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设计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1 19:30:24

家装设计论文

家装设计论文篇1

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这对培养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目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包装设计精品课程是装潢艺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是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课程。因此,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应充分体现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以高素质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面对装潢艺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职业岗位群,该课程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践知识则强调专业技能,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包装设计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技能训练,进行包装设计实际项目,提高包装结构设计和包装创意设计实践能力,具备对商品包装设计中进行包装容器、结构、材料、印刷加工等设计制作的能力。

二、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之一,教学内容既要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又要知识结构合理,注意高职包装设计的科学性。包装设计精品课程教学的构建就是立足于能力的培养,从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培养该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优化包装设计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表现为:一是理论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将原“包装设计概述”“包装容器设计”“包装结构设计”重组成为包装设计基础课程,对涉及到包装容器、结构、原理、材料和印刷工艺等较为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优化,使该课程包含了包装设计的工艺制作全过程的知识。二是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市场商品包装开发实际相联系,与企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结合,强调实用性。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中,整合包装容器结构的内容,把较难的容器计算等方面知识适当放到实训中,增加了市场常用的纸质包装结构设计的教学内容,瞄准地方特色商品包装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课程的授课。让同学们进行实际包装设计与制作,增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操作体验。三是加大纸质包装设计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学生动手制作纸盒造型训练课程,感受体验纸质包装设计结构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然后让学生到超市货架上去分析对比,反复修改调整。通过校内外指导老师评定后,让学生到制作公司按实际尺寸制作出来。要坚持有目标地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并与包装行业的职业资格技能相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比如,2005届商业美术设计专业黎镜昭、石建峰等同学设计的《古韵——普洱茶系列包装》作品,获得2007年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包装设计大赛铜奖,还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优秀毕业设计作品银奖。在课程设计上,应及时把包装设计最新理念和设计制作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包装设计原则、市场动态和消费者的需求。

三、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手段

精品课程建设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融合,体现两个“学”,五个“用”的方法。两个“学”指的是学习内容适合“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五个“用”指的是学生学了以后“会用、够用、管用、能用、好用”,逐步完善学习和实训一体化。除此,还应建立包装设计实训室、多媒体投影设备以及计算机、制作机、打样机、装裱机、压型机和包装实物作品为一体的教学设施,还建有包装设计陈列室。根据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建立了校外包装设计实训基地,以创意设计、制作出片、制版打样等一整套的工艺流程设备,让学生掌握包装设计的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逐步开发了包装设计网络教学资源,使精品课程的教材、电子教案、课件、学习指导、试卷、视频录像、网上答题等教育资源网络一体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自己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较大平台。同时,也为包装行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学习平台。

四、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构造双师教学团队

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主讲教师队伍的结构,按照教育部的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要求,我们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以国家示范性建设中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依托,采用了“三个坚持”的具体措施。

1.坚持引进和学院培养相结合的专业教师建设方针,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安排到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团队中来。《包装设计》精品课程是由中国优秀包装设计师、高级平面艺术设计师、高级商业美术设计师和学术水平、教学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组成,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配备了公司设计总监、辅导教师、技师等,构建成一支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梯队。教师团队成员思想活跃,在全国级、省级立项获得教改课题3项,发表高质量教改教研论文十多篇。指导学生的设计作品在全国、省市级获得金、银、铜奖和优秀奖160项。

2.坚持实施教师团队继续教育的优惠政策

学院制定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条例》,并设精品课程专门建设经费,其中一项是规定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鼓励专业教师攻读硕士及在职研究生学习,参加国内外专业高级培训班,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每年安排教师下企业生产一线或专业实训基地参加设计创意项目的实践、职业培训或技术服务,合理安排中青教师培养计划,不断适应新时期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3.坚持实行导师制和岗前培训制度

学院相继出台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导师管理法》和《导师任职条件》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采取由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组织教学文件或相互听课、评课的办法,并组织青年参加课程改革工作和精品课程建设。带动青年老师申报科研课题,有计划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带领青年教师下企业一起开发品牌设计项目,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设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地培养了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的梯队形,保证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连续性。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强调了高水平的定位,充分体现精品课程的先进性、科学性、教育性、实用性和示范性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的标准。紧紧围绕社会需要和行业需求,明确艺术设计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要求,进行了包装设计精品课程一系列地改革,有效地实现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教学活动与设计创新同步的教育目标。在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加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保证了包装设计精品课程不断完善的建设过程,促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最终提升了艺术设计专业主干课程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

五、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强化实训环节

从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角度分析,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实训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都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注重实训与实习,搞好生产性实习,并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在学院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广东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设计中心、广州沸点设计公司、番禺日报印务中心、广州番禺新龙包装印刷有限公司、香港艺宝制品有限公司等1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建立包装设计实训室、包装材料实训室、包装印刷实训室等实训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保障了包装设计精品课程的正常实训教学运转,提高了示范性重点专业建设中的教学质量。一是重视实训,强化产学研的结合,安排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完成技能训练后,就到校外实训基地,在车间工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讲解与示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技术工人交流,主讲教师到现场配合指导,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到包装印刷各个生产环节学习,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开发地方特色包装。创意设计地方特色包装,这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实践教学的重点。比如,2007届商业美术设计专业2班实习一组同学,到香港艺宝制品有限公司,进行茶叶包装的开发设计。在实习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土特产品包装进行创意设计,学生在参加实践项目中,感受到了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注意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考核与考查,认真抓好每一项实训课程的环节,及时对校内外实训成绩进行评定。美术设计专业2班实习一组同学设计的《番禺三宝》《普洱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作品,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包装设计大赛。三是加强生产性实训考核,安排学生到香港艺宝制品公司实习,直接参加公司的包装设计开发、制作、打样等工艺流程。

六、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编写指导教材

为了配合精品课程建设,学院组织教师、设计师共同编写了《包装设计》新世纪高职高专教学成果教材,以及教育部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该教材在全国同类院校反响很好,至今已经是第11次印刷。根据授课老师的意见和学生的建议,包装设计公司设计总监也参与编写,加上近几年的专业调研与教改成果进行修订,增加职业岗位和专业技能知识,2008年作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正式修订(第二版)出版,这就丰富了包装设计教材的内容,更加适应了职业岗位的需求,提升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能力。

配合《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增加包装设计职业岗位知识和技术,把纸盒包装结构设计内容增多,帮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包装造型案例。并与包装设计专家编写包装设计实训指导书,按照企业管理工艺程序与步骤来编写,方便学生自学。编制包装设计电子课件,其中除了编写包装艺术设计外,还编写了包装设计欣赏、最新包装设计和中国之星获奖作品、世界之星国外作品选等参考资料。除此之外,还按类别编辑,如商品包装、食品包装、酒类包装、工艺品包装、化妆品包装、玩具包装等多种包装设计作品,为同学们提供生动的包装设计参考图例。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还将图书馆、艺术设计资料室1000多种的包装设计出版物目录挂在网上,整理全国30多个包装设计及相关的网站链接,既为教师提供授课参考资料又为学生自学包装设计提供学习资源,同时也为社会包装从业人员继续学习提供了一条自学途径。

包装设计精品课程的建立成为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完善了包装设计课程优质教学资源。为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岗位群的新要求,我们将继续对包装设计精品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以更好地为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编.国家精品课程——2004[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范唯,马树超.关于加快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

[3]程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诠释与应对[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侯治富等.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1).

[5]柳礼泉等.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6]胡宝荣.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7]钟启泉.论“教学的创造”[J].教育发展研究,2002(7-8).

家装设计论文篇2

1.1倡导家文化,传递家文化居家服饰作为家文化的载体一,是产品,更是一种文化。家文化博大精深,传递爱、关怀、互助、释放等情感,深深触动着每一个渴望休闲与关爱的心灵,包含丰富的情感因素,是居家服装设计的灵魂。快乐、健康的现代居家生活方式,表明了人们对家文化强烈的情感诉求,使之与自己追求的理想生活概念相吻合,以致于情感营销成为现代针织服装品牌的重要营销方式。居家针织服饰品牌以产品元素为载体,在主题、色彩、图案等方面体现多元化的家文化,如浪漫的爱情文化、诱惑的情趣文化、温暖的亲情文化、自由的个性文化等,从不同角度对家文化进行诠释,使居家针织服装设计赋予对生活的愿景和寄托,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1.2明确市场定位,创新设计理念居家生活方式因家庭结构、家庭观念及收入水平等差异,形成不同的类别,从而对居家针织服装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家庭型女性消费观念相对成熟保守,首先考虑居家针织服装的经济实用性,注重面料和实用性;而时尚型女性消费观念比较超前,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在居家服装的选择上更看重款式的新颖时尚性。因此,居家服装品牌企业,在进行品牌定位时,一定要深入分析目标消费群的居家生活方式,了解他们的心理诉求、家庭生活观念及消费观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居家针织服装设计,满足其消费需求。设计理念新颖、时尚前卫是现代居家针织服装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例如,在造型设计上,可以通过开发新型面料使居家服装款式更为新颖、舒适,更好地体现人体美。产品设计师要针对其产品定位进行设计理念创新,在款式、面料、色彩、图案等方面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居家针织服装,倡导他们所认同的现代居家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品牌优势和竞争力,促进品牌的长久发展。,为广州卡绚(KESHINE)服装有限公司推出的2014年春夏女性居家针织服装系列产品。

1.3功能性与装饰性相结合居家服装具备穿着简单、面料亲肤、易洗防污、冬暖夏凉、轻松舒适等实用功能。随着居家服装行业市场越来越细分化,居家服装根据不同场合细分品类,从传统睡衣的概念发展为包括睡衣、浴衣、家务服、休闲居家服、会客服等众多产品在内的服装大类,以满足人们在家或家周围运动、娱乐、工作、会客、沐浴、睡觉等不同的生活需求。因此,居家针织服装设计须符合当前流行审美趋势,在款式、色彩、装饰等方面要打破传统居家服装印象,彰显穿着者的个性与气质。

2女性居家针织服装设计要素

目前,国内以居家服装生产为主导的企业,主要有康妮雅、秋鹿、达尔丽、汝斯芬、梦芭莎、新世家族、睦隆、芬腾安之伴、朵朵可可、美标等。当然,还有一些以内衣、家纺或时装生产为主的兼顾居家服生产的服装企业,如三枪、罗莱、红豆等服装品牌。现代生活方式下设计女性居家针织服装时,主要借鉴以下设计要素,进行创新设计。

2.1款式简洁现代女性居家针织服装品牌在款式设计上,强调款式的简洁、舒适,将款式与针织面料的伸缩性、柔软性等特殊性能进行有机结合,更好地体现出人体的外形轮廊,表现出自然、舒适、简洁的设计风格,通常采用H型、A型、X型、O型等造型,单调的居家针织服装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妩媚、性感、合体修身、时尚休闲的居家针织服装成为当今居家服装发展主流。图3列举几款芬腾品牌的居家针织服装。

2.2面料亲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的保健意识、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对于居家服装这种贴身穿着服装的材料环保性、舒适性、吸湿透气性更加重视。这就要求居家针织服装的结构合理、尺寸合适、穿脱方便,带给穿着者自由轻松的穿衣体验。居家针织服装面料除轻薄柔软、具有一定的弹性外,面料的选取还应该满足吸湿透气、柔软亲肤等要求,以实现触觉上的舒适性,如棉混纺居家针织运动装、莫代尔面料的针织内衣等;另一方面,通过针织面料的组织结构设计达到一种视觉上的美观性。

2.3色彩和谐居家针织服装的色彩设计,主要受纱线、织物组织结构所构成的肌理效果以及花型图案设计对整体外观色彩的影响,强调色彩搭配时尚性的同时,注重色彩的人文性。此外,还应重视服装纱线色彩的染色工艺,选用生态学标准的天然染料进行染色,以适应居家消费者的生态理念。在女性居家针织服装色彩设计中,应掌握并迎合人们的各种联想,结合色彩对人心理所产生的冷暖轻重、情感、华丽与质朴等方面的感觉,把色彩与人的形体修饰、心理感觉和周边环境相协调,进行适当的综合运用,展现一种温馨、愉悦的整体效果。

2.4装饰时尚女性居家针织服装的装饰丰富了设计语言,装饰部位主要集中在领部、门襟、胸部、袖口、底摆、裤脚等,使装饰效果合理、有序,增强了服装的视觉美感。针织服装决定了它不宜采用过多的缝缉线和繁琐的剪裁分割线,为消除造型装饰中的单调感,利用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对服装加以装饰成为女性居家针织服装装饰的最显著的特点。对于组织结构没有特殊肌理效果的针织面料,如常用的平针组织、罗纹组织等,应充分考虑如何运用不同的装饰手法来体现针织居家服装的时尚性。例如,将具有现代感的抽象图案和现代艺术流派的图案,以及具有复古风尚的洛可可、巴洛克及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图案运用在居家针织服装设计中,使服装更加时尚。目前,大多数居家服装品牌,如睦隆世家、爱慕、梦芭莎等,在装饰工艺手法方面,主要采用印花、拉链、花边、蕾丝、刺绣、镂空、绳带缩褶等工艺手法,来体现服装的情趣性,

3结束语

家装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软装饰;设计美学;实用;功能性

家文化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居环境的设计规划,更是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关注。在人们越来越崇尚个性、自由的标签的今天,拥有一个根据自己居住环境的大小、个人生活习惯及喜好、经济担负能力等综合因素考虑的整体综合策划装饰装修方案的设计,是社会的进步,更是人们对设计向人性化设计的追求。

1 软装饰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家居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最初对硬质结构空间的设计崇拜,转而近年来更关注室内设计中的软装饰的搭配设计。这种诉求源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深入人心,每个人都在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化的居住空间,同时又渗入环保概念的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软装饰设计的发展。如今软装饰设计已被看作室内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室内设计与空间、环境、文化、美学、行为、意识、价值等元素结合,并不断发展趋向完善,使生活在建筑中的人不再单调的重复生活,而是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为个人、家庭、社会,创造和谐、有序、持久的居住氛围,这是大众的追求,也是设计师的职责。

现代软装饰艺术最早起源于现代欧洲,称为“装饰派艺术”亦或“现代艺术”。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后伴随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审美意识的普遍觉醒,到20世纪30年代时,已形成具有较大声势的软装饰艺术。其特质有,图案倾向于呈几何型或具象形式演化而来的;用材丰富以贵重材料居多,除天然原料(如玉、银、象牙和水晶石材等)外,也采用部分人造材质(如塑料,特别是酚醛材料、玻璃以及钢筋混凝土之类)。装饰的主题表现有裸女、动物、阳光等,体现了自然对人类发展的启迪以及美洲印第安人、埃及人和早期古典主义艺术的借鉴。但软装饰艺术在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慢慢失去它的光彩,变的不再流行,直到60年代后期又重新被关注,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软装饰艺术已发展的较为成熟。而在中国软装饰被兴起和关注的涨潮则是近几年的事情。

2 软装饰的概念

“软装饰”设计是相对于建筑本身的硬质结构空间提出来的概念,它是建筑视觉空间的延伸和发展,是一种可移动的装修形式。一般指室内装修后,利用可以移动的、易于更换的饰物如窗帘、沙发、书画、工艺品、床上用品、家具、灯光、室内绿化等,对居室环境进行的二度陈设和布置。软装饰设计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它更像语言结构中的修饰语,在弥补和掩饰硬质结构空间中不足的同时,将个人的生活品位、艺术审美融入其中,提升生活品质。同时配饰设计本身所展现出的风采,也起到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作用。更换言之是对主人的修养、兴趣、爱好、审美、阅历,甚至情感世界的诠释。

但纵观我国目前的家居环境设计,豪华有余,内涵不足。原本应有的家庭氛围却总给以星级宾馆的味道,似拒人千里之外。虽然极尽修饰美轮美奂,流光溢彩,却多了份距离少了些许温馨,没有精神需要的栖身之所也更不会让息于其中的人有归宿感的。于是时至今日,愈来愈多的人开始认可“重装饰、轻装修”的设计口号,这是一种现象,也提示着我们它产生的必然性。时尚、高档的硬质装修材料已不足作为衡量装修成果是否优质的必要条件,反之整体装修效果中装修手法的新颖、家具配饰的精心选择、居住环境的舒适简洁及个性特质越来越被看重,毕竟人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如何平衡这种美与适用、功能与精神的关系,回归人自身价值的原始需要,将自然元素融入室内生态环境中,寻求“人-空间-环境”的三者共生呢?本文将试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来为软装饰的应用发展找到一些启示。

3 设计美学的概念

设计作为一门将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并兼具应用性职能的边缘性学科,其存在和发展都有其理论的支撑,其中尤以设计美学的影响较为普遍。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与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同步的,更与人类社会进步以及哲学思想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设计美学理论的产生推动了美学与设计的融合,从理论上讲是将美学和艺术理论推向了大众与现实应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从技术上,是将社会大众的消费由物质性的追求向精神性、文化性层次的推进,对于分析应用设计中美与功能的关系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软装饰设计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设计,因此我试从设计美学中寻求这些理论基础来更好的指导和运用到软装饰设计中,使软装饰设计的发展更合理化,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而服务。

4 软装饰中折射的设计美学启示

软装饰在居室环境的整体设计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如提升空间的艺术性,物品装饰的可变性,为家居环境的核心元素人提供更多的参与与互动体验等,无不渗透着设计美学的众多理念。通过设计美学理论的支持去探讨协调居家环境设计中与人和谐相处的一面,折射出设计美学所要探讨的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4.1 实用性体现

设计不只是概念,更应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学科。设计美学作为现代工业设计需要与美学结合的产物,其首要特征便是它的功能性、实用性体现。软装饰设计在室内设计中对空间的重新规划如分隔、调整等作用都体现出很好的实用性特点。

4.1.1 软装饰对居室中的调整作用

硬质结构空间设计的局限性一则不易更动,二则花费很大,相对于这两点的不足软装饰设计的随意性和可变性性的设计优势更为突出,不同的摆设即能体现出不同的装饰风格和品味,同时还对空间中固有的结构造型中先天缺陷进行弥补。

4.1.2 软装饰在居室的分隔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是争取流动的、有一定浏览性的体验空间设计,让置于该空间的人在设计的刻意安排下,利用各种饰物、屏风、盆景有层次感的去观赏每一个空间,这种分隔性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和使用的质量。

4.2 审美性体现

设计的审美性更多体现的是一种造型感和视觉冲击性。由于设计活动是一种基于在现实应用基础上创作地艺术活动,因此它与功能性是相互联系与共存的。从应用角度上看,设计的构思、规划等计划性的理念更多是通过设计的视觉语言进行表达,而这种表达是需要艺术处理和修饰的,这也是体现了在符合功能性要求外,审美性是软装饰设计所要重视的问题。

4.2.1软装饰在居室环境的衬托装饰作用

室内设计风格的演绎需要好的背景来衬托,无论是在家具的摆设还是墙面、地面的装饰处理中,添置一块地毯、放入几个不同色彩肌理的沙发靠背,或悬挂一个画框于墙面,都会更好的将室内众多物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室内环境的综合设计,不仅需要工程技术上达标,还应有视觉享受层面的满足,将声、光、色等物理环境因素与肌理、色泽、图案的视觉美感和触觉感受进行结合,多样化的装饰室内空间。

4.3 协调性的体现

现代室内空间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风格的交叉或错位,如硬质结构的装修风格与家具风格的错位、碗碟外形和餐厅风格的迥异等,都会让我们有一点点的缺憾。而软装饰设计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可以帮助我们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室内环境中的各种元素结合主人的品位、生活情趣、喜好等,更有生命感的融合在一起。如运用软装饰涉及到的多种物品,结合其材质、形状特点,运用大色块的协调和均衡感来主导风格的统一;或根据软装饰自身的系列性,如窗帘、壁纸类,地毯类、灯具类、器皿陈设类等进行组合搭配形成统一风格。

综上所述,软装饰作为室内设计的一部分,离不开美学理论的指导。设计美学导引着现代软装饰设计向既符合功能需要、又具有文化内涵意义与审美价值的当代居家环境的典范迈进。孔子曾提出“文质兼备”,在我认为家居中室内环境的设计也有“文、质”之分,前者寓室内环境中的硬质结构空间的设计,后者则寓意软装饰设计。结合设计美学的指导,不仅利于软装饰设计的应用与展,更是促进了现代整体居家环境设计新理念、新思维的形成,达到“文质兼备”。

参考文献:

[1]王世仁,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美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家装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室内软装;设计

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软装设计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室内软转设计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为了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室内软装设计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为室内软装设计提供更多灵感,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室内软装设计的融合,是现阶段我国室内软装设计创新发展的关键。

一、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设计思想

(一)儒家思想的融入

作为中庸思想的主要代表,儒家一直被世人所关注。孔子的仁爱思想被历代人所推崇,并成为一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进一步展现了中庸思想的价值。通过仔细对儒家的思想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将这种思想与室内设计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体现这种思想的价值。设计师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在对不同室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传统设计理念,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和设计技巧,合理地加入F代化元素,既能保证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又能让现代化元素更好地进行表达,满足室内的观赏需求。

设计师需要突出儒家的中庸思想,将主要的设计过程与以儒家的仁爱思想相结合,让室内装饰更好的体现来自自然的美。例如:对于家居的设计,假如设计师只是采用传统的构思对室内进行设计,所呈现的结果则会显得十分简陋和落后,而融入了传统文化的雕刻工艺,既可以让家居脱离俗气,又可以满足一定的观赏需求,由此可见,将中庸思想与家居设计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满足人们的审美标准,让人们在居住的过程中,精神得以享受,心情也会变得开朗。

(二)道家思想的融入

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更加追求来自自然的本性之美,这与现代人所讲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论相一致。老子追求的是一种虚空无明的状态,他所思考的道法是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尊重和不破坏自然环境。这种思维方式与普通的逻辑思维有明显区别,人们需要不断提高个人思想境界,加深对于理论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才能将这种无法用语言进行传递的思想境界参透。作为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道家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抽象派性质,将这种思想理念与现代室内设计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体现室内设计的艺术价值。设计师采取虚实结合的设计模式,不断加深对于理论思想的构思,让设计结果更加神秘。

二、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

(一)传统装饰图案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中图案的应用,能够为室内墙面设计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方向,通过装饰画、木雕以及挂屏等介质承载传统文化元素。通常来说,壁画都是在比较大的空间内应用,这种大空间的传统文化图案应用,可以采用青龙纹,或者兽面纹。隔断的设计,可以采用几何图纹,比如冰裂纹或者是棋格纹,文字或者风景也可以。而家具、工艺品或者是壁饰上的图案,则可以采用凤鸟纹、植物花草纹等。对于中国人来说,喜欢讲究的布局是“天、人、地三合局”。所以,室内的天花就相当于“天”,要明亮、平整,设计出来的色彩要跟整个墙体和室内家具相搭配,可以在墙体天花以及墙角的部位做一些线条,这样就给人一种宽敞、平整的感觉。

(二)传统书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汉字的书法具有独一无二的审美意象,有坚厚的美学基础。比如,在屏风上以占体书法为基本画面,就会带给欣赏者以浓重的文学气息,不但具有简单明快的特点,还是一种独特的装饰设计元素。除了这些,书法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比较多的形式就是对联和匾额,特别是一些老住宅或者庙宇等室内设计中,基本都会在门框上悬挂对联,也会在大堂的上方悬挂一些匾额,设计出来的效果比较庄重而威严。在现代化气息比较浓厚的室内设计中,书法的装饰效果同样也很明显。比如,可以把汉字刻印在不同的材质上,从而达到不同的装饰效果,像金属汉字等。总之,书法装饰在不同的空间布局中,跟图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结束语

本文从两大方面对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设计理念,到设计方法展开了具体论述,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发现,传统文化元素在我国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室内设计的创新发展,丰富设计形式与文化底蕴,而且也能够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叶克军.互联网模式下室内软装设计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01).

家装设计论文篇5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类专业创建于1984年,是湖北省高校中最早开办艺术类专业的院校之一。学校的综合学科背景,为本专业在艺术设计理念与现代科技思维和技术应用方面的学科交叉与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2003年我校艺术类专业被确立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并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

我校艺术专业学生素质高、基础厚、知识宽、创新能力强,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各种设计大赛和实际设计项目投标中取得良好成绩,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历届毕业生活跃于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服装和艺术设计领域的新生代。

二、学院和专业介绍

1、服装学院

服装学院网址:http://tg.wtu.edu.cn/index.jsp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成立于1987年,服装学科是我校的特色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服装艺术设计是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服装结构设计是国家精品课程。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已成为全国十大服装名校之一,已连续十四年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举办的“新人奖”大赛全国服装院校排行榜综合积榜名列第一。2013年首届北京大学生时装周中获“艺术风格奖”,2014年北京大学生时装周中获“优秀时装奖”。

学院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杰出的服装设计师,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院士1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人;“阳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教授11人;副教授19人;在校本科生2300人,研究生150人。现有服装与服饰设计和表演2个本科专业,其中服装与服饰设计涵盖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营销、服装设计与制版、针织服装设计、和服饰形象等5个专业方向。学院拥有设计学(服装艺术设计)、美学等2个硕士点。

学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建有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省服饰研究中心、牛仔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服装数字化研究中心等,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教学实验中心。

学院重视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服装设计师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常年开展大师走进校园活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高级服装设计师李欣教授、中国品牌战略专家李凯洛先生、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陈闻、李小燕等相继赴我校与师生交流,并在校园中举行作品,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大师,了解前沿资讯。

同英国、韩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香港众多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法国Oliver时装设计学院、巴黎现代艺术大学,与英国Heriot-Watt University、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英国爱丁堡艺术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爱和华州立大学、俄罗斯伊万诺沃纺织大学、日本文化学园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引进国际服装专家,进一步提升我院的教学水平和国际知名度。

学院走特色办学之路,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在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学院青年教师黄李勇老师荣膺第19届中国十佳设计师;92级毕业生黄皆明2010年被评选为“中国十佳设计师”;93级学生王鸿鹰2000年、2005年被评为“中国十佳设计师”,2003年10月代表中国青年设计师赴法国“中国文化年”举办个人时装专场会,2010作为中国新锐设计师再度被邀请参加法国巴黎时装周,为母校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学生以赛促学蔚然成风,在国内外多项专业大赛中摘金夺银。2010年表演赛事走出了1位国际季军,1位世界人气奖,3位全国冠军。2011年省级以上专业赛事获奖150多项,其中获2011北京时尚论坛“大学生辩论会”金奖等金奖5项,银奖7项,铜奖9项。近三年来,学生获得各类服装设计、服装表演赛事奖项130多项,金奖近十项。

学生科研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科研成果获全国第十二届“挑战杯”终审决赛三等奖和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二等奖,实现了学校“挑战杯”竞赛历史性突破。2013年,又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决赛“累进创新奖银奖”。

在“大服装”理念的指引下,服装学院正在向着建成全国、国际知名的服装院校的目标前进。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服装与服饰设计作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学院大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教育教学的手段,打造中国设计师的摇篮。近5年来,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新人奖”服装设计大赛等全国性课外科技活动竞赛奖200余项。

学院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卓越设计师班,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吸收国际先进教学的手段,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国际联合教学、教授授课制、设计师工作坊、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教学等方式,依托学校多学科优势,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具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服装专业人才。为满足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该专业设有: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营销、服装设计与制版、服装设计与形象、针织服装设计等专业方向,以培养高素质的服装设计、服装营销、服装表演、服装陈列、服装管理等服装专业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武汉纺织大学于2011年与日本文化学园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2014年,中日双方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学历教育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见教育部教外办学[2014]67号),获批专业为服装与服饰设计,并于2015年正式启动招生,每年计划招生100名。该项目由中日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采取日本教学体系,由中日双方共同实施课程教学,教学管理与考核,并引进日方相关专业1/3以上的专业核心课程及师资。学生在武汉纺织大学完成本项目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获得武汉纺织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如果愿意赴日本学习的,且日语(达到N2水平)及相关专业课程达到日方要求的,可在第三年(即次年四月春期)赴日本进行学习,成绩合格者获得文化学园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同时获得武汉纺织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服装艺术设计方向: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成衣制作的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能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服装材料,独立进行服装设计创作构思和产品开发,成为具有一定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实用型服装专业人才。

服装设计与营销方向: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服装艺术设计创新思维和相关服装科学知识,同时要掌握服装市场营销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服装品牌运营、市场销售及服装贸易的实践技能,能够从事服装艺术设计、服装展示设计、服装营销、服装贸易、服装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服装设计与制版方向: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成衣制作的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使学生掌握服装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服装制版与生产的基本应用技术,并且具备一定的服装艺术设计创新思维和相关服装科学知识,能够从事服装艺术设计、服装展示设计、服装贸易、服装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针织服装设计方向: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成衣制作的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使学生掌握实际运用针织服装设计与技术的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服装艺术设计创新思维和相关服装科学知识,能够从事针织服装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装展示设计、个人及团体形象设计、服装贸易、服装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服装设计与形象方向: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服饰整体造型的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服装艺术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和时尚信息分析与观察力,掌握服装相关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能较好掌控服饰新品的宣传推广设计和人物形象造型设计技术,能够从事服装艺术设计、服装展示设计、服饰搭配设计、人物化妆造型设计、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时尚杂志造型设计、服装买手和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http://art.wtu.edu.cn/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专业成立于1983年,经过三十年的办学历史,已逐渐建构起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观念,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一支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学术文化,在全国建立起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和品牌形象。

学院以当代艺术与设计思维为主导,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根基,重视学科厚基础,重视学科交叉,注重八个结合:即设计教育与艺术结合,设计教育与创新思维结合,设计教育与中国文化传承结合,设计教育与学科厚基础结合,设计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设计教育与科技结合,设计教育与创新实践结合,设计教育与社会服务结合。努力构建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特色。科研和教学成果丰富,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中国纺织总会教学成果三等奖两项。

学院坚持把特色建设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科建设为突破口。依据学院办学历史沉淀,办学经验积累,办学文化风格;依据自身所处的地区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科技水平、人才需求和发展需要;依据自身的师资资源力量和特性、办学定位、学科优势,努力在办学理念、办学文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指导思想、学科特色、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管理特色、教风学风、教学特点、毕业设计、实践创新、社会服务、社会评价等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特色建设和打造。

学院现设置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公共艺术、工业设计、艺术品鉴赏与投资等七个本科专业。学院具有设计学、艺术硕士、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全国招生。设计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外聘国内外教授“特职教授”9人。拥有湖北省“楚天学者”3人、“阳光学者”3人。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和培养项目。

学院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动手、实践、创新的综合能力。学生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大赛中获得大奖,大量设计作品被社会企业采纳、进入市场,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历届毕业生活跃于国内外设计界,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新生代。如方军同学的标志设计作品在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会徽竞标中一举夺得标王,为国家创汇3亿美元。在中国(武汉)国际建筑装饰设计大赛评比中、在历届湖北省高校美术与设计大展中、在历届“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赛中、在湖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中、在湖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大赛中我院获得多项金银铜奖。我院多名学生获得在墨西哥由世界纺织品艺术协会主办的国际第六届学生纺织品双年展大奖;在第二十一届全球华人时报金犊奖勇夺金奖;在2013中国之星艺术设计大奖暨国家包装设计奖中斩获得4项希望之星设计奖;在2013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4项;在“越隆杯”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中获得结构奖等,为学校和艺术与设计学院争得了荣誉。同时学院荣获由教育部颁发的2010年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优秀组织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优秀组织奖”;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授予我院“湖北艺术机构贡献奖”;获得“潘天寿设计艺术奖组织奖”、“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优秀组织奖 ”;还获得由省教育厅、文化厅颁发的“优秀组织奖”多项。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旨在培养既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又具有宽阔的国际文化视野、素质高,知识宽、创造力强、符合信息时代所需求的复合型创造性艺术设计人才。面向市场和行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专业知识、艺术素质和技艺能力,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从事艺术设计教育、广告业、工商企业、文化、形象的系统视觉传达业,媒体传播业、报刊出版业,网络信息业的艺术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还设置有两个专业方向: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层次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平面设计方向:平面设计专业注重艺术及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培养从事市场研究,传媒研究,视觉表现研究,媒体策略,广告设计,品牌推广,包装,书籍装帧,企业形象设计及展示设计等视觉设计及策划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包装设计方向:本专业立足于设计、艺术、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特色鲜明,较系统的教学、科研、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研发单位从事包装、印刷、广告媒介和其他视觉传达的设计、开发、教学、研究和管理,具有较新的设计理念和较全面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具有较高的设计创意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室内设计方向:环境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着力培养能在环境艺术设计机构从事设计、研究工作。以及从事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人居环境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和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并具有项目策化与经营管理、设计与规划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本专业还设置有两个专业方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层次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室内设计方向:室内设计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意识,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室内设计工程中遇到的空间设计,材料设计等方面问题的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设计思想,熟悉室设计的程序和方法,能在综合把握环境的功能、空间、材料、结构、外观、尺度、施工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创新性设计。

景观设计方向:本专业立足于设计、艺术、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特色鲜明,较系统的教学、科研、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培养能在房地产开发公司、园林景观设计单位和机构以及高校从事景观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具有较新的设计理念和较全面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具有较高的设计创意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产品设计

术,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的设计和研究,使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心理与生理需求,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本专业培养学生既懂现代科学知识,又具有艺术造型能力;既掌握现代工业设计理论和新产品开发与设计技能、又熟悉市场开发规律且富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设计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设计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活力的学科之一。

本专业还设置有两个专业方向:工业产品设计 、信息设计。层次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工业产品设计方向: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较为广泛的造型艺术、科学技术、人机工程、生产工艺方面的知识和扎实的设计技能,在产品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致力于引导健康合理的消费与生活方式的产品设计与开发。

信息设计方向: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与艺术设计方面的整合能力,在以人的情感和体验为中心的规划能力,以及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索人机交互界面的创新能力。从人文的维度,在艺术设计与信息技术的交叉领域,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整合能力和规划能力,培养面向信息时代,具有人文、艺术、科技观念和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公共艺术

本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创意能力,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视觉设计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专门艺术设计人才。理论教学立足艺术与人文精神,实践教学重视艺术与科技,设计与社会、企业、市场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公共艺术设计研究和工艺实践能力;重视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通过艺术造型能力与视觉设计能力的训练、掌握现代城市的公共景观、公共场所等领域空间造型规律,学习与培养艺术工程、艺术化设施、陈设艺术品等设计、制作及施工能力。毕业生能承担公共艺术设计各种项目中的所有种类设计工作,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与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创作、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工程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设置两个专业方向:公共景观雕塑设计方向、装饰艺术设计方向。层次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公共景观雕塑设计方向: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表现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较全面的艺术素养和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独立从事雕塑产品设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立体造型基本理论知识,能独立从事雕塑创作和大型城市雕塑的设计制作,熟悉施工工程的全部工艺流程。掌握并运用在三维空间中进行造型设计创作的技术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从事艺术设计,开展产品设计活动和设计产品推广。了解并掌握国家文艺创作的方针政策及城市公共环境设计制作法规。服务于轻工、建筑环境、工艺品行业及相关机构的景观规划设计、公共景观装饰雕塑设计的专门人才和相关艺术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装饰艺术设计方向: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造型基础、能较为全面的掌握中外传统文化精神的传统装饰艺术设计与制作的手段与技法,具备较强的装饰艺术生产与实践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致力于引导健康合理的消费与生活方式的装饰艺术品设计与开发。掌握并运用在三维空间中进行造型设计创作的技术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从事艺术设计,开展产品设计活动和设计产品推广。

工艺美术

本专业是培养将手工传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意能力、能在文化艺术部门、传统工艺加工领域、设计公司、学校等企事业部门从事各种传统与现代工艺美术品设计制作以及相关教学与研究、设计管理工作方面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实用工艺美术与城市精神文明和人民物质文明紧密相联。

本专业设有:染织艺术设计、纤维艺术设计、艺术品投资三个专业方向。层次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染织艺术设计方向:本专业方向以学校办学特色与行业需求为背景,坚持注重系统知识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重视传统与时尚的紧密融合,在汲取本专业丰富文化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提升并强化本专业的独特设计理念和多元创新表达方式。培养涉及纺织面料设计、纺织成品设计等方面。其中面料纹样设计、纺织品成品设计是以我校纺织特色为基石,发挥我校染织纤维艺术多年的经验,结合国内外教学科研平台,适应社会市场需求设计人才急缺,加强教学、实践、实训突显染织艺术人才高素质和市场价值。

纤维艺术设计方向: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造型基础、能较为全面的掌握中外传统文化精神的传统纤维艺术设计与制作的手段与技法,具备较强的纤维艺术生产与实践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致力于引导健康合理的消费与生活方式的纤维艺术品设计与开发。纤维艺术设计是近一个世纪新兴的艺术门类,主要以纺织纤维材料为主,利用染织传统与现代工艺表达个人和社会艺术思维与理念。本方向培养具有较强市场设计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工艺美术应用型管理、策划、设计人才。

艺术品投资方向:艺术品投资专业立足于对民间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的保护与发展,其中既涉及到民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联,又涉及到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历史文物的发掘与保护研究,以及与传统艺术、当代艺术等内容的互融互补。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繁荣。通过科学、系统、严谨的教学,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等手段造就一批既具有严谨而扎实的艺术设计理论与创作能力,又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的高素质、高品质,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3、传媒学院

传媒学院:http://cm.wtu.edu.cn/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成立于2011年3月,是由原人文社科学院广告学系、广播电视新闻学系和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系组建而成,是学校跨学科融合办学和特色办学的重大战略举措。

学院以“新媒体、跨媒体、超媒体”的开放视角,瞄准新闻传播学科、传媒业界发展的最前沿,紧跟传媒业发展的浪潮,将新闻传播学、美学、艺术设计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将人文、艺术与科技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传媒高级人才。

学院现有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摄影等3个艺术类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学院拥有美学、设计学、艺术设计(专业硕士)3个硕士点,其中美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美学硕士点下面设有美学原理与美学史、服饰美学与时尚传播、设计艺术与应用美学、广告设计与传播美学、文艺与影视美学等研究方向;设计学硕士点下面设有动画及多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视觉传达设计等研究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60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法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巴黎第八大学博士生导师茜斯莲娜•阿泽玛(Ghislaine AZEMARD)教授,于2008年4月受聘为武汉纺织大学“楚天学者” 特聘教授,并于2011年3月受聘为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德国汉堡美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马蒂亚斯•宁哈特(Matthias Lehnhardt)教授,于2013年11月受聘为武汉纺织大学“楚天学者”主讲教授。两名国际知名专家及其科研团队加盟传媒学院,大大提升了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0人,讲师14人,助教2人。教师中有24人拥有博士学位。

学院目前设有3个教学系(新闻传播系、广告学系、动画系)、2个教学中心(人文通识教研中心、传媒实验教学中心)、2个研究中心(数码创意与设计研究中心、时尚与美学研究中心)。

学院硬件设施完备,拥有广电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广告制作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广播电视演播厅、画室、摄影棚和图书资料室等等,实验室配备了专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实验指导教师,能有效满足学生的专业实习和实践需要。

学院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教学、科研的国际化。学院与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社科院、雷顿实验室合作共建“中法联合数码创意与设计研究中心” 等科研、教学实践平台,多次举办国际学者来我校教学与艺术交流活动,以及中外大学生作品交流活动。

动画

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学习动画创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经过动画设计、动画技法、动画制作的基本训练,成为掌握二维、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的技能,具备动画视频编辑、音效技术、互动技术等多媒体技术及表现手段,具备创造力、想象力和动画设计、制作与沟通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应能适应动画类影视节目、动态广告、网络动画设计制作、少儿频道与少儿读物、卡通、网络游戏开发等单位和岗位的工作。

专业特色:本专业强调在国际化视野下,以中华文化精神为基础,注重创新素质和科技手段的融合,强调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注重艺术品味与前沿表现技能的培养。掌握动画视觉表现规律,致力于具有市场化意识的动画艺术设计与创作。

就业前景:在当前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本专业立足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文化宣传等领域的跨媒体转型及发展中急需的新型动画人才需求,将工程动画、信息动画与新型的多媒体传播相结合,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充裕的就业空间。

主要就业领域: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动画制作公司、游戏公司、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机构、新闻媒体机构、广告公司、政府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大型企事业等相关行业,从事动画制作设计与开发、影视制作、工程动画制作、广告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

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能利用多种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与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法,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扎实的编程能力,能运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数字影视制作、影视广告制作、移动多媒体视频制作、网络媒体制作、动画制作以及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研发。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各文化传媒公司、网络服务公司、广播影视公司、电脑游戏制作公司、广告公司以及数字博物馆、文化馆、出版社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设计、策划、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以国际化和开放的视角,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数字媒体类设计与制作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核心技术,具有面向网络的、新型的数字媒体特别是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兼具技术素质和艺术素质,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与实践能力。

就业前景:在当前数字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本专业将数字化传播及多媒体艺术设计相结合,立足于网络及新媒体传播领域中所需要的具有现代设计理念及新媒体创意设计人才需求,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专业发展空间。

主要就业领域: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文化传媒公司、网络服务公司、广播影视公司、电脑游戏制作公司、广告公司以及数字博物馆、文化馆、出版社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

摄影

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培养具有摄影与影像创作基本理论知识和艺术素养,能够熟练掌握图片摄影与影像视频制作的专业技术,熟悉现代影像的表达语言与传播方式,能进行图片摄影、数码影像设计、影视摄制、影视后期特效、电视栏目及频道包装工作等,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及媒体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型摄影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图片社、报刊杂志社、新闻出版单位、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音像出版机构、广告公司、移动媒体公司、网络公司、形象设计公司、摄影艺术中心及其它有关单位从事摄影与影像艺术设计的相关工作。

专业特色:本专业强调在国际化视野下,以符合时代精神的艺术教育思想为主导,以中国文化精神为根基,关注当今媒体形态,强调摄影专业与现代传媒理念及技术的结合,重视艺术与科技,艺术与人文精神相联系;教学设计与社会、市场相联系。着重培养具有独特的人文素养及观念意识,又具有较强艺术创作能力和较高技术层次,符合时代所需求的复合型摄影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随着现代移动媒体的迅速发展,新型视觉影像传播形式正在取代以文字为主的传统传播媒介,影像的采集与设计制作在传播领域中形成巨大需求,由此带来了对影像艺术创作与设计表现人才的大量需求,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就业领域面宽,发展前景广阔。

主要就业领域: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报社、电视台、数字出版、网络及新媒体、数字电影制作公司、移动多媒体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电视剧制作部门及其它各影视制作机构等单位从事摄影、影像艺术创作等相关工作。

三、美术类专业招生政策

1、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外省美术类招生简章(点击查阅)

2、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湖北省美术类招生简章(点击查阅)

家装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育;高校;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1

一、发达国家服装设计教育特点

(一)法国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法国是现代服装设计教育的摇篮。法国的服装教育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 是世界上最早将设计和制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的国家。由于服装设计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所以法国的高等服装学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品牌灵魂并与世界和国内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关系,给学生提供实习、工作机会,并举行学生服装设计展,使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大众。

法国服装设计教学,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每学年都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考核才能过关。为了适应这样的教学要求,担任该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老师,都是具有多年设计工作经验,曾在多家法国知名时装公司和设计工作室工作过的设计师担任的。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四年本科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约占50%的,设计理论多于设计制作。

(二)美国专业特色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

办学形式的多样性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直接导致了在学科建设思路方面的多样性。由于美国的服装教育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无论是服装设计、服装营销还是视觉艺术等方面,都经历了多年的市场考验,并且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延伸出了许多应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比如商品企划,采购学等,这些专业教育也的确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服装造型、服装打版、纺织品设计、服装企划、陈列设计、经营企划、服装生产管理以及在流行搭配、流行报导、国际贸易等领域方面的工作,成为引领服饰流行风潮的先驱。

(三)日本善于对外学习和保护传统

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是日本服装设计教育的灵魂。如三宅一生、川久保龄、山本耀司等设计大师先后赴巴黎学习服装设计,收集欧美设计经验,并将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服装产业的发展,使日本的服装设计水平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日本服装设计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它不刻意强调学习者的创意,却十分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个创造力来自对文化的吸收、对基础理论的感悟和纯熟的实践能力。

日本服装设计教育还有一个为人称道的优点,那就是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日本的服装设计教育不但没有因为学习西方而抛弃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反而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到一起,使服饰成为文化沟通的语言。从历届日本服装设计大赛获奖的学生作品来看,虽然各个时期的设计都紧随时尚潮流,但其中却散发着浓郁的日本风格,日本文化背景和日本式的设计手法在作品中展现充分,抑或自然流露,抑或刻意设计,都会使人感受到日本设计教育的力量,它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又不断向上伸展,吸收世界当代先进文化思潮。

二、中外高校服装设计教育的启示

(一)学校办学要有特色

在高校服装设计教育色就是优势,如何抓好特色教育是各学校应该考虑的问题。首先服装院校在教学当中应该结合当地特色,从本地的人文、消费市场出发,进行教学改革。其次,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服装院校办学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和学生培养方案,并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产业、文化特点及学校专业优势等实际情况来考虑,使高校的服装设计教育从模式、形式到内容有自己的特色。

(二)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与市场相结合

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国内高校一直以艺术类人才的模式进行着培养,设计课程很多,但课程设置上倾向于理论性科目,与市场实际需求相关联的却不多。不少学生毕业之后进入企业工作,以前所学的知识完全用不上,主要原因就是服装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与市场结合相脱节。所以,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过程,不应该脱离社会和服装产业发展的潜在需要,而应以市场需求为其发展导向,课程内容应服从于市场的需求,紧跟时代步伐。例如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品牌,根据这个品牌的风格定位,进行服装的设计与制作。由于成熟的服装品牌在市场上都有相对独立成熟的客户群,被市场所接受,那么学生在进行设计的同时会考虑市场接受情况。

(三)提高服装专业教师综合素质

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知道国外高校的许多教师本身就是著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高水平的教师是培养出高素质学生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教师的知识要更新,教师要通过再学习、参与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方式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培训要重视,在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应为教师社会实践创造条件。

(四)加强校企合作,引导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校企合作,应该是学校和企业都投入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对企业的产品进行"研发外包"。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国的高等服装院校缺乏与企业的实际合作,比如参与企业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的革新等等。服装院校应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切合点,引导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开发,才能加快学生进入市场的步伐。

三、结语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校服装设计教育方面在办学特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在探索的过程中敢于面对不足、反思不足、改正不足,中国的高等服装设计教育也将迎来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刘元风.服装设计教程[M].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103.

家装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服装教学;传统文化渗透;分析和研究

一、前言

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具备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服装的质量和艺术需求,其不仅需要服装具备较好的现代化元素,也要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来满足自身对传统文化的需要,满足对服装美感和内涵的精神需求,来传承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服装产业发展目标。

二、传统文化渗透在现代化服装教学中产生因素

1.传统文化中具备较多优秀的艺术元素

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来说,其艺术元素具备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其具有不同的服装文化形式,包括旗袍和唐装、汉服等等;其具有不同的颜色特色,如中国红等等;其具有不同的构图特色和艺术表现形式。这些不同的元素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自身特色,在现代化服装教学和设计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在现代化服装教学过程中,其可以在实际的服装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可以在结合现代化服装设计元素的基础上,整合传统服装文化艺术的特点,学习传统服装设计形式特点,借助传统服装文化的颜色优势等等,来进行服装的设计和学习,具有实际应用性,其可以作为学生进行服装设计的基础,可以保障服装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现代化服装教学的目标。

2.文艺复兴带来的影响

服装教学是职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设计人才,其与社会的发展具有紧密联系,与社会市场的需求和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具有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关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人民群众也开始不再满足当下服装设计的现代化形式,其增加了对传统文化内涵和多样性元素需求。因此,现代化服装设计教学要与传统文化的元素相结合。文艺复兴是当下社会的一个大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在国家开始增加对文化遗产和传统民族文化的关注度,增加了对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面对这一形势,服装教学要紧抓这一机遇,来提高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增加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来实现现代化服装教学的发展,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丰富现代化服装设计风格和形式。

3.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带来的影响

对于服装教学来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也要注意把传统文化教学和学术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为日后的服装设计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设计出更具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服装。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儒家文化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和魅力,其较为含蓄和内敛,是较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化服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传统儒家文化和服装史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不同时期的儒家文化特色,了解不同时期服装的种类和形式,分析服装产生的背景,分析不同款式的服装和儒家文化的关系,了解当时时展的文化背景,知道不同时期文化发展对服饰的影响和作用。儒家文化在传统服装中具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在秦汉时期的色彩,其色彩较为深沉,和传统儒家文化的内敛和低调较为相似。 把儒家文化和现代化服装教学结合,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丰富多样的服装设计形式,也可以学习到众多文化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利于学生创作出较为丰富多姿的服装作品。

三、在服装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渗透问题和解决办法

1.应用较为单一,灵活性较差

F阶段,我国正处于传统文化发展时期,国家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增加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度,进而带来了传统文化学习高潮。对于服装教学来说,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对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基础和发展的体现,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极大影响。但是,对当下的服装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教师在发展教学过程中,存在自身的教学弊端,对传统文化生搬硬套,较为单一 ,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教学缺失灵活性,进而导致和服装教学协调性较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把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服装学习紧密结合,导致传统文化不能良好的渗透到服装教学过程中,降低了传统文化的实际教学意义,使得传统文化的渗透不具备实际应用性。面对这一形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涵养,增加学生对不同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度,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服装教学紧密结合,把其和服装教学融会贯通,不仅可以保障教学的实际意义,也可以增加教学灵活性,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传统文化渗透教学和服装教学的发展目标。

2.时代感的缺失,没有及时创新

对于传统文化渗透来说,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单一的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没有给予传统文化新的教学元素,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实际教学意义。对于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来说,其不单单是要对文化进行传承,也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把其和现代化服装教学紧密相连,建立在发展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教学。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道家道法自然这一文化进行渗透,其仅仅是单一的进行道法自然的教学缺失实际教学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道法自然和当下保护环境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把传统道法自然教学和服装设计和材料相结合,可以实现现代化传统文化教学和服装教学发展大目标。

四、结论

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服装教学中产生的原因具有实际意义,其主要是传统文化自身的优势和文化魅力带来的,其不仅可以对服装风格和文化内涵进行创新和丰富,又可极大的满足当下人民群众对服装的需要,满足现代化服装产业的发展需要,满足现代化服装教学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严红烨,黄亚楠.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6:106-108.

[2]傅成. 浅谈服装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05:61-62.

[3]王萍. 论服装设计教学中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J]. 科技信息,2011,17:617+642.

[4]王佑镁,陈敏. 民族传统文化整合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探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0,01:104-106.

家装设计论文篇8

家居装饰设计

家居装饰设计是从建筑学分离出来的新兴学科,是建筑学与艺术设计学有机结合的产物,指根据室内环境相应标准与室内使用性质,运用建筑美学和物质材料技术,创造出一种优美、舒适、合理,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及审美需求的室内环境的设计活动。对室内空间进行家居装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美化室内空间,优化室内环境,使建筑基本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与实现。但实际上家居装饰设计不仅仅起到美化作用,同时还能赋予室内空间精神元素,增强室内环境审美属性,提高室内空间艺术价值。当代家居装饰设计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一种艺术设计行为,设计中融合了大量艺术元素,不论色彩的运用,还是装饰的运用,都非常注重艺术气息和审美属性的营造,从而使业主审美需求、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显然家居装饰设计已成为室内设计的核心。但新时代背景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重视,对家居装饰设计审美属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使得家居装饰设计难度随之提高,面临新的挑战。

审美文化的内涵

审美文化是指以人的精神体验和审美观为主导的社会感性文化,属于一种特殊社会文化现象,是建立在现代艺术文化系统基础上形成的产物,是人们物质审美需求与精神审美需求的直接体现,是最贴近人类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文化概念最早提出于一七九五年,由夕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十九世纪,审美文化概念被引入艺术与生活领域,一部分美国学者以“生活化艺术”角度,对生活与艺术领域的审美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成果,审美文化成为第三文化形态。从审美文化本质来看,毫无疑问其中的美学形态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创造美、享受美的结果。审美文化的发达程度往往与经济水平密切相关,经济越发达的社会形态,审美文化发达程度越高,人们对事物审美属性将越重视。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当代审美文化形态越来越成熟,辐射范围越来越大,对文化、艺术、生活都产生着巨大影响,已逐渐成为当代人的审美动机,显然审美文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高级文明形态。

当代家居装饰设计的审美文化解读

通过前文对家居装饰设计的分析可以知道,当代家居装饰设计融合了大量艺术设计理念,自然要受到审美文化的影响。因此,很多家居装饰设计中都渗透着当代审美文化。例如,当代家居装饰设计中,色彩与装饰材料的运用,将渗透着当代审美文化和现代人的内心精神渴望。当前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与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加之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自然属性及健康属性越来越重视,所以家居装饰设计中队绿色材料,软装饰材料的运用越来越频繁,对家具环保属性越来越看重,渴望营造一种贴近生活,以人为本的舒适、健康的室内空间环境。学者鲁枢元认为人类的生活环境与精神生态有密切关系,而精神生态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精神主体健康状态,可见家居装饰设计的重要意义,其设计目标就是满足人类的心理和审美需求,改善生活居住条件,优化精神生态,满足精神主体,促进身心健康。从当代家居装饰设计的审美文化来看,呈现雅俗交融,个性突出的发展趋势,表现出一种生活化审美属性,注重对当代社会消费文化的展现,同时又倾向于美学领域,这是大众化审美发展的必然结果,使大众审美水平提高,文化素质上升的表现,所以设计出的效果能给人一种“雅俗共赏”的感觉。另一方面,当代家居装饰设计的审美文化中地域文化界限变得模糊。传统家居装饰设计中,地域文化色彩非常浓重,有明显地域特色,识别性非常好。例如,中式家装与西式家装就有明显区别,很容易分别,二者间不论设计理论,还是装饰装修材料的运用都存在较大差异性,所呈现出的艺术属性与审美形态完全不同。而当代家居装饰设计中这些地域文化属性开始变得模糊,人们的审美追求,不再局限于传统地域文化审美形态。目前中国家庭在家居装饰设计中走的是中西结合的新中式家居装饰设计思路。此外,个性审美需求成为主流。新时代是一个强调个性与自我的时代,自然很多人在家居装饰设计中希望突出自己,又有自己的风格,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因此,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当代家居装饰设计的审美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不再局限传统。

结束语

家居装饰设计在建筑功能的实现,室内空间环境的影响,艺术属性的体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想要使室内空间环境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必须进行合理的家居装饰设计。从当代家装审美文化来看,审美界越来越模糊,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对于个性化审美越来越重视,设计风格往往能展现主人性格。

家装设计论文篇9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关需求,运用综合的物质技术手段和新颖的设计理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这一空间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又能反映了历史文脉、生活品味、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室内设计是建筑装饰工程中的重要的一个部分,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设计就是要培养对内室环境进行科学规划,科学设计,合理施工的高级人才。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止到2005年全国室内设计存在40万人才的缺口,未来20多年这个缺口都将继续扩大。而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主要从艺术设计、平面设计等职业转行而来,大多数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恰逢其时,国内房地产的和建筑装饰待业的起步和高速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住宅业的兴旺,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地基础建设和房地产业生机勃勃,方兴未艾。所以社会对经过专业培训的室内设计人才需求日益增多,进而使室内设计专业在全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生源得到了充分保证,然而,生源保证了,怎么样才能在短奥的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设计及施工人才,在学校我们应该授予他们什么样的知识,什么样的知识才是社会需求的,这些问题成了各个院校应该考虑的核心问题。

要确定开设课程,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换言之也就是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通常来说,是以培养装饰设计行业中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在学校三到四年的系统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的设计原理、AutoCAD施工图、Excel预算报价书、PhotoShop家居平面彩平图等制图技术;以及装饰材料知识、施工工艺流程、现场量房、模拟与客户交流沟通等实践课程。毕业后,学员能成为、预算报价等当前人才市场急需的人才。

基于这种需求传统的授课内容通常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室内设计概论,包括室内设计发展史、室内设计风格流行趋势、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绿化在室内的应用、室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其次是色彩理论:美术色彩基本知识、色彩搭配在家装空间以及工装空间的搭配技巧;

再次,空间的设计:家装空间的风格介绍、不同年龄职业空间的色彩搭配原则、人体工程学的具体运用、家装空间效果图的绘制方法、餐饮空间、娱乐空间以及商业空间的色彩搭配原则、工装空间效果图的绘制方法与技巧;

最后是各软件的学习应用技巧。

其实,总结起来室内设计专业总共需要两方面的知识,一是理论知识一是实践动手能力,能够有丰富的理论支撑,超前的思维创造能力,强大的手绘、电脑制图能力,能够安心坐在办公室搞设计、做预算,能够跑到施工现场进行工地指挥,现场操作,这样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基于这样的人才需求,我院开设的课程情况如下:

(一) 主干课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制图、美术与建筑装饰表现技法、房屋建筑学、色彩与空间构成、室内设计原理、展示设计与建筑陈设、装饰材料、装饰施工与施工组织、计算机辅助设计、家俱设计、建筑照明、建筑法规。

(二) 课程说明

(1)政治(马列邓论):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思想,邓小平理论概论。

(2)法律基础:基本法律常识,经济法基本理论常识。

(3)体育:大学生体育与健康,体育达标。

(4)大学语文:基本文学修养,基本中国古文句法与词法,基本的文学常识。

(5)高等数学:导数与极限,微积分,空间几何,空间向量,微分方程。

(6)大学外语:基本的外语词汇语法句法。

(7)计算机应用技术: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office软件的应用,基本的网络知识,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8)建筑制图:画法几何,三视图的基本原理与画法,轴测图的画法,透视图的画法,建筑制图的规范,建筑制图的方法。

(9)美术与建筑装饰表现技法:美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建筑装饰效果图的表现技法。

(10)房屋建筑学: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常用结构支承系统所适用的建筑类型,建筑构造,工业建筑设计,工业建筑构造。

(11)色彩与空间构成: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构成的原理,色彩构成的方法,空间构成的原理,空间构成的表现方法。

(12)室内设计原理:室内设计的概念与目的、室内设计的内容与分类、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流派及室内设计人员必备的修养。

(13)展示设计与建筑陈设:展室的设计与建筑室内的陈设设计。

(14)装饰材料: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质,性能。

(15)装饰施工与施工组织: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方法,流水施工,网络计划基本知识,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筑装饰施工企业管理。

(16)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制图的基本方法与原理,计算机制图的基本步骤。

(17)家俱设计:家俱设计的原理、方法、步骤。

(18)建筑照明:光的特性,建筑中自然光,电气照明,光与造型,照明计算方法,建筑照明的设计。

家装设计论文篇10

[关键词]谢赫六法;包装设计;造型艺术

谢赫是南齐宫廷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在《古画品录》中总结和发展前代绘画理论中的法则,提出了艺术创作之“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谢赫“六法”为我国造型艺术的创作和评论开创了一个精密且符合艺术规律的理论体系。此后的各个朝代,无论是画家还是美术评论家们都以此“六法”作为艺术创作和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标准。如今的包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种,首先也是艺术创作,应符合最普遍的审美规律和原则,因而也应讲求谢赫“六法”。

1.“气韵生动”

“气韵”居谢赫“六法”之首,可见其重要性。“气韵”中的“气”最初是指自然之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被认为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以来的审美性人物品藻则把“气”视为一种与人的生命精神相关联的气质或神采之美,是一种对内在的生命力度和精神力度的判断。叶朗先生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总结出,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元气论主要概括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概括了艺术本源的一个范畴;二是概括了艺术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个范畴;三是概括了艺术生命的一个范畴。“韵”既含有“音韵”的基本意义,又指人物具有的才情、智慧、风度等超凡脱俗的风雅之美。“韵”不能离“气”,“气”只有与“韵”结合才具有审美的品质。艺术设计作品只有气韵并举,才能生动,包装设计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同样也要表现出气韵生动之美。任何包装设计都要首先进行设计定位:品牌定位、产品定位、消费者定位。所谓品牌(商标)定位和产品定位,就是设计师要根据品牌(商标)的名称或商家产品的特点进行定位。消费者定位是指设计师要针对消费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国籍、宗教、风俗习惯等,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喜好来确定商品包装的风格与气韵:或华丽或高贵,或甜美或冷峻,或成熟或活泼。只有准确定位,才能确定商品包装的风格与气韵,使包装符合其应有的艺术性。同时,设计师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也体现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之中,其品位与气韵也是商家的一种形象代言。

2.“骨法用笔”

人物画中对“骨法用笔”的评论主要有以下几种:骨与骨骼及骨相有关;骨法与用笔有关;提倡所谓“风骨”,风神气质。谢赫在“六法”中提到的“骨法用笔”包含有关于绘画对象的形体结构认识、用笔方法及画面总体效果三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包装设计中也隐含着骨法的三层含义:一是形体结构。包装设计要注重包装的结构设计,也就是包装的骨骼,既要注意包装材料的特性,以保护好商品,也要便于生产、运输,同时要充分考虑使用的便利性。二是用笔方法。国画中讲究用笔方法,雕塑中讲究刀法,而包装设计则讲究对包装材料的整体驾驭。三是画面的总体效果。包装设计属于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画面总体效果的好坏,既决定了商品信息的传递,更成为影响商品销售的重要因素。

3.“应物象形”

“应”是指人对事物的感应,“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应物象形”是指造型要以客观物象为依据,正确地、真实地、有感受地表现出其艺术形象。绘画讲求形神兼备,设计是以视觉形态呈现给人的,而包装设计更需要用视觉形态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所包装商品的内容与信息,也就是要给消费者“表里如一”的感觉。包装设计中的图形信息,如商标、纹样、文字解说等,必须具备“商品诉求”统合性,即视觉图形所传达的信息必须像这个图形式样本身的特征一样显得清晰可识别:(1)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其包装的图形选用亦应不同。比如白酒的包装与矿泉水的包装,产品都具有透明的特点,那么从包装的形象上就要使两种产品的特性准确地体现出来:矿泉水一般采用简洁、单纯、明快的形象体现其纯净与清凉的特点,而白酒的形象则要求表现出诗情画意,体现出酒的浓香及其深厚的文化气息。(2)不同的品牌、档次,其图形的选用应加以区分。同样是白酒的包装,不同的晶牌、不同的档次,其包装的形象设计也应有不同的个性,越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个性化、人性化的包装产品,越具有竞争力。(3)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消费者对图形有着不同的认识与喜好,包装设计中应体现出来。老年人喜欢庄重、稳定的图形,中青年喜欢大方、青春、流行、有活力的图形,儿童则喜欢活泼的卡通图形。

(4)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包装设计所选用的图形也要考虑这些因素。日本人喜爱樱花而忌讳荷花,意大利人忌用兰花图案,法国禁用核桃作图案。这些特殊的民俗习惯及消费群体,要求包装设计不可随心所欲,应避其所忌,并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有关规定,否则会使商品销售遇到麻烦。康德说过:“绘画、雕塑,甚至还包括建筑和园艺,只要是属于美术类的视觉艺术,最主要的一环就是图样的造型,因为造型能够以给人带来愉快的形状去奠定趣味的基础。”在包装的图形设计中,无论是纯象征的图形,还是具象图形的运用,所传达的语言都要引起意味的共通性,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从而促进商品的销售。如美国的可口可乐饮料,1999年在中国的市场综合占有率高达12%,其关键就在于它的包装图形设计具有全球认同性,其造型中的“波纹线”简单、明快,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和现代美感,人们一般不会产生排斥心理。

4.“随类赋彩”“随类赋彩”是指绘画应根据不同的类型、对象,即根据不同的审美对象敷施色彩。包装的色彩是设计中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因素,要用色彩准确地传达商品的内容:(1)因不同对象而设计不同的色彩和色调。如儿童商品采用鲜艳的色彩,而老人商品采用稳重的色彩等。(2)因不同商品的特点、属性而设计不同的色彩与色调。如冰箱和空调属制冷家用电器,应以蓝、绿色作为包装设计的主色调,除表明制冷设备的特性外,更能令人产生寒意和凉爽的感觉;节日礼品包装应以红色来表达商品的喜庆用意;食品的包装设计则宜运用红、橙等暖色调,以刺激人们的食欲,取得良好的饮食文化效果。再如一般用白色或蓝色来强化药品的卫生洁净形象,但医药用品又有中药、西药、治疗药、滋补药、一般药的不同,故色彩处理也要具体对待,以发挥色彩的感觉要素(物理、生理、心理),力求典型化、个性化。如用蓝色、绿色作消炎、退热、止痛、镇静类药物的包装色,用红色、咖啡色作滋补药物的包装色等。包装设计应巧妙地应用色彩的感情规律,通过色彩的情调显示,使消费者受到一种特定的情绪感染,领悟到色彩所要传达的深刻意图。(3)因不同民族对色彩的偏爱或禁忌而运用不同的色彩。如在包装设计中应注意日本人喜红色而忌绿色,美国人喜欢鲜明的色彩而忌用紫色,伊斯兰教徒喜欢绿色而特别讨厌象征死亡的黄色等。

5.“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构图”,古人谓之“章法”,指构图设计要有选择、有取舍、有组织地缜密思考,在法则上强调主宾、顾盼、开合、聚散、虚实、藏露、繁简、疏密、纵横、参差、动静等。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称此法为“置陈布势”,唐代张彦远则称之为“画之总要”。这表明布局的重要性。在包装设计中,画面上要出现的信息特别多,如品牌名、商标、实物形象、色块分割、装饰图案、产品说明等。因而在构图时要统筹安排,既要突出主题,又要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并且要符合构图的基本法则,如宾主、均衡、对比、调和、统一等。

6.“传移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