完毕,学生出示了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1)按饼干的顺序,把图形一个个画下来。(2)把饼干的图形画下来,但是画的时候,正方形画一排,长方形画一排,圆形画一排。(3)先画上3个不同的饼干图形,然后在图形下面写上1,2,3,4等数字。(4)先画上3个不同的饼干图形,但是在图形下面写上的都是个数不同的1。对于孩子的不同见解,我首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仔细观察自己的发现,说说哪种方法既方便又清楚。“第一种太乱,看得也不清楚,没有第二种清楚,就是画起来太麻烦。”我马上说:“是呀是呀,现在还是简单的图形,要是画动物水果什么的,太麻烦了,我同意你的观点。”“第三种、第四种方法比较简单,画起来也方便,尤其是画1,很容易。”“那还有什么图形,什么数字画起来也很方便?”“画圆点。”“画打钩。”“对,像大家所说,用简单的记号对失误进行记录的方式就是一种统计的方法,数学上一般用打钩的符号,就叫打钩记录法!”多么聪明的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既获得了老师的肯定,又在知识上得到了提炼和优化。我想:教师如果能够欣赏、肯定孩子们的想法,不但能启发他们的智慧,更能保护好他们后续学习的动力。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课给他们带来的无尽“快乐”。

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创设“自主参与”的教学过程,学生敏捷的思路、独特的创见是“快乐”的根本。让大家的思维亮点集聚在一起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碰撞,从而让数学课插上“快乐”的翅膀。

三、舞台收获——放飞“体验成功”的快乐心情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开发他们无限的创意和智慧,让他们不断地体验成功,不断地收获惊喜,这是使学生快乐的保障。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

在学习了《2~9的数字分层》后,我请小朋友们每2人准备好一副扑克牌,要求拿掉“J、Q、K和10”,开始上课了,我宣布:今天,我们不上课,老师教你们一种新式打牌法,名字叫“冠军争夺赛”。方法是:2人平分扑克牌,在老师说的数字(比如9)的基础上,让孩子互相出牌:“我出2”“我出7,2+7=9”谁说得快,说得对,谁就赢得对方的一张牌,如此反复进行,一直到有一方没牌为止,有牌的这一方就成了冠军。所以,他们一个个都很兴奋、快乐,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赢的小朋友还想赢,输的小朋友心里不服,要求再来,这样,在快乐的玩耍中,他们牢牢地掌握了2~9的数字分层。他们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竞争的快乐,放飞自己的心情,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篇5

关键词:交互;反馈;回应;纠错

1.引言

修正性反馈又称为“负向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它的定义是“课堂中教师所做的任何明确要求改变,或表示不同意,或要求改进学习者话语的反应”(Chaudron, 1988:31 )。九十年代以来,国外和香港对修正性反馈的研究很多,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各种反馈类型的分布;各种反馈类型所引发的学生的回应(uptake)和各种反馈类型所引发的学生修复( repair )。在对纠正性反馈的研究中,以Lyster & Ranta ( 1997) ,Panova &Lyster ( 2002), Wai King Tsang ( 2004 ),和 YoungHee Sheen ( 2004 )四个研究最具代表性和广泛影响。Lyster & Ranta ( 1997) 的观察研究以初级水平的四个法语浸润式课堂为研究环境,他们对27节法语课进行了现场观察和录音。Panova &Lyster ( 2002)则研究了中级水平的成人二语课堂的纠正性反馈的情况。研究语料包括600分钟的课堂录音,全部为语言类课程。香港城市大学的Wai King Tsang(2004) 分析了18节香港中级英语课堂的教师反馈与学生回应的情况,课程类型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和综合英语,学生英语级别是1至5级。以上学者从同一个角度分析了不同课堂的纠正性反馈的分布情况,而YoungHee Sheen ( 2004 )则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他对比了法语浸润式课堂,加拿大二语课堂,新西兰二语课堂和朝鲜外语课堂四种不同教学环境下教师纠正性反馈情况。

以上四个研究的结果表明,修正性反馈分布的整体特征是重述的使用率最高但学习者的回应率和修复率相对较低。目前国内对于修正性反馈语的研究还较少。赵晨(2008)利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30节不同水平的中小学英语课堂会话中的修正性反馈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教师往往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和学生语言错误的类型选用不同的修正反馈形式;形式协商法比其他反馈方式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产生修复性回应。本研究以Wai KingTsang(2004) 的研究为模版,描述性地分析中国大学交际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的修正性反馈。本研究与Wai KingTsang的研究存在着以下不同点:第一,Wai KingTsang 的研究背景是在香港中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中学水平;本研究的背景是在中国大陆大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属大学英语专业水平。第二,Wai KingTsang 所研究的英语课堂是注重意义与形式(a mixture of meaning-focused and form-focused )的混合式课堂;本研究所研究的课堂是纯注重意义 (meaning-focused )的交际性课堂。

2.研究问题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调查和分析交际英语课堂中师生交互中的修正性反馈。研究对象为国内某重点高校部级精品课程《交际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本研究所用语料根据该精品课程网站上公开的24名教师中的约1000分钟的课堂教学录象转写而成。本研究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 交际英语课堂中出现哪几类教师反馈形式 ?

2. 这些反馈形式与学生所产生的回应的关系如何 ?

3. 这些反馈形式能产生学生对何种类型错误的纠错 ?

3.研究设计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涉及到某大学24位英语教师与大约1000分钟交际英语课堂的师生课堂交互中反馈与回应进行分析,揭示采用“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反馈与回应的特点。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国内某重点高校部级精品课程“交际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交际英语”课程所用的教材《交际英语教程》由李筱菊教授等于1987年编写,在全国属首开先河。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肖惠云教授等的不断改进,该校“交际英语”课程已经成为中国英语专业中开展交际语言教学的典范和楷模。该课程于2003年获得部级精品课程殊荣。本研究采用自然调查的方法,从“交际英语”精品课程网站上公开的24名教师课堂录像中,每位教师约45分钟,然后将录像转写成书面文字。由于本研究聚焦于描写外语课堂的实际交互过程,所以未采用复杂的统计方法,只计算各变项的数量及其所占百分比。本研究采用Lyster and Ranta的分类方法对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术语进行分析与解释。

a. 错误: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学生话语错误主要有三类,即:

语法错误(grammatical),如:

S: It cause cancer. (错误——语法错误 )

T: Yes, it causes cancer.

语音错误(phonological),如:

S: I agree with him. I think if a person who is too fat, he or she needs to /dai/. ( 错误——语音错误 )

T: Diet.

S: I think a person who is too fat has many dieases.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篇6

一、废品利用,改进器材

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是一门神奇的课程,想要让学生理解科学,感受科学,就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是无处不在的。没有学生们想的那么深不可测,其实科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为了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三年级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这一课程时,让学生们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们的科学兴趣,在课前我让学生们在课堂外收集一些物品并且带到课堂上。上课时,学生们都把自己收集的物品拿了出来。@时,我拿出一张废弃的纸问大家:“这张已经废弃的纸算是废品么?”学生回答道:“它不算,它可以收集到一起,再次加工做成其他的东西。”我又拿出一个塑料瓶子问大家:“那这个算是废弃的物品么?”这时,学生们有的开始犹豫,有的脱口而出说:“塑料瓶不可以再次利用,应该算是废弃的物品了。”这时,我给大家做了一个小实验,我把塑料瓶的瓶身部分剪出一个长方形,像是一个水槽的样子,在塑料瓶里装上了事先准备好的泥土,把塑料瓶改成了一个简易的小花盆,又在里面种上一颗美丽的小花。这时,学生们都兴奋地鼓起掌来,并且说:“有时废弃的物品也能再次利用的。”

对于初涉科学的学生们来说,只有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神奇之处及人文底蕴,才能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废品的再次利用,就是把学生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的事情,并且加以改造,变成了既漂亮又实用的装饰品。从学生们兴奋的鼓掌中就能感受到学生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学会观察,善于质疑

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的气泡。需要学生们充分观察世界,保持一种科学精神,才能在科学的领域里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探索出另外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教授五年级第二单元《光与色彩》这一课时,在我为大家讲授光的理论知识时,学生们都提出:“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光,那这些光都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理解光的产生和光的作用,于是在课堂上我带领大家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前,我要求大家带一面平面镜和凹凸透镜。首先,我拿出一面平面镜,光通过照射在镜子上面发生了反射的现象,改变了光的传播路线,在教室的墙上出现了光的痕迹,学生们都觉得很神奇,明白了光的路线不是单单的直接照射,还可以通过一个物体而发生改变。接下来,我又带领大家分别实验了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产生的作用。做完这几个实验后,学生们都真切感受到光的产生和作用。明白了许多具有全面发展型的发明家,利用光自身的原理发明出许多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科学无处不在,只有学生自己学会观察,并且对自己不理解的东西提出疑问,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是实验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样才能让他们探究出科学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乐趣,也更能加深学生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

三、分析数据,深度探究

对于小学里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只简单探索一些生活中的科学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作为一名学生,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学生们进行一些复杂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们记录数据,并且对这些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探究。

在给六年级教授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理解细胞的变化,我让学生们自己亲手种植一棵洋葱,还要求他们每天在显微镜下面观察洋葱的细胞变化并且做好每天的记录。其中有一位同学,刚开始的记录作得特别认真仔细,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记录的数据连着好几天都没有什么变化,于是就找到了我,想要让我帮助他找到原因。我们通过分析了他记录的数据,又观察了他种植的植物,最终找到了数据没有任何变化的原因,并且解决了产生这一原因的问题。

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不单单只是做一下记录而已,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对这些记录做出分析,提高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这样细致的观察,精确的记录,深度的探究,才是学习科学,实践科学的要素。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篇7

一、 多媒体教学的定位——无法回避的问题

曾几何时,多媒体教学被许多人误解和神化,运用多媒体与否和多媒体的使用程度被视为评判优秀课的标准,甚至于出现有的地方有上课不允许使用粉笔的规定。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教学也已相当普及,然而,多媒体教学究竟在教学中扮演什么角色,居于何种地位却是一个必须弄清楚,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一言以蔽之,其为教学之手段也。作为借助现代化电>!

二、多媒体课件——必须解决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刚开始出现时,多媒体课件乃稀有之物,现如今,说多媒体课件汗牛塞屋是夸张了些,但每一节课内容信手便能从网络上下载它几个多媒体课件却很平常。每一节课都亲力亲为地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是不可能的,这样,用别人的课件,采用“拿来主义”的办法也就成了必然,但问题是只有自己制作的,反复修改的多媒体课件才能有较好的课堂效果,拿别人的多媒体课件其实很难体会到别人的思路、细节处理等在多媒体课件上看不到的东西,更遑论别人的课堂语言了。

怎样利用别人的多媒体课件呢?我的原则和做法是自己弄不懂的看不透的坚决不用,按自己对课材内容的理解和课堂设计及思路,部分地选取别人的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例如我常常采用别人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图表和整段的文字资料而不采用别人的整套课堂设计。

三、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实效性原则和灵活运用的的问题。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篇8

关键词:体育;小论文;短小;新颖;真实;正确;积累;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86-1

一、短小

选题要小,毕竟绝大部分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不是很高,题目一大你就难以控制和驾驭,这就好比你能够挑100斤的担子,硬是要叫你挑150斤,甚至200斤的担子,你就难以起步,甚至是步履维艰。例如笔者发表在《中国体育报》上《选择和创编体育游戏的原则》这篇小文只有一千字,就是体育课上选用游戏要注意哪些事项,当时笔者选题的时候着眼点就很小,所以写起来就比较轻松。

二、新颖

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创新、减负、新课改等等,这是几年前经常提到的词,出现频率高,而且别人已经在这些方面研究很深了,你再去研究就很难出成果,编辑对这方面的论文一般都是封杀,除非你是大家,或者是编辑约稿。你的文章要让编辑耳目一新,眼前一亮,靠的是什么?新颖,吸引人,让人爱不释手,废寝忘食,吸引眼球。笔者在《中国体育报》的《让师爱回归体育课堂》一文发表之前,当时正值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大力宣传“三爱教育”暨“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的开始谋划阶段,笔者便抓住这一契机,选题新颖,完成这篇习作。

三、真实

写出来的东西一定要真实,不能让人觉得你是在无病,立马就产生一种厌恶感,编辑更是不会多看一眼,所以真实就是你文章的生命力。《把坏情绪留在操场下》一文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文中的案例就是自己在上课时的亲身体验、亲身经历的,所以文章很有说服力,下笔更是侃侃而谈,水到渠成,根本就不需要东拼西凑。

四、正确

文章论证的内容、观点一定要正确,错误的观点、理论、思想自然无法逃脱编辑的法眼。那么怎样知道自己的观点是正确与否呢?惟有多看书,多学习,这样才能掌握正确的观点和思想,避免少走弯路。《享受课堂》一文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该文阐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符合当时如火如荼的新课改动态,阐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正确观点。

五、勤动笔多积累

及时记录学生的提问,及时记录课堂教学反思,及时记录随感、心得、奇思异想以及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定期撰写教学工作总结,定期撰写论文,定期撰写研究报告;摘录好文章,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写热点问题,写最新教育资讯问题等。《农村体育教师出来之我见》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这篇习作就是在笔者给全市体育教师作培训时将自己多年的真实写照和盘托出,后来加以修改成型的。

六、及时反馈

体育教科研是从体育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它源于课堂,高于课堂,又回归课堂。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科研论文、课题的基础;反过来,我们的体育科研论文、课题最终还是要到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得到验证和服务于课堂教学,这样的论文才具有生命意义和研究的价值,而不仅仅就是为了评职称、提干、晋级的时候去造几篇论文,这样的论文是毫无意义的,也不是做学问的本质。《巧练“立定跳远”》发表在《田径》,就是将笔者在上课、赛课、课余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写成的。

七、时时思索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其实写作笔者觉得也是一样的道理,可谓异曲同工之妙。笔者常常因为某个主题夜不能寐:这篇文章怎样开头?怎样论证?怎样叙述?如何举例?如何展开?如何结尾?哪样写效果会更好?更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在走路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候、甚至在睡觉的时候常常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梦乡,突然醒来,还记得刚刚文思如泉的印象,笔者便翻然下床,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然后继续睡觉。那时经常深更半夜莫名醒来,书房里的灯光伴随着笔者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等到早晨醒来的时候,拿起枕边的记录本,细细品味,有时候真的佩服自己,怎么能写出这样优美的词句。那飞扬的文字笔者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写的。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上《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教科研素养》一文就是这样写成的。

八、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鉴别人的意见、成果来提升自己。《我心目中的体育课》一文发表在《中国体育报》;《我心目中的体育教师》一文发表在《镇江教育》。就是笔者在上室内体育课时,将学生们“你心目中的体育课是什么样子的?你心目中的体育教师是个什么样子?”的讨论稿整理汇编,再而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而完成的。可以说这些习作笔者一点精力都没有花,如果非要说有的话,那就是笔者动了一点心思,雨天体育课怎么上?你们(学生)希望上什么样的体育课?你们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老师等主题;其外,像什么心得体会、读某某文章有感、某本书有感、观摩了某人的课有感、聆听了某位名师的讲座有感等等,都可以把他的东西“拿来主义”,但不是全盘照抄,得有自己真切的体会和合理的阐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篇9

关键词:加拿大;中小学;职业指导课程

一、加拿大中小学职业指导课程的目标与设置

(一)中小学职业指导课程的目标

在加拿大,不同的省有规划自己教育的自主权,不同的学区甚至学校也有自主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的灵活性。从门类上看,加拿大学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各有特色,可谓百花齐放,但是,课程目标却是基本一致的。概括而言,在小学阶段,课程目标主要是让小学生初步了解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工作;在中学阶段,课程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进行职业定向、职业探索,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技术技能。换言之,中小学职业指导课程的基本宗旨就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受到职业指导课教学的影响,以赋予学生充分发展个人的天赋才能的力量。例如,萨斯卡彻温省(Saskatchewan)怀特小学(White City School)的教育宗旨是:“怀特学校关心所有的孩子,并接受发展孩子技能和与此相关的学业成功的责任,为孩子适应社会负责。”[1]汤姆中学(Thom Collegiate School)的教育目标是:“我们的义务是给每个学生提供获得自尊感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定向的能力,开发自我潜能,获得技能和知识,以适合学生毕业学习和工作的需要。”[2]在加拿大,许多中学要求学生毕业前至少要掌握两门技术,否则不予毕业,这已成为制度。今天,加拿大职业指导课程的目标研究与构建已相当发达。下面以初中阶段为例,透视其职业指导课程的目标体系。

加拿大初中职业指导课程目标由总目标、四个子目标和十三个操作目标组成。加拿大初中职业指导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发展态度,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发展。”[3]四个子目标和十三个操作目标如下。

子目标之一:自我意识

初中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和积极的自我概念在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自我意识”目标的教学将帮助初中学生在学校中妥善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不断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水平,以准备应对在未来将面临的实际工作与预定职业期望相左的问题。在这方面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还将有机会意识、发现和培养个人的态度、潜能和兴趣,理解生活职业的含义等。

操作目标一:意识和理解生活职业的含义

操作目标二:掌握自我意识及有关自我概念与价值的知识

操作目标三:理解和掌握交际技能

子目标之二:生活职业处理能力

初中学生需要发展生活技能,学会做出适当决策,具有冒险精神和自信心,在社会变革与生活变迁面前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应变能力。初中生需要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学习习惯;合理、科学地安排生活与学习的时间;主动确立短期与长期的教育与职业发展目标。这方面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意识到上述各种能力的存在并发展这些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的独立自主地主宰自己生活的感受。在此期间,学生还将有机会发现和尝试包括直觉推理在内的认知与思维的不同方式与方法。

操作目标四:获得确立目标和适当作出决策所需要的意识与技能

操作目标五:培养改革意识和应付生活变迁的技能

操作目标六:形成良好的工作与学习的习惯

子目标之三:教育设计

初中阶段是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初中生应开始进入实质性的人生设计阶段。教育设计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教育、职业教育计划与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形成一些未来意识。为帮助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打基础。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中还将给学生提供一些高中开设的课程和教育活动的信息。

操作目标七:理解有关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操作目标八:认识和理解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操作目标九:为升入高中做准备

子目标之四:职业意识、探究与计划

初中生的个体职业发展往往因人而异,职业意识、探究与计划目标旨在调适、帮助处于不同职业发展水平的所有学生。鼓励学生发现对他们有吸引力的、同时又是他们具有一定天赋的职业;反对性别角色定势对学生择业的影响。这方面的教学要使学生熟识各种行业,了解通向职业领域的途径,学会利用各种职业信息资源;为学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提供机会,帮助学生检验该职业各个方面对自己的适合程度,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发展职业信息和工作价值评价技能,培养学生预防失业和适应职业更换的技能。

操作目标十:掌握关于多重生活角色间相互关系的知识

操作目标十一:认识和理解职业计划过程

操作目标十二:了解关于各种职业、行业的知识信息

操作目标十三:了解性别角色职业及转换的知识

(二)中小学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

加拿大的中小学职业指导课程尽管因时、因地以及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影响,各个学校所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不尽相同,但总的来看,小学课程设置主要是:木工、瓦工、油漆、制陶、商业、家政、烹调、摄影、计算机等,门类较少。中学的课程设置主要是:木工、瓦工、制陶、油漆、车工、汽车修理、绘图、商业、电讯、会计、秘书、计算机、家政、缝纫、烹调、美容美发等,门类齐全。当然,小学与中学对课程的要求水平不同。而且,不同的中学,开设的课程也不尽相同,但每所学校每年至少开设五门以上的课程。通常,尽管中学的职业指导课为选修课,但与数学、语言艺术、第二语言等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一样,有固定的课时、正式的考核(计算“学分”)。例如,萨斯卡彻温省规定初中职业指导课程共计120学时,每个年级的教学时数是30学时。“6—9年级的职业指导课程计划”[4]如下表:

萨斯卡彻温省教育部对总课时等有明确的要求,但具体分配并不要求一律,学校对不同的年级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时间。

二、加拿大中小学职业指导课的教学

(一)加拿大中小学职业指导课的教学

加拿大小学的职业指导课程有充足的教师数量、灵活的教学形式以及优越的教学条件。小学开设的职业指导课,低年级以模仿、游戏为主。如角色扮演游戏,学生以售货员、警察、记者等身份进行游戏活动,从而使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小学高年级开始正规的课堂教学,学生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理论、原理,又学习一些简单的操作技术。通常,小学低年级的职业指导课教师是兼职的;而高年级的职业指导课教师既有专职的,也有兼职的。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家长和社区志愿者加入。一些学校还专门配有兼职的“警察教师”,配备警察教师的目的主要不是维护学校纪律、保护学生和教师以及学校的安全,而是告诉学生警察的职业,警察在社会中的作用等,让学生了解警察,了解有关的法律知识。加拿大小学职业指导课的教学条件优越,可谓现代化,各小学都设有各种职业技术车间,如木工车间、瓦工车间、制陶车间、油漆车间、计算机房、摄像室、烹调厨房、自助餐厅等。车间里备有基本的设备。在这里学生可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职业信息。

加拿大中学的职业指导课程有规范的教学模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学条件。中学阶段的职业指导课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职业指导咨询工作,二是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工作。

学生的职业指导咨询工作就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向、职业探索。[5]职业指导通常包括这样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调查问卷、心理测验等形式,让学生清楚地、准确地、全面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智力、能力、兴趣、气质等各方面的优缺点;第二步,让学生了解社会各行业工作的要求及特点,知晓各行业工作对被聘任者的知识水平、智能、个性等胜任条件的要求,知晓各行各业工作的优越性、局限性、报酬、机会、前景等相关方面的情况;第三步,综合分析前两步的事实及其关系,找出最佳的选择答案。这类工作不但在中学阶段,而且在大学及以后也多次进行。

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工作通过规范的职业技术培训课来完成。职业技术培训课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正规的班级授课,理论和实践并行。通常,职业技术培训课在不同的车间进行,特别注重实际技术、技能的教学和考核。学生制作的产品往往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在加拿大中学,有两种教师为中学生职业技术教育提供服务。一种是专职的职业技术教师。他们既有大学以上学历,掌握理论知识,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经验,能够给学生实践上和理论上的指导。专职的职业技术教师能够使用各种适合教学的教材资料、掌握多种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赢得各方面的支持。专职的职业技术教师还要适时参加在职或脱产培训,培训要根据所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教育计划需要进行。另一种教师是“咨询教师”。他们或者是专职的,或者是兼职的,但都必须经过专门训练。他们在学校学生服务中心办公室工作,专门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其中,学生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咨询两方面是主要职责。这些咨询教师为学生、任课教师、校长和家长提供服务。为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定向等未来发展工作,他们经常邀请学生、校长、其他教师和家长一起研究和商讨。通常,咨询教师在学生未来发展定向和职业选择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

加拿大中学具有相当完备的现代化的职业技术教育条件。学校所拥有的种类齐全的职业技术教育车间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一般来说,各学校都拥有木工车间、瓦工车间、油漆车间、制陶车间、车工车间、制图车间、汽车修理车间、缝纫车间、美容美发室、烹调车间、计算机房以及电讯车间等等。其中木工、瓦工、车工、制陶、油漆、缝纫、烹调、汽车修理车间和计算机房最为普遍,其设备先进,与社会发展同步。学生在学校掌握的技能可直接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加拿大中小学职业指导课的课堂活动

为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实施有效的教学,加拿大学校开发出了较为系统的职业指导课程的课堂活动,并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活动大纲》。[6]所开发的《活动大纲》使活动“标准化”,以此规范了教师的工作。针对课程目标体系的4个单元,教师设计、组织课堂活动。每项活动所反映的单元课程目标各有侧重。各项活动均以前一项活动为基础,彼此相连,共同构成系统的、全面的、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课堂活动计划。通过下面“职业指导课程活动一览表”,我们可清晰地了解6年级的课堂活动安排。

以此形式,7、8、9三个年级也开发出了相互关联、逐步递进的、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7、8、9年级的“职业指导课程活动一览表”略),其主要课堂活动内容列目如下。

7年级的主要活动有:我的方方面面;我的兴趣与活动关系;我的素质;逐渐了解自我;有效的技能;为什么做决策的技能重要;决策中的影响因素;为什么确立目标重要;未来的职业;工作的价值;我是成功的;人际关系与工作;为什么说教育与职业计划重要;哪种职业符合我的兴趣;谁能做适合自己的工作;计划一个职业日;我想成为一个行家、专家;做志愿者工作和休闲活动;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职业成长记录。

8年级的主要活动有:我的技能;改进自我概念;个性与职业角色;发现我的天赋;我对时间安排得好吗;做决策的过程;问题解决的方法;影响我生活的因素;人们为什么要工作;学科与职业;可迁移的技能;计划我的未来;研究我的职业;迎接21世纪;我对社会的贡献;职业与性别角色传统定势;我的职业是什么;我是个企业家吗;世界上的工作已经改变;职业发展的阶段;职业成长记录。

9年级的主要活动有:我的职业生涯;提高我的自信心;对我来说,什么最有价值;我个人的工作习惯;制定决策和排除干扰;选择一个适合生活目标的职业;变化是必然的,成长可以选择;让职业贡献社会;可迁移到工作岗位的技能;在哪儿学习;研究一个职业;向高中过渡做准备;我在这个工作的世界的位置;我的生活方式与休闲娱乐;我憧憬的未来;职业信息资源与探索;企业家的生活;改变男女角色定势;不期望的改变;我的职业成长记录。

上述可见,加拿大学校开发的课堂活动丰富、系统、规范,每项活动都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状况,有效地组织并开展适宜的活动。另外,课堂活动涉及的相关材料也在大纲的附录中有所提供。大纲还包括必要的教学活动背景材料与信息,以及还附有生词表、评估表以及教师参考文献,这些都有助于教师理解相关概念、补充活动,简化教师的劳动。大纲还提倡教师在教学中用个人补充资料来充实活动,并鼓励教师开发与课程目标相关的新活动。各个班级的具体活动安排均由任课教师自己掌握,教师具有充分的自主权。

三、加拿大中小学职业指导课程发展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有明确而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

加拿大从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的高度定位职业技术教育,把职业技术教育放到教育的突出地位,把职业技术教育放到人才培养的关键地位上,这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就是培养人才、开发人的潜能的活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传授职业技术内容,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加拿大人非常关注孩子将来的职业发展,而且他们相信学校的作用。他们认为,学校不能等孩子长大了才识别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而应该从小开始。学校要从小学开始开设有关职业指导的课程,在中学大力加强,而且要一直持续到大学乃至终身。加拿大人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许多观念,像“让学生理解这个工作的世界”“为孩子适应社会负责”等等,都是颇有见地的、务实的。正是由于有这样明确的、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加拿大中小学的职业指导课程才得以持续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有系统的职业指导课程目标

加拿大中小学已构建颇为完善的系统的职业指导课程目标体系,既有宏观的教育总目标,又有具体的操作目标,形成有机的目标体系。精细的系统目标既有利于导引教职工、学生和家长,更有利于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和实际实施,也有利于因时、因地、因人施教,有效地端正学生的职业态度,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技能。系统的目标加之门类齐全的、实用的、规范的职业指导课程,可以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多种不同需求,有效地开发学生不同的个体潜能。

(三)有高效的职业指导课程教学

加拿大中小学有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有规范而灵活的教学形式,有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的师资条件,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教有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学无定法,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探究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过程既生动活泼,又严谨规范,务实高效。

(四)有雄厚的资金和社会支持

加拿大政府和社会为中小学校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大量的资金和设备。据相关介绍,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别较大,但职业教育投入差别不大。一般来说,每年学校用在职业技术教育上的费用人均在300加元左右(不包括装配设备)。访问学校,校长们都会热情地让客人参观学校所拥有的现代化的职业技术教育车间和设备,并以此为荣。加拿大中小学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政府和社会上的公司企业等在学校办职业技术教育上肯投入,给与切实的支持和赞助,学校的设备基本上来自社会。事实上,这是一种重要的良性教育循环机制。学校获得了政府和社会上的重要支持,从而有效地进行职业指导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保证学生就业,使那些中学毕业后不直接上大学的学生有生活出路和保障,降低社会失业率,减轻政府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White City School.A Teacher’s Handbook.1996.

[2]Thom Collegiate School.A Teacher’s Handbook.1990—1991.

[3]Saskatchewan Education,Training,and Employment.Career Guidance:A Curriculum Guide for the Middle Level.1995.

[4]Saskatchewan Education.Saskatchewan Education Indicators:Kindergarten to Grade 12.1997.

拿来主义课堂实录篇10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那么,该如何开展“情趣教学”呢?

一、营造英语氛围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比如,南方人学普通话,若能到北方生活一段时间,受到地道的普通话的熏陶,胜过读书、学习几年。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氛围下进行的。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如我对五年级新生,一开始上课就用英语向他们问好,作自我介绍:Hello, boys and girls. I'm your English teacher. My name is Liu Xia. You may call me Miss Liu. Welcome to study English.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 I wish you work hard at English and good luck. 课堂用语也是用英语说的。例如:It's time to start now. Open your books at page 2 .Let 'slisten to the tape now. Please read after me.当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时,我会说:Be quiet!根据学生读书、回答的完善程度,我会分别说 Good/Very 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等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教师说这些话时,不必担心学生听不懂而影响教学进程,可用明显的体态语言,必要时用中文翻译,使学生明白。其次,要淡化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如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问路、上学、回家、道别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学生仿佛真的在英美国家里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参与性很强,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这样,给学生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

二、利用多媒体实行情景教学

现代教学,不能停步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而应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利用实物、挂图、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片、电影和计算机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的英语。”所以作为现代教育者,就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这样,就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例如,我在教“学习用品”一类单词时,我拿出一支钢笔说:This is a pen.又指着铅笔说:That is a pencil.然后让学生学习“pen”和 “pencil”这两个单词,学生就很直观地学会了它们。在讲到“职业”类内容时,我先出示医生、护士、教师、农夫身份的挂图,接着边指着彩图,边用英语向学生介绍doctor, nurse, teacher, farmer等单词。他们耳朵听着单词读音,眼里看着图画,很快就能掌握这些单词。有时也可以带一些水果、茶杯、杂志封面、玩具等东西,进行实物教学。有时可让学生作出一些表情、动作,或让他们到黑板上画出简笔画或编一些短剧进行即兴表演,创设一些情景。除了用图片、实物教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服务于教学。教读课文时,可用录音机播放课文,让学生仔细听音,认真模仿,学习标准的语音语调,还可利用录音机的录音功能,自制符合课文内容的录音,供学生学习。如在教Animals时,可先录下牛、狗、猫等动物的声音,在课堂上放录音,学生们有声有色地模仿这些不同动物的叫声;而当录音机放出这些动物相应的单词读音时,他们又兴致勃勃地大声跟。读“cow”, “dog”, “cat”,课堂上响起了“哞哞”、“汪汪”、“”等动物叫声和英语朗读声,伴随而来的是一片欢笑声,整个教室洋溢着愉快的气氛。还可用幻灯片将所教的物体或单词显现出来,刺激他们的感官,增强印象。有条件的话,甚至可用录像机拍下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景象,进行录像教学。通过耳濡目染,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增强了学习效果,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了轻松的录像欣赏。如此乐事,学生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进行游戏教学

小孩子天性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活动。若能将知识溶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习英语,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虽短短几分钟,但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教人体部位的单词face, mouth, nose, ear时,我将几个学生叫到黑板前,让他们做“Touch you r face /mouth/nose/ear”等动作,做对的,下面的同学说,“Yes!”做错了,下面的同学就说,“no!”也可以由教师说:“Touch your face.”让全班同学做动作。通过这一游戏,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这些单词。又如在练习26个字母时,可预先将26个字母的卡片分别放在26个同学的手里,让其收藏起来,当老师说:Where is M?拿M卡片的同学将卡片高举过头,大声地读:M!M学习数词时,可设计“Find your neighbors”的游戏来练习。教师把一些数字卡片如“36、37、38、40、42”等发给一些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拿着“36、37、38”卡片的学生就会挨在一起,高举卡片分别说“thirty-six,thirty-six ,thirty- seven ,thirty -eight”,接着一起说:We are neighbors.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泼有序,学习兴趣趋于浓厚,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实施快节奏的教学模式

快节奏教学并非语速快、内容进程快,而是根据儿童心理和语言作为技能来学习的特性进行多形式、多手段、多环节的课堂操练。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有意注意时间短暂,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的优势,以学生能接受的快节奏来组织教学。对课堂高密度、快节奏的教学设计,我采用如下方法:

1.热身运动

课前先让学生Sing a song,接着让学生作一分钟Every day English的演讲,让课堂一开始就很快充满了英语气氛。

2.利用幻灯片

上课时利用幻灯片帮助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生动、直观的图片,使学生对已学的内容过一次“电影”,加快了节奏。

3.提问式

(1)全班提问法。教师面向全班学生,连珠炮地向学生作一系列的提问,让全班学生迅速回答,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快速运用英语的能力。(2)“开火车”提问法。针对老师的问题,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one by one” 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使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加快了学生的思维速度,迫使他们及时听懂,及时思考,及时反馈,及时会话,收到了良好效果。(3)随意提问法。老师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问题一出口,手指到之处,那个学生或那个小组的学生就要回答。这种提问,学生练习覆盖面广,密度大、节奏快。

4.竞赛法

少年儿童有争强好胜心理,实行此法教学,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可以分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竞赛谁读得准、谁写得好;教会话时,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竞赛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