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哪些二本大学十篇

时间:2023-03-20 18:23:18

成都有哪些二本大学

成都有哪些二本大学篇1

关键词:条理性;勤奋;努力;捷径;法宝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20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33

听很多学生谈起,比较头疼化学课的学习,尤其是一些女学生。这里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一般情况下,到了高中这个阶段,男生一般来说,文科不太擅长,而对于女生来讲,理科则学起来比较费劲。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样学习化学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今天谈三点经验。

法宝一:学习的条理性,是学习好化学的前提

实际上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来讲,是否具备条理性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条。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不交作业。作为教师来讲,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后,我都会及时地和学生进行沟通。最终了解到这样的情况,一是有时候这个学生在家里完成了化学作业,但是第二天上学时忘了带了,所以当大家都把作业交上的时候,这个学生就交不了。还有时候,在回家的时候,我留了试卷的作业,结果回家的时候自己忘了带回家去,结果回到家想起作业时,却发现试卷没有带回来,自然就不可能完成了。如果第二天我的化学课在下午的话,学生还可以利用课间的时间补一补,尚可以把作业完成。但是每周中我都会有一天是第一节,结果那天就被我碰上了。发现了这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于是找到他进行沟通,结果就了解到这种情况。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我没有放弃这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于是找到学生深入地谈了谈。实际上,这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就属于学习的条理性问题。在学习上缺乏必要的条理,从而使得一些本该完成的任务无法和其他学生一样按时保质完成。于是我就和他商量,为了杜绝以后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就从学习的条理性入手。比如,首先,在放学时,我们就要晚走一会,将当天的作业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哪些教师留下了家庭作业,都是些什么作业,自己在学校已经完成了哪些作业,哪些需要回家后继续完成。确定这些后,将自己尚未完成作业放入书包会在离开学校,确保需要完成家庭作业全部待会家中。其次,在家里完成作业后,也要做一个简单的梳理,看看哪些作业已经完成,确认后在作业单上将该项作业划掉,当所有作业完成后,把作业全部放入书包,然后再上床休息,省得第二天早上着急忙慌地把作业落在家里。这个学生同意了我的建议,接下来就这样试着做了,果真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关于条理性的另外一个意思是,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安排需要具备条理性。比如,在众多学科的学习当中,先学习哪一科,后学习哪一科,自习课上先完成哪一科的作业,再完成哪一科的作业,最后完成哪一科的作业,都需要学生自己做出有条理性的安排。在上课时,我经常发现有这样的学生,教师都已经在课堂上开讲了,自己连课本还都没有准备好,有的甚至直到教师都讲了半节课了,才发现自己的课本忘了带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与学生们在学习上缺乏条理性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我的化学课上,我总是从学习的条理性开始抓起。告诉学生学习具有条理性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缺乏条理性,对于学好一门经常进行实验学习的学科来讲是不可能想象的。试想一下,在做一项化学实验时,如果我们缺乏条理性,对于实验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实验的步骤,都不能做到心中有数的话,那结果会怎样呢?就出现实验做到一半才发现,接下来要用到的器材还没有准备好,那岂不是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宝贵的实验原料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好化学课,要从学习的条理性抓起。

法宝二:学好化学,需要勤奋和努力。

和学好任何一门学科一样,学好化学也需要学生的勤奋精神和不断努力才行。我们都知道,实际上,人和人之间的天赋实际上是相差无几的,也就是说从智商上来讲,具有超高智商和超低智商的人都是十分罕见的,大多数人的智商都是居于中等水平。因此,在学习这个问题上,聪明是一回事,勤奋和努力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本来看起来比较聪明的一些学生,到最后,往往从成绩的角度却不如一些看似平常的学生。原因在哪里呢?无疑,我们追踪一下这两类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可以得出结论,聪明的孩子恰恰是自恃聪明而忽略了勤奋和努力的重要性,而一般的孩子恰恰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所以更懂得勤奋和努力,结果就大不一样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勤奋和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我们化学学科来讲,更是如此。

成都有哪些二本大学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错解题处理

高中生已经接受了近十年的数学学习,但是却普遍存在这样的困惑,那就是自认为数学基础已经掌握得很牢固,但是课堂练习出错,出错后以为自己弄懂了,作业又会出错,纠错之后,考试时还会再错.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没有理清错解题解决的思路,以致于同一个错误一犯再犯,这是必须要加以重视的现象.

一、数学错解题的成因

学生出现数学错解题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技术性的,其二是思想性的.技术性因素指的是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薄弱的基础同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特点是差池的.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欠缺反思意识,看清计算、看清解题能力的积累,专以追求速度为能事,只要题目稍加变化,马上就会做错.思想性因素指的是学习兴趣不够浓厚,高中数学理论性较强,学生往往以为其乃枯燥之学,很多学生学习不够主动,甚至出现某些知识的断点问题,这对于连续性较强的高中数学学习来说,是很严重的弊端.

二、数学自信与数学意识的培养

1.培养意识,使其自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和极强的求全责备心理,当学生出现错解题时,那种语言与心理上的指责肯定会消减学生热情.对于负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责的教师来说,学生的自信心是需要保护的,更是需要培养的.要使他们正确认识错解题,摒弃畏惧心理作祟的情况,以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比如,“非负数x,y可以满足等式x+2y=1,则x2+y2的两端极值分别是多少”这道题,一些学生会因为忽略x,y的范围而造成错解,还有一些学生会因为忘记此前所学相关概念而错解.无论是哪种错误,都不能妄做批评,使学生失去解题热情.

2.让学生理解数学的独特性

数学独特性意识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增进了解数学体系,使数学基础同具体的习题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做到知识的贯通,处理各种数学问题都能心有余裕.这种解决策略主要针对的是那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尤其是面临高考的复习题.这些数学题往往会应用到各年级各专题中的知识点,如果学生的知识点是孤立存在不成系统的,则会出现明知是做错而又不知道错在哪里的问题.

三、指导做好错解题记录

学生应当把平时训练和考试时出现的错解题记录到一起,以备随时调出使用.这种记录错解题的方法似拙实巧,是高中数学错解题解决的一项有用法宝.做好错解题记录应当遵循如下步骤,第一是明确每一错解题的病因,在平时进行习题讲解时,应当指导学生以教师所讲解的方法为切入口,在题目的旁边标出病因,以避免时间过长而遗忘.总结起来,病因无外乎有三种,即解题方法失当、知识点欠缺、运算过程出错.找准病因,以后才能少出错.第二是让学生进行更加科学的分类,每过一段时间,教师便要和学生一起,进行错解题的归纳汇总,哪些属于知识类错误,哪些属于方法类错误,哪些又属于计算类错误,而知识类错误则还可以继续划分,哪些是立体几何的,哪些是函数的,哪些是概率的,都应当清楚分类.这样,学生便能够对自己的错误方向一目了然,以后可以多加努力.

错解题记录做好以后,还要学会善加利用,让记录本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途径可以分成自用与他用两种.首先,教师要督促学生经常阅读自己的错解题记录,尤其是在准备考试的前一周时间内,将记录取出来再做一遍,以起到警示鞭策作用.做到同一类型题不犯第二次错误.其次,教师要把错解题记录本的优势做进一步引伸,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利器.因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学生的出错类型与出错原因也会大相径庭,因此每一本记录本都是一份独到的数学学习笔记,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记录本的交流互参,使学生都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启发自己以后不再犯类似错误,能够极大地提高练习的准确程度.高中阶段,学生都有了强烈的学习意识,也认识到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他们一般不待教师说明,就会主动去做错解题记录的工作,但这是不够的,因为惰性思维的影响,往往纸上记得整整齐齐而头脑中依然一无所获,这时候教师是需要一点硬性规定的,比如,要每周检查一次记录情况、每两周组织一次错解题的复查等.

在升学压力对于高中生依然有极大影响的时代,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面对数学学科出现的各类重复错解题,学生与教师一定要共同应对,在观念与方法两方面下功夫,假以时日,祛除盲点,最终才能让错解题数量更少以至于消失.

参考文献:

成都有哪些二本大学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圆的认识;原点;本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3-0055-06

近期我参加教育局组织的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的任务是执教研究课,课题是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圆的认识”这一课许多名师、特级教师都有过或唯美、或深刻的经典教例,现在让我再来执教这一课,如何才能独辟蹊径,创新教学思路,上出新意?我将研究的视角投向学生和课程标准,试图沿着这两个路径寻求教学思路的突破。基于对学生和课标的研究,我调整教学设计的思路:与其追求教学形式的新意,不如努力探寻数学的深意――引导学生从对平面图形认识的原点出发,向圆的本质特征迈进,给学生一个数学意义上的圆的认识。

一、由点到线,连线成面,观察比较――初相识

数学学是从简单到复杂,对图形的认识也是这样,点是学生认识的最最基本的几何图形。

用直尺连接这两点,就得到什么图形?再在作业纸上画三个点,顺次连接这三个点(不考虑这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能得到什么图形?如果画四个点呢?

例如,5个点、6个点、16点、32点……分别得到五边形、六边形、十六边形、三十二边形……,还可以画出无数个点,还能得到这样的图形,认识吗?(见图1)

(图1)

1.上面一排这些平面图形虽然形状各不一样,但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2.圆和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3.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图2中也有曲线,它们是圆吗?为什么?看来圆不仅仅是曲线围成那么简单,能从众多平面图形中辨认出圆,还不能说就认识了圆。让我们用专业的视角继续观察研究圆。

【教学思考】学生能依据原有的经验从众多平面图形中辨认出圆,说明在学生的经验世界中有关于圆的模糊认识。引导学生动手画出点、线段、线段围成的多边形……观察比较圆形与多边形的不同,让学生理解圆是由曲线形成的平面图形,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围成圆的曲线也可以看作是由无数个点形成的。学生的认识从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点”开始,由简单到复杂,初识圆形时通过比较凸显圆的特点。

二、分层递进,尝试操作,探究辨析――渐感悟

(一)第一次画圆

要研究圆,首先让学生任意画一个圆,可以借助任意工具。

展示学生用不同工具所画的圆:

1.展示学生用圆形物体描出的圆,肯定学生的画法,并让学生借助物体上圆形的面,能描出圆。

2.展示学生用圆规画出的圆,让学生介绍画法,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圆规组成部分:笔头、双腿与两个脚尖。

3.你能用老师的这只大圆规教其他同学画出一个圆吗?教师协助学生画圆。看了这位同学画圆的全过程,大家觉得在用圆规画圆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如果要让画出的圆在不同位置,怎么办?圆的位置不变,要画大一些的圆该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感悟:画圆时,圆的位置与针尖固定的一点位置有关,圆的大小与圆规两脚尖叉开的距离有关。适时板书:位置 大小)

(二)第二次画圆

所有学生用圆规画出一个圆,要求同桌两人画的圆要一样大。

学生同桌两人商量,动手画圆。选取符合要求的学生作业展示,请他们汇报是怎样做到“两人画的圆要一样大”这个要求的,引导所有学生再次感悟:圆规两个脚尖叉开的距离决定了画出圆的大小。

【教学思考】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究圆的画法,学生可以借助物体上圆形的面描出圆,也可以用圆规画出圆,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画圆工具和圆的画法中蕴含了圆的特征,在此过程中虽然没有揭示圆各部分的名称,但适时变化画圆的要求,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影响圆的位置和大小的因素。如第二次画圆要求同桌两人画得一样大,同桌两人自然地将圆规脚尖叉开进行比对,叉开的距离相等,才能保证画出的圆一样大。

三、依托画法,丰富表象,形成概念――建认知

(一)认识圆心

当圆画出来以后,这一条封闭的曲线,在数学里叫做“圆”,而这个曲线里面的区域叫做“圆内”,那曲线外面的部分叫“圆外”(多媒体配合演示)。

1.学生观察课件(图3)。我们可以在圆内画出许多的点,哪一个点是比较特殊的?这一点特殊在哪里?你能给这一点取个名字吗?追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点的位置在哪儿才是圆的中心即圆心?联系刚才画圆过程,圆心的位置还可以怎样描述?(板书 圆心O 的位置)

2.其他图形我们也能找到它们的中心点,连接中心点到边线的任意一点,得到的线段长度相等吗?(图4、图5)从这个角度比较圆与其他平面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二)认识半径

再次联想画圆的过程,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再次将圆规在画出的圆上比划一下。如,问学生能画出一条线段,表示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吗?(图6)如何确定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

小结:像这样,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OA)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板书:半径r,适时要求学生画出多条半径,你能画出多少条圆的半径?

在刚刚画好的圆上画出一条半径,并量出半径的长度。现在能用半径的长度描述你画的圆的大小吗?再次运用度量半径长度的方法,验证同桌两人画的圆大小是不是一样(指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三)认识直径

课件出示(图7),教师引导:在圆上也可以画出许多点,如果把圆上的两个点联系起来,可以得到很多的线段。你们看一看,在所有这些线段中,哪一些线段是比较特殊的?特殊在哪儿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发现:经过圆心的这些线段比较特殊。

揭示概念: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板书 直径 d )找圆的直径,学生首先会关注哪些点?(画出几条直径,能画多少条?)

(四)练习

图中哪些线段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判断并说明理由

【教学思考】苏教版教材中,介绍圆各部分名称时都是基于圆的画法进行描述,比如,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借助这样的描述学生虽然也能接受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但是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却是单一和肤浅的,学生不能结合具体图形深刻理解这些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圆基本特征的把握。我在教学时,虽然也基于圆的画法,但力求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借助课件演示,给学生数学的视角,有意识地关注这些概念的数学本质内涵。

四、动手操作,思考交流,沟通联系――促深化

知道圆各个部分的名称与含义,我们对圆的认识更进一步了,想不想继续深入研究圆的特征呢?接下来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完成学习单。

(一)利用手中的圆,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同桌互相讨论

1.关于圆心,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你的理由

2.关于半径、直径,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你的理由;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多少条对称轴?说说你的理由;

4.你还有什么发现?

(二)操作探究,交流汇报,即时呈现与调整

1.关于圆心,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你的想法

2.关于半径、直径,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你的想法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多少条对答轴?说说你的想法

【教学思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深化对圆特征的认识。小组汇报时创新性地运用课件中对话框,即时性地输入每个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感悟,借助图形说理,及时修正完善学生的表达。如,“圆的半径有无数条”这个结论,学生既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怎么画也画不完”来感悟;也可以借助图形进行说理――因为圆上有无数个点,连接圆心到圆上的无数个点,就得到无数条半径。再如,“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学生既可以联系画圆过程来阐述,也可以通过度量用数据来说明。引导学生分别建立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后,此教学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操作工具,自主探究,发现并阐述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圆心和半径、半径和直径、直径和对称轴之间的关系,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丰富深化学生对圆的认识,优化学生的数学表达。

五、梳理小结,变换画法,回归本质――妙延伸

这节课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圆,认识了圆心(确定了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和直径(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还学会用圆规画圆,想象一下,如果用直尺能画出圆吗?比如用直尺能不能画出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

学生思考,给予提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思想家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到:“圆,一中同长也”。你知道“一中”指的是什么吗? “同长”呢?如果用直尺画圆,如何先确定“一中”即圆心,怎么确定同长呢?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圆的特征,还认识了东西方古代两位数学家、思想家毕达哥拉斯和墨子。他们说的“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和“圆,一中同长也”有着共通之处,为我们撩开圆神秘的面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探索圆的更多秘密。

【教学思考】由鼓励学生利用直尺画出圆,引出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画圆工具和画圆方法的变化是对圆数学本质认识的回归,与课开始无数个点形成一个圆遥相呼应。引导学生比较东西方两位思想巨人关于圆的表述,巧妙延伸。让学生初步领悟到两种表述相互印证,阐因释果,正是因为“圆,一中同长也”,所以“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六、整体教学思考

好的数学课,课已停,意犹存,余味(数学味)无穷。一节具有生长性的数学课,一定会在学生心中播下数学知识本质的种子。随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这粒种子会继续萌芽、生长、拔苗,长成根深叶茂的数学大树。

(一)以“退步”的方式前进――从原点出发

五年级学生对于圆形有着较为丰富的直观认识,但学生的这些认识往往是零散肤浅的,有数学的也有非数学的,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学生在认识数学意义上的圆之前,已经掌握哪些平面图形的知识和技能(知识背景)?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关于圆的知识(认知目标)?我研读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集合体;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我更加关注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哪些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积累到怎样的数学活动经验。

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过程中,力求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学生认识圆的有力支撑,在“退步”中前进。我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点”开始,连点成线段,连线段成多边形,从多边形的角度引出圆(初步渗透极限思想),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初识圆形时,能通过比较感悟圆的本质特点。课中,认识圆的半径是借助线段的端点,比较圆的大小借助线段的长短。学生自主探究圆的特征时,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旧知等等,都是学生在“退步”中前进。课尾,学生已学会用圆规画圆,再一次 “退步”,引导学生思考尝试“用直尺能画出圆吗?”引出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从点的视角,感悟圆的本质特征。

(二)用“透视”的方式思考――向本质迈进

教学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我力求给学生更宽广更深厚的平面图形知识背景,借助直观手段,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质内涵,而不是仅仅知道一个名称那么简单。

1.关于圆心

圆心概念的揭示,是在揭示圆上、圆内和圆外概念基础上,展示圆内的几个点,观察这些点的位置,让学生找出其中哪一个点位置特殊。学生凭直觉指出圆心所在的点位置特殊,是最中心的位置。追问学生点的位置在哪儿才是圆的中心即圆心?此时虽然没有“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精确数学表达,但借助课件演示,学生对这一数学本质的认识却是非常到位的。再次引导学生以这样的视角(中心点到边线距离是否相等),将圆与其他平面图形进行直观对比,学生不仅对圆心的认识更加丰富,对圆(区别于椭圆)的本质特征有更深的感悟。

2.关于半径

圆半径概念的引入,基于圆的画法,产生于表征圆大小的需要。学生在画圆时,首先体会到圆的大小与圆规两脚尖叉开的距离有关。让学生画出一条线段,表示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学生在确定线段的端点时,必然要关注圆心与圆上的任意一点(线段的两个端点),而画出的线段实际上就是圆的半径。学生在理解半径概念的同时,也感悟到半径长短决定了圆的大小。

3.关于直径

圆的直径概念也没有采用课本上对照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揭示,而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多条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找出哪一条线段比较特殊,特殊在哪里,由此引入直径概念。在实际教学时,学生阐述这一条线段“特殊在哪里”时,学生不仅仅会发现这条线段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这一本质特点,还附带着发现在同类所有线段中这一条最长,这条线段将圆“一分为二”,这条线段就相当于是两条半径……学生视角多变,发现多样,生动表达,对直径特征的认识也更加丰富和深刻。引导学生用“透视”的方式思考,促进学生向数学知识点本质迈进。

4.关于美

有不少教师在执教“圆的认识”时都会引用毕达哥拉斯的名言“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但往往肤浅地认为在建筑设计、工业制造、工艺品设计中运用到圆形,圆就是最美的,并没有真正理解圆均衡、对称、和谐的数学美的本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探讨美的本质的学派,他们从数学研究中发现和谐之美,称“一切立体图形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用现代物理学中对称操作来证明,它们是最完美的。对几何球形来说,通过球心的任何直线都可以成为旋转对称轴,转动到任何角度都可以和原图重合。任何通过球心的平面,都是把球分成两半的镜像对称面,这就证明球是最完美的对称。同样,在圆所在的平面,通过圆心竖一根对称轴,按此轴旋转至任何角度,都与原图重合,就像没有转过一样;含对称轴的任何平面都是镜像对称面,可见,圆是平面中最完美的对称。圆的这一本质特征,我国战国初期的思想家墨子简捷形象地归纳的“圆,一中同长也”,这与古希腊学者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成都有哪些二本大学篇4

本学期我担任三、二班的班主任工作,在学校的指导下,经过全班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明显真增强,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刻苦学习、互相帮助、遵守纪律,逐步向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核心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发展。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方法经验,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二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国家己经实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启用课程标准,教学中必须有新的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材的需要,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重视学生的自我锻炼和个性发展,使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最优的发挥,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在学生面前才有威信,才有利于班级的管理。所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努力提高

自己的业务水平,为班级管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三、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而且留守儿童很多,在家里家长根本舍不得让孩子干活,因此在学校、在教室看见地上有纸,哪怕是踩上也不捡起来。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指使学生把地上的纸捡起来,放入垃圾桶。刚开始那段时间,学生还是你让我捡我就捡,你不吱声我也看不着,没有一点儿积极主动性,思想汇报专题这时我就开始思索,怎样才能使学生人人关心班级,人人讲卫生呢?从这以后,我每天都早早来到学校,首先整理一下办公桌椅,发现地上有纸再也不喊学生了,而是自己把它捡起来。几天过后,有些同学看见地上有脏东西主动打扫干净,再也不用老师去指派了,对这些同学我及时的予以表扬,夸奖他们爱干净、讲卫生的优良品行,渐渐地全班同学都养成了这种良好的习惯,谁往地上扔一块纸屑,马上有人谴责他,大家都把破坏班级卫生看成是可耻的事。全班同学都有了为班争光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这件事我受到了启发:指派是被动的行为,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让学生真正养成好习惯,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

四、努力探求班级管理方法——小组自主管理模式。

一、小组的组成

1、小组的组建。由于我们班额较多,共75人,所以首先选举一个班长和五个值日班长。班长负责全班日常事务,值日班长负责一天的班务工作和一个大组的工作。然后从其他同学中选举小组长。把除小组长之外的同学按学习、素质、表现等情况分成按好、中、差情况分成三组。有小组长和三组中的一人组成四人小组。按照小组安排学生的座次,按座次情况分成五个大组。

2、小组的平时调整。小组一旦形成,具有稳定性,不能随便调换。假如某一个同学想到其他组去,必须取得本小组组长的同意和想去的小组组长的同意,再取得本大组值日班长和班长的同意,最后让班主任定夺。如果某一同学由于某种原因,本小组一致同意不要他了,这个同学必须自行联系其他小组到其他小组中去。这样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珍惜本小组的荣誉,为本小组的荣誉做出自己的贡献,争取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

二、小组的管理职能

㈠课堂学习管理职能:

课堂上,各小组组长积极组织本小组的组员对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进行探索交流,对没有弄明白的同学进行仔细的讲解,力争本小组形成统一的研究成果,不论哪一个组员起来汇报,都是本小组的统一研究成果。

㈡课外学习管理职能:

1、布置家庭作业和检查作业。

我们的作业分两部分,一是任课教师布置的少量的必须的巩固作业和预习作业。二是由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布置的小组作业,小组作业已组长为主,各成员共同协商,把各成员在学习中的薄弱知识布置作业,进行温习巩固。第二天到校后,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检查本小组的家庭作业,包括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小组布置的作业。

2、小组自主研究问题。

各小组根据本小组的实际情况,确立本小组的研究问题,包括学习的各个学科。

3、小组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组员间相互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组员间相互做老师,达到巩固知识,共同提高的作用。

㈢纪律秩序管理职能:

1、课堂秩序管理。在小组长的统一管理下,各组员相互提醒,保证本小组的组员遵守课堂规范,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2、路队秩序管理:每小组排一行,各小组自主管理,保证路队的快静齐。

3、卫生管理:由值日班长安排各小组具体的卫生任务,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本小组的卫生任务。

4、课间秩序管理:管好自己的人,是每个小组的管理理念,在课间,小组内进行有效管理,保证课间活动有序进行。

㈣其他管理职能:

1、保持和家长的联系。各小组长掌握本小组各组员的家长联系电话,当组员出现错误或取得成绩时,及时通知家长,以便家长做出及时的反应。同时,家长也可以随时打电话向小组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及表现情况。这样做到了家长、学校的及时准确的沟通。

2、参与家长会的召开。召开家长会时,把“学生在校表现情况”这部分内容放给小组长和班长,由他们向家长详细真实的介绍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

三、小组评价管理

1、用加减分来量化学生的学习表现等综合情况。

小组量化细则在开学初由班主任和全体同学共同商定,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在全体同学同意的情况下可做适当调整。由值日班长填写小组量化表,由班长和全体同学监督。

2、星级评价和优秀小组

根据量化成绩,每20分得星一颗,贴在自己课桌的上方。有几颗星,就称为几星级学生。根据小组的得星的总颗数,评选优秀小组。优秀小组每月评选一次,只要达到优秀小组标准,即成为优秀小组。如果四个月份都是优秀小组,即为本学期优秀小组。每个月优秀小组的具体评价的标准在这个月的开始由班主任和全体同学共同商定。

3、小组点评制度

每周一下午班会时间,首先举行小组点评。

1、组内点评: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向本组其他成员介绍自己做了那些工作,在哪一方面取得了那些成绩,在哪一方面取得了那些进步。小组的其他成员对他做出肯定或否定评价。

2、小组长点评:

由小组长对本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点评的主要内容:①本小组在本段时间里做了那些工作,取得了那些成绩。例如做了多少道题,写了几篇作文,研究了那些问题,看了那些课外读物等。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小组共同安排的作业,本小组共同安排的活动等内容。②本小组那些同学在哪一方面表现好,取得了那些成绩,那些同学在哪一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小组点评主要向全班同学展示本小组的优势,介绍本小组曾经做过的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3、值日班长和班长点评。

值日班长和班长点评以小组为点评单位,点评哪一个小组在哪一方面表现好,好在哪里,哪一个小组哪一方面表现差,差在哪里。值日班长主要点评本大组和他值日当天的情况。班长点评全部小组和大组。

4、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小组点评、值日班长和班长点评的情况,参照自己平时对各小组的了解,对各小组做出的成绩予以肯定,对各小组的不足指出改正的方向,对表现好的小组提出表扬。

四、积极组织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是我一贯的追求。为此,积极引导学生组织参加各类活动,例如节日庆祝活动、演讲比赛、读书活动等。在六一学校组织的节目汇演中,我们有两个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参加了汇演,获得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一致好评。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增长了能力,发展了自己,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成都有哪些二本大学篇5

问题一:“理所当然”――错估了学生的真实基础

【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当她耐心地给学生讲解时针、分针时,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对老师说:“老师,时针、分针我上大班就认识了!”这位老师非常不悦,冷冷地对这位学生说:“坐下,坐下,我们今天学的跟你学得不一样。”

【分析】几乎每一位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当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的时候,我们是抑制、是回避,还是该主动应付?事实上,这位学生是在提醒我们,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钟面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这可能是其父母教的可能是学生平时经常注意的。教师忽略了这点,仍按部就班地照着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生哪有浓厚的兴趣?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别把学生都看成是一张白纸。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学生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

【对策】

1.了解学生,把握学习起点。《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面对我们的学生,在上课前,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②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③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

2.理解教材,把握教学目标。首先,目标的定位要准,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以及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第二,目标定位要全,既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又应有发展性的目标。教师着重要搞清哪些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作“淡化处理”,只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稍作点拨即可。

上例中,教师完全可以将教材中几个细小的问题合并,放大成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小朋友们对钟面熟悉吗?(熟悉)你们知道些什么?”此时的学生肯定跃跃欲试,课堂上先让学生自由说钟面,从而认识钟面。有了全体学生的实质性的参与,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问题二:“算法多样”――弱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内容是“8加几”。通过情境列出算式8+6。

在算法交流过程中,五位学生依次发表意见:

生1:把8放在心里,接下去数:9、10、11、12、13、14。

生2:先把6分成2和4,8+2=10,10+4=14。

生3:先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4:从1数到14。

生5:把8看成10,10+6=16,16-2=14。

算法交流完成后,教师组织比较: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生1:我喜欢第一种方法。

生2:我喜欢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

生3:……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

【分析】“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的一个亮点。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许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鼓励算法多样化。而本节课学习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够理解并掌握“凑十”计算的方法,逐步提升数学思维水平。但理解和掌握一种新的算法,并非轻而易举的事。上述教学中,教师多次强调“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教师以为学生凭借一己之力就能达成优化算法的目的。显然,教师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并不具备“自主选择和优化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往往感性地认为自己熟悉的、已经掌握的算法是最好的,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计算。

【对策】

1.在算法交流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多样化,而应注意突出基本算法的展示。

2.在练习过程中,不能过早脱离算法交流,而应把基本算法的展示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教学始终。

3.在算法优化过程中,不能一味迁就学生的选择,而应明确提出理解、掌握基本算法的要求。

成都有哪些二本大学篇6

大学是最需要自己设计的一段时光,大家每个人可能设计的方案都不一样,但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上大学的动机。你可能怀揣着七彩的梦幻,你也可能带着忧伤走进大学,那么你上大学的动机是什么,大学对你的吸引力是什么?二是对大学三年的规划,你的规划包括学习规划与生活规划等等,你肯定有很多设想,这些设想现在实现了多少,它与现实有哪些反差?给你带来了哪些反思?三是大学几年你的失误有哪些?你的成功有哪些?你沾染了哪些不好的习惯,大学生活改变,提升了你哪些?大学生活又给你带来了哪些幸福或灰色的回忆?所以只有通过这种剥皮抽筋椎心泣血的梳理与归纳,你才能把这段大学时光充分地历史化、思想化,系统化,不要认为这种反思是可有可无的,没有反思的生活是平面零散的生活。四是对几个关系的反思。比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社会关系、院系与自己的关系,亲情伦理关系,你都应该对之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与总结,这方面可以看出自己的社交能力、团队意识,你的能力系统如何?包括你的学习能力、心理承受力、分析思考能力、工作执行能力等等,在大学几年你是否得到提高?你是否则已经建立了起来?大学是增值的,你的各个方面是否增值了?在对大学的反思中,我们才能从立体交叉的角度来看大学时光,你肯定有许多感慨和反思,你要大胆地解剖自己,自己把自己当成审视的客体,认清自我,把握自我,超越升华自我。

二、大学的内涵与韵味

(一)大学的内涵

大学的内涵主要包括它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生活空间指的是它为师生院工提供了多大的活动天地,如文化生活、活动内容、社会实践等,有的同学之所以感到大学生活的苍白,就是因为他人为地把各种生活中的内容缩减了,不参与各种活动,对各种活动淡漠处之,不投入,或者人为地把丰富的生活空间缩小为一人空间和二人空间,所以希望大家认真地总结大学几年你到到底参加了哪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你投入的精力和心血有多少,你珍藏了哪些?哪些活动对你触动最大?或者请你认真地分析一下你为何不热心于这些团体活动的内在原因是什么?精神空间指的是你在大学几年你读书的情况,你思考的状况,你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休系及价值体系,教材你通读了几本?你在大学思考中的困惑与痛苦是什么?你的迷茫有哪些?希望大家对这些进行认真地反思,没有反思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生活,在反思中我们才能清醒地审视自己的精神空间的大小。大学的内涵就是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的阔大,大学的失败就是这两个空间的缩小,空间的大小与你对大学内涵的解读与认识有关,许多同学糊里糊涂地度完了大学,到了毕业还没有地对大学形成清晰的认识,没有对大学进行认真规划和设计,你可能会在抱怨外部环境中时光轻抛,反求诸身,努力地投入到火热的大学生活中去,主动自觉地去开拓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

(二)大学的韵味

大学的魅力就在于大学的韵味。什么是大学的韵味?个性风采、学习情况、交友之道、师生关系、情感经历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的韵味,我们每位同学应该认真地品味咀嚼大学的韵味。一所大学,它对于莘莘学子和教职工的吸引力社会公众的吸引力也是与这种韵味有关系。大学时光,耐人咀嚼,就在于它有可咀嚼的东西,有可品味的芳香,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醇,历久弥香,大学几年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它一头儿连着美好的中小学时代,另一头儿又连接着七彩斑斓的社会,大学时光是人精神发育最快的时期,许多俊杰隽才都是在职大学崭露头角,大学是人生蓓蕾绽放的季节,理应是人生最芳香馥郁的季节,是人生最有韵味的一段宝贵时光,假如你错过了花开的季节,那么你的大学就缺乏韵味,就会零落成泥,韵味就是一种芳香的气息,大学拒斥早熟,大学里不应该排斥青涩,大学时处处都流淌着生命的青葱气息,这里没有市侩气,没有庸俗气,一切都是花的馨香,一切都是生长的声音,所以韵味最值得我们去酿造和酝酿。

三、大学的理性审视

这里我给大家提出以下几个思考的层面

(一)大学观

什么是大学?作为一名大学生,你认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大学观?当我们对学院抱怨挑剔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调整平和的心态?大学是一种氛围,大学育人就是一种氛围育人,大学氛围需要我们共同地营造,生活中的缺憾是我们奋斗的动力,大学就是让每个人在这里得到自由地生长,大学不可能满足每位同学的渴求,但却能让学生自由地成长,大学是固根铸魂的地方,那么大学的灵魂就是一种内在自足的精神与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象。

(二)人才观

我经常跟很多同学讲,不要高估自己,不要认为自己是人才,我们离人才标准相距甚远,目前我们的大学教育已经缩减为简单的生活教育,生存已成为我们的第一要务,那么作为一名准人才,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社会,你在大学里获得了什么样的生存本领?你靠什么将来在社会打出一片新天地?一招鲜,吃遍开,你凭哪一招来走遍天下却不怕,大学给了生存的自信了吗?你能正确评价自我吗?

(三)心理观

成都有哪些二本大学篇7

一、 摒弃零乱,注重问题的整体连贯性

历史教材中每一课内容从背景、内容、经过到影响的设计都是首尾呼应、环环相扣、自成体系的。这就要求教者从宏观上把握教材,注意问题设计的整体性、连贯性,应一切可能用问题链将所教知识点串成串,将知识完整地呈现给学生,以打造行云流水式的历史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授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中,我设计如下:

1.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开始,君权逐渐得到加强,而君权空前加强甚至达到顶峰是在什么时期?

2.为什么明清时期君权得到空前加强?

3.明朝加强君权主要集中在哪两位皇帝统治时期?

4.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在有哪些?

5.通过上述措施,能否加强君权?

6.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

7.明太祖与明成祖所采取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

8.总结:当一种制度要靠政治、特务组织、思想控制来予以维持的时候,说明这种制度已经走向衰落了。

通过以上设计,我将明朝君权加强的相关知识点,全部纳入到问题链中,在问题链的指引下,学生层层思考,层层探究,对明朝君权加强的背景、两个重要时段、具体表现、共同点、影响都有了总体的和深层次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不断得到强化,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学习效果显著。

二、 由浅及深,引导学生逐步探求新知

问题链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初中生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但其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撑。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遵循由浅及深、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探求新知。

教材对文艺复兴的设计顺序是从背景---指导思想---实质---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我在设计问题链时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由赏析代表人物代表作----背景---指导思想---实质。

1.意大利诗人但丁在《神曲》中是如何处置教皇的?这反映作者对哪一种权力进行了挑战?

2.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美在哪里?这与欧洲中世纪以神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有何区别?

3.莎士比亚的代表作《罗密欧和朱丽叶》男女主人公不畏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现实生活中的爱情。

4.以上这些代表作的共同点是什么?都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5.人文主义思潮代表了哪一阶级的利益?最早产生于什么时候?为什么最早产生于意大利?

6.有人认为文艺复兴实际上是复古;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文艺复兴是那些对教会不满的先进人物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开创新文化、新思想的运动。你同意哪种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7.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

这一问题链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感知具体知识和图片的基础上,由浅及深,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抽象认识,揭示事件的内在本质。

三、合理设计,让问题具有明确指向性

问题链的设计要合理。问题太浅,学生随口而出,设问难免流于形式;问题太深, 学生难以回答,课堂气氛将陷于沉闷;问题含糊,学生将摸不清头绪,无从回答……任一环节的问题设置不当,都会使得问题链掉链,教学流程不顺畅。因此,我们设计的问题切入口要小,设问要具体,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得让学生明白从哪个角度答,该答什么。

以《洋务运动》一课为例:

1. 为什么将这一历史事件命名为“洋务”运动?

2. 哪些人领导了洋务运动?

3. 洋务派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4. 洋务运动前后期分别提出什么口号?分别创办了什么工业?

5. 洋务运动前期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这些工业的地位如何?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哪些不足?

6. 洋务运动后期创办了哪些民用工业?这些工业的地位如何?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哪些不足?

7. 猜一猜这些军事、民用工业现如今还存在吗?

8. 除了军事、民用工业,洋务还建立了哪三支海军?

9. 为适应发展洋务的需求,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名称是什么?主要培养什么人才?

10. 学习了上述内容,你认为洋务运动好不好?请对洋务进行评价。

11. 最后请同学们判断:洋务运动是中国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开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洋务运动这部分内容学生原本是难以理解的,而上一问题链用一系列具有明确指向性的问题化整为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重点突出,难点不难。教学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对话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对话,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清朝大兴文字狱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问题链如下:

1. 在电视剧《宫锁心玉》中,雍正三年二月,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天文奇观。(刚说到这儿,问题还没有抛出,同学们就热情高涨。)臣僚上表称贺,年羹尧也上表,但一是字体潦草,二是将成语 “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此语意为终日勤慎,就是写倒了意思也不变。结果年羹尧被劾成九十二条大罪。既而被令自裁,亲族、同党或斩首或流放或贬谪。只因将词顺序写倒了就被赐死,你们觉得年羹尧冤不冤?

2. 作为一代明君,雍正不会不知道年羹尧也死得冤,可明知如此,他为何还要赐死年羹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 在文字狱盛行的清朝,如果你是读书人,你敢议论朝政、乱讲话、随意发表个人观点吗?为什么?

4. 对于清朝大兴文字狱,你们怎么看?

因为问题贴近学生生活,是同学们所了解的,所以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他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将文字狱这一重点与难点化解于无形之中,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成都有哪些二本大学篇8

办公室是一个单位上传下达的窗口,是一个服务领导、服务单位、服务群众的机构,是领导的参谋部门,是联系群众的纽带。办公室人员本应该具备能讲、能写、能干(“三能”),会办文、会办会、会办事(“三会”)的基本功。但在这次转变作风加强效能建设活动查摆问题中,我们发现,尽管党办的人员工作平时很勤奋,但由于学习时间少,工作水平和经验都不足,造成了工作效率并不高。为此,我们拟以开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办公室”活动作为整改阶段的主要措施,通过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办公业务强化培训,以达到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之目的。活动方案如下:

一、培训目标

拟用约一年的时间进行培训学习,使办公室人员人人初步具备“三能”、“三会”基本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使党委办公室真正成为“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办公室”。

二、培训时间

每周业务学习时间,原则上定在星期五早上8:00—9:00,每次培训时间为30—60分钟。

三、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尽量灵活多样,让大家在学中教,教中学。主要有:

1、请院领导授课。

2、科室员工自己轮流上课(要求每人讲一课以上。可自由挑选培训内容,讲自己专业特长方面的知识)。

3、就某一内容开展交流、讨论。

四、培训内容提纲

1、办公室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2、办公室人员要具备哪些能力?

3、办公室人员如何做好服务工作?

4、如何发文?(2—3课)

5、如何收文?(2—3课)

6、“报告”与“请示”的区别在哪里?

7、“请示”与“函”的区别在哪里?

8、阅件如何办理?

9、办件如何办理?

10、文件的字体、字号及格式有哪些要求?

11、文件归档有哪些要求?

12、文件查阅有哪些规定?

13、会议的领导座位如何安排?

14、如何制订会议方案?

15、如何布置会场?

16、会中服务要做好哪些工作?

17、会后要做哪些工作?

18、会务工作要注意哪些事项?

19、谈谈办公室工作的细节问题。(2—3课)

20、谈谈信息工作问题。

21、领导讲话稿的撰写有哪些技巧?(3—5课)

22、办公室人员如何学习?学什么?

23、办公室人员如何收集资料?

24、办公室的保密工作。

25、用章有哪些规定?

26、如何向下布置工作?

27、如何督查工作?(2—3课)

28、如何写报道稿件?

29、……

注:以上只是培训的初步提纲,培训学习时,内容可继续增加,顺序可灵活安排。

五、培训要求

1、要求参训人员按时参加培训。

2、要求上课人员备好每节课,并将资料分发参训人员。

成都有哪些二本大学篇9

关键词:知识结构;兴趣;边听边思考;回忆;科学

学习连接着教师、教材和学生三大要素,如何从教师的角度协调好三者的关系并教会学生怎么学习,至关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就真正确立了,学习的主要方法也就掌握了。下面我从教学过程的三大环节来探讨一下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第一个环节:课前预习阶段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听课之前,一定要先把教材内容浏览一遍,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一册书由几单元构成?每一单元是由哪几部分知识组成的、各部分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每一课的知识有哪些要点?要学会分析哪些部分是重点,哪些部分属于了解就行了。高中历史比初中历史的难度提高了一个层次,两者在教材、学习方法和考察方向方面也不同,差别很大。教师在第一堂课上要对学生明确提出要求,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历史就有针对性、目标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学得稀里糊涂。

首先,在学期开始讲授新课之前,务必教给学生历史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其次,在进行每单元教学之前,务必教给学生单元的基本知识结构,特别是单元引言。最后,在进行每一课教学之前,务必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指导学生围绕历史的每一课的标题和框来抓中心、划段落,归纳提纲和要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课堂学习阶段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法,学生不仅能够学得快乐,而且对于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也有一定的帮助。“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导入新课上下工夫。导入时富有吸引力、感召力,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介绍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时,学生先介绍自己家中有哪些瓷器,有哪些特征,导入新课……无论哪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教学的情境中来。

有些代课教师应该先帮助学生理清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对历史现象的本质概括,是历史思维的基础和起点。理解历史概念是对历史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认知结构的基础。那么作为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教师清理出的每一课的中心思想和基本线索,尤其注意每一课的开始和结尾两部分知识。每一课的开始基本上是复习和提问阶段,概括了前一课的主要内容,然后导入这节课的历史教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环节作用。而结尾部分,是教学活动中对这节课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形成归纳思维、解决问题的阶段。

第二,注意教师的板书结构。通过板书结构,可以逐渐把知识点分散出去,又能把一节课的内容聚拢起来,而不会显得没有条理。一定要记在历史笔记本上,以后复习的时候有章可循,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

第三,上课边听边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听课的过程中,边听边思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听课方法。

第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经过我的观察,凡是发言积极踊跃的学生,学习进步得特别快、成绩都很好。

第五,听课过程中,对于一些疑难问题,不要马上打断教师讲课,可以先记下来,等到下课的时候再思考或再请教同学、教师。这样做,一是不影响整个教学计划和进度,也不会由于个人纠缠某个问题而耽误大家的学习时间,同时可以促使自己深入钻研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第三个环节:复习和解题阶段

课后复习是上课学习的继续。没有哪个人单靠课堂学习就能完全掌握知识,做作业不查书就顺利完成的。

在复习时,尽量选择与新课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来复习。看看自己哪些知识掌握得牢,哪些地方有缺漏。做到课课清,章章清。采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或用文字概括,或用表格,或用图解等形式,做到全面复习加工,使知识更有系统。首先尝试回忆,其次要巧记,不要死记硬背。

在勤奋的前提下,进一步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不但可以减轻学习负担,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应当懂得“并非勤奋者都能获取科学的明珠,这里还有一个方法问题。”实践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人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带来的是事半功倍;而拙劣的学习方法,能阻碍才能的发展,越学越僵化,带来的是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吴昌飞.浅谈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及讲授技巧.科技创新导报,2011(26).

成都有哪些二本大学篇10

对于爱书的人来说,大大小小的各种书展是他们翘首期盼的节日。然而,“文青”们的活跃,掩盖不了国人整体阅读率低下的现实。此前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有心人更会发现,在城市的地铁、公交上,年轻人手中把玩的多是手机、iPad,看书者寥寥无几。

在西方国家,年轻人阅读依旧蔚然成风。美国的许多大学,都在本科的第一年规定了超大量的经典著作阅读,要通读,要讨论,还要考核。

与美国相比,中国大学开设的课程太多,而阅读量太少,这的确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但是通识教育,贵在一个“通”字;经典阅读,也不在读得多,而贵在读而通,或者说要获其精髓。要达到这一境界,那就不但要阅读,更加要思索,有些章节要反复地读,要朝思暮想。阅读量绝不是越大越好,布置超大的阅读量,大到学生连睡觉的时间也搭上,学生不得不马不停蹄地读,容不得深入思考,不见得是好的阅读方式。

如果你读了一百本经典,而我只读了十本,能不能断言你的学问一定比我好呢?显然不能。因为如果读十本书而能获其精髓,就不能说这位学生一定比读了一百本书而缺少感悟的学生来得差。当然,读书也不能太少,因为多读书是获得感悟的一个条件。但是多读书并不能自然地走向感悟,特别是如果海量的阅读挤压了思考的时间,它可能反而成为感悟的障碍。规定的阅读量太大,就无法期望拥有优质的阅读。

如果说一个学生在大学里读了近百本鸿篇巨制,但是他终其一生的阅读水平也仅限于这近百本书(且不说遗忘其大半的可能性),那么这个教育就不能说是成功的。通识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应该是,在学校里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部分的经典著作,在课外乃至走向社会以后,他还能继续这个阅读进程,阅读数倍于此的经典著作。应该追求读并且有感悟、有收获,如果是囫囵吞枣,应被视为失败的阅读。求精而不求多,这是任何教育都应该遵循的准则。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高屋建瓴的能力需要提升,所以大量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必要的训练,但阅读量过大,特别对于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反而会是一种束缚。经典阅读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但是很大一部分经典阅读必须下沉到中学去进行。大学生入学还没有读过《水浒传》,不能不看作是基础教育的缺失。

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我们的中学教材正不断地删减鲁迅的作品,另一方面高校又在呼吁通识教育和经典阅读。有人解释说鲁迅作品太难读,那么古典作品岂不更加难读?试问“经典阅读”又从何谈起呢?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正因其难读且有重要性,才更需要教。

怎样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让阅读成为习惯,对于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思考不无裨益,不过在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要把握好浅阅读和深阅读的平衡才不至于被阅读淹没。

无论在哪里的人们都在追求着:减肥,做事决不拖延,坠入爱河,读更多的书……

是的,确实如此,一本好书能让你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她能教会你如何超越自己,她会使你如此真切地感觉到书中那些人物,仿佛他们一个个活生生就在你的身边。

如果你确想养成读书的习惯,就会有成千上万种方法帮你养成它。

首先,读一本好书,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但如果这是一本劣质的书,或是生涩难懂的,你最好还是先跳过它,因为这实在是令人讨厌的工作。定期淘汰那些令人生厌的面孔吧,仅仅把你喜欢的留下来。

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更需要的是贵在坚持,习惯成自然。

小编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找时间读书

无论多忙,其实你每天都可以找出小段的时间来读书的,哪怕只是5?10分钟。每天我们都有很多这样的机会,例如:在早餐和中餐的时候,甚至你一个人晚餐的时候也可以。

每一次你无聊的时候,每一次入睡前,每次只要10分钟。这样以来,每天哪怕只有四次,加起来就有40分钟了,多好的开端呀!然而对你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习惯。你要做的,是坚持下来。

上哪去都带本书

无论你去哪里,都别忘记带上一本书。

当你准备出门的时候,除了别忘记带上你的钥匙、钱包之外,带上你的书。你和你的书要一块呆在车上,一起去教室,一起去咖啡厅,你上哪书就去哪,除非你确认你真的不想看书了。打发等人和排队的无聊,利用这些时间看看书就是最棒的方法了。

做一个读书的清单

做一个列表,上面是你想读的书的清单。你每天在任何角落都要能看到这份清单:你的日志,你的记事簿,你的个人主页等等。而且,这份清单是动态的,当你从别人那里或者网上看到了一本好书,马上加进去;那本书你已经读过了,就划掉。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读书

在自己家里找个地方,要有一把舒服的椅子(别躺在里面,除非你想睡觉)。在这里你可以成为一只书虫,没有任何打扰。椅子周围要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娱乐设备,没有音乐,没有家人,没有室友,完全只有你自己。没有条件的话,就创造条件。

减少上网和看电视的时间

如果你真想看书,还是别看电视和上网了。虽然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真的很难。但是其实,每一分钟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你都可以用来看书的,浪费了多可惜。

做读书笔记

和读书列表清单一样,读书笔记不仅仅记录书名和作者,你读这本书开始和读完的时间。更进一步,是你读书时,所思所想的记录。几个月之后,你再回头翻翻读书笔记的时候,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逛逛二手书店

二手书店是很多文艺青年都喜欢的地方,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处理掉自己的一大堆旧书,同时还可以拿到想要的二手书。同样的钱,这里可以买到两倍甚至等多的书,虽然买了很多很多书,但并没有花多少钱。同时,挑选别人捐赠的新书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定期地逛二手书店会变成你的习惯的。

没事多逛逛图书馆

比二手书店更划算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当然,你要先做一个每周逛图书馆的计划。

读些有意思的书

找那些真正吸引你的书,会使你一直保持读书的动力。即使这些书不是文学名著,你也同样想读,这是你的目标所在。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之后,你当然可以读更难更有挑战的书。但是现在,还是读读那些更有意思的更吸引你的书吧。

让读书变成一种享受

看书的时候,泡一杯香浓的咖啡或一杯香茗,在你的椅子上放上舒适的坐垫,在晨曦或是落日时间,让读书成为你一天当中最惬意的时光。

在博客里谈谈你的读书

在博客里谈谈你的读书,写一些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尝试自己去写些东西,如果你没有,马上建一个。让你的家人和朋友在博客的留言里给你建议和意见,会促使你达到这个目标。

设立你的读书目标

设立一个自己一年要读多少本书的计划,然后试着完成这个目标。当然,前提是:你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件强制的又不得不做的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