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祖国的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10:40:11

有关祖国的作文

有关祖国的作文篇1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映着孔孟之道的文明圣火,沿着河西走廊的梦幻丝绸之路,穿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跨过泰山之颠与黄河彼岸,登上长城烽火台,猛觉一股冲天豪情磅礴而发:“中国——腾飞的东方巨龙,必将成为世界的希望。”

“四大发明”的辉煌已成过去,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俱为云烟,“东亚病夫”的侮辱早已让炎黄子孙不能忍受。曾记否,套在中国人民头上的第一具枷锁——《南京条约》,让多少爱国热士愤愤不平,东北三省被蹂躏与摧残,又使多少中华儿女悲痛欲绝*。我们不能忘却火烧圆明园的掠夺之伤,我们更不能忘却南京大屠杀的辱国之痛,中国这只沉睡的雄狮必将苏醒,中华民族这棵千年巨树定然万枝争春。看吧,、牢固了我们的根;王进喜、焦裕禄挺立了我们的干,任长霞、洪战辉滋润我们的叶;钱学森、袁隆平,孕育了我们的花和果。曾经千苍百孔的中国,如今已于世界的东方屹立不倒。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天安门上那一声“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让全国人民激动不已,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南海边所划的那一个圈,令改革开放的浪潮奔涌而来,举国上下为之欢腾;“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推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为构建中华民族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收香港,复澳门,西部大开发,奥运盛典梦圆北京,使960万平方公里的13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把56个民族的温暖和祝福送到雪域高原。杨利伟让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嫦*娥奔月”与“夸父追日”的故事将不再是神话。我们

似乎看见,层峦叠嶂、潭清水静的日月潭已在向祖国招手,遥远的太空那美丽又神秘的星球已在向人民呼唤。

有关祖国的作文篇2

    关键词:妈祖信仰;祖国文化;政治改善

    一、妈祖信仰的发展源头及其现状

    据载:妈祖,姓林名默娘,她出生于莆田市海滨,熟悉水性。相传她常为海上航行者保驾护航,因而,在她死后,民间尊为“海神”亦或者“神姑”。被神化后的妈祖,起初只是在民间口径相传。至元代第三条海运航线的成功开辟,朝廷对妈祖的加封或遣使祭祀,仅《元史》上的记载就达十二次之多。进入明朝后,由于航海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特别是在郑和七次下西洋后,妈祖信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明永乐帝不但封妈祖为“天妃”,还亲自为其题诗“湄洲神人濯厥灵,朝游玄圃暮蓬瀛,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祈即聆……”该诗存于《御制弘仁普及天妃宫之碑》中,是迄今为止,由皇帝御制歌颂妈祖的唯一诗作。清朝时,妈祖信仰进入了鼎盛时期,闽都各地兴建天后宫,康熙五十九年,妈祖被尊为“春秋谕祭”之神列入国家祀典。而后至今,借由海上贸易的发展和兴盛,妈祖文化已经普传海内外。“全世界已有妈祖庙500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徒超过两亿。”可见妈祖信仰传播之泛。

    在历经近千年的积淀后,妈祖信仰作为宗教信仰中的一种形式,其所具有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也可以这么说,不同时代赋予妈祖信仰以不同的文化蕴涵。在现代社会中,妈祖信仰中原具有的教义,如拯救海难、普降甘霖等,已大大地削弱了。但具有新的时代特色,如慈善救济、宗族续源等。

    二、妈祖信仰特点

    妈祖信仰是福建沿海的民间信仰,极具地域特色。除此之外,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也极具特色,具体体现在兼容性这一点上。

    1.地域性。妈祖信仰的地域性主要是指起源的地域性。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沿海地区,以海为生的莆田人,为祈求航海出行的顺利,以妈祖为信仰寄托。这种信仰不同于其他的民间信仰,它与莆田的地理条件、民众生活习性息息相关。它是对海上精神敬畏下衍生出的一种民间信仰。

    2.兼容性。妈祖信仰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有本质的区别,但妈祖文化并不排斥上述二者。从妈祖信仰形成至今,它在自身的发展与传承中既不排斥儒、道文化,同时又能兼收儒、道文化,体现为妈祖文化的兼容性。

    三、妈祖信仰与祖国统一

    历史遗留问题,使大陆与台湾分离近七十年。早日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实行一国两制,既是政治上的必然,又是两岸大多数民众的共同愿景。但部分的台独分子,不断鼓吹台湾是独立国家,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实现台独,这种忽视历史和亲族血缘关系的做法,是不得民心的。台湾是除福建莆田之外最大妈祖信徒聚集地。据载,台湾妈祖庙800多座,信众1600多万人,占台湾总人口的2/3。妈祖的形象,也成了人们抵制“台独”的一种武器。台湾《联合报》曾报道国民党原秘书长宋楚瑜对选民说过:“台湾如果独立,关公、妈祖都会变成外国人。”妈祖文化对于维系海峡两岸民众深层情感、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换句话说,妈祖文化深刻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

    1.妈祖信仰是台湾民众中华情节的关键载体。妈祖对于大多数海外华人华侨代表着“根”,代表着故乡,对于台湾民众更是这样。台湾民众“根”源于大陆,这种寻根文化,维系着两岸民众同是中华民族血脉的情缘。和平、自由、平等、共存是妈祖女神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文化精神。从深层的文化意蕴上讲,两岸只有一个妈祖,妈祖文化作为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作为两岸重要的精神纽带,妈祖精神不容分割。同样的,中华民族血缘不可分割,海峡两岸不可分割。

    2.妈祖信仰兼容两岸文化发展,推动两岸政治改善,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早日实现。一方面,两岸文化的发展受各个方面的影响,如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程度不同,文化的发展形式、进程都不同步。受益于妈祖信仰兼容性,使得两岸的文化在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发展脉络基本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官不同民通,民通以妈祖为先”。妈祖信仰不但是维系两岸血缘关系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是打破两岸长达几十年政治尴尬的利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两岸的交流几乎为零,有交流也是“地下”的妈祖朝拜活动。从1997年开始,妈祖金身第一次巡台,实现了两岸文化、政治正式交流。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现今的妈祖巡台是海峡两岸民众进行沟通交流最为重要的形式。妈祖巡台也从“地下活动”实现到“公开合法活动”。近年来,每年都有多达上千余批次的台湾进香团奔赴福建莆田湄洲岛进香朝圣。由此可见,妈祖文化在冲破两岸的政治坚冰的同时,也搭建了海峡两岸交流桥梁。“人同根、神同源”,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不断热络,将进一步增进两岸民众的情感,促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

有关祖国的作文篇3

一、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合作历史及现状

(一)两岸文化产业合作

在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中,闽台合作是走在前列的。一是在旅游产业方面, 2005年闽台双方签订了武夷山与阿里山、大金湖与日月潭旅游合作协议。二在会展产业方面, 2007年海交会中初次设置了海峡两岸创意产业展区。2008年11月27日,为期四天的首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厦门登场,这是两岸首次共同举办惟一冠名“海峡两岸”的综合性文化产业盛会。①三是两岸在文化产业论坛方面。2009年7月举行了两岸经贸合作论坛,通过了“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其中涉及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相关建议“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②。2010年9月,文化部部长蔡武访台,台湾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认为:蔡武一行可以与台湾有关方面交换意见,大陆可再视状况开放文创产业项目。③两岸的文创产业交流与合作日渐热络。

(二)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合作

妈祖文化作为两岸共同共通的文化,其产业合作也在两岸悄然兴起。

一是以会展为平台的妈祖文化产业合作。2005年国家旅游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开幕当晚专场演出了大型舞蹈诗剧《妈祖》。第六届时妈祖发源地莆田参展项目20多个, 2011年第七届时就达到了32个。莆田从2005年开始举办海峡妈祖旅游工艺品展销会,首届就有55家海峡两岸的旅游区、旅游协会和工艺品生产厂家报名参展,其中确定参展的台湾旅游工艺品企业有10家,到第三届时,台湾的参展展位已经达到近100个。

二是两岸以妈祖文化为纽带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合作,如2006年妈祖文化旅游对接与合作意向书在湄洲岛签订。2007年11月1日在湄洲岛举行了海峡妈祖文化旅游合作联谊会,共同建议:打造环海峡妈祖文化旅游带;开辟朝圣旅游航线。

第三,两岸传媒产业的合作,如2007年台湾中华卡通公司与北京电影集团联合影视公司合作出品的《海之传说———妈祖》动画DVD,与电视台合作的《妈祖之光》大型综艺晚会。

第四,两岸举办的妈祖文化(产业)的相关论坛;组织学术平台,如举办“湄洲妈祖•海峡论坛”吸引各界人士积极参加。

但目前两岸妈祖文化产业的合作基本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合作项目少、领域小。根据201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莆田市旅游局的旅游工作情况的播报,“游客客源地以粤、浙、苏及莆田周边城市的传统客源地游客继续为我市最大客源”,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合作依然缓慢,还未形成妈祖文化产业链及产业群,还未有知名品牌产生。

二、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合作不畅之原因

(一)政治因素

一方面,两岸在文化产业方面工作方式存在差异。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完整性较好,大陆的文化产业刚刚兴起,近几年才加大发展力度。台湾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采取低度管理高度辅导的原则,大陆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原则。同时大陆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地域性较强,各地区的文化产业概念内涵和发展政策存在差异化现象。另一方面,两岸文创产业合作政策不明晰。在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政策方面,“目前两岸文化交流现况是,除了两岸电影交流频繁有其准则外,台湾出版业、媒体、广告等都还没能进入大陆市场。”①

(二)经济因素

一方面,两岸经济环境与产业结构存在诸多差异。台湾文创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前正走向“知识经济体”的转型期,台湾已从过去OEM (代工生产)主体的产业结构,转变以ODM (原始设计制造商)为主体的发展方向,科技化、信息化、创新化、产业化已经是主要特征。大陆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势必要面临产业对接的种种困难。另一方面,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市场方面的差异也是合作不畅之原因。台湾妈祖文创产业市场较成熟,如台湾举办的“大甲妈祖绕境进香活动”逐年扩大,并结合了媒体、企业、地方宫庙、地方政府等资源,同时搭配妈祖相关创意商品与市场的结合。大陆的妈祖文化产业市场体系不完善,如莆田在妈祖旅游与工艺美术两者的产业比例较重,在与台湾合作方面,市场体例与发展着力点不同,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在合作时也存在一定困难。

(三)社会因素

1•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化、规范化的差异

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密集型的新兴产业,两岸知识产权保护与规范化也存在着对接差异。台湾的知识产权体系较完善,同时将知识产权作为“财产”来经营等理念较成熟。引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的总结“总体上讲,所考察访问的台湾地区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产生、实施、保护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完整的保护措施。”②大陆方面,以莆田市为例,从《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意见任务分工的通知》中可以看出,对台资企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尚处于成立初期,产权工作机制也未实现组织流程制度化。

2•两岸对妈祖文化产业人才需求无法满足

妈祖文化产业是多学科和多文化的交叉融合,这种融合性强于其他产业。目前精通妈祖文化的人才普遍缺乏产业化意识和行动,而懂得产业化的人才对两岸妈祖文化的情况却缺乏了解和资源整合能力。目前妈祖文化产业主要依赖旅游产业是不够的,相比台湾已从过去代加工的主体产业结构,转变为原始设计制造商为主体的发展方向,两岸妈祖文化创意产业要进行对接,大陆地区的高新技术人才,具有产业发展能力的妈祖文化人才等将是发展妈祖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

三、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

(一)政策环境机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探讨了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议题。这些都为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奠定了有益的政策基础。台湾目前是一个文化产业已经发展成熟的地区。2009年5月14日,台湾行政主管机构核定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由“国发基金”以200亿元新台币投资成立文化创投基金,计划四年内投入300余亿元,让台湾成为亚太文化产业汇流中心。2006年1月12日至16日,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妈祖信仰等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些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随着ECFA的签订,台湾也将迎来“黄金十年”,大陆在ECFA第一波早收清单中,也已放宽台湾影片进口配额限制,未来在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方面将迎来更有利于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机遇。

(二)具体政策机遇分析

综合《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莆田市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莆田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的实施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四项文件中,对妈祖文化或是有助于妈祖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作出疏理,并与台湾2010年通过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交互了解后,就双边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疏理,作出莆田市与台湾妈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分析。

1•在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方面

莆田市以建设成为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基地为主轴;以海峡西岸滨海文化旅游度假胜地目标连结两岸;拓展湄洲岛部级旅游度假区范围,整合提升妈祖文化资源,以朝圣旅游和观光为主,积极推动双边旅游的市场规模,并深入开展两岸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方面交流互动,推动宗亲文化、宗教、民间信仰的交流。这对妈祖文化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将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进而以筹建妈祖城,推动妈祖文化成为一项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台湾妈祖文化产业发展大多是由地方政府、宫庙产业、创作者、企业间相互合作,通过节庆仪式、文化活动的串连,扩至全岛共同协力协办,形成台湾特有的妈祖文化。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的立定目标来看,是为建构具有丰富文化与创意内涵之社会环境,运用科技与创新研发,健全人才培育,并积极开发境内外市场,对妈祖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无特定的政策出台,而主要是由地方政府依当地妈祖宫庙产业在推动“宗教进香、政治操作、媒体行销、异业结盟”的模式重构,以宫庙产业的竞合来推动文化观光产业。

2•在两岸妈祖文化资源整合与利用方面

莆田市以湄洲妈祖祖庙为核心的妈祖庙超过百座,光湄洲岛本岛就有近20座宫庙。继两岸合作完成“妈祖信俗”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申报,现正积极对现存文物进行挖掘、保护修缮,并对两岸合作研究妈祖文化与推动妈祖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台湾妈祖庙数量几近千座,北、中、南、离岛区为四大区域,经由妈祖文化资源整合而形成宫庙产业,从文化产业化的发展造就了台湾妈祖文化产业的主要文化资源基础,通过妈祖文化节庆活动,以全台或是四大区域宫庙团体的结合,发展出台湾妈祖文化产业的普遍化与集中化。

3•在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发展方面

莆田市以湄洲岛为发展核心,推动“湄洲湾北岸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弘扬妈祖文化的基地平台,为闽台特色产业对接的集中区;发展“湄洲湾妈祖文化产业园”,包括湄洲岛和妈祖城及周边区域,以妈祖为主题,承接台湾及国内外先进的旅游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新兴服务业的转移。其中以拓展湄洲岛部级旅游度假区范围,整合提升妈祖文化资源,挖掘丰富旅游资源为主,进而建构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海西滨海文化旅游胜地。台湾发展妈祖文化产业一直存在市场规模过小的问题,但以妈祖文化节庆为主题发展文创产业却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如台中县政府1999年起开办至今的“大甲妈祖国际观光文化节”,以“大甲妈祖”为名推进到“进香文化产业链”的发展,形成全台各地以“妈祖文化节”为名的特殊文化产业模式,已获得世界三大宗教盛事的封号。台湾地方政府从过去“旁观、参与”的角色,转变为“主事者”。

四、推进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思考与建议

面对两岸更加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如何切实推进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发展,依据现阶段的问题及发展目标,提出如下政策措施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一)增加两岸文化交流频率,搭建公共信息平台

要完成两岸文化产业对接,需要两岸形成共同的文化需求,以形成共同的文化市场。首先需增加两岸文化交流的频率,形成多层级的民间文化交流:精英阶层交流———各大学、机构、组织交流———民间团体/旅行交流———民间个人交流。闽台文化产业要实现多层次的对接,在强化应用既有的会展平台、媒体平台和学术平台外,应增加技术平台或者网络平台的应用。

(二)落实细化有关政策意向

ECFA的签订将带来台湾发展的“黄金十年”,也将是两岸合作的机遇期。根据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詹火生在第六届两岸产业共同市场研讨会期间的介绍,根据ECFA,未来2年两岸将在20个服务领域实行相互开放,其中涉及文化与创意的就有12项之多,但是两岸在相关方面还未签署细化条款,下一步如何合作与发展有待政策导向。《莆田“十二五”建设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及妈祖文化产业园重点专项规划》虽然明确提出了“莆田世界妈祖文化中心的硬体部分建设固定资产累计投入达80亿元,软体部分建设累计投入10亿元”,但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应继续落实后续相关细则,包括土地、税收、金融、人才等方面。

(三)引导文化产业与第一、二产业融合,承载妈祖文化产业发展

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文件中对福建的发展提到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等规划。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文化化、文化社会化、社会当代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以个体或集体的创意为先导条件和核心价值,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精神属性的产业形态,它既包括提供纯粹的精神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也包含系统化的文化创意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广泛交叉、结合而产生的新的产业形态。因此,妈祖文化产业不仅仅是狭义的文化产业概念,还应与与第一、二产业全面对接。

(四)重视妈祖文化产业、知识产权及高科技等方面人才建设

莆田市于2010年出台了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建设产业人才高地、实施海西创业英才培养等三个政策性文件。2011年市政府又安排1000万元作为引进人才专项经费。除人才专项经费(基金)外,面对妈祖文化产业发展的现时及未来需求,文化产业、知识产权及高科技人才将是重要的引进、培训方向。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两岸妈祖文化产业的各项平台,如博览会、交流会、洽谈会等,发掘人才,面向全国、全世界,建立妈祖文化产业优秀人才资源库,以培养带发展,以引进带创新。

(五)镜鉴粤港澳文化产业合作政策

2009年1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颁布,粤港澳三地抓住此政策机遇,于2009年2月共同签订了《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规划2009-2013》,扩大了三地合作。2011年4月,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进一步深化了三地在文化领域的交流,提升了三地的合作层次。其中很多合作举措值得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合作镜鉴,包括设立相关专门机构负责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合作整体统筹和规划、共同创作演艺项目、培育对外文化经营机构、完善资讯网建设等等。

有关祖国的作文篇4

关键词: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SWOT分析

一、前言

2006年6月,湄洲妈祖祭典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各地每年有近百万的妈祖信徒前往莆田湄洲岛祖庙进行朝拜,本文主要研究方向是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背景及SWOT分析,为发展妈祖民俗体育产业提供理论参考,给予未来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发展一定的帮助。

1.闽台妈祖民俗体育的研究现状

莆田市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每年都有诞辰、羽化升天祭典、庙会等重大节日,在这些祭典表演里面有很多传统的妈祖民俗体育项目。妈祖民俗体育活动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三种:庙会活动、节俗活动及民间艺术活动。每年全世界前来湄洲岛进香谒祖朝拜的人很多,祭典上各种民俗体育节目的表演逐渐成为了祭典的主角,里面包涵了很多的妈祖民俗体育资源,这些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在后人的精心改编下,很好地继承了原来的祭祀精神,而且赋予了这些体育项目各种的功能。妈祖信俗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遗,发展民俗体育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随着莆田湄洲岛滨海体育旅游业的开发研究与发展,关于妈祖民俗体育产业的研究也更进一步了,给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

2.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背景

2008年8月开始,莆田学院认真研究整理了妈祖文化中的体育元素。以2009年9月30日妈祖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契机。创编了妈祖健身功、健身操、健身舞三种蕴涵丰富妈祖民俗文化的体育项目,近年来,在莆田湄洲岛还举办了一些体育赛事,有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海峡两岸“妈祖杯”龙舟赛等,但是利用湄洲岛上的妈祖文化和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出来的体育资源还不够规范科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因素的需求,发展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很多人开始了湄洲岛妈祖民俗体育的开发和研究。自2011年11月开始,每年的妈祖诞辰和羽化升天祭典仪式由莆田学院师生来担任,这种祭典模式结合实际开发妈祖民俗体育的情况给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

二、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可行性分析

传统的妈祖民俗体育活动流传到了今天,很多已经被运用到了除庙会活动、节俗活动及民间艺术活动以外的地方,逐渐有了朝商业化发展的趋势。2010年6月,莆田学院体育系妈祖女子车鼓队参加了上海世博会上福建馆的节目表演,还到福州三坊七巷等各地表演,充分地展示了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可行性。目前,全球妈祖信众有2亿多,群众基础雄厚,发展妈祖民俗体育作用,一是促进了妈祖文化的传播;二是增进民族与社会的认同感。通过举办民俗节庆活动对国人而言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世界华人而言增进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对外国人而言透过节庆活动增进对当地文化历史背景的认识与理解。当前,随着妈祖文化的世界性传播在全球尤其在台湾妈祖文化成为两岸民众精神交流的重要纽带,如今以妈祖冠名的体育赛事在两岸的各种节庆文化活动中比比皆是,体育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载体,而民俗节庆体育的地域文化性,加深了两岸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和谐与发展。

三、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SWOT分析

1.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优势

(1)资源优势。闽台妈祖民俗体育项目种类较多,每年“元宵闹妈祖”活动中的摆棕轿、耍刀轿、冲礼花等,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生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羽化升天”祭祀活动中的皂隶摆、妆阁、转凉伞、八佾舞等。还有一些未用在这些传统祭典上的民俗体育,如妈祖女子车鼓、舞龙舞狮等观赏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还有妈祖健身舞、妈祖健身操、妈祖健身功等以强身健体为主的体育项目。加上世界各种以妈祖信仰为活动的庙会活动数不胜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地的妈祖民俗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了。

(2)地域优势。莆田市地处福建黄金海岸中部,近年来,高铁的开通使得福州长乐机场和厦门国际机场到莆田的时间越来越短,莆田港口城市的发展已进一步促进了交通发展,建成了直达湄洲岛的莆秀高速等公路,对于全球妈祖信徒来说都可以算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而且背靠福建东南经济区,面向台湾海峡,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为福建台湾交往的重要通道。莆田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是全球妈祖信徒前来朝圣的地方;莆田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传统妈祖民俗文化保留比较完整,莆田其他一些地方的妈祖民俗体育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2.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劣势

(1)研究开发少。因为,全国民俗体育产业化问题研究比较少,而目前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还处在理论状态,在妈祖信徒心目中没多少影响力,所以,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初期要经过比较漫长的路。关于闽台妈祖文化的研究已经很多了,在网络上搜索关于妈祖的研究文献已经超过万条,但是没有针对性,涉及妈祖民俗体育的论文也比较少,有关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研究目前还没有,所以不能构成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关于妈祖的研究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伊能嘉矩在1918年《东京帝国大学人类杂志》上发表的台湾汉人信仰之海神。就是关于妈祖的研究,这样算来研究妈祖文化的年限还是比较久远的,长久以来的研究都很少涉及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话题,都是研究挖掘妈祖传统文化的。

(2)缺少专业人员。由于全国研究民俗体育产业化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人专门研究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政府或者企业也没有足够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缺少专门研究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这个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将导致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这个项目短时间内比较难发展,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积累经验。

3.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机会

(1)政策机遇。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标志着海峡经济区建设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2009年《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中四次提到要充分利用妈祖文化的优势,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国家给予了海西经济建设的大力支持,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妈祖民俗体育的发展,这样关于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课题也成为很多人和有关政府部门的研究对象,这样一来给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实践发展带来了机会。

(2)经济发展需求。据统计,2008年

共接待旅客6440多万人,旅游收入达56亿元,每年到湄洲岛朝拜妈祖、旅游观光的海内外游客达到100多万人次,其湾游客有10万人次。当游客认同这些妈祖民俗体育产业项目的时候,在每年来湄洲岛朝拜的时候就可以专门出资请具有闽台妈祖民俗体育特色的一些节目去表演,例如:舞龙舞狮、妈祖舞、妈祖车鼓等等,这样就能进一步的促进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2010年福建省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在莆田成功举办,打响了莆田的文化品牌,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幕式的晚会上,表演的很多节目都体现了浓厚的妈祖文化,向游客展现了妈祖民俗体育,这样既促进了妈祖民俗体育的宣传,又间接推动着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发展。

4.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威胁

(1)莆仙文化的竞争。妈祖文化是莆

田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是莆田文化的龙头老大,但同时也与莆田的其他文化竞争,例如莆田南少林文化产业、壶山玉皇文化、九鲤湖祈梦文化产业,其中九鲤湖祈梦文化产业已经整合开发建设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样一来妈祖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受到这些文化产业的冲击,这些文化产业或者其发展起来的旅游景区都将吸引很大一部分人的注意力,并且占用政府支持民俗文化发展的一大部分资源,都将会影响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如何在众多莆田文化产业的冲击下蓬勃发展,吸引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现代体育发展的冲击。莆田市素

有“田径之乡”“武术之乡”“篮球之乡”的称号。一直以来,莆田市的现代体育产业都比较发达,尤其是十四届省运会在莆田市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现代体育产业的发展,但是像妈祖民俗体育产业这种传统民俗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地方政府用于发展民俗体育产业的专款比较少,导致了民俗体育发展缓慢,近年来,莆田湄洲岛的体育旅游开发与发展一定程度给予了民俗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但是来自现在成熟的体育产业的冲击还是不容忽视的。

总的来说,对妈祖民俗体育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目前将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还没人提出这一观点和加以研究,通过分析发展现状以及预测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如果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与湄洲岛旅游结合起来,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可行性比较大。两岸民众交往越来越密切,同时妈祖文化又是两岸共同的宝贵财富,在台湾民众普遍信仰妈祖,很多人每年都会到湄洲岛妈祖祖庙进香,结合整个民俗体育发展趋势和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是必须发展的,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将一部分体育活动商业化,例如成立专门培训妈祖舞、妈祖功这些大众的娱乐健身教练,到各个社区或者老人院进行这些健身培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传统妈祖体育活动。其次,成立专门的闽台妈祖民俗体育活动训练基地,可以成立公司模式,全球有5000多座妈祖庙,每年都有很多的祭典仪式,一些庆典也可以出资请这些专业的民俗体育表演队表演,全世界有2亿多妈祖信徒,市场潜力巨大,所以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是可行的,但是还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实践,只有理论联系实践才能真正实现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

参考文献

[1]吴冰,肖熙然.妈祖文化视野中的莆田滨海体育旅游业开发研究[J].海峡科学,2012(8):151-153.

[2]林顺治.妈祖文化中的民俗体育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3,28(2):194-196.

[3]刘青健.妈祖文化视野中的莆田滨海体育旅游业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5):128-131.

[4]林朝晖,林德明.妈祖民俗节庆中的体育文化活动[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30(4): 35-37.

[5]林立新,王佳.妈祖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11(4):1-6.

有关祖国的作文篇5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本真性;妈祖文化;和谐;“以人为本”

21世纪初,党中央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观念——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思想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妈祖文化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环境下的一定人类族群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承载着妈祖信仰者的历史记忆和情感追求,虽然在文化领域里它属于非物质的下层文化,但它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历史传承价值和社会和谐价值,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发展妈祖文化旅游,弘扬妈祖精神,传承妈祖文化,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可以通过对科学知识、道德修养、民族精神和人文关怀等文化因素来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上半年,仅来湄洲岛进香拜谒的台湾客人累计就达150多万人次。天津、澳门、台湾、广东、福建等地每年都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在同一文化认同的光环下通过旅游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支持,悄悄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这几年伴随着妈祖信仰热,妈祖文化旅游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妈祖文化的内核即是妈祖本身的精神力量,而妈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所以基于科学的发展观,从“以人为本”的视觉来看待妈祖文化旅游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人为本”是旅游发展和科学旅游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关注的是多数人的利益,讲究的是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因此要坚持科学的旅游发展观。

一、妈祖文化景观开发与保护的和谐

妈祖文化景观有祭典、服饰、饮食等民俗景观,也有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景观,还有丰富的妈祖碑文、题刻、诗辞、楹联、文学作品、祭祀法器、刺绣工艺、各种雕塑、书画古籍等其他人文景观。从发展旅游的本初动机即经济动机而言,旅游只有最大限度和最广泛地利用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资源,将经济与文化有机结合,才能形成越来越强大的产业优势。然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世代代共同拥有的财产,在旅游开发中应一分为二,那些传承于历史的传统而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可以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如妈祖面源于民间,寄予平安的美好祝愿,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设计符合现代旅游者口味的旅游产品,甚至可以发挥品牌优势,生产一系列的妈祖面旅游商品,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相反,那些承载异质特性的景观,作为妈祖文化旅游的符号标志,应采取政府主导的保护性的运作模式。如妈祖服饰、妈祖祭祀民俗、妈祖禁忌民俗等,作为异质文化的载体,是发展妈祖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的主打要素。这部分的文化载体“越是本土的,也就越是国际的”,越有旅游价值和生命力。本土人应当善待本土的文化景观,保持它的原汁原味,避免景观在旅游开发中的商品化和俗化。规划、设计和投放这部分旅游产品时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宏观、全局和持续性问题上把握开发的层面和开发的力度。只有在开发和保护两者之间取得和谐,妈祖文化景观才有可能本真地代代相传。

二、协调利益群体,共承妈祖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发展旅游又可以使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既包括旅游者、旅游地居民也包括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开发商,他们对文化表述的和谐统一将直接影响到文化传承的本真性。妈祖文化作为意识形态色彩较浓的一种民间文化,协调并处理好以上各利益相关体的关系是保证妈祖文化旅游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首先,旅游者对妈祖文化应有正确的认识。妈祖曾经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不是虚幻或群众无端捏造出的一个神灵。妈祖本身凝聚着的妈祖精神——博爱、和平、扶危济困等是妈祖文化的精髓,这应该成为众多旅游者旅游的动机,而不是一味地宣传并神化妈祖的力量和灵验。通过旅游活动,通过对妈祖的瞻仰和亲身体验,受众者能够沐浴妈祖精神的感召,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而要使旅游者对妈祖文化有个正确的认识,就必须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导游作为旅游活动的主要媒介,应了解妈祖文化资源的价值、意义和基本保护方式与思路,能成为妈祖“文化自觉”的先行者,自觉地成为旅游活动中保护工作的第一宣传员。除此之外,还必须规范旅游线路推介商的行为,在促销旅游产品时多一些文化内涵的元素少一些迷信的成分。

其次,旅游开发商要摒弃短视行为,从长远利益做好妈祖文化旅游产品。利润是旅游开发商投资和经营的第一目的,而纯粹一味地追求短期回报,或者以妈祖文化作为幌子达到融资的目的,不仅不适合发展文化旅游,也会远远背离发展文化旅游的真正意义。这就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尤其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幼年期,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法律法规引导并规范旅游开发商的投资行为。妈祖文化旅游产品不能仅仅局限于朝觐旅游,而应放眼于修学旅游以影响后代妈祖信仰的受众者,应放眼于商务旅游以彰显妈祖诚信的品格,应放眼于休闲旅游以加强全世界妈祖精神受众者的联谊,在此基础上提高人的素养,促进人群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

再次,要尊重社区权利,与社区分享旅游利益。妈祖是众人的妈祖,妈祖文化旅游地是当地居民的旅游地,旅游开发商在设计旅游产品、规划旅游项目时应关注当地居民的感受,旅游开发要符合当地人民的意愿,切实照顾社区的根本利益,把旅游开发与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结合起来,如集体所有土地和水体,应尊重所有者受益的原则,可以按不同所有者的份额共享资源获得的收益,如门票、资源补偿费、土地设施出租费、允许旅游就业等补偿方式,使当地居民从旅游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做到兴地富民,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帮助社区经济发展。此外旅游决策层应有当地居民代表的参与,还要加强社区组织能力建设,通过社区组织做好与社区的交流和沟通工作,缓解旅游发展过程出现的误解和冲突,这些都是尊重社区权利较好的措施。只有这样,妈祖地居民才会自觉地参与发展旅游,参与表述妈祖文化,参与展示妈祖文化符号,这是妈祖文化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体现人文关怀,重视生命意义

发展妈祖文化旅游最高境界的目标是“承传妈祖护国庇民文化,发扬妈祖慈悲济世精神”,因此设计旅游产品时尤其要注意旅游氛围的营造和旅游环境的保护。

如针对妈祖文化修学旅游者的旅游动机,选取的对联应以“教化”为主,题词不仅能荟萃世界名书法,还可以将全世界典型妈祖宫庙制作成微缩模型再配以电子自动解说;针对妈祖文化休闲旅游者,可以设计婚庆(如金婚、银婚等)或蜜月旅游,可以在妈祖正殿布置喜堂,让妈祖或见证他们执手携老一起走过的日子或见证彼此的忠诚。这一点马来西亚天后宫就做得很好,该宫设有婚姻注册处,享有政府授权领取结婚证的特权,每年有5000-6000对新人在妈祖见证下完成人生最有意义的一个仪式。

我们信仰妈祖,信仰的是她精神的力量,所以发展妈祖文化旅游,营造旅游氛围要体现人文关怀,重视生命意义。我们要一改以往“营造宗教旅游氛围就应该制造神秘气氛”的过时观念,废除行符录、焚烧金银纸的活动。当然同时我们也要考虑信众们的心理感受,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技术,将录制好的鞭炮声、各种不同国家不同面值的虚拟货币输入微机中,旅游者可以以现实货币购买点击时间或次数,给妈祖汇去功德钱以完成心中的意愿。香枝本来是信徒们召唤神灵诉说自己所求的一种媒介,但我们经常看到信徒们大把大把地焚烧香枝,似乎有“烧得越多越能优先得到服务”之嫌,而周边的人则噙着泪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我们可以控制旅游者上香枝的数量(如可以控制一枝代表一心一意)或者以燃着状态的艺术香枝代替原先的香枝。如此等等,我们才可以还妈祖文化旅游一个环保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也只有这样,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区域联动,共生共存

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进行区域合作,是实现旅游业快速持续增长的一种有效方式,对推进合作各方的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区域联动,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与分割,就可以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整合旅游产业资源要素,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跨区域妈祖文化旅游集团,建立以旅游产品为纽带的跨区域产业链,然后通过政策来引导旅游收入在区域间再分配的相对公平合理,从而形成无障碍旅游的和谐局面,实现妈祖文化旅游在空间上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联动开发的模式很多,可以是连片开发也可以是专项产品开发,还可以进行线状开发。福建、天津、澳门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妈祖文化旅游节,其实举办此节的目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色彩要比发展旅游的色彩浓厚得多。其实可以建立以资本作为轴心,或由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共同或由中华妈祖交流协会牵头组建的妈祖文化旅游集团,再由妈祖文化旅游集团举办由各地轮流做庄的妈祖文化艺术节,这样可以广泛挖掘妈祖文化的内涵,使之升华为独特的文化艺术体系。

妈祖文化遗产很多,但在“”期间惨遭破坏,到目前为止妈祖文物尚未得到普查更不用说有效保护了,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各地主要妈祖宫庙的力量,发掘妈祖文物,开展妈祖文物古迹专项考察游,通过旅游活动使妈祖文化获取有效的保护。

此外,妈祖不仅仅是中国的妈祖,同时也是世界的妈祖,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和海外华人华侨共同的文化。发展旅游坚持区域联动除了国内省际合作外还要考虑国际协作,应充分利用海外妈祖信众们的海外资源,充分调动他们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为发展妈祖文化旅游补充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许雪毅.妈祖新闻[EB/OL]./,2007-08-31.

2、曹诗图等.对科学的旅游发展观的哲学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3、黄秀琳,彭文宇.解读莆田妈祖民俗文化表述的商品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7).

有关祖国的作文篇6

关键词:妈祖信仰;河北省;保护;开发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278-03

随着妈祖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繁荣,妈祖信仰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近30年来,有关妈祖信仰与妈祖文化的学术研究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在这些学术探索中,一些妈祖信仰边缘地区(或者说非核心区域)的相关研究,例如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妈祖信仰,近些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

本文关注的是河北省境内的妈祖信仰、妈祖文化的历史状况与现实发展。

本文写作基于三方面的研究基础:一是河北省地方史志的挖掘整理;二是笔者对河北省内现存妈祖宫庙的实地考察;三是笔者数年来对东北、华北地区妈祖信仰文化的持续思考与研究。本文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河北省史载及现存妈祖宫庙;河北省妈祖信仰若干争议问题的探讨;以及河北省妈祖信仰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思考与建议。

一、河北省史载及现存妈祖宫庙

河北省内史籍记载的妈祖宫庙数量,随着史料的不断发掘一直在不断增长:1990年编撰的《妈祖宫集》统计为11处;2003年尹国蔚整理统计为15处;2008年闫化川整理统计为16处。笔者经史料整理、前期统计刊误后,统计为20处,加上虽未经史料记载,但在笔者实地考察中确认的1处,河北省有据可查的妈祖宫庙一共21处。其中,笔者新发现的妈祖宫庙包括:霸州县三官庙右的天妃祠、东光县东南二十里石家村天妃庙、任丘县南门外和西关的两座天妃庙,以及未见史籍记载,但在考察中予以确认的沧州市下属黄骅市南排河镇后唐村天妃娘娘庙(详见后文)。

此外,尹国蔚、闫化川两位研究者都曾把河北大城县天妃庙统计在妈祖宫庙内。但据光绪版《大城县志》卷十一所引的《天妃庙碑记》载:“(天妃庙)……入为太山行宫,东西三楹……面供天妃三像及司福禄子嗣灾殃之神……”[1]“太山行宫”是泰山娘娘信仰宫庙的称谓,据此,笔者确认该天妃庙的神主实为泰山娘娘而非妈祖,其宫庙不应计入妈祖宫庙内。与此类似的还有任丘县长丰镇天妃宫[2],也因为该天妃宫供奉神主为碧霄、云霄、琼霄三位娘娘而未统计在内。

上述河北省境内21处供奉妈祖的宫庙,部分毁于近代战火(如山海关南海口永佑寺西的天后宫),部分在民国初期的“破除迷信、拆庙办学”运动中停止供奉与祭拜(如河北省内陆沿运河数县的天妃宫庙),剩下部分宫庙在解放后的“破四旧”及“中”运动中基本予以拆毁或转作他用(如蚕沙口天妃宫等)。改革开放后,轰轰烈烈的各类建设活动把那些部分被毁或转作他用的宫庙的最后遗痕也逐渐抹去。时至今日,仅有少量历史宫庙的遗存得以保存,如北戴河金山嘴天后宫的3座碑,山海关南海口永佑寺西的天妃宫地基,蚕沙口天妃宫的鱼骨梁等。

改革开放后,在信众的恢复祭拜以及旅游事业发展的推动下,在地方政府的支持或默许下,河北省有三处四座妈祖宫庙得以复建(山海关在一座妈祖宫庙的原址周边复建了两座),分别是:唐山市曹妃甸区柳赞镇蚕沙口天妃宫,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老龙头天后宫和南海口妈祖庙,以及沧州市下辖黄骅市南排河镇后唐村天妃娘娘庙。

二、河北省妈祖信仰若干争议问题的探讨

1.河北省妈祖宫庙的始建年代

在华北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妈祖信仰调查研究中,由于史料有限,多数妈祖宫庙的始建时间无考,因此,研究者们对此问题有不同的整理和判断。尹国蔚认为,虽然有史料确认的始建于元明的妈祖庙数量较少,但依据宫庙名称(该地区妈祖庙大多名为“天妃宫”,较少名为“天后宫”,而“天后宫”是妈祖宫庙在清朝以后才有的名称)以及对妈祖宫庙空间分布与历朝政经大事关联的分析,判断该地区绝大多数妈祖宫庙的始建年代应在元明二朝。闫化川认为,该地区妈祖宫庙大多始建于清代,因为“明永乐十三年罢海运,妈祖未能再受加封,其在北方社会的影响力每况愈下。至清代,妈祖,妈祖庙又被加封……其政治、社会影响当然更大,因此清朝妈祖庙建造的数量明显增加”。

笔者较为赞同尹国蔚的观点,即该地区妈祖宫庙的始建年代以元明为主,清代较少。理由如下:

一是管妈祖信仰受到历代政府重视和不断册封,但妈祖宫庙始建的源动力来自于水运(漕运及水路商贸)、渔业生产等相关的民间力量,由政府力量直接介入而始建的宫庙较少。特别是清朝,政府对妈祖信仰的重视多源于闽台事务、军事行动及外交行为,对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妈祖信仰的影响不大。因此,清代该地区因受到官方影响而新建的妈祖宫庙数量应该有限。

二是据新的史料发掘,笔者又找到四处可以证实始建年代为明代的妈祖宫庙。

据此,笔者认为,河北省地区妈祖宫庙的始建年代大多为元明。存在于该地区清代历史中的妈祖宫庙,基本是在元明基础上的修葺、重修,而较少新建。

2.妈祖信仰在河北省地区的传播路径与方式

已有研究显示,妈祖信仰在中国北方地区传播的基本传播路径与方式是按照漕运路线沿海、沿河传播。这一观点得到普遍赞同。具体到京津冀地区,尹国蔚谈到:该地区妈祖宫庙不是位于漕运的节点,就是位于军营所在地(如分布于冀东长城附近的迁安、卢龙等地的妈祖宫庙)。尹国蔚认为,这些分布于军营所在地妈祖信仰的传入,是因为军粮运输导致。

笔者在实地调查中了解到,明朝修建冀东长城时,修城负责人戚继光从南方带来数万军队参与修城及戍卫。这些南来将士的后人至今生活于冀东地区(如山海关老龙头、抚宁县董家口附近的村民,其族谱明确记载其祖先系跟随戚继光来自浙江义乌的军人)。那么,一个合理的推断是:除了军粮运输导致的妈祖信仰传播以外,冀东长城内侧的迁安、卢龙及山海关城西北的妈祖宫庙,很可能是由这些来自南方妈祖信仰地区并长期与倭寇海盗作斗争的军人在军营附近修建。在北方和内地妈祖宫庙建设史中,由南方军人带至军队驻地的妈祖信仰并不罕见,如河南南阳“闽营人”所建立的妈祖庙。

在笔者的史籍考察中,河北省妈祖宫庙的始建除了漕运、驻军等源动力外,还有外交官员因在出使海外中受到妈祖庇佑,在家乡修建天妃宫的案例。如乾隆版《任丘县志》记载,该县南门外的天妃庙系“明行人边永建”。行人是我国古代多个朝代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的官阶名称。在明朝,“行人……职专捧节、奉使之事”。明行人出使外洋,多遇风浪,甚赖妈祖庇佑。行人边永在家乡任丘县修建的天妃宫,应为其出使海外获妈祖庇佑平安返回后还愿所建。

3.近代河北地区妈祖信仰的衰落问题

中国北方妈祖信仰研究者尹国蔚和闫化川认为,京津冀地区妈祖信仰在近代的“式微”的原因是漕运的衰落以及新型运输方式的产生(如机器轮船和铁路运输)。尹国蔚更认为,“妈祖信仰这种外来文化在京津及河北地区共享性不强,难以形成广泛的心理认同。虽经元明清3代的传播,也没能在燕赵大地广泛地深入人心,生根发芽,以致时过境迁,这种信仰也成了过眼烟云。”

笔者并不完全认同上述两位研究者的看法。笔者认为,近代北方地区妈祖信仰式微的根本原因,是受到西方科学主义思想冲击的近代中国整体性衰落所导致,而不是漕运的衰落以及新型运输工具的使用等原因。理由如下:

(1)清代后期漕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南北物资交流并未减弱,甚至随着时展而不断增加。官办漕运的退出,只是政府组织的南北运输模式的退出,代之而起的是蓬勃的民办商业南北运输。漕运衰落后,南来北往的商业船队依然在原漕运路线上日夜兼程。因此笔者认为,妈祖信仰在这些往来南北的船家中的传统影响力不应受到官办漕运衰落的冲击。甚至可以推断:出于逐利的本性,民办运输商只会更加渴望妈祖庇佑下的运输安全。

(2)妈祖宫庙在北方建立以后,除了南来北往的船家、商人的祭拜外,供奉更多香火的仍是当地百姓――特别是这些宫庙在当地存在时间持续数百年后。妈祖信仰在北方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与当地的“娘娘信仰”特别是“泰山娘娘信仰”相融合。在笔者的观察中,北方信众对妈祖宫庙中供奉的是“什么娘娘”并不在意――他们更加关心的是娘娘的灵异程度。因此,融合了诸多中国北方娘娘信仰神职(如求子、祛病、禳灾等)的妈祖信仰,在新型交通工具使用、水运风险降低的情况下,并没有受到太多冲击,香火依然鼎盛。

(3)近代中国北方妈祖信仰的真正衰落,肇始于民国初年“倡导科学、破除迷信”背景下的废除淫祀运动。后又经数十年战乱反复摧残,以及解放后“破四旧”、“”等运动,才得基本消弭。这与近代中国各种衰落大势完全吻合。因此,妈祖信仰在中国北方地区的衰落,并非妈祖信仰本身的某些问题导致,而是近代中国整体衰落的大势所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漕运衰落及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不是近代河北地区妈祖信仰式微的根本原因。近代以来,妈祖信仰在该地区虽未有大的扩张,但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香火一直绵延到之前。

三、河北省妈祖文化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如前所述,妈祖信仰在元明清3代在河北省境内传播流布,与本地信仰一定程度的结合后,香火绵延至今。虽在20世纪数十年间有所衰落并一度几乎完全消失,但随着宗教环境宽松、文化事业发展,又迅速有所复兴。

有据可查的河北省境内历史上的21处妈祖宫庙,至今已经复建3处4座。复建宫庙占到原有宫庙的14%强。与国内其他宗教相比,特别是与其他民间信仰相比,这样的复建比例已算不低。

有形的宫庙复建了,无形的信仰是否真正复兴了呢?妈祖信仰及妈祖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又开展得怎样呢?

在河北省已复建的3处4座妈祖宫庙中,两处由政府默许,由信众自发复建、管理(蚕沙口天妃宫、后唐村天妃娘娘庙),一处两座由政府引导、商业资本复建管理(山海关老龙头和南海口的两座妈祖宫庙)。在这些复建的妈祖宫庙中,几乎无可怀疑的是,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得到较好保护与传承的,是民间自发修建并管理的妈祖宫庙。而由地方政府出于旅游和文化产业开发为目的所复建、管理的妈祖宫庙,出于可以理解的种种原因,对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欠佳,甚至有些变形。

例如:山海关南海口正在修建的第二座妈祖庙,由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政府2011年授权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原天后宫遗址上开发建设。在该企业的建设规划中,真正用于妈祖殿堂和相关信仰文化设施建设面积不到全部建设面积的十分之一。原天后宫土地被大量用于商业开发。笔者在调查中得知,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设更多的商业店面,该企业甚至计划“一楼办商场,二楼办庙宇”。在这些商业设施中,除了与宗教文化相关的一些产业外,还有占地巨大的所谓“亲子体验中心”等完全与妈祖文化毫无关系的商业项目。此外,该企业在开发建设中,不仅不对原天后宫遗址上的文化遗存(原庙地基、高台等)予以保护,反而彻底铲除摧毁。附近居民为重修该庙所贡献出的原天后宫廊柱石墩,也被该企业退回。这样纯粹的商业开发显然远离了妈祖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初衷。目前,因种种原因,该“妈祖庙”的建设已经停滞一年有余。

相较之下,民间自发复建的蚕沙口天妃宫、后唐村天妃娘娘庙在信仰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效果较好。在相关民间组织(蚕沙口村妈祖庙管委会、后唐村老年协会)的管理下,妈祖的日常祭拜、仪式组织等工作较为规范。但这两座自发复建的妈祖宫庙也有一些较为现实的问题存在。

1.自发复建的妈祖宫庙与政府明确支持建设的妈祖宫庙相比,虽有地方政府的默许,但缺乏正式的合法外衣,因而在生存发展中存在种种困难,甚至风险。特别在北方地区,妈祖信仰并不普及,相关各方对于妈祖文化的理解有诸多面相,不利于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很多。

2.民间自发复建的妈祖宫庙,势单力薄,在发展中易面临资金匮乏等困难。如后唐村天妃娘娘庙,因苦于缺乏建设资金,独立完整的庙宇至今尚未建成,妈祖神像仍然供奉在临近庙宇中。

3.自发复建的妈祖宫庙,受制于其天然属性,多局限于封闭的地方文化氛围中,妈祖文化中重要的“促进文化交流”内涵没有得到很好体现。笔者考察的河北省3处4座复建妈祖宫庙,没有一座宫庙与湄洲岛妈祖祖庙或者本地区其他妈祖宫庙(如距离很近的北方妈祖信仰中心――天津天后宫)交流联系(甚至连这样的计划都没有)。这种封闭式的发展,显然不利于妈祖信仰文化的完整阐释和保护传承,也会大大局限这些妈祖宫庙的自身发展。例如,河北省周边的天津、山东省和辽宁省,都已有相当数量的妈祖信俗成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得到相应保护和发展,但河北省这三处妈祖宫庙的负责人均对此毫不知情,也毫无意识。这显然是缺乏交流,封闭发展造成的。

针对当前河北省妈祖信仰文化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建议如下。

1.鼓励企业参与妈祖文化重建和相关产业开发,但对其商业化开发行为必须予以强力规范。与此同时,耐心呵护民间自发复兴的妈祖信仰文化,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文化交流、发展旅游事业、凝聚一方人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影响。

2.积极支持对河北省现存的妈祖文化的保护,对条件较为成熟的妈祖宫庙和妈祖文化,分别按照《文物保护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规定,依级别和属性申报文物保护单位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合法手续。在现代话语体系下依法保护妈祖信仰文化。

3.加强本省复建宫庙与湄洲祖庙及各地妈祖宫庙的联系,交流经验,互通有无,促进发展。在这方面,各地有很多有益经验可以借鉴。如河南省新乡市利用比干文化与南方妈祖文化区建立的紧密联系。

4.在以妈祖文化促进跨地域经济合作方面,考虑到河北省妈祖文化较为薄弱的现实状况,较难实现南方妈祖文化兴盛地区所具有的的“吸引台资”、“促进两岸交流”等作用。但也可以因地制宜,以妈祖信仰文化为平台,积极促进与周边妈祖信仰兴盛的经济发达地区(如天津、山东、辽宁,特别是天津)的区域性经济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任丘市委员会编辑[G].任丘文史资料:第3辑,2003:12-15.

[2]朱天顺.清代以后妈祖信仰传播的主要历史条件[J].台湾研究集刊,1986,(2).

[3]尹国蔚.妈祖信仰在河北省及京津地区的传播[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2):134-138.

[4]闫化川,李丹莹.京津冀地区的妈祖、龙神等水神信仰研究[J].妈祖研究学报:第3辑,2008:115-126.

[5]戚继光抗倭义乌兵后裔守护河北抚宁董家口长城[EB/OL].中新网.

[6]张富春.黄廷・闽营人・妈祖文化[G]//妈祖文化研究论丛.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23-130.

[7]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1809.

有关祖国的作文篇7

    论文关键词 探望权 祖父母外祖父母 隔辈亲

    一、从探望权的性质及立法目的角度的证成理由

    探望权因父母离异而产生,直接归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从性质上分析,它是基于父母的身份而产生的一种身份权,是为了保护子女的利益而设定的权利,是以对子女的人身及财产上的照护权为起点的,非有法律明确规定的理由不得予以限制和剥夺。可见探望权作为亲权的延伸,主体也必然有一定的限制性。但是否应只局限于父母,主体是否也应基于与子女间的紧密关系当有一定的延伸?众所周知探望权依赖于双方紧密的身份关系存在而存在,通常情况下是抚养与被抚养的关系,在没有法定情形下不能任被意剥夺。

    上文所述,探望权是依赖于身份关系而形成的权力,这就给祖父母外祖父母享有探望权提供了逻辑前提。首先,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的血缘关系不因父母双方的离婚而消灭,具有基于这种特殊的血缘情感而产生的特殊身份,且在父母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履行着对外孙子女和孙子女的照护权;第二,扩大探望权的主体到祖父母外祖父母,不仅能够满足祖父母外祖父母继续对孙子女外孙子女的关心、抚养、教育的情感需要,保持和孙子女外孙子女的往来,及时而又充分了解孙子女外孙子女的生活、学习情况,更好地对其进行抚养和教育,而且可以增加孙子女外孙子女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可以弥补由于父母婚姻破裂而造成的情感创伤。

    祖父母外祖父母不光在一定条件下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为三代同堂的生活模式下,从引言中的案例可以看出,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给予孙子女外孙子女的关爱和照护有时往往是直接的、亲密的。加之在中国传统的观念和习惯中,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情感需要不亚于父母。使祖父母外祖父母享有探望权可以达到继续教育子女的目的,对子女的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使祖父母外祖父母享有探望权,不违背探望权原有的性质和我国设立探望权的立法目的,而且能够更好地达到探望权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符合探望权的价值取向。

    二、从祖父母外祖父母及未成年人情感利益出发

    (一)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情感利益出发在现代社会外祖父母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彼此的情感联系更加的紧密和不可割断。这种作用尤其在农村更为显明,由于宅基地等一系列农村的自有条件,父母和祖父母居所彼此相邻,就使得孙子女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联系更加密切,更近似于旧时的三代同堂的家庭结构。当农村青壮年向城市转移,孙子女外孙子女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直接抚养的情况更加常见,有时幼年孙子女对与祖父母外祖父的的依赖感甚至强于一年只在假期归家的父母。在城镇,由于现代社会压力大,父母双方都外出工作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年幼的子女一般会有退休在家的(外)祖父母照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多年,城镇80后夫妻普遍为独生子女,此时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正直为社会创造财富的黄金年龄,所以关心照顾老年人的时间有限,而祖父母外祖父母又退休在家,自我价值缺失的感觉强烈。那么(外)祖父母就在照看(外)孙子女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情感空缺的填补。据调查,在农村有70%-80%的学龄前儿童白天由祖父母照看;在城镇,大约50%的学龄前儿童、低年龄小学生主要由祖父母负责接送上幼儿园、小学。豍在抚育幼年孙子女外孙子女的过程中,(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基础。如今在城市乡村老年人中出现了“孙辈依赖症”的一种心理问题。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国“隔辈亲”的普遍现象。由于现代家庭这种养老育幼的家庭功能,使得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孙子女外孙子女情感上的联系更加直接。

    (二)从未成年人的情感利益出发从未成年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本身父母双方的离婚行为就导致子女不能有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可能会造成子女自卑,叛逆等心理问题,双方应该尽可能的弥补子女有瑕疵的亲情。所以法律规定,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有协助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法定义务,这也这体现了现代以子女为本位,实现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亲子关系立法基本原则的体现。据前文分析祖父母外祖父母作为孙子女外孙子女成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情感因素,在父母双方离婚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探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未成年人因家庭不完整所受的负面影响,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在实践中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的父或母由于在婚姻中或解除婚姻过程中的种种原因产生了憎恨情绪,把拒绝另一方或其近亲属的探望要求作为惩罚手段。其中祖父母外或祖父母的探望愿望尤其强烈,甚至强于父母。但是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探望权的主体具有专属性和限制性,所以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探望要求在法律上不得实现。这样因双方父母离婚而强制割裂了孙子女外孙子女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的紧密联系,不但减轻不了子女因父母离婚所产生的心理阴影更加使子女目睹了家庭关系紧张的种种情况,增强了其不良情绪,不利于其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其基本的情感需求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三)从减少家庭纠纷和社会关系和谐的角度出发我国作为一个历来重视家族伦理血缘的国家,对于这样的传统理念在现代社会依然延续且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现实生活中“隔辈亲”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女外孙子女的关爱较之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的亲近关系在我国的立法中也有所体现。如我国《婚姻法》第28条明确规定:“第二十八条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从我国立法中可以看出我国法律保护这样一种在家族伦理学血缘中合理存在的紧密关系。即不因父母的离婚而导致孙子女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关系消失,就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婚姻关系的消失而权利义务灭失。同样,孙子女外孙子女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的而不以父母双方的婚姻关系为纽带,所以基于这样的原因,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成为探望权的主体在情感方面来说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基于我国法理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理念,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承担一定义务的同时也应享有相对等的权利。竖在若将他们排斥在探望权的权利主体之外在人性化方面有些欠妥。而这种欠妥在实践中,由于没有法律依据,就导致了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探望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了情与理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甚至上升为激烈的冲突,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家庭纠纷。如果在判决中一律剥夺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探望权,那么必然此判决不符合社会生活实际的利益要求,可能会是法律的实效减弱,不能有效的遏制此种情况的发生,而当此类判决的执行也非常有难度的。

    安提戈捏说过:“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所以立法应在法律的基本框架内给予合理的考量。当祖父母外祖父母有强烈的权力需要且无法协商一致,需要法律介入,但公权力无法救济时,就会通过私力救济,甚至演化为暴力手段进行解决,这样的显然达不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若以法律强制的手段分离祖辈与孙辈不符合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其实行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法律的实效,影响到法的权威。将祖父母、外祖父母排除在探望权的主体范围之外,有悖于我国传统的家庭伦理及善良风俗。因此,增加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探望权主体有利于缓解家庭关系的紧张状态从而达到家庭的稳定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

有关祖国的作文篇8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逸夫学校内蒙古卓资012300)

教学中所展现的情境,儿童凭借自己的感知,反映到大脑,引起思维活动,就在儿童思维的过程中,从祖国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等一个又一个的个别现象,逐渐认识到我们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勤劳智慧不可欺侮的实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便在这认识过程中逐渐形成。而思维与语言又是不可分割的,恰当的语言训练会使学生的感受加深,认识更为明确。并赋予思维过程的条理性及深刻性。实际上人的意识主要就是语言的意识,何况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又是语文教学本身应完成的任务呢?因此通过语言表达加深内心感受,是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从身边开始,认识祖国的可爱,获取作文题材

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应引导儿童从身边开始,在具体情境中观察、体验。首先可以结合乡土教材。儿童掌握“祖国”这个概念,是从家乡的一片田野、一条小路、一座小丘开始的。因为这是祖国的一角,是儿童最早认识的世界。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家乡与祖国”,在人们的意识里总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光荣历史、家乡的最新成就,都可引导儿童认识祖国的可爱、从而获取爱国主义的作文题材。我们的实验班在低年级时,老师就带儿童登高望远,通过认识东南西北,观赏家乡的全貌,初步感受“我们的家乡真美”,然后以此为题进行口头作文;中年级时,通过春游家乡的风景区和山间田野,进一步感受家乡的美,并作题为《邀请》的习作训练;高年级时,则带领儿童漫步家乡的小河畔,攀登家乡秀丽的青山,站在高高的山冈上,饱览山下浩荡长江滚滚东流的磅礴气势,获取“家乡的青山绿水”等丰富题材。

其次结合儿童的日常生活。当代儿童沐浴着社会主义的金色阳光,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长大,从所见所闻,储存了有关“祖国伟大”“祖国可爱”的许多信息。关键在于引导他们认识、体验,加以选取。清晨,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时的庄严肃穆的情境:蓝天下飘动的国旗,激动人心的国歌旋律,深情凝望的眼睛……课余,少先队的“认识祖国版图”“到边疆去”“到北京去”的假想旅行,“为祖国生日做件好事”“放飞白鸽”等队日活动,都是值得儿童细细体验、认真选取的爱国主义题材。再次,结合祖国日新月异的成就。社会主义祖国的每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都会激起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儿童虽在学校,却与社会相通,引导他们倾听祖国前进的脚步声,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祖国的胜利而笑逐颜开,激动不已。通过以上三方面获取题材,会促使儿童认识祖国的可爱。有了题材,既可及时练习表达,也可帮助积累,待储存到一定阶段,进行综合表达。

二、引导体验,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包含着美感和道德感。这就必须以“动情”为基础。没有爱国之情,就谈不上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是“粘力”,也是“热力”,爱国主义情感尤其是这样。爱国主义情感一旦激起,便会对儿童的道德行为发挥诱导作用。从小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通过不断地强化,将来便会驱使他们为祖国的振兴而勇往直前,为祖国的安全而浴血奋战。而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与他们对祖国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儿童生活阅历浅,对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懂得很少,要激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既要凭借直观形象,又要依赖语词支配他们的认知活动。因此,在有关具体情境中,教师有感情地讲解、描述、启发、提问,成为激起儿童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外部条件。形象与词语的刺激,沟通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加深儿童的体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从而激起情感。例如,在进行“指南针”观察作文时,当指南针出示在儿童眼前,联想到指南针在天空、海上、山野、森林作业中的作用时,我随即提出“你们可知道这么好的指南针是那一个国家最早发明的,距离现在多少年”的问题并加以解答,很自然地加深儿童的体验,激起民族的自豪感。

值得一提的是想象活动对激起儿童情感的作用。人在情感活动中容易引起想象,想象又往往成为情感发生和发展的内部源泉之一。因此,在儿童观察与表达中,往往可以通过启发儿童的想象激起、强化爱国主义情感。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

三、教给方法,表达对祖国的爱,加深内心感受

恰当的语言训练,会使儿童感受加深,认识更为明确。在儿童获得有关爱国主义的作文题材,产生了表达欲望后,让他们加以表达,会使他们对祖国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写这类题材的作文,往往要求习作者能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现手法。但小学生主要是通过记叙、描写有关景物的“美”,表达对祖国的“爱”。因此,在方法上,要着重在“按层次、方位描写”以及“在记叙事物中适当展开联想”两个方面加以指导。

有关祖国的作文篇9

妈祖饮食不仅是妈祖旅游的一种载体,也是妈祖旅游的重要内容,对妈祖旅游饮食的研究就是对妈祖旅游经济认识的一种延伸和拓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发展,人们追求特色旅游、专项旅游,饮食文化可与其它资源一样,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后可以成为一种主打的旅游品牌,而不仅仅是旅游过程中的附属品。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区都有独特之处,只要对其进行深入挖掘,都能成为一种旅游资源。妈祖饮食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妈祖文化源远流长的大背景下迎来的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一、妈祖饮食文化背景

饮食文化是传统民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民俗作为一种传承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在共同地域和共同历史的作用下,积久而形成的文化传统。饮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关于食物需求和生产消费等方面的一种文化现象,不但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含食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人类在生活和劳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也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妈祖饮食是民俗生活的视窗,也是外化了的民族精神,是一种典型的地方饮食文化,海洋性与宗教朝拜性为特色,并存发展。因此妈祖饮食文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适应环境的具体创造,烘托妈祖文化,传递民间社会的乡情语言,体现了一定历史条件下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的综合影响。包括饮食风味、方式、礼仪以及形成发展等,是当下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景观。

福建莆田湄洲妈祖饮食起源于妈祖信仰,经过千年历史的传承与开发,形成了独特的妈祖饮食文化,作为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旅游开发价值和意义。

妈祖饮食作为妈祖文化的一部分,有独特的旅游开发价值和研究价值,不仅彰显了妈祖文化信仰,而且具有很强的功能价值。妈祖民俗文化逐渐被重视,大量有关妈祖的资源被逐步开发了出来,作为妈祖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妈祖饮食,将成为一种新的旅游资源。

妈祖,姓林名默,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生于福建湄洲湾畔的贤良港,宋雍熙四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湄洲岛羽化升仙。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妈祖是芳名远播的海上和平女神,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等共同信奉的神?。千百年来,以其仁爱之心恩泽于天下,救苦救难,庇护着全天下虔诚的信徒。目前,全世界有近2亿妈祖信众,有三分之二的台胞信仰妈祖。

随着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妈祖朝圣旅游已成为福建八大著名旅游品牌之一,湄洲岛年接待游客超过百万,其中台胞超10万。

在妈祖文化的吸引下,莆田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年接待旅客6000多万人,旅游收入达到了50多亿元。特别是2009年9月30日这一天,妈祖信俗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传承、开发妈祖文化随之摆在海峡两岸及世界华人圈面前。妈祖饮食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妈祖文化源远流长的大背景下迎来的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二、妈祖饮食特性

饮食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妈祖文化历经千年发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妈祖信众们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逐渐创造了具独具特色的妈祖饮食文化,成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妈祖饮食的特性有:

(一)妈祖饮食的宗教朝拜性

把妈祖故乡莆田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溶入到妈祖文化中去,祈求妈祖的恩泽和灵光带给普天下永远的和谐、永远的福祉,这是莆田人摸索并推出“妈祖宴”的初衷。

妈祖饮食起源于莆田湄洲岛,时间可上溯到宋代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开始是由朝廷祭祀,经元、明、清各朝代,形成了每年春、秋二祭的习俗,并编入了国家礼典。民国以来,官方祭典已停顿,但民间的祭祀活动仍然绵延不断,除了祭祀全套议程活动之外,着重以供桌祭品为主,祭品用料和制作都是吸取当地民间礼俗和食材进行精心制做而成。

“妈祖贡品”始于宋代,源于民间,是与妈祖信仰同时发端的,大凡信众祭祀妈祖时,家家户户都要备好“水族朝圣”贡品,或真或仿,摆成“宴桌”。这一习俗据传是妈祖降伏东海水怪,四海龙王率水族于妈祖诞辰日一同朝圣、谢恩之后,沿袭至今。

现在的妈祖贡品历经千年的发展,成为了妈祖文化传承与民间技艺的完美结合体。它的每一次展示,都是向海内外信众展示了传统的妈祖祭祀文化,也展示了中国民间精湛的食品造型技艺。

近年莆田著名烹调大师王文基先生,在回大陆探亲朝拜的海外侨胞、台湾同胞们的强烈要求下,根据妈祖故乡的独特风味,结合妈祖宫廷贡品和民间贡品的特色,以产地的原料为基础,精心创造出了富有妈祖文化魅力,兼具神圣色彩的宫廷菜系妈祖宴。

妈祖宴菜共12道菜,即丹凤朝阳、湄岛秋菊、万灵朝圣、窥井得符、一帆风顺、妈祖寿面、龙王点兵、发财有余、喜庆花篮、群仙迎驾、妈赐寿桃、全家福。每一道菜都是一个妈祖故事,向食客形象地阐述了妈祖从出生到羽化升天的过程,每道菜都凝聚着广大信徒们对妈祖的崇敬之情,寓含着人们对事业和家庭的美好祝愿。

(二)妈祖饮食的海洋性

莆田,史称“兴化”,位于福建省中部沿海。濒临黄海,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34.5公里。优越而丰富的水产资源,为莆田以海鲜为主提供了天然而充足的物质基础。

妈祖宴菜于1987年挖掘整理制成了海祭品贡品,有着丰富浓郁的地方性海洋饮食色彩。妈祖海祭供品,又称“妈祖宴菜”,构思独特,原料富有地方特色,制作奇巧,热菜、冷菜合理搭配,形制美观,菜名高贵不凡,色香味形器俱全,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是妈祖文化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海洋文化一个重要特征。

妈祖宴菜和祭品主要以妈祖诞生地最地道的优质食材作为菜品主料,有鱼、虾、蟹、蚌等三十多种。对喜好海鲜的游客极具吸引力,一般除了常用的食物外,还备有面粉制作的“水族朝圣”三十盘,精细心挑选食材,菜品造型巧妙而美观,结合妈祖传说、典故、封号和祥瑞之语等进行命名。

(三)妈祖饮食的多样性

妈祖诞辰,盛宴拜祭。湄洲妈祖庙于南轴线新殿摆列主桌、偏桌、左右桌共13桌600多盘妈祖贡品,全部是用各种食物精制而成的吉祥物。其中有“海味”136盘,“山珍”18盘,“花鸟”32盘,吉祥盆景18盘,食品盆景14盘,人物、故事、“山水”50盘,还有水果40盘,干果80盘,“金龟”、“玉团”、二十四孝故事、八仙献寿以及最传统的斋菜200多盘。两边还有用桔子和糕叠成的桔塔、糕塔,意为吉祥平安,人寿年丰。而且还在灵慈殿等摆设湄洲岛十四宫14桌近400盘贡品,包括饼、糕、五谷、五味、水果、香花、糖果以及螺、贝、虾、蟹、鱼等。湄洲妈祖金身绕境巡安兴化驻晔妈祖文化研究院懿明楼。在懿明楼,海峡两岸妈祖信众以千件贡品供奉妈祖,创意新颖,极具一定的艺术性、知识性和观赏性。除了按规范固定的必备的供品外,还有一些自由创作的作品,形式新颖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包含了《妈祖故事》、《二十四孝故事》等人物造型,有《水族朝圣》、《水族彩阁》、《斋筵》、《字筵》和《妈祖宴菜》等单列组合,这些集艺术性、知识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妈祖贡品,盘盘争奇斗艳,道道各有特色。

三、妈祖饮食文化的价值

(一)妈祖饮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从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饮食是旅游六大消费要素中的基本要素,旅游餐饮不仅是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也是是整个旅游产品中的一个单项产品或服务,对旅游业的兴衰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文化性的地方性饮食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能使人们产生旅游动机进而产生旅游活动,有着广阔的旅游市场发展潜力。

妈祖饮食是旅游者物质生活的一种享受,又是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载体。因此美食成了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现象,融物质与精神为一体,具有社会性、经济性、海洋性、地方性、宗教朝拜的文化特性等特征。这种精神的、心态的、文化的消费,构成了妈祖文化游的一道亮丽的景观,深化了妈祖文化的内涵,对增加餐饮的地方特色和吸引力,满足旅游消费主体的需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品尝地方饮食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妈祖饮食具有地方区域色彩,所以说妈祖饮食也是一种地方饮食。旅游者在游览观光的同时,要有舒适的食、住、行、娱、购等物质享受。其中,食是第一位,最基础的,是从事其它旅行活动的基础。旅游中吃不好,就会影响旅游者的兴致。只有吃好了,才能更好地去游览。

美食是各地人民的伟大文化创造,是一种融物质与精神为一体的独特文化现象。通过妈祖文化来领略莆田本地的风味小吃、特色菜肴、名特产品,进而了解旅游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文化特征等。借助妈祖美食与人文、景点的传说,我们不仅能够增进对各类美食的了解,而且可以通过想象去关注和追求对象所蕴涵的意味,增强对生活的探究和热爱,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

(三)妈祖饮食文化的开发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是经济性很强的产业,任一旅游资源的开发,都必须围绕经济发展而进行,并以赚钱为目的。妈祖饮食文化的开发可以带动莆田经济的发展。妈祖饮食文化开发能促进经济发展,在于具有其它产品不可替代的特性。旅游产品的特色、内涵和质量影响着旅游经济的发展。

如特产,只能够在特定的地方出产,若移植另地,味道、口感变样;再有,地方饮食将地方的风土人情、传统生活方式等一些社会现象融合其中,具有了别人无法摹仿的独特性质,也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比如一些老字号、名店、名菜等,经过历史的长期积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饮食惯制,食俗、酒俗、茶俗等内容丰富,为旅游者所好。饮食能成为一条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链,这条产业链一环扣紧一环,环环配套,近乎把全国各行业都组织到这一链条中。随着旅游的迅猛发展,妈祖饮食文化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妈祖饮食文化开发能传播妈祖文化

从旅游视角看,旅游业不仅是经济性很强的产业,同时也是文化性很强的产业。任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以文化的挖掘为中心而展开;没有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生命力不会长久。妈祖饮食文化开发通过旅游媒介,促进了国内外人民的友好往来,缩短了人们由于种族或地域限制而产生的距离,扩大了文化学术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是旅游社会价值的体现。在现代国际交往中,旅游素有“民间外交”的美称,妈祖文化游比起正式外交,具有手续简便和出入方便的优点,对增进国与国之间的了解,加强交往,传播文化都有着显著的作用。

(五)妈祖饮食文化开发能提高地方的知名度

吃是生活的基本需求,地方的知名度总与地方的名胜、特色脱不了干系,如到北京要尝烤鸭,去南京品尝板鸭。妈祖饮食文化的开发,能提高妈祖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中国素有“烹饪王国”的美称,对妈祖饮食进行研究、整理和宣传,可以推动莆田的特色美食和旅游业的发展;对妈祖饮食文化进行开发,能给莆田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

四、妈祖饮食文化的开发方式

(一)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1、旅游餐饮业开发的基本原则

(1)体现旅游餐饮的地域风味特色,满足旅游者的生理和心理(求新、求奇、求特、求优)的双重需要,既饱眼福又饱口福,并根据旅游者的消费层次和消费习惯,设计出不同档次的旅游餐饮产品。

(2)妈祖饮食产品的开发应有全局观、整体观,应有特色、成系列,与整体旅游产品的开发相结合,综合考虑旅游景观、项目、设施、氛围等旅游因素的特点。

(3)注重传统妈祖饮食的保护和复兴,突出和强调妈祖饮食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

(4)不仅要加大旅游餐饮服务设施(硬件)建设,也要促进软件(如从业人员的素质、经营品种和内容等)发展;相关设施的空间配置应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2、实施妈祖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措施

(1)树立妈祖饮食文化资源观。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饮食从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要到逐渐升华为人类的一项文明享受,散发着艺术文化的美感。妈祖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是民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2)对妈祖饮食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分类,建立妈祖文化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给予准确的评价,分析妈祖文化吸引力和开发潜力。

(3)加强对旅游餐饮业的管理。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尽可能杜绝旅游餐饮业的不正当竞争,维护莆田湄洲妈祖旅游形象。

(4)开展妈祖饮食文化产品宣传。包括妈祖饮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名店、名点和各种美味佳肴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介绍,特别是在现有的导游图、旅游宣传手册、景点说明书中增加莆田妈祖旅游餐饮的部分。

四、妈祖饮食文化的开发构想

(一)加强湄洲妈祖宗教海洋饮食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创新传统的特色饮食文化

妈祖饮食源于宋代,文献资料散乱,妈祖贡品、妈祖宴等饮食资源未被详细整理开发,不为外界所重视。优良的传统要继承也开发更要创新,才能适应时展的潮流,提升妈祖知名度,为妈祖文化游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在创新时应该注意:树立名牌,以妈祖宴等招牌菜为主打,带动莆田其它菜肴小吃的消费;特色。以其独特的湄洲海洋风味和妈祖贡品的宗教特色等征服食客,并且这种特色是不可替代的;大众化。指各类菜肴基本以大众菜、家常菜为主价格便宜,以适合广大群众的消费水平。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任何饮料食品,都需要广告宣传,造成轰动效应。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每年都要耗巨资在世界各地大做广告,这种心理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价值是难以估量的,而我们的特色美食若没有人对它们进行搜集、整理、宣传赞美,只有日益黯然失色。多年来年轻人中有种很深的成见,“月亮总是外国的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厌弃国货更积重难改。所以无论是从特色饮食文化的长远发展,还是从增加经济效益的视角,都应该高度的重视。一方面通过广告、新闻媒介等的宣传,加大力度宣传自己。可以印一些纪念性旅游小册子,门票等增加宣传的途径;还可以在灯箱广告、路牌指示上做些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也要重视出版物,可在台湾开一些特色妈祖饮食文化的宣传性的会议,对于促进交流、提高厨艺水平,繁荣市场和丰富饮食内涵,都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结合旅游节(文化节)或比赛开展美食节

台湾是湄洲妈祖的重要客源市场。自台湾当局开放了台胞赴大陆探亲、观光旅游以来,随着“探亲热”、“旅游热”、“寻根热”的不断升温,台湾各寺庙团体、神明会信徒,纷纷组团前来大陆福建湄洲进香朝圣、寻根谒祖,或捐资捐款,重修重建祖庙,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妈祖民间信仰宗教信仰朝圣旅游热。但是旅游业对莆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还是不够,可通过增加餐饮等花费来增加人均花费,可通过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来增进海峡两岸交流的机会,其中饮食文化活动、美食节(周)等让台湾同胞特别是年轻一辈了解到福建是他们的根,了解湄洲妈祖,让他们自动的来福建了解自己祖先和妈祖的文化和历史。

(四)重视饮食文化教育

应把烹饪作为一学科,建立一些高等学府,培养一大批专业人才,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让烹饪工作有足够的后劲。我们的前人虽然也谈到食疗、养生和营养,但多数是一鳞半爪的经验之谈,既缺乏系统的理论,又距离科学的要求甚远。重视妈祖饮食文化研究与教育,传播妈祖文化。培养饮食专业才人将对妈祖饮食的开发研究和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应培养出适合中国地理环境特别是福建莆田地理环境的饮食专家,并写出一批饮食专著,唯有重视科学的研究,重视技术的革新,才能立于不败的境地。同时为了适应台湾客源的要求,在高校、中专的旅游专业教育中开设一些有关闽台文化特别是饮食文化、妈祖信仰文化等方面,同时建议开设闽南话会话、台湾人饮食习惯等对口性的课程来满足福建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五)了解市场和居民的需求

跳出烹饪范畴,以市场为导向,关注、了解市场,比如在菜肴品种、价格、口味等方面市场喜好什么,需要什么?做到专家意见要听,但广大食客才是最公正、最权威的评论者。“招牌菜”也是经过市场上食客们批准的。尤其是经过时代洪流的冲击,放眼于世界,与其它的国家、省市进行横向比较,以站在新的高度,严要求、高标准地去寻找发现问题,正视差距,正视自身的不足,分析解决问题。在妈祖特色饮食不仅要在滋味上求长而且要着眼于营养,根据妈祖文化游的发展,建立切实可行的达到营养标准的饮食结构和模式,挖掘传统妈祖饮食文化中符合当今人们生活需要的特色美食,古为今用,才能求奇、求新、求特、求好而在市场中生存下来,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创新妈祖饮食,以更科学地把妈祖文化游推向一新的发展高潮。

有关祖国的作文篇10

全球妈祖信众超过2亿人,台湾同胞中80%祖籍福建、70%信奉妈祖,澳门信奉妈祖的比例也很高。每年妈祖的诞辰日和羽化升天日,湄洲岛都会吸引数十万包括台港澳等地的信众来谒祖朝拜,莆田也因此成为台胞来福建洽谈、旅游观光的一个重要窗口。

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产业,妈祖文化产业与莆田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

一、妈祖文化的认同感推动海上直航,搭建两岸交流合作的平台。莆田市位于福建经济最活跃的东南沿海中部,地处“南北三角 (‘珠三角’和‘长三角’)”和“东西两岸(台湾和内陆地区)”的连接点上,北依省会福州,南接泉州并与厦门相近,东临台湾海峡,与台相距仅72海里,是福建省距台湾最近的地方之一,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和平海湾三大港湾,大陆海岸线总长271.6公里,随着“海西”战略的运作,莆田的区位、港口、妈祖文化、交通枢纽、天下莆商等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将十分明显。

妈祖信仰是海峡西岸最具影响力的民间信仰,并深深地扎根于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中,对妈祖文化的认同感推动了台海之间最早的海上直航之旅。早在1987年,台湾同胞就冲破重重阻力绕道到湄洲岛参加妈祖千年祭,拉开了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序幕;1989年,台湾宜兰县南天宫组织20艘渔船直航湄洲岛,这是两岸隔绝40年后第一次有组织、大规模的民间直航,开辟了直航湄洲;1991年,台湾嘉义圣恩宫327名信众乘坐客船绕道日本直抵湄洲,开创了两岸通客轮的纪录;2000年7月,台湾大甲镇澜宫组织有台湾“立委”参加的2000多人赴湄洲岛举行“千禧祈福”大典,台湾19家媒体91位记者随团报道;2002年,金门县天后宫及乌丘岛信众搭乘恭迎湄洲妈祖圣驾的“太武”轮首航湄洲谒祖省亲,2005年4月,金门县各界代表380多人乘坐“东方之星”客轮直航湄洲岛朝拜妈祖,迎请祖庙董事会赠送的妈祖石雕像,并就进一步加强两地的妈祖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共同致力于推进两地间的季节性直航;2005年3月,彰化市南瑶宫主委、彰化市长温国铭率先领1079人进香团来湄洲岛朝圣,在台湾岛内掀起了到湄洲岛朝拜妈祖的新热潮;同年5月,湄洲岛举办妈祖诞辰104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吸引了1000多名台胞信众、150多名记者随团参与和采访报道;9月7日,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亲临湄洲岛朝圣开创台湾党派首脑进岛朝圣的新局面;9月9日,台湾苏澳南天宫又组织大型渔民进香团共22只330名信众由马祖岛直航湄洲岛朝圣,实现马祖与湄洲岛的首次通航;此外,先后还有台“中华郑和学会”及农渔民交流访问团、“立法院”经济及能源委员会考察团、台“中华青年交流协会”、企业家等各界人士来岛参观,考察、朝圣,据统计,2005年湄洲岛全年共接待台胞团队达1000团次(不含散客及非接待游客);2006年由台湾大甲镇澜宫牵头的台湾妈祖联谊会50个宫庙4300人及在大陆的部分台胞信众共7000人组成的台胞谒祖进香团赴湄洲进香,海内几十家著名新闻媒体向全球转播,在海峡两岸引起重大反响。

与此同时,莆田市也组织多个团队赴台开展妈祖文化联谊交流活动,如1997年1月24日至5月6日湄洲妈祖金身应邀赴台巡游,在台102天,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往返数次,行程万余里,共巡游19个县市,驻跸35个宫庙,接受上千万台湾信众和各界人士的狂热迎拜,台湾岛上出现了“火树银花不夜天”、“十里长街迎妈祖”的空前盛况。台湾媒体称妈祖金身巡台是“千年走一回”的“世纪之旅”,并评为当年十大新闻之首。近年来,央视综艺频道如“心连心”艺术团、激情广场大家唱、迎中秋音乐晚会等栏目多次进驻湄洲岛,闽合举办的《妈祖之光》大型综艺晚会多次到台湾岛演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增强了妈祖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即便是在对台湾进行严格管控的2007年,具有超越族群意识、区域界限、社会阶级的妈祖文化战胜了台湾当局的自我孤立状态,实现了湄洲岛与对岸的马祖岛之间首次客轮直航。当年4月,金门旅游经贸交流团一行500人分二批乘坐“东方之星”客轮直航湄洲谒祖进香,期间,湄洲岛旅游联谊会与金门县旅游发展协会签订《湄洲岛-金门县旅游经贸合作意向书》,标志着湄洲岛与金门县之间的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5月15-16日,由台湾连江县县长、马祖经贸文化交流联谊会理事长陈雪生为团长的妈祖经贸文化联谊会暨马祖天后宫湄洲平安进香团一行500人乘坐5000吨级“台马”号客轮首航湄洲谒祖进香。这也是湄洲岛对台客运码头建成后接待的规模最大、人员层面最广、运载船舶最大的一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活动,开辟了湄洲岛与马祖岛之间朝圣旅游海上新通道。

今年10月底,台中县与莆田市签订了建立城市交流关系备忘录,决定共同推动湄洲岛与台朝拜直航以及台与秀屿港货运直航,为湄台直航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第十届妈祖文化节接近尾声时,正赶上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许多台湾信众对于“三通”实现都充满期待。

如今,否极泰来,两岸“大三通” 梦想终于实现。在这样的利好政策下,莆田将继续发挥湄台两地文化同源、港口对接的优势,争取获准建设“对台经贸合作示范区”,开辟承接台湾产业、资金、技术以及物流辐射与扩散的平台,探索建设台货展销中心,发展台湾小商品市场。尽快推动对台旅游合作,进一步提升湄洲岛部级度假区旅游竞争力。

二、“妈祖文化信仰热”带动了莆田旅游业及会展业的发展。莆田下辖的湄洲岛从1988年起对台湾开放,前往岛上旅游和朝拜的台胞络绎不绝。据湄洲岛管委会资料显示,早几年来岛的台胞大约每年几千人次,到了2000年前后,就达到了每年10万人次以上。2004年接待游客63万人次,比增14.5%,实现全社会旅游收入1.46亿元,比增112.3%;2005年接待游客 81万人次,比增28.6%,实现全社会旅游收入1.68亿元,比增15.1%;2006年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比增23.5%,其胞12.1万人次,实现全社会旅游收入1.93亿元,比增15%;2007年接待游客110.8万人次,比增10.8%,其胞12.6万人次,实现全社会旅游收入3.68亿元,比增28.7%;2008年1-10月已接待游客104.86万人次,比增7.26%,仅1-6月份就接待台胞6.3万人次,预计湄洲岛今年接待量将达到130万人次。今年11月刚刚闭幕的“第十届妈祖文化节”期间,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妈祖文化机构(妈祖宫庙)约1万名嘉宾、群众参加,其湾妈祖宫庙115家,是有史以来台湾宫庙主要负责人来莆田最多、最集中的一次。

可见,妈祖文化对莆田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妈祖文化的精神感召下,莆田已成为台胞来福建洽谈、旅游观光的一个重要窗口。而湄洲岛也正朝着打造5A级部级旅游度假区方向努力。

重要的一点是,来莆田的游客相对集中,而且以消费能力相对比较高的台湾游客为主。这种情况下,旅游团的团购规模比较大,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也就比较明显。每年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大批香客以组团方式出现,使得湄洲岛乃至整个莆田的酒店经常出现床位一席难求的情况。为了满足这些游客在当地的吃、住、行、购物等多方面的需求,莆田市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此举也带动了民间资本兴建酒店、饭店,修建道路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莆田旅游业的发展。

妈祖文化拉动的不仅仅是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受益的还有莆田的会展经济。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思想指导下,与“第十届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几乎同时召开的还有“第三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在这次展会期间,莆田市共策划推介招商项目80个,签约项目14个,投资总额156.23亿元。其中湄洲湾电厂二期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将兴建两台100万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这是福建省首次建造百万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配套建设年吞吐量2500万吨的煤炭储运中心,将为福建及其他内陆省份煤炭供应提供有力保障;丁基橡胶项目总投资20亿元,年产丁基橡胶6万吨,是LNG冷能产业链延伸的重大项目。这些重大项目的签约建设,为莆田市加快港口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

三、妈祖文化产业化促进了莆田产业的生态化。与周边的福州、厦门相比,莆田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不过,这也使得莆田经济的发展具有后发优势,致力于将生态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支撑点和增长点,生态立市立区已成为当地政府的执政理念。也就是说,莆田的经济发展目标摆脱了低级无序的发展状况,按照“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莆田市政府正委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海洋三所等编制湄洲岛总体生态规划、周边海域和无居民海岛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国际海岛生态植物示范园、环岛景观休闲带、全岛污水垃圾处理等规划。通过规划编制,为合理利用生态空间、加快生态建设、引领好快发展提供科学指导;通过规划编制,逐渐构建生态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教育与科研中心、两岸生态建设交流与合作基地“三大体系”。 同时高压监管,维护生态原貌。在此基础上,莆田实施了一系列的高效建设,提升生态品位。在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湄洲岛申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生态文明道德教育示范基地,并在“第九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上举行授牌揭碑仪式;截至2007年底,莆田市共有防护林面积8620亩、园林绿化面积11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9.3%。

有了生态文化作为理论基础,妈祖文化产业化在莆田的发展已经从服务业开始向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转移。一批旅游设施项目相继开工或竣工,其中对湄洲岛的宫下(文甲)陆岛交通码头、北环路接通工程,中部污水处理工程先后进行了升级改造,这些措施改善了湄洲岛对外交通条件和岛内路网状况;而湄洲岛国际大酒店的加快推进、海景大酒店、恒温海水游泳馆项目的启动,则为提高接待能力、接待水平增添了强大的后劲。在加上前期对妈祖文化广场以及妈祖祖庙群进行的修葺与恢复建设,西岸妈祖城的兴建,都带动了整个湄洲岛的经济文化建设。现在,湄洲岛已有成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妈祖显性形象,妈祖文化逐渐成为莆田整个城市的名片。

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莆田城市文化底蕴,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影响力而言,妈祖祭典已与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祭典、山东省曲阜市的祭孔大典并称为“中华三祭典”。湄洲妈祖祖庙、妈祖祭典已分别列入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福建省已经着手将妈祖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申报已获得文化部批准并已于今年9月底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处,评审结果将在明年9月公布。无论妈祖文化申遗成功与否,可以肯定的是,此举都将进一步强化湄洲作为世界妈祖朝圣中心的地位,提升莆田城市文化底蕴,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是实现妈祖文化产业化带动下的旅游业产业链的自我整合,包括酒店、道路、风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妈祖文化信仰热”为契机,中央高度重视莆田基础设施和经济的发展。向莆铁路、沈海铁路(莆田段)的快速建设,湄洲湾码头和临港工业的,实质上为莆田旅游业的交通的完善和客源的扩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按照“近广交、远开拓”的原则与其他地市著名景点联谊,来扩大莆田景区的影响,拓宽客源渠道,推动莆田旅游业的尽快发展。

其次是实现各个产业链之间的“连横”,加强区域同业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向其他产业的延伸与贯通。比如会展经济的发展,海洋渔业、海洋养殖和名优水果种植等。依据独特的地理环境,莆田开始大力推进“两岸情”博物馆建设,与澳门的联合妈祖文化博物馆的建设也在洽谈之中。

筹划建设世界妈祖缩微景观公园,把世界各地不同风格和建筑艺术的妈祖庙集中展现于妈祖公园,丰富妈祖文化内涵,提高观赏价值;继续推动妈祖木雕、妈祖书籍、妈祖邮票、妈祖画册、妈祖宴菜、妈祖戏剧、妈祖音乐、妈祖碑林、妈祖楹联、妈祖像形珍珠养殖等一系列妈祖文化项目的发展,不断丰富妈祖文化的蕴涵。

建设“妈祖城”,提升莆田城市品位。“妈祖城”介于湄洲岛与秀屿港之间,与部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隔海相望,规划面积为15 平方公里,其中围海造地4.87公里。整个城区分为7个功能区,包括综合服务区、滨海度假区、文化古迹风貌区、渔港游艇码头区、生态休闲区、紫霄洞风景区和居民迁建区。作为湄洲岛部级旅游度假区的延伸,“妈祖城”将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建成一个集旅游购物、观光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南方特色的现代化滨海旅游城市。

建设湄洲镇东蔡天妃故里等相关项目。把湄洲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妈祖祖庙建筑群,使湄洲岛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涉外服务发达,具有朝圣、旅游、观光、度假、购物、对台对外交流等独具特色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国家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