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十篇

时间:2023-04-06 13:07:4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篇1

一、识字与写字。

在识字写字方面,仍然是“认少写多”的格局。本册教材共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但从累计数上分析,还是“认多写少”,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可以采取一些归类复习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些归类整理。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学习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已经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鼓励他们自主识字,要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教材所列词语须加强识记,务求人人过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加强范写和指导,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二、阅读。

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一)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适当安排一些词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2、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朗读要求的层次性,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指导读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自悟、自得,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重视范读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3、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读完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二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练习复述课文。

4、重视引导合作与交流。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多给学生质疑问难和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惑,展开合作学习。

(二)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三、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面向全体,训练到位;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

四、习作。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八次。分别是:家乡的景物;关于保护环境;自我介绍,展示一个真实的你;学会一项本领中的趣事和体会;父母的爱;未来的……;自由习作;假如我会变。在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兴趣培养,倡导自由表达。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习作在编排上尽量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是提出内容、范围,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

2、以写实为主,兼顾想象作文。本年段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指导时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同时兼顾想象作文。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怎么想就怎么写,想象的合理这方面的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在讲评时,可以表扬想象合理的,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在合作中进行习作。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乐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

4、勤动笔,能修改。逐步引导学生经常动笔,把平时的练笔和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养成整理习作、保存习作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本册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的关心爱护,分别编在“爱护周围环境”和“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单元中。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及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是该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

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教材不仅提出了活动的内容,还体现了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如,办小报,办展览,交流课外阅读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很有用,体验成功的快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篇2

关键词:课程 日语 教材分析

课程设置方面,高职日语精读一年级上初中日语课程,二、三年级上高中日语课程,四年级上高级日语课程,五年级去企业实习。语言是不断更新发展的,这两轮精读课程,虽然都是二、三年级,但不在一个时间段,变化是相当大的,无论是教师水平,教材,还是班级学生情况等都是不同的。但是学生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单词数量、语法数量、等级水平是基本一致的。

一、教材分析

07级学生用的教科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日语》1-3册(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审查通过),下面简称03版。11级学生所用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日语》1-7册(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7年初审通过),下面简称07版;两个版本的主编都是唐磊,副主编有三个没变,日方编委变化较大,没有相同的人。两个版本均有教师教学用书。

03版教材的总体结构:共分为三册,每册结构基本相同。由相关课文彩图、前言、书本内容与结构、目次、正文、附录、日语歌组成。

三册正文部分均包括4个单元,第一册每个单元由5课组成。第二册每个单元由4课组成。第三册每个单元由3课组成。每课包括课文、会话、解说、练习和专栏。每个单元后设单元小结和综合练习。综合练习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附录包括阅读课文、词汇表、日语汉字表、助词一览表、句型一览表、日常交际用语一览表和两首日本歌曲。

07版教材共分7册,由主要内容、学习内容一览、学习能力アップ、正文、学の振り返り、附录组成。

正文部分,7册教材每册5课,共35课。每课包括目标、插图导入页面、ステップ1、ステップ2、やってみよう、言~の觥⑽姆目、コミュニケ`ション表F、练习。目标、导入部分由插图、想一想组成,方便老师进入课堂导入;ステップ1包括课文话题听、说、读、写,形式丰富多样、图文并茂;ステップ2主要由引申的课文话题读、写、说为主;やってみよう主要是分两个主题进行实际操作演练部分;言~の鍪翘峁每位疤庀喙氐拇驶悖以各种不同的图文方式呈现,方便学生记忆单词,增加词汇量;文法目是对语法部分进行详细的解说与例句;コミュニケ`ション表F由两部分组成。

对比起来,03版教材比较单一与刻板,备课量较大,每课都是完整的课文、会话、语法、练习。按部就班,需要教师多考虑,多查资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07版是03版教材的改进与升级。在运用教材时无论从课堂导入,教学过程,还是练习方面来看,07版都更胜一筹,导入页面设置部分能引导教师运用并进入课堂导入,教学过程能通过听说读写译各方面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注重实际操作与演练,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轻松。03版总共48课,07版总共35课。两个版本中有14个话题是一样的。要求均是到2年级达到日语能力测试四级水平,三年级达到日语能力测试三级水平。

二、教师教学

无论是哪一级学生,到二年级学习,多会进入日语学习的瓶颈期,学习日语的同学都知道这个说法:“英语学习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日语学习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这一阶段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阅读等,难度加大。特别是词汇量、语法难度的增加,让学生适应不了。

07年刚进校工作,有着新进教师的热情与闯劲,那时和07级学生年龄相差小,不做班主任,很快和学生打成一片,良师益友型,学生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唯一不足的是缺乏教学工作经验,在备课方面,花的时间较长,有时也达不到意想的效果。再者03版的教材比较单一与刻板,备课量比较大,如何把课上的有趣,使枯燥的语法单词更容易的让学生理解,让学生对日语学习感兴趣,是我那时最重视的。

在带11级学生日语精读课时,有了近五年的工作经历,相对比较理性,备课轻松、07版教材渗透了听说读写译各方面内容,注重实际操作与演练,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轻松。同时在学生中比较有威信,教学在既轻松又严厉的氛围中进行着,一方面学生乐于学习,另一方面严格的要求让学生有压力与动力去学习,无论是处于主动还是被动。

三、班级情况及学生的接受能力

07商务日语班在二、三年级时有三个班,本班一共38人,学生比较多,学习语言的氛围浓烈,容易形成良性竞争。在接受能力上比较强,同时自觉主动的学生相对较多,教师和学生年龄相差小,共同语言比较多,交流的也比较多。在三年级结束时过日语能力测试3级的有10人,二级的1人;现在的11级商务日语班就一个班16个人,学生人数少,有小班教学的优势,能兼顾到每个学生。但是学习氛围没那么浓烈,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够强烈,自主主动的学生不多,能主动单独问问题的学生更少,教师和学生的代沟比较大。在三年级结束时过日语能力测试3级的有4人,二级的1人。

无论何种教材,时间、地点人物不同,所生成的结果也是不同的。重点是教师通过对比,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让课上的更有效有趣,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自主。

参考文献:

[1]《日语》第一册-第三册(2003)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2]《日语》1-7册(2007)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篇3

一、设定多元目标,实现综合性

新版框定了“三维”目标,它包括: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考虑更多的是德育目标,不自觉中窄化了课程目标,忽视了综合性的内涵。所以,多元性目标的设定,应该成为悬在任课教师头上的一柄利剑,需要随时关注它、敬畏它。比如,《伟大的先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以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为了方便说明,在每小点后面注明了目标指向,下同):(1)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孔子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影响(知识);(2)简单了解《论语》(知识);(3)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及纪念孔子的意义(德育);(4)学习收集、处理、归纳、运用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力、方法);(5)尝试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方法、过程)。再如,《学做小雄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可以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飞翔的小雄鹰》的故事内涵,知道面对困难时,不胆怯,想办法解决(知识);(2)有能力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能力);(3)愿意做勇敢、坚强的孩子,不娇气,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情感、态度等)。上面两课的目标设定呈现了多元化状态,体现了“三维”课程标准,显现了教材应有的价值,如果任教者循着这样的目标思路,在教学实践中一以贯之,逐环落实,综合性就能发挥最大效应,就能培养完整的“人”。

当然,“三维”目标是对整体而言的(包括整册教材、单元教材等),并非每一个主题、话题教学都要死抠“三维”目标,应该因文而异,因班级学生实际而异而有所侧重,否则就有矫枉过正之嫌了。

二、实行跨学科整合(融合),实现综合性

借鉴清华附小主题教学经验,可以在实现小学品德学科综合性方面实行跨学科整合(融合),从而达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的目的。

1. 与学校的行为习惯教育相融合。现行的小学品德教材,有许多行为习惯教育的内容,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又是学校传统教育项目,二者可以有机融合。比如《我和规则交朋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主要是教育学生规则很重要,无处不在,人人都要遵守规则。这些教学内容可以与学校的排路队要求、做操要求、课间活动要求等行为习惯教育相结合。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里找一找学校在这方面制定的规则,让他们说一说应当如何去做,大家都做到了没有。由此,让学生明白,课内学习与学校的生活是融为一体,是学校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在课内学,更要在课外做。

2. 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才能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否则,“5+2=0”的惨状就可能出现。德育如此,品德学科教学也不例外。比如教学《我爱我家》(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以让学生回去问问家里人,他们出差或外出做事,想不想家,为什么想家;请家里长辈给他们讲一讲“家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家是温馨的地方,家是避风的港湾,家里的灯火永远是最明亮的,我爱我家。再如教学《我的责任》(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不妨请家长给孩子说一说家里每位成员的不同责任、不同担当;说一说他们为这个家都做了些什么。家长的现身说法,更容易让学生领悟到,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责任,每个人都要有作为,有担当。

3. 与语文学科教学相整合。(1)与口语交际课相结合。现行的品德教材,都会选择编辑一些体现“家庭”“学校”“社区”主题的教学内容。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是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标题,下设三个主题,即“我爱我的家”“我们的学校”“我生活的社区”。这些教学内容完全可以与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介绍一个你喜欢的地方”相整合。尽管二者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有别,但通过口语交际的形式,呈现“我”眼中的家庭、学校、社区,再通过教师、同学的点评与指导,既能培养“爱”之情感,又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2)与作文课、语文实践活动课相结合。《寻路与行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漫游世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等教学内容,本身就是要通过走出校门开展活动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如果能与作文课、语文实践活动课相结合,既可以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顽症,又可以让品德学科的生活性得到很好的落实,可谓双赢。

4. 与班队活动相整合。“我们的民主生活”(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再见,我的小学生活”(六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等教学内容就可以与班队干部选举和班级毕业典礼等活动相结合。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后者则可以为前者增添活动方式,可谓相得益彰。“不屈的中国人”(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等教学内容可以与少先队“祭扫烈士墓”“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等活动相结合。

三、利用多元资源,实现综合性

品德课程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本课程的资源是多元的、开放的。正如一位德育教育家所说“过去我们把课程当作整个世界,现在我们要把整个世界当作课程”。

1. 关注热点新闻。通过培养学生收看新闻的习惯,从而收集热点新闻,充实教学内容,更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是德育。比如:雾霾、河流污染、堵车……都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有效资源。

2. 收集身旁真事。班级、学校、家庭、社区时常会有一些事情发生,其中的部分事情,非常有教育意义,可作为教学资源充实到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比如,学生课间摔伤、上体育课骨折、家长自愿者行动等,这些事情就发生在学生身边,非常鲜活,学生感受深刻,教育效果也会很明显。

3. 利用文学资源。丰富的文学资源,品德学科教学时,大都可以“拿”来用之。比如,教学《祖国的宝岛台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尾可以这样安排: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篇4

关键词:教材;修订;英语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185-02

从2001年,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通过教育部审查开始使用,至今已有十五年时间。教材以其设计新颖、题材丰富、语言活泼生动、情境自然、内容积极向上等鲜明特色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喜爱。随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调整,教材编者根据使用地区广大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小学英语》教材进行了修订。修订工作从2010年开始启动,历经五年。修订原则是保留冀教版的优点、特色,吸收中国教师及学生建议,使其更符合中国课堂教学实际。截止2014年12月,从三年级(上)到六年级(下)全部1~8册送审通过、出版完成。现将本次修订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修订目标

1.遵循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发展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实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

3.保持教材先进的教学理念、地道活泼的语言特色,并保持教材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特点。

4.在实用的基础上提高教材的可操作性,调整教材内容的容量和难度。

二、修订依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综合分析2001和2011年两个版本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遵循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注重英语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教材的实验情况。根据2001年以来教材的使用情况,吸取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及英语专家等对教材的建议和修订意见,增强教材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继续保持教材内容生动活泼、语言自然地道等特点。

三、整体修订内容情况

1.调整话题内容,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渗透,加强人身安全教育及绿色环保健康生活观念的形成。例如四年级上册的故事The Black Bike提倡环保出行,六年级上册Unit 2,坚持早餐和刷牙,健康饮食,按时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六年级上册单元小故事中体现安全意识、交通规则,乐于助人、互助友爱等价值观念。

2.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使用英文介绍自己民族传统的能力,彰显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五年级上册,利用将近一个单元的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及民俗,有春节中国人通常怎样度过:包饺子、打扫房间,走亲访友,有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传统文化。这种编排既介绍了本国文化,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适应中国教师需求,加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适当减少新授内容,增加各类活动和练习,方便教师使用。教材中加入了大量原来在教参中体现的听、说、读、写、玩、唱、演等活动,方便学生练习。例如通过Memory Game,Stop!Go!等喜闻乐见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练习所学内容。

4.降低教材的难度及总体容量。1~8册书中,每册书减少4课新授课,即每单元减少1课。同时,将原来学生感觉难的部分话题内容简化、分散,调整顺序,不再集中出现。例如四年级下册Unit 2,原来星期、月份、节日、序数词都在此单元,学生反映难于掌握,此次修订,将这些知识点分开排布,星期前移到四年级上册,序数词只讲到1~12。同时,对一些有规律的词在颜色等表现形式上进行提示。以此降低难度,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

5.强化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复现率。每单元的最后一课改为故事课(三年级上册1~2单元除外),既能体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可读性,又符合儿童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内容的复现率。

6.科学分类词汇。教材将词汇分为三类:掌握词汇、认知词汇和接触词汇。其中掌握词汇是要求听说读写的,认读词汇要求听懂、会说、认识就行,听说词汇是要求听懂、会说的。小学阶段1~8册共出现词汇约800个,其中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词汇控制在450左右,其余为认读词汇和听说词汇(包括短语)。

四、修订后教材的基本框架体系

冀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按学期分册,从小学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下册共八册书,每学期一册。每册书包括4个单元,每单元包括6个教学课和1个复习课共24课和4个单元复习。

1.新授课。每单元前5课是新授课,每课两页。新授课采用学习内容加活动的形式,即首先呈现学习内容,然后设计相应的活动练习所学内容。新授内容的标题是学习内容的重点提炼和概括,活动标题通常以Let’s play!Let’s do it! Let’s act!等形式出现。在版式设计上,新授内容标题是黄颜色字体,活动标题是白颜色字体,区分明显,非常清晰。

2.故事课。从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开始,每单元有一课故事课即每单元第6课。故事课围绕本单元主题,主要用本单元所学词汇及语句编写而成,注重知识性与思想性、趣味性的统一。冀教版教材的故事均为作者原创故事,而且生动有趣、可读性强,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3.复习课。每单元最后一课是复习课。根据单元重点,设计包括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的练习,训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音素(Letters and sounds)。修订后的教材加入了语音内容。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每单元第5课有Letters and Sounds板块总结归纳语音知识。包括元音字母、辅音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常见发音规律。小学高年级涉及单词重音、连读,语句升降调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小学生单词拼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发音,为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5.评价。修订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评价的体现。在每单元复习课专门创设一个“How am I doing?”版块,用于体现学生在校、在家,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形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过程多元评价形式,有助于全方位观察学生。

6.词汇表。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建议,本次教材修订在教科书后附两个词汇表。第一个词表words in each unit是掌握词汇表,列出每单元需要听说读写的四会词。第二个词表是整体词汇,按字母排序,列出本册出现的所有词汇,用黑体、星号等标注学习要求。

五、修订后教材的主要变化

(一)结构变化

1.在保持原教材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由每单元7个新授课加1个复习课的模式改为6个新授课加一个复习课,即由每册4单元共32课,减少到每册4单元共24课加每单元一个复习课。以此方便教师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安排教学。

2.修订后的教材内容基本遵循每课“新授+活动”的形式,即每部分新授后面跟随相应的活动,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3.将原来附在教科书后面的故事编排到每个单元中,作为新授一课。从第1册第3单元开始每单元最后一课编排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再现单元重点。

4.从第1册第3单元开始增加了letters and sounds部分,总结字母及字母组合的简单拼读规则。本套教材将在1~8册中系统呈现音素的拼读规律。

5.复习课结构调整由原来重点词汇罗列调整为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练习形式,涵盖单元重点,形式活泼多样。这样,单元重点融入练习中,再次进行复现和巩固。复习课增加了评价部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6.每册书附两个词表。表一为掌握词汇表,表二为总词表,包括掌握词汇、识别词汇、听说词汇三类。

7.为了便教利学,把新授内容和活动通过标题颜色进行区分,以免有些老师把活动作为新内容教授。内容标题由整条变为色块,使页面更清晰,脉络更明了,给人轻松、清新、错落有致之感。

(二)话题变化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在保留原来整体安排的基础上,对单元话题进行调整,使前后内容更连贯,主题更突出。比如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其兴趣和好奇心,原第3册中的动物话题调整到第2册,服装话题相应后移。

(三)难度变化

总体难度降低。

1.教材总容量减少。由原来每册32课减少到28课。

2.新授内容减少,活动增加。每课新授内容控制在两部分以内,充实、丰富了教科书中的练习,形式多样、活泼,内容紧密结合课本,增强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其创造力。

3.学生反映较难较集中的内容简化、分散。

3.游戏、歌曲难度降低。游戏用图示,简单易懂,易操作。改写歌曲,减少生词。低年级增加了一些歌词简单、曲调优美、琅琅上口的经典儿歌,既能提升孩子的素养,又能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4.词汇量减少。根据课标要求,总词汇量由实验教材时1100个,缩减到800个左右,掌握词汇控制在课标要求的范围内。

六、修订后教材特色

1.修订后的教材使小学生更能感受到真实的语言情境,话题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能够培养其有意义的交流能力,更好地体现了“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的学习情景。

2.修订后的教材内容更加充实,练习形式多样,活动更加丰富,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体现教材“既容易又有趣”的特点。修订后教材弹性增加,教学更加灵活,更加便教利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篇5

关键词:人教版教材 苏教版教材 高中文言文 选文研究

一、选文篇目与数量的比较

人教版必修教材共五册65篇课文,其中文言文有17篇,占到课文总数的26.2%。而苏教版必修教材也是五册,共113篇课文,文言文仅有24篇,占到课文总数的21.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文言文选文的比例要高于苏教版。人教版是单元编排,每册课本中都有四个单元,其中有一个独立的文言单元。而苏教版是专题编排,每册课本中有四个专题,文言文则是散见于每个专题中。人教版教材中,每册课本分布的文言文近乎相同,而苏教版的分布则很不均衡,在必修1-5册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数量分别是4篇、2篇、8篇、4篇、6篇。必修3和必修5的文言文最多,其中必修3还专门以一个专题的形式安排文言文,其他各册的文言文则穿插在各个专题中。从这样的编排中我们发现,人教版比较重视文言文整体性的学习,而苏教版则侧重对专题的理解和把握,即对人文情感的熏陶和人文素养的培养[1]。苏教版教材在把握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特点和能力,苏教版教材中各册文言文不均衡的分布必然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压力。而人教版教材中各册文言文均衡的分布却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选文题材和体裁的比较

我将两版教材文言文选文的题材分为人物形象、哲理情思、人格精神、观点论辩四种类型[2]。人教版和苏教版都将“哲理情思”题材作为选文的重点。人教版选文6篇,苏教版选文10篇,在文章的选择上也尤为相近。《陈情表》以细腻的笔触,把作者对祖母的孝心与对朝廷的忠心表现得淋滴尽致;《兰亭集序》以轻快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诗意人生的感慨。从这些文章中,学生既可以学习丰富的文言知识,也可以挖掘古代人思想的精华,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其次,选文以“观点论辩”这类题材为主。两版教材《劝学》、《师说》和《寡人之于国也》这三篇课文充满了论辩的色彩。学生学习这些课文,不仅学到了论辩的方法,而且培养了思辨的意识。但议论文本就是高中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难点,初学者很难把握其思辨思想。如果把它放在3册以后,学生也容易理解。因此,人教版的设置比较妥当;而苏教版把它放置在第一册中,我认为是不太恰当的,这将给初学者在学习上造成极大的困难。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都更倾向散文的选编,骈文和韵文的量相对较少。人教版选取了15篇散文,苏教版选取了23篇。散文包括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和应用文等不同体式。两版教材都将论说文作为主要的体式进行选编。在高中阶段,学生主要由对记叙文的学习转变为议论文,为了适应学生文体学习的转变,教材选编也积极作出了调整,将几乎一半的论说文安排在教材中,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考虑。从文体编排这个层面看,人教版和苏教版编排都较为妥当。

三、选文的衔接比较

为了全面考察教材衔接的情况,有必要对两版教材的文言文选文进行纵向分析。所以我选取了九年级下册选文和高一年级选文进行比较,从而推断出两版教材在初高中选文的衔接上是否合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篇6

  

我国外语教育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但还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针对我国中小学外语教育的状况,多次强调要加快外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以确保更多更好地培养大批外语人才。 

国家教育部根据李岚清同志的指示,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如实行外语教材“一纲多本”;与国外知名出版社合作编写外语教材;引进和借鉴海外优秀外语教材等。1997年下半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了解到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愿意为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作贡献的愿望,同意引进该社为非英语国家编写并正在香港等地使用的英语教材进行改编。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领导建议上海、江苏两地分别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改编上述教材,供我国开放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使用,上海改编本为10年制版,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江苏改编本为8年制版,以小学五年级为起点。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认真研究了国家教育部的建议,感到这是建设上海一流外语教育的良好机遇。上海的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曾经在我国长期领先。1988年开始的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改变了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结构、忽视语言交际功能的"结构式"英语教学体系,建立了以提高听、说、读、写交际功能为目标,以语言知识、语法结构为辅助的"结构—功能"体系,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学生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有很明显的提高。再引进牛津教材,将对进一步提高上海的英语教育水平起积极的作用。 

1997年底,市教委和市课改委决定,在第二期课改工程中引进牛津大学出版社在香港部分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进行改编,编出一套自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共10年的英语教材,并部署于1999年秋季开学时即在一定范围的中小学进行牛津英语改编本的试验。这样,连同上海一期课改中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编写、现正在本市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英语教材,上海便有了两套英语教材。这是市教委和市课改委为实现英语教材多样化,培养多层次、多规格英语人才,全面提高上海英语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之一。 

为了解香港原版牛津英语教材的教学情况,以利于教材的改编工作,上海在1998年初选择了本市向阳小学、世界外国语小学、位育初级中学、建青实验学校和市三女中等5所学校进行原版教材的教学试验,以提供第一手资料,供改编组参考。这5校开始试验牛津原版英语教材和本市正在改编牛津英语教材、要实现英语教材多样化的信息,引发了一批区县和中小学向往改革英语教育、提高英语教育质量的极大的积极性。1998年下半年,徐汇、闸北等区在多年实践和较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提出在全区小学一年级试验开设英语活动课的设想,得到市教委支持,市课改委决定进一步引进低年段的牛津英语教材进行改编,供小学一、二年级使用。在一、二年级英语活动课基础上,三年级将仍使用同样教材。预计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能力和习惯等将比一、二年级没有英语学习基础的学生要好。由此,上海改编的牛津英语教材又出现了以小学一年级为起点的品种,使上海改编的牛津英语教材形成"一套教材、两个起点"的格局。 

至1999年6月,经过与各区县、学校协商,按"志愿参加,师生同意,领导得力,教师较强"的原则,1999年秋开始的试验学校已经确定。为保证改编教材试验工作的顺利实施,决定由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在上海设立"上海牛津语言教学培训中心",进行师资培训、课题研究和测评研究等项目的合作研究。 

二、牛津英语改编本简介 

牛津大学出版社是在世界英语教材出版方面的几家著名出版社之一。办在香港的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是出版适用于香港及其它地区各年级英语教材的专业出版社。 

上海引进改编的原版本就是牛津大学出版社为香港编写的教材。原版教材中小学合计11册:小学是六年制的《On Target》,共6册;初中是《Oxford Junior English 》, 共3 册;高中是《OxfordCertif icate English》,共2册。改编本将原版本11年的教材作适当压缩处理,改编为10年,供上海等地区的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使用。1999年秋先出版小学一、三年级和初、高中起始年级的第一学期教材。 

牛津英语教材的编写体系为"building blocks "(模块建筑体系),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学,使学生的语言概念、语言实践活动和语言能力在原有的"模块"基础上得到拓宽和加深,持续发展。教材十分重视鼓励学生学习使用规范的英语,在各种情景中积极参与“任务”和“活动”,从而体现语言学习的激励性、工具性和交际性功能。 

这套教材的特点是:(1)趣味性强,生动形象,图文并茂,教学内容时代感强。(2)起步高,容量大,信息多。(3)语言地道,编排科学,复现率高。(4)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重视以语言为工具,解决专项任务(如调查,采访等)的运用能力。(5)配套齐。除教学参考资料外,还有学生练习册、语法训练册、录音、录像、光盘、挂图等多种辅助教材。(6)地方特色强。根据以上特点,改编本基本上保留了原教材的特色,但对过重的“港味”,如以广东话为基础的人名、地名、图片等,进行了适当的删或改。同时,根据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年级要求,结合本地情况,增加了儿歌、对话、阅读材料等项目或内容。 

下面分几个年段进行介绍。 

1.小学牛津英语教材(改编本)。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篇7

1.抓住联系异中察同(高林生)

2.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起步(高万同)

3.“三维”融合各有侧重(郝敬华)

4.因文而宜,遵循规范,便利教学(汪晓铅)

5.二年级上册(苏教版)口语交际"教学建议(杨新富)

6.对写字教学的再认识(张庆)

7.苏教版识字教学的策略(张庆)

8.苏教版的“汉语拼音”(张庆)

9.“一专多能”的词串识字(张庆)

10.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二上、三上)“百问”系列(朱家珑王向东)

11.强化三环追求三境(陈永平)

12.小学习作教学应有的突破(高林生)

1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教学的理念与实践(高万同)

14.在整合中优化和建构(黄达)

15.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李亮)

16.苏教版四上阅读教材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孙景华)

17.重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汪晓铅)

18.直面生活,形成口语交际素养(魏星)

19.写作教学中的“乐”与“放”(张庆)

20.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张庆)

21.整合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高林生)

2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胡丽萍)

23.五年级下册习作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马建华)

24.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学会交际(马建明)

25.把握标准循序渐进(许小慧)

26.读出教材特色教出阅读本色(张敬义)

27.吃透文本精神深化语文课改(张庆)

28.试说“对话”(张庆)

29.《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解读及教学建议(周玉谦)

30.语文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百问”系列(朱家珑王向东)

五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的标题是

1.王梅:一下《识字》,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实验小学。

2.于永正(特级教师):二上《梅兰芳学艺》。

3.武亚娟:三下《七颗钻石》,陕西渭南临谓区北塘小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篇8

[关键词]语文教材;人教版;传统文化;优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8000901

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既是传承、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学生汲取文化精髓M而和谐、茁壮发展的需要。人教版教材作为目前流行范围较为广泛的教材版本,其影响不容小觑。因此,通过分析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建构传统文化的优势,可以为其他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更加科学、合理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提供些许理论依据。

一、传统文化内容较为丰富多彩

纵观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在于积极纳入了众多的传统文化内容。如小学一年级上册选取了诗人李白的经典诗作――《静夜思》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该诗运用清新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其意味隽永,令人回味无穷,自此成了中华民族抒发思乡情感的经典佳作。再如,四年级下册选入了《文成公主进藏》一文,主要介绍了唐朝文成公主历经千难万险,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顽强意志抵达,最终与松赞干布完婚的故事,特别强调了文成公主进藏给带来了巨大变化。学生通过对这一传统历史文化故事的阅读,可在一定程度上开阔视野,丰富历史学识。又如,五年级上册收录了陈慧瑛的代表作《梅花魂》,梅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梅花魂”指的则是梅花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即“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它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通过对该文的学习,学生能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这一意象,这也是学生接触传统意象文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可以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丰富的文化素材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传统文化的大门,有利于学生从中汲取更为丰富的传统文化营养。

二、传统文化内容符合时代特征

只有符合时代的才是先进的。传统文化内容繁多,但也存在着一些与时代背景不符的封建糟粕。这就要求教材编订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辩证性的扬弃,合理继承、发展其中符合时代的先进文化,如此才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之道。而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建构传统文化时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以《三字经》为例,其中既有引导人认真学习、奋发向上的内容,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也有提倡孝顺父母、谦和礼让的内容,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但也不乏一些消极的糟粕文化,像“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就过于强调“三纲”,也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一消极思想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背景下统治者加注在被统治者身上的沉重伦理道德要求。很显然,此思想并不符合当下的社会时代背景。鉴于此,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舍弃,仅仅选取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部分积极向上的内容。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选择符合时代特征的传统文化内容也是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这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运用更多积极、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传统文化内容有着多样的呈现载体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不仅收纳了众多丰富的传统文化,更借助众多新鲜有趣、趣味生动的载体加以呈现。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使得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特定的传统文化。

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在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端正的环保价值观念。在单元结束后的扩展性活动中,更是以故事的形式对“竭泽而渔”这一成语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这既使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中“竭泽而渔”的内涵,更使学生由此及彼地认识到,人类若是不顾及长远利益,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那么注定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再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匆匆》一课教学结束之后,教材便以阅读链接的形式向学生补充了《明日歌》这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该诗简单直白,意蕴却极为丰富,有着极强的教育意义,使学生在体会到古人价值观念的同时,牢牢树立起“今日事,今日毕”的时间观念……

不难看出,以多样的载体加以呈现是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建构传统文化的又一大突出特色。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篇9

[关键词]孔子学院;《长城汉语》;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H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4-0046-03

孔子学院成立至今已走过八年的历程,全球的汉语热潮持续增温,现今全球已有400家孔子学院和500多家孔子课堂。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8年,距今也有五年的历史。

中国和苏丹两国虽然在地理位置上相隔较远,但是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实现稳步显著的发展,文化输出已是大势所趋,中苏两国政府都在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也在此时应运而生。从2007年筹办开设孔子学院至今,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发展迅速,汉语教学逐步在苏丹普及甚至扎根,各种文化活动有声有色;HSK考试人数连创新高;汉语课逐步纳入当地正规教育体系而成为当地中学的必修课;2013年,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更是在苏丹司法部、文化新闻部、总统府培训部、内政部等多个政府部门开设汉语学习班。但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汉语教学在苏丹推广的一些不利因素,例如苏丹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学设施简陋、缺乏针对阿拉伯国家的对外汉语教材、汉语学习者年龄分层较大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实际教学中的一些负面效应。

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从初级到高级阶段的教学采用的汉语教材均为《长城汉语》系列教材。《长城汉语》系列教材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组织的重点研发项目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的新型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全球91个国家有349所孔子学院(课堂)申请《长城汉语》账号或单机版,进行长城汉语课堂教学。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也采用《长城汉语》教材进行汉语教学,但受制于当地落后的教学条件,教学时较少使用多媒体,基本采用面授。本文将调查总结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初级教学时使用的教材《长城汉语》第一册,结合笔者在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实际经验,旨在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为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及中国国家汉办提供直接而真实的数据及参考资料,从而进一步提高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学质量。

一、《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分析

由于孔子学院学员的特殊性,比如学生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性别和年龄差异较大等,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应与系统学习汉语的学习者有所区别。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材问题已经成为各所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亦是制约汉语快速高效推广的瓶颈。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现在所选用的教材为《长城汉语》系列教材。

《长城汉语》教材是由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规划、组织、研发、运营的重点项目,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的新型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是为海外教学机构及广大对外汉语学习者提供的教学资源与课程。①

经问卷调查,学生对《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的看法如下:“不喜欢”的人数为5人,占总人数的10%;“一般”的人数为8人,占总人数的14%;“喜欢”的人数为12人,占总人数的24%;“很喜欢”的人数为25人,占总人数的50%。

该教材分课本及练习册,整本教材共10个单元,每单元共三篇课文,课文主要围绕八名中国人及七名外国人所发生的故事而展开的对话。每课生词不超过37个,生词部分还配有英文翻译,课本的最后还配有以首字母分类的生词总表。

笔者和不少苏丹的汉语教师都拥有使用《长城汉语》教学的经验,几乎所有教师都已使用《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教学超过六个月,完成过整本教材教学内容。通过对《长城汉语》教材的使用,当地的汉语教师认为该套教材有自身明显的优势为:课文通过几个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所展开,风趣幽默且通俗易通,贴近真实的生活;每单元词汇量适宜且基本成阶梯状分布,难易程度适中;配套练习册中的练习多样化,起到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教材配有MP3听力资源,为学员在课后自学提供便利;整套教材分六级,不同级别针对不同级别的HSK考试,方便学员学习结束后直接参加HSK考试。但不少汉语教师也反映该教材的不少问题和缺陷,以下将重点分析。

二、《长城汉语》第一册无完整汉语拼音教学方案

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发音的主要手段,学好汉语拼音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而《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中没有汉语拼音教学的部分,只在练习册中分单元出现,不利于集中学习汉语拼音。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一级班采用先集中进行拼音教学再过渡到课本的方式。一级班的前10~14个课时均为汉语拼音教学,采用自制拼音课本,完成拼音后方才进入《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的学习。《长城汉语》显然无法满足这种教学需求。

三、《长城汉语》第一册中的英文翻译问题

《长城汉语》教材是中英双语教材,为零起点的学生学习中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英文翻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举几个实例:

其一,第七单元中生字“接”翻译为“to push”,文中的例句为“我现在去接你”,这句话的意思是“I am going to pick you up now”,“接”应译为“pick somebody up” 。

其二,第七单元中生字“电话”翻译为“telephone”,文中的例句为“电话是82194675”,这句话的意思是“The telephone number is 82194675”。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电话”一词的本意,而是“telephone number”的意思。

其三,第七单元中生字“饭店”翻译为“restaurant”,文中的例句为“长安饭店”,这句话的意思是“Changan Hotel”。“restaurant”应译为“饭馆儿”,而不是“饭店” 。

其四,第七单元中生字“我们”翻译为“our”、“we”“us”,文中的例句为“我们学校有个健美操比赛” ,“我们”正确翻译为“we”、“us”没有“our”的含义,文中只省略了“我们”与“学校”之间的“的” 。

四、《长城汉语》第一册中缺乏关于中国文化的介绍

语言与文化有着共生、相属、相依的密切关系。②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语言的理解包含着对文化的理解,语言的理解需要文化的理解,故教授语言的同时也会无形之间传播文化。从问卷调查的学习动机选项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学生因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而学习汉语,而在《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中完全不涉及关于中国文化的介绍板块,使得整本教材只有生词与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显得过于单薄、简单。由此可知,需要汉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加入文化部分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不少汉语教师会自行组织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其中包括饮食、习俗、历史、服饰等方面的内容。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为视频展示讲解,如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种为实物展示讲解,如品尝传统菜肴、使用筷子等。但这种自行组织的文化体验是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上还存在漏洞,尽管这些课堂活动大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为了提高文化教学的效率,我们还是提倡有专门的教材来做指导。

而现今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图书阅览室内并无完整的、系统的文化教学教材,亟需一线汉语教师收集、整理、完善并出台相关文化知识点的文本,以帮助汉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系统化、条理化。

五、《长城汉语》第一册汉字书写的弱化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的甲骨文。”③汉字历史悠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语言,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想要学好中文就必须学好汉字,汉字教学的重要性也由此突出。

《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中不涉及汉字教学板块,只在练习册中分单元出现,主要介绍了基本笔画、结构和课文中出现的部分汉字。主要问题为介绍的汉字内容较少,每一单元所要练习书写的汉字难易程度不成阶梯状分布,显得杂乱无章。如在第一单元中一出现“我”字这一复杂架构的汉字;在第一单元出现“他”、“她”二字,却在第二单元出现“也”字。

认识到《长城汉语》这方面的不足,很多汉语教师都不按照《长城汉语》练习册中汉字讲解顺序进行教学,主要参考《新编基础汉语・写字篇・常用汉字部首》(张朋朋著,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版)。该书编写有三个特点:第一,以笔画入手。汉字的构件是由笔画构成的。因此,学习汉字构件要从笔画入手。本书介绍了八个基本笔画,对每个笔画还介绍了它的几种变形写法以及笔画的名称和笔顺规划。第二,以部首为纲。本书介绍了108个最常用的部首,按照由易到难,即从笔画少到笔画多的顺序排列。对每个部首,本书介绍了它的名称、意义、作用、来源以及它的写法和笔画数等多项内容。第三,在每个部首下介绍几个带有同一偏旁的合体字。对每个合体字不仅介绍了它的字音、字义,而且突出介绍了它和构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构件组合的结构类型。

虽然整合教材的能力也是一个优秀汉语教师所必须的能力,可是我们还是希望教材能够弥补自身的缺陷,为广大汉语教师提供便利。

六、《长城汉语》第一册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长城汉语》多媒体教材中出现了240个与留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场景,如邮局、车站、银行、饭店、宿舍等,240个场景通过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传授知识点,强化学生记忆,是《长城汉语》系列教材的最大特色。但苏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计算机技术尚未完全普及,部分学生至今未接触过电脑,多媒体教学在苏丹受到阻碍。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现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不能满足教学的全部需要。且很多学员没有电脑,不能在课后利用多媒体进行复习和预习。在苏丹,教师希望看到教材纸质文本本身能够表现出寓教于乐的优点,而不是依靠令当地学生无法企及的方式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率。

七、《长城汉语》第一册中的教材印刷问题

上表为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一级学生的年龄层次分布,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年龄差距较大,有10%的学员为中老年人。这些学生由于年龄较大,在看书时,有时看不清楚书中的文字。因此,建议在印刷时加强《长城汉语》教材中的文字对比度,选择更清晰的颜色,同时加大字号。

八、结语

苏丹作为非洲的穆斯林国家,母语为阿拉伯语。关于阿拉伯语的汉语教材相对较少,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图书阅览室现存有五种中阿汉语教材,分别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实用汉语课本》和《汉语乐园》、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快乐汉语》和《跟我学汉语》。其中《快乐汉语》、《汉语乐园》、《跟我学汉语》这三套教材主要是针对儿童或青少年编写的,不适用于孔子学院的成人汉语班级。而《新实用汉语课本》和《当代中文》两本教材编写细致,信息量大也不适用于孔子学院的短期汉语课程班级。鉴于没有适合苏丹的中阿汉语教材,亟需编写适合孔子学院的中阿对外汉语教材。而如何编写适合阿拉伯地区的对外汉语教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注释]

①格桑央京:《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与深化――以“长城汉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为例》,《民族教育与研究》,2009年第2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篇10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有字不认识,就去请教它。”这则谜语的谜底是字典。从谜面便可形象地感知字典的作用之大。学语文离不开工具书,勤查工具书,可以帮助学生排除阅读和写作中的障碍,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丰厚积累。

长春版教材在低、中、高不同学段,都提出了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要求。例如,“查字典比赛”、“读一读,不懂的查一查词典”、“我能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用字典、词典解决问题”、“查阅《唐诗鉴赏辞典》,感悟诗意”等等。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一条必要途径,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二、勤于背诵积累的习惯

背诵是语文知识积累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经过背诵,会使所学内容内化,真正地为我所用,有助于积累语言材料、发展记忆力,从小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长春版教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文质兼美的课文或一些精彩的片段或自己喜欢的段落,有目的地让学生积累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从中得到丰富的语言储备。同时,教材还在课后安排了大量的积累,“积累”中有古诗词、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谚语等,让学生感受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同时教材中还提到了类似 “我要搜集一些描写秋天味道的词句”、“我们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在日记本上”、“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等学习提示,旨在引导学生有意识的积累,主动的积累,自觉的积累。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宝贵的读书经验。“动笔墨”是指对阅读文章中的重点语句、精要语段进行圈点勾画;或是读而有感,感而有记,随时记下点滴感受、思想、或是进行摘录,记下自己喜欢的名人睿语、鲜活语言。这种习惯对于锻炼筛选能力,培养灵感,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等,意义深远。长春版教材在中、高学段的读书方法中便提到了读读画画,作批注等,着力引导学生读而思,

思而悟,悟而再读。

四、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学习母语要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长春版教材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教材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例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味道》课后提到“我要和爸爸妈妈去郊游,体味秋天的味道”本册的表达中引导学生到社区、学校、家庭及旅行活动中去搜集生活中的见闻。各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中也都体现了语文学习向生活开放,有效实现语文同生活的对接。

五、乐于联想、想象的习惯

联想和想象能够激发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再创造的过程。长春版教材特别关注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例如四年级上册《田园诗情》课后有“由红花想到了绿叶,由鲁智深想到了武松,由烈日炎炎想到了风雨交加……”然后提出问题“你由什么想到了什么?”再如,本册教材《永远的一课》课后提到了“复述课文时,我还能加上自己的想象”等等,各册教材中类似的提示很多。在这样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原有的语言积累,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创新精神、思维发展的有力途径。

六、质疑探究的习惯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皆从问题开始。学生的质疑能力至关重要。长春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板块的表达主题是“大家都来提问题”,四年级上册《难忘的八个字》课后提到读课文要学会提问题,并引导学生读课文怎样提问题。这样的设计比比皆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学与悟是不能分开的。教材编排中还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问题,例如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课后有这样的练习“第二天,乌鸦又找到了一片肉……”,四年级上册《病房的故事》课后有“大卫会对吉姆说……”,六年级上册《凡卡》课后有“故事之后的故事”等等。在这样的编排训练中,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日益形成,并内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长春版教材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诸多编排设计,不胜枚举。教师对此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切不可让此类设计形同虚设,要持有对学生终身学习负责的站位与境界,去关注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习惯的养成是由外显认知向内隐认知的转化过程,离开了学习主体的主动思考与行动,学习习惯是不可能形成的。因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意识。

其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一种技能、习惯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操作。教师要引导学生“躬行实践”,在“练”中悟,在悟中“练”,在“练”中丰富体验,在“练”中获得发展。在自主实践中自主完善、自我提升,追求良好习惯的自主建构。同时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情境,促进学生主动练、积极练、愉快地练。例如设计竞赛活动等,以不断激励学生在操练中内化学习要求,积聚行动的力量,这种内驱力的增强,可以促使学生反复历练,形成行为自动化――习惯养成。

其三,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教师教学必须着眼发展,着力基础,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励志笃行,坚持不懈。从小处入手,抓住关键,逐步积累,使习惯培养落到实处。更要关注全程,锲而不舍。关注全程,不仅仅是关注以上提到的习惯培养点,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语文学习乃至整个生活的全程。

“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习惯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长春版语文教材,培养学生“造成习惯”,进而用习惯“造成拥有丰富的语文素养和不竭持续发展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