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的至理名言十篇

时间:2023-03-18 00:22:29

培根的至理名言

培根的至理名言篇1

1、只知哲学一些皮毛的人,思想会导向无神论。但是,深入了解哲学,会把人带回宗教。

2、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

3、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4、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于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6、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聪明睿智的却是言辞简短的。

7、美的至高无上的部分,无法以彩笔描出来。

8、一般来说,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

9、因结婚而产生的爱,造出儿女;因友情而产生的爱,造就一个人。

10、机会先把前额的头发给你捉而你不捉之后,就要把秃头给你捉了;或者至少它先把瓶子的把儿给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滚圆的身子给你,而那是很难捉住的。

11、在开端起始时善用时机,再没有比这种智慧更大的了。

12、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

13、炫耀于外表的才干陡然令人赞羡,而深藏未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

14、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15、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看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16、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17、青年人比较适合发明,而不适合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磋商;适合新的计划,而不适合固定的职业。

18、由智慧所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本性。

19、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其他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20、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因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于宽忍他们的成功。也常使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

21、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22、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23、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

24、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25、实践中的失败主要由于不知道原因而发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两种企望:对知识和力量的企望真正相和在一起了。

26、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27、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28、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从现在的角度说,青年可以从老年身上学到他们所不具有的优点,而从社会影响角度来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年青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是崇高的。

29、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30、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

31、使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32、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33、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34、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度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使人致病。俗语说:“人总是乐于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却可以治疗这个毛病。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于品行的,二是关于事业的。

35、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抑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难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36、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37、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但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即使勉强施压抑,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猛烈。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

38、人们大半是依据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据他的学问与见识而谈话,而其行为却是依据他们的习惯。

39、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意义来论“孤独”说,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性情可说是来自禽兽而不是来自人类。

40、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慧的人多半结局是不幸的。

41、人们说得好,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4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43、青年人比较适合发明,而不适合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磋商;适合新的计划,而不适合固定的职业。

44、爱情就像银行里存一笔钱,能欣赏对方的优点,就像补充收入;容忍对方缺点,这是节制支出。所谓永恒的爱,是从红颜爱到白发,从花开爱到花残。

45、要追求真理,认识真理,更要依赖真理,这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

46、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

47、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48、没有可倾心相谈的知交的人们,是个吃自己和自己心的食人鬼。

49、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50、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像萌芽一般,在一个真理之下又生一个疑问,真理疑问互为滋养。

51、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

52、当命运微笑时,我也笑着在想,她很快又要蹙眉了。

53、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秘以友谊对于人世间生,真像*炼金术所要找的那种“点金石”。它能使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成金。

54、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55、爱情和智慧,二者不可兼得。

56、谚语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智慧和精神。

57、严厉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谴责,也应当庄重而不应当侮辱嘲弄。类别:人生

58、使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59、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持聪明。

60、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61、誓言是否有效,必须视发誓的目的而定;不是任何的目的都可以使誓言发生力量。

62、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行。

63、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64、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所得出的光明更是干净纯粹。

65、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理因为像黄金一样重,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相反地,那些牛粪一样轻的谬误倒漂浮在上面到处泛滥。

66、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67、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68、科学的真正的与合理的目的在于造福于人类生活,用新的发明和财富丰富人类生活。

69、在富人的想像里,财富是一座坚强的堡垒。

70、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71、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72、金钱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并无用处。

73、如果你考虑两遍以后再说,那你说得一定比原来好一倍。

74、与智慧相伴的是真理,智慧只存在于真理中。

75、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76、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

77、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78、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务是不能仅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益处了。

79、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实的品德。

80、我们的语言,不妨直爽,但不可粗暴骄傲;有时也应当说几句婉转的话,但切忌虚伪轻浮与油滑。

81、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于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得以宣泄、弛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

82、从错误中比从混乱中易于发现真理。

83、除了一个知心挚友以外,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治疗心病。

84、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85、时间是不可占有的公有财产,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理会愈益显露。

86、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

87、只有对于朋友,你才可以尽情倾诉你的忧愁与欢乐,恐惧与希望,猜疑与欢慰。类别:友谊

88、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无拘无束。

89、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

90、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十次犯罪所造成的危害还要尤烈,因为犯罪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败坏了水的源头。

91、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培根的至理名言篇2

首先,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本次培训的内容。7月20日,学员报到,领取培训资料。共有600多名学员,分别来自安庆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开发区以及八县的小学骨干教师。下午,举行开班仪式。7月21日,开始分班授课,有小语班、小数班、英语班、美术班、班主任班、信息技术班和学前教育班7个班,我参加的是小语班的课程。

我们每天两门课,每半天一门课。第一天上午是一位具有古典美的老师给我们上《教学简笔画》,让我们知道课文中动植物以及人物等原来可以那样只选取一个面来画。紧接着下午,一位风风火火还忙着招生任务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按课表她应该给我们上《新课标》,但她说因为课件没做好,所以先给我们讲《教师专业成长讲座》,这才让我们知道她是我们培训期间的主要培训教师之一。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我们跟她学了几个专题:为什么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于漪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路标;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新课标的内容。后面的那么多天,我们陆续接触了其他几位培训教师,有年轻的女计算机教师,有斑白头发满腹经纶的小语教老师,还有两位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桐城实验小学的特级教师。

在这里,我着重就小语教老师的课程给大家做个汇报。

一、语文到底教什么?语文姓“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乃是培养学生系统地学习汉语,提高学生运用汉语的语言活动能力。

1、语言训练的概念、内涵

语文是语言和言语,语文课既要进行语言训练——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又要进行言语训练——发展学生的言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语言体系不是学习语言的目的,而是为了进而自觉地不断提高言语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的根本就是言语。也可以说就是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训练。

2、语言训练的依据

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如果说西洋语言的特点是“法治”,那么汉语言的特点则是“人治”。从心理学角度说语言是一种技能(即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这是由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

3、语言训练的内容、重点、根本

语言训练的内容不仅是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感的训练,还应包括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语言学习习惯的养成。根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需要,应着重进行几种语言品格的训练,即语言完整性的训练,语言条理性、系统性的训练,语言具体性、生动性的训练,语言明朗性的训练,语言准确性的训练,语言构造的训练和语言速度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把“形成良好的语感”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可见,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言训练的重要任务,也是语言训练应达到的境界要求。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和正确理解力。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条分缕析的理性分析多,动之以情的形象感染少,鲜明生动的文学形象变成了干巴巴的几条筋。重视语感培养有助于扭转这种现状,既能充分体现语言训练的“个性”,又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语感训练可以从4个方面抓起:培养语言的准确领悟感,培养语言的流畅舒适感,培养语言的情味品用感和培养语言的形象再现感。

4、怎样进行语言训练?

首先,树立科学的语言训练观;其次,确立“时时”“处处”皆语言训练思想;最后,科学地进行语言训练。

二、语文该怎样教?

1、小学语文教学规律

(1)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两者的关系是“鱼到水里”、“鸟到林里”(陶行知语),只要我们植根现实,面向生活,语文学习就有广阔的天地。

(2)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语言文字是文化的一部分,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民族先进文化与民族优秀品质的过程。

(3)语言与思维训练同步。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类相互作用的活动,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觉和智慧的活动,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和性格的活动,换句话说,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两类心理活动过程中转来换去,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才能紧密结合,学习效果才好。

(4)语言积累有助于语感的培养。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的时候,除了要丰富他们的语言形式的积累、言语内容的积累外,还需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的积累、情感体验的积累,如此,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5)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言语的实践。听、说、读、写是言语实践的基本方式,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即听、说、读、写的技能才能逐渐得到培养和提高。

2、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式

教学模式主要由六个方面构成: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师生作用;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可以分为愉快教学模式和语感教学模式。

3、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在我国,自古以来一直重视教法研究,朗读法、背诵法、自学法、练习法、讲读法、谈话法等是常用的基本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林林总总,数量可观。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是必要的,它可以和社会学科、自然学科、艺体学科、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当然,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更需要创新和发展。

4、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策略一词,意谓计策谋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后应用于教育。教学策略是现代教学论研究的新课题,至今没有统一的概念定义。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指的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计策、谋略。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纵向(结构)成分来看,它包含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策略、教学方法策略、教学过程策略、教学评价策略等;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横向(内容)来说,它包含了小学语文的识字写字教学策略、阅读教学策略、写话与习作教学策略、口语交际指导策略、综合性学习指导策略等。依据教学目标和有效教学活动进程,我们相应地将有效教学策略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即小学语文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在培训中,我发现,每一位专家,每一个讲课的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而这些心态正是我们一般教师没有做到的。我们很少谈论教书的乐趣,而是经常在一起抱怨,说明我们这样的教师是存在职业倦怠的,是需要培养良好心态的。所以,我想,平时工作虽然平平常常,但也要轻轻松松、快快乐乐。

接下来我想从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结合本次培训的心得,谈谈我个人的感想。受专家的启示,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自我发展,走向教师的专业化:

一、在教学中追求和学生一起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一个班的学生就是拥有一笔财富、拥有一块实验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片天地和学生共同成长。因为教师所面对的不是一个或几个“世界”,而是几十个“世界”。教师的任务就是认识并熟悉这些“世界”,培养并发展这些“世界”。所以教师不论在什么时候,无论从事什么活动,都必须意识到“我是教师”,从而自觉地把自己置于“教育者先受教育”的位置上,在正确分析和判断教育情境的基础上,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使心理与现实相适应,保持心理平衡,以便较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以阅读教学为例,新课程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不是简单的对话,意味着相互碰撞和共同建构。所以我们在课前一定要有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不能过分信赖教参。那么在课堂中就要珍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因为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情感反应。这些都是文本所期待的,但是又不能片面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因为学生的理解有时是片面的、错误的或者存在不正确价值观导向的,这就需要我们灵活地进行提示、启发、讲解、引导,也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不仅仅是交流,还要有提升。我觉得我们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这种对话,就会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得到自我发展。而教师这种与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专业化素质也只有在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

二、从教学反思中获得发展

教学反思在《走进新课程》一书中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人曾说:“教30年书不一定成为名师,但是,认认真真写3年教学反思,不是名师也有名啊!”可见写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我觉得写教学反思也是一种“对话”,是我们与“走过的日子”对话,与收获和困惑对话。在写反思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这种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自我、获得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善于反思,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从反思中获得发展。

三、以书为伴,在读书中发展

培根的至理名言篇3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求异思维 发散思维 想象能力 思维训练

我国语文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训练。各门功课都和思维有关,特别是语文课是着重训练思维的,所以教语文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训练思维。”思维既潜藏在内部言语中,又表现于口头言语和书面语之中。写作的实质便是用书面言语的形式表达思维的成果。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要坚持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的原则。思维训练的内容是复杂而丰富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侧重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1 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反弹琵琶,大胆翻案

求异思维就是打破思维定势的思维,它敢于对人们惯常的定论持怀疑态度,它时常突破常规思维的路子和范围,想人所未曾想,言人所未曾言。其实质就是有自己的创见。历代文章大家都强调写作的创新能力,如“唯陈言之务去”、“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文似看山不喜平”等。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对于学生写出创新作文是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可以以文章和名言瞀句为事例,对一般的常用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通过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曹刿论战》是入选教材的传统篇目,其中的鲁庄公作为“鄙而不谋”的肉食者的代表,这似乎已成定论。但有的同学写道:国难当头的鲁庄公,毕竟能重用前来请见的曹刿,并在战场上放手让其指挥,不加牵制,因而才有打败入侵齐军的战果。这场卫国战争的胜利,鲁庄公功不可没。持之有理,言之成理,不失为好见解。又比如,可以启发学生对一些名言蝥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大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或警策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一种“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正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计”,它一直以来就是用来教导我们,要学习这种将铁杵磨成针的刻苦精神,但是现在有的孩子却认为,用铁件来磨针是最笨的办法,既浪费时间也浪费资源,它远没有用钱买一根针来得便捷有效。他们甚至还认为即便你没有钱,也可以用这根铁杵向别人换一根针,而省下磨针的时间。这种逆向思维,合情合理,会给人柳暗花明的惊喜。

我们在教学和指导写作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之路,指向智慧之宫。让他们明白,在写作中切忌循规蹈矩,应大胆创新,使文章立意新颖深刻,结构曲折回环,想象大胆合理,不落窠臼,耐人寻味。

2 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变换角度,多向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从一个思维基点出发,运用分散组合、引申推导、类比联想等方法,从四面八方进行全息思维,找出多种思路,求得多种可能答案和设想的一种思维形式。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表现,有利于学生鉴别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在局部作文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不断联想,尽情列举。比如我们提出“春天”一词,让学生写出有由词汇引发头脑思考的事物现象。有人只写出“花朵”、“柳丝”、“绿草”、“燕子”、“风筝”等与春天有着直接的表层因桌联系的事物现象。有些人可能想到“新生的婴儿”、“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充满生机的祖国”等与春天并无直接因果关系的事物现象,这表明发散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髙。因为他们把握住了这些事物现象与“春天”在深层次上的共性,或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共性。如果由“春天”想到“前程”、“人生的苦尽甘来”、“久病初愈”甚至“严冬”、“死亡”与“新生”,那就是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发散思维。

其次,选择多个立足点,变换思维的方向。即针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彼此启发,让创造性的设想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引出更多的想法。以《“杀鸡给猴看”之我见》为例,学生可以从五种不同角度立论行文。①从杀的角度看,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鸡是否该杀,应该考虑。②从“给”(执法的目的)的角度看,执法者存在不健康的心理,畏上欺下,故意做作,掩人耳目。③从“猴”的角度看,杀的是鸡,

是己。自己只要有办法,依然可以自在逍遥,法律可欺。④从“看”的角度看,猴可以看,亦可以不看,稻草人把戏罢了,只是吓人而已,自己依然肆无忌惮,为所欲为。⑤从“理”(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杀猴才能真正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如果长期坚持这种训练,同时指导学生在无限多的可能中进行辨别筛选,对于学生结构文章、组织材料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均大有好处。

3 想象能力的培养——注重观察,丰富想象

想象,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写作过程中,它是作者根据平时积累的材料构思作品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写作在具体表达阶段,作者把头脑中原有的各种印象、图景、经验全部调动起来,根据主题的需要重新组合,创造新的形象和意境的一种手段。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3.1 注重观察,丰富表象积累。积累是想象的源泉,离开了表象的丰富,想象成了空中楼阁。因此,要训练学生养成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用手记录的习惯。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朱自清在《背影》中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感人至深的背影形象,这与他的细心观察与长久记忆是分不开的。

3.2 合理运用,提髙想象质量。想象有其自身的规律,掌握常见的方法,才能合乎逻辑的想象活动,作出合情合理的想象。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类比想象。即由此一类事物想象与之相似、相关的另一类事物。这种想象多表现为由实到虚、由浅入深的特点。②对比式想象。即由此一类事物想象与直相对、相反的另一类事物,并且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深刻的印象。③推进式的想象。即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进行想象,使文章创迨意境逐步加深。④辐射式想象。即由一个事物作为触发点,向四面八方想象熟悉的生活和领域。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够掌握想象的基本方法,形成想象的习惯,想象的翅膀就能在生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3.3 培养阅读、进行有效写作。指导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有目的地看一些科幻故事、寓言、神话传说、推理小说,丰富自己的想象经验。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训练创造想象因素较少的改写、扩写,再训练创造想象因素较多的续写,让学生编写童话和寓言,进行自由虚构,以发展和提髙创造性想象能力。

总之,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入手,使学生提髙构思能力和书面表达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8(3)

2 慢教育(第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培根的至理名言篇4

《乔治・戴尔肖像》展现了一个密闭又似无限的几何空间,占据中心位置的躯体扭曲得像打了结一般,分离破碎的脸庞已难以辨识,不时出现在培根画中的意象:门、椅子与吊灯,连同背景灰、紫、红大色块的冲撞糅合,组合成一幅不安而难以言喻的图景。这正是一幅典型培根风格的作品。

对于培根画作的评价一向趋于两极,推崇他的人声称其作深刻反映了人类现代精神生活中的困境,而反对派则把他视为怪物,撒切尔夫人就说过一句有名的评语――“描绘恐怖图像的可怕男人”。不过这些都并不妨碍培根成为现代艺术家中,继毕加索和安迪・沃霍尔之后拍卖价格攀升得最快的艺术家。

肖像画见证同性恋情

培根是著名的同性恋者。在他的画中,男性形象远远多于女性,他认为男人体是“最性感的”。《乔治・戴尔肖像》作于1966年,人过中年的培根对戏剧性主题的关注逐渐减弱,他似乎意识到最丰富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自己身边。从1960年代早期,他将描绘的焦点对准了密友和恋人,6 位不同时期的恋人都曾被付诸笔端。

1963年,54岁的培根搬进伦敦南肯辛顿一处马厩改建成的二层楼房,他很喜欢这个画室,后来再也没有离开过。他与戴尔的相识比较戏剧性,戴尔是个小偷,1964年某天摸进了培根的住所,被抓了个现行。这年戴尔30岁,培根喜欢上了这个看上去脆弱而又轻信于人的年轻男子。这似乎并不奇怪,他一贯热爱冒险。“培根会被社会底层的各色人等吸引”,“就像他自己的阴暗面,喜欢在肮脏的俱乐部游荡,酗酒、和。”戴尔几乎没受过教育,对艺术一无所知,他崇拜上当时已是名画家的培根。两人都热爱酒精,伴随着通宵达旦的狂欢宴饮,培根进入了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肖像画创作居于主导地位的时期。

培根讨厌别人看他工作,很少有人能进入他的画室,即便是恋人也从未获准入住家中,他为戴尔和曾经其他的情人支付附近住房的租金。培根能出入市井里巷,也能和高知雅士对谈阔论,但戴尔无法融入他的艺术圈,即使本人是被人争相购买的画布上的主角。戴尔日益消沉,陷入日复一日的宿醉,挥霍着培根给他的金钱。有人开始将他看作对培根的一种滋扰,一个文化圈的入侵者。1998年一部根据两人故事改编的传记电影《情迷画色》中,后来演007走红的丹尼尔・克雷格成功演绎了内心饱受挣扎的乔治・戴尔。

1971年10月,培根在巴黎大皇宫举办大型回顾展,他的声望达到了职业生涯的最高点。戴尔陪同培根来到巴黎,此前两人的关系已出现裂痕。为了吸引培根的注意,戴尔曾在公寓里种植大麻并打电话报警,还几次闹过要自杀。

巴黎之行如往常一样,培根被汹涌而来的崇拜者环绕,戴尔则酗酒解闷。展览开幕的前晚,戴尔甚至带回一个委内瑞拉的“小白脸”,培根抱怨这位男士有脚臭,搬到了隔壁房间。开幕式的早上,戴尔被发现死在厕所的马桶上,死因是服用了过量的巴比妥类药物。培根尽力克制自己,出席了整场活动,但这场意外死亡不可避免地深深影响了他。他在出庭面对戴尔亲友对他的诉讼时,还保持坚忍。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培根出现了情绪和身体上的崩溃,朋友形容他“被灾难和伤逝所笼罩”。巧合的是,培根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情人彼得・莱西,前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也死于泰特美术馆为培根举办的一个重要回顾展的前夕。

后来的两年中,培根创作了一系列以戴尔为原型的单人肖像画。多年后,他在采访中承认:“对于乔治的死,我常感到深深的自责。”这位曾经尽情享乐的存在主义者,在戴尔死后渐渐淡出这种生活,也减少了寻花问柳的次数。在艺术史家看来,培根的创作转向更为私人,更内向,黑暗、矛盾、死亡和腐朽成为画中屡屡浮现的主题。

受毕加索启发当上画家

英国历史上出现过两个著名的弗朗西斯・培根:一个是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哲学家培根,一个便是20世纪的先锋画家培根。实际上两者也有亲缘关系,培根恰是同名哲学家的哥哥尼可拉斯的后裔。

1909年10月28日,培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贵族后裔家庭。他的父亲原本是英国少校,退役后在爱尔兰养马、驯马。年幼的培根身体羸弱,患有严重的哮喘,对马和狗都过敏,经常需要吗啡来减缓过敏症状。由于战事和父亲的公务,全家频繁地在英格兰和爱尔兰之间搬迁,他为此远离小伙伴,也从未连续上过学。培根从小的言行举止就呈现女性化特征,而父亲希望他以后能穿上军服,于是常用马鞭抽打他。1926年,父亲撞见培根在家中试穿母亲的内衣,将他逐出了家门。

培根成长的时代经历了爱尔兰的骚乱与一战的爆发。日后回应自己的作品中为何大多带有暴力的主题时,培根回顾孤独的童年:“每当我外出的时候,总看得见一些壕沟横过马路,等待着汽车、马车或是任何东西掉入其中,而狙击兵就等在边上……所以我会说,也许我已经习惯居住在暴力的形式里了。”

17岁的培根流浪到伦敦,依靠母亲信托基金的每周拨款勉强度日,无所事事时他大量地阅读尼采,没钱时偶尔也会小偷小摸。培根做过女装销售员、仆差,甚至充当过一些暧昧的角色――他曾在泰晤士报上登过“绅士伴侣”的求职广告。1927年一次机会,他开始柏林与巴黎之行,大开眼界。尤其是巴黎,蓬勃的艺术氛围让他深受感染。

1927年毕加索在巴黎举办了一个画展,共展出106件作品,流连于画展的培根大受震动,这个年轻人想当画家的雄心被激起,虽然他没接受过任何正规的美术训练。当他第一次接触到现代艺术时就霎时明白了自己该走的路。培根早期明显模仿毕加索,作品带有立体主义的风格。不过若干年后,他又认为这些作品毫无价值,一毁而尽。

1929年,培根回到伦敦定居。他开始以室内装潢师与家具设计师的身份谋生,曾有杂志报道过这位新锐风格的设计师。不久后,他结识了来自澳大利亚的艺术家罗伊・德・梅斯特,在绘画技巧及艺术史方面一一指导培根,他拿起画笔,不断实验水彩画与素描,尝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二战爆发时,培根因哮喘病而未服兵役,勉强参与了国内的防御救护站的工作,后被人赶了出来。直到40年代成名前,培根始终在漂泊不定中过着寻欢作乐的不羁生活。

“直接与神经系统对话”

二战激战正酣之时,培根创作了《以受难为题的三张习作》,据说灵感来自希腊神话复仇女神,三联画也是他偏好的表现形式。鲜明的橙色背景上,分布着三个令人不快的畸形生物,长长的脖子上生着嘴巴与牙齿,古怪而可怖。这组作品1945年4月在伦敦勒菲弗尔画廊展出,正值二战在欧洲刚结束一个月,立即引发了轰动。在评论家的笔下,这组“充满了贪婪和仇恨”的半人半兽形象,“犀利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培根用一种当代预言家式的狂暴与创新,陈述了战后欧洲的绝望。”培根一画成名。

从1949年开始,培根每隔一段时期就会专注于一个系列的主题创作,比如受难、教皇、独裁者等主题。17世纪画家委拉斯开兹的经典之作《教皇英诺森十世》,培根就对其进行了颠覆性的戏仿:教皇的脸孔已经虚化,唯留似在呐喊的嘴巴,四周环绕笔直发光的线条,使他像坐进了电椅又像处速下降的电梯中……“他反复多次地把这个神圣的罗马教会中职位最高的人画得在那里尖声喊叫,仿佛正在作绝望的咆哮。”

有意思的是,培根未曾见过《教皇英诺森十世》的原作,当他到达罗马有机会一睹真容时,他偏偏选择不去。大量借用印刷影像来作为自己的创作灵感,是培根的一大特点。他的画室素以混乱著称:无序地堆满各种颜料、报刊杂志上撕下来的图片资料,布满锈斑的大圆镜,一片狼藉如同犯罪现场。对于他的朋友来说,只要听到培根说“我能借阅这本书吗?”就知道只要答应,那本书的一页就会被扯下,永远失去。

培根欣赏摄影大师埃德沃德・迈布里奇的照片,收藏他拍摄的那些运动中的人体、动物。他也被爱森斯坦的电影《战舰波将金号》所吸引,著名的“敖德萨阶梯”段落,护士戴着碎掉的眼镜、脸上淌着血惊叫的一幕,多次被用进画中。他甚至热衷收集一些医学照片,X光的,有关皮肤病的,他有一次说觉得溃烂红肿的口腔很美……

据说培根从来不打扫画室。他去世后,工作人员经过数年的整理归档,最终理清了这间小屋子里全部的清单:约570本书、1500张照片、1300多页从不同地方撕下的书页、2000多件作画工具,以及70幅素描草图。实际上培根阅读量很大,称得上博识。他最爱古希腊的悲剧《埃斯库罗斯》,还有莎士比亚、T・S・艾略特、贝尔特。他声称从凡・高、戈雅、毕加索,甚或古典的米开朗基罗、伦勃朗等同行那里都吸取过养分。这些四处散落的零星形象,被培根创造性地融于画中,最终都打上了属于他自己的鲜明烙印。“我就是一台搅拌机,”培根说。

现代艺术轻技法重表现往往被人微词。而以培根的同行内行眼光来看,他是敏感的,“那种精细的控制有时更来自古典油画的教养”,他的画中大面积的色块运用,也有着精微的举重若轻,“而不像有的油画油腻气闷”。培根经常用画布的反面作画,还使用各种奇怪的作画工具,破布、海绵、梳子、小扫帚、喷雾器,用垃圾桶的盖子画圆,甚至有人说他使用未刮胡须的脸……

美术史家评价培根:“在英国绘画史上,为风景画开辟新气象的绘画大师非著名的透纳莫属,而在人物画的领域上,足以代表一重大变革的主角人物就应属培根了。”曾为英女王作像的著名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比培根小13岁,两人的友谊几乎延续了终生。弗洛伊德把培根当做自己的偶像,“对于卢西安来说,培根是一个不顾一切的浪漫主义者”。培根恣意妄为的画法令他茅塞顿开,受其影响画风曾为之大变。

与弗洛伊德截然不同的是,培根从来不在现场对着模特写生。在艺术家暴风骤雨般的画笔下,人物的脸孔身体被随意拉扯、肌肉被搬动,典型的漩涡式的笔触,抛却一切固有的逻辑,那些仿佛竭力挣扎的肉身,以独有的方式展现着人物形象的孤独、野蛮、恐怖、歇斯底里……培根曾说:“人的皮肤与骨骼下隐藏着另一种结构。”

许多人将他的画看做是痛苦、兽性等原始情感的象征,对“人类本性中暴力的病态迷恋”。但在采访中,培根却多次强调“我的画是喜悦的,没有暴力”。“我想要做的是歪曲事物的外在,但是在曲解下却呈现事物真实的面貌。”培根认为人物画近乎瞬间的事实,不需要任何言语就能让人心灵震颤,是一种“直接与神经系统对话”的方式。“在绘画方面,我们总是保留太多习性,我们删除的永远都嫌不够。”培根说。

为什么名流热衷购买培根

培根一向特立独行,路过画廊看到挂着自己不满意的画作,当即开出5万英镑的巨额支票将其买下踩碎,也可以在名流云集的宴会上,当众把“唱得实在太差”的英国皇室的玛格丽特公主嘘下台。他自从1954年与卢西安・弗洛伊德等人一起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后,就不再参加任何绘画的集体画展。他只是孤独地画着。他的画就像他本人,风格鲜明,独立于任何的派别。

戴尔去世五年后,培根展开了人生最后一段恋情,这次是与一位小他40岁的英俊吧台服务生约翰・爱德华兹。约翰同样对艺术毫无了解,他会问培根的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总是把我画得像一只猴子?”脾气好的约翰陪伴培根走完人生最后的旅途,成为他唯一的财产继承人。

“他总是在画焦虑、孤独、沮丧这类负面情绪,触碰到许多人的神经。但另一方面,他却非常懂得享受生活。”当一组作品完成之后,培根会非常热烈地庆功:喝香槟,去饭店饱餐一顿,一连持续三四天。“他慷慨大方地帮所有人付钱、大方地给小费。所以只要培根走进餐厅,所有人都开心极了。”“他对死亡有着清晰的认识,因而更加珍惜每一分钟时光。总之他就是有着两面:拼命画画、全力享乐。”培根活到83岁,于1992年死于心脏病发作。

培根的作品在他生前售价可达百万美元,死后10年中飙升至千万美元级别,后来顺理成章跻身亿元俱乐部。画作的购买者中有俄罗斯巨富、美国对冲基金经理人、卡塔尔王室和英国足球俱乐部老板。很难想象,这些深具挑衅性的画面,却受到收藏家们趋之若鹜的追捧。有人说培根画出了巨头和掌权者的孤寂,让他们感同身受。而培根生前说,他只为自己绘画,如果别人喜欢他的作品,那是运气。他甚至调侃般地预言,其作品的价格也许会在他死时轰然倒塌,一文不值。

这位抽象肖像画始祖级的人物,不仅对艺术界影响深远,还启发了一些作家与学者。在米兰・昆德拉看来,培根表达了人们对于身体的不可处置,是对于“我”的界限的质问。一个人可以歪斜变形到什么程度而依然是自己?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甚至写了一本论培根艺术的哲学专著《弗朗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他认为培根笔下扭曲的脑袋画出了加诸人身的看不见的种种力量。这也许正是现代艺术的魅力,作品丰富的多义性,让人更多看到思考的不同方式。

培根的至理名言篇5

分享一些关于修养的经典励志名言,一起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修养的经典励志名言,供大家参阅!

关于修养的经典励志名言精选1.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颜元

2.养气要使完,处身要使端。

——陆游

3.优良的品德是内心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行的良好的教养。

——约翰·洛克

4.改变好习惯比改掉坏习惯容易的多,这是人生的一大悲衰。

——毛姆

5.欲影正者端其表。

——桓宽

6.人的思想是可塑的;

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一个新人。——罗斯金

7.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手段。

——歌德

8.君子反道以修德。

——吕氏春秋

9.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周恩来

10.一个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

——弗兰西斯·培根

11.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爱默生

12.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

——欧阳修

13.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培根

14.修之至极,何谤不息。

——张九龄

15.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

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而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亚里士多德

关于修养的经典励志名言经典1.修道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史襄哉

2.良好的习惯,如同一束鲜花。

——派登花特

3.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司马迁

4.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苏格拉底

5.养身者忘家,养志者忘身。

——韩婴

6.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

7.文化修养的目的在于增强和提高鉴赏那些最高尚、最深奥的事物的真和美的能力。

——波伊斯

8.能够自由地形成习惯的人,在一生中能够做更多的事。

习惯是技术性的,因此可以自由地形成。——三木清

9.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韩愈

10.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

——中国谚语

11.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诗经

12.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冰心

13.习惯是我们强有力的偶像,我们都得臣服于它。

——亚兰

14.习与性成。

——书经

15.并不是由于决心才正确、应该由于习惯而正确。

不仅能做正确的事,而且养成不是正确的事就做不了的习惯。——华兹华斯

关于修养的经典励志名言推荐1.坏的习惯必须打破,好的习惯必须加以培养,然后我们才能希望我们的举止能够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地正确。

——富兰克林

2.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乌申斯基

3.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

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卢梭

4.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

5.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荀子

6.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朱熹

7.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

8.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于,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查·霍尔

9.修已而不责人。

——左传

10.人而无德,生而何益。

——法国谚语

11.坏习惯防止容易破除难。

——谚语

12.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蔡元培

13.养生治性,行义求志。

——苏轼

14.不修身而求今名于世者,就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颜之推

15.要想有教养,就要去了解全世界都在谈论和思索的最美好的东西。

——马·阿诺德

16.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

他的心随时都在欢跃,他有说不尽的欢乐。——车尔尼雪夫斯基

17.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

18.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礼记

19.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康德

20.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培根的至理名言篇6

数学是百科之母,在人才的培养中数学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在这方面谈几点做法。

一、要精心设计关于“情感态度”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目标,设置典型有趣适度的“情感态度”的问题,它不一定是本节课的主线,但一定是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这一过程,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升华,这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关键,所以要精心设计,运用并突破教材,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发现生活的真义.例:为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的态度,树立理想,在学习“认识100万”这一课时。我特别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你的父亲每天工资是多少?每月工资是多少?每年呢?

2.来自江苏省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数据显示,2009年1月25日(除夕)到2009年1月31日(初六)的一周时间内,江苏人民共发出14亿条的拜年短信,仅除夕一天就有3.7亿条短信,创历史最高水平.

计算材料中短信的收入。

3. 比较上述两个收入,短信的收入需要一个普通人多长时间?

4. 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课上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从身边的事情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要善于借题发挥、拓展,善于画龙点睛

数学课上经常会遇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思想方法等.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是逆向的等.我们应善于抓住这些点来启发学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譬如:讲勾股定理时,有这样一道题:有一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问这个水池的高度和深度是多少?解:设水深为x尺,根据题意得,x2+52=(x+1)2,为一元二次方程,学生无法解,但只要做一做就知道此题能解。

坚强意志的培养,探索精神的发挥.譬如讲平方根的时候,有理数的平方根是多少的题,我就告诉学生去尝试,进而告诉学生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时做了上千次实验.尝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三、培养自信心,多激励少批评.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运用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适时的、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并帮助学生将亮点发扬光大.中学生的自尊心强,甚至有些虚荣,在课上发言的同学愿意在同学面前挣足面子,为了保持他们的积极性,要对发言的同学给予语言激励,比如:你的想法很好,你的见解很独到等等。

四、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合作探究

培根的至理名言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语言能力;方法

语言智能是多元智能理论中最重要的智能之一,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本文以高中生物学教学为基础研究对象,阐述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意义、原则、途径和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并且分析总结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首先,部分考生根本不知道文字表述式试题在问什么,要你回答什么,这样,答非所问的情况就大量的出现了。

其次是部分文字表述式试题需要考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组织具有逻辑性、条理性的答案,但学生的回答常常辞不达意、语言嗦,不能切中题目要点。

第三,学生不能根据题意在概括以前所学知识和题目所给条件(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在这一点上,学生对生物原理掌握生硬、死板,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

最后,学生不善于用图解、图、表格等不同的形式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原因是有些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差,不能以图代文或以表代文来表述,这也与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缺少此类题目的解题指导和专项训练有关。

二、提高学生生物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1.发挥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

如果教师的语言不规范、不严谨或条理不清楚,那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只能是一些模糊的甚至错误的信息。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1)读音要正确。知识的传授、师生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教学语言来实现的,而教学中的读音错误势必对教学产生不良影响。生物学名词术语多,有的名词具有特定的读音,有的名词比较生僻,难以辨识:如缬氨酸中的“缬xie”(斜)读成“结jie”;液泡中的“泡”(炮)读成“抛” 唾液淀粉酶中的“唾tuo”(拓)读成“剁duo”等。

(2)措词要准确而不模糊。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对知识点的描述是严谨的。因此,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必须正确引用生物学的名词术语,要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知识的内涵,做到准确而不模糊,切不可胡言乱语。如 “人进行呼吸作用时吸进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这句话表达不够科学,因为人吸进的气体是外界空气,而呼出的气体是含二氧化碳较多的气体。

(3)名词术语力求规范化。生物学具有自己的专业术语,每一专业术语都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使用生物学的名词术语,不要滥用习惯语、口头禅来替代生物科学的名词、概念和原理,并且要着意纠正平时习惯性的说法,以防前学科概念对科学概念的形成产生负迁移效应。如“家鸽除了嘴和脚,全身都是毛”这句话中的“嘴”“脚”“毛”3个词的使用都是不规范的,应分别用“喙”“足”“羽毛”来代替。

(4)防止语言有目的论或拟人化的倾向。在生物学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是科学的基础知识观点,必须正确。因此要自始至终地贯穿生物学基本观点,绝对不能对自然界中的生物及其现象作目的论或拟人化的解释。如“开花是为了传粉,传粉是为了结果”“运动引起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由于环境污染严重,鸟类都不敢飞来了”等等,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它是用目的论观点来唯心地解释动植物现象。

2.注重从教材中汲取语言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熟记教材可以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各种生物学专业术语,还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且可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一些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规范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在阅读、熟记教材知识点后,自己用专业术语复述教材中的某些内容。这样既积累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要求学生注意教材中不同知识类型的表达方式,如概念、原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知识应准确牢记,精确把握。在高考中对这些知识的考查,学生最好用教材中的专业术语回答。

3.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表述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多种类型的问题,如提问生物学概念、原理、形态、生理功能、比较概念间的区别联系等,例如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有氧呼吸的概念、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生物进化的原因等。在学生回答提问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话来回答,不要照本宣科,学生在回答时,要注意关键词的准确度,对于某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在深入细致地分析课本表述的科学性之后,可通过复述强化记忆,规范表述方式。还可以由学生来回顾、归纳整堂课的内容,向全班同学阐述。在个别学生回答、复述、回顾小结之后,还要请有不同看法者提出意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得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培养生物学语言表述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习题是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最主要工具,选择题和判断更正题提供了关于概念或原理正误并存的表述,让学生在选择、判断中学会科学准确的表述方法;填空题对规范书写方式作用最大,具有较大开放性的问答题,更能反映较高层次学习结果,比较适合于检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表述能力,为学生表达生物学语言提供极好的训练机会。学生是否真正准确理解了教材内容,通过答题就能看出,例:学生由于概念掌握不准,常把叶绿体写成叶绿素、细胞质基质理解为细胞液;由于别字的原因,把线粒体写作细粒体、丙酮写成丙铜。

总之,使用规范化生物学语言的能力与培养,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效果。而且,在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中它还使学生获得生物交流机会,发展学生的生物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美珍.中学生物学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袁增国.要注重生物学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J] .生物学教学,2001(9):11.

培根的至理名言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导入和培养

文化是指“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的生活形式,包括显型的和隐型的,包括合理的、不合理的以及谈不上是合理或不合理的一切,他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culturalawareness)。

一、跨文化意识导入和培养的必要性

沃尔夫森(N.Wolfson)认为,“在与外国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言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Nostrand也早在1966年就提出EFL应在社会文化的前提下进行。EFL的两个主要的学习目的就是“跨文化交际和了解”。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干扰是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由于文化的差异和缺乏文化背景而引起的跨文化交际失败屡屡发生。例如,在外教的口语课上,一名学生站起来问到:“How doyouthinkoftheSeptemberl1attack?”其他学生一片哄笑。来自美国的外教老师神情沮丧地说:“Weweresad,andweciredforseveraldaysofrthedearfriendswelost.”原本热烈的课堂气氛突然变得尴尬了。另一名学生问到:“Doyouhavechildren?”外教老师更尴尬了,只好回答:“No,Ineverhavechildren.”

我国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除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外,还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根据《大纲》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还应当加强导人和培养相关的文化知识。

二、跨文化意识导入和培养的原则

束定芳、庄智象认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人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所导人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的导人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适合性原则是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适度。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要有选择,对于主流文化或具有广泛性的内容,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举一反三。此外,由于文化内容本身就广而复杂,因而教师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以增加文化的积累。

在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把握以上原则,对学生进行交际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导人和培养,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学习英语,又通过了解英语语言背景去理解文化,使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三、跨文化意识导入和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介绍词语的跨文化内涵

培根的至理名言篇9

首先,重视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注重培养民族学生的听说能力。

由于有些民族学生接触汉语的机会少,学习汉语的时间短,有的甚至是初中才开始全面接触汉语,所以汉语基础较为薄弱。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学情,狠抓汉语基础。从汉字的音形义着手,打好基础。比如汉语拼音方案的掌握,其中常见的误读、多音字的辨音;汉字的基本笔画、书写顺序;常用汉字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含义;汉语讲话的语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些常见词语的用法和常见近义词的区别;常见句式的掌握等等。这些都有必要让学生反复练习,烂熟于心。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补习旧知识的方式,正确处理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听说能力的培养,是汉语工具性的体现,也是学习语言的实际用途之一。在培养民族学生听说能力的时候,可以通过具体的场景模拟、相关主题的设置,让学生体会汉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运用;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教学,适当地穿插听说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训练了听说能力。

其次,立足实际,培养民族学生的有效阅读能力。

虽然不少民族学生已经经过较长时间的汉语学习,但因为缺乏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因素,汉语阅读能力还是不太理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具体有如下做法:一是以课文为依据,夯实阅读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即相应的文体知识的把握能力、文章层次划分能力、从课文中概括指定信息的能力、根据文本判断相关信息正误的能力、对文本中重要词语和语句的理解能力、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二是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在充分掌握阅读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指导学生拓宽阅读面,从课外选择那些经典时文和能突显现代科技发展信息的应用文。三是注重语感的培养。即从适量的阅读中,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积累,从而培养他们对汉语的初步感悟能力。当然,这是学习语言较高层次的要求。

再次,突出汉语的工具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集中体现,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严格训练。但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生为本,灵活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训练中要注意从简单的常用应用文体开始训练,这是汉语的工具性和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决定的,要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汉语应用文的写作,比如请假条、留言条等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文体。然后练习简单的记叙文、片段式景物描写、情景补充式作文等等,再过渡到夹叙夹议的复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较难把握的文体。二是要求学生说真话,敢于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手写我心”,切忌应付了事,写出来的东西空洞无物,甚至胡编乱造,没有任何感情可言。三是提倡作文训练形式多样化,可采用日记、周记、口头作文等多种训练方式,并且作文训练内容应是学生关注的和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的习作和日常生活紧密关联。

最后,重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并适当渗透汉语文化内容的教学。

民族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古诗文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但并不等于放弃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和粗略掌握。相反,教师在指导学生接触和了解浅易古诗文的同时,可以从实践中进行古诗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认知。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常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基本的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的了解以及简单的词类活用。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基础知识时,切忌贪多求快,脱离具体的文本来讲述抽象的理论知识。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之后,再辅之以适当的阅读,学生就能达到汉语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教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概内容”的目标。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的了解。因此,在学习古诗文的同时,有必要渗透古汉语文化教学,因为它们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姓名和称谓。包括人称姓名,谦称、敬称、贱称,人的名、字、号,年龄的称谓。地理、官职以及简单的宗法礼俗,可以重点突出尊卑和忌讳。简单的历法知识,如纪年的方法等。

培根的至理名言篇10

论文摘要:本文采用甘中职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了解并分析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现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英语文化教学提供依据。

1调查目的和意义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目前我们的中职英语教学还没有真正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我们培养的大多数学生职场英语应用能力较差,在职场交际中时常遭遇文化误解,从而出现“社交语用失误(leech,i983)",这种“失误”指不能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际。多年来我院的中职英语教学跟传统基础英语教学一样,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其结果是学生的英语社交语用能力差。据此,笔者在本院中专部展开文化意识调查,意在对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进行透视,了解其现状,发现其利弊,尤其是发现其存在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因素。同时,本调查还意在引起中职英语教师对文化教学的重视,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探寻一条符合职业教育的文化教学之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职场竞争力。

2调查依据

国家教育部将于2009年秋季试行的新《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到: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等。其课程目标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职场英语应用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新大纲把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的要求体现了中职英语教育的时代特点。但现实情况是有关职业学校英语文化教学实践,目前只处在起步和实验阶段,文化教学在英语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并不突出。

kramsch认为:语言表达文化现实;语言体现文化现实;语言象征文化现实.语言与文化融合成一体的事实说明教授一门语言,就不可避免地要教授其相关文化。邓炎昌、刘润清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熟悉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得当。”书中更明确提到对于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学习密不可分。

文化教学始于中世纪的拉丁语教学,真正有目的,有系统地在语言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一出现于美国。1945年美国学者弗莱斯(fries)首次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意义揭示出来。他认为语言的掌握是建立在对其使用的文化环境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20世纪60,70年代国外语言学界出现的文化热打破了传统的以语法翻译为基础的语言文化教学模式,社会学家hymas首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导致了语言教学领域方向性变革。人们开始普遍接受外语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80年代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跨文化交际学引人我国,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自然地联系到了一起。进人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在语言文化的不同层次上展开了研究。胡文仲教授收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跨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如他的专集《文化与交际》集国内44篇有关文化研究的论文成果于一体。邓炎昌、刘润清(1989)合著出版的《语言与文化》讨论了使用英语时所涉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因素。近十多年来其它学者和如许国璋、赵贤洲、桂诗春、高一虹、等对语言与文化的研究也更细致更具体,大多集中在词语的文化内涵、非语言交际与文化和文化导入的研究上,为我国的语言文化教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3研究方法及措施

3 .1研究对象和方式

本次研究对象为咸宁职院中专部06财会专业2个班共112名学生;中专部12名英语教师(3名为硕士,6名硕士在读)。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112份,回收106份,回收率94.6%;发放教师问卷12份,回收12份,回收率100%。本研究设计两套调查问卷,一套是学生调查问卷,一套是教师调查问卷。问卷来源于邓兆红的优秀学位论文《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视野下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证研究》中的部分内容和网上相关内容并作适当改动。题目为单项或多项选择题,要求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3.2学生问卷情况和分析

(1)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

a、非常了解

b、了解(12.3%)

c、了解一些(49.1%)

d、几乎不了解(33%)

e、完全不了解

(2)学习英语过程中,有必要学习英语文化吗?

a、非常有必要(1.5%)

b、有必要(45.2%)

c、有,但不要太多(36.7%)

d,没有必要(4.7%)

e、不知道

(3)学习英语过程中,你对文化现象的关心程度是:

a、不关心(13.2%)

b、有一点关心(35.8%)

c、适度关心(22.6%)

d、较关心(26.4%)

e、很关心(1.8%)

(4)你怎样处理语言技能训练与文化知识学习?

a、仅关心语言技能训练(50.9%)

b、仅关心文化知识

c、两者并重(34.1%)

d、技能训练为主,文化知识为次(13.2%)

e、技能为次,文化知识为主(1.8%)

(5)我学习文化知识的渠道是:

a、无渠道,没学过(4.7%)

b、课内老师很少讲解,主要是课外自己补充(63.2%)

c、以课内教师讲解为主,自己课外补充(18 .8%)

d、以课内教师讲解为主,无课外补充(13 .2%)

e、课内老师不讲解,全由自己课外补充

(6)学习文化对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a、无帮助(21.6%)

b、少有帮助(17.9%)

c、有帮助(50%)

d、有较多帮助(10.4%)

e、有很大帮助

(7)你阅读英文读物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新单词(19.8%)

b、知道更多语法知识(14.2%)

c、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生活知识(49.1%)

d、只想看懂文章意思(13.2%)

e、消遣(4.7%)

(8)对英语教师课内讲解文化内容清晰程度是:

a、不清晰(8.4%)

b、偶尔清晰(38.6%)

c、经常清晰(14.2%)

d、很清晰(12.3%)

e、不知道

(9)你认为英语英语教材中含有文化知识吗?

a、不知道(19.9%)

b、含量很少(39.6%)

c、含量较多(19.8%)

d、含量非常丰富(0.9%)

e、一点也没有

(10)你们英语老师是如何进行文化教学的?

a、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37.1%)

b、通过多媒体\电影\录音\录像\图片等(17 .1%)

c、中西文化对比(6.6%)

d、举办文化讲座

e、给学生推荐有关文化读物

(11)你认为目前制约中职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因素有哪些?

a、教师轻视文化教学(43.4%)

b、学生基础薄弱,无法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77.4%)

c,教师一言堂,教法陈旧(85.8%)

d、教材中文化内容少(37.7%)

e,教师知识储备不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20 .8%)

(12)你在学习西方文化时,觉的最困难的方面是:

a、西方的宗教习俗(数字,颜色,婚葬)(27.4%)

b、西方的食物和用餐礼仪(43.4的

c、西方的政治制度(49.1%)

d、西方的经济制度(50%)

e、西方的教育制度(21.75%)

f,其他方面(家庭与个人社会福利,工作,旅游)(17.1%)

(13)你觉的以下哪方面与中国文化有较大差异:

a、西方的宗教习俗(数字,颜色,婚葬)(11 .3%)

b、西方的食物和用餐礼仪(35.8%)

c、西方的政治制度(82.15%)

d、西方的经济制度(74.5%)

e、西方的教育制度(38.7%)

f、其他方面(家庭与个人社会福利,工作,旅游)(11 .3%)

(14)你认为英语课中关于介绍文化的时间最好占

a,5%(5.6%) b,10%(33.1%)

c,30%(40.6%) d,50%(12.3%)

e,70%(8.4%)

(15)你觉得学习英语文化在你们毕业后职场与外国人的实际交流作用大吗?

a、不是很有用(14.2%)

b、有一定作用(11.3%)

c、很有用(14.2%)

d、不确定(31.1%)

e、根本不知道

以上调查结果可喜的一面: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抱有积极热情的态度,如1至3题所示;第6小题也显示了大多数学生(60.4%)对文化知识与成绩的正相关关系有正确的认识;通过第7小题的调查,我们得知49.1%的学生阅读英文读物是为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生活知识,这说明他们的潜意识里都渴望学习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另一个渴求学习文化的证据在第14小题里也一览无遗, 33.1%和40.6%的学生认为英语课中介绍文化的时间最好占10%和30%的时间。但是整个调查结果也反映了令人担忧的一面:学生文化意识普遍薄弱,有的甚至不懂什么是文化知识,如第4小题调查显示50.9%的学生仅关心语言技能训练,不关心文化知识的学习;第9小题显示共有21学生不知道英语教材中含有文化因素,42个学生认为含量很少,两者百分比之和高达53%;在第15小题的调查中,31.1%的学生对学习文化在职场与外国人的实际交流中的作用不确定;第10小题中77.4%学生认为制约其文化意识的因素是英语基础薄弱,无法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这足以说明中职生急需加强基础,提高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大多感到中职英语文化教育严重缺失,如第10小题调查显示英语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过文化类讲座和推荐阅读文化读物,37,1%的学生选择教师文化教学方式是通过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来实现。总之,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师的教学都无法满足学生对文化学习的需要。

3.3教师问卷凋查情况

调查的内容主要有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文化教学的进行情况、文化内容的了解情况、文化教学的制约情况以及改善文化教学的途径等5个方面。

在被调查的12名教师中,9名教师认为文化教学非常重要,表示希望接受有关文化教学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在课内外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的教师有4名,课堂上进行了文化渗透的有9名,所有教师认为自己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文化渗透。对文化内容的了解情况显示:7名教师认为语言不是文化的唯一表现形式,非语言交际如宗教,政治体制,饮食习惯等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问卷显示文化输人严重不足,值得庆幸的是8名教师已经意识到教法陈旧和知识结构欠缺对文化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另外学生基础、教材编排也制约了文化教学。至于如何改善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教师们各抒己见:4名教师认同改革英语测试方式,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四种英语技能并驾齐驱,3名教师希望研究有效的文化教学方案和出台符合中职生认知能力的文化教材;5名教师认为举办文化讲座、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等为重要途径。教师问卷结果足以说明我院英语教师已意识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这为中职英语文化教学提供了思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