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故事范文
时间:2023-04-01 13:5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小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知青在海南工作艰苦,生活吃苦,大家常常饿着肚子参加劳动,全年一般在年节才能吃到一点肉,在这种艰苦环境下,年轻的身体几乎透支,一些知青变得像“海南了哥”――又黑又瘦。为了给自己增加一点营养,顾不上什么环境保护,我们跟老农学习在晚上到田野去捉“田鸡”一青蛙,抓到后自己煮来吃。这可是一门既简单又有点“技术”的手艺:晚上捉田鸡一定要用手电筒,但如果你不懂掌握手电筒照射的角度,就别想捉到田鸡。老农就教我们,用手拿着手电筒放到自己的右眼右侧,紧贴眼角,这样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因为晚上田野一片漆黑,田鸡也是黑色,主要靠手电筒照射到田鸡的眼睛把光反射回来,我们一看到两粒小亮点,就知道发现田鸡了,然后慢慢走过去用“五爪金龙”抓个正着。如果不把手电筒放在这样的角度照射,就是照到田鸡,它的眼睛反射回来的一点光我们也难以看到,只能“徒劳无获”。
在晚上捉田鸡过程中,我有过“一喜一忧”的经历。一次我照到两点亮光后,知道找到目标了,于是慢慢走到亮点边,伸出五指,用力一抓,一下感到这只田鸡好像特别大,于是小心抓紧拿起来一看,哇!原来是一公在上、一母在下两只相连,来个“现场”,双丰收。另一次是当自己把手电筒紧贴右眼,赤着脚,在田基上全神贯注地寻找亮点的时候,突然听到自己脚下有沙沙的响声,赶快用手电筒一照,哇!整个脑袋都空白了,心脏几乎停止跳动,原来赤脚下面正横着一条皮肤是黑白相间的毒蛇,正慢慢爬过田基,如果我踏上它,被它咬一口,在黑暗的田野,没医没药,很可能这条小命就没有了,幸得没踏着。
偷鸡
一次,听到一知青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篇2
可以说,上周末上演的“我只过1%的生活”故事秀,是本年度性价比最高的事件营销,没有之一。虽然马佳佳、雕爷、黄太吉、余佳文,都是讲故事的高手,但与“伟大的安妮”相比,能够一次性、短时间、单纯在社会化媒体中引爆并取得如此好的转化效果,无人能出其右。
12月13日21点26分,微博大V“伟大的安妮”“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组图,在微博上迅速发酵走红,随后很快扩散到微信朋友圈,短短的一天,两大社会化网络均被刷屏。截止12月15日20点,该图在微博上已累计转发了43.69万次,点赞34.73万次,评论8.9万次。而其带来的转化也惊人的高,“伟大的安妮”14日下午15:07微博称,这篇文章已经有超过6000万的阅读量,有超过30万的用户下载了她创业开发的“快看漫画”应用,该应用也在App Store里最高时冲到了免费榜榜首,直到今天仍稳居第二名。
许多人惊叹,真是牛叉的营销,没见她花钱便口碑和下载量双丰收,这是绝大多数公司花钱也买不来的。
不得不承认,这确实很牛。即使随后有人质疑她炒作,质疑她的漫画水平,以及她前后说法不一的表达,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创业成长路径,无关乎你我,单单从这一事件本身出发,我们能学到的,就是她的事件营销技巧——一个好故事成就了一个热门事件,一个好故事引发并促成了一个营销闭环。
好故事成就好营销
没人爱听大道理,最好讲个小故事。这无关人的智商与地位,《故事会》和《知音》有各自的受众群体,机场里的财经杂志同样也靠商业故事让白领达人们沉醉。
智威汤逊广告公司CEO唐锐涛曾经说:我们的目标是把“老鼠变成米老鼠”。“老鼠”是一般商品,很多,但人们不一定喜欢。可是米老鼠就不一样,虽然都是老鼠,但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可以获得人们的热爱——米老鼠就是品牌。
这个变的过程就是讲故事。英文内容营销中流行一个词叫做story telling,直译成中文就是“讲故事”。几乎每一个成功的品牌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凡是成功的品牌,都很擅长“讲故事”,它们懂得如何把品牌的历史、内涵、精神向消费者娓娓道来,并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品牌理念的灌输。
所以说,一个好的营销就是讲一个好的故事。
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我只过1%的生活”就可以算作是个标本。
解剖标本则能让我们更好的看清楚细节。从传播学的角度看,鲜明的主题、个性化的人物、丰富且有冲突的情节、感同身受的细节缺一不可;而这些要素的目的就是要有代入感,让观众、听众产生共鸣。
如果这样来分析“我只过1%的生活”,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高明之处。宝洁公司前营销主管吉姆.斯登格说,最好的公司会讲述两种类型的故事,来建立强大而持久的品牌。一种是创世纪故事,重点是公司的创业传奇;一种是顾客影响型故事,讲的是公司的产品、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改变。
“伟大的安妮”讲的就是个创世纪故事。各位看官,请听详细分解:
1、鲜明而有正能量的主题——励志与梦想
这是当下社会中热度一直不减的话题,也是屌丝们聊以的精神食粮。有朋友在网上吐槽,说“伟大的安妮”创作的不是漫画而是鸡汤,确实如此,安妮给大家端上来的就是一碗热腾腾的心灵鸡汤。网友“姓赵无名”留言:“梦想系也许是唯一能和爱情系并列的一击即中的文艺创作题材了,因为它根本就是整个人类的软肋嘛。”
2、个性化的人物——90后少女创业者
在创业大军里面,目前还能引起舆论和人们关注的,也只有90后了,这是所有70、80后的羡慕点和媒体的关注点。人们绝对不会放过这样一场鲜活的好戏,看客们会为他们的一点成功而欢呼,也会为他们的一点挫折而苦恼。
3、新颖而可视化的传播形式——漫画
80、90后早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比起长篇的文字,图像本身具有直观性和美感,更易于传播,也更适合碎片化时间。漫画的形式本身就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可传播性。
4、故事的核心矛盾点与冲突——成长与创业中的坚持与特立独行
这又是一个时下最最激动人心的模版,创世纪故事展现了品牌或公司创立之初的动机。正如梅赛德斯奔驰,人们会想起“父随女姓”的故事,每一家伟大的公司都是对某个真实存在的特定用户需求的响应。而创世纪故事正是理清了这一点。
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安妮在自己的奋斗下已经打破了两次1%的诅咒,现在又来借助网络的力量实现第三个1%,这就是一个好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最动人。个性化的人物、丰富的情节、矛盾与冲突,在短短的漫画中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让用户有了共鸣,安妮的影像在用户的脑海中化身成了自己的未来与希望,每一个人在感动的时候其实都是在为自己感动。
应该说,“伟大的安妮”强大的讲故事的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微博段子手讲故事的威力大放光彩。“同样的故事,我们都表达不出来,但安妮用她的文字她的画,却可以表述得那么深入人心,所以才引起大家的共鸣。”
关键的引爆点和助推器
以上四点是一个好故事所必须要具备的。
与此同时,成为一个好故事,还需要:
1、真实,让人相信。品牌故事必须“真实”,这倒不是说品牌故事必须是真人真事,而是品牌故事要能自圆其说。被消费者抓住品牌故事的漏洞,即使再真实也会被消费者贴上虚假的标签。2、正能量,让人感动。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的故事为什么长久流传?因为它遵循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所以能够跨越时空成为人间美好的永恒。因此,品牌故事必须演绎真情,演绎对人间真善美的追求。
这两点在“伟大的安妮”的故事中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但这个好故事能否成为一个好营销,还有几点要素必不可少。
首先,在构思故事之前,你要想清楚以下几点:
1、你的目标受众究竟是谁?2、你要用什么样的故事去感动他们?3、如何到达受众并让他们参与其中?
在这方面,安妮应该想的比较清楚,在这次营销中,短短的两天时间,投资人、行业合作者以及普通的用户都被一网打尽,这一结果肯定是超出了她当初的预想。从面向普通看客的内容入手,从社会化网络发端,即使对普通用户的影响没有特别突出的效果,至少也能让投资人和行业合作者看到自己的营销能力,可能是安妮团队最基本的初衷。
其次,时间点和大环境的支持特别重要。
马尔科姆.格拉维尔德写的《引爆点》,讲述了流行理论的三个法则,第一是个别人物法则,即一件事物的流行离不开三种人,联系员、内行、推销员。第二是附着力法则,就是流行事物本身所具备的要素,这些要素可以让人过目不忘、流连忘返。第三是环境威力法则,即发起流行的环境因素十分重要,一个微小外部环境的变化,就能决定流行或者不流行。
环境在这里至关重要。最近比较火的几个事件,都是搭上了创业大潮的顺风车,给大家讲的都是创业中的酸甜苦辣,因而更容易被传播。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引爆点》中所说的个别人物法则,推销员的选择至关重要。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我所说的你学得会却做不到,主要指这一点。一般说来,“伟大的安妮”在微博上的粉丝群以及段子手群,是其敢于发力并且获得成功的杀手锏。拥有逾838万粉丝,加上微博上一众长期抱团的段子手群,都成为了这一事件的推销员,转发、评论、赞,每个人都充满着感情和兴奋,充当着大小不等的传播节点。
而这种传播渠道,对绝大多数的企业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即使是砸钱去做推广,也因非自发的参与,本身就像强扭的瓜,商业味过重和链条过长,也而使效果大打折扣。
一般来说,讲故事是个长期且持久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渗透与铺垫,对于一个事件营销,或者说单次内容营销来说,发起者很难奢望一次就获得成功。激发用户的心智,即是个脑力活,也是个体力活。如果你想四两拨千斤,在对生活和八卦的解读中延展出特色的营销,激活你的用户,挖掘的便是用户的心智资源。
篇3
《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宋·杨万里
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著,一牛吃过柳阴西。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淮上渔者》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与小女》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
《风鸢图诗》 明·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折扬柳歌》清·许虬
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
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
《山家》元·刘因
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幼女词》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踏歌词》唐·刘禹锡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忆匡一师》唐·李商隐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风鸢图十首》明·徐文长
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
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采桑子》黄庭坚
投荒万里无归路,
雪点鬓繁。
度鬼门关,
已拚儿童作楚蛮。
《宿郑州》唐·贾岛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圆。
篇4
学校不仅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一项重要,而且学校体育还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对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层出不穷的校园体育活动伤害案件的严重制约,、合理、合法的解决此类案件已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本文就依法解决此类案件,明晰学校方在此类案件中所承担的责任进行探讨。《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是探讨的法律基础。校方并非在所有的学校体育活动伤害事故都承担的完全的法律责任,而是根据在校学生发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根据其管理行为是否有过错以及过错与事故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大小的认定应该根据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主要可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学校方学校已履行了相应的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法律责任。
关键词:校园伤害事故、过错、法律责任、职责
一、引言
学校体育不仅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学校体育还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展学校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体格健美,身体健康,精神愉悦,能帮助学生形成健身、娱乐、生活等方面的多种身体技能。并且能增进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生活习惯,使学生在校期间有充沛的精力,具有促进身心协调的全面效能,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兴旺发达。可见学校体育地位与意义非同一殷。
然而,近年来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却成萎缩状态:学校组织大型体育活动的频率逐年下降;体育老师在开展体育课教学中,一些对抗性强,运动强度大,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科目仅作演示或者干脆取消。例如,我所在的学校运动会现在是能不开就不开,即使开,运动项目也严格挑选;前几年体育老师把标枪项目给删了,这两年连铅球项目也给砍了,足球尽量少踢,甚至跑步项目也难以幸免:几年跑一万米,后来跑五千米,现在降到一千五百米,……。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受到很大的,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可能产生一定负面作用,对提高我国民族素质是很不利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学校缺少体育场地、设备、资金,体育活动成为学校头疼的严重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近年来,各种学校伤害事故层出不穷,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学生伤害事故中出现频率高,事态严重的一种。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由于体育活动的性质决定了体育活动具有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性。我国法律没有专门针对学校伤害事故方面法律。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社会对教育部门的压力很大,事故解决难度更大。往往处校伤害事故仅仅是为了平息事件,安抚学生家长、群众。要么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更多的是学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特别是体育活动中产生的学生伤害事故,体育教师甚至成为直接责任人而受到惩处,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工作。因此,从法律上明确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正确处理和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对于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实施课程改革,维护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顺利执行都是很有必要的。
二、确定学校校律责任的法律依据
我国目前没有完备的专门关于校园伤害事故处理方面的法律,更没有专门针对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的法律,但是,我们可以从《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各方面责任有相关的规定,不难从中出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中校方应负法律责任。
传统观念认为学校应该承担未成年学生在学校的监护人责任,家长交了学费,学生在学校发生的一切都由学校负责。如果学生在学校出了事故,学校理所应当负全责。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就会知道这种观念既不合情理,也不合法。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不能等同于把钱存进了银行。绝不是学生一到学校,家长就不用管了。就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学校根本不可能像家庭一样,对学生实行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看护。学生思想活跃,活泼好动,并且学生不可能完全服从老师的安排,完全遵守学校的纪律。而且从法律上,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学校最基本的职责是教育而不是监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具有“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人生安全的职责,这种“保护”职责是一种“派生”职责,而家长的保护管理则是“全部”,就是《民法通则》中所讲的“监护”。保护不能等同于监护,《教育法》中规定的学校的责任是“安全教育是否到位、管理是否适当、措施是否落实”。发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后,判断学校有无过错,主要就应该是从以上‘三个是否’来看。《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所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学校的责任强调的也是是保护的责任。
2002年教育部颁布施行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学校和学生及其监护人在维护学生人身安全方面的职责和责任,为今后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提供了明确的法规依据。《办法》主要根据过错责任来分清伤害方和受害方。《办法》以维护学生、学校合法权益为基础,充分考虑了学校和学生及其监护人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规定了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基本原则以及事故处理的途径和程序,界定了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应承担责任12种情形,以及学生和学生监护人应承担责任的5种情形和学校免责的10种情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强调过错责任,即尽职则无过错,在法律上就不予以追究,未尽职则追究责任。《办法》第8条明确规定了相关当事人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过错责任:“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 《办法》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来分清伤害方和受害方,确定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是符合其他法律规定的。
通过对以上法律法规的分析,我认为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校方并非在所有的学校体育活动伤害事故都承担的完全的法律责任。学校承担的法律责任应当根据以下两点来明确:一、在校学生发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根据其管理行为是否有过错以及过错与事故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决定。并且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大小的认定应该根据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主要可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二、在学校无过错时,基于人道主义精神和保护弱者、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的考虑,学校在不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或其他补偿。
三、学校方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学校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况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条件:1、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学校提供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器材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维护管理不当,存在可以预见的安全隐患。2、学校在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体育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中安全教育不到位,组织不严密,管理不到位,没有尽到了管理安全教育和管理保护职责。3、学校教师在组织教学,实施管理中采取了没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4、学校对已知的特殊体质的学生没有特殊照顾,未采取特殊保护措施。5、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致使伤害扩大的6、体育活动中老师殴打,指使他人殴打,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7、教职员工在体育活动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擅离工作岗位,或虽在工作岗位,但未履行职责或者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的。8、其他学校应该承担则情况。
篇5
[关键词] 骨量减少;骨密度;强化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b)-0018-02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影响公共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WHO数据显示,全世界骨质疏松总人数超过2亿。在我国,按全国2006年调查估算,在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亿万人存在低骨量[1]。骨质疏松目前尚无法根本治愈 ,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的临床前期状态, 如忽略对其进行干预或者干预措施不恰当很容易发展成骨质疏松,进而引起椎体和髋部骨折等严重并发症。该研究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来院门诊的中老年人,通过强化生活方式联合药物干预,探讨其对中老年人骨量减少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门诊体检50~65岁的中老年人,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诊断为骨量减少,即T值在-1.0~-2.0之间,共计210例。通过病史及其他检查排除骨折、继发性骨质疏松、糖尿病、肾病、甲状旁腺亢进、代谢性疾病及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和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1.2 研究方法
所有入选21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 强化生活方式联合药物组(即干预组)110人, 干预措施包括有氧运动(每天快走或慢跑30 min~1 h,舒展体操10 min,每周4~5次) ,每天补充补充钙尔奇D 1片(含元素钙 600 mg ,维生素D125IU);对照组对生活方式无特殊要求。详细记录每位受检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及饮食生活习惯等资料。
1.3 研究过程
两组干预及观察时间为12个月 ,每月随访1次 ,随访内容包括运动量和服药情况记录,确保各项实验措施落实,每月化验1次血钙、磷浓度,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时测量腰椎(L1~4)和左侧股骨颈骨密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入组与基线比较
干预组共入组 120人,男女比例1:1.34,平均年龄(56.38±6.23)岁,最终随访102人,随访率85% ,6人因无法坚持运动而放弃,2人因血钙过高停止口服药物。对照组共入组 100人,男女比例1:1.31,平均年龄(57.13±5.18)岁,最终随访94人,随访率94%,6人因出现骨质疏松临床症状而使用药物治疗。两组一般情况及基线指标的比较, 性别、年龄、身高、身体质量指数等一般情况及腰椎、股骨颈等部位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对象基本情况构成具有可比性,见表1。
3 讨论
骨量减低是骨质疏松症的前期,是正常骨量人群与骨质疏松症患者过渡阶段,即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但尚不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状态。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骨量加速丢失和骨结构改变,则进入骨质疏松状态,需终身治疗。美国骨质疏松基金会的调查结果显示[2],绝经后白人妇女分别有54.0%和30.0%患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50岁的男性有3%~6%患骨质疏松,28%~47%为骨量减少。李宁华等[3]针对我国五大行政区进行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调查,40岁以上中老年人骨量减少患病率女性为32.4%,而男性患病率则高达为45.8%。
骨质疏松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控制因素和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制因素包括种族、遗传、性别、年龄、绝经和母系家族骨折史等,可控制因素包括低体重、不良生活方式及药物使用等。研究表明[4],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少运动、日晒不足、长期饮碳酸饮料等)、钙元素及维生素D摄入不足和缺乏运动是骨量减少发展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有目的的一年以上的平衡饮食、戒烟限酒、钙和维生素D补充、阳光日晒及适量的有氧运动等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的防止和延缓绝经后腰椎和髋部的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症[5]。然而何斌等[6]研究发现单纯补钙及少量维生素D(即口服钙尔奇D),治疗前后一年,腰椎及股骨颈BMD均有下降,并且骨代谢指标β-CTX上升明显,提示骨量的进一步丢失,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张健等[7]针对骨量减少患者设计了一套健骨运动,每周运动3次,60~70 min/次,运动程序依次为热身、有氧运动、跳跃运动(跳绳)、力量练习和柔韧练习,6个月后观察实验组腰椎BMD和髋部BMD分别升高了1.13%和下降了0.13%,说明6个月的健骨运动提高了腰椎BMD并延缓了髋部BMD的下降。
该研究中,我们简化了何斌等[6]的运动方法,使其更适合中老年的运动方式,探讨强化生活方式联合钙尔奇D干预对中老年骨量减少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联合干预组1年后腰椎BMD升高了2.9%,股骨颈BMD没有发生变化,而对照组腰椎BMD下降了2.28%,左股骨颈BMD下降了2.66%,说明强化生活方式联合钙剂补充能有效提高腰椎BMD并延缓髋部BMD的下降。所以骨质疏松防治应重视骨质疏松临床前期状态即骨量减少时的早期干预。该研究证实了在骨量减低阶段进行积极有效干预,尤其对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对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发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编委会[J].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8-154.
[2] Bonnick SL. Osteoporosis in men and women[J].Clin Comerstone, 2006,8(1): 28-39.
[3] 李宁华, 区品中, 朱汉民,等. 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骨量减少症患病率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1, 35(3): 205-206.
[4] 朱秀芬, 林华. 生活方式与骨量变化[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7,13 (8): 588-591.
[5] 林华, 陈新, 朱秀芬, 等. 生活方式调整干预绝经后骨量减少[J].中华骨质疏松杂志, 2008, 14(6): 409-413.
[6] 何斌,智喜梅,张伟杰,等.钙与骨化三醇淳对中老年骨量减少患者的预防作用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2009(A03):193-195.
篇6
《 I Q 故事 》读后感
我看了一本名叫 《 I Q 故事 》 的书 , 我觉得它把大道理全部改写成了一个个小故事 。 我非常喜欢 , 而且我可以在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中体会和学习到一个个的大道理 。 列如 :《两只小老虎》讲了老虎妈妈生了两只可爱的老虎宝宝 , 两只小老虎一个好学 , 努力学老虎爸爸的本领 。 而另一只却成天嬉戏玩乐 , 认为自己的爸爸是林中之王——老虎爸爸 , 自己就可以生活地无忧无虑 ,衣食充满了 。 到最后才知道父母最终会死 , 于是他终于努力学习本领 , 长大成为了林中之王。这篇故事使我们懂得了“ 父母最终是要离开我们的 ,只有靠自己 , 才能过得好 , 所以我们在现在小时候 , 父母还养得起我们的时候好好学习 , 长大才能靠自己养活父母 , 养活孩子 , 养活自己。”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 . 很大的人生哲理与启示 , 教会了我许多知识与道理 。
篇7
关键词:及时性、针对性;简约性、持久性;优越性、浸润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17-1
如果,老师与小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伺机补充一些浅显易懂、意味深长的哲理小故事,这善意而重要的指点,声声入耳,句句润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听之感之,感之同之,同之内化也,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结合教学实际、穿插式的德育小故事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及时性和针对性
当老师碰到学生违反纪律时,大多数情况下常用的是说教,但收效甚微。如果用一则针对性比较强的小故事来启发思考不是更好吗?例如,班级正在上自修课,老师因处理突况而迟到了一会儿,当老师赶到门口时,发现教室里闹哄哄的,但老师并没有马上批评,而是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同学们,以前有个老木匠,他造的房子既坚固又美观,老板对他很满意。因为他用的是最好的木材,最好的手艺来造。当他退休前三个月,老板让他造最后一座房子。他当时就很气愤,都快退休了还不让人清闲一点!于是,他就怀着不愉快的心情,用最劣质的木材,最差劲的手艺干活。三个月后,房子造好了,当老板把钥匙交给老木匠时说:“这是我给你的退休礼物。”老木匠顿时后悔万分!
“故事我讲完了,同学们,我们平时的学习就等于在造房子,每一节自修课,每一次作业,看你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态度来‘造’。有的同学造的房子结实、美观,将来‘住’进去安全舒适;有的同学则是粗制滥造,将来‘住’进去整天提心吊胆,后悔莫及。”
你看,一个小故事及时地让学生明白:学习应为自己负责。而且说到了学生的心坎里,针对性强,使其恍然大悟,想必学生也乐于接受。
二、简约性和持久性
小故事哲理性很强,但都简洁明了、浅显易懂,一般几分钟就能讲完。《马拉松冠军的秘诀》,550字左右,讲2分钟左右;《爬上金字塔的蜗牛》,350字左右,讲1分半钟左右……
讲故事抓住适当的时机,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学生的影响时间较持久。如果学生长期浸润在这样的氛围中,往往会形成某些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
去年我教六年级,孩子们学习紧张,从一开学就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到期末时,孩子们已经有些松弛,毕竟他们是孩子,长时间的你追我赶,何其累也。老师、家长都希望他们能考个好成绩,不负这一年的努力。于是,我在一天的晨会课上,说要给他们讲一个《猎狗与兔子》的故事,并要求他们听完后自己想一想我为什么讲。他们一听要讲故事,都来劲了,胸都挺直了,黑葡萄般闪亮的眼睛都看着我,生怕我反悔似的。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位猎人带着他的猎狗去打猎。在森林里,猎人看见了一只正在埋头吃草的小兔子。于是,他举起猎枪,瞄准,“砰――”,枪声刚落地,猎狗习惯性地奔跑过去。可惜,那一枪没打死兔子,只是打到了兔子的后腿。于是,接下来要逮到兔子就全靠猎狗的了。猎狗为了得到奖赏,尽力地追赶兔子;而兔子为了逃命,拼命地往自己的洞穴方向跑去。后来,兔子竟成功逃脱,猎狗尽了力也没追到受伤的兔子,反而被猎人狠狠地骂了一通。
事后,有动物问兔子,你为什么受伤了还能跑过猎狗而逃生呢?兔子很镇定地说:“我逃跑时,是拼了命在跑,跑不快是要有生命危险的。而猎狗只是尽力在追我,它抓不到我,不会有生命危险,只会被骂而已。”
听完这个故事,学生都陷入了沉思,有的学生若有所思的神态告诉我,他听懂了。有时,我也隐隐感到,也许,学生长大后,小学的课文倒忘了,但老师讲的某个小故事却还记得,受用终生啊!
三、优越性、浸润性
篇8
针对学生的现状,为了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适应历史课程改革,探索多种有效的教学途径,我利用自己任历史课教师的优势,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索性地设置了“故事时间”,开展了历史小故事的演讲活动。因为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生性活泼好动,表现欲较强,同时历史小故事的演讲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还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锻炼学生各种能力和自主建构知识的途径。
具体作法是:每一节历史课前,教师让出讲台5分钟,安排一名同学上台演讲历史小故事。所谓的课前演讲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即兴演讲,也非脱离现实的东拼西凑。要求学生在每一节课开始前,去寻找对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发展有益的成语故事、中外历史故事、著名历史人物的典型事迹等。演讲时尽量做到语言生动流畅,内容充实,口头讲述,不能对照讲稿照本宣科,既要有历史内容又要有自己的观点,整个过程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同时渗透对学生史料整理、综合判断等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因为讲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梳理线索、处理史料的锻炼过程,学生可通过讲故事、听故事、分析故事,养成历史思维的习惯,进而为形成探究学习能力做好铺垫。对每一位演讲完毕的学生,我都及时地组织同学对他的演讲进行评议,并加以鼓励或表扬。
历史小故事演讲活动开展以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演讲的质量也越来越好,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故事演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学生特别喜欢你”这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常对我说的话,每一次,我无论踏进哪一个班级的教室,都能看到学生欢悦的眼神,整堂课学生表现得都很激动,每双眼睛都那么明亮,充满兴奋。学生学习热情如此高涨,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与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推行的历史小故事演讲活动有关,因为这一活动满足了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的强烈愿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才华与能力的舞台,同时营造了一个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由于他们其他科目的成绩不太理想,上课展示自己的机会较少,而历史故事的演讲在课下给他们留有一定的准备时间,使他们有了成功的把握和自信,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进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学生曾某某,入学时有“弱智”证明,任课老师都反映这个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较差,而且上课不听讲,常自己大声自言自语,还不断找其他学生说话。针对这种情况,我先后几次安排他课前进行历史故事演讲,并且上课还多次给他回答问题和讲故事的机会。不管故事讲得如何,问题回答的对与错,我都给他以鼓励和表扬,从而使他有了成功的。结果,他特别喜欢上历史课,主动要求当历史课代表,期末历史测试取得了班级第一、年级第二的可喜成绩,每次见到我他都高呼“历史老师万岁”,虽然他表达的方式欠妥,但是这反映了他的真实心理,说明了他对历史课的真正喜欢。
二、故事演讲开拓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历史知识
通过历史小故事的演讲交流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历史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为了讲好故事,积极主动搜寻阅读各种书籍,如《成语故事》、《上下五千年》、《历史名人小故事》、《小故事中的大智慧》、《故事会》、《山海经》等。同时又由于不同的学生演讲不同的故事,使学生在听故事中获得新的历史知识。有句话说得好:“一个苹果交换一个苹果,你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但是,一个思想交换一个思想,你得到的就是两个思想。”一个学期如果每一位同学轮到两次演讲历史小故事的机会,那么,全班30多位同学就可以共享60多个精彩的历史小故事了。试想如果历史课堂教学仅仅是教师的一言堂,又能够讲多少精彩的历史故事呢?从实际效果来看,同学演讲历史故事的才能丝毫不比我们历史教师逊色,并且,有些历史故事经过同学的演讲,在他们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教师有时也会深受感染。
三、故事演讲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话语能力是一个人终生最有效的重要本领。讲话是一个人展示才华的能力,是征服别人的基本能力。”讲故事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要讲好历史小故事,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是要进行预习,并选择自己要演讲的历史故事的范围与大致内容;其次要进行课外阅读,进一步确定演讲的内容;再次,要进行演讲方面的自我模拟训练。刚开始,学生虽然在选取故事后反复熟悉,精心准备,但真正走上讲台,面对几十双眼睛时,往往阵脚大乱。要么照稿宣读;要么两眼紧盯地面或天花板,背课文般越背越快,如果忽然忘了某个人名、故事环节、时间,就会更加紧张,而且越紧张越想不起来,越想不出越紧张,陷入窘境。每当这时我都会对他们进行及时的鼓励,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在第二次演讲的时候,精彩地完成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人自信心的增强、思维的连贯性、准确性的提高是紧密相关的。因而,开展历史小故事的演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故事演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
流畅的语言表达需要词汇的积累和得体的运用,这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严谨、有条理的思维。同时,一个初中的孩子是否愿意开口,是否敢于开口,对其性格的培养发展有其深远的影响。如:我所任班级中一些学生,有的普通话说得不太标准,有的上小学时从来没有回答过问题,所以不敢主动地承担故事演讲的任务。对他们我进行了特别的照顾,可以让他们照本阅读,并对他们的阅读适时作出肯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经过锻炼,他们胆大了,有自信了,不仅故事由阅读变为演讲,而且上课还能积极
回答问题,配合老师的教学。
五、故事演讲有利于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改革尤其要求做到: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而获得发展的主体,外界可以为学生的体验、探究活动创造条件,但绝对无法代替。”学生讲的小故事不是课本现成的知识的复制,而是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形成对知识的建构,讲的过程本身是对知识的再一次加工和重现的过程。作为行为主体的学生,故事演讲使他们的阅读、鉴别、表述、分析的能力同时得到了提高,教学目标也随之达到,学生的主体作
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六、故事演讲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篇9
上个星期,我读完了一本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
这是一本由40个小故事组成的故事集。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描述了中世纪阿拉伯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蕴藏着深厚的阿拉伯文化内涵。显示出了阿拉伯人民非凡的智慧和想象力。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
书中的故事生动形象,爱憎分明、充满哲理,并且都贯穿着光明和正义最终将战胜黑暗和邪恶的主题。让人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叙述语言十分幽默,采用的是中国文学著作中比较常见的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形式。整本书看似是一个大故事,但是中间又套着许多小故事。读起来一波三折,令人回味无穷。难怪我对它爱不释手,沉醉入迷了
书中有许多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如机智勇敢的阿里巴巴,他使我明白了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道理。还有爱财如命的吝啬鬼丁朗,他使我明白了钱不是万能的这个道理。还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布昂,他使我明白了牺牲小家顾全大家的道理。以及阴险狡猾的艾丝,他又使我明白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我认为这是一本好书!
篇10
故事讲的是有一条小鱼,它从小生长在池塘里,但它对于外面陆地上的生活非常的好奇,想着有一天能看看陆地上的世界。但是鱼是不能离开水的,所以它认识了一只小蝌蚪,小蝌蚪长大成了小青蛙,每天在陆地上玩耍之后,夜晚总会回到小池塘,跟小池塘里的小鱼说着它在陆地上的见闻。
小鱼非常地开心,它甚至根据小青蛙的描述,画出了自己想象中陆地上那些鸟儿,人类,以及奶牛。只不过小鱼画出来的鸟儿,是一只鱼儿长着翅膀,人是一只有着鱼尾巴的有两条腿的鱼,而牛是一只可以挤奶的鱼。
看过这个小故事的人,肯定对于小鱼画出的那些画逗的不行吧。觉得小鱼看的太片面了,还只是停留在自己的世界中,它所能想象的,也只是其于鱼做为根本。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