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感恩的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1 11:50:36

有关感恩的作文

有关感恩的作文篇1

老师,您把希望的羽翼插在我们的身上,想让我们飞得更高、更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感恩老师,共同阅读吧。

有关于写感恩老师的作文600字1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这样一种职业:平凡而又伟大,充满着耀眼的光辉。他们含辛茹苦,任劳任怨,他们肩负着社会赋予的重任,培育着祖国未来的栋梁。

这就是教师,是我们伟大的母亲!

九月,我们告别小学,踏进了向往已久的初中,来到了我们新的大家庭——七五班。在这里,我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您啊!老师!刚来到这里,我们什么也不知道,是您带着我们,熟悉了老师,熟悉了班级,熟悉了我们的学校。那时热情洋溢的您,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

开学的第一天,您任命我为语文课代表,我高兴极了!我的好奇心强,下课后,我缠着您问这问那,您非但不着急,还耐心回答了我的问题。那时的您,和蔼可亲。

从小学到初中,科目多了,作业也多了,您怕我们不适应,教给我们许多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了这些方法,我们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的!

开始军训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顶着烈日,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您站在旁边,指导着我们,纠正了我们的错误。我受伤了,您关切的向我询问伤情,还让我坐在背阴的地方休息。您跟我说了许多学习方法,我都一一牢记在心中。您让我看了考试的成绩,我考的不太理想,不免有些伤心。您鼓励着我,说我有很大的潜力,告诉我要努力,才会成功。我顿时信心大增,老师,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五天的军训结束了,在汇报演出中,我们表现不佳,只获得了三等奖,回到教室,您批评了我们。当时,您一定很失望吧?是啊,苦苦训练了五天,我们累,您也不轻松啊!我知道,您的批评,是对我们的促进,促进我们互相团结,促进我们重视集体。您告诉我们,:“一个人再伟大,到了集体面前也是渺小的!”。老师,您的用心良苦,我们一定会记在心上!

老师,如果我们是花朵,您就是那温暖的太阳;如果我们是海鸥,您就是那辽阔的大海;如果我们是小草,您就是我们的大地母亲!

老师,马上就是教师节了,就让我借此机会,向您表达我衷心的感谢:感恩老师,因为您是路标,为我指明正确的方向;感恩老师,因为您是甘露,滋润了我的心田;感恩老师,因为您是蜡烛,照亮了我的人生!老师,谢谢您!

有关于写感恩老师的作文600字2小草感恩土地,因为土地肥沃让它茁壮成长;小鸟感恩天空,因为长空广阔让它自由飞翔蜜;蜂感恩花朵,因为花朵甜蜜让它汲取充足的养料;我要感恩我的老师,因为老师打开智慧的大门,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感恩我的老师,这么多年精心的培育了我。

开学第一天,当我走进干净整洁的校园,走进明亮的教室,当我看到何老师慈祥的面庞,当我听见老师句句暖心的话时,我感到无比的温暖,无比的亲切,好像你就是我的妈妈。何老师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苗条的身材,时尚的衣服,更让我们觉得美极了。

有一次老师对我说:“你的作文写的不好,拿去重写,”顿时,出国留学网我愣了一下,但是还是把作文重新誊写了一遍,交给老师,老师看了一下,面带微笑对我说:“孩子,以后就像这个样子,我明白老师对我要求严格,就是对我的关爱,老师希望我进步,老师更希望我优秀。

当我遇到难题向您请教时,您总是乐意接受,耐心地给我讲解题思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当我通过您的讲解,把这道题做对时,您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当您发现我生病时,您一个劲儿地问我有没有难受,要不要去医院,并及时为我联系家长……直到第二天早上,我来上学时,您还关心地问我,身体好些了吗?是您对我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如同春雨般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望着您,我真想说:“谢谢您,老师。”

老师,春天你像如丝的细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夏天你像一簇阴凉为我们遮挡似火的骄阳;秋天你像火红的枫叶给我们带来丰收的喜讯;冬天你像温暖的火苗给我们带来温暖,我感恩我的老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因为您所从事的事业是默默地奉献和无私的牺牲。我发自内心地感激您,我的老师!感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

有关于写感恩老师的作文600字3“老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想起了我的老师,心头那种暖暖的感觉!

每当上课时,您总是用眼睛注视着我们每个同学,放学时您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无论刮风细雨您总是比我们来得早,我们进入梦乡了,您还在为我们批改作业!您为了我们能听好课,声音都沙哑了,您为了我们,不知付出多少心血!我们都记着呢,我的好老师!

您用火一般的热情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我们跟随您,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您不是演员,却让我们跟着您喜怒哀乐;您不是歌唱家,却能让知识叮咚作响;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我们的灵魂!谢谢您,我的好老师!

当我们犯了错误时,您总是耐心的教育我们,直到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为止,并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督促我们,使我们不断进步!当我们生病了,老师,您会对我们嘘寒问暖,而您生病了,却带病为我们上课。老师,我们的心灵震撼了,我们为有您这样的好老师自豪!

老师,您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把最深的爱给了我们,而留给自己的是干裂的手,沙哑的喉咙,颈椎、腰椎的毛病。现在我们理解了老师的辛苦,我们会长大的,对不起,我的好老师!

有关感恩的作文篇2

My mother is an ordinary teacher, work at ordinary times very busy, but my mother no matter in life or study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me.

In life, my mother take care of so much to me. Every day, the mother will struggle to do delicious food for me, is the breakfast, my mother never deceive, do soya-bean milk, boiled milk, become the sample for me, within a week, almost do not weigh appearance. Mother said, I am's body a long time, to add a lot of nutrition, only the body good, grow up to have ambition. Mother to let me long knowledge, as long as have the chance to take me out to play. Remember when I was three years old, my mother took me to the Beijing zoo, was held by an American company in the dinosaur exhibition, but the tickets are quite expensive, but mother to let me in close contact with the high simulation dinosaur, mom did not spare, although at that time, I don't know much about these, but those lifelike dinosaurs left a very deep impression on me.

In learning, the mother is also very concerned about me. But for my score is not too hard. She always encourages me to speak, to ask the teacher. When you do your homework every day, the mother in order not to influence me, will give up her time watching TV, sitting quietly at one side, accompany me to write my homework. Every mother out back, buying books to me as a gift, to expand my reading, I gradually has strong interest on the book.

I'm lucky, I am to have such a mother, I will try to study hard, with practical action to repay her.

今天是感恩节,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位普通的老师,平时工作很忙,但是妈妈不论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很关心我。

在生活上,妈妈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妈妈都要想法设法为我做可口的饭菜,就是早点,妈妈也从不糊弄,做豆浆,煮牛奶,变着样给我吃,一星期内,几乎不重样。妈妈说,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只有身体好了,长大才会有出息。妈妈为了让我多长见识,只要一有机会就带我出去玩。记得我三岁时,妈妈带我去北京动物园,正好美国一家公司在举办恐龙展,但是门票相当贵,不过妈妈为了让我近距离接触一下高仿真恐龙,妈妈却毫不吝惜,尽管当时我不太懂这些,但是那些栩栩如生的恐龙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关感恩的作文篇3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思政教育

在2004年国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表明了国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感恩教育在指引大学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感恩教育的开展。

一、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以及施恩的人文教育。通常来说,广义的感恩教育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层面,其内容丰富并且形态多样,不仅仅是单纯传授感恩知识理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感恩教育引导人们将感恩知识与自身经历相结合,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狭义的感恩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学校通过开设感恩教育课程以及开展感恩教育相关活动向学生传授感恩知识。

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

感恩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生命观的教育、和谐观的教育、爱与责任的教育以及互惠互利的教育。

1.生命观的教育。生命是父母赋予的,生命的存在不仅关系到个人,还与父母以及身边的亲戚朋友有着密切的联系。感恩教育在生命观的教育上主要强调一种生命赋予的责任感,以此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同时尊重、爱护他人的生命,相互包容,寻求生命的意义。

2.和C观的教育。大学生感恩教育向学生传递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之尊重他人的生命,感恩他人的付出,学会和谐处世,信任他人。

3.爱与责任的教育。大学生感恩教育应从感性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使得学生与他人之间形成一种爱的氛围,让学生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同时通过自己的行为回报社会,树立一种担当与回馈的意识。

4.互惠互利的教育。教导学生感恩是一个从识恩到施恩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人们接受他人的恩情,然后通过自身努力去回报他人。这样就形成了彼此珍惜、共同发展的关系,是一种良性循环。

三、大学生感恩教育在思想政治中的作用

1.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讲,感恩意识是一种最为基本的道德素质,是必须具备的。感恩教育的开展,对于大学生崇高信念、强烈责任感以及无私奉献精神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大学生的荣辱观以及“三观”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学会善待自我,获得他人的尊重,从而改善自身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教育。

2.感恩教育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人们常常将感恩比喻成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在校园这个环境当中就是一颗和谐的种子。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相互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它所表现出来的基本道德取向,正是构建和谐校园所需要的。大学生只有学会感恩,和谐的校园氛围才能逐渐形成。

3.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高校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应借助传统的感恩文化来引导学生提高感恩意识,让学生在感恩教育过程中接受并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并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和他人,这对大学生自身的人格和情商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4.感恩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感恩情感的激发可以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同时还有利于家庭和睦。对社会而言,有利于学生将行动落实到社会实践当中,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5.感恩教育有利于学校“三风”建设。学生接受感恩教育之后,容易树立感恩意识,并将感恩意识付诸具体行动当中,在学校表现出尊重教师同学,在家中则表现出孝敬父母。同时,感恩教育培养了大学生的道德自律,促进了校风建设、学风建设以及教风建设,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总之,感恩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结合传统文化以及当前社会的现实需要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这不仅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学校及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冼季夏.论感恩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学术论坛,201639(3):159-162.

有关感恩的作文篇4

关键词:受助贫困生;感恩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孟子曰:人有五伦、五常、八德。感恩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内核,其思想内涵包括忠于祖国、敬畏祖先、孝敬父母、尊长爱幼、敬师重友、珍惜自然、感恩社会等等。弘扬感恩意识就是要将传统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个人思想深处,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进而使博爱之心广泛传播,正能量得到纵深传递。当今高校贫困学生感恩意识淡薄是一个普遍现象,导致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很多,深入分析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寻找有效的教育策略,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1高职贫困生感恩教育的现状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以及社会发展精神冲击的影响,大学生感恩意识普遍缺失,对于高校贫困生而言,感恩意识也同样亟待加强。当代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为:1)不知恩。对家庭亲情的漠视,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对朋友友情的漠视,是自私行为的表现;对社会恩情的漠视,是毫无感恩之心,漠视他人恩情,理所当然的享受帮助的表现。2)不感恩。部分贫困生缺乏感恩意识,认为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受资助后并没有报恩的行动。3)不报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资助,是国家和社会的关爱,受助的学生理应对社会及资助者做出力所能及的回报。但是其中不乏缺乏社会责任感,只知索取不知付出的人。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其负面影响广而深远,如何避免高校贫困生成为高学历低情商的人,值得社会家庭和学校多方思考。

2高校贫困资助工作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

2.1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大学校园构成的主体,高校贫困生收到了社会的帮助、学校的培养、父母的养育、同学的友爱等,应学会感恩,然而,部分贫困生不知感恩,他们不懂回报,受到恩惠不言谢,受之泰然。在培育之恩方面,不热爱母校、不尊重老师,学生只关心个人前途与发展,反把学校、老师作为自己的对立面。在养育之恩方面,有的贫困生不知感恩父母,反而责备父母没有提供更好的生活,孝为立德之本,不孝敬父母,也难以关爱他人,关心集体,进而很难做出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事情。如今,社会环境对人格培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部分贫困生社会责任感不强,生态意识淡化,都是缺乏感恩意识的重要表现。只有懂得爱别人,才会珍惜自己,善待他人,感恩社会,回馈社会。有了感恩之心,才会更加努力的回报社会、学校、父母对自己的培养,朋友对自己的关爱,才会珍惜自然,爱护自然和保护自然。感恩意识不仅仅是针对个人,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意识,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

2.2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影响

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问题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客观问题,对未来学生发展及社会发展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感恩教育常态化,感恩意识习惯化,不仅有利于整体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强感恩教育,培养感恩意识,是一项长期而间接地任务,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的课题。

3培养高职贫困生的感恩意识的原则及有效途径

3.1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原则

3.1.1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就是要对此优良传统进行继承和发扬。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界的物质文明和西方文化的进入,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使大多数家庭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都用在了物质发展上,忽略了对子女开展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过快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各领域和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当代青年学生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逐渐的凸显出来,其中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感恩教育状况更是不容乐观。只有认真了解当代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研究其心理特点、思维特点和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变化,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古今感恩教育的成功经验。立足现实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观念、新的特点来适应新形势下德育教育需求,实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方法,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寻求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提出新理论。长期系统地培养贫困学生树立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自觉。

3.1.2教育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感恩教育需要主、客体双方共同参与。因此,高校的感恩教育活动离不开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贫困生在接受感恩教育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感恩这一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和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有意识地注意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同时会养自私自利的思想,往往会有很强的占有欲和虚荣心,作为直面这部分学生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每名贫困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开展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过程中,帮助贫困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向贫困生灌输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耐心的纠正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足之处,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教育,从而促使其树立感恩意识。

3.1.3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优良传统,感恩教育是有着丰富内涵的。要想使感恩教育活动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运用典型事例作为主要素材,以传统文化理论作为教育理念,将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环节中不断融入感恩教育题材,培养学生知恩图报的意识。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高校应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形式的感恩主题活动,特别是贫困学生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评审宣传活动,社会爱心人士捐助仪式、敬老助残活动、支援西部建设活动等等,让学生参与进来,特别是让贫困家庭的学生作为受益主体参与进来,现身说教,从中体会并感悟那些伦理道德理论知识的深刻内涵,实现“理论内化”和“行动外化”之间的统一及融合,才是高校感恩教育的最终落脚点。

3.2提升贫困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3.2.1继承传统道德,挖掘感恩资源。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忠、孝、义都是在进行感恩教育,忠即报君恩、孝即报亲恩、义即报友恩,三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的积淀。“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道德要求更是深入人心。因此,要坚定不移地继承传统道德文化,与时俱进,将传统道德文化与弘扬时代新精神相结合,以人为本,积极引导贫困生学习和弘扬传统美德,通过对贫困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与引导,使其反观自身,自觉意识并改正不知恩的行为,多给予大学生心理关爱和生活支持,树立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帮助贫困生正确看待暂时的贫困,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国家及个人,这会对其未来发展产生良好而深远的影响,也对社会风气的形成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3.2.2培养家庭环境,发挥教育作用。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说明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教育氛围、家庭生活环境的好坏对学生成长历程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素质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树立感恩仪式的教育过程中,家庭环境及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转变观念,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培养贫困生对家庭的责任感,知识的积累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双管齐下,不断增强贫困生对父母、家庭的责任感。

3.2.3注重学院培养,建立长效机制。学校教育是高职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平台,也是其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环节。落实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培养的重要环节,经过学生的自身努力及家庭感恩教育的熏陶,学校需要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贫困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了解、体会并记住回报于人,唤醒他们感恩之心,学会回馈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尊重他人,营造富有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进而在走向社会之时,带入今后的工作、生活之中。第一,进一步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提高感恩教育实施的科学性。通过教师的个人魅力给学生带来榜样作用,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点拨学生识恩、知恩。第二,通过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开设感恩教育的课程,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范例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逐步将感恩教育融入学生人格塑造中,引导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发展。第三,利用多种校园活动形式,开展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需要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帮互助的能力,并引导其注意到感恩意识对一个优秀团队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通过制度建设、舆论宣传、系列活动等多维度共同努力,对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增强其自我感恩意识,培养知恩图报的良好品质。在生活中,懂得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在学习中,尊师重道、团结同学;在今后的工作中,爱岗敬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国家、社会及学校的培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胸怀祖国,奉献社会,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根植到内心深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一颗感恩之心。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回报,是健全人格的具体表现之一。接受恩惠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们,应学会感恩,常识感恩之理、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报恩之举。受助不知回报,贷款不想偿还,就是缺乏了做人的明理和诚信,是道德缺失的具体表现。常怀感恩之心,诚信地履行义务,并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积极回报社会,感恩让施恩的人幸福,同时自己也感受幸福,这才是一名自尊、自立、自强的大学生应有的表现。

作者:马郡谦 单位: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付霆.感恩教育读本[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2]廖申白.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3]陈孔国.师德养成读本[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有关感恩的作文篇5

关键词:感恩文化;构建;团队

一、感恩文化概述

“在麦当劳,员工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以大哥大姐相称,不准加任何头衔,甚至可以相互直呼其名,这种充满人情味的感恩文化,使每个员工在这里都有一种归属感。”这道出了感恩文化的一方面。广义上的“感恩”包罗万象,既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恩,又包括对父母、亲人、同事朋友等一切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恩。企业所倡导的感恩文化是一种态度,这就是我们要传达企业内的感恩文化。这种文化不是简单的回馈,不是说你先有付出,我才有回报。“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更是一种面对工作和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事业部“感恩”文化提出的背景

对于陕汽集团特种车事业部(以下简称事业部)来说,提出和倡导员工践行“感恩”文化,是基于现实管理和生产经营的一种必然需求和塑造团队战斗力的需要。近年来,陕汽集团对事业部寄予了厚望,在很多方面都给予支持和帮助,希望事业部生产制造出“精品”,支撑公司战略落地。然而2013年7月,产品车存在磕碰划伤等“小毛病”,严重损害事业部形象,也辜负公司的期望。经调研发现,产品问题的存在有76%的因素是人为因素,员工轻而易举的一个举动即可改善,然而却不愿意实施。组织对于员工的各种福利和保护被当做 “理所当然”的付出。殊不知,组织在将利润回馈给员工的同时,员工却不领情反而产生怨气,对企业和组织缺乏信任和归属感。

基于以上原因,事业部决策层及时调研,并提出和倡导了在陕汽“德”文化基础上建设“感恩”文化,实施以“感恩”文化促“德”文化落地,增强员工责任心,把产品做好,回报企业。

三、陕汽“德”文化与事业部“感恩”文化的关系

(一)陕汽“德”文化与事业部“感恩”文化是母与子的关系

通俗而言,陕汽“德”文化与“感恩”文化是母与子的关系。“德”文化的内涵:“‘德赢天下’是陕汽企业文化的高度凝练。德,对员工而言,就是要自觉自愿做正确的事情;对组织而言,就是要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将公司的内外资源和潜力充分发挥到极致。”其中要求员工自觉自愿做正确的事,是对责任心最直白的阐述,“感恩”文化主张要求员工对待工作和生活抱有感恩的态度正是基于此,也不谋而合。

(二)事业部“感恩”文化倡导员工做到“知行不二”

“感恩”文化与“德”文化的“知行不二”是怎么衔接的?时下,“实干兴邦”成为一种风尚,对于陕汽员工来说就是要怀着感恩之心将“知行不二”的“德”文化践行到实处。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更应该是一种自觉行动,自觉自愿做正确的事。

四、“感恩”文化对塑造团队的作用

(一)“感恩”文化建设是塑造领导力的重要途径

“感恩”文化建设也是领导力开发的重要课题,一个团队的领头人在塑造自身领导力过程中融入“感恩”文化建设能使团队氛围更加融洽和充满朝气。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应明白营造信任氛围的重要性,使团队减少 “杂音”,让大多数成员积极向上,让“杂音”没有存在土壤和群体。因此,“感恩”文化建设是领导力开发的重要途径。

(二)促进团队的沟通,营造“家”的氛围

“职工小家”建设是“感恩”文化具体实践,在“感恩”文化的倡导下,事业部在生产一线强化建设了安全型、学习型、改善型等职工小家,这正是凝聚人心、共创事业的举措。目前,80%的班组均有一套突出特点且较为成熟的职工小家建设实践。试想,团队成员都以一颗感恩的心共筑自己的“小家”,团队的工作激情和共同奋进的热情自然能提升。

(三)促进团队提升执行力、提高员工责任心和组织绩效的重要推手

建设好“感恩”文化,员工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工作,自然会认真负责。因为感恩不一定选择特殊职业和岗位,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就是最好的感恩。举手投足,都是感恩的实践。黄油不小心抹多了,顺手用工具擦拭掉;螺丝松了,顺手紧固一下;工具不用了,多走两步路放到指定的位置……这些简单细小的行为和动作都是在感恩,都是对企业的回报,更是组织绩效提升的重要推手。

五、“感恩”文化建设的途径思考

(一)强化班组基础管理是“感恩”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感恩”文化建设最终是要落到班组基层单元的员工身上。因此,抓住班组这个最基层的管理单元,就抓住了德文化和感恩文化落地的主要途径和核心。具体就是通过开展讨论、教育、培训活动,以感恩文化助推德文化落地,以人为本,激发一线员工潜能和创造性,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制造一流产品。

(二)以干部培养为抓手,引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求真务实的理念,开拓进取的精神,满怀激情带领团队创造卓越绩效

抓好干部培养、管理和领导力提升是营造信任氛围,建设“感恩”文化的关键所在,如果干部素质不高,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那么团队必然带不好,不用谈团队营造团结奋进的氛围,更不用谈团队的整体绩效提升了。

(三)开展好系列活动,营造氛围很重要

开展好“成长关爱”计划,树立优秀师徒典型,以点带面,在员工中树立尊师重教的氛围,首先让新员工对品德优良、技能出色的师傅感恩,感谢师傅的无私帮助和传授;开展“我身边的好人好事”主题活动,让大家关注身边默默奉献、踏踏实实干事的员工,唤起大家对实干的崇尚。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更行之有效的途径,有待我们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俗话说:“说到一丈,不如行到一尺。”感恩不必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感恩应该成为员工的文化自觉。希望管理者团结员工将对企业的感恩化作实际工作行动,提升产品质量为我们自身价值的实现营造一个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有关感恩的作文篇6

社会提供个人生存的条件,一是个体的人出生以后,只是具备了先天的生理条件,要真正成为社会的人,必须经过社会化的过程,一旦真正脱离社会,那他的生活也不是真正人的生活。个人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才能互相满足其各自的需要。社会是人们维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需要。不论是饮食男女的自然属性的需要还是心理情感、文化娱乐等的精神需要,都只有在同他人交往的社会活动中才能得到满足。任何人都不可能超越历史提供给他的社会条件,都要受到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私人利益本身已经是社会所决定的利益,而且只有在社会所创造的条件下并使用社会所提供的手段才能达到”。从心理学理论看。这一属性不仅是感恩的重要根据,而且使感恩成为可能。如果说感恩是一种思想和行为的话,这种思想和行为必须是被人感觉和认识的,感恩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不是一种本能的或盲目的行为。黑格尔说:“动物就不能说出一个‘我’字,只有人才能说我。”马克思在创造自己新哲学的时候,虽然批判了黑格尔把自我和自我意识看作是脱离人体而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唯心主义错误,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否认人具有自我意识。在感恩的问题上,人的精神(自我意识)起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人需要向自然界感恩,是因为人们认识到人只有和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有人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需要感恩社会、感恩他人。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只有人和人之间的和谐,才能使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美满。既然感恩是人的本质特征,那么,要实现人的本质,实现人的价值,就必须树立感恩的理念,把握感恩的本质:感恩就是关爱世界,感恩就是回报社会,感恩就是奉献人生。人的精神属性,不仅能够使人们认识到感恩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为在全社会进行感恩教育提供了可能。所以,我们就要抓住人的精神这一特点,利用一切手段,对人们进行感恩的思想教育。而这一切,都必须有一颗善良的心,慈悲的心。“感恩”这两个字的结构,都离不开心,都以心做基础。这说明,感恩与否,关键在于心。从教育学理论来看。感恩教育来源于生活,理应回归生活。高校开展感恩教育不要仅停留在形式上,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日常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来进行。以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为导向,从生活方面的问题入手,顺应道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发展的客观规律,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感恩教育。要教育学生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着力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引导他们加强实践。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让学生从心里接受感恩教育,就必须使感恩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感悟人为什么要懂得感恩,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让感恩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广义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情感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现代社会对人的情感素养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施加各种积极的教育影响,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情感品质的过程。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的具体化,因此,感恩教育同样要关注学生道德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由于大学生的情感具有敏锐性和易感性,而且他们的情感体验在学校中主要是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而获得的,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人的情感态度非常敏感,所以,感恩教育须通过多种形式的交往,使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使感恩情感得到内化和升华。

二、现状分析

总体上看,当前大学生感恩教育得到了重视,取得一定成绩和效果,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逐步形成了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核心,社会活动为基地的感恩教育体系,形成对家人养育感恩、对老师教诲感恩和将感恩付诸社会实践的理念;二是大学生感恩意识不断增强,合作精神加强,相互扶助,共同学习,促进了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与学校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更主要的是促成了科研团队的形成;三是感恩教育活动在各大学广泛开展。通过对周边10所院校随机调查,97%的大学生反映感恩教育在本校经常开展,99%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感恩教育非常必要;四是感恩教育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和取得成效,通过对中国知网检索,截止到2013年5月,关于感恩教育的研究文章共有256篇(含期刊、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尽管如此,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一)理念缺陷,落后环境变化

包括方向问题和内容问题。现代社会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人际关系、经济环境、思想认识、社会价值取向等等,这些变化要求大学生改变原有的感恩理念和思想方法。但现有的大学生感恩教育总体上依然固守原有的“以教育者为出发点、追求表面和程式化感恩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大学生没有形成新的感恩理念,被动接受感恩教育,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偏离感恩教育的本质甚至方向性的问题,不能真正掌握感恩的理念、陶冶感恩情操、树立感恩信念和全心投入感恩实践。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关系时很可能带有功利性质和趋向,进一步影响其对人生价值的有效判断和事物判断能力。

(二)体系缺陷,忽视与专业课程和科研团队精神的对接

目前对大学生感恩教育形式上单一而肤浅,大体上仍然是维系那种老师灌输,学生接受,感恩家庭、感恩教育、感恩社会的说教,之后是补充感恩实践活动等方式,看起来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实则这种感恩教育体系严重缺失了其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联接,以及与科研团队精神的链接。造成感恩教育基本有辅导员老师说一套,专业老师教自己的专业,似乎两者毫不相干,学生也是认为感恩就是那些把式,甚至还认为耽误自己的学习。最有的结果是感恩教育与专业学习分道扬镳,各行其道,不能有效地指引学生的理念行为,不但感恩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而且也让学生陷入对感恩教育的错误的、片面的认识。

(三)方法缺陷,空泛教育过多,榜样效应明显,实质方法和内容不够

一是灌输和示范性教育过多,民主化内容太少,教育中往往是以老师为主体,采用片面示范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观念,没有注意到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是感恩教育的主体,在感恩教育上应当是启发式、互动式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二是物化形式明显,精神熏陶缺乏。这其实也是感恩教育致命的问题。表面上看大学感恩教育普遍开展,但成效并不像预料的那样好,感恩的精神理念并没有深入人心,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老师过多地物化而不是思想上去加强感恩教育,比如渲染感恩榜样,开展感恩活动,然后予以物质表彰和鼓励,并没有去从身边细节问题、从精神层面进行教育。结果是学生对感恩的实质缺乏认识,甚至注意力偏向功利,心术不正地去感恩。其实我们在很多细节场合看不到真正的大学生感恩的行为,比如学校田径场乱丢垃圾却没有人制止,更没有人去主动清扫。大学生不珍惜清洁工劳动,任意将食品袋丢弃教室等等。反而在学校组织的所谓感恩教育活动时却突然涌现出“令人感动的感恩模范”。

三、感恩教育体系构建思路

(一)理念教育任何理论,任何行为都本源于理念,感恩教育也是一样,感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应该是以学生为主导,也应该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恩,而不是功利性的和表面性的做文章。这种理念教育是非常复杂、而且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真正起到效果,但一旦产生效果将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教育不能走形式,应该是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一切从小事做起,从日常做起,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素养,让学生知道掌握本领、学好专业并服务于社会,做好份内事情,身边事情,帮助他人这就是对家庭、对老师、对学校和社会的感恩,没有必要经常开展形式上的感恩活动。

(二)专业教育感恩教育是对大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一种教育,看似是一种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实不然,它应该是一种能力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和一个重要方面,千万不要把这种教育与纯专业教育两分和割裂。在明确感恩理念的基础上应当考虑把日常的感恩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去。比如专业教学老师可以在专业教学和考核中强调专业学习与感恩关系,强调团队科研精神,强调创新,强调对他人科研成果的尊重等等,这些都与人人之间和谐共事,相互尊重和提高有直接关系,也为大学生正确定位自身目标和实现价值提供依据,同时为大学生学好专业提高整体素质,提升创新和科研能力提供思想基础和条件。感恩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有机结合就会产生共鸣和相互促进,使感恩意识和行为在无形中深入人心。

(三)文化教育

思想文化、专业文化、素质文化、教育文化应该是校园文化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主体组成部分,感恩教育是这些文化的重要基础,也体现大学生整体精神面貌。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方式(比如校园广播、报纸、阅读、班会等)广泛宣传和弘扬感恩事例,引导大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感恩在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性,让感恩意识扎根和体现在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中,也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对其意识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几种子文化的共同作用,贯穿于感恩教育,共同构建以感恩为主线和基础的和谐校园文化。

(四)实践教育

有关感恩的作文篇7

[关键词] 高校 感恩教育 问题 对策

随着大学生感恩意识越来越淡薄,如何加强高校感恩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报恩情感,日益被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度所关注。从高校感恩教育的现状来看,许多高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由于当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不良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身心负面影响的加剧,加之我国高校感恩教育的起步很晚,高校感恩教育的薄弱状况仍十分突出,普遍存在诸多问题。

一、大学感恩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加强感恩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感恩之心并指导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必然要求。 恩情是连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可以说,感恩之心应该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也是实现家庭和社会和谐的根基,因此,在高校开展感恩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价值取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助力。在当今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受社会功利化的影响,高校的教育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技能培养轻人文素质提高的现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即便开展了一些感恩教育,也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行动上的弱化而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说,感恩教育观念的落后是当前我国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一个首要问题,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高校既不能给予感恩教育以应有的重视,同时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提出的新要求,也难以科学开展感恩教育,不利于发挥其在促进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二)感恩教育目标不明确,内容匮乏

高校感恩教育目标的确立直接影响着感恩教育过程中的多个环节由于我国高校德育目标原本就比较抽象笼统、模糊,又加上因忽视感恩教育而对其缺乏相应的研究,使得感恩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准确,表述含糊,对感恩教育的内涵、任务、方法和途径等很少作出明确的界定说明,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感恩教育正常有效的开展,感恩教育目标的模糊直接导致了高校感恩教育课程体系的不健全,一方面是没有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只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些渗透;另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与感恩教育存在差异,相关课程设置也不符合感恩教育的实际,或者有些学校通过邀请德育专家知名学者就相关问题作报告,虽然效果不错,但受限于时空,内容十分有限,也缺乏系统性,未能弥补感恩教育存在的不足。

(三)感恩教育手段和方式陈旧

由于受到高校传统教育方式尤其是德育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的高校感恩教育依然沿袭了说教为主的单向传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主要是教师灌输和讲解,对学生的参与和交流重视不够,忽视对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培养和调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是去了解学生,倾听他们的想法,而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教导的姿态开展教育,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时反而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目前高校开展的一些感恩教育多数是流于形式,在没有给学生讲清感恩的内涵的情况下,开展一些活动,形式大于内涵,收效不好,而且,即便是开展这些活动,也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只是在心血来潮或在社会较为关注的时候开展一两次,吸引一下社会的眼球,之后也不进行后续的评估总结,缺乏长远性。此外,当前高校感恩教育还存在着师资队伍薄弱,教育途径狭窄,文化氛围淡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大学生良好感恩意识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对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相当不利的。

二、改进高校感恩教育的措施

(一)转变感恩教育观念,加强感恩教育研究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与感恩心缺失的危害性,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做好这一工作,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简单感恩知识的过程,它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它是对学生包括道德、价值观和情感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同时,感恩教育作为一项教育活动,还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高校感恩教育的开展要注重感恩教育的科学研究,探索感恩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为感恩教育有序 科学的开展创造条件,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对感恩教育有兴趣,参与感恩教育实践的老师或管理者,也可以邀请社会上的相关学者参与课题研究,一方面,根据心理学的规律,探究感恩教育的规律,尤其是如何更好地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指导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对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中关于道德伦理,感恩报恩的精髓进行研究总结,总结我国古代感恩教育的成功经验,分析当下感恩教育的新形势,筛选传统文化中可以用来指导当今感恩教育的有益遗产,从而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此外,感恩教育的研究不应该局限于一校之内,要积极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 邀请作报告等形式借鉴这一领域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努力探讨和完善符合高校实际的感恩教育途径和方法。

(二)完善感恩教育课程体系,充实内容

首先要完善感恩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开设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组织专家学者编著教材,制定教学目标、计划,即便在没有条件开设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的情况下,也应该进一步丰富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有关内容,其次,要充实感恩教育内容,高校感恩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感恩知识传授等个别方面的内容,应该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活动,如感恩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要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必须依赖社会而存在,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付出,而每个人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满足自身,他人和社会的需求才算是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感恩教育要帮助大学生培养广阔胸怀,使他们能更多地包容他人,学会悦纳他人,对于别人的恩惠做到知恩感恩;感恩教育要教育大学生树立责任感,从而培养起自强自立、服务社会的意识,而且,只有具有了责任感才能在形成感恩意识之后做出感恩行动,如果只满足于知恩感恩而不报恩,那无疑是低水平的感恩,也是感恩教育的失败。

(三)寻求感恩教育创新方式,提升教育效果

首先,感恩教育要切合大学生的实际 高校要选择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实际行动影响他们的行为 教育过程其实更多的是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满足他们的需要,特别是由于感恩教育是对个人情感心理的改造,更应该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才能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高校的感恩教育要把抽象的知识和说教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大学生从实践中培养感恩意识,在实践中将意识转化为行动,最终培养起自己的感恩品质,例如,可以在教师节向老师表达感恩;在家时帮助父母做家务,体验父母的辛劳;可以去社区敬老院等机构帮助老人,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回报社会的乐趣,体验社会给予自己的帮助,尤其是为自己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更进一步升华自己的感恩情怀,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其次,感恩教育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 这些榜样既可以是历史上的伟人,也可以是父母和老师,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同学 尤其是当前大学生当中涌现出来的一些先进典型更是感恩教育的最佳材料,由于这些榜样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广大大学生在经历和心理上有相似之处,因此更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可,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好。

(四)创造感恩教育环境,创设校园感恩文化

构建感恩文化就是要培育大学生感恩教育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文化的感染作用提升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效果。校园文化对学校一切工作的开展,对于师生的处事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学生要有较长时间生活在校园中,因此,一个良好的充满感恩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感恩文化的构建应该重视吸收我国传统感恩文化的精华,高校感恩教育应该重视整理民族文化中的感恩文化成分,继承好发扬好这些宝贵财富,从而为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深厚的土壤。其次,要充分发挥舆论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如广播,报纸,标语,海报,宣传栏等,大力宣传社会上尤其是身边发生的感人事迹和人物,营造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使感恩思想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张晓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08.

[2]叶望新;大学生感恩教育浅议[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3]张天民;感恩教育――当代青年学生的必修课[J]. 成人教育 2010.04.

有关感恩的作文篇8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感恩教育 德育品质

感恩教育,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是情感教育、人性教育等一切教育的基础。

伴随社会的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培养实用性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逐渐发展壮大。从目前招生的生源来看,普高集中在专科批次,另有从职业中学升学上来的学生,无论是学生的文化素质还是思想道德素质都参差不齐。在现实的工作中,发现目前许多学生做事只求受惠,从不施惠;只求索取,从不给予;过多强调自主独立,缺乏合作意识,等等。因此,加强感恩教育、提高感恩意识业已成为高职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高职学生德育品质现状分析

1.功利性强。

不少高职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以自我为中心,做事讲价钱,付出索回报,把自己的行为用“等价交换”衡量,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劳动意识缺乏,进取精神弱化,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追求。

2.责任感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部分高职生对个人前途更加担忧,更加关心自己的命运,关注自身发展和现实的利益。他们不关心别人,不关心集体和社会,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缺少集体协作观念,缺少服务和奉献精神。

3.独立性差。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长辈的呵护,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生活在安定的环境中无忧无虑,接受学校教育,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洗礼。一旦离开父母开始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集体生活无法适应,不能融入自己的寝室环境,找不到朋友说话,不能与周围的同学很好地沟通,依赖性强,生活上寻求父母的保护、照顾,享受社会和学校提供的服务,学习上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4.上进心弱。

由于高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对高职教育缺乏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加上学习内容的专业化,深度和难度比以前也有所增加,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这对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学生专业兴趣不强,学习动力不足,能力提高不快,部分高职学生厌学、逃课现象严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完成作业应付了事。

5.感恩意识浅。

部分高职学生对社会的救助之恩、对他人的帮助之恩、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极端地漠视,不懂得知恩图报,他们自私、冷漠,把他人的给予视为理所当然,却不知回报,更不用说主动帮助他人,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对自身生活缺乏反省,很难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二、高职院校感恩教育必要性

感恩教育对于个体不仅是道德教育,而且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学会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看到,忽视感恩教育,容易使有的学生缺少幸福的感受,缺乏对他人、对社会和对国家的理解,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感恩教育是当前高职学生德育研究和实践中的时代课题。

1.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感恩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处世准则,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古训。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通过感恩教育引导和提高高职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以感恩的心态和行动回报社会和他人的关怀呵护,具有时代意义。

2.有利于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珍爱生命,对自己负责;感激父母的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尽量使父母少操心,努力使父母放心,学会孝敬父母,对父母承担责任;引导学生关注他人、体谅他人、关注社会、踏实做事、勤勉做人,注重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对人生定位、对工作的态度有正确认识,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为社会服务。

3.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人文素质直接影响高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是决定高职学生最终能否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重要因素。感恩是传统美德,是真善美的行为,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知道感恩的人一定是讲道德、讲诚信的人,他们肯定会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容易获得社会的肯定,适应社会的能力由此得到增强。

三、搭建感恩教育实践平台,实现感恩教育知行合一

2011年上半年,我院在全院开展了学生感恩情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在理论上均懂得感恩存在的意义,但绝大部分人缺乏感恩的实际行动。

在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过程与机制、方法问题上,过去我们长期受到传统德育的影响,一度有一种观点主张德育与感恩教育就是传授知识、发展认知。然而事实证明了,这种简单而枯燥的方法是没有多大效果的,甚至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实践、体验和情感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我院对高职德育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推出特色系列――感恩教育。

1.开展主题教育,深化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主要的课堂在日常,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感恩教育良好的素材,校园中的每个人不仅要独善其身,而且须把感恩传给别人,以促进扩散效应,但如何使这份感恩意识能深入人心?这还需要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和渠道。从2010年开始,我院推行主题班会交流听课制度,提倡每个学期每个专业或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教于乐。结合纪念日展开爱国主题活动,举办爱国影片放映周,体现同学之情、父母之爱、对自然社会之爱等各类主题丰富多彩,如《大爱无疆》、《爱在左,感恩在右》等主题活动,穿插了每个同学原创的小品、歌舞,台下台上的互动,由学生自行组织策划编导,参与率百分之百。活动对外开放交流,吸引了许多学生与老师观摩和学习,扩大了主题活动的影响力。为了提高活动的质量,设计了评价表,对活动的主题、内容、方式、互动程度及影响力等进行评比打分,最后汇总各专业各活动的最后得分实施嘉奖。

2.融入校园活动,营造感恩氛围。

校园活动以其独具的感染、导向、熏陶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功能,发挥着大学课堂教学不能起到的作用,是学生品质教育的大课堂。因此,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我们以“感恩”为主题,通过校园广播、校报、海报栏及宣传廊等作为宣传阵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诗歌朗诵、大合唱、征文活动、演讲比赛、摄影展、优秀电影展等,在特定的节日开展感恩短信征集、寄送贺卡等活动,挖掘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营造浓郁的感恩氛围,强化校园生活中的感恩教育,促使学生在业余生活中树立“感恩”的意识,深切体会到安定的社会环境、幸福的家庭、美丽的校园,是因为有他人在背后无私的奉献与创造。

每年新生入校,各系部都组织新老生友爱交流会,帮助新学生们解答疑惑、传递友情,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每届学生毕业,学院都组织毕业典礼和毕业生晚会,毕业的同学抒发对母校的情感,给学校和在校的学友留下真挚的祝福和宝贵的经验。

成立校园文明自律中心,参与管理学生自习纪律、校园环境保护、日常文明行为检查督促、寝室文明督检及雅室评比等事务,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管理中更能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将感恩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统一起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感恩氛围,使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让大学生们在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受到熏陶,逐渐改变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将感恩作为一种社会道德感、意识感、责任感融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

3.走入社会实践,激发感恩情感。

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引导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报恩,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中,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在日常实践教学活动中,我院利用国庆纪念日、“公民道德日”、“法制宣传日”等节假日和重要纪念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开展各种活动;以培养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为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每年的义务献血活动,学生都踊跃参与,我院获得了吴江市“无偿献血促进奖”荣誉称号;组织学生走入社区,开展各类宣传,出版报、为孤寡老人服务、维修电脑,定期到福利院慰问联欢;与农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子,为他们义务送教,给孩子们捐书、文具、衣物等;利用吴江丰富的人文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定期收听讲座《鲈乡讲坛》;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近年来家乡的巨大变化;开展节约活动,提倡低碳生活等。

在2011年吴江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开幕式上,我院承担了多个大型会操表演任务,近千名师生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在近半年中克服困难,用汗水和辛劳演绎了精彩和成功。在此类活动中,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荣誉感油然而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真正懂得一个人对社会、对父母、对亲朋好友,要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感恩教育能帮助高职生树立起责任意识、自立意识,改掉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让高职生在温暖中学会感恩,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养成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渗透学生工作,滋润感恩心灵。

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对优秀学生干部感恩教育的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往往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们平日里的一举一动都对其他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针对学生党员,开展“争先创优”特色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以“我是党员,我是旗帜”理念为指导,树立培养品德修养。加强对优秀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使其周围的同学感受到感恩品质在校园中无处不在,起到学生榜样的作用,可以唤起其他学生的感恩之心。

在助学工作中穿插开展感恩教育。高职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贷款;学院又开拓渠道设置企业奖学金、勤工俭学岗位、困难补助等,使得广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都可以受到不同程度的助学补助。在这些学生受到补助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种种资助政策都是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其成长的关心和爱护。

为了适应现代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学院要求学生管理一线老师多关注各类论坛,并参与到与学生的交流中,利用网络工具,了解学生心灵,并加以适时的引导点拨,开通博客、开通微博,建立各专业学生QQ群,课堂外心灵的沟通达到的教育效果更好。

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自立、自强的责任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旗帜,应该通过感恩教育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转化为感恩的行为,为未来社会公民素养的普遍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与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萧家芳.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07,(1).

有关感恩的作文篇9

【关键词】教育 感恩 人生 和谐

我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处世信条,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其实也包含着感恩的情结,我国也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了几千年,也熏陶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感恩图报”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当今这个科技、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时代,“感恩”却被一些人淡忘了,甚至是抛弃了。如何唤起已经缺失的感恩意识,是当今面临的重大社会课题。

1 感恩、感恩意识及其缺失

牛津字典给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感恩,就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所施的恩惠及方便由衷认可,并设法报答的心理感激和情感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和基本道德。由此可见,感恩的关键在于由衷认可基础上的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努力和付出,用实际行动去报答。感恩是在心灵的感悟和沟通基础上,用一定的形式予以表达,首先体现为对人的内在尊重。感恩是一种回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感恩是一种认同和钦佩,是发自心灵深处、溶在血液里的认同和钦佩;感恩是一个人的良知,在“金钱拜物教”面前仍不泯灭的良知;感恩是一种品德,是对待人生的态度;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至高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1]感恩是一种方式,感恩更是一种境界。“懂得感恩既意味着领悟人的存在价值,也意味着人性的自觉。”[2]

感恩意识是指因受人之恩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报恩反映,是综合感觉所形成的对报恩的知觉、思维等。感恩意识指导人的感恩行动。“是否具有感恩意识,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他人的付出能否做出形式上的合适反应,而且更在于是否懂得尊重人,是否真正理解人性的崇高”。[3]具有正确的感恩意识,才能正确地理解感恩,才会形成发自内心的、合情合理的感恩行动。

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是依次递进、一脉相承,又融为一体的。感恩是一种美好的高尚的情感。充满感恩情怀,人们就学会了宽容,学会了付出,懂得了回报,心胸就会更加宽阔宏远,就能保持积极、健康、阳光的良好心态,就会将感恩化作充满爱意的行动,就会化干戈为玉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其乐融融,恩爱友好。身心和谐、人际关系和谐,这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感恩又是事业上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充满感恩情怀,内心充满激情,对生活、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充满信心,就会在关心他人的同时关心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会以更加旺盛的精力、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饱满的热情、更高的效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所以,感恩对和谐社会建设,对民族的强盛、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具有极其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虽然我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如今,感恩却被一些人遗忘了,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2 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鸟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人更应有感恩之情。古人尚能“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现代社会应有的感恩之心,为什么如此麻木,如此冷漠,如此让人心寒?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今社会感恩意识的严重缺失?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

家庭感恩教育缺失是青年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主要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刚刚开始懂事的孩子首先接受的是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影响。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上,由父母、家庭首先打上的烙印将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而很多为人父母者却忽视了这一点。第一,为了挣钱,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他们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权,交由爷爷奶奶代劳,甚至完全托付给一个文化水平、素质能力不高的保姆。第二,对孩子宠爱过度,溺爱无度。“6+1”家庭模式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导,一些家长“再穷不能穷孩子”的错误观念和“父母包办、无需回报”的糊涂观念,对孩子百依百顺,造成了孩子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稍有不满立即翻脸,只知报怨,根本谈不上感恩。第三,家长自身缺乏感恩意识。有些家长本身就是只知索取,只知要求他人、要求组织、要求社会的人,他们不愿奉献、不愿回馈他人、不愿回馈组织和社会。第四,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和刻薄。有的家长因对孩子要求过高从而要求过于刻薄严厉;有的家长因生活困难视孩子为负担,稍不遂愿,非打即骂。这些都不会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馨、生活的快乐,无也法让孩子对父母报以感恩的心。一个没有感恩意识、对父母都不知感恩的人,当然是不会去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

2.2 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

孩子从进入小学开始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为了上初中进个好的班级,沉重的书包压弯了嫩稚孩子的腰;为了能考上并考个好的普通高中,学习成绩的排名、家长的期望、学校的压力,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了能考上大学,考个好的大学,“活着就不错了”的高中生流行语,对高中生的生活状况可窥一斑而知全豹。学习的压力使学校德育工作大打折扣,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学习成绩成了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就使得本来苍白无力的德育形同虚设,德育内容的“高大全”和盲目美化、神化英雄人物,由于离孩子的生活太远,让学生望尘莫及,使德育几乎成了口号。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没有机会去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也没有机会去学会感恩。本该在中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的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感恩教育,无奈地交给高等学校来补课,而这又因为错失了感恩教育的最佳年龄段、且不是高等教育的内容而被忽视和淡化,最终导致了青年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2.3 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正处于急剧的转型期,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的转变,改革开放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观、道德观、生活方式等发生扭曲,感恩意识弱化。

2.4 学生自身缺乏修养

学生只重分数与技能,不重自身德行修养,自我中心意识膨胀,也是造成感恩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他们往往为一点小事不合己意即大动干戈、甚至酿成大祸。

2.5 反右斗争扩大化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深远

2.6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中国是一个讲求以儒家思想作为做人、做事准则的国家。在这个思想体系里,感恩,是一个基本的内容。”[4]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亮点和重要的价值观,主导着大多数中国人的行为。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绵延不绝、传承发展的重要原因。多年以来,我们对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不够,感恩意识与思想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大不如前。

2.7 社会对不感恩的过度容忍

上述原因形成的社会较为普遍的感恩意识的缺乏,也造就了当今社会对不感恩的人、对不感恩的事件的容忍度较大。感恩行为仅限于道德层面,没有法律的约束和相应的奖惩机制,导致那些不知感恩者也只能受到所谓“良心”的谴责,社会对不感恩的人、对不感恩事件的谴责和惩处力度不够,相应地也让感恩教育效果“打折”。

3 感恩意识的唤起

“人之初,性本善”。感恩意识的缺失,归根到底还是缺乏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造成的。通过教育培养,可唤起青年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感恩。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而又紧迫的必然要求。培养青年学生的感恩意识,要首先加强亲情教育,教育孩子从感念父母之情出发,不断树立浓厚的师生情、同窗情、母校情,通过亲情产生感恩,通过师情形成敬重,通过友情增强乐群,通过校情促进沟通,进而通过博爱感恩社会。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

3.1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这一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

感恩意识的培养着先要从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这是感恩教育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发挥好家庭教育这个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父母及家庭成员要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感恩意识。其次,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做到互相感恩,形成感恩教育良好的家庭氛围。第三,要引导孩子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以“养子不图回报”为由忽视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恩教育。施恩不图报是高尚的,受恩必报是必须提倡的,要教会孩子对父母及他人的关心帮助说声“谢谢”。孩子做了对父母及他人有益的事情,哪怕是吃饭时给你拿了一双筷子,你也要及时向孩子说声“谢谢”,让孩子在这种相互尊重、相互感激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地培养感恩意识。

3.2 强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地方。1994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高校德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培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教育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学校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系统地、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首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感恩意识。很难设想不懂感恩、没有感恩心的老师会教育出懂感恩、会感恩的学生。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报恩、施恩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师情、感恩同学情,让学生认识到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能够增进友谊和感情,既善待了他人,也快乐了自己,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三,要注重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感恩。让学生在感恩实践中接受感恩教育,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感恩中体验感恩的真谛。第四,教育学生感恩生命。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报答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懂得感恩生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而不至于破罐子破摔甚至草率轻生。第五,感恩教育要贴近生活。“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或许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5]感恩教育也不需要惊天动地,不需要“高大全”,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学习生活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切莫让学生感到感恩是英雄和伟人的事情,自己望尘莫及。

3.3 全方位营造社会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

社会就象一个大染缸,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就是染料,处在身心发育阶段的孩童学子就象一匹匹洁白无暇的布。染料是什么颜色,布就会被染成什么颜色。因此,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空气,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友爱的社会风气,对青年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舆论阵地作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宣传科学理论,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大力开展感恩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营造人人“饮水思源”的感恩氛围。既要广泛宣传任长霞、牛玉儒、徐本禹、洪战辉等人的感人事迹,让更多的人“感动中国”,也要大力谴责那些感情冷淡、不知感恩图报的人和事,在全社会形成感恩光荣、不感恩可耻的舆论氛围和人际环境,让不感恩报恩的人无地自容。其次,要净化网络和影视作品。一些网站卑劣粗俗的宣传内容,少数影视作品粗制滥造的不文明、不健康情节,已成为影响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垃圾”,必须加强网络和影视作品管理,多建“红网”,多编名剧,多出精品,免使学生遭受腐朽思想的侵蚀。第三,利用“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教育。充分利用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教育资源和革命圣地等“红色”旅游资源,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激励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爱人民,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中国人历来讲究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领导的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同事的协助之恩,他人的救命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等等。唤起人们的感恩意识,却不仅仅是以德报德、感谢对你有恩的人。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更应学会感激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会磨炼你的意志、增进你的智慧、觉醒你的自尊、甚至教会你的独立,他是使你在磨难中成长的人。这是感恩的崇高境界。“引导人们懂得感恩,并不断从中学会尊重人,在感恩中达到人性的自觉,这对于进一步净化、丰富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激发人们超越凡俗,走向崇高,并进一步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6]这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当属异曲同工。

参考文献

[1] zhidao.baidu.com/question/39712645.html

[2][3][6] 杨国荣,感恩:走向人性的深处,文汇报,2007-8-28。

有关感恩的作文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习动机 感恩 学习投入

感恩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而逐渐成为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来解释感恩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包括认知情绪论、拓展建构论、情感体验论和道德情感论。已有研究表明,感恩能够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心理韧性,促进个体身体健康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目前,关于感恩的研究很多事在西方文化下研究的,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相比有河大的差异,其研究结论在是否适合中国文化下还有待检验。

已有研究表明,感恩能够提高青少年的成就动机,促进他们的目标追求。因而,青少年的感恩有可能会促进他人的在校努力,从而更有可能获得学业成功。这篇论文主要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感恩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通过研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采取更好的措施来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

本研究拟考察感恩如何对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产生影响,以及感恩如何通过学习动机影响高职生的学业成就。本研究从武汉某高职学院里选取大一4个班级,共计200名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03名,女生97名,平均年龄在17到20岁之间(SD=0.87)。

二、问卷设计

感恩问卷GQ-6,由McCullough, Emmons和Tsang(2002)编制,包括六道题目。采用7点计分,其中题目3和6需要反向计分。项目的总平均分代表个体的感恩水平。学习动机问卷修订版(池萍,辛自强,2006),包括30道题目,采用4点计分。该量表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维度。本研究对两个维度分别求取平均分。

学习投入量表修订版(UWES-S),由李西营和黄荣(2010)修订。包括动机强度、经历和专注三个维度,采用7点计分。本研究采用三个维度的总平均表示学习投入程度。

提出假设: 1、感恩与高职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存在正相关;2、感恩影响高职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但不影响外部学习动机;3、感恩通过学习动机的中介影响高职生学习投入。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由本人统一指导按班级对学生施测,强调研究结果的保密性和作答的真实性。共发放200份问卷,有效问卷191份,有效率为95.5%。采用SPSS录入和分析数据,并采用路径分析技术分析学习动机在感恩和学习投入间的中介作用。

四、研究结果

(一)主要变量间的相关

相关分析表明,感恩、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之间两两相关(如表1所示)。

根据分析结果,感恩与高职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外部学习动机相关不显著,与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学习投入与内部学习动机正相关显著,而与外部学习动机相关不显著;内部与外部学习动机正相关显著。

(二)内部学习动机在感恩和学习投入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接着分析感恩如何通过影响高职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投入,即分析内部学习动机在感恩和学习投入间的中介作用。首先,由于感恩与学习投入投入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即为学习投入对感恩的一元回归系数c),所以可以分析感恩与学习投入两者间的中介变量内部学习动机(如图1所示);然后,我们以内部学习动机对感恩做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感恩显著正向预测高职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相关系数即为相应的标准化回归系数a),如图2所示;最后,以学习投入对感恩和内部学习动机做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投入对内部学习动机和感恩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b=0.424,p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由于路径系数a和b均达到显著,而学习投入对感恩的偏回归系数c'也达到显著,因此,内部学习动机在感恩和学习投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部学习动机在感恩和学习投入间的部分中介效应大小为(a×b)/(a×b+c')=52.48%

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感恩正向预测高职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但对外部学习动机没有很大的影响。2、感恩不仅直接预测学习投入,而且通过内部学习动机间接影响学习投入,内部学习动机在高职生感恩和学习投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