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改变命运十篇

时间:2023-03-24 20:18:02

心态改变命运

心态改变命运篇1

《鲁滨孙漂流记》讲述的是一位酷爱冒险的年轻人,在一次航海中遇到风暴,同伴们都葬身于茫茫大海,只有他侥幸存活,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的故事。那惊险刺激的故事像磁铁般深深地吸引着我,更被鲁滨孙那长久保持着的良好心态而深深打动。鲁滨孙他独自一人生活在与世隔绝的荒岛上,远离文明,与野人为伴,恶劣的自然环境威胁着他的生命,寂寞和孤单无时不刻不在摧毁着他的精神世界,但他并没有向困难低头,彷徨、消极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是努力地寻找可以聊以的事情来平静种种消极的念头,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想方设法地改造环境,适应环境,努力地生活下去。

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明白只有活着才有希望,而支持着他的是那乐观的心态。正是这乐观的心态,坚定了他活下来的信念,给了他与大自然和野人搏斗的勇气,最终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心态常会改变许多事,我就有这么一次经历。

那时一次数学考试,我不知为什么,心中突然特别紧张,甚至连脑子都混乱起来。结果,我出乎意料的考出了很差的成绩----竟然连九十分都没有上,我很是伤心。但在第二次考试时,我不停地鼓励自己,拼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终于,我考出了好成绩——一百二十分。

心态改变命运篇2

一个人不可能保证自己永远都不犯错,有的人犯了错,就会把责任推给别人,责怪别人;有的人犯了错,就会找出原因,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等,在同一个环境生长的人,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心态和命运。

其实,人与人之间,除了男女老少,根本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由于各人的心态不同,而造成截然不一的结局罢了。

曾经,有一位女教师,她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如果谁考试没有达到80分以上,就要到学校的操场跑步,吓地同学们心惊胆战,同学们上她的课都非常认真,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些人可能过于紧张,或是准备不够充分,在一次考试中,60多人参加考试,其中有20多人成绩没有达到80分,结果这20多人不得不去跑步,跑完步回到教室,有两个人坐到风扇下扇凉,其中一个悲观者说:

“我恨死这个老师了,对我们这么严格,她怎么会想出这么狠毒的招数呢,她怎么能让平常只考40-50多分的学生,一下子考得80分的,这不是为难我们吗?真是太过分了,我以后都不听她的课了,哼!气死我了。”

坐在她旁边的那个乐观者听了说:

“何必为这么小的事而生气呢,气出病来谁来替?你要是真生她的气,为什么不用行的来证明给她看,让她知道其实你也很棒,是一名好学生呢?”

几年后,悲观的那个人,遇到困难,都痛苦地哀叹,而那个乐观者,遇到困难,就放松自己的心情,想办法解决问题,成了一番大事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态是一柄双刃剑,积极的心态就会帮助你走向成功,消极的心态就会把你推向失败。

心态改变命运篇3

1、如今人们都在忙着做这个品牌,做那个品牌,恰恰忘了做人要做出品牌。只有做人做出品牌,其它品牌随之而来。

2、人生没有绝对的称心,称心的人,恰恰是学会了如何面对不称心的事。

3、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他们受到了不幸的教育。

4、我们好久好久没有夸我们孩子聪明、漂亮了——这正是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啊!小时候他们都是在这种赞美中,欢快地成长。

5、教育的最大奥秘是让孩子觉醒,任何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6、上帝给天下父母一个最珍贵礼物——孩子,像一台最高级的电脑,可惜没有说明书。

7、人类的大悲哀在于,称心的事往往淡忘,不称心的事却耿耿于怀。

8、我们不要太看重成绩、成功,我们真正要看重的是成长;成绩、成功是快乐成长的副产品。

9、说到底,人的命运是由一个个瞬间组成,把握每一个瞬间,永恒就在你身边。瞬间就是永恒,永恒就是瞬间。

10、孩子都是为希望而活着的,一个让孩子看不到希望的家庭,是没有希望的家庭;一个让孩子看不到希望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一个让孩子看不到希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11、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往往偏爱他教的课程。由此可见,老师对学生态度多么重要啊。

12、家长只问分数好不好,不管孩子心情糟不糟;恰似农民种庄稼,只问庄稼高不高,不管叶子黄不黄。

13、赏识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与已和、与人和、与天地万物和。

14、让孩子在感动成长,他们的明天会更灿烂。

15、如果我们的教育是:用今天的思想、学昨天的知识、来面对未来的社会,难免使我们的孩子将来会像唐吉诃德一样去大战风车。

16、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有没有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呢?

17、挑毛病的教育是: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找光明的教育是: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慢慢少。

18、成长就有烦恼,心有千千结,做父母的最大责任,就是帮孩子化解千千结。

19、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该遭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糟。

20、社会不和谐源于穷人活的没意思,充满失落与仇视;富人活的没意义,反而迷失与恐惧;应该让穷人看到希望,让富人变得高尚,和谐社会有望。

21、再复杂的事,看清了,都是简单的;再简单的事,看不清,都是复杂的。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22、孩子学习不行时,许多家长却一味指责。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呢?

23、学会感恩,快乐终身;感恩充电,抱怨放电。

24、生命之花——在赏识中开放,在抱怨中枯萎。

25、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充满自信,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26、潜力巨大——自豪;生命脆弱——平淡;人生短暂——快乐。

27、让父母在激动和享受中教,()让孩子在欢乐和入迷中学。

28、不能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教育的失职和人类自身的悲剧。

29、心态改变一切,性格决定命运。凡事发生往好处想的人,才会有好心态、好性格。

30、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

31、好生长智商,家长别狂妄;差生长情商,家长莫悲伤;情商加智商,前程定无量。

32、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饱含热泪地——欣赏你的孩子,拥抱你的孩子,亲吻你的孩子,赞美你的孩子,为你创造的生命——这个万物之灵,而永远骄傲!

33、独生子女的教育悲剧在于:金色童年却没有伴,满腹心里话又没人讲。

34、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35、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无形生命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36、好思维,好人生,凡事发生好处想,换种目光看世界。

37、每个孩子都想成为好孩子,就像每棵庄稼都渴望成长一样。

38、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39、一个“独”字使他们在物质上是最富有的一代,而精神上却是最贫乏的一代。

40、一句话,一盏灯,也许改变人一生。

41、生命如此脆弱,多么渴望得到欣赏,从中获得安全感,生命的潜能才会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

42、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家长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时,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呢?

43、一个人随时都可能跌跤,但仍然可以站起来!人跌倒后要再站起来,是一件最困难但也是紧简单的事。

44、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富人的孩子为穷人的孩子打工。原因就在于孩子的家庭教育。

45、人类教育分两种心态:花苞心态——以教婴儿学说话,学走路为代表,特点是把弱点当花苞来呵护;功利心态——以戒尺教育为代表,特点是跟花苞(孩子暂时的弱点)过不去。效果截然相反,前者是把教育的快乐极大化,后者是把教育的痛苦极大化。

46、人生就那么短暂,落叶飘零,都如此流畅,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47、孩子是在妈妈嘴里长大的,妈妈怎么唠叨,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48、了解一滴海水,就是了解大海的前奏;了解一个孩子,就是了解生命的前奏。

49、我们坚信,一个手势,(翘起大姆指)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也许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我们坚信,一个手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也许能改变一个民族的心态。

50、时代不同了,中国家长该由千百年来总问孩子“肚子饱没饱”,到问孩子“心情好不好”的时候了。

心态改变命运篇4

【摘 要 题】社会体育

在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向生态世界观寻求学理性支持,于是七十年代兴起的绿色思潮愈来愈深入人心,并首先进入政治领域,产生了“绿色政治”“绿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运动。在绿色思潮的推动下,生物生态学也开始引进体育领域,人们开始用生态学的眼光来审视体育本身,发起了“绿色体育”“绿色奥运”等运动。人类一方面面临着生态系统的外环境危机,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人类自身健康和道德情感的内环境危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生成的生态观为理论基础,从人类生命的生态对体育进行审视,对体育的生命意蕴进行学理性的研究。

1 体育运动的生态本性

1.1 体育运动生成的生态性

马克思的“自然向人生成”的生态世界观揭示了人的生态生成性。体育的生态生成也正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在自然向人的生成过程中,体育运动不但是人类能量的开发和释放,从根本上说,体育是通过人和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真正占有的过程,是人向自身、向社会(即人的)人的“复归过程”(马克思语)。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和现象的伟大意义和价值,在于同人类通过劳动改造和创造环境一样,体育也改造和创造着环境——只是这一环境并非外在的自然环境,而是人类自我的个体生理、心理环境,乃至群体的生理、心理环境,体育在不断地永恒地创造和赋予这一环境新的意义和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论犹太人的问题》)。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的身心的完美展开和全面实现,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与统一。

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看,体育活动孕育于高等动物的嬉戏活动中,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与人类的艺术创造等其它非物质生产活动一样,乃是人类奔向“自由王国”、争取实现人的最高价值一自由全面发展的一种直接行动。

1.2 体育运动的生命节律感应性

自然向人生成是一个生成性的生态过程。在人的生态生成中,不仅有物质和能量变换的生态关联,还存在着信息的关联。而在信息关联中,根源于运动本性的节律感应最为原始。这种节律感应的生命活动方式,作为生命体的一种普遍的生态调试方式,正是体育活动的生态本源所在。

生命必定具有节律,节律感应是生命存在和活动的一种生态基础和生态机制。节律感应作为生物的生态调适活动是生物的本能产生对节律形式的选择,以优化生命,体育运动正是这种“本能选择”的产物。体育运动以自身所具有的运动节奏形式,通过生理和心理的节律感应达到对生命节律的影响和调试。

运动节奏是运动在时空中的结构表现,包括运动中的力度、气势、节奏、韵律和张力结构。它以人体为载体,既是信息也具有能量。作为能量,运动节奏通过“力”—“运动负荷”作用于人体引起人的生理节律(心率、脉搏、呼吸等的节律变化)和心理节律(情绪、情感、心境等的变化)的对应变化来传递和激发生命能量,调节和引导生命运动的节律。体育作为一种生命节律活动,通过自身的节律调节人的生理和心理节律以改造和优化人类的生命生态。体育活动以节律为中介调适生命还表现在内外的相互转化上,当人体的内在节律发生不适的变化时可以借助体育的节律性达到调节。体育运动可以宜泄人!内心的情感、净化内心的烦恼和愤懑、释放压力以调节生命的节律。另一方面,在体育活动中,人们所掌握的多种活动技能和快速活动方式,有利于人们准确、协调、敏捷地完成各种生产、生活动作,既可避免多余动作,又不会力不胜任。体育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锻炼,更可以提高人体对快速节奏生活的应变能力和耐受能力。此外,体育活动和娱乐消遣,更可以克服快节奏的生活带给人们的压力。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几天不活动就感觉不舒服,感觉不舒服时参加体育运动,身心就会得以改变。参加体育活动会使人焕发生命的活力,这就是体育的节奏和生命的节律性感应内外对应的表现,这也是体育产生发展和越来越昌盛的生态根源。

1.3 体育运动的生命表现性和体验性

人的生命本质主要在实践中展开。通过实践,人的本质得以对象化从而得到现实的表现。表现形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和确证。但是,人的生命水平不只在于外在的表现,它还依凭于人对自己生命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才是他对自己生命本质的价值和意义的真实感受。体育运动作为人的生命活动,不仅在运动中表现出人的本质,同时也使人从中得到乐趣和享受。运动行为通过身体技巧达到吸引的目的,借助肢体动作和复杂的运动形式来表现人的体力和体能,展示人的身体力量和形体美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但这些外在的动作表现乃至单纯的动作表现,都需要人的思想及贯穿在运动中的情绪,这些都蕴含着对生命的体验,体验自己的生命力量。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显示出体育对生命生态的这种追求。东方体育曾只求在内心体验这种事实上的满足,而西方体育却只追求表现身体的力量和健美等外在表现形式。本世纪东西方体育的交流与融合,互补相待的动向,正是体育的表现性与体验性互济更生的体育生态关联的表现。

1.4 体育运动生命生态平衡调节的竞争性

竞争不仅是生之表现而且是创生和优生的有力机制,竞争源与各生态因素自发的生命本能,是生命本质的表现。竞争是体育的灵魂。运动场上激烈的角逐、顽强的拼搏是竞争,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靠竞争,每一项纪录的创造是竞争……这是人与人的竞争,是人与自身的竞争,是出自人类本能的好胜心、自尊心和臻美心的竞争。竞争是生命的本性,也是生态优化的需要。体育场给人提供了竞争本能表现的最好舞台,体育运动是最好的竞争形式。在体育运动中,人们以竞争的生态形式激发生命力,发挥生命智慧。运动场上的竞争激活人们生命的激情,竞争者脸上流露的自信和盈盈的汗珠焕发着生命的活力。所以有人说“体育是生命的伟大兴奋剂”。

2 体育运动生态分析的主要对象

2.1 体育生态分析的切入点——体育需要

需要是人类活动的直接出发点。对于人类体育活动来说,直接出发点则是体育需要。在人类形成初期,原始人就花费很大的精力从事体育性活动,如动作技能教育活动、医疗保健活动、祭祀中的竞技活动等,这是因为他们有这方面的强烈需要。他们需要健体强身,需要宣泄情感,需要祈求神灵和祖先的保护。体育需要不仅有发生学上的生态根源,其具体内涵也受社会生态环境的制约,而且其本身还有特定的生态结构,在人的生态关联中具有特殊的生态机制。

在人本生态观看来,人类的体育活动是生命体本能的节律感应这种进行生态调节的生命活动形式发展起来的。通过体育活动的节律感应,人自身的生命节律得到激发和调节,同时得到生命的体验。这种本源性的生态需要,作为本能和直觉的存在,构成人的重要天性。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这种调节作用一方面变成相对独立的生活目的,另一方面又把它有意当作维护和优化生存质量的手段。最早的利用是在劳动和巫术活动中,后来逐步从中分离出来,体育需要也就从中凸现出来。

从生态构成上看,体育需要是一种复合性需要。这一需要的复合性突出体现在它同人类其他需要的交互渗透和相互作用上。人类其他领域的需要如宗教、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需要借助体育活动形式得以满足,这样一来,体育需要内涵中就掺进了各种功利性的冲动和欲望。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体育史就是体育需要内涵的演变史。如图:

附图

图1 体育需要演进图

先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成为体育需要的主轴,这种需要是自发的自然性需要,是原始人生存和宣泄情感的需要。接着是战争需要成为核心,体育因其特有的强身健体的功能而成为训练士兵的工具,军事体育应运而生。最具代表性的是斯巴达军事体育,德国、瑞士军操等。西方体育正是以军国民体育的面貌传入我国的,带有强烈的军事色彩。近代以来,体育又成为政治的工具,体育为国争光、体育外交、体育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等,都体现了体育的政治功利性。近代体育传入中国伊始,就被视为“强国强种”的工具。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体育的角色定位仍然振奋民族精神、让世界了解和认同中国。体育的职业化和商业化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人类开始利用体育赚钱。刚刚要摆脱政治工具阴影的体育又沦入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工具的“魔掌中”。无论是军事、政治还是经济,无不把体育作为一种工具为自己服务,使得体育的功利性需要占据主体地位。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体育的审美性需要才开始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主导性需要。体育也开始由工具主体向人文主体转变,从理性向感性转化。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关注人的生活和生命,人们主动的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以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体育开始关注人的生命;这也正是体育最本真的生态需要。

2.2 体育生态思维的落脚点——体育的生态功能

由体育活动的生态生成本性所决定,主要通过节律感应影响人类生存方式和生命质量的体育活动,其功能也理应是生态性的。体育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创生、护生和优生三个方面。

1)在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体育的“创生功能”表现在体育促进了自然向人的生成,并在这一生成过程中将继续发挥作用。对于自然向人生成的运动来说,体育既在第一次伟大飞跃即“人从自然中生成”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也是第二次伟大飞跃即“社会化的人”得以生成的动力之一。体育的最终意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是肉体与精神和谐发展的人。总之,促使人由自然生物生命转化为社会意义生命,由低层次生命转化为高层次的意义生命,逐步促使个体个性化和社会化,形成健康的生命个性,这是体育的首要生态功能。

2)体育的生态功能的第二个方面是体育的护生功能。体育的护生功能体现在:体育能强身健体,增强人的体能和技能;抵御和治疗疾病,修复人体能力;满足宣泄情绪、释放压力的欲望。人体的生理和心理节律失调会引发人的生态危机,从而导致生命危机。而体育活动可以通过自身的节律感应对情感进行调节,保护人类的生命状态。体育作为人体和自然界的中介,用节律的形式进行调节,修复生命本质。体育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文明病”的一剂良药,是保护生命的最好形式之一。

3)第三是体育的优生生态功能。体育的优生功能是指体育通过人类自身的行为,改变自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主体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体育一方面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塑造健美的身体;另一方面体育可以培养人的精神力量,人们在体育中感受生命的力量追求生命价值和意义。新世纪体育的追求目标是健康和娱乐,健康表示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要求;娱乐是满足人们心理欲望和精神需求的重要渠道,使我们的身心达到平衡。塑造完美的生命,追求完美的生命,体现完美的生命是体育的终极目标。

3 结束语

以人为本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新世纪体育的追求,是体育的生态意识觉醒的体现。我们对体育的重新认识应从人本生态观的视角审视体育需要,优化体育生态功能,运用生态观指导体育,让体育沿着绿色人文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胡小明.新世纪体育的走向[J].体育与科学,2001(4)

[3] 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

[4] 曾永成.文艺生态学引论[M].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00

[5] 杨四耕.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及其方法论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

心态改变命运篇5

然而,年复一年,在命运的束缚中他不愿争取,从不抗争,他的生活一直平平庸庸,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他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自己真的命该如此吗?无奈之下,他带着疑问去拜访禅师:“请问,人真的有命运吗?”“有的。”禅师回答。“但我的命运在哪里?是不是我的命运就是暗淡和贫穷呢?”禅师让他伸出左手,指给他看:“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情线,这条斜线叫做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然后,禅师又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作,把手慢慢地握起来,握得紧紧的。禅师问:“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那人迷惑地说:“在我的手里啊!”“命运呢?”禅师又问。那人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命运是在自己的手里。

禅师见他有所感悟,于是进一步指点迷津:“把命运紧紧握在自己的手里,五指拢紧就是一种赢的姿态,只要握紧拳头坚持下去,你的命运就能彻底改变!”从此以后,相信命运的他决心用行动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想起禅师说的话,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握在别人手里,只有握紧拳头向命运挑战,勇于坚持就是一种赢的姿态。于是,他就暗暗地把手握起来,每当把手握起来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找到了动力和信心。

其实,现实生活中不乏此类勇于向命运挑战的例子,握紧拳头,全身心投入,以一种必赢的姿态坚持到底,命运就会改变,成功就会降临。董彩虹十年前还是山东省即墨市华山镇的农村姑娘,高考落榜后一直在家里务农。一年后,18 岁的她被姑姑介绍到家乡附近的一所高尔夫球场做了球童。那时候,董彩虹不仅没见过高尔夫球,更未听说过高尔夫为何物,也不知做球童究竟是干什么的。她心怀疑虑又觉新鲜地随姑姑去了,看见绿茵覆盖的广阔的高尔夫球场,她呆住了,自己来这里能干什么呢?

让董彩虹未想到的是,做球童没多久,她竟迷上了高尔夫。董彩虹从中悟出了许多,对高尔夫产生的兴趣,让她找到了改变命运的支点。

董彩虹不甘心永远做球童。这个农家女孩有野心也有信心,她相信在高尔夫这个支点上坚持撬下去,或许会创造出自己人生的价值。于是,董彩虹每天会在傍晚服务完毕后下场打球,也会早上五点多钟起床,赶早到球场上打几个洞。2001 年的一天,董彩虹遇到了一件让她十分激动的事情,球场接待人员通知她做好准备,陪新加坡来的球场所属集团的总裁打球。董彩虹心里既高兴又不安,自己偷偷练球两年,还从未在别人面前试过身手,这次要陪一位总裁打球,还不知丢什么丑呢!

在球场上,她打出的几杆都十分漂亮,老总当场对董彩虹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那一刻,董彩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一个小小的高尔夫球童,能够得到外国老板的称赞,这是她想也不敢想的。那一刻,她更加坚定了赢的信心,球童不是她的命运,更远更大的目标才是自己的追求。

从那一年开始,董彩虹一次次争取参与高尔夫比赛的机会,十次争取,八次获得,而且在争取到的机会中频频获奖。2007 欧米茄中国巡回赛青岛站,在101 人的庞大参赛队伍里,董彩虹备受关注。她是中巡赛举办三年来参赛的第一个女球手,而且还是从田野里走出来的女球童!在这之前,董彩虹已经为自己夺得两站女子业余巡赛的冠军奖杯。

心态改变命运篇6

有人会问:“命运是否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会毅然决然的回答他:“是的。”有一句话说得好:“人定胜天。”命运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我们无法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我们无法改变上苍给我们的“厚礼”,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处世态度。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我们无法改变出身,却可以控制人格。

命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不必仰头瞻望,也不必俯身寻找,他就在你的手中。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你只有量力而行,才不至于老是因为目标得不到实现而痛苦不堪。快乐是需要理由的,不快乐也是需要理由的。什每个人都有自己快乐的理由,也有自己不快乐的理由。关键是,你是否主动去寻找那些快乐的理由。

即使有一天你不得不背负巨大的苦难,也不要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对于受挫于起点,失意于前段的黯然伤心,命运会赐予它一个最好的补偿,那就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让我们带着现实的态度,以稳健的步伐大步朝前走去,去履行自己的人生,去实现自身的价值。雨果曾说过:“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让我们在命运的磨练之中,学会勇于面对。

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屡仆屡起。失败并不可耻,在跌倒时,我们应该站起来,接着去迎接其他挑战。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不要留恋逝去的梦,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艰难的人生旅途中,就会充满希望和成功!

心态改变命运篇7

乐观者与悲观者有什么不同?譬如说吧,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说:“唉,可惜啊,再差半杯水,杯子就完全空喽;乐观者则会说,哈,太好了,再有半杯水,杯子就满了。虽然两人面对的和拥有的都是同等的,客观存在的——半杯水,但是两种说法,前者好像是透出一种消极和茫然,后者却是满怀希望,透露出一种热情和安慰。

“空空的杯子,什么也没有,有什么用呢?满满的杯子,什么也装不下,又有什么用呢?”“半杯水之所以叫你不舒服,因为你弄不清楚它是无力斟满,还是剩下的。”会有人如是说。看起来这位旁观者似乎满有学问,说的也无道理,如果你深思一下,就能品味出一些而人寻味的哲理来,事实上恰恰适得其反。因为我们被一种假相所蒙蔽,没有更深入看到有一种悲观消极的情绪在左右这位旁观者。在现实生活中,你所感觉的苦、累或开心、舒坦,首先是人的一种心境,牵涉到人对生活的态度。例如有一串葡萄,第一种人捡最好的先吃,第二种人捡最坏的先吃。在一般人看来,第一种该是乐观的,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的最好的;第二种应该说是悲观的,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的最坏的。不过,事实上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美好在他的前面。第一种人只好靠回忆了,美好已成为过去了。生活中如果你面对一串葡萄,你该选择那一种吃法?其实,每一种选择都反映了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也反映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你以什么样的目光看世界,世界就以什么样的目光看待你。人世间的许多事,或近或远,或远或近,往往是因为自己的心态而改变的。人有时只要改变一下自己,便会有很多快乐和兴趣。当无法改变环境时,不妨改变一下自己,便会拥有另一番风景。

分别也许是悲苦,但有一种距离美,过程的美,等待的美。我们若看到一个破碗,可以想:“这个碗很漂亮,可惜破了一个洞。”但你可以反过来想:“这个碗虽然破了一个洞,但还是很漂亮!”如果你面对太阳,可以这样说:“早晨的旭日黄昏便成残阳;但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想:今天的落日明早依然是一轮朝阳。”事物的本身没有悲乐,而感受事物的心灵却有悲观和乐观之分。悲者,乐者,心态也。正如我们常言的“命运”,如何认识命运?理解命运?改变命运?重要的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

春来,奉一树绿叶;春去,还一身自在。不去追逐什么,也没有了忧伤和苦恼。天地间,没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云卷去舒,秋风作伴,从容淡泊。至于面对西风落叶,是忧伤还是闲话,就要看人的修行了。

心态改变命运篇8

尼采说过,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文化随着人群的思潮与行动,显示多彩多姿的面貌,其中当然有好有坏,有危机也有希望,谁去分辨判断呢?哲学家。哲学家的分析与评估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关怀的角度总是较深较广。这一点可以由他们说过的警世格言中,得到一再的印证。

以西方哲学为例,苏格拉底所谓“没有经过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斯宾诺莎所谓“不要哭,不要笑,要理解”,以及卡缪所谓“幸福不是一切,人还有责任”,这三句话广为传诵,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正是因为其中含意发人深省。个人如果因而觉醒,选择正确的人生途径,文化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笔者有幸,研习哲学20年,对于中西哲人的智慧,在口诵心维之际,也尝试在生活中具体实践。那么,影响我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呢?是一位大家较不熟悉的哲人,古希腊的赫拉克利图(Heraclitus)所说的:“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我在青年时期,难免觉得前途茫茫。哲学固然是我启蒙以来的唯一所爱,但是哲学不是面包,似乎也不能烘面包,那么我要如何奉行中世纪所云,“先吃饭,再谈哲学”这句明智的训言呢?吃饭若是没有着落,哲学家肯定会陷于困境,甚至夭折的命运。

因此,当我读到“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时,先是觉得诧异,然后想起身边许多朋友的遭遇,确实与他们各自的性格有关。性格包括性向与风格,性向是天生的,风格是后天培养的;这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但是既然有后天培养的部分,就表示还有改变的余地。我由此推知:若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须改变自己的性格。

为了改变自己的性格,我努力学习,用心观察,知过能改,从善如流;偶然也有一错再错的时候,但是至少不会迷迷糊糊,而是清楚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如何错了,以及为何一再犯错。犯错之后,若是勇于承担责任,并设法谋求补救,显然比束手无策、后悔莫及要好。失败了是一回事,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则是另一回事。

久而久之,我可以比较完整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可以发挥的时候,全力出击,求其尽善尽美;碰上自己的弱点,则谦虚藏拙,避之若浼,省去制造困难的机会。

由于认识自己的性格,我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命运。命运是什么?是一个人不管愿不愿意,都会遭遇到的处境。其中含有许多无可奈何的成分,好像人的主观能力无法发挥什么作用。这个时候如果认识自己,就有两种因应方法:一是接受命运,因为命运是由自己的性格所塑成的,不能怨天尤人,只能默默忍受。二是改造命运,既然命运与性格有关,那么何不尝试改善自己的性格,以便走向理想的未来?

心态改变命运篇9

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倍,一味地改变环境倒不如反躬自问。近当我们不再将眼睛盯着别人,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尘埃打扫干净,你会发现自己愉快了,别人也会跟着愉快。共同阅读写改变自己演讲稿学生,请您阅读!

写改变自己演讲稿1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

劳累了一天,晚上还得耐着性子坐着冷板凳来听演讲,在此,来自临床12班的刘智芳先跟大家道个谢:谢各位捧场!今天我虽然空着手来,但却给大家带来一道精神大餐,叫做“知识真的能够改变命运吗”。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去年在网上热议的故事:杨元元自杀事件。

杨元元幼年丧父,家庭贫困,与母亲相依为命,同时还要承担自己和弟弟的生活重任。她始终笃信:人不可以被打败,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她不断读书以求改变命运,在中学时,某个当地领导的孩子通过关系夺走了原本属于她的“市三好学生”荣誉,她立志日后要念法律,“为穷人作主”;考入名牌大学却从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她又走向了读研的道路,再次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她哪知社会现实的残酷。这个社会是学得好不如生得好,生活的艰辛和屡屡挫折使她最后不得不感慨:知识为什么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一向坚强示人的杨元元最终屈服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叹息,更令人深思!

基于类似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一股名为“读书无用论”的强风迅速蔓延了中华大地,其破坏力之强令人震惊。我是坚决反对读书无用这一理论的,但是就“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我也并不赞同。

杨元元的悲剧是相当一部分底层社会家庭的缩影,他们希望通过读书去改变贫穷的命运,他们坚信“知识一定能够改变命运”,但是,思想单纯的他们并没有认清“背景”、“关系”、“人脉”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决定性作用,这就导致他们不能迎合社会,从而使他们的挣扎变成徒劳。

命运的好坏及其走向是多重因素合力的结果,命运的改变与否,知识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推力之一。在某个历史时期,如果知识型人才符合那个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并且其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机制也相对的公平公正烦人,那么,知识对于命运的改变就能起到关键性作用。反之,当人才供过于求的时候,或者如果社会缺乏起码的公平公正,知识对于改变命运的作用就会略显单薄。

譬如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国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而1978年恢复高考就满足了这种需要,并且在那个时期选拔和录用人才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所以很多有志青年的确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

然而时过境迁,让我们来看看现在的国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以及对外贸易得到了大幅度增长,中国俨然成为了世界工厂。理论上这正是需要大量人才的时候啊!但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只要简单劳动力就够了。同时,中国的经济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又不发达,这些行业的特点就是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并不需要多高的知识和文化,绝大多数工作农民工就能胜任。这就导致了我们大学生就业困难。更严重的是,这样的经济结构就使得权力与资本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家庭背景成为就业过程中一道不断升高的“隐形门槛”。这就使得知识不再那么容易改变命运了。

就知识与命运这个问题,有人说“读书无用,我爸是李刚才是硬道理”。对此,我只能说,作为一个需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民族的人民,一个热爱阳新这片热土的人,这种肤浅的看法真是谬天下之大论!也有人坚信“知识一定能够改变命运”。我也只能说,对于如今腐败势力仍然存在的这一残酷现实,这样单纯的豪言壮语,在下实在不敢恭维。所以,我的拙见是——以人为本。

知识,只是一种信息,而能否改变命运,关键是掌控这一信息的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合理的利用这一信息。让我们以更加全面的去认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名言,让我们以人为本,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从而更好的利用手中的知识来改变命运!

圆滑处事并不代表狡诈,适应社会并不代表懦弱。适者生存。让我们用更成熟的目光去探索成功的道路!让我们用更沉稳的步伐改变命运、迈向辉煌!

写改变自己演讲稿2心是每个人的行动的主宰,也是每个人的喜怒哀乐的主宰,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更有意义,那请你从改变自己的心开始;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喜乐多一点,哀怒少一点,那也请你从改变自己的心开始。

下面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也许在座的你们都听说过。

一个叫塞尔玛的年轻女子,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不仅炎热难熬,而且没有人谈天。她太难过了,就写信给父母说要回家。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字:“两个人从牢房的铁窗望出去,一个人看到了泥土,一个人看到了星星。”塞尔玛把这封信读了许多遍,感到非常惭愧,决心在沙漠里寻找自己的星星。她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动植物知识。她观看沙漠的日出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都是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床时留下来的。沙漠没有变,印第安人没有变,只是塞尔玛的念头和心态改变了。这一念之差使塞尔玛变成了另一个人,原先痛苦的生活变成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自己的新发现兴奋不已。两年后,塞尔玛的《快乐的城堡》出版了,她从自己的“牢房”看到了星星,那是满天的繁星,只有用心才能看到。可见生活大大的改变都是从心态小小的改变开始的。

下面我再想分享一个我成长的历程,虽然没有塞尔玛那样曲折动人,但是很真实。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区里面,小时候玩的是原始的游戏,没有电脑,甚至连小霸王都没有。父亲是个农民工,在外面打拼,也认识到这个社会要出人头地很难,他看到很多人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以他相信了当时一句真理“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他不仅自己信了,而且还想办法让我也信,当时我是被相信了,虽然还不知道什么是命运,也不知道我的命运跟别人的有什么差别。后来我上初中、高中都很专心读书,专心得“一心只读教科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有时候看到同学在一起聊得不亦乐乎,特别有女孩子在的时候,心里很是羡慕,然后是嫉妒。当我又想到“读书改变命运”这句真理,觉得他们都可怜,心中的嫉妒瞬间化为得意一笑——其实他们根本不需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需要维持自己的命运就行了,他们的命运本来就很好了,幸好当时我不知道,否则我就会少去一份得意。我就怀着这种自大、排斥的心态,过完孤独但得意的初中和高中

上了大学,我还让想以这种方式生活,但是大学重重袭来的挫折,让我一次一次怀疑自己的生存之道,记得大学刚来的时候,班上每个人都要自我介绍,但是我就懵了,以前我连在一个人面前自我介绍的经验都没有,何况面对班上黑压压几十号人,感觉压力很大,像世界末日来临一样,满脸的恐惧。更悲催的是自我介绍还要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我搜肠刮肚实在找不到一点爱好和特长,后来我说我喜欢读书,突然有个人问我喜欢读什么书,看得出来他是一个韩寒或者郭敬明或者玄幻小说的的爱好者,希望找个一个志同道合者,然后我回答:“我喜欢读教科书”,他很无语,没有再问了。

在军训的时候,我也是很纠结的,休息的时候,教官经常会有叫我们上来表演节目,由于无才无能,每次我上去的时候,都紧张的的说不出一句话,最后低头的回去了。看到别人个个都能歌善舞的,心里很是羡慕,这次没有了嫉妒。

大一那段时间的我感觉非常自卑,毫无存在的意义,生活过的痛苦不堪。在痛苦不堪中也慢慢的意识到高中的那一套生存之道已经不适用了,走出困境的办法就是改变,于是开始打开自己的心扉去接纳一些人和事,尝试一些以前没做过或常人没做过的事,于是慢慢的我接触了很多有思想的人,也静下心读过了很多经典的古文,最重要的是我发展一项自己的兴趣爱好——散打。这些都对我人生有重大的意义。如今的我相对以前变得更自信、更成熟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今天能有这样的变化,我感到很庆幸,庆幸自己当初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走出封闭的自我,去实现真实的自我!

所以当我们抱怨自己的背景不好,社会不公,人心险恶的时候,何不去改变自己的心态,换个心情去生活,你会发现,其实世界很美!

写改变自己演讲稿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人的幸福感不是源于你拥有多少,而是在于你懂得珍惜”。是的,人的幸福感和欲望是成反比的,欲望永无止境,而得到的却总是有限,无止境的欲望和有限的得到,就会让人产生不满,甚至痛苦。于是总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比自己强,比自己幸运。比较多了,就会产生抱怨,抱怨是一种不良的习惯和性格,会影响到周围人的心情,恶化你的人际关系。

在这次读书活动中,我读了美国作家威尔·鲍温写的一本心灵励志书《不抱怨的世界》,它的内容丰富精彩,语言优美幽默,简洁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人生哲学。

在读的过程中,我不断的联系自身的情况,发现书中很多情形在我身上就有体现。比如书中提到:要想改变一个人,首先你就要改变自己对他的看法——这是改变别人的唯一途径。书中有个例子,作者和一个电台同事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俩一见面就会互相争论,每天弄得彼此都很不开心。突然有一次,这位同事要与他的另一个朋友去约会,他俩一见面互相问好、拥抱,然后非常开心地离开了。这一幕就触动了作者。为什么他们俩可以相处得这么融洽和谐?为什么我和他只能争吵呢?作者回去想了好多,第二天作者就尝试着去找这位同事友好的谈话,刚开始这位同事也觉得很奇怪,但是后来发现作者是抱着友好的态度,于是也开始畅所欲言,他们越聊越起劲,聊到了他们的工作,这次谈话非常愉快,从此以后两人的关系就发生了很大转变。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当你对某个人或某些人有偏见,并且你们的关系比较糟糕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你不喜欢的这个人或许就是别人的好朋友,为什么他们可以相处得这么好自己就不能?多思考思考,然后改变自己对他的意见,脑子里想着这个人的优点与其相处,这样会好很多。其实我们的郁闷与不开心大多来自于关系,由于这些问题,我们会去郁闷抱怨,我们要积极地想办法主动地去解决这个问题。能够让自己幸福的人只有自己,矛盾无处不在、无可避免,我们换个方式来解决,事情就有不一样的结果。

怎样做到不抱怨呢?唯有自我的改变。

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

写改变自己演讲稿4每个人的成长都伴随着改变,改变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改变也是为了让我们去迎接新的自己。

我们的改变,首先就从改变我们身上的缺点开始。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缺点,我们要善于去发现自己的缺点,然后去完善自己,并且学会发扬自己的优点。每当我们做出一次改变的时候,我们都要在心里下定决心,然后让自己做出改变。

我是在一次考试失败后,发现了自己的粗心大意。在解题的过程中,我总会因为遗漏,或者马虎从而错失了很多分数。而我这次之所以考试会如此的失败,也正是因为我的粗心。发现了我身上的这一缺点之后,我就决心要将我的粗心大意改正。

我给自己制定了一套奖罚制度,当我认认真真的做完一道题目后,如果我完全正确,那么去会给自己奖励一枚糖果,而如果我因为粗心导致了错误,那么我就罚自己将这道题目抄上十遍二十遍。我希望自己能够记住这些惩罚,更希望自己能够早点改正身上这一粗心的毛病。我期待着见到我成功的那一天。

值得高兴的是,这段时间以来,也因为我坚定的改变,我身上明显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让我看到很多的希望,不管是做事还是学习,我都细心了不少。我相信只要我继续坚持下来,我一定会改正粗心的毛病,会改变自己,会迎来新的自己。

我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做出改变的,并且我十分坚定的走在改变自己的道路上,我期待早点改变我身上的缺点,也期待我的学习成绩能够早日取得进步。

如果我们正在追求一个更好的自己,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去不断的改变自己,朝着好的一面去改变自己,然后自己也会不断的朝着好的一面成长。

写改变自己演讲稿5出尘封很久的移动键盘,准备敲打点文字,才发现自己很久没有写过东西了。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聪明的男人看书,智慧的男人写文章。如此说来,我已经不聪明不智慧很久了,我今天突然灵光一闪,决定了开始聪明并智慧起来,否则即对不起自己寒窗苦读这么多年,也浪费了目前的青春,尽管流行的说法是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但是并非所有的流行都是好东西,典型的如流行感冒。瞎扯了这么多,还没有进入正文,毕竟这不是凑字数,拿稿费,这些文字是记录自己的点点滴滴,是记录自己的心灵感悟,是记录自己的酸甜苦辣,是记录自己的牢骚和埋怨,是记录自己的感恩和道谢等等。

其实,改变的念头一直在自己脑海中徘徊,只是徘徊久了,他似乎忘记了回家了路,不知道徘徊到那里去了,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饿了,困了、冷了,却已经忘记了回家的路了,于是徘徊就成为了流浪。我也一直想写文章,其中最强烈的动机,就是重拾自己当年的爱好,因为在高中的时候,我经常写日记,文章也曾经作为范文,但是一直没有把这份爱好拾捡回来,追究原因还是懒惰占上风。

最终促使自己改变的是,上次跟一个朋友聊天,简单的一次QQ聊天,突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相信所谓的灵台打开,指的应该就是我现在坐在电脑面前的感觉,我突然想把自己心中所想都倾泄到这篇文章上,以作为我改变的纪念。

这个朋友,是在本科认识的一个很不错的家伙,比我高一届,可以说是一个风云人物,唯一不足的就是个子不高,但是俗话说,浓缩就是精华,确实不假,尽管在谈女朋友的时候,他一直缺乏信心,但是在其他方面,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也不管是为人处事还是组织协调等等,跟他一比,我觉得目前,除了身高和学历高之外,其他都差远了,当然学历他很快也要高过我了,他目前正在努力的攻读硕士,更打算申请海外的学校攻读博士,所以,我觉得为了捍卫我自己的非生理优势,我也应该考虑是不是要整个博士玩一玩。交代完了,他的情况,要回顾一下他跟我的对话内容,免得随着时间的流失,这些对话的内容将从我有限的大脑中隐藏起来,最终变成了遗忘。我们聊天时候,内容很杂,但是正是这些杂乱的内容,却让我一次次自叹弗如。他自己在移动上班,公司领导很是器重,因此应酬也多,所以比较忙。按理说,领导器重、能力很强、做人到位、工作得体,应该要提拔啊,但是人也许真的要靠那么一点运气来促成,他可能就是运气差了那么一点,所以他自己是说一直没有提拔。他在忙碌的工作中抽时间学习,通过了司法考试、考取了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证,而且小试牛筏定摧剐诋溉搓税掸粳刀,还过了两科注会,现在正在准备雅思考试,学英语。一个本科生,当然我不是说学历多重要,只是说,一个本科生能在一个三线城市一直的让自己不落伍,而且还是像移动这样的中字头国企。我很佩服他目标的明确性,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懂得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他说,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他在努力的朝向自己的目标奋斗,我相信他终将会成功的,天底下,聪明的人很多,但是目标明确,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却很少。我们先人告诉我们,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人之智,但必有超人之毅。所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一定会获得他生活的楚地,达到他事业的吴境。

心态改变命运篇10

一个人如果经常拥有一个健康乐观积极上向的心态,就能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甚至可以战胜所遇到的各种苦难。全国年龄最小的道德模范孟佩杰,五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将她送人领养,不幸的是,养母就在收养了小佩杰的第三年因病瘫痪在床; 当不堪艰辛的养父离家后,八岁的小佩杰以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片天。她站在小凳上做饭,烧菜;她学会了买菜,购物, 面对妈妈的褥疮,她学会了给妈妈清洗,换药;为妈妈擦屎擦尿是每天的必修课;妈妈便秘,她用小手一点点的抠,妈妈拉痢疾,她一次次地擦洗;她还要上学,打理全部家务……这即使是大人也难以承受的事,小佩杰奇迹般的做到了。 更让人感动的是,她被山西师大临汾分校录取后,背着妈妈上大学! 当记者问她是什么精神使她如此顽强地应对这些困难时,她微笑答道:“有妈就有家。”他以良好的心态战胜了苦难,换来了自己的一片蓝天。

现实生活中不乏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常常感叹怀才不遇, 抱怨这个不行,那个不好, 其实,抱怨本身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即使我们不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我们对待命运的态度。伟人之所以成名,在于他们以非凡的乐观精神造就了他们伟大的性格。 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时, 用了一千多种材料做了一千多次实验,但都没有成功,有人嘲笑他的失败,他却说:“我已经知道一千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以这种良好的心态, 爱迪生成功地发明了惠及全人类的电灯。

相同的处境,不同的心态, 结局是迥异的。就像面对带刺的玫瑰,有人想到的是可怕的刺,有人想到的是美丽的花。乐观健康的心态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正如成功学大师拿破仑所说:“积极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与营养。这样的心灵,能吸取财富、成功、快乐和身体健康;相反,你甚至可能失去生活中已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