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世界和平十篇

时间:2023-03-31 19:49:00

维护世界和平

维护世界和平篇1

他们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誉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中国的骄傲”;他们为世界和平出征,用职业表现承担大国责任;他们在复杂恶劣的环境里,冒着战场的硝烟,顶着各种流行病的威胁,用青春诠释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用热血浇灌着美丽的和平之花。

他们就是中国维和部队!

中国军人为世界和平出征

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发展也离不开和谐的世界环境。参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行动,也成为中国军人的神圣使命。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是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使用非武力方式帮助冲突各方维持和平、恢复和平并最终实现和平的一种行动。根据中国政府确立的原则,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主要是向联合国提供军事观察员、民事警察和工程、医疗、运输等后勤保障分队。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应联合国秘书长请求,1992年4月至1993年9月,中国先后派遣军事工程大队两批800名官兵,参加柬埔寨过渡时期联合国权力机构的维持和平行动。这是中国政府派遣的第一支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蓝盔”部队。

自1990年首次派出维和观察员以来,中国一直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积极参与者。20年来,中国维和官兵用汗水和生命践行了联合国维和使命,履行了中国政府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庄严承诺,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蓝盔”部队已参加了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士兵9000多名,我军共有10支维和分队1546人部署在4个联合国任务区,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官兵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维和部队用职业军人的杰出表现承担大国责任,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文明之师

今天,在每一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中国“蓝盔”部队不仅是和平的守护人,更是友谊和文明的传播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展示出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在“世界火炉”苏丹,中国工兵营创造了惊人的“中国速度”――仅用3天便将从维和营地通往瓦乌机场的公路修通。

在刚果(金),中国军人仅仅用短短的20天就使一片杂草丛生、乱石遍地的山坡变成了一座平坦整洁的军营。

在利比里亚,中国运输分队保障范围辐射利比里亚全境,是驻利46支国际维和部队的运输保障中枢。联利团一名高级官员形象地称赞说:“联利团任务是在中国运输分队车轮支撑下推进的!”

在海地,在苏丹,中国维和官兵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建起了了菜园子,改善了官兵吃不到绿色蔬菜的困难,苏丹战区司令瓦里奥巴看到满园的蔬菜也惊叹道“你们不但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了联苏团赋予的繁重施工任务,还能利用休息时间种出这么好的菜,中国军人真是了不起。”

在黎巴嫩,中国维和工兵营牢记使命,顽强拼搏,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黎以冲突期间,他们处乱不惊,正确判断形势,果断处置情况,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称赞,成为冲突期间发挥作用最突出的联黎部队之一。

自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维和工兵部队共修筑修复道路1万多公里、架设维修桥梁207座、排隐爆炸物7500多枚;运输部队共运送物资21万吨、行驶里程350万公里;医疗部队共接诊近3万例病人……这一连串惊人的数字,不仅证明了中国“蓝盔”部队的优异表现,还反映出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个明显特点:走出国门的都是工兵、医疗、运输等保障部队,从没有一支进攻性部队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这清楚地表明了中国政府主张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

一名维和战士在出国前的志愿书上曾这样写道:“只要能为世界和平做出一点中国军人的贡献,就是再苦再累,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正是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造就了一支打不垮、拖不烂的维和力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维和军人高昂的士气、过硬的专业素质、乐于助人的品质,赢得了联合国维和官员和他国维和官兵的普遍赞扬。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维和部队总司令摩西・奥比少将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自己就任后视察任务区时,中国维和部队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联合国需要更多这样的高素质军事人员参与维和行动。

架起中国与世界的友谊桥梁

在柬埔寨,在苏丹,在利比里亚,在海地,中国军人无论走到哪里,就把中国与世界的友谊之桥架到哪里,在圆满完成各种维和任务的同时,还积极为驻地建设勤奋工作,成为传播友谊的文明之师。

历经长达14年的内战后,利比里亚国内基础设施破坏殆尽,物资奇缺。中国“蓝盔”部队来到后,主动帮助驻地修建了“友谊”、“行政”等数条主要道路。此外,他们还积极向当地百姓传授各种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中国军人选派了一些懂水稻种植技术的官兵,手把手地教老百姓种植。中国军人的真情和友谊感动了许多当地人;他们把中国军人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2009年黎以冲突后,黎巴嫩南部地区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为帮助当地群众重建家园,中国维和部队每天出动多台次的机械和多名人员,整治道路,清理废墟。每当看见中国维和工兵营的推土机平整道路时,路过的车辆总要鸣笛致意。黎以冲突期间,中国政府无偿向黎巴嫩捐赠了救援物资,使黎巴嫩人民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和平友善之举。每每见到中国维和官兵,不少当地百姓用刚学会的中文不停地喊:“中国人,ok!”

海地任务区是联合国最危险的任务区之一。为增进海地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公安边防部队维和警察防暴队通过开展“警营开放日”、学校义务劳动、捐赠学习用品,举办中华文化武术培训班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在营区开设中文培训班等办法,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全面介绍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奠定了中海两国人民交往的感情基础。2008年12月,海地政府总理米歌尔在视察中国防暴队营地时,赞扬中国防暴队“是中海两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友好桥梁”。

维和队员身份特殊、世人关注,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活名片”,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帮助驻地的群众,受到了驻地居民的热爱。住苏丹的维和部队,经常给村民们送医送药、捐赠生活用品、传授种植养殖技术,为解决村民出

行难的问题,中国维和部队官兵牺牲休息时间为村里修筑了6公里的简易道路。在中国维和部队的帮助下,村民们学会了蔬菜种植方法,使昔日茅草丛生的荒野变成了生机勃勃的良田,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2011年1月20日,苏丹南部瓦乌市巴比拉村村长拉比带着恢复健康的4岁女儿安吉里娜,专程来到中国第七批赴苏丹瓦乌维和工程兵大队营地,向挽救女儿生命的中国维和军人表达深深的谢意。“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中国维和军人对我们的无私帮助!”是拉比村长常对村民提及的一句话。

用流血和牺牲书写对世界和平的忠诚

“接你回家,我不能没有你,尽管你留在那里却铭记在我心里;接你回家,温暖你的土地,永远守候你一生对全世界的情义。”2010年年初,一曲写给在海地牺牲的中国维和部队八勇士的《接你回家》,代表全中国人民发出了对八位海地维和英雄的呼唤,也让国人真正认识到中国维和部队的用牺牲书写的对人类和平的忠诚。

在长达十多年的维和过程中,11名军(警)官和5名士兵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牺牲。

2005年5月3日中午,赴刚果(金)维和工兵连建筑分队3班班长付清礼,在基武湖畔一个临山半岛上洗刷装载机上的污泥时突然晕倒,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2005年10月24日7时15分,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士官张明,在与战友外出执行任务时,被子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

2006年7月25日19时30分,因以色列空军对黎巴嫩南部边镇希亚姆进行空袭,击中联合国观察员哨所,造成驻黎巴嫩军事观察员杜照宇与其他3名联合国观察员不幸遇难。

2010年1月12日――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7.3级强烈地震,造成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倒塌,正在楼内与联海团官员举行商谈的中国公安部赴海地维和工作组成员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和驻海地维和警察部队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女)同志被埋在废墟下壮烈牺牲。

维护世界和平篇2

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是统一的。只有胜利时想到挫折,顺利时预见困难,机遇中察觉危机,才能使自己时时警醒,始终如履薄冰,充分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我们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我军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军必须坚定地经受住各种斗争任务和复杂环境的考验,

始终成为巩固党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战略机遇百年难遇,稍纵即逝,而要维护好、用好战略机遇期,就必须维护好国家安全、捍卫好国家和领土完整。我们要坚定地履行好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的神圣职责,坚决抵御外来侵略,打击各种分裂势力,为创造一个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长期安全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时代的发展已使我国传统的安全边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平面安全观已经被不断向海洋、太空、电磁空间扩展的“立体安全观”、“全球安全观”所取代,少数大国正在争夺太空军事优势,电磁空间已成为继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天战场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我们一定要清醒地看到我军建设的现状与未来高科技现代化战争要求的差距,扩展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视野,不仅维护好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安全,而且要关注和维护好我国的海洋、太空、电磁、生态、文化及其他方面的国家安全。

维护世界和平篇3

此书名为“知识不是力量”,目的不是要宣扬知识无用论,而是希望借此名重新思考学习的本质。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使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大方国家机关治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实际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

自治权包括: 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5、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集中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和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7.、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 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② 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③ 少数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

④ 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对西部地区给与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包括两方面:保护信仰宗教地自由;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是全面、完整的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既是社会主义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与民族的集体利益

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支持他们与各民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6、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我们要遵循唯物辩证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这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3、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2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4、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5、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发展问题

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8、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9、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0、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11、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贫困和落后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建立国际新秩序

1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而且这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14、内容:

1) 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 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 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4) 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5、各国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推进世界和平稳定;

5) 环境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辨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

(1)、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

(2)、一个国家能否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一个国家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并不是由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决定的。

(3)、经济繁荣,且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发展,不称霸的国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才更大。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阻碍。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越大。

如何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应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有赖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同时,还有赖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和壮大。

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一个突出特点。

2、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意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5、称霸和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

国际竞争的实质

6、国际竞争便现在各个领域,经济、文化、军备、人才、科技竞争等。

7、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这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中的地位。

8、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9、我国的应对:发展才是硬道理。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才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我国外交政策

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纪的和平与发展。

4、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6、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平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8、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随着在国际舞台上肩负的责任日益重要,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3走进国际社会

一、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

1、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主要参加者。

2、三种类型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

3、人口(基本)、领土(发展不可少的条件)、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4、国家主权两个特性: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

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5、主权国家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国际组织

6、国际组织: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处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由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7、国际组织也使国际社会主要成员,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程序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都已正式条约或协议为依据。

8、国际组织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

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联合国

9、联合国: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产物。

191个成员国过,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0、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①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③ 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民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

④ 作为协调各国的活动中心。

11、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12、作用:

① 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② 有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联合国面临诸多挑战,其改革任重道远。

13、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

1、国际关系:国家之间(最主要)、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2、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最基本的形式。

国家利益

4、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属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决定。

5、含义:国家在独立与生存、稳定与发展及国际参与等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6、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

7、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过渐渐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国家力量

8、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9、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坚定维护我国利益

维护世界和平篇4

【论文摘要】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及其实践,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对中国传统外交思维的继承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时局的深度把握,以及对世界采采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和深刻思考。由于和谐世界理念刚提出不久,还没有形成体系,因此,要加快理论建设、更新思路。以求尽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世界理论体系,服务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有价值的外交构想既要源于对国际关系现实的认识,又要具备对国际关系的反思。‘’马( P1’.l)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西方许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其外交政策结构,权衡“软权力”与“硬权力”的相对重要性。“和谐世界理念”正是中国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增强中国软实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试图对’‘和谐世界理念”进行系统研究,着重探讨理论来源,挖掘其时代背景,再思其体系构建。

一、理论溯源

20p5年9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在讲话中,胡锦涛提出r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和谐世界理念率先由中国提出,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源于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重要特质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它纵贯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横摄于各个时代的各务实派思想文化之中,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最完善、最富有生命力的体现形式。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包容和仁爱的精神以及和为贵的处事哲学等方面。这些内涵无不包含着和谐、和平的理念,在古代就成为国际关系中处理民族及国家间关系的法则。“和合”思想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往、吸收、融合,也对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天全球化加速发展,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点与差异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减少摩擦、增加共识,发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显得更为重要。胡锦涛在联合国首脑会议_仁提出“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正是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和合”思想在全球化时代的必然演化。中国提出这一理念,旨在依此向世界表明,不断发展的中国,将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存、共生、共赢的“和合”思想,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其次,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建国初期,由于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把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和历史任务。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此后,以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继续坚持独立自卞的和平外交政策,把推动自身和世界的发展放在维护自身安全与世界和平同等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E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胡锦涛在联合国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和i皆世界”新理念,显示r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外交政策的鲜明特点。既是对我国传统外交政策继承和升华,义充分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的进步性、崇高性和创新性。

再次,是中国对战争灾难的历史记忆与现实反思

美国总统一肯尼迪曾在1969年评论说:“人类必须避免战争,否则的活战争就会毁灭人类。”肯尼迪的这番话绝不是危言耸听。战争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开始而出现的,在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中,出现战争的年数远远超过和平的年数二在核武器时代,一旦爆发核战争,战争的死亡人数将会从每年百万飘升至瘫分钟百万,完全有可能毁灭人类。胡锦涛指出:“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和平,不仅新的建设无以推进,而且以往的发展成果也会因战乱而毁灭。无论对于小国弱国还是大国强国,战争和冲突都是灾难〔:‑,n正是源于对人类战争灾难以及战后国际关系演变的深刻反思,胡锦涛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构想,指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反映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寻求发展的愿望,契合了时代主题

第四,是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早在1989年邓小平就曾指出:“中国革命胜利后,一直奉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政策。’0 Lal c E}ztss}并认为:“如果反霸权主义斗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二点时间的和平。这是可能的,我们也正是这样努力的。”川< }uu“人们都讲南北问题很突出,我看这个问题就是发展问题,我曾多次对一些外国朋友讲,这个问题要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一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间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贵任。‑ } s J c czar zs}z}此后,邓小平运用马克澎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站在全球发展的制高点,纵观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幻,根据对世界发展潮流的准确预测,提出了战争在相当长时期内打不起来,和平与发展将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著名论断。

当今世界,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给世界和平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中国也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仍存在着诸多不稳定的因素,人类还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就能够逐步实现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目标。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理论,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思想,希望通过构建“和谐世界”,使世界各国在和谐的氛围中,加强团结与合作,为建设世界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谋求世界共同发展而努力奋斗。

二、时代背景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孤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严重阻碍了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虽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霸权主义并未随着冷战的结束而退出历史舞台。“文明冲突论”、“单极稳定论”、“人权高于主权”、“新干涉主义”等一系列论调的出现,仍然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现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在冷战后积极鼓吹美国治下和平的霸权理论,欲凭借其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实力,企图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对持不同理念的国家经常挥以大棒。从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委内瑞拉政变到朝鲜、伊朗核间题;从邪恶轴心到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无端指责;在世界各地都能见到美国霸权的影子。正如乔治·索罗斯所批评的:“开放社会承认人们有着不同的观点,谁也不能掌握最终真理,而霸权主义意识形态则断言,正是因为我们比其他国家更强大,所以我们更有道理,因此也更有权力。f6l< ca”因此,如何制约霸权主义,构建有利于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秩序,成为国际关系理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其次.和谐世界理念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国际延伸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相互关联。如果国内社会失调,对外倡导共建和谐世界就缺乏说服力。因此,内构和谐社会是外建和谐世界的基础;同时,外部环境同样影响内政的建设,和谐的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如果我们面临的外部世界总体趋向和平与发展,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就会顺利的进行;相反,如果外部世界不稳定,甚至爆发大的战争,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干扰。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随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后,建设和谐社会就成为国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成为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胡锦涛根据当前国际形势,在总结国内和谐社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内构和谐社会、外推和谐世界的和平发展理念。从而把我国自身发展与促进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起来,保证了我国治国理念与外交思维的统一,防止了外部事务与国内建设可能出现矛盾;同时进一步明示了我国的外交理念,减少了因不确定因素而引起的误解的可能。

再次,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期望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严重威胁世界的安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早在198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问题,要解决这两大问题,既得要和平,更得谋发展,两者缺一不可。在新世纪、新阶段这一理念仍然适用。近年来,由于某些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造成了新的国家和地区陷人战争漩涡之中。因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恐怖与反恐怖而引发的冲突相互交织;发展也面临许多困难,在发展过程中又出现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但这些挑战都改变不了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主流的现实。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也总体保持稳定,利益相互交织。同时,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深人发展也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局势仍将保持总体和平、稳定的基本态势。但局部战争、局部紧张、局部动荡仍会持续,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并不和谐。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别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倡议,正是顺应了时展的基本潮流,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诉求。 第四,和平崛起的中国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的盆要力t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多亿美元,已经发展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实体、世界工业生产第一大国、世界最大的国内投资国、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世界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吸引国,拥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0综合国力的巨大发展,是中国政府外交心态变化和外交理念转型的基础。由于中国近代以来饱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屈辱事实,人民在看待国际事务时经常有一种抗衡的心态,即“历史上的受害者心态”。这种“受害者心态”妨碍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和政府的自信日益增强。华府中国论坛社社长陈有为指出:和谐外交的基础是实力与自信。没有实力,人家就不会跟你搞“和谐”。·一中国抛出上百亿美元采购欧洲与美国的大批客机,对伊朗和印尼进行上千亿美元的能源长远投资,这种运用经济财力资源来推动政治外交关系的情况,是以往中国外交所不可想象的。川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已成为国际矛盾的积极协调者,也是国际规则制定的参与者。}, (s1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步融人国际机制,从现有秩序的批判者转变为有保留的认同者和建设性的融人者。在外交实践中,中国以行动证明自身的努力,通过积极参与制订、修改国际规则,参与国际制度建设,改变当前国际秩序中不合理、不公正的地方。和谐世界理念向世界表明,发展起来的中国,在政治上将会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经济上也会对国际社会做出更大的回馈。中国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的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三、体系构建

为在世界推进和谐世界理念,使其效能最大化,有必要做出新的尝试。

首先.平要改革外交思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外交机制

中国对外交往的目的与美国不同。美国追求的是利益全球化,向世界推销其硬权力主导下的霸权主义外交政策,试图使世界各国都臣服于其霸权体系下,并压制和打击持不同政见的国家;而中国推行的是和平外交,其目标是塑造中国形象和营造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国际环境,追求“和为贵”的境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应将和平外交提升至战略高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外交体系,使其成为增强中国软实力的强大推动力,以此来践行中国和平外交理念。

“和谐世界理念”是一种新的和平外交思维。它凸现了在一个“无序世界”里,“霸权稳定论”不能一统天下,国际体系需要平衡、需要和谐。可以说“和谐世界理念”是对当今世界开出的一剂“良药”,体现了新理想主义的精髓,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发展方向,必将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际上“和谐世界理念”正可以成为构建中国和平外交机制的逻辑起点。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和谐世界理念是国内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延伸。必将有助于改变世界民众对中国发展的一些错误认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和影响力、有助于我国占据国际道义的至高点,反制美国的民主化战略;有利于遏制“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的局面;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贯彻“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

其次,必须主动出击,利用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影响力、亲和力和吸引力,力促‘,和谐世界理念”在世界流行中国战略文化涵养于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价值观念和心理感情。其主要内核—“和合”与“中庸”的思想更是博大精深。“和合”强调“和而不同”与多元共存,崇尚“和为贵”,反对战争和征伐;“中庸”强调不偏不倚、无过而无不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种“中和”内涵决定了中国战略文化的特质和外交哲学本质必然是“和平主义”、“理想主义”和“道德主义”的统一,为和谐世界理念在世界的流行提供了哲学依据。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也造成了中国人性格中的保守和内向的倾向,体现在外交领域就是缺乏先人一步的主动出击战略。“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是中国外交的基调,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口敛以及谦和的姿态,但是这种外交政策在规避一定风险的同时,也给中国外交造成一定程度的被动。

和谐世界的理念虽好,可以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出路,是世界潮流的发展方向;但是,如果你不去主动向r比界表达、宣传、解释,就有可能被别国错误解读。与其可能被别人错误解读,不如自己主动出击,对原有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中国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出并阐述“和谐世界”的理念就体现了某种改变的迹象。‘但笔者认为力度还不够,不仅是高层领导,学者和民间也要动起来,要通过学术与民间交流来加速这一进程,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强化公共外交来推行这一理念。

再次,积极推动并强化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作用,规范国际行为,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谐的基础,但民主并不等于和谐,要强调建立有效的国际法律和制度,尊重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现代国际法的主要准则,体现在《联合国宪章》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国际法文献中。它们是体现国际关系民主原则的制度保证。这些准则包括: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等。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国际法基本准则凝聚了现代条件下各国公认的世界民主、平等正义的国际道德。实践一再证明,只有切实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才能有效保障各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反之,国际关系就会陷人紧张、动荡之中,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就会受挫。

因此,我们强调建设和谐世界,就要严格遵守世界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尽管其基本是由西方主导建立的,体现了大国的观念和权力,但是基本可行、相对合理,我国也从中受益。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和伸张正义的原则,在维护的基础上改善、创新,使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同时,促进自际关系的民主化。

最后,树立“新安全观”,构建集体安全机制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两种因素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疾病和自然灾害等成为威胁全球安全的主要因素。历史告诉我们,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现实也反复证明,武力不能缔造和平,强权不能确保安全。旧安全观,特别是以美国霸权为主导的旧安全观,是世界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因此,世界各国应该携手摒弃冷战思维,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新安全观以互信为本,反对依靠军事同盟和增强军备来保证自己的安全;主张互利原则,反对以牺牲他人的安全来保证自己的安全,追求世界各国的共同安全和普遍安全;以平等求安全,主张各国加强安全问题.上的相互协作,保障共同安全和世界和平。

维护世界和平篇5

但是,自美国高调介入亚太地区后,一些周边国家背信弃义,纷纷倒戈,投入到美国的怀抱。一时间,国际社会风云突变,中国的外交形势急转直下,步入了“外交寒冬”。出现了中国人一向勒紧裤带接济他人,而国际朋友却愈来愈少;中国一向尊重别国“领土”而自己的领土却屡遭它国侵犯;中国一向“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它国人民自己的选择”而同情支持的一些政权却纷纷;中国一向“不主张核扩散”而自家门口的弱小临国却密锣紧鼓的进行;中国一向主张“诚信交往”而债权却天天缩水;中国一向主张互惠互利的对外贸易而外贸壁垒和纠纷却不断升级……的种种怪象。

中国经济增长创世界奇迹,而外交形势却令人担忧。说到底根源在于现行外交政策已跟不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在维护本国领土和核心利益方面比较低调甚至显得软弱,在对待和处理国际事务上缺乏真理性标准和实质性行动。自树了一个“软柿子、大家吃”、“和事老、随风倒、不管事、难依靠”的国际形象。因此,一遇强国干扰,中国外交跌入“外交寒冬”当是必然。如果长期下去,中国还将沦为现代世界的“土老财”和二战时期“富有的犹太人”。

中国冲出“外交寒冬”,必须适应国际新形势,拿出世界大国风范,敢于用实力和公正,在维护本国领土和核心利益上坚决果敢地“亮剑”;敢于用实力和公正旗帜鲜明地介入国际纷争、国际危机,承担更大的国际社会责任。在构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安全的新秩序中起到应有的作用。重塑大国、强国、正义之国的新形象,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公信力、凝聚力是中国外交改革、创新最为迫切的战略任务。

中国现行的外交政策难以应对国际新形势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之本,尤其对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它的基本精神在处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关系仍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和各国核心利益愿望以及各国人民的思想、文化、政治、利益诉求的变化;随着国际间合作、竞争、牵制,国别关系向多元化、复杂化趋势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履行世界社会责任的能力不断增强;随着世界不安全因素的增多,诸如恐怖组织、核扩散、环境恶化、国际间债权债务危机等等;世界客观地需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起国际社会责任和义务,特别在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公平公正和内乱国家内部事务方面的参与和介入。

但是,近几年来,中国却继续推行“韬光养晦” 和“和稀泥”的外交政策,使这一大好机遇擦肩而过,以致于步入“外交寒冬”。中国现行的外交政策和手段弊端何在?

一、金钱外交,得不偿失。博爱奉献是中国人的精神主导,用于外交就是“施惠外交” 。长期以来,中国宁肯勒紧裤带接济他人。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没接济的国家和地区恐怕难找。但是,中国慷慨解囊援助越南,而南海多次发生争端;慷慨解囊援助朝鲜,而今在国门口搞核试验;慷慨解囊援助俄罗斯,而15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仍旧霸占;慷慨解囊援助美国,而u字形的军事围堵和屡次设置贸易壁垒照常;慷慨解囊援助西方发达国家,而进行分裂中国、损害中国海外利益的活动从没间断……

按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悲哀的是一些受“惠” 国却以仇相报,原因何在?一是施惠难公,“不患贫而患不均”;二是施惠难遍“小恩未遍,民服从也”; 三是有笼络人心之嫌;四是施惠有限,中国毕竟只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而且资源短缺,并养活着世界近1/5的人口,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占有仍居中等,排位在100位左右。就是所有的中国人不吃不喝也养活不了一个世界。因此,施惠外交的结果是得不偿失!

二、无原则外交,失公心寒。中国外交底线很低,不管你贫穷还是富有,强大还是弱小,先进还是落后,只要你承认一个中国,就结成国际朋友。这种策略无疑有利于广交朋友。但是,如果对所交朋友的执政素质、建设国家的思路、办法、成效怎样,成员——国民生活得幸福与否都不作考量,则广交蜕变成滥交。没有真理性标准的滥交,是“式外交”, 不仅关系难“铁”,而且终被唾弃。

多年来,中国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政策,同情支持在台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利比亚卡扎非政权,而这两个独裁、家族政权的结局又怎样?当前,同情、支持的叙利亚现政权,朝鲜世袭制政权,结果怎样可以预见。在维护世界安全,严禁核试验、核扩散方面,伊朗、朝鲜于联合国有关禁核条例不顾而中国态度仍不坚决。更可悲的是一个弹丸之国的朝鲜也公然把核东西放在泱泱大国的门口而中国却保持过分的冷静与淡定。

一个没有真理性标准,没有公平正义感,没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安全责任感和切实尽职履责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作用是可想而知的。相反,谁敢坚持真理性原则,谁敢尽责履职,谁敢“横刀立马”地去作为,谁就有世界公平正义之师,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之国的威望,谁就拥有更多的执友,谁就拥有这个世界。反之,则非常孤单!

维护世界和平篇6

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构筑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

(2005年4月22日,雅加达)

尊敬的苏西洛总统,尊敬的姆贝基总统,各位同事:

半个世纪前,大家所熟悉的中国总理周恩来,曾经在印度尼西亚这个美丽的地方,同亚非各国领导人进行了历史性聚会。50年后的今天,我非常高兴带着13亿中国人民对亚非各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到雅加达出席亚非峰会,同亚非各国领导人欢聚一堂。首先,我谨对苏西洛总统和姆贝基总统的盛情邀请、对印尼政府的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都怀着良好的愿望,就是要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推进合作,共同构筑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50年前的亚非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从那时起,亚非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新兴力量,更加有力地登上了国际舞台。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颍⒐侠淼墓收尉眯轮刃虻於酥匾 D谴位嵋樗嫉耐沤帷⒂岩辍⒑献鞯耐蚵【瘢晌敫鍪兰鸵岳醇だ愦蠓⒄怪泄椅迪置褡逭裥撕屯贫死嘟蕉恍阜芏返那看蠖Γ辛Φ赝贫搜欠枪业牧献郧浚俳耸澜绲暮推接敕⒄埂?/P>

各位同事!

令人十分高兴的是,今日的亚非大陆,在自强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50年来,经过亚非各国人民顽强奋斗,亚非各国经济社会显著发展,亚非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亚非国家的对话和协调明显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上升。进入新世纪,亚洲和非洲这两个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正在进一步发展和复兴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展现出美好的前景。

综观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这一切,为亚非国家加快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局部战争、跨国犯罪等问题仍然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环境恶化、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因素依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扩大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外部因素,加之自身基础薄弱,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不少困难和矛盾,有的甚至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要求,赋予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任务。我们共同面临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艰巨任务。我们共同面临着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使命。我们共同面临着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课题。

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任务,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万隆精神,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团结合作,共绘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蓝图。我相信,在亚非发展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这次亚非峰会,将成为亚非合作的新起点,将作为亚非关系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载入史册。

各位同事!

构筑长期稳定、内涵丰富、与时俱进的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在这里,我愿发表如下意见,同各位同事一起探讨。

━━政治上,我们亚非国家要成为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要在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等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坚持主权平等,共同推进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中心作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

━━经济上,我们亚非国家要成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要拓展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内涵,扩大合作模式,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安排,促进经贸合作和相互投资。要推动亚非区域组织的交流和合作,充分调动政府、民间、企业和国际组织的力量。要加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能力建设,就发展战略问题开展对话,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要加强政策协商,积极参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规则的制定,争取公平的竞争条件,创造更多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要促进南南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上,我们亚非国家要成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合作伙伴。要发扬亚非会议求同存异的优良传统,倡导开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宗教、价值观的多样性,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自主权,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安全上,我们亚非国家要成为平等互信、对话协作的合作伙伴。要树立互利、互信、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以对话增进互信,以协商化解矛盾,以合作谋求稳定,共同应对各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世界和平。

各位同事!

发展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进步的根本途径,是巩固政治独立、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因此,发展是亚非国家最为紧迫的任务。亚非的发展,同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亚非两大洲,地域占世界的一半,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三。没有亚非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就没有世界的发展。广大亚非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同其他地区国家的交流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长期任务。我们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和改善南北关系,努力推进南北对话和合作,以期维护和拓展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在互利互惠、取长补短中实现共赢,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共同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各位同事!

在这里,我愿郑重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的基石,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将始终同广大发展中国家风雨同舟、和衷共济。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们在建设国家、维护国家主权、推进国家统一的进程中,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坚定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对此,中国政府和人民衷心感谢并将永远铭记。

中国将始终致力于同亚非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亚非国家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2004年,中国对亚非国家的贸易额达到4629.9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0%。中国向多个亚非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优惠关税待遇,并减免了一些亚非国家的债务。中国加强同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等亚非区域组织的对话和合作,分别建立了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合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去年底,印度洋沿岸国家遭受地震海啸灾害,中国政府和人民深表同情,开展了中国政府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亚非人民共度艰辛的坚定信念和真诚愿望。

各位同事!

维护世界和平篇7

关键词:和谐世界;内涵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20402

1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

“和谐世界”外交新理念经历了2005年首次提出,并于同年在联合国大会的阐发,2006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继续阐发,到十七大和十报告的总结和深化等过程。和谐世界的主张第一次提出是在2005年4月的亚非峰会。在该会议上,同志指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同年7月,同志出访俄罗斯,“和谐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9月,同志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的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同志说:联合国是成立的60年来,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当今世界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然而世界的两大问题,即和平和发展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志说,我们应该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坚持积极稳妥,推进联合国改革。其实,以上“四个坚持”既是对和谐世界内涵的解释,也是为如何实现提供了指导方针和突破口。

2006年8月,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提出四个“致力于”:第一,要致力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第二,要致力于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促进世界普遍繁荣;第三,要致力于倡导世界多样性;第四,要致力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

2007年10月,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并提出:在政治上应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在经济上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多样性,在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2012年11月8日,同志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发生深刻而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世界仍不安宁。历史昭示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同志在报告中还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思路和实现途径:即同大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发展同周边国家关系;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权利,站在第三世界一边;通过多边外交,如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推进公共外交、人文外加、政党外交和民间团体外交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

2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刻内涵

“和谐世界”理念是同志提出,并一步步阐发的。从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两次会议即中共十七大、十,具体表述来归纳总结“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提出,“和谐世界”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公平正义”为特征;经济上主张合作共赢,实现普遍发展与共同繁荣,以“共同繁荣“为特征;安全上倡导“新安全观”,建立和平稳定的世界,以“持久和平”为特征;文化上倡导放包容,尊重文明多样性,实现文明的兼容并蓄,以尊重“文明多样性”为特征;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地球家园,以“共同责任”为特征。

在党的十上,同志进一步阐发“和谐世界”内涵: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所谓平等互信,是从国际政治方面出发,要求各国相互信任,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该一律平等,建设民主化的国际关系;所谓的“包容互鉴”,就是呼吁各国尤其是西方霸权国家,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道路的多样化,不要鼓吹所谓“普世价值”。因为西方国家鼓吹的民主、自由、人权和发展道路,他是在特定国情、历史发展道路和文化传统下形成的,不可能简单机械地被第三世界国家复制和翻版。所谓的“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所谓的“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是指要打破旧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立基于公平和正义基础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和谐世界”理念下的国际行为体。国际行为体即国际社会交往的主体,也就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定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民族国家一直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然而,为了解决世界和平问题成立了第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在国联的基础上,二战后成立联合国,成为当今世界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据统计在1909年时政府间国际组织仅有37个,到了1989年达到4000多个,2005年攀升至7000多个。国际组织的数量近几十年呈几何级数增长。除联合国之外,欧盟、东盟、非盟、独联体、阿拉伯联盟、G8、G20、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和平与发展、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发挥建设性作用。和谐外交”的主体是国家和国际组织。中国政府认为,各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发达国家和大国对世界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应当负起更大的责任。中国政府特别强调联合国体系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联合国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在全球化时代,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任何未经联合国许可的行为都是不可以接受的,安理会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专门机构,其权威也应当得到切实的维护。但是,联合国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提高效率,增强权威。联合国改革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可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推动改革尽可能多出成果。改革应该重点推动联合国加大在发展领域的投入,致力于维护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增进广大会员国团结。

“和谐世界”理念下的国际规则和机制。充分尊重《联合国》精神,让联合国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机构和平台,利用和平手段,平等解决国际争端。不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联合国大会、常任理事会、国际法院、国际原子能机构、维和机制等是国家间解决国际争端的合法平台,也有利于解决国家间不容易解决的争端。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坚持不懈的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建设公正、合理的“和谐世界”,需要各国人民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不以大欺小、不恃强凌弱,需要共同努力应该努力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方面,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并逐渐演变为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后来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解决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源于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对于不平等国家间关系的自身认识和实践,具有弱势国家对国家秩序的反抗性质,得到了与中国具有同等经历和发展现状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支持和赞誉。

“和谐世界”理念的价值诉求。建设“和谐世界”的核心和主要目标是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所谓的持久和平就是依靠和平与合作消除国际行为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坚决制止任何形式的战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无视国际法准则、单边使用武力,努力消除暴力犯罪。所谓的普遍繁荣就是努力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逐步消除南方集团和北方集团的差别,消灭贫困,增进各国人民的基本人权和福利,使各国人民共同地享受人类文明的进步果实。

“和谐外交”的重点领域是非传统安全。所谓的非传统安全是与传统安全相对的一个概念。所谓的传统安全指的是在军事安全及政治领域,属于高级政治领域,而非传统安全指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恐怖主义、跨国犯罪、贫困问题、粮食安全等,属于低级政治领域。从二战以后,世界大战在预期的时间内打不起来,世界各国把注意力从传统安全领域转移到非传统安全领域。和谐世界语境下的“和谐外交”更加关注:区域与全球安全,国际合作,基本人权,全球生态,全球风险,跨国犯罪。

“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理念在外交领域的延伸。2004年9月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同志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时隔半年,即2005年4月同志在亚非峰会上提出构建“和谐世界”。两者先后出台,从哲学基础、出发点和归宿等层面讲都有高度的一致性。从一般意义上讲,和谐社会应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个维度的和谐。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扩展到和谐世界那就演变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谐、国家与国家社会的和谐、人类地球家园生态系统的和谐。从前面关于和谐世界的内涵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三个维度的体现。在国与国的关系处理上,应该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家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上,尊重联合国的精神;在处理国家利益和全球生态问题上,主张各国要承担共同但又有区别的责任。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世界”是内外呼应,相辅相成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基础,为其提供物质条件和后盾,只有国内社会和谐了,中国繁荣、稳定和强大了,外交上才有国际影响力;和谐世界的构建反过来也会对构建和谐社会施加反作用。国际社会的和谐,能够为中国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环境保障,也体现着外交为内政服务的原则和宗旨。

参考文献

维护世界和平篇8

热爱和平的雷棣:

你好!

我听见你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故事后,伸受感动,我得知你父亲牺牲后,你坚强不屈,自强不息,我真佩服你!

在学习〈期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时,我得知你的父亲为了维护和平才牺牲之后,也深深的感受到了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热爱和平。我们都希望全世界人类可以和平共处。想想看,如果世界没有战争,四处和平那该多好呀!所以,我以后也会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在后面我有看见课本中写到你在父亲为维护世界和平牺牲后你自强不息,并且还发奋读书,为了能想父亲一样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做一名优秀的外交官。我读到这儿,心中想到自己以前看书都是囫囵吞枣的乱看一遍,你读的是些名书,那么深奥的书,你还那么认真地读,要是换成我的话,可能连三分钟都看不了,我一定要想你学习,以后才能一丰富的知识,胜任起联合国维和工作的重任。在课文中我还知道你不希望靠别人的帮助来继续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贡献。有好几个人来送你与母亲免费的演出票,电影票,但你都一一谢绝了。在前面我仍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谢绝,老师讲了之后我才明白,原来,你爸爸在生前多你说够:“记住,没有人总会让着你的,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成功。”正是因为这句话让你不靠别人的帮助来完成任何事情,而这句话也启发我:成功的取得,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能指望别人的帮助。还有一次,一为教授邀请你去哈根大学念书,你也放弃了这个机会,还对教授说:“我要像爸爸那样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会去哥本哈根,但我要凭自己的努力去。”

雷棣,你让我明白太多,最重要的是:你让我明白,人们共同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祝你:

身体健康!

长命百岁!

维护世界和平篇9

关键词:全球化 中国 国际新秩序

当前所实行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领导下开展,具有浓厚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是非常不利的。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迫切要求建立起国际新秩序,从而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了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一)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众所周知,国际旧秩序就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领导下建立的,本质就是实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同时国际旧秩序也严重损害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迫切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从而就可以有效地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此外,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也是国际新秩序的前提。

(二)经济全球化加强世界经济联系,推动了国际关系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建立和发展,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不同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历史文化等要求世界各国在相处过程中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为建立和平稳定、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此外,也带来了一些不利问题,以利益为目的的国际关系日益紧张,突出表现的国际关系问题有生态环境污染、泛滥、国际恐怖主义猖獗等。

(三)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在国际旧秩序的现状下,经济实力决定了一切,从而少数经济大国和军事强国掌控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打破了这种格局,它号召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国际问题,共同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理念就是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利益共享。

二、我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发挥的作用

(一)尊重和维护世界多样性

当前世界上的人口问题、贫困问题、能源问题成为影响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各国经济的发展。或许很多人们都不理解:到底是什么引起了世界的冲突?对于这一问题,美国学者萨缪尔.亨廷顿给出了有代表性的说法,他认为:在新世界中,引起冲突的根本原因不再是以往的经济形态或者意识形态,而是文化,而且全球政治的冲突集中表现在不同文化的国家及集团中,这些冲突影响着全球政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同时我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此外,还将我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准则,互相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信仰等,绝不会主观评价种族的优劣、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态。因此,在建立的国际新秩序中,我国尊重和维护世界多样性,在文化交流领域中把平等和友好作为前提,尊重世界不同国家文化的多样性,积极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极大地维护了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二)推动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从整体上来讲,世界经济取得了显著发展,但是发展的不均衡性尤为突出,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引起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旧的国际秩序中,西方发达国际处于领导地位,始终将自己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就边缘的地位,而且这样的现状会加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严重影响到世界的稳定。然而我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重要政治力量之一,在国际中有了自己地位,但是我国始终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同时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有力外部条件,我国主张建立的和平稳定、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成为全球经济均衡发展的经济准则。

(三)树立了新的安全观

维护国家的是每个国家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而国家的安全又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在过去发展历程中,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与他国发生的影响国家安全的武力事件有很多。而建立的国际新秩序中,提倡的集体安全成为国家维护自身安全的重要途径。经济一体化推动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提倡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矛盾和争端,摒弃一切不利于世界和平的因素,增进了各国之间的友谊。我国做为世界大国之一,倡导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这也就是我国新安全观的基本理念。新安全观是一种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它摒弃了传统了安全困境之下建立的安全观,它的核心就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安全思想。因此,我国在建立的国际新秩序中提供了新的安全观。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的迅速崛起,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必定会发展成为世界重要政治力量之一。号召建立和平稳定、公平公正国际新秩序的我国,始终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在建立国际新秩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侣萍.中国在未来国际新秩序中的角色定位探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刘清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秩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

[3]任晓莉.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J].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院.2011年11期

维护世界和平篇10

各位同事:

很高兴同大家再次见面。我愿同各位就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交换意见。

首先,我要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衷心感谢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给予的大力支持和真诚帮助,衷心感谢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表达的同情和慰问。中国政府和人民有决心、有信心,在国际社会关心和支持下,战胜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帮助灾区人民早日重建美好家园。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上升、团结合作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增长。我们五国都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的42%,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12%,派出的维和人员数量占目前联合国维和行动人员总数的16%。加强五国的协调合作,不仅有利于各自国家发展,也有利于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五国初步建立起多个层面的协调机制,围绕同八国集团举行对话会议密切沟通、加强协调,取得了积极成果。我们应该以此为基础,重点在以下几方面继续作出努力。

(一)团结协作,促进共同发展。我们五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同国际市场的关联性日益增强,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直接关系并影响到我们五国的发展。我们应该就此加强沟通和协调,开展互惠互利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共同应对不利因素,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势头和活力,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二)加强协调,推动南南合作。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为促进南南合作作出积极贡献、起到表率作用。一方面,我们应该共同促进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争取有利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发展体系改革,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提高发展中国家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促进世界经济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着眼长远,推进南北对话。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利益相关、命运与共。如果发展中国家长期落后,世界经济就不可能实现持久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只有携手合作,才能有效解决全球性问题。我们应该继续本着积极务实、求同存异的原则,推动南北国家建立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我们应该加强同发达国家的磋商,推动他们更多倾听发展中国家呼声,充分运用国际社会的资源,加大对促进全球发展的投入。

(四)共同努力,承担应尽责任。当今世界的多数热点问题都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携手合作,共同对全球事务施加积极影响,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当前,我们要通过今年举行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发展筹资问题后续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积极推动取得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实质成果。

总之,我们五国合作潜力很大,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可做的事情很多。加强团结合作不仅符合我们五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各位同事!

近期,粮食价格上涨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突出问题。高粮价加大了全球减贫压力,影响了地区稳定。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粮价上涨的最大受害者,我们五国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近来国际上出现所谓“发展中大国责任论”,把当前全球粮价上涨归咎于发展中大国的发展,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事实上,全球粮价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国际社会只有加强合作,采取综合措施,才能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我们五国都是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应该共同推动国际社会为维护粮食安全作出积极努力。我们应该支持并推动联合国全球粮食危机工作组制定粮食安全国际合作框架;加强相互协调,在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粮食储备等方面开展技术交流和务实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关于粮食安全的讨论,宣传发展中国家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所作的努力和贡献,引导有关讨论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