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摘抄十篇

时间:2023-03-26 16:14:51

培根随笔摘抄

培根随笔摘抄篇1

1、美的至高无上的部分,无法以彩笔描出来。

2、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

3、虚伪的人为智者所轻蔑,愚者所叹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

4、严厉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谴责,也应当庄重而不应当侮辱嘲弄。

5、假象之所以受宠,其因不止于世人寻求真理之艰辛,亦非览得之真理会对人类思维施加影响,而是缘于一种虽说缺德但却系世人与生俱有的对假象本身的喜好。

6、……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 --- 培根:《论美》

7、幸运的好处固然该令人向往,但厄运的好处则会令人惊叹。

8、为了要替自己煮蛋以致烧掉一幢房子而毫不后悔的人,乃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9、行为光明磊落乃人性之保证,而弄虚作假则犹如往金银币里掺合金,此举或更利于钱币流通,但却降低了钱币的成色。

10、出自幸运之德行乃节制,出自厄运之德行乃坚韧。

11、自身无德者常嫉妒他人之德,因为人心的滋养要么是自身之善,要么是他人之恶,而缺乏自身之善者必然要摄取他人之恶,于是凡无望达到他人之德行境地者便会极力贬低他人以求得平衡。

12、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13、当命运微笑时,我也笑着在想,她很快又要蹙眉了。

14、一位智者在被问及当何时娶妻时,他说:年少时尚不宜,年长时则不必。

15、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令人肃然起敬的。 --- 培根

16、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17、一个人如果对待陌生人亲切而有礼貌,那他一定是一位真诚而富有同情心的好人,他的心常和别人的心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孤立的。

18、不过选择独身的原因多半都是为了自由,对某些自悦而任性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因为这种人对任何约束都极为敏感,以致他们或许会把腰带和吊袜带也视为羁绊。

19、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0、在某些狂热派眼中,一切和平言谈都可厌可僧。

21、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 《培根论说文集》

22、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23、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 培根

24、节俭是美德,惟需与宽厚结合。

25、若无一种占支配地位的企望来规范妒羡戒疑等诸多感情,任何人的内心都难测或叵测。

26、知识就是力量。 --- 培根

27、有些老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 培根

28、美有如夏天的水果,容易腐烂且不持久。

29、金钱是个好仆人,但在某些场合也会变成恶主人。

30、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31、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实的品德。

32、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

33、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34、金钱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并无用处。

35、无德之人常嫉妒他人之有德。

36、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

37、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

38、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 《培根论说文集》

39、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无拘无束。

40、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根

41、袒露总是举措失当,无论是敞露心胸还是赤裸身子;而行为举止若不肆意张扬,人便可平添几分尊严。请记住:守口如瓶既是策略又是品行。

42、研究真理、认识真理和相信真理,乃是人性中最高的美德。

43、独身者往往意味着挚友,恩主或义仆,但并不尽然都是忠顺的臣民,因他们无牵无挂,可远走高飞,而且浪迹他乡者差不多都是独身。

44、人们以为他们的理性支配言语,偏偏有时言语反而支配理性。

45、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谄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 《培根论说文集》

46、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47、由智慧所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本性。

48、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49、居高位者往往是欲退时不能退,而到退时则不愿退,甚至到年迈多病需要静养时亦不甘寂寞,犹如城中老翁仍临街倚门而作,徒让老迈成为他人笑柄。

50、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性。

51、重复言说多半是一种时间上的损失。

52、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

53、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 培根

54、狡猾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

55、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56、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57、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 培根

58、明智者创造的机会比他发现的要多。

59、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60、在我们生命的网上,不能隐匿着虚伪,否则,便在每根纵横的线上,都永远留下腐烂的痕迹。

61、让妻子觉得丈夫明智是使其既贞洁又顺从的最有力保证,但若是妻子发现丈夫嫉妒多疑他就决不会认为丈夫明智。

62、一次背誓以后,什么誓言也靠不住了。

63、历史使人贤明,诗歌使人高雅,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

64、你愈是少说你的伟大,我将愈想到你的伟大。

65、金钱是好的仆人,却是不好的主人。

66、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67、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 《培根论说文集》 过于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 《培根论说文集》

68、炫耀于外表的才干陡然令人赞羡,而深藏未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

69、如果你考虑两遍以后再说,那你说得一定比原来好一倍。

70、对小钱不要过分去计较。金钱是生着羽翼的东西,有时它会自行飞去,有时必须将它放出去,才能带更多回来。

71、人是一切的中心,世界的轴。

72、很多人说爱情靠缘分,我所认为的缘分就是在正确的时候遇到了正确的人。缘分需要我们每一个想谈恋爱的人真正为自己的幸福付出努力,这种努力包括你的时间,你的精力,你的情感和信任,还有金钱,和你的脸面当你付出了许多努力,在寻缘的长征路上克服了所有的艰难险阻,你才能找到自己的缘分。

73、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74、谁能比这种人更痛苦呢,他们人虽在世,却已亲身参加了埋葬自己名声的丧礼?

75、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76、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的聪明睿智却是言辞简短的。

77、最完善的人品素质须兼有坦荡诚实的名声、守口如瓶的习惯、适当的掩饰技巧以及在迫不得已时才使用的伪装能力。

78、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79、才德有如宝石,最好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 《培根论说文集》

培根随笔摘抄篇2

1、惯于作假其实只是一种因软弱和不动脑筋而促成的狡猾,并不是高超的策略 。

2、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3、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4、人们喜爱谎言,不仅因为害怕查明真相的艰难困苦,而且因为他们对谎言本身具有一种自然却腐朽的爱好。

5、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6、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

7、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不是在我们的背后。

8、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9、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10、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11、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

12、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

13、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14、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15、过于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险之一。

16、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17、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18、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象那位复仇的女神。

1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培根随笔摘抄篇3

语言的积累对于学习语文十分重要。郭沫若先生有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歙张。”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直义畅,奔弛放达,任凭吞吐。那么,如何加强语言的积累呢?笔者认为,指导学生摘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二00一年新版教材已经注意到在每次阅读教学的“思考、练习”中有意识地安排摘抄,但是,仅仅在课堂上练习几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摘抄,使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摘抄习惯,积硅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笔者在指导学生摘抄方面作了许多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罗列如下以为引玉之用。一、指导摘抄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摘抄不仅要在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进行,而且要让摘抄与抄写生字词、书面回答课后问题等课外作业区分开来,在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给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可看书报,也可看杂志;可边读边抄,也可边抄边背;可以坐在家中的小书房慢慢品味抄写,也可以在学校挤休息时间快速阅读摘录。看自己所想看,写自己所想写,乐而为之。这样才能使摘抄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需要,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二、指导摘抄要有计划性。摘抄最好从三、四年级开始。因为低年级阶段识字量较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外学习主要以巩固生字词为主,所以很少有其它更多时间进行阅读抄背。而三、四年级开始,识字量逐渐减少,学生的课外学习不需要埋没在字词堆里,就可以有时间阅读、抄写、背诵。另外,三、四年级开始,学生对字典的运用日趋熟练,也给课外阅读带来了方便。摘抄的内容也不能完全任“天马行空”,这样对学生组织积累的语言没有好处。最好能根据教材及教学实情进行分学期、分阶段、分类别组织,如这一月摘抄写景类,下一月摘抄写人类等,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三、指导摘抄要循序渐进。如果摘抄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持续进行,那么在摘抄的数量、内容、形式上的要求都要有所变化,保持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如笔者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分年级列要求如下:年级数量内容形式三年级30-50字优美词句抄写,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在旁边批注四年级50-100字优美句段五年级100-200字优美段篇抄写,批注生字词,赏析优美句、段六年级200-300字抄写,批注,读后感这样,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具体要求,既使摘抄步步落实,又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查字典,边读边想等。四、指导摘抄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摘抄作为语文课外学习的一项内容,与课堂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一方面它应有自身的计划与安排,另一方面它也应随时成为课堂教学的好助手,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如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文时,我考虑到卢沟桥的历史意义对于不大关心历史的学生来说是理解的难点。于是,提前布置预习时,我安排学生摘抄“七七事变”的详细经过,并谈感受。既了解了叙事的方法,又了解了课文背景,还调动了课堂情感,成为课堂教学有力的补充。从这一方面来说,摘抄也为课堂教学承担了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重任。五、指导摘抄要与要求背诵相结合。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6-13岁这一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段,一个人一旦错过了13岁以前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不能形成很多知识的、情感的、经验的丰富积累,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所以,让学生边摘抄边背诵,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记下那些应该记住且能记住的好东西,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年龄段的记忆优势,是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的。而且,将摘抄的背诵下来,能使语言的积累更厚实。当然,要让摘抄真正落实,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但若要求摘抄天天收发批改,也无太大实效。因为摘抄只要写在作业本上,就不会有太大错误出现。所以平时只要有组长登记就可以了,教师可分周分月统一查看,平时抽查。另外,背诵的检查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于是我采取抽查与互查相结合的方式,每节课前五分钟,随机点几人背诵,其它同桌互相背诵,既起到了交流的作用,又保证了检查的效果。总之,指导学生进行摘抄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使之逐步形成影响学生一生的好习惯,使每个学生好读书,勤积累,在不断的内外吸收中提高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培根随笔摘抄篇4

一、注重教学资源建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积累习惯

平时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除了利用学校图书外,让学生从家里藏书中选3~4本上交,自办班级图书角,统一管理,随时借阅。搜集和购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定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使内容健康向上,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书籍报刊进入学生生活。正确处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关系,培养学生养成摘抄,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运用统一的“阅读卡”,要求学生将文章中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出简要的批注或感想。每天让两名学生分别把自己喜爱的一则名言或格言和三个成语抄在黑板一角推荐给大家并口头讲出意思,组织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进行讨论。树立自学的信心与恒心。

二、紧紧抓住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的规律。培养多读多思习惯

读书时要求学生做“四到”:又读又说(边读书边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重点问题及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采用同桌讨论,通过边读边议、互相交流,使得读有收获);边读边记(边读书边把重点句划出来或者把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读了要想(对课文的内容质疑问难,进行研究性探讨);读了要“批”《对内容进行批注,可以提出不同见解,不同看法》。学生在读书、观察、比较、思考的基础上,借助讨论、归纳的途径去研究所学内容特征,总结规律,学会读书作文。

三、根据农村特点抓观察思维。体验农村生活。享受农村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做生活的有心人,表达时就能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妙笔生花。所以平时应多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四季景色、同学喜怒哀乐、田间地头轶闻趣事、村头树下饭后谈话,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拟题,用小练笔来满足自己的表达冲动。

培根随笔摘抄篇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本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替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 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3.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根随笔摘抄篇6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吸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已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家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书,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看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体验。

培根随笔摘抄篇7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实现“读书破万卷”的“万”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里就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就是通过积累与模仿的主要形式进行语感的积淀,会引起语言创作的冲动,进而生成语言材料与结构创造的重新组合,人们语言读写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如何调动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主要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由老师要我读变成我要读。记得在第一学期,学生刚刚学会200~300个生字,我就开展了课外阅读。孩子们学的字不多,阅读一首儿歌、诗歌都十分困难,为了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课堂上每天抽出5~10分钟的时间进行电视台天天爱读书栏目,让孩子们充当节目主持人,回家读了书的孩子当阅读嘉宾,读书给学生们听,带着学生们读。节目结束评选出优秀阅读嘉宾、优秀听众、优秀节目主持人。孩子们想要上台就必须回家读课外书,读了的课外书不管上没上台都盖上好棒、顶呱呱等印章。随着认识的生字多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我就设计了一张阅读小能手的统计表,每周将孩子们的阅读量贴上他们喜欢的贴纸公布于众,利用每周的阅读课,让孩子们公布自己本周的阅读量。另外,利用课前一分钟,开展成语故事、动植物童话故事、歇后语、海洋知识等专题性讲话、朗读等。孩子们你追我赶,阅读热情高,班级阅读气氛浓,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本学期我班最高的阅读量达到600多万字,人均50多万字。然而,有的孩子读了“万卷”书,还照样怕写日记,怕写作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辅助活动,实现“读书破万卷”的“破”

1. 精读。学生所读课外书籍,除了父母帮助购买的以外,还有许多来历不明的书籍。如果不指导孩子读书的方法,不仅会占用孩子们的宝贵时间,不利于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甚至还会妨碍他们活泼愉快的阅读心理的成长。基于以上原因,我采取了根据不同阶段推荐不同体裁的书目让学生进行精读。本学期向学生推荐了《狮子和老鼠》《夏洛的网》《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书籍,让每个学生从中选2~3本进行反复精读,然后写读书心得,也就是读后感。

2. 巧读。对于儿童来说,虽然阅读速度会慢些,但是每天坚持半小时的阅读,日积月累,他从课外书籍中获得的信息还是很可观的。如何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同时,教给适当的读书方法。

(1)书不离笔,笔不离书。让学生在读书时,拿着笔勾画好词、好句、好段,随手写下自己对文章片段、词句的理解、感受,是学生不流于对故事情节的欣赏,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2)勤于摘抄。除了让学生摘抄课本上的词语之外,还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摘抄自己喜欢、欣赏的词、句、段,增强了大量的优质语言材料。

培根随笔摘抄篇8

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我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下面浅谈一下半年来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根随笔摘抄篇9

一是阅读量少。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要求高一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80万字。而我们农村高中生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文学作品阅读量仅占阅读总量的12.5%。曾经激励过几代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只有5人读过。我国古典名著的“待遇”也不佳,读过四大名著的学生不到3/1,而完全没读过的竟占65.6%。

二是阅读面极其狭窄。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村高中生常读的课外书中,有很多是学习辅导书和参考书,也有面对中学生发行的有利于应付考试、提高临场成绩的报纸期刊,还有一部分是以消遣为主的课外书籍。

三是阅读效率偏低。阅读时目标不明,思考不深,懒于追因、质疑,更懒于笔摘手抄。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都处于仅凭兴趣选择的较随意状态,缺少对阅读意义的真正了解和思考。有近半数的学生对名著只是随手翻翻,了解一下情节而已,真正能做到精读的很少,还有很多学生不看原著,只看改编后的影视剧。影视剧虽然形象直观,但毕竟与原著不同,不看原著,就培养不出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至于做读书笔记,有近38%的学生不会做,即使做也大多停留在摘抄佳词丽句的浅层次上,写感受和评点的很少,做分类卡片的没有。

以上调查虽只在本校进行,但调查结果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校是一所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普通高中,农村学生所占比重较大。这些孩子能上学读书已经很不容易,根本没钱买课外书。近年来农村高中生出现阅读量减少、阅读情趣与品味趋向娱乐化、浅层化的倾向,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因为“阅读退化现象不仅危及青少年智力、品德与人文素质的发展,而且导致社会精神文明和整个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退化”。

针对当前高中生在课外阅读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在广泛查阅资料、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笔者采取了以下对策来改变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是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前,首先要千方百计地采用各种手段燃起学生的读书愿望。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偷快和积极情感。笔者利用课前三分钟安排学生轮流进行名著介绍和鉴赏,读到什么好文章也及时推荐给学生,这样就引起学生“一读为快”的欲望,也让这种良好的读书气氛在广泛而不间断的读书交流中日渐浓厚。

二是保障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我们以新课程为标准,以《高中新课程学生读本》为基本阅读材料,积极提倡中学生课外阅读经典名著;根据年龄阶段不同,循序渐进推荐阅读书目;课外阅读注意与课文的学习相结合,并注意了题材和体裁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三是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学会看目录提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和速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我们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动笔。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培养整理知识的习惯。

四是提高教师指导阅读的水平。明确课外阅读目标,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教会学生浏览检索和查阅工具书,能根据需要从书报、杂志、互联网等搜集并处理有关信息材料。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常用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教会学生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读书提纲等方法。

培根随笔摘抄篇10

(一)“一刀切”的问题。教师常常不顾学生具体差异,不管有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另一些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作无用功较多。

(二)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布置较多。教师往往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三)读写训练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没有把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纳入语文作业常规,而只在课本知识学习暂告一段落时临时地、突然地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致使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而只能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教师的突然袭击,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思考作业布置中出现上述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作业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而是生硬地把自己的愿望机械地施加于一群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 二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外学习包括课外作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仅仅把作业看成是课堂教学的查漏补缺。 要改变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其前提是教师要树立好三种观念。

一、学生是主人的观念

学生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更毫无疑问应是自己作业的主人,课外作业则更应是学生的自留地。学生只有真正获得了自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有创造性地耕种它。这比起不切实际的“一刀切”作业来,必然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把驾御课外作业的自交还给每一个学生。

二、作业即自学观念

当今世界,知识庞杂,而我们的课时有限,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传授知识,作业只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那只能教出一批知识面狭窄、目光浅薄的学生。所以说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打好基础,课后才是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就是说,作业决不能只为课堂拾漏补缺,作业该是实打实的学生自我充电、自我发展的自我学习过程。

三、大语文教育观念

语文无处不在,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是何其有限,所以说教材只是例子,而教学是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真正学会学习。因而我们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作业则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语文知识的大海中去遨游。

教师应树立好正确的观念,就能采取正确的策略,改革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外作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帮助学生明确三种思想

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作业的主人”、“作业即自学”、“语文无处不在”,而“作业即自学”则是三种观念的核心。要让学生从传统的“作业即按老师的要求巩固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一认识误区中走出来,明白作业是为了提高能力自身能力,作业过程完全是自我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就能避免逃避作业、应付作业等无效劳动。

2、培养学生养成三种习惯

(1)自我检测的习惯

课本知识巩固作业在低段来说,适量的抄写记忆还是很有必要,是为了避免重复劳动,老师在设计作业上可以投其所好,以趣味取胜。

(2)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学习的能力,这一能力无疑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实践,日积月累地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尤其要引导学生读好三类书:一是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文章,二是优秀的少儿读物,以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学生头脑,增加学生文化底蕴;三是科普读物,包括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动态,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促使其树立远大理想。要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作好摘录,并写好读书笔记,真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

生活处处有语文,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浓浓的文化氛围,观察生活可直接丰富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在日记本上能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生活经验就成为学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