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后感十篇

时间:2023-03-15 10:00:15

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1

王志群

这个暑假我读了《培根随笔》这本书,我喜欢他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这位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出生于1561年,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他生于豪门,聪颖早慧,从剑桥大学毕业时仅15岁。三年后父亲病故,由于他是继室所生的小儿子,没有分到什么遗产,只得独立谋生,一时债务压身,饱尝时态炎冷。后来他通过自修获得律师资格并步入政界,几经浮沉后成为国家重臣,最后因一桩至今仍众说纷纭的受贿案被国会弹劾去职。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2

培根是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1561出生在伦敦一个官僚家庭。培根一生追求知识且集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语言简洁又十分富有哲理,让我不得不从这本薄薄的《随笔集》中,读出种种味道,

从"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但是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篇,就是《论友谊》和《论美》。他在这篇随笔中写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是一个可靠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们站起来;当我们做事想半途而废时,朋友是一本备忘录,提醒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做,并且时刻告诫我们"胜不骄,败不馁".朋友是可以倾诉、可以依赖、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的朋友,他们不仅是一个角色,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对,真正的朋友总能原谅你的错误,还会支持那个"原汁原味"的你;他会帮助你,并在需要的时候把真话告诉你。如果你转身走开,真正的朋友会紧紧相随……

在《论美》中,培根先生的文章告诉我:"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语言简洁,内涵深刻,且充满哲理。

仔细想想,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十分华贵却表面轻浮而没有美德没有教养的人是令人厌烦和看不起的。

因此,只有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600字(二)

我读了《培根随笔》一书,让我的议论文水准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我最喜欢的是第十九章《论狡猾》,因为里面说的那些我的身边都有,让我明白议论文需要语言真实。"如果一个人想要破坏一件事,而且生怕它被别人巧妙地提出而得到圆满解决的话,那么最好是装自己也希望它成功,并且有自己亲自提出来,只不过提的方式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反感,以达到相反的效果"议论文的语言不一定要多华丽,但要恰到好处,给别人感同身受的感觉。

第二十三章《论貌似聪明》中说"有的人说起话来很神秘,遮遮掩掩,欲言又止,不肯把他那些货色痛快抖搂出来,除非是在暗处,似乎想永远把它藏起来。他们用这种方法谈论自己并不太明白的事情,人家还以为他们心里有数,就是嘴上说的不太明白"没错,头脑空空者为了扮成聪明人比任何一个破落户为了撑门面玩出的花样还要多。貌似聪明的人也许能骗取别人的好感,但是论起做事来,即使是一个有点荒诞不经的人也不假正经的人要强。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随文练笔;落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随文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就文取材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把学生组织运用语言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随文练笔落点”,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相结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

一、精心选择契合点,克服练笔随意性

落点的挖掘可以从教材本身、根据学生情感体验和教师个性差异确定。

(一)从教材文本本身挖掘

叶圣陶:“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根据教材中隐含的写作因素,可以从以下落点设计:

1.留白点

小学教材中的许多优秀文本,常常采用留白的形式,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如省略号省去的部分、图片资料、以及文章的末尾都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2.精彩点

对于文本中出现的文质兼美,语感鲜明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

(二)根据学生情感体验找节点

1.动情点

于永正:“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师要捕捉文章的“动情点”,捕捉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

(三)根据教师个性差异确定

根据教师个性差异还可以挖掘一下三个联系点:

1.拓宽点

拓展延伸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拓展延伸点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链接到相关的事件,或引申到类似的现象,总之,让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门,思维会更开阔。

2.迁移点

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能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

3.还原点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对“饱经风霜”一词的练笔是这样设计的:

――师:请大家想一想,那位车夫“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

师:写好后,自己读一读,修改一下。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

师:写得多好啊,“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

以上教学环节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的意思,还作了一次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还原词语意象的课堂练笔。

二、把握练笔的形式,提高练笔的有效性

“随文练笔”,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实现两者的双赢。主要练笔形式有:例文仿写、想象拓展、读后抒写、经典改写。

(一)例文仿写

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如:仿句子、仿片段、仿立意、仿表达,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

(二)想象拓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1.标点想象

如果适时的利用标点符号,进行有效练笔,更能促使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理解。如《穷人》一课,运用了许多的省略号,可以抓住“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想象桑娜的矛盾心理,体会省略号在表情达意上的用处。

2.看图想象

3.结尾想象

如六年级下册第15课《凡卡》,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4.补白想象

由于中心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和限制,作者运用“空白”的艺术,把内容留给读者去体会,这些都是很好的补写训练点。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地震中的父与子》,文中详细写了地震中父亲的表现,对儿子的描写相对简略,那我们就可以学习文章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补写废墟下阿曼达的表现。

5.抓文本关键词想象

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草原》,抓住诗句“天涯碧草话斜阳”中的“话”展开想象,怎样“话”,“话”些什么呢?通过恰当的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写出蒙汉两族人民的依依不舍之情。

(三)读后抒写

读后抒写,以读为基础,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同步是随文练笔的特点。小语教材中很多课文,既强调学生对规范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也注重人文思想的渗透,是学生写“读后感”的好教材。练笔形式可以为读后感言、小结抒怀、体验巩固和文末续写。所学的课文内容为学生的写话提供了特有的情境,保证学生情感感悟水平得到升华。

(四)改写经典

1.文体转换

文体转换的方式,最常见的有古诗文改写,以及说明文、诗歌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比如古诗《小儿垂钓》《清平乐.村居》、《示儿》,这些古诗文都是传世佳作,它们语言凝练,内涵深刻,富含哲理,都可以改写成有趣的小故事。

2.缩写或扩写

综上所述,例文仿写是基础,想象拓展是保证,读后抒写是提升,改写经典是创新。随文练笔,完成了由教学中重单元习作向重“随文练笔”华丽转身;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增加学生学说、学写、学想象、学表达的机会,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玉瑜.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03):42-43.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4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小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4-0038-02

课堂的有效性是新课标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观念,它是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教学难点,优化教学结构,顺应并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新课型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呈现好的教学效果也不是一日之功。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呢?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

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经验,笔者在这里谈谈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1 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笔者经常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英语环境,学会用英语交流。这也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多媒体设备能够形象生动地展示英语信息,不论是文字信息、声音或者视频信息,都能整合到英语教学之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英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走出学哑巴英语的困境,有利于学生理解英语,感悟英语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教学时,教师要发挥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英语阅读促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效率就是学生学习的生产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书籍并不是知识存在的唯一形式,像电脑这样的科技产品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校园。尤其是电子阅读会更加便捷,不出家门,只需打开电脑,网上搜寻,便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查阅需要的资料,十分方便。结合教材实际,英语教师可以把每节课的课外阅读资源整合在一个文件夹下,上传至学校局域网;学生可以随时在线阅读,或者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在家里随时阅读。学生也可以把自己查阅到的好的阅读资料上传至校园网或者班级阅读交流群,从那里下载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同时,通过网络阅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交流、评价等能力。

另外,图片资料、语音信息、视频资料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并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可以搜集查阅各种不同形式的知识信息,以备学习之用。

例如,笔者在教学“My birthday”时,要求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或校外书店,或利用网络,查阅有关生日习俗的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相关信息,课上由学生自己交流,并结合自己的生日活动情况,用英语讲给大家听。这样教学,学生热情高涨,阅读兴趣浓厚,有效掌握了单词、句式和一些词语的习惯用法,学习效果极佳。

2 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利用好课上的分分秒秒,让每分钟都能发挥作用。因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受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的限制,它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实际,将所学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优化知识结构,优化教学时间,使英语教学更系统,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The story of the rain”这一单元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掌握“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这一重难点,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雨的形成过程的动画情景,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stream、cloud、rain之间的关系,了解了“The story of the rain”。由此可见,多媒体设备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优化了教学的结构,丰富教学情感,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3 运用互联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书籍是知识和智慧的宝库,阅读是打开宝库的钥匙。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各种现代教育资源层出不穷,尤其是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背景下,电子阅读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可以利用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科学选择阅读方式,拓宽阅读途径,使学生从阅读中找到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英语知识,通过阅读,感悟英语的语境,理解英语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从而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培养自学能力。

例如,在进行“How do you spend your Children’s Day?”的教学时,笔者利用互联网发起一次活动,让所有能看到笔者的网页的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笔者认为,这个活动一定能调动学生读英语、用英语的热情,因为这个活动与他们息息相关,即“你将如何度过儿童节”。在这次活动中,笔者作为发起人,首先在网上向小朋友介绍了中国小朋友是如何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并且配上了孩子们的照片。图文并茂的网页吸引了每个上网学生的眼球。这个活动搞起来之后,许多学生都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在网上留下了许多帖子。这些帖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读写的素材。笔者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阅读了网上的帖子、留言,并引导他们学习和记忆,鼓励他们也参加到这个活动中。笔者还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个有关儿童节的网页,他们积极设计自己的网页,其中有几位学生的网页设计制作得很有特色。虽然这些网页很简单,但是学生毕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了所学的英语知识,这就完成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有了目的性,学习才会有动力;学习有了兴趣,学习的持久性才强。

4 巧用多媒体进行操练与课后练习,增强学习效果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作为语言就要多说、多练、多写,课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会说,在会说的基础上练习写,根据三维目标让学生打好基本功,而且课后相对应的练习尤其重要。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练习题目,体现层次性。英语学得好才会更加爱学英语,英语越学不好就越不爱学。所以课后的练习可以说不仅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还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说得再好,如果不加以巩固,不加以练习,在应试教育仍占一席之地的今天,也会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例如,在讲完PEP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A field trip”后,结合农村学校大多数学生没有实地考察的经验,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考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课下组织一次就近考察活动。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学生从中学会了相关的单词和短语,并能进行口语表达,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

总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英语素养和交际能力大有益处。通过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突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更为关键的是,让学生爱上了英语学习,学会了英语学习,在英语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成功,真正做到想学、乐学、会学,从而加快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很好地落实英语教学的目标,为学生以后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5

读书活动的心得体会

12月11日,在xx双语实验学校开展的“蓓蕾读书工程”活动,对我们来说,这确实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观摩了四位老师风格不一,各有特色的课,以及听了的关于课外阅读课的报告,我受益匪浅。

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

高蕾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李桂花老师幽默的语言,刘淑慧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以及代尊荣老师的举止大方,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勤于记读书笔记,注重表达和交流。更重要的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我们要求教师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

并指导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文字优美,指导学生阅读,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

并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很多学生因阅读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阅读能力得到很大地提高,思想也得到升华。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1、开展非富多彩的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

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3、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

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2、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接触了各种类型的文章,在老师的引领下,文字带他们进行了时空的穿梭,领略了各种风情,遨游了艺术殿堂,

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还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勤动笔

在阅读中,方法是很重要的,掌握了方法,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积极开展年级组内读后感和读书笔记写作比赛。促进他们做到勤动笔,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的习惯的养成。使理解消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明白了: 书,就像我们人生这条蜿蜒小路上一朵朵鲜花,你采撷的越多,生活便会越丰富多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勤动笔

在阅读中,方法是很重要的,掌握了方法,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6

策略一:疏导学生心理,激发听力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听力存在着抵触、恐惧、害怕等复杂的心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听力能力的好坏与其听力学习的心理素质正相关。在进行听力教学的引导时,首先就要从初中生对英语听力的心理入手,激发其听力兴趣。

初中生大部分时间处于汉语言环境中,对新的英语语境较难适应,再加上考试的压力,就更加重了听力学习的难度。学生既要在短时间内听清并且弄懂录音的内容,领会其深层涵义,还要进行消化和吸收,而后进行选择,无疑这是个很大的难题,如果长此以往,则会形成听力畏惧,害怕上英语课。笔者在平时教学中,不只是单纯播放录音,还与学生适当交流,联系生活具体实际,和学生进行言语沟通,从而减轻学生在英语听力中产生的厌倦和紧张情绪。另外,教学中我以饱满的热情,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采用生动的图画进行单词和句式指导,培养和激发学生聆听英语的兴趣。

根据教学经验,我发现在听说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情节丰富的故事和视频,能使学生精神振奋,积极接收和理解英语信息,快速地调动听力学习的积极性。

策略二:强化基础训练,培养听力敏感

教师需要通过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听力敏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采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英语环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如单词等的正确发音,连读、重读、失去爆破等句子朗读技巧,最终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写作。

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大量的信息输入和刺激,强化学生的听力敏感,主要采用加大阅读量和增加听力训练时间两种方法。其主要做法为:

一是多朗读。大声地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觉理解能力。学生听力的强弱,关键在于语音知识的熟练程度,这又和平时练习的密度和广度有关。对英语语音和语调的把握是否正确标准,是否流畅熟练,包括抑扬顿挫和节奏把握,都和有声训练密不可分。

二是多加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古话已经证明了背诵的必要性。学生在熟读朗读之后,通过正确流利地背诵,能够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把握发声要领和声调强弱,促进听力发展。

三是多听录音。听录音是最有效的信息输入途径。一方面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既能听又能说,处于多听和模仿复读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能很快模仿和复读教材中的对话,效果非常突出。

另外笔者还积极制造英语环境氛围,比如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讲英语,如饭前饭后、课间,尽量用学过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互动;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和安排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英语活动,如利用多媒体看英语原版节目,看英语名著,演唱英文歌曲等,增加学生语言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策略三:加强技巧训练,建立听觉系统

在对学生进行英语听力训练过程中,笔者不但让其做配套的英语听力检测题,而且建立一个听觉系统体系。首要环节就是进行听力技巧的点拨和指导。笔者根据教材每单元中设计的训练内容、课堂教学目标和进度安排,及时进行听力技巧的指导和点拨,主要训练学生的以下能力:其一反应要迅速。在听力训练开始前,要快速阅读问题和选项,在短暂的时间内分析和对比选项的不同之处,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对于暂时无法听懂的选项,可以边听边在选项的相关处作记号以便稍后再斟酌。其二要善于抓住主要信息。英语听力测试针对听力材料常设置一些填空题或选择题,这就要求学生抓住主要信息,排除次要信息。常用的听力技巧主要有:预估情节内容;猜测没听懂或者没弄明白的内容;快速找到主题;抓住特定的细节;推断人物态度等。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7

摘要:课堂学习是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课堂教学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主阵地。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在课堂中促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习惯。

http://

关键词 :认真倾听;说完整话;感情朗读;认真书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067-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出:“小学语文教育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伴随学生终生,并使学生终生受益,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笔者谈谈几点做法:

一、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就是要让学生入耳、入心、听清、听懂、听明白,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笔者通常在课堂上采用儿歌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大多数教师通常使用的方法,如“小耳朵,认真听”、“小眼睛,看黑板”、“小嘴巴,不说话”等。在语文课堂上,笔者对学生的听做出了要求,如:听课时,眼睛要看着老师;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本或老师,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由于受年龄限制,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现象,还有学生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谁在说、怎样说的,而往往忽略了说的内容。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①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②不随便给予否定,即使持有不同的观点,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③在听的过程中对同学的观点要进行归纳,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这样学生学会了善于倾听、专心倾听、先听后说,真正养成了良好的听课习惯。

二、培养说完整话的习惯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正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这当中自然包括语言习惯的养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对学生的说做出了以下要求:①让人爱听,说话或回答问题时要有礼貌;②让人听清楚,说话时声音要响亮;③让人听明白,要把话说完整。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语言表达能力差,大多数学生没有说完整话的习惯,回答问题喜欢用一两个词进行简单回答。也有一部分学生心里明白,嘴上却讲不清楚,弄得自己十分紧张,别人也听得吃力。例如,在《棉花姑娘》的教学中,教师问:“谁第一个来到棉花姑娘的面前?”学生脱口而出:“燕子。”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别人怎样问,你就怎样答,说话要完整,别人才能听明白。”然后,再让刚才未说完整的学生再说一遍,那学生思考片刻后说:“第一个来到棉花姑娘面前的是燕子。”另外一个学生则举手响亮地说:“美丽、可爱的燕子最先来到棉花姑娘的面前。”等等。学生要想“把话说完整”,就必须倾听教师提出的问题,还要组织自己的语言,这个听、说的过程就是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

三、培养有感情朗读的习惯

在让学生读书前,笔者先对读书的姿势做出了要求:①读书时,人坐正,双手拿书,书与桌面呈四十五度角,做到眼到、口到、心到。②读完后,把书轻轻地放在桌面上,然后坐端正。经过训练,现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并习以为常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的阶段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这个阶段目标,笔者对学生的朗读也做出了指导:①初读。课前让学生主动借助拼音或录音读准字音,做到读正确,读通课文,逐步养成利用拼音主动识字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督促学生以正确的读书姿势进行朗读,并养成自觉朗读的习惯。②响亮读。朗读课文时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集体朗读时声音轻而有力。③精读。逐步养成带着问题读课文的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圈圈画画读懂课文。例如,笔者在教《荷叶圆圆》这课时,因为这课书内容很浅显,而且构段的形式一样,因此,在讲读课文时,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后,然后出示自学提示:①荷叶有什么特点?请用“?”画出来。②他们把荷叶当作了什么?请用“___”画出来。③他们在荷叶上干什么?请用“”画出来。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懂课文。教给方法后,经过经常的强化训练,最终使学生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④带感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而训练的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巩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是培养阅读能力的起点,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能熏陶学生的优良品德,郭沫若先生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细心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横,最容易误事,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因此,从学生入学的那一天,握笔的那一刻起,笔者就严格把好写字姿势关:头要正,肩要平,身要直,纸放正。手离笔尖一寸高,眼离纸张一尺远,身离桌边一拳远。指导学生写字,必须先指导学生观察,让他们认真地看课本上田字格中的范字,观察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以及主笔的位置,使范字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做到心中有数。在观察范字时,要求学生边看范字边用手指书空,一丝不苟,熟练后再写。例如,在教“木”字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木”,找出字的主笔,它的主笔是“—”,如果“—”写歪了,那么“木”的重心也就不稳了,所以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认准并定准主笔,摆布好副笔,做到疏而不空,重心平稳。

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示范十分重要,它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在范写时,笔者首先和学生一起分析字形结构,讲清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再教给学生行笔、运笔的方法。例如,教“衤”时,指导学生观察第一笔向右下斜,第二笔横撇不要太长,第三笔竖起笔要和第一笔相对,第四笔撇要写得短而小,点在竖的起笔处写,要写在撇的下面。这样学生不仅牢记了笔顺及各笔画的位置,而且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教师书写工整的深刻印象,从而对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对一个人今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是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其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学生能否成才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http://

参考文献:

[1]张洪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347.

[2]周志平.尊重汉字特点 科学选择方法——识字教学方法摭谈[J].小学语文教学,2000,(2):54-55.

[3]袁世文.看说写训练方法举隅[J].小学语文教学,2000,(3):17.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8

怎样听,怎样说,怎样读,怎样写,当然首先是知识,是关于“听说读写的知识”(方法)。知识是随着技能走的,只有当这些知识,(方法)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转化为技能,于是听说读写就成了我们的学习能力。讨论到这里,我们可以毫无犹豫地回答,小学语文课,最为主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应当教儿童学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一个中心”:教儿童自主学习,并且初步养成好习惯

叶老曾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学校特设语文课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自能读书”就是要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自能作文就是要具备自主作文的能力,叶老还强调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既是能力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启发自主学习,首先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学过程变为有指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注重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更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教学效果。

第一,教学目标要精当。一堂语文课应突出主要目标,尽量删减多余的“辅助”目标,使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更集中,把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并且能从达标的学习进程中感受到能力的长进,达成的喜悦,始终保持主动学习的热情。

第二,读书指导要精巧。课堂上一定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自己读书,独立感悟,展开想象,或者生出疑问,使其从阅读课本中获得的理解、体会、领悟、积累,激励和快乐成为得到的“最高奖赏”。教师要精讲,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讲,能自己学会的不讲,讲解以后,大多数学生一时难以接受的也不讲。教师提问要“巧”,在关键处巧设疑,牵一发动全身,激活儿童的思维。那种繁琐重复的“满堂灌”,支离破碎的“满堂问”,多媒体课件的“满堂灌”都是不可取的。

第三,学习活动要精简。语文课上的听说读写活动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精心选择,恰当组合,动静有致,简约程序。阅读课应坚持指导读书(朗读、熟读)为主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面对面口语交流应围绕重点、焦点开展、适当调控。课内笔头练习尽量在课内完成,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程度的书面作业及练习的量,前提是只要能巩固或者会运用即可,不必强求“统一”,但作业规格应坚持标准,以培养良好习惯。鼓励学生有创意的练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分割式的习题,腾出时间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多动笔,写日记、随笔,激活课外的语文学习。

第四,教学评价要精到。精细周到的及时评价,对学生最具有激励性。激励,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激励是认可、赞许,是指点矫正、机械、冷漠的分刺激,排名鞭策,已经严重损伤了儿童的自主精神。因此,我们应当改弦易辙,运用富有人文关怀的方式,进行积极的评价,比如: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认识自己的进步和缺欠,赏识学生的劳动成果,用明确、具体的赞美语言代替笼统的“表扬”,用诚恳简洁的话语点出需要矫正、注意的方面。

自主性是儿童个体未来发展中发挥长久效应的个性特征。在儿童健康人格的多元素质中,基本的自主性和自主能力是基础。它无法通过考试考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同心同德,关注儿童,尊重主体,循循善诱,给孩子多留一点自由支配的时空,使其自主学习的潜能得到发挥。

二、“两个基本点”:教儿童学习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并且初步养成良好习惯

1、听的方面:学会倾听。听姿端正,集中注意,能听懂别人的话,听出要点;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能分辨真话假话。

2、说的方面:乐于言说。讲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能清楚地讲述见闻,感受,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读的方面:喜爱阅读。乐于朗读、背诵、复述。默读文本,读思结合,正确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读书动笔做记号,能写一点感受,多读有益的书报,有所理解、感悟,初步学会略读,抓住主要内容,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上阅读搜集有用的资料。

4、写的方面:勤于动笔,写字规范。坚持写日记、读书笔记,习作时先想好内容和表达顺序再动笔,文稿写成后自己边读边修改,努力达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9

刚开始写日记,有不少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可以从每天的小事引导学生去记,例如每天都做了什么事?对你印象深的话是什么?爸爸和妈妈说了哪些话?不会的字词可以用拼音代替。教师一方面找出一些范文日记讲给学生听,另一方面把班级中谁写的好的日记进行分析讲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隐私,经本人同意方可在班级宣读,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发表看法,发现学生所写的字词或一句话使用的恰到好处,就要及时赞美鼓励他,使学生们写日记的兴趣逐渐变浓。

二、从课文入手,说写结合

从低年级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应该重视训练学生的字词句到段。如学习《春天》这一课,学生由字—词—句的说话训练后,让学生说说他们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感受到了什么?你们喜欢春天吗?如果喜欢,课后请同学们写到本子上。到了高年级,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说写结合,极容易调动学生的说与写的积极性。再例如,学习写景的课文《颐和园》时,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根据查阅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或课文中没有讲到的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小小导游的身份,把各处的景点有声有序地介绍给同学们。学习说明文《鲸》这一课,课后学生根据查阅资料采用“鲸的自述”的方式,把各种鲸生动活泼地介绍给同学们。为了做到语句通顺得体,态度自然大方,最好动笔写一写。有的篇章可以让学生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也可以让学生写写学了有关篇章的读后感。这样既做到了对课文的延伸,又得到了练笔。随着课后的练笔可以降低学生写作文的难度,打消写作文的畏惧情绪,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

三、从做游戏、看电视和见闻中开导

游戏是儿童和少年最正当的行为,学生们喜欢游戏活动。课堂上通过做游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比较,会给他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情绪,促进学生表达他们的内心的真情实感。看电视,特别是动画片是学生喜爱的节目之一,哪些任务或动物可爱,哪些又是你不喜欢的?它们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是怎么样的?将这些问题提出来,进行回答,记下来。看图画,观赏鱼鸟花草,身边的大事小事的见闻,学生们都很好奇。凡是观察到的事物和人物,只要能引起我们注意,就会激发出我们的兴趣,产生出真实的想法,都可以去写一写,写完后再读一读,字是否写得正确,句子是否通顺,要写的事情是否写明白了,请老师检查。

四、阅读积累,读写结合

培根随笔读后感篇10

一、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准确地领会语言丰富的意义、情味

首先,语文课文绝大部分属于文艺性较强的文章,作者在写这些文章的时候,运用了形象思维的方法,因此在讲课时,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讲课不仅要有启发性,而且要富于形象性;既要有冷静的判断推理,还要有动人的联想和想象,要把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地调动起来,去感受语言文字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使他们不仅有所知,而且有所感。例如: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了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独特的景色,春雨朦胧,小草刚发芽,稀疏、矮小,远看似有,近看却无。全诗想象丰富,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这首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其次,表情诵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指的就是通过诵读训练来感知词语的用意,句子的表述,文气的表达,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语感能力的目的。有感情的朗读,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要做到正确地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要求读得通顺流畅,进一步要求有感情地读。指导表情朗读,就是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口气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还要根据内容的思想感情读得有轻有重有缓有急。例如指导朗读《七律·长征》,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我采用了小组读、集体读、个人读等多种朗读的方式,还通过范读作指导。如,“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等闲”要轻读,读出当做平常事的平淡语气;读三、四行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第五行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第六行的朗读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最后两行“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要读出红军战士欢欣鼓舞的语气,“更喜”二字既是红军当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训练诵读,还要注意启发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同语言文字传达给读者的感受结合起来,并体验其中的情境,引起感情共鸣。这样,便能读出语感,促进语感能力的形成。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必须解决教学内容问题。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应是课文的言语形式,课文教学不仅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去阅读和分析课文,还要提倡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咬文嚼字,从而使学生的语感能力有所提高,做到一读就懂,一听就清,一写就通,一说就顺。

二、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准确、熟练地运用语言

1. 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周密、清晰的习惯

小学生在作文中常出现拖泥带水、前言不搭后语的毛病,这些都因为是学生的思维零乱不清。在习作训练中,指导学生把要表达的内容想清楚,做到条理清楚,主次分明,学会准确地遣词造句和严谨的布局谋篇。学生作文时能做到思路自然流畅清晰,语言运用如行云流水,也就具有了良好的语感能力。

2. 细心推敲文字,对语言表达进行严格训练,培养学生斟字酌句、准确严密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习惯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结合课文的学习,要组织学生作辩析同义词、反义词以及词语感彩的练习,要练习体会人物思想对话的语调、语意以及语言情味,欣赏课文中的丽词佳句及优美段落,指导学生评析课文语言特色。学生作文练习,特别要强调养成修改文章,锤炼语言的习惯。作文完成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修改,删去可有可无之处,理顺表达不清的语句,充实表现文章中心或议而不透之处。学生可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可互相修改。事实证明,指导学生修改文章,锤炼语言,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也会逐步增强。

3. 指导学生写语感随笔,是培养学生语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语感随笔是专门记录学习语言心得的笔记,是自我训练的一种方法。指导学生对语言感受进行记录、分析、整理,并在课堂进行交流、评价,对提高学生语感能力有很大帮助。比如,《虎口藏宝》中写道:“威廉叔叔简直呆了,连连摇着头,高兴地说:‘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威廉叔叔高兴地夸奖纳塔莉,但为什么又“连连摇着头”呢?带着这一疑惑,学生联系文章内容分析,就能明白这样的描写是表明事情的结果太使他出乎意料,也表明威廉叔叔夸奖纳塔莉是发自肺腑之言。随后要求学生写上学习心得。事实证明,只要学生长期坚持做好语感随笔,语感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提高。