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句子十篇

时间:2023-03-22 13:38:48

五月的句子

五月的句子篇1

1、踏青就是给心情换一个率性自然的休闲春装。以崇山为峨冠,以云霞为纱巾,以莽原为衣袂,以溪流为缀线,在大自然的舞台上,美丽的心情不知不觉踏着天地清新的韵律,步履款款走成一个仪态万方,风情万种的时装模特,任一蔟蔟春彩浸绿心理生命的原色。在一份宁静中,寻找到久违的驿动,心的生命在延续,足下,踩醒了一池的梦幻细语,把春天的心事渲染。

2、五月的槐花,开在舍南舍北,开在漫山遍野。那是白茫茫的一片,随风起伏,如潮涌的波浪,任芳香飘荡四野,香拂柔情。如果有爱,她会开在你的心里,香到你的梦里。

3、水田里的禾苗都已经长高长绿了,远远望去绿油油一片,恍如一片绿的海洋。风儿一来,便如波澜起伏,层层叠叠的全都是绿浪!你只要默默地看上几分钟,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马上就会包围你,让你情不自禁的觉着清爽、恬静与快乐!

4、五月,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凝一脂冰清玉洁的清梦,连同五月特有的浓郁,随风越过枝头,停留在有你的彼岸,蕴润即将风干的记忆。

5、徜徉在五月的阳光下,微风挟裹着泥土的芬芳,散发出浓浓的春的气息。广袤的原野上,金黄色的油菜花,节节拔穗的麦浪,还有不知名的小花,星星点点,把山川装扮如一位俊俏妩媚的少女。所有的绿色欣欣然地在阳光的照射下缓缓地蒸腾,到处散发着令人诱惑的香气,氤氲地弥漫着,不知不觉润进了人们的心扉,在心中久久地停留着。

6、五月,这个似水的季节,悠然地坐在暮春的肩头,温暖的阳光洒进心扉,激荡着心灵深处的温馨诗行,用心聆听着泥土灵魂的悠悠歌唱,窥探着乡间原汁原味的秘密。

7、踏青吧,五月踏青,在大自然的画廊梦谷里,轻轻挽起春的流韵,在陶然中释放心灵、感悟自然、放逐人生。

8、五月,温暖的春天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汗水也在明媚的阳光下出现在劳动者的额头。

9、阳光明媚的日子,去田野河畔走一走吧,你会被这个绚丽多彩的季节迷住的!白的梨花、粉的桃花都还没谢尽,火红的石榴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趁着这五月的阳光盛开,将放未放的样子,及惹人怜爱!

10、大片大片的麦田在微风里泛着绿浪,把密密匝匝的细碎白花绽放在无边无际的绿海里,麦穗儿扬起高昂的头颅,用淡淡的麦香纠缠着缕缕白花花的阳光,在那锋利的麦芒牵来的布谷歌唱里探望着金黄。

11、我顺着一缕阳光的嫩绿思绪,寻找着五月在季节里的清香。紫粉色的梧桐花娇艳地吹开五月的喇叭,把五月的激情浪漫浓重地渲染;润白的槐花把五月的故事一串串地高挂在嫩绿的枝头,用淡雅的色调修饰五月素洁的衣襟。

12、洁白的柳絮如同娇柔可爱的精灵,随风而舞,飘荡在五月温暖的天空,装点着五月激情的诗行,写下五月婉约的词章。

13、漫步在五月的原野,眺望连绵起伏的群山,尽收眼底的是一片嫩嫩的绿,淡淡的绿,墨墨的绿,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生机无限。

14、五月里的河水已经不再冷了,姑娘大嫂们都站在河水里清洗衣服,欢声笑语远远传来。一同跟来玩耍的孩子们,也调皮的脱下鞋袜,高高地挽起裤脚进到水里,用手浇起水花来打仗。清凉的河水溅到衣服上、脸上、脖子里,却仍然乐不可支……

15、五月的傍晚很美,独自伫立在桥头,聆听流水奔跑时拍打的节拍。

16、五月是浪漫的,浪漫的五月总能营造出绚丽多姿的色彩,总能姿意出淡雅清新的情愫。虽不是温情下的缠绵悱恻,却依然能超脱出怦动的激情,人因五月的传奇故事而风情浅淡恬静。

17、雨不知疲倦地下,下湿了这座城市,下湿了人们回家的路,淋湿了我原本就潮湿的心情。才知道这万物蓬勃的五月,怀念也会无休无止。

18、五月,漫山遍野都是翠色盈盈,风光如画。那如绿毯一般铺开来的嫩草,总让人忍不住的想要趴下去躺一躺,去抚摸一下那柔软的绿。或者,就在上面打几个滚,闻一闻泥土清新的香味!那偶尔夹杂期间的不知名的小花,也都趁着这风和日丽都绽开了妩媚的笑颜,迎接夏天的到来!

五月的句子篇2

1、但是,五月绝对不会只是这般平凡,而且五月似乎也不甘如此平凡,它正在不停的发出一个一个的信号,急切地向忽视它的人们表明自己的存在。最起码在乡村,五月的气息,我们已经强烈感受到,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对乡村的一切都充满感情,乡村的五月,是收获的季节,去年可爱的农民兄弟们踏着初霜种下的小麦,经历了风雪煎熬,挺过了寒冬,迎来了灿烂阳光,大地一打春一回暖,麦苗就看着看着的一个劲的向上蹿,开花,出苞,成熟,金黄的五月,它们就迎来了收获,在遍地的麦田里,粗壮硬朗的麦杆,“噗嗤噗嗤的”在收割机里飞舞着,金黄金黄的麦粒,在箕踞里堆成了小山,沉甸甸的压在农民兄弟肩上,但是他们脸上,没有丝毫感觉累,有的只是止不住的丰收的喜悦;乡村的五月,更是播种的季节,处于江汉平原的荆楚人民,历史以来就已种植水稻为生,而五月初,劳动节来临之际,正是一年水稻播种时,于是我们看到,田野里机器轰鸣;田埂上,不时有着走过的人;水田里,妇女们正赶着时间插着秧苗,播种着一年的希望,大好河山,一派繁忙景象。五月,给予了我们收获的喜悦,同时播种了一年的希望,可以说,五月的确是不平凡的,不平凡与它是忙碌的,不平凡与它是希望的果实,也是希望的源头。

2、五月,在乡村,因劳动而显得不平凡,五月,在乡村烙下了属于它的一片天地。在校园,因青春而永葆活力,五月,校园里久久萦绕着它的光芒,五月,我们一起度过,五月,驰骋魅力,铸魂将在,五月,将是我永远的五月。

3、五月风,吹亮了万家灯火,吹长了女人的秀发,吹出了女人隐藏的妩媚,漫过千山万水,漫过所有人的目光。

4、五月,被感染的不仅仅是爱美的姑娘们,火辣辣的太阳丝毫没有抵挡住篮球的激情,大中午球场上,拍球声此起彼伏,小伙子们激情四射,左躲右突,激战正酣,打得尽兴,索性就脱掉衣服,光着膀子,嚷着吼着,来回躲闪,跑动后“唰”的又是一个三分,然后脸上坚毅中带着兴奋,一脸释然,紧接着投入了下一次的进攻,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小伙子们一个个头发里外,闪动着汗珠,亮晶景的,晒得通红的脊背上淌着油光,亮堂堂的,天气热还打球?他们才不理会这些,他们只要有篮球就够了,在他们看来,篮球带给他们无法阻挡的冲劲,代表了很多,超越兴趣,而不仅仅是喜爱。是的,真正的篮球人是不会怕热的!

5、感谢五月的春风,五月明媚的阳光,以及大自然的真纯美好,让灵魂在此获救。

6、五月的天,正是春末夏初。像是一个最温柔的笑,五月,既没有刚入春时的料峭之寒,也没有盛夏时的炎炎浮躁与慵懒。温和而不疏淡,热烈但不拘束,天空沉静,草木欣然。难得的自在与闲散,一个人静坐,默默抒写情怀。不经意间,我五月的心思,竟如不紧不慢的细碎步子,款款走进了江南。

7、乡村的五月,是恬淡而又舒缓的,就像一个刚刚出落得美丽漂亮的少女,并不会因为自己还不丰满而显出莫名其妙的急躁,也不会因为自己还未成熟而不慢慢地表现你看那杏树的花朵间,早已吐出芳香的花蕊,你看那清明的眸子里,早已有了对细雨的憧憬。

8、五月风,越过高山的坎坎坷坷,拂去了岁月的尘埃,五月的风,如诗人的笔,如画家的五彩,将绿色覆盖每一片荒凉,让大地换上了新装。

9、五月的江南,总是淅淅沥沥下着小雨。雨初起时,天边还泛着些白光,有大片大片的云朵卷着,被风吹往西去。那边有流水样起伏的山脉,平实古朴,薄薄的雾气氤氲着,树影参差迷离,错落有致。在江南,雨点儿是温柔的,亲昵的,雨声呢,却是细腻的,动人的,又带点吴家小儿女的落落清愁,雨的味道是淡淡的苦,苦中带着清冷的感觉,仿佛有意打去江南平日里的柔丽芳华,更彰显其脉脉清芬。站在这样的景致中遥望江南,江南刹时幽静。

10、五月呀,更应该放声高歌一场,站在山岳之巅高歌,让这歌声连接神与人,天与地。然后,从山巅与蜜蜂一起畅想在百花之中,共品花蜜之悠扬。

11、我漫步在五月的风中,仰望着天空,憧憬着夏天的灿烂,秋天的绚丽,冬天的凝重。

12、五月风,洋溢着笑脸,灿烂着每一朵花儿,用希望的手叩响了沉睡的天空,吹散了糜烂,吹走了腐味,带来了清晰。

13、乡村的五月,不再生冷的风时常光顾,仿佛从西伯利亚的深谷里悄悄而来,()又从房前屋后的杨柳枝杈间灰灰溜走,不停地向前拉网式搜索,收拾严冬散落的碎片,并把杨柳、杏枝摇醒,逗出一阵调皮的嬉笑。她从不忽略毛茸茸的小草,不停地亲吻草尖左右摇摆,不止一遍地吹开根部的土层,让浅埋的苞芽吐淀疯长。

14、乡村的五月,是劳动者的驿站,工厂的机床转动着岁月周而复始的轮回,田间送粪车走过的地方,长起了一座座小山,闲了一冬的老黄牛,终于可以吃上了一些精饲料,几声长哞,像是告诉大地:我就要与你携手合作了。其实,乡村的五月,真正的农事还没有到来,但什么事都得向主题靠拢,你看那太阳也在寒意渐消的云层里,学会了放快节奏,才把晴朗的日子拉长。

15、五月,青蛙的叫声不再那么入耳,遍地的花开不再让人流连,于是夜晚,听着蛙声,也只是匆匆走过,闻着花香,却没有放慢脚步,人们似乎早已适应了生命回归的四月,对于延续生命历程的五月,尽避生命还在延续精彩,人们回应着的,却只有忽视。

16、五月槐花开!风吹着阵阵淡淡的花香扑面而来,时而还会有几片小小的蕊片安静地掉落。风中飘下的槐花,脆弱而瘦小,有些掉到了我的身上,让我有了一丝被惊动了的快乐。

17、在时间的飞逝中,我们将希望和爱撒落在五月的风中,随风飘散,落在星星身上,星星变得闪亮,落在月亮身上,月亮变得文静,落在你身上,你变得美丽!

18、五月风,记载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每一个传说都化做一片云彩,弥漫在整个天空。

19、我用手抓一把五月的风,闻到了她柔暖而湿润的气息,带着花香,带着泥土的芬芳。随即,我将她装进了口袋,留在了心里。

20、乡村的五月,残冬凝结的落败气息悄然融化,一种盎然的春*浓郁起来,从家家户户房檐下悬挂的一嘟噜一嘟噜的红辣椒、黄玉米串儿的空隙中穿过,洒落在杨柳枝头上,于是,兴高采烈的枝头,向人们点头微笑,并把淡淡的绿色罩在头顶,展示春天的气息。

21、五月风,将鸟儿的羽毛吹长,将树叶吹绿,将花儿吹红,让生命的情感得到激情燃烧,心灵也在五月的风中变得纯净。

22、乡村的五月,举着浪漫的航程向我们靠近,万事万物都从残枝败叶中,向着自然地常态而来,没有逆转,无法阻拦,站在五月的边缘,眼前展开了一幅画卷,那是乡村五月挺拔起的岁月最动人的姿态;身临五月的大地,脚下延伸出了无边的翠绿,那是乡村五月捧出的生活最古朴的原色。

23、五月的乡村透露着不平凡,五月的校园此时也是格外迷人,吹着湖风,徘徊于黄家湖畔,湖畔总有风,湖很大,风却不大,很是温柔,像极了母亲抚摸爱子,我默默地走,风默默地吹,总是粘着我,不离不弃,似乎我就是依靠,这种感觉很是让我惬意,平时无论心情怎样,此时此刻,一切都将是灰飞湮灭,彻底释放,五月的天,还是这座城,还是这些人,黄家湖的水还是这么闲静,微微碧波,少了许多生气,宽阔的湖面上,船儿很少,总有着不大不小的雾,眺眼望去,隐隐约约中,可以看到对岸耸立的高塔,湖边的松柳还是这么绿,与湖水相反,在湖边湿热的环境下,一片生机勃勃,长的是笔直笔直,郁郁葱葱,跟去年相比,显然是拔高了不少。

五月的句子篇3

2、但是,五月绝对不会只是这般平凡,而且五月似乎也不甘如此平凡,它正在不停的发出一个一个的信号,急切地向忽视它的人们表明自己的存在。最起码在乡村,五月的气息,我们已经强烈感受到,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对乡村的一切都充满感情,乡村的五月,是收获的季节,去年可爱的农民兄弟们踏着初霜种下的小麦,经历了风雪煎熬,挺过了寒冬,迎来了灿烂阳光,大地一打春一回暖,麦苗就看着看着的一个劲的向上蹿,开花,出苞,成熟,金黄的五月,它们就迎来了收获,在遍地的麦田里,粗壮硬朗的麦杆,“噗嗤噗嗤的”在收割机里飞舞着,金黄金黄的麦粒,在箕踞里堆成了小山,沉甸甸的压在农民兄弟肩上,但是他们脸上,没有丝毫感觉累,有的只是止不住的丰收的喜悦;乡村的五月,更是播种的季节,处于江汉平原的荆楚人民,历史以来就已种植水稻为生,而五月初,劳动节来临之际,正是一年水稻播种时,于是我们看到,田野里机器轰鸣;田埂上,不时有着走过的人;水田里,妇女们正赶着时间插着秧苗,播种着一年的希望,大好河山,一派繁忙景象。五月,给予了我们收获的喜悦,同时播种了一年的希望,可以说,五月的确是不平凡的,不平凡与它是忙碌的,不平凡与它是希望的果实,也是希望的源头。

3、感谢五月的春风,五月明媚的阳光,以及大自然的真纯美好,让灵魂在此获救。

4、我漫步在五月的风中,仰望着天空,憧憬着夏天的灿烂,秋天的绚丽,冬天的凝重。

5、我用手抓一把五月的风,闻到了她柔暖而湿润的气息,带着花香,带着泥土的芬芳。随即,我将她装进了口袋,留在了心里。

6、五月,被感染的不仅仅是爱美的姑娘们,火辣辣的太阳丝毫没有抵挡住篮球的激情,大中午球场上,拍球声此起彼伏,小伙子们激情四射,左躲右突,激战正酣,打得尽兴,索性就脱掉衣服,光着膀子,嚷着吼着,来回躲闪,跑动后“唰”的又是一个三分,然后脸上坚毅中带着兴奋,一脸释然,紧接着投入了下一次的进攻,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小伙子们一个个头发里外,闪动着汗珠,亮晶景的,晒得通红的脊背上淌着油光,亮堂堂的,天气热还打球?他们才不理会这些,他们只要有篮球就够了,在他们看来,篮球带给他们无法阻挡的冲劲,代表了很多,超越兴趣,而不仅仅是喜爱。是的,真正的篮球人是不会怕热的!

7、五月,青蛙的叫声不再那么入耳,遍地的花开不再让人流连,于是夜晚,听着蛙声,也只是匆匆走过,闻着花香,却没有放慢脚步,人们似乎早已适应了生命回归的四月,对于延续生命历程的五月,尽管生命还在延续精彩,人们回应着的,却只有忽视。

8、五月,在乡村,因劳动而显得不平凡,五月,在乡村烙下了属于它的一片天地。在校园,因青春而永葆活力,五月,校园里久久萦绕着它的光芒,五月,我们一起度过,五月,驰骋魅力,铸魂将在,五月,将是我永远的五月。

9、五月的江南,总是淅淅沥沥下着小雨。雨初起时,天边还泛着些白光,有大片大片的云朵卷着,被风吹往西去。那边有流水样起伏的山脉,平实古朴,薄薄的雾气氤氲着,树影参差迷离,错落有致。在江南,雨点儿是温柔的,亲昵的,雨声呢,却是细腻的,动人的,又带点吴家小儿女的落落清愁,雨的味道是淡淡的苦,苦中带着清冷的感觉,仿佛有意打去江南平日里的柔丽芳华,更彰显其脉脉清芬。站在这样的景致中遥望江南,江南刹时幽静。

10、五月的乡村透露着不平凡,五月的校园此时也是格外迷人,吹着湖风,徘徊于黄家湖畔,湖畔总有风,湖很大,风却不大,很是温柔,像极了母亲抚摸爱子,我默默地走,风默默地吹,总是粘着我,不离不弃,似乎我就是依靠,这种感觉很是让我惬意,平时无论心情怎样,此时此刻,一切都将是灰飞湮灭,彻底释放,五月的天,还是这座城,还是这些人,黄家湖的水还是这么闲静,微微碧波,少了许多生气,宽阔的湖面上,船儿很少,总有着不大不小的雾,眺眼望去,隐隐约约中,可以看到对岸耸立的高塔,湖边的松柳还是这么绿,与湖水相反,在湖边湿热的环境下,一片生机勃勃,长的是笔直笔直,郁郁葱葱,跟去年相比,显然是拔高了不少。

11、五月风,吹亮了万家灯火,吹长了女人的秀发,吹出了女人隐藏的妩媚,漫过千山万水,漫过所有人的目光。

12、五月风,记载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每一个传说都化做一片云彩,弥漫在整个天空。

13、五月风,将鸟儿的羽毛吹长,将树叶吹绿,将花儿吹红,让生命的情感得到激情燃烧,心灵也在五月的风中变得纯净。

14、五月风,轻轻地从耳边吹过,柔柔的,软软的,象一朵云彩轻拂着我的脸。她是从春天的阳光中走来,从大山深处穿越而来,带着花草的清香,带着放飞的梦想,一路欢歌,把大地点缀得如诗如画。

15、五月风,洋溢着笑脸,灿烂着每一朵花儿,用希望的手叩响了沉睡的天空,吹散了糜烂,吹走了腐味,带来了清晰。

16、五月风,越过高山的坎坎坷坷,拂去了岁月的尘埃,五月的风,如诗人的笔,如画家的五彩,将绿色覆盖每一片荒凉,让大地换上了新装。

17、五月槐花开!风吹着阵阵淡淡的花香扑面而来,时而还会有几片小小的蕊片安静地掉落。风中飘下的槐花,脆弱而瘦小,有些掉到了我的身上,让我有了一丝被惊动了的快乐。

18、五月来了,来得那么低调,没有征兆,没有欢呼,无声无息,似乎除了我,从来就没有人期待,也难怪,五月来了,日子也一样是过,五月来了,也只是来了。

19、五月呀,更应该放声高歌一场,站在山岳之巅高歌,让这歌声连接神与人,天与地。然后,从山巅与蜜蜂一起畅想在百花之中,共品花蜜之悠扬。

20、乡村的五月,不再生冷的风时常光顾,仿佛从西伯利亚的深谷里悄悄而来,又从房前屋后的杨柳枝杈间灰灰溜走,不停地向前拉网式搜索,收拾严冬散落的碎片,并把杨柳、杏枝摇醒,逗出一阵调皮的嬉笑。她从不忽略毛茸茸的小草,不停地亲吻草尖左右摇摆,不止一遍地吹开根部的土层,让浅埋的苞芽吐淀疯长。

21、乡村的五月,残冬凝结的落败气息悄然融化,一种盎然的春*浓郁起来,从家家户户房檐下悬挂的一嘟噜一嘟噜的红辣椒、黄玉米串儿的空隙中穿过,洒落在杨柳枝头上,于是,兴高采烈的枝头,向人们点头微笑,并把淡淡的绿色罩在头顶,展示春天的气息。

22、乡村的五月,举着浪漫的航程向我们靠近,万事万物都从残枝败叶中,向着自然地常态而来,没有逆转,无法阻拦,站在五月的边缘,眼前展开了一幅画卷,那是乡村五月挺拔起的岁月最动人的姿态;身临五月的大地,脚下延伸出了无边的翠绿,那是乡村五月捧出的生活最古朴的原色。

23、乡村的五月,是劳动者的驿站,工厂的机床转动着岁月周而复始的轮回,田间送粪车走过的地方,长起了一座座小山,闲了一冬的老黄牛,终于可以吃上了一些精饲料,几声长哞,像是告诉大地:我就要与你携手合作了。其实,乡村的五月,真正的农事还没有到来,但什么事都得向主题靠拢,你看那太阳也在寒意渐消的云层里,学会了放快节奏,才把晴朗的日子拉长。

五月的句子篇4

一、相加关系

几个数词连用,常常用“有(通‘又’)”字来表示相加关系,翻译、理解时要把“有”前的整数和“有”后的零数相加。有时也省略“有”字,语意中自含有相加的关系。例如: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2.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张溥《五人墓碑记》)

在例①中,“二十有一年”,就是“二十一年”;例②中的“十有一月”,也就是“十一月”。

3.花甲重逢,还长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民间趣联》)

例3中,上联的“花甲重逢”,即两个“花甲”;古代以干支记年,循环一轮为一“花甲”,计六十年,“重逢”即两个六十相加共一百二十年(当然也可以用乘法“60×2=120”来计算);“三七岁月”,即“三七二十一”个岁月(这里是用乘法“7×3=21”);句中的“还长”二字,就是要求把前后两个数目相加,即“一百二十年”加上“二十一年”共“一百四十一年”(“120+21=141”)。下联的“古稀双庆”,因杜甫《曲江二首》诗中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名句,人们便将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于是“古稀”便有了表示“七十”的数目意义;“双庆”,就是两个“七十”相加,共“一百四十”岁;“一度春秋”,即一个春秋,一年;句中的“更多”二字,也是要求把前后两数相加,即“一百四十年”加上“一年”共“一百四十一年”(“140+1=141”)。这副献给老者的贺寿联,其上下联都恰好表明了老人年龄为一百四十一岁。

二、相减关系

数词中表现为相减关系,在古汉语中实不多见,但并非没有。例如:

1. 八鸭浮塘,数数五双少两只;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多十分。(《民间趣联》)

2. 五老中唯余二人,悲君又去;九泉下若逢三友,说我就来。(刘咸荥《挽方鹤斋》)

在例1中,上联的“五双少两只”,即比“十只少两只(10-2=8)”共“八只”,恰好与前文的“八鸭”相符;下联的“九寸多十分”,即比“九寸还多一寸(‘十分’为‘一寸’)”共“一尺”,也恰好与句首的“尺鱼”相呼应。不过,这下联用的是加法。

在例2中,上联的“五老中唯余二人,悲君又去”, 即“五人减去三人(余二人,即是已死三人)再减去一人(君去)”还剩“一人”;这是用的连减法,其算式为:“5-(5-2)-1=1”。下联的“九泉下若逢三友,说我就来”,即“五人减去一人(去九泉的“君”)加三人(三友)还剩“一人”;这是加减混合运算,其算式为:“5-(1+3)=1”。

有时甚至句子中并不带有“少”、“亏”、“欠”、“余”、“去”等字样,句意本身就暗含相减的关系。例如:

3.父曰:“迩来不肖学业何如?”

师曰:“令郎顽劣,七窍已通六窍矣。”

例3中,父亲向老师询问儿子的学习情况,老师知道他儿子生性顽劣,虽经教育,却根本没学会半点东西,仍然什么也不懂,但他不正面说,而是巧妙地用了“七窍”减去“六窍”,所剩只有“一窍不通”来回答,实在是巧极妙极!

三、相乘关系

在古汉语中,如果两个数词连用,小数在前、大数在后(大数在前者极少),两数既不是结合起来表示多位数目,也不是用来表示概数,那么,这两个数往往表示相乘关系。而这种相乘关系的用法,多见于古典诗、词、对联中。例如:

1.三五明月夜,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2.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玩月城西廨中》)

3.弯弯六三道;绕绕九二程。(此为张养浩为浠水城山风景点“十八盘”所题的对联)

例1中的“三五”即三乘五“十五”;“四五”即四乘五“二十”。诗句意思为:农历十五是明月当空的夜晚,而到了二十,月亮(“蟾兔”均指“月亮”)就有了残缺,不再圆了。

例2中的“三五”也是三乘五“十五”;“二八”即二乘八“十六”。诗句意思为:每逢十五、十六月儿圆时,虽然与亲人有千里之隔,但我们同赏明月,彼此心心相印。

例3中的“六三”即六乘三“十八”;“九二”即九乘二(也是)“十八”。联语中数字乘法的运用,恰好描述出弯曲、缠绕的“十八盘”景点特征。

四、相除关系

几个数词连用,前边的是大数,后边的是小数,数目间既不是概数关系,也不是正常的由大到小的数目关系,则往往构成相除关系,在理解、翻译时,要用分数来表示。例如: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例1的“大都不过三国之一”,即“(分封的)大国的都城,不能超过天子国都的三分之一”;“中五之一”,即“(分封的)中等国家的都城(不能超过)天子国都的五分之一”;“小九之一”,即(分封的)小国的都城(不能超过)天子国都的九分之一。

更多的句子当中并没有“之”字,而是直接连用数词,来表示分数。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会天寒,士卒堕指者十二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记》)

五月的句子篇5

月亮是悬挂在天空的一首诗!有人说:我们的文学至少有一半是月光文学。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谈中秋节的诗句,首先得谈月光文学。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北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此身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王实甫的"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

李白中秋节的诗句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表现自己的一种复杂感情。

杜甫中秋节的诗句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诗人。

《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白居易中秋节的诗句

白居易(772-846),唐代伟大诗人。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李商隐中秋节的诗句

李商隐(812-约858),唐代杰出诗人,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生。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婵,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张九龄中秋节的诗句

张九龄(678-740),字自寿,一名博物,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后世称之为"开元贤相"、"岭南第一人"。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王建中秋节的诗句

王建(约767-831),字仲初,世称王司马,唐代诗人,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苏轼中秋节的词句

苏轼(1036-1101),北宋伟大的文学家,四川眉山人,号东坡居士。他学识渊博,才情卓绝。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就中秋词而言,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怀子由》最为有名。

《水调歌头·中秋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辛弃疾中秋节的词句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五月的句子篇6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碌、削”等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舒、柔、甩”等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课文,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感受五月田野的美丽以及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五月的田野,那么五月的田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田野美丽、孩子们玩得快乐。师相机板书)

师:文中田野的美丽和农村孩子的快乐,深深吸引着我们,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与他们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在师生轻松的一问一答中,促进学生把已经读懂的重新建构起来,勾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文本。】

二、精读理解、品词析句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让你感受到田野美丽和孩子们快乐的句子。

(一)感悟五月田野的美

师:好了,同学们学得非常投入,现在我们就来交流自己的读书所得吧!你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五月田野的美丽?

(预设:学生交流:“麦子是黄黄的……它们甜甜地笑了”。)

1.学生抓住“黄黄的”“青青的”“阵阵”“甜甜”来谈体会。

2.指导朗读,感悟语言。(学生先练习读,然后教师指名读。)

师:哦,他通过这几句话感受到田野很美,你们感受到了吗?你们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师重点指导:阵阵 甜甜,指生再读。

3.启发联想,训练语言。

师:是的,它们甜甜地笑了,“它们”是指谁呀?(麦子豆荚)它们会笑吗?(不会);那作者为什么说“它们甜甜的笑”呢?(拟人。因为作者爱它们,是作者的心里在笑……)

师:麦子笑了,豆荚笑了,孩子们,在你们的眼里还有什么也笑了呢?

(生自由谈)

4.再次回归、感悟、配乐读。

师(评价):读得多好!笑得多甜啊。

师(小结):让我们再次甜甜地、笑着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二)感悟孩子们的快乐

师:孩子们,五月田野的美令人陶醉,可他更是孩子们的乐园?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在五月的田野里,孩子们很快乐呢?

预设1:“五月的风暖暖的……真舒服。”

(1)谁也是从这感受到的?谁来读一读这段?孩子们在田野里什么感觉?(舒服)是什么让孩子们觉得舒服?(泥土冷不丁从脚趾缝里冒出来……)

“冷不丁”什么意思?(突然没有准备)

(2)师:软软的泥土滑滑的、痒痒的、凉飕飕的舒服吗?(舒服)想象一下,现在我们就走在田埂上,让我们读出孩子光脚走的舒服和快乐吧。

(指生读,齐读)

预设2:“竹笛吹……一声……撒着欢地跑。”

(1)师:这句话中什么地方最能让你感到孩子的兴奋和快乐?

生:撒着欢地跑。

师:“撒着欢地跑”是一种怎样的跑?

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连蹦带跳、无忧无虑的跑。

师: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兴奋、快乐。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还可能怎么跑?学生大胆想象。

(3)师:那我们就撒着欢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先练习、指一生带动作读、再指读、再齐读(带动作)。

预设3:“从麦田的沟沿上……又有青草吃了。”

生:“从心里真高兴”感受到快乐。

师:为什么真高兴?(小兔子有草吃了)又能体会到什么?(孩子们懂事、勤劳)

师:孩子们不仅在田野中找到了快乐,还在劳动中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这怎么能不让孩子们感到快乐呢!谁来快乐地读一读?让我们伴着音乐和孩子们一起享受一下五月的田野带给他们的快乐好吗?

(指名配乐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闭眼想象)

预设4:“我们摘来嫩豆荚……可口。”

生:抓住“喷香可口”来谈。

师:还有比这更香的吗?

(指生读、齐读)

师:哦,我听出来了,这里不仅仅是饭菜好吃,而且自己做饭吃,还很骄傲呢?谁再来读?

预设5:“吃饱了……豆荚。”

师(小结):这是一种怎样的快乐呀!孩子们,吃饱了,躺在这五月的田野上,享受着大地当床,蓝天作被的幸福!睁开眼睛,眼前是一片青黄,哦!黄的是麦子,青的是豆荚!这又是怎的一种幸福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中心问题入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通过朗读文本、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情感、想象文字描述的场景、感悟文字带来的魅力。】

三、感情朗读全文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五月的田野,感受的田野的美丽和孩子们的快乐吧!

朗读全文(配乐),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还可以轻声跟着读。

【设计意图:读是积累语言、感悟文本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这里安排朗读全文既是对全文的回顾,又能积累好词佳句,一举两得。】

四、拓展延伸

师:读得多好呀!老师知道你们已经爱上了五月的田野,那就让我们为五月的田野写一首小诗,来表达此时此刻内心的情感吧!

教师启发学生一起完成小诗:

五月的麦子是黄黄的,

五月的豆荚是青青的,

五月的……是……

……

师:孩子们,你们写的小诗真美!大家都成了小诗人了!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敢想敢说,并能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五、作业套餐

师:同学们现在还意犹未尽,那就一定要做好下面的事。

1.用画笔或文字记录下你眼中的五月,收入到你的采蜜集中。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麦子、豌豆制作贴画。

五月的句子篇7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 六月息 大风

《庄子·逍遥游》“去以六月息者也”一句,历来有两种讲法,一作“休息、止息”讲;郭象注:“夫大鸟一去半岁,至天池而息”,成玄英疏:“时隔半年,方言止息。”二作“风”讲;明·释德清《庄子内篇注》:“周六月,即夏之四月,谓盛阳开发,风始大而有力,乃能鼓其翼。息,即风也。”清·宣颖《南华经解》:“息是气息,大块噫气也,即风也。六月气盛多风,大鹏便于鼓翼,此正明上六月海运则徙之说也。”俗多从郭注(陈鼓应《庄子今注译》,1983年)。两种说法孰是孰非,可谓见仁见智。本文将从文意、语法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这一问题有所补益。

对句意的正确理解是不能脱离具体语境的,对“去以六月息者也”的理解同样不能脱离《逍遥游》的主题及其句意呼应关系,孤立地说孰是孰非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问题:

首先,从《逍遥游》的大语境理解这句话的用意。此句出现在文章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讲“小大之辨”与“物有所恃”。其“小大之辨”的论述是为了说明大小任何事物都是有所恃的,而所恃就是一种依赖,一种束缚;正因为有所恃,故而才需要无己、无功、无名来突破这些束缚,以达到任意自在,无挂无碍的逍遥境界。因此,这一部分的核心主题是要说明万物是皆有所恃的,皆有所限的。而其中涉及的小大之辨只是从“大”“小”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一主题,即大鹏所恃为“海运则将徙於南冥”,所限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蜩与学鸠所恃为“決起而飞”,所限于“榆枋之间”;而“朝菌”“蟪蛄”“冥灵”“大椿”虽有“小年”“大年”的差异,“小年”不及“大年”,但终究都是有限的生命;宋荣子、列子虽超越常人,但都未能彻底摆脱外物的束缚。可以看出,庄子这里所举各例虽然主体不同,但说明的道理是相通的。无论“大鹏”“蜩与学鸠”“朝菌”“蟪蛄”“冥灵”“大椿”,还是“彭祖”“宋荣子”“列子”都受到主体之外的空间、时间、社会、自然等“外物”的束缚,都未能达到“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逍遥境地。在这一主题下,再来看对“去以六月息者也”的理解,不难看出“息”作“风”讲更符合主题。

其次,还可从文中的呼应关系来判断。一方面,文中说大鹏“海运则将徙於南冥”,“海运”即是海的运行,海的运行是和风密切相关的,这是一种经验常识。而大鹏作为“水击三千里”的大鸟,其自身重量决定了它必不能像其它小鸟一样“決起而飞”,其怒飞必然要借助风的推动才能获得“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力量,因此这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的“息”当“风”讲更为合理;也与紧接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句语意呼应,前后相承。另一方面,紧接着下一段开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的句首“且夫”二字,作为连词相当于“且”,有更进说明之意。例如:《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孔子为使说理浅显易晓,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作比来说明“相”的重要。这里,同样的,庄子用水之于舟的关系作比来说明鹏鸟之于风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在这里还有“而后乃今培风”一句,明确点明了鹏鸟南飞所凭借的是大风。既然这一部分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说明,则有理由相信这里的“培风”对应的是前文的“六月息”。

“语法是具有很大的稳固性的。数千年以来,即有史以来,汉语语法是变化不大的;它靠着几千年维持下来的某些语法特点和以后发展出来的一些特点,以自别于其他语言。”(王力《汉语史稿》2004年版,246页)正因为汉语语法具有很大的稳固性,因此语法结构也必然具有历史的稳固性与历时的继承性。这样,就可以凭借句子的语法结构分析来判断句意,对“去以六月息者也”一句的理解,就采用了这个方法。为全面准确地分析此句的语法结构,本文将从内部层次分析的可能性与外部类比分析的现实性两方面来进行穷尽式的分析。

从内部层次分析可能性来说,需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判断:一是对“以”字短语的判断,即“以”字结构作定语还是补语;二是对“六月”的判断,即“六月”表示“六月份”还是“六个月”;三是对“息”字的判断,即“息”作动词还是名词。从外部类比来说,需要对“以”字和“者也”共现的句式及“以”字结构作补语等进行穷尽式分析,这种分析可以通过北京大学中国语研究中心(CCL)网络检索得以实现,以下例证即是立足于CCL的语料检索分析而来。详述如下:

首先,假设此处的“息”用作动词,“者”字只能理解为代词,构成“者”字结构,表示“……的人”“……事物”“……的情况”;而“以”字短语在句中可以有:“a.去/以六月息者也”和“b.去以六月/息者也”两种结构分析;从意义上来讲,“六月”可以表示“六月份”和“六个月”两个意思,因此,当“息”作为动词时,此句可以有如下理解:

第一种结构中“去”(V1)为动词,“以六月”修饰限定“息”(V2)字,再和“者”字构成“者”字结构,使其名词化,构成V1的宾语(O1)。意为“a1.(鹏鸟)飞离北海后用六个月时间休息/a2.(鹏鸟)飞离北海后在六月份休息”。同类结构的句子很多。例如:

(1)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2)未闻以无翼飞者也(《庄子·人间世)》)

(3)未闻以无知知者(《庄子·人间世》)

(4)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5)此夫以无寇失真寇者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6)此所谓以忠信得罪于上者也(《史记·苏秦列传》)

(7)而尧禹以身徇天下者也(《史记·李斯列传》)

(8)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左传·闵公二年》)

其共同结构特征是:S=V1+O1(O1=“以”字短语++者),其中O2和A可有可无。从句意上来说,“以”字短语修饰限定的也是后面的V2,而不是前面的V1。

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第二种结构,“去以六月”构成动补结构(V1+A),“息者也”中“息”为动词(V2),和“者”字构成“者”字结构(V2+者)。因此,整个句子可以表示为:S=V1+A+V2+者,意为“b1.(鹏鸟)用六个月时间飞离北海/b2.(鹏鸟)在六月份飞离北海”。通过类比可以看出,这样的结构分析是不合法的,因为在“S=V1+A+V2+者”中,存在“V2+者”这一无法分析的成分,而除此句以外,也没有任何其它句子可以支持这种结构分析,说明此句是孤例,在语法上很难成立。在CCL所检索到的语料中,“以”字结构作补语只能以下列形式出现:

(9)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吕氏春秋·恃君览》)

(10)赏以春夏,刑以秋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1)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左传·隐公三年》)

(12)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数焉。”(《左传·庄公十六年》)

(13)令以九月种麦,日至而获(《管子·轻重乙》)

(14)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经解》)

从语意上来说,虽然b1前半部分的动补结构能够对应郭象所言“大鸟一去半岁”之意,但“息者也”出现在这里,在语意上显得扞格不通。因此,这种结构划分是错误的,也就意味着郭注对此句的理解不正确。b2同理。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将“息”理解为动词,“者”字作为代词,那么,只有第一种结构分析“去/以六月息者也”是合法的,其句意也不是郭注所说的“夫大鸟一去半岁,至天池而息”,而只能是“a1.(鹏鸟)飞离北海后用六个月时间休息/a2.(鹏鸟)飞离北海后在六月份休息”。

假设“息”字作为名词,“者”字作为代词,“以”字短语也可以有两种结构划分:“c.去以六月息/者也”和“d.去以六月/息者也”。这两种划分哪种是正确的呢?先看下列例句:

(15)是皆求名实者也(《庄子·养生主》)

(16)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庄子·逍遥游》)

(17)虚而待物者也(《庄子·养生主》)

(18)子曰:“夫道,载覆万物者也”(《庄子·天地》)

(19)孔子曰:“彼,假脩浑沌氏之术者也”(《庄子·天地》)

(20)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礼记·大学》)

(21)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22)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韩非子》)

(23)未有不扬威以弭乱,震武以止暴者也。(《三国志·陶谦士上太祖未可罢兵书》)

(24)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文心雕龙·比兴》)

可以看出,动词结构(VP)后加“者”构成“者”字结构,再和“也”相连来表示一种判断或肯定语气,在古汉语中是一种常用句式。而“去以六月息/者也”正好符合这一句式要求,“去”为动词,“以六月息”作“去”的补语,“者”字使这一动补结构名词化,而句尾“也”字帮助表示肯定语气。而“去以六月/息者也”中,“去”为动词,“以六月”作“去”的补语,“息者也”无法分析,故而这种划分也是错误的。从语意上来说,“d1.飞离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风/d2.飞离北海在六月份风”两种理解都是不通的。因此,在“息”作为名词的条件下,只有“去以六月息/者也”这一结构划分是正确的。从句意上来讲,可以有“c1.飞离北海凭借六月的风/c2.飞离北海凭借六个月的风”两种理解。

经过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去以六月息者也”可以有“a、c”两种合法的结构分析和“a1、a2,c1、c2”四种语意解释。既然可以有多种结构划分和不同的语意解释,那到底哪种解释是对的呢?首先可以排除的是c2,因为按照事理,不可能有“六个月”的风;其次,结合前后文意,“a1”和“a2”两种解释也很难说通,因此合理的解释只能是“c1”。

既然“息”作“风”讲的“c1”符合文意,那么庄子所说的“六月”有没有“大风”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历法的使用问题,也即庄子在这里所说的“六月”指的是周历、商历、还是夏历呢?《庄子·达生》中有这样一段话: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

其中对“五六月”有两种注释,一为“五六月,粘蝉时也。”①一为“学之五六月”②。(按:以下文“不以万物易蜩之翼”可知“痀偻者承蜩”必是在蝉羽化之后,蝉以阳历六月末开始羽化,其寿命少则七八日,多则十几日。以其群体活动时间来看,也不过从六月末始至九月终,亦不过三四月时间而已,何来五六月之学习。)比较而言,“五六月”作“粘蝉时也”是妥当的。借此我们就可以判断庄子所采用的历法。以蝉的生长规律来看,蝉在公历七八月之间活动最为活跃,痀偻者承蜩在五六月之间,此五六月应即是公历七八月。因此,庄子所采用的历法当为夏历。夏历六月即公历七八月之间③,七八月之间, “北冥”是否有风呢?且看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气象学家黄荣辉的观点:“东亚季风系统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流系统,它的特征是:在夏季东亚地区盛行暖湿的西南气流,而冬季沿我国华北、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盛行干冷的西北气流,并沿我国东海、南海和东南沿海盛行东北气流。”(黄荣辉,《东亚季风气候系统变异和我国重大气候灾害发生机理研究进展》,2010年,202页)“东亚季风系统冬、夏季风年系统循环首先表现在初夏对流层下层偏南风的经向北进与8月中下旬南撤上。陶诗言等指出亚洲季风最早在南海地区爆发。Huang等利用再分析资料的统计结果指出南海夏季风一般在5月中旬爆发,即大约在5月第四候爆发。陶诗言等和黄荣辉等还指出东亚夏季风在南海爆发后,它将经过第二次北进和第三次停滞,最后于7月中下旬偏南季风到达华北和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半部。但是,东亚夏季偏南风的南撤是非常迅速的,这是东亚季风系统年循环的重要特征。一般从8月中旬以后,偏南季风迅速从东北、华北一带南撤,在不到两周内南撤到华南,之后到达南海上空,并在那里停滞到10月中旬。”(黄荣辉《东亚季风系统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2008,694页)以此判断,因东亚季风的周期性变化,七八月之间正是东亚季风夏季风盛行及迅速南撤的时期,这也和“鹏鸟”徙于南冥的时机相暗合,且以东亚季风的影响范围观之,“北冥”必不会超出以上范围,所以“去以六月息者也”中的风是真实存在的。同时,鉴于东亚季风具有“经过第二次北进和第三次停滞,最后于7月中、下旬偏南季风到达华北和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半部。……一般从8月中旬以后,偏南季风迅速从东北、华北一带南撤”这一特点,和“息”的“气息”义相贴合,这也就解释了庄子在此之所以用“息”字而不用“风”字的合理性。

注 释:

①见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②见清·王夫之《庄子解》。

③论文统计了近40年来夏历6月与公历的对应情况,夏历6月只对应

五月的句子篇8

“集句,既现成,又简古,用得好,则妙合无痕,自然浑成,一如己出。然,要臻此境,则非易事。首先,须广猎经史诗词曲赋,要腹笥渊博,其次,要善于剪裁连缀,独具巧对之功力。”(余元钱《名联鉴赏・九》)集句为词,最主要的是在词意上安排妥帖,情思联续,使之“一如己出”,真正为自己的表情达意服务。只有如此,集句词才算是一种艺术创作,否则只是“百补破衲”而已。

集句词这一艺术形式,大多认为是王安石发明。台湾东吴大学王伟勇先生在《临川先生歌曲借鉴唐诗之探析》一文中指出,目前所见,实以宋祁《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一词,为最早具有集句形式之词篇。然论开启风气、影响后世较深远者,当推王安石。

宋祁的《鹧鸪天》还有一段佳话。《花庵词选》:子京过繁台街,逢内家车子。中有褰帘者曰:“小宋也。”于京归,遂作此词。都下传唱,达于禁中。仁宗知之,问内人第几车子,何人呼小宋?有内人自陈:顷侍御宴,见宣翰林学士,左右内臣曰,小宋也。时在车中偶见之,呼一声尔。上召子京从容语及。子京惶惧无地。上笑曰:蓬山不远。因以内人赐之。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这首使宋祁有艳遇的词,共九句,其中第三、四、八、九句集李义山的名句,第七句集李后主词。这首可能是即兴口占之作,后来大为王阮亭艳羡:“蓬山不远,小宋何幸得此奇遇。丽竖点椽烛,远山磨糜(此指小宋于夜间以丽人屏障秉烛修《新唐书》事)。此老一生享用,令人妒杀。”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五有云,黄庭坚曾批评王安石作集句是“百家衣”,以为“正堪一笑”。可是后来不知怎么,自己也技痒难禁,作了《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此词有序云:“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垒石作桥,为集句云:‘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嘴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戏效荆公作。”

王安石的词,第一句集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第三句取自殷益的《看牡丹》,第五句的出处是韩愈的《南溪始泛》,第六句来自方的诗。信手拈来,使之协律入乐,确实体现了作者学富才高的创作工力。这首词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虽以集句形式表达,也体现了王安石词“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的创作个性。

黄庭坚的效仿,大概也与此有关。第三、四两句摘自杜甫的《西郊》和《可惜》,作者凭着自己的诗才学力,通过精心的裁剪安排,创造出了充满丰富意蕴的美学价值。

这是集句词的又一佳话。

杜甫的诗,“千汇万状,茹古涵今”(王彦辅语),向为喜集句者之渊薮。

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通篇全集杜诗。按顺序,八句分别撷取于《行次昭陵》、《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敬赠郑谏议十韵》、《入乔口》、《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八、《蜀相》、《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等八篇,钩连紧密,起承转合,毫无断层,辞情俱佳,笔意两至,有一气呵成之妙。

东坡黄州诗《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五首》云,“世间好语世人共,明月自满千家墀”,“用之如何在我耳,入手当令君丧魂”,正是夫子自道。作于贬谪黄州时期的《南乡子・集句》:“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按序分别集了杜牧《惜春》、杜甫《绝句漫兴九首》、许浑《竹林寺别友人》、刘禹锡《路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李商隐《晋昌晚归马上赠》、许浑《冬日登越王台怀归》、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李商隐《无题》诗句,词中取唐人诗句无一而不切合词人当下之处境、命运、心态,集句为词,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体现了一种以古为新、善继传统和尚友古人、认同古人的文化精神。

集句词可以称为词之杂体,其做法为截取前人诗文单句,拼集成篇。若按取资范围的大小来分析,或杂糅经、史、子、集,或单用其中一部;或广收上下古今,或只取某一断代;或兼蓄百家群籍,或专采一人一书。

辛弃疾的《忆王孙・秋江送别・集古句》和《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就是两种不同的取资方式。

“登山临水送将归。悲莫悲兮生别离。不用登临怨落晖。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飞。”《忆王孙》这首送别词,转接自如,写得非常深沉。该诗文句按序出于宋玉《九辩》、屈原《九歌・少司命》、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苏轼《陌上花》和李峤的《汾阴行》。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进退存亡(《易・乾文言》),行藏用舍(《论语・述而》)。小人请学樊须稼(《论语・子路》)。衡门之下可栖迟(《诗经・陈风・衡门》),日之夕矣牛羊下(《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去卫灵公(《论语・卫灵公》),遭桓司马(《孟子・万章上》)。东西南北之人也(《礼记・檀弓上》)。长沮桀溺耦而耕(《论语・微子》),丘何为是栖栖者(《论语・宪问》)?”

清沈雄《古今词话・集句》:“稼轩俱集经语,尤为不易。”信手拈来,即臻绝诣,“从集句的角度来分析,此词‘东西’、‘长沮’二句天生七字,不劳斧削;‘衡门’、‘日之’二句原为四言八字,各删一字,拼为七言,‘丘何’句原为八字,删一语尾助辞,即成七言,亦自然凑泊:一佳也。‘衡门’、‘日之’二句,一用原作之本意,一赋原作以新意,虽皆出《诗经》而有因有变,手法并不雷同:二佳也。‘东西’句尾为‘也’字,‘丘何’句尾为‘者’字,虚字叶韵,且俱为语气助辞,物稀而贵:三佳也。通篇叙事、议论,而‘日之’一句景语点缀其间,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四佳也。通篇为陈述句式,而‘丘何’句以问作结,钟声已断,余韵袅袅:五佳也。至于全词杂用五经,如五金熔铸而成器,五色织锦而成文,五音扬抑而成曲,浑然不镌,佳之佳也,更不待言了。”(钟振振语)

从现存的宋代集句词看来,“王安石《临川先生歌曲》二十九阕词中,集句之作凡七阕,其质量在两宋词人中已备受肯定,……至论两宋词人所填集句词,数量最多者,允推宋末汪元量……其所填集句词凡九阕,均调寄《忆王孙》,刘辰翁曾批云:‘甚婉娩,情至可观。’足证其‘品质’,亦有可观者焉。”(王伟勇《汪元量集句词二考》)

五月的句子篇9

物质生产习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民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包括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和交通民俗等,它贯穿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2]32。巫溪五句子歌根植于巫溪的地理文化背景,其产生和流传与当地物质生产密切相关。

(一)五句子歌与农业生产习俗

农业生产习俗是农民在长期的观察和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它包括农业生产的农作时序、禁忌祭祀、生产过程和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巫溪传统的生计方式主要以农业为主,劳动人民在创造劳动价值和社会财富的过程中,一方面为了减轻劳动负担,另一方面为了娱乐自身,五句子歌由此将田间地头的劳动方式展现出来,反映出相关的生产习俗。歌曲六:《实现纲要在手上》天不亮来地不亮起早摸黑歌声扬黑夜火把明幌幌锄头铁锤一片响实现纲要在手上[1]224歌曲七:《走到田边就干起》大雨落来细雨落披起蓑衣戴斗壳手里拿起薅挖锄肩上挑起粪撮箕走到田边就干起[1]226歌曲六和歌曲七反映了巫溪的薅草耕种场景。巫溪的主要农产品为土豆、玉米,其中土豆一般在头年农历十二月耕种,到第二年农历二、三月薅草施肥;玉米大约在每年农历二、三月开始播种,然后四月栽秧、薅秧施肥,农历七八月成熟。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无论是种植土豆,还是种植玉米,施肥都是农家肥料,很少使用化学肥料。农家肥料包括两种,一种是人和动物的粪便,另外一种是杂草、树枝等经过焚烧后,加上人和动物的粪便,和土拌在一起发酵产生的天然肥料(即绿肥)。在这里,无论是“锄头铁锤一片响”,还是“手里拿起薅挖锄”,这些都是农耕场景最真实的展现。

(二)五句子歌与工业生产习俗

在历史上,巫溪是一个盐业十分发达的地方,巫溪的五句子歌还与当地的盐业生产结合起来,体现出巫溪的盐业习俗。歌曲八:《宝山灵气是宝山》宝山神医叫巫咸架起炉子炼仙丹制盐采药医百病一碗神水保平安宝山灵气是灵山[1]172这首歌曲充分展现了巫溪曾经的盐业生产习俗。历史上,巫溪盐业兴盛发达,宁厂的宝源山盐泉是三峡及中国西南地区自流盐源之一,也是最早发现、食用和大规模开发的盐泉。《大宁县志·序》中写到:“一泉之利,足以奔走四方,田赋不满六百石,藉商贾以为国。”[3]足见当时巫溪盐业兴盛之貌。一直以来,巫溪以盐立县,盐业的生产、运销、管理等,让巫溪成为当时“以盐兴盛”的一方宝地。巫溪是“巫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而“巫文化”的核心则是以盐文化、药文化、悬棺文化、占卜祭祀等文化构成,其中盐业文化占据着核心位置。因此,巫溪当地逐步形成了以“盐文化”为核心,悬棺文化、药文化、占卜祭祀文化相支撑的盐业民俗文化。巫溪在虞、夏时期立巫臷国,战国时置巫郡、巫县。管维良教授将巫溪和《山海经》中的巫咸国、巫臷国结合起来,认为巫溪盐泉所在的宝源山就是巫咸国的灵山[4]。歌曲七“宝山神医叫巫咸”就是对远古历史的咏唱,正好印证了《山海经》中的相关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出。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5]453-454(卷十六《大荒西经》)此外,巫溪大宁盐厂在历史上曾有祭祀龙君会习俗和绞篊节习俗。其中祭祀龙君会习俗则是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三的时候,在宝山旁边的龙君庙进行祭祀,祭祀活动由会首主持,会首亦称“头人”,头人每十户为一组,各组轮流,一年一换,届时,由当值组的十位头人负责筹集资金,主持祭祀仪式及各项活动,并大摆酒席[6]22。绞篊节则是农历十月初一,举办的换篊和祭祀活动。由于宝源山地势狭窄,煮盐的灶房高于盐泉,输送卤水十分不便,且不能输送过河。宋朝一位名叫孔嗣东的人想出用竹筒输送卤水的办法[6]45,但是竹子每年都需要更换,因此把每年更换竹筒的时间就称为绞篊节。绞篊节这天,官民同庆,井民则要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唱歌舞蹈,并有祭祀活动,热闹非凡。在祭祀龙君会和绞篊节这天的祭祀活动中,均有炼丹祭祀的习俗。虽然巫溪盐业兴盛,但是盐工的日子也非常的凄苦,一首《辈子不想找婆娘》的五句子歌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歌曲九:《辈子莫想找婆娘》炭老倌额踩煤炭两脚不停打转转一双赤脚划出血满脸就像花脸猫辈子莫想找婆娘[1]172虽然盐业在巫溪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盐场煮卤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煮卤期间,盐工日日夜夜,非常辛苦,五句子歌也成为他们哭诉的一种表达方式。

(三)五句子歌与商业交通习俗

随着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演变,以及为了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在商品交换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地域特色的商业民俗。在五句子歌中,一些歌曲就反映了巫溪的行商习俗,这些行商上山下乡,走街串巷,成为当地街市商业交易的一种补充和发展。歌曲十:《走山货郎心酸多》挑着一担日杂货翻山越岭爬坡坡前山有人我摇鼓后山有人我打锣走山货郎心酸多[1]178此首歌曲反映了一种流动交易模式,走货郎翻山越岭,用“摇鼓”“打锣”等“市声”传递商品信息,招揽顾客。现在巫溪农村还有这种走街串巷的小贩,不过“市声”逐渐用喇叭代替,不再肩挑背扛,已被车辆取代。除走货郎外,还有些手工艺人也走街串巷,靠手艺谋生,成为手工业存在的一种模式。歌曲十一:《补锅师傅走天下》补锅师傅走天下走了这家到那家锅儿破了快来补架起火炉生铁化想补啥来就补啥[1]179这首歌曲反映了小手工业者的生活现状,他们每天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但是也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这与巫溪当地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巫溪境内多山,整体经济不发达,一方面造就了巫溪民众勤劳朴实的性格,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当地小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五句子歌与精神民俗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习俗[2]6。蕴育在五句子歌曲中的精神民俗事象是巫溪人民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它包括巫术信仰和英雄主义培育这两个方面。

(一)五句子歌曲与巫术信仰

巫溪是巫文化的发源地,而巫术信仰则是巫文化的重要内容,民间多流行巫事活动。即凡是有人生病、出门求学、婚丧嫁娶、建屋搬迁等都要请巫师或者风水先生占卜算卦、跳神驱邪。其中巫师或者风水先生中的男性称作“端公”。“端公”在进行法事活动的过程中,往往要举行一个小仪式。仪式中,“端公”一般带着面具,利用法器进行表演,他们就是“通天”的媒人,通过语无伦次、嬉笑怪怒、又唱又跳等方式,传达上天旨意,构建出一种又唱又跳的祭神祛鬼场景,仪式内容往往根据当事人需求和现实场景有所不同。在五句子歌曲中,就有反映“跳端公”驱邪活动的内容。歌曲十二:《驱除邪恶保平安》外堂转进内堂来抛枪神灵下凡来好抛枪来好抛枪抛去长枪又短枪驱除邪恶保安康[1]172此首五句子歌曲传达出“端公”驱邪保安康的场景,其中“外堂”和“内堂”均是端公进行法事活动的主要场所,“端公”在驱邪除魔的时候,“内堂”和“外堂”都要走,以扫清妖魔鬼怪。

(二)五句子歌曲与英雄崇拜

五月的句子篇10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选自《诗话总龟》)

[译文]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住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京城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1.炼之未定( )

2.引手作推敲之势( )

3.于驴上吟哦( )

4.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

二、翻译句子。

1.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2.岛具对所得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下面是唐代贾岛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请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句子。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四、韩愈认为“‘敲’字佳”,请你结合诗句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一点感想或写出一件你所经历的类似“推敲”一类的事情。

[参考答案]

一、1.反复思考2.姿势3.在 4.被

二、1.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2.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3.(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