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7:12

时政热点论文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篇1

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正在紧张的进行中,为了助广大考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更好地备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常识判断模块,从时政热点、考点复习技巧等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供考生备考参考。

第一,与时政热点结合记忆。

现在时间不是很多,对于那些还在校园,有论文需要做的同学来说就更是如此,因此,我们首先要把握的是时政热点,这不仅有助于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也能对申论起到一定作用。

核心提示:

1、国际时事:只需把握大势和与我国发展有关的问题,比如2014年上海世博会的时间、主体、主要参加国之类的问题。国际纠纷只需了解与我们的科技进步、创新相关的内容,比如绿色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问题。与我国无关的问题是热点也不会考,比如朝鲜核问题之类。

2、国内时事:基本上只需了解与法制进步、社会和谐、科技进步、新农村建设相关的内容,比如法律上新出台或修订的法律,包括2014年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保密法》、《食品安全法》、《邮政法》,而近期出现的几次特大交通事故则是反面典型,提醒考生要学会识别新闻的可考性,不要做无谓的浪费,在这里推荐广大考生关注一下人民网中的评论,相信会对整个公务员考试备考会大有助益。

第二,对考点的实际要采用逻辑化和对比的方法。

例如法律中的许多主体性问题,就可以将民法与刑法中对主体的规定对比,记住民法中两个基本的节点是10岁和18岁,而16岁是个特例,而在刑法中的两个基本节点是14岁和16岁,18岁是个特例,这样比较下来就可以相对准确地同时记下两个知识点。

核心提示:

不要对结果太过执着,因为有时候因为着急,这些知识点似乎总也记不住,但事实上,通过逻辑化的记忆方式,这些知识已经在头脑中形成印象,而我们的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部分是选择题形式,在选项的刺激下,你的这种印象就会显现出来。所以只要用心做了,就会起到效果,切忌浮躁造成的不良情绪。

第三,多做试题加以练习。

考生一定不能单纯执着于记忆,而要在做题中提高自己,做题之后要注意梳理,扩充知识点,提高题目的利用效率。不仅是常识判断这个模块,这个时候对于所有模块,尤其是你没有完全消化的内容都需要用题来带,多做题不但可以加深记忆,还可以在知识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达到梳理知识体系的效果,更能帮考生尽快适应考试环境,因此是短期备考的法宝之一。

核心提示: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篇2

一、考试态度要端正。

现今社会是竞争社会,有竞争就有成败。端正态度,是成功的前提。在注重物质的社会,考生切不可抱有考着好玩的姿态。如果只是为了玩儿,何必浪费精神!不考则已,一考就要惊人!所以,要正确对待自己,敢于面对考试,善于反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辩证地看待自己的长短得失,还要有自信,有机会就不要放弃,真正把考试当回事。

二、复习计划要周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所以,考生复习要有周密的计划,好好利用4个月的时间。要根据去年颁发的考试大纲,提前制定一个周密复习计划,整体把握备考全过程,对时间分配、课程分配、复习进度等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尽量做到周密、实用、高效。注意要一心投入复习计划中,千万不要“欠账”,绝对不要拖到“明天”。

三、“题海战术”不可少。复习之前,要读懂大纲,熟悉题型,掌握题目难度和出题技巧,增强快速反映能力和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在平时复习中,争取每两天做一道题,练习做题的准确度和速度。相对而言,大学生是国内应试文化相对较高的人群,所以在考试练习上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应更充足,所以一定意义上的“题海战术”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行政能力考试大有裨益。

四、“仿真”不能太当真。虽说“题海战术”不可少,但对于各种“仿真”也不能太不当“真”。从国家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虽然很多考生也从诸多仿真题、考试指南、考前辅导资料中得到不少锻炼,但尽信书不如无书。建议认真选几本精致权威的资料以及往年的真题,进行练习积累。书不在多,有用则行。但要知道这些资料的作用,不是让你“邂逅”真题,而是让你熟悉题型,把握规律,获得解题的敏锐性和临考的经验。

五、时政新闻要关心。要做有心人,搜集一年左右的时事新闻,或者在相关网站积累资料,比如南方网,人民网、半月刊、人民日报。多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多关心国家大事。准备时政,并不是要死记硬背时政条文。如果你能对近一年的时政有所掌握、加深理解,并能对一些问题提出个人观点、看法,则对应考《申论》有裨益。因为《申论》主要关注的是国家的热点焦点问题,涉及经济、改革,管理,突发事件等各方面,平时关注新闻十分必要。

六、笔试要做到“三明白”。所谓“三明白”就是想明白,写明白,说明白。行政职业能力侧重实际运用,覆盖科技、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因为是客观题,所以下笔之前要想明白。《申论》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可以说是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所以考生最好站在公务员立场,描述现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延伸,把握现在,展望未来,避免就事论事。做到主题清晰,立意出新,祥略得当。平时注意参看政府公文,揣摩格式与用词,毕竟它不是平时的论文也不是普通的小文章,它有自己的规范与要求。同时在“说明白”的前提下,要富有创意,有自己的特色。只有想明白,写明白,说明白了,才可能赢得高分。

七、面试姿态要坦然。我们经过多年对国家公务员面试经验的总结,发现主要有几类面试题型:当前热点焦点问题,哲理问题,人事关系问题,办事能力问题,技术部门业务题。这种题目一般有固定的回答模式,回答一般分为计划、实施、总结三个阶段。但面对处人处事技巧题时,不能千篇一律,而是与不同人相处要运用不同的方式,不议是非,不卑不亢,要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坦然面对,灵活回答。以谦虚真诚的姿态,以赢得考官好感。切勿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在自我介绍不要弄巧成拙。总之,坦然面对一切,原则性与灵活性都要把握好。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篇3

1撰写编辑学论文的作用

1.1有助于编辑自身的成长

目前,许多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并非编辑学专业出身,刚进入编辑行业时往往面临缺乏自信、对编辑行业认可度低、无职业规划等问题[1]。成功发表编辑学论文能够提升自信、提高对编辑行业的认可度。编辑在不断撰写编辑学论文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学习了解编辑学,规划自身在编辑行业的发展目标和实施途径。科技期刊编辑撰写论文以编辑学研究为基础,这一过程需要科技期刊编辑理清研究思路,选择科学研究方法,合理规划研究技术路线[2]。这一方面可以培养编辑的科学思维,提高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能促使科技期刊编辑定期对编辑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并针对问题查阅文献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编辑业务水平。撰写发表编辑学论文也是科技期刊编辑职称评审时的重要支撑。写作能够让青年编辑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编辑,也是国内职称评审制度对青年编辑发展成才的基本要求[3-4]。只要将压力化为动力,将外部动机化作自身的内部动机[5-6],平时多看多读多思考,科技期刊编辑就能从文献中、从工作中找到撰写编辑学论文的思路。科技期刊编辑一旦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克服了写作障碍,迈过初始写作关,撰写论文就会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7]。

1.2有助于编辑团队的建设

高素质的编辑团队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13人组成的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团队,团结协作、充满活力、学术氛围活跃,这也得益于编辑学论文的撰写。“传、帮、带”不仅体现在经验丰富的老编辑会带领新编辑学习科技期刊编辑方面的知识,练好编辑基本功;也体现在老编辑会帮助新编辑选题和修改文章。老编辑一直坚持写论文,为青年编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和撰写编辑学论文的传统无形中提高了团队撰写文章的积极性。为不断紧跟编辑学前沿热点,找到撰写编辑学论文的选题,编辑团队经常参加国际国内编辑行业高水平专业会议和编辑系列培训。编辑部定期开展集体业务学习,不断总结归纳编辑学知识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不仅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形成全员积极学习向上的氛围,还能从中找到合适的选题进行编辑学论文的写作。通过不断撰写编辑学论文,编辑团队不仅提升了贯穿于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宣传营销等出版全过程的人文素养,还培养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8]。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和组织中青年编辑有效地进行编辑学研究,完善研究成果,撰写发表编辑学论文,既能增强编辑工作的成就感,又能提升编辑团队整体的编辑素养[9]。

1.3有助于期刊影响力的提升

编辑在撰写编辑学论文时通过对期刊定位、发展的思考和总结,通过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办法的归纳,会更容易找出适合期刊发展的路径,逐渐做大做强期刊。同时,发表编辑学论文也是对办刊经验的宣传推介,让更多的同行学习到期刊工作中的经验,了解期刊运营的手段,在同行内不断扩大期刊的影响力。通过撰写编辑学论文,编辑还能体会到投稿作者创作的艰辛和不易,在处理稿件和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更易产生共鸣,使编辑的责任心更强,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作者。对于不能录用的稿件,尽量给出明确、充分的退稿意见;对于需要修改的稿件,力求给出详细、中肯的意见,让作者明白修改的要点;对于逻辑混乱和口语化严重的稿件,努力给出范例文章,让作者有的放矢地修改[10]。通过与作者沟通以及帮助作者提升稿件的质量,提高期刊的美誉度。

2撰写编辑学论文的选题途径

科技期刊编辑在撰写编辑学论文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选题。“创作来源于生活”,编辑学论文的写作也同样来源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从选题策划、组稿、送审、编辑加工、数字出版等实际工作中,还是从期刊管理和发展研究、著作权保护研究等理论研究中都能够找到合适的选题[4]。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部编辑的发文情况,对科技期刊编辑撰写论文的选题途径做如下探讨。

2.1从办刊工作经验中选题

不同学科的科技期刊既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因此不同科技期刊的办刊方法必然有所差异。同一学科的科技期刊也可能会因主办单位的不同、办刊理念的不同、期刊历史的不同,在工作模式和培养人才方面存在差异。每一位编辑都可以根据自己所在期刊具体的办刊经验和独特之处进行选题,撰写文章。同行评议是所有科技期刊保证质量的必要流程。同行评议的形式多样,各有优缺点,如何在多样的同行评议中找到适合自己期刊使用的形式并加以实践非常重要。例如,本文作者以自身工作中遇到的同行评议中存在的问题为契机,总结分析了不同的同行评议形式,并介绍了期刊使用的单盲同行评议的流程及改进之处。从工作细节中来,到工作实践中去,对编辑同人具有很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11]。医学期刊的大多数编辑都是来自本专业的医生。与医生相比,编辑这份职业不论从社会认可度还是自我成就感上都略逊色。如何让医学期刊的编辑专心做好编辑工作是很好的选题。本编辑部联系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培养模式[12],那就是编辑在开展编辑工作的同时不脱离临床实践。这种培养方法,一方面可以稳定编辑队伍,提升医生编辑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还可以让编辑始终走在临床技术的前沿,能够对来稿的准确性、创新性做出正确的判断。该选题紧密联系实际,为医学期刊如何稳定医生编辑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所以论文很快被接收发表。

2.2从出版热门话题中选题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数据爆炸式增长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13],出版业只有顺应趋势,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全新发展方向,才能在未来逐渐白热化市场竞争中取得行业份额。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出版专业人员共同关心和议论的时政热门话题都能够成为编辑学论文的选题。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持续关注科技期刊界的学术研究动向和学术交流重点,不断开阔视野[2]。在数字化、网络化不断发展融合的新技术革命下,科技期刊多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是出版专业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选题,提出科技期刊需要借助新媒体强大的传播优势和便捷的服务功能,实现从单一性质纸刊向多媒体融合共建复合媒体转变,以满足用户知识获取、智能服务和个性化需求的观点[14]。另外,针对自身期刊使用的新媒体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实践,归纳出普适性理论[15],这样的编辑学研究文章也是业界喜闻乐见的。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导向,科技期刊的发展更有赖于政府的支持。任何有关出版业的时政热点,通过剖析都能够成为撰写编辑学论文的选题。在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和《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文件下发后,我们通过仔细阅读文件,深入理解,撰写出《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发展路径———基于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两文件的思考》,阐述了科技期刊如何跟上形势寻找自身发展路径[16]。因文章结合时政,又是编辑同人和科研人员都关心的问题,文章受到了广泛关注。

2.3从新兴技术应用中选题

计算机及网络等新技术已经渗透到期刊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现代编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应用新技术时克服困难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也能撰写出有新意的编辑学论文。如何利用新兴技术增加展示度,提升影响力一直是中文科技期刊奋斗的目标。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应用新技术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从这些新兴技术应用中寻找选题,撰写编辑学论文。例如,《华西口腔医学杂志》被MEDLINE数据库收录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文章在全球的阅读性、传播力和展示度,编辑部对PubMed平台的扩展功能进行了开发和利用[17],为中文期刊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为此撰写发表了相关的编辑学论文。

2.4从编辑工作实践中选题

编辑工作不仅包括接收稿件、送审稿件和稿件重排,还包括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校对、版面设计以及印刷、装订、发行等,每一过程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18],在工作实践中会遇到诸多问题,撰写编辑学论文可以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中选题。为了节省审稿人的时间,设计方便审稿人使用的审稿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审稿人[19]。这一工作细节便是很好的编辑学论文选题,总结工作经验并将其公之于众自然能够受到行业的关注。论著和综述对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贡献大小如何,科技期刊组稿邀稿的文章类型应该如何选择是编辑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部刊物和国际权威科技期刊的发文类型,得出邀约、刊发高质量论著是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重要途径[20]。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编辑工作中的小问题有时候通过思考和研究可以成为大文章,更可以成为解决编辑工作难题的有效途径。

2.5从期刊发展状况中选题

各地区、各学科的期刊发展状况均有其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编辑学论文选题可以从多层次视角下对期刊发展状况进行剖析。文章既可以分析本学科的期刊,也可以分析所在地区的期刊,还可以分析国外期刊。通过这些文章可以了解国内外期刊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找出科技期刊自身的不足和发展目标,进一步指导办刊,也是编辑学期刊乐于发表的文章类型。例如,针对国内稿源大多流向国外英文期刊的严峻态势,本文通信作者参与撰写的《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生存现状探析》[21],总结归纳了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生存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为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比较不同地区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提出本地区科技期刊发展的目标和实施路径,也是撰写编辑学论文的很好选题。

2.6从不同学科专业中选题

与普通编辑不同,科学编辑不仅具有编辑出版的专业技能,还具有学科专业知识。不少科学编辑本身就是相关学科专业的研究人员,也在坚持从事科研活动[22],所以科学编辑不仅可以在科研实践中发表专业文章,还可以从编辑学与统计学、循证医学、哲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数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之间寻找交叉点,确定选题。拥有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并精通编辑业务的科学编辑还可以结合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进行科普写作,服务广大群众,挖掘、扩大读者队伍,从而提高期刊和编辑个人的知名度。本文通信作者依托口腔医学专业背景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撰写了一系列科普文章,有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公众介绍口腔修复治疗前的疑问;有的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对老百姓的牙病预防和治疗进行普及;还有的向大众说明了缺牙不补的危害,提醒广大公众预防牙病的重要性。这一过程不仅为广大公众提供了口腔专业性的知识,也让作者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2.7从突发公共事件中选题

突发公共事件中,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编辑可以发挥自身多角色的功能,从中挖掘选题撰写论文。例如,新冠疫情下,口腔门诊操作产生的气溶胶等致使口腔医生处于感染的高风险中,本文通信作者抓住这一选题,撰写出相关论文及时向口腔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新冠疫情下的防护策略[23]。同时从编辑的角度,向广大的编辑及医务工作者讲述了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编辑的担当和医学期刊的作用与行动[24-25]。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政治认同;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当前,我们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时刻考验着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开发高中政治校本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提高政治教学的灵活性、开放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素质提升。

一、政治认同与校本课程的界定

11.政治认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里把政治认同列在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新课标还明确指出,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校本课程新课标在“对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中提出:学校要发挥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当地实际,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笔者认为,有效、合理地开发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必要的补充,是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体现。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是指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国家制定统一标准开设的课程)、地方课程(结合地方特色开设的课程)相对应。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弥补国家课程不足的问题上具有巨大意义和价值。

二、政治认同素养培养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11.高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现状笔者曾对所在的广东省东莞市的部分高中学生开展了有关政治认同素养的问卷调查。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如我国的国家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的对外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有一定的了解;相当部分的学生会通过手机、电视等渠道关注国内外的时政热点事件;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疫情、香港问题、中美关系等最为关注,并希望了解更多信息。22.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东莞市的高中政治教师普遍认为开发富有特色的高中政治校本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真正系统化开展实施校本课程的学校非常少,现实中面临着学校办学理念落后、师资配备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1.思想性原则思想性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首要原则。基于政治认同素养的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应以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知行合一,使学生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最终目的。22.时代性原则时代性,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显著特征,应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基于政治认同素养的高中政治校本课程,要立足时代前沿,用最鲜活、最典型的素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理性分析;要用最先进的理论(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坚定立场、树立自信,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33.有效性原则有效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追求。基于政治认同素养的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应帮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支持党和国家的工作,并自觉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共事务。44.校本性原则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突出校本特色。基于政治认同素养的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本校的办学理念、设施设备情况、师资力量等因素,坚持因材施教、凸显特色。55.可操作性原则再先进的理念、再完美的方案,如果不具备可操作性就是空中楼阁。可操作性,是实施基于政治认同素养的高中政治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途径

11.立足课堂立足课堂,巧设情境课堂教学,是教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最主要、最重要的途径。新课标中提到,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国内外时政热点为背景,通过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时政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从中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例如,在讲必修1第三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时,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深圳40年的巨变》,然后设置以下问题情境:①为什么40年前党和国家要设立深圳经济特区?②深圳特区的设立为我国全面对外开放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怎样更好发挥深圳特区的示范作用?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合作探究,可以使学生领悟到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和正确性,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支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来设置教学情境,如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一个视频、一则新闻、一个故事等,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评析、辩论等方式对情境进行分析,最后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22.深化认识深化认识,开展活动化教学如果说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主导的过程,那么组织政治学科竞赛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的过程。这也是新课标中“课程内容活动化”与“活动内容课程化”的基本要求。基于政治认同素养的高中政治学科竞赛,可以通过时政演讲比赛、时政手抄报比赛、政治小论文比赛等形式来开展。舞台有多大,学生的潜力就有多大。笔者曾多次举办时政演讲比赛,让学生围绕自己关注的时政问题搜集材料、发表看法。学生的表现非常出色,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或聆听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行稳致远的艰巨性。活动化教学的开展,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所制定的活动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活动过程要考虑学生安全,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动成果要具有可推广性。33.思想引导思想引导,课堂拓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很容易通过社交媒体获取大量信息,其中可能会有歪曲事实的假新闻。在信息满天飞的时代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时政问题,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显然不是一张图片、一段视频甚至是一节课就能够实现的。重大时政热点事件往往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因此,要把一个重大时政热点的来龙去脉跟学生讲清楚,引导学生坚定立场、理性思考,只是在课堂中设置教学情境或举办学科竞赛是远远不够的。最好的方式是举办针对某一主题的时政讲座,这样就可以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向学生全面介绍其相关内容。例如,我们可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辉煌成就”“脱贫攻坚战”“我国疫情防控中的制度优势”“新时期的中美关系”等为主题举行时政讲座,让学生在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时政的基础上培养政治认同素养。44.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线上德育受疫情的影响,网络授课成为特殊时期教育教学的新形式,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彰显。在疫情防控期间,笔者制作了以“疫情防控”“国家安全”“国家治理”等为主题的微课供全校师生观看,让学生从疫情防控中看到我国的制度优势、看到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看到我们国家治理能政治政治·学科视点力的提升,这一方式深受师生的欢迎与好评。制作微课,开展“线上德育”是基于政治认同素养的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中难度系数较大的一种:既要求教师具有开阔的视野,能多渠道收集、整理素材和信息,又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和视频制作技术。55.展示地方特色展示地方特色,开展社会实践我国幅员辽阔,区域文化差异较大,基于政治认同素养的高中政治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充分展示地方特色,并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笔者所在的东莞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东江纵队纪念馆、袁崇焕纪念园等地,引导、教育学生铭记历史、敬畏英烈;还可以通过搜集反映改革开放前城市容貌和人民生活的老照片,引导学生感悟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其他建议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取得学校的支持;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服从学校安排,避免因与学校某些工作产生冲突而无法开展;开展集体性活动特别是户外集体活动时,要注意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校本课程实施后,要注意及时总结和反思,以不断积累经验。认同意味着不排斥,认同才能知行合一。政治认同、爱国爱党,绝不是通过喊口号或者背诵默写几条标语就能够实现的。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在思想上的引导,也离不开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更离不开学生的自觉感悟。通过开发高中政治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既是新课标基本理念的体现,更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陈绍华.探讨高中政治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J].安徽教育科研,2020(16):7-8.

[3]李延.培养政治认同素养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0(25):113-115.

[4]马荣.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政治认同素养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0(8):74-75.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保障措施

河南城建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是一个培养学生掌握安全基础理论,并将之灵活运用于安全实践的工科专业。其涉及的行业不仅包括电器安全、机械安全、化工安全、建筑安全、矿业安全,还包括环境安全、饮水安全等。为了使学生了解国际前沿安全研究进展、新技术,便于学生取长补短,与国际接轨,学院特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是本科生在修完安全学原理、安全工程学、系统可靠性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的开设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掌握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英文词汇,拓展学生对国际前沿安全知识的认识,能够通过英文网站进行资料的查询等;二是能够掌握安全工程专业英文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方法,能够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与学习,也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该课程不仅作为一个工具,向学生介绍安全工程专业的相关理论、技术,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和了解国际前沿进展提供平台。河南城建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由安全专业教师进行授课,该课程开设较晚,尚未形成系统、成熟的教学方法。由于该课程内容烦琐,导致学生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同时,课程难度较大,容易造成学生信心不足,甚至是失去学习兴趣。一些老牌院校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形成了系统的教学方法,新开设院校可以进行一定的借鉴。但是,不同学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侧重点、就业方向、生源情况又不完全相同,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教学方法,可能不适应本校的实际情况。为此,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培养目标、生源情况等,探索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目前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

由于河南城建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开设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还不到位。同时,从事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少,在教学方法交流与探讨方面做得不够。因此,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运用还不够成熟,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理念落后。良好的教学理念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安全工程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要注重应用方法的掌握、工具的利用,而不仅仅是英文词汇的记忆。通过课堂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重要知识点,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的便利条件,快速有效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快速提高自身能力。同时,应让学生掌握了解学科前沿的方法,了解如何能够快速了解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而在其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实现技术、理论新的突破,避免不了解研究前沿的条件下进行重复性的研究。但是,由于教材内容、教学学时、教学计划的限制,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拓展性的教学,只能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而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对英语基础要求很高的课程,对于大多数工科学生来说存在很大的学习难度,如果课程进度过快,会导致学生失去思考时间,对内容理解不够深入,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二)教学方法单一。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式接受。在整个讲解过程中,由于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兴趣,甚至是昏昏欲睡。同时,专业英语教学主要以PPT教学为主,每节课的课程量非常大。而且,专业英语词汇相对生僻、难懂,当大量生僻词汇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学生会由于难度较大,而失去信心,最终失去学习兴趣。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需要对生僻单词从拼写、发音、词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使课程内容的讲解被迫中断,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连续性。对于这种被动式的知识接受,学生理解往往不够深刻,在教师讲解过程中或许能够理解所学内容,而在下课铃响的一瞬间,又将所学内容大部分交给了教师,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对课程内容的记忆所剩无几。同时,这种传统教学方法也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可以心不在焉地听课,甚至是玩手机,难以使其集中注意力,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三)教学内容脱节。教学内容的脱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课本知识过于陈旧,缺乏新意。由于教材编制时间、出版周期等的影响,教材内容相对滞后2~3年,甚至更长,不能与时政紧密结合。比如,我们所采用的教材为2011年出版的,则其知识可能停留在2010年,甚至是更早。同时,由于教材内容的烦琐,上课教师少,需要教师进行全部课件的制作,导致备课时间远远大于上课时间,很多教师不愿意进行教材的更新,以避免重新进行备课。这进一步加深了课程内容更新的难度。另一方面学生所学知识缺乏运用,导致学生理解不够深入。目前本科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机会较少,对国际前沿知识学习的渴望不够强烈,很少有学生主动进行外文文献的阅读。同时,与国际学者或留学生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对其所学英语知识应用较少,尤其是不考研学生,可能在毕业之前很少用到。作为一门应用型、工具型课程,就是要为学生进行国际交流、外文文献的学习、写作等提供方法。而目前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学无用武之地,进而导致学生对专业英语理解不够深入,缺乏活学活用的能力,没有很好地起到预期效果。(四)教学检查制度的限制。考核制度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对考核内容的限制。教师在开学之前就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了课程的规划,对于每周课程内容都进行了设计。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的安全理论、方法或者标准、政策的更新等,也可能出现一些关注度比较高的安全事故等,这些新内容的详细讲解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导致课程计划内容不能按时完成。而作为安全专业教师,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会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在以后的安全工作中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合理措施。这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检查方法以适应新的变化。(五)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包含课程学时过少和每次课间隔时间过长。目前,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设计为13学时/学期,两周一次课,每次课2学时。教材采用樊运晓主编的《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第二版,共16章内容。根据教学安排,13学时要完成8章内容的讲解。根据教学实际,每次课(2学时)只能完成1章内容的讲解,并且中间不能加入任何教材以外的内容。这最终导致学生难以一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且对内容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活学活用,教学效果严重打折。同时,还存在每次课间隔时间过长的不足。根据教研室安排,每次课要抽出一定时间进行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方法讲解。而由于两次课间隔时间过长,在学生上课时,对上次讲解的论文写作与阅读内容的记忆已所剩无几,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上次内容重新进行回顾,最终导致课堂时间被浪费的同时,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适合才是最好的。好的教学方法要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点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结合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际,专业英语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一)教学理念的改革。由注重教材内容量向注重教学效果转变,以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作为衡量标准。对于教材内容,选择典型内容进行重点学习,重点进行学习方法的讲解,注重学会、学精、融会贯通。这样不仅能够保障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不影响教学进度,保证了学习的系统性、全面性。(二)教学方法的改革。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目标,其中主要包括报告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1.报告式教学。报告式教学包括教师报告式教学和学生报告式教学两类。其中,教师报告式教学是教师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研究内容,就国内外研究现状、个人研究成果进行报告,并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拓展学习。学生报告式教学是结合课程主题,分组进行材料的准备,每组推选一个代表进行报告式的讲解,并对同学的问题、疑问进行回答,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汇报材料的能力,尤其是对英文材料的收集能力。2.辩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是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大家的讨论。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分别收集国内外材料,就某一观点进行辩论。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辩论前积极进行国内外材料的收集、整理,在辩论时论述严谨、据理力争,在辩论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与评价,从而实现开阔学生眼界,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目的。3.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是将某一节课程内容划分成若干部分,每一组学生负责其中一部分内容的讲解,并对其他组讲解内容进行补充、点评。在进行课程准备时,全组成员积极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PPT制作、补充材料的收集等。在其中一组成员完成讲解后,由其他组成员进行点评,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收集资料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处理材料的能力。(三)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背景、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1.凝练教材内容。根据课程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凝练,选择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进行重点讲解,重在方法的讲解。对于教材中了解性内容,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增加时政内容。增加与安全工程相关的时政内容,尤其是近期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等。安排学生就热点问题进行资料查阅、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加强科技论文学习。针对河南城建学院本科考研率高,学生深造需求大的特点,增加科技论文写作与阅读学习。每节课抽出10~15分钟时间进行科技论文写作与阅读方法讲解,并结合已发表SCI论文,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对写作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外文文献的阅读与学习,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保障措施与效果评价

(一)保障措施。有效的保障措施是保证改革有效进行的基础,是提高改革效果的关键。为此,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主要采取了以下两方面措施。1.成绩考核。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课堂表现的考核,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值。在课堂成绩考核时,主要是根据课堂问题回答的准确度、课堂讨论的活跃度、课堂辩论材料准备的充分度等情况,进行综合的评分。2.创新成果奖励。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学院教师的科研项目、实验开展等,并根据相关内容开展论文写作、专利写作,同时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对于不同形式成果分别给予相应的荣誉奖励、物质奖励以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以后工作、考研打下坚实基础。(二)效果评价。为了对该方案的改革效果进行评价,选择最能体现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专利、论文、科创奖励等方面进行对比。对使用该改革方案的安全工程2015级学生和采用传统教学方案的2013、2014级学生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对比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不仅在创新成果总量上有了显著提高,而且在单项上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改革方案的有效性。

四、总结

通过对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实践,得出如下认识:(1)通过改革,引用了报告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方法,加强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课堂活跃度,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2)通过凝练教材内容、增加时政内容、加强科技论文学习等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在保证完成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国内外文献写作与阅读能力,为进一步了解安全学科国际前沿提供了方法。

[参考文献]

[1]叶青,施式亮,田兆君.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126-127.

[2]蒋培玉,李列平,沈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2(2):47-49.

[3]牛国庆,高建良,杨明,等.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14):57-58.

[4]欧盛南,张培培,黄国忠.产品安全工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大学教育,2018(10):79-81.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站点;教师主体能力;分层多样管理;工作体系

网络的普及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和手段。因为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直观性和多媒体性,有利于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具有更高的时效性、更大的覆盖面、更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这就要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络的舆论宣传,学会使用、善于使用新技术新手段,主动占领、管理互联网络宣传新阵地,抢占网络宣传制高点,掌握网络战场话语权,不断增强网络宣传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导向的主动权,探索建立一套适合于新时代、新形势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一、建立网络信息站点,占领网络思政阵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个个具体的网络信息站点中开展的。每个信息站点起着传播、反馈、调节三大作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引导、占领网络信息站点,才能真正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当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站点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学生自发性建立的网络信息站点。这类站点主要由高校中的大学生依托本大学校园网、局域网,以电子邮件、网站、论坛三大主要形式出现。学生会在站点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内容涉及校园生活、时事政治和学校观感等方面,特别是对当下校园内外时政的反馈,一般都是第一时间出现在这些平台。学生对这些平台倾注了大量的热情。由于其便捷性和快捷性,站点的影响力在高校内基本居于首位,即使当下自媒体时代的传播,也无法完全取代它们的影响。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设法建立此类站点。由于单纯的强制性占领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培育学生。比如,部分高校借用时政的热点话题,发挥党组织、团组织的先锋作用,倡导大学生设立相关的网上活动主题。还有部分高校针对网络站点中的错误信息,勇于亮剑,进行大讨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其他社会思潮。也有高校利用班级组织、学生会,有效地培育一批学生干部,让他们来管理这类站点。可以说,占领形式多样,不需千篇一律,以引导式、启发式、实践式和培育式为主。针对信息站点中出现的舆情问题,要实施监控,并作出及时回应。回应手段也要多样,既有宣传式话语,也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加让学生喜闻乐见。对于网络盛传的流行用语,要有针对性地纠正、引导,使大学生可以健康使用。同时,培育出一批能够自觉反击网络的大学生,更是这类信息站点建立的重要任务。二是由学校各级党组织、院系建立的网上信息站点,有时称之为“官宣”站点。这类站点的建立,目前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主要阵地,但仍需要不断进行强化。首先,站点的建立不能只传播或主要传播校园新闻。在自媒体、流媒体、融媒体时代,学生有时候会抢先于官方发送信息,而对于校园官方新闻的感兴趣度在下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课堂等,这就需要创新传播内容的分布格局。可以分为校园新闻、时政热点剖析、学术交流新闻、学生讨论热点官方回应新闻,从而与学生自发建立的站点交互作用,形成一个联动机制。其次,站点的传播一定要及时。对热门时政类话题、校园类话题的回应,必须建立1小时初步回应、3小时调查回应、5小时结果回应机制。回应话语要与时俱进,不能过于生硬,而要循循诱导,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甚至可以动员思政课教师在课上进行回应。而且热点问题要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这样信息站点的丰富度才会大幅提升,信息站点的占有率也会有效提升。适当地做换位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官方站点,需要官方站点什么内容,需要官方站点发挥什么作用等。这些可能更需要学校在下一步进行深入思考。多次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学校建立的信息站点更要牢牢把握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有效地提升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效性。最后,学校建立的信息站点要更有效地提升其利用率。大学校园网的使用,一般是因为学生、生活两大原因而涉猎,这明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相距甚远,那么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就应考虑如何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浏览量和使用率,不是靠段子、美图,而应增加信息站点的理论性和科学性,让这一信息站点具备工具属性,使学生遇到困难或疑惑时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二、提升教师主体能力,建设网络思政队伍

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同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也在教师,特别是其独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有助于不断提升教师的主体能力,做到网上网下一致、课上课下一致,从而壮大网络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奠定扎实的根基。首先,要做到政治立场和专业素养相结合。政治立场在网络场域中主要体现为要求的忠诚、干净、担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师,其担负的立德树人任务和使命光荣而又艰巨。有的教师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在网上发表不适合的言论,甚至攻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部分沦为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声筒。所谓的忠诚就是要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忠诚于网络思政教育的职业操守,爱党、爱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人民,在思想上、行动中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干净,指的是作为网络思政课教师,更要敢于面对网络和舆论监督,敢于展现自己公正清廉的形象,起到的榜样引领示范作用要更加明显,模范带头作用要更加突出;担当,体现的是作为网络思政课教师,要敢于回应网络难题,敢于碰硬骨头,敢于同网上的错误思潮作斗争,敢于亮剑、发声,为党发声、为人民发声。那种中立的“思政课教师”、调和的“思政课教师”、模糊的“思政课教师”、软弱的“思政课教师”、跟帖灌水的“思政课教师”,既会被学生淘汰,也会被网络社会淘汰,更会被组织、党和人民淘汰。因为没有担当的思政课教师,根本无法担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职能。只有坚持自己的定力,不写封闭僵化的文章、不写改旗易帜的文章,扎根中国大地、扎根所属高校地区,撰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文章,撰写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篇文章,才能为壮大网络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贡献力量。其次,要做到亲和力和针对性相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不能单纯地进行学理性、政治性的说教,而要有深入的分析,讲清楚结论背后的东西。这里的亲和力不是要求恶搞花样、不能流于形式化。有的教师为了贴近学生,注册抖音账号,发表短视频,其内容平庸而无趣,即使有娱乐性也是昙花一现。殊不知,思想政治教育是说服人的工作,讲不出说不清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是无法真正在网络上产生影响力的。其中,亲和力为教师说理的亲和力和理论自身的亲和力相结合,如果只有教师的亲和力、没有理论自身的亲和力也不够。这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为网络思政教育树立了典范,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观云帆济沧海”等。对中国经典著作的引用,在实际调研中产生的现实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就是因为它体现着理论本身的亲和力以及理论品格的实践性。因此,教师提升亲和力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密切相关,要针对教育客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实践分析话语,将其转化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进行加工制作。这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就会素质过硬、亲和力倍增、针对性更强。更进一步讲,这样的教师队伍才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性和价值性得到同步彰显,使理论性和实践性相互结合,真正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于网络知识传授之中;这样的教师队伍,才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实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一目标而服务。此外,网络思政教师还可以将网络思政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结合起来,将网络思政教育目标、教育课程设置、虚拟教材的使用和网络教学管理的探索结合起来,提升教师主体能力,真正做到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启发性教育和实践性教育相结合,实现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

三、实行分层多样管理,建立网络思政体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立除了占领网络阵地、壮大教师队伍之外,还需要在满足大众不同层次需要的基础上建立针对性的工作管理体制。通过上下之间、内外之间的彼此交流与沟通,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增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吸引力。首先是决策层。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曾强调,高校各级党委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依靠,并提供政治保障。具体到实践上,党委领导及全体成员应该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议程在每次党委会上进行深入讨论,找到本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问题和短板,然后从工作格局、队伍建设、体制保障、经费支持和项目投入等方面制定详细周密完备的计划。网络的开放性和瞬时性决定了高校党委要防患于未然,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网络舆情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题制定预案和动态监控方案。同时,学校党委部门可以会同学校人事行政部门,为高校网络思政课教师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便利的空间。如应研究制定支持、励、奖励网络思政课教师的机制,给予其更快的成长激励平台;鼓励其撰写优秀的有深度的有影响力的网络思政专文,支持其在网上开设论坛讲坛,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甚至其在网上发表的思政类教育论文、学术论文,都可以折算为科研论文为其晋升助力,激发其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内生动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避免陷入“流量误区”“点击率误区”,应组织专家和学生进行公开评价,以质取胜。此外,高校党委还要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网络治理相结合,探索出利用网络来治理校园、推动学术发展、推动思政工作融合各个学院工作的新路子。在此方面,上海地区率先实施的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结合,可以说走出了一条有益的探索之路。其次,工作管理讲究以身作则。高校党委负责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领头人、排头兵,应该带头走进网络思政课堂,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现在大部分高校还停留在党委书记、校长讲形势政策课这样的教学模式,或做专题讲座模式。实际上,高校党委应探索线下思政课主要以理论性授课为主,不是宣传性授课,也不是讲故事,而要讲出深度性、学理性,结合自身的专业和思政课本身的要求,不能不像思政课,又不能完全是思政课。而线上则是对线下思政课教学进行补充和强化,以引导、宣传为主,但又要通俗易懂,不要陷入“用文件的语言解读文件,用课本的语言解读课本”这样的怪圈。此外,高校党委还要协调教务部门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网络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网络思政课堂授课。最后,高校应建立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目前,还没有高校建立过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大部分高校都是将其功能分散化到宣传部、党办、校办或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这样做是可以节省并充分利用学校行政资源和院系资源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系性和规律性来说,还是要有专门的负责部门来具体实践,党委和行政可以负责协调、统筹规划,抽调精兵强将。职能专业化和具体化,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深入、扎根。

参考文献:

〔1〕.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3〕王飞.思想政治理论课导论〔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篇7

以创建文明和谐的研究生学院为目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以加强劳动纪律、保持卫生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加快研究生学院整体协调发展,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为宗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研究生学院快速稳定地发展。

二、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及成员:

组长:张如山

副组长:王建中、董兆军、孙国强、油晓峰

成员:全体教职工、全体研究生干部

三、创建目标:

以创建文明系为中心目标,通过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把研究生学院创建成一个思想政治觉悟高、原创:业务素质能力强的紧密团结的高质量、高素质集体,从而促进我院以教学和学生管理为中心的其他各项工作,推动我院精神文明和整体建设的共同发展。

四、创建内容:

(一)创建公正廉明,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

党政领导班子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团结务实,勤政廉洁,战斗力、凝聚力强。认真落实学校和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制度和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每学期对工作做出总结。对因领导者传达和组织不利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和补救,并负领导责任。

(二)深入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理论教育活动

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政治学习做到计划、内容、时间、人员落实;经常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教职工和全体研究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精神面貌好。

1、主题教育活动统领思想教育工作。邀请学校和各学院专家进行“精神文明创建”系列讲座,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突出时政的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同时,加大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发挥研究生分团委和研究生会的作用,深入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研讨。(5月中旬开始,为期两个月)

2、积极开展研究生“推优”工作,推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参加团员、党员理论培训班,增强学生理论修养,培养学生骨干综合素质,同时提高学生进取心。(3月到5月)

4、做好每年一度的“五四评优”活动和优秀毕业生推荐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树立榜样,用先进典型激励研究生向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研究生向他们学习。(4月中旬)

5、充分利用班会、工作简报、宣传栏和网络等阵地,采用座谈、征文、谈心、主题班会等教育形式推动思想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年)

(三)校园文化建设

依托学校组织的“校园文化节”系列活动,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各项科研和文体活动

1、不定期邀请全国知名学者进行高水平学科前沿理论讲座;开拓研究生视野,促进学术交流,展望学科前沿,形成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的支点和亮点。(全年)

2、组织全体研究生参加科研课题大赛,以此带动研究生积极参与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为今后早就高素质研究型人才打好基础。从课题的申请、立项、中期检查、最后研究成果等全方位进行严格的评审和指导。(2月至10月)

3、举行研究科研论文大赛,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研究生提交的论文进行评审,对其中的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并推荐到相关刊物发表,对特别优秀的推荐参加山西省“兴晋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11月至5月)

4、举行学院、年级、班级等各层次的研究生歌曲演唱赛、篮球赛、羽毛球赛等各项趣味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增进友谊。(4月至5月)

5、由研究生会组织举办公寓文化活动,增进宿舍同学友情;创建健康、文明、高雅的宿舍文化,开展轻松活泼向上的文化活动,切实提高研究生人文素质。(5月至6月)

6、加强研究生学院网站的建设,鼓励倡导研究生对网站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网站的指导性和及时性,丰富网络资源,形成我学院独具特色的网络文化。(全年)

7、精心策划,积极行动,主动投入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贯彻教育部、团中央精神,原创:结合时政内容,积极拓展实践活动基地,增强学生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使命感责任感,提高专业修养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道。(7月至8月)

8、各级领导、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到学生中间,与毕业生谈心,努力使思想教育工作与毕业生的实际相结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给毕业生更多的关注、关心,举办欢送毕业生晚会,让毕业生们满怀对母校、老师的深情厚谊走上新的岗位。(2月至7月);

9、加强值班制度,切实维护校园稳定。(4月至7月)

(四)教学管理工作

以团结勤奋严谨创新为宗旨,加强教学监控和指导,检查督促教师教学进展,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期中评教活动和期末评估,从教学环节入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全年)

(五)创建文明办公室

研究生学院对内是学科学位和研究生的管理部门,对外是学校的一个窗口单位,办公室整洁舒适,秩序井然,文明办公是一个基本要求。每月要对各办公室、计算机实验室和学生教室进行卫生检查和抽查,对卫生和文明程度优秀的科室和个人实施表扬并给予奖励,对于卫生表现差或有其它不文明现象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全年)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目前,各地风生云起的电视民生新闻立足本土,体现人本,就是地方电视新闻本土化趋势的表现。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具有显著的区别。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电视本土化的实质,是要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并且要把这一基本观点作为办好各类节目的出发点。

随着新闻的发展,在全国各媒体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以平民视角出发,关注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的电视新闻,这就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它以地方受众为本位,在区域内具有强大的告知、传递、沟通、控制功能。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它的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民生新闻与其他新闻类型不同的是,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的实现媒体下情上传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电视民生新闻是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注,并与之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信息的电视新闻报道。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讯息;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的最大意义在于,开始了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的成功实践。民生新闻立足国情,顺应主流,与现行的新闻政策实行成功对接;其本地化追求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为构建城市认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准确把握民间的文化精神状态,回归民间,锐意创新,使它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

1民生新闻的选材要贴近百姓生活。

民生新闻的内容涉及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停水、缺水、漏水,失火、被盗、被骗,走失、纠纷、投诉、求助等诸多方面。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的实现媒体下情上传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做具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不能走进误区,比如在选题把握上,不能走极端,即把视角全部放在百姓日常生活上,新闻停留于琐碎和表面,民生新闻也应考虑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时效性,在从本地需求出发,做本地的内容的同时,学会找到时政、经济等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与百姓生活的切入点,把时政和经济新闻转变成民生新闻,形成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本土民生新闻。内容为王似乎永不过时,电视新闻也不例外。从地方电视新闻的采访内容看,节目都充分表现出发掘和弘扬本土文化习俗、文化习惯,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同时采用平民化的表述方式,突出了地域接近性的特点。地方电视新闻作为各地的大众主流媒体,采访对象基本上是本地区的,收看观众也是本地区的,因此,为了满足观众了解身边事的欲望,更大程度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地方电视新闻大篇幅地播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新闻,讲他们喜闻乐见的新闻,还有与他们利益相关的新闻。这也最真实地回归了新闻的本质。

2电视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

湖北卫视的《现在直播》曾有个固定栏目,请武汉的一位曲艺名人以杂谈的形式用方言来说新闻,当时一经推出,反响很强烈。民生新闻的表现形式就是要本土化、地域化。地方名人本身就有良好的品牌效应,再加上其幽默风趣的说新闻方式,观众会很感兴趣。电视本土化就是以本土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为出发点,发掘自身的地域特色,发挥地方电视的区域传播优势。电视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一个地区的电视文化,一定具有自己的特色。地区文化特色是每个地区存在的必然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客观现象。换句话说,不同地级市的电视新闻具有各自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地级市电视台的新闻应着力去表现这个地区的人文景观,力求与当地群众产生水乳交融的关系。而越是有地区文化特色的电视新闻,就越为这个地区的观众喜闻乐见,以至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电视本土化的实质,是要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并且要把这一基本观点作为办好各类节目的出发点,做到入乡随俗,生根开花,融为一体。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了地域鲜明的民俗民情,也培养了当地人们独特的审美情趣,电视是视觉文化,对如此丰富的传统的视觉文化,更加应当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不仅是节目内容本土化,更重要的是文化和审美上的本土化,因此,在利用本土化这张牌来推动民生新闻发展时,应注意做传承与发扬地方文化的民生新闻。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3+X”学科内综合跨学科综合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素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未来社会对人才智能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综合,以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正是基于人才质量的要求以及对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对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有益尝试基础上,提出了设立“综合科目”,实行“3+X”高考的新思路。作为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我省今年将试行“3+X”模式。毫无疑问,“综合科目”的设立,既是对中学素质教育的促进与支持,同时也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综合科目”要求,更加有效地组织好本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教研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和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

改革后的“文科综合”是在原有政治、历史学科的基础上,增考地理科目,并将三学科合为一份综合试卷。所谓“综合”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的综合能力测试,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的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由“以知识立意为主”向“以能力立意为主”转变①。虽然2000年高考“综合”是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跨学科综合试题占一定比重,但从长远来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高中教学深入,逐步加大”②。为此要求我们从长远出发,切实树立从“学科能力培养”向“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的新观念,在吸取原有教学模式精华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本校、本学科实际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从宏观上看,理顺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三大板块结构”,以必修课为基础,选修课、课外活动为补充,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微观上看,首先,高起点、高要求地抓好高中各年级的政治课教学,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制定教学双向细目表,以知识为目、能力为纲,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训练,注重学科内部的综合,初步达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其次,开设《新闻联播》、专题讲座、自愿选修课、阅览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政治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渗透点、交叉点、结合点;再次,高一、二年级与学校政教处、团委配合,以学校德育基地为主阵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及专题性研究等活动,撰写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等,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实践能力;第四、高三年级的教师在立足本学科教学、抓好学科内部综合的同时,加强相关学科的通力合作,通过阅读相关学科大纲、教材、教参,相关学科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以及重、热点专题研究等,扩大相关学科知识面,了解相关学科的思维方式,共同探讨相关学科间的综合联系,树立起全局观念,改变以往各学科“单打一”、“各自为政”的做法。

二、夯实学科基础,构建“综合”体系

综合能力测试,着眼于“综合”:通过学科内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试题,考查学生所学的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00年高考“首先是学科内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综合”③。这就给我们一个信息,一个启迪,教学中必须以学科综合作为基础和重点,跨学科综合作为突破口。

首先是学科体系内的综合。即引导学生把握好各个年级教材中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这种综合,历年高考中体现得相当充分,而且所占比例很高,例如98年高考第31.32.33题,99年高考第31题,均涉及到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知识,是属于《哲学常识》同一体系内的综合。据此我们认为:这种综合是2000年高考“X”的基础。为此,教学中我们立足于“三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努力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教学效率,逐章逐节地梳理各年级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事实,构建各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统一。

其次是学科内跨体系的综合。即引导学生把握好三个年级教材结构体系中相关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角度去说明同一个问题。实际上,这种“综合”在近几年高考中已有体现,且所占份量逐渐增大,题型也不断升级;例97年高考第22.23.30.31题的选择题“一材多用”,98年第34题简答题“一题多角度”,99年第38题升格为论述题形式。据此我们认为:这种综合是2000年高考“综合”的重点。为此,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把着力点放在加强学科知识迁移、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启发上,精编习题、模拟训练,从整体把握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例:

材料一、世界贸易组织是在关贸总协定基础上成立的战后第一个国际和世界性的多边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它有135个成员国,加上30多个积极申请加入的国家和地区,其贸易、投资占全球的97%以上,影响力相当大。

材料二、99年9月主席在出席第七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阐述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第一,世贸组织既然是一个国际组织,没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参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国只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参加;第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其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

材料三、99年11月15日,中国与美国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从而结束了双方长达13年的马拉松式的谈判,为中国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铺平了道路。

(1)从哲学上看,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加入世贸组织?

(2)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3)从政治常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我们教师通过对该类问题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学科内的“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式”的知识网络。

再次是跨学科的综合。这是在学科基础知识及学科综合的基础上,跨政、史、地三学科的综合。我们认为:这种综合,是“综合”的难点。之所以是难点,是在于这种试题,只出现在98、99两年全国或上海的保送生试题中,教师、学生基本上没有或很少接触此类型的试题,其特点是:综合力度大,解题角度指向性不十分明显,解题突出全面性、整体性。如99年全国保送生试题第8题,“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综合分析我国沿海地区近代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该题答案具体要涉及到哪些知识,学生把握上有相当大的难度。当然,高考毕竟是大众化考试方式,“综合”难度肯定会低于保送生试题。为此,我们三学科教师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努力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交叉、整合的途径;作为政治教师,平时我们多以时政“热点”为背景,侧重政治学科、辐射史地知识编制习题,加强训练和接触,提高学生跨学科综合的能力。例如:

1999年12月20日零时零分,一个令全球华夏子孙热血沸腾、世人凝视的时刻;随着高亢、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莲花区旗在澳门上空徐徐升起。零时4分20秒,——这位446年来首次踏足澳门的中国最高现职领导人,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被人为分隔达400多年的澳门从此回到了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一个“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澳门从此诞生了。

1、澳门是由—————组成

A、澳门半岛B、路环岛C、凼仔岛D、大濠岛

2、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一面中间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莲花、大

桥、海水是澳门的

A、地理特点和自然景观B、政治特点和自然景观

C、历史特点和人文景观D、经济特点和人文景观

3、下列选肢能正确反映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是

A、我们的祖先在新石器时代就在澳门地区繁衍生息

B、秦王朝统一中国后,澳门成为南海郡番禺县的一部分

C、明代,澳门被我国辟为进行中外贸易的“互市”地点,成为东西方海运贸易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D、15世纪中叶以后,澳门被葡萄牙逐渐占领

4、澳门回归祖国后,其在我国的法律地位是

A、享有相对独立主权的行政区域B、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C、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D、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一部分

5、“一国两制”方针体现了以下哲理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客观和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6、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A、彻底结束殖民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

C、再次证明了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强大生命力

D、充分体现中国由衰落到强盛的历史

7、辨析题:“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就是澳门的事完全由澳人作主。

本大题是以澳门回归盛事为背景材料,从地理、历史、政治、时政角度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地理角度进行考查;第2题从地理、时政角度进行考查;第3题从历史角度进行考查;第4题从政治常识角度进行考查;第5题从哲学常识角度进行考查;第6题从政治常识、时政角度进行考查;第7题从政治常识角度进行辨析。④

教师经常性地通过对此类试题的设计和训练,使各学科在知识背景、教学内容、思维方法、学习能力操作技能等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和相互贯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跨学科知识“触类旁通”之意境。

以上三种“综合”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只要我们抓住“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应“3+X”模式的政治课教学肯定会搞得有声有色。

三、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篇10

【论文摘要】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目前,各地风生云起的电视民生新闻立足本土,体现人本,就是地方电视新闻本土化趋势的表现。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具有显著的区别。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电视本土化的实质,是要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并且要把这一基本观点作为办好各类节目的出发点。

随着新闻的发展,在全国各媒体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以平民视角出发,关注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的电视新闻,这就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它以地方受众为本位,在区域内具有强大的告知、传递、沟通、控制功能。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它的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民生新闻与其他新闻类型不同的是,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的实现媒体下情上传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电视民生新闻是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注,并与之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信息的电视新闻报道。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讯息;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的最大意义在于,开始了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的成功实践。民生新闻立足国情,顺应主流,与现行的新闻政策实行成功对接;其本地化追求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为构建城市认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准确把握民间的文化精神状态,回归民间,锐意创新,使它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

1民生新闻的选材要贴近百姓生活。

民生新闻的内容涉及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停水、缺水、漏水,失火、被盗、被骗,走失、纠纷、投诉、求助等诸多方面。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的实现媒体下情上传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做具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不能走进误区,比如在选题把握上,不能走极端,即把视角全部放在百姓日常生活上,新闻停留于琐碎和表面,民生新闻也应考虑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时效性,在从本地需求出发,做本地的内容的同时,学会找到时政、经济等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与百姓生活的切入点,把时政和经济新闻转变成民生新闻,形成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本土民生新闻。内容为王似乎永不过时,电视新闻也不例外。从地方电视新闻的采访内容看,节目都充分表现出发掘和弘扬本土文化习俗、文化习惯,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同时采用平民化的表述方式,突出了地域接近性的特点。地方电视新闻作为各地的大众主流媒体,采访对象基本上是本地区的,收看观众也是本地区的,因此,为了满足观众了解身边事的欲望,更大程度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地方电视新闻大篇幅地播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新闻,讲他们喜闻乐见的新闻,还有与他们利益相关的新闻。这也最真实地回归了新闻的本质。

2电视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

湖北卫视的《现在直播》曾有个固定栏目,请武汉的一位曲艺名人以杂谈的形式用方言来说新闻,当时一经推出,反响很强烈。民生新闻的表现形式就是要本土化、地域化。地方名人本身就有良好的品牌效应,再加上其幽默风趣的说新闻方式,观众会很感兴趣。电视本土化就是以本土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为出发点,发掘自身的地域特色,发挥地方电视的区域传播优势。电视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一个地区的电视文化,一定具有自己的特色。地区文化特色是每个地区存在的必然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客观现象。换句话说,不同地级市的电视新闻具有各自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地级市电视台的新闻应着力去表现这个地区的人文景观,力求与当地群众产生水乳交融的关系。而越是有地区文化特色的电视新闻,就越为这个地区的观众喜闻乐见,以至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电视本土化的实质,是要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并且要把这一基本观点作为办好各类节目的出发点,做到入乡随俗,生根开花,融为一体。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了地域鲜明的民俗民情,也培养了当地人们独特的审美情趣,电视是视觉文化,对如此丰富的传统的视觉文化,更加应当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不仅是节目内容本土化,更重要的是文化和审美上的本土化,因此,在利用本土化这张牌来推动民生新闻发展时,应注意做传承与发扬地方文化的民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