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介绍十篇

时间:2023-04-10 22:58:56

少数民族介绍

少数民族介绍篇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少数民族——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通常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和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周围,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开封、郑州等地。

维吾尔族的民俗习惯可谓多样化。维吾尔族待客很有讲究。如果来客,邀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点心,然后再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端上桌,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饭后,由张着领作“都瓦”收拾完餐具,客人才能离席。

维吾尔族的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喜欢牛肉和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是羊肉抓饭、包子、油条等。另外,维吾尔族还喜欢茯茶、奶茶。

桥,这就是我国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

少数民族介绍篇2

【关键词】《中外民族教育政策史纲》;多民族国家;民族教育政策

《中外民族教育政策史纲》是由吴明海教授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教材。吴明海教授是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教育史教研室主任及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硕士生导师组组长,主编过《西方儿童成功教育精彩方案》(上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教育史教程》、《中外民族教育政策史纲》、《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历史研究》等书目。

《中外民族教育政策史纲》全书共14章,前三章介绍了中国自先秦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教育政策,后十一章则分别介绍了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联邦、印度、巴西、英国、澳大利亚、南非、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共十一个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这些国家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多民族国家,政治体制。民族构成和民族关系各有其历史传统及文化特点,决定了它们的民族教育和民族教育政策各具特色。

《中外民族教育政策史纲》的前三章,以时代的发展为脉络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政策发展历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和民族文化、民族教育问题也一直是历代中央政府重视的问题。从《中外民族教育政策史纲》中,可以看到我国自商朝起就开始建立专门管理少数民族文教事业的部门。各朝代实行了各种各样的民族教育政策,旨在促进各民族融合和团结、巩固边疆。如,在周朝建立前,周文王就就制定了“德化怀柔、协和万邦”的文治政策。这种文治思想不仅在当时对周朝的民族文教起到了很大作用,更是对后来各朝各代的民族教育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是动荡不稳的,而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教育问题在这个时期也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才能一致抵抗外敌。这个时期的中央政府,也采取了不同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文教政策。如,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中央政府就采取了“领土统一”、“五族共和”的民族政策。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则更加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教育问题,开始“建立管理民族事务包括民族文教事务行政机构”,实施各种措施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在新民主主义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十分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重视对少数民族革命干部的培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初步形成和发展、出现一些曲折后又重新步入正轨、遭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步入健康发展中的四个时期。当前,我国的民族教育正在稳步健康发展中,虽然现实中民族教育仍然存在种种问题,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外民族教育政策史纲》的第四章至十四章分别介绍了十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分别是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联邦、印度、巴西、英国、澳大利亚、南非、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每一章的第一节都是介绍该国家的概况,继而在后面的篇幅中介绍这些国家的民族政策的形成、不同时期的变化、历史进程、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评价。这样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在之前国内外出版的民族政策方面的书籍中是不曾有过的,也是本书一大特色及创新之处。

从发展情况来说,本书所介绍的这些多民族国家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其中发达国家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发展中国家有中国、俄罗斯联邦、印度、巴西、南非、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其中,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和中国是“金砖国家”的成员国,近年来“金砖国家”在国际上的代表性和影响里越来越大,本书以这些国家为个案来研究他们的民族教育政策,是非常具有创造性和深刻意义的。

从各大洲分布情况来说,本书所介绍的这些多民族国家涵盖了亚洲(中国、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欧洲(俄罗斯联邦和英国)、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南美洲(巴西)、非洲(南非)和大洋洲(澳大利亚)共六大洲,可见作者充分考虑到个案选取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从多民族国家有记录的民族教育历史长短来说,本书所介绍的这些多国家中,既有有数千年民族教育历史的文明古国,如中国、印度;也有数百年民族教育政策历史的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联邦、巴西、澳大利亚和南非等;还有只有几十年民族教育历史的年轻国家,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些多民族国家历史长短不尽相同,对他们的民族教育政策进展的研究以及发展成果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背景对于民族教育政策的影响。

民族教育问题是每个多民族国家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制定适合本国的民族教育政策对于民族教育的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外民族教育政策史纲》是一本能让我们了解本国民族教育政策历史以及各具有代表性的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历史,是一本非常值得学习、品读的教材。

参考文献

少数民族介绍篇3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字、传统节日和饮食方面的民族风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处理资料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感受我国民族风情的多姿多彩、令人神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对各民族的民族风情感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字、传统节日和饮食方面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尊重和理解我国各民族不一样的民俗习惯。

【教学关键】

感受我国民族风情的多姿多彩、令人神往。

【教学准备】

有关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各民族饮食、我们周围的少数民族文字的幻灯片;那达慕大会视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6个民族56枝花,那老师先考考大家: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名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风情园,共同感受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吧。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1.说起民族风情,可以说包罗万象,你想从哪几方面来了解?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节日、饮食、文字这三方面。

2.你喜欢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把你以前知道的、自学到的和收集到的民族风情先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一会小组长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好,下面开始!

三、全班汇报,体验多彩

(一)体验传统节日的多彩多姿、令人神往

1.你们组想汇报的是什么呢?

2.大家注意听了吗?这名同学说了传统节日的时间、过法以及过节的愿望,介绍得很全面,就按这三方面来接着汇报。关于藏族节日还有介绍吗?

观看那达慕大会之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3.好,你还想介绍什么节日?

4.你还了解哪些节日?

5.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的名字?

小结:少数民族的节日真是不胜枚举,说也说不完,有机会我们再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一定要亲眼目睹,亲身感受这些充满民族风情的传统节日,相信一定会给我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二)感受饮食的做法讲究、风味独特

1.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几种少数民族风味的饮食。谁愿意到前面看看这是什么少数民族的?你们吃过吗?是什么口味的?

2.看来我们都很喜欢这些民族饮食,你还了解哪个少数民族的特色饮食?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小结:在我们生活中也是这样,只有尊重他人,才能悠然自得,赢得别人的尊重。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饮食忌讳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三)了解少数民族文字的种类和特点

1.你查到了一些什么资料?我国有多少种少数民族文字?怎样的28种?

2.你见过少数民族文字吗?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纸币上都有,都有哪些民族文字?

3.这些少数民族文字有什么特点?

四、总结全课,思想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吗?

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了我们国家的民族风情如此丰富多彩、令人神往。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继续查阅资料,了解到更多的民族风情知识。

【教学反思】

我又一次参加了品德与社会的观摩活动,但始终有一个声音:利在课堂,功在平时。只有串起平时对教学学习与感悟的点点滴滴,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满堂彩!下面,我就对这节课进行一下回顾与整理。

【教学亮点】

1.教学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总的教学目标进行,做到目的明确。

2.利用学生生活的已有经验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更多的经验。

3.课堂中教师要和学生不断地心灵交流,使学生的思维出现碰撞和火花,才能更真实地达到教学目标。

4.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激情和感染力。因此,我们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教学不足】

少数民族介绍篇4

关键词 多元文化教育 本土化 困境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China

ZHANG Yanping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Urumqi, Xinjiang 830054)

Abstract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education ideas, to explore localized so far, mainly through the five stages. The article related to the core concepts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minority education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 local curriculum and other issues were discussed, and proposed the current lack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research exists in some areas.

Key wor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local; dilemma

1 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基本历程

本文按照多元文化教育在我国的脉络发展,将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在我国的基本历程分为五个阶段:

1.1 概念介绍阶段(1993年-1996年)

这一时期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主要特征是对国外多元文化教育概念、方法等基本理论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过程中,多元文化教育格局逐渐形成。因此,这一时期的研究相对自由、社会比较和谐,这都为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但我国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有学者陆陆续续对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介绍。

这个阶段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对国外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做了初步介绍。如万明钢(1993)的“论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演变及其对课程改革的影响”,①王鉴(1994)的“当代西方国家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几种认识”,②谢宁(1993)的“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两本书的介绍”③等文章分别就国外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介绍。主要包括西方国家多元文化教育兴起的背景、历史线索、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理论范型和实践模式等内容,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

1.2 理论渗透阶段(1997年-1999年)

随着多元文化教育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阶段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主要特征是除了继续介绍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之外,开始逐渐向我国少数民族教育领域渗透。以王鉴(1998)的“多元文化教育论纲”,④滕星、苏红(1997)的“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⑤滕星(1998)的“民族教育概念新析”⑥等文章都开始思考如何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我国民族教育、多元文化课程建构、女童教育、贫困儿童教育等一些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明确了国外多元文化产生的背景与我国民族教育的背景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如何将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我国的国情、区情结合起来,厘清中国民族教育中的一些认识,促进中国民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3 理论拓展阶段(2000年-2008年)

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也呈现出一种逐渐升温的状态,这一阶段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主要特征是更加全面、深入,开始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如苏德(2008)的“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及其课程建构”,⑦阿娜(2007)的“浅谈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我国民族教育的改革”,⑧吴永忠(2003)的“略论民族教育本土化与多元文化教育”⑨等文章分别对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女童教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学领域等实践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致力于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中国化、本土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1.4 批判反思阶段(2009年-2010年)

这个阶段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主要特征是开始对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进行批判反思。在进入新世纪之前我国多以分析总结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经验为主,而缺乏对自身理论的建构。但经过近十年所有学者的努力,我国介绍国外的论文与自身建构的论文数之比由新世纪之前的3:1,发展到现在的1:2,可以说这是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取得的进步之一。虽然介绍国外的理论与实践是我国发展多元文化教育必不可少的程序之一,但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联系我国国情和具体情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文化教育。

1.5 本土化阶段(2011年-至今)

我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在经过一系列的批判反思之后,开始进入到本土化研究阶段。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不仅能够彰显各民族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而且各民族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范(2011)的《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发展的意义》,⑩钱民辉(2011)的《略论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等文章都肯定了多元文化对文化的重要性,虽然不同的文化所展现出价值和表现形式不同,但不同文化之间是没有优劣之分的。因此在提倡多元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使得我国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够适应并融入不同地区的文化中去,更好地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本土化进程。

2 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困境

我国是拥有 56 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虽然民族成分不同,文化多元,风俗习惯各异,但大家都和睦地共处于华夏大家园,形成一个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团结的民族大家庭。多元文化教育是为了满足、适应不同文化需要的人,在同一地区享有平等交流、教育的机会而生成的一种理论,它的应用性很强,不是纸上谈兵。

通过对在CNKI中查阅到的所有文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虽然由最初对国外基本理论、方法等的简单介绍,开始转向试图构建适合我国自身国情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构架,从而更好地实现多元文化教育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但是在这种宽松的政治环境下,我国多元文化教育却没有提出多少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这种情况是所有关心多元文化教育的人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一,通过查阅到的文献分析,除去个别没有标注职称的文章,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人员主要有博士生、研究生12人,相关研究人员9人,助教、讲师3人,副教授10人,教授26人,这些研究者当中多数都从事与民族教育相关的研究,还有其他一些从事文化哲学和发展哲学、社会学系等研究的人员,仅有一名从事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人员。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队伍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大部分研究还是将多元文化教育看成是研究(少数)民族教育的一种方法、手段。虽然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一些学者试图从多元文化教育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对国外一些国家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背景、教育目标、教育实践的模式进行比较,阐述了在我国民族地区开展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开展多元文化教育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而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多元文化视野下进行的,缺乏从横、纵向上更加深入、密切联系实践的多元文化教育研究。

第二,多元文化教育最容易受到批判的一点就是过分强调“多元”,而忽略“一体”。虽然一直倡导多元文化教育,尊重个民族的文化,在教育上要平等对待各少数民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统一。文化是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的,不能固守成规,要想发展各民族的文化,就要有创新、有发展,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

注释

① 万明钢.论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演变及其对课程改革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1993(4).

② 王鉴.当代西方国家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几种认识[J].外国教育研究,1994(2).

③ 谢宁.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两本书的介绍[J].民族教育研究,1993(2).

④ 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论纲[J].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3).

⑤ 滕星,苏红.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7(1).

⑥ 滕星.民族教育概念新析[J].民族研究,1998(2).

⑦ 苏德.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及其课程建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1).

⑧ 阿娜.浅谈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我国民族教育的改革[J].民族教育研究,2007(1).

⑨ 吴永忠.略论民族教育本土化与多元文化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3(4).

少数民族介绍篇5

术前访视

方法:一般情况下前1天上午由次日负责此台手术的巡回护士访视者术,并前往病房探视患者。

目的:①通过术前访视,首先让患者知道进入手术室后的大致流程,告知患者访视者会负责患者的全程护理,减轻患者手术室之间的陌生感,增进医护患沟通。②通过术前访视巡回护士可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护理时做到心中有数。③通过访视过程提高手术室护士对各科室包括专科手术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访视程序:①常规翻阅病历除了解患者一般基本身体情况外主要了解患者手术史、外伤史有无过敏史初步评估患者对手术耐受程度。②到患者床边自我介绍,这时对于护士和少数民族患者来说都非常关键。首先由科室少数民族护士带动全科医护人员,每天早上提前10分钟上班,学习维吾尔族、哈萨克和蒙古族语言。其次,最初到少数民族患者床旁边访视的时候,也是先有少数民族护士带领科室护士一同前往患者床旁,1个月后,其余护士根据自己平时所学以及这位护士的带领下,也学到了不少少数民族住院患者的生活认及饮食起居的习惯,为与患者交流打下了基础。③根据我们护士所学到的少数民族语言,学习2个月后,护士可以简单的介绍术前的禁食,禁饮的要求,以及进入手术室前的准备和进手室以后的简单流程。④由于文化历史背景不同语言沟通方面原因,在向少数民族患者介绍手术的简单过程,以及麻醉配合知识时护士应尽量用简单震易懂的少数民族语言,多配合肢体动作,更形象的表达出准确含义。⑤最后确认手术患者是否都能明白护士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键必要时,找一位本病区少数民族医护人员,来协助解释工作。

访视结束

回到科室后,会同器械护士以及请示护士长,为此患者制定合理手术护理计划与措施。

少数民族介绍篇6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自主学习;汉语写作

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衡量汉语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教学的方法研究和教学实践国内外研究已经趋于成熟,自主学习就是其中之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已经展开了学生自主学习(self-access learning)策略研究,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够就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研究和决策。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不是十分的浓厚,因此,培养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写作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也势在必行。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生情况、汉语写作课程的教材出发,结合具体汉语写作课堂实例,浅谈自主学习在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写作学习中的有效运用。

一、我院(普通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情况分析

我院(普通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高考总分不是很理想,汉语成绩也是不太尽如人意,在高中MHK四级的通过率为零,高中MHK三级的通过率人数也是屈指可数,这些少数民族预科生均来自我院各系,他们的专业多属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工科专业,专科学习之前在我系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强化学习。学生的汉语水平总体可以,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日常交流。但学生的汉语基础较为薄弱,比如汉字的笔顺、汉字的拼写、句子成分分析以及汉语书面表达等不规范、甚至是出现较多错误,个别学生甚至很难达到60分的及格标准。这些学生多集中于16-19岁,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思维较为活跃,对外界的事物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有很强的表现欲,同时,也渴望更多的参与、组织和表达,以不断的展现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分析

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为人民出版社编著的2014年8月再次印刷的两年制一年级全一册的《汉语写作》,这本教材切合学生学习实际,同时也和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的考点相契合,课程主要为三大部分:汉语字音义基础、汉语句子结构、写作基础知识及例文学习。上学期主要以字音义及初级写作知识(自我介绍、同学相处等)学习为主,这学期主要以汉语句子结构以及与MHK三级考试相衔接的写作知识(续写、扩写、读后感、书信写作、看图写作文等)学习为主。

这套教材及配套练习充分考虑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预科阶段的教学特点,真正贴近学生的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渗透新的教育理念,教材难易适度,由浅入深,力求把思想性、科学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案例介绍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其实就是:放手,放手让学生去做。通过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实践、自我总结,来将所学习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

根据综合办和班主任提供的学生信息,笔者认真研究学生的性格行为特点,在开学三周后,和班委一起将本班学生合理的分为三大组,并确定一位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大组长把自己组在分为三小组),制定并告知学生《汉语写作》科目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的评定、表现情况的奖惩等各种学科测评的标准,同时在梳理本学期课程时,告知学生哪些小模块和章节由学生组织讲解。

在讲解汉字结构和部件时,大组长组织,小组一成员把汉字结构的重点知识梳理再由教师补充确认后,根据各小组情况,学生主动站起来先以自己名字进行分析,同时在以别的大组同学名字进行分析来巩固知识点,同学们热情高涨,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修改病句是《汉语写作》练习中常见题型,也是预科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笔者采用的方式是三个大组各出2名组员到讲台上做题,各大组分别改其他大组进行修改,小组长组织其他组员根据所学到的句子成分结构分析来进行讲解修改的原因,这其间教师会鼓励讲台下的其他成员积极发言。同学们很主动,课堂气氛活跃,修改病句这一环节,效果明显。以上各位学生的反应,教师会结合各方面表现,以平时成绩的形式反馈给学生,最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期之初,教师告知学生“介绍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本学期期末由学生主讲,平时课下笔者会和学生沟通上课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方法,让学生思考并不断确认他讲解知识点时候的思路和方法。一大组同学明确讲解的时间和内容后,组长和教师沟通,当一大组讲授《书信和电子邮件》还是略显有些匆忙和不足,让一大组组长总结时,其他各大组认真倾听,课后笔者也及时的给予意见和建议。三大组在讲授“介绍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一课时,大组长和小组长及时和笔者沟通,确定各组员的的分工以及每个环节时间的安排。

在讲授这一课中,主讲人把关于复句的基本知识及练习用了一节课讲授完,复句基本知识部分,主讲人运用了多媒体PPT展示和一段网络教学视频,同时加入提问(大约15分钟)。练习部分,主讲人抽调其他大组组员进行练习,让本大组成员进行修改、点评(28分钟),主讲人结合以前课程学习的复句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自己书写的板书进行梳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7分钟)。

关于“介绍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一部分,学生自己布置教室、搭配服饰装饰、书写板书、制作PPT、视频片段,主讲人自撰解说词,以篇章的形式把课文串联起来,即: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30分钟)、维吾尔族的婚礼(25分钟)、麦西来甫(30分钟),这一课同学们都参与了进来,以哈萨克族同学、维吾尔族同学为小组完成前两章,以喀什地区的同学为一组完成第三部分。根据课文内容,同学们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演绎,让我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了很直观和深刻的认识,特别是篇章三,主讲人播放了一些麦西来甫的图片后,同学们又表演了一段,并对音乐部分和动作部分进行了讲解,同时通过视频资料让大家了解了麦西来甫的文化,进一步丰富了课文的文化内涵,引起同学们很大的兴趣,最后主讲人留下的写作练习“对本\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认识”,进一步突出并强化了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

四、经验总结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自主学习既是一个教育目标,又是一种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应该落实到每堂课程中。理清课程的结构思路,制定一套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方法,积极的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放手让学生们去做,他们会有更加广阔自由的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鹿士义:汉语写作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12.01第一版.

[2]宗平:汉语应用文写作手册.商务印书馆.2003.05.01第一版.

少数民族介绍篇7

藉历史文化展加深两岸同胞了解

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其本身的历史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两岸长期隔绝,大陆同胞对台湾少数民族同胞了解不多。梁国扬表示,全国作为定居祖国大陆台胞乡亲民间团体,其职责就是联谊、团结、服务广大台胞乡亲,服务社会大众。举行此次展览,就是为了加深大陆同胞对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这也成为全国举办此次展览的缘由。

梁国扬说。当前两岸各领域、各界别的交流交往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台湾少数民族同胞也不断加入到两岸交流的行列中来。成为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大陆民众对台湾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及现状不是很熟悉。因此有必要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加强大陆民众与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的交流交往。这次展览从历史、文化、生活三个方面,通过照片、影片、文字、器物等实物,展现台湾少数民族现存14个族群的社会制度、家庭组织、生命礼俗、信仰祭典、音乐舞蹈、部落建筑、渔猎器具、服饰工艺、饮食文化等形态。实物展出,本次展览除还特别邀请了14个台湾少数民族族群的头目、长老代表及部分台湾少数民族民意代表出席,展览期间还同时举行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讨会、台湾少数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无疑将进一步增进大陆民众对台湾少数民族的了解,密切两岸同胞感情联系,进一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采访中,梁国扬介绍道,虽然台湾少数民族人口只占台湾总人口的2%,但他们的聚居、活动区域却占台湾总面积的40%以上。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与台湾少数民族乡亲的接触中,当地族群部落也希望能发展深入各少数民族部落的深度旅游,将原汁原味的台湾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介绍给大陆观光客。全国也希望藉此次“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的举行,积极促成此类项目列入祖国大陆旅行团的特色路线。

谈到此次展览的延续性问题,梁国扬表示,“不会一展了之,据了解,现在祖国大陆很多省份对此都有兴趣”。他希望能够在全国各地巡回展览,结合各承展地的实际情况,对规划面积为2700平方米的展览做灵活调整。当记者问起会不会将展览办到岛内时,梁国扬表示,如果台湾方面有需求,办展条件也允许。也会考虑将这一展览办进岛内。

作为台胞组织全国更有优势

能成为祖国大陆首次大规模、系统、全面介绍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专题展览的主办方,作为祖国大陆台胞乡亲民间组织的全国,无疑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梁国扬表示,全国能够举办如此大规模的专题展览。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和先天条件:全国及各地方中有不少台湾少数民族乡亲,依托他们,在岛内积累了不少人脉关系,这些关系也为此次展览提供了很大帮助:全国在长期工作中重视和台湾少数民族的互动,例如在每年的台胞夏令营、冬令营都会专门接待台湾少数民族的学生,并视他们的实际情况而在政策上予以倾斜照顾:全国通过长期调研也为台湾少数民族乡亲提供了一系列直接帮助,如已连续开办了6期的烹饪技术培训班,其中很多台湾少数民族乡亲通过学得的技艺。在岛内开拓了自身的创造就业机会。开办的舞蹈艺术表演培训班也拉近了台湾少数民族与祖国大陆各少数民族在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2009年的海峡论坛上。全国还举办了台湾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论坛,旨在帮助岛内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的发展:近几年。各省市地方也在积极举办两岸少数民族“丰收节”活动。邀请台湾少数民族乡亲到祖国大陆和大陆各族人民一起欢庆丰收:与此同时,全国还出版了一套介绍台湾少数民族的丛书。向大陆同胞系统地介绍台湾的少数民族。“莫拉克”风灾期间,积极募集了850万元善款和等值物资,通过各种途径送到岛内,特别是受灾最严重的台湾少数民族乡亲手中。这些工作积累,加深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对全国举办此次展览有很大的裨益。

梁国扬介绍说,举办“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非常有意义,因为大陆同胞对台湾少数民族的情况了解较少,而台湾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两岸文化交流中所不能缺少的。全国通过长期与台湾少数民族乡亲交流交往后,对其历史文化有了一定了解。很多岛内从事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得知我们有举行此次展览的想法,但关于台湾少数民族的资料实物较少,这些乡亲们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此次展览在众多岛内朋友的帮助下,文献翔实、展品丰富。像本次展览的艺术总监赛夏族群的根志优先生提供了40多部影像资料以及近400件实物资料等很多素材。岛内的少数民族乡亲为了使展览更直观,还特意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手工赶制出14个台湾少数民族族群的传统服装。

发挥联谊作用拉近两岸同胞情谊

成立于1981年的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以联谊、团结、服务为创会宗旨。已经走过了29年的岁月。此次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的举行,是全国联谊、团结、服务台胞乡亲,拉近两岸同胞情谊上又一个生动例子。

梁国扬认为,全国作为定居祖国大陆台胞乡亲的民间团体,社会是它发展的大舞台。全国要不断发挥作为民间组织的作用,通过社会这个平台发挥自身职能、宣传自身,从而拉近与台湾乡亲的距离,增强在台胞乡亲中的感召力。“其实,像举办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这样的社会活动的探索和创新,我们全国已经做了一些尝试,也得到了各方好评,增加了对台湾乡亲的感召力。与此同时,大陆青年画家刘令华的画展即将于2010年1月29日登陆台北。梁国扬表示,之所以选择刘令华的画作。是因为他用西画技法展示中华传统国粹京剧等的独特艺术魅力,表现形式中西结合、古今贯通,特别能反映大陆改革开放30年来的精神文化风貌。也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推动两岸画坛的交流。梁国扬表示,未来全国将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的联系沟通,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支持帮助,更加深入、广泛地推动大陆民众与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的交流交往。

少数民族介绍篇8

摘要: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和博大精深,将民族音乐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引入到课堂教育中。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材;民族音乐;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使一个民族能最深层地感受自己的重要方面,也是使一种音乐文化在世界文化日益广泛的交流中保持个性的重要方面。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必须从中小学认抓起。本文从如何利用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作一些理性的思考。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功能

1.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和博大精深

我国土地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拥有丰富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风格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是各族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品种繁多的民族民间音乐反映着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在一代代音乐家的收集和整理下,目前全国各地收集的民歌就有近四万首,民间器乐曲近五万首,戏曲唱腔和曲艺唱段三百多个种类,都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例如: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东北的“二人转”,陕北的“信天游”,“侗族大歌”等等。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有利于学生认识民族音乐的悠久历史,感受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之美。

2.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拓宽学生民族文化视野

民族音乐丰富多彩,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诗词,声调音韵抑扬顿挫,在平仄交错中形成音乐的旋律之美;中国的书法艺术中无论是龙飞凤舞的墨迹,还是书者瞬间节奏运用的律动感都是有音乐灵感的精神气质;中国的绘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绘画思想,清晰的线条、造型,清淡的色调意境,显现了抽象流动的音乐美;而中国的舞蹈、戏剧更是与音乐结合为一体,形成了大型的综合艺术。

二、民族音乐教育在中学音乐教材中的体现

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两个领域:一是我国传统的民乐;二是我国音乐家以民族民间音乐为素材所创作的音乐。笔者将初中教材中民族音乐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发现它不仅内容和形式都非常丰富,并具有以下特点:

1.民族音乐的广博性

教材按地域分成了以下几个板块:“天山之春”介绍了新疆维吾尔和哈萨克民族的音乐;“长江两岸”介绍了长江中下游几个省份的地方民歌;“雪域高原”把学生带入了藏族民歌与舞蹈的世界;“西南情韵”带来了我国西南多个少数民族的歌声…..教材不仅介绍了汉民族音乐,还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为主,重点介绍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风格鲜明的歌曲、乐曲等。其中涉及到瑶族、彝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教师课依据教材详细地介绍其民族音乐常识、民族音乐家以及品种繁多的乐器。形式安排上也可以较为多样性,有器乐曲,有声乐曲;有原生态的音乐,也有创作的乐曲;有年代久远的作品,也有新创作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接触民族音乐,全方位地了解民族音乐的风采,感受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

2.民族音乐的经典性

教材不但收集了《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茉莉花》、《黄河》、《梁祝》等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还介绍了京剧、越剧、豫剧等经典的艺术形式与著名的唱段,如《十八相送》、《朝阳沟好地方》、《我不挂帅谁挂帅》《智斗》等。音乐民族情感的培育依托于音乐作品民族风格的表现与体验,这些艺术瑰宝理应成为我们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接触经典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艺术品位,使他们知道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教材将我国经典的文化艺术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

3.民族音乐与文化的相关性

音乐学科是一门培养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课程。教材非常注意把音乐放置在民族文化脉络中来介绍,按地域类别逐一介绍了我们国不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所以说,民族音乐与地域地区文化息息相关。教师可联系到相关地域民族的历史、地理、风情、著名民歌和地方特色的民族器乐作品、服饰文化、节日、独特民族乐器等等来传授,这些是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主体。这些知识的积累能够培养学生宽广的艺术胸怀,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民族音乐教育在中学音乐教材中实施的策略

1.以挖掘民族音乐文化内涵为主导的策略

在民族音乐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力于音乐作品的文化根基、文化渊源、文化内涵、文化审美心理的挖掘、阐释和讲授,把民族音乐置于文化的脉络中传承,从多视角、全方位来剖析音乐形象。使民族音乐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教师可先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阿炳的悲惨命运、曲名的由来,并了解“二泉”的地理环境、乐曲的保存经过等,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还可在欣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多种文艺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注意进行拓展探究式教学的教育策略

如果在民族音乐教学中仅限于教材,学生会觉得枯糙,对内容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在演奏民歌《茉莉花》时,不但教会学生用竖笛老吹奏,还可以让学生演唱,并欣赏江苏、河北、东北、广东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还可观看歌剧《图兰朵》、申博宣传片的片段及“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版本。通过不同版本《茉莉花》的欣赏,使学生不仅了解了民歌的“变异性”,也体会到了经过整理、加工、改编的民歌,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同时,还能提高民歌的品质,使我国传统民歌放出耀眼的光彩,并走向世界。

3.注意发挥乡土音乐优势的教育策略

在民族音乐教育中,我们还应把乡土音乐作为民族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引进课堂,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了解和接触本地音乐遗产。笔者在中学听课学习时就感受到,学生其实对传统豫剧还是很感兴趣的,只是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传统的受众人数越来越少,学生们只有了解了豫剧的一些唱腔、唱段才会慢慢的去欣赏喜爱。

四、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教育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民族音乐教育中应注意民族音乐的时代感

在今天如此丰富多彩的时代,面对历史性的挑战,中国民歌以崭新的面貌走向现代舞台,在发展和丰富传统音乐的同时,赋予民族音乐以富有时代意义的活力。因此在民族音乐的教育中,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同时,同时也要赋予民族音乐时代的气息。例如,《二泉映月》除了欣赏二胡的演奏版,还可让学生感受马头琴与电子琴的合奏版本及“非凡组合”演奏的版本。

2.音乐教育中应注重教师民族音乐学习的自我意识

要点燃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离不开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示范。因此,每一位音乐教师应该真正地亲近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学习民族音乐,享受民族音乐。在教师的感染下,学生会更加亲近民族音乐,与教师共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五、民族音乐教育应与校园文化的形成发展相结合

少数民族介绍篇9

一、培养少数民族本土导游人才的优势

目前,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外来导游人数多于本土少数民族导游。这种状况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民族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不发达,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信息比较闭塞,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也落后于经济水平较高、旅游资源开发较早的发达地区。[1]加上教育水平落后,师资有限,语言障碍等因素,少数民族旅游专业人才十分稀缺。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还未充分认识到培养少数民族导游的优势和重要性,为应对大量涌入的游客对景区介绍服务的需要,地方旅游管理部门在依靠外来导游援助的同时,不是还未及时开展少数民族本土导游的培养工作,就是培养的力度还不够,致使其队伍成长缓慢,未能充分展现原生态的民族导游服务特色。外来导游人才的引进可以解决旅游服务供不应求的短期矛盾,而在本地选拔培养少数民族导游可以帮助实现这些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长期优势。

(一)少数民族本土导游对所在旅游区的归属感更强近年来,为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导游人员紧缺的问题,国家旅游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扶持。例如:国家旅游局从2003年开始组织全国导游力量开展工作,截止2011年,共有约6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导游入藏支援,预计这种支援将会持续10年左右。[2]此外,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逐步开放和旅游人才管理政策越来越宽松,自愿前往民族地区从事导游工作的自由工作者也日益增多,这些官方和民间的导游人才极大缓解了民族地区导游人员不足的窘境。然而,选派导游和短聘导游毕竟不能留下来长期工作,比如每批导游在工作的时间为6个月左右,而自由式工作的短聘者也会因为气候、饮食、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适应而随时可能离开。相比之下,民族地区就地选拔培训出来的本土导游因为是在自己的家乡工作,不存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水土不服”,也没有远离家人的牵挂,对工作地的归属感和亲近感更高,可以工作得更安心、更尽力。

(二)少数民族本土导游对所在旅游区的责任感更强民族地区的原住民是本地区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守护者,是本民族文化习俗的传承者,更是民族形象的代言人。因为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他们对故乡的情感是外来人员无法企及的。正因为如此,在看见这些旅游景区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每况愈下时,没有人比本土人士更心痛;在目睹该地区悠久的传统、独特的民俗被外来文化侵染同化时,没有人比原住民更忧虑;在淳朴的民风,淡泊的生活方式被经济利益所扭曲时,没有人比亲历这些变化的当地人更苦闷。相比于外来导游,对故乡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会让本土导游更尽职尽责地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维护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珍惜本民族在国内外游客心目中的形象。如果能让他们理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有效遏制对旅游景点的“涸泽而渔”,避免民俗文化的过度开发,甚至对游客的任意宰割欺骗。

(三)少数民族本土导游对所在旅游区的文化认知度更高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在利用文化创造和延续对自然的特定适应方式时所产生的智慧,体现在民族物质文化、民族精神文化、民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民族地域的环境特色等方面。[3]这些都是民族地区旅游与其他旅游地区不同的方面。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虽然传统的观光旅游依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带有主题色彩的旅游方式(如访问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挑战生命极限的野外探险和以培养团队精神为目的的户外生存活动等)以及以收获知识、拓展视野为目的的知识性旅游(比如去敦煌欣赏壁画、回顾历史,去自贡探寻井盐的开采与加工,去吐鲁番了解坎儿井的工作原理等)为国内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多元的生态环境和古老的风俗传统。因为少数民族导游自幼在这种环境里长大,所以积累了丰富的民间知识,在给游客介绍时更加得心应手。而外来导游虽然在接受培训后也能记住讲解材料,但当地的历史、传统和自然特点等常识对于这些“他者”而言,却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掌握的。

(四)游客对少数民族本土导游的认可度较高国家大力提倡全国服务行业本地化,导游行业也在此范畴内。导游服务的本土特性深刻地影响着旅游体验与消费行为。[4]从游客的角度而言,赴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多数是为了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和与外界不同的独特风情,比如:生活方式、服装首饰、民族小吃、居住环境、节日庆典和歌舞绘画等。而如果游客可以亲自观察(如采茶、织布过程)、参与(如唱歌跳舞)和访问(如毡房、吊脚楼)等方式体验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就可以满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游客的探秘猎奇心理,丰富这些地区旅游资源中由民族文化所直接带来的审美、欣赏、认识以及娱乐的吸引力因素。[3]与非本土导游相比,少数民族导游本身就是当地文化的展示者,与周围景观的融合度更高,民族服饰和装扮所传递的独特韵味在他们身上浑然天成,民族歌舞可以被他们演绎得淋漓尽致,民族体育活动如叼羊、姑娘追对他们而言可谓是信手拈来,有他们陪同前往当地人的住所品尝地方小吃在沟通上更加便利,也可以消除误会、避免游客因不了解当地禁忌而冒犯主人的情况。所以在游客眼中,少数民族本土导游的服务更加原生态,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五)少数民族本土导游可为探险或野外拓展式旅游提供服务探险旅游(AdventureTravel)是旅游者在人迹罕至或险状环生的特殊环境进行的充满神秘性、危险性和刺激性的旅行考察活动。很多国家都开辟有此类特色旅游,比如泰国的骑象游、丹麦的狗拉雪橇探险游等。[5]近年来我国国内也兴起了野外探险热,还形成了一些颇具吸引力的线路,如徒步三峡、茶马古道探险游、塔克拉玛干沙漠穿越探险、泸沽湖女儿国探险等等。据统计,不论是由正规旅行社设计还是探险爱好者自发组织前往的探险线路,大多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就是最理想的向导。最近国内出现的几起游客自主探险出现的意外,基本都是不熟悉未开发景区的地形、气候,而且缺乏突发状况应对经验的情况下发生的。少数民族导游本来就熟知当地状况,如果再通过培训掌握现代的呼救和急救措施,游客在探险或野外拓展过程中遭遇风险的几率会大大降低。据中国新闻网2011年11月14日报道,有专家认为未来的15年是中国探险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高峰期。[6]如此看来,在高峰期来临之前提前培训好能担当探险向导的少数民族导游的确有必要性。

二、少数民族本土导游人才的培养方式

少数民族本土导游人才培养一般可分为高校旅游专业培养和短期培训两种方式。

(一)高校旅游专业培养近年来,与我国旅游事业同步蓬勃发展的是高校旅游专业的学科建设。作为少数民族人才重要培养基地的民族自治地区的高校以及全国民族大学也非常重视该专业。据统计,全国现有的12所民族院校以及5个自治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如云南、贵州)的省部级本科院校大多设有旅游专业。这当中有与其他专业并列从属于某个学院(如西南民族大学的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宁夏大学人文学院的旅游管理系、广西民族学院管理系下属的旅游管理系、大学的旅游与外语学院等),也有独立的旅游管理学院(如新疆大学旅游学院)。民族地区的地方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设置旅游专业的现象更加普遍。这些院系开设的专业也很全面,一般都会涉及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学、旅游心理学、饭店管理和导游业务等科目。但这些课程所传授的内容侧重理论研究和旅游管理方法,与民族地区景点的具体导游实践有较大差距,所以高校旅游专业输出的人才更适合担任旅游区的管理和宏观调控工作。

(二)短期导游培训经过专门短期导游培训的少数民族本土导游更适合从事景区的一线服务工作。大专院校的学制多为2年以上,相比之下,短期培训能更快地解决景区导游不足的燃眉之急。短期培训的内容更实用,培训周期更短,并且具有一些特殊的优势。随着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青年,尤其是女青年都愿意参与到当地的旅游服务行业中为家乡和个人谋福利。民族地区景区导游以女性居多,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她们对个人发展和独立事业的追求。但少数民族中普遍流行早婚的习俗,对女子结婚的年龄要求尤其低,所以少数民族妇女若要晚婚,她们所承受的压力比男性要大得多。有些受过高中教育的女孩子在家人眼中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若再继续接受大学教育,毕业后在寻觅本民族适龄男青年时就会面临更多尴尬。但是,针对本土民族人士的短期导游培训就同时可以满足她们事业发展与恋爱婚姻的双重需求,也可以化解她们与家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冲突和矛盾。少数民族本土导游的短期培训可采取两种方式:“请进来”和“派出去”。所谓“请进来”,就是将内地高校旅游专业的教授专家或旅游行业中的资深专业人士请到本地进行短期授课,其益处在于周期短、耗资少,因请来的老师各有所长,学员收益面较广。所谓“派出去”,就是选拔本土文化基础较好、有导游潜质的“好苗子”派往附近高校接受短期培养,该方式有助于开拓被培训人员的视野,学到更系统化的专业知识。

三、少数民族本土导游人才的培训内容

(一)语言培训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基础。选拔少数民族本土导游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就是其是否有一定汉语基础。普遍而言,拥有初中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少数民族基本都能用汉语进行简单交流。在此基础上,地方的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机构可以选择适合他们汉语基础和导游培训目标的汉语教材,在语音、语调、句法和词汇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强化培训,可以在短期内见到明显的效果,帮助他们尽快上岗。另外,还可以重点培养外语水平较好者,让他们担负起接待外国游客和团队的任务。

(二)文化培训少数民族导游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望者,也是现代文化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同时还是未来文化的策划者和开发者。在游客眼中,他们的服饰、妆扮、歌舞表演、行为举止本身就是民族文化旅游的一部分,而民族导游对本族民俗、礼仪、和禁忌的介绍是游客认识“异域文化”的最佳途径。然而,临时招募的导游在景点讲解和民俗介绍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对文化现象的阐释带有浓重的个人理解色彩,这会给游客留下不专业、不正规的印象。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强化民族文化的输出方式,将被当地人普遍接受的文化现象,比如景点名称的由来、传统建筑的特殊含义等介绍规范化。

(三)技巧培训导游技巧与方法是该领域从业人员需要长期积累和学习的内容。它包含的范畴很广,小到讲解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与游客眼神的交流、对景点介绍详略的把握和时间掌控,大到对现场气氛的调节、取得游客的信任和尊重、对突况的应对和矛盾的化解都是导游应该掌握并不断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可以请一些有丰富经验的资深导游在课上或现场为培养对象介绍并展示应对各种状况(如游客内部意见不统一)或各种游客(如不遵守景点规定)的方式方法,培养对象将各种方法融会贯通后,可以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提升服务品质。

(四)接待政策培训导游政策法规是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的重要科目,目的是帮助有志投身旅游事业的准从业人员熟知该行业的政策与规定,更好地保护国家、景区、游客、旅游经营团体和旅游服务人员的利益,借此规范行业服务,保证我国旅游行业健康运行。少数民族本土导游若要取得行业资格证书,也要接受相关的政策培训,为弘扬民族文化、维护生态环境、发展地区经济做好准备。本土少数民族涉外导游尤其要接受外事培训,在接待服务中做到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树立良好的景区形象。

少数民族介绍篇10

简历中的个人介绍范文(一)

我的名字叫XX,我是XX汽车科技学院汽车电子与维修专业XX届的应届毕业生。在此,谨向您呈上我的一片心迹,并期待您能给我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

长期以来,我都有着这样一个信念:以知识改变命运,天宽地阔;靠勤奋赢得未来,无怨无悔!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踏实是我最大的资本,进取是我最大的优点!大学三年,我努力吮吸知识的营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和自己不懈的努力下,专业课成绩优秀;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摄取课外知识。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学三年的勤学苦练,铸造的是一个学习上勤奋塌实的我,生活上自信,自强的我、思想上积极进取的我。利用课余时间我参加了XX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自学考试,增加了自己的知识面。今天当面临人生继高考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抉择时,我大胆地把我的自荐书呈递在您面前,希望能激起您的共鸣!

简历中的个人介绍范文(二)

我叫XX,以全省第X名的成绩考入XX艺术大学中专部(学制五年),并担任班长,所学课程主要以芭蕾舞基本功,古典舞基本功为主,其中还包括毯子功,少数民族民间舞,蒙古族舞,排练课等课程。

在校期间刻苦认真,努力学习,虚心求教,不懂就学,不会就问,由于成绩突出,获得XX文化艺术节集体舞一等奖,奖学金一等奖,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年考入XX大学舞蹈系,所学专业包括芭蕾舞,古典舞、新疆舞、藏族舞、朝鲜舞、蒙古舞、傣族舞、汉族舞,现代舞和其它各少数民族民间舞。在校期间刻苦训练,尊重师长,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得到师生一片好评,被选为团支部书记,在校期间曾多次参加XX电视台、XX电视台的晚会演出。

后来进入XX民间舞蹈团,担任舞蹈演员一职,在该团工作期间曾参加XX电视晚会和省市级的各种演出,期间表现优秀,虚心学习,曾经担当过舞蹈队副队长一职,因此同年被聘为XX舞蹈民族舞教师。

为了进一步提高舞蹈水平,我考入XX艺术大学学习现代舞与现代芭蕾舞编导,所学专业包括现代芭蕾、现代舞技法、舞蹈即兴、古典芭蕾、代表性舞蹈、东欧民间舞和HIP-HOP街舞等。在校期间曾多次参加电视台、大剧院的演出和编创。

本人热爱舞蹈,热爱于舞蹈教育事业,如能录用,定当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承蒙审阅,深表感激。

简历中的个人介绍范文(三)

我是XXX大学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专业是海洋科学,我希望能到您单位做渔业销售的工作。

经过大学四年的努力,我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已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强的时代青年。

在专业方面,我既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又重视对自己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我抓紧时间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同时我也有计划地抽出时间去阅读各种书刊、杂志,力求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我尽量去捕捉每一个可以锻炼的机会,与不同层次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在学习方面,我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学习和接受能力强;在工作方面,我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尽心尽职,组织协调能力出色;在待人处事方面,我热于助人,以信为本,真诚待人。

在日常工作中,我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追求"三明"(聪明、高明、开明)、"四人"(人格成熟、人性善良、人文深度、人情练达)的崇高境界,以智、仁、勇、精来严格要求自己。我为人诚实正直,能与人融洽相处,共同进步。兴趣广泛,参加各种活动,如打篮球,打乒乓球等,让我结识了不同性格的朋友,更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我希冀崇高的自我,也希冀完善的人生。崇高的自我令他人欣慰,完善的人生令自己充实。我期求成熟的思维,也渴望成熟的季节。成熟的思维可以看人生,成熟的季节可以看世界,走向成熟,我渴求机遇。

看过“简历中的个人介绍范文”的人还看了: 1.个人简介自我评价范文

2.个人简历自我介绍范文大全

3.个人简历中的自我评价范文

4.简历自我介绍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