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私房钱十篇

时间:2023-03-28 00:56:33

父母的私房钱

父母的私房钱篇1

去年冬天,母亲给我打电话,说父亲病了。我赶到医院时,看到父亲身上插着几根塑料管子,样子很痛苦。父亲看见我,只是惨然地笑,母亲却一个劲地流眼泪。我把母亲叫到僻静处,问父亲得的是什么病,母亲哭着说是胃癌,已到了晚期。那一刻,我觉得天旋地转,猛然就对母亲喊出一句话:“还不是你吗?总是和我爸吵架,这下可好,我爸被气病了,看你还和谁去吵!”母亲吃惊地望着我,嘴巴蠕动了几下,什么也没说,只任凭眼泪恣意流淌。

我气急败坏地跑到父亲病床前,父亲一把抓住我的手,说:“你妈不容易,我得了这要命的病,把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她为了能给我挣点医疗费,白天趁我睡觉时,就去给人家做钟点工,晚上她又来照顾我。一个多月了,她从没脱过衣服睡觉,困了就趴在我床前迷瞪一会,真是苦了她。”

我看见父亲眼里充满了对母亲的无限愧疚。父亲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真不应该那样说母亲,母亲心里不知有多难受!

父亲的病情在不断恶化,家境已困窘到了极点,再也支付不起巨额的医疗费。父亲知道家里的困境,说什么也不治了。母亲安慰父亲:“钱的事你别操心,只管安心养好病,我还攒着一大笔私房钱呢,这下可派上用场了。”父亲凄惨地对母亲说:“别胡说了,你哪来的私房钱,你这是在安慰我呢。”我一想也是的,母亲一直没工作。前几年,全家就靠父亲挣那点工资生活,还不够家里的日常开销,母亲不可能有什么私房钱的。但为了能治好父亲的病,我也跟着母亲对父亲撒谎:“我妈不但有私房钱,而且还不少呢,我亲眼看见的。”父亲苦笑了一下,再也不说话了。

那天中午,母亲递给我一个存折,说:“去银行取了吧,给你爸交医疗费。”我接过存折一看,竟将近3万元!我愣住了,原本以为母亲只是随便说说骗父亲的,没想到母亲真藏有私房钱。母亲见我僵在那里,对我说:“你还愣着干什么呢?快去取吧,给你爸看病要紧。”

然而,父亲的病终于没能熬过去。有一天,医生告诉我和母亲,说父亲快不行了。我和母亲虽然有着足够的思想准备,但听到医生的话,仍感到巨大的恐慌。母亲哭得跟个泪人似的,我竭力劝慰着母亲,但自己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往外流。

那晚,我让母亲回家去休息,自己留在医院照顾父亲。刚想睡一会,就听到父亲猛烈地咳嗽起来,我赶紧轻轻为父亲捶打着后背。父亲停住了咳嗽,微微睁开眼,拉住我的手艰难地说:“孩子,你现在已经长大了,我也能安心地走了,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妈。她虽然脾气不好,可没有一点坏心眼,我欠太多了,想还都来不及了。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好好照顾你妈啊!”我赶紧对父亲说:“爸,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也一定会对我妈好的,你放心吧。”父亲喘了口气,接着说:“还有一件事,现在非说不行了,我攒了一笔私房钱,存折就放在咱家衣柜的底层中,那是我给你妈攒的养老钱,现在先不要告诉你妈,等我走了后,你再拿出来交给你妈。”我再也忍不住了,抱住父亲号啕大哭。

父母的私房钱篇2

叶华16岁的时候,父亲贷款20万修建了一幢房屋。房屋建成了,贷款仍然拖欠着,叶父只好外出打工挣钱。5年过去,贷款还欠着10多万。银行不时上门催讨,不胜其烦的叶华便替父亲偿还了贷款,随后,又自作主张将房屋变卖。还来不及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叶华的父亲就知道了。父亲说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儿子说替父亲还了债,他有权利处理。争来吵去,这对父子翻了脸,闹上了法庭。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吗?

A有效。叶华代父还款后,取得房屋的处分权,有权变卖房屋。

B有效。但叶华应赔偿父亲的损失。叶华变卖房屋属于处分家庭共有财产,买房人购买属于善意取得,因此合同有效。但叶华擅自处分父亲的房屋有过错,应赔偿父亲的损失。

C无效。叶华并不是房屋共有人,将房屋擅自变卖属无权处分,房屋也没有过户,所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答案:C

父子虽是一家人,财产还是分彼此的。房屋,叶华没有份,贷款当然也不归他还,可他主动偿还了贷款,是不是也得给点补偿呢?比如说,成为房屋的共有人,享有房屋的处分权。

回答可能令叶华失望。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叶华代父还款,这钱还得不明不白。他的父亲不认账的话,他和父亲以及银行之间就是这样的关系:他无缘无故地给了银行十多万元,可以银行不当得利为由要求返还:父亲仍拖欠银行贷款十多万元,银行可以继续找父亲催讨。如果他的父亲认账,那么银行的贷款算是还清了,叶华成为了父亲的债权人,可他也就是个债权人,并不能成为房屋的所有人。房屋还是父亲的,现在叶华擅自变卖了,这是无权处分。对于无权处分,如果受让人是善意的,支付了合理的价格,对房屋等不动产已经办理了产权转让手续,那么原所有人无权要求返还。但是,叶华与购房者还没有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因此,不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现在叶父不追认这个行为,房屋买卖合同当然是无效的。

未满十八周岁借款父母应否承担还款责任?

蔡永刚满17周岁,不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早已脱离父母,自食其力。半年前,蔡永做生意没有本钱,向邻居庄海求借,庄海慷慨地借给他2万元。不料,蔡永做生意亏了本,借款到期了,却没有钱还。庄海倒不急,儿子不还父母还,便找上门去,然而,蔡永的父母却让他吃了闭门羹。这下。庄海急了,立马就把蔡永连同他的父母告上了法庭。这笔借款由谁来偿还?蔡永的父母应当为未成年的儿子偿还借款吗?

A由蔡永偿还。蔡永虽未满18周岁,但已自食其力,能够独立生活,且借款属于合同债务,不是侵权债务,因此,借款应由蔡永自己负责偿还,蔡永的父母没有还款责任。

B由蔡永偿还,其父母承担连带偿还责任。蔡永虽已自食其力,但尚未成年,因此,他的父母脱不了干系,要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C由蔡永父母负责偿还。蔡永尚未成年,未成年人对外应当承担的责任由他的监护人,也就是他的父母承担。

答案:A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年满18周岁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样也得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蔡永正是后一种情况,他向庄海借钱,当然应当偿还债务。

问题是,蔡永现在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这种情况下,他的父母有没有义务替他偿还,或者说有没有义务先行垫付呢?毕竟,蔡永还未满18周岁,他的父母还负有一定的监护职责,蔡永和父母之间是内部关系,和债权人之间是外部关系,先外后内的话,也应当先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这种说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却混淆了合同之债和侵权之债。

侵权之债,是基于侵权行为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比如说,把人打伤了,必须赔偿各种损失,就是侵权之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的侵权债务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合同之债,是基于合同或约定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比如说,借了别人的钱产生的债务。合同债务一般不会牵连到第三人,法律也无父母要为未成年子女的合同债务承担责任的规定,因此,庄海的钱不关蔡永父母的事,他们没有偿还义务。

用人单位受招聘广告约束吗?

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姜茹就被一则诱人的招聘广告吸引住了。月薪5000元,还提供住房补贴,通讯补贴,怎不令人怦然心动?凭着过硬的学识,姜茹顺利通过面试,与公司签订了为期四年的劳动合同。当时心里挺高兴,在公司提供的劳动合同上,看也没看就签了字。几个月过去了,住房补贴,通讯补贴一直没有动静,姜茹才急忙找到公司询问。公司回答,只能按照合同办。这时,姜茹才发现,招聘广告中承诺的住房补贴,通讯补贴竟然没有写进劳动合同。一种受骗的感觉袭上了姜茹心头。她准备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司应当兑现招聘广告中的承诺吗?

A不用兑现。招聘广告不是劳动合同的一部分,没有写进劳动合同的内容,公司没有兑现义务。

B应当兑现。招聘广告的内容是劳动合同的当然条款,即便没有写进劳动合同,所作的承诺也应当兑现。

C应当兑现。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应当履行招聘广告中所作的承诺。

答案:A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依靠劳动合同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也依靠劳动合同来说话。招聘广告中承诺的补贴能不能到手,也要看招聘广告是不是劳动合同的一部分,公司没有兑现的诚信义务。

那么,招聘广告是不是劳动合同的当然内容呢?这得从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去分析。劳动合同的订立,是一方出具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另一方同意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的过程。招聘广告显然不是签约合同,而是邀请他人前来应聘,是否签订劳动合同那得再行协商,双向选择,其间还有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可以这样说,当公司最后把劳动合同递到你面前,你在劳动合同上签了字,你和公司之间才建立了劳动合同关系。应聘、面试、协商、录用、签字的过程,决定了招聘广告不能成为劳动合同的当然内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劳动合同为依据。公司只需要诚信地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没有写进劳动合同的住房补贴、通讯补贴,公司无须兑现。

近亲借款未立借据,间接证据能否认定?

2年前,女儿女婿购房缺钱,商林从银行里提前支出2万元借给了他们,都是一家人,就没有写借条,也没有约定还款期限。不料,借款还不到1年。女儿女婿却闹起了离婚,居委会先后四次调解,都未能奏效。调解时,高林都在场,担心借款打了水漂,每次都言及借款之事。头两次,女婿没有否认,后两次,却谎称借款已还清。这更让高林心里打鼓,趁着女儿女婿还没办离婚手续,急忙拿着调解记

录、银行出钱凭证及女儿女婿购买住房的价款、购房时间、购房款的来源等方面的证据,把女婿连同女儿一起告上了法庭。法院会支持他的诉讼请求吗?

A不支持。父母为儿女购房出资,没有特别约定,则视为赠与。高林的证据只能证明出资2万,不能证明出借2万,因而只能视为赠与。

B不支持。要证明借贷关系成立,必须有借据或者债务人承认。高林拿不出借据,女婿又不认账,因此,诉讼请求不能支持。

C支持。银行出钱凭证、居委会调解记录中女婿曾认可借款的内容等间接证据已经形成证据链,足以证明借贷关系成立。

答案:C

谁主张谁举证,要打赢官司,没有证据不行,没有充足的证据也不行。就借贷纠纷来说,借据当然是最重要的证据,一份借据就足以证明借贷关系成立。但是没有借据,也不意味着借款就打了水漂,这时候,如果能够收集到一系列的间接证据,而且这些间接证据又环环相扣,彼此印证,形成证据链的话,也照样能够让赖账者原形毕露。

高林收集了一系列的证据,这里面既有女婿亲口承认借钱的证据,也有证明借钱时间的证据,还有证明女儿女婿经济状况和购房款来源的证据。这些证据组合在一起,已经可以锁定女儿女婿因为购房曾从高林处借钱2万元的事实:女婿承认借钱,同时也排除了2万元是赠与的情形。借钱的事实成立,女儿女婿又处于离婚风波中,此间如果还钱,常理下应当要求高林出具收条,或者有其他人在场证明。因此,如果女婿在法庭上主张借款已还清,则应当由他举证证明。如果是不存在的事实,他当然拿不出证据。如此,他将承担败诉的责任,法院会支持高林的诉讼请求。

精神损害抚慰金是“私房钱”吗?

2年前,陈燕遭人诽谤,找证据,请律师,打官司,终于赢得了50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这笔钱,一直躺在银行里没有动用。最近,陈燕与丈夫因感情问题,已到了分道扬镳的地步。别的都谈好了,就是那1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两人还扯不清。陈燕说,精神损害抚慰金是“私房钱”,丈夫却说,打官司他也出了钱出了力,要求平分。两人谁也不肯让步,只得走上法庭。精神损害抚慰金是“私房钱”吗?

A是“私房钱”,属于陈燕的个人财产。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对陈燕精神的抚慰,弥补的是陈燕所承受的精神痛苦,有着特定的接受对象。

B是“私房钱”,但应当从中扣除官司费用。精神损害抚慰金属于个人财产,但是找证据、请律师的费用以及丈夫的误工费应从中扣除。

C不是“私房铁”,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运用法律手段,付出诉讼成本后获得,因而,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答案:A

父母的私房钱篇3

    法国:孩子从小就有“私房钱”

    如何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各国家长的招数各有不同,在法国,多数父母会在孩子3~4岁,即刚刚有“数”的概念、刚刚认识不同金额的钱币,明白金钱与购买之间的“有机关系”时,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了。

    早早让孩子拥有“私房钱” 法国父母们认为,让孩子早早拥有属于自己的“私房钱”,有利于培养孩子经济上一定的独立性。在过圣诞节时,孩子们可能第一次从大人那儿得到1~5欧元的零用钱,对于这笔不起眼的“小钱”,大多数父母并不主张孩子把它储蓄起来,而是鼓励他们合理地消费掉。消费之后,可跟孩子交流一下感受,如是否合算、满意,然后再帮他们分析一下这次消费是否合理、必要,从中获取经验、教训。

    从零花钱的使用开始 多数家长尽可能将孩子的零花钱控制在与他的同伴大致相当的水平上。至于零花钱的使用,则由孩子全权负责,家长不直接干预。但一旦孩子因使用不当而犯错时,家长不轻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因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懂得过度消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

父母的私房钱篇4

媒体说真话令人佩服

Q:《方圆》杂志八月上的封面报道《权力家族》读来很是让人触目惊心,你们能敢于说真话,真让人佩服。

中国自古以来的惯例,一人得道,鸡犬飞升。在私,现在的官太太和官二代因为大权在握而高高凌驾于百姓和法律之上,头脑里只有贪婪,没有理想和信念。在公,权力家族化使得集体领导名存实亡,集体讨论实际上是一把手的一言堂,二把手及以下的人只是表决机器。

其实,导致权力的私有化根本原因是缺失监督机制。“管好自己身边的人”这句话在党政机关也喊了很多年,但自律从来都是靠不住的。要想避免公共权力私有化,只有把公共权力的赋予、行使、监督公开化。应尽快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A:这期封面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很多人都说自己身边就有这种权力家族化的现象。小编觉得您说的很好。反腐还是要依赖制度建设,特别对这种“预贪腐”。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是最好的防腐措施。

买房交付的“定金”,

中介应当退还吗

Q:我朋友前几天找中介买套房,看房后,感觉还可以,就交了一万定金,定金交予中介,并开了收据,签字。但房主没有到,没有签字。目前接到中介通知房主不愿意卖了,毁约。其朋友去退要定金,中介不同意,推责,想另介绍房子。请问各怎么才能要回?尽量用交流的方式要回,就是说理的方式,让中介自觉掏钱。

A:小编也曾遭遇过这类事件,真是感同身受啊。

因为你没有与房主当面签字,所以这一万元从法理上将是“订金”而非定金,其区别在于“定金”享有定金罚则,即要求对方双倍返还。尽管订金没有这个优势,但在合同未如期订立的情况下,中介无权收取你这笔钱。

现在很多中介鼓动购房人签什么“订金”、“意向金”,实际上是不合法的。遭遇这种行为,在索回时要有理有据。当时小编就是在与对方的法务人员沟通时,直接抛出了该中介公司几个月前刚刚在北京昌平法院打输了一起类似官司。这个“杀手锏”直接让对方同意退钱。

父亲的房产,有我的份额吗

Q:我父母十多年前离婚,我母亲自动放弃房产,只要求要我。我父亲用那个房子成了家,有了儿子。以前农村里的房子都没有办房产证,现在村里搞城乡一体化,开始办房产证。我母亲户口在村里,就要求和父亲一起登在那所房子上,我后妈大闹,说我母亲是去分房子。

请问,我母亲当初和我父亲离婚时主动放弃房产,我身为他的女儿,现在有权利要求他把属于我的那一部分给我吗?

父母的私房钱篇5

自从工作后,父母不断向她伸手要钱,从每年3万元到每年5万元,几乎是她除去生活花费后能余下的所有钱。当她稍微表现出对父母的不满时,“不孝女”的骂名就在亲戚间传开了。其实父母不缺钱,在家乡有房子、有退休金,日子过得并不差,可向女儿索取的手从来都没放下过。最过分的一次,是父母要求她拿出20万元给弟弟买房子。那时,她自己还住在简陋的出租房里。

朋友认为她的父母太极品,对此愤愤不平:儿子是人,女儿就不是人吗?难道要“啃”死女儿才算满意吗?

我深为女孩的处境感到难过,但是我真的认为,不全是父母的错。

因为父母老了。他们的牙齿松动了,头发花白了,步伐蹒跚了;他们害怕眼睛一闭,就再也睁不开了。于是,他们拼命想抓住些什么,变得自私、无理取闹、欲求无度,就像个不懂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需要有人哄着、陪着、管着,而不是放任他随心所欲。

这个人,就是子女了。事实却是,很多子女并不能够像个成熟的大人一样,去判断父母的需求,约束父母不合理的行为。由于自身性格的弱点或心理断奶没有完成,他们无法对父母说“不”,又找不到更合适的方法处理问题,只能由着父母“啃”。

所以,真的不要怨老人“极品”。任何一种极品行为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有人在纵容它。换句话说,你的生活都是你招来的。你摆出一副“来吧,我可以”的包子样,不吃你吃谁?

有人对此表示无奈:我几十年都这样跟父母相处,习惯了。想要重建“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似乎很难。

很难,却并非意味着做不到。有个女孩,在她35岁那年,终于可以从容地看着父亲摔东西、听着他怒吼,然后平静地说:“对不起,这是您自己的事,我无能为力。”完成这个蜕变,她花了17年的时间。此前,饱受父亲暴力相向的她,一直都是哭泣着逆来顺受,害怕惹父亲不高兴。但现在,她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不为父亲的情绪负责。当她改变后,父亲咆哮的时间少了,而她和父亲之间,居然慢慢有了一些成年人之间才会的和平对话。

这就是成熟的力量。不要光指责父母霸道、自私、贪婪,你永远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只是你现在做不到而已。我们都需要成长,需要主动打破和父母之间不良的关系模式。否则,在你渐渐老去的某一天,会忽然听到子女的控诉:这个贪得无厌的老头,还让不让人活了!

父母的私房钱篇6

在城里盖楼房,对我来说,是人生的第一冲动和第一次自我决定,因为母亲在世时,我个人的一切都是由母亲大人作主,包括我的婚姻。况且家境贫寒囊中羞涩,手头只有建一层的钱。在城里有私房,对于父亲来说,可是他一辈子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父亲一生都心安理得地住在祖屋里,也许是因为贫穷,也许因为只生了我一个男孩,希望我像他一样世袭祖业,也许……

在买好地基后的一天,我下班风尘仆仆地赶回家。吃过晚饭后,推开父亲的房门,他坐在只有十五瓦的灯下抽烟。我平静地告诉他说,已在镇上买了块地基准备建楼房,只想让他看管场子,其它的事叫他不要操心。我汇报完了,他眼睛直愣愣地看着我,过了半天,他担心地问我,哪里去凑那么多钱,我说钱的事您不要管了,您只管场子。他不再说什么了,只是低着头,一口接一口地吸烟。

五月的一天,我请了几个人帮我拖沙填地基。一位姓李的邻居告诉我,说前天我父亲来看过地基,我不解地问,我父亲是怎么找到的,邻居说是他从老家走来沿街问到的。都怪我当初怕父亲太担心,故意没说具体位置。

在用沙子填好地基后,便开始请人用钢筋水泥砌地箍。从此我帮父亲在沙地上搭起帐篷,父亲便在工棚里建了一个“家”。一住就是三个月,一个夏季。因为我既要上班,又要买建材和筹资,不常在工地,但我很放心,因为那里有父亲坚守。

时逢梅雨季节,风把帐篷吹得东倒西歪,雨水把他被褥淋得透湿,蚊子把他身子咬得稀乱,父亲每天烟薰火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一个人给木工师傅做饭,给工地烧水。母亲在世时,父亲很少自已做饭,有一年正月,母亲带我们去外婆家多住了几天,他在家天天吃糍粑,因为煮它最简单。每天收工后,父亲总要把丢弃的一个个钉子、一节节钢筋,从各个角落收拾起来,就像他拣我儿时扒下的一块块红薯皮吃一样,生怕浪费一点。

父母的私房钱篇7

又是一年过去了,瞿艳达到了法定结婚年龄。丽人开始购买电器,添置家具,装修新房,欢欢喜喜准备结婚。不料,当2007年2月到来的时候,顺风满帆的结婚进程却突然停顿下来,因为许波无意间发现了女友的秘密……

“妹妹,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有了工作,是你的幸福,也是姐姐的骄傲。至于我和许波的事,你不要操心。他家里人对我不好,我受不了,但是,现在我不想和他分手,我现在没有钱……你在大学里,要注意身体,如果没有钱,可以向我说,我现在经营着药店,偷偷地藏起一点钱,每个月大概三四百元吧……”

这是女友瞿艳写给妹妹的一封信,它让许波心里翻江倒海。女友漂亮、可人、温柔,他多希望那不是女友的真心话,然而,白纸黑字,不容他有丝毫幻想。两天后的晚上,他将信甩到了女友面前,两人一夜无语。

双方的父母不明就里,不断催促着两人早日完婚。许波不得不将那封信交给父母。事件一下子升级,两家闹到了必须分手的地步。不久之后,许波、瞿艳及他们的父母坐到一起,拟定了一份分手协议:

“许波与瞿艳自即日起解除婚约,并自愿订立如下协议:第一,互不干涉对方生活,不得以任何借口相互闹事;第=,不得损害对方的名誉,不得散布谣言;第三,分手后,双方承认互不相欠,好聚好散。”

分手协议带来了半年时间的安定,但许波的心情一直未能平静。自与瞿艳相恋同居后,订婚他花了不少钱,女友的首饰衣物也让他开支不少,而女友呢,每个月还瞒着他私藏营业款400元,现在人去床空,让他不时泛起种种酸楚。他觉得,这事不能如此罢手。

2007年底,许波找到瞿艳,要求返还私藏的营业款。瞿艳拿出分手协议振振有词地反驳:“这里白纸黑字地写着‘互不相欠,好聚好散’,我们之间的事情已经了结,咱谁也不欠谁的。”

碰了钉子的许波怏怏而归,他一纸诉状将瞿艳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决瞿艳返还同居期间私藏的营业款4200元。许波认为,瞿艳给妹妹写的信中“每个月藏起三四百元”的内容,证明瞿艳在和他同居的时候,每月私藏“私房钱”400元,同居了21个月,共计私藏8400元。这“私房钱”是属于两个人的,因此,瞿艳应返还4200元给他。

瞿艳不承认,她说虽然给妹妹的信里写了私藏营业款的话,但那样说只是为了让在外求学的妹妹心里踏实些,不至于因为家境困难而过于节省,事实上,她一分钱的营业款也没有私藏。分手协议约定“互不相欠,好聚好散”,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感情上和经济上的纠葛,都已一笔勾销。说法:

按照法律规定,谁提出诉讼,谁就要向法院提交证据,这条原则在法律上叫“谁主张谁举证”。许波认为瞿艳藏有私房钱,使自己蒙受损失,空口无凭,那就得拿出证据来。信件不同于借条,它的主观性太强,法官无法判断女方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写这封信的,而且瞿艳又否认自己私藏了营业款,所以单凭这封信,不足以证明瞿艳每月私藏营业款400元。许波不能就女友在同居期间藏有私房钱的事情找出有力证据来,因此,法院驳回了许波的诉讼请求。

父母的私房钱篇8

他对哥哥越来越不满了。哥哥在家乡小城的一家私人公司上班,工作忙碌但收入不高,嫂子原本在面粉厂的流水线上,但结婚没多久下岗了,刚好又怀了孕,于是待在家里。有了孩子后,一家三口索性就跟父母住在了一起。哥哥说,爸妈年纪大了,在一起方便照顾,还节省费用。

哥哥的话他听着不入耳――节省?那也是节省他们的!父母退休金根本花不完,和哥哥一家在一起生活,就贴补给了他们。他曾经装作无意地跟母亲聊过,哥哥一家跟着父母生活,从来没有掏过一分钱生活费。

这让他很生气,觉得哥哥太不应该了,成了家还“啃父母”,简直就是不孝顺。

他和哥哥相差七岁,性格截然不同。他从小活泼外向,聪明好学。哥哥相反,内向,慢脾气,有点笨,中学毕业勉强考上中专,之后勉强找了份工作,做了好几年,还是一名毫无建树的小业务员。而他,高中毕业考到省城最有名的大学学经济,毕业后顺利进入外企,因为业务能力强,两年后就干到了主管的位置,月薪过万,又赶上公司建福利房,年纪轻轻就成了有房有车一族。

每次假期回去,他总会给父母买丰厚礼品,从衣服到保健品到品牌手机、手表等奢侈品,啥都有,还带着父母去小城里有名的饭店吃饭,让他们跟着旅行团出去旅游……小区里很多家长拿他当榜样教育儿女,说看谁家那谁谁,人家对爹妈多好多孝敬……但有时父母也责备他,让他不要大手大脚地花钱,要学会节省,能攒就攒一点。

说是说,他听得出来,他这样做,父母还是开心的。

他心里对哥哥越来越疏远了,疏远到几乎从来不主动给哥哥打电话,即使给父母打电话,也很少询问哥哥的情况。并且也有点赌气似的,他越来越爱给父母花钱,什么都买给他们,好像就是为了做给哥哥看,来影射哥哥对父母的“不孝”。

(二)

转眼到了“五一”,他原本打算回家看看,从过完春节一直忙,没有回去过。但是哥哥却忽然打电话来,说父亲需要做腰椎手术,问他,是在家里做还是去他那里。

“来这里吧。”他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他很快办好了住院手续,将父亲安置在病房,医生过来做检查的时候,哥哥把他拉到门外,塞给他一个信封:“就带来了两万块钱,不够的话,再想办法。”

他有些吃惊,没想到这样的时候,一直“啃老”的哥哥竟然能拿出两万块钱来。一时间,他有些语塞,也有点意外的感动,脸就不由红了,但还是把钱推了回去:“我已经交过钱了,你先拿着,不够再说。”

“那也行。”哥哥没有再推托,也没有多说什么,把钱装起来,转身回了病房。

父亲的手术很顺利,只是恢复期行动无法自理。那些天,他和哥哥一起,一直在医院守着父亲。哥哥依然话不多,每天给父亲洗手洗脸、揉腿、喂饭,照顾父亲大小便――起初,他也一次次抢着做这些事情,却总是不得要领――喂饭的时候,不是因为手握不稳勺子洒了汤,就是因为送得太急呛了父亲。帮父亲洗脸,不是弄父亲一身水,就是毛巾擦得太用力,更别说帮父亲剪手指甲脚趾甲,他拿着指甲剪手都发抖……后来父亲劝他,让你哥来吧,他做惯了,你就别费事了。

那天早上,哥哥出去给父亲买早点,他照顾父亲小便,结果小便器没有放到位,父亲尿湿了裤子和床单。他慌了,笨手笨脚地折腾了半天,还是哥哥赶回来,才帮父亲换了衣服,护士换床单时,哥哥则很利落地将父亲抱了起来。

他站在那里,看着哥哥和父亲之间的举动,如此的默契,甚至不需要过多语言,哪怕只是眼神和手势,哥哥都能准确判断出父亲的需求。而他,这样的时候竟然像个外人,插不上手也帮不上忙。这不只让他尴尬,更让他难过。

那天喂父亲吃了早饭,哥哥打了盆热水,用湿毛巾给父亲擦身,动作那样娴熟仔细。而父亲,习惯地接受着哥哥的照顾,默契地配合着,侧身,抬胳膊,移动腿部……他站那里,无端地想起那句古话:“父母在,不远游”,这是他从小就读过的,可是这么多年,他不仅离开了父母,还走得那么远,每次回去,也都如出差一般匆匆忙忙。长期以来,他只当拿了丰厚物质就是回报就是孝敬,也坚决认定哥哥分享了父母的物质就是不孝就是自私。

父母的私房钱篇9

下午,他的继母哭着打电话,说父亲从脚手架上摔成颅出血,昏迷不醒,急需一万块钱手术费。家里能卖的卖了,能借的借了……可是,他刚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单位,哪里弄一万块去呢?借!找单位借!

他直奔财务室,说想预支半年薪水,父亲病了。

我们没这个先例。何况你上班还不足一个月,又是外地人。科长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跟同事借,大家口头上纷纷表示同情,却各自借故躲开了。他心急如焚。眼瞅着天快黑了,赶不上车回家了。担心、焦虑、茫然、绝望、悲凉膨胀着他的心房,使他由内而外,彻骨地寒凉。他颓丧地抱着脑袋。

小李,在干嘛呢?外出开会的景科长进门问。他像溺水的人,见到了稻草,急切地说,景科长,能不能借我一万块钱?景科长一愣,你要这么多钱干啥?他第N次复述了继母的电话,巴巴地盯着“稻草”,深怕一眨眼就会漂走一般。

景科长落坐、默然,像是在思索,又像是无声地婉拒。他心底绝望地哀号。

好吧,景科长说,咱一起去银行。他一激灵,哆嗦着说,谢谢,谢谢,我给你写张借条……

术后10天,父亲依旧昏迷。但他必须回单位了。

这以后,每月的薪水,扣下大部分存起来,打算还景科长。常常,一块烧饼、一碗开水,或二两青菜面,就是他的三餐。

那天下班,他买了个烧饼,揣进兜里。迎面而来的景科长不由分说扯他进了街边饭店,点了几个菜,招呼他,吃,多吃。他嘴里说,多了,多了,吃不下。可舌根下哈喇子直流,筷子已是忙碌不休。

小李,你不能每天以饼充饥,把身体弄垮了,一辈子的祸害。我的钱,不会催你要。景科长慢慢地说。

一股热流涌上心头,直逼眼底。自母亲去世后,除了父亲,没有人这么怜惜他。心里积下的几许人情冷暖、世态薄凉,如沐春阳,渐消渐化。

他搁下筷子,说,景科长,你知道,我为什么千里迢迢来这城市工作?就是因为我觉得我们那里的人,冷漠、自私,甚至恶毒,包括我的继母。

景科长说,任何地方,都有相对的善和恶,好和坏,咱不能一棍子打翻一船人。他略一踌躇,继而点头,说,嗯,我会永远记住你的话和你这个人……

父母的私房钱篇10

让我们走进这个陌生的角落,翻开这浸着泪水和欢乐的篇章。

土地的呼喊

追根寻源,私奔的兴起,是1978年农村生产责任制以来的事情,它所反抗的主要是彩礼和换亲。

在农村生产责任制以前,定远很少有要彩礼的,并非由于“思想先进”,而是因为太穷,没有东西可要。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定远县饿死了不少人,有的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倒卧”的。逢到灾年,逃荒要饭更是司空见惯。那个时候,别说要彩礼,一碗粥就能领回一个媳妇。就是好年头,几十块钱也能把婚事打发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解决了温饱问题,人均收入达到400多元。虽说和富裕的县还有不小距离,但跟过去比,可谓天上地下。人们手头上有了点钱,婚事就兴开彩礼,只几年的功夫,彩礼从七八百元直线上升,直到今日的七八千乃至上万元,彩礼的项目已发展到十几项,迎亲的仪仗每到一处,哪怕是过沟过坎过桥,都有娘家人等着伸手要钱。

有人认为,昂贵的彩礼是由农村的富裕带来的。其实不尽然。刚有点富,但又没真富,于是把目光投在女儿身上。那是棵摇钱树,可借机大捞一把。彩礼早已超出了结婚的范畴,成了一家对另一家的义务:男子为自己结婚盖房子不说,还要给岳父母盖。岳父母不仅要房子,还要牛,要拖拉机,甚至为自己要棺材!“生个儿子夜夜愁,生个女儿住高楼”这成了定远的新谚语。人们为艰难的结合而痛苦。

自由恋爱的青年一般不愿意要彩礼,因此他们的婚事差不多都遭到女方父母的坚决反对,不反对就等于白白放过了索钱的好机会。有一青年在外做工与一姑娘相识,感情甚好。姑娘的父亲提出的条件是瓦房三间,收录机、电视机、手表、衣物外加彩礼,共需6600元。男青年咬牙答应。忽又收到来信,口气简直象是最后通牒,彩礼加码,瓦房变成小楼!至少要花一万三四千元。他绝望了,三日无语,喝了600克杀虫霜,仆地而死。

一个叫杨开芳的姑娘不同意父亲向她的心上人索要高价,被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倔强的姑娘一气跑到婆家,立即完婚。在程桥乡的西朱村,全村15户人家中就有5户的媳妇是因彩礼过重私奔而来的。私奔的婚姻,花费自行商订,由一万元降至一千元上下,既不寒酸也不奢侈,小两口和公婆都满意。

彩礼的逐年加码,使得另一个陋习兴盛起来,即“换亲”。这是有儿有女的父母们想出来的对付彩礼的办法。嫁出一个女儿换回一个媳妇,免掉彩礼,“夜夜愁”和“住高楼”就达到了平衡。定远县几乎村村都有换亲的,西三十店乡后只村的21户中,就有7户换亲。

“换亲”又发展到了“转亲”。三户一组,运用数学排列组合的原理,可定出两种方案供选择。在黄山水库大坝下,我遇到了这位发明者。他向我介绍了他的“发明”:

程桥乡岳桥村 男 呼风鸣30岁女 呼风华16岁

斋朗乡大斗村 男 薛世之30岁女 薛世霞16岁

东兴乡王圩村 男 涂光荣19岁女 涂光英18岁

媒人两名,三家各派一个代表形成“议会”,审订年龄、体格、秉性,进行搭配。一连活动55天,用三寸不烂之舌把三家儿女都说通。不用钱,不用礼,六位父母,三对儿女在县城聚一顿,各自领人回去,大功告成。第二组转亲的有了经验,一天即成。人们看着省钱,连村长也参加了“转”。

以换亲、转亲的陋习来对付彩礼,其结果是对青年爱情的进一步扼杀。那些做女儿的无法拒绝母亲和哥哥的苦苦哀求,只得放弃少女的梦想,走进没有爱情的角落。

有因不堪换亲而坚决反抗的。然而,按照对等原则,一对反目,另一对也得拆散。黄圩村就有一例,那被拆散的一对已有感情,也只能挥泪而别。别后两人还偷偷幽会,可不出半年,女的又被换到了别家。还有一个叫谢道菊的,是个孤儿。父母生前订下了换亲。哥哥娶来嫂子的时候,她刚13岁,等成年再嫁。她的“未婚夫”—嫂子的弟弟,没文化,不会干活,好,她死看不上。嫂子只是催她过门,成全弟弟。谢道菊出逃,走村串户靠唱黄梅戏谋生。后来她自己找到了意中人,挎个小包袱跟着走了,再也没回去。可怜她哥哥,终因妹妹不归,妻子无奈撇下孩子回娘家另投门户,为弟弟尽义务去了。—谁之过?是反目者吗?是争取自由婚姻的谢道菊吗?

彩礼和换亲,成了套在爱情身上的两道绳索。不仅如此,昂贵的彩礼已经影响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农民手头上的钱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攒着给儿子娶媳妇,等着亲家勒索。青年人在呼喊,土地也在呼喊。爱情的渴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汇在一道,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力量。

韭山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