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主要内容十篇

时间:2023-04-06 17:34:26

培根随笔主要内容

培根随笔主要内容篇1

《培根随笔》分为《论美》、《论善美与性善美》、《论真理》、《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培根随笔》内容主要是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主要讲述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想法。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许多方面,其中有《论读书》、《论真理》、《论嫉妒》、《论死亡》、《论美》等篇章,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

(来源:文章屋网 )

培根随笔主要内容篇2

一、小学数学“反思性随笔”的内容及分类

反思性数学随笔不同于数学日记,也不同于数学周记,它看似随意,却反映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思考。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延伸,是学生思维的结晶,是学生提高自身数学修养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式。

1 小学数学“反思性随笔”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数学课堂所学内容写当堂反思性随笔;根据所学新知与数学活动的联系写课后反思性随笔;根据自己审题、分析题意的过程写实践反思性随笔;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写感想反思性随笔。

2 小学数学“反思性随笔”的分类。根据相关研究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1)梳理型反思随笔,主要是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回顾或反思数学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在上数学课前后或做数学作业时的体会、启发、发现等,都可以在随笔中写;(2)生活型反思随笔,主要记录自己在生活中感兴趣的、有亲身体验的数学情境,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3)评价型反思随笔,主要记录自己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变化的情况,在叙事的基础上表明自己对有关事物的观点、态度等;(4)创新型反思随笔,主要记录学生在学数学、做数学作业时,有什么新发现、新想法、新方法、新创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时常闪现的“创新火花”、独特的见解,等等。

二、小学数学“反思性随笔”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价值及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学习过程及社会生活,再用数学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能促使其逐渐有意识地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运用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品质,提高学习效果。数学反思性随笔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条理化。语言是思维的外显,是对思维结果的概括和调节。如果再将思维结果变成文字,便是对思维的又一次过滤和筛选。所以,让学生在数学随笔中表述概念、算理、推导过程,可促使其思维条理化。

2 可以促使学生观察细致化。学生养成从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习惯,可促使他们通过细致观察和思考将所学内容还原成生活现象,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学生理解数学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当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数学学习中出现的概念、问题时,才算是真正理解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3 可以促成学生质疑意识化。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会聚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重要路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质疑的深化和目的,两者相互作用。

4 可以促发学生想象活跃化。思维需要想象力的参加,特别是创造想象,其本身即是受思维调节的。反思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潜移默化中突出学习的过程性,有利于激发其想象力。通过学生自我的反思,改进其学习方式和方法,最终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反思性随笔”刨生学生数学思维实施的策略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生写数学反思性随笔给学生反思提供了载体,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反思提供切入点。数学情境的创设一直是数学课堂的“独特风景”。同样,反思更需要一个学习的良好情境,学生只有在一个特定的反思情境中才能进行反思。良好的情绪体验是影响学生反思的重要因素,是教学中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在实施教学行为时,应该不断关注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还要注意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找准认知停靠点。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生成和发展起来的。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生成新的知识,教师一定要紧扣与新知识学习最密切的旧知识来进行复习,为新知识找准生成的生长点。

2 科学设计学习活动,给学生反思穿针引线。知识的发生与发展需要过程,学生也需要经历这个过程。教学中不应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够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地与数学知识靠近,最终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1)拓宽活动领域。现实性——活动的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对小学生来说,学生的“现实”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例如:玩具、文具、食品、教室里的桌、凳,等等。经验性——活动的过程应当是起源于学生的思维。小学生的活动应是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思维方法,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活动应当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个体或通过合作力所能及的。(2)策划活动形式。活动的形式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内容的难易程度。恰当选择个体独立、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做出来——动手在操作中反思,说出来——讨论在交流中反思。

培根随笔主要内容篇3

关键词:中学语文;随笔训练;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思想情感的表达、语文素质的体现,甚至关系到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很多初中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这也使得作文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而随笔训练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本文对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进行探讨,分别论述了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随笔训练的主要特点以及有效的中学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方法,它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文的水平,让学生写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水平。

1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方式落后,训练形式单一

作文教学的模式基本上就是:写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改。这样的方式多年来都没有变动。教师在进行作文讲学的时候,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结构和技巧,对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全然不顾,而且有的作文题材用了再用,老话常谈的结果,就是让学生对写作逐渐失去了兴趣。现在的作文教学,把学生困在狭小的教室内,让他们写人、叙事、议论、说明,周而复始地训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消磨了学生写作的热情。由此看来,写作兴趣的培养是写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1.2学生积累少,阅读量窄

阅读是一个增加底蕴和涵养的过程,丰富的阅读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路,能够为学生的作文注入思想灵魂。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知该如何下笔,很大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积累不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导致他们的目光短浅、思维局限,反映到作文上,使得文章缺乏灵气和思想,这样很难写出有意义的文章。

1.3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

作文表达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感触,脱离生活的作文教学无法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而缺乏真情实感的作文,内容是空洞的,很难让人产生共鸣。初中作文教学,把学生限制在教室里面,让他们闭门造车,这种封闭式的作文训练,导致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断地东拼西凑,文章内容苍白,毫无生趣可言。

2 中学语文随笔的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随笔相对于其他写作形式来说具有其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写作形式更加的随意和灵活。学生的随笔可以天马行空,议论、抒情或者是记叙都是可以的。学生对于随笔的选材也是宽泛的,写作题材可以来源于阅读、生活体验、自身经历等。同时随笔是没有字数限制的,追求的是自由、内涵和多样化的内容和感受。第二,表情达意真切丰富。随笔是在学生借助具有表达自身情感和思想的文字将自己的心声和真切的情感展现出来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学生自身思想和内涵的寄托和承载,要求将真切和丰富的情感融入到语言文字中,传达自身的期盼。第三,随笔语言呈现个性化特点。随笔是一种随意性的写作形式,因此,学生使用的语言也可以展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3 有效的中学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方法

3.1制定随笔训练目标

明确随笔写作的目标,是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关键。根据学生年龄、年级、认知能力的不同,进行学情分析,情制定不同的随笔训练的目标。在《感受自然》《这就是我》的孙碧训练中,可以这样制定随笔训练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摘抄优美文句,并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文字来复述课文;三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对自己的认识。在《献给母亲的歌》中,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观察,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说明方式进行随笔的写作。

3.2营造随笔训练氛围

确定了随笔训练的目标之后,还应该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投入到随笔写作中来。为营造一个良好的随笔写作的氛围,应从以下两方面重手:一是鼓励学生选择精美且质地好的笔记本作为随笔写作的专用本。如果学生随手拿一个练习本作为自己随笔写作的记事本,那你激发学生随笔写作的兴趣,同时难以引起学生对随笔写作的重视,如果能精心选择自己喜欢的笔记本,学生会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愉悦感,并将随笔写作当成一件乐意且有趣的事情去完成。二是命题时应贴近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作为随笔训练,如在《金钱,我们共同的话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课文进行续写。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观看电影、课外实践等,让学生写观后感、学习心得等。

3.3鼓励学生积累素材

初中学生的阅读面相对较窄,写作素材不充足,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素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得到积累:一是让学生多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与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引导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遇到优美的文句摘抄下来,反复阅读;三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写作思维,因为想象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在在随笔训练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3.4选择学生感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命题

为了有效地开展中学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学生感兴趣或者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有帮助的作文命题。首先,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进行延伸,锻炼学生的随笔写作能力。这一方法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课本知识,也能有效提高训练效果。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素材的积累。丰富的语文课外知识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和提高作文赏析能力。

培根随笔主要内容篇4

    一、兴趣激发学生养成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抓好入门教学是开展兴趣教学的关键。?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新教材的词汇量大是我们顺利实施新教材时碰到的第一个拦路虎。以音标为凭借,语音教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同时运用直观的教具或生动的多媒体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深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

    对于英语学科而言,学生在课前要对老师本节课的内容有初步的预习。首先,学生应对老师要讲的内容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的预习,如单词预习、听力预习、课文预习等。其次,学生要有正确的预习方法。如课文预习,一是,快速阅读全文,找出疑难点,查出生词,对文章形成初步了解;二是,解答课文后的问题,并查找与课文有关的信息;三是,对新课和不懂之处先自己仔细思考,尽量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确实不理解的部分要做上记号,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听课,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率。

    三、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记笔记的习惯

    从第一节课开始,学生应该认识到上课时做笔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准备五个本子。课堂笔记本,作业本,默写本,改错本,作文本。课堂笔记本用来随时记录每节课的要点;作业本用来巩固记忆课堂上应掌握的内容;默写本用来听写单词,默写老师要求背诵的内容;改错本用来对作业试卷中的错误订正整理;作文本用于书面表达,课文改写、缩写和英语日记。每个本子书写要求规范、工整、美观。分工细致明确,各得其所,便于学生以后查阅和归纳总结。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做笔记方法,即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想进程与老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句、提纲挈领地记录。

    四、让学生养成课后勤复习的习惯

    根据艾宾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规律,在所学知识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就复习一遍,以加深印象,防止遗忘。首先,复习要及时,要先快后慢,练习少而精。这一步很重要,许多学生因为没有及时复习,把前面的很多知识逐渐忘记,导致课堂不能有效接受新的知识,成绩逐渐下滑。其次,复习的方法要讲究:1、整理笔记法:整理一天所学的内容,补记新内容;2、卡片记忆法:把易忘记的单词、词组和课文写在卡片上,随身带着,可以随时随地复习;3、句型图表归纳法:把所学的新句型画成表格插入以前学过的句型,进行比较,归纳总结,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五、让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字典是学习中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经,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技能。善于正确使用字典等于随时能求教答疑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若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去查字典,不要遇到生词就讨论或请教别人,这样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六、让学生养成及时纠错的习惯

培根随笔主要内容篇5

 

一、领导重视深入实际是提高三笔字训练质量的根本保证

 

所谓领导重视深入实际包括三个关心一个确保。即关心书法师资,关心书法课堂,关心书法活动,确保书法课在众多学科中的地位。

 

书法师资来自非书法专业,技法尚可,理论薄弱,虽从事实用书法教学,但也急需提高技法和理论,领导应尽力给书法教师创造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书法教师自己也应珍惜机会,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关心书法课堂,即关心书法课堂教学所必需的笔、墨、纸、砚等物质保障;关心书法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关心书法课堂教学最终效果。

 

书法活动既需要经费又需要场所,更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支持。领导关心书法活动,甚至参与书法活动,书法活动会轰轰烈烈,有声有色,良性循环,连上台阶。领导不关心书法活动,甚至反对书法活动,则可想而知。

 

作为必修课的书法,传统性强,学生很容易忽视,特别是学生期末成绩排序,评定奖学金将书法、美术、音乐等课程成绩排除在外,更容易引起学生对书法课的不重视。只有将书法课成绩考核评价与其它必修课同样看待,关系着学生期末成绩排序以及奖学金评定,才会使学生对书法课引起重视,同时也会増强书法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遵循教学的普遍规律,结合书法学科特点,以“一帖在手,贯穿三字”为核心内容;以课堂教学、自主练习和集中培训为基本方法;以阶梯过关、考核严肃为主要手段,不断提高学生三笔字手写技能一帖在手,贯穿三字”是三笔字训练的核心内容。依据系统性教学原则和书法学科的独特性,在选择教材上统一定帖。从欧、颜、柳、赵四种楷书中选择一种,贯穿三字。这样既利于教师教,也利于学生学,三种不同手写工具也可以互相渗透,互吸营养,避免了选帖混乱,换帖频繁的现象。虽说选用毛笔字帖练习钢笔字和粉笔字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有繁体字、异体字,与日常应用有距离,但是从长远看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变通能力。

 

确定哪一种字帖,繁体字、异体字都是我们教学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讲的内容。而师范教育要求我们使用规范汉字。就此正确的方法是:学习中不回避,使用时要慎重。即教学中遇到繁体字异体字,讲清其繁简关系,互异关系及发展过程,做好汉字的文化传承工作。同时要求学生在书写实践中,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办法。在书写书法作品时,尽可能有效使用正确的繁体字和异体字,以此増加书法作品的文化内涵;在日常应用和宣传应用时,必须使用规范字,实用书写要与时代同步。一味的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一味的强调规范的简化字都是不对的。

 

课堂教学、自主练习和集中培训是三笔字训练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重在传授三笔字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力求简洁形象幽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表现力、审美力。讲授笔画写法,一笔分三段,名曰起行收,起收是关键,神采见于收。讲授结构写法,如心字底的结构特点,心大要比心小好,心正要比心偏好,但是大和正要有分寸。讲授章法处理,最终目的是一个和字,整体要形成合力。这就看书写者的整体驾驭能力,也就是宏观调控能力,章法能力强适合做领导,单字能力强适合做具体事。如此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轻松理解收效也就更好。同时也是在引导学生体会学习三笔字过程中的乐趣,理解其内在所蕴涵的哲理。使学生由喜欢学习三笔字发展到喜欢上书法。

 

自主练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练字习惯,提倡自主练习,鼓励自主练习。三笔字的学习,只有课下反复练习、坚持经常才能取得理想效果。仅凭课堂教学和完成作业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根据书法课堂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拓展内容、自主选择时间,自主和同学研究,自主找老师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三笔字书写水平。实践告诉我们,凡是三笔字出色的同学,都是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突出。

 

集中培训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每学年第二学期第4周~第7周学校统一组织学生进行三笔字基本功培训,根据年级不同,布置难易不同的训练内容,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一年级学生,训练内容是毛笔字八个四字成语,钢笔字八首五言绝句,粉笔字是八个五言对联;目标要求是笔画的起行收交待清晰,结构基本准确,章法基本整齐。二年级学生,训练内容是毛笔字八个七言对联,钢笔字八首五言律诗,粉笔字八首五言绝句;目标要求是笔画准确,结构合理,章法整齐。三年级学生,训练内容是毛笔字八首五言绝句,钢笔字八首七言律诗,粉笔字八首七言绝句;目标要求是字形规范,笔画准确,结构合理,整体和谐。在书法教师的指导下集中实践训练。使学生的三笔字水平随着年级的増高呈阶梯式稳步提高,最终达到学生能书写正确、规范、整齐、美观三笔字的目的。

 

阶梯过关、考核严肃是三笔字训练的主要手段。阶梯过关是指三笔字考核内容及标准依年级増高,难度递増。考核严肃,即公平、公正、公开地考核学生三笔字。公正即客观命题,客观评卷,切忌盲目地满堂彩和盲目的严要求。公平即统一试卷,统一时间考核,统一评分标准。公开即公开评分标准,公开评分办法,公开评分结果。考核分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等,C及C以上为过关。考核成绩为D的,要再练再考,直到过关。

 

三、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是提高三笔字训练质量的最佳补充以书法协会的形式将同学中书写水平较好、对书法艺术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召集在一起,经常举行书法活动。或教师讲座、或习作讲评,或集中练习,定期展出学生作品,书法爱好者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发挥和展示。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能促进三笔字训练。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展览、比赛,以此检验学生三笔字训练成果、开阔学生视野、激励学生进步。同时也让他们体味到艺海无涯,需扎实探索。每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定期举办学生三笔字基本功训练成果展,分年级评出优秀作品,并按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的奖励。每学年第二学期定期举办三笔字比赛,对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相应的奖励。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举办的三笔字技能大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调动了学生学习三笔字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三笔字风气。

培根随笔主要内容篇6

关键词:技工学校 技能课 培训 考核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技工类的职业教育经历了起步、发展的过程。培养各类技工专业人才,对促进企业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等都会产生积极作用,企业急需建立起一支动手能力强、数量可观的高技能人才大军。但是,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技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虽然有了相当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技能操作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技工学校技能操作培训相对滞后

总体上讲,技工学校技能操作培训仍带有传统性,存在内容比较陈旧,形式比较单一,学习内容与企业单位管理需求、用人需求脱节,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不够,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培训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技工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着随意设置课程的倾向,能请到什么教师就开什么课,优秀师资匮乏,实训教材针对性差,实训内容更新慢。二是教学缺乏创新。如教学方式单一,新知识、新方法、新观念、新技术不能及时反映或补充到培训工作中。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际教学不同步。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技工教育工作的开展,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提高,必须改变旧的思路和做法,勇于创新,使这些问题在技工教育发展中得到根本解决。

2.社会偏见依然存在

中国自古就有崇尚“劳心”而看不起“劳力”的世俗偏见。但是操作技能高超的劳动者理应在工作报酬上有明显的体现,近几年来,“蓝领”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年复一年的高中扩招和高校扩招似乎仍然说明中等职业教育培训的对象是成绩差和家里穷的学生。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数量和质量。

二、解决途径

1.进行课程改革,制订技能标准

要确定合适的课程比例,加强技能操作课的资源配置。制订技能标准,提升教学质量。如笔者学校要抓牢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素质课,调整开足适应企业基本需求的专业基础课,增设一些选修课,为中专学生制定了《普适性课程技能标准》和《专业课程技能标准》。要求教师和学生严格按照普适标准全面提升学生普适技能,并严格执行专业标准,使学生学有所遵循、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2.自编校本教材,加强教学研究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底子,放开手脚,鼓励教师自编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校本教材,认真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投入课改实践,不断探索组合式教学方法,采取尝试、快乐、分层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取得学习的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热爱学习。教师要用探索的精神,创造性地搞好教学工作。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技工学校要重视全体教师的“双师型”培训和教师队伍再造工作,提出“培养人才,造就教师”的主攻方向,造就一支全新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加速进行教师队伍脱胎换骨的改造,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打造一支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如笔者学校在开展“导师制”活动的基础上,一方面给青年教师压担子,要求每人必须超工作量承担教学任务兼班主任工作。另一方面选派大批年轻有为的教师分批参加国家、省和市相关部门组织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要求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同时从机械制造、电子电器专业的学生中选拔成绩较好的“留学生”到那里接受专业教师的指导,强化学习实用技术、实训设备。

此外,笔者学校还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企业技能人才到学校给学生或教师上培训课,讲授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传授企业生产现场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4.加强实训建设,注重实训操作

笔者学校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实际,以与企业要求的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为目标,不断添置了实训设备,设置了电工、微机实训室,车、钳、电子、数控、测量、激光、雕刻、汽车维修、家电维修等实训室,购买了一大批实训设备,培训了一批实训教师。开展教职工技能竞赛,以比代练,推动了技能的培训。

5.拓展实习就业渠道,尽心尽力安置学生实习就业

笔者学校在与企业签订协议的基础上,逐步通过各种途径拓展与未签订协议的企业建立协作关系,拓宽学生实习就业渠道。学生在校期间,学校采取走岗、贴岗、顶岗等不同形式的实习,尽心尽力安置好学生的实习就业。

6.严格技能鉴定管理,科学考评技能

培根随笔主要内容篇7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状 对策 上好英语预习课 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条件限制,多年来,农村学校的英语老师上课只能用一台简单的录音机。虽然现在部分农村中学配备了或幻灯机和多媒体教室,但因为老师的专业水平、学校的重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现有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学习条件差,相当多的学生无力购买与学英语有关的学习用品,如英语字典、复读机等。因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相当不易。

新课标认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的新目标英语,对农村学生来说,想掌握好,的确很不容易,单词量太大、知识面太广、知识体系繁杂、零散且难度较大,所涉及的内容过于西化、城市化,背离农村需要,人为地增加了教学和学习难度。加之,小学没有学习基础,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一大批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掉队,形成学科瘸腿,从而影响了整个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预习―上课―复习是传统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传统教学活动的预习是由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前自己完成的,即课前预习。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可见,预习的重要性:预习可以使学生更高效率的听课;可以使学生发现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可以提高学生记笔记的水平;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课前预习往往缺少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任凭学生自己完成,缺少知识的系统性,没有明确的目标。自从学习并引进杜郎口教学模式后,对预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杜郎口模式即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预习、展示、反馈是其三大模块。其中三大模块中预习是第一位的,要求教师要指导好预习课。没有预习的课、预习不扎实的课,不能上展示课和反馈课。

因此,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结合杜郎口模式,我是这样上预习课的:

第一,确立预习目标,写出预习提纲

做事没有目标,就如同轮船在大海中没有指南针,因此,确定目标是学生预习的关键,也是上好预习课的关键。预习目标的确立,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而定:内容较难的由教师给出预习目标,写出预习提纲;内容简单的,由学生自己确立预习目标,往往是由学生小组活动共同完成的;也可在教师指导下,全班同学共同确立预习目标,并写出预习提纲。预习目标确立后,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提纲,采取独自、结对、分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预习目标。

第二,确定预习方法和步骤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给他们预习方法不可。”说明了预习方法的重要性。英语课是一门语言课,应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英语课文是对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的综合应用。课后练习是对其综合应用。所以,英语课预习要求学生对单词、短语、句型、课文、语法和课后练习都要进行预习,并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进行。有关专家根据英语教学内容和要求,把预习分为八种方法:朗读识记法、听力训练法、分析问题法、排除障碍法、材料准备法、系统归纳法、阅读理解法、习题试解法;根据学生特点,分为问题式预习、兴趣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分层次预习。在预习时,根据预习内容灵活的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如预习单词、短语时,往往采用朗读识记式、听力训练式、排除障碍式等相结合的方式。预习对话、课文时,采用发现问题式、阅读理解式、听力训练式等方法穿插预习。对于习题采用发现问题式、发现问题式、系统归纳式等。总之,根据授课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预习方法,认真完成预习目标。预习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可在教师指导下预习,可在小组内合作交流预习,可在班内集体交流预习。总之,预习的过程决定预习的质量,更决定着展示课和反馈课的质量,成为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过程。

第三,指导学生做好预习笔记

根据心理学中遗忘曲线规律得知,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所学知识会淡忘,因此,指导学生做好预习笔记非常重要。首先,让学生找出不懂和不会的单词、短语、句子记在笔记上,等到小组讨论或上课时重点解决。其次,记下学生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第三,要求学生归纳知识点,如同音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构词法、词性、时态等。第四,对当天所学知识做小结等等。做好预习笔记,可以随时查阅,也可培养学生养成动脑动手习惯,培养学生系统归纳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第四,检测预习效果,强化预习意识

“欲则立,不欲则废 ”。提出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预习笔记对预习进行检测,否则,学生就不重视预习,渐渐放弃预习。因此,对预习的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单词、短语可采用听写、英汉互译、连线的方法进行检测,对重点句型可采用英汉互译、听写方法进行,对课文可采用填词、问题式的方法进行。总之,对预习内容做好恰当的检测,可以起到复习和总结预习内容的作用,提高预习效果。长期坚持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第五,课堂评价

新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调在英语学习中学会互助交流与合作,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参与和体验,强调信息的交流与情感的激发。由此可见,对英语预习结果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英语预习结果的评价应该以新课标为依据,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下功夫,注重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

总之,预习课是新课改下的重要环节,是展示课和反馈课的前提,直接关系到展示课和反馈课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预习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通过观察、提问、抽查的方式,了解每位学生预习的情况,及时给予点拨、启发、指导和帮助,顺利完成预习目标和任务,为展示课和预习课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平台,目的在于提高农村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黔南州政协.我州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培根随笔主要内容篇8

【关键词】提出任务;自主学习;创设情景;提高兴趣

语言学家们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他们一致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语言学科教育中最重要、最根本、最有开发价值的内在驱动力。因此,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学习目标、培养自制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英语的作用之大,以及学好英语的重要意义,以便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还经常讲一些有关刻苦学习英语的小故事,以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初中阶段被评为学龄中期,是一个半幼、半成熟的时期,对自己的学习缺少自控能力。马斯洛说过:只有缺乏需要得到满足的学生,才有可能出现求知的愿望。但是,即使上述需要得到满足和发展的学生也见不得努力学习,因为游手好闲比努力学习更自由、更舒服。因此,笔者常引导和教会学生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达到让学生自我控制、主动追求目标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个老话题了,然而,很多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甚至有些老师也没有布置预习的习惯,这都属于对预习认识不足。布置预习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不仅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效率、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当前中学生的课程多、活动多,如果预习安排不妥,将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预习不仅可以流于形式,还可能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预习的:

首先,在备课时,根据预习的需要,做好阶段性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的适当集中教学,为学生的预习扫除障碍。其次,根据教学计划将预习计划写入备课,在教学中严格执行,即使布置具体的预习内容。对预习内容的设计要有创新性,以激发学生去发疑、去思维、去创新。再次,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发现问题,掌握教学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方失。另外,“授人以鱼”未诺“授人以渔”。在教学中除了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法,还潜移默化的形势影响学生的学法以外,还指导学生选择一些行之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预习方法。掌握了有效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及时复习的习惯

中学生记忆力好,学得快,记得快,但忘得也快。学英语需要记单词、句型等,要不断和遗忘作斗争,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语言信息在人们头脑中保持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浅薄,直至完全遗忘。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记住一个新的概念,至少要经过五级周期的再现。笔者在复习教学中把学过得语言材料多次不断地组织起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反复训练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并按下面的顺序安排复习:当堂课复习、模块复习、几个模块的复习、月阶段复习、期中阶段复习等。在各个复习环节中,首先,特别注意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但是一定要注意条理清晰、有序、逻辑性强、简明扼要、易被学生接受。其次,复习时注意重点突出,整个复习过程中的讲解、举例、语言训练内容、作业的布置等都围绕复习重点进行。再次,复习有计划性、有系统的反复复习。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复习时本着开始慢,然后加快的原则,有计划的增加知识密度,以便取得最佳复习效果。

乌申斯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复习不仅是巩固知识的需要,而且也是进一步领会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和发展新知识的基础。特别是在英语学科中,倘若不注意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复习,使之加以巩固和积累,就会边学边忘,从而对自主学习造成极大的障碍。因此,笔者在复习教学中做到了复习于具体实践和创新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学生形成有自己特点的记忆习惯,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四、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动力,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目前不少中学生感到英语难学,花时多,收效少。有的学生在初学英语时,成绩尚可,兴趣较浓。但好景不长,便越来越不愿意学,越来越对英语失去兴趣,直到放弃英语。究其原因是老师没能不断的诱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笔者长期坚持引导,激发学生持久的、自觉的学习积极性, 使之形成自愿与兴趣的结合,使学生从学习的开始,一直保持正常的、稳定的、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不是固定的,涉及到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差异、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社会背景和课堂教学策略等因素。笔者随时随地、因人而异的灵活处理。

培根随笔主要内容篇9

一、 遵循五条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有着明确的读写训练重点,进行随文练笔时,一般应紧扣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设计相应的练笔题目,使得随文练笔具有“大作文”的补充性和完善性,为提高本单元的习作水平作好铺垫、打下基础。

统一性原则。所谓统一性原则就是随文练笔要与文本感悟和谐统一,要求随文练笔与课文情境有机结合,让课文情境促进练笔,让练笔引领文本感悟,丰满课文情境,努力做到“练笔”与“得意”水融。通过练笔不但在词汇、句式、表达上有所长进,而且也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悟。

随文性原则。随文练笔设计应切合文本内容,切合文本特点。文本特点包括语言特点、文体特点、写作特点等。教师准确把握文本特点往往能抓住训练的要义,设计出上佳的随文练笔题目。

适度性原则。所谓适度性原则就是练笔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首先要考虑随文练笔的疏密度:太过于频繁的训练会使小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而太过于稀少会淡化小学生的兴趣;其次要考虑随文练笔的难易度,其内容应该在小学生接受的范围之内,偏难、偏易的训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也会造成“费时低效”。

言语性原则。此次课标修订有一个突出变化就是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言语性是语文的根本,小学语文课要以语言训练为核心,致力于语言的发展,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每个年段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的训练,促进语言的习得。因而,随文练笔也应重在学生语言的运用训练上。

二、 找准读写之结合点

为提高随文练笔的有效性,教师要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准练笔的落点,激发起学生写的兴趣,满足学生表达的需要。一些老师对教材研读不深,随便找到一个“练笔”的点就喜出望外,以为自己已经为学生创设了“练笔”的机会,就万事大吉了。没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水平、发展规律和教材的特点来考虑“练笔”的切入点,于是出现“切入不准”的现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个有效的“切入点”。

1. 插图处。苏教版的许多课文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这些插图描绘了课文的局部内容或全部内容,大多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集中反映了文章的中心,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插图给了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们可充分利用插图与课文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情弦,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表达图意,挖掘插图的内在作用,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如《生命的壮歌》中“生命桥”一文的插图,画的是一只老羚羊用死亡架起年轻羚羊生命之桥的场面。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结合文字描写的内容描绘出这座生命之桥,最后写一写老羚羊和年轻羚羊可能在想些什么。通过解读插图,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老羚羊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也对“生命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经典处。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新教材文质兼美,语感鲜明。因此,教师要用心地寻找教材中的“经典”之处,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段练习。经常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学生便能触类旁通,掌握相关的习作方法。

《燕子》(第八册)有多处典范性的状物片段值得借鉴,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感悟作者抓住特点状物的方法。如第一自然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作者在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时,语言清新明快、准确生动,从整体到部分,从前部到后部,条理非常清晰,把小燕子的活泼机灵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学生了解描写事物时要抓住明显特点,不需面面俱到。教学时,我以此为契机,布置学生观察小动物,抓住其特点,描写外形。

3. 空白处。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地方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深沉、含蓄的地方。这些“空白”令人遐想,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给予方法的指导,可以不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七册)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文章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颂扬了他富有同情心、甘愿为人类受苦的伟大精神。在具体叙述课文内容方面,作者留下了一些空白,如普罗米修斯将天火带到人间后人们的反应如何,作者并没有详加描述,这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资源。于是,阅读课上,当我指导学生读到普罗米修斯历经千辛万苦盗取了火种以后,便顺势引导:“人类得到火种后会有什么样的神情呢?他们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我让学生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

4. 结尾处。有的文章写至高潮时,特意不写结局,留下一段艺术的空白,正如林与所言:“似断非断、似了非了之笔,读之雅有余味。”而这“似断非断”“似了非了”之处,也正是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将课文引向深处、向课外延伸的最佳处。因此,我们可以抓住文本的结尾,及时练笔,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捕捉情感的蓄积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篇目可以在结尾处再创造。如学完《云雀的心愿》以后启发学生想象:第二年春天会发生什么事呢?让学生续编故事。这样开辟了学生自由习作的重要途径,丰富了学生作文的题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原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三、 改进评价的策略

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其他评价一样,随文练笔的评价具有目标的功能、导向的功能、调控的功能、激励的功能和反馈的功能。怎样使随文练笔评价的功能得以正常和有效发挥呢?

首先要摆正评价的主体。叶圣陶先生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现在的新课程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表现在随文练笔评价这一问题上,学生自然也应是评价的主体,应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评价中来,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当然也不能忽视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再评价。

培根随笔主要内容篇10

1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活用教材,提高课堂知识吸收效率

1.1 前后顺序的改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启发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教学技巧。学生的认知规律都是由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符合这一规律才能真正取得成效。因此笔者在备课和教学环节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来完成对新的教科书内容的掌握。

1.2 教学内容的增减。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变化的一般规律为:在课堂教学开始的10分钟内,学生的思维逐渐集中;中间的20分钟,思维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随后,思维的集中程度逐渐下降,接受知识的能力也随之下降。正因为如此,对教材的内容,我们有时要做到重点突出,及时把握好学生学习最高效的时段,甚至可以放弃次要部分,让学生自习完成;有时则需要教师补充课外知识。

增:例如八年级上册第2课《最可爱的人》中讲到我国出兵朝鲜的原因,笔者就增加了背景介绍:朝鲜半岛在苏联和美国操纵下分裂为对立的两个国家,因此发生内战其实也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立的结果。这个增加不仅不会使课程进度受影响,而且还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国际背景。再有,在讲到我国志愿军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这一部分,如果能适当用动态地图补充介绍战役的具体进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我国志愿军的作战英勇,还可以更好的进行下一纲目介绍战斗英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作用。

减:又如七年级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中,课文内容中分为三部分,前两部分大篇幅的介绍蒙古和元朝的建立,由于牵扯内容多且需要详加解释的知识点也多,因此本课中最精华的时间必须要抓紧进行这一重点内容的讲述。这样一来本课最后一部分“民族融合的发展”就只能用余下学生注意力开始松懈的时间来简单介绍,笔者认为与其采用这样效率不高的处理方式,还不如把它作为学生回家自习内容,下一节课用一个问题来考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这样处理后不仅前两部分的教学更能有张有弛,同时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1.3 教科书的合并与分离。教科书的编排有时是按年代来进行记录,但同类的问题如果我们能放在一起讲述,对学生理解记忆都是有好处的。因此笔者主张对教科书进行根据主题合并与分离处理。例如八年级下册第9课为《改革开放》,第10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中第10课的内容偏理论化,主要通过几次会议来总结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这一理论在中国指导地位的确定。如果在讲述时加入第9课的“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一目,既可以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经济特区的事例和成就来对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指导意义进行论证,也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了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解决特区姓“资”姓“社”问题,即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第9课余下两个纲目一个讲农村改革一个讲城市改革,能更好的自成一个主题,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理解。

2 按学生的兴趣活用教材中活动课内容,提高课堂能力培养效率

2.1 教科书与活动结合促进理解。如七年级下册《历史图配文——话说》是要求学生从为《清明上河图》的配文来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发挥同学们的历史思维想象能力。笔者认为本活动课重新设置后,可以对第10课《经济衷心的南移》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两课的教学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通过提前布置学生准备该活动课作业一图配文,并且告知学生可以在第10课,第11课的课文中找到答案,促使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工作,有助于提高这两课的教学效率,再布置学生将其完成较好的图配文,以小组的形式集体参与表演和演讲,考验学生对两课的理解情况。在这样的过程中,同学们一是可以在愉悦的心理下进行学习,二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课,就会主动学习课本的相关内容,三是可以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也能锻炼历史思维能力。

2.2 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策划活动。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在教材处理中设置小活动来提高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效率。如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和冲突》这一课中,主要是通过郑和下西洋来体现中外的友好交往,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学完后能了解郑和远航的盛况,体现了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课还要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民族英雄戚继光,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这么多的要求,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设计活动来实现,例如郑和下西洋就采用“模拟历史”让学生回到过去,扮演明朝宫廷首脑,排演历史剧“郑和下西洋之决策会议”和“史家研讨会”两个项目中的辩论讨论。第一个“决策会议”活动可以让学生自主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历史知识,达到了解史实,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第二个“史家研讨会”可以让同学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设想自己是历史学家,对此事进行利弊的辩论,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的分析历史事件能力,并完成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在这两个活动中同学们可以在活动中锻炼并提高自己的历史分析思维能力,教师在教材处理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 补充本土教材来拓展学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