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层培训范文
时间:2023-03-18 23:1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管理层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中层管理人员,培训设计,零售行业
引言:
企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的支持。而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中,尤其是零售行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与国际巨头相抗衡的主要因素。就零售行业而言,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培训并不是一种成本,而是一种高效的投资。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满足员工不断成长的需求,给员工上升的足够空间;巩固团队精神,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增强店铺管理层的能力,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能力与团队建设管理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进行合理设计,对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中层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中层管理人员是对企业的管理标准、计划与组织实施承担直接责任的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
1、基本能力
作为中层管理人员要掌握的能力很多,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自律能力、角色认知能力、目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压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授权能力、激励能力、影响能力、培养他人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执行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绩效管理能力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自律能力和沟通能力。
2、管理能力
这里的管理能力指的是自我管理一管理人际关系一管理下属一管理业务一管理项目和变革一管理战略方向,其中,自我管理、管理人际关系这两个层次属于自我管理层级。管理下属、管理业务层属于狭义上的管理层级,管理项目和变革、管理战略方向这两个层次属于狭义的领导层级。其实,作为中层管理者就是要正确的做事,注重思考,注重执行。
3、道德品质
作为中层管理人员,要德才兼备。德的标准是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胸怀、眼界和大局观以及有自知之明、能超越自我,还包括公正、廉洁、谦逊、文明。才的标准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富有创新精神,善于总结提高,有强烈的务实精神,能带出一支过硬的队伍。
二、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设计
(一)培训目标
首先,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要与企业经营战略相一致。培训作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辅助手段遵从企业经营战略的要求是理所应当的事。受资源的限制,企业培训不可能无限制地展开,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与方向是每个企业培训工作的首要问题。考虑企业战略问题时,有四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财务、产品、市场与管理。这四个方面的在各个企业中的侧重点不尽相同,构成了不同企业的不同经营战略。
其次,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要与职位要求相一致。即便是有经验的管理者,也应进行职位培训。一是因为技术的提升或创新,管理方式的改革与组织调整;二是因为岗位的调整变动;三是作为更高一级岗位晋升的准备工作。培训目标按职位要求展开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职位分析,由于现代企业中的职位分析已不再仅仅围绕职位工作职责有形的、表面的任务来进行,因此培训目标的展开也随之变化。
第三,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要与个人发展相一致。企业内部培训总是落实到人的身上,总是在对每一个个体的人进行培训。因此企业培训除了对组织本身有意义外,对个人发展的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企业的管理层聚集着一批高学历、高技术、高资历的员工,更看重个人发展,甚至薪金都放在了求职的第二位,因为对他们来说,暂时的高薪并不难得,难得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持续增值。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目标乃至员工培训目标也应当将员工个人发展因素考虑进去,尽量使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从而取得最佳成效。
(二)培训内容
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是职务培训,以零售企业为例,零售企业的管理人员一般已具备相当的经验,对公司的经营性质、管理制度及所分配部门的工作性质已经有了充分了解,所以他们的课程应偏重增强其对整个零售企业经营状况总体掌控的能力。另外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应根据上文叙述的中层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注重加强其沟通技巧、管理与分析能力等一系列特殊能力的培养,合理设置培训内容。以零售企业为例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可参考表1。
笔者认为对于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企业战略。成功的企业,几乎都是以清晰的战略来引领组织。共同的目标,将会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潜力,帮助企业增强凝聚力和行动力。相反如果缺乏清楚的目标,员工就会缺少承诺与行动,或者努力的方向与企业目标背道而驰。中层管理者处于企业的中间位置,必须明确高层制定的企业战略,并让基层员工了解、认可企业的战略,将其转化为企业的行动力。
第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渗透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活动当中,对员工有着长期、深远的感染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需要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理解企业文化的体系构架,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工作。
第三,企业组织架构与核心运营流程。合理的组织架构及顺畅的运营流程,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工作中的重复和失误,使企业很好地掌控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组织架构与核心运营流程的创建是高层主管的职责,但其实施则是中层管理者的责任,中层管理者需对企业组织架构与核心运营流程有深入的认识,认真地执行,并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三)培训方法
培训方法分为在职培训、业余培训和脱产培训三种。在职培训指受训者通过在工作岗位上的实践来完成培训;业余培训指受训者不离开工作岗位,通过业余时间完成培训;脱产培训指受训者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用一段集中的时间来完成培训。
对中层管理人员而言,由于其一般已具备相当的经验,对公司的经营性质、管理制度及所分配部门的工作性质已经有了充分了解,笔者认为脱产培训更加适合中层管理人员,但具体培训方法的选择还应根据企业的需要而定。如零售企业为了培养店铺紧缺人员成为企业未来的高层次管理人员,或为了引进新设备、新开店铺等,此时零售企业一般对员工进行脱产培训。脱产培训即要求员工离开工作和工作现场,由企业内外的专家和教师对其进行集中培训。脱产培训一般在企业的培训教室、培训中心或社会上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涉及到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另外因人员暂时调离工作岗位会对经营管理过程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对脱产培训的过程必须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和管理。脱产培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通过企业培训人员在课堂上向受训人员讲授以达到培训目的。
结语: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起上下的沟通作用,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应该更加重视,更加有针对性,为企业培养生力军和高层领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先庆,零售企业员工培训,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2]赵琪,论零售企业员工培训课程设计,市场论坛,2006年第3期
篇2
【关键词】中层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培训方法;培训激励机制
1 企业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含义及特点
企业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是指接受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和培训,具有较高的专业管理和技术水平,或具有本行业内丰富的从业经验及较高的经营管理才能的员工,一般包括中层管理者、研发骨干等知识创新者以及高级技术工人等,一般在企业中占员工总数的 20 - 30 %。企业中的这类员工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1 高价值性
企业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一般拥有专门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掌控企业核心业务,控制企业关键资源,洞悉企业商业机密等。这部分员工不仅创造绩效而且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中的关键因素。
1.2 难替代性
在工业社会中,同质的劳动力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很多人才具有特殊才能,这种人才所具有的人力资本是很难替代的。
1.3 高流动性
正因为这部分员工具有高度的价值创造性和相对稀缺性,使其拥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和转职的优势,从理论上讲,只要有合适的机会,这部分员工的流动在所难免。
2 目前企业对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在培训观念上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很多企业开始重视员工培训工作,但是往往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和工人的培训抓得较好,而忽视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究其原因是存在着片面的认识,认为领导干部是企业的核心,工人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而缺乏对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是企业的中坚的认识。另一方面由于在企业中跳槽最多的是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产生了培训是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的想法,这是对企业培训的片面理解,因为企业培训绝对不是为了员工,而是为了企业的最终使命:追求最大化的利润。假如一个企业培训体系是紧紧围绕本企业建立的,它一定会把企业各种人才进行合理的配置。它所培训的人才,一定是只有在本企业中才能发挥最大效用。这些人才所组成的人力资源体系,也应只是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所以,员工跳槽并不可怕,只要培训体系还存在,只要企业的主体还存在,企业就可以不停地运作下去。因为它拥有了永不枯竭的企业人才的源头―培训。
2.2 在培训内容和考核上存在的问题
在培训内容和考核上,企业培训有各种明确的培训要求,一方面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以继续教育为主,其专业的广泛性、知识的多样性、单个专业人员数量的有限性决定其培训的复杂性,造成组织不保证,考核不规范。另一方面,在已开展的一些培训中,很少在培训前对学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调查,通常都是根据培训组织者的经验设置课程和教学方案,导致学员重复学习或去学与自己的专业无关的知识和技能。更少有人会在培训前和学员交流,了解其真正需要学习的内容。真正的企业培训,是紧密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针对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缺陷和学习特点,设计直接面对培训对象的课程,采用有效的培训手段,达到为企业增加利润的目的。
2.3 在培训的组织和方式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在培训组织上,企业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工人的培训一般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策划,而人力资源部往往们重工人的培训。在培训方法上,企业大多运用传统的俱式授课,“培训师讲,学员听”,从而产生枯燥、效果不好的弊病,使被培训者失去对培训的兴趣。
3 对企业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的思考
3.1 树立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培训理念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世界各大知名企业强调“企业即人”的理念,强调只有培养出技术素质高、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活力,才能打造出一流企业,在企业内已形成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教育人的企业文化氛围,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必然把培育和训练高素质的人放在企业目标的首位。企业员工培训的最终目的要形成一种至上而下的全员学习型文化,从而培训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在企业中,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是企业的中坚,使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源泉,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保持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重视对企业的中坚――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建立符合企业战略的长期系统的培训体系,使企业人才开发使用与企业的成长互动。
3.2 追踪前沿知识的内容设计
作为企业中坚的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要预见企业、个人等在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多类培训要求,从而将适时培训和预期培训较好地结合起来,以期用前瞻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设计出新的培训目标和内容。而这些目标和内容越来越多地以智能的增强为主,智能的强化培训则更多的要求精心设置培训环境、课程,特别是成功的模拟或实训。这种智能的培训将不同于过去的能力培训,至少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强调智力的训练和提高,尤以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为支柱。(2)尽量与国际标准和行业规范相结合,同时通过培训达到企业对各类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特殊要求。(3)与学员的素质测评、工作观察、同伴评价和组织鉴定等多种评估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的评价。因此,要做到从满足型为主到前瞻型为主的转变,企业的培训设计者应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和较强的分析能力、设计与实施的能力,不断引导企业培训的新潮流。
3.3 探索团队学习的培训方法
由于现代企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生产更加集约化,新产品开发周期加快,企业内部就会形成不同的技术攻关小组。产品开发小组等不同专业知识的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为主组成的临时小组来进行专项开发和组织,这种项目小组,称为项目知识团队。由于这些团队因任务的开始而成立,以任务的结束而解散,如此周而复始,因此称为动态项目知识团队。
动态项目知识团队是临时的。以专项任务为导向的,每个项目成员拥有其他人所没有的专业知识和特长,因此可以在项目实施中进行培训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以达到学科知识的交叉,同时又为了能攻克项目难关或顺利完成项目,项目成员必须进行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探讨。这种以项目的实现来结合培训开展的团队学习方法,是企业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的有效途径之一。
3.4 建立科学的培训激励机制
哈佛大学的藏姆斯教授在对激励问题进行专题性研究后提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 20-30 %。如果加以激励,则可发挥到 80-90 %。可见,激励对员工能力的发挥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企业中的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应该有较高的需要层次,建立科学培训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企业和社会多做贡献。因此,企业应将培训本身作为企业激励员工积极向上的一种必要手段,使他们感到企业对个人发展的重视,从而自觉自愿为企业服务和贡献。在培训机会的分配上,应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使有潜能的人获得一定的培训机会。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发展靠产品,产品创新靠人才,创新人才靠培训。企业一旦注重了对其中坚力量――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就培养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使企业能长远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荣,员工培训与开发管理[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2]李春苗.企业培训设计与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篇3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企业管理
我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体制经历了从之前的计划经济发展成为现在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需求下,企业的发展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给市场带来了活力,在众多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现在管理层面前,那就是如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让企业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企业获得长足的、可持续的发展。工商管理培训正是在此需求下萌芽并繁盛起来。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做好人才的培养,做好人才的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壮大与繁荣。
一、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工商管理培训专门培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其主要针对当前企业的需要进行专业的培养与训练,让其所培训的人才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具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将企业的人才进行统筹、有效地管理,让企业员工更加高效的进行工作,使企业的人才得到合理利用,增加企业的利润与竞争力。其在当前的企业竞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通过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更好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理念,让员工在企业中获得归属感,获得认同感,并针对自我的情况和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在企业中谋得自己的正确定位,进行更好地发展规划。第二,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在培训中获得更加专业的管理知识,获得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其在工作中的管理技能。而且,因为一部分新晋管理层还没有较多的管理经验,通过管理培训则可以使其借鉴其他的先进经验,针对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改革,使企业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第三,企业加强工商企业管理培训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表现,通过管理培训企业能够与世界的先进管理理念接轨,让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开阔眼界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目前,企业领导层对于企业的发展仅仅局限于对企业利润的关注,并没有看到企业的发展更在于其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将企业的发展眼光放眼到与世界先进理念的接轨。因此,企业管理层对于工商管理培训存在一定的忽视,对其重视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种情况在一些小公司表现得尤其明显,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正规的管理系统,缺少完善的员工管理措施,缺少先进的管理方法,仅仅注重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企业效益的最后结果,造成员工的积极性不高,效益空间较小,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2.培训管理的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企业管理层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不高,其直接后果便是其资金投入减少,一部分企业甚至根本没有对企业培训的计划或者方案,更没有设置专门的企业培训师职位,因此,企业培训管理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同时,因为其师资力量的薄弱造成其培训效果并不显著,很多培训成为一种形式,或者使参与培训的职工一知半解,难以达到深度理解与应用。
3.培训形式单一枯燥
当前企业所采用的培训形式大多为聘请培训师对职工进行培训,其培训的方式多为培训师进行讲解,职工参与培训听取讲解内容。培训师与职工之间难以形成有效互动,培训的方式也让很多职工“昏昏欲睡”。即使一些培训师在其讲解内容中加入一些案例,很多案例与职工的实际工作相去甚远,难以调动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培训形式的单一枯燥让培训的效果差强人意、收效甚微。
三、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措施
1.提高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
做好工商管理培训,需要思想上先进意识的推动,需要领导层的支持。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成为提高培训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领导层要做到思想上的转变,认识到培训对于职工提高其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培训在激励员工工作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对培训的看法和理念。同时,还要坚决地学习科学发展的理念和观念,加强培训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培训学习先进的激励制度和绩效考核方式,激励职工在工作中实行培训所教授的方法,保证每一次的培训都能够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检验。
2.创新工商管理培训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单调的培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职工的需求,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因此,创新工商管理培训形式和内容势在必行。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第一,聘请本行业范围内具有一定成绩的知名人士进行培训。人们对于知名人士的成功经验向来具有憧憬与猜测,将成功人士请到本企业与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则可以很好的传授自身的经验,让职工学习到更多的成功元素。第二,企业可以采用网络形式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生活工具,将培训与网络相结合,让人们更加方便的接受培训,随时随地进行培训,增加培训的方便性,降低培训的成本。第三,增加员工再教育机会。企业可以采用一定的制度,激励员工进行在学习、在教育,让员工再教育的同时进行专业知识的提高,获得专业能力的发展。
3.正确评估培训效果
工商管理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进行服务,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培训完成之后,企业的管理层要对培训进行综合考评,观察培训的效果。同时,还要严把培训师的质量关,对于不具有培训资质的培训师要将之关在大门之外,免于其将不专业的知识与习惯灌输给职工,保证培训师的专业、职业性。
四、结束语
工商管理培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同时,社会各阶层也积极推动管理培训的发展,让管理培训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更好为企业保驾护航,让企业在管理培训的推动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姜鹏程.提高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29.
[2]李新.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5):114-115.
篇4
1现代商务秘书在企业内部的重要作用
1.1商务秘书负责企业内部行政秘书工作的正常开展
应该说,企业内部诸多运行机制中,行政秘书工作运行机制最为复杂。商务秘书不但要处理大量的文字材料,还要起草各项通知、公告及内部材料等文件,保持企业内部行政活动的有序开展和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
1.2商务秘书承担管理职能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管理层的工作,商务秘书也应当分担管理的职能。而这也是现代商务秘书区别于传统秘书的显著特征。下面,笔者将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特点,重点论述商务秘书的管理职能。
2现代商务秘书的管理职能
管理,是一种工作内容复杂、而范围又十分广泛的社会活动,其职能的划分首先取决于管理的性质。商务秘书丁:作是服务和佐质,因此它的管理职能只能通过服务加以体现。这是商务秘书管理与企业管理者从事的管理工作的最大区别。
2.1商务秘书要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的参考和依据
企业管理层在进行决策过程中,往往会要求商务秘书提供有关市场调查报告、数据分析、项目可行性论证等。这些都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有效依据。商务秘书收集这些依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与企业内部决策的过程,也是对企业发展各环节进行了间接的管理。
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是商务秘书通过服务体现管理职能。商务秘书在提供决策依据的过程中。要尽量注意为管理者提供伞面、准确、翔实的数据和资料,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提高准确性。同时,商务秘书还要注意决策实施后的信息反馈,要根据决策实施后企业内部及市场变化情况做出及时判断,并将结果上报企业管理层,为管理者修改和完善决策提供依据。
2.2商务秘书要承担协凋企业内部及外部各项事务的职能
在现代企业中,商务秘书承担着承七启下的重任。它要有机地将企业管理层和员工队伍连接起来,将管理层的决策传达给员工,又要将员工的诉求反映给管理层。从这个意义上说,商务秘书必须要具备协调各种复杂关系的能力,而协调企业内部关系的过程也就是商务秘书体现管理职能的过程。
商务秘书的协调职能还要包括协调与本企业发展相关的外部各种关系,包括与客户、市场、竞争对手等等的复杂关系。很多情况下,商务秘书要代表本企业出席各项活动,这更是商务秘书管理企业职能的表现。
2.3商务秘书要能够处理企业内部的各项具体事务
办理事务是秘书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为上司服务、为公司服务的重要手段,秘书办事的范围相当广,涉及公司的方方面面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具体有文书处理、会务组织、约见接待、通讯联络、机要保密、档案管理、办公环境管理、设备管理、车辆管理等等。秘书要在提高办事效率上下功夫,首先必须树立效率意识,把办事效率与公司经营管理效益结合起来考虑,办事既果断迅速,又认真细致,讲究质量。其次要建立和遵守各类事务处理规范。再次,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尽量把办公设备能承担的事务分离出去,集中时间和精力处理其他事务。
3如何进一步提高商务秘书的管理能力
正因为商务秘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如此莺要,因此提高商务秘书的管理能力,不仅仅是商务秘书的个体行为,还应当纳入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之中。笔者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商务秘书的管理能力提出如下建议。
3.1不断加强日常学习和积累
学习和积累对于商务秘书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日常工作。因为商务秘书随时可能遇到突况,随时要准备答复企业管理层的咨询.在有些情况下,商务秘书没有时间查找资料,只能依靠日常的积累处理突发问题。首先秘书要做有心人,在日常工作中必须积累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其次.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参谋服务的及时、准确、适宜、经济。只有这样,参谋服务的效率才会提高,尤其情况紧急而来不及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参谋服务的质量也能得到保证。
3.2企业内部应当建市商务秘书定期培训机制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机制中的奖励机制应该更为灵活,不仅包括物质奖励,还应当侧重于对员工实施精神奖励,前比较有效的精神奖励方式就是对员工实施职业能力再培训。根据一项调查显示,企业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在参与了职业能力再教育和再培训以后,有87%的受访者表示获得了认同感和满足感,重新焕发了工作的动力。笔者认为,企业建立针对商务秘书的定期培训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培训机制应当注重灵活性,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
篇5
(二)企业管理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1.企业的管理会计报告缺乏相关独立性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会计报告主要侧重于财务方面,企业没有专门部门来进行管理会计报告的工作,都是依靠财务们部门的会计进行编制,而多数的财务人员缺乏管理会计相关的知识,加之编制管理会计报告的积极性不高,态度散漫敷衍,所编制的管理会计报告适用性和可靠性不高。此外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很多都是借助于财务报告为基础。譬如在财务报告的基础上编制以财务预算为主的预算报告管理体系,而在业绩评价体系方面则主要是将一些财务及非财务指标进行综合考核,从而确定公司以及项目部门的业绩情况。管理会计报告编制工作不够独立,从而导致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所发挥的作用无法有效实现,使得绝大数的企业的管理工作的效果得不到体现。
2.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理论缺乏实践应用当前情况下,大多数的建筑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公司管理者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相关专业的管理会计理论,不清楚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对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的推广和应用缺乏相应的重视。在其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将理论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没有在我国宏观经济的分析下结合企业情况做出创新和改善,进而管理会计报告也就没有发挥出其对企业管理的指引作用。
3.企业的管理会计报告信息在收集和传达上存在问题管理会计报告是对企业应用预算、成本管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后提供给相关管理层的信息报告。单从管理会计报告的收集取得来看,管理会计报告的数据来源种类较多,涉及的范围广泛,收集之后继而进行整合的程序有着较大的难度。建筑企业的业务性质比较特殊,各个管理层级之间出现交叉和重复的现象频繁,在信息传达方面存在滞后和不畅通。譬如项目部却没有实质的决策权,只能等各层级之间相互汇报,导致项目核算的成本和管理之间因为传达时间的拖延,而与实际情况存在滞后性。
4.企业的管理会计报告缺乏相关的反馈信息企业的管理会计报告编制工作主要是依托财务人员进行编制,但财务人员的分析评价能力有限,无法满足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即使编制人员提供的信息中存在高级管理层所需要的信息,也因为编制者没有将管理会计报告以报告的形式传达给所需的管理层,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传到给各个管理层,不利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反馈和修改,从而导致企业的高级管理层无法及时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三、建筑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应用措施(一)加强企业管理会计组织建设建筑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应用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其体系涉及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和经营战略等方面,所以仅凭企业的一两个部门并不能轻易胜任,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实施需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为了保障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编制工作的有效进行,企业应当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会计常设机构,摆脱依靠财务人员编制的困境,增强管理会计报告的独立性。
篇6
1缺乏对计算机技术重要性的了解目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都比较低,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甚至一些企业根本就没有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这些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障碍的出现,同时增加了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难度。
2发展目标不明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目前很多企业开始通过计算机技术展开工作,但是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企业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导,其信息化水平是很难提高的,现在很多企业始终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抱有一种观望的态度,这直接说明了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不明确的。
3信息化进程受到资金的限制企业在其发展的道路中一定会遇到资金短缺等问题,而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企业往往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生产方面,在计算机技术上的投入始终是有限的,因为受到资金因素的限制,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就会受到相应的限制,其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生产技术的提升也会受到影响。
二、解决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问题的途径
1提高管理层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要想提高企业整体的计算机水平,就要企业管理层加强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这样计算机技术才能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对计算机技术进行积极的利用。这首先需要管理层应该了解计算机技术,同时懂得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企业应该对管理层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建立起与之相适宜的计算机系统,进而提高全体员工股的计算机水平。
2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企业要想实现信息化发展首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为了进一步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企业应该对发展目标进行制定,并结合这一目标展开信息化建设。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利用对于企业来说,资金就是其经济命脉,如果资金利用的合理,那么企业就能正常工作,同时使自身得到提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成为其发展的主要趋势,如果企业不能很好的与这一趋势相适应,那么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企业应该为信息化建设留出相应的资金,积极引进计算机技术,积极展开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加强制度建设企业应该针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建立相关的使用和操作规程,并保证这些规程的实际使用价值,各部门在企业管理之下制定与本部门相符合的业务细则,并进行积极的落实,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人员进行统一的量化考核,保证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做到有章可循。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控制;公司治理结构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非常深远。国内一大批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但从国内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践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新环境下,做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课题。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国内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实践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反映了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
1.国内大部分企业的核心管理层都是七、八十年代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大部分的企业核心管理层都没有接受企业管理方面的系统学习,而且文化基础相对非常薄弱,自学能力比较差。受自身条件限制的影响,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不足,甚至忽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例如:一些企业把成本控制或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当作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除此外在许多企业内部还发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走形式、走过程。
2.公司治理结构急需完善和规范。公司制是当前商业企业比较先进的组织形式,完善的公司体制更加有利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实施。国内企业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是改革的重要方面。调研中发现还有许多的企业对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公司体制的理解不够。例如: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这样的组织结果是不利于内部监督管理的实施,更加不利于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施。受制度影响,一些企业的财务会计被总经理直接领导,不利于实现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各自的工作职责。由此造成了某些企业管理层独断专行、、弄虚作假的问题出现。
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不高。首先,内部控制涉及的部门、流程、人员多而复杂,工作量大。很多企业内部企业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相对独立性差,严重影响到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职能发挥。其次,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一些企业虽然建立起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没有做到制度有效严格的实施,加之没有有效监督机制,使之形同虚设。最后,缺乏专业素质过硬的会计人才支持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开展。
二、应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对策
面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必须积极开展相应的对策研究。本人结合多年的会计工作实践,提出了应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策略。
1.重视企业内部的学习和培训。首先,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对顺利开展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当前企业管理层的知识结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管理层对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的认知。其次,做好财会专业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技能以及职业素质。最后,通过学习达成共识后在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共同的努力下建立起现代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确保有关制度的贯彻执行。
2.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首先,根据会计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并统一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为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打下基础。其次,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包括:货币资金控制制度、采购与付款控制制度、销售与收款控制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资金筹措控制制度、担保业务控制制度等。在企业内部建立其涵盖以上内容的会计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最后,实现会计与其他部门的良好沟通和合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还需要有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会计信息的准确传递。
3.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公司法人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严格落实公司组织结构的建设。实现董事会的独立性,在董事会的建设上适当的外部化,引入适当的外部独立董事,实现对董事会的有效监督制约。其次,明确董事会和总经理各自的工作职责,设立专门委员会,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顺利运行。最后,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两个重要方面。针对会计检查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的控制,及时发现会计问题。建立完善的自我评估系统,实现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监督和评估。同时,建立相应的应急制度也是必要的。对于控制、评估中暴露出的问题、新情况需有有效的应急制度及时处理。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的内部控制目标。
三、结束语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开始关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实践,虽然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但只要把握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和原则,积极开展创新与实践,一定能探索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晓哲: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探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1:64-65.
篇8
关键词:企业 项目测算 工作研究
近年来,随着市场国际化的日益深入和国家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市场秩序更为正规、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因此那些成本低、质量好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越来越强。成本问题也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企业而言,良好的项目测算管理工作,能够准确、客观的向企业管理层提品、项目的相关信息,为其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也能够在项目运行中起到良好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为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供可靠的帮助。
一、企业项目测算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企业项目测算管理工作,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还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企业管理者对其重要性认识还有着不足,在企业实际运营中,项目测算管理发挥的作用还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管理者对项目测算工作认识存在误区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来讲,项目测算管理工作到底对企业起到何种作用,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在现实情况下对管理者而言往往不甚了了。特别是在其已经习惯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往往将自身的感觉和对市场的分析看做是最为重要的。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这种经验性的感觉越来越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对项目预算的认识却依然停留在其只是进行财务核算、成本管理的阶段,以至于预算工作的效能发挥不显著。另一方面,则是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对其运行的实际情况与预算之间的差异是否合理,关注度不够,也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
(二)企业项目测算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项目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对项目成本的具体有着充分的了解,对市场的变化情况能够有所掌握,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必须全面过硬。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企业在项目预算工作人员的选拔、使用上,往往将其简单地归纳为财务工作人员,而对其项目测算专业技能的强弱重视度不够;而在岗位培训方面,培训力度不强,培训方案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够,也影响了其工作效果的高低,导致了人员素质停滞不前与测算工作质量不高的恶心循环。
(三)企业项目测算管理工作制度落实不力
从根本上说,企业项目测算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受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但在企业中很多项目测算工作落实不到位,有的企业没有成立相应的机构,有的企业管理层直接影响项目测算的运作,有的企业对其执行的力度不够。
(四)企业项目测算管理工作重编制轻执行
重编制轻执行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项目测算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测算工作的编制阶段,工作力度大,而编制完成之后,则对其执行情况则关注不够,甚至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有的企业将测算执行工作放在财务管理部门,由财务部门代为执行,而由于财务部门工作的局限性,无法对企业项目支出的合理性、科学性做出准确的判断,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时也给企业项目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漏洞,影响了企业整体的发展。
二、全面提高企业项目测算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提高管理层对企业项目测算工作的认识
企业管理层要切实提高项目测算的认识,要将项目测算工作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尤其对项目自身而言,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如何将项目测算工作落实到位,必将能够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管理层要从战略的高度,将项目测算工作从制度建设、人员选配和日常管理统一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通过自身的带动效应,在企业上下形成良好的氛围,提高企业项目测算的影响力,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益,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帮助。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任何工作都要依靠人的努力,同样对于项目测算管理工作而言,同样如此。一是要选拔适宜的人员,把好入口关。在人员的选配上,既要看到其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也要将其专业技能的高低放在重要的地位;二是要做好在岗培训。让工作人员切实了解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掌握项目的基本运作模式和流程,为项目测算的准确性提供可靠保证;三是要协调动与静的关系。既能够稳下神来,详细、准确、全面的编写相关测算编制,也能够扑下身子到项目建设的实际中去,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实现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
(三)严格落实测算管理工作相关制度
在制度的落实上,要从企业高层入手,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保持项目测算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不干涉其工作内容,不造成人为因素的影响;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尊重和支持测算管理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其工作,将测算工作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益和质量。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职业道德,保持自身工作的客观性,从为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工作质量,提高企业项目测算工作的影响。
(四)加强测算管理工作的监督
要形成内外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重视测算工作的执行情况。在相关机构的内部,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和考评制度,将测算指标与项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以后的工作,同时对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建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外要形成项目建设者与测算工作人员相互制约的机制,既保持其工作的独立性,也确保其工作人员能够客观公正的反映情况,发现问题。
参考文献:
[1]郭玉.基于精确化管理思想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A].2009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2011
篇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也得到较快发展,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一方面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很多诚信缺失的问题。特别是在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的诚信情况不容乐观。会计审计工作者常常以牺牲诚信为代价以获得自身高额利益。加强企业会计审计诚信建设,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将对市场经济良性运行大有裨益。
2关于会计审计诚信的概述
会计审计的诚信关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但是近年来会计审计人员诚信缺失的事件时有发生。会计审计的诚信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从自身方面来看,企业会计审计人员为了从企业账目中获取利益,常常虚报公司的支出情况,在支出报表中增加一些条目或者增加各项支出的款项。同时对于公司的收入也适当报低,进而达到“贪污公款”的目的;其次,从公司来看,为了躲避检查或者少交税,公司就会对一些“非法款项”进行洗白处理,对账目进行粉饰,一些会计审计人员因为职业素养不够,常常听之任之,这也是会计审计人员诚信缺失的重要表现。
3当前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
3.1缺乏诚信环境,会计信息不对称
首先,会计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管理者往往比企业投资者更了解公司状况,为了巩固其地位,企业管理者常常通过“做假账”来给企业投资者营造一种公司盈利的假象。且企业投资者离生产一线较远,大多只负责公司的重要决策,查看公司经营状况大多只能通过查看公司账目来获知,这就使得企业管理者有机可乘,企业管理者若缺乏监督人员,就会丧失诚信环境,最终导致诚信缺失。其次,会计信息在披露的时间上也缺少时效性,大多中报、年报都是历史信息,公布时间与发生时间有一定的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差内,就很容易发生虚报债务与资金的情况,且间隔时间越久,就越难以查证。
3.2会计审计制度不健全
我国企业会计审计的聘任大多由经理层负责,经理属于公司的管理层,这也为企业管理层收买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土壤。因此,企业管理层与会计师因为利益关系就会产生一份虚假的审计报表。同时,在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中,大多数学校都只重视其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提升,忽略对其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很多会计师在面对金钱权力诱惑时难以自持,造成了会计审计的道德缺失情况时有发生。
3.3会计审计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很多报表都是经过电脑整理并保存的。同时,在会计重要审计信息在生成、存档、传送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遭到不法分子的偷窃、拦截、篡改。加之,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文对其进行约束,会计审计工作的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障。从软件防护的方面来看,会计审计系统缺乏相应的安全控件,不能对漏洞和病毒进行查杀,且安全监测装置较为落后,安全级别很多。将会计审计资料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就极有可能被更改。除此以外,会计从业者若缺乏相应的电脑操作知识,因为其不合理操作导致文件损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3.4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
首先,会计审计由于起步时间较晚,我国的法律制度还有一些漏洞,会计行业规范的处罚力度还不是很严格,且监管方式较为单一,这就在法律层面让会计工作者有“空子”可钻。其次,缺乏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系统。因为会计审计工作大多有经理直接任命,且对其负责。经理作为管理层,常常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买通会计师,让会计审计报表与管理层的利益相符,会计审计报表失真。且报表公布时间较迟,这就对企业内部对报表的监督与审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企业内部要建立起独立的内部审计系统(不附属于管理层),委派专职人员对会计进行监督才有可能减少虚假报表的出现。
4加强企业会计审计诚信的措施
4.1优化会计审计诚信环境
要优化会计审计的诚信环境,首先要从会计审计工作者的教育入手,在培养会计审计从业者时,不忽略对其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训。加大诚信的宣传力度,使其成为行业规范;建立健全对诚信会计审计工作者的奖励制度,让优秀会计师发挥其模范作用,引领会计审计工作的诚信之风。更为重要的是,在会计行业内要加强对不诚信工作者的曝光,并建立诚信黑名单,将不诚信且情节严重的会计工作者列入黑名单,永不再录用,这也能发挥对会计工作者的警示作用。
4.2建立健全会计审计制度
首先,应该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都不甚健全,经理在会计审计工作时有着极大的权力,且因为经理层对公司的运作情况了如指掌,能够利用职务便利和经济手段操控会计审计工作。这就需要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会计审计监察部门,能够由企业投资者指派专业人员,且直属于企业投资者,这不仅将大大减少企业管理者与企业财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更能有效地监督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工作;其次,在法律层面也需要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和补充,摒除其中不适合会计审计发展的内容,对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诚信状况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让会计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4.3创建安全的会计信息环境
首先,安全的会计审计环境的创建离不开对会计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对其进行相关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操作计算机进而为会计工作服务,推广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其次,应该对会计审计系统进行升级换代,使其适应会计工作的发展,同时对系统内部存在的漏洞进行修补,减少黑客入侵造成的会计审计报表被偷盗篡改的概率。更为重要的是,软件开发者,应该积极研究出一套与会计审计系统相配套的软件系统,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就是提升整个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4.4实施会计委派制度
会计委派制度破除了管理层(经理)对会计直接聘任的传统,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派遣,保证了企业对会计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同时避免了管理层与会计沆瀣一气的情况的发生。会计人员由企业所有者委派,是新时期会计聘任的重大突破,对企业所有者更清晰了解企业运营情况,规范会计审计工作,减少不诚信情况的发生大有裨益。
5思考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以及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企业进行高效管理。战略管理会计是与目前的社会经济相适应的产物,因此将其引入到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势必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战略管理会计;现状及应用;解决措施
一、前言
战略管理会计在协助企业管理层做出决策、实施战略计划,促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的现代企业不仅仅完成企业的供、产、销、活动,还要能够以更宽阔的视野从整体上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有计划地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目前,战略管理会计已经引起了现代企业的重视,产生的积极作用已初见成效。
二、新形势下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必要性
(一)传统的管理会计满足不了当前的市场发展的需要
传统管理会计不能提供企业更加全面的非财务信息。例如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质量、市场份额等具体非财务信息。若忽略非财务信息,管理者在做出相应决策时可能会受制于信息的缺失。而这些非财务信息,能够为企业制定出合理的战略目标、形成竞争优势、改善生产经营能力创造有利条件。根据统计数据研究发现非财务信息也同样重要。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
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有四个方面:(1)协助管理层确定战略目标;(2)协助管理层制定战略计划;(3)协助管理层实施战略计划;(4)协助管理层评价分析战略实施结果。战略管理会计所达到的目标是能够使企业全面提升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的竞争优势地位并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这符合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企业对战略管理的应用
现代企业正处于一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的日常工作大部分已被计算机以及科技所替代,从而需要更多的人员去参与到企业的决策过程中。企业的会计人员已不再是单一的职业规划,能够参与企业的决策制定、经营管理活动是财务会计人员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新形势下战略管理会计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以不够完善
西方国家在战略管理理论方面已日趋成熟,实践应用也优于国内。虽然我国目前已有相关文献阐述该理论,但多是对西方理论的改进,并未完全形成属于我国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及实践方法。同时,企业管理者对战略管理会计并未有全面的了解,实施难度较大。
(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成果的应用性较差
我国有关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主要以理论的形式出现,缺乏实践性研究,导致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大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脱离,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实践也不能验证理论的合理性,导致应用性较差。
(三)战略管理会计没有得到企业管理者重视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没有较长的历史,所以发展速度缓慢。很多企业没有对战略管理会计的了解或者只是初步接触,没有途径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企业没有重视对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管理会计经验匮乏,整个战略管理体系存在明显漏洞。
(四)缺乏高素质的战略管理人才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只掌握了会计方面的相关知识。战略管理会计不仅需要相关的会计人员熟练处理财务信息,还需要对企业的整个生产营运价值链进行把控。战略管理会计对知识的涉及层面要求较高。所以,目前我国能够熟练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人数较少,导致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速度缓慢。
四、新形势下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
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缺乏阻碍了在我国企业中的实施。通过吸收国外优秀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理论或者是成立专门的研讨管理会计理论的专家小组,根据对企业进行合理分析后的情况,制定出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研究。
(二)培养企业管理层的战略管理会计意识
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氛围。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管理层克服阻碍,熟练掌握战略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管理者的战略意识会影响到其他员工。如果企业管理层认识到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的改进作用,那么会计人员在管理会计方面的作用就能得以体现。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需要全部的工作人员参与并且要渗透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不仅仅在管理层中。
(三)注重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经济快速发展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对战略管理人员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对高校财务会计人员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学习。其次也应重视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加快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实施。
(四)实行战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处理好内部财务信息与外面市场信息两者之间的关系。管理者做出的决策不再仅仅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外部环境信息也要予以考虑。这就要求在企业中实现信息的交流畅通,通过计算机与网络建立与客户等之间的联系,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提供外部市场信息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
五、结束语
战略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的发展依赖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效果。目前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并未完整,理论研究未与实际紧密结合,战略管理会计人员的缺乏以及管理意识的不足都会阻碍战略管理会计的深入发展。所以,我国应将加强对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探究、完善战略管理体系等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去执行。
参考文献:
[1]郑新娜,金静静,司彤.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5,12:45-47.
[2]胡鑫,王迪.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03: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