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合作的词语十篇

时间:2023-03-13 21:54:34

团结合作的词语

团结合作的词语篇1

关键词: “团”句法语义

从句法平面来看,短语或句子是词语与词语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的句法结构体。而词语与词语的组合,不仅是按照一定的句法组合方式组成具有句法关系的句法结构,而且要按照一定的语义搭配方式组成具有语义关系的语义结构。语法上进行语义分析,也就是对短语和句子内部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在量词“团”组合关系的基础上,对量词“团”的句法语义特点进行分析。

量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通常情况下,需与数词组合成数量短语,共同修饰其后的中心语,形成“数词+团+名词(形)”结构。

1.内部结构分析

1.1对中心语的选择。

量词的选择和运用主要受到中心语语义内涵的制约,同时,量词本身的语义特征又会对中心语具有一定的反制约性,也即量词对中心语具有选择性。团的基本语义特征是[聚集]+[圆状],这一语义性质源于团自身的词义发展。发展为量词后,仍保留有圆状聚集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凡符合这一性质的事物,都可接受量词团的选择。我们将与团搭配的词语分为五组,列举如下:

A.棉纱、纸、绳子、花

B.黑云、烟雾、火焰、水汽

C.思绪、正气、暖意、阴影、疑云、怒火、谜、希望、清冷、争议

D.人、人马、士兵

E.翠绿、和气、温柔、漆黑、混乱、糟、温馨、死寂、模糊

以上五类差异较大:A―D为名词类,其中,A类为具体、可见、易触摸、聚集、无序的“圆状”事物;B类为具体、可见、无序、不容易触摸到的“圆状”事物;C类为抽象、可感、不可见、难以触摸;D类为表人名词,具有群体特征;E类为形容词,无序、强调事物的整体特征。差异如此之大的五类为何都能接受团的选择呢?这需要从词义的引申扩展过程进行分析:

“团”是一个多义词,量词“团”的不同用法是由不同义项转化而来。如下图:

计量具体、可见、易触摸、圆状的事物(A)计量具体、可见、不容易触摸到的圆状事物(B)计量抽象、可感、不可见、难以触摸的圆状事物(C)修饰某些形容词,具有夸张性。(E)

由上图可以看出,“团”本义指圆形,是形容词,如:“团扇”,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意义发生变化,逐渐有了量词的用法。转化途径有三条:

一是从“聚集,集合”义产生“计量聚集的人”的用法。如:

(1)他刚迈出门,又被一团人围住,“老李真卖五毛二吗(0.5公斤)?我来看看。”

二是由“军队的编制单位”义产生“计量军人、兵力”的用法。如:

(2)他最多只有带领一团人马打仗的经历,那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事。

三是由“团”的形状特征通过联想,以此来计量“圆形”或“成团”之物,如:

(3)工人为节约油而为保管箱上锁,为领一团棉纱而陈述理由。

例(3)中“棉纱具有”[具体]+[可见]+[可触]+[聚集]+[无序]+[成团状]的语义特征。

量词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入,量词“团”的搭配范围日益广泛,本身语义不断虚化。搭配范围由具体事物名词逐渐扩展至抽象事物。

(4)树色一侧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5)杨过登时脑中一团混乱,呆在当地,不知所措。

(6)班子不得力,管理一团糟,企业就没有希望。

例(4)中,“烟雾”具有[具体]+[可见]+[成团状]的语义特征。但是其特点是很难或无法触摸到,其外延部分具有模糊特点。

例句(5)、(6)中与“团”搭配的是“混乱”和“糟”,具有[抽象]+[无序]+[成团状]的语义特征,“团”不再侧重于对具体事物进行确切计量,而重点在于修饰抽象事物或概念,使“混乱、糟”等抽象概念具体化而且具有了形态感。

1.2“团”对数词的选择。

当中心语为具体名词时,“团”受数词“一”、“两”修饰,如:

(7)站在大街的远处看,会觉得它像是蓝天上的一团光晕,只能见到光,而忽略了楼房本身的存在。

(8)厂门口那两盏挺小的灯笼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映出两团摇摇的红雾。

有时“一、两”连用,表示量小。如:

(9)地上打扫得非常的干净,连一两团马粪都看不到。

当中心语为抽象名词或形容词时,“团”一般只受数词“一”修饰,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如例(6)。

当“团”重叠时,“团团”只受数词“一”修饰,表多量。如:

(10)高大的翠松是一团团绿色的火,把城市的目光点燃。

当“一团”前有指示代词“这”、“那”时,“一”可省略。

(11)他右脚后跟将球磕出这团纠缠的乱麻中,同时左转身反向跑出,球刚好又滚到了他的脚下。

(12)他的分析恰似一道强光驱散了我童年生活那团迷雾。

1.3插入形容词情况考察。

量词“团”在与数词构成数量短语时,数量中间可插入“大”、“小”、“整”三个形容词,如:

(13)子弹在枪口吐了一小团青烟,嘶叫着穿过阳光,拦头射向李全顶空的敌机。

(14)马厩肥多半是草末,并不重,一叉下去能挑起一大团,用四齿铁叉挑百十下就是一车。

(15)他的胖矮腿移动了半天,才把身上那一整团油肉运到学生跟前。

下面,我们将对三个形容词与“团”搭配的语义进行分析。

1.3.1可插入“大”、“小”。

“大”是指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而“小”则是指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二者都是强空间义形容词,既能描写长度,又能描写面积、体积或数量,“团”在空间都占有一定的维度,因此都可以受“大”、“小”的修饰,如例(13)、(14)。根据陆俭明先生的观点,插入“大”强调量大,由它们形成的数量短语不能与“言少”的“只”、“仅仅”共现,如我们不能说:“这儿只有一大团麻绳。”这是不符合语义搭配原则的。插入“小”则是强调量小,由它们形成的数量短语可以与“言少”的“只”、“仅仅”共现。

其实,并非如此。罗远林先生(1988)在《关于数量词中插入形容词情况的补充考察》中指出:“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的组合,不仅要受到数词和量词,特别是量词的制约,以及数量词所修饰的名词的制约,而且要受到语境语义因素的制约。”“语境语义制约,是指句子结构以外的上下句形成的语境,在语义上对这种插入组合的一种制约。这种制约可以影响句子结构内部的插入组合。”

1.3.2可插入“整”。

吕叔湘(2002)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中对“整”的解释:

[形容词]全部在内,没有剩余;完整的。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经常同量词或名词组合,共同做句子成分。

由以上解释可知,与“整”搭配的量词所构成的数量短语固然强调被修饰成分之量大,但更强调量的整体性,这也说明被修饰成分具有可分离性。动状类量词表量特征具有模糊性,虽然也有计量的功能,但侧重反映的不是物体确切数量的多少,而是更加强调量词所修饰成分的整体形态。如例(15),一方面表明“油肉”很多,但具体数量是模糊的,另一方面,由于“团”具有一定的形体特征,所以,人们很容易在大脑中“团”意象图式,即出现在人们脑中的是这个人整体成团的形态,而不是具体的数量。故能受“整”修饰。

2.整体结构分析

我们以北大语料库所收集的1993―1996年的《人民日报》,以及大陆、香港和台湾的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语料来源,把所有包含“数词+团+名词(形)”的句子作为考察对象,对他们所作句法成分的分布情况作了分析,发现该结构在句中主要作主语、宾语和补语。“团”主要与数词“一”组合成数量短语“一+团”作定语,修饰中心语。下面,我们对充当语法成分的情况作一下具体分析。

2.1充当主语、宾语情况分析。

2.1.1数量短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字隐现情况分析。

可以直接修饰中心语,起限定作用,中间一般不能加“的”。

(16)一团火苗照出他二人挨得很近的脸的轮廓。

数量短语作定语时,也可以在数量短语与中心语之间再加入修饰性成分,一般情况下需要加定语标记词“的”。如:

(17)一辆汽车坏了,停在马路上,一群人围着呆看,所得的结果是一团乌油油的东西。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反映了所表达的概念的成分之间的距离”。也即语言成分在意义上的联系越紧密,那么它们在表层形式上的联系也就越紧密。“一量+名”形式中,“一量”和名词中心语在意义上关系紧密,所以,“一量”和“名”之间一般不加“的”;而“一量+修饰成分+的+名词”中,“一量”与中心语在意义上联系相对疏远,为取消句子成分的独立性,在语言形式上“一量+修饰成分”与名词中心语之间需加“的”。

2.1.2作主语、宾语时中心词的省略问题。

(18)密密麻麻的这一团是在木星跟火星轨道之间的这个小行星。(作主语)

(19)她好像一个刚醒来的螃蟹,把脚都伸展出来,不是那么圆圆的一团了。(作宾语)

根据语料发现,“一团”可以省略中心词,单独充当主语或宾语。此时,是有一定的限定条件的,作主语时,要求有限制性成分出现,一般情况下,指示代词“这”、“这么”或“那”、“那么”与之共现,如例(18)。熙(2006)《语法讲义》指出:“汉语有一种很强的倾向,即让主语表示已知的确定的事物,而让宾语去表示不确定的事物。”也即主语是有定的,宾语可以无定,所以,数量短语可以自由出现于宾语的位置。而出现在主语位置时,由于本身无定,因此需加限制性成分。

2.2作补语时,情况分析。

“一+团+名词(形)”作补语现象十分普遍,最为典型的就是进入“V成/作+一量”格式作补语。此时,中心语经常省略。例如:

(20)我的身子抖战着,几乎缩成一团!

赵贤德在《“V成一量”格式对V和量词的管控》一文中对此格式中“V”与量词的搭配作了考察,指出:当V为非自主动词时,量词以“团”为主;当V为自主动词时,量词以“团”、“片”为主。我们通过对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含“一团”的例句4000余条,而含“成一团”的例句竟高达1000余条,含“作一团”280余条。宗守云(2008)在《集合量词的认知研究》中指出:“一+集合量词”已经固化,没有特定的名词性成分和它们共现,例如:“乱作一团”。

量词“团”之所以都能够进入此格式,这与由动词演化而来这一特点是分不开的。由于该量词虚化程度不太强,量词的语义特征中仍含有源词的聚集义动态特征,因此,能够进入“V成/作+一量”格式,作“V成/作”的补语。

总之,量词“团”就组合功能来看,对中心语具有选择性,一般情况下,凡符合圆状聚集这一性质的事物,都可接受量词团的选择;“团”主要和数词“一”和“两”搭配;受“大”、“小”、“整”三个形容词修饰。就句法成分而言,主要是与数词“一”组合成数量短语“一+团”作定语,修饰中心语。

参考文献:

[1]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郭先珍.谈谈物量词对前搭配数词的语义选择.汉语学习,1994,(3).

[3]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4]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

[5]陆俭明.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情况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4).

团结合作的词语篇2

【关键词】轮机英语;第二课堂;社团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和高考学生数量的减少,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越来越薄弱,大部分同学英语基础都很不好,尤其是理工科的男生,很多同学词汇的积累量少,发音不规范,甚至都不敢张口。加之对英语学习都不感兴趣,缺少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课上学习不认真,看手机和睡觉的学生大有人在,很多英语教师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方法,并针对各种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提出了轮机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1 轮机英语第二课堂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早在几年前,我们就开始了轮机英语第二课堂的研究工作,我系举办的轮机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包括了各种大赛:演讲比赛、词汇大赛、朗读大赛、英语角等主题活动。总体来说,第二课堂活动提高了同学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为同学们创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很多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脱颖而出,为学院的英语大赛提供了参赛的选手,也为从事国际航运的船务公司提出了很多英语口语优秀的高级航海毕业生,使我系的英语教学更上新的台阶。但是,在举办这些大赛之后,英语教师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这些比赛使得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脱颖而出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则对这些比赛没有很高的积极性,最初就选择了放弃。如何提高同学们英语学习的基础,成了目前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故本文提出了组建轮机英语社团,英语社团成员提高自己的同时要帮助广大基础差的同学提高英语。

2 轮机英语社团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社团教学法实际上叫做“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简称 CLL)CLL 是芝加哥 Loyola 大学心理学教授 Charles A.Curran 和其同事共同研发的语言学习方法。正如埃利斯(R.Ellis,1992)所说:“没能给学习者提供自然交际机会的教学活动,将会使学习者失去接触语言材料的主要来源, 进而阻止习得的进程”。社团语言教学法虽然产生于国外, 但我们可以“洋为中用”, 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法改进, 使西方的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上。所以作为高职的外语教师就应该设法找到一个适合他们学习外语的好方法, 让他们真正体验学习学习外语的快乐。丰富多彩的英语社团活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不仅创造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将口语技能训练融入到多个任务中,而且创造更多的平台和锻炼机会给学生锻炼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1]

目前国内针对英语社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我国高校英语社团活动作用研究,高校英语社团活动开展的理论基础研究,高校英语社团发展的研究,英语社团活动类型的研究。[2]而这些研究只是针对大学英语的英语社团,缺乏专业特色,很少针对某个专业建设社团并进行研究的。笔者认为英语社团的组建要带有专业特色,这样才能在提高英语交流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才能培养专业知识和语言表达都优秀的特色性高级人才。尤其是对于培养未来高级船员的海上专业,更需要以具有专业特色的优秀英语社团为载体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轮机专业英语社团就是以轮机专业知识为主题活动的英语社团,并且是在轮机英语教师带领和指导下的社团,这样的社团必将成为未来英语社团发展的方向,对轮机专业英语社团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轮机英语社团的建立与实施

3.1 社团成员的组成

在前期轮机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基础上,选取一些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加入社团,保证每班至少有一名同学加入轮机英语社团,社团成员必须具有为同学们提供服务的意愿和能力。选取两到三名社团成员担任总负责人,负责社团活动的筹划和组织。

3.2 社团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社团成员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深入班级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按照轮机英语社团活动形式的内容,做好每一项社团活动。并定期总结汇报。社团成员还要把社团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向轮机英语老师反映,获得老师的指导,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活动内容。

3.3 轮机英语社团的活动形式

(1)“英语沙龙”活动

本活动主要是由轮机英语社团成员向全体同学介绍自己的轮机英语学习经验,鼓励学生鼓励学生“乐学”、“巧学”、“苦学”,形成适合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2)轮机英语“晨读活动”

在轮机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存在单词不会读的现象。所以轮机英语晨读活动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而提出的,每班的社团成员利用晨读时间带领本班同学领读轮机英语课堂上学过的单词,并督促大家大声朗读教堂教学中学过的课文。

(3)轮机英语“磨耳朵活动”

这一活动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学生反应晚自习不知道做什么的现象,在本活动中,根据轮机英语听说课堂教学进度,每班的社团成员利用晚自习时间向全班同学播放轮机英语听力。提高全体同学的听力。

(4)轮机英语“大声说活动”

利用每周一次的团课,由指导教师指定题目,社团成员主持,进行英语角主题活动、演讲比赛或其他形式的轮机英语“大声说活动”。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5)轮机英语“轮机英语大赛活动”

社团成员每学期定期向全体同学举办轮机英语大赛,大赛包括:词汇大赛、英语演讲大赛、朗读大赛、听力大赛等。

3.4 轮机英语社团评价制度

无论是社团活动还是社团队伍本身都需要评价制度,才能让社团工作更加完善,使社团管理更加优质高效。对社团活动的评价,主要通过对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进行班级问卷调查,其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社团活动的内容、组织方式、活动效果和满意度的调查。对社团队伍的评价主要通过社团队员自我评价,指导教师考核,以及社团民主评议。两种评价结合,最终形成对社团每学期的工作评价,并根据结果,对社团下一步的工作和成员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利于社团始终保持高效向上的发展方向。[3]

4 结语

轮机英语第二课堂弥补了轮机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基于轮机英语第二课堂的英语社团则是轮机英语第二课堂的载体,轮机英语社团成员在参与社团活动的同时提升了自己,也帮助了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说,轮机英语社团活动可以提高全体同学的轮机英语学习水平,能够发挥全体同学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有助于轮机英语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铁铭.高职英语社团教学法实证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o.23(124).

团结合作的词语篇3

笔者认为,人物专题片解说词必须做到:语言平实可信、构思新颖巧妙、结构有起有落,才能将人物表现得既艺术化又生活化。

首先,人物专题片解说词能够打动观众的根本,在于以情动人。这里的“情”指的是真情实感,而非矫揉造作的假情假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太多的撰稿者喜欢用堆砌华丽辞藻的方式来论释拍摄对象。而过度的渲染就会使人物本身脱离真实,就会使观众与人物产生距离感。既然解说词要做到感情求真,那么文字的具体运用也一定要务实。实际上,大众化的语言是最鲜活的,也是群众最容易接受的。如果解说词能建立在大众语言基础上来写,并充分展开联想,就可能收到许多平中见奇的效果。

在大多数情况下,画面对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是难以准确表达的。早期的默片时代,虽然画面有极强的表现力,演员有极生动的表演,但是画面的局限有时导致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交代不清,必须要穿插字幕进行帮助说明,否则观众就会对主人公的形象、内在联系以及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产生理解障碍。因此,当涉及人物生平或面对具有多释性的画面时,就需要解说词与画面结合来整合画面信息,创造明确的指示关系。如:《最美不过“夕阳红”》为例,主人公陈福良夫妇二人早在七八年前组建“夕阳红”演唱团时的艰苦场景很难一一再现,画面是很难让观众有具体的了解。这时就必须通过解说词的介绍来表现,在解说词中可以告诉观众:陈福良夫妇都是普通退休工人,其儿子儿媳妇也已经下岗,为了创办“夕阳红”演唱团,夫妇俩拿出自己的退休金用于购买演出道具、乐器等,演唱团里的所有道具诸如旱船、大花轿、小毛驴等都是他们冒着冬天的寒冷在一家废弃的小房子里面自己买来竹条等材料亲手制做的……等等。

也就是说,画面往往难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一个人心里在想什么,也很难通过外部的动作行为、面部表情看出来。咱们仍以《最美不过“夕阳红”》为例,陈福良本身是一位言谈不多、性格朴实的退休工人,拍摄当中并没有什么具有冲击力的画面和语言。怎样才能展示陈福良丰富的内心世界呢?此时加入解说词:“演出中那些生活气息浓郁、内容健康向上的所有说唱段子,都是陈福良自己创作的,陈福良的爱人潘爱珍也是演唱团里唱二人台的演员之一。陈福良的每一个新作品,潘爱珍都是他的第一个听众,而且边听边跟陈福良一起讨论和修改稿子也成为了两位老人的一种习惯”来表现陈福良夫妇热爱群众文化的执著精神。

其次,画面尽管可以通过强调细节、展现过程、营造氛围等方式来表达情感,然而无论如何这种表达也是一种间接的表达,需要观众去体验、感受和理解。而解说词却可以直接抒发感情,阐述道理。情感是人物专题片的一把钥匙,如何传达对所塑造人物的情感,并让观众沉浸其中,是一部人物专题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最美不过“夕阳红”》一片中,解说词对陈福良这样总结道:“退而不休献余力,夕阳映得满天红,陈福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几年来,由他组建的“夕阳红”演唱团共义务演出400多场,观看演出的观众达30多万,足迹遍布了社区和公园广场的每一个角落。” 这一部分的解说词既是一种具体的概括,又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下转47页)

(上接45页)将陈福良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出来。“他,不仅为群众送上了试听文化大餐,为老年人发挥潜力贡献力量创建了平台,也为创建文明和谐社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景色。”点出了全片的主题,更将这一主题推向了高潮。

团结合作的词语篇4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和”精神;整体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6)04-0066-04

当今时代,随着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与加深,社会上对具有从事国际贸易等商务活动的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势必会越来越大,而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才兼备、懂得商务礼仪及习惯,且有一定商务活动交际能力的商务日语人才自然便成了各院校培养的主要目标。不过,笔者认为在商务日语教学中,学校除了重点抓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及有关商务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外,还应该重视日本企业文化的教育。只有了解日本的企业文化,才能让学生对日本社会及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有进一步了解,才能尽快地熟悉,适应日本企业的工作环境,更好地与日本人交流沟通。

战后日本经济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主要原因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文化包容面很广,但主要内容是有关“和”精神。“和”是日本企业管理范畴中的哲学概念和行动指南。其内涵是指爱人、仁慈、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它是日本高效能团队精神的基础。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和”精神

日本国俗称“大和国”。日本民族称为“大和民族”。日本民族精神就是“大和精神”、“和”精神。“和”精神就是指与自然共存,给家庭,国家及世界带来共存共荣的一种和谐的精神。自古以来“和”精神已广泛地渗透到了日本人的内心深处。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精神,即团队精神则是凝聚着以“和”精神为主导的企业精神。

日本把家的概念推广为企业和组织,强调企业是一个大家庭,职员和管理人员之间有一种亲属式的团结。倡导以和为贵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和为贵”的思想可以说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神从观念上保证了职员在企业中与他人合作,和谐相处,使日本企业减少人际关系的内耗,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精神成为日本企业高效能团队精神的主导和联系纽带。企业为职员提供各种福利待遇和学习培训的机会,职员则忠于企业,“爱社如家”,职员之间也必须互相关照,团结协作。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是两个最为明显的标志,被称为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两大法宝。日本企业所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和国际竞争力,与这两个法宝有着根本的关联。新职员一进企业就接受企业的经营理念,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学习,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团队的和谐运作。日本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大多采取终身雇佣制。终身雇佣制使职员有了自我实现需要的保障,获得了安全感。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

此外,日本是一个纵向结构的社会,一个论资排辈的社会,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年功序列”的文化背景来自日本传统社会“尊重长者”的习惯。日本人部下对上司的服从可以说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一种心理上的天生的敬畏。一个社会人总是处于各种关系之中,日本人对纵向关系的重视明显高于对横向关系的重视。因此,敬语在商务社会里非常重要。日本的商务社会可以说是敬语的社会。它是顺利进行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油。准确地把握好敬语是做社会人的第一步,是在商业社会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由此可知,敬语学习在商务日语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日语教师自身不仅要重视敬语教学,在课堂上对学生强调学习敬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训练学生习惯敬语的表达形式,在课堂上有意识地使用敬语。

二、日本人的整体性思维与“和”精神

日本人的“和”精神还体现在经验综合型的整体思维倾向与重视和谐统一的思维趋势。人们注重共同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并时刻约束自己,所有日本的企业都依循“和”精神行事。“和”的观念其实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但在日本又发展了儒家思想。儒学在日本的长期传播,对日本人整体性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延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儒学已融入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情感及生活方式之中,成为日本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人具有一种多维价值观的思维模式,而“有用性”则是其对待不同文化、价值、思想的判断与取舍的标准。当代日本人里持有多种的人不少。一个日本人一生中,出生后要去神社拜神,结婚时又去基督教堂或神社举行婚礼,而死后却在佛教寺院举行葬礼。由此可见,日本人以宽容和谐的精神包容任何思想。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具有“包容性”。这种“包容性”的特征之一就是“和”精神。

有的日本学者认为欧美人与日本人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其历史根源在于欧洲人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而日本人则以稻作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畜牧业生产是逐草而居经常移动的,需个人经常进行主体选择,确定何去何从,因此,从事畜牧生产的人们更具主动性与自律性。而稻作农耕生产是定居,且经常需要团体成员的共同协作(如建设与维护灌溉设施、防洪、建堤坝等),因而从事稻作农耕生产的人们必须注意遵守团体(主要指村落)决定的计划或规范,从而形成行为的他律性。日本民族具有明显的农耕民族的文化特征。

日本长期处于封建制度下的身份等级制度社会,士民工商之间很少流动。人们过着与各自身份相符的生活,且各种阶层有各自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因此,他们惯于“类型化”交往,人人循规蹈矩,安分守己。“身分相”“分际”“身の程”“分をわきまえた”等词语都由日本历史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而产生的。相反,如果作出与自己身份不符的事情,则会遭受家族或部落的耻笑、孤立,甚至惩罚。日本人处事特别小心谨慎,生怕自己的行为遭他人耻笑,丢面子,因此,日语中表达类似知耻语义的词汇很丰富。如,“みっともない”,“きまりい”,“ずかしい”,“外闻がい”,“体裁がい”,“みばがい”,“见苦しい”,“ばつがい”,“照れくさい”,“まずい”“面はゆい”“ろぁたい”“格好がい”等,都是表示与知耻有关的“不好意思,难为情, 害羞,不体面”之类的意思。相反,若是不顾及别人的评价,看法,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行事的话往往会被人指责为“厚かましい”“ ”“ぶてぶてしい”“露骨な”等,都是带有贬义的“厚颜,目中无人,毫无顾忌”等之类的语义。

说到耻,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者露丝・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文化进行了犀利的解剖。她认为日本文化是“耻感文化”,“耻感文化”是他律性的,是靠外部的约束力来行善的。注重外部评价,介意别人怎样理解自己的行为。而西方文化则是“罪感文化”。“罪感文化”是自律性的,是靠内心的服罪来行善的,注重内心感受和反思。

传统的整体性思维方式还表现在人际关系领域中。按照日本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个体是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的。行为主体的个人是受人际关系制约的个人。在个人与整体(团体或社会)的关系中,当代日本人仍表现出强烈的团体意识,归属意识。例如,在日本商务社会中,初次见面作自我介绍时,日本人习惯说上自己的所属企业、单位。

三、从日本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看日语特点

众所周知,日本人崇尚朦胧、暧昧、婉转的日语表达方式。为了避免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日本人一般不善于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采用婉转的表达形式陈述自己的意见或想法。例如,日本人常用“~のではないかと思う(考える)/~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等不确切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日本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与语言的模糊性更不利于精密而准确地思维表达。日本学者中村元认为:日语的表现形式更适于表达感情的,情绪的细微差别,而不那么适于表达逻辑的正确性。从日语词汇方面看,古代和语词汇用来表示感性的或心灵感情状态的词汇很丰富,而用来表示能动的,思维的,理智的和推理作用的语汇却非常贫乏。和语词汇绝大部分都是表达具体的和直观的词汇。但表达抽象哲学思考的“抽象名词”则一般是用汉字构成的汉语词汇。

了解日本人对人类社会整体性认识的这一思维特点,对我们正确理解日语语言现象有很大帮助。如日语的自他动词的区分问题一直是日语学习者常常头疼的语法难点之一。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该用他动词(及物动词)的场合,日语却习惯用自动词(不及物动词)。日语语言学者影山太郎在比较日语与英语的特点时指出:日语语言重视事态的状况,即,影山太郎(1996)称“状况重视型”,而英语语言则重视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人,即“人间重视型”。 影山太郎解释道:当一个丢了钱包的人在他(她)找到钱包后,日语一般说“财布が见つかった”(钱包找到了)。“找”这一动词选用不及物动词(日语称作“自动词”)“见つかる”。之所以选择不及物动词是因为日本人的思维特点是把事件作为自然发生的情况来描述。同样的情景用英语描述时,英语则习惯用及物动词,即把动词“找”的行为者人(I)作为句子的主语,即“I foundit.”。在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间,日语趋向选择不及物动词,而英语则趋向选择及物动词。

由此可知,对于同一客观事实,日语不同于英语,日语注重描述结果的本身,把客观事物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衍变的结果来进行表述。日本人追求与自然共为一体的亲和感,相反,西方人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其表现为征服自然、战胜自然、支配自然的意识观念。因此,英语的特点倾向于用及物动词。

以上本文就商务日语教学与日本企业文化的关系,主要围绕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神,运用日本人的整体性认识思维,重点分析了日语语言特有的现象和表达方式。由此可知,了解日本企业文化对商务日语教学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认识日本社会,日本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还能让我们更清晰地捕捉到日语语言特有的现象和特点。从而真正达到我们培养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目标。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大森和夫,大森弘子,曲维.日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池田伸子.日本语教育の研究[M].东京:东京堂出版,2001.

[3]垣吉僚子.人间形成の日米比较[M].东京:中央公论社,1992.

[4]影山太郎.动词意味论[M].东京:くろしお出版,1996.

[5]田中望.日本语教育の方法[M].东京:大修馆书店,1988.

[6]星野命.文化间教育と [J].文化间教育,1989.

[7]町田健.まちがいだらけの日本语文法[M].东京:讲谈社,2002.

[8] (日)中村元著,林太,马小鹤译.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团结合作的词语篇5

关键词:文化适应;文化导入;文化定型

一、文化导入的理论依据

在外语学习中,社会文化因素对学习者及其学习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不少学者从这一角度出发研究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构建了各种理论。其中很具影响力的是Schumann提出的文化适应模式(acculturationmodel)。Schumann将社会文化因素视为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认为二语习得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融合程度决定着二语习得的成败。文化适应模式理论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因为它有助于我们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心理过程和二语习得中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适应是跨文化交际领域中一个探讨较多的概念,它是“对一种新文化的适应过程”[1],是对“新文化的思想、信仰和感情系统及其交际系统的理解过程”[2],是“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结合”[3]。Schumann认为导致文化适应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二语习得者和目的语使用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

社会距离指一个人感到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另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相同或不同。群体之间或社团之间的社会距离影响着他们之间的交流,还会影响一个群体学习另一个群体的语言方式。社会距离由许多因素决定,如:1)社会显性,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领域里,学习者社团与目的语社团的地位是平等的,不是一方优于另一方的;2)结合方式,指学习者社团是被目的语社团同化,还是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或是既适应目的语文化,又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沿袭自己的文化方式;3)封闭性,指学习者社团与目的语社团被各自的学校、教堂、医院等社会设施隔离的程度;4)凝聚性,指学习者社团以圈内交往还是圈际交往为主;5)学习者社团规模的大小;6)文化和谐性,指两社团文化是相近还是相异;7)社团的态度,指两社团对彼此所持的态度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8)打算居留时限,指学习者社团打算在目的语社区居留时间的长短。

心理距离指学习者个人对目的语及其社团的总体心理感受,影响它的因素有:1)语言震惊,指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所体验的困惑和恐惧;2)文化震惊,指学习者在接触一种新文化时所产生的焦虑和失落感;3)动机,指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目的以及为达到该目的而做出的努力;4)自我渗透,指学习者的语言自我塑性和僵化程度。

二、文化导入

1.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在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中,Schumann都强调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一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外语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个变化发展过程”,“学习外语还是不同文化系统沟通融合的过程,是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系、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语言方式的碰撞、理解、吸收和融合的过程”[4]。而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的四个重要参数——合语法性、适宜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宜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一个人如果不具备某语言社团的文化背景知识是不能与该社团的人顺利地进行语言交际的。语言交际能力实际上是获得进一步的文化知识的必要前提和手段。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进一步学习外族文化的能力。要消除外语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之间存在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即消除由于缺乏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而造成的心理障碍,就应该把文化融入教学,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文化导入的主要内容

知识中心模式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模式之一,目前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是如何在目的文化情境中适宜地使用目的语的知识,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可称为目的语社会文化能力。由此视角来看,跨文化交际能力突出了交际能力的核心部分,即有关谈话规则和适宜性的知识。下面的公式可以概括这种观点。跨文化交际能力(目的语社会文化能力)=目的语适宜性=目的文化知识”[5]。知识中心模式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测试,即文化导入。根据这一概念,文化似乎是某种外在的物质存在,需要被人为地导入语言教学之中。陈光磊先生主张在外语教学中移入与目的语语义、语用相关的文化内容,它包括以下内容:1)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和特有的概念在词汇与语义上的呈现;2)不同语言中指称意义或语面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内涵意义;3)词语在文化含义上的不等值性;4)不同文化对同一对象所作的概念划分的差别在词语及语义上的显示;5)体现一定文化内容的定型的习惯用语,主要包括成语、歇后语、俗语、谚语、格言等。

3.文化导入的局限

知识中心模式的文化导入集中于认识层面。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各个教学环节都易于操作,但往往灌输性强,启发性弱,学习者本人缺乏切身的体验。另外,这一模式难以处理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性,所传授的文化知识往往流于文化定型。

三、文化定型的建立与打破

Dodd(1991)提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与三个因素紧密相关:第一,情感因素,指拥有积极的态度,包括自我肯定、自尊意识、信赖、安全感等。第二,认知因素,指跨文化接触中的感知与认识,包括期望、定型观念、不确定感等。第三,操作因素,指所采取的行为与交际技巧,包括言语与非言语技巧。作为认知因素之一的定型观念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它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或跨文化交往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成员的笼统的、简单的看法。文化定型对跨文化交际影响很大,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文化定型被认为是人类应付复杂的外部世界时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基本认知策略[6]。

团结合作的词语篇6

关键词: 韩国语口语 听力教材 人类名词 置信区间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外语学习者都希望通过电影、电视剧提高听说能力。把电影电视剧融入听力教学中,对于创造良好的韩国语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韩国语听力水平和韩国语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首先通过问卷调查选出了学生最喜欢的31部韩国电影和4部韩国电视剧,由它们组成了共220,684个语节的韩国语准口语语素分析语料库。然后对这一语料库进行统计分析,再把这一结果运用统计学中区间测定的方法,与国内出版的8本韩国语教材共51,612个语节的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

韩国语的一般名词从大类上可以分为实体名词和非实体名词,这两个大类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类。人类名词是若干小分类中的基本分类,鉴于此,本文将研究对象设定为人类名词。研究者试找出准口语和教材两个语料库在人类名词使用上的异同点,提出今后韩国语听力教材和会话教材内对话例文的改革方案。

人类名词可以分为通称名词、职业身份名词、呼称名词、团体通称名词、组织机构名词及人体构件相关的名词六类。研究者首先对准口语语料库中人类名词各个小分类的使用现状及其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本准口语语料库中人类名词总共出现15930次,各个人类名词分类的目录及在准口语和教材中出现的次数如下,通称名词:3256,349;职业身份名词:2359,309;呼称名词:6305,604;团体通称名词:1309,414;组织机构名词:972,530;人体构件相关的名词:1729,219。

接下来研究者计算出了韩国语准口语人类名词的算术平均数(样本平均数),置信水平定为95%(显著性水平α=0.05)。计算标准偏差时,本研究采用了T检验(S=■)。研究者利用Excel(2010)中的CONFIDENCE.NORM函数和样本平均数,分别计算出了各类实词的置信上限和置信下限。置信区间以“置信上限置信下限”表示,各项数据如下所示:通称名词:7.11-5.18;职业身份名词:4.89-3.12;呼称名词:13.88-10.02;团体通称名词:2.55-2.01;组织机构名词:2.19-1.32;人体构件相关的名词:3.79-2.92。

例通称名词:男人,女人,男女,天使,鬼神;

职业身份名词:老师,医生,记者,博士,社长;

呼称名词:妈妈,爸爸,女儿,儿子,孙子;

团体通称名词:人们,青少年,老人,观众,年轻人;

组织机构名词:学校,教会,公司,学院,俱乐部;

人体构件相关的名词:眼睛,手,脚,胳膊,鼻子。

研究者利用Excel(2010)中的COUNTIF函数,对教材语料库中的每一种教材的人类名词作了详细的统计,并计算出了它们的出现频率。各个分类的平均出现频率如下所示:通称名词:1.60%;职业身份名词:1.57%;呼称名词:3.33%;团体通称名词:1.93%;组织机构名词:3.17%;人体构件相关的名词:1.27%。

最后研究者把上述各个数据与各类名词的置信区间相比较,检验这些数值是否在置信区间里。根据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原理,如果哪一个数据在置信区间里,那么我们可以说哪一部教材的哪个词类具有真实性。如果哪个数据超出或低于置信区间,那么我们可以说它并不具有真实性。研究者利用Excel(2010)中的IF函数对此进行了检验,结果上述名词的所有数据全部超出了置信区间。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判断,中国国内出版的韩国语听力教材中的对话例文在人类名词的使用方面并没有真实地反映韩国语口语的实际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听力教材中所有的人类名词都超出了准口语语料库中的置信区间,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听力教学绝不仅仅单纯为了教育而教育,不能人为地增加人类名词,包括其他名词分类的词汇量,而应该充分体现韩国本国人的口语特点。因此,今后在编写韩国语听力教材时,我们应该根据韩国本国人的语言习惯,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各个分类的名词在教材中出现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韩国语口语的特点。

参考文献:

团结合作的词语篇7

关键词: 化学专业 英语构词法 应用

化学专业英语虽然是一门专业选修课,但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修该门课程,他们迫切需要掌握化学专业英语,以便在考研过程中和以后文献查阅和方面具有牢固的专业英语知识。另外,对外交流和专利事务也需要专业英语知识。在化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研究化学英语中词汇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掌握其构词的规律性,更好地理解专业词汇在化学中的应用。在探讨构词法的同时,注意专业词汇是如何描述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以及词汇间的习惯搭配、常用句型中的应用和词汇词性转变等相关问题,才能正确地使用和理解专业英语词汇,对规范化撰写英文资料起到积极的作用。

综观化学英语教学,其教学内容包括无机化学[1]、有机化学[2]、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工程和应用化学等[3],其中专业词汇、专业术语、英文句子的构建和组成及英文句子的理解翻译为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本文根据原版英文教材[4]和一些外文化学期刊,归纳总结出化学专业英语的一些构词方法,这在以往化学专业英语教学论文中很少看到,希望对专业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考试起到借鉴作用。

一、常见后缀在化学专业英语中的作用

1.后缀为-tion的词汇在专业英语中的作用

在化学专业英语中具有后缀-tion的常用词汇有:oxidation(氧化),reduction(还原),addition(加成),elimination(消除),hydration(水合),substitution(取代),hydrogenation(氢化),cyclization(环化),halogenation(卤代),alkylation(烷基化),carboxylation(羧基化),acylation(酰基化),decomposition(分解),disproportionation(歧化),nitration(硝化),sulfonation(磺化),neutralization(中和),polymerization(聚合),condensation(缩合)等。

这些词汇表示的是某一类型的化学反应,它们往往用于某类反应发生或通过某类反应形成了某种物质,经常与undergo,occur,by一起使用,例如:Aldehydes or ketones undergo condensation reactions to form α,β-unsaturated carbonyl compounds.(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形成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也可用于句首表示某类反应的应用、进行情况和结果如何等,例如:The elimination of alkyl halides is used to prepare alkenes in the presence of catalysts.(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卤代烷消除用于制烯烃)。

2.后缀为-ic的词汇在专业英语中的作用

当atom,period,allyl,vinyl,benzyl,acetylene等词汇添上后缀-ic时,这些名词转化为形容词atomic,allylic,periodic,vinylic,benzylic,acetylenic,使用这些形容词时注意不要和名词混淆。在与下列词语搭配时常要用形容词:the periodic table(周期表),periodic property(周期性),atomic radius(原子半径),the atomic number(原子序数),allylic hydrogen(烯丙氢),allylic delocalization(烯丙基离域),allylic substitution(烯丙基取代),allylic halide(烯丙基卤化物),allylic shift(烯丙基位移),allylic carbocation(烯丙基碳正离子),benzylic radical(苄基自由基,也可benzyl radical),benzylic carbon(苄基碳),benzylic chlorination(苄基氯代),acetylenic hydrogen(炔氢)。

在与下列词语搭配时常要用名词形式的有:vinyl chloride(乙烯基氯),allyl bromide(烯丙基溴),allyl group(烯丙基),vinyl group(乙烯基),它们常常是某一具体化合物的名称,不用后缀为-ic的形容词形式。

3.后缀为-sis的词汇在专业英语中的作用

有些具有-sis后缀的化学英语词汇往往表示原来的物质发生了裂分的含义,比如:hydrolysis表示酯的水解和弱酸弱碱盐的水解,ozonolysis表示臭氧化反应,electrolysis表示电解,hydrogenolysis表示氢解,solvolysis表示溶剂解,homolysis和heterolysis表示共价键的均裂和异裂,这些词一般都没有复数形式。

4.分词在专业英语中的作用

在化学专业英语中存在很多固定搭配,有些名词要用过去分词来进行修饰。例如: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浓硫酸),conjugated diene(共轭二烯),substituted benzene(取代的苯),unsaturated carbonyl compound(不饱和羰基化合物),excited state(激发态),eclipsed comformation(重叠构象),staggered comformation(交叉构象),chlorinated product(氯代产物),protonated hydroxyl(质子化羟基),unshared electrons(未共用电子),delocalized electrons(离域的电子),negatively charged nucleophile(带负电的亲核试剂),concerted reaction(协同反应),sterically hindered butyl(空间位阻的丁基)。

有些专业术语是动词+ing形式和名词组成的复合词,例如shielding effect(屏蔽效应),penetrating effect(钻穿效应),blocking group(阻塞基团),boiling point(沸点),melting point(熔点),oxidizing agent(氧化剂),reducing agent(还原剂),leveling effect(拉平效应),leaving group(离去基团),antibonding molecular orbital(反键分子轨道),deactivating group(致钝基团),protecting group(保护基团)。

使用复合词修饰常见的描述化学专业内容的词汇:acid-catalyzed reaction(酸催化的反应),base-promoted chlorination(碱促进氯代),six-membered alkene(六元环烯烃),water-soluble salt(水溶性的盐),electron-withdrawing group(吸电子基团),electron-donating group(供电子基团),cross-coupling reaction(交叉偶联反应),silica-supported catalyst(硅胶负载的催化剂),round-bottomed flask(圆底烧瓶)。

化学专业术语有些是由名词+名词构成的复合词结构,不同于分词的形式。例如coordination compound(配位化合物),electron affinity(电子亲和势),ionization energy(电离能),acid ionization contant(酸离解常数),the solubility product constant(溶度积常数)。

二、常见前缀在化学专业英语中的作用

1.前缀stereo-在构词法中的应用

在专业英语中stereo-表示立体、空间的意思。例如:stereoisomer(立体异构体),stereoisomerism(立体异构),stereopolymerization(立体聚合),stereoregular polymer(立体定向聚合物),stereoselective reaction(立体选择反应),stereoselectivity(立体选择性),stereospecific catalyst(立体定向催化剂),stereospecific polymer(立体定向聚合物),stereospecific synthesis(立体定向合成),stereospecificity(立体特异性),stereostructure(立体结构),stereochemical formula(立体化学式),stereochemistry(立体化学),stereocopolymer(立体共聚物),stereoeffect(立体效应)。这些词汇应用于表述立体结构、立体反应和具有立体结构的化合物,例如:The hydroboration of alkenes is a stereospecific addition reaction.(烯烃的硼氢化反应是立体定向或立体专一的加成反应)。

2.前缀de-在构词法中的应用

在英语中前缀de-可作为“离开”,“除去”,“向下”,“减少”的意思,而化学英语中有些具有前缀de-的词汇在词义上与原来词汇意思相反,表示化学反应是一个相反的逆向反应类型,后面常与reaction反应连用或单独使用作为主语。例如:dehydration(脱水),dehydrochlorination(脱氯化氢),dehydrocyclization(脱氢环化),dehydrogenation(脱氢),demethylation(脱甲基),depolymerization(解聚),dealkylation(脱烷基),decarboxylation(脱羧),deprotonation(脱质子)。例如:A demethylation reaction is a reverse reaction of a methylation reaction at high temperature.(在高温下脱甲基化反应是甲基化反应的逆反应)。

前缀de-在相应动词hydrate,protonate,hydrogenate前则表示脱水脱质子脱氢具有实际意义反应过程,常用作谓语。例如:Alcohols dehydrate to form alkenes under acidic conditions.(在酸性条件下醇脱水形成烯烃)。

3.前缀hydro-在构词法中的应用

前缀hydro-在专业英语中有“氢的”和“水”的意思,一般化合物的名称前和与氢有关的反应前翻译成“氢的”意思,hydroperoxide(氢过氧化物),hydroquinone(氢醌),hydrosilication(硅氢化反应),hydrosulfide(氢硫化物),hydroboration(硼氢化反应),hydrobromic acid(氢溴酸),hydrocarbonate(碳酸氢盐),hydrohalogenation(氢卤化反应),hydrocarbonylation(氢甲酰化),hydrocinnamic acid(氢化肉桂酸)。

其他情况常译成“水”的意思。例如:hydrolyzate(水解产物),hydronium ion(水合氢离子),hydrophile lipophile balance(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ic(亲水的),hydrophilic colloid(亲水胶体),hydrophilic group(亲水基团),hydrophobic(疏水的),hydrophobic bond(疏水键合),hydrophobic colloid(疏水胶体),hydrophobic group(疏水基),hydrophobic interaction(疏水性相互作用)。

4.前缀electro-在构词法中的应用

前缀electro-是电或电子的意思,在化学英语中含electro-为词头的常见词汇有:electrochemical polarization(电化极化),electrochemical reaction(电化学反应),electrocyclic reaction(电环化反应),electrodecantation(电倾析),electroosmosis(电渗透),electrodialysis(电渗析),electrogravimetric analysis(电重量分析),electronegativity(电负性),electrophoresis(电泳),electrophoretic effect(电泳效应),electroplating(电镀),electrostatic field(静电场),electrostatic potential(静电势),这些词去除前缀electro-,后面的词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

前缀electro-也可和一些后缀组成化学专业词汇:electrolyte(电解质),electrolytic analysis(电解分析),electrolytic extraction(电解萃取),electrolytic oxidation(电解氧化),electrophilic agent(亲电试剂),electrophilic reaction(亲电反应)。后缀-lytic的其他一些词汇有:hydrolytic(水解的),pyrolytic(热解的),homolytic(均裂的),heterolytic(异裂的)。后缀-philic常见的化学词汇还有:nucleophilic(亲核的),hydrophilic(亲水的),lipophilic(亲油的),protophilic(亲质子的)。

三、构词法学习的作用

构词法的学习可快速掌握化学专业英语词汇和纠正不正确使用专业英语词汇的现象。通过归纳总结,增强词汇的记忆力,帮助随时从大脑反馈所需信息,为专业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对于今后化学专业学生的对外交流工作和外文资料阅读及撰写工作提供较大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Gary L.Miessler.无机化学(影印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L.G.Wade,JR.有机化学(影印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团结合作的词语篇8

一 小学英语游戏的几种类型

1.会话类游戏

会话类游戏可以给小学生创造一个合理情境,让他们在这个场景中记忆单词,联系英语句子等。例如江苏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3 a good idea 的某个老师的讲课片段。课堂上老师布置,学生用:“What time is it,Mr.Tiger?”做游戏,并学会用句子。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扮演Mr.Tiger,当有人问到现在几点的的时候,这个Mr.Tiger要回答出正确的时间。如果能够准确读出卡片上的时间,这个Mr.Tiger可以叫下一个他想要上来的同学来替换他;如果回答错误,那么他将要受罚,唱一支歌,跳支舞都可以。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句型,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时间用语的英语读法。

2.词汇类游戏

词汇类游戏是教师拿到与词汇相对应的各个实物。例如,教师在上课前准备各种水果,在上课时,让学生抢答每种水果的英语单词,答对了,就奖励这个水果给他。这样,学生都踊跃参加,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3.字母类游戏

字母类游戏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准备26个英文字母和一些单词卡片,这些卡片上的单词可以是“dog,cat”这类短单词,也可以是长一些的单词;然后把字母卡片分给学生,当老师举起单词卡片的时候学生就要按照顺序组成这个单词。这样教学,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深刻地记忆了这个单词的组成。

二、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加入游戏环节可以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把小学生变成学习英语的主体,而不是以前教师是英语教学课堂的主体的情况。作为主体,学生就能主动学习,而不是以前那种被逼迫学习的情况。因为,传统的课堂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认真听讲,但小学生身体发育不成熟,这就致使他们不能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枯燥的英语课程上。而游戏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个情况。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若能够给学生带来乐趣,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锻炼小学生团结互助能力,改善师生关系

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传统的课堂都是小学生在听完老师的讲解之后,自己朗读、背诵英语单词、句子、课文。而当前的课堂提倡游戏教学,在游戏中,学生需要团结合作。字母类游戏就是这样,每个同学必须知道自己手里拿到是哪个字母,同时他们还要知道这个单词中都有哪些字母,选出手里有这些字母的人,然后按照顺序进行排列。这个过程就是要锻炼小学生的团结能力,他们必须彼此合作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游戏。同时游戏的加入,也给教师一个和学生互动的机会,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和这些学生走得更近,对他们更了解,这样就可以改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使之更为密切。

3.提高学习英语效率,促进英语知识的吸收

游戏中可以给小学生创造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他们可以自由地联系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自己去探索英语知识的奥秘,这样就能让他们更愿意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促进英语知识的吸收。

三、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注意事项

1.注重学生参与,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小学英语课堂中加入游戏要注意学生的参与情况,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每个学生都能自愿、积极地参加到游戏中,不是只有个别人参加,而大多数人当观众。每个参加的同学都要公平对待,每个人在游戏中的地位都不同,可以让学生轮流尝试不同的角色,而不是老让那些表现积极的学生演出。

2.游戏内容紧扣课堂主题

游戏就是要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师要在课前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精心选择游戏。游戏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语音游戏、字母游戏、词汇游戏等。我们做游戏的目的就是要加深小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而多种多样的游戏的加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课堂气氛。

团结合作的词语篇9

关键词:航空馆 讲解团队 航空英语 基础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05-02

1 航空馆学生英文讲解团队建立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西安航空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航空类院校,重视校园航空文化建设,拥有航空馆、停C坪等航空资源,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随着高校的国际化以及国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建立航空馆英文讲解团队具有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

航空产业发展与英语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而,航空类院校的学生对航空英语的学习迫在眉睫,我们要有机的将基础英语与航空英语结合起来,“实现基础英语与航空专业英语的有效衔接,广义上讲是为了优化我国民航业后备人才的专业素质,使我国民航业在未来世界民航发展的浪潮中不落于人后;具体的讲是为了完善和提高民航相关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当前民航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1]所要培养学生对航空英语的兴趣,尽快转变对航空英语懵懂的看法。如今的航空产业对英语的要求较高,尤其是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最低要求拿到英语四级证书,同时掌握相关的航空词汇在面试时会对面试者有很大的帮助。

1.2 有利于彰显学校航空特色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提出以及近年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科普教育,航空教育及航空科普教育的任务显得越来越紧迫重要了。[2]航空馆作为我校进行航空科普教育与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实践基地,发挥着它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校与国外高校合作,相互了解航空科技。我校航空馆学生英文讲解团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更好地学习国外友人先进的航空科技,并且可以和国外高校搭建起航空知识领域的互助平台,以致于更好地彰显我校航空特色,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

1.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航空馆英文讲解团队不仅能提高团队成员的英语水平,而且更能从中锻炼成员的综合能力。团队成立与发展需要每位成员集思广益,需要各部门统筹协作,加强沟通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因而有助于团队成员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此同时,当团队逐渐壮大时,扩散出更多地正能量以改善学校的学习氛围,让这种正能量在校园内传递着青春活力和蓬勃向上的朝气,彰显着我们新一代航空人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精神。

2 航空馆学生英文讲解团队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没有比较完善的航空英语资料体系,以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参与性不高等,这些问题都在制约着这个团队的建立与发展。

2.1 航空英语课程建设薄弱

航空英语课程是提高学生航空英语水平的重要课程,但其课程建设滞后于基础英语课程。首先,与基础英语相比,航空英语课程课时只有前者的四分之一,而且开设在第四学年,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基础英语教学中,很少涉及航空英语内容,两者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3],影响了学生对专业词汇的学习。其次,学生都普遍重视基础英语的学习,对航空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对航空英语学习。最后,学校航空英语方面的书籍材料、电子学习资源等较少,限制了学生对航空英语的学习。航空英语课程的薄弱,导致学生缺少使用英语进行航空馆讲解的能力。

2.2 学生参加学术性团队的积极性不高

航空馆学生英文讲解团队的建立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然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学生认为学习航空英语没有任何作用,浪费自己的时间。在问卷调查中,甚至三分之二的学生对于航空英语没有概念。学生们往往喜欢参加以娱乐为主的社团,不想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取课外知识,这种现象阻碍了学术性团对的建立与发展。

2.3 师资短缺以及团队缺少对外交流的机会

“实现ESP航空英语教学与基础英语的无缝对接是当前航空教育的重点”。[4]然而在这转型期间,迫使老师所担负的任务繁重,不仅要承担原来基础教学中的任务,又要顾及航空英语教学材料的整理,由此老师缺少精力去指导航空英语材料的采集整理及培训工作。同时,团队缺少航空专业的资深教授以及外籍教师的指导,影响了团队的发展。此外,缺少和校外航空馆的沟通与联系,使得团队的航空视野较为狭隘。

3 团队建立与发展的措施

3.1 加强航空英语课程建设

首先,实现航空英语与基础英语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航空英语水平。“基础英语与航空英语是相辅相成且相互促进的,基础英语是航空英语的基础,航空英语又是基础英语的应用与延伸。”[5]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航空英语方面的词汇,讲解航空英语发展等,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航空英语词汇。其次,强调航空英语对学生专业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价值,提高学生对航空英语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航空英语的动机与兴趣。最后,学校应加大投资,重视航空英语相关学习资源的建设,制定航空英语常用词汇表或者航空英语语料库[6],为学生航空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

3.2 加强航空英语第二课堂建设

航空英语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航空英语水平的重要平台。航空馆英文讲解团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与航空英语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提高英文讲解水平与交流能力。例如:航空英文讲解团队定期参观航空馆,熟悉航空模型、机械设备等,并邀请航空馆负责老师进行专业讲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航空馆、飞机机型讲解比赛等,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3 加强航空馆讲解团队的师资建设

航空英语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因此航空馆英文讲解团队需要指导教师具备较高的航空专业水平与英语水平。为了满足此要求,可以建设高素质的跨学科的教师指导团队,主要由英语专业教师、航空专业教师以及外籍教师组成。英语专业教师重点指导航空馆资料的英文翻译与讲解词;航空专业教师负责详细介绍航空馆展品的介绍,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外籍教师以外宾的身份,聆听学生的讲解并提出建议。

航空馆英文讲解团队的建立与发展能够凸显学院的航空特色,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国际化进程。航空馆英文讲解团队应加强自身的机构建设,提高成员水平与能力。同时,学校也应提供更多的机会,组织航空馆英文讲解团队进行对外交流,拓展视野提高水平。

参考文献:

[1][3][4][5] 高培新. ESP航空英语教学与基础英语教学的无缝对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10):117-118.

[2] 陈锡安.发挥西安航空馆在西部航空科普教育中的作用[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85-87.

[6] 付晓云.“航空英语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9):52-55.

作者简介:陶一江(1995-),男,陕西西安人,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学生。

团结合作的词语篇10

小组合作学习是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合作学习也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上的基本知识,还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并且能够适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创设多样化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互相交流中掌握更多知识,并让他们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此外,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让他们能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从而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小?M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利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小学英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学习知识,可以促进学生互相成长。因为个人的力量都是非常渺小的,只有在团体中才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通过建立团队,可以让小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模式的建立过程,学习如何承担各自的责任,让小组成员的优势和劣势形成互补,并认识到各自的不足,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1]。

1.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直采用普通的一对多模式,就是在课堂上写出单词、教学生读单词、组织学生拼读和默写单词这种模式,整个英语教学就会变得非常机械和枯燥,小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甚至有的学生开始说悄悄话、看漫画。而小组学习模式是把几个小朋友分为一组,让他们互相提醒,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从一对多到一对一,改善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掌握能力,然后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改善教学计划,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教与学转变成学与教。

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途径

2.1合理划分小组

要想应用小学合作学习模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个小组最好是4个人,根据教室座位的前后桌进行组合,这样更便于动静结合教学方式的实施,课堂纪律也更容易把控。另外,每个小组至少要有一名优秀生和后进生,在开展小组学习时,优秀生就可以担任小组组长分布小组任务,还可以指导组员掌握单词发音,完成课文朗读,其他的学习问题也可以帮助他们一一解答,这样优秀生可以获得成就感,其他成员可以学到学习方法,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小组学习模式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不失为一个一举两得的教学良策。

2.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正式讲解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先告知学生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及要求,简单概括教学内容,针对关键部分进行点拨,说完要求以后让学生开始学习活动,以免有些学生没有听清要求就盲目进行,从而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2]。比如说在学习“Festival”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以教师节为例,可以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教师制作节日贺卡,写下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看看学生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学习活动。

2.3开展小组竞争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形成竞争模式,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胜欲望和参与积极性,让小组成员为了集体荣誉感努力进取[3]。比如说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My family》时,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一起背单词,譬如grandfather、parents、 sister和cousin etc,然后叫每一个小组在黑板上默写,看看哪个小组的默写时间最短、准确率最高。通过这种方式挑起学生的竞争意识,激起他们的好胜心,与普通的背单词相比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得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时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开展小学合作学习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又可以形成主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让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