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课程十篇

时间:2023-03-13 20:58:57

早教课程

早教课程篇1

受访妈妈:潘小姐 宝宝:晓楠(11个月 女宝宝)

宝宝来参加早教班之前比较认生,只认爸爸妈妈等少数几个亲密的人,不让别人抱。她爸爸不希望老人太溺爱宝宝,为了让她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愉快的心情和开朗的性格,于是想带宝宝来早教中心。

在选择早教机构的时候我也考察了很多家。来到这里我首先问老师:宝宝在这里可以学到什么。这里的老师说。我们不是教宝宝学知识,是让她在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冲这句话,我选择了这里。事实证明。宝宝在3个月不到的时间里进步很大,现在谁都可以抱着她玩,不像以前那样认生了。去医院体检时,医生都说宝宝的许多能力超过同龄小宝宝。

我的晓楠每成长一点都让我很自豪与幸福。

专家说:我国的早期教育长期处于落后与被动状态。不少家长千方百计为孩子找好的幼儿园、学校入园、入学,却在孩子婴幼儿期随便找个保姆或交给不懂教育的老人带。这是典型的误区。早期教育,是人一生中教育效益最高的阶段。0~6岁是人生各种素质发展的关键期,无论肢体机能等物质基础还是心理行为等,身心发展都是奠基工程。在婴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内,学习是一个自然调动神经细胞和内部结构的过程,能轻松、自然、有效地学习与发展。在关键期外,则是一个需要有意控制和应用学习策略的过程。

感统课程体验

受访奶奶:周女士 宝宝:诗语(2岁3个月 女宝宝)

诗语很喜欢来这里玩。之前上幼儿园都不太愿意,但是说要来这里,早早就起来了。我平时还要上班。她爸爸妈妈工作忙,所以每周末带她来一次。

较之幼儿园,这里可以在玩游戏中学到很多东西,方式也多样、活泼。

较之游乐园,这里每个角落都有老师关注与引导。

我选择早教机构比较重视早教机构的环境与老师。老师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发自内心地爱这一行。只要有孩子进入天线宝宝,这里的老师就会以自然、亲切的笑容关注孩子,蹲下来与孩子说话,经常抱抱,温柔、耐心地与孩子交流。有个个头比较高的男老师,刚来的时候孩子有些害怕,后来这位老师主动地跟小朋友接近,很快地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

诗语现在胆子大了很多,变得主动、开心。

专家说:婴幼儿的运动机能发展是脑、神经、肌肉等控制下进行,正常情况下与身体同步,动作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水平。通过感觉统合训练。不仅手脚协调、肌肉、骨骼、视力全身组织与器官都得到锻炼与发展,还可以预防宝宝语言发展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情绪化,组织力及创造力不足等。

开放式社交课程体验

受访妈妈:刘小姐 宝宝:耀莹(2岁半 女宝宝)

一开始来到这里的时候,耀莹有些认生,戒备心比较重,不能与其他小朋友合作完成游戏。我每天有时间就带她来,很快地她就熟悉了这里的环境,变得活泼而主动。

耀莹特别喜欢上社交课和感统课,在这里她可以尽情地玩。

早教课程篇2

【关键词】早教机构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44-01

一、研究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缘由。近几年在兰州掀起一股给婴幼儿报早教班的浪潮,然而早教市场在我国刚刚启动,截至目前早教机构没有教育部门监管,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笔者不由地想问收费昂贵的早教中心为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家长究竟为何对早教课程趋之若鹜,我们能为早教提供怎样建议和帮助。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目前我国针对于早教机构中婴幼儿课程设置方面系统的研究比较匮乏,已有的研究主要针对幼儿园。尽管家长对早教机构的课程设置重视度越来越高,但该领域里实践先于理论。课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本研究是对兰州市A早教中心所设置的课程进行深度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有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是访谈法和观察法。笔者采用附件一“XX早教机构访谈提纲”对兰州市A早教中心的一名教学主管、两名教师以及两名家长进行访谈。具体的观察方法是是实况详录法,对录像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兰州市A早教中心所设置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建议。

二、简述兰州市A早教机构的早教课程

A早教中心位于兰州市市区繁华地带,是众多早教品牌中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现有学员百余位。旨在开发孩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美术式思维引导,主题式课程带入,激发孩子多元智能。提供的创意空间从传统的平面延伸到立体空间。所有课程都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培养婴幼儿创新的思考能力,其课程理念源自韩国,为 4-6人的小班制授课,每节课三十分钟至一小时不等。所有课程均为亲子课程。

三、分析A早教中心的课程设置特点

(一)课程设置按年龄分段。从访谈中笔者得知兰州市A早教中心课程设置按婴幼儿年龄划分,并且精确到年龄和月龄。研究显示,婴儿的神经细胞从第三个月开始每分钟增长超过二十五万个,是婴幼儿神经系统也是发展最快的时候,所以每一个月份婴幼儿都会发生巨大变化。A早教中心能够将课程设置的阶段精确到月龄是该机构与其他不同的地方。

(二)强调环境对婴幼儿美术活动重要性。我们所处的空间环境时刻都在发挥其隐性教育功能。A早教中心创设的环境包括外部主题环境和心灵环境。笔者认为A早教中心环境良好,较为宽敞明亮,有家长休息区、教学区和活动区,布置有大、中、小型玩具,教室四周围贴有白纸、彩笔等等。在心灵环境上笔者认为A早教中心教师善于与婴幼儿进行互动、与家长互动,能够耐心地鼓励婴幼儿在早教活动中自我涂鸦,本着“爱”的原则工作,能够给婴幼儿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

(三)课程目标包括对婴幼儿的教育目标和对婴幼儿家长的教育目标。兰州市A早教中心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对婴幼儿的教育目标和对婴幼儿家长的教育目标。对婴幼儿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开发婴幼儿智能,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维度。同时A早教中心重视对家长的育儿指导,双方面相辅相成,体现出A早教中心课程设置目标的双重性。

(四)教师的持续鼓励行为对婴幼儿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采访中Z老师讲到“虽然很多时候他们画的四不像,也有时候他们在涂鸦的时候把雨滴画成黑色,但我依然鼓励他们说出为什么雨滴是黑色呢,只要他们自己能够按照自己的认知进行涂鸦出来的作品我都会鼓励他们,让他们都自信的认为自己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作品”。 在对访谈和录像资料的分析中笔者发现教师在婴幼儿绘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肯定孩子,暗示、鼓励、表扬他们,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活动之后对婴幼儿家长进行暗示、鼓励,并对其家庭教育活动方式进行引导。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一)缺乏让婴幼儿快乐涂鸦的理念。在一次活动前X幼儿因为不想喝水与母亲闹别扭,但教师为了完成预设的活动目标按时开始活动,X幼儿的母亲也强行让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画画,整个活动过程都显得很被动,终于下课了X幼儿便极其不开心的和母亲回家了。笔者认为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当对该幼儿进行心理疏导,让每位婴幼儿都能够在游戏化的趣味活动中涂鸦,而不是教师牵着“教学目标”的线拉着婴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年纪较小的婴幼儿一般会很难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是在家长的强行安排之下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完全融入到教师组织的活动当中。教师应方式整个活动的引导者,而不是命令者。

(二)教师应研发或改编预设的活动教案。A早教中心所设置的课程均来自韩国,机构工作人员均接受过总部培训后上岗,而总部位于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线城市。笔者认为A早教中心的教师应根据兰州市的婴幼儿发展状况进行课程的研发或改编,因为各个地区婴幼儿所处的教育环境不同,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均适用于全国的婴幼儿。

(三)专门开设家长课程。目前A早教中心只是对婴幼儿家长进行课后访谈,笔者认为应当开设集体讲座,主要讲述科学的育儿方式、家庭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以提高父母教育子女的能力。例如:母乳喂养、婴儿辅食添加及玩具、服饰的选择,再组织个别辅导,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环境、不同社会环境的家庭制定适合的教育计划。

参考文献:

[1]靳玉乐.现代课程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附件一:A早教中心访谈提纲

一、与早教机构教育主管/负责人访谈

1.请简要介绍您所在的早教机构所设置的课程,包括将教学对象、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法等。

2. 本早教中心的课程理念是什么?来源于什么地方?

3.贵中心的早教课程设置比起其他早教中心有何优势?

4.您认为目前贵早教中心课程设置方面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二、与早教机构教师访谈

1.您在XX早教中心任职前接受了怎样的课程培训?主要教学内容是什么?您认为效果如何?

2.您在任职过程中是否接受过专业的在职培训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什么?您认为效果如何?

3.在亲子课程的教授中您认为应当对来上课的家长进行何种形式、何种内容的教育指导?

4.根据您的教授经验,您对于XX早期教育中心所设置的课程方面有哪儿些意见?您认为应该怎样改进?

三、与早教机构学生家长访谈

1.您为孩子选择XX早教机构的原因是什么?

早教课程篇3

【关键词】亲子课程内容 科学性 认知发展理论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某早教机构亲子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和总结该亲子课程内容在编排上的问题,从而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方案。

3研究方法

此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所谓质的研究是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的研究强调尽可能在自然情境下收集原始资料。”“质的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陈向明,2000:10)本研究是目的性抽样的个案研究,抽取昆明市一个比较知名的早教机构亲子课程内容作为研究对象。为保护被研究对象和介绍方便,下文简称此早教机构为A早教机构。采用团体访谈法了解家长及教师对所上课程内容的感想;深入分析A早教机构亲子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0-2岁亲子课程内容编排的几点建议。

4研究过程

4.1.通过资料初步了解A早教机构课程设置的依据及课程内容的年龄阶段划分等。A早教机构的课程设置依据及年龄阶段划分如下:

该课程设置是围绕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霍华德·加德纳,2008)展开。强调围绕8项技能的课程内容:肢体动作、精细动作、视觉、听觉|语言、情绪|社交、智力|逻辑、自立|自理、创新|创造力。课程年龄段为10个月至2岁,每3个月划分为一学习期,共5个学习期。

4.2.团体访谈收集材料归纳如下:

⑴随机抽取A早教机构的3组10-24月龄的家长,分别进行了3场团体非结构式访谈并做详细的访谈记录,经整理如下:

家长们对所上课程内容的看法,大致可归纳为三种:①课程很丰富,对教育孩子有很好启示;②课程内容较难,宝宝经常跟不上;③内容多,节奏紧,感觉比较混乱。

⑵对A早教机构的12位早教教师也进行了1场团体性非结构式访谈,小结如下:

该机构的早教教师对课程内容难易设置上存在困惑。总体感觉课程内容的设置智力/逻辑方面的较多,情绪/社交的内容较少,大运动锻炼不足。

4.3.经过实地观课、记录,现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就A早教机构的课程内容中(智力/逻辑技能)及实施情况做相应的分析:

5讨论

5.1此研究发现A早教机构课程内容设置的问题:

(1)课程内容的设置缺乏理论支撑,甚至违背了人的认知发展规律。

据了解A早教机构为了获取利润,不断扩张月龄班。教师们常需自编课程来增加课时。因此一些不合适的课程内容被编入课程体系中。0-2岁的孩子正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该阶段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显示出一种自我中心的状态。因此A早教机构0-2岁亲子课程的内容(如上表所示)已经可以归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中的前运算阶段(2-7岁)和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违背了0-2岁宝宝的认知心理,导致宝宝无法完成任务,甚至丧失自信心,扼杀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2)以智育为主的培养模式。

有研究指出“早教的课程是拔苗助长、太重智育,轻素质培养、重塑造,而轻影响。”(刘玲,2009)据观察统计A早教机构19-21月龄班在1小时的课时里,所有游戏都是以图片和教师讲解教学为主,孩子们缺少动手的操作。课程偏智育,轻情商,偏于教师讲解,轻孩子实践。

(3)早教课程内容的设置、编排和修改几乎全依赖一线的早教教师。

研究表明外显可操作、可观察的技能教师可通过上课发现并及时调整,但内隐的技能(情感、智力)常无法观测。现有早教课程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更多的依赖于早教教师经验性的创设。

5.2对0-2岁亲子课程内容编排上的几点建议:

(1)首先是课程创编者、一线教师、早教机构经营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只有在摆正思想观念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

(2)课程创编者及一线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根据0-2岁的心理、生理特点,把握0-2岁宝宝各项技能发展的主线,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选择合理的课程内容。尊重孩子的兴趣,以兴趣为导向来选择合情的课程内容。

(3)正如学者提出的“依托大学,拓展基础研究,开发相关课程”(程洁,2005),应该是早期教育课程走上科学的一条必经之路。早教机构应多与高校学前教育的专家学者合作,对现有课程进行合理的删减、修改和创新。可以实验试点,而后推广,这样的课程内容才会更加科学。

(4)通过政府、妇联、大学、早教机构等对家长进行教育理念宣达和教育技巧的培训,提高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的意识和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从片面强调孩子的认知发展、学业成绩,转向重视孩子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早教机构内容课程设置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 多元智能新视野[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早教课程篇4

师资 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09-02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发展,0-3岁婴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指出:“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积极开展0-3岁儿童科学育儿指导。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机构,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依托,为0-3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加快培养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专业化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类亲子园、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在国内应运而生。但是很多早期教育指导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存在师资水平普遍不高、课程安排缺乏科学依据、对家长的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亲子园应有的教育功能无法得以实现。

一、0-3岁亲子园教育的现状

(一)师资现状

目前,我国早期教育市场的师资主要由4类人员构成:第一类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在“3-6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幼儿园实习经验,但是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缺乏了解。第二类是艺术类、英语类专业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但是缺乏相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幼儿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特点的把握较为欠缺。第三类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这类教师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带班经验,有的教师自己当了妈妈,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一定的把握,但是缺乏对0-3岁幼儿早期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系统学习。第四类是参加短期亲子教师培训的教师。这类教师参加培训机构或师范院校举办的各种短期培训班(如蒙氏课程培训、感觉统合训练指导师培训、多元智能亲子课程培训、奥尔夫音乐课程培训等)并获得结业证书,他们通过短期的集中学习,对幼儿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有所了解,但获得的只是初步的或某一方面的粗浅理论。

(二)课程现状

国内早期教育市场存在的课程主要有音乐课程、艺术课程、运动类课程、语言课程、思维课程等。尽管各个亲子园的课程名称不相同,但是归结起来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课程(有的早期教育机构称为全脑开发课程)。这类课程涉及对婴幼儿各种感官、语言、思维、人际交往、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开发。一类是特色课程。这类课程基本上是奥尔夫音乐、创意手工、蒙氏理论与方法以及在这些名称之下细分出来的课程,很多课程是由亲子园里的一线教师综合各种教育资源后进行划分得来的,如“妙事多音乐”“奥尔夫音乐”“蒙台梭利教育法”“感觉统合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看似丰富,但是几乎未经本土化就直接植入,其科学性和适宜性有待商榷。

(三)家长教育实施现状

亲子园应当为家长提供先进的育儿理念及早期教育服务,指导家长如何科学育儿,帮助家长制定合理的育儿方案,为婴幼儿的成长提供方法指导。目前,亲子园教育更为关注婴幼儿本身的发展,对家长的指导力度明显不足。大部分亲子园的家长指导仅限于亲子课堂中的示范指导、口头指导,以及课堂外的个别咨询等。指导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一般局限在具体招式的示范上,如教会孩子和家长某一种游戏,会做某一个动作,缺乏对教育原理的阐释。课后的沟通指导也只停留在孩子的具体表现上,如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点是什么?孩子的哪个方面比较欠缺?需要再发展什么?如何鼓励孩子发展?有的早期教育机构会通过家长讲座、家长沙龙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指导,这种指导一般只介绍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二、0-3岁亲子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班出身的早教教师

目前国内早期教育市场中经过专业而系统培训的早教教师较为缺乏,导致早期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有的早期教育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自身进行宣传包装,以示教育水平很高。但是实际上,有的英语专业、音乐专业出身的教师缺乏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准确把握,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规律认识不足,导致在亲子课堂上只会向家长做简单的示范,缺乏对教育原理的解释,无法起到引导孩子自主成长的目的,更加无法发挥对家长的专业引领作用。

(二)缺乏科学的亲子课程

国内市场的亲子课程看似琳琅满目,实则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从课程形式到课程内容,东拼西凑的现象严重。此外,亲子课程中用到的音乐、素材等,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因此,这些课程无法制作成系统的书面材料提供给家长,这就导致亲子园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功能大打折扣。婴幼儿及家长在亲子园或早期教育机构接受指导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家长和孩子都很难当场消化学习内容。而早期教育课堂最重要的是让家长学会在家里如何教孩子,在家里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自主发展。婴幼儿学习发展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对婴幼儿而言,需要在不断地重复的练习中获得新的体验,如果仅靠在亲子园里进行的短期学习,那么教育效果肯定不够理想。有的早期教育机构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但是苦于没有获得相关的知识产权和版权,这些教学内容及素材无法刻录成光盘或制作成书面的家长指导手册分发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中进行反复练习。当家长质疑孩子的学习收获时,教师只能向家长解释“孩子的学习是在重复中进行”的理念,而为了弥补无法将教学课程带回家的不足,同样的学习内容安排2次课学习,相当于家长花双倍的钱学习同样的内容,造成早期教育的价值大打折扣。

(三)对活动主体缺乏准确的把握,导致家庭教育指导功能难以实现

0-3岁亲子园教育活动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0-3岁的婴幼儿,而且还包括家长。在亲子园教育活动中,家长既是学习者,又是教育活动的传递者和实施者;在家庭中,他们直接支持和指导婴幼儿的活动。因此,亲子园教育既要促进这些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婴幼儿的发展,又要根据家长的不同特质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在亲子活动中要实现家长的有效指导,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质,从而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亲子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婴幼儿的具体表现,片面地追求婴幼儿对具体任务的完成质量。对家长的指导局限于简单的招式示范,缺乏教育原理的解释,导致家长机械地进行模仿,不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对家长的忽略容易导致家长产生错误的认知,如单纯地追求孩子的即时表现,忽略了孩子的自主发展,这种错误认知会变成干扰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

三、改进0-3岁亲子园教育的建议

(一)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早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优质的早教师资

首先,重视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做到两方面齐抓共管,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师范教育”转向“教师教育”。其次,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早期教育专业建设,依靠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早期教育专家等多方力量,从职前早期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入手,同时还要撰写早期教育专业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教材,收集相关音像资料,丰富0-3岁婴幼儿教育资源。再次,遴选最能胜任幼儿园小班教育的骨干教师,将之置于0-3岁早期教育与指导团队研究环境和实践中进行“培植”,使其快速成长为0-3岁早期教育的骨干教师,弥补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缺口。最后,加强对市场上各类早期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严格审核培训机构的资质,对培训指导师的资格做出相应的规定,对培训内容做出最低标准的规定等。

(二)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优质早教课程的研发与推广

一方面,成立行业协会或出台相关规定,建立亲子教育师资资质认证机构,规范亲子教育市场的秩序,制定切实可行的亲子教育教学大纲,规范亲子园课程,保证亲子课程是科学的、高质量的。另一方面,吸纳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早期教育专家等多方面力量,成立亲子园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吸纳先进的婴幼儿教育理论,结合本土文化,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不断丰富亲子课程的内容,满足不同家长与市场的需求,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富有特色的亲子园课程,并形成长效的追踪研究机制,不断调整和改进亲子课程的设置,保障亲子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长指导活动,保障科学有效的家长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终身的教师。为保障婴幼儿教育的科学有效,必须科学合理地对家长进行指导。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上,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如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等。也可以根据婴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家长在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引导,提供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幼小衔接问题等与家长进行交流。在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上,根据指导对象、指导内容和指导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指导形式,如课堂指导与课后指导相结合、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传授式指导与互动式指导相结合。

总之,只有切实提高亲子园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确保早期教育课程的科学合理,保障家长教育的切实有效,才能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亲子园教育的双重功能,促进整个早期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早教课程篇5

关键词:早读 新课程学习兴趣 语言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早读是英语课堂的延伸,是英语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语言学习是很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各个学校为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特地开设了英语早读课。作为一节课,教师如何在学生动起来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宏观管理作用,引导学生上好早读。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正确认识早读课。多年来,英语早读普遍存在着学生念、教师转的现象。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早读虽然是学生自读时间,但毕竟是服务于教学的――是预习新课亦或是消化巩固所学内容。虽然早读只有三十分钟的时间,但它已经成为英语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同时在新学期伊始一定要向学生强调早读的重要性与实用性,让学生们也重视早读。

二、明确早读目标。这是上好早读的前提。没有明确的早读任务,学生没有压力,盲目随意的读效果就不会好。这就要求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现状,有目的地组织、指导学生去早读。每节课前要为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早读初期,教师所分配的任务应做到全班大多数都能完成,随着学习程度逐步加深,早读的目标应逐步上升要求,还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目标,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与确定学习任务。

三、丰富早读的内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早读内容的主要来源是所学教材,新课程的教材有丰富的词汇、地道的口语表达和大量优秀的、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都是要求学生熟读甚至背诵的好材料。其次,教师还可以摘选推荐其他内容,比如优秀的作文范文,范文可以是书上摘选的,也可以是“就地取材”,学生自己写的文章,经老师批改整理之后也可拿来背诵。另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从与课程相关的课外报刊、杂志或书籍中积累背诵一些名言名句。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预习与复习巩固的目的,还能拓宽知识面,丰富阅读材料,激发早读的兴趣,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

四、运用多种早读形式,调动学生主动性。早读课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下,让他们敢读、想读。不同的朗读方式发挥着不同的教育功能:“齐读”可以提高班级读书的整齐度;“领读”可以帮助英语困难生进行模仿朗读;“分组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分角色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边表演边读”可以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新意识;“比赛读”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当然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起到指导与监督的作用,否则可能会让早读成为乱读与混读的时段。

五、加强早读的指导和管理。英语教师是早读课上一个重要的管理者,早读课上要对学生严格要求,精细管理;同时要做好指导者和参与者的工作,早读的指导包括纠正学生朗读的语气、语调、语言以及指导学法和技巧,如读的方法、背诵的方法等,在辅导的时候要释疑解惑,因材施教,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六、及时反馈早读效果,监控早读质量。“让学生学有所获,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是教育体制和课程教材改革中永恒不变的归宿。教师通过检测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行为,增强教学收益。反馈主要有自我检测和教师抽查两种,教师还可以成立学习小组来帮助检查。检查或抽查最直接也是用的最多的办法就是听写、默写和背诵,当然检查的标准要因人而异,抽查的问题和要求应有难易之别。同时还可以展开英语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这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语音语调,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一堂高效的英语早读课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主动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几十分钟的早读时间,不断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投入早读的良好习惯,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早读课的效率。

早教课程篇6

【关键词】早教机构;发展现状;建议

一、问题提出

随着心理学、教育学、脑与认知科学等领域研究发现,0~3岁是婴幼儿身体、情感、社会、动作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婴儿从出生那一刻起,不仅遗传基因在对婴幼儿产生着重要影响,现实世界的各种早期体验和经历也影响着他的发育与发展。当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关于婴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等,不但促进了早期教育的发展,也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

随着各种早教机构的应运而生,婴幼儿父母也对各早教机构趋之若骛,其中有对早期教育的重视,也有许多盲目跟风的趋向。通过与相关人士的交流了解,笔者得知有许多家长来到早教机构后就把孩子丢给了教师的现象,家长的参与度不高;另外许多家长期望能在早教机构得到更多的相关支持;也有家长反映早教机构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单调、随意,不具专业性、科学性等等。同时,笔者在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进行检索时发现,以往的相关研究多是针对于早教机构教师指导服务现状、早教机构质量管理等方面,而对幼儿在接受早教机构教育后的实效以及家长期望与机构所提供的实际服务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研究则比较少。所以,笔者希望能通过对常熟市早教机构的深入调查,从而补充该领域的理论研究空白,并且了解其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作用,以便对早教机构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二、研究对象、方法及工具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运用目标性抽样的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定义的早教机构宝贝帮,以机构中参与活动的教师、婴儿、家长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早教机构、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发展现状的相关研究成果,吸取有启发意义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在坚实的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2.问卷法

对机构内婴幼儿家长及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相关信息。

3.访谈法

对教师与家长进行面对面访谈,通常采用非正式访谈,做好笔录,了解教师对活动开展情况的认识和想法。

4.观察法

以非参与式观察为主,主要了解早教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家长和婴幼儿参与的情况,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工具

为了更好地收集数据和资料,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向家长和教师发放相关问卷。家长和教师问卷都包含封闭式和开放式两部分。家长问卷由18道客观题和1道主观题构成,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家长对机构内师资力量的看法、家长选择机构的原因及考虑因素、对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期望、家长参与度、满意度家长认为机构存在的问题。教师问卷由20道客观题和1 道主观题构成,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教师专业水平、机构内基本情况、机构所设课程情况、教师上课形式、教师对教学的评价及指导。为了更为客观、真实地调查现状,我们设计了主观题,并辅以访谈法。

三、0~3岁儿童早教机构现状分析

(一)家长对早教机构了解情况的现状分析

1.家长选择幼儿早教机构的原因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对儿童教育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给自己的幼儿选择一所早教机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积极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这两个原因是大部分的家长选择早教机构主要因素,所占比例是70.2%。与此同时,在“升学前教育过渡”仅有2.1%。说明在家长选择早教机构对孩子进行早教更关注幼儿自身的发展。同时,在选择早教机构家长最看重的因素是“孩子在机构中获得愉悦感”,说明家长是比较重视幼儿的个性情感的获得的。

2.家长选择早教机构的提供的哪些课程以及要求

家长在选择早教课程更关注幼儿艺术领域的相关知识,超过一半的家长会选择早教机构开设的“音乐”以及“艺术”课程。“育乐”课程家长态度持平,在“学校技能”,“生活技能”和“环球宝贝”选的人相对比较少。在对早教机构开设的课程要求上,在“针对性不同小孩的培养计划”和“有渐进性的培养课程”总数达到了70%,,可见现在的家长对课程要求是比较高的。

3.家长对早教机构期望以及对孩子参加后的看法

在对家长卷进行分析得出,大部分的家长期望早教机构能在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两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以期这两个能力能有所提高与发展。与此同时,在参加早教机构后,只有在“动手能力提高”和“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超过一半家长认为幼儿在参加早教机构课程后有一定的成长。家长的期望是合理的,但教育是有周期性以及内隐性的,对幼儿进行某种教育之后短期之内幼儿的外部表现可能并不明显,但幼儿的内部机制是会得到发展的,这也正体现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的含义。

4.家长对幼儿参加早教机构之后的满意度

虽然“营养与膳食”的满意度是处于“一般”与“满意”之间,但总体来说60%以上的家长对幼儿参加早教机构后的效果的总体满意度是比较高的。但是,矛盾的是,在对问卷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家长在一些具体的如“交往能力”、“语言培养”等方面的满意度并不太高。对于这一现象,我们之后随机对几名家长进行访谈。

访谈者:您觉得您家宝宝上了早教机构有成长吗?

家长1:有的,我还是比较满意这家早教机构的,我家宝宝来这上了大半年的课,现在会说一些简单的话了。

访谈者:您家宝宝现在几个月了?

家长1:15个月

访谈者:您觉得您家宝宝上了早教机构有成长吗?

教师2:有一点点用吧。

访谈者:那您满意您孩子所在的早教机构吗?为什么?

家长2:满意,孩子还小,能学的也有限,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觉得这钱花的值。

访谈者:您觉得您家宝宝上了早教机构优成长吗?

家长3:有的。

访谈者:那您满意您孩子所在的早教机构吗?为什么?

家长3:总体还算满意吧。环境有点小了,孩子有些活动施展不开。活动组织形式基本是集体游戏,我看我家宝宝就没有怎么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5.家长认为早教机构存在的问题

在对家长调查分析统计得出,家长认为早教机构存在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形式不够丰富。根据家长意见的反应,很多家长认为该早教机构的课程比较单一,课程内容不够丰富;机构所设的双语课程教学对幼儿影响并不是很大;同时课程安排不贴近年龄层,有时内容太深,超高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上课时不能很好地对教师的教学做出反应。

(2)室内环境空间较小,区域设置有待完善。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更多可探索区域,目前在机构的活动以室内为主,户外活动不足,缺乏自然探索;此外人员较多而空间略小,造成活动不便;小朋友之间互动比较少,应适当扩大教学空间,提供合理休息区。

(3)活动组织形式以集体活动为主。机构教育活动多以集体游戏为主,幼儿间的互动比较少,同时幼儿几乎没有个别操作或交往的机会,我们也认为这与0~3岁婴儿以独自和平行游戏为主的活动特点是不相符合的。

(二)机构内教师对早教机构了解情况的现状分析

1.早教机构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

在对该早教机构的教师进行调查统计后发现,机构内教师均为本科师范生,但很少是学前教育专业甚至很少有师范专业毕业。关于培训情况,在进入早教机构前,教师接受过相关早教专业机构的专门培训,入职后会经常参加机构的培训。但在资格证书方面,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育婴师资格证书。

2.早教机构教师开设的课程内容、理念以及上课人数与形式

在对教师进行问卷统计分析后,发现教师普遍认为开设的课程是比较丰富的;课程理念主要是“双语教学”以及“多元智能”等方面。上课形式主要是集体教学为主,但由于室内面积不够大,周末人数较多,教室内就会显得有些拥挤。多数教师认为机构内师幼比还比较合理的,85.7%教师所带的班人数是6~10人。

3.早教机构教师对环境以及安全措施方面看法

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在设备安全以及卫生保健方面早教机构仍需要改进,同时有超过80%认为通风、采光、恒温条件上需要改进,只有一小部分教师认为玩教具多样性需要改进;另外部分教师对室内空气检测以及电的使用上比较关注,而在教具消毒以及配置安全通道是没有教师认为自身所在早教机构注重的,这反映了教师对于安全问题普遍比较关注并认为这一方面是比较重要的,然而教师可能觉得目前机构在某些安全设施方面还做得不够完善,仍有改进余地。

四、早教机构存在的问题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早教机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早教机构教师的专业水平欠缺,提升空间较大

根据针对教师的问卷分析显示,以及结合我们与早教机构老师的交流,我们发现早教机构的老师都是本科生毕业,但很少是学前教育专业或者是早教专业,甚至很少有师范专业毕业。关于培训情况,在进入早教机构前,接受过相关早教专业机构的专门培训,入职后会经常参加机构的培训。但在资格证书方面,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育婴师资格证书。从上面三个方面来分析,早教机构老师没有相关充足的知识,专业知识普遍缺乏,欠缺系统知识的学习,关于0~3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够清晰,这就导致了老师们对家长有时提出的各种教养问题无力解决,无法给家长们相应的比较专业的指导。

(二)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形式不够丰富

根据家长意见的反应,很多家长认为该早教机构的课程单一。根据教师问卷的显示,机构中设置了英语、音乐、美术、动作协调、语言、交往、生活自理能力等课程,但是由于动作协调、语言、交往等课程为隐性课程,主要渗透在其他课程中,融入在英语、音乐、美术等显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很多家长会觉得课程比较单调。但是我们不否认该机构的课程设置没有这个问题。参考霍力岩在《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一书中的课程框架,国内外众多有关早期儿童课程的著作中将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目标划分为五个方面,即生长发育和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能力、情感与社会性。《早教机构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在表述早教机构课程内容时,强调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这五大领域,且这五大领域均要从儿童经验出发,做到课程内容生活化。但是该机构设置的课程比较重视艺术能力等方面,欠缺对精细动作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婴幼儿的生活技能方面的重视也稍显欠缺。在教学形式方面,主要以集体活动形式为主,缺乏其他教学形式的辅助。长时间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的刺激会逐渐下降,幼儿对活动的注意力相对减弱。

(三)室内环境空间较小,区域设置有待完善

该早教机构设置了4个教学教室,中间形成一个幼儿休息娱乐的场所,在这个场所内放置了一些中型玩具器械,日常教育活动几乎都在室内开展。但是由于室内面积不够大,周末人数较多,教室内就会显得有些拥挤。而狭小的空间限制不足以支撑幼儿的各种活动,如跑跳练习、平衡能力练习、跳跃能力的练习等等。同时,由于室内空间小的问题,区域设置不够完善。

(四)同伴活动不够多,幼儿之间互动活动少

早教机构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一定方式,提高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发展其社会性。但是在教师设计教育活动时常常会忽略幼儿之间的同伴互动。处在较低年龄段的儿童,语言能力还未发展完全,使用语言的能力有限,无法过多地使用语言交流,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肢体和感觉来交流,通过幼儿之间同伴互动,可以使其对活动兴趣的提高,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融洽的氛围更有利于教师开展活动。

五、对于早教机构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一)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早教机构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但是通常早教机构更多的采用随机教研的形式,这种方式虽然灵活性比较大,但是不利于系统的提升教师经验。因此,可以以固定的模式来进行教研活动,比如定期进行教师心得经验、问题交流会;多邀请学前教育内的专家来指导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多反思自己的活动,提升自我反省能能力。

(二)增设多种类型的课程,丰富教学形式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开展多种形式,比如小组教学形式,即将活动内的幼儿划分为几个小组,多增加小组活动机会;个别教学形式,即对单个幼儿进行教育活动,根据该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发展状况设计教学活动;游戏教学形式,寓教于乐,把活动内容渗透在游戏过程中。除了室内教学活动,还应该多增设户外活动,多带幼儿出去接触自然,丰富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

(三)扩充机构空间,多区域设置进行合理划分

适当扩充室内空间,给幼儿提供宽敞的空间进行肢体动作的练习,如跑跳能力、平衡能力,给幼儿足够的空间支持。同时还应合理划分室内的区域设置,尽可能设置图书区、手工区、精细动作训练区等,并在每个区域内提供足量的材料以供幼儿操作或阅读。在手工区提供的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材料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和难度,但是又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能使幼儿觉得有一定的挑战,但又不会使幼儿完全操作不下去。

(四)创设交流机会,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改变该早教机构每个家庭单独开展活动的形式,把交流从家庭内扩展到家庭间。教师应该考虑到幼儿之间共同的游戏的乐趣,给幼儿不同的情感体验,使其社会性在交流活动中得到发展。例如在做游戏的时候,可以分组进行,把所有家庭分成两三组一起进行,这样家长与家长能够进行互动,幼儿与幼儿也可以进行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进行教学。

六、总结

本文以常熟宝贝帮早教中心为例,调查了常熟市早教机构发展现状,本着实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发现该教育机构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理论进行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发现了宝贝帮早教机构教师缺乏早教的理念和实践经验,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同伴活动不够多,室内环境空间较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增设多种类型的课程,扩充机构空间,创设交流机会,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等建议,以期对该早教机构发展提供有益指导。综上所述,我们将合理利用资源,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努力建构合理、多方位、多层次的早教系统,给0~3岁幼儿提供一个促进多方面发展的场所。由于客观原因以及小组研究水平的局限,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和加强。

参考文献:

[1]张丽霞.常州市0~3岁早教机构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以3所早教机构为例.[学位论文]硕士,20091121

[2]李婧.早教机构0~3岁婴儿教育活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A早教机构为例[学位论文]硕士,2011

[3]鲍秀兰.早期教育和脑潜能开发[期刊论文].中国教育学刊,2002(05)

[4]华爱华.“早期关心与发展”的内涵与0~3岁婴幼儿教养理念[期刊论文].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早教课程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早读课 效率低下 原因 提高效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98-0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认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而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是其基础之一,其中读是理解的技能之一,即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之一,所以读的技能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时常有英语早读课效率低下。笔者认为很值得探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和如何使学生在高中英语早读课上提高学习效率。

1.高中英语早读课低效率的原因

笔者经过观察高中英语早读课,从师生两个方面出发,对高中英语早读课低效率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1观察高中生英语早读课的学习,得出其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学生是早读课的主体,是体现早读课效率的主要因素。早读课效率低下,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笔者根据教学理论和实践,分析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1.1学生缺乏认识英语早读课的重要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读”这一技能的加强能够促进英语学习的其他三大要素“听、说、写”的进一步提高;早晨是训练“读”这一技能的宝贵时间。但是有的学生因缺乏认识早读课的重要性而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英语早读课抱着可读可不读的态度,被动的上早读课,甚至和老师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浪费了这大好的英语学习时间。

1.1.2学生缺乏英语早读课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早读课习惯

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

有的学生误以为早读课就是大声读书,觉得疲惫枯燥,所以没兴趣上英语早读课。

有些高中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根据早读课的时间要求而养成良好的作息和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节奏,更没有养成良好的早读课习惯,在高中阶段还继续这种状况,因此他们上英语早读课会迟到、拿书磨蹭、发呆和瞌睡萎靡。所以,他们的英语早读课效率低下。

1.1.3学生的英语基础太差,缺乏英语早读课的学习信心

初高中的英语学习是由基础到能力的过程。有的学生因为没打好初中英语基础,其语音不过关,单词记忆有困难且遗忘率高;而且单词读不准,严重影响听力的发展,也读不好句子课文。这样他们在英语早读课上缺乏自信,害怕遭到同学嘲笑,羞于开口。

1.1.4学生缺乏英语早读课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学生有明确的早读课学习目标,就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早读课中;有合理的计划,就可以合理安排这宝贵的40分钟,将早读课的效率翻倍提高。

但是在实际的早读课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早读课磨蹭或发呆,不知道读什么,有的同学盲目读书,或者总在读单词表,或者一通乱读后不知读什么。可想而知,这样的早读课也就会因为没有明确的目的和合适的计划而效率低下。

1.1.5学生缺乏英语早读课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的因素。有的学生在英语早读课上一通乱读或一直默读,不关注早读课的学习方法,读的精疲力竭或昏昏欲睡,早读课就没有什么效率可言。

1.2分析教师方面的问题,得出高中英语早读课效率低下的主导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课堂效率的主导因素。

教师不备早读课,上早读课只巡场,不重视早读课,这自然会让学生认为早读课不重要,对早读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早读习惯,不教授学生英语早读方法,就会使早读课气氛沉闷枯燥;教师不布置任务,学生也就没有学习目标;教师局限早读的任务,会使学生不会安排合理的学习计划;教师不检查评价早读任务,学生会不落实任务。因此,在这些情况下,教师期待早读课效率高是不可能的。

2.提高高中英语早读课效率的策略

笔者从教学实际中,总结得出提高早读课效率的以下策略。

2.1 教师提高自身对早读课的认识,利用身边的例子引导学生重视英语早读课

教师要提高认识早读课,重视英语早读课,备好早读课,明确早读课任务,亲自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时常表扬早读课效率高的同学,潜移默化地让学生重视早读课。

2.2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教授英语早读课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早读课上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英语早读方法。对于一味读的学生要强调“眼耳心口到”的“聪”字读书法;对于单词记忆困难的同学,要让其学会音标、音标记单词法和语境记单词法;对于害怕背诵的同学,教师在鼓舞其信心的同时要教授分解句子和课文的背诵方法。

2.3教师根据学情,分层布置早读课任务;学生结对学习,互帮互助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分层布置任务:学优生复述课文或背诵经典美文,拓展英语能力;中等生读记教材重点,落实基础;学困生朗读单词,段落或篇章。

教师鼓励学困生与学优生结对坐成同桌,遇到困难时,特别是读音困难,向学优生讨教。教师要及时发现热心解疑答惑的学优生,公开或私下奖励或表扬。

同时教师开展结对学习活动,如编对话比赛,交替朗读比赛,“I say, you do”,让学优生带着学困生在玩中学,提高学习兴趣。

2.4教师要具备完善的任务检查制度,采用以鼓励和奖励为主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成就感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制定任务检查制度,让学生有主人翁的意识,能够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教师和学生共同执行制度,检查要及时到位。

教师要奖励任务完成优秀者,少批评多鼓励任务未完成者,帮其找原因,找方法,促使其进步。

总之,高中英语早读课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这节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早读课学习习惯和方法,增加学习信心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早教课程篇8

关键词 早读课;语文教学;规范学生学习;增强语感把握;提高记忆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虽是古话,但至今仍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一天之中的早晨,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上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早晨是播种最佳的时节;对于一个工人来讲,早晨是生产的黄金期;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早晨是朗读的美好时间。

尤其是对一个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科学研究发现,人们的大脑的清醒度在早晨是最高的,早晨开始朗读会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从而产生朗读效果。宋代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这显然强调了“读”的重要性。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这句话则强调了熟读是学习的基础。大声朗读可以排泄胸腹中的郁闷之气,使人心神气爽,在新的一天调整一个良好的状态。所以,对于一个大脑、身心等各方面发育正在进行时的小学生来讲,早读课是规范学生的习惯、增强对汉语语感的把握、锻炼记忆力一个相对理想的手段。

一、可以规范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习的五个环节 :预习、听讲、复习、做作业、检测。学习最容易忽略的是预习、复习这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早读时间强化了这两个环节,使这两个环节落到了实处。同时,早读时间激活了学生朗诵、表演、讨论课文内容的热情,他们或扮演角色,或摹拟人物语言,或交流情感体会,往往笑声不断、掌声不断,教师和学生一样成为早读学习场合中的一个分子,同一盘棋中的卒子。”

小学生的学生习惯养成是一人令人头疼的问题,在这个阶段最易受到其它各个方面的影响。因为,他们多动、爱玩的的天性,使他们无法很快集中注意力到一件事情上来。所以,在此阶段利用早读课来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做一定的要求,相信可以得到一些显著的效果。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相信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就是在早读课堂上,尤其是在周一、周二的早读课堂上,学生们的积极性明显不高,精神明显不振。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早读时间来帮助学生矫正他们慵懒的学习状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几十分钟的朗读,能够相对自觉地又迅速地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学习状态,潜意识里提醒自己周末已经结束,该是学习的时间。个人觉得在语文教学中规范小学生的习惯,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还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于学生自身发展还是于课堂纪律都非常重要。

二、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汉语语感的把握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早晨朗读尤其重要。小学生的智力发育还未完全,早读有利于他们对所读内容有或多或少的见解。这就涉及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早读课上要对他们所读内容作一定的规范。比如,中华民族经典诵读名篇美文。小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潜意识里能够积累一些相关的名句名言,为以后的升学储备知识能量。

尤其是对于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意境与意味的领悟与把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授古典诗词时,常按照固有的模式去进行教学活动,往往搞得学生云里来雾里去的,学生基本没有得到实际上的知识。据调查,如果教师提前让学生在早读课上对于即将要讲解的诗词进行有准备的预习,即大声朗读。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朗读可能贯穿一堂的始终,早读课教师可以专让学生大声诵读,“在抑扬顿挫之中,学生自然领悟了诗词中某些无法言说有时也是无须言说的神韵。它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同时朗读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教师或学生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对语感对象——文章的理解。”这就像观看电视电影比只看文学作品印象更为深刻一样。

这样看来,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学习,绝对有助于学生对于汉语语感的把握,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肯定不会拿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来进行这个教学活动。所以,朗读很自然就落到了早读课堂上,这是无可厚非的。

三、有利于锻炼小学生的记忆力

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在一天的时间当中,早晨是我们记忆能力最强的时候。多读多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锻炼记忆力,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清晨早读,头脑经过一晚的休息而格外清醒,没有杂念与束缚,所以更容易记住材料。德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艾宾浩斯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通过机械记忆复述记忆长度不等的音节序列,得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步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说,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

由于课时减少,课程量增多的现状,许多老师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许多教学的质量,以致于很有一部分学生压根儿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步骤,成绩一落千丈。这时,早读课就可以发挥应用的作用。老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已学过的一些知识,需要学生记忆背诵掌握的内容,在最近的早读时间,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进行复习,有助于学生增强记忆效果,提高学生复习效率。这个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作为一名教师也是这样过来的。只是,现在有些小学时的教师忽略了这点,有的教师居然利用这段时间来上新课,这是本末倒置的作法,实在不可取。这样大好的时光,理应为了孩子们的将来考虑,而不是在乎那一小点儿新课。如果,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把早读课用来训练学生的记忆力这项工作做好了,那么这位教师是功不可没的。因为,记忆力在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道路与方向。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一个人的记忆力是否强弱是有直接关系的,虽说“勤能补拙”,可记忆力好会轻松一些。

综上所述,早读课在小学教学过程发挥着很显著的积极作用,即规范学生的习惯、增强学生对汉语语感的把握、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可以这样说,早读课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起着先锋的作用,带头作用,不容忽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对我们的早读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养成语文早读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詹英.语文早读课重要性之我见[J].在线教育艺术,2009,(9):62.

早教课程篇9

现在3岁以下不够年龄上幼儿园的宝宝都流行上早教课,“教育要从0岁抓起”深入人心。妈妈们已经意识到0~3岁大脑开发的重要性。而保姆和老人家显然不能胜任这段时期宝宝的教育。

0~3岁的教育空窗期让早教行业应运而生。各类“早教班”“亲子园”成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第一站。

何谓早教?

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很多爸妈认为早教就是教知识,这实际上是对早教的一种误解。早教跟知识性教育不同,它是最大程度地丰富宝宝的体验。是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早教是对大脑和身体的潜能进行开发,使它发展得更好。实践证明,有过早教的宝宝,进入知识教育后会相对容易些,性格也比较温和。 早教,从什么时候开始? 各国的教育专家对早期教育的起点有不同的说法,但从零岁到三四岁前为最佳期,这是比较一致的认识。

从脑量来看,新生儿的脑量约为成人的三分之一,三四岁时可达成人的三分之二。这个时期是孩子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具备了接受早期教育的生理基础。

在这个时期,如果适时合理地给予教育和训练,就能促进孩子大脑的健康发育,也能为孩子智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能加速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反之,即使孩子具有很好的条件,也有损其大脑的健康发育,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早教,到底教什么?

宝宝在每个阶段应当学什么,又该发展哪方面的能力呢?虽然越来越多的爸妈意识到0~3岁教育的重要性,却不明确该如何施教。

早教的内容主要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交往等领域。

1、大运动领域:

0~4月:训练婴儿俯卧抬头;

4~6月:练习拉坐主动举头、翻身、扶站自动跳跃;

8~10月:独坐稳,学爬行;

12~15月:学习独自走路,练习爬上台阶;

18~24月:训练拉玩具倒退着走,自己扶栏走上、下台阶;

2~3岁:练习跑、双脚跳、扔球、踢球等技巧。

2、精细动作:

4~6月:让其伸双臂够抓面前的玩具;

8~10月:训练双手传递;

10~12月:用拇指与食指对指捏取小物品;

1岁:让其拿两块积木对敲;

2~3岁:穿珠子、折纸、系纽扣。

3、语言领域:

让小婴儿情绪愉快,多发音。

8~12月:学习“再见”、“欢迎”等幼儿游戏;

1岁~1岁半:学习指家中的物品,指身体部位,有意识地称呼“爸爸”“妈妈”等家庭成员;

1岁半~2岁:练习说出词;

2~3岁:将几个词组合起来组成简单的句子,学习用人称代词“我”“你”。说短的歌谣。

4、认知领域:

认知活动主要建立在感知和运动的基础上,早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适应性就是以后智力的由来。

0~6月:多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刺激,对他抚摸、说话,让他追视移动的玩具和人脸,寻找声音;

6~12月:在感知和运动训练的基础上加强他对人类语言的理解;

1岁后:幼儿手的精细动作快速发展,将在不断摆弄物品中迅速提高认知水平。

2~3岁:幼儿口语发展,认知开始进入最初的思维阶段。

5、社会交往领域:

这是宝宝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除了宝宝与爸妈的相处之外,让宝宝接触同龄宝宝和其他成人,鼓励宝宝在大庭广众之下落落大方、行事礼貌,比如正确称呼客人、给客人倒茶、带宝宝串门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宝宝的语言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而且为以后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什么是早教班?

早教班是一种教师、家长、宝宝三者之间互动游戏的教学模式,通过亲子间的互动使宝宝得到良好发展,同时,也使家长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早教班的对象,针对的不仅仅是0~3岁的宝宝,更重要的是宝宝的爸爸妈妈。所以,报名参加早教课程的爸爸妈妈们,除了需要定时地带宝宝参加所报的亲子课程之外,还可以有选择性地参加早教班为爸爸妈妈们开设的诸如宝宝身心发展和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等专业的讲座和课程等。

实际上,早教机构成立之初,其教育的主体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提高父母科学育儿的能力,让父母懂得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兴趣和能力,以便能够及时提供适宜孩子发展的空间和环境。

宝宝是怎样适应人生的第一堂课?

大部分的宝宝上早教课都会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磨合期。宝宝在这个阶段去适应一个与家里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玩耍方式,同时也在适应一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学校里的玩具、同学、老师、音乐声都在方方面面地影响和刺激我们的宝宝。所以。如果宝宝感觉到对环境的不适应和对陌生人产生压力是正常的。

第二阶段:适应期。宝宝开始适应这种上课形式和内容,对环境有所熟悉。宝宝会开始尝试着模仿老师的动作。兴奋的时候会开心笑、跳或尖叫。开始喜欢老师,喜欢走到老师面前,甚至喜欢用手去摸老师。这些都说明宝宝渐入佳境。

第三阶段:稳定期又叫高峰期。孩子对课程的适应程度达到最高峰的状态。课堂上表现良好,参与度相当高。一节课下来很少分散注意力,有的几乎忘掉父母的存在;回到家还会重复课堂上学过的游戏;学会较好地听指令。

第四阶段:平淡期。如果宝宝渐渐对课程失去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偶尔参与一下课堂的内容,偶尔又不愿意配合。这时,应该和老师马上商量换其他的课程,以保持宝宝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当然,早教中心也应该有责任不断改善课程,多次的重复性学习对宝宝很重要,但让宝宝始终保持新鲜感也是同样重要。

如何选择专业的早教机构和课程?

市场上的早教机构良莠不齐,打算为宝宝报一个早教班的爸妈们该如何选择呢?在挑选早教机构时。要尽量与教学老师进行沟通,了解该机构的早教理论基础和教学方式是什么、是否科学合理等。因为老师最重要的是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方法,但一些早教机构里的老师往往欠缺这些深层的教育理念。另外,早教班只要能提供适合孩子年龄发展的课程就已经达到了效果,并非越贵越好。

除非宝宝特别喜欢某一种课程,否则不主张宝宝长期只上一种课程如音乐课或艺术课,因为各种课程的设计在培养宝宝潜能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课程对宝宝的教育起不同的作用。这需要根据每个宝宝的个体兴趣、接受能力、个体性格和发育状况在不同时期选择适

合他的课程。

小编有话说:爸妈才是最好的启蒙老师

任何教育都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进行早教要根据宝宝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宝宝年龄小,心智发育未成熟。所以,如果上早教班就要尽量持之以恒并且有一个长期性的学习时间,如6个月至2年的时间。

早教班可以提供适合宝宝年龄发展的课程,而且可作为爸妈学习早教知识的补充手段,爸妈可以将早教班的内容和方法延伸到家里。对于那些不知道该如何和宝宝互动、不知道如何展开教养的爸妈来说,通过参加早教班的课程得到专业的指导。

不过,早教班始终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家庭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阵营,爸妈才是宝宝早教最好、最重要的老师。无论是跟宝宝游戏,还是照料宝宝,所有一切行为都包含了大量“早教”内容。

由于早教班的价格不菲,是否参加早教班,参加什么样的早教班,爸妈还要慎重选择。就算没有让宝宝上早教班,爸妈也不用太担心。父母只要每天下班抽出空来,花十几分钟来教宝宝一些生活常识、基本礼仪,和宝宝一起听听音乐、玩玩游戏,让宝宝在玩乐中成长。比上什么班都要好。

著名的三种早教理论

卡尔威特早期教育

1、教育儿子先从母亲开始;

2、催逼会毁灭天才;

3、宝宝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在能力是遵循递减法则的;

4、不要让宝宝的精力只用于消化,否则大脑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5、愉快是健康的关键。

蒙特梭利

要给宝宝提供一个使他们得到满足的环境,必须努力了解宝宝的需要。当宝宝被放在自然的环境里,他会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应该把这种宝宝的神秘的力量当作某种神圣的东西,由宝宝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蒙特梭利的教学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必须维持宝宝的高度兴趣和强烈持续的注意力。

早教课程篇10

关键词:早读课 语文教学 规范学生学习 增强语感把握 提高记忆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虽是古话,但至今仍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一天之中的早晨,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上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早晨是播种最佳的时节;对于一个工人来讲,早晨是生产的黄金期;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早晨是朗读的美好时间。尤其是对一个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科学研究发现,人们的大脑的清醒度在早晨是最高的,早晨开始朗读会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从而产生朗读效果。宋代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这显然强调了“读”的重要性。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这句话则强调了熟读是学习的基础。大声朗读可以排泄胸腹中的郁闷之气,使人心神气爽,在新的一天调整一个良好的状态。所以,对于一个大脑、身心等各方面发育正在进行时的小学生来讲,早读课是规范学生的习惯、增强对汉语语感的把握、锻炼记忆力一个相对理想的手段。

一、可以规范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习的五个环节 :预习、听讲、复习、做作业、检测。学习最容易忽略的是预习、复习这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早读时间强化了这两个环节,使这两个环节落到了实处。同时,早读时间激活了学生朗诵、表演、讨论课文内容的热情,他们或扮演角色,或模拟人物语言,或交流情感体会,往往笑声不断、掌声不断,教师和学生一样成为早读学习场合中的一个分子,同一盘棋中的卒子。”小学生的学生习惯养成是一人令人头疼的问题,在这个阶段最易受到其它各个方面的影响。因为,他们多动、爱玩的的天性,使他们无法很快集中注意力到一件事情上来。所以,在此阶段利用早读课来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做一定的要求,相信可以得到一些显著的效果。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相信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就是在早读课堂上,尤其是在周一、周二的早读课堂上,学生们的积极性明显不高,精神明显不振。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早读时间来帮助学生矫正他们慵懒的学习状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几十分钟的朗读,能够相对自觉地又迅速地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学习状态,潜意识里提醒自己周末已经结束,该是学习的时间。个人觉得在语文教学中规范小学生的习惯,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还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于学生自身发展还是于课堂纪律都非常重要。

二、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汉语语感的把握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早晨朗读尤其重要。小学生的智力发育还未完全,早读有利于他们对所读内容有或多或少的见解。这就涉及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早读课上要对他们所读内容作一定的规范。比如,中华民族经典诵读名篇美文。小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潜意识里能够积累一些相关的名句名言,为以后的升学储备知识能量。尤其是对于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意境与意味的领悟与把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授古典诗词时,常按照固有的模式去进行教学活动,往往搞得学生云里来雾里去的,学生基本没有得到实际上的知识。据调查,如果教师提前让学生在早读课上对于即将要讲解的诗词进行有准备的预习,即大声朗读。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朗读可能贯穿一堂的始终,早读课教师可以专让学生大声诵读,“在抑扬顿挫之中,学生自然领悟了诗词中某些无法言说有时也是无须言说的神韵。它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同时朗读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教师或学生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对语感对象——文章的理解。”这就像观看电视电影比只看文学作品印象更为深刻一样。

这样看来,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学习,绝对有助于学生对于汉语语感的把握,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肯定不会拿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来进行这个教学活动。所以,朗读很自然就落到了早读课堂上,这是无可厚非的。

三、有利于锻炼小学生的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